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00:4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舆情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舆情调查报告》。

第一篇:舆情调查报告

第一章:概述 1.1建设背景

随着互联网技术带来网络传播的兴起,以往在传统新闻媒体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的言论得到空前的发展。由于本身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更多的人们愿意采用网络这种渠道来表现真实的想法。中国社科院发布《2008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2008年中国互联网继续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网民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位。网民对网络的运用,已 由初期偏于娱乐与交友发生转向,网络新闻使用率大幅攀升,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网民对“重大新闻我一般都首先从互联网上看到”的总 体认同度高达62%。网络已成为社会舆论重要发源地。上述报告同样指出:网民对“互联网是我发表意见的主要渠道”的总体认同度高达43%。

网络还 是社会舆论的扩音器,网友关注焦点及公共事务、讨论议题广泛,言论彰显出民众意识;而网络又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参与度高等特 性,网友众说纷纭、言论扑朔迷离,使得地方性、局部性事件在一夜间被成倍放大,演变为全国关注话题,像城管打死人事件、华南虎事件、周久耕天价烟事件,网 络让草根阶层不再处江湖之远,将政府部门推向风口浪尖,矛头直指政

府执政为民。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严重破坏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甚至导致政府信任 危机。

网络舆情是广大民众关于民声、民愿、民意的汇集,党和政府充分认识到网络舆论的重要性。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指出: “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通过互联网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是 一个重要的渠道”。中央和国务院设有专门机构搜集网络重要信息,以“互联网舆情”形式提供给领导人参考,网络舆论成为一种“公开的内参”。互联网已成为党 和各级政府治国理政的新平台。

第二章: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行业舆情特点及意

2.1、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舆情特点(转载于:舆情调查报告)? 网络舆情处臵机制不健全,不能适时果断处理危机

目前,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效仿宣传部门组成的网络舆情工作小组,但尚未建议完善的网络舆情工作的机制。一是工作缺乏预见性,部分领导或者工作人员对网络舆情危机的认识不足。二是对于可能出现的危机后果估计不足,工作被动,涉及本部门的舆情被网络炒作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则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这样不但不利问题的解决,反而增加对立情绪,造成矛盾进一步激化。? 指挥缺乏统一性,特别是多头指挥,决策迟缓,有关部门层层汇

报,不能及时果断处理。

? 人社部门及工作人员缺乏处臵网络舆情的技巧

由人社部门的工作职责可以看出,与社会基层人员联系比较紧密,而与社会基层人员进行沟通时,不可避免产生一列矛盾问题。而一条涉及关于人社部门的信息迅速在网络被炒作的危机,工作人员的应对心理、方法、策略和手段有些被动和力不从心,对于媒体的询问和公 众的质疑,往往保持缄默或封锁消息,很少与网民进行良性互动和有效沟通。

网络环境下,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面舆情使工作人员及单位形象受损,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因此,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做好涉本部门舆情的应对工作。增加信息透明度, 准确、及时地发布权威信息,就能使谣言破灭,从而有效引导舆论。建立权威专业的组织体系、加强互联网人才队伍建设、采取适当的舆情引导与控制手段,是建立 科学有效的舆情应对机制的必需。加强舆情分析与研判工作,区分不同性质的涉及本本门负面舆情,可以为正确的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善与媒体沟通,借助媒体传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业的声音,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2.2、应用意义

2.2.1有效的部署工作人员

具体来讲,在实际工作中,脉维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运用,可以有效的进行工作人员部署,运用网络雷达技术替代人工浏览的方式,将会节省大量人力,并将负责分析互联网信息的人员从枯燥的重复性的查看互联网信息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更有效的人力投入到对信息结果的处理和防范等重点上。

2.2.2降低人工对比分析误差

在本项目运用中,通过该系统,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与数据挖掘技术为基础,通过信息关联分析与共享、人工经验知识分享与机器自动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社会公开情报信息的研判与事件综合分析预测,改变以人工操作带来的水便,提高了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2.2.3提高人社部门的管理效能效能 在该系统中,针对互联网信息的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意性等特点,脉维舆情基于自然语言理解的文本挖掘技术,提高了人社部门的对于互联网舆情的应对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加强了对社会面信息的全面动态控制能力。2.2.4为领导决策依据篇二:一季度舆情分析报告 2012年一季度舆情分析报告

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 一季度以来,国内舆论主旋律围绕春节和“两会”两大热点展开,在祝愿祈福中抒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建言献策中展开对未来发展的争鸣,舆论整体基调积极、热烈喜庆。但在国际经济形势持续萎靡、国内发展压力空前严峻环境下,关于道路、方向和模式的争论反思愈发深刻、逐渐燎原,关于文化、道德和诚信的呼唤期盼凝聚共识、渐成主流。

一、一季度舆情热点

2、经济领域挑战连连形势严峻。舆论通过诸多经济事件对形势表示担忧但依然充满信心,欧债危机深化泛化,国际经济形势持续萎靡,国内企业发展与控通胀调结构矛盾凸显、温州高额民间借贷链断裂等苗头性事件促动国务院出台政策扶持微小型企业融资发展获支持,中央一号文件连续9年锁定“三农”问题体现以农为基广受欢迎,国家主动下调

今年gdp指标凸显科学发展理念、体现形势把握和战略调控能力,社保入市、股市改革等热点舆情折射出民众对于金融环境改善的期盼。

3、社会领域困难重重民情涌动。舆论对于民生百态的关注重点落在春运这场举国“大迁徙”上面,关于铁路运力、民族传统、实名购票、网络售票和民工艰辛等春运话题发酵为单独一片舆论场域,道尽当前国内社会诸多弊端、矛盾和冲突,此外西藏稳控压力空前、房价调控、pm2.5、安信毒地板、苏泊尔致癌锅等社会民生热点都激起舆论强烈关注,渴求国家破解社会系统问题的决心和举措。

4、文化领域热点多多氛围活跃。电影产业促进法、电影限价令等政策的纷至沓来,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同时也引发社会各界广泛争议,“新春走基层”在深接地气、善抓活鱼中成为媒体“走转改”成效的集中展现,受到广大群众欢迎,感动中国举办10周年有效引领社会风尚受好评,学雷锋活动在今年春天被注入新的活力、绽放新的生机成为社会一道靓丽风景,媒体融合发展由理论转为实践改变国人生活彰显着时代特色和历史趋势。二、一季度舆情主要特点

1、内容多元多变。恰逢全国两会,热点多、问题多、声音多,民众思想多元多样多变趋势进一步体现和加剧,对于事件反映逐步摆脱“二分法”和“简单论”,关照范围更加宏观、观察视角更加多元、思考落点更加深刻、秉持态度更加多变。舆情中的情绪诉求、理性分析和多元解读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开放宽容、民主自由的生动写照。

4、政治关注突出。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党中央领导班子换届之年,近期各地党委集中换届和全国两会胜利召开更多将舆论吸引到政治领域,民众对于国家政治的关注度空前高涨。由此带来的关于国家发展方向的争鸣、发展模式的讨论、执政理念的思辨,甚至是党和国家高层的人事布局和动态调整也成为舆论关注焦点,背后凸显出舆论对于党的执政未来和国家发展前景的高度关注。

三、全国两会舆情主要特点

1、民生话题历久不衰。民生领域仍然是舆论关注焦点,民众普遍对“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公平”、“医疗改革”等民生话题倾注较大热情,对于代表提案议案的关注具有选择性地突出民生问题,而通过两会传递民情民意改善现状的期待与历届两会提案议案难以落地的失望交织在一起,让两会民生舆论更像是一场喧哗的口头盛宴和梦想愿景,缺少了贴近基层的踏实和纾难解困的务实。

3、舆论支流值得重视。围绕全国两会的舆论整体关心国计民生、关注国家民族、关怀百姓群众,但也存在一些舆论在某些媒体的引导下,将关注点落在代表委员的民族穿戴、奢侈衣着、伟人后裔身份等娱乐炒作上,从而激发一部分群体对两会形式和内容提出质疑,对两会代表委员权贵身份进行批判,部分舆论意图在内涵上解构、颠覆“两会”这个庄严神圣的符号。

4、议题设置成效积极。媒体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两会热点话题,媒体和意见领袖在两会舆论引领上起了主要

四、舆论引导的建议

2、抓重点内容,提高舆论引导的工作效能。应重点突出三个方面:一是问民意趋势。绝大多数群众是正直无私的,他们能够判别是非曲直,应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掌握民意变化趋势,并作为决策的着力点。二是求民间观点。有关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舍得花时间在网上吸取精华,各网络媒体也应尽可能地把精华文字推荐给他篇三:人民网发布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全文)人民网发布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全文)2014年中国互联网舆情,是在中共和政府严厉反腐、深化改革的鼓点正酣中展开的。

一、2014年的网络热点舆情

对比2011年-2013年本报告所列举的每年网络热点舆情20件事,2014年的舆情走向呈现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本届中央政府改革力度大,反腐鼓声响,网民对体制的向心力有显著提升。中共中央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魄力,以“周一打苍蝇,周五打老虎”的节奏,从严治党,但入选本年度20件事的贪腐舆情只有***案。

第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居民健康,受到全社会持续关注。2014年的20件事中有兰州自来水苯污染事件和广东茂名px群体性事件。

第三,司法舆情在2014年度未能进入20件热点舆情。这与近一年司法改革的力度加大有关,最高人民法院力推司法公开,重审疑案和平反错案,民众的关切得以释放。

第四,暴力恐怖事件和恶性犯罪引发社会不安,受到官民一致的严正谴责。2014年3月1日夜晚昆明火车站的暴恐事件,是几十年来第一次在内地非民族地区公众场所针对平民百姓的较大规模恐怖袭击。虽然此后乌鲁木齐早市恐怖袭击的死亡人数更多,但还是美丽春城的这个恐怖之夜在网上引起了更大的心理震撼。以此为拐点,政府反恐举措凝聚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同和拥护。5.28山东招远邪教故意杀人案,让基层隐而不彰的邪教问题进入主流社会的视野。此前山西临汾6岁男童被伯母挖眼事件,也被疑为有邪教背景。

第五,公众人物的失德事件近年来持续发酵,转型期社会的道德伦理引发社会反思。2014年有柯震东、房祖名在京吸毒事件,还有其他文艺界名人吸毒嫖娼案,以及曾经困扰了红十字会3年的郭美美参与性交易和网络赌球被刑拘。这些公众人物伦理操守的得失,对年轻网民来说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样本警醒。

第六,中国大陆以外地区舆情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国内地网民的关注。2014年有台湾学生占领立法会事件,香港“占领中环”事件,乌克兰政局剧变。相关的舆论引导工作做得比较成功,均未对内地局势产生连锁反应。乌克兰事件被主流舆论解读为倒向西方可能给国家带来分裂的痛苦。境外舆情风云变幻,在中国内地的网络舆论场上水波不兴,这是内地政局稳定的表现。

表1:2014年20件热点舆情事件

本文对本舆情分析报告覆盖时段(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内的2000多件舆情热点事件 进行分析,试图给出2014年度互联网舆论压力状况的基本描述。表2:2014年不同舆情领域压力指数

本报告将一年以来的热点事件分为社会矛盾、公共管理、公共安全、吏治反腐等八大类别(个别热点事件可能分属多个类别),可以看出:①官民关系紧张、贫富差距扩大、仇富心态、医患矛盾、阶层流动壅塞、权益纠纷增多等社会矛盾聚焦点,是网络舆情压力的主要承担者,这一领域的话题只占舆情总热度的四分之一,却负载着近三分之一的舆情压力。②公共管理、吏治反腐、军事外交等领域的舆情事件多由党政部门引发和主导,超过一半的热点事件都属于这些领域,但舆情压力还不到总量的三分之一。在这些领域中正面事件所占比例不低,达到10%左右,可见党政机关在舆情应对和形象宣传等方面的努力得到了不少网民认可的。③涉及公共安全的突发事件,如工厂爆炸等安全事故以及暴恐、群体斗殴等安全事件,也是舆情危机的爆发点。

表3:2014年分省舆情压力值top10 从舆情压力值的地域分布得出结论:①华东、华北、华南等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舆情热点事件数量多,整体压力大。②从事件平均压力值看出,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单位舆情事件压力较大,而中部和东北等经济中等地区单位舆情事件压力较小,新疆、青海、甘肃、云南等偏远省份的单位舆情事件压力甚至超过了北京、广东等舆情高发区,近年来不断出现的暴恐事件是新疆等地成为舆情高压区的重要原因之一。表4:2014年热点事件涉事职能部门舆情压力分布情况

从舆情压力的职能部门分布得出结论:①党政部门中,公检法和纪检监察是舆情压力的主要承担者,近一半的舆情压力指向这些机构。②交通、教育和医疗卫生部门也是舆情热点事件的高发区。③食药、质监、安监和环保部门虽然涉及的舆情事件不多,但单位事件热度大、舆情压力大。

表5:2014年社会矛盾聚焦点舆情压力值篇四:舆情报告

【舆情报告】熄灯问题我校学生舆情调查 与其他很多学校相比,我校实行的是不熄灯制度的。熄灯与不熄灯,各有其利弊,每个同学的实际情况不同,每个同学每天的情况又有很大的区别,那么究竟是熄灯好还是不熄灯好呢?民心所向是什么?对于我校师生而言,熄灯制度又是否可行呢?本周校团委理研中心就此采访了闵行校区部分院系的同学,并将他们的看法整理成文。

一、现状调查:闵行校区部分学生的“夜生活”

在目前不熄灯的状况之下,相较中山北路校区而言,我校闵行校区少了一份繁华,多了一份宁静,但是同学们也没有因此而早熄灯,在此次访谈过程中,最早熄灯的寝室熄灯时间为十一点,而最晚的可以达到凌晨两点。

从同学们的言论中,我们发现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不熄灯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不便之处。相反,他们在不熄灯制度下,可以做许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晚熄灯、晚睡觉对于第二天的影响却丝毫没有提及。在当天的课结束之后到上床睡觉的这段时间里,除了洗漱所用去的时间,同学们通常在寝室里写作业、上网、看书等。有的时候有些同学还会参与一些部门会议,会议时间会持续到十点十一点,或是更晚。

下面三位同学均来自我校闵行校区不同院系、不同年级的同学,他们可以说是几个类型的夜生活的典型。

理工学院物理系的聂同学在晚上这段时间里,一般是在看书做作业;生科院生物科学系的张同学的夜生活要比聂同学更加丰富一些,她除了看书做作业之外,还会上上网、聊聊天、看看电影什么的;而法律系的林同学则还有更为特别的事情做,例如做运动、部门会议、串门之类的。

在结合了所有被访者的回答之后,我们不难发现:通常情况下,专业方向偏理工科的同学作业量一般都较大,在课业上花费的时间较多;相比之下,专业方向偏文科的同学在课业方面会比较轻松,一般在晚上,他们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在自我放松上面。

由此可见,在目前实行的不熄灯的制度之下,尽管在偏远的郊区,闵行校区同学们的夜生活还是相当丰富的。

三、总结与评价:不熄灯乃是民心所向

经过一周的访谈,我们一共对来自我校闵行校区七个院的二十名同学进行了访谈。在访谈过程中,对他们在对我校不熄灯制度的态度有了一定了解。

其中,只有10%的同学(即被访的二十名同学中的两人)是倾向于熄灯的,其余的的十八名同学则不约而同地站在了不熄灯这一边。倾向于不熄灯的两名同学分别来自我校的体育与健康学院以及生命科学学院。

赞成不熄灯的同学通常都认为,不熄灯大家的时间会较为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安排时间,没有强制性,时间非常有弹性,大学正应如此。亦有同学认为,电费是我们自己出的,所以我们有自主使用权,而且现在经常出现极端性气候,夏天的晚上比较热,冬天的晚上有特别冷,如果在这种时候还不使用空调,那么我们安装空调又有何用?

同学阐述说,如果学校要强制熄灯,他们当然也会听从安排,但是他们认为那并不是民心所想。

倾向于熄灯的两名同学则认为熄灯可以强制同学们上床的时间,这样一来对同学们的睡眠有了一定得保障。体育与健康学院的同学认为室友玩斗地主到很晚影响到他的休息了,所以他倾向于熄灯。而07级生命科学学院的同学则是因为觉得即便不熄灯,同学们做的事情也是一些非正情,导致自己要睡觉得时候外面还是灯火通明,致使自己无法入睡。

对于赞成不熄灯的同学,他们是绝大多数人,应该也代表了绝大多数同学的立场,也的确对于很多理工科,甚至上课的同学来说有很多作业,一旦实行熄灯制度,那么他们的作业很可能会完成不了。可是对于那些有早睡习惯的同学来说,简直是一种折磨,外面的明亮的光线以及嘹亮的声音,不仅影响了他们一个晚上的休息,也影响到了他们第二天的生活。

对于倾向于熄灯的同学,他们觉得其他同学在不熄灯制度之下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因而希望学校实行熄灯制度,无可厚非是人之常情。但是在某种意义上,他们只考虑到了自己的情况,而没有想到绝大多数的同学,在现在目前不熄灯的制度下,他们可以像那些同学提出:例如可以把大灯关掉开台灯,或者同学声音能不能小一点等类似的建议。而不是就因为个人的利益,希望改革整个制度。这样做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的。

社会是人的社会,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个人每天的情况也不同,但是似乎不熄灯制度更符合大学生活、更有大学的感觉,是华师大闵行校区同学们的民心所向。篇五:2013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全文 2013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2013年度传统媒体的话语霸权在媒企之争中被削弱。与此同时,“自媒体”话语权也在打击网络谣言中暴露出先天缺陷。主流媒体如何恪守新闻专业精神,为网络信息把好关,矫正引导网民情绪,关系到国民心态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一、2013年网络舆情热点

(一)网络谣言治理初见成效 2013年8月19日,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8月以来政府骤然加大互联网管理力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

随着网络传播的日趋碎片化和网络生态的复杂化,在保障公众表达和社会监督的积极功能之外,网络舆论潜在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网民的媒介素养不够,经常见风就是雨。某些网络“大v”粉丝数量众多,不经核实转发一些谣言,扩大了谣言的负面影响。此外,某些网络公关公司为了商业利益,编织和传播谣言。网络诽谤,敲诈勒索,非法经营,网络虚假信息扰乱资本市场,让不少公民、官员和上市公司深受其害。

领袖”董如彬(网名“边民”,“恶意编造谣言牟利”)。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司法解释》出台。

然而,打击谣言和网络犯罪也出现了一些引发质疑的案件。如河北清河县女网友发帖询问命案“真相”被行政拘留5日,甘肃张家川一名16岁的初中生发帖质疑一起死亡事件有内情被刑拘,甚至在政法系统内部对有些案件也有不同看法。互联网是否构成刑事入罪的“公共场所”,如何界定网上“寻衅滋事罪”,是各方讨论的焦点。

(二)司法案件引发的舆论热点猛增

在2013年20个热点舆情事件中,司法案件占半数以上。9月份继举世瞩目的***案一审宣判之后,陕西“房姐”龚爱爱案、“高铁一姐”丁书苗案陆续开审,北京大兴摔童案、李某某强奸案、河北王书金强奸案等相继宣判,沈阳摊贩杀死城管案主犯夏俊峰被执行死刑,更使得司法公正成为空前集中的网络议题。

不过,各类司法案件折射出的民众心态却各不相同。***案公审、刘志军贪腐案审理和多起高官被查处案件,使民众对新一届政府“既打苍蝇,又打老虎”的期望大增;李某某强奸案与夏俊峰案中,网民对罪犯的态度形成强烈对比,折射出民众对当下社会阶层分化、强弱群体生活反差的不满和忧虑;湖南特大非法集资案主犯曾成杰被执行死刑,则成为继“吴英案”后又一起引发中产阶级震动的案件。

(三)民生仍是舆情焦点,个人暴力表达有所增强 2013年,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改善民生的决心和努力被网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然而,中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期,民生问题和个人权益保护依然是网络舆情的热点领域。年初的香港奶粉限购令,黄浦江上游的死猪,下半年的延迟退休之争,基层政府和百姓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各种摩擦事件,都涉及民众的安全感和尊严,掀起情感波澜。1 七条底线,即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

医患纠纷由来已久,随着2013年10月下旬发生的浙江温岭患者杀医案变得格外尖锐,出现了医护人员集体抗议,全国上百家医院声援的现象。据中国医院协会统计,2012年每所医院平均发生的纠纷事件由2008年的20.6起增至27.3起。与2012年哈尔滨杀医案中不少网友的幸灾乐祸相比,这次网民对被杀的医生普遍表达了同情,保持不变的是对当下医疗环境和医疗体制改革的牢骚与不满。

(四)吏治反腐话题依然火爆,年轻干部遭遇“扒粪” 2013年,涉及年轻干部选拔任用的网络热点案例渐多,仅5月至6月出现的相关案例就达30多起。广东揭阳揭东区副区长江中咏“父子接棒”,安徽安庆惊现22岁团县委书记,湖南衡阳雁峰区副区长参加工作10个月后被提拔正科、4年后被提拔副处,湖南某地市官员外甥女28岁任副县长,参加选美后获重用等话题,在网上引起议论纷纷。一时间,围绕年轻干部出身经历的“扒粪”风起云涌。干部年轻化本身是好事,网民担忧的是缺乏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选拔程序。网络反腐从2012年岁末开始也变得更加集中而尖锐,网民反腐的类型多样化、起因复杂化、爆料实名化,党政机关查处快速化。位高权重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被网络实名举报拉下马,被曝光多块名表的“表哥”、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获刑14年,上海法官集体嫖娼被曝光??网络反腐与新一届党和政府反腐倡廉的坚强决心是吻合的,但领导干部一旦被举报就面对几亿网民一边倒的指控,被污名化。此外,网络反腐易被商业敲诈和官场恶斗所利用,需要加以必要的规范。国信办2013年再次查处了若干借反腐之名行网络敲诈之实的舆论监督网站。4月以来,人民网、新华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及新浪、腾讯等商业网站均在显要位置推出“欢

迎监督,如实举报”的网络举报监督专区。9月2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正式开通,日均收到网络举报800件。这都有利于引导网民利用正规渠道和平台进行合法举报,实现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的无缝对接。在2013年的反腐案例中,央企的腐败问题也备受关注。中央巡视组进驻中储粮,在此之前中储粮黑龙江大火,使得这家企业受到广泛关注,问题不断曝光。而8月以来中石油发生一系列“人事地震”,先后有包括国务院国资委主任、中石油原董事长蒋洁敏在内的多名高管涉严重违纪被调查,此事更是被网民冠以“窝案”、“胜利(油田)系”等标签而大力炒作。很多央企、国企脱胎于政府机关,没有完全实现去行政化,也就承担了社会舆论对整个公权力不满的情绪。

新闻客户端是一种基于手机的信息供给,囊括热点新闻、体育、军事、娱乐、购物、八卦、图片,以及网友评论等。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订阅内容,开启了社交阅读新时代。目前新闻客户端不仅有《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南方周末》等传统媒体入驻,还吸纳了不少自媒体。搜狐网宣布,搜狐新闻客户端入驻媒体超过1000家,其中包括近400家自媒体,用户总订阅量超过了6亿个。

(六)斯诺登事件促中国网民同步参与世界热点 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不断上升的同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领土和贸易摩擦也逐年增多。2013年的舆情热点中,涉及国际和地区事务的议题仍占有相当比重。除钓鱼岛、南海问题等持续发酵外,2013年6月,美国前中央情报局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在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棱镜”项目后逃亡香港,引发了中国网民的广泛关注。“棱镜门”让美国人从2012年希拉里有关互联网自由的两次谈话所标榜的道德高地跌落,也使得中国网民有了一次近距离同步参与世界热点的机会。网友沿用“如果斯诺登是某国人”造句,表达

了对美式自由双重标准的讽刺:“如果斯诺登是中国人,奥巴马总统肯定已邀请他前往白宫共进晚餐,还会提名他为下一届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美国政府只在恰当时机捍卫自由与人权。

第二篇:大学生网络舆情调查报告

对于调查到大学生参与舆情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65%的大学生通过微信参与网络舆情,他们在获知新闻事件的第一被广泛使用的聊天工具,微信平台用户众多,大学生基本上都在使用这一社交软件,因此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可以在网上发表言论大多使用微信;69%的大学生通过微博参与网络舆情,微博作为近几年新兴的网络软件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的使用率极高,微博的信息量大、及时性强,它被认为是容丰富的信息和多样的服务功能确实给大学一种时尚标志的同时,更是人们可以自由地生们带来了便利,但因特网在制造网络文明表达自己、展现自己、经营自己的平台,大学生在微博上可以了解许多咨询畅所欲言,因此微博是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必不可少的途径;32%的大学生通过贴吧讨论参与网络舆情,贴吧讨论即网络新闻的跟帖,而所谓网络新闻主要是指事实性信息与意见性信息的集合,网络新闻报道的热点往往反映了社会的热点,包括现实的事件和人们的态度等,大学生在贴吧中发表见解,通过跟帖的方式参与其中;6%的大学生通过博客博客又译为网络的目光。虽然很多同学并不留言,但帖子的日志、部落格或部落阁等,是我们所熟悉的人气在不断上升,很快就成为最受欢迎的信“平民媒介”,博客的魅力源于在浩瀚世界里构筑了供个人表达心理诉求的广泛空间,互联网上内博客在大学生群体中颇受欢迎,因此博客也是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的重要途径。3%的大学生通过播客参与网络舆情,“播客”即自助广播,是一种全新的广播形式,它颠覆了被动收听广区别于传统媒体的主要传播特性来看,网络播的方式,使听众成为主动参与者,因其使用群体具有年轻化的特性,因而播客也将成为高校舆情传播的重要途径。对于调查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的频率,16.55%的大学生经常参与网络舆情、14.39%的大学生从不参与网络舆情、69.06%的大学生偶尔参与网络舆情。作为大学生,他们既有社会网民关注的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主观性和自觉意识,又有在校大学生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特定知识层次的群体所关注的特殊问题,而自媒体在大学生中的使用广度又决定了高校网络舆情产生和传播渠道也非常之广,覆盖面极大。在校大学生群体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在参与网络舆情中,大多都是默默关注,偶尔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其中。对于调查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关注的方面,46.7%的大学生关注时政要闻、63.3%的大学生关注娱乐新闻、25.8%的大学生关注体育运动、67.6%的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52.5%的大学生关注音乐电影。随着互联网和新传媒技术的发展以及日益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接收信息、了解社会、表达舆情的重要平台。在当前网络舆论传播平台日益成为大学生的主要交流渠道的情况下,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舆情的重要生成力量和影响对象,其关注的方面多种多样。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波及,网络对我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电子媒介在我们进行外界交流过程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以下就网络舆情的影响程度、主动积极发起以及参与其目的情况,进行汇报:通过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的调查对象认为网络舆情对其是有一点影响的。网络上的信息多种多样,难免会受其影响。尤其是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备受群众的关注,对于社会的认知也就受到无形的影响。从大家参与目的方面来看,这是一个多项选择。绝大多数的人群主要通过网络舆情来娱乐和开阔视野,同时,与他人交流也占百分之五十的分量。由此可知网络上的一个热点话题的出现,大家通过这样的方式参与进行讨论,不仅可以与他人交流娱乐而且开阔了视野,了解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从大家的主动积极度发起网络舆情上分析,大部分人群都未主动发起一个网络舆情的讨论话题。只有极少数人主动发起过。由此可知,大家参与网络舆情时,普遍呈现一种“看客”的状态。这些在调查中得出的结论,可发现出几个问题:一是大家对网络舆情的好坏取舍问题;二是参与网络舆情应当有更高尚的目的而不是仅仅是娱乐;三是在参与网络舆情时应当主动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从“看客”上升到“说客”。

如今通讯便利,大家通过手机、电脑与他人交流。互联网的信息大批涌入,品类繁多。在进行网络舆情讨论时,我们应当选取一些品位高雅的话题进行交流发表见解,坚决抵制低俗无趣,使自己在参与网络舆情时,真正地学到知识开阔视野。理性地看待网络信息,选取对自己有益进行吸收学习,主动避开一些“非主流”的文化。同时,对于网络市场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管制,让那些低俗无趣的文化从源头上就被扼杀流入互联网。这样才能使网络舆情更加健康、向上发展,为人们的素质提高营造良好的氛围。每天大家结束了忙碌的工作学习,无非想通过参与网络舆情来缓解压力娱乐自身。然而在娱乐自身的同时,网络舆情参与目的已不再如此单纯。有些人通过参与来让自身出名,有些人通过参与来宣泄情绪,有些更是通过这一平台展开一场骂战。让那些真正想参与网络舆情来开阔视野与他人交流见解的群众对网络持消极的态度。因此,我们在参与网络舆情讨论时,应当顾及他人感受,发表积极乐观的见解,更多的是学术上的讨论,而不是通过运用网络可以虚拟匿名这一优势做那些与社会正面相背驰的行为。参与网络舆情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同时还可通过这一途径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知识。在面对网络上的热点问题,我们当然能发表自身的观点,以及听取他人相关看法和见解。我们通过参与网络舆情来讨论一些自己主观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可以更能使其问题能得到更广泛地解决,而且同时也说出他人的心声。这样有利于提高我们谈话技巧和他人交往的能力。积极当一个“说客”,发表健康向上的言论,不仅有利良好网络舆情环境的营造,更提升了我们自身的交流水平。

因此,我们在参与网络舆情讨论时,应当规范其个人的行为,不作反社会、反人类的评论和话题发起,理性地选取话题讨论,带着高尚的目的去参与网络舆情讨论,积极发表有益的言论。这样不仅使我们自身的文化素质提高,也使网络向更好水平的台阶走去,为我国网络文化的发展献出了一份力。面对种类繁多的网络舆情,当我们参与其中并受之影响时,便会发现这些网络舆情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信息和参数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我们小组进行的调查问卷中,便对大学生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持有什么态度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39.57%的同学认为面对当今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加以管制;有23.74%的同学认为我们可以保持当前网络舆情的现状;有20.14%的同学认为我们应当对当今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予以纠正;有16.55的同学认为当前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与自己无关。通过此项调查结果显示出的同学们对当前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的不同看法,我们可以分析出,当前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情的过程中,对自己所关注的网络舆情提供的信息以及对整个网络舆情的大环境所持有的态度是怎样的,从而可以间接的体现出大学生对网络舆情的参与热情以及自己参与网络舆情时的责任感。通过分析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来大多数的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情时,发现了网络舆情存在有一定的问题,并且明确表示希望对此予以纠正并且应当加强管制。这表明了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情时,不仅会对网络舆情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也会积极的发现和探索问题,这充分显示出了大学生在参与网络舆情时的社会责任感。既然当前的网络舆情仍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当积极地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加以治理,从而使网络舆情提供的信息和存在形式更为规范,更好地服务大众和造福社会。所以在我们小组所进行的调查问卷中针对如何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加以治理做出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同学们认为针对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应当通过增强公民个人修养来加以治理;其次,应当加强社会对网络舆情的监督管理;再次,我们应当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网络舆情存在的不法情况加以规范;最后,部分同学还提出网络监管者应当加强对不法网络舆情信息的屏蔽。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针对当前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以解决,即通过国家立法、社会监管以及公民加强个人修养的多层次途径来综合治理网络舆情存在的问题。通过本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来调查有关大学生参与网络舆情的状况,我们小组通过以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认为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当今时代,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时时刻刻都被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所包围并受之影响,一方面,大学生通过网络舆情不仅能丰富自己见闻,让自己了解书本以外的世界,还能通过这种方式使大学生积极地融入其中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由于当前的网络舆情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参与网络舆情为我们提供的多种信息的同时,不仅要积极地促进国家有关网络舆情方面的立法规范以及社会监督,更应当注意提高个人修养,做到有序参加、文明参与,切实从自己做起,来为实现网络舆情的规范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第三篇:首钢搬迁社会舆情调查报告

首钢搬迁社会舆情调查报告

资料来源:石景山区委、区政府研究室 发布者:admin 浏览次数:150

首钢搬迁社会舆情调查报告

首钢搬迁的消息公布后,引起了全区干部群众的高度关注。为及时了解干部群众的思想动态,区委宣传部、区统计局于今年5月份联合开展了首钢搬迁社会舆情调查。此次调查通过发放问卷、座谈会等形式进行,共向全区八个街道和鲁谷社区的35个社区发放了2000份调查问卷,收回1864份,回收率为93.2%。先后3次召开座谈会,共40多人参加。在参加座谈的人员中,有首钢退休职工,有首钢职工家属,有普通居民代表,其中一些退休职工曾经担任过首钢厂矿企业的领导、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工等,他们对首钢的情况非常关注,也比较了解。总的来看,座谈会较为客观地反映了干部群众的思想心态,问卷调查结果与座谈情况基本吻合。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问卷调查情况

㈠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参加本次问卷调查的人员中,男性为45.82%,女性为53.65%。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为7.89%,31-40岁为18.83%,41-50岁为30.36%,51-60岁为23.82%,60岁以上为18.40%。从学历上看,初中以下为21.62%,高中、中专为43.35%,大专为17.81%,本科为9.07%,研究生以上为1.39%。从职业上看,国家公务员为5.36%,国企员工为14.70%,外企、合资、私企员工为4.08%,企业管理人员为5.58%,医生、教师为3.92%,科研人员为2.41%,文艺、体育工作者为1.29%,离退休人员为33.58%,个体户为2.68%,军人为0.80%,失业、待业人员为21.57%,学生为1.88%。在所有答卷人员中,与首钢有密切关系的人占46.57%,无密切关系的占51.66%。

㈡问卷调查结果1、91.80%的人知道首钢搬迁一事。当问及“关于首钢搬迁一事,您知道多少”时,34.07%的人回答“基本了解”,57.73%的人回答“听说过一些”,而回答“不知道”的人只占6.44%。

2、约60%的人对首钢搬迁持积极态度。调查显示:59.60%的人认为首钢搬迁符合石景山区和北京市的长远利益,总体上有利;33.64%的人认为首钢搬迁有弊有利,不可忽视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60.25%的人认为石景山区应积极支持配合首钢搬迁,17.01% 的人认为首钢搬迁纯属企业行为,石景山区不应涉及介入。

3、职工如何安置、搬迁后腾出的土地干什么用、职工两地分居是群众关注的三大焦点。按照关注程度排序依次为:职工如何安置(73.87%),搬迁后腾出的土地干什么用(38.68%),搬迁造成职工两地分居(25.91%),搬迁会不会转嫁污染(15.99%),巨额税收在哪里缴(7.40%),搬迁要花多少钱(6.44%),搬迁的具体步骤和方案(6.28%)。

4、86.96%的人认为6万多富余职工的安置问题是首钢搬迁面临的最大难题。其他主要难题排序为:搬迁所需的500亿元资金问题(22.59%),如何减轻对河北当地的污染问题(18.08),协调北京与河北的税收分配问题(13.84%),其他(4.40%)。

5、83.74%的人认为减少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将是首钢搬迁给石景山区和北京市带来的最大好处。其他好处依次为:有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3.23%),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22.69%),缓解首都能源供应紧张局面(19.42%),有利于房地产开发(18.62%),其他(2.79%)。

6、77.15%的人认为增加就业压力、影响社会稳定将是首钢搬迁对石景山区和北京市造成的最大影响。其他影响依次为:将产生职工家属两地分居问题(33.48%),减少经济总量,削弱

地区经济实力(27.84%),税收外流影响财政收入(19.37%),搬迁中的不确定因素将影响地区的招商引资(13.68%),其他(2.52%)。调查表明,为减轻这些影响,认为国家和北京市应给石景山区的政策支持依次为:财政政策支持(65.99%),就业安置政策支持(56.71%),首钢腾出土地发展项目支持(22.85%),土地政策支持(20.60%),产业发展政策支持(19.69%)。

7、关于首钢搬迁后腾出来的预留土地最好干什么用,调查显示依次为:建国家部委和市属部门机关办公区(22.10%),安排类似首钢这种经济总量的非污染产业(19.64%),发展文化休闲娱乐产业(15.29%),建科技研发基地(11.16%),建大型商贸区(9.44%),建高档住宅区(8.58%),建工业文化遗址园(7.40%),其他(4.83%)。

8、65.34%的人认为仅靠首钢和石景山区难以解决搬迁造成的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希望国家和北京市给予大力支持。调查显示:为解决富余人员的就业问题,48.18%的人认为要“加强思想教育,转变择业观念”,44.53%的人认为要“争取北京市就首钢搬迁制定优惠政策促进就业”,40.50% 的人认为要“根据富余人员实际开展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32.14% 的人认为要“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岗位”。

9、在首钢搬迁后厂区地块使用价值和开发利用方面,54.77% 的人认为污染对这块地的使用价值影响不大;而19.74%的人认为严重污染致其使用价值缩水。43.56%的人认为这块地应根据情况进行一定时间的环保处置后才能开发利用,而35.52%的人认为厂房拆了就能重新开发利用。

10、关于首钢搬迁后原厂区遗迹是否算某种文化遗产,调查显示,45.92%的人认为首钢搬迁后的遗迹应该算某种文化遗产,26.56% 的人则认为“不算”,另有25.27%的人回答“说不清楚”。对于未来的发展展望,68.24%的人认为石景山区将成为京西环境质量最好的区域;35.41%的人认为石景山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30.31%的人认为环境质量改善将带动区内房价逐步上涨;而20.65%的人认为石景山区将长期受到首钢搬迁造成的经济总量下降等一些负面影响的困扰。

二、调查总体评述

综合分析问卷调查和座谈会情况,既有积极方面的思想反映,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思想情绪、顾虑和担心,主要评述如下:

㈠正面的思想反映

1、干部群众高度关注首钢搬迁,大多数人认为首钢搬迁是大势所趋,是国务院经过反复研究作出的正确决策,大多数干部群众对首钢搬迁表示理解和支持。

2、大多数干部群众认为,首钢搬迁是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改善北京市环境质量的需要,是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需要,是国家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的需要,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虽然搬迁后会遇到一些暂时困难,会给某些局部带来一定损失,但如果不经历这个过程,就不会有更加美好的将来。

3、首钢搬迁符合石景山区和北京市的长远利益,但也会由此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有关部门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多方预测,超前运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妥善解决和处理有关矛盾和问题,确保地区有序转型、和谐稳定。

4、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涉及众多职工和家属的切身利益,事关全区、全市的社会稳定,是首钢搬迁过程中及以后相当一段时间里不可回避的主要难题,也是石景山区必须面对的巨大压力,仅靠首钢和石景山区难以解决这个问题,国家和北京市应给予全方位的大力扶助和支持。

5、科学、合理、有效开发使用好首钢搬迁后腾出的大块土地,对石景山区的建设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要从长远考虑和打算。进行科学论证,国家和北京市在这块土地的规划及项目引

进等方面,应考虑石景山区的特殊情况,给予适当照顾和扶持。

㈡值得关注的思想情绪

1、首钢职工、家属对首钢怀有深厚的感情,从感情上讲,一些人舍不得首钢搬迁,对首钢感到难舍难离。但首钢搬迁是大势所趋,有些人无奈地说,国务院已经定了的事,想不搬也不行。

2、部分群众认为首钢搬迁对石景山区很不利。他们说,富余人员的安置问题将长期存在,而搬迁后腾出的成片土地不可能马上进行开发,财政收入将大幅减少,首钢搬迁将把最大压力留给石景山区,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3、不少群众对首钢搬迁心存顾虑。首钢的职工和家属对于能否得到妥善安置心里没底,担心生活水平因搬迁而下降。部分群众担心大量富余人员将给石景山区已经很困难的就业工作增加新的压力,从而影响社会稳定。而一些居委会干部也担心首钢搬迁给居委会的工作带来更大困难。

4、一些群众认为,首钢搬迁将导致一些职工家庭两地分居,相关家庭中照顾老人、教育子女等诸多问题也将随之而来,处理不好也可能成为新的社会问题。

5、一些群众说,首钢搬迁后腾出的土地利用前景非常看好,很多部门都在盯着这块地。他们担心首钢搬迁后这块地被有关部门你一块、他一块分割占用,得不到有效开发,从而给石景山区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意见建议

1、首钢搬迁应由国务院有关权威部门直接挂帅。首钢搬迁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工作繁重,涉及到国家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涉及到北京市与河北省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涉及到众多人员的切身利益,很多问题地方很难协调解决,如果由国务院有关部门直接出面挂帅协调,会更有利于搬迁工作的快捷高效。

2、要确保环境污染不反弹。一些群众说,在首钢压产、搬迁过程中,环保部门应继续加强监管,要继续督促首钢加大环保投入,确保环境质量稳定改善,首钢搬迁后原厂区地块应优先发展清洁、污染少的产业或项目,避免再次受到污染。

3、首钢搬迁后遗迹应作适当保护。一部分人认为,首钢搬迁后遗迹应作为历史和某种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一些群众建议在原址上建冶金博物馆。一些群众说,考虑到首钢对国家和北京市做出过巨大贡献,首钢职工、家属对首钢有着深厚的感情,首钢搬迁后应采取适当方式留个纪念,让他们有个念想。

4、要确保首钢搬迁后腾出的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很多人认为,当务之急要做好首钢厂区土地使用规划工作,明确土地使用性质;应对这块地的使用进行一定限制或冻结,在压产搬迁过程中不应搞其他开发建设。首钢和石景山区应就这块地如何开发利用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协调沟通。

5、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搬迁过程中,要特别重视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干部群众特别是首钢职工、家属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与解决相关人员的后顾之忧结合起来,真正为他们办实事、办好事,在更大程度上争取群众对首钢搬迁的理解和支持。

课题负责人:杨永安

课题参与人:胡冀民、岳晋、李玉珠、许红军

执笔人:彭司海

第四篇:舆情

网络舆情监测的相关关键技术

近几年,我国着力于利用技术手段实现对海量的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以快速汇总成舆情信息,从而代替人工阅读和分析网络舆情信息的繁复工作。网络舆情相关的关键性技术归结为:单体化技术与系统化技术两类,现逐一论述。

网络舆情相关的单体化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四个:

(1)网络舆情采集与提取技术:网络舆情主要通过新闻、论坛/BBS、博客、即时通信软件等渠道形成和传播,这些通道的承载体主要为动态网页,它们承载着松散的结构化信息,使得舆情信息的有效抽取很有难度。梅雪等人(2007)通过全自动生成网页信息抽取Wrapper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动态网页数据的抽取与集成,具有一定的处理准确率以及抽取效率[58]。

(2)网络舆情话题发现与追踪技术:网民讨论的话题繁多,涵盖社会方方面面,如何从海量信息中找到热点、敏感话题,并对其趋势变化进行追踪成为研究热点。早期的Allan James、J.Allan、G.Hulten、Qiaozhu Mei等人的研究思路是基于文本聚类,即文本的关键词作为文本的特征。这种方法虽然能将一个大类话题下的文本进行聚合,但没有保证话题的可读性与准确性。段建国等人(2007)在此思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实现了话题发现与追踪:即将文本聚类问题转换为话题特征聚类问题,并依据事件对语言文本信息流进行重新组织与利用[66]。

(3)网络舆情倾向性分析技术:通过倾向性分析可以明确网络传播者所蕴涵的感情、态度、观点、立场、意图等主观反映。比如新浪网的“新闻心情排行”将用户阅读新闻评论时的心情划分为如图2-1所示的八个层次。对舆情文本进行倾向性分析,实际上就是试图用计算机实现根据文本的内容提炼出文本作者的情感方向的目标[67]。唐慧丰、徐琳宏、李艳玲等人(2007)致力于网络舆情文本的倾向性分析技术:通过判断网络环境下倾向性特征词的特点和类型,并进行语气极性判别和标注,从而构建一个面向互联网的倾向性语气词典,建设一定规模的标准数据集,为中文倾向性分析的深入研究提供支持。

(4)多文档自动文摘技术:新闻、帖子、博文等页面都包含着垃圾信息,多文档自动摘要技术能对页面内容进行过滤,并提炼成概要信息,便于查询和检索。张姝(2007)、刘茂福(2008)、张瑾(2008)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网络舆情信息自动生成报文,并能通过浏览器进行浏览和信息检索。

通过我国网络舆情相关领域的单体化技术研究综述可以看出:从网络舆情信息的采集与提取,到话题的发现与追踪、到态度倾向性分析,再到多文档自动摘要的生成,为我国网络舆情安全评估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舆情信息获取和分析方法。但是,它们都是从纯技术角度出发的,而缺乏“舆情”这一社会层面在技术层面上的体现。

“风起于青萍之末”,网络舆情也是一样,都是从一开始的小舆论,小吵小闹,最后成为了舆论焦点。那么要做好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建设网络舆情监控系统。例如对境内外网络中的新闻网页、论坛、博客、新闻评论,贴吧等网络资源进行精确采集、定向采集和智能分析等等的一些方法和措施。

试论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舆情监管工作

作者: 时间:2011-10-09 来源:

兴化市委宣传部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正极速发展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成为人们表达观点、想法、意见以及相互交流的主要渠道和场所,其影响力已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面对新形势,如何才能及时掌握网络舆情信息、准确把握网络舆情动态,并且进行良好的控制引导,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近年来我市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是网络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成立了兴化市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兴化市网络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协调小组,建立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市互联网评论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兴化市网络评论员队伍的通知》、《关于建立我市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意见》、《关于规范新闻发布会管理的通知》等文件,网络管理体系已初步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规范开展。

二是网络监管队伍已初具规模。建立了由126名熟悉网络运行规律、善用网言网语的同志组成的全市网络评论员队伍,在此基础上,聘请了一批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有开拓进取精神和快速反应能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写作能力、热心维护兴化良好形象的网评员,作为核心网评员。成立了全市党委(网络)新闻发言人及其助理队伍,建立了党委(网络)新闻发言人及其助理QQ群。建立考核制度,对网评员和新闻发言人进行严格考核;加强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水平。目前,全市网络监管队伍已初具规模,管理逐渐步入正轨。

三是网络舆情监控引导已初见成效。网络舆情监控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制度,密切关注市内外网络媒体对兴化的信息报道情况,发现涉及兴化的不良信息及时上报市领导,根据市领导批示精神和舆情研判情况,协调和督促涉及的部门单位积极正面回应,及时采取措施化解矛盾,及时消除网上不良信息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围绕与百姓关系紧密的热点话题、突发性公共事件和社会敏感问题,及时组织所涉及的部门单位网络新闻发言人及网络评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及时向网民传递准确信息,解疑释惑。网络舆情监控逐步规范化、常态化、程序化。

二、我市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部分乡镇、部门领导对网络认识不够。部分乡镇、部门领导仍然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思维、行为方式,缺乏对网络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网络特点和规律的认知,或是对网络存有惧怕心理、敬而远之,又或是对网络听之任之、放任自流,不善于借助网络了解社情民意、为我所用。

二是“家丑不外扬”的心理仍普遍存在。对于突发事件以及网络上出现的涉及本地、本部门的负面信息,部分乡镇、部门仍然抱有能瞒则瞒的心理,主动回应、公布事实真相的少,迫于压力才不得不公开的多,往往是错过了公布真相的最佳时机,给谣言的传播提供了空间,结果往往是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三是对网络舆论的引领能力亟待提升。目前的状况是:对网络上出现的帖子进行回应、引导的多,主动发帖引领舆情方向的少,特别是党委、政府的大政、方针、政策,目前并没有能够有效地占领网络舆论空间,普通信息甚至是无效信息盛行,给网络舆论氛围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四是对网络舆论的处置方法有待改进。对于网络上出现的舆情信息,目前的做法主要是根据舆情涉及的单位部门,及时联系做好答复处置工作,而真正与网民交心交流不够;对于虚假信息甚至是违法言论,往往是一删了之,缺乏必要的预防和制裁手段、措施。

三、做好新时期网络舆情监管工作对策思考

一是要摆正心态,正确面对网络舆情。既不能视网络舆情为洪水猛兽谈网色变,也不能等闲视之放任自流。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网络,以阳光的心态、开放的胸怀面对网络、接纳网络,并且要学会善于利用网络。一方面充分发挥其方便、快捷、互动性强、影响力大等优势,运用网络获取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让网络为我所用;另一方面要宽容、积极地对待网络舆论监督,对于网络反映出来的问题,不回避、不排斥,坦然地面对舆论,坦诚地与网民交流,做到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二是要抢占先机,积极引导网络舆论。俗话说得好,“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这一道理在网络领域体现得尤为明显。党委、政府要通过网络及时将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热点工作信息公之于众,以正确的信息占据公众有限的阅听时间,使虚假新闻和无效信息在传播通道中所占据的百分比尽可能降低,从而最大限度地让我们的正面声音占领网络阵地,引领网络舆情,形成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对网络上出现的一些热点话题,要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学会超前思考,发表有深度、有说服力的言论,引导网民辨明是非,客观分析问题,理智作出判断。对于重大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准确、透明地发布我们的权威信息,对不实言论第一时间予以澄清,让公众尽快了解事件的真相而不是被谣言和误导迷惑视听,即使在事件发生初期不能确切、全面地掌握情况,也应及时、客观地发布信息,使谣言止于事实,从而牢牢把握引导网络舆情的主动权,避免出现错误的舆论导向。

三是要坚持原则,妥善处理网络舆情。对发现的网络舆情,要在认真分析、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区分不同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做好答复处理工作。对咨询类问题,及时跟帖做好政策性解释和答复;对建议类问题,认真分析论证,科学合理采纳;对投诉类问题,严格核实,辨别事情真相,妥善做好化解处置工作;对网民署名反映的情况,更要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强与网民的联系,及时进行调查处理,并适时反馈处理结果,真正做到让网民满意、使工作受益,以透明的姿态、务实的作风赢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

四是要加强疏导,坦诚与网民沟通。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尊重网民的呼声和利益诉求,面对网络舆论,政府应主动放下架子,坦诚和网民交心谈心,与网民搞好交流。对网民的疑问甚至误解要耐心回复,不可敷衍塞责、应付了事;对网民反映情况属实或有一定根据的批评性网络舆论,做到公开承诺、及时纠错;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说明事实、以正视听;针对网民较为关心、质疑较多的问题,或请专家学者解答,或请相关部门直接与网民对话交流,也可以通过新闻发布会、接受专访等形式,认真做好解答。

五是要严格监管,坚决打击网络违法行为。网络的开放性、匿名性等特点,使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偏低,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严格监管,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强化主流舆论,争取中性舆论,孤立反动言论。可在论坛试行推广发帖规则,对发布不严肃言论的网民利用技术手段提出警告或限制其发帖;对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不良帖子及时予以删除;特别是对那些别有用心散布谣言、在网上恶意制造事端的违法行为更要坚决打击,毫不手软,必要时可诉诸法律手段来有效维护正常的网络舆论环境,从而营造文明和谐的网络舆论环境。

第五篇:舆情

习近平“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批示引起强烈反响 民众呼吁建立贯彻执行的长效机制

来源:自采

新华网北京1月28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作出批示,要求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习近平近日在新华社材料上批示称,从文章反映情况看,餐饮环节浪费现象触目惊心,要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各级党政军机关、领导干部等,要率先垂范,严格执行公务接待制度,严格落实各项节约措施,坚决杜绝公款浪费现象。从东北地区到西南地区,从高原边陲到江南水乡„„总书记的这一重要批示引起强烈反响。

民众认为,总书记的批示说出了人们的心声。浪费是社会进步的绊石,是对创造财富劳动者的一种轻视。很多地方在餐饮招待方面浪费现象让人心痛,特别是政府官员铺张浪费行为,不仅损失了国家财产,更是伤了群众的心,脱离了人民群众的信赖。所以,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正是人心所向,人民之所盼。

民众认为,不光是党政机关,也要倡导全民节约!反对浪费就是要求勤俭节约,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全民应倡导节约意识,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每个家庭,从小事做起,从儿童教育做起。在全社会形成一种勤俭节约之风。

舆论认为,贯彻和执行是关键,应加强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党的十八大后,国家的改观有目共睹,人心所向,如何让这种良好的风气保持下去,关键要建立制度保障,制定详细的措施。要发挥人大、纪委、政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功能,把公款吃喝的那张嘴关进透明的玻璃瓶中,让它不敢吃、不易吃、不能吃。严格执行制度,舆论认为,习惯成自然,应制定具体的公务接待细则,让下级在公务接待中有据可依。改革就是改变人的观念思维,改变不良的浪费习惯。从禁止酒驾开始,人们就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文化自觉,只要是对人民大众好的政策、制度都会得到大众的支持,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形成一种自然习惯。

中国地方两会“新会风”传递政治“正能量”引赞誉 来源:自采

新华网北京1月23日电 中国地方两会本周起陆续召开,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后的“新作风”吹进各个角落:没有了彩旗、标语、警车和鲜花,简化了会议、用餐„„地方政府朴素务实的新面貌让与会者和民众感受“正能量”赢得舆论赞誉。

舆论认为,“新会风”耳目一新,彰显了我党优良作风。“新会风”改变以往形式主义的不良风气,减少了行政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倡官员们多开短会,多讲短话,不仅可以省出大量的时间到基层去,而且可以集中精力解决民生问题,而这才是老百姓最大的企盼。

舆论认为,“新会风” 体现了我党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少开会、开短会”传递出了转变文风会风、提高办事议事效率的明显信号。“新会风”的改变绝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党和人民群众隔开,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

舆论表示,改会风、改作风长期坚持,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少数领导干部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想懒散,奢侈浪费,脱离群众,搞形式主义花架子等等。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发生,政府应建立长效的机制,给领导干部上了一道“紧箍咒”。通过机制的建立必将提升党和政府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步伐。

当前文化市场呈现出的四大趋势值得关注 来源:中国文化报

我国当前文化市场已呈现过剩和短缺并存的局面,文化市场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的主渠道,部分文化产品和服务出现同质化,但高质量文化产品仍然供不应求。

当前文化市场在经营主体迅速增长、文化产品和服务极大丰富、文化市场影响力逐渐扩大的同时,也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一是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发展。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过多年发展,逐渐从单一的上网服务场所向以上网为基础的多元化运用平台方向发展,旅游演出成为演出业与旅游业跨界融合的亮点,网络演出拓展了传统文化传播渠道。二是大资本投入与国际化改变市场版图。据统计,2010年至2013年,全国已建成和将建成的大剧院在40家左右,总投资规模预计在320亿元以上;社会资金开始涉足演出领域,更多的金融资本、银行、民营企业成为投资艺术品的新兴主体;演出公司逐步进入国外演出市场,网络游戏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三是产业链动作与规模化经营提升市场影响力。网吧连锁化经营方兴未艾,网吧连锁率从2006年初的不足5%提升至目前的近40%;演出院线开启了演出场所规模化经营之路,全国规划和建设的演艺集聚区近10个;传统的演出团体、经纪机构、票务公司、演出场所逐渐融合。四是微创意开辟了多元化个性化服务新天地。以网络平台为主,个人创意得以市场化;以小话剧、艺术工作室为主,多样化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文化市场管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的组成部分,在管理目标上,要确保健康、安全与发展繁荣。在管理品质上要坚持依法、高效、透明的原则,推进一体化、信息化、规范化建设。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要求,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格局,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大力繁荣文化市场。

文化场馆莫成了“藏珍楼”引关注 来源:自采

据北京市社科院日前发布的专题调研显示,社会公众对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状况和应用程度不高,文化馆、档案馆、基层图书馆和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所,年均光顾率没超过5次的受众比例均超过了90%;超过一半的市民一年中从来不去这几类文化场所,资源闲置状况严重。如果这个趋势继续下去,文化场馆成为“藏珍楼”,恐怕不是危言耸听。

人们认为,传统文化场馆恰恰又存在服务“短板”,加剧了自身的闲置。要么建设时重硬件、轻软件,内容、形态都存在低层次与单一化现象;要么服务时重收益、轻公益,忽视文化场馆的文化传播意义和价值;另有一些投巨资新建的场馆,往往布局不合理,远离城市中心和人口密集之地而“养在深闺人不识”,未能发挥作用。

民众建议,要解决文化场馆资源闲置问题,必须多管齐下。一方面,要大力引导。鼓励老百姓走进文化场馆,在全社会营造全民阅读、全民学习之风,以抵消弥漫在整个社会的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另一方面,文化场馆需要提升服务品质,提高可利用率,增强自身魅力。基础设施不完善,公共文化产品不丰富,百姓喜闻乐见的产品少,供给与需求不对称,自然吸引不了公众。如何盘活闲置的文化资源,如何让产品“硬”起来,恐怕是文化场馆的当务之急。

专家尤需强调的是,既然是公共文化场馆,选址时就要考虑到市民的便利,尽量选择在公交便利、人口集中的区域,做到物尽其用。让每个镇街、每个村乃至每个社区都能让人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完善、周到、细致,一个个崭新的社区图书馆拔地而起,一个个时尚的公共电子阅览室装饰一新。这才是以人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

中国手机网络各项指标增速全面超越传统网络引关注 代表中国互联网向更加融合和开放的方向发展

来源:自采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5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手机网络各项指标增长速度全面超越传统网络。

舆论认为,手机网络各项指标增速反映了我国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当前,中国网民数量已处于高位,网民增长和普及率进入了相对平稳的时期。而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无线网络升级等因素,都进一步促进了手机网民数量的快速提升。

舆论认为,手机网民数量的跃增不仅表现出中国互联网产业迸发的持久活力,更代表了中国互联网向更加融合和开放的方向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智能手机普及,互联网的应用性、服务性将愈加凸显。例如,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手机上阅读、购物等,这种融合——应用的模式,有利于各平台间的优势资源整合互补,让网络更好服务生活,也是促进网络创新的一剂良药。

舆论认为,网络的快速发展更加考验运营商的服务能力网络承载能力。中国网络基础建设尚未全面成熟,移动互联的发展仍面临技术性掣肘。随着移动网络数据流量的爆炸性增长,运营商网络承载能力也将面临严峻挑战。而在争夺用户上,也网络运营商也亟需改善服务争夺固定用户群。

下载舆情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舆情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舆情稿(范文模版)

    舆情稿 法学一班 陈子明 1600030104 离上次写舆情稿已经两个星期了,对于这两周上的课,让我更加的了解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大学就是大学不能拿高中老师跟大学老师相比,因为高......

    良安信用社2011年二季度舆情调查报告

    良安信用社2011年二季度舆情调查报告 乐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我社根据联社的要求,采取完善组织体系、加强声誉风险监测报送、建立预警及处置机制等措施,扎实做好舆情监测报......

    江苏科技大学9月份大学生舆情调查报告(合集5篇)

    江苏科技大学大学生舆情报告 江苏科技大学9月份大学生舆情报告 新学期已经来临,大学生们也投入到了新学期学习当中,为更加及时地,全面地了解我在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全面掌握我校......

    网络舆情

    [摘 要] 在突发危机事件中,如何应对复杂多变的网络舆情,将成为各级劳教机关和场所执政能力的一个体现。掌握话语权、占领舆论的制高点,将成为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措施。......

    舆情信息

    中国“又一次里程碑式”土改在深圳启动 核心是产权 25日,国土资源部、广东省政府在深圳宣布启动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试点。据悉,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政府已经批复《深圳市......

    舆情会议纪要

    文体公司2014年上半年 舆情分析会议纪要 针对文体公司6月下旬至7月初舆情信息、政府热线、政务信箱投诉事项出现多发、频发问题,集团分管领导牟东明7月10日上午召开了文体公......

    舆情应对

    网络具有容量大、传播快、影响广、覆盖面宽的特点。应对网络舆情,首先,要摒弃封堵思想。古语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

    舆情工作总结

    工作心得 各位领导、同事: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作为优秀信息员参与此次经验交流,感谢区委宣传部领导的引导和支持,让我的舆情信息工作不断步入正轨。我去年9月份被安排在宣传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