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夜晚的潜水艇》有感 篇1
毫无疑问,短篇小说集拥有独特的魅力。我最喜欢的是他的一些遣词造句以及他用的比喻,真的是很美的文字。并且从第一篇夜晚的潜水艇一直到最后一篇音乐家,我都努力把细节和故事都读到了。
其实起初我并没有去求证故事的真实性,有的地方我甚至还当真了或者是说我已经分不出虚实,我把它们当作故事,代入到情境中,跟着主人公走遍每篇故事。
前两篇是我最能投入的两篇,后面有传彩笔、裁云记、酿酒师、《红楼梦》弥撒、李茵的湖、尺波、音乐家,一起是九篇。
我注意到,这些短篇小说中的故事更像是假话混着真话说。不可思议的想象力,蛱蝶碑指向的藏身之处、孤独的伟大创作、云彩修剪站的洞穴探险家、酿酒绝艺的传承、《红楼梦》的过去现在未来必然与偶然的关联、梦和现实世界相对、椋鸟寻找灰烬之歌,都是这样。
有的地方他是在写虚构的情节,而现实的东西又在其中有迹可循。下面我特别以裁云记为例谈谈这一点。
裁云记,采用了倒叙、插叙,并行三条故事线。一是云彩管理局。说来有意思,大概是在暗讽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视察市容时领导随口的一句玩笑话,觉得天上的云不修边幅,就直接导致了全国云彩管理局的创立,并下设云彩修剪站,还规定了合法云彩的样子。我觉得这个设定有意思,不是正说明现实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吗。有的官员不作为乱作为,惠民之事不关心,表面功夫却尽心尽力,最后导致了行政机构中的不良风气,影响糟糕。
二是“我”关于洞穴的疑惑。“我”在修剪站的工作不忙,闲时便翻看运上山来的几千本书,试图找到一个领域作为毕生的事业钻研下去。“我”将各个领域视为不同的洞穴,但总是稍有投入便停住了,担心一旦深入其中一个洞穴便无法脱身,没了去其他洞穴的可能性了。后来想起老师的故友,便离开修剪站,去往对方的住处拜访并请求解惑。住在那栋楼的刚好是一群在各自领域投入毕生精力的老人们。老师的故友也向“我”分享了他在的洞穴——一副有待完成的千字对联。于是“我”得以释怀,打算顺其自然。而反观现实的我们,这不就是类似的情况吗。步入大学,对未来有迷茫和犹疑,我们也在洞口转来转去,有时踏足进入某个洞穴,没多久又退回。但其实总有一天我们会度过这个阶段,怀着坚定出发。只要我们是在前行着,那什么时候都不算晚。
三是“我”与山中的狐狸的交往。比起“我”这个人类,他一个狐狸反而更表现得对世俗兴趣十足,他清楚县城内外的大小事。故事中间提过,“我”拒绝了狐狸上次打牌的邀请,没想到这也是为后面打牌的情节做铺垫。故事接近尾“我”没再拒绝第二次邀请。于是大龟、狐狸、“我”凑到三个来打斗地主,赌的是寿命。虽然没有明示斗地主结果如何,但看“我”计划往后如何探索感兴趣的几个洞穴的样子,也就能知道“我”打牌赢了不少寿命。一开始我觉得这个结局很奇幻,还并不太懂狐狸相关的情节的出现意义何在。现在反复去读结尾段落,倒是看出来一点自己的理解。我想起来,文学就是在探索一种可能性,所以关于洞穴的'问题为什么不可以有第三种选择呢,人应该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所以向着自己热爱的领域大胆的一往无前吧,说不定你就是有那个寿命漫长的可能,可以去探索多个领域,充分而圆满。
所以最后一段里作者写道“我将通晓一切草木的名称,熟知所有星星的温度。如果掉进某个陷阱,那就死心塌地,一往无前。”
我看到虚实在作者笔下结成的果,虚构是那么明显,现实是那么确切,这里没有什么好拆分的,文学作品也是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又何尝不是会混杂着真假。这九篇故事,独立又联系,主角是他,是你,是我,是每一个人,是每个时刻,我们会陷入童年的想象,试图把回忆留住,我们追求远大的发展,对生活中逝去的一些事物感到惋惜,生活和人是多么复杂而矛盾。
不用真实的情节,却胜似真实的情节。体味这虚实的果,探索我们人生的可能性,不去圈于暂时的无谓的困境,然后在现实中积极的前进吧。
读《夜晚的潜水艇》有感 篇2
第一次这么节制地看书,陈春成的《夜晚的潜水艇》,一天只允许自己看一个故事,每句话都值得细看,每句话都即将错过。如七堇年所说:一笔青云,满纸春成。
随着作者神游海底与云端,作者写得畅快,我也看得畅快,一翻开书,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每一页都像洒了金边的芍药,傍晚时分兀自燃烧,暗香浮动月黄昏。的确是汉语的一种风度与可能性。
每一个故事看完,就像在脑海中放完了一场电影,作者用文字建造了一个个奇幻的国度,每座宫殿都刻上了自己的名字,你能感受到,这是属于他自己的美学风格,迷人极了。故事倒没有多曲折离奇,不像快餐小说里猛击你的痛点虐点和泪点,难得的是他精确捕捉到了生而为人,难免失落怅惘一丝丝的情绪:随年纪增长被打磨掉的灵气,顾盼自雄却无法为外人赏识的孤独,夜夜梦回的童年意象……在这场旅途中,每一丝光线,都构成了这一旅途的独特体验,打开书你就能闻到花香,闭上眼睛你也能看到月亮。
九个故事,都很喜欢。最惊艳的是《夜晚的潜水艇》《竹峰寺》《红楼梦,弥撒》《李茵的湖》,现实与幻想交融,让人惊叹原来还有这么盛大的想象,这么瑰丽的比喻,这么幽微的感受。文笔洗练华美,肆意飞翔的.感觉,我真的怀疑他拥有了那支传彩笔,胸中所想,尽可达至笔下。才30岁,你说气人不气人?
有些书和口红色号一样,你欣赏不了她的美,可能是时机未到。但有的书仿佛就是为了这一刻而来,与君初相识逢,犹如故人归。缘分这东西,很奇妙,好的文字也要等到她的有缘人。
看采访说作者热爱古诗词,文章却中没有刻意显摆,但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与境界,空灵氤氲,真的像现代汉语中的古诗,有深沉的古意。如果坚持看古诗词能写出这么美的文字,那我一定会继续看下去。从这个意义出发,是这本书点亮了我。
读《夜晚的潜水艇》有感 篇3
在参加这次阅读会之前,我曾经阅读了这本书的《夜晚的潜水艇》和《竹峰寺》两章,可能是因为第二章给我的感觉太过于平淡和深邃,在嘈杂的环境中。我无法进入到书中的世界中。这次活动,让我从《传彩笔》开始跟大家一起阅读。这一章的开头就让我想到了江淹的江郎才尽的典故。故事的叙述者是第一人称,所讲的故事是关于叶叔这个人的神奇经历。作者并没有证实过这个故事的真假,所以文笔成风如梦似幻,在尽力保持现实逻辑的同时,又一心相信了叶叔的经历。作为一名写作爱好者,发现梦境不对的时间点是很简单的——梦境与现实的交汇处可能只是一句话。只是在这篇中缺少了这样一句话。假如这个故事是真的,隐秘而伟大的写作和他人的认同,你更想要哪一个?我想作者的想法已经解借由叶叔这个任务说了出来。为了佐证我的想法和我对文段的理解,我补充了随机波动播客对陈春成的采访,他说他更想饕餮过诸神的盛宴之后,更想得到别人的认同。我想从这一篇开始,就可以看到陈春成对自己很是诚实,对于自己的内心从未放弃过探索和挖掘。
《裁云记》中“我”钟情于偏僻地点单调枯燥的工作,只因为有足够的自由时间可以多看看周围的世界。从这篇文章里我感受到了陈春成文笔间的黏度,或者说他的风格前后统一,伏笔众多顺应情理。在人生选择的岔路口,很可能孤注一掷放弃世俗的荣誉和温暖,在世界的某个点上钻了牛角尖,无暇他顾,从而抛掷了一生。对于创作者来说,沉浸于“藤萝月”对“草木风”的对联中,就是他所选择的一往无前、死心塌地的陷阱,这里也契合了之前的伏笔“牛角尖”。不过,与其站在洞口吹阴风,亦或是听到洞口中他人的一举一动,选择自己的道路更是重要。
《酿酒师》是我觉得最为完整,应该也是作者框架构思最长的故事。主人公叫作陈春醪,一个想要把酿酒过程从时间的手里夺去的酿酒师。这一篇有种野史的意味,壶中君酿酒的过程也在不断地完善着人生的追求。我最喜欢的一段话就是:这坛中原本只是清水,我对着它日思冥想,设想制酒的种种步骤,放入虚无之曲,投入乌有之米,静候了不可计量的时辰,直到它真正变成了酒。读到这里的时候,感觉参透了人生,将一切遗忘至虚无,无论这一生的经历是否配得上生来的智慧,饮完这碗五方酒,忘却凡俗的经历。
《<红楼梦>弥撒》是一场大胆的虚幻想象,运用反讽的手法暗示了封建时代重新席卷而来,我推测这一背景是在公元2100-22。“我在博物馆的二十一世纪展厅醒来时,发现旁边的展柜里是一只皮卡丘的手办。”红楼梦在世间的存在慢慢被抹去,暗中进行了几个世纪。结局中提到“盛筵必散”,死亡若是成为了自己喜欢的.历史的一部分,便也不再可怕。一本小说里可以了解到创作者的生死价值观,又能有所共鸣,实在是非常幸福的事情。
《李茵的湖》表面上看是我和李茵谈恋爱的经历,事实上是我对李茵的回忆感兴趣并伴她寻找的过程。在耽园发现闪闪发光的材料,有时会觉得受到了宇宙的眷顾,愣是相信了脑子里无端的牵连。这很像是我曾经一做三年的一场梦,在现实中见到梦里的事物,心灵会感到相似的战栗和神秘的安宁。这种赋予生活宇宙玄妙的人的记忆,是我对李茵感情的起源,却也是结束的伏笔。当得知李茵死讯的时候,作者的心理反应仿佛是之前的李茵。就是简单的淡漠——我感到一种近乎抽象的悲哀;悲哀没有想象中的持久,我有点惭愧,惭愧也转瞬即逝。比起情侣而言,李茵更像是走在我前面的领路人,但我和她已经走向了不同的探索之路。
在《尺波》中,作者又借由巫师之口对自己的梦进行了解释:如果人清晰地梦见一样陌生的事物,而这样的梦不止一次,那么他就是真实存在的。梦中之物应向梦中找寻,用未知的空间和物质的流转来解释梦,就是在用未知解释未知。文学不就是造梦的好东西吗?
《音乐家》里这个角色人格分裂的铺垫十分到位,唯有第一节里引入的大学生角色仍然可以更加融入情节之中。小说偏创作者的心理活动,情节的连贯性就会更强。
陈春成的写作足够诚实,就可以吸引到足够的读者。愿意敞开内心的作者会拥有更多的读者。
读《夜晚的潜水艇》有感 篇4
“那是一艘潜水艇。我的潜水艇。它行驶在永恒的夜晚。它将永远,永远地悬停在我深蓝色的梦中”。
《夜晚的潜水艇》 是陈春成的首部小说集。
九个故事,游走于旧山河与未知宇宙间,以瑰奇飘扬的想象、温厚清幽的笔法,在现实与幻境间辟开秘密的通道:海底漫游的少年、深山遗落的古碑、弥散入万物的字句、云彩修剪站、铸剑与酿酒、铁幕下的萨克斯、蓝鲸内的演奏厅…… 关于藏匿与寻找、追捕与逃遁,种种无常中的一点确凿,烈日与深渊间的.一小片清凉。陈春成的小说世界,是可供藏身的洞窟,悬浮于纸上的宫殿,航向往昔的潜艇。
九个故事,虽情节各异,却能反射出相似的主题范畴:
1、执政者的思想控制
《裁云记》的裁云站,负责将所有云裁剪成相同的规格;《红楼梦弥撒》中执政者对于红楼的抵制与篡改;《音乐家》中的乐曲审查办公室只会留下政治思维的乐曲。
2、对创造者的扼杀
《夜晚的潜水艇》陈透纳被期许做个“正常人”而放弃想象中的世界;《音乐家》中对萨克斯等乐器、摇滚等多元音乐的封杀。
3、故园情怀
《竹峰寺》中想要藏匿起的老屋的钥匙及流传于后世的蛱蝶碑,是对故园的缅怀;《李茵的湖》李茵在男友的陪伴下在小县城渐渐找到幼童时的温存。
4、极致的尽头是虚无
《传彩笔》中,最伟大的作品对于人们只是无字之章;《酿酒师》酿酒师喝了不属于人间的美酒而消失;《红楼梦弥撒》陈玄石和红学会品味过红楼的世界而满足死去;《音乐家》谱出绝世的乐章化为灰烬;《尺波》中不可思议的流转却不知是谁的梦。
整部小说最让我喜欢的是《竹峰寺》、《音乐家》、《尺波》。
《夜晚的潜水艇》
关于被扼杀的想象力,关于平庸的期许。
从诗人博尔赫斯向海里丢了一枚硬币,多年以后富商崇拜者雇船员进行打捞,一次事故中潜水艇下落不明,有可能与“造梦者”陈透纳有关,从而引出陈透纳从幻想天才转向“正常人”的经过。整个故事有点虎头蛇尾、头重脚轻,开篇讲述诗人、富商、潜水艇找硬币的情况,只经一句话“我国知名印象派画家、象征主义诗人陈透纳去世后公开的手稿中,有一篇他追忆早年生活的散文(也有人将其归类为小说),也许能为这一神秘事件提供另一种解释”便转场到陈透纳,而陈透纳与前面的相关也只有一句话“遇到一艘潜艇卡在那里,不知是哪国的,我们出手救了它。”
潜水艇确实贯穿前后,但我觉得它应该可以有一个庞大的故事系统,短篇小说虽然要短,还是应该考虑一下故事的维度,将一个中长篇的体量塞进短篇的皮囊,才开始进入故事,故事结束了。
再说故事本身,陈透纳极具天赋的想象力,因为要成为一个正常人,被自行关停。想象也是生活的一种方式,或许只是与众不同,但这个社会不包容另类的生活方式。这艘潜水艇,终究永远搁至在海中。
富商明白找到的希望微乎其微,但他认为找寻的过程本身就是在向博尔赫斯致敬,像一种朝圣。其间所耗费的财力之巨大和岁月之漫长,才配得上博尔赫斯的伟大。
我能在莲蓬里睡觉,到云端游泳,在黑板上行走,追踪墨水瓶里的蓝鲸,我能一边挨老师的骂一边在太空里漂浮,谁也管不着我,谁也捉不住我。无数个世界任凭我随意出入,而这世界只是其中的一个罢了。那是一艘潜水艇。
我的潜水艇。它行驶在永恒的夜晚。它将永远,永远地悬停在我深蓝色的梦中。
读《夜晚的潜水艇》有感 篇5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根本都不知道这个书更不知道它的排名,甚至还曾如此火过一段时间。网上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我仅仅想来说说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去说书好、书坏或其难负盛名什么的。对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的幻想,幻想十分的美丽与奇炫但更真实,幻想更真实?似乎有点离谱,但我总觉得这些幻想不是为了写下幻想而诞生的幻想,是作者曾真实拥有着它们,并让它们在自己的头脑中生长着、发酵着,正犹如其一篇《酿酒师》中写道:“整个酿酒期间,翁都在鸣叫”,直至一日成熟,将它们酣然写下。让我觉得更为真实的是自己能与幻想发生着共鸣,读着读着,不禁会觉得是作者把自己小时脑中那些稚嫩的幻想一一描绘出来,并让它们更进一步生长开出鲜艳的花朵,对幻想生长与描绘这是我所不能及的,这也正是我佩服作者的地方,或许能与小时自己的共鸣是为什么大部分人对这本书的喜爱了吧。这本书有潜水艇的非凡幻想,有竹峰寺的宁静与柔和,有“李茵的湖”的淡淡忧伤,有裁云与神笔的有趣荒诞,有酿酒的古怪多变,有红楼梦与无形之剑的离奇与合理,也有音乐家的'压抑与无耐。我最喜欢的是《竹峰寺》这篇小说(也是我感想写的最久的一篇),文中笔法的柔和,所追求的柔和真的让我心安与宁静,这是我所能想到的生命最柔和的时刻。
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本书,我也看了某些评价,有人对单调的“贴文章”技巧嗤之以鼻,有人对这本书推崇至极,有人觉得这是一群人所上演的皇帝新衣的再现。但书嘛,喜欢就读,喜欢的就看,静静去跟随作者看看他眼中的世界,就算不喜欢没过多久也能忘的干干净净,带着些柔和与自然去读书,我觉得甚好。
七年(6)班陈珊珊
许多人曾把绚丽多彩的朝阳描绘成徐徐向我们走来的花枝招展的少女,更多的人也曾用五彩缤纷的语言描绘出火红的夕阳西下之后,在这一派迷人的夜色之中,偶然捕捉到了星光的星光倩影……远处闪烁着的圣洁的光,已分不清哪里是灯哪里是星了,这里是灯的海洋,这里是星的海洋,仰望空间,那天幕上竞镶嵌着无数晶莹的珠宝,就像那骤然揭开的灰色的贝壳,柔软的里层竞孕育着一层迷人的饱满的珍珠,万头攒动。然而这里与之不同的是,天幕中闪烁的光是银白色的,这,不禁使我又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洁白的荷花!但我觉得,这里,难道不比那“刚出浴的美人”般的荷花还要醉人吗?这竟使我的贪婪的私欲发作起来,伸开双臂去捕捉它来尽情的玩赏。然而,那又是怎样可笑的妄想啊!它们是圣洁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当我微微动了一下,由于痴神仰望而有些酸痛的脖颈的时候,与我眼光平行的远处,居然呈现出一片奇秘的海洋,海面上波光粼粼,但没有汹涌的波涛,没有吼叫的海风。然而这里并不是寂静的,听,那里有清脆的“嘀嘀嘀”的声音,噢,还有两颗闪亮的流星在后面紧紧追逐。啊,那故乡的夜晚!那迷人的星光与万家灯火!评语:语言精美,感情真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