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加强完善制度建设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关于进一步加强选人用人制度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选人用人制度建设,应注意解决好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必须进一步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着力形成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选人用人的鲜明导向
尝试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对各级干部开展了量化考核。调研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目前还尚不完备,一些考核指标设置的比较笼统,实绩考核不够科学。
继续健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的科学机制,应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与时俱进地科学设置干部考核评价的指标体系。考核指标的设计要突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的中心工作。要把省委在十届五次全会上提出的突出抓好千亿斤粮食、大项目建设、科教兴省、贸易旅游、交通建设、生态保护“六大重点工程”和涉及群众利益的“十项民生工程”纳入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积极探索建立科学的民意采集和分析机制,努力提高干部考核工作的实效性。除了考察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水平、工作实绩成效等方面内容外,还要认真了解考察对象在工作时间以外的思想言论、行为表现、接触
范围、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情况。三是加大对干部平时考核的工作力度。可采取派人参加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会、参与重大事项跟踪考核及开展巡视工作等形式,进一步拓宽考核了解干部的渠道。要注意加强对领导干部业绩记载和积累,应建立干部考核与干部培训、选拔、任用相对接的良性机制。
二、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必须进一步健全规范初始提名的有效机制,切实把好选人用人“第一关”
继续健全规范初始提名的有效机制,应着重解决好三个问题,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着重研究解决由谁来提名的问题,实现由少数人提名向多数人或组织提名转变。初始提名主体主要包括各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和干部群众。二是着重研究解决怎样提名的问题,实现由相对封闭向公开竞争转变。初始提名的方式主要有民主推荐提名、组织提名和个人提名。一般情况下,正职人选可采取民主推荐提名,副职和非领导职务人选可采取缺职单位、分管领导与组织部门提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个别特殊需要的领导成员人选,也可由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集体研究提出考察人选。个人提名必须负责任地写出书面推荐材料并署名。三是着重研究解决对初始提名的监督制约问题,实现由权责不清向统一明确转变。与此同时,还要注意保证领导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上的职权,让他们大胆地为服务全省工作大局举贤荐能。
三、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必须进一步健全民主公开机制,努力增加选人用人透明度
全面推行了考察预告制,除通过新闻媒体等形式,将考察人选、考察方法等有关情况提前向群众进行预告外,还将拟任岗位条件以及工作程序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扩大了任前公示制的实施范围,加大了推行票决制的力度,实行了任职试用期制。
继续完善民主公开机制,应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一方面要健全民主参与机制。要进一步扩大考察预告的范围,应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干部酝酿沟通记实制度,并在党委(党组)会议上予以公开。另一方面要完善民主决策机制。目前,省委组织部正在研究起草《关于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制的暂行办法》,对各级党委(党组)讨论决定任免干部投票表决的程序、纪律等作出明确规范,逐步在市(地)、省直单位推行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在市(地)党政领导班子正职的拟任人选和推荐人选由省委全委会进行票决的基础上,应逐步扩大全委会表决重要干部范围。同时,应进一步加大差额票决制的推行力度。可实行研究决定干部预告制。要建立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报告和评议制度,在常委会向全委会报告工作时,要专题报告年度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情况。
四、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必须进一步引入竞争择优机制,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有利条件
2003年,省委下发了《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差额选任制的暂行办法》,要求县(市、区)党委提任党政领导干部或者平级选任重要岗位党政领导干部,均按照不低于拟任职务1∶2的比例进行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在此基础上,一些市(地)委在提拔或平调处级干部时也部分推行了这项制度。公开选拔已成为选任干部的方式之一。近年来,省委先后进行了4次公开选拔,共选出107名副厅级领导干部,还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了省招商局副局长。近3年来,各市(地)共进行了20余次公选,选出280多名局、处级干部。全面推行了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竞争上岗。
如何继续完善选任干部竞争择优的科学机制,我认为:一是继续推广以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差额酝酿、差额表决为主要内容的全程差额选任制度。对2003年省委下发的《实行党政领导干部差额选任制暂行办法》,适时进行重新修订,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增强可操作性,逐步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二是以公选为载体和契机带动相关改革的突破。近期,省委决定从省直机关、省管高校和企业拿出30个领导职位,面向省内外进行公开选拔。这次公开选拔将着力在制度上进行改革创新。比如,提高考试的科学性,加大各环节综合遴选的差额比例,充分听取用人单位意见,实行“票决制”等办法,都已运用到这次公开选拔中来。三
是积极改进和完善竞争上岗工作。对各单位组织一次竞争上岗、公开选聘的笔试、面试成绩和民主测评、民主推荐结果,在一年内竞争本单位同职级职位仍然有效。
五、完善选人用人制度,必须进一步强化监督制约机制,有力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在强化预防制度建设上,我省规定非换届期间一次性提拔调整干部数量超过30人等7种情况,必须事先向上级组织部门报告,从制度层面上规范领导干部用人行为,切实加强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事前监督。在及时发现制度建设上,我省协调纪检监察、信访、审计以及公检法等机关和部门,形成干部监督工作的合力。在严肃纠正制度建设上,先后出台了《党政领导干部作风状况监督检查暂行办法》等制度和办法,切实加大“12380”举报信访案件的查处力度。
继续强化监督约束机制,应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强化教育防范。使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用人观,从思想源头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用人环境。二是加强对主要领导干部用人行为的监督。我省从现在开始,在13个市(地)的14个县(市、区)同时开展“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区)委用人行为”试点工作。三是切实加强对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的考评。中组部提出要研究建立整治工作的科学考核评价机制,省委组织部将把整治工作列入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度
考核和目标考核的内容,严格兑现奖惩,并实行一票否决;对整治不力、用人上不正之风严重、干部群众反映强烈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四是坚决查处用人上的违规违纪行为。严厉查处“带病提拔、带病上岗、买官卖官、跑官要官、许官送官、拉票贿选、突击提干”等严重违规用人问题。各地各单位要把反映选人用人问题作为“12380”举报受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查核处理。进一步严明用人纪律,对因用人方面的问题受到责令辞职、免职、降职等组织处理的,两年内不得提拔。规范干部职务设置,严肃干部工作纪律,严格按照规定的职务设置、职务名称、职数和职级选人用人。
第二篇: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浅谈
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浅谈
选贤任能是古来有之的治国之道,也是当今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树立注重品行的导向,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主要从“科学标准、完善机制”两个基本来考虑。
一、符合实际选人用人,转变观念
1、事实求是,根据实际情况选人用人
在社会生活工作中,无论是任何企业和单位,都有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的差异,这样就有了岗位差异和工作环境的差异,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从自身根本情况出发,不能盲目的按部就班,这样,工作体系就全乱套了。选人用人必须跳出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打破论资排辈的陈规旧矩,不拘一格地选人用人,大胆起用年轻有为的优秀人才; 选人的方法遵守“三个严格”原则,即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把关,做到“坚持原则不动摇,执行标准不走样,履行程序不变通,遵守纪律不放松”;选出来的人要有公信度,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群众公认。选人要依据“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注重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六个导向去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要用好的作风的人,去选作风好的人。去选的人,要做到“对己清正、对人公正,对内严格、对外平等”,确保党性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2、制定科学选人用人标准,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体系
十七大报告在关于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中首次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提拔干部,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选人用人必须纠正“轻德”、“轻才”两种倾向,用“靠得住”、“有本事”两把尺子来衡量干部。看一个干部是否“靠得住”、“有本事”,就要看他是否真正能够做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建设”。要选用那些敢于发展、善于发展、实现发展的人,敢于改革、善于改革,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人,绝不能用那种抱残守缺、墨守成规、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人;要选用那些具有远见卓识和宏观发展视野的人,绝不能用那种片面追求政绩、一心只想个人升迁、对仕途患得患失、在经济发展目标、举措上目光短浅的人;要选用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并且有本事带领群众致富的人,绝不能用那种专打个人小算盘、投机钻营、跑官要官的人;要选用那些作风扎实、埋头苦干、实事求是、真抓实干的人,绝不能用那种搞形式主义、摆花架子、花拳绣腿、弄虚作假、欺名盗世,习惯于在领导面前邀功请赏的人;要选用那些勇于正视问题,遇到困难往前站,关键时刻带头上,敢于并善于化解矛盾的人,而不能用那种出现问题“踢皮球”,遇到矛盾绕道走,麻烦事情往上推,关键时刻向后躲的人。
3、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借用经济学的术语,这实际上是要求在干部选拔人用中坚持“德”准入制度。准入,指对拟进入市场的商品进行前期审核,符合要求才批准进入制度。德准入,是指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将德的考察作为基础前提和先决条件,只有符合德的标准,才能进入干部选拔任用的视野。由于德的非物质性,对德进行评价并非易事。应当坚持“四一三”机制。“四”即把握“四个是否标准”:是否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是否确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是否真抓实干、敢于负责、锐意进取;是否作风正派、清正廉洁、情趣健康。“一”即健全“一个考核小组”,即在纪委、组织部门建立考核小组,共同实施对干部“德”的评价。“三”即全面听取“三方评价”,在对干部德的评价过程中,首先应当听取群众对干部的评价,注重公信度;其次应当听取干部自我评价,注重个人意向;最后,组织上根据日常考核,对干部应当有一个基本评价。二、一个好的工作体系必须要有完善的机制来保证它本身的正常运行
1、要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工作实际,突出科学发展政绩,合理确定评价范围、内容和权重,使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规范和操作性强,做到组织选人有依据、干部努力有方向、群众监督有标准。要改进考核考察办法,以平时考核、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考察为重点,把“两考核”与“两考察”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安排,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增强考核方式的完整性和考核结果的准确性。要建立健全干部平时考核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考核,把落实重大决策部署、统筹使用重大资金、谋划实施重大投资项目作为检验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实战场所,把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完成重大工作任务、处理重大突发事件作为识别干部的必考科目,在工作一线同步考察领导干部的事业心、责任心和执行力,应对困难局面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要强化考核结果的科学运用,对关键岗位干部实行重点配备、重点培养、重点教育和监督,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从而引导广大干部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用到推进发展上,把功夫下到狠抓落实上。
2、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重点规范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提名行为。坚持权责统一,规范提名程序,明确提名责任,防止实际存在的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认真组织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合理划定参与人员范围,科学运用结果。采取多种渠道拓宽党政干部选拔来源,健全干部考察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任用延伸考察办法,健全促进科学发展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平时考核、考核为基础,以换届考察、任职前考察为重点,注重从履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综合运用民意调查、个别谈话、实地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全面了解干部的现实表现。
3、严肃纪律,加强检查,严格惩戒。首先,要加强对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政策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在本级党委自查自纠的基础上,上级组织部门定期进行综合性调研检查,及时发现、纠正、解决问题,避免出现大的问题。其次,要进一步加大违规违纪用人问题查核力度,对线索清晰、有实质性内容的问题,必须组织力量,一查到底,对违规用人行为,应及时予以纠正,所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对反映跑官要官、买官卖官、封官许愿、拉票贿选、突击提拔干部等问题,要立项调查,严肃处理,坚决整治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同时,要切实加强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建立和实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要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考核评价体系,结合工作实际,突出科学发展政绩,合理确定评价范围、内容和权重,使考核评价机制科学、规范和操作性强,做到组织选人有依据、干部努力有方向、群众监督有标准。
用人之道,就是一个选人、用人、爱护人、培养人的过程。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选人用人风气,风气好了,风气正了,选人用人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群众的信任。只要我们转变观念、更新标准、完善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温润土壤,就会拥有一支充满活力、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干部队伍。班子互爱、互敬、互勉、互慰、互让、互谅、互助、互学,逐渐磨合,优势互补,相互激发,才能实现工作高效,携手共进,齐心协力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第三篇: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征文
浅谈如何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万事人为本,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毛泽东曾经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因此,有计划的培养大批新干部,就是我们的重要任务。”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上,尊重人才、重用人才、求贤若渴的典型事例比比皆是,不计其数。从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到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从刘邦重用“初汉三杰”打天下到刘备三顾茅庐诚请诸葛亮促成天下三分;还有李世民依靠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营造大唐盛世,以及被后人广为传颂的“得人才者得天下”的千古名言,都充分说明了要成就一番事业,选准选好人才是最为关键的要素!可以说,选人用人事关事业兴衰、民心向背、干部成长,乃至国家前途、民族未来。十七届四中全会就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如何选人用人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建设的关键阶段,迫切需要一支高素质、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的干部人才队伍。因而,培养选拔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合格的领导人才,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同时,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提出:“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提高选2-
公信度,就必须用人唯贤,任用品德好、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唐太宗说过一句话:“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任用品行端正的好人,那些做好事的人都会受到激励;错误地任用为非作歹的人,那些做坏事的人就争着往上爬。实践证明,用好一个干部,就在广大干部群众面前树立了一面旗帜,就会激励一批干部奋发向上;用错一名干部,就会伤害干部群众的感情,挫伤一批干部的积极性。因此,要用人唯贤,不用人唯亲;要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人,不用浮夸漂浮、弄虚作假的人;要用开拓创新、奋发有为的人,不用因循守旧、碌碌无为的人;要用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人,不用贪图名利、自私自利的人;要用埋头奉献、不事张扬的人,不用上窜下跳、搞歪门邪道的人;要多看一眼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艰难地方工作的干部;要多加留意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不能亏待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真正形成凭实绩论英雄、凭德才用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
监督是关键,就是要把严格监督贯穿于选人用人过程的始终。选拔干部的过程需要我们引入监督机制、强化监督,做到公平公正,真正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出来。同样,在干部的任用过程中,也少不了监督。我们把真正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出来了,并不是说就可以一劳永逸、高枕无忧了。因为事物总是在变化发展着的,人也一样,尤其是在这物欲横流、到处充满诱惑的今天。我们只有在干部的任用过程中,-3-
不断加强对其的监督和 “免疫教育”,才能保证我们的干部在任用以后不偏离正确的航向和轨道。同时,监督的过程也是巩固选拔干部工作成果的过程。只有监督好了,我们在选拔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公信度,才能在选拔之后得以延续、持久!党的十七大把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明确要求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全过程监督。四项监督制度的出台,把干部选拔任用的全过程,置于前后、左右、上下全方位的视角下进行监督,使选人用人监督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实效性,为我们科学公正选用干部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一方面,我们要进一步强化对选人用人程序的监督,确保干部选拔任用整个过程、特别是关键环节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健全干部监督机制。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按章依规办事的自觉性,强化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经常性督促检查,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任期制、辞职和罢免制度,充分运用降职、免职等手段加大对不称职和不胜任现职干部的处置力度,疏通干部“下”的渠道,确保贤者上,庸者下。坚持预防、监督、惩处并举,切实把严格监督贯穿于选人用人工作的始终。
2011年7月2日-4-
第四篇: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完善干部考核体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近年来,芗城区积极探索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逐渐形成“三看、两个三一致、综合量化分析”的干部综合考评体系,进一步提升了选人用人公信度。“三看”,即看民意,注重干部群众会议推荐情况;看表现,注重干部在基层一线和实际工作中的表现;看实绩,注重干部的工作实绩、表现情况、受表彰奖励情况等。“两个三一致”,即民主推荐、单位班子或领导个人推荐与区分管挂钩领导推荐一致;民主测评、考核和评先评优一致。“综合量化分析”,即对推荐票数、平时考核情况、领导同事反映、一贯表现情况和任职资历进行综合分析之后,确立提名人选。
通过探索和实践,我区逐步形成了较科学规范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并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群众满意。社会反响好,群众来信来电来访反映拟提拔公示对象问题的情况少。二是干部服气。组织上把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选上来,使长期任劳任怨、默默工作的优秀干部能够脱颖而出,使被提拔者激情满满,未被提拔者心悦诚服。三是组织放心。用人单位反映新提拔干部工作能力强,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适应快,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尤为出色,形成一股风正气顺心齐、想干会干干好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选人用人公信度专项检查自查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关于转发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入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意见》的通知〉的通知》(鲁组发【XX】28号)和省委组织部《关于印发〈关于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鲁组发【XX】17号精神),防止和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街道认真对照《意见》的规定和要求,立足自身实际,对近年来选人用人工作进行全面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办事处根据中发[XX]7号文件的指示精神,我处在选拔干部任用干部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了《干部任用条例》中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形成了富有生机与活力,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推进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支认真实践“xxxx”重要思想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
二、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干部任用条例》的学习教育,认真贯彻执行《条例》及有关规定。自《干部任用条例》颁布之后,我处就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宣传活动,力争做到使《干部任用条例》深入民心。首先,党工委多次召开党委扩大会,对《干部任用条例》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每个领导干部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并在会上就《干部任用条例》中的一些条款进行讨论,加深对《条例》内涵的理解,使每个领导干部对《条例》的内容都有了全面的认识。其次,在每周五的机关干部学习会上对《干部任用条例》进行了学习并在学习完后进行了考试,使全体机关干部对《条例》的内容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干部任用方面的一些程序、条件等等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有利于在干部任用方面充分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另外,又对办事处组织人事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门的较为深入的培训,使他们真正做到精通《干部任用条例》的内容,并结合具体的工作,深入贯彻执行好该条例,能够对群众在干部任用方面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促进我处干部任用工作的有效开展。再次,在具体执行该条例的过程中,我处根据自身工作实际,结合具体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配套制度,使该条例在我处的具体工作中得到了灵活的运用,其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我们始终按照《条例》中的要求,坚持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原则、基本条件、遵守任职资格规定,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做好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等方面的具体工作,认真落实执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规定,并把相关资料建档保存,保证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严格有序开展,使干部选拔任用真正得民心、顺民意。
二是不断完善深化《干部任用条例》及有关规定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首先,我处严格贯彻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范(试行)》中的规定,结合《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进一步规范我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防止和纠正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建立健全了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了我处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真正把领导班子建设成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其次,坚持原则,严格按照选拔程序,充分体现民主。党工委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关规定,通过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整个推荐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充分采纳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设立意见箱。近两年来,结合《条例》,办事处出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跟踪考察制度,每半年对中层干部考察座谈一次,对不符合规定或表现不好的人员,坚决依法给予教育、降职或撤职的处分。结合《条例》,积极建立后备干部队伍培养制度,我处着眼于长远,每村建立了3—5名后备干部,处直机关每口选树了2—3名后备干部。调整人员过程中无一人提出异议,真正调出了干劲,调出了上进心,调出了机关活力,基层反映比较好,提高了党工委威信和形象。在村级后备干部民主推荐工作中,采取个人自荐、村党支部推荐和民主推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各村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民主推荐村级后备干部,有个人自荐和组织推荐的初步人选,在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上进行民主测评,各村党员和村民代表会议参会人员在50%以上。推荐的后备干部一般应具有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40周岁以下,村书记和村民委主任的后备干部年龄可放宽至45周岁。
村“两委”换届以前,组织专门人员对各村“两委”班子整体状况、每个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后备干部情况及村风民情、群众的思想状态等,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摸底,掌握全面情况,为换届选举提供决策依据。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换届选举工作方案,区别各村不同情况逐一制定工作预案,做到一村一策、一村一案,为换届选举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在整个换届选举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保证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各项程序公开、公正、透明,需要公开的有关内容、环节都向党员群众公开,充分发动党员和群众参与,提高党员群众参与度。在换届选举过程中,认真按照宪法、党章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开展工作,确保选举程序的合法性和选举结果的有效性。坚持法定的程序不变通,规定的步骤不减少,没出现违法现象,不随意简化程序,坚决杜绝操作上的不规范行为。
三、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一是学习《干部任用条例》还不够深入。主要表现为:某些干部对《干部任用条例》的组织学习还不够细致,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刻,内容掌握还不够全面。对《条例》的学习还不够重视,有些条款和程序还不够熟悉。二是《干部任用条例》中规定有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在考察干部中,主要是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通过听取谈话人的口头介绍,看民主测评结果及考察对象的总结材料,形式比较单一,手段比较简单,难以发现考察对象的深层次问题。有些人认为,如此考察只不过是走形式,因而积极性不高,不与考察组配合,敷衍了事;另外,有些人好人主义严重,怕得罪人,不敢反映问题,使得考察人员难以了解真实情况,对考察对象难以做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比如,对村“两委”班子进行测评时,有些村的民主代表性不够。参与测评的党员和群众代表有些是被支部书记“特指”的,这样,公信度容易受到质疑。三是根据《干部任用条例》规定,考察党政领导职务拟人人选,必须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以上标准没有依据干部的不同级别、不同岗位作进一步细化,考察干部时,只能凭自己的理解程度和价值取向进行分析评价,难免产生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导致考察的失真失实。四是在写考察材料时,考察者的资历、阅历、理论素养、专业知识、兴趣爱好、思维方式、材料能力、责任意识等不同,直接影响考察结论的准确性。
四、整改措施
一是要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不断加强业务学习,练好基本功,特别是要精通《干部任用条例》,熟练掌握选拔考察干部的方法、步骤和各个关键环节。党工委班子特别是“一把手”认真带头学习《条例》,熟悉《条例》的基本内容,提高贯彻执行的自觉性。组织部门的干部要精通《条例》及相关法规文件的具体内容,做干部工作的“明白人”,坚持原则,切实为上级部门当好参谋助手,选好人、用好人。要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宣传《条例》,让广大群众了解《条例》,引导广大群众正确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营造有利于提高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质量、有利于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丰富考察方法,全面准确了解评价干部。进一步加强对《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考察方法的丰富运用。比如,可以在民主测评中开展“反向测评”,在拟提拔干部民主测评表中增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一栏,由参加民主测评的干部群众对考察对考察对象进行问题性评价,考察组对考察对象在测评中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汇总”,再通过个别谈话、实地考察、查阅资料等方式进行印证,防止“问题”干部、“带病”干部蒙混过关。要突出选人用人这个重点,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要继续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树立重品行的导向,注重选拔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树立科学发展的导向,注重选拔自觉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又好又快发展、工作实绩突出的干部;树立崇尚实干的导向,注重选拔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默默奉献、干事不张扬的干部;树立鼓励创新的导向,注重选拔思想解放、作风扎实、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干部;树立群众公认的导向,注重选拔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能为民造福、群众拥护的干部。三是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制度,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决策机制,坚持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和差额选举等制度,使更多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要建立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细化考核标准,由笼统性考察向个性化考察转变。借助绩效考核标准体系建设,建立不同类别领导干部的考察标准。尽可能对干部的类别进行细化,准确把握不同类别干部的不同特点,确定不同的考察重点,建立侧重点不同的考察指标体系。继续推行并不断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培养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建立干部考核与干部培训、选拔、任用相衔接的良性机制。四是开展好“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从严治处、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突出“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这个主题,教育引导机关干部加强理论武装,强化党性锻炼,坚持公道正派,提高道德修养,着力解决在政治坚定性,品德纯洁性、作风先进性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围绕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组织工作满意度,建设成过硬的队伍,为党员、干部和各类人才服务,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五是强化责任意识,提高干部考察材料质量。进一步落实干部考察责任制度,全面分析和归纳,强化工作人员在撰写考察材料过程中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