第一篇:乡级土地利用规划调研要点
乡级土地利用规划调研要点
乡镇土地利用规划调研要点
一、准备工作
1、阅读上一轮规划的材料熟悉相关情况
2、分析本乡镇土地利用的现状(从现状图上提取的分类数据)
3、如果有城镇规划的要阅读城镇规划,了解概况
4、阅读整理的各部门用地需求表格,找出本乡镇的相关内容
5、准备好调研提纲
二、调研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步骤
1、自我介绍,说明来意
2、听他们讲,要记录好。然后就主要内容做好提问。
3、检查下发表格并收回。每个都检查一下,看不懂的或者不清楚的问一下。最好由必要的表格:人口和经济表,土地利用规划相关表,生态保护相关表。
4、检查下发的图,如果已经落实,检查一遍,完成的收回,没完成得能否添加?现场完成或者再约时间完成。 国道和省道线经过的乡镇大概多少亩,落图。
5、表示感谢,有问题的再约定时间完善和修改。
(二)调研的主要内容
1、道路交通: 各乡镇已有道路网、公路铁路占地及长度,落图。
2、重点项目 矿山开采用地面积,范围落图。 工业园区用地面积范围落图。、工业园区:其他重点 变电站、加油站选址、用地面积、范围落图。水利设施用地面积,范围落图。项目用地面积、范围落图。 水源保护区用地面积,范围落图。 林业保护区用地面积、范围落图。 自然保护区用地面积,范围落图。 生态旅游用地面积,范围落图。
3、生态保护其它生态敏感区或保护区的面积、范围落图
4、滞洪区用地面积,范围落图。土地利用项目基本农田中可调整基本农田现状(面积)及希望调整的基本农田布局。土地情况 建设用地占用基本农田面积。园地、山坡地补充耕地项目 三旧(旧城镇、旧在乡镇的位置(落图)、面积、时间。农村居民点、旧工矿)项目在乡镇的位置(落图)、面积、时间。土地开发整理项目2005—2007年间的项目及今后规划的项目。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规模、布局和时限。
5、城镇与农村 2007年全镇的人口数量,人口增长速度,即年增长率(分居民点:农村和城镇)? 目前城镇内最紧迫的用地是什么?面积大概是多少? 目前城镇的用地面积是多少?2010年预计扩大到多大规模?2020年?目前五个重点镇的城镇面积规模多大?人口多少(农村、城镇)?人口增长速度多少?目前目前城镇现状在图上的大概位置(让工作人员现场落图——大致范围即可)、2010年和2020年发展规模的扩展方向在图上表达出来农村居民点大概是多少?201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大到多大?2020年?
6、人口与经济总人口变化及流动人口变化,城市人口返回经济发展特点和方向、GDP现状及未来预测农村人口的逆流情况
三、整理调研结果
1、资料归档,并进行资料评价将下发的几十张表格名称列出一个表格,如果回收就划钩,是否二次回收?情况备注。因此需要作一个表格将各乡镇资料回收情况简单统计,新收集资料也写上。
2、计算本乡镇的各类用地现状和未来需求,得出初步的规划表
3、简单的文档说明本乡镇的现状、用地规划及原因。
4、提出待讨论的问题。
四、注意事项
1、珍惜调研机会,尽量做好充分的调研准备,都尽量带上需要的资料,提高调研质量
2、对于各种用地规划,要注意年限,目前基本确定基期是2007年,要区分2005-2007年,2008-2010以及2011-2020两个时段。下发的表格是2006-2020年,目前稍有改动
3、尽可能浏览已经收集的各种数据和文件,熟悉地方的情况,否则不容易和乡镇对话
4、除了已发放的表格外,进可能地收集各种电子、纸质以及相关图件材料,备后来有时间的进一步分析用。
5、有时间组之间交流调研的体会,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二篇: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具有多功能性,土地功能集中表现为土地的有用性。
土地的特性:
土地物质的自然性;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土地质量的差异性;土地利用可持续性;土地属性的两重性;土地位置的空间性。
土地面积的有限性和土地需求的增长性是土地利用领域永恒的主题,也是土地利用规划的客观必要性。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其主要目标是依据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土地的自然历史特性,在时空上进行土地资源的分配和合理组织土地利用与保护。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问题:
(1)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大,相对数量小。按人口计算,我国人均各类土地的占有量均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均耕地数量少。
(2)土地垦殖系数低,地区分布不均衡。我国土地垦殖系数为13.68%,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由于我国山地多、平地少、干旱地区大等情况造成的。
(3)林地面积少,森林覆盖率极低。我国人均森林蓄积量为8.6m3。我国是世界上人均森林蓄积量和森林覆盖率最少的国家之一。
(4)农用地土地质量退化,土地资源破坏较为严重。耕地质量下降;土地沙漠化严重;土地流失严重。
(5)建设用地数量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土地利用规划成果资料的内容:
(1)土地利用规划图。这是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的主要部分,是一张全面组织土地利用的总设计图。
(2)土地利用规划说明书。系指全部规划的文字说明,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各业生产用地的划分及其内容,以及规划实施与经济效益概算等。
(3)技术和法律文件及其他调查资料
(4)施工图和实施计划
第三篇:江苏省市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要点2009
江苏省市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编制要点2009
江苏省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
编制技术要点
(征求意见稿)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二OO九年二月
为规范江苏省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保证市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编制的科学性、合理性和统一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江苏省土地管理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编制本技术要点。
各市县(区)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研究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公众参与、部门沟通和协调,在完成规划成果之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以下简称“规划大纲”)。规划大纲应当符合本要点的规定。各市县(区)应在本要点基础上,根据各地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人口资源环境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突出重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切实提高规划质量。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严格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为根本指导方针,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个率先”和“富民强省”的发展战略目标,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要求,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切实转变用地观念、创新完善用地机制,统筹安排土地利用。
(二)规划原则
l、必须严格保护耕地。坚持从确保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生态文明出发,把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放在首位,严格保护农用地特别是耕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努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2、必须加强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以供给引导需求合理确定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和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合理划定城乡扩展边界,加强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3、必须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加快各业各类用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挖潜、由粗放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变,防止用地浪费,增强土地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4、必须统筹安排各业各类土地利用。充分体现规划大纲的长远性、综合性和战略性,按照建设和皆社会的要求,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协调各业种类用地矛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引导人口、产业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土地开发新格局的形成。
5、必须强化规划实施保障。总结规划实施管理的经验和创新,强化土地规划制度建设,落实规划实施共同责,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三)编制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有关土地资源利用、保护与管理的法律法规,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的政策文件。
2,江苏省有关土地利用的地方性法规和政策文件。
3、经批准的《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大纲》、江苏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江苏省各部门与行业发规划、相关区域规划;
4、国家、江苏省颁布的涉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与实施的政策、规定。
5、经依法批准的市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主体功 能区规划、其他有关部门与行业的发展规划。
(四)规划范围与期限
市县级规划大纲由所在地的人民政府组织编制,规划范围为覆盖行政辖区内的所有土地。规划基期年为2005年,规划期限为2006-2020年,近期规划目标年2010年,远期规划目标年为2020年。
(五)主要目标和任务
1、明确规划目标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分析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土地利用发展方向和结构特点,评价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管理,明确重大土地利用问题,确定规划的战略目标和具体目标。
2、制定框架性方案
通过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的多方案比较,初步拟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和控制范围、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以及布局、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方案、重点建设项目的排序,充分体现规划大纲对规划成果编制的指导作用。
3、提出重点任务
围绕规划目标、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方案的实现,提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城乡用地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建设、耕地补充、节约集约用地以及分区管制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4、研究保障措施
在总结上一轮规划实施管理经验和创新的基础上,研究规划实施的法制、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和措施,不断完善计划管理、预审管理、农转用规划审查管理制度,规范规划修编调整制度,强化规划公告和监督制度,落实规划责任考核和评估制度,推进科技创新和队伍建设,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编制内容
(一)规划背景
分析区域内自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土地利用状况、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和趋势等分析的内容。
(二)确定土地利用战略、目标及政策导向
根据土地利用基本战略,立足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主要的土地利用问题,确定大纲编制的指导思想、原则,提出未来土地利用要实现的战略目标。
(三)确定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优化方案
围绕主要规划目标和调控指标,根据土地利用变化基本趋势、土地利用政策导向和节约集约用地控制标准,提出各项、各类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的调整优化方案。市级规划应划定城镇工矿的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县城镇、大型独立工矿等,县级规划应落实城、镇、村、工矿建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县级规划还需要确定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制定管制规则。
(四)制定差别化的土地利用政策
根据自然、经济和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的空间差异,提出把辖区内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并按照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要求,制定有针对性地用地管理与调控政策。
(五)分解落实土地利用调控任务
按照分区域土地利用政策,立足辖区内未来人口、经济空间发展格局及其变化趋势,把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分解到下级行政单元,确保规划目标的落实市级规划还需提出对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目标和任务。
(六)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
围绕加强土地生态保护与建设,制定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原则,确定生态建设用地规模与布局、重点区域,及专项环境整治计划,提出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加大土地生态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土地生态环境,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政策措施。
(七)制定围绕规划目标实现的重点工程安排计划 认真落实对辖区内土地利用有重大影响的能源、交通、水利 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用地的空间布局和时序安排,制定专项用地保障计划与措施。
(八)制定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计划
围绕土地开发整理任务,划定土地开发整理区,落实上级规划确定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制定促进土地开发整理的管理措施。
(九)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市级规划大纲应针对土地利用规划方案实施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预测、分析和评价,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措施。
(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围绕各项规划措施,提出规划实施的法制、行政、经济、技术等方面的保障机制或办法。
三、有具体要求
(一)规划基数
1、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需在 “四查清、四对对照”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合法认定,原则上以200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为基。基础数据和图件必须真实、准确、全面、可靠。
2、人口数据、城市化水平、城镇人均用地指标等,应使用统计部门正式发布的数据进行分析。
(二)规划主要控制指标
规划主要控制指标分为约束性控制指标和预期性控制指标。约束性控制指标是必须实现的规划指标,不能随意增减。有6项: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量、人均城镇工矿用地。
预期性控制指标是期望达到的土地利用指标,本次规划中也不能随意增减,但在后期滚动修编时可根据当地发展情况适当调整。有10项:林地面积、园地面积、牧草地面积、建设用地总规模、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规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盐田置换指标。
大纲中确定的各项指标都应符合上级规划调控的要求。
(三)耕地保有量
耕地保有量指标分为耕地保护义务量与任务量指标。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应根据上级规划确定的目标,同步确定耕地保护义务量与任务量指标。耕地保护义务量是各地必须承担的耕地保护的法定义务,是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基础指标。耕地保护任务量是根据规划安排经耕地易地占补后各地必须保有的耕地最量,是各地耕地保护的规划目标,也是考核各地耕地保护规划执行情况的依据,在规划中必须在空间布局上予以落实。在考核各地耕地保护责任目标时,以耕地保护义务量作为考核指标,在规划执行过程中如各地自愿达成协议调剂耕地易地占补指标的,相应调整双方的耕地保护责任考核目标。
(四)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调整应当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方针,遵循“依法合规,规范调整;确保数量,提升质量;稳定布局,明确条件”的原则来进行。新划的基本农田的土地利用现状应当为耕地。高等别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已验收合格的土地开发整理新增优质耕地,应当优先划为基本农田。地形坡度大于25度或田面坡度大于15度的耕地、易受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不得划为基本农田。低等别、质量较差、田面坡度大于25度、严重沙化不宜耕作、生态脆弱地区水土流失严重以及损毁、采矿塌陷和污染严重难以恢复的基本农田可以调出。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应结合土地功能区确定,划 定基本农田集中区,基本农田集中区内基本农田所占比例应在50%以上。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中,应结合土地用途区确定,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基本农田所占比例应在75%以上。部分地区还需按照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调控要求,划定基本农田保护整备区。
为应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适应规划期内国家、省社会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调整对土地利用提出的新要求,设立基本农田保护整备区。基本农田整备区由一般农地区中相对优质的耕地和规划期内土地开发整理区中集中连片的新增的优质耕地两部分组成,是规划实施期间可以调整补充为基本农田的耕地集中分布区域。在规划期内,基本农田保护整备区的划定和管理模式可参照基本农田保护区进行,但不纳入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
(五)建设用地布局
按照规划调控指标,统筹存量与增量建设用地利用,在建设用地布局适宜性评价基础上,与相关规划相协调,合理安排建设用地布局。为加强对城乡建设用地的空间管制,应当划定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禁止建设用地边界。边界划定后,规划范围内形成允许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管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等四个区域,并制定这四个区域的管制规则。
在落实好区域内基本农田任务的前提下,科学划定城乡用地扩展边界。城乡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内原则上均不安排基本农田。城乡用地扩展边界的划定不做具体规模限制,但原则上需依据有关经批准过的城镇规划、村庄规划确定的城镇规划控制区、村庄建设规划区来划定,确需超出城镇规划控制区、村庄建设规划区来划定的,需有城镇规划、村庄规划的总体思路及有关调依据。
(六)独立选址建设项目
独立选址建设项目在市县级规划中按照“列清单、留通道”的方式进行布局和考虑。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中,可根据规划期间市县级重点建设项目布局落位或选线走向,预留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和布局范围,主要用于交通、水利等线型工程用地布局的调整;对于规划期内确实不宜在城镇村架设用地范围内建设、又难以定位的独立选址建设项目(如防灾救灾建设、社会公益项目建设、城镇村重要基础设施、污染企业搬迁等),应列入可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安排建设的项目清单,预留建设占用耕地规模。规划期内己安排预留建设占用耕地规模的独立建设项目,以及在布局走廊范围内的交通、水利等线型工程,占用耕地面积不突破基本农田保护区内预留规模的,符合规划,按一般耕地报批,按基本农田补偿。
(七)土地开发整理复垦
落实上级规划下达的补充耕地任务,拓宽耕地占补平衡的途 径,提出补充耕地的对策,加大土地整理尤其是农村居民点整理、建设用地复垦力度,积极开展优质园地整治,提出规划期间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重点项目。
部分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省辖市,在补充耕地义务量不减少的前提下,可以在省内实行耕地异地占补。在实施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时,必须确保补充耕地质量。‘
(八)特殊区域
为保证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全覆盖,农场、盐场、林场、渔场、监狱等特殊区域应列入当地规划中统筹考虑,需作为乡镇级规划单独编制。
相对独立的城市远郊区需单独编制规划大纲和规划成果、市中心城区可纳入市级规划主城区范围,可不单独编制区级规划,中心城区内乡镇、街道不需单独编制规划,但个别跨中心城区和郊区的乡镇,以及未纳入中心城区规划范围的偏远乡镇,需单独编制乡镇级规划,规划控制指标在市中安排。
开发区原则上不单独编制规划,但单独建立行政建制列入政 府序列的开发区应单独编制规划。市开发区在一县(区)范围内的,以及县开发区在一乡镇范围内的,纳入该县区)、乡镇统筹考虑用地布局,跨县(区)、乡镇的开发区,可依据市县级规划独立编制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作为市县级规划成果的组成部分。
四,主要成果
(一)规划文本
规划文本是规划决策结果的表达,要求目标明确、内容充分、重点突出、任务具体、措施可行,文字表达简明,数据计量规范。
规划大纲的主要内容有:
1、规划总则
包括规划的指导思想、依据、原则、期限、范围。
2、规划背景
3、指导思想和原则
4、规划目标与主要控制指标
5、土地利用规模结构调整方案
6、土地利用布局优化与区域调控政策(市级)
7、土地用途管制分区及其管制规则(县级)
8、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
9、土地开发整理计划安排
10、重大计划与工程安排
11、规划实施保障
12、附表
包括规划目标指标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耕地保有量与基本农田面积表(分解到下级行政单元),新增建设用地及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规模控制表(分解到下级行政单元),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任务表(分解到下级行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指标表(分解到下级行政单元),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重点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表等。
(二)规划说明
规划说明主要阐述规划决策的理由依据和技术过程。规划说明应翔实充分,一般应该涵盖以下方面内容:
1、上轮规划实施情况
2、土地利用现状、特点与主要问题(含规划基础数据的说明)3,土地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预测
4、土地利用战略目标与政策导向
5、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与调控政策
6、建设用地供需平衡分析与规模结构调整
7、农用地规模与结构调整
8、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9、土地开发整理计划安排 10,土地利用分区调控
11、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市级)12;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13,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包括大纲编制的过程;各部门协调和公众参与情况说明;前期工作成果的修改完善情况说明等。
(三)规划图件 市级规划图件应有:
1、土地利用现状图(1:20万)土地利用现状图应反映规划基数。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 20万)
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主要表达各类用地的分布,以及土地利用重点管制区域(如基本农田集中区、允许建设用地区、限制建设用地区、禁止建设用地区等)的分布,市级及市级以上规划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布局等。
3、土地利用区域调控图(1: 20万)
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主要表达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分解到县(区)的流量控制指标。
4、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1: 20万)
5、市级中心城区总体布局图
主要反映出用地规模边界和扩展边界等。
6、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1万—1: 5万)
县级规划图件应有:
1、土地利用现状图(1:5万)
土地利用现状图应反映规划基数
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 5万)
以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主要表达各类用地的分布,土地用途管制分区的分布,规划能源、交通、水利等重点基础设施项目的分布,落实城、镇、村、工矿建设用地规模边界和拓展边界等。
3、县级中心城市和省级中心镇建设用地控制范围图(1:1万—1: 5万)
主要反映出用地规模边界和拓展边界等。
4、开发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1万)
(四)其他材料
其他材料指规划专题研究,以及反映规划编制组织实施、技术路线、规划论证、协调方面的报告或图件。
(五)成果格式规范
电子文档统一为Word格式文件;以地图表现的图件成果应以原始电子制图矢量格式存储,并确保能转换成ARCGIS系统可用的格式
第四篇:土地利用规划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土地、土地利用、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布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质量、土地质量评价、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人口承载力、土地供需平衡、土地供需预测、基本农田、土地用途分区。
二、思考题
1.什么是土地?土地具有哪些特性和功能
2.土地利用规划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3.如何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4.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有何联系?
5.人地协调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6.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理论和原则?
7.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概念有哪些特点?
8.土地质量评价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有什么联系?
9.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0.如何进行土地供需预测
11.什么是土地利用结构?如何优化?
12.简述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的数量方法
13.土地利用布局有几种模式?
14.简述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内容
15.简述土地整理的目的及其意义.16.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可行性研究和规划论证?
17.试述土地利用用途管制的内容和特点
第五篇:土地利用规划学复习资料
土地利用规划学
简答题
1、何谓土地利用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比有何特点?
2、何谓土地开发?有何特点?
3、简述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
4、何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如何理解其整体性?
5、简述我国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主要内容?
6、何谓土地开发?编制土地开发规划的基本原则?
7、何谓土地整理?我国土地整理有何成功模式?
8、简述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程序?
9、编制土地开发规划有何重大意义?
10、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11、土地复垦有何重大意义?
12、土地保护规划的任务和类型?
13、基本农田的概念和范围?
14、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基本原则?
15、何谓土地利用详细规划?编制土地利用详细规划须遵循那些原则?
16、]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土地利用详细规划有何不同? 论述题
1.试论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意义和作用?
2.如何认识和处理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