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身女性生育权实现有关问题探讨(共五篇)

时间:2019-05-14 09:05: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独身女性生育权实现有关问题探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独身女性生育权实现有关问题探讨》。

第一篇:独身女性生育权实现有关问题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独身女性生育权实现有关问题探讨

作者:乐科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3期

【摘要】生育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修订后的《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2011年9月1日实施)第29条规定了独身女性的生育权。独身女性是生育权的权利主体,但是其生育权的实现从法理、伦理、社会需求等角度分析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关键词】独身女性;生育权;生育权实现

修订后的《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于2011年9月正式实施,其中第29条规定:达到法定婚龄决定终生不再结婚并无子女的妇女,可以采取合法的医学辅助生育技术手段生育一个子女。该规定对独身女性生育权实现的条件、方式、次数作了明确规定,突破了以婚姻为基础实现生育权的传统的观念,笔者拟从生育权、生育权的实现入手,对独身女性生育权的实现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生育权概述

(一)生育权的演变

生育是人类存在、延续的基础,也是自然人的行为。在远古时代生育是人类自然属性得到实现的一种结果,换言之,生育在人类早期更多地体现了自然的属性,是基于人的本

能不加节制的性生活的附属品。①因此在远古时代生育就是一种事实,一种现象,这就是自然生育阶段。随着社会发展,到了奴隶制、封建制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劳动力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生儿育女成为当时女性的义务,这一时期就是义务生育阶段。到了19世纪的后期,西方女权主义兴起,生育作为一种权利被提起并逐渐被社会、法律接受和认可,1968年《德黑兰宣言》、1974年《世界人口行动计划》和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通过的《行动纲领》,均在相关条款中明确了生育权利,特别是《行动纲领》进一步明确了生育权的主体、内容等。生育权已经是人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第一次在法律上从权利的角度确认生育权的是1992年颁布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其第47条规定:“妇女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由。”

2002年《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17条规定:“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夫妻双方在实行计划生育中负有共同的责任。”这是我国第一次全面确认了公民的生育权,即从法律角度明确了生育权的主体。

(二)生育权的内容和性质

生育权的内容,是指生育权的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的各种自由。最核心的内容是自然人对于是否生育的决定权,包括决定生育的权利和决定不生育的权利。此外,在法律的规定的框架内,生育权的主体还享有自主决定生育时间、生育方式、生育次数等的权利。

关于生育权的性质,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即人格权说、身份权说和其他权说。笔者认为生育权具有人格权的基本属性,是人格权。理由如下:

1.生育权具有人格权的属性

从人格权的性质来看,人格权是非财产权、支配权、绝对权、专属权,而生育权就是非财产权,其是生育权主体可以直接支配并具有排他性的支配权,该权利之效力也是对一

切人均可以主张的,更是生育权主体只能自己享有的专属权,其因自然人出生而取得,死亡而消灭,因此,生育权是人格权。

2.生育权的客体生育利益是人格利益而非身份利益

生育利益其实质就是自然人意志和行为的自由,属于人格利益的范畴,是人之所以为人而天生享有的在法律规定范围之内的一种自由,其不是基于身份而产生的身份利益。

3.生育权的享有并不以婚姻家庭为基础

生育权是基于自然人的出生而产生的,并不以婚姻家庭的存在为基础,并不以夫妻身份关系为前提,因此生育权不是身份权,而是人格权。

(三)生育权的主体

学界对生育权主体的认识不一,主要有五种观点:已婚妇女;怀孕妇女;夫妻,包括夫妻分别享有和夫妻共同享有二类;自然人;公民。②笔者认为生育权的主体是自然人,理由如下:

1.从自然属性来看

生育权是自然人与生俱来的权利,所有的自然人均是生育权的主体,自然人享有该权利不受性别、年龄、婚姻情况、身体状况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依法的前提下,任何自

然人都可以意思自治决定是否生育、何时生育、如何生育。生育权在自然人一出生就受到法律的保护,比如在医疗事故中,未婚的A的生殖器官受到了损伤,以致其永远丧失了生育

能力,其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对侵害其生育权的行为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尽管A没有结婚,他的生育权是现实存在的,并受到法律的保护的。

2.从国际国内法律文件的规定来看

1974年的《世界人口行动计划》、1980年的《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1984年的《墨西哥宣言》、1994年的《行动纲领》对生育权的主体都作了明确阐述,生育权的主体是所有夫妇和个人。我国2002年颁布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则规定:“公民有生育的权利。”笔者认为,民事权利的主体要么是自然人要么是法人,生育权是一种民事权利,其权利主体是有生命的人,用“自然人”来表达更为妥当。

3.从社会层面看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生育权是自然人自出生就拥有的权利,对其予以充分保护的需求很强烈。正是在生育权主体是自然人的前提下,《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规定独

身女姓的生育权。还是在这个前提下,男性的生育权、未婚者的生育权、在押犯的生育生存在学术界和司法界引起了关注和讨论。

二、生育权的实现

权利的存在和权利的实现是两个概念,有权利能力,并不意味着有行为能力。生育权是自然人所享有的,但自然人必须在具备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生育权。

(一)生育权的实现方式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生育权的实现方式由原先单一的自然生育,发展到自然生育和人工生育并存。所谓自然生育,是指男女双方通过性交行为,使得卵子和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女性的子宫内生长、发育,最终由女性分娩婴儿的全过程。所谓人工生育,是指自然生育的某一个环节通过人工的技术和手段来代替,同样也是为了达到受孕的目的,是一种辅助性的生育,目前有人工授精、体外授精和克隆三种方式。人工授精是指利用现代医疗技术在女性体内促使卵子和精子结合,产生授精卵,并由女性在其子宫内孕育婴儿。

体外授精是指在试管内运用医疗技术促使卵子和精子结合,待授精卵发育后后再移入女性子宫内孕育婴儿的生育方式。

克隆指不经两性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这种方式使子代与亲代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③

(二)生育权实现的条件

1.生育权实现的自然条件

自然人生理成熟到一定程度,即生殖器官发育完好这是实现生育权的基础性条件。对于生殖器官未发育完好的自然人而言,其有生育权,但却没有实现生育权的能力,无法孕育生命。

2.生育权实现的法律条件

从我国目前法律法规的精神来看,结婚是实现生育权的法律大前提。我国《婚姻法》第7条第2款规定,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禁止结婚。该规定基于社会公益的考

量,通过限制特殊人群的结婚自由,从而也限制了这一部分人生育权的实现。在婚姻关系之内,自然人生育权也不是当然就能实现的,我国部分省市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均规定,夫妻双方或者一方确实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生育的疾病的,禁止生育;已怀孕的必须终止妊娠,并采取长效节育措施等内容。综上,在我国自然人要实现生育权,有一个法律大前提,就是该自然人必须结婚,同时没有患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生育的疾病。

3.生育权实现的社会条件

自然人行使生育权、实现生育权关涉到生育主体与被生育主体以及社会其他相关主体的利益。因此,不违反对社会的义务、尊重他人的权利与自由是自然人实现生育权的社会

条件。为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在我国以及其他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生育权的行使就要受到这一项基本国策的限制。

最后,在符合以上全部条件的情况下,生育权的实现最终还要取决于自然人个人的意愿,在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下,如果自然人不结婚就放弃了生育权的实现(在吉林省的女

性除外);如果结婚了但想成为“丁克”家庭,也放弃了生育权的实现。

三、独身女性实现生育权的分析

我国《婚姻法》第16条规定:夫妻双方都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并没有规定自然人有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因此,规定本身就包含了在夫妻关系的前提下生育权才能得以实

现的立法精神,从当前看,这与社会发展现状是相适应的。那么对“达到法定婚龄决定不再结婚并无子女的妇女”生育权的实现,法律是否给予特别的保护呢?笔者认为没有。(一)从法理上看

法律的一大职能就是为了实现正义,让每个人都能各得其所。如果法律对某个群体作出了特别的规定就可能存在以下二个原因。其一,这是个弱势群体,法律对他们作出特别的保护,为的是实现正义。其二,这个群体是个强势群体,法律对他们作出特别的规定,为的是限制他们的权力,最终实现正义。而“达到法定婚龄决定不再结婚并无子女的妇女”,并不属于两类人中的任何一种,她们的生育权在现行的法律制度下是得到了切实保护的,对她们通过放弃自己的结婚的权利而放弃实现生育权的选择,法律就不用作多余的规定。

该条例在加强保护独身女性生育权实现的同时,影响了基于此原因而出生的孩子的知情权。斯宾赛把正义观归纳为一个的经典公式:“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干他所想干的事,但这是以他没有侵犯任何其他人所享有的相同的自由为条件的”。④所以《条例》的规定,出发点是想加强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并确保其得以实现,但事实上却又对另一部分公民的权利造成了损害。

(二)从伦理上看

独身女性要实现生育权就必须借助于男性提供的精子,由于精子的提供者有可能多次提供精子,所以在未来的若干年后就有可能导致近亲结婚。虽然有人认为按照现行规定,每个供精者的精子,最多只能供五名妇女受孕,属于供精者方面与其具有3代以内血缘关系的人,最多也就是三五个人,再排除其中与其是相同性别的人,“近亲结婚”的概率极其微小。那么是否要在待这些因其母亲选择独身后,而采用人工授精、体外授精方式出生的婴儿在20年后,谈婚论嫁前,先与结婚对象一起做DNA检测,排除与近亲结婚的可能。独身女性实现生育权的规定,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充分运用了现代医疗技术成果,使得极少数的独身女性生育的要求得到了满足,但是却没有深层次地考虑社会道德和伦理,如果独身女性可以实现生育权,其传递的信息就是,人类生育可以不以亲情为基础,这与当前的社会伦理要求相违背的。

(三)从社会需要上看

目前人类社会仍然选择一夫一妻婚姻家庭的生活状态是由当前的生活生产方式和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就我们的现状而言,还没有任何物质条件可以超越这种状态。据调查显示,真正想要独身生育的女性屈指可数,这样立法意义也不是很大。完整的生育权应该是个人利益、孩子利益、家庭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整体总合。因此每个人在行使生育权、实现生育权的时候有责任考虑他们现有子女和将来子女的需要及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最后从规定的内容来看,《条例》规定达到法定婚龄决定不再结婚并无子女的妇女,可以采取合法的医学辅助生育技术手段生育一个子女。“不再”的字面理解是,从决定的那一刻到整个未来,如果将来还会结婚的话,就不是“不再”。“决定不再结婚”是否意味着,永远就不

能结婚了呢?如果是就剥夺了独身女性的结婚权,这与《婚姻法》相悖;如果不是,这就意味着,某女可以先决定不再结婚(暂时放弃结婚权),生育小孩,然后再决定结婚,再生育另一个小孩,这与保护“达到法定婚龄决定不再结婚并无子女的妇女”生育权的实现相悖。

人工生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是人类社会繁衍发展的福音,还是人类社会无序繁衍发展的起因,关键要看我们如何加以利用。现有的法律和社会的实际决定了一夫一妻的家庭还

是社会的常态,在这种情况下,人类的繁衍是有序而且也有力的,因此对于独身女性生育权的实现,法律并不需要强化保护,女性选择独身,就视为依法放弃实现生育权更为妥当。

注 释:

①樊林.《生育权探析》载于《法学》,2000(9):34。

②刘道云.《生育权的几个基本问题》,载于《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36。

③姜婕.《人工生殖技术与生育权的实现》载于《井冈山医专学报》2007(6):109。

第二篇:职场女性生育和升职如何抉择

职场女性生育和升职如何抉择

这是一场没有胜负的辩论,如何选择完全取决于职场女性自己。话虽如此,但还是要听听职场心理专家的指导和建议。

第一,按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在成年期,也就是从25岁起,人们要面对生儿育女、后代繁殖和养育这些问题。对于女性来说不仅要生育孩子,同时要承担社会工作,只有自我关注没有生育感的人,其人格必将会贫乏和停滞。按照心理生理特点处于哪一阶段就做哪一阶段该做的事情,女性才可以发展得更好。

第二,职业生涯规划因人而异,没有绝对标准。一切要取决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因为生育本来就属于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

第三,权衡家庭和事业,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和意愿去选择。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问问自己究竟重视家庭、事业哪一方更多一些。但无论怎样选择,都要尽力让你的家庭和事业和谐发展,不可偏颇任一方。

第四,一分为二看问题,不可主观夸大任何一面。职场女性要客观地看待事情可能会出现的结果,不能夸大利弊的任何一方,因为夸大不过是自我说服、自我安慰的表现,而非深思熟虑的结果。

第五,切勿有畏难情绪,凡事从积极角度思考。不要被养宝宝的天文数字吓倒了,穷就穷养,富就富养。也不要受职场竞争的负面消息影响,如果你确信自己有能力,你就要相信即使你生育了、暂时离开了也不会错失升职机会,因为金子到哪里都不用怕不发光。

第三篇:女性退休年龄问题

关于国情:1978年出台的退休年龄制度:

其初衷在于考虑女性的生理特点和抚育子女的需要,给予在工厂跟男同事一起在生产一线的女性们提早退休的特权。而在计划经济时代,工资结构单一,没有奖金、津贴和福利性收入,退休金的数额取决于工资和连续工资两个因素。由于当时绝大多数女性工人受教育程度低,参加工作早,她们50岁退休时已满30年工龄。在这种情况下,女性对于两性养老金的影响微乎其微。

1997年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规定〉〉,全国上下开始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现代养老保险制度。〈〈关于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计发离退休费等问题的实施办法〉〉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年60号]的规定,工作年限满55年的,退休后按退休前工资的百分之90计发。女性退休年龄较早直接导致缴费年限低。随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职业生涯相对缩短,以大学毕业22岁开算,到55岁退休,其工龄充其量达33岁。且再考虑女性的平均寿命高于男性五六岁这一人口因素,此项制度更加不利于女性晚年的生存了。其影响意味着她们每月少领取近千元退休金,直接影响其晚年生活质量。

1、关于退休年龄相关历史法律文件:

A、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第15条 按男女工人退休年龄分别为:60,50 B、1958年〈〈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区分了女职工的退休年龄:女职工55,女工人50 C、1978年6月2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暂行办法〉〉:男 60,女干部55,女职员50 有法定特殊原因的可提前50年退休

而对于女性劳动者的退休年龄问题仍然使用国发[1978]104号文件的规定 即C 但 我妈提及 国家最新社保相关意向规定:97年投保前的按上述不变,但97年投保后的男的为60,女的干部提到60,女的职员提到55。(可找点官方意见 但未开动)注:〈〈劳动法〉〉实行后,重新划分了干部和工人的确定标准,即按岗位而非身份来确定劳动者是工人还是干部(但实际操作中,此点相当含糊)

2、法律相关图书〈〈妇女权益与公益诉讼>>(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对退休年龄问题的观点:

立法初衷为对妇女的照顾和保护。当时考虑到女性的生理特点和养育子女的需要,同时考虑新中国成立前女职工就业机会低于男性且工龄教短的现实。但,随中国妇女就业形势的变化,工资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男女不同年龄退休运项保护性的负面影响日益明显。具体而言:

A、随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职业生涯相对缩短。女性比男性早退休影响提升的机会,难以进入决策层。一般情况下,50岁左右的基层妇女干部不再会有升职机会,一般会停留在现有职位或调到其他没有实际决策权的闲职等待退休。而对于50岁左右的优秀职业女性,此阶段是最成熟,经验最丰富的时段。家庭负担基本解除,长期的积累使她们成为业务骨干,很容易出科研成果,个人职称评定或职务深浅均到了关键时期。因此,这样就打击了妇女的真实意愿和需求,于个人到国家都是一种损失。

B、退休年龄早,缴费时间短。升入个人账户的资金相对较少,退休后,无法享受在职时每年增加的工资,导致缴费工资基数同龄异性低,使养老金偏低,面临平均余命的差距却实际仍在扩大。20世纪50年代,男为40 女为42。Wto2006年4月九日(2006年世界卫生测量)中国男70 女74。而退休的差异,实际上是使男平均有10年以上余命,而女平均分别为24或19年以上。

C、女职工的自我价值的实现程度降低

D、在客观上导致就业年龄歧视加重,女性40岁以上再就业难。E、有专家谈到:(可能对反对方有用)

从短期来看,以牺牲高级女性知识分子这个弱势群体的劳动权益为代价,的确可以在有关行政事业性单位腾出一批职称和职务的空位子,让年轻人来担当。但实际上对于总体上缓解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压力毫无帮助,甚至对劳动力市场的平衡带来危害。相关现状:年富力强的退休人员很容易通过反聘重新融入劳动力市场(但女性实际如何不知,应该好坏都对我方有利),且因为不需入社保,用人单位成本可降低,所以单位往往倾向于使用返聘者。

f、违反〈〈 宪法〉〉男女平等原则,〈〈 妇女权益保险法〉〉男女平等基本原则,是〈〈消除妇女劳动形式歧视公约>>的一大障碍。

第四篇:论生育权的主体

论生育权的主体

——兼评《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30条第2款

【关键词】生育;计划生育

【中图分类号】d922.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5)04-0286-0

3高玉玲

(皖南医学院安徽芜湖241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的出台,曾一

度使人认为生育权是妇女的权利,男人没有生育权。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施

行,其中规定的“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使传媒聚焦男人的生育权。2002年吉林省《人151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

了独生女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具有生育权再次引起了

人们对生育权问题的探讨,同时也对这一规定的合法

性和合理性提出了质疑。从女性的生育权、男性的生

育权再到独身女性的生育权,这一系列问题其实都伴

随着一个基本的问题,即到底谁有权生育?生育权的主体是谁?

一、生育权是否必须以婚姻关系的缔结为前提?

即生育权是一切公民的权利还是具有夫妻关系的男

女双方所享有的权利

生育乃人之本能,其目的是为了种族的繁衍。一

般来说男女双方达到性成熟程度,经两性的结合便能

生育子女。但是能生育并不是说就可以生育,当这种

生育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共利益发展的时

候,就会受到法律的调整和控制。所以我国法律上所

设定的生育权是指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自然人所拥

有的决定其是否生育子女以及如何生育子女的一种

资格和自由.它包括生育的自由和不生育的自由。[11简

言之.生育权就是符合法定条件的自然人所具有的是

否生育子女的权利。那么依据法律规定到底符合哪些

条件的主体有权生育?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对生

育主体的生育权利进行了众多的限制和规定,如对不

同生育主体生育个数和间隔的限制。这里笔者主要探

讨生育权的主体是否必须以婚姻关系的缔结为前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9条第2款规定:夫妻双

方有计划生育的义务。从我国的根本大法这一规定来

看.其并没有规定生育权是一切公民的基本权利,它

只是规定了夫妻双方在家庭中应尽计划生育的义务,而义务总是和权利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曾精辟地指

出:“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①权

利和义务总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共同构成了法律关系的内容。闭所以这一规定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夫妻双

方有按照国家计划生育子女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

国民法通则》规定的公民民事权利里虽然没有提到生

育权的概念,但是在《婚姻法》第16条再次提到了“夫

妻双方有计划生育的义务”。所以无论从我国的根本

大法《宪法》,还是从我国的基本法《婚姻法》的规定来

看.作为已缔结婚姻关系的夫妻可以成为生育权的主

体,而且这些规定里也只是提到了夫妻的生育权,并

没有提到其他没有缔结婚姻关系的公民有生育权。但

是许多学者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人el与计划生育

法》第17条“公民有生育的权利,也有依法实行计划

生育的义务”的规定.认为生育权的权利主体应不限

于已缔结婚姻关系的夫妻,应扩大到一切公民,既包

括已缔结婚姻关系的夫妻也包括没有缔结婚姻关系的公民,如单身女性。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不符合《中华

人民共和国人el与计划生育法》的立法目的和生育政

策。该法的第1条明确规定了其立法目的是为了人el

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进计划生育,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和社

会进步,根据宪法,制定本法。可见制定该法的法律依

据是宪法,而宪法中并没有提到公民具有生育权,只

是提到夫妻的生育权,而且该法制定的目的之一是促

进家庭的幸福。同时该法的18条规定:“国家稳定现

行的生育政策.鼓励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

育一个子女: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的,可以安排生

育第二个子女”这一生育政策的规定更加明确了生育

应是已缔结了婚姻关系的男女双方的权利,而且我国的整个《人el与计划生育法》的条款都是针对已缔结

婚姻关系的男女在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权利、【作者简介】~(1971一),女,安徽芜湖人,皖南医学院教师,法律硕士,兼职律师。tel:+86—553—3932285;e-mail:gyl7127@sina.com

①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16页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l2卷(第4期)

义务以及政府对此采取的措施等而展开的。这不仅在法律中有所体现,其实各省规定的《人口与计划生育

条例》也都是围绕着各种夫妻关系之间的生育权而展

开的,如再婚夫妻的生育权、军人夫妻的生育权、农村

夫妻的生育权.这种种情况都说明我国的根本大法和

相关的法律、法规都明确了生育权的主体应以婚姻关

系的缔结为前提。所以我国生育权的主体首先应当具

备婚姻成立的必备条件,并不得具备法律中规定的禁

止条件,即具有生育权的女方不得少于20周岁,男方

不得少于22周岁,而且男女双方不能是直系血亲和

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并且不能患有医学上认为不能

或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当然这些只是自然人享有生育

权的基本前提,在具有这样的前提下,其具体生育权的实现还要受到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各个地区

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限制。如各省的人口与计划生

育条例都对各种生育主体生育的数量、生育的间隔、生育权主体在生育期间所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作了具体的规定。

二、在婚姻关系内,生育权是妇女(妻子)的权利

还是男人(丈夫)的权利

对于生育权在婚姻关系内部是妻子的权利还是

丈夫的权利,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综合起来主要有

3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生育权是妇女的权利,其主要

是基于《妇女权益保障法》和《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

告》的规定,《妇女权益保障法》第4l条中规定:“妇女

有按照国家规定生育子女的权利,也有不生育的自

由”。我国政府发表的《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指出:

“国家尊重妇女的生育权,保护妇女的生育健康”。笔

者认为不能基于这样的规定就判定生育权是妇女的权利.因为妇女在我国相对于男子来说应该是弱势群

体,所以《妇女权益保障法》是从妇女权益保障角度提

出的对妇女权利的保护,而中国人权事业发展报告也

是从人权的角度指出了弱势群体妇女的生育权,基于

这两部立法的目的.不必规定男性的生育权,而不是

说男性的生育权不保护。第二种观点认为:在婚姻关

系内部,尽管女性和男性都有生育权,但由于女性生

理的特点,生育主要是通过女性来实现.生育或不生

育的决定权在于女性.尽管男性也有生育权,但男性的生育权形同虚设。笔者认为这种规定不符合我国民

事法律中公民享有平等的权利的基本精神,它其实是

夸大了女性的生育权而削弱了男性的生育权,把男女

生育权放在了不平等的地位。第三种观点认为:在婚

姻关系内部男女拥有平等的生育权。笔者赞同这一观

点,作为婚姻关系内部的生育权,应是夫妻双方享有的一项基本民事权利,所以其应受我国相关民事法律

· 287 ·

法规的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2条:“中

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

间、公民与法人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婚姻法》

第l3条规定:“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平等”,所以夫妻

双方在家庭生活中享有的生育权应是平等的.这种平

等的生育权从民事权利的性质上来说,应属于人身权的范畴。作为权利之外的其他主体都具有不作为的义

务,但是作为权利主体的双方来说,由于一方的权利的行使需要另一方的协作,在双方就生育权问题具有

共同的意向时,双方的生育权能够得到很好地实现,但在夫妻双方就生育权问题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可

能会碰到自身权利与另一方权利的冲突,如妻子一方

要求生育而丈夫不愿生育或妻子不愿生育而丈夫要

求生育。这也是这几年来争论较多的一个问题。有的学者认为生育权应是夫妻双方的共同共有权,所以在一方处分该权利时,应征得另一方的同意,否则就是

侵犯他人权利的行为。笔者对此不敢苟同,因为我国

法律中对共同共有只是规定财产权的共同共有,而没

有规定共同共有权是否适用于人身权,如果我们认为

生育权可以为夫妻双方共同共有,也就是把生育权当

作了财产权.这与生育权的人身性质是不符的。也有的学者认为解决夫妻之间此类权利冲突的关键在于

给生育权的性质加以法律界定,即生育权是属于人身

权中的人格权还是身份权?笔者认为,在夫妻关系内

部,虽然男女双方具有平等的生育权,其生育权具有

一定的独立性.但是一方生育权的实现需要另一方的协作,在一方拒绝协作时,另一方不得强迫,否则是对

他人人身权利的侵犯。在男女双方相互协作而使女方

怀孕后,男方不得基于其不愿生育而强迫女方堕胎,因为既然男方在和女性发生性关系时没有采取任何

避孕措施.这一行为本身表明其已以默式的方式行使

了自身的生育权,这时其虽然不愿女方生育,但不得

强迫,否则仍然是侵犯女方的人身权。有的学者认为

在这种情况下,其生育的子女丈夫可以不尽抚养义

务。笔者认为此种观点欠妥,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具有抚养教育的义务,这一义务不

受父母关系是否离异而影响,因为不能因为父母的过

错而免除对其子女的应尽义务,这主要是基于未成年

子女的利益的保护而设的规定。何况男方在自己不想

要子女的情况下.在性关系中也不采取任何避孕措

施,其行为本身对子女的出生来说也有过错,所以应

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对于妻子怀孕后,未经丈夫同

意而堕胎的行为,笔者认为这种行为对丈夫来说是不

公平的,但并没有侵犯丈夫的生育权,因为任何权利的行使都不得侵害他人的权利,不能因为丈夫的生育

· 288 ·

权而置妻子的人身权不顾,妻子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实际来决定是否生育。

三、对《吉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评价

2002年11月1日开始施行的《吉林省人el与计

划生育条例》第30条第2款规定:“达到法定婚龄,决

定终生不再结婚并无子女的妇女,可以采取合法医学

辅助技术手段生育一个子女。”这一条例一出台,立即

在学术界引起热烈的讨论.有的学者认为这一规定体

现了社会的进步,反应了少数知识分子女性的要求,体现了人文关怀。l 3】也有的学者对可能带来的社会伦

理、道德、法律问题表现了热切的关注。14]笔者认为单

就该条例本身来说,确实是一个进步,他满足了一部

分不想组建家庭但想成为妈妈的知识女性的要求。但

任何一个法律条款的出台都应置于特定的法律背景

下.都不得与我国现行的法律相违背,从这一角度考

虑.笔者认为吉林省的这一条款规定欠妥。

第一,吉林省的这一规定不符合我国的立法精

神。《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63条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根据本行

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可以制定地方性法

规,但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而该条的规定实际上与我国的宪法、婚姻法和人口与计划生育

法中将生育权界定在婚姻关系内部的规定是相冲突的。第二,吉林省的这一规定违背了我国婚姻法中的婚姻自由的基本原则。因为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男女双方只要达到法定婚龄,符合一夫一妻制的原

则,并且完全自愿,不具有婚姻中的禁止条件就可以

结为婚姻关系,其婚姻关系就受法律保护。根据婚姻

法的这一规定独身女性只要具备了婚姻法中规定的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4期)

条件就可以结婚,而不问其是否生育子女。而吉林省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却以独身女性保证终身不再

婚作为其享有生育权的前提,那么依据该条款是否就

意味着独身女性如果一旦借助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生

育了子女后,就不能再结婚,如果是这样的话,该条例

显然违背了我国的基本法婚姻法的规定。但是如果独

身女性享有了生育权之后还可以结婚,那么这一规定

其实也就失去了实际意义。第三,避开其具体的立法

背景,从这一条款本身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看.其弊

应大于利。一方面它冲击着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我国的婚姻家庭法、继承法和民法中的相关条款将会受

到重大的冲击。另一方面从伦理道德上.独身女性所

享有的生育权切断了生育、婚姻、性行为的联系,使传

统的家庭亲缘关系和人伦关系受到冲击。更为令人担

心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生的子女缺乏父爱.缺乏

一个正常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所享有的东西.因而

将可能出现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与仅

满足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相比,显然应考虑前者。而

且一部分知识分子想做妈妈的愿望完全可以通过其

他手段实现,如到社会福利机构或孤儿院去领养孩

子,这样既造福于社会,又满足了自己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谭桂珍.论“生育权”及其救济忉.湘潭大学社会科q~ ,2oo3,(21 7

【2】 吕世伦,公丕祥.现代理论法学原理【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6.465

【3】李婕.由独身女子生育权引发的思考[j】.河北法学,2003,(5):6-7

【4】崔振泽.从“独身女性可生育”引发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思考『j].医学

与哲学,2004,(6):44

(收稿:2005—02—03

第五篇: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书

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书

申请人:支行,住所地

负责人,职务。

被申请人:,男,1969年12月24日出生,汉族,住

申请请求

一、请求法院裁定拍卖被申请人抵押给申请人的商品房,拍卖所得价款由申请人在被申请人担保的范围内优先受偿。

二、由被申请人承担本案的拍卖费、法院执行费等相关费用。

事实与理由

2010年6月,申请人与被申请人签订一份《房地产抵押(按揭)合同》。合同约定被申请人用其购买的商品房及其附着物之全部权益设立抵押权抵押给申请人。申请人提供140万个人商业用房贷款。被申请人如未能履行还款义务,申请人有权申请处分抵押物。后申请人依约发放贷款。但被申请人未按约还款,其行为已经构成违约。现申请人依据《物权法》、《民事诉讼法》第196条规定,申请贵院裁定拍卖抵押财产,以实现申请人的担保物权。

此致

人民法院

申请人: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下载独身女性生育权实现有关问题探讨(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独身女性生育权实现有关问题探讨(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书

    申 请 书 申请人:, 负责人:XXX。 被申请人一:XXXX,男,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会城XXXX,身份证号码:44078XXXXXXXX。 被申请人二:XXXX,女,XX年XX月XX日出生,住广东省江门市......

    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书

    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书 申请人:王某某,女,汉族,身份证号: 被申请人:赵某某,男,汉族,身份证号: 赵某,男,汉族,身份证号: 申请事项: 请求贵院裁定拍卖或变卖被申请人赵某某抵押给申请人王某某......

    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书

    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书 申请人:某某某,女,汉族,XXX年X月XX日出生,家住XXXXXXXXX,身份证号:XXXXXXXXXXX. 被申请人:某某,男,汉族,XX年XX月XX日出生,家住XXXXXXXXXXXXXXX,身份证号:XXXXXXXX,联系......

    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书

    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书 申请人:XX支行,住所地:XX号。 负责人:XX 被申请人:XX公司,住所地:XX号。 法定代表人:XX 被申请人:XX,男,汉族,X年X月X日出生,住址:XX二组,身份证号:XX。 申请事项: 1、请......

    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书

    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书 2013-09-07 23:08:22| 分类: 【诉讼仲裁】|举报|字号 订阅 实现担保物权之申请书 申请人:**,性别:*,**年**月**日生,住**市**区**路**号**幢***室。身份证号......

    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书

    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书 申请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XXX分行,住XXXXXXXXXXXXX。 负责人:XXX,行长。 被申请人:XXX,男、19XX年XX月XX日出生,汉族,现住XXXXXXXXXXXXX。 申请请求:......

    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书

    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书申请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XXX分行,住XXXXXXXXXXXXX。 负责人:XXX,行长。 被申请人:XXX,男、19XX年XX月XX日出生,汉族,现住XXXXXXXXXXXXX。 申请请求:......

    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书

    实现担保物权申请书申请人:被申请人:申请事项:请求贵院裁定拍卖或变卖被申请人抵押给申请人的“苏房权证园区字第XXXXX号”房产及“苏工园国用(2006)第XXXXX号”国有土地使用权,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