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5年广西自治区农村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时间
2005年广西自治区农村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时间: 2005-05-09 07:
41:03 | [<<] [>>]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区农产品价格普遍回升,初步扭转了多年以来农民收入低速增长甚至徘徊的局面,特别是生猪、家禽价格的回升,牧业收入大幅度增加,拉动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区一些地方,农民养殖积极性不高,生猪、家禽存栏下降,这对今后肉、禽供应和农民收入的增长必然产生不良影响。为进一步摸清当前我区畜牧业生产现状,十一月中旬,自治区农调队和自治区水产畜牧局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我区兴业、博白、象州、全州等县的畜牧业生产情况开展了一次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供参考。
一、当前我区生猪、家禽生产的基本现状和特点
(一)基本现状
今年以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自治区有关通知的精神,努力克服禽流感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推进优势品种规模养殖作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突破口,建立发展畜牧业的目标责任制,明确责任,建立考评和督查制度。同时,自治区人民政府相应出台了《关于加快我区草食动物规模养殖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坚持草畜并举、因地制宜、统筹协调、示范引导、适当扶持”的方针,各地把发展畜牧业列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了对畜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了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今年,尽管受禽流感疫情、旱灾、饲料价格上涨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但在市场价格大幅回升的强劲拉动下,畜牧业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生猪、优质肉鸡、肉牛肉羊等优势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如兴业县突出抓好家禽养殖,今年1-9月出栏家禽达到3470万羽,比上年同期增长27.6%。博白县则重点抓生猪饲养,今年1-10月,出栏肉猪134万头,同比增长6.5%;外销仔猪155万头,增长4.5%。全州县1-10月出栏肉猪56万头,增长2.8%;全县现有规模养殖场418个,比上年增加202个;其中母猪养殖场129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00个。来宾市1-9月新增规模养猪场(户)495个,养殖小区已由去年底的163个发展到现在的236个。贺州市现已有120多个养猪专业村,规模
养猪户1.69万户,年出栏肉猪300头以上的3800多户。玉林市三季度末生猪存栏5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8003个,同比增加1198个。畜牧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区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区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1736.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8.7元,增长15.2%。其中,从畜牧业得到的现金收入人均538.0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32.6元,增长32.7%,占同期农民全部现金收入增加额的58.0%,是今年我区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
(二)当前我区生猪、家禽生产的特点
1、规模户和非农户生猪发展迅速,出栏、存栏数量增加
自去年第三季度以来,我区生猪价格的大幅回升,调动了养殖大户的生产积极性,生猪生产迅速发展。据区农调队对区内220个调查村内所有规模养殖户的调查,今年前三季度,规模养殖户生猪出栏比上年同期增长37.1%,存栏增长10.1%;非农户生猪出栏增长14.8%,存栏增长19.6%。
2、农村规模户饲养家禽减少,非农户饲养量增加
受去年非典疫情和今年禽流感的影响,养殖业风险增大,农村一些中小规模养殖户由于连续两年遭受打击,家禽养殖受到较大影响。今年前三季度,我区农村规模养殖户出栏家禽比上年同期减少7.9%,存栏减少14.5 %;一些大养殖公司由于经济实力雄厚,抗灾能力强,家禽饲养量增加。今年前三季度,龙头企业带动的农户的家禽出栏量比上年增长14.0%,存栏增长18.9%。
3、散养农户饲养生猪数量减少
据对扶绥、合浦、象州、平乐、全州、博白等县116户农户养殖情况进行的随机抽样调查,今年11月中旬,未饲养生猪的农户有42户,占调查户数的36.2%;养猪户74户,占63.8%。其中,今年新增养猪农户6户,而上年同期养猪今年不养的有10户,增减相抵后,今年养猪户数比上年同期减少4户,减幅为
5.1%。116户农户生猪饲养量比上年同期减少3.2%,但比今年六月末饲养量增加了39.1%;家禽饲养量比上年同期增加8.3%,比今年六月末增加了45.0%。
4、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初步形成以南宁市、玉林市、贵港市、梧州市,贺州市和桂林市为主的生猪优势产区,以玉林、梧州、桂林、南宁、钦州为主的优质鸡优势产区,生猪优势产区生猪出栏1926.06万头,占全区生猪出栏总数的57.92%,优质鸡优势产区出栏肉鸡25128.16万只,占出栏总数的67.24%。兴业的优质鸡,博白、荔浦的仔猪,巴马、环江的香猪,合浦鹅和灵山奶水牛等,已形成了各地的特色。各地很好的利用自己的品牌,扩大生产规模,把特色产业做强做大,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二、当前影响我区畜牧业生产的主要问题
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通过调查和座谈访问,了解到当前影响我区畜牧业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养殖风险增加,部分养殖户风光不再
去年的非典疫情和今年禽流感的发生,我区大量肉鸡、鸡苗无法外调,价格暴跌,对养殖户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大的养殖公司由于资金实力雄厚,有能力渡过了这场灾难,但许多养殖户因经济承受能力低,遭受打击后没有能力再恢复生产。如兴业县铁联乡一姓梁的养鸡户,今年初养鸡5~6万羽,由于禽流感的影响,亏损50~60万元,现在因经济困难不得不卖掉小车,要恢复生产举步维艰。
2、饲料等价格上涨,养殖成本增加
去年三季度以来,虽然生猪、家禽价格有所回升,但同时由于饲料等价格大幅度上涨,养殖成本增加,部分农户对发展养殖业积极性不高。据扶绥县反映,今年8月份,肉猪收购价每公斤10.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2元,增幅为44.4%;与此同时,猪仔价格也由上年同期的每公斤8元猛增至今年的14元,上涨了75%;购买一头25公斤左右的仔猪,去年只花200元,今年要增加到350元。40公斤一包的精饲料上年售价110元,今年涨价到120元,养一头肉猪要多花50元以上;加上玉米等其他饲料价格的上涨,养殖成本大大增加。在全州县大西江镇,一农户算了一笔帐,要饲养一头200斤的肉猪,按目前每斤猪水4元计算,收入800元,而其成本达到858元。其中,购买仔猪开支350元;普通饲料支出458元(按农村传统饲养方法喂养,需饲养五个月,每天2斤大米,按每斤1.2元计
2.4元;0.5斤玉米,按每斤0.7元0.35元;2斤米糠,按每斤0.15元计0.30元;每天饲料成本3.05元,五个月计458元),加上购买50元的猪精料混合物喂养,总计成本858元,还不计人工费和青饲料,养猪不但没赚到钱,每头猪还净亏58元。在今年养猪普遍赚钱的情况下,而农村散养户不赚反亏,这是采用传统饲养方式的结果。
我们在调查农户为何减少生猪饲养量或不养猪的原因时,多数农民回答因外出务工劳动力较多,留下老人和小孩无力搞养殖;其次就是饲料、猪仔价格上涨,养猪难赚钱。
3、一些地方对养殖户有乱收费的现象
虽然中央和自治区三令五申严禁有关部门乱收费,但我们在调研过程中,不少养殖户向我们反映有关部门还存在乱收费现象。如一些地方养殖户建猪场、鸡舍,土地管理部门按占用土地面积每平方米收取耕地占用费2元,建设部门按建筑面积收取每平方米4元的费用;另有一些地方的水利管理部门也以建猪场、鸡舍会引起水土流失为由收取相关费用;一些地方工商管理部门对不进入市场交易的畜禽,仍强行按成交额的1.6%的比率收取集贸市场管理费;一些地方工商部门对外调的生猪收取每头5元的交易管理费;有的养殖户同时兼营饲料加工,但供电部门按高于正常照明用电每度0.15元的高价收取电费(据说是参照商业用电的收费标准)。
种种不合理收费,对我区畜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如兴业县某乡镇由于有关部门对不进入市场的交易的畜禽,仍强行按成交额的1.6%的比率收取集贸市场管理费,使本地的肉鸡价格比周边地区每市斤低0.2~0.3元。据博白县反映,该县有一职工辞职后承包某农场的荒地,计划投资150万元建猪场准备养猪,目前已投入50多万元,但当地土地管理部门已通知其要交纳30万元的有关费用,令业主难以理解。
4、农村用地紧张,也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
我区人多地少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开展农业综合开发比较早的地方,原有的荒山、荒坡已基本得到利用,一些地方要修建猪栏、鸡舍,很难找到合适的地方。据全州县反映,有的老板想租用群众的坡地修建猪栏、鸡舍,除了面对有关部门的各种收费外,有关部门又不准许砍伐坡地上的零星松树,否则要处以高额罚款。有的外地老板苦于找不到地方,还请当地水产畜牧局的同志帮忙联系场地,准备发展养殖业。兴业县和丰禽业公司2002年申请征用30亩坡地,准备扩大养殖场面,增加养殖规模,但至今未能解决。
5、一些农户饲养方法落后,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我区农村散养农户饲养牲畜、家禽仍以传统方法为主,饲养时间长,养殖成本高,群众对畜禽防疫观念不强,特别是对家禽忽视疾病防疫,死亡率极高。象州县象州镇龙富村有一农户,今年饲养30只鸡,13只鸭,由于没有进行疾病防疫,病死6只鸡、6只鸭,鸡、鸭的死亡率分别为20%和46%。据全州县畜牧水产局同志介绍,根据他们的调查,散养农户由于轻视家禽疾病防疫,个别农户家禽死亡率高达50~60%。
此外,农村一些生猪规模养殖户大批量饲养母猪,大多没有采取科学的人工授精技术,自家饲养种公猪配种自然繁殖,大大增加了饲养成本。如博白县三滩镇建中村一养殖户,饲养70多头母猪,以前也曾进行人工授精,但由于技术掌握不好没有取得成功,不得不采用传统方法,饲养5头种公猪自行配种,加大了养殖户的经济负担。
三、加快我区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强科技普及,提高养殖业发展的科技含量。通过各种途径,加强科技知识的宣传,提高广大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疾病防疫理念,降低畜禽死亡率,减少群众的经济损失。加快农村散养户畜禽的品种改良,改进饲养方法,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2、严格禁止各部门的乱收费,减轻农民的负担。建议对全区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督查,检查我区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有关支持畜牧业发展政策的执行情况,使中央和自治区的各项扶持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进行查处和整改,坚决杜绝各部门的乱收费行为,为加快我区畜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加强信息传递,确保畜牧业稳步发展。今年畜牧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受畜禽价格上涨的带动。前阶段我区各地大量增加母猪饲养,不少养殖户也大量补栏,畜牧业生产一片兴旺。由于饲养量的增加,再加上今年全国粮食增产,饲料价格将可能趋于稳定,明年猪禽价格回落的可能性较大。各地应加强信息的传递,要理性看待价格的涨落,合理指导生产,防止生产的大起大落。
评论(0)| 推荐 | 打印 | 关闭
目前尚未有任何评论!
第二篇:畜牧业发展调查报告
畜牧贷款风险高,惧贷心理加重。
过去,**市辖区内农业银行和农信社曾多次承办畜牧业贷款,对当地畜牧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市场、经营、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大部分畜牧业贷款出现不良,甚至形成风险。截至2008年末,全市畜牧业不良贷款余额2.2亿元,占畜牧业贷款投放总量的73%,这一巨额不良贷款的形成,致使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产生了惧贷心理,贷款积极性受到严重挫伤。
据对某县农业银行调查了解,2003年办理一批奶牛贷款,贷款规模为2000万元,共计63户,购买奶牛216头,期限为3年,于2005年到期。目前,该批贷款共计收回本金137万元,其余1863万元全部形成不良,不良率高达93.15%。
户多面广、分散经营不利于管理。
几年来,**市70%以上的养殖户还处于分散经营,庭院养殖,遍布各村屯,给承办贷款的金融机构增加了经营成本和管理难度。例如某县农行2000年发放的养羊贷款,共计2380万元,养殖户1017户,分布10个乡、97个村、225个自然屯,每名信贷员平均负责170个养殖户。距离该行最远的养殖户村屯达120公里。这样就导致信贷员到户率低,跟踪管理不到位,对养殖户和养殖情况发生变化不能得到及时了解和掌握。
例如,该县包拉温都乡五道营子村养殖户王志刚贷款2.5万元,购买羊76只,仅半年时间,由于饲养能力和越冬缺少饲养,便把羊一次性全部卖掉,卖羊款用于子女办婚事。目前,该笔贷款已全部形成风险。
缺少产业化龙头企业,使市场与养殖户难以形成产业链条。
目前,畜牧业产品市场发育并不完全成熟,全市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仅有22户,覆盖率低,对养殖户经济利益联结不够紧密,拉动作用小,养殖户直接面对市场,只要市场价格或需求出现较大波动或变化,不但畜牧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而且养殖业主的经营理念和信心也会产生变化,市场的不确定性和收入的不稳定性,导致对农户经营规模,经营项目受到严重制约,致使畜牧业贷款存在风险隐患。
相关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联动机制。
无论是当地政府、牧业管理部门或金融机构,在过去项目建设中,往往表现为重扶持、轻管理;重投入、轻回收。这种项目后期管理不足或管理不到位现象,是严重缺少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的典型表现,后果是把养殖户风险直接转嫁给了承贷的金融机构。
以某市农信联社为例,2004年奶牛贷款项目启动后,从开始申报贷款、筹建奶牛园区,到养殖户办理贷款,购回奶牛。项目竣工之后,畜牧部门及推介该项目的乡镇政府便完成使命,后续的经营管理、经济效益、资金偿还、安全隐患等全部由该联社承担。这种严重缺乏部门之间协管理的现状,致使畜牧业项目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不仅给金融业带来新的风险,而且严重影响了牧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畜牧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本站推荐)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
****县畜牧业发展状况调查
为了全面了解**县畜牧业发展现状,我近期深入**县各乡镇,以入户调查、座谈、实地考察等形式对全县畜牧业现状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分析。现将本次调查的基本情况及本人对我县畜牧业的前景和看法报告如下:
一、****县畜牧业发展现状
畜牧业是**县的传统产业,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和基础,老百姓积极性较高。目前我县主要是大力发展肉鸭、生猪、奶牛三大现代畜牧业,政府大力支持推广标准化养殖之路,已初具规模,基本上走出了一条以“公司+农户”为模式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呈现出“村组有大户、乡镇上规模、全县创特色”的良好态势,成为农民增收的良好产业。具体特点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畜牧业养殖势头强劲。我县是农业大县,畜牧业是农村经济支柱产业,畜牧业收入是广大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目前,全县大力推广生猪150、250、550养殖模式、肉鸭156养殖模式、养牛165模式、养羊1235养殖模式和蛋鸡153养殖模式。2010年全年全县生猪出栏54.46万头,肉鸭出栏1099万羽,禽出栏1714.2万只,牛出栏8.12万头,羊出栏15.253万只,禽蛋2.053万吨全年实现牧业总产值3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3.8%,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2250元。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
2、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增强带动性。我县为做强“公司+农户”的模式,大力引进了汉口精武、正大集团、南方牧业等畜牧业龙头企业,让知名企业和农民群众开展友好合 作,树立“全进全出”的养殖理念,带动全县千家万户开始走上规模化养殖的道路,大大激发了畜牧产业新的活力。同时这些龙头企业还在全县各乡镇建有自己的生产基地,并与农民、营销大户、业主之间签订了产品产销合同,联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真正成为了带动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畜牧业增产的“龙头”。
3、规模化养殖发展较快。○1生猪养殖方面:为实现年养殖生猪百万头、建成全省生猪大县的目标,我县引进泰国正大集团成立正大畜牧有限公司**分公司,大力推广“150”、“258”、“550”生猪标准化养殖模式。****镇后溪村率先同正大集团合作,投资2500万元建成“正大***花庙父母代种猪场”,常年存栏父母代种猪4800套,配套标准化代养户50户,年可出栏生猪5万头。同时,我县还扶持养猪大户和养猪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目前,全县万头养猪场达到4个。○2肉鸭养殖方面:2010年全县建标准化鸭小区67个,鸭舍650栋,养殖规模达1000万羽。2011年我县继续推进肉鸭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新建标准鸭舍800个,使全县鸭舍达到1800个,养殖规模达到2000万羽。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
4、抓机遇,全力打造“中国鸭都”。**县抓住全省亿只鸭核心基地建设的机遇,引进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汉口精武食品公司落户我县,全力打造“中国鸭都”。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鸭产业发展办公室及工作专班,出台了《关于加快鸭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全县广泛宣传发动,大力推广肉鸭标准化养殖模式,向年出栏5000万只肉鸭的目标迈进。精武公司投资3.8亿元在**经济开发区建设集饲料厂、屠宰厂、有机肥加工厂、鸭食品加工厂、羽绒加工厂、鸭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鸭文化主题公园、五星级鸭文化酒店于一体的国际鸭产业文化城,目前已完成投资1.5亿元。
5、林牧结合,打造生态养殖。我县畜牧业养殖虽然起步较晚,但起点高,着眼长远,大胆引进现代化养殖技术,与其它产业相结合,实行生态养殖。2011年**县与南方牧业达成合作意向,规划投资15亿元,在我县建设3万头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养殖场按照国际最先进的散栏式饲养方式、水幕式牛舍、全自动粪污处理系统进行建设,使现代牧场成为集种植、养殖、加工、有机肥、沼气发电于一体的现代循环农业生产模式。我县把发展畜牧业与林果业结合来抓,通过种养结合,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县大力推进“规模化养猪上山”、“规模化养鸭上山”,实行标准化养殖与水果基地建设配套。目前,全县已形成“10万头生猪配套10万亩精品水果、1000亩果园配套建设10万羽精武鸭场”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 的格局。
6、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的发展,组织专班,分项管理。为了全力打造鸭都,县委县政府成立了鸭产业发展办公室及工作专班。同时,县委、县政府积极支持本地企业——碧云牧业、泉韵生态农庄、珍昌养殖场、成功养殖场等标准化万头养猪场在县委、县政府的积极支持下,都已顺利建成投产。为打造畜牧大县,**县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优惠政策法规,大力发展畜牧业。近几年来,全县先后整合涉农项目资金2亿多元,结合板块农业、旅游观光农业,制定项目规划,优先修建通往基地的机动车道。筹集资金2.5亿元,硬化通村公路1390公里,大大改善了农业资源开发的环境条件。
二、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我县畜牧业通过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牧农的共同努力,虽然取得一些明显的进步和成功的经验,但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主要问题。
一是畜牧基地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牲畜产品产量参差不齐,效益不均衡。全县部分畜牧户(场)负责人对畜牧产品缺乏科学的认识,实行粗放管理,导致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基地收益功能,浪费了大量的资源,产量效益低。二是销售网络不够健全,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由于我县畜牧业发展过快,服务体系有些滞后,严重地阻碍全县牲畜业的全面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
发展,挫伤了一部分农户的积极性。三是畜牧产品质量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导致一些畜牧户对产业前景有些信心不足,同时也影响了畜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四是技术力量投入不够,现有的技术人才不能满足全县大力发展畜牧业的现状。
三、对策建议
针对我县畜牧业发展现状,为使**县畜牧产业走上标准化养殖和规模化经营之路,真正实现“畜牧大县”的目标,根据本人近期的调查研究,有以下一些建议:
1、依靠科技兴牧,坚持标准化养殖。标准化养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县应按照“六化”创建要求,通过创新模式,大办园区,广建基地,加快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升畜牧产业标准化发展水平。
2、大力培植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发展。我们要继续对全县畜牧龙头企业和基地、承包基地的老板和各类典型示范户,加大技术指导和协调服务的工作力度,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效应,带动畜牧养殖户依靠畜牧业增收致富。
3、强化工作责任,健全服务体系。我县畜牧产业化建设是一项促进农民增收,发展县城经济的朝阳产业和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全县上下长期坚持不懈的艰苦努力,才能实现这一产业的优质高效。一是要加强领导,形成共识,坚定抓好畜牧产业的决心和信心。二是政府要科学引导,干部指导,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三是要规范管理,充分调动畜牧养殖户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 的积极性。
4、加大技术人才的给养。政府要投入大量资金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以满定日益状大的畜牧产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制定科学人才制度吸引专业人才,要留得住人才。同时要加强对各代养户和散户的培训,普及畜牧专业养殖知识。
5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治体系和饲料监控体系,确保畜禽产品的质量。首先政府要投资建好县、镇、村三级防疫网络,要求各级畜牧工作者全年时时刻刻做好畜禽防疫工作,严格科学地执行畜禽防治“标准”和“办法”,建立责任状。其次要建立饲料质量控制安全体系,加大饲料安全执法管理力度,确保畜禽食入的饲料安全。三要建立畜牧产品的检疫监测体系,严格畜禽宰前和宰后检疫,对病死畜禽坚决执行高温、深埋措施。四是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模式,由龙头企业按照畜牧标准化养殖模式同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实行“五统一”:即公司统一供雏、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用药、统一回收。
6、办好专业合作社。农村专业合作社是农户发展专业化养殖的重要载体,是把分散农民组织起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通过开展专业化合作和产业化经营,使单个农民联结成有力的群体,形成抗击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竞争力。因此为了使畜牧产业不断健康状大,为了保护好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
广大牧农的收入稳定,农村专业合作社是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只有在“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和“专业批发市场+农户”等多种经营格局和经营模式相结合,才能优劣互补,不断推动畜牧产业的良性发展,才能不断培育出新兴的畜禽市场,才能使我县的畜牧产业不断状大,形成品牌,走出大山区,真正实现“畜牧大县”的目标。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
参 考 文 献
[1]田青楹〃农区畜牧业发展潜力与对策〃畜牧与饲料科学〃20014.26 [2]夏显力〃王劲荣〃畜牧业以质增效的发展思路及其实施途径〃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11.13 [3]朱玉涛〃赵君彦〃赵慧峰〃发达国家牧业的特征及对转变我国畜牧业增长方式的启示〃安微农业科学〃2007〃35(12)
[4]粟林〃现代畜牲业发展要素浅析〃畜牧与饲料科学〃2008(6)[5]国家发展观察〃http://www.xiexiebang.com/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
致 谢
这次论文报告是在我的指导老师****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此外,本次调查报告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也是与各乡镇(村)畜牧站负责人、各乡镇畜牧业养殖大户、****镇党委副书记、****县统计局、****县畜牧业局等单位及相关同仁的帮助分不开的,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是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他们给我提供了实地考察资料,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议,在此也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后,本报告还参考了一些专家学者的观点,参考了相关文献资料,在此对相关专家或作者表示感谢。总之,这次调查研究,是为了了解****县畜牧业发展现状,探索科学发展我县畜牧业的途径和措施,提升全县畜牧业发展水平,促进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文中仅为个人的一些见解和观点,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老师和读者指正。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
目 录
摘要与关键词………………………………………………I
1、**县畜牧业发展现状…………………………………1
1.1畜牧业养殖势头强劲…………………………………1
1.2大力引进龙头企业,增强带动性……………………2
1.3规模化养殖发展较快…………………………………2
1.4抓机遇,全力打造“中国鸭都”……………………3 1.5林牧结合,打造生态养殖……………………………3
1.6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3
2、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
3、对策建议…………………………………………………5
3.1依靠科技兴牧,坚持标准化养殖…………………5 3.2大力培植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发展………………5 3.3强化工作责任,健全服务体系……………………5 3.4加大技术人才的给养………………………………5 3.5建立有效的疫病防治体系和饲料监控体系,确保畜禽产品的质…………………………………6 3.6办好专业合作社……………………………………6 参考文献……………………………………………………8 致谢…………………………………………………………9
*******大学毕业调查报告
摘 要
畜牧业是**县的传统产业,是老百姓长期以来的经济来源之一。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建设“畜牧大县”的奋头目标,大力创新,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肉鸭、生猪、奶牛三大现代畜牧业,政府大力支持推广标准化养殖之路,已初具规模,基本上走出了一条以“公司+农户”为模式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呈现出“村组有大户、乡镇上规模、全县创特色”的良好态势,成为农民增收的良好产业。但根据现代畜牧业和产业行业要求,在质量、技术、管理、服务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结合**县畜牧业发展实际,就如何打造“畜牧大县”、“中国鸭都”、“生态农业”提出一些发展对策,以期为发展**经济、建设和谐**提供参考。
关键词:畜牧产业;现状调查;对策建议;**县
第四篇:畜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2
关于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主任、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2014年工作要点,按照主任会议安排,10月8日,在裴涛虎副主任带领下,我们组织常委会部分委员对全县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组先后深入到县食品公司生猪屠宰场、晋星牧业第二公司、白张养鸡场、肉鸡屠宰分公司进行了现场实地察看,听取了县畜牧发展中心的工作情况汇报,并进行了座谈审议。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畜牧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畜牧中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部署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和提供优质安全畜产品为目标,积极“转方式、调结构”,推进全县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发展,科学防控重大动物疫病,依法规范畜牧业生产经营行为,全力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努力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全县畜牧业发展明显加快,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水平明显提高,畜产品加工能力明显提升,对农民的增收作用明显加大,呈现出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措施得力,畜牧业总体实力快速壮大。近年来,县
业结构得到优化。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畜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受基础条件、产业布局和市场环境等因素制约,目前也面临着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水平有待提高,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强。我县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仍占较大比重,生猪、蛋鸡、肉鸡、羊的规模养殖比重还不高,散放牛、羊啃食庄稼、树木的现象仍然存在,标准化规模化水平还不高,未能形成强大的带动力和辐射力。
(二)土地、资金、环保等问题依然制约畜牧业发展。尽管国家对规模畜禽养殖用地进行了明确规定,但目前一些地方规模养殖用地还难以解决。畜牧企业大多缺乏必要的抵押条件,导致贷款困难,融资渠道狭窄。环保门槛越来越高,养殖业升级改造的任务越来越重。调查了解到,县食品公司屠宰场位于居民区,尽管企业采取了各种措施,但是空气质量、污水排放与周边居民区生活要求仍有不小的差距;全县8家规模以上饲料加工企业目前只有2家开工生产,大面积停产的主要原因是资金紧张,企业运行困难。
(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较为薄
业化经营层次、提高组织化管理水平。要加快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组织模式,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连接,发挥龙头企业的产业带动作用。
(三)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要严格检疫监督,加大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流通环节的检疫监督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到位。要强化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尽快充实县、乡基层畜牧兽医队伍,不断改善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工作条件,使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履行好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和技术指导的职能,为促进全县畜牧业发展、建设“美丽夏县、幸福夏县”做出新贡献。
调查组:贾淑强
王志忠
高宝贵
牛海平牛苏龙
杨有亮 金文德
晋晓泽 2014年10月15日
第五篇:诸暨市畜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诸暨市畜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为充分了解诸暨市畜牧生产和动物防疫情况,对当地畜牧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开展了诸暨市畜牧业发展情况调查。在走访几个大型畜牧生产企业和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浙江省畜牧局组织召开的畜牧生产研讨会和在宁波召开全国饲料和畜牧机械博览会,并通过参与实际工作后,形成调查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地域和经济情况:
诸暨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部偏北、钱塘江流域中段。处于中北亚热带季风区,四季明显,气候适中,雨量充沛,光、热、水基本同步,农业气候条件优越。2006年平均气温约16.4℃,常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401.8毫米。诸暨现有27个镇(乡)、街道办事处,467个行政村、67个城镇社区(居委会),城镇化率为45.1%,地域面积231 1平方公里,人口106万,其中农业人口95万,是一个农业大市。块状经济明显,袜业、珍珠、铜加工等块状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0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76.76亿元,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百强县(市)第24位,实现财政总收入33.4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40亿元。农业产值38.30亿元,畜牧业产值6.77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9050元。
二、畜牧产业概况
诸暨畜牧生产历史悠久。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以生猪的数量和质量名列全省前茅而被列为供港猪基地,八十年代中期又被国家列入全国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市。到现在为止已向香港市场提供生猪220多万头,向上海、杭州等大中城市提供活大猪70多万头,2004年又提出了“双十万”工程,即供港10万、供沪、杭10万。曾被外经贸部、铁道部授予供港鲜活冷库先进集体称号,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商品瘦肉猪型猪基地先进县及生猪品改先进单位。2006年供港活大猪8.31万头,占浙江省供港总数的47%,供沪、杭等大中城市13.1万头。在生猪生产这一龙头的带领下,促进了家禽、草食动物和特种经济动物等畜禽养殖的快速发展。2006年生猪年未存栏18.22万头,出栏37.1万头。家禽年末存栏295.29万羽,出栏536.18万羽,其中鸡存栏66.06万羽,鸭存栏224.3万羽。食草动物牛、羊、兔存栏共2.54万只。特种经济动物鹌鹑、鸽子等45.25万只。蜜蜂存栏2.65万箱,蜂蜜产量16696吨,蜂皇浆产量7.685吨,蜂花粉产量7.208吨,蜂胶3975公斤。畜牧生产规模化程度高,现有万头猪场5个,千头猪场38个,百头猪场627个,还有二个种猪场,其中省一级种猪场1个,是绍兴地区惟一的一个省一级种猪场。绍兴鸭种鸭场36个,其中一个国家级祖代种鸭场,种鸭场个数名列浙江省第一。千只以上的养禽场525家,尤为突出的是有一批像浙江天利实业有限公司、浙江金大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诸暨双马禽蛋有限公司、诸暨国伟禽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规模大、实力强、效益佳、前景好的畜牧企业,为当地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支柱和导向作用。还有生猪行业协会、养鸭协会、禽蛋专业合作社等30多个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组织,采用相同的饲养管理模式和质量保证措施,实行行业自律,风险共担,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同时牧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的存在,一方面使得养殖户的产品有人收购和加工,无销售之虞,增加了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也为广大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的大中专生提供了就业机会。当地各级政府对畜牧业非常支持,出台政策和资金扶持,光2006年各镇乡(街道)就拨出防疫经费120万元用于防疫工作的开展。省市还对核实的479家规模养禽场、畜禽产品加工经销企业、种禽企业、孵坊等给予资金补贴560余万元。为搞好畜禽排泄物治理,通过省“811"环境污染整治工程建设和畜牧生态养殖小区建设,争取到省财政以奖代补资金188万元,对规模猪场进行了排泄物治理,30多家畜禽养殖企业实行了“猪…沼…果”或“猪…沼…茶”的种、养结合生态养殖模式,达到了畜禽排泄物减量化生产、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的目的。大量资金的投入,扶持了畜牧生产。2003年完成了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通过搞基地、上项目、抓品改、促推广、强执法,畜牧生产基本实现了品种优良化、生产规模化、饲养科学化、管理规范化,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依托、效益为中心、安全为保证的产加销、农工贸一条龙牧业生产经营模式。从所调查的几个生猪饲养场发现,一些高档的生产设施(如湿帘系统、高床、换气设施)和排泄物减量化生产技术充分得到应用,防疫、饲养管理水平已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到目前全市拥有牧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一家,省级骨干牧业龙头企业一家,绍兴市级四家,无公害畜产品产地省级一家,绍兴市级五家,绿色农产品省级一家,绍兴市级三家,放心肉基地一家。
三、动物防疫机构
诸暨市动物防疫体系健全,在2006午8月兽医体制改革以前市级是诸暨市畜牧兽医工作站,是市农业局下属的一个事业单位,挂诸暨市动物防疫监督所牌子,一副班子二块牌子。全市27个镇乡(街道)各设一个畜牧兽医站,共有防、检疫人员147人,属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各镇乡(街道)畜牧兽医站由当地镇乡(街道)领导,业务上受市畜牧兽医工作站的指导。2004年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为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开始进行畜牧兽医体制改革,出台了兽医体制改革方案,于2006年8月市畜牧兽医工作站更名为诸暨市畜牧兽医局,挂诸暨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牌子,仍隶属于诸暨农业局,内设有办公室、防疫监督科、畜牧产业发展科、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个职能科室。镇乡(街道)兽医站分为动物卫生监督站和畜牧兽医诊疗服务站,根据人口数量、动物饲养量和耕地面积配备,经考核符合条件的66名人员进入镇乡(街道)动物卫生监督站,成为全额拨款的全民事业人员,主要承担当地的动物检疫工作、防疫监督工作和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组建的畜牧兽医诊疗服务站为企业形式,主要负责本地区的免疫工作、诊疗服务工作。这次兽医体制改革,诸暨市财政和镇乡(街道)共拿出了563万元资金,用于身份置换、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所需要的经费,为体制改革顺利完成创造了条件,兽医体制改革的完成,稳定了防疫队伍,理顺了工作关系,职能明确,加强了基层防疫队伍,也解决了多年来的历史遗留问题。
四、动物防疫检疫工作。
一直来,诸暨市确立了“加强检疫为根本、管理生产为基础、防检结合为重点、严格执法为手段、监督检查为保障”动物防疫工作运行机制,针对当前国内外动物疫情相当复杂的严峻形势,结合当地规模饲养为主的畜牧生产实际,创建了“分片负责、分组巡查、户籍化管理、规范化监督”的监督管理模式。分片负责,将防疫工作任务落实到了具体人员,职责更加明确,监管更有责任性;分组巡查,落实了日常的监管人员和机制,监管更有操作性;户籍化管理与联场带户责任制相结合,监管更有针对性;规范化监督以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来保证和约束,监管更有权威性。该管理模式的施行,取得了很大成效,使得该市的动物防疫工作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无重大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工作连续三年荣获绍兴市二等奖、浙江省动物防疫检疫工作综合优胜奖。这个管理模式在2005年《中国牧业通讯》上发表交流,得到了浙江省畜牧局领导的好评,在绍兴市全面推广。在动物疫病的预防上,他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首先是抓“五关”,一是免疫关。全市开展大面积、高密度的疫苗免疫注射,认真做好春秋二防和不时的注射工作,猪瘟常年免疫密度达96%以上,W苗做到生猪规模饲养场户及牛等大家畜饲养场户的注射密度达100%,供港、供沪猪生产基地W苗要求注射四次;二是抓好检疫关。全面开展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对全市43家生猪定点屠宰场派驻检疫员,做好屠宰场的检疫工作,屠宰检疫率达100%;三是抓好调运关。因为诸暨每年有20多万头生猪从江苏、安徽、河南等地调入,他们在进行风险评估和产销联防的基础上,确定了22家外来生猪调运户,实行定点、定向、定人和到点报检的外来动物及其产品调运制度。对每个调运点配备了专职查验员,并和每个调运单位和个人签订了防疫责任状,做好外堵工作;四是严格疫情报告制度,抓好扑疫关;五是抓好消毒关。其次是抓队伍建设。诸暨市的兽医体制改革是走在浙江省前列的,改革方案也是有利于动物防疫工作的开展,体制改革后,解决了动物防疫人员的后顾之忧,一心扑在工作上,使得各项动物防疫工作有人干,各项防疫措施有人落实。第三是制度建设。为保障各项工作的规范开展,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有行政执法制度、联场带户责任制度、案件集体讨论制度等20多个,使动物防检疫工作“行有准则、动有规范’’。第四是以《动物防疫法》为武器,证照管理为手段,加强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经营户的监督管理,加大牧业执法力度。第五是确保各项防疫经费的落实,做到有钱好办事和有钱能办事。
五、今后畜牧发展方向
一是因地制宜,优化畜牧结构。作为以生猪生产为重点的畜牧大市,但是养猪所需的大量精饲料本地缺少,需要从北方调入,由于生活水平较高,养猪的劳动力成本也较其它地方高。因此,生猪生产在稳定数量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内部品种结构,重点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三元瘦肉型猪,加大科技投入,挖掘生产潜力,降低生产成本,来增加市场竞争力。同时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加快发展饲料转化利用率较高的禽业生产和节粮型兔、鹅等草食动物,增加牛、羊、禽、兔等肉类的比重。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畜禽外养,充分利用他人的资源。二是培植加工型龙头,推进产业化进程。尽快培育一批一头联市场、一头联基地的畜牧业加工型龙头企业。推进全市畜牧加工业的发展。鼓励和扶持天利、金大地等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市场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创办畜产加工中心,组建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牧业集团,打响品牌,占领市场,而增强畜产品的内部消化能力,提高畜禽及其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整个畜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三是继续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畜牧生产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