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港澳台生育政策规定
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关于中国内地居民涉港生育问题的规定
一、内地居民与香港居民结婚后在内地生育的,执行内地居民一方户口所在地有关生育政策的规定。
内地居民与香港居民结婚生育,在执行内地有关生育政策的规定时,香港居民一方结婚前已有的子女以及内地居民与香港居民结婚后生育的子女,不在内地定居的,不计算该子女数。
二、内地居民与香港居民结婚后,要求在内地生育并符合上述规定的,须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婚姻状况证明和生育状况证明,由内地居民一方按其户口所在地有关计划生育的法规和规定办理有关生育手续。
三、内地居民与香港居民结婚后,符合规定的生育条件,但未办理有关生育手续而生育子女的,补办有关生育手续后免予处理;未婚生育第一个子女的,补办结婚登记和有关生育手续后,可以减轻或免予处理。
四、内地居民与香港居民结婚后,内地居民一方在香港合法定居后,不执行内地有关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和规定。
五、内地居民涉台湾、澳门生育的问题,参照上述规定执行。
第二篇:无偿献血有关政策规定
无偿献血有关政策规定?
1、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动员和组织本单位或者本居住区的适龄公民(含外来暂住人员)参加献血。
2、公民凭居民身份证可以参加单位组织的献血,也可以直接到血站或者其设立的采血点献血。公民献血前由血站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免费进行体格检查和血液检验。健康检查合格的方可献血;不合格的,血站应当向献血者说明。非固定点采血应当先对献血者进行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采血后按照《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对血液进行化验检查。
3、血站对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得超过400毫升,或者按标准采集相当数量的成分血。两次采血间隔时间不得少于六个月。一次献血400毫升的,按两次献血计算。
4、血站采集血液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和制度,采血必须由具有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并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后必须销毁,确保献血者的身体健康。血站对采集的血液必须进行检测;对跨地区调配的血液,需方血站必须进行再次检测。未经检测或者检测不合格的血液,不得向医疗机构提供。
5、对献血者发给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作的《无偿献血证》。
对献血者,所在单位可以给予适当补贴。
6、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雇佣他人冒名献血;不得伪造、涂改、出租、买卖、转借《无偿献血证》。
7、血站和医疗机构应当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8、对下列单位和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和红十字会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无偿献血累计2000毫升以上的个人;
(二)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及执法工作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三)医疗临床用血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
9、对下列单位和个人,由省人民政府和省红十字会给予表彰和奖励:
(一)无偿献血累计4000毫升以上的个人;
(二)连续4年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达到百分之百的市(地)级城市;
(三)为无偿献血事业捐款3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单位和捐款1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个人。
10、雇佣他人冒名献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视情节轻重,对单位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个人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伪造、涂改、出租、买卖、转借《无偿献血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没收该证件,并处以五百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11、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非法采集血液的;
(二)血站、医疗机构出售无偿献血的血液的;
(三)非法组织他人出卖血液的。
第三篇:港澳台史复习资料
题型
一、填空(基本的东西10*1分)
二、图例(港澳台三地略图,3*5分)
三、辨析题(一句话,正确或错误,错在哪里,该怎么说这句话,2*5分)
四、简答(一章一个简答题,明清政府管理台湾的条例,4*10分)
五、论述(小论文,有骨有肉,1*25分,原因、过程、内容、性质,港澳:殖民/外交(两者也有区别)台湾:国共内政问题。
第一章
1、简述三地地质形成的特点与三地历史发展悠久程度的关系
香港:原与大陆相连,后因地壳运动而形成香港岛,九龙司南端和新界仍与大陆相连。澳门:原是海中小岛与礁石,后因西江水夹带泥沙冲积而成,形成今天的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
台湾:原与大陆相连,由于漫长的地质运动,受东亚大陆板块挤压而分离形成岛屿。台湾》香港》澳门
2、简述三地人口数量变化与形势的关系 香港:人口密度大,人口受形势影响大。
自英国强占香港后,香港人口数量变化就与形势息息相关。由于香港在英国的统治之下,相对内地来说,较为稳定,成为动荡时期的避难所。辛亥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抗日战争结束、改革开放时期,香港人口会大幅度增加。日本侵占香港时或者香港形势动荡时,人口就会减少。
澳门:澳门人口数量变化受时势影响也较大。17世纪至18世纪早期,变化不大。19世纪随着来华人数增加开始激增,抗日战争时期,澳门作为重要的对外转口港和通道,人口激增。抗日战争中受到日军影响,人口减少。台湾:人口数量变化受时势影响较大。
3、简述三地自然资源情况与三地经济发展的关系 香港:
1、矿产资源:铁、铝、锌、钨、绿柱石、石墨
2、淡水资源:香江、元朗河等短小河流;水塘
3、渔业资源:150多种鱼类
4、土地资源:林地20.5%、草地灌木地49.8%,可供开发的土地有限资源较少,不适合发展大规模的重工业,适合发展金融、旅游等行业 澳门:
1、淡水资源:大龙喉、二龙喉、小龙喉
2、渔业资源:150多种鱼类
3、土地资源:极其贫乏 各种资源都很缺乏,适合发展博彩旅游业。
台湾:
1、矿产资源:200多种矿藏。已开采煤、硫磺、金、铜、石油、天然气等
2、淡水资源:浊水溪等48条河流
3、渔业资源:500多种鱼类
4、地热资源:丰富
5、森林资源:4000多种植物,森林面积达55%
6、野生动物资源:土地、矿产、水等资源丰富,可以发展重工业。
第二章
1、从英国对舟山和香港的取舍看英国的侵华目的 选取舟山的原因:群岛良港众多,靠近富裕地区(上海浙江等地)和北京(当时由舟山往京城需时两星期,广州到京城却要花上一个月),拥有一条宏伟河流和最广阔的内陆航行网络。腹地江浙是当时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丝茶的主要产区。如果把舟山辟为自由港,它不但可会成为亚洲甚至世界最重要的贸易基地,还可以提供大运河与大海之间的交通控制权,以及“可能大得多的政治影响力”。
香港:中国政府广州一口通商,英国贸易被局限在华南,只能选择靠近广州的香港。香港占地不大,易于管理。港阔水深,是天然良港。香港位于珠江口东侧,背靠中国大陆,面朝南海,为珠江内河与南海交通的咽喉,南中国的门户;又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南海与台湾海峡之交,是亚洲及世界的航道要冲。
目的:在中国口岸设立一个贸易中心,以脱离中国的管制,扩大在华的贸易权力。
2、香港地区被割占和强租的步骤?依照主权治权的拥有香港地区分属哪几种情况?
一、割占九龙半岛,《天津条约》、二、割占九龙半岛南端,《北京条约》,三、强租九龙新界,《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从三地被英国侵占的方式看,九龙和九龙半岛南端都是通过条约强行割占,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主权和治权从中国归属到英国。新界虽然也在英国统治下,但是新界是通过租约租给英国,那么其主权仍然在中国,治权在英国。
3、如何评价中国历届政府为解决香港问题所做的努力
一、早在清政府时期,中国的爱国民众和官员就强烈要求收复香港。但是敌强我弱,懦弱的封建统治者根本不可能收回香港。
二、南京临时政府:曾就租界、租借地问题有所表态。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心存幻想,对收回香港并没有实际行动,根本不可能收回香港。
三、北洋政府试图收回租借地:巴黎和會(巴黎和会议长以不属于和会职权范围而拒绝)、华盛顿会议。这一阶段回收要求是放在大的项目中,重点不在香港问题,没有单独强调香港问题。
四、南京国民政府的三次努力落空:1928年改订新约运动、1942年中英新约谈判、1945年军队进入新界。但是有专门并强调指出香港的回收问题。香港问题的逐渐突出说明了中国在飞跃运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香港收复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但南京国民政府的努力失败了,原因就是虚弱的国家地位、外交缺乏独立,无法维护国家利益和中国成为列强利益争夺的牺牲者。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最终收回主权。暂时维护现状、在联合国的外交努力,中英就香港问题的谈判。
4、上世纪80-90年代港英政府推行“代议政制”的基本情况及其实质 1、1982年5月,26任总督尤德来港,把香港的地方行政改革发展为区议会制度,迈出了香港代议制改的的重要一步。2、1984年7月18日,尤德在立法局会议上提出《代议制绿皮书》,11月21日又发表了《代议制白皮书》,计划从1985年起,将全部由港督委任的立法局非官守议员部分改为民间选举。1985年6月26日,通过《立法局(权力及特权)条例》,赋予立法局及其议员权力。
实质:这种改的从表面上看是还政于民,将民主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但必须指出的是,英国此时有其特别用意,它希望将实权转移至香港,制造一个由亲港人士组成的自治政府,为香港的平稳过渡制造了障碍。
5、“三脚凳”理论的实质
三脚凳理论是指英国让香港独立地参加中英关于香港回归问题的谈判。这一问题的谈判应该是中英是两个主权国家的谈判,英国把香港作为独立的第三方拉进来,把香港地位提高到与中国一致,使谈判形成2:1的形势,就会对收回香港不利。实质是以华制华,企图把香港同胞与全体中国人民割裂开来,阻挠中国收回香港。
6、近代以来香港经济与内地的关系
7、试析20世纪中期香港经济腾飞的原因
A、自然地理因素:地理位置:位于中国南方,在中国内地不与外界联系时,充当中国对外联系的窗口。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数量较少,河流短小,不适合重工业发展,使得香港发展轻工业或金融业。
B、国际市场因素:二战后整个国际市场疲软,西欧国家受到重创,香港抓住时机,发展服装业,扩大了市场。
C、中国内地因素:
1、香港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是内地对外的通道,外汇、物流等促进了香港经济的繁荣
2、内地资源丰富,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D、港英政府因素:港英政府改变治港方针,殖民地部取消,开始对民生予以关注。
E、香港人民因素:
1、香港人口较多,有利于轻工业的快速起飞。
2、香港人民的辛勤工作。
8、近现代时期香港经济与内地的关系
1840年鸦片战争,香港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虽然鸦片战争到香港回归之间的时间,香港主权落入英国手中,但内地与香港的经济联系始终处于紧密联系的状态。近代香港与内地的经济联系要从香港的转口港时期考察,现代则要从工业化时期和回归后考察。转口港时期:1860年至1950年代左右,是香港的转口港时期。
香港对内地:
1、成为内地商品进入世界市场的通道。
2、大量的华工通过香港出国,香港是内地联系世界的重要通道。
内地对香港:
1、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加强了转口港地位,内地的资金、劳动力流入香港,为香港经济发展增强了实力。
2、广九铁路方便内地生活资料进入香港,为香港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支撑。
工业化时期:上世纪50、60年代是香港经济的工业化时期。香港对内地:
1、成为内地文革等特殊时期时的对外窗口。
内地对香港:
1、大力支持香港经济发展,提供食品、日用消费品、工业原料和淡水等,为香港经济发展解决后顾之忧。
回归之后:回归后的香港经济与内地联系更加紧密。
香港对内地:香港是中国一国两制下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城市,是中国的骄傲。香港经济对内地经济也有启发作用。内地对香港:内地为香港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充足的生产资料来源。内地继续为香港提供生活资料,保证香港人民的生活。内地赴港旅游人数也促进了香港旅游业发展。
第三章
澳门特别行政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面积23.8平方公里,人口43万,地理位置:北接珠海特区,南临南海外洋,与香港、广州呈三角鼎力之势,是中国的南大门。
1、分析葡萄牙人得以长期客居澳门的原因
葡萄牙人长期居留澳门经历了相对恭顺的客居时期、非法占据时期和确定了在澳门地位的确立。第一,商业利益。中国是当时世界上较为富裕的国家,同中国贸易可以取得巨大的经济利益。第二,贿赂。葡萄牙人最初以货物打湿需要上岸晾晒为借口,通过贿赂广州官员得以入居澳门。
第三,态度较为恭顺。服从中国政府的管理并且按时交纳地租,往往遵守市毕即去的原则,不良行为较少。
2、明清政府对澳门的管理措施 A、明清政府对澳门的管理措施
a、设官(守澳官、正八品香山县丞、正五品海防同知)b、条例(《海道禁约》、《管理澳夷章程》、《澳夷善后事宜条例》)c、关闸(1574年设)
d、驻军(明末设前山寨、清初正三品参将、康熙初年从二品副将)
3、简述明清政府管理澳门的基本职能 a、征收地租 b、征收货船税 c、防止澳葡扩界 d、治安防务
4、如何看待近代以来澳门的政治地位及其变化
澳门政治地位的变化是一个复杂、渐进的历史过程,可分为入居、“租居”、侵占和扩张等四个阶段。1553-1571年为葡人入据澳门阶段,1572-1848年为葡人“租居”澳门阶段,1849-1887年为葡人侵占澳门阶段,1887-1910年为葡人进一步扩张阶段。近代以来,澳门处于侵占和扩张阶段。
近代:葡萄牙与英国勾结,非法占据澳门。民国时期:
1、划界谈判的继续
2、《中葡友好通商条约》
3、澳门在二战中的特殊地位 从殖民地到代管地:
1、1951年成为海外省,2、1974年成为代管地
澳门问题的解决:1972年联合国承认澳门为非殖民地,2、1979年中葡建交3、1986年中铺谈判。
5、分析澳门博彩业兴起发展的原因
博彩业的兴起与澳门当时的经济地位的巨变有很大的关系。
1、近代以来,澳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不断下降,特别是香港的经济起飞迫使澳葡当局思考澳门未来的发展方向。2、1961年2月,确定澳门为旅游区,颁布法令特准其开设博彩旅游。3、1982年5月澳门政府制定《新博彩法》,给博彩业以合法地位。
4、专营公司支持澳门政府的市政建设。
第四章
1、郑成功收复台湾的主观动因
郑成功收复台湾只是为了找一个根据地,因为当时在清军的强势下,东南沿海几为不保,为 了找到一个安全的根据地抵抗满清和从事反青复明大业,所以它将目标投向了台湾。2、1945年台湾光复后国民党治台措施的失误以及历史启示
政治:国民党在台湾设置行政长官公署,总揽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并兼省警备司令。这种制度与当初日本所设的总督制没有区别,成立后背怀疑“中央不予平等待遇”。
经济方面:首先,接收日产、改组金融、商业机构时,国民党官员以权谋私,大肆贪污,侵占国有及私人财产,中饱私囊。其次,国民党实行经济管制和专卖制度,垄断烟酒火柴等商品的销售权。第三,国民党政府还在物资资金方面限制台资企业,使民间游资不能得到合理利用,政府经营的大企业出现不能复工或减产的现象。第四,实行特殊的货币政策,并使台湾经济与内地经济隔离。文化上:语言问题政治化 启示:
3、国民党退台后的“和平土改政策”及影响
目的:
1、给予农民恩惠,安定农村秩序,发展农业生产。
2、有利于巩固国民党的政权
3、削弱台籍士绅等地方势力。
土改以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为理论基础,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实施三七五减租,及解决混乱的租佃关系。1949年颁布“台湾省私有耕地租佃管理条例”和“推行’三七五减租’的若干具体办法”正式执行减租。
(一)限定租额,即规定地租最高不得超过租地全年主要产物收获总量的37.5%,原约地租不及次数者依原约。
(二)租约保障,规定地主与佃农必须签订书面租约,租佃期不得少于六年。第二阶段:全面实施公地放领,以公有地扶植自耕农。
第三阶段:实施“耕者有其田”政策,以改变旧的土地分配关系。
影响:
1、直接成果是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调整了农民阶级内的阶层比例,农民地位逐渐提高,相应地改变了农村的阶级结构和权力结构。
3、使农村封建土地以经济逐渐解体,促进了台湾凝噎及整个社会的快速变迁,推动了台湾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但把耕者有其田作为最高准则,使小农经济制度持久化和制度化,从而阻碍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并成为台湾进行第二次土改的动因。4、20世纪70~80年代以来国民党对台统治出现危机的原因 七八十年代是台湾社会的转型期。
国际形势上:
1、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美建交对台湾的外交关系产生的一连串冲击。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主权,台湾被联合国驱逐。
3、台日关系方面,国民党在保钓运动的软弱引起人们不满。
4、台日断交对台湾的冲击。经济上:。台湾只是一个小岛,市场狭小,能源缺乏,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在市场发生动荡是,缺乏必要的自我控制和自我保护能力。受到世界能源危机的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减缓,出现物价上涨、经济停滞、失业率上升的问题。
国民党内部原因:党外运动兴起,迫切希望分享国民党的政治权力。
5、“九二共识”的主要内容、核心及个人认识
海基会:1991.3.9,海峡交流基金会,辜振甫。海协会:1991年12月16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北京成立,汪道涵。
九二共识:“九二共识”指,在1992年11月解决两岸事务性商谈中,中国大陆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中国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就如何表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问题,所达成的、以口头方式表达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核心: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性质是“是民间性的、经济性的、事务性的、功能性的会谈”。
汪辜会谈是1949年以来,两岸高层人士以民间名义公开进行的最高层次的会谈,这次会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对扩大两岸经贸、科技合作和人员往来、各项交流产生了积极作用:在两岸交流问题上,达成了“双方均认为应加强两岸经济交流,户部”的重要共识。还商定了建立联系与会谈制度,包括双方相互给予经商定的两会会务人员适当的出入境忘啦与查验通关等便利。但是由于台湾的坚持商谈都是围绕两岸经贸、科技、文化交流三项事务性商谈进行的。海基会在商谈中表现出了通过事务性商谈达到制造所谓的两岸政治分裂、两岸为两个对等政治实体的目的。商谈表明,台湾方面力图通过两岸事务性商谈体现所谓两岸分裂分治的政治目的,同时又拒绝讨论政治性问题,导致事务性商谈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
第四篇:港澳台经济专题论文
《港澳台经济专题》论文
广东如何进行产业转移
——金融危机到来之际
至少从党的十三大开始,”成了大学的博士生导师,但广东的产业结构升级仍然是一个未展开的进程。鞋帽、玩具企业等。而有核心竞争力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出口导向型企业受影70%,其中加工贸易出口又占出口总额达第二,房地产业及房地产相关产业。在地价最高时期将大量流动资金用于置地,金融危机不正好给了产业升级以好的契机吗?以前无法做的事情现在正好可以哪来资金进行技术升级与设备更新?而同样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过度依赖于国外市场,过度依赖于投资与房
就提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20
其中又以来料加工企业倒闭66%,因此,广东经济受金融风暴房地产业以其暴利持续扩张,结果宏观政策一紧缩,广东产业结构最大的缺陷其GDP中的贡献率近五年来一路攀美国经济每下降一点,广东经济也将随之下降一个以至于根本没有任何科技含量的房地产业竟然成为广东经济的
进行产业结构急调,成本可能高得从微观层面看,企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支付即使是本企业资金不足,只要经济形势整体向好,企业本身利润下滑,1
金融危机使广东产业结构的缺陷暴露无遗:地产业。调整产业结构不仅需要正确的政策,更需要正确的时机,现在急不得。
一、中国产业结构缺陷在危机中暴露无遗广东到底是在什么时候提出必须调整产业结构,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的?没有人考证过。但在我的印象中,素质提高的轨道上来,合理调整和改造产业结构。从那时算起,整整年过去了,我由一个中学生“升级细究其中的原因,大概是与广东人缺乏战略有关:只顾眼前,不顾长远,能苟且下去,就绝没有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次金融危机将广东产业结构的缺陷暴露无遗。发现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产业是两块:第一,外向型产业,尤其是低端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企业,最多,像服装、响并不很大,如格兰仕微波炉、国星光电、南方风机等,出口基本未受影响。因为广东省出口依存度超过影响之深不难想见。各企业不顾潜在风险,又受金融危机影响。广东的情况其实只是金融危机中全国经济形势的一个缩影。实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过分依赖于出口,出口在升,从当初的不足到现在的超额。现在,点。二是过分依赖于房地产,重要支柱产业。三是过分依赖于投资。三个方面综合起来,广东产业结构最大的缺陷就是:在国际,广东经济被美国挟持;在国内,广东经济被资本尤其是房地产业绑架。
二、产业结构升级现在急不得有人说,做。但事情远没有这样简单:在经济景气下降的情况下,离谱。
产业结构升级的成本总体上讲分两块。诸如设备更新、自主研发等有形成本。在企业景气好的时候,企业可以将利润进行再投资,以解决结构升级需要的有形成本;就可以通过多渠道融资加以解决。但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连维持基本的简单再生产都困难,经济中的流动性整体不足,企业想通过其他渠道进行融资要么是高成本,要么根本融不到资。
从宏观层面看,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涉及到的成本大致也是两个方面:一是宏观经济在短期内可能会因产业结构升级而出现短暂的放缓周期,政府财政收入将因此下降;二是结构调整所带动的就业岗位调整,必将增加结构性失业。只要宏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所带来的放缓很有限,结构性失业也将很快被边际增长的结构更高的产业消化;而一旦宏观经济形势吃紧,此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可能导致经济加速下滑,另一方面必定会导致失业现象加剧,且短期内无法消化。因此,从经济学基本道理看,经济景气攀升、预算与时间约束宽松条件下,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是最合适的时机;而一旦经济景气下滑、预算与时间约束趋紧时,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会导致成本的上升。
从我在广东调研的情况看,广东过去经济增长迅速,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很小,所以尽管也一直在抓产业结构升级,但总体上并不得力。尤其是东莞,本来已经积累了大量的财力,足以支付产业升级成本,但因为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企业的产品在海外一直有价格竞争力,资本相对利润并不低,所以20多年产业结构基本没有任何变动,以至于在此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深。从2007年开始,在中央不断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下,广东经济成长倍感压力,于是,政府主导的一场大规模产业结构调整拉开了序幕。从广东长远发展看,此次产业结构调整当然完全有必要。但现在看来,在时间上并不是没有可检讨之处:正好与不期而至的金融危机撞头了!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远未完成,较高级产业并没有在经济增长与解决就业中占据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在产业政策影响下的传统产业空间本来已经被压缩,金融危机的冲击肯定让传统产业雪上加霜。两方面效应一叠加,微观层面,企业十分困难;宏观层面,经济增长下滑、失业率急剧上升就成为必然。
有人说,政府可以为产业结构升级支付成本。目前情况看,只能如此。但我们同样可以算算账:在经济景气上升阶段,不仅如上文分析的那样,产业升级成本低,而且企业本身就可以支付绝大部分产业结构升级的成本,政府只需要用税收等政策予以引导;而在景气下滑阶段,产业升级成本不仅高,而且因为企业无法支付,几乎只能由政府直接买单。从公共财政角度看,政府利用税收政策引导产业升级,触动的是增量,纳税人意见较小;而政府直接为企业买单,触动的是财政存量,纳税人意见较大。由此导致的所谓“正当性”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与失业问题一样,都会成为社会危机的一部分。
广东产业结构调整还存在“过去太慢、太急”的问题。面对越来越高的外汇储备占款所引发的流动性过剩,中央政府几次降低甚至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并且提高出口企业台账保证金。这些措施从微观上看,有助于抑制劳动密集型出口导向产业不断扩张;从宏观上看,有助于减少广东经济对外依存度。总结经验教训,我觉得清代文人王庭奎说得好:办,急事缓办”。所谓“缓事急办”,就是考虑成熟的事,一定不要拖延,而要迅速行动,快则早见成效;而“急事缓办”,就是说紧急之事应慢点办,防止慌乱之中出错。在产业结构升级上,过去我们“缓事没急办”,一直拖到不得已去办;而这两年我们可能是“急事急办没有给企业以及宏观经济以过渡时间。
三、可以有更好的兼顾眼前与长远的战略
缓办不是不办,但要在正确的时间出台正确的政策。如果在错误的时间出台正确的政策,结果仍然可能是错误的。
具体地说,就是在当前应对危机的政策中必须兼顾眼前与长远。为能最大限度地克服金融危机对广东经济的影响,广东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过去的“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健的财政政策”,被当下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积极的财政政策”所取代。从短期看,广东政府应对危机所采取的这些政策当然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或者说,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下行趋势,但基本面仍然不变的情况下,这些措施预期能够获得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从财政政策看,中央政府主要是从两方面进行“救急”:一是利用政 2
“缓事急”了,”与“稳在广东府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二是通过刺激出口,带动经济增长。这两项措施当然都能取得即时效果。但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都知道,广东过去产业结构所存在的问题,是经济成长过份依赖于投资与出口拉动。也因此,中央政府总是想调整经济发展结构,包括控制投资总规模、通过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等措施控制沿海劳动密集型低端出口加工业的成长速度。此次为了应对危机,可以说将近一年的宏观调控成果前功尽弃。尽管可以“救急”,但却可能把宣示了多少年的“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再度变得遥遥无期。
2008年年初以来,在美国次贷危机还没有酿成金融危机之时,仅仅由于央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就使得广东部分房地产业出现了资金链危机问题,部分城市楼市价格进入下行通道,少部分人群选择“断供”应对,这实质上已经在提醒国内银行注意房贷的系统性风险。但由于一方面广东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已经形成,而另一方面,房地产业信贷占商业银行信贷比例过大,使得商业银行风险全系于房地产业发展前景,于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为保经济增长,更为了控制国内商业银行房贷风险,中央政府与央行不得不牺牲刚刚获得的宏调成果,转而重新对房地产业发展采取支持态度。这与其说是主动的,不如说是被迫的。因为房地产业真正成功地绑架了广东经济尤其是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在此次“救急”过程中,中央政府选择放松房地产信贷,如果处理不好,可能会导致广东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业发展的进一步依赖,其前景将是很可怕的。
所以,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政府所采取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可能有效,但如果仅仅是出于救急考虑,这些政策可能在长期将使得广东经济成长中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第五篇: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相关情况
港澳台居民居住证
一.作用 3项权利
在内地可以依法享受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依法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等三项权利。6项基本公共服务
居住地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为其提供义务教育、基本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务等六项基本公共服务。9项便利
还可以享受在居住地办理机动车登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申请授予职业资格、办理生育服务登记以及在内地(大陆)住宿旅馆,乘坐国内航班、火车等交通运输工具,办理银行、保险、证券和期货等金融服务,与内地大陆居民同等待遇购物,购买公园及各类文体场馆的门票,进行文化娱乐、商旅消费等九个方面的便利。(目前,银行、电信、铁路、民航、旅店等领域已经普遍配备了居民身份证的阅读机具,港澳台居民办理居住证后,可以通过现有的居民身份证阅读机进行快速核验,方便使用。)
二.可申领时间
2018年9月1日起,20日取证,有效期五年。
哪些港澳台居民可申领居住证?
——前往内地大陆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港澳台居民,根据本人的意愿,可以持有效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者五年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的通行证,到当地公安机关申请办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办理流程如何?
——已确定一批公安派出所、户证办证大厅作为港澳台居民申领居住证的受理点,9月1日前,各市、县公安机关会向社会具体公布这些受理点;
——需要办理居住证的港澳台居民,可以就近到受理点去进行申请,填写《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登记表》,校验本人出入境的证件,提交本人居住地的住址、就业、就读等相关方面的证明资料。居住地住址证明包括房屋租赁合同、房屋产权证明文件、购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人单位、就读学校出具的住宿证明等;就业证明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出具的劳动关系证明或者其他能够证明有合法稳定就业的材料等;就读证明包括学生证、就读学校出具的其他能够证明连续就读的材料等。申请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领证。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和港澳居民往返内地通行证有何不同?
——制发依据不同。港澳居民居住证发放的依据是即将实施的《港澳台居民证据证申领发放办法》,而回乡证的依据是中国公民因私往来香港、澳门的管理办法; ——功能定位不同。港澳居民的居住证主要是为符合法定条件的港澳居民在内地居住提供身份证明,并享有相关的权利、基本的公共服务和便利而制发的。回乡证作为一种旅行证件,主要是为了港澳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来往内地提供一个身份的凭证。
中央有哪些便利港澳居民在内地发展政策?
——今年8月3日,国务院宣布取消港澳居民在内地就业许可的事项; ——关于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可以申领港澳居民居住证;
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发放办法
第一条 为便利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大陆)工作、学习、生活,保障港澳台居民合法权益,根据《居住证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港澳台居民前往内地(大陆)居住半年以上,符合有合法稳定就业、合法稳定住所、连续就读条件之一的,根据本人意愿,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申请领取居住证。
未满十六周岁的港澳台居民,可以由监护人代为申请领取居住证。第三条 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登载的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居住地住址、公民身份号码、本人相片、指纹信息、证件有效期限、签发机关、签发次数、港澳台居民出入境证件号码。
公民身份号码由公安机关按照公民身份号码国家标准编制。香港居民公民身份号码地址码使用810000,澳门居民公民身份号码地址码使用820000,台湾居民公民身份号码地址码使用830000。
第四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积极协调配合港澳事务、台湾事务、发展改革、教育、民政、司法行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卫生健康等有关部门,做好居住证持有人的权益保障、服务和管理工作。
第五条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完善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管理信息系统,做好居住证申请受理、审核及证件制作、发放、管理工作。
第六条 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有效期限为五年,由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签发。
第七条 港澳台居民居住证采用居民身份证技术标准制作,具备视读与机读两种功能,视读、机读的内容限于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项目。
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式样由公安部商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制定。
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由省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统一制作。
第八条 港澳台居民申请领取居住证,应当填写《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登记表》,交验本人港澳台居民出入境证件,向居住地县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指定的公安派出所或者户政办证大厅提交本人居住地住址、就业、就读等证明材料。
居住地住址证明包括房屋租赁合同、房屋产权证明文件、购房合同或者房屋出租人、用人单位、就读学校出具的住宿证明等;就业证明包括工商营业执照、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出具的劳动关系证明或者其他能够证明有合法稳定就业的材料等;就读证明包括学生证、就读学校出具的其他能够证明连续就读的材料等。
第九条 居住证有效期满、证件损坏难以辨认或者居住地变更的,持证人可以换领新证;居住证丢失的,可以申请补领。换领补领新证时,应当交验本人港澳台居民出入境证件。
换领新证时,应当交回原证。
第十条 港澳台居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住证,符合办理条件的,受理申请的公安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发放居住证;交通不便的地区,办理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
第十一条 港澳台居民在内地(大陆)从事有关活动,需要证明身份的,有权使用居住证证明身份,有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
第十二条 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依法享受劳动就业,参加社会保险,缴存、提取和使用住房公积金的权利。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持有人提供下列基本公共服务:
(一)义务教育;
(二)基本公共就业服务;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四)公共文化体育服务;
(五)法律援助和其他法律服务;
(六)国家及居住地规定的其他基本公共服务。
第十三条 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持有人在内地(大陆)享受下列便利:
(一)乘坐国内航班、火车等交通运输工具;
(二)住宿旅馆;
(三)办理银行、保险、证券和期货等金融业务;
(四)与内地(大陆)居民同等待遇购物、购买公园及各类文体场馆门票、进行文化娱乐商旅等消费活动;
(五)在居住地办理机动车登记;
(六)在居住地申领机动车驾驶证;
(七)在居住地报名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申请授予职业资格;
(八)在居住地办理生育服务登记;
(九)国家及居住地规定的其他便利。第十四条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在工作过程中知悉的居住证持有人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第十五条 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持证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其所持居住证应当由签发机关宣布作废:
(一)丧失港澳台居民身份的;
(二)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的;
(三)可能对国家主权、安全、荣誉和利益造成危害的;
(四)港澳台居民出入境证件被注销、收缴或者宣布作废的(正常换补发情形除外)。
第十六条 违反规定办理、使用居住证的,依照《居住证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反居住证管理相关规定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首次申请领取居住证,免收证件工本费。换领、补领居住证,应当缴纳证件工本费。具体收费办法参照《居住证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 港澳台居民迁入内地(大陆)落户定居的,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十九条 本办法所称“港澳台居民”是“港澳居民”和“台湾居民”的统称。其中,“港澳居民”是指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定居且不具有内地户籍的中国公民;“台湾居民”是指在台湾地区定居且不具有大陆户籍的中国公民。
本办法所称“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港澳居民居住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居民居住证。
本办法所称“港澳台居民出入境证件”,包括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五年期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第二十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行政区域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等因素,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8年9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