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片段教学设计优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2、积累动词,运用动词。
3、通过恰当的修饰更加生动地展示人物的内心。
教学重点:
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人物的心理。
教学难点:
通过动作描写生动展现人物的心理。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
(一)说收集到的动词
1、老师昨天布置同学们收集表示动作的一个字词语和四字词语,你们都按要求去做了吗?
2、用一个数字说出你收集到的动词有多少?(请四、五个同学说)
3、还有很多同学在举手,我们一起说出收集了多少动词。
大屏:我收集了个动词。
4、很想听听你们收集到了哪些动词。现在开火车交流。
(二)猜一猜
看来同学们都是爱动脑勤动手的孩子,为了奖励大家,我们现在做一个游戏,首先是。
1、看动作猜一个字的动词(六个)
推举压喝跳拍
(难度增加罗。)
2、看表演说一个表示动作的四字词语。(举十个)
东张西望挤眉弄眼又蹦又跳
东倒西歪拳打脚踢大摇大摆
小结:同学们,人物的动作我们可以用动词把他描述出来。在作文中,我们必须学会准确捕捉人物的动作,这样就可以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了。
二、品析词句,体会用词准确
1、请闭上眼睛,我们先来听一听老师收集到的一个描写动作的经典片段。
6岁的小表妹看见了几只飞舞的蝴蝶,便调皮地奔过去。有一只蝴蝶停在了一朵花上,她目不转睛地盯着它,躬着背,小心翼翼地踮起脚尖,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用双手一捧,可蝴蝶却飞走了,她气得撅起小嘴,但马上又像只小鹿似的蹦跳着追赶另一个目标去了。
(1)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看到?(因为文中有了动作描写。)
(2)说出文中所用动词。
(3)我们看到小女孩捕捉蝴蝶的动作,是因为作者细致观察,准确用词。
(4)调换动作顺序,行不行?(描写人物地动作,要注意顺序,细化动作。)
(5)巧用修饰,突显特点。
(6)根据场景,妙用修辞。
2、这段精彩的动作描写,用了哪些有效的写作方法呢?
细致观察,准确用词。
注意顺序,细化动作。
巧用修饰,突显特点。
根据场景,妙用修辞。
3、小结: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这就叫做动作描写。写好人物动作,首先要进行细致地观察,准确地运用动词,注意顺序,再适当地运用修饰语或修辞方法,就能更加生动地展现人物的特点。
三、片段习作练习(用上收集的动词。)
1、现在,该轮到同学们小试身手啰。
请填上准确的动词或修饰语。时间2分钟。
天啊!要迟到了。我()开被子,从床上()下来,()地()过校服,()上鞋子,几步()进卫生间,()地()出牙刷,()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了几下,然后,()下毛巾,在脸上()了两把,飞快的()出屋子。
2、大展身手
片段演练:
主题1、斯文女士的吃相
主题2、粗鲁男士的吃相
主题3、胆小的他放烟花
要求:
1、运用人物动作描写方法,选择本小组对应的主题进行刻画,字数50字——100字。时间5分钟。
2、小组成员交互作品修改,选取优秀习作在班级上展示。时间3分钟。
(五)读一读(注意按老师的要求去听。)
四、总结:
细致观察人物动作,准确地用上动词进行描写,就能使人物象放电影一样,出现在我们的面前,而且能从他的一举一动中体会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1、交流收获从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2、师总结
五、板书设计
人物动作描写
细致观察,准确用词。
注意顺序,细化动作。
巧用修饰,突显特点。
根据场景,妙用修辞。
篇一:初中地理教学设计与反思模版 提交时,请将蓝色字说明部分删除。)
篇二:例谈基于知识点的中学地理优质教学片段设计(一)例谈基于知识点的中学地理优质教学片段设计
(一)苏 鸿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区教研室本学年工作计划,结合我区中学地理教学实际,把基于知识点的中学地理优质教学片段设计的组织实施,作为地理学科本学年教研的重点工作之一。在开学第一周地理科组长区教研会议和高一地理教师区教研会议、第三周高二地理教师区教研会议、第五周初中地理教师区教研活动上,都进行了研讨、动员布置,并对地理优质教学片段设计的共性特征做了初步说明。一个月来,通过几次下校听课调研等发现,许多老师对基于知识点的地理优质教学片段设计的认识不够清晰,对设计的着力点不够明确。现以我区地理老师教学的实例,从表述、思维、认识论的层面和地理学科学习研究的层面作一些分析探讨。
先来看下面两个教学片段:
可见优质教学设计的特征之一是要体现从“无名”到“有名”的过程。这符合“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原理、规律等是可以表述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一般的表述。原理、规律等的形态也是可以说明的,但也不只有普通的说明。因为“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没有说明,是天地万物的始端(原态);抽象的表述,可以包括无限丰富的具象。
另外两个教学片段不但体现了从无名到有名的过程,还接着体现了从有名到无名的过程: 75中学罗荣就老师在高一教地球公转不同时间日照图的画法时,先呈现两分、两至日的日照图,再加上用丁字型的小木架表示太阳光线和晨昏线,作为活动教具动态演示地球公转不同时间太阳光线和晨昏线的变化,请学生观察太阳光线和晨昏线的关系,归纳抽象出两者的空间关系是垂直关系。再依据归纳出的结论为指导,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北半球冬至日的日照图。可见他的教学流程是:读具体的日照图(无名)——归纳出太阳光线和晨昏线垂直的关系(有名)——练习画具体的日照图(无名)
下面是47中学肖红老师上高三综合科《世界气候类型》一课的教案节录: 3方法
练习训练的方式进一步训练学生思维。
过程如下:
(1)读某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此地气候类型(热带沙漠气候)
(2)判断气候类型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据最高温或最低温出现的月份确定所在的南北半球。
第二步:据最低温或最高温初步确定所在的气候带。
第三步:据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确定气候类型。
(3)训练
读“风向模式图”和“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1)m 图是半球季。
(2)四种气候类型的名称分别是甲、乙、丙、丁。
在m图中相应的位置分别是、、、。
(3)除南极洲外,其它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是(填代号,下同).(4)全年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的是。(5)c、d同为30°~40°n的大陆但气候截然不同,原因是。
【答案】(1)北 冬(2)c a b d(3)甲(4)a 肖老师用这段教案教气候类型的判断,其教学流程正如她教案中体现的那样:
分析典型例题(无名)——归纳气候类型判断的方法(有名)——训练典型题(无名)
综上所述,中学地理优质教学片段设计有这样的共性:充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的运用过程,在过程中有效地掌握知识、形成能力。这个过程可归纳为——表述的层面就是无名到有名的过程与有名到无名的过程;思维的层面主要是归纳(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与演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认识论的层面就是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地理学科学习研究的层面则是由“地”(事实、现象、分布、演变等)到“理”(概念、原理、规律、观点等理论知识)的过程和由“理”到“地”的过程。
优质教学片段设计的着力点应主要放在上述两个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和知识的运用过程的设计,而不要仅仅停留在研究知识本身(研究教材)这个点上。要十分重视把体现这两个过程的实用素材、组织结构形式(特殊、无名)收集、整理、积累起来,即要多做“无名”的工作。
篇三: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教材:
教材分析:在课改的背景下,本套教材避免了传统课程的缺点,强调了学生的兴趣、经验等,能结合实际,贴近生活,插图生动活泼,重视了学生的情感。本节课我强调英语课程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设计理念:以听说训练为主线,通过看、听、说、演练、唱、动手操 作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英语听说能力,并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人格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
设计特色: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如:预习作业的设计――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等),收集查找相关资料,如:它的国旗、国名、人民、语言、著名人物等,并能用英语做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