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残疾人生活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调查活动的大幕的拉开,各个社会调查小组都开始了紧张而又充满意义的调查活动!
20**年7月18日,我们调研小组前往杭州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去完成一项问卷调查,目的是了解残疾人的一些状况,以及他们对志愿者的需求情况以及具体要求!
以下笔者就今天的调研成果,整理后,以分模块讲述的形式完整的展现出来:
一:关于这个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
杭州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位于黄龙体育中心旁的玉古山庄,虽说是一个康复职业培训中心,其实主要的职责在于培训残疾人运动员。所有的运动员,教练都住在玉古山庄的一二两楼。他们在这里的居住条件很好,因为玉古山庄原本是一个酒店,所以房间里的设施都很齐全!有电视,还有网络,室内卫生间,还有一些家具!大多都是多人间,即节约了空间,还可以相互照顾,毕竟他们都是残疾人,生活都不怎么方便!
这个康复中心给这里的残疾人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吃住全免,还有生活的补贴。除了平时的训练,残疾人运动员们还可以在二楼的电脑教室学习信息技术,以及其他的知识!此外,这个康复中心还设有一个足浴,盲人推拿这样一项业务,可以为中心增加一定的收入!当然大多数的经费都是由上级拨款的。
二:与两位教练的谈话
我们在做问卷调查的时候,不仅仅是针对这里的残疾人,还有就是他们的教练,一直陪伴着他们的人!
我们一来到这个康复中心,首先接待我们的就是这里的一个周姓女教练!她是温州人,十三岁的时候因为一次意外失去了右手手掌。以后嫁给一个宁波人,有了一个灵巧可爱的女儿!现在女儿一直陪在她的身边,我们在周教练的房间里采访时,她女儿一直在我们身边!
周教练向我们介绍了这里一起残疾人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包括致残原因,在体育队里的成绩情况等等!
因为我们团队中的一名成员在她以往做志愿者的时候,已经和这位周教练接触过了,所以我们的访问下得很顺利!她们一开始聊了那次市残疾人运动会的情况,以及接下来是否还有运动会。随着访问渐入自然,我们开始聊起了其他内容,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障制度,康复中心的生源,以及社会对待残疾人的一些现状,还有就是她对于志愿者的一些看法和要求。
我从他的口中得知这里的残疾人致残的原因绝大多数是因为后天原因!肢残的残疾人都是因为车祸,高处跌落等意外事故。聋人,哑人,盲人这一类残疾人,造成他们残疾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天生之外,更多的还是医疗事故,很多都是因为生病打针,吃药后造成的!由此可知,他们肢残的年龄都很小,有的从婴儿时期就已经致残了!还有一些残疾是天生的,比如康复中心里有一个很活泼的“大男孩”,年龄已经比较大了,可好像还是一个孩子,很是活跃,到处跑,到处串门!他是一名脑瘫者,因为知道他的情况,康复中心的人对他都很宽容,尤其是小孩,都喜欢和他一起玩!
从这里,我想说,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暗藏着危险,不幸很可能在不经意间发生!所以,为了自己的亲人朋友,我们都要小心对待我们的生活!或许,保护好自己,照顾好自己,就是给亲人朋友最好的关怀!
然后我们还提到社会看待残疾人的现状,周教练说,虽然社会一直在呼吁,对待残疾人要一视同仁!但是她说,其实人们看待他们的时候,还是不免会流露出异样的眼光!虽然人们只是好奇的看着她们,心里并没有什么恶意,但是身为残疾人,她们心里还是会觉得不舒服!
当我问起,残疾给他们造成的心理阴影问题时,周教练毫不掩饰地回答我说,心理阴影肯定是有的,而且很难走出!在康复中心,她们的生活都有保障,其实他们生活自理的能力都很强,并不像外人想象的那样艰难!艰难的是面对自身残疾,走出心理阴影!
但我问起现在在这里的残疾人运动员的心理状况是否积极向上时,周教练露出一个欣慰的笑容!她说其实在这里的人都已经想开了,毕竟已经残疾好多年了,该经历的事都经历过了,很多都已经有了家庭,有了子女。而且在这里他们都有事情可做,都想在运动事业上有所成绩,平时也都在刻苦的训练!
至此,笔者不禁感叹,这些残疾人运动员为了在体育事业上要有所成绩,他们所要付出的努力该是常人的无数倍啊!
听到我的感叹,周教练说了一些埋在她心里,不为人知的,属于残疾人运动员的苦楚!她说,残疾人运动员不像外面那些健全的运动员那样可以全天制训练。残疾人运动员只是在比赛前几个月集中起来训练,然后去参加比赛,比赛结束后,就各自回家了,最后什么都没!
周教练还说,残疾人搞运动,当锻炼身体还可以,但是如果是当事业的话,可能会不大合适!因为要参加比赛,残疾运动员把他们最美好的时间都花在训练里,但是很多人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得到!她还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说明,他们团队里有一个运动员,成绩很好,在市运动会中两项专业项目都获得了季军!可是他到最后也是什么都没有,更何况其他连成绩都没有的运动员了!
听到这里,我说到,难道社会没有什么保障制度的吗?至少你们会有退伍金的吧?!
周教练的回答让我觉得非常意外!她说,对于残疾人运动员,组织上都是要比赛了,给他们打一个电话,让他们来训练,来比赛!如果不让他们上了,又是一个电话,就把他们又赶回去了!说话间,不免心酸!说说会有什么退伍金,其实都是没有的!虽然有社会对残疾人有很多保障制度,但是她说,其实真正能享受到的,没几个的!
其实我很不愿意触动她内心的伤痛,但是周教练人很好,很热情很健谈也很开朗,但是还是决定把话题转开,于是问她说,平时来这里的志愿者多吗?
教练说,这里从来没有什么志愿者来过,我们还是第一批!
这个回答让我很是意外,这么大的残疾人康复中心竟然过去都没有志愿者来过!进接话茬,笔者又问,那么平时康复中心会组织什么娱乐活动吗?
说到这个,周教练不免心得有些兴奋!她说,他们都很期待有志愿者可以来和他们一起组织活动一起玩!在这里,平时要是没有训练的话,残疾人们都不知道该干嘛,因为都没有活动!大家都在房间里睡觉或者看电视!有的会去二楼上网,但是上网有时间限制!所以他们平时的娱乐活动很贫瘠!一些残疾人朋友还打趣道,说要是有一些志愿者能过来和我们一起搞活动就好了!康复中心的领导说,志愿者要他们自己去联系,活动资金康复中西可以拨款!只不过,那些残疾朋友都没有去联系!
我刚刚那一问,刚好说到了她的心坎里,我们就说,只要有场地,以后我们一定多多来和大家一起举行活动!教练说,这里有的是场地,然后给我们列举了几个可以举办活动的地方。还说计费方面他们都可以解决!看来他们真的是很期待有志愿者来陪陪他们,为他们平淡的生活做一些调剂!说起她我们志愿者有什么要求时,她说,志愿者最好能去学习一些基本的手语,方便与聋哑人沟通!
之后我们和周教练又有一番闲聊,然后组员分头去开展问卷活动!
在与周教练告别后,笔者又去访问了一个游泳教练,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听力不是很好,所以笔者必须在他的耳边大声喊,他才能听到我的说话!
我让这位老教练帮助我完成我们的问卷的时候,我坐到他的身边,开始和他聊天!
我问,老爷爷,你这里欢不欢迎志愿者来这里服务的啊?
老爷子爽快地说:“欢迎啊!”
我又问,您这里以前有志愿者来过吗?
他说没有!这刚好应征了先前周教练对我所说的!
后来我又问,老爷爷,您对我们这些志愿者有什么要求吗?
这次,老爷子没有急于回答我的问题,只是问了一句:“你能帮帮那些年幼的运动员找到自信,为他们做些心理开导吗?”
被这么突如其来的请求,我有些以外,我说,老爷爷,这里的运动员心里都没有自信吗?
老爷子回答说,只是那些很年轻的运动员,你们一定要多多关心那些年轻的运动员,帮助他们找到自信!和他们多沟通,多交流!可以的话,多陪他们一起玩。
关于娱乐的事,其实已经和周教练谈过了,所以我也没有多说,只是点了点头,答应这位老长者了!
随即我又问,这里的运动员在什么时候最需要志愿者的帮助。
老爷子回答说,比赛的时候最需要!其实平时训练的时候也需要,日过你们到这里的训练场看看,那里都是我们的人,你们都可以去帮助他们!
之后我问起这里的生源问题,老教练不无沉重的说,现在的人不好找,不好组织!
我从这位老教练口中得知,这里的运动员大多都是肢残运动员,大多来自于农村,城市里的很少很少!
对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我没有抱着说来做访问的心态,更像是在和他聊天!所以接他的话茬,我没有发问,只是说了我的看法,也是先前周教练的看法!我说,城市里的残疾人都不愿出来,或许跟他的家庭有关,因为有这样的孩子,很多家长其实都不愿孩子出去,有的时候只是碍于颜面。
老教练补充说,其实不仅仅是家长碍于颜面,更重要的是另一种宠爱!
老爷子说,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已经这样了,已经受了很多苦了,如果再让他来练体育,肯定要出更多的苦头!所以家长都不愿意孩子到我们这里来!
我说,老爷爷,这里的运动员平时受到的运动伤害多吗?
老教练回答说,我们这里保护得很好的,平时基本不会有什么运动伤害!我们这里作息时间安排的很紧,队员平时也很守规矩的,在这里他们还是安全的!
之后我们又来了一些关于遮盖康复中心对运动员的补贴之类的情况,老教练说,康复中心在其他方面都做得很好,有补贴,有些消费还可以报销,最重要的还是心理问题!老爷子又绕回了对于年轻运动员的心理问题的担心!
之后。老教练又对我说,要我以后在大街上如果看到20岁以下的年轻残疾人,就上去像他们介绍有关这个康复中心的事,希望他们可以来这里看看,能不能留下来当一名运动员!
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所以很爽快的就答应了!告别时,老教练把我送出了房间。
三:与残疾人运动员的接触
我们的问卷调查就是为了这么一群特殊的群体做的,社会喜欢把他们称作“弱势群体”!但是,残疾不是残废,在于这些残疾运动员的接触过程中,深切的感受到她们身上所具有的乐观精神!
我们挨个房间的敲门,给他们发放问卷,眼盲的,我们读给他们听,帮助他们做问卷。这些运动员对我们都很友善,也很热情,非常配合我们的活动!在我们的沟通交流过程中,听到许多他们真是可爱的想法!有一些小朋友很是可爱,但是也让人很是担心。这里最小的一个小朋友才12岁,大一点的有13岁,他们都很小,父母又不在身边,所有的生活都要靠自己照顾!跟成年的残疾人结束时,我们感受不到他们的自卑,因为她们已经看开了,不会再纠缠于自身的不幸!而那些小朋友,他们的戒心就很严重,自我保护意识很强!他们都属与肢残那一类,但是他们会竭力去掩饰他们身体的缺陷,有一个男孩始终就是把手插在口袋里,不用问,我们也知道为什么!
现在总算明白老教练为什么这么强调,要我们关心年幼的残疾人,残疾在他们内心投下的阴影,可能会笼罩他们整个童年,甚至是一生!社会给的关爱,或许永远也弥补不了他们身体的缺陷!
第二篇:中国残疾人调查报告
中国残疾人调查报告
一.残疾人的生活现状。
目前中国残疾人的生存发展状况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一是因为我国残疾人人数众多,有8300万,而且70%以上的残疾人都生活在农村,很多人生活还非常贫困。二是由于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一些残疾人应该得到的保障还没有得到。残疾人生存发展中遇到很多的问题,公共服务不足、无障碍设施不完善的问题,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以及特教学校建设的力度不够,适合残疾人就业的岗位稀缺,就导致一大部分能完成基本体力劳动残疾人无法从家里走出来,未实现交通的、信息的无障碍。人道主义思想不够浓厚,只有一小部分的人能够积极主动地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爱。二.残疾人贫困原因分析
近年来,随着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残疾人工作的力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我市残疾人生活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但仍有部分残疾人由于文化素质低,劳动技能差,社会竞争力不强,抵抗风险能力弱,因残因病返贫比例仍然大,我国部分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仍然处在低水平,扶残助残任务仍相当艰巨。
据调查,我国残疾人贫困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文化素质低,再加上有的处于贫困山区,信息不灵,交通不便,生产、生活受到极大限制;二是劳动能力差,只能从事简单的生产劳动,缺少技能,就业竞争力较弱;三是由于意外残疾或因病致残,再次返贫(如,某镇炭窑村肢残疾人张龙义,因车祸致残,不能劳动,又身患脑血栓,常年吃药,一家三口人家庭收仅有3200元,家庭处于贫困状态);四是社会助残仍有差距,由于大部分处于贫困乡镇经济发展不快,残疾人较多,资金不充足,政策落实难以到位。三.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的建议及对策。
(一)加强领导,完善组织
目前,我国农村残疾人基层组织基本建立,特别是2008年,各市、县两级配备了一部分乡村的残疾人专职委员,这些村基本上是残疾人工作有人管,但还有极少部分村既没配备委员,也没有残疾人工作机构,因此要加大力度解决好村残协建设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了组织机构,残疾人工作才能有人干、有人管。
(二)出台制度,完善政策
近年来,国家、省、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残疾人事业的法律、法规、政策,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但地方性残疾人优惠政策尤其是县、乡具体相关配套政策还未出台或不够完善,一些优惠政策落实还不到位,因此亟需进一步健全、完善落实各项政策,确保国家的优惠政策在基层能够全部落实到位,使之成为农村残疾人脱贫解困的有效载体。各级要真正把残疾人脱贫致富纳入政府扶贫工作大盘子,统筹考虑,同步实施,要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性,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在政策、资金、物资、信息、技术等方面重点给予倾斜。
(三)深入调查,摸清底数
结合我国第二代残疾人证发放工作,各县(市、区)残联要深入摸底调查,将贫困残疾人造册登记。要根据残疾人身体状况、技术特长,残疾人需求,因人因地制宜,制定扶贫解困办法,落实到户到人。
(四)加强培训,多方扶持
坚持以培训促就业,做到项目、技术、资金扶持的有机结合。项目、技术、资金是困扰残疾人自谋职业的三大难题。要采取政策引导、单位帮扶方式,指导残疾人树立自主创业的理念、创业技巧,帮助他们因地制宜选好项目,项目最好是不出村就可以搞的种植、养殖、维修、小加工作坊、小服务等行业,由帮扶单位与残疾人签订帮扶协议,通过项目技术支持、资金扶持,引导、帮助残疾人找到创业项目和服务到位途径,实现由“救济式”扶贫到“开发式”扶贫的转变,变输血为造血,力争使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摆脱贫困,走向致富。
(五)建立扶贫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近年来,各大,中,小城市采取建立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残疾人脱贫致富,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已扶持残疾人通过种植业、养殖业脱贫致富。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引导残疾人脱贫致富,这是一种好的模式,应该推广。贫困地区的贫困残疾人因素质低、条件差,靠自身一时难以摆脱贫困,走公司+基地+农户(残疾人户)的形式不失为一条好的途径。如:选择有实力的能人带动残疾人从事种植业、养殖业,选择有沟通能力的经济人和龙头企业协商牵头,为残疾人提供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服务,消除残疾人的后顾之忧。
(六)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保障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弱势群体,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帮助、自主创业,帮助有文化素质和劳动能力的残疾人逐步摆脱贫困,走上富裕。对部分残疾人因病因残无法参加劳动或无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建议采取两种办法:一是加大政府对残疾人贫困户的保障水平,加大补助力度,采取多元化补助,不断提高保障标准;二是建立扶持农村贫困残疾人基金,与财政、民政、慈善、红十字会、残联等部门单位联合建立农村残疾人扶贫基金会,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的扶持,使农村贫困残疾人都能够得到扶持,增收致富。
四.残疾人也有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周舟是一个无论从外貌、举止,还是智商检测方面看,都属于“弱智”的智障少年,然而,他却具有音乐指挥的天赋,曾多次指挥大型乐队演奏。2000年,周舟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访问美国,他的乐曲指挥引起了轰动。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69年到陕北延安地区“插队”。三年后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北新桥街道工厂工作,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1979年开始创作,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96年11月,史铁生的短篇小说《老屋小记》获得浙江《东海》文学月刊“三十万东海文学巨奖”金奖。《老屋小记》和《务虚笔记》获得《作家报》1996年十佳小说奖。1997年当选北京作协主席。
张海迪在做过癌症手术后,继续以不屈的精神与命运抗争,她开始学习哲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经过不懈的努力她写出了论文《文化哲学视野里的残疾人问题》。1993 年,她在吉林大学哲学系通过了研究生课程考试,并通过了论文答辩,被授予硕士学位。张海迪以自身的勇气证实着生命的力量,正像她所说的“像所有矢志不渝的人一样,我把艰苦的探询本身当作真正的幸福。”她以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入知识的海洋开拓了一条道路。
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海迪在本职岗位和社会工作中自强不息,以满腔的热忱和高尚的品格服务社会,奉献人民,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是一个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好典型。她是中国一代青年的骄傲,也是中国残疾人的杰出代表。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张海迪多年来还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她以自己的演讲和歌声鼓舞着无数青少年奋发向上。她也经常去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看望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礼物和温暖。近年来,她为下乡的村里建了一所小学,帮助贫困和残疾儿童治病读书,还为灾区和孩子们捐款,捐献自己的稿酬六万余元。她还积极参加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呼吁全社会都来支持残疾人事业,关心帮助残疾人,激励他们自强自立,为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五.为残疾人分配社会工作
医疗模式。这种观点将残疾视为疾病,认为通过医疗手段或辅助医疗方法及器具,可以解决病者的困难。在这种模式指导下,社会工作者应对现代医疗科技的进展有基本认识,并在适当情况下协助残疾人取得合适的服务,这包括转介病人前往有关的医疗机构,及在病人有需要时帮助申请经济援助等。
个人模式。这种模式将残疾视为个人的不幸,而康复工作的重点就是致力使个人适应残疾带来的影响,并从心理方面接受残疾的现实和限制。在这种模式指导下,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就是从旁协助,让伤病者渡过关口,接纳自己残缺不全的现实和重新适应环境。个人模式的缺陷在于,第一,它使个人位于被动的位置,把病人对残疾的反应必然化和固定化,忽视了具体的环境因素,倘若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接纳残疾并提供充分的保障,病人对残疾的反应便会缓和许多。第二,医疗和心理辅导在康复过程中固然很重要,但是毕竟凭此二者是难以完全解决问题的。
社会模式。这种模式将残疾问题的焦点由临床诊治或个人调适,转移到客观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康复工作的重点在于改善残疾人的周围环境,而社会工作者的任务除了帮助残疾人恢复功能外,还致力于消除限制残疾人的外在环境和社会因素,协助残疾人获得与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和发展机会,以达到自强和自主的境界。
残疾人社会工作除了在上述医疗模式和个人模式指导下运用具体的方法如心理辅导、个案工作、寻找资源、转介等开展服务外,更注重在社会模式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行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这些行动包括四个层面,它们之间构成一系列从微观到宏观的介入方法。具体而言,这些行动和方法是:
1、让残疾人充分运用其可以运用的资源和能力
工作员尽量从残疾人及其周围环境中去了解服务对象自己已有的能力和可资利用的资源,帮助残疾人改变态度或学习某些技术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具体的工作方法是:
(1)辅导,即工作员解释某些看法及教导残疾人,使其建立自我意志和发挥潜在能力去解决问题。
(2)支持,即帮助残疾人认识自己所处的环境里可以运用的资源及其途径,然后,就着重残疾人的困难,工作员安排提供援助服务,如残疾人家务助理、残疾病人短期照顾,等等,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在这期间,工作员要不断地给予鼓励和支持,使残疾人从中获得经验和能力去面对困难。
(3)保护,这是一种强化的支持,以防止残疾人受到伤害。保护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工作员应该就残疾人情况采取不同的禁制及安全措施去避免伤害出现,比如在迫不得己的时候送残疾人至院舍照顾,以及在一般情况下安排亲友、家务助理及健康护士护理和照顾病弱的残疾人等。
2、减低残疾人运用资源的环境阻力和矛盾
残疾人在求助过程中会因为周围的人事和环境的许多阻碍和误解而得不到足够支援,如残疾人的家庭成员对其应接受怎样的服务有不同意见、机构人员对残疾人情况并不了解,等等,工作员的介入就是要调解这些矛盾和澄清误会,使残疾人获得应有的支援和帮助。具体的工作方法是:
(1)调解,即工作员通过斡旋以消除或减少残疾人、家人及服务机构人员之间出现的不协调和冲突,促进各方的沟通和合作,为残疾人提供有利援助。
(2)商议,根据残疾人的需要,为残疾人磋商及协调以便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服务。
3、发堀并有效运用社区资源
在大多数情况下,残疾人需要的帮助较诸于社会服务机构所能提供的资源为多,因此,工作员要为残疾人发掘及调动更多的服务资源,以照顾残疾人的需要。为了达成这些目标,工作员采用的服务方法有:
(1)调动资源,具体的步骤是:a.协助残疾人辨认社区内一些潜在而有帮助的人际网络及服务资源,如家人、邻居、志愿服务人士等;b.鼓励及激发这些人际网络发挥作用;c.调动不同的可运用的资源和支援网络去帮助受助人,如针对独居而行动不便的残疾老人,工作员可以因应社区内可以调动的资源为受助人编织一个合适的支援系统,例如安排家务助理协助处理家居事务,调动义工人员定期探访和组织活动,联络邻居在受助人遭遇危机时提供照应等。
(2)创造新资源,工作员协助发展和设立一些新的互助或支持团体,以加强对残疾人的照顾和支援。这些团体可以有以下不同形式:
a.遭遇类似困难和问题的残疾人所组成的互助或支持团体,如残疾老人互助组、残疾妇女自强小组,等等;
b.一些照顾者的团体,比如残疾人支援小组、弱智人士家长组,等等; 给对方。
c.服务性的义工团体;
d.倡导性团体,如残疾人权益促进会、残疾人关注组,等等。
(3)社区联络,即是要与社区内不同组织和人士建立和保持一个合作的网络和关系,从而为残疾人的问题解决创造一个良好的资源和人员环境,大致有二方面的联络和合作形式:
a.短期性针对某些残疾人,事件或问题解决的联络和合作;
b.长期和持续性的联络和工作关系的建立,如定期接触和会议,转介,合办残疾人服务计划等。
无论是那种联络和合作形式,工作员都要对社区有一个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了解的内容包括:
a.社区有些什么特色?社区结构、动力和资源情况怎样?
b.社区内有多少残疾人士?分布如何?
c.这些残疾人士在社区内怎样生活?有些什么困难?有哪些特殊需要?
d.社区对这些人的关心怎样?有否一些热心居民参与非正式照顾工作?是些什么人?
e.社区有些什么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他们对残疾人及其相关问题看法怎样?提供什么服务?
六.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现状
一、康复:截止目前,中国建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近两万个,实施白内障手术复明、聋儿语训、精神病防治康复等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和社区康复项目,使一千五百二十四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
二、入学:盲、聋、弱智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百分之八十点七,特殊教育学校发展到一千六百六十七所,建立高等特殊教育学院十四所,近两万名残疾人在普通高校就读;
三、就业:城镇残疾人就业四百三十四万,农村在业残疾人稳定在一千八百万人,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三千一百二十七个,七百多万城乡残疾人得到职业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四、最低生活保障:六百三十六万残疾人享受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六十多万残疾人享受集中供养和五保供养,三百七十多万人得到政府不同形式的救助;
五、基础建设:扶贫开发帮助一千多万农村残疾人解决了温饱,对二十八点七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危房改造;大中城市普遍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设置和改造了一大批无障碍设施,一些公共服务机构提供了无障碍信息服务;
六、维权:设立残疾人法律维权服务机构二千六百多个、维权示范岗三千二百个,三千三百个律师事务所为残疾人提供法律援助;
七、文体活动:群众性残疾人体育快速发展,参加残奥、特奥、聋奥等运动的残疾人二百六十多万;公共文化活动场所为残疾人提供方便和服务,定期开展残疾人艺术汇演并打造了《千手观音》等经典文艺作品;
八、志愿者:建立助残志愿者联络站十万多个,登记在册志愿者一百三十九万名;
九、表彰:建立优秀残疾人表彰机制,四百三十六名残疾人被授予“全国自强模范”称号,五十多名残疾人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十、国际事务:积极参与国际残疾人事务,发起并推动《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制定和通过,与三十个国家的残疾人组织建立交流与合作关系;
十一、参政议政:残疾人组织和残疾人代表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中的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残疾人及其亲友中有一千一百七十九人担任县级以上人大代表、二千九百二十六人担任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广大残疾人发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融入社会,参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实现了人生价值。
七.我们应为发展残疾人事业所作出的努力 一是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提升残疾人保障水平。通过举办城市社会福利机构和农村五保供养机构,为无法定抚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实行集中供养。
二是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努力保障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建立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乡实施最低社会保障工作中,积极推行分类救助,对存在特殊困难的残疾人按残疾程度不同,分别享受待遇不同的重点保障,使其救助水平与一般的低保对象有所区别。
三是推动社会福利企业发展,促进残疾人集中就业。
四是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推动发展慈善事业,让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的关怀。八.促进残疾人的权益
很多时候由于社会资源的匮乏和社会人士的忽视,残疾人的困难和需要未必都会引起社会的
关注和可以得到充分的解决,对此,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两种方法:
(1)倡导,即为一些备受忽视的残疾人争取合理的照顾和利益,它包括工作员在机构及社区内为残疾人争取更佳的服务提供,及向社会建议合理的政策修订,以改善残疾人的困境。
(2)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社区人士通过明白和体会一些身处困境的残疾人士的苦况,以消除他们对残疾人存有的偏见和歧视,从而争取更多的社区人士对残疾人扶助工作的支持和参与。社区教育包括工作员直接解释和游说,举办社区教育的宣传活动去提升社区互助和容纳的气氛。
九.“全国助残日” 每年一次的“全国助残日”活动,动员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及数以亿计的群众参 加,形成了强劲的声势和规模,为众多残疾人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帮助和扶持,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其意义广泛而深远。
通过与有关部门共同会签下发“助残日”活动文件,不仅加强了文件的权威性,而且广泛调动了有关方面的积极性,保障了“助残日”活动在各地的顺利开展。通过协调有关部委、单位参与“助残日”活动,使各职能部门更加全面地了解残疾人的需求,贴近残疾人,加大了 政府各个领域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力度。
通过充分动员公共传媒积极反映残疾人生活,报道残疾人事业,团结和激励了一大批理解 残疾人、热爱残疾人事业的新闻界朋友,利用各种传媒在社会上大力宣传人道主义,在全国 形成了宣传报道残疾人事业的热点,营造了有利于残疾人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在基层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重在实效。各省、市、自治区残联根据每年“全国助残 日”活动主题,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在残疾人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切 实可行的各种助残活动。其主要方法:一是依靠当地党委和政府,组织党政领导人在 “助残日”期间参加走访慰问残疾人家庭的“送温暖”活动,发挥他们的榜样力量,带头扶残助残;二是充分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社会各界与更多的残疾人“帮扶结对”,走进残疾人家庭,为他们排忧解难,并提供家政、医疗康复、职业培训、家教辅导等切实有效的服务;三是建立、健全基层志愿者助残联络站和残疾人服务社(站),形成服务网络,发挥职能作用;四是基层中与残疾人密切相关的部门和窗口服务行业,设立助残服务岗,逐步形成助残服务网络,提供各种无障碍服务,把“残疾人优先”落到实处;五是把志愿者助残活动纳入社区服务总体工作,倡导邻里互助,实行分片包干,社区单位与残疾人签“助残协议书”,“一帮
一、结对子”,落实责任,帮扶到户;六是农村以帮助残疾人脱贫致富为重点,解决生活困难,传授生产科技知识,帮农、帮牧、帮副;七是在残疾人中倡导互助并采用多种形式鼓励残疾人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社会提供志愿者服务,在助残日期间组织残疾人上街为群众义务服务,回报社会。
十.我国残联做出的努力
中国残联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经过广大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国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智力残疾人的残疾预防、康复、教育、文化生活、就业等各项工作,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一、残疾预防与康复
国家采取制定法规、为特需人群补碘等措施,有效地控制了智力残疾的发生。通过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和家庭为重点的,社会化康复服务体系,为智力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和服务。十年来共有9000多万特需人群服用了碘油丸;14万余名智力残疾儿童在康复机构和家庭中得到训练。
为了预防智力残疾,国家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制定了《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规划纲要》,召开了“中国2000年消除碘缺乏病动员会议”。中国残联参与了“纲要”的起草和会议的筹备,并具体承担了特需人群补碘的组织协调工作。·
中国残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智力残疾康复“八五”实施方案》、《智力残疾预防“九五”实施方案》、《关于在缺碘地区开展新婚育龄妇女、孕妇、婴幼儿补用碘油工作的安排意见》和《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工作要求》、《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标准》等文件,并组织实施。协调有关部门成立了专家技术指导组,对特需人群补碘工作、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工作进行技术咨询、业务指导、专业培训和检查监督。依托全国医疗预防保健网、社区服务网、残疾人组织和社会力量,全面开展智力残疾预防和康复训练工作。
中国残联向”62个缺碘县发放了《迎接生存环境的挑战——碘缺乏的危害与防治》录像带2300盘,《预防碘缺乏危害》宣传画30万张,宣传折页10万份;编写并出版发行了《智力残疾儿童系统康复训练》、《智残儿童的早期训练》、《/乙童智力残疾预防》、《怎样预防碘缺乏病致残》等科普读物10万多册;通过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公共媒体广泛宣传碘缺乏的危害,提高了防治意识,普及了智力残疾康复知识。
二、教 育
随着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在有关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各级残联的共同努力下,智力残疾特教学校已由1987年的90所增加到383所;特教中心建成228所;在普通学校附设智力残疾特教班4865个;大量智力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入学率由1987年的0.33%提高到1997年的72.l%。
国家相继颁发和制订《残疾人教育条例》、《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残疾人特殊教育的目标、保障条件和发展特殊教育的基本方针。目前,全国已形成了以一定数量的特教学校为骨干,以大量特教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发展特殊教育的格局。中国残联与国家教委通过在师范院校开设课程、举办短期培训班、召开智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现场会、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培养、培训了大量特教师资,并不断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全面推动智力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工作。
特教学校对智力残疾儿童采取分类教学、个别指导的方针,开设职业培训课,根据不同残疾程度进行培训。经过长期训练,使他们掌握简单的基本生活技能,有的还掌握了比较复杂的如缝纫、编织、烹饪等技能,生活自理能力、社会认知和适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北京、杭州、大连等地培智学校通过职业培训,已使一部分学生走上工作岗位。
三、就业与扶贫
国家通过开展按比例就业、扶持参加生产劳动等措施,使智残人的就业和生活状况有了明显改善。截止到1997年底,全国城镇智残人就业人数43.5万,比1987年的26万增加了17.5万;通过扶持和社会保障已有近1400万贫困残疾人解决了温饱,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智力残疾人。
中国残联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残疾人就业实行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以分散为主,多渠道安排就业的方针。智力残疾人是残疾人就业领域内困难较大的群体,目前各地正在积极探索智力残疾人就业的方式,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中国残联与挪威残联合作,在北京通州区兴办的中挪毛纺织厂,吸纳30多名智力残疾人就业,产品行销海内外。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解决贫困残疾人的温饱问题,《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以及《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已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其中。国家设立康复扶贫贷款,对贫困残疾人子以专项扶持。1998年又制定了《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1998—2000年)》,召开了“全国残疾人扶贫攻坚电视电话工作会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各地也积极采取措施,将贫困残疾人纳入地方政府的扶贫攻坚计划和生活保障对象中,统一安排、同步实施,并予以特别扶助。
四、文化生活
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首次选送了由弱智人演出的26个节目,参加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并获得“汇洋杯”启智奖。在专场汇报演出晚会上,由弱智儿童表演的舞蹈受到了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亲切鼓励。中国弱智人艺术团应香港圣雅各福群会邀请,于1997年5月赴香港参加《“心连心”弱智人士妙舞星辉迎’97》活动。在由香港、澳门、内地共十六支代表队参加的弱智人舞蹈邀请赛中,取得前三名和“最佳合作奖”、“评委会奖”两个大奖。
我国第一部反映弱智儿童命运和生活,并由16名弱智儿童参与主演的影片《启明星》,于1992年摄制完成。影片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该片在全国放映后,受到了数以千万计观众的热烈欢迎。
十年来,中国弱智人体协积极组织、引导弱智人参加特殊奥林匹克运动,开展与国际弱智人体育组织的交往,调动各级弱智人体育组织、社会福利院、培智学校、智力残疾人亲友会的积极性,目前参加特奥运动的人数已达5万人。1996年上海举办了首届亚太地区特奥运动会;全国举办了两届特奥运动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举办了36次特奥运动会。在14次国际特奥比赛中,我国智力残疾人共获得金牌420枚,充分展示了中国智力残疾人的精神风貌。
五、国际交流
中国残联于1992年正式加入“融合国际”(前称“国际智力残疾人联盟”),与该组织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融合国际”主席率高级代表团对我国进行了友好访问,与中国残联及北京、天津等地智力残疾人亲友会进行了广泛接触,了解了我国智力残疾人的状况及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与成就。与瑞典政府、残疾人组织合作,开展了智力残疾调查与预防项目。与挪威政府、残疾人组织合作,建立了北京通州毛织厂,为智力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
亲友会工作
几年来,智力残疾人亲友会在代表智力残疾人的共同利益、反映智力残疾人的特殊需求、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智力残疾人服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智力残疾人亲友的代表出席了“融合国际”三届国际大会和亚洲智力残疾人组织会议,向国际社会介绍了中国智力残疾人各项业务发展状况,并进行了广泛交流。
中国智力残疾人亲友会召开了以“如何加强亲友会工作,对智力残疾人进行职业培训、康复医疗、社会保障”为主题的,有智力残疾人家长及有关专家参加的座谈会和交流活动;组织北京、广州等地方智力残疾人亲友会在北京进行了参观、座谈和交流;世界妇女大会期间,组织部分智力残疾人家长与美国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协会主席史密斯夫人进行了友好座谈。
北京、哈尔滨亲友会,为设立智力残疾人特种养老保险,曾多次协调保险公司等单位,为智力残疾人加入商业保险制定优惠政策;在北京地区,太平洋人寿保险公司出台了《智力残疾人特种养老保险》,受到智力残疾人亲友的欢迎。北京智力残疾人亲友会还组织部分委员,参观北京房山区韩村河村,看到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对未来充满信心。
十一.残疾人事业任重而道远
发展残疾人事业是一项长期的民生工作,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充分考虑我国残疾人生活的实际情况,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务实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发展残疾人事业的工作,让我市的残疾人生活状况早日得到改善,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残疾人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刘业成2012年8月10日
第三篇:残疾人社会工作调查报告
江 西 广 播 电 视 大 学
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科)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课题:关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调查报告
调查人: 周之梁
学 号: 1236001458765
所属分校: 宜春电大
所属站点: 奉新县教师进修学校
残疾人社会工作调查
周之梁
目前,我县总人口31.7万人,全县残疾人总数20573人,共有持证残疾人9789人,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有 4091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9.8%。其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肢体残疾有 1833人,占44.8 %;精神残疾1043人,占25.5%;视力残疾 708人,占17.3 %;智力残疾 507人,占12.4%。这个特殊的困难群体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们每日与命运抗争着,生活得非常无奈。他们无法就业,无法正常生活,更无法充分享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明发展带来的成果。
一、残疾人的困难与障碍
残疾人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因素影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日益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明显处于不利的地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也有了更多的保障,但离小康社会的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难题。
1、就业难度大。长期以来残疾人的就业一直是个难题,但这个问题不解决,残疾人的小康愿望只能是一个幻想。目前,在我市登记就业的残疾人中,能实现就业的比率很低。很多的单位别说安排残疾人就业了,就是依法应该缴纳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也想赖着不交。
2、优惠措施不够完善。优惠暂行办法或规定制定得还较为粗放,有些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操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县残疾人事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优惠措施有些已跟不上形势的发展。比如,“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开办私营企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优先核发营业执照,优先安排场地、摊位……”。对残疾人优先安排摊位根本不可能,现在实行市场经济,没有钱谁给你优先安排?如何优先安排?营业执照,只要符合规定,依法经营,谁去都给办理,根本不需要优先办理。
3、社会救济系统的条件尚需规范和完善。目前民政困难救济(五保供养)的条件不尽合理。出现了不少年迈的父母既要养自己,又要养儿女,甚至养孙子的情况,在接待来访时,这些老人们常含着眼泪对我们说:现在我们还在,还能劳动,还能养着他几年,将来我们也不能动了,不知道会如何。在他们的泪中我们读出的是无助和无奈。
4、残疾类别差异对就业和生活影响较大。在六类(视力、肢体、听力、言语、智力、精神)残疾人中,智力和精神这两类残疾人的就业和生活最为困难。一般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单位根本不考虑这两类残疾人,这两部分残疾人,基本靠家庭供养。特别是精神残疾人,相当部分需要靠药物控制病情,严重的需长期入院治疗,他们医药费,对一般家庭来说是一项庞大的开支,长年累月,确实难以为继,最终令不少家庭放弃治疗,任其病情发展。
5、残疾人受教育的程度较低,而且能接受培训的机会不多,造成残疾人的素质普遍较低;部分残疾人存在依赖思想,往往不做主观努力,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以上是影响残疾人奔小康中的主要几种因素和问题。
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思路与途径
发展残疾人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
1、加大就业工作力度。要提高残疾人的生存质量,首先要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在全社会给残疾人就业创造宽松环境的同时,残联要加大对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力度。
2、对残疾人给予更多的政策优惠及保障。扩大福利企业、单位的用人范围,除了肢体、视力、听力语言三类残疾人外,将轻度的智力、精神两类残疾人纳入进来,不要厚此薄彼。使有劳动能力的轻度智力、精神残疾人享有劳动的权利。
3、提倡先富带后富的社会风气。先富带后富是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中提出的原则和口号,目的是使全国人民都过上富裕的生活。为此,我们呼吁和大力倡导这种良好的社会风气,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一个关心、帮助残疾人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到帮助残疾人的行列中,使更多的残疾人受惠。
4、加强对残疾人的培训,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通过文化扶贫、扫盲、职业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残疾人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同时,通过引导、鼓励残疾人摆脱等、靠、要的思想,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独立自主,艰苦创业,为祖国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残疾人奔小康,既是残疾人梦寐以求的理想,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相信,通过党和政府的重视,通过全社会的帮助,通过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的努力,一定能使残疾人与健全人并肩携手进入小康社会。
第四篇:关于残疾人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 于 残 疾 人 现 状 的 调 查 报 告
对于一个木桶来说,盛水的多少仅取决于最短的一根木头,这就是著名的“木桶理论”!同理,一个社会是否稳定,主要取决于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弱势群体的生存权是否有保障!须知:历史上的许多农民起义都是在老百姓饥寒交迫的背景下发生的!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呀!
目前,金融危机正在广泛蔓延,其对我国的影响也在加剧,比如说,就业形势严峻,经济发展速度变缓,使社会的各种矛盾更加突出,可以说是国难当头。
正象辛志纯副市长最近在一次市政协常委会上说的一样: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是应该关注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啊!
应当说党和政府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弱势群体、特别是残疾人的法律和政策,对弱势群体一向是很重视的。但在执行上却被一些歪嘴和尚念歪了。
调查案例一:滦南县宋道口镇任东村有一位耳聋兼智残的残疾人叫王元稹,曾在该县的一个耐火材料厂,从事粉碎耐火砖的工作,每天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从远处看,其工作环境尘土飞扬,该项工作是典型的危险型重体力劳动,据说无论给多少钱,正常人也没人干!我看过其家人的记载,一个月下来,最多时拿到的工钱不足700元,据说,还不按时兑现!
2008年初,他的父亲得了冠心病,住院后医生检查说很严重,若不及时治疗,会有生命危险!无奈,元稹为照顾父亲,只好辞掉了工 1
作。
看到元稹家的悲惨遭遇,村子里的好心人提醒说,咱们村许多比你们家经济条件好、劳动能力比元稹强的人都拿到了低保,你们为什么不去申请低保呢?其父子如梦初醒,去找村里书记申请办理低保手续,书记说:得有元稹的残疾证!于是其父去该厂要元稹的残疾证,该厂说元稹的工作是滦南县残联为照顾残疾人给找的,其残疾证被扣到了县残联!
其实元稹的残疾证是经村子里办的,村干部们都知道!其父找到村支书理论,村支书说没有残疾证就是办不了,还推诿说还没有到办残疾证的时候!
2009年除夕之夜,其父气愤过度,导致冠心病剧烈发作,又住进了滦南县京东医院,花了三千多元,总算保住了一命。经过多次交涉,其父子刚刚从县残联要回了元稹的残疾证。但至笔者发稿时,有关部门仍然没有给元稹办理低保手续,其父子至今过着凄惨的生活!述评:一个社会对弱势群体、尤其是对残疾人的态度反映了该社会的文明程度!元稹的遭遇令人怵目惊心!党和政府对以残疾人为主的工厂给予了免税等优惠政策,本来是帮助和照顾残疾人的!但象上述工厂那样,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成了其赚钱的工具!残疾人成了某些人榨取高额利润的廉价劳动力!这种做法严重损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该事中的一些人多次推诿的做法,是明显的玩忽职守、行政不作为,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格格不入!
请问这些人:党纪国法何在?!个人良心何在呀?!
今年是“干部作风建设年”,不知道元稹的低保证什么时候能办下来?!
调查案例二:地点:唐山市51号小区丙区居委会。据居委会的干部反映,辖区内共有残疾人50人:期中精神残10人、智力残5人、听力残6人、视力残2人、肢体残27人。但仅有9人享受低保。去年一年国家共支付这些残疾人房补1236.4元,就是逢年过节,居委会也只能给极少数残疾人送些柴米油盐等生活品。
我问居委会主管干部:“您看从社会角度,最需要给残疾人的帮助是什么?”没想到一屋里居委会干部异口同声地说:“钱!”。对于他们的回答,我虽然有些心里准备,但当我看到他们那种迫不及待的沉痛神情时,我还是从心底里不由自主地吃了一惊!
述评:从以上两个案例可以看出,政府和社会首先应该给予残疾人以金钱和物质上的照顾;其次,结合每个残疾人和其生存环境的实际情况,可以推荐残疾人干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眼下,金融危机还没有见底,正常人工作都不好找,何况是残疾人!我认为,党和政府还是应着重在金钱和物质方面给于残疾人更多的照顾,最好建立个人账户,把救济金不折不扣地及时发放到个人手中(笔者发现对这笔钱有的部门有雁过拔毛现象),以保障他们能过最基本的生活!
追记:元稹之父于2010年6月12日不幸去世,目前元稹一人过着凄惨的生活!
第五篇:残疾人优惠政策调查报告
残疾人优惠政策调查报告
按照县政协常委会 2013 年工作要点安排,7 月下旬至 8 月上旬,县政协副主席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教育、民政、人社、工商等部门单位和等乡镇部分村社及城区街道办部分社区的残疾人家庭,对全县残疾人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各类残疾人 18000 人,占总人口的 6.7%。已办理残疾证的 5531 人,占残疾人总数的 30.7%。其中一、二级残疾人 2995 人,占办证人数的 54.1%;三、四级残疾人 2536 人,占办证人数的 45.9%。
从调查情况看,我县围绕残疾人生产生活的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保障、教育培训、扶贫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已基本建立,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
最低生活保障方面:目前,全县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残疾人615 人,占全县城市低保对象的 7.9%,月人均补差 241 元;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农村残疾人 2180 人,占全县农村低保对象的 7.8%,月人均补差 101 元。保障残疾五保人员 411 人,占全县五保对象的 30%。
医疗保险方面:2013 年全县共有 5476 名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 100%,其中:一、二级残疾人 2973 人,政府代缴个人参合资金 148650 元(每人 50 元);三、四类残疾人 2503 人,政府代缴个人参合资金 62575 元(每人 25 元)。上半年共有 172 人次享受新农合住院补偿 64.72 万元,1684 人次享受门诊统筹补偿 8.53 万元,累计共享受补偿 73.25 万元,其中:享受政策优惠补偿 10.99 万元。有 86
名残疾人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近两年县残联组织实施“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为 0 至 6 周岁贫困聋儿免费实施人工耳蜗手术 4 例,安装助听器 18 例。
养老保险方面:全县残疾人中有 148 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有 2221 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县上为一、二级残疾人代缴最低养老保险金的 100%(每年每人 100 元),为三、四级残疾人代缴最低养老保险金的 50%(每人每年 50 元),累计受益 14000 多人,代缴养老保险金 109.63 万元。
住房保障方面:年,城镇残疾人有 72 户享受租赁补贴,24 户享受实物配租,并在分配时给予了楼层照顾。自 2009 年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以来,始终执行贫困残疾人家庭补助标准高于其他普通农户家庭的优惠政策,累计完成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危房改造 650 户,补贴标准由起初的每户 8000 元增加到现在的每户 15000 元。通过彩票公益金项目补助 380 户,补助资金 417 万元。投入资金 6 万元对 11户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家庭无障碍改造。
扶贫救助方面:2013 年 1-6 月共救助残疾人患者 219 人,发放救助资金76.6万元。累计为4名残疾人提供了总额20万元的担保贷款;70 周岁以上残疾老人享受每人每年 200 元定额生活补助,近三年累计有 1000 多人(次)受惠,累计发放资金 20 多万元;年有 200 名残疾人享受每人每年 260 元代步工具燃油补贴,2013 年力争实现应补尽补的目标。
培训就业方面:2011 年至今,先后对 34 名残疾人进行了就业再
就业培训,其中 19 人在培训后实现就业;安排 15 名残疾人从事公益性岗位工作。帮助 10 名残疾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登记认定残疾未就业困难人员 60 人,帮助 29 名残疾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教育保障方面: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现共有残疾儿童少年 153 人,其中视力残疾的 8 人,听力残疾的 18 人,智力残疾的 65 人,其他残疾的 62 人;初中、小学随班就读的有 146 人,县教师进修学校聋儿语训部有残疾儿童 7 人,全县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 88%。自聋儿语训部创办以来,累计收训聋儿 300 余名。年,争取国家投资940 万元,新建了占地面积 1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 4840平方米的县特殊教育学校。为确保特殊教育学校在秋季投入使用,今年 5 月份,教育局选派 4 名教师到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进行培训学习,使县特殊教育学校专业教师人数达到 5 名,基本可满足特殊教育的教学需要。
经费保障方面:2013 年,县财政预算安排残疾人事业经费 29.88万元,具体标准为:村残联专职委员月每人补助 100 元,全县 249 个行政村每村 1 名专职委员,合计每年补助 29.88 万元。全县共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46.6 万元。
二、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是宣传工作尚待强化。由于宣传工作深度广度方面存在的差距,致使社会扶残助残的氛围仍不够浓厚,特别是一些企业单位没有把扶助残疾人当作自己的社会责任,在落实优惠政策方面表现不主动不积极。近年来的社会助残活动,大多为临时性、个体性,没有形成良好的社会扶残助残氛围,残疾人缺乏经常性的社会扶助。
二是保障机制尚待健全。尽管围绕残疾人基本生活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有了保障。但调查发现一些因病致残人员需要长期吃药,药费成为家庭的沉重负担;还有个别家庭因子女上大学的费用而一筹莫展。
三是政策落实尚待跟进。调查发现城镇残疾人和农村一、二级残疾人基本按政策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但部分农村三、四级残疾人因种种原因未能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还存在有线电视收视维护费减免等部分优惠政策没有得到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四是就业渠道尚待拓展。一些残疾人受身体条件所限,不能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生产技能掌握得不多;已有一定创业基础的残疾人受资金的制约,无法扩大经营规模;已有一门技术的残疾人因无启动资金而望业兴叹;有些残疾人本身无就业要求,依赖心强。这些原因导致残疾人就业机会少、入门困难多、就业率低。
五是基层基础尚待加强。首先是无障碍建设相对落后。我县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落实无障碍设计建设工作起步较晚,无障碍设施建设落后于其他地方,车站、广场等很多公共场所很少有无障碍设施。其次是康复服务设施缺乏。全县各综合医院未设立康复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没有设立残疾人康复室,致使大部分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得不到康复治疗。第三是基层工作力量相对薄弱。虽然今年县上为农村各村委会配备了村残联专职委员,但乡镇一级的残疾人工作还没有按规定配备专职人员,工作基本上都由民政助理员承担,由于
任务过重,个别地方存在顾此失彼现象。
三、对策建议
1、进一步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努力提高残疾人优惠政策知晓率。要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市县扶残助残相关政策,教育引导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努力营造全社会扶残助残的浓厚氛围。积极宣传自强不息、奋发有为残疾人的先进事迹,帮助引导残疾人树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及时发现和宣传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先进典型,鼓励引导社会各界自觉投身残疾人事业,多种形式开展扶残助残活动,促使社会扶残助残活动常态化。
2、进一步健全完善保障机制,努力提高残疾人生产生活保障率。要逐步健全完善残疾人配套救助保障机制,全面提高残疾人保障救助水平。一是创新农村残疾人家庭收入核定机制,在收入核定中充分考虑残疾人自身生理、心理条件所产生的特殊需求,将残疾人本人作为救济评估单位,即采取同健全人有所区别的收入计算标准和生活补助标准。二是逐步探索建立长期患病残疾人医药费补助制度,对不需住院治疗但又要长期吃药且年药费数额较大的残疾人给予适当比例的药费补助。三是健全完善残疾人子女上学就业救助制度,对重度残疾人家庭子女上学就业,要整合助学贷款、就业援助等资源给予特别救助。四是探索建立残疾人集中抚养或托养服务制度,谋划建设残疾人抚养中心或托养站,解除无法定抚养人或法定抚养人无力抚养残疾人的后顾之忧。
3、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努力提高残疾人优惠政策落实率。一是各相关职能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落实残疾人优惠政策是部门单位和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想方设法克服困难,不折不扣地严格落实中央和省市县优待扶持残疾人的各项优惠政策。二是县政府残工委和县残联要以市残联组织开展的“残疾人优惠扶助政策落实年”活动为契机,加大优惠政策落实督查力度,对照全市“残疾人优惠扶助政策落实年”活动重点落实的 30 条政策内容,逐项检查,逐条落实。
4、进一步创新拓展就业渠道,努力提高残疾人创业就业成功率。一是县残联、人社局要根据残疾人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力争让每一个有能力的残疾人都能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增加残疾人创业就业机会。二是财政、人社、扶贫、农业等相关部门要整合项目,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启动资金和帮扶资金,重点扶持有技术有条件的残疾人从事其力所能及的产业,帮助已有一定规模的残疾人个体户扩大经营规模。三是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按《残疾人就业条例》的有关规定尽可能安排残疾人就业;落实残疾人就业优惠扶持政策,激励民营企业吸纳安排残疾人就业。
5、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努力提高残疾人基本需求惠及率。一是建设局、城管局要认真贯彻落实《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凡今后新上的城市建设项目,没有按规定落实无障碍设计的,一律不予审批;没有按设计落实无障碍设施建设的,一律不予骏工验收。同时在今后的城市公共设施改造中逐步增加无障碍设施。二是卫
生局要有计划、分步骤地逐步在全县各综合医院设立残疾人康复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立残疾人康复室,配备相应的专业人员和设施设备,保证能够正常开展康复治疗,使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三是健全完善以县残联为主导、乡镇(街道)残联为骨干、村(社区)残疾人协会为基础的基层残疾人组织网络,配齐、配强乡镇(街道)残联理事长和残疾人专职委员,形成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精干、服务功能完善的基层残疾人组织“三级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