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语文课程问卷调查报告
大学语文课程问卷调查报告
内容摘要:本文是大学语文课程问卷调查报告。调研主题包括大学语文课的学习目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考核形式、教材编排和改革建议等六个方面。论文关键词:大学语文,问卷,调查报告 此次问卷调查共收到 308 份学生问卷。其中 60%的学生表示喜欢大学语文课,有 61.4%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深浅合适,而认为太浅的占 2.6%,这反映出大部分学生对大学语文感兴趣,学有余力,而希望能够更为深入地学习大学语文。教学中既要照顾全面,同时也应该注重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以适当的方式给予指导。通过这次调查发现,大学语文课在学生中是普遍受欢迎的。
对于大学语文学习的目的,大部分学生尚不明确。认为用处不大的占45.4%,认为完全没有用处的占 22.6%,可见,虽然不少同学喜欢学习大学语文,但是并不清楚为什么要学习,没有认识到大学语文应有的功用和价值。授课教师需要认真引导,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对大学语文的学习真正重视起来。
对于教学方式,有 50.5%学生基本认同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但倾向于以学生为主。64%的学生认为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适当锻炼。选择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授为主的人数最少,仅占 7.4%。学生普遍希望改变“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参与。这些问题都表明,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很高,课堂上纯粹的讲授显然已经有些过时。授课教师应及时改进教学模式,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热情应适时引导,以增强教学效果。教学方式的改革也许是整个课程体系改
革中最难的一项。这种改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对于教学内容,有 46.3%的学生主张大学语文课应侧重传统文化的传授,35%的学生主张应侧重理论和艺术分析,11.6%的学生主张侧重知识的传授。同时,“在大学语文学习中您最喜欢什么内容”一题也反映出同样的倾向。这说明,字斟句酌地讲解已经不受学生欢迎,学生更关心的是作品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教学,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作品。
对于考核形式,55%的学生选择作业形式,认为作业形式不受拘束,比较容易。仅有 7.6%的学生选择闭卷笔试,10.6%的学生选择开卷笔试。可见,绝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考试,认为闭卷考试需要背诵记忆,有的学生突击复习就能取得高分,实际上闭卷考试并不能考查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另外,闭卷考试对教师教学也是有影响的,考试是对教学的束缚,让大学语文的讲授易局限于文学作品,而忽略对传统文化的讲授。这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对于大学语文的改革,学生的意见主要集中在教学内容方面,有69.6%的学生认为教师讲授应贯穿史学与文化,又一次表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35.4%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教学应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接受知识,首先必须让学生感兴趣,让学生参与无疑是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之一。有 12.6%的学生认为大学语文应增加课时,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一周两节课的课时量基本认同。仅有11.6%的学生主张更换教材,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在实际的教学与学习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大于教材对学生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学生表示
可以接受现行教材。
在个人意见中,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对一堂好课提出了很多标准:(1)内容丰富,展示传统文化魅力。(2)气氛活跃,生动有趣。(3)有趣深刻且具有启发性,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对于教师的要求和标准,学生普遍认为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知识渊博,见解独到。(2)授课方式多样。(3)风趣幽默,喜欢表达自己的见解。(4)态度认真,关心学生。
这次问卷调查,学生反馈了许多有价值有意义的意见和建议。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一门文学课受到多数学生的喜爱,但长期以来,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尚有不足之处。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附:
大学语文课程问卷调查统计表 下面是根据每一问题的回答进行的百分比统计。由于个别问卷中有多选或漏选项,有的项目分数统计未必正好是百分之百,为保持其客观性,均如实录入。
1.您认为大学语文课的教学目的是什么? A 重在培养中小学师资(11%)
B 重在学习文学作品(6.2%)
C 知识与能力兼顾,重在知识(28.7%)
D 知识与能力兼顾,重在能力(55%)
2.您喜欢大学语文课吗? A 喜欢(60%)
B 不喜欢(9.3%)
C 一般(12.5%)
D 说不清楚(19.2%)
3.您认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应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A 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7.4%)
B 以教师为中心。以学生围绕教师活动为主(26.6%)
C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主(21.5%)
D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讲授为主(50.5%)
4.您希望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应侧重什么? A 侧重知识传授(11.6%)
B 侧重理论和艺术分析(35%)
C 侧重作品的讲解(6.1%)
D 侧重文化的传授(46.3%)
5.您认为有没有必要让学生走上讲台? A 有必要(26.6%)
B 没有必要(9.4%)
C 可以适当让学生进行这样的锻炼(64%)
6.您觉得现在的大学语文教学内容深浅是否合适? A 太深(36%)
B 太浅(2.6%)
C 基本合适(61.4%)
7.在大学语文学习中您最喜欢什么内容? A 生动的作品讲解(17.6%)
B 丰富的文学史知识介绍(31%)
C 深刻的思想分析(7.1%)
D 文化传统的介绍(45.3%)
8.您认为考核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比较好? A 闭卷笔试(7.6%)
B 开卷笔试(10.6%)
C 作业形式(55%)
D 背诵诗词(26.8%)
9.您认为教师应采用什么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大学语文的兴趣?
A 多布置作业(0.6%)
B 课堂多提问(3.1%)
C让学生多参与教学活动(27%)
D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讲授(69.3%)
10.对大学语文课程的不满之处:
A 教学手段过于陈旧(23.6%)
B 教材过于陈旧(10.6%)
C 局限于作品的讲解(55.4%)
D 学生活动太少(10.4%)
11.您认为学习大学语文课有用吗? A 有,对以后工作有用(30.5%)
B 有,及格才能毕业(1.7%)
C 用处不大(45.4%)
D 没有用(22.6%)
12.您认为大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改进的是? A 更换教材(11.6%)
B 贯穿史学与文化(69.6%)
C 让学生参与(35.4%)
D 增加课时(12.6%)
13.您认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什么样的课才是一堂好课?(请写在下面)
14.您认为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教授大学语文的好教师?(请写在下面)
第二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大纲
Literary Theory of College Chinese
课程编号:适用专业:全校所有本、专科各专业(除汉语言
文学本科外)
学 时 数:30
执 笔 人:唐世贵 学 分 数:2 编写日期:2009年5月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文、理、工、医、农各专业(除汉语言文学专业外)的公共选修课。通过本科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质,为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目的《大学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感和自信心。
2、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3、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4、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一)课堂讲授
1.教学方法
①以双边教学为主,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增加课堂讨论在课时中的比重,充分调动学生写作实践的积极性。
②以文学史知识为主线,以文体知识为切入点,以文本为依托,以思考题为核心,提高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化的整体认识和文学鉴赏水平。
③重难点突出,重视参考书目的布置检查,强化课外拓展阅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④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和检查,尽量养成学生背诵诗文的习惯,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量。秉承传统,充分利用现代多 1
媒体教学手段,授课中以多媒体教学方式为主,辅以传统教学方式。适当加入视频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二)作业、答疑和实践性教学内容安排
1.本课程为公共选修课,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小论文、应用文写作或者课堂讨论作为课程作业和实践。课程小论文及应用文:包括观点的创新、不同视野的理解、课外读书笔记,通过实际写作掌握应用文的写作格式等。老师负有指导任务(课堂指导、口头答疑、书面修改、课堂讨论、网上答疑、网上指导等)。采取个别问题个别解决,普遍性问题课堂讲解的方式解决。课程小论文及应用文以作业方式完成,每个学生不少于3—5篇,多者不限。
2.诗文背诵:注重诗文背诵习惯的培养,采用课堂提问和加分方式鼓励学生主动背诵。注意文学素养的提高和诗词曲格律知识的了解。
3.讨论教学:指课外集中的专门的专题讨论。由教师提出带有一定普遍性的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师生共同展开讨论,以期在讨论中增进对于有关问题的了解、认识,锻炼学生的思维思辨能力。讨论教学贯彻在整个学期教学中,以此培养学生的口才和语言交际能力。
4.影视观摩:通过观赏影视精彩片断,扩展知识、增强兴趣、提高鉴赏能力。
(三)考核方式
本课程建议采用课堂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
考核主要以考查为主,具体按教学计划执行。成绩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等计分;考查形式多样,可以采用面试或笔试问答(试题以试题库为主)、诗文背诵、课程小论文及应用文等一种方式或几种方式共同进行,并同时参照平时学习情况(包括出勤、作业、课堂回答问题、课堂笔记、课外阅读笔记、学习心得、日记等多种形式)进行成绩综合考察和评定。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单元言志:人类情感的宣泄(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原始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认识到:诗歌能够渲泻人类的思想情感。诗歌由二言与三言发展到四言、五言、七言,在唐代形成了格律诗。诗歌一直处于中国文学的正宗地位,“五四”文学革命,终于打破了这种格局。诗体得到了大解放,一种自由灵动的新诗,最终形成了诗歌的主流。赋,源自于《楚辞》,也是一种韵文。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候人歌、蒹葭、陌上桑、登楼赋、再别康桥、雨巷
2、老师讲解篇目:归妹·上
六、弹歌、越人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尚书》曰:“诗言志,歌永长”。原始劳动歌谣《归妹·上六》;爱情歌谣《越人歌》
难点:易经八卦常识,王粲《登楼赋》等,就是这一类抒情小赋。
第二单元幻想:人的历史之神话(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唯一一部神话总集,但内容驳杂而紊乱,也没有故事的连贯性。然而,人类童年的历史,我们现在不可能从物质方面进行复原了,也只能从先秦文献中的只言片语的神话传说中找到某些历史的影子。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山海经、玄鸟、桃花源记、搜神记(三则)
2、老师讲解篇目:天问(节选)、鹊桥仙、论雷峰塔的倒掉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中国神话的源流;屈原的《天问》
难点:词的格律问题;《桃花源记》、《鹊桥仙》、《论雷峰塔的倒掉》等并不就是神话,而是要从这些文类中的幻想──神话、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发掘出其隐含的历史意蕴和人生哲理,给我们今天的人究竟有何启迪。
第三单元自然:美的历程(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是自然之子,在与宇宙大生命同构互动中,生死相依,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合一,亦即天人合一。在对母亲般的亲畏中,自然之子秉物游心,物我交融,这就是主体对自然的审美感悟。美,是自然的产物,所以她必须顺应自然的规律才称得上美。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秋水、滕王阁序、春江花月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牡丹亭·游园、2、老师讲解篇目:老子、蜀道难、再游黄山记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讲解文学与自然的关系;指导学生写作导游辞,并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解说技巧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文学作为一种主体审美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得到提升的。爱美,是人的天性。然而,美却由单一到繁多,由简单到复杂,而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格局。换一句话说,美的人生,才称得上完美的人生,才够得上真正实现了人的价值——这就是自然之法则。
第四单元文笔:通古今之变(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文学”一词,见于《论语》,却不是今天意义的文学,而是指的所有文章。魏晋时期文学走向了自觉,这样,学术著述与文学作品才开始了分离。因而,每当历史发生变革的前后,都会出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鸿篇巨制。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五蠹、燕歌行、五代史伶官传序、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圆圆曲
2、老师讲解篇目:垓下之围、双调·夜行船(秋思)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
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人类不仅生存在历史之中,而每时每刻都在创造着历史。由于人类用文学记载历史,同时历史与文学就经常处于互动之中,她们或生动地描绘人生的理想;或深刻地预言了国家危机;或鼓动呐喊,砸碎阻碍历史发展的桎梏。或冷静地剖析,理清历史发展的脉胳。她们既充满了人类的经验与智慧,又饱含了人类自我反思与批判精神,引导人类向着“至善至美”的方向前进!
难点:曲之格律。
第五单元文明:冲突与对话(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人类文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其中既有剧烈的冲突,又有在交融中实施了中间突破,甚至面临颠覆与灭绝的处境。任何一种文明,都是由落后向先进发展,由孤立向融合变化,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趋势。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文明的独特价值取向。从历史的角度看:文明的全球化潮流的出现,是以冲突为前提的,所以,我们不仅要保留自己民族文明的独立的品格,同时,还要用和平的对话取代野蛮的冲突,从而营造出一种和谐、公平的社会环境。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声声慢(寻寻觅觅)、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舞会以后、麦琪的礼物、弃绝
2、老师讲解篇目:长恨歌、绳子的故事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周易••贲•彖》曰:“文明以止,人文也”。“文明”一词,在古汉语中出现。人类文明,应该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这种文明总是在冲突中发展,在对话中重新获得新生。
难点:法律书的写作。
第六单元学问:文心诗品(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学问是一个人后天获得的才华与智慧,而文心诗品却是文学向我们展示的审美境界,因而,学问应该是文心诗品的基础,文心诗品又是学问的一种体现。古人曾以“文心”来形容文学创作的运思,所谓“文心”者,乃“为文之心”也。所谓“诗品”,乃是一种文学的审美活动,如品评人物,赏定高下。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诗品序(节选)、祭十二郎文、李凭箜篌引、项脊轩志、板桥题画(三则)、希望、不朽——我的宗教、钱
2、老师讲解篇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秋兴八首(其
一、其八)、《屈原》与《厘雅王》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与其它艺术形式相比,文学是一种能够高度体现美的艺术门类,也是审美活动最广阔的天地。那些流芳百世的名作,或豪放疏朗、或典丽纤浓,充满着语言和文字的永恒魅力。
难点:文心诗品;申论写作。
第七单元人生:养浩然之气(课堂讲授4学时)
教学内容: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是孟子提出来的:所谓“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充塞于天地之间。浩然之气的养成,充满着痛苦、挫折与磨难,甚至要经历死亡的考验。她的养成,使主体自觉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感受到道德的充沛和与宇宙合一的欢乐。
教学要求:
1、学生自学篇目:登幽州台歌、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金缕曲(赠梁汾)、咏史(金粉东南十五州)
2、老师讲解篇目:孟子(七则、正气歌、少年中国说
3、学生课堂思考和课内外实践: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按照每课后提供的《思考与实践》的问题与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重点:毕业论文写作设计与写作。
难点:人格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为了人的独立与尊严,为了自由与平等,真理与道义,主体勇敢地承担历史的使命,从而使生命与人格迸发出灿烂夺目的光辉和感天动地的力量,这便是人类的沧桑大道。
附录(课堂讲授2学时)
教学内容:
本课程定位为“语文文化”,由此,讲解《中国文化简介》。《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包括《应用文语言文字表达》、《口才与演讲训练》、《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中的语言逻辑》、《公务员录用考试面试用语》。《写作能力培养》包括《一般应用文写作概述》、《毕业论文写作及范文》、《公文写作格式简解》、《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写作详解》,从语言、写作两个方面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理论学习的平台。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文化的概貌和诗词曲格律常识。
2、了解口语表达的含义、特点、原则和要求;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自我认识和定位;形成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目标和训练计划;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自信心。
3、了解各种应用文写作基本要求 使学生掌握应用文文体常识及写作基础知识、了解主要法定公文的写作格式。
重点:
1、根据不同场合的需要,让学生恰当机敏地进行语文交际能力培养。
2、如何把理论与所学的课文后《思考与实践》的要求相结合。申论写作全过程。
难点:
1、指导学生熟练运用人际传播中的常用语言技巧。
2、诗词曲格律是一个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四、本课程和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大学语文》是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它对于学生学好其它学科,开拓视野、把握历史、提高人文素质,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是选修课,为巩固其它课程的知识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对其它课程具有指导作用。
五、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1、教材:
唐世贵.大学语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6.2、参考书:
[1](清)纪昀等主编.文渊阁四库全书[M].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6.[2]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大学语文[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3](晋)常璩.华阳国志[M].成都:巴蜀书社,1984.8.[4](汉)司马迁.史记[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7.[5](宋)朱熹.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1980.[6](明)来知德.易经来注图解[M].成都:巴蜀书社,1988.[7](清)方玉润.诗经原始[M].北京:中华书局,1986.12.[8]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7.[9]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10]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7.[11]袁珂.神话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12]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3]郭沫若.郭沫若选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79.[14]赵家璧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M].上海:上海良友出版公司,1935.[15](宋)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2.[16](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17]续修四库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本,2003.5.[18]褚斌杰等.中国古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9]郁贤浩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简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20]周祖谟.方言校箋[M].北京:中华书局,2004.11.
第三篇: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设置目的大学语文是甘肃广播电视大学本、专科非中文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为了积极主动地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本课程在学生经过中学语文学习的基础上,经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使之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成为极有专长,又有多方面才能的新型人才。
一、教学要求和教学方法
1. 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是了解并集成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
2. 能准确的阅读理解当代作品,能读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结识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3. 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类融合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作品分析能力。
4. 掌握记叙文、议论文等常用问题的写作知识,具有较高的表达能力。写出的文章应在肢体、内容、层次、结构、行款、书写等方面合乎要求。
5. 提倡善于诱导、善于启发思考、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方法。
二、课程的学时和学分
本课程的课内学时数为4学时,共3学分,一个学期开设。
三、课程教学媒体设计
1. 文字教材
基本教材《大学语文》适用本。全书选文36篇,其中必读课文26篇,课外阅读课文10篇(注★为课外阅读课文),书末附录语文基础知识,基础知识部分可纳入必读课文讲析中。
辅助教材《大学语文》学习指导书。学习指导书由26篇必读课文的题解、课文分析、古文今译、思考练习答案等内容,同基本教材配合使用,有助于学生深入把握课程内容。
2. 音像教材
录像课(3盘,每盘30分钟)
四、作业练习
可闻富有“思考与联系”,以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字词知识。可视情况分别必作和选作,也可作必要的补充,针对实际效果灵活掌握。
作文根据各专业的实际情况,全学期布置2至4篇。要重视对学生课外写作的指导,提倡学生写日记、读书笔记,办墙报,举行作文比赛、书法比赛。要使学生养成讲普通话和使
用一般字典的习惯。
五、关于考试
1. 本课程为省开课,有省校教学处命题,闭卷考试。
2. 考试范围及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26篇必读课文包括题解、课文分析内容、原文、注释都在考试范围之内。
3. 考试题型有(1)填空(20%);(2)选择(10%);(3)解释词语(10%);(4)古文今译(20%);(5)简答题(20%);(6)分析题(20%)。
第四篇:大学语文课程简介
大学语文课程简介
一、课程简介
《大学语文》是全国普通高校为继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设置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已经具备了高中毕业语文程度的大学生,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鉴赏能力、写作能力,提高综合人文素养,为学好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和教育,增强民族感和自信心。
(二)提高语文水平,能顺利而准确地阅读一般文章、学术论文和文学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掌握一定的文学基础知识,具有分析、评价文学作品的初步能力。
(四)掌握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具有较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二、适用专业:
新都校区理工类学生。
三、考核方法
学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70%,平时成绩(含到课率和平时作业)占30%。
四、教师简介
王凤玉,1982年7月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西南石油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汉语言文学副教授。长于汉语言文学相关课程的教学,并能围绕教学进行科学研究。从教以来,先后主讲过现代汉语、大学语文、应用写作、行政文书、辩才学、演讲与口才、成人高考语文考前复习等课程,教学受到普遍好评。十余年来,先后参编《中国企业实用大全》、《中国人事工作实用大全》、《新编大学语文》等。撰写的多篇论文曾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公务文书写作中常见的表达方式》在“求是杯”全国教育科研优秀论文、教案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论文《谈谈行政公文的行文规范》在中国司法、行政文书第九届年会上获一等奖。2004年底,被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教育二十年编委会授予“中国教育二十年名师”奖。
第五篇:贵州大学助学贷款问卷调查报告
贵州大学助学贷款问卷调查报告
调查背景:今年很荣幸通过培训,参加了贵州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组办的关于贵州大学助学贷款到还款期同学信息调查及助学贷款问卷调查工作。国家助学贷款是银行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不含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发放的,用于支付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用的人民币贷款。从1999年开始启动,到2003年全国大部分银行停办,2004年重新启动,现在正一步步走向成熟。中国人民银行和教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联合宣称,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简称“个人征信系统”)自今年2006年1月正式运行以来,基本上为每位大学生建立了信用档案,如实记录大学生开设银行结算账户、信用卡、借用和偿还国家助学贷
款以及其他类贷款的信息。
助学贷款信息载入个人征信档案,这为提高大学生信用意识、督促其诚实守信、按约还贷提供了制度保证,同时也为商业银行防范国家助学贷款业务中的信用风险、保证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持续实施提供了有效工具。对有能力还贷而不还贷的极少数大学毕业生,个人征信系统可发挥有效的约束作用,敦促其按时还款。另外,这一系统还可帮助商业银行追踪借款学生、加强贷后管理、防范信用风险。
调查单位:贵州大学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调查对象:贵州大学助学贷款到还款期的同学
调查时间:2009年2月
调查方式:到毕业生家里实地问卷调查
调查参数: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份,回收问卷4份,回收率
为100%。
调查数据:请见调查表格
调查分析:通过对本次所回收问卷数据的统计,并结合所统计的数据,做出如下分析:
一、申请助学贷款还未还的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他们主要来自农村
地区,城镇部分家庭经济状况较差,负担较重,收入低。2009年1月参加我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举行的助学贷款到还款期同学信息调查工作。通过走访发现:申请助学贷款到还款期还未还的学生的家庭经济比较差,有的家庭有几个兄妹一起读书,有的又是单亲,的有工作不太理想或是工作还没有得到落实等原因,才导致他们在还款上存在困难。我校学生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诚信度都很
高,都表示要克服各种困难按计划还款。
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及经济状况: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以后,他们在经济上的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小,学习动力更足,但是他们依然面临着相对巨大的经济压力,学习方面压力也很
大,学习成绩不容乐观。
被调查者中,所有的学生或其家长表示如果没有国家助学贷款,会因为经济原因而辍学,说明了国家助学贷款对他们的重要性。如在调查数据中:家长、村委会、乡政府都100%都表示国家助学贷款政
策解决了很多同学的上学问题,应该按时还款,让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得以继续发展下去。学生在成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以后自己的学习动力更足了,但同时觉得自己的学习压力增大了;在被问及学习成绩状
况时,他们认为自己的成绩不容乐观。
三、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对还款问题的认识:认为应该严格遵守还款合同的规定,对能如期还款充满信心,愿意克服困难返还银行贷款,对还款方式和时间有很多自己的想法。
经过调查走访,我校毕业生经济确实困难,大家通过国家的助学贷款顺利完成了学业,都很支持国家助学贷款的工作。
根据实地走访,被调查者或其父母表示毕业后能正常还款,愿意履行还款义务。被调查者或其父母意见表明,已申请助学贷款的学生
普遍具有较强的还款意识,责任心强。
四、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主要面临的非经济方面的困难:大部分人认为自己缺少社会实践的机会,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最需要的帮助并不单是来经济方面,但是仍有相当部分的人认为自己目前最需要经
济资助。
根据调查所统计的数据,69%的人认为自己直接参加工作主要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21%的人认为自己主要缺乏专业知识,说明他们的专业学习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50%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现在最缺少社会实践的机会,11%的人认为自己最需要心理指导,33%的人认为自己最需要技能培训,不过同时仍有40%的人表示自己最需要接受的还是经济资助。
通过本次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将已经申请国家助学贷款学生的基本情况及各种情况之间的逻辑关系作如下简单总结:申请助学贷款毕业以后,他们在经济上面临的困难减轻了,但是经济压力依然存在,一部分毕业生找不到理想的工作,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压力和交际压力受到影响,结果大部分受助学生生活状况令人堪忧,还款的积极性在客观上极大受限制,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个人诚信。在毕业后的发展方面,由于需要还款的原因,部分学生在选择时受到影响:选择继续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学生,由于学业任务繁重,加之继续接受更高层次教育所需要承担的经费加重,没有能力在规定期限能返还国家助学贷款;而选择就业的学生,一方面,由于急于摆脱经济困境,渴望获得较高的薪水;另一方面,又因为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一般,综合素质拓展在客观方面受到限制,在就业中竞争力不强,难以找到
理想的工作,在还款方面也面临较大的压力。
所以,尽管他们有较强的还款意识,对能如期还款充满信心,在严峻的现实情况面前,要做到如期还款,依然困难重重。
五、综合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较为明确的得出如下的结论:当前存在的借贷学生还款率不高的现象是由一系列综合因素引起的,而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就业难、收入不高或者由于接受更高教育引起的暂时没有收入的状况是造成还款率不高的直接原因。
我国目前正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借贷学生的诚信意识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考验,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将现存的还款率不高的状况完全归结于大学生诚信意识出了问题,更
应该从一个整体的角度,以一个动态的思维全面把握背后深刻的复合原因,并从这些复合的原因入手,采取配套措施,以更加科学的管理
办法和体制帮助他们履行自己在贷款合签署的郑重承诺。国家应该加大对学生更深层次教育的帮扶力度,从实践出发,了解贫困大学生的急需,帮助品学兼优的大学生继续深造。这需要国家从制度上的引导,通过一序列的帮扶政策,确实做好我国贫困大学生的高等教育工作。
六、建议的提出:为了目前能更好的做好我校的助学贷款到还款
期同学信息调查工作,可以从以下个入手:
1、学校或银行应大力宣传国家政策,让学生,家长,村委,当地政府都觉得他们对信息调查工作有积极的配合责任感。
2、学校和银行应该提供给调查员准确的信息,如果条件可以,尽可能给调查员被调查者父母及本人的曾用名等。
3、调查员尽可能加强工作方式的改进:通过合理的定位自己,礼貌待人等和学生、家长沟通。
4、调查员应该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要把每一个工作都看着是艰巨的任务,而是把它看成是锻炼自己的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