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贫困边缘老年妇女调查报告[全文5篇]

时间:2020-09-30 12:0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海淀区贫困边缘老年妇女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海淀区贫困边缘老年妇女调查报告》。

第一篇:海淀区贫困边缘老年妇女调查报告

海淀区贫困边缘老年妇女调查报告 海淀区妇联

一、调查背景与意义 本次调查,是在中国老龄人口中的性别差异日渐显著,《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修订的大背景下确定的。

我国2000年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问题是当前倍受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从老龄人群状况与发展趋势看,老龄人口中的性别差异日益凸现。据统计,2000年我国男性的平均寿命为69.63岁,女性为73.33岁。女性预期寿命的增长,使得60岁及以上的女性老人已占老年人的52%,且增长速度远远高于男性老人,老龄化已逐步变成“老龄的女性化”。因此,切实了解女性老年人的现状、特点及意愿,帮助她们解决生存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1996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下简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于2007年正式进入修订工作程序。占半数以上的老年女性的权益保障问题,需要在立法修订中认真研究并加以体现。因此,了解老年女性的社会经济特征、利益与需求,以及权益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推进《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使其更加充分地体现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的原则,更加切实有效地维护老年女性的合法权利,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同时,我们注意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公民贫富差距拉大,老年女性经济状况与社会地位分化加剧。为使不同层次的老年女性共享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关注并不断提升老年女性中的弱势群体——贫困和贫困边缘老年女性的生活质量,满足她们的需求,是体现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选择了本次调查的主题。重点了解北京市海淀区贫困边缘老年女性的自身特征、居住安排、经济来源、健康状况与医疗保健等基本情况,以及她们实际生活中的困难、需求与意愿。以期通过数据分析,解读有启示价值信息,为政府、妇联组织、女性老年人等提出符合实际的、可操作的政策性建议。

二、研究对象与调查方法 (一)

人群、地域的选择与抽样 本次调查的人群,确定为海淀区辖内60岁以上的低保边缘家庭(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本市当年城乡低保标准,低于北京市当年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标准的居民)的老年妇女。

选择这一人群,是考虑到这部分人的实际生活水平较低。她们家庭人均收入虽然超过了低保线,但由于没有享受到国家的低保等生活补助,实际的家庭生活水平接近甚或低于低保家庭。如果说,享受城市低保救助的人群为贫困人群的话,她们则是处于贫困边缘的人群。这一人群的生活质量、养老需求、权益保障和发展意愿,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贫困和亚贫困老年女性的现实状况。

调查在海淀区符合调查要求的人群较为集中的16个街、乡和镇,即东升乡、海淀街道、北太平庄街道、中关村街道、香山街道、曙光街道、苏家坨镇、甘家口街道、羊坊店街道、八里庄街道、紫竹院街道、花园路街道、万寿路街道、西三旗街道、上庄镇、北下关街道等地域进行。这些街乡镇占全区街乡镇总数的55.2%。这其中,既有城镇居民居住区,也有农民居住地,还有城市居民和农民混居地,体现了海淀区地处城乡结合部的特点。

调查前,区妇联到这些街乡镇中进行了摸底排查。根据已掌握的情况,我们对16个街乡镇

中愿意接受访谈的符合调查条件的老年女性进行整群抽样。数据收集采用了问卷调查与个人访谈的方法。在调查地区共有304人参与了调查。

(二)

问卷与访谈设计以及调查的实施 根据调查目的和被调查人群的特点,并考虑到此次调查获得的信息可与其他调查进行对比分析,问卷设计了关于贫困边缘老年妇女的基本情况,居住安排与住房,生活来源与照料,健康与医疗,需求与建议五大方面,共46个问题。其中,44个问题为给定选项范围的问题,2个是开放式问题(问卷附后)。为配合问卷调查,本项目还设计了深入访谈问题。希望通过这些问题了解老年妇女对现有的有关老年人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了解程度以及老年人自身希望有怎样的有利于个人生活和生存的社会政策。

2008年7月21日进行了调查员培训,课题组老师介绍了此次调查的背景、目的、意义,问卷与访谈提纲的设计,调查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撰写调查员手记等相关知识。

为避免问卷设计中的疏漏和不当,7月22日调查员在海淀街道立新社区进行了30份问卷的试调查,根据调查员试调查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对问卷进行了必要的修改;针对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等特点,我们特别将问卷内容尽量浓缩,希望能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相关信息。

7月23日至8月7日,调查员在16个街乡镇进行了一对一的问卷填答与访谈。平均填答每份问卷的时间为10分钟,平均访谈时间为20分钟。

三、结果与分析 (一)

被访老人的特点 304位被访老人中,年龄在60岁至79岁之间的老人253位,占总样本的83.2%(表A-1);80-89岁的49人,占16.1%;90岁以上的老人2人(其中92岁1人,101岁1人),占总样本的 0.7 %;

被访老人的民族分布是:汉族298人,回族3人,满族2人,1人不清楚自己属于哪个民族。被访老人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其中128人未上过学或上学时间不到半年,占被访老人的42.1%,其次是上学1-4年的老人占22.7%,上学10年及以上的仅占3.6%(表A-2)。

年龄组 人数

(%)

年 0 1-4 5-6 7-9 10+ 合计 60-69岁 111 36.51

人数 128 69 42 54 11 304 70-79岁 142 46.71

比重(%)

42.1 22.7 13.8 17.8 3.6 100.0 80岁以上 51 16.78

合计 304 100

表A-1

年龄分布

表A-2 上学年限分布 由于海淀区地处城乡结合部,60岁前主要生活在农村的职业填写为农民,生活在城区,以做家务为主没参加社会工作的,职业填写为家务。数据显示,被访老人60岁前的职业是农民和家庭妇女的占56.2%,工人占13.2%,专业技术人员占3.9%,其他占23.7%(表A-3)。居住在不同街道的老年妇女以往工作的类别略有差异。例如,居住在苏家坨镇、上庄镇、东升乡和香山街道的妇女绝大多数曾务农。而居住在西三旗街道和北太平庄街道等8街道的老年妇女则有相对多的人曾从事过专业技术、管理等职业(A3-1)。60-69岁组的老年妇女中曾为农民的比例最高,年龄更大的老年人则多是亦农亦做家务(表A-4)。这种现象可能与被调查老年妇女曾居住的区域有关,也可能与家庭劳动力结构及对劳力需求的变化有关。

人数 % 专业技术 12 3.9 行政管理 5 1.6 教师或医生 1.3 商业服务 3 1.0 工人 40 13.2 农民 108 35.5 家务劳动 63 20.7 其他 72 23.7 合计 304 100.0 表A-3

老人60岁前的职业分布

街道分组 合计

苏家坨,上庄,东升,香山 西三旗 羊坊店,曙光,海淀 北太平庄等 8街道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专业技术

6.5 2 3.6 7 6.4 11 3.6 行政管理 1.9 1 3.2

2.8 5 1.6 教师或医生

1.9 1.3 商业服务

3.6 1.9 3 1.0 工人 3 2.8 9 29.0 8 14.5 20 18.3 40 13.2 农民 87 79.8 8 25.8 5 9.1 8 7.3 108 35.5 家务劳动 10 9.2 4 12.9 18 32.7 31 28.4 63 20.7 其他 8 7.3 7 22.6 20 36.4 38 34.9 73 24.0 合计 109 100.0 31 100.0 55 100.0 109 100.0 304 100.0 A 3-1 不同社区老人60岁前职业分布

年龄组 60-69岁 70-79岁 80岁以上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专业技术 4 3.6 8 5.6 0.0

行政管理 4 3.6 1.7 0.0 教师或医生 0.0 0.0 1 2.0 商业服务 0.0 3 2.1 0.0 工人 13 11.7 19 13.4 8 15.7 农民 62 55.9 31 21.8 15 29.4 家务劳动 11 9.9 41 28.9 11 21.6 其他 17 15.3 39 27.5 16 31.4 合计 111 100.0 142 100.0 51 100.0 表A-4 不同年龄组的老人60岁前的职业分布 与以往从事的职业不同,在被访老人中,有81%的老人回答现在仍然从事家务,照料家中其他老人或孩子,以及做志愿者等劳动。其中多数人以做家务为主,占现在还参加劳动者的65.4%;照料孩子或老人的次之,占22.3%(表A-5)。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大,照料孩子或其他老人的比例逐渐下降,做家务的比例却逐步上升。可以看出,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家中需要照料的家人在减少或她们照顾他人的能力有所下降,她们多以料理自己的生活为主。低龄老年妇女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身体条件较好,因而她们中相对多的人为社区服务、兼当志愿者(表A-5-1)。居住在不同社区的老年人现主要从事的劳动或工作的种类也略有差别。例如,在“羊坊店,曙光,海淀”三个街道的被调老年妇女做家事的比例相对其他几组居住地的老人要低,参与“其他”类活动的比例相对高。而“西三旗”、“北太平庄等8个街道”的老年妇女参与社区活动的比例高,达到了将近10%(A-5-2)。

人数

% 家务 170 65.4 照料孩子或老人 58 22.3 种地/外出打工 4 1.5 社区服务/义务服务/志愿者 15 5.8 其他 13 5.0 合计 260 100.0 表A-5 老人现在主要从事的劳动/工作

年龄组 60-69岁 70-79岁 80岁以上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家务 62 59.0 80 67.2 28 77.8 照料孩子或老人 29 27.6 27 22.7 2 5.6 种地/外出打工 3 2.9 1.8 0.0

社区服务/义务服务/志愿者 9 8.6 6 5.0 0.0 其他 2 1.9 5 4.2

16.7 合计 105 100.0 119 100.0 36 100.0 表A-5-1 不同年龄组老人现在主要从事的劳动/工作

街道分组 合计 苏家坨,上庄,东升,香山 西三旗 羊坊店,曙光,海淀 北太平庄等8街道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家务 63 67.0 21 67.7 30 58.8 56 66.7 170 65.4 照料孩子或老人 25 26.6 5 16.1 11 21.6 17 20.2 58 22.3 种地/外出打工 4 4.3

1.5 社区服务/义务服务/志愿者 1 1.1 3 9.7 3 5.9 8 9.5 15 5.8 其他 1 1.1 2 6.5 7 13.7 3 3.6 13 5.0 合计 94 100.0 31 100.0 51 100.0 84 100.0 260 100.0 表A-5-2 不同社区老人现在从事的劳动 老年妇女的婚姻状况具有明显的年龄差异。随着被访老人年龄的增大,丧偶率逐步上升。60-69岁组的丧偶率为22.5%,80-89岁组上升到78.4%(表A-6)。304位被访老人中159位老人的配偶健在,占52.3%;其中有116位老人的配偶年龄比她本人大。这些老人的老伴的身体情况是,各年龄组健康的比例都处于30%左右,有慢性病,但生活可以自理的比例在37%-48%之间;老伴需要照料的比例尽管总体上在13.2%,但年龄使这一比例由60-69岁的12.5%上升到80岁以上的26.3%(表A-7)。从女性老人年龄分组还可以明显看出,随着女性老人年龄的增长,其老伴的身体状况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健康和生活能自理的比例在下降,完全需要照料或部分需要照料的比例在上升,从60-69岁组的19.8%上升到80岁以上组的36.4%(表A-8)。

年龄组 合计 60-69岁 70-79岁 80岁以上 人数 % 人数

l % 人数

% 人数

% 已婚,并与老伴住在一起 84 75.7 60 42.3 11 21.6 155 51.0 已婚,不与老伴住在一起 2 1.8 2 1.4

1.3 丧偶 25 22.5 80 56.3 40 78.4 145 47.7 合计 111 100.0 142 100.0 51 100.0 304 100.0

表A-6 被访老年妇女婚姻状况

老伴年龄组 合计 60-69岁 70-79岁 80岁以上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健康 19 33.3 24 28.9 6 31.6 49 30.8 有慢性病,但生活可以自理 26 45.6 40 48.2 7 36.8 73 45.9 体弱有病,部分需要照料 7 12.3 9 10.8 5 26.3 21 13.2 完全需要照料 5 8.8 10 12.0 1 5.3 16 10.1 合计 57 100.0 83 100.0 19 100.0 159 100.0 表A-7 老伴的身体状况

被访老人年龄组 合计 60-69岁 70-79岁 80岁以上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健康 28 32.6 18 29.0 3 27.3 49 30.8 有慢性病,但生活可以自理 41 47.7 28 45.2 4 36.4 73 45.9 体弱有病,部分需要照料 8 9.3

14.5 4 36.4 21 13.2 完全需要照料 9 10.5 7 11.3

10.1 合计 86 100.0 62 100.0 11 100.0 159 100.0 表A-8不同年龄被访老人的老伴的身体状况(二)子女数量 224位老人儿女双全,占73.7%;有1个以上的儿子的比例为89.7%(表A-9),有1个以上的女儿的比例为87.4%(表A-10);99%的被访老人有1个以上的子女,125位被访老人有4个及以上子女,占41%,只有3位老人没有子女(表A-11)。

表A-9 儿子数量

表A-10 女儿数量

表A-11 子女总数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儿子数

0 31 10.3

女儿数

0 37 12.6

孩子数

0 3 1.0 1 112 37.3114 38.820 6.9 2 99 33.089 30.372 24.8 3 44 14.738 12.970 24.1

4.312 4.175 25.9 6 1.34 1.433 11.4

3.8

5 1.7

1.3

(三)

居住安排 被调查的老年妇女中,目前有46位老人独居。随着年龄的增长,独居的比例有所上升,由60-69岁组的6.3%增长到80岁以上组的20%左右(表B-1)。63位老人仅与配偶一起居住,即个人独居和老人夫妇2人独居的共106人,占34.9%;197人与家人同住,其中49人与配偶,子女和孙子女三代同堂。

293位老人有不同住的子女,占96.4%; 285位老人有不同住的孙子女,占93.8%。即使老人的子女或孙子女不与老人住在一起,他们中38.2%与老人住在同一街道或村,在外省市的仅有2%左右(表B-2)。这种居住安排保证了老人与子女保持经常联系和接触。

年龄组 60-69岁 70-79岁 80岁以上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0 7 6.3 29 20.4 10 19.6 1 34 30.6 47 33.1 15 29.4 2 16 14.4 14 9.9 11 21.6 3 21 18.9 33 23.2 15 29.4 4 26 23.4 17 12.0 0.0 5 4 3.6 1.7 0.0 6 1.9 0.0 0.0 7 2 1.8 0.0 0.0 8 0.0 1.7 0.0 合计 111 100.0 142 100.0 51 100.0 表B-1 与老人同住的人数

子女 孙子女 人数 % 人数 % 本街/村 121 39.8 116 38.2

本区/乡 100 32.9 97 31.9 本市/县 65 21.4 67 22.0 外省市 7 2.3 5 1.6 合计 293 96.4 285 93.8

表B-2 不与老人同住的子女、孙子女最近的居住地 为了解老人的居住特点,调查问卷特别询问了老年人理想的居住安排。结果显示,老人的回答认为理想的居住安排为独居或与配偶居住的占60.9%(表B-3),而在这些人中近72%的老人在意子女是否住在附近。也就是说,绝大多数老人希望最好自己或与老伴独立居住,而子女又不要离得太远;304人中只有1人希望住养老院,不到被调查老人的1%(表B-3)。在所调查的不同社区里,“羊坊店、曙光、海淀” 三个街道社区的老年妇女希望与子女共住的比例最低(32.7%);“苏家坨、上庄、东升和香山”四个街、乡、镇的村和社区的老年妇女希望与子女共住的比例最高(43.1%),两者相差10个百分点。苏家坨镇、上庄镇、东升乡、香山街道居民基本都是农民构成,老人更愿意有子女、孙子女生活在身边,或住在一起能更方便为子女照顾孩子或做家务。

人数 % 老人希望哪种居住方式 独居或与配偶居住,子女住的远近无所谓 52 17.1 独居或与配偶居住,子女住在远近有所谓 133 43.8 与子女同住 115 37.8 敬老院、老年公寓或福利院 1.3 不知道 3 1.0 合计 304 100.0 表B-3 老人希望哪种居住方式 从老年人实际居住的环境来看,273位老人有自己的单独住房或卧室,没有单独住房或卧室的31人,占被访老人的10.2%。187人住楼房,111人住平房,住危房的6人,占被访老人的2%。68.5%的老人住房的所有权属于本人或配偶(表B-4),19.2%老人住的是所有权属于子女或孙子女的房子;38位老人住房的所有权属于单位或他人。

本人 配偶 子女 孙子女 其他 合计 人数 106 102 57 1 38 304 % 34.9 33.6 18.8.3 12.5 100.0 表B-4 老人现在住房的所有权 老年人所拥有的住房13.2%为购买的商品房,他们多数是因拆迁等原因才有条件购买房子的。48.7%的老人购买了单位分配的公房;租住和借住的占少数(表B-5)。绝大多数被访老人有

住房保障,特别是自己拥有住房所属的老人。然而拥有住房并不代表所有的老年人对现有的居住条件感到满意。当然,在这一调查中60%以上的受访老人对现住房还是满意的,对现住房不满意和说不清的占38.8%(表B-6)。

购买 自建 继承 购公房 出租 借住 合计

满意 不满意 说不清 合计 人数 40 91 1 148 21 3 304

人数 186 75 43 304 % 13.2 29.9.3 48.7 6.9 1.0 100.0

% 61.2 24.7 14.1 100.0

表B-5 老人现在住房来源

表B-6 对现在的居住条件是否满意(四)

经济状况 女性老年人中,主要的经济来源是配偶退休金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政府资助(表C-1);所有经济来源按频数统计,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政府资助(186人)、配偶工资/退休金(113人)、子女(107人)。老年妇女本身有退休金的较少(表C-2)。调查中可以看出,老人将市、区、乡各级政府组织和居委会、村委会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给予的经济帮助都视为政府资助。在经济来源中有政府资助的186位老人中73位是农民,占该人群的比例最高。这说明老人所在的乡或村一级的经济比较富裕,老年人可以每月享受到一定数额的生活津贴或退休金。因为海淀区农村地区各村根据各自经济状况的不同,每月给老年农民妇女发放金额不等的生活费,重要节日发放生活用品、每年组织一次妇女病普查,这一结果也可以从表C-1-1中表现出来。在这张表中的“苏家坨、上庄、东升和香山”地区是海淀区内农民集中的地区,这一地区老年妇女主要经济来源为政府的比例高达30%以上,而在普通居民区的“北太平庄等8街道”老年妇女经济主要依靠政府的比例仅为17%。

被访老人对于经济状况的自评显示,超过一半的老人反映其生活来源勉强够用,比例为55.1%;29.4%的老人反映不够用,15.5%的老人反映够用(表C-3)。

退休金 配偶退工资/退休金 子女资助 政府资助 自己劳动/ 工作所得 其他 合计 人数 51 86 56 64 3 44 304 % 16.8 28.3 18.4 21.1 1.0 14.5 100.0 表C-1 老人现在的主要经济来源

街道分组 合计 苏家坨,上庄,东升,香山 西三旗 羊坊店,曙光,海淀 北太平庄等8街道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退休金 15 13.8 13 41.9 3 5.5 20 18.3 51 16.8 配偶工资/退休金 24 22.0 3 9.7 25 45.5 34 31.2 86 28.3 子女资助 16 14.7 5 16.1 16 29.1 18 16.5 55 18.1

政府资助 33 30.3 8 25.8 6 10.9 18 16.5 65 21.4 自己劳动或临时工作所得 1.9

1.8 1.9 3 1.0 其他 20 18.3 2 6.5 4 7.3 18 16.5 44 14.5 合计 109 100.0 31 100.0 55 100.0 109 100.0 304 100.0 表C-1-1 按居住地分的老人现在的主要经济来源

退休金 配偶退工资/退休金 子女资助 政府资助 其他亲属资助 自己劳动/工作所得 其他 合计 频数 54 113 107 186 2 8 97 304 比重(%)

17.8 37.2 35.2 61.2 0.6 2.6 3.2 100 表C-2 老人现在所有的经济来源

生活来源是否够用 人数 % 够用 47 15.5 勉强够用 167 55.1 不够用 89 29.4 合计 303 100.0 表C-3 老人的生活来源是否够用 虽然这些老人生活得并不富裕,但其中有很多老年人在家庭经济开支方面有主导权。半数多的老人能够对家庭的主要开支和所有开支做主(占50.3%),对任何事情都不能做主的有55人,仅占18.1%(表C-4)。在自己有退休金的老人中,能对家庭主要开支和所有开支做主的比例最高,占自己有退休金的老人的66.7%,而在经济来源主要依赖配偶工资或退休金的老人中,对家庭任何开支都不能做主的比例最高,占该人群的25.6%。

一些主要家庭开支由我做主 所有家庭开支由我做主 非主要家庭开支由我做主 只能对自己的开支做主 对任何开支都不能做主 不知道 合计 人数 81 72

55 4 304 % 26.6 23.7 11.8 18.4 18.1 1.3 100.0 表C-4 老人在家庭开支中的做主情况(五)健康状况 总体上看,被访老人的身体状况比较好,近83%的老人身体健康或虽然有慢性病但生活能自

理。生活部分或完全需要照料的有17.2%(表C-5).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妇女对身体状况的自评有明显的变化,尤其是需要照料和完全需要照料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较为明显(表C-6)。80岁以上老年妇女完全需要照料的比例是低龄(60-69岁)的3倍多。照料需求的增加加大了对照料提供者依赖的程度。

健康 有慢性病,但生活可以自理 部分需要照料 完全需要照料 合计 人数 61 191 26 26 304 % 20.1 62.8 8.6 8.6 100.0 表C-5 老人的健康状况

年龄组 60-69岁 70-79岁 80岁以上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健康 25 22.5 25 17.6 11 21.6 有慢性病,但生活可以自理 73 65.8 93 65.5 24 47.1 部分需要照料 7 6.3 12 8.5 7 13.7 完全需要照料 6 5.4 12 8.5 9 17.6 合计 111 100.0 142 100.0 51 100.0 表C-6 分年龄组的老年妇女身体状况自评 当老人的生活需要他人帮助时,儿子是主要照料提供者的占41.4%;其次是配偶,占26%,再次是女儿女婿,占18.1%。媳妇的传统角色的作用并未体现出来。值得注意的是,还有22位老年人没有其他人来帮助照料生活(表C-7)。而在159位有老伴的老人中,75位老人的主要帮助者是配偶,占有偶者的47.2%,其次是儿子,占有偶者的25.2%,女儿女婿仍排在第三位,占有偶老人的15.7%。有偶老人中因配偶身体不好等原因无人提供帮助的人数有10人。按照所有对老人提供帮助者的总体情况看,被访老人日常生活的前三位的帮助提供者是儿子,女儿女婿和配偶,儿媳排在第四位(表C-8)。

从统计数据看,被访老人对于别人的帮助和照料比较满意。

近86%的老人认为别人的帮助满足和基本满足了她的需要;11.5%的老人认为别人的帮助不能满足她的需要(表C-9)。

配偶 儿子 媳妇 女儿女婿 孙子女 朋友邻里 无人 其他 人数 79 126 7 55 2 4 22 9

% 26.0 41.4 2.3 18.1.7 1.3 7.2 3.0

表C-7

被访老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帮助者

配偶 儿子 媳妇 女儿女婿 孙子女 朋友邻里 保姆 无人 其他 频数 88

176

13210 1

% 28.9 57.9 21.1 43.4 3.9 3.3.3 7.2 4.9 表C-8 被访老人日常生活的所有帮助者

人数 % 日常生活的帮助 是否满足自身需要 完全满足 135 44.4 基本满足 126 41.4 不满足 35 11.5 合计 296 97.4,表C-9 日常生活的帮助是否满足自身需要 日常生活的照料对老年人的生活来说是锦上添花,而老年人生病后需要照料时能否有人帮助才是关键。平日无人帮助,虽然个人的生活辛苦一些,但靠自己的力量老年人仍可正常生活。有病后若无人帮助,老年人则无法正常生活。老年妇女生病时的主要照料提供者按频次排在前三位的是:儿子/儿媳、女儿/女婿和配偶(表C-10)。照料提供者的类别与一般生活帮助的略有不同,这时子女辈上升至主要的照料提供者。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有18位被访老人在生病时没有人提供帮助和照料。这18位老年妇女的地域分布见表C-10-1。

配偶 儿子 媳妇 女儿女婿 孙子女 朋友邻里 保姆 无人 其他 人数 99 167 75 138 8 5 1 18 20

% 32.6 54.9 24.7 44.7 2.6 1.6.3 5.9 6.6 表C-10 生病时的主要照料和帮助者

人数 % 苏家坨,上庄,东升,香山 4 22.2 西三旗 1 5.6 羊坊店,曙光,海淀 2

11.1 北太平庄等8街道 11 61.1

合计 18 100.0 表C-10-1 18位生病无人照料老年妇女的地域分布 在有不同住子女的293位老人中,230位老人有不住在一起的儿子,246位老人有不住在一起的女儿。不住在一起的儿子和女儿经常来看望老人的比例分别占81.7%和77.6%;很少和基本不来看望老人的儿子和女儿分别占10.9%和13%(表C-11)。

儿子看望老人情况 女儿看望老人情况 人数 % 人数 % 经常 188 81.7 191 77.6 有时 17 7.4 23 9.3 很少 17 7.4 26 10.6 基本不来 8 3.5 6 2.4 合计 230 100.0 246 100.0 表C-11 老人的儿子和女儿看望老人情况,(六)

医疗保健、精神慰藉及日常活动近年来在年轻人群中特别是有工作的人群中,定期体检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定期和常规的体检可提供个人健康变化状况的信息,将不健康因素和患病几率降至最少和最低。老年人虽然年纪已大,但也应该利用这种自我健康和保健预防措施,保持个体健康,维持和提高晚年的生活质量。在被调查的老年妇女中已有近半数近几年做过体检,没有做过体检的比例为55.6%(表D-1),经济困难是她们未做体检的主要原因,没人组织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表D-2)。与人们一般观念不同的是,在所调查的区域里,城市户口居民集中地区的老年妇女做过体检的比例不如农民集中区域的老年妇女(表D-1-1)。

是否作过体检 合计 没有 是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60岁之前的职业 专业技术 5 41.7 7 58.3 12 100.0 行政管理 3 60.0 2 40.0 5 100.0 教师或医生 1 100.0 0 0.0 1 100.0 商业服务 2 66.7 1 33.3 3 100.0 工人 27 67.5 13 32.5 40 100.0 农民 46 42.6 62 57.4 108 100.0 家务劳动 39 61.9 24 30.1 63 100.0

其他 46 63.9 26 36.1 72 100.0 合计 169 55.6 135 44.4 304 100.0 表D-1

60岁前的职业与是否作过体检

街道分组 合计 苏家坨,上庄,东升,香山 西三旗 羊坊店,曙光,海淀 北太平庄等8街道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没有 47 43.1 16 51.6 34 61.8 72 66.1 169 55.6 是 62 56.9 15 48.4 21 38.2 37 33.9 135 44.4 合计 109 100.0 31 100.0 55 100.0 109 100.0 304 100.0 表D-1-1 按居住地分的参加体检比例

频数

经济困难 85

没有人组织 35

有人组织但本人行动不便 12

有人组织但不愿去 21

合计 153

注:153/169位老人回答了未体检原因 表D-2 未体检原因 被调查老年妇女中最常见的三种疾病分别是高血压、心脏病和糖尿病(表D-3)。疾病谱系明显从传统的传染性疾病转向当前老年人群中主导的慢性病。83.6%的被访老人回答得了病可以得到治疗(表D-4);而在不能得到治疗的人中,经济因素仍然是最为主要的原因,比例为62%;行动不便和无人陪伴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其比例分别为14%和16%(表D-5)。老年妇女中享受公费医疗和合作医疗的仅占17.7%,其他的主要医疗费用出自子女、本人和配偶(表D-6)。

表D-4 患病能否到医院及时治疗

表D-3 患有疾病(可多选)

频数 %

患有疾病 频数 能 243 82.9

高血压 135 不能 50 17.1

糖尿病 53 合计 295 100.0

心脏病 115

中风、脑血管疾病 26

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病或肺炎 28 表D-5 患病不能到医院 及时治疗的原因

肺结核 1

白内障 10

青光眼 4

频数 %

癌症 9 没钱 31 62.0

胃肠溃疡 2 路途远 0.0

帕金森氏病 4 行动不便 7 14.0

褥疮 1 无人陪伴 8 16.0

关节炎/风湿、类风湿 33 其他 4 8.0

痴呆 2 合计 50 100.0

癫痫 0

胆囊炎或胆石症 10

血脂异常 7

慢性肾炎 3

乳腺增生 1

子宫肌瘤 1

肝炎 0

其他 75

生病、医疗、买药的费用由谁支付 人数 % 公费医疗 18 6.1 合作医疗 34 11.6 自己 83 28.2 配偶 41 13.9 子女或孙子女 90 30.6 没钱付 4 1.4 其他 24 8.2 合计 294 100.0

表D-6生病、医疗、买药的费用由谁支付

与人聊天是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由表D-7可以看出,老年妇女与朋友和邻居聊天最多。配偶、儿子和女儿也是她们交流的主要对象。而当有困难和问题时老年妇女还是最想对女儿、儿子和配偶述说(表D-8),朋友和邻居成为家人之外的首选。在159位有老伴的老人中,有困难和问题时首先想对是老伴述说,占47.2%,其次是对其他人述说,儿子女儿列在第三位。可能的原因是这些贫困边缘老人的子女经济条件也比较差,老人不愿再加重子女的负担,一般的困难和问题不愿让子女知道。

配偶 儿子 女儿 儿媳

孙子女 朋友邻里 社会工作者 保姆 无人 其他 人数 74 74 63 19 21 202 6 1 25 17 % 24.3 24.3 20.7 6.3 6.9 66.4 2.0.3 8.2 5.6 表D-7平时和谁聊天最多(可多选)

配偶

儿子

女儿

儿媳

孙子女

朋友邻里

社会工作者

无人

其他

人数

%

25.7

26.6

30.9

5.6

3.0

20.4

3.3

9.9

16.8

表D-8 有困难想向谁诉说 家务活是老年妇女晚年生活中的一部分。67.8%的被访老人承担全部家务或一半及以上家务,12.2%的老人承担小部分家务,有20%基本不承担家务活。尽管老人们承担较多的家务和照料孩子或老人,他们中绝大部分人还是比较注意参加一些活动和锻炼身体,如散步、跳舞、逛公园等。其中,70%的老人采用散步进行活动或锻炼,14.8%的老人跳舞。还有近四分之一的老人不参加活动或锻炼(表D-9)。在72位不参加活动的老人中,54位承担家务、照顾孩子或老人,或者其他工作或劳动;22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需要他人照料,44人生活能自理但患有慢性疾病。或许这是他们不能参加活动和锻炼的客观原因。

表D-9

参加活动或锻炼 的种类和频次(可多选)

表D-10 老人受他人尊重的情况

种类 频数

总是 有时 偶尔 从未 合计

散步 212

人数 286 13 3 2 304

逛公园 40

% 94.0 4.3 1.0 0.7 100.0

打牌/打麻将 25

做操/跳舞 45

不锻炼 72

其他 17

调查数据反应了我国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和邻里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94%的被访老人感到自己总是受到别人的尊重,感到较少受到别人尊重的有5%左右,2人认为自己从未受到别人的尊重(表D-10)。263位老人与邻居相处得很和睦,与邻居处的一般的占12.8%,只有1人与邻居处的不怎么和睦,另有1人还不认识自己邻居。这一结果也验证了前面老年人聊天和倾诉对象特点的结果。只有在与邻里相处和睦的前提下,人们才有可能与他们友好和紧密的来往,构筑和扩大个人生活的交往圈。

(七)

法律保护意识 绝大部分被访老年妇女不知道有《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知道的比例仅为30%(表E-1)。但知道这一法律的老年人的分布上有明显的区域差别。在西三旗社区的老年妇女中,知道这一法律的比例高于其他社区;在北太平庄等8街道的老年妇女的“不知道”的比例高达79%(表E-1-1)。老年人曾经上学年数越多,知道这一法律的人数也越多(表E-1-2);说明教育程度影响着老年人对社会政策和法律的了解和理解。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只有一位被访老人在房产纠纷中用过《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人遇到困难和纠纷时一般是在家庭内部解决、其次是找居委会或村委会(表E-2)。

表E-1是否知道

表E-2遇到困难和纠纷 《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主要找哪些部门解决

人数 %

人数 % 知道 91 29.9

家庭内部 107 36.3 不知道 213 70.1

居委会 98 33.2 合计 304 100.0

妇联 7 2.4

法律部门 11 3.7

原单位 0.0

村委会 34 11.5

其他 38 12.9

合计 295 100.0

街道分组 是否知道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合计 知道 不知道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苏家坨,上庄,东升,香山 38 34.9 71 65.1 109 100.0

西三旗 17 54.8 14 45.2 31 100.0

羊坊店,曙光,海淀 13 23.6 42 76.4 55 100.0

北太平庄等8街道 23 21.1 86 78.9 109 100.0 合计 91 29.9% 213 70.1 304 100.0 表E-1-1 按居住地分的《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知晓程度

上学年数 合计 0年 1-4年 5-6年 7-9年 10年及以上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知道 25 19.5 21 30.4 13 31.0 27 50.0 5 45.5 91 29.9 不知道 103 80.5 48 69.6 29 69.0 27 50.0 6 54.5 213 70.1 合计 128 100.0 69 100.0 42 100.0 54 100.0 11 100.0 304 100.0

表E-1-2 按曾受教育年限分的《中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知晓程度(八)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与了解 我国绝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而随着家庭规模的缩小和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在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家庭成员已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需求,非常需要社会特别是社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近几年社区服务发展比较迅速。在304位被调查老人中,244人(80.3%)知道所在社区能够为老人提供哪些服务,231人(76%)需要社区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其中知道“社区能提供社会、娱乐活动服务”的老人最多,占304人的68.8%,其次是57.6%的老人知道“社区能提供处理家庭/邻里纠纷服务”,再次是45.7%的老人知道“社区能提供保健知识服务” ;总体上看,知道社区能提供哪些服务的老人的比例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表E-3)。

在需求方面,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社区提供社会、娱乐活动服务”,“社区提供保健知识服务”和“社区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分别占304人的54.3%,51.6%和35.5%。而且在社区服务的需求方面有明显的年龄差异。年龄越大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起居照料服务”和“日常购物服务”的需求比例越高,而对“社会、娱乐活动服务”,” 法律援助服务”, “提供保健知识服务”等其他几项服务的比例越低(E-4)。

被调查老人居住的4类社区中的16个乡镇和街道都设立了为居民服务项目,而老人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能够提供的服务情况知晓程度不同。总体知晓程度最高的是西三旗社区(87.1%),该社区老人知道社区能够为大家提供上门看病、送药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社会、娱乐活动服务,法律援助服务,保健知识服务和处理家庭、邻里纠纷服务的比例在几个社区中都是最高的(表E-5)。这可能与西三旗社区的老人文化水平较高和社区服务做得较好有关系。

年龄组 合计 60-69岁 70-79岁 80岁以上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起居照料服务 22 19.8 30 21.1 10 19.6 62 20.4 上门看病、送药服务 19 17.1 19 13.4 8 15.7 46 15.1

精神慰藉服务 24 21.6 27 19.0 10 19.6 61 20.1 日常购物服务 12 10.8 22 15.5 7 13.7 41 13.5 社会、娱乐活动服务 77 69.4 102 71.8 30 58.8 209 68.8 法律援助服务 48 43.2 54 38.0 22 43.1 124 40.8 保健知识服务 56 50.5 63 44.4 20 39.2 139 45.7 处理家庭/邻里纠纷服务 69 62.2 80 56.3 26 51.0 175 57.6 其他服务

合计 94 84.7 112 78.9 38 74.5 244 80.3 表E-3 社区能为老人提供的服务

年龄组 合计 60-69岁 70-79岁 80岁以上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起居照料服务 22 19.8 29 20.4 14 27.5 65 21.4 上门看病、送药服务 34 30.6 33 23.2 16 31.4 83 27.3 精神慰藉服务 22 19.8 23 16.2 9 17.6 54 17.8 日常购物服务 11 9.9 14 9.9 9 17.6 34 11.2 社会、娱乐活动服务 70 63.1 74 52.0 21 41.2 165 54.3 法律援助服务 48 43.2 47 33.1 13 25.5 108 35.5 保健知识服务 68 61.3 70 49.3 19 37.3 157 51.6 处理家庭/邻里纠纷服务 36 32.4 37 26.1 8 15.7 81 26.6 其他服务

2.0 1 0.3 合计 93 83.8 108 76.1 30 58.8 231 76.0 表E-4 老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

社区能提供的服务 社区 合计

苏家坨,上庄,东升,香山 西三旗 羊坊店,曙光,海淀 北太平庄等8街道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人数 %* 起居照料服务 18 16.5 6 19.4 14 25.5 25 22.9 63 20.3 上门看病、送药服务 12 11.0 8 25.8 10 18.2 16 14.7 46 15.1

精神慰藉服务 15 13.8 14 45.2 9 16.4 23 21.1 61 20.1 日常购物服务 9 8.3 5 16.1 12 21.8 15 13.8 41 13.5 社会、娱乐活动服务 68 62.4 26 83.9 38 69.1 77 70.6 209 68.8 法律援助服务 42 38.5 23 74.2 18 32.7 41 37.6 124 40.8 保健知识服务 41 37.6 24 77.4 25 45.5 49 45.0 139 45.7 处理家庭、邻里纠纷服务 62 56.9 23 74.2 27 49.1 63 57.8 175 57.6 Total 87 79.8 27 87.1 41 74.5 89 81.7 244 80.3 表E-5老人认为社区能够提供的服务(九)

老年人反映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及期望 1、老年妇女反映的问题:针对“目前您的生活中有哪些问题和困难”的问题,有56.3%的被调查者提出了他们的困难(表E-6)。

被访老人的主要困难集中在:

· 医疗保障的问题:老年人常得的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很多药费不包括在医疗保险中,需要自己全部负担。可报销的医疗费用部分,报销底线高,报销比例低,报销周期短(60天)。还有的疾病医疗费用过于昂贵,老年人有病治不起。

·居住条件的问题:所居住的社区大环境差;自己居住的条件也不好。一些老年人自己无住房,一些老年人有房但其中居住的人多拥挤。

·照料问题:子女的经济条件差,没有工作和收入,完全不可能再照料(特别是经济上帮助)自己的老人。有的子女虽然有能力照料老人,但对老人不够孝顺。老年人在有需求时常有照料人手不足的现象。

频数 %

频数 % 无记录 133 43.8

无记录 197 64.8 有记录 171 56.3

有记录 107 35.2 合计 304 100.0

合计 304 100.0 表E-6 是否有其他问题和困难

表E-7 是否有要求和建议

2、老年妇女的期望:针对“您对相关政府部门/组织、居委会有什么要求和建议?”的问题,有35.2%的被调查者(表E-7)给相关政府部门提出了自己的期望。她们的主要期望包括:

· 降低医疗保险报销的门槛,把老年人的常见病纳入医保。加大对老年贫困边缘妇女的医疗补贴。

· 医疗部门能够上门医疗服务和宣传医疗保健知识,增加社区医生。

· 提高社会养老金和福利;适当增加退休金。

·居委会/村委会对本辖区内的老年人要有更深的了解;多组织体检和娱乐活动;加大社区健身器材投资建设;开办社区托老所;帮助解决居住环境问题。

· 政府多建廉租房以解决贫困老年妇女及作为其照料者的子女住房问题。也要加强对社

会成员敬老爱老养老的教育。

(十)22位生活无人帮助老年妇女的深入分析 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有22位被调查老年妇女的日常生活中得不到任何人的帮助。这其中60-69岁的占10人,70-79岁的占9人,80岁以上的为3人。22人中12人丧偶,9人与老伴住在一起。日常生活没有人帮助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子女。多数老年人有1-3个子女(表3-10-1)。子女各有自己的生活、有人不住在本市区或者两代人之间的关系紧张等可能是被调妇女回答“生活无人帮助”的原因。但若老年人生病,多数老年妇女的家人能够提供部分照料(表3-10-2)。

子女数 频数 %

0 1 4.5

13.6

人数 % 2 8 36.4

配偶 3 13.6 3 4 18.2

儿子 1 4.5 4 2 9.1

儿媳 1 4.5 5 1 4.5

女儿/女婿 3 13.6 6 1 4.5

无人 9 40.9 7 2 9.1

其他 5 22.7 合计 22 100.0

合计 22 100.0

表3-10-1 生活无人照料老年人的子女数

表3-10-2 生病时主要帮助者 由于这些老年妇女的婚姻状况和曾经的工作经历,她们现在的主要经济收入的前三位来源依次是配偶工资/退休金(31.8%)、政府资助(27.3%)和其他(13.6%)。从此可以看出,老年妇女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他人。

四、结论与建议 (一)完善制度建设,为贫困边缘老年妇女的生活建立长效救助机制 调查显示,被访老年女性受教育程度低,60岁前从事有收入职业的比例低,这严重影响到老年妇女晚年的经济自立程度,导致她们的经济来源多靠政府或家庭成员提供。虽然多数人对目前所得到的经济支持和照料感到满意,但仍有部分老年女性得不到任何帮助,故而老年人的照料仍然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政府应制定可操作性的法律法规,为贫困边缘老年妇女的生活提供必要保障。一是要在现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增加性别视角,从性别差异实际出发,制定有针对性地优惠政策,为贫困边缘老年妇女提供更多必要的经济救助和生活保障;二是在社会体制改革进程中,考虑到保障贫困老年妇女的生存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她们的生活建立长期救助机制;三是工会、妇联、老龄委等团体组织,应在职能上作适当调整,服务于贫困边缘老年妇女的实际需要。

(二)长期加强宣传引导,优化尊老爱老敬老的社会环境 调查发现,多数老年人认为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这是社会有良好尊老爱老风气的体现。政府应以此为着力点,进一步加大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

传教育咨询点的作用,广泛深入地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尊老、敬老、养老、爱老的良好社会风尚;充分发挥慈善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走访慰问、公益性救助贫困老年人等活动,共同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年人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和完善社区工作职能,为贫困边缘老年妇女提供更多照料 调查显示,希望独居的贫困边缘老年妇女的比例高达61%,很少有人希望“和子女同住”或住进养老院,但她们希望独居的前提是有子女在附近居住,倘若子女不在其近处居住,也许她们会重新考虑理想的居住安排。政府应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的服务队伍为依靠,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卫生保健、法律援助、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模式;也可以在社区建立老年群体间的互助机制,组织利用健康、低龄、有热情的老年人为有需求的老年人服务。

(四)改进医疗服务,为贫困边缘老年妇女提供必要医疗保障 调查表明,疾病风险仍是贫困边缘老年妇女最大的风险。被访老年人多数生活基本可以自理,但大都存在健康问题,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她们希望政府可以组织进行定期常规体检。建议政府尽快建立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并且是针对贫困边缘老年人的保障医疗体系,满足贫困边缘老年人的基本医疗需求。

第二篇:农村老年妇女的贫困情况调查

农村老年妇女的贫困状况调查报告

——以河南省泌阳县某村为例

摘要:农村老年妇女大多身处年龄、性别、身份(农民)的三重弱势地位,她们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健康状况差、家庭和社会地位低,是老年人中最脆弱的群体。针对目前农村老年妇女的贫困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南省泌阳县xx村老年妇女的贫困情况进行了较全面的调查。通过调查发现该村老年妇女的贫困主要表现为:农村老年妇女大多属于留守老人,子女外出打工,和孙子孙女生活在一起;社会参与度较低、支持资源少;物质、精神生活贫乏,部分老年妇女开始通过宗教信仰来寻求精神寄托。鉴于此,笔者提出从政府、家庭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反贫困对策,希望可以建立基本的老年物质生活保障,同时希望能够帮助农村老年妇女树立积极、健康的老龄观,增强她们的自养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改善她们的生活状况。

关键词:农村老年妇女 贫困反贫困对策

一、引言

(一)调查问题的提出

21世纪中国人口的老龄化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将日益显现,所以关于老年方面的问题已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由于中国人口老龄化是在“未富先老”的情况下提前老龄化的,所以如何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养老问题,尤其是中国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显得十分迫切。

在我国老龄化进程中,受男女两性预期寿命的差异以及传统男大女小婚姻模式的影响,老年妇女人口要远多于老年男性人口。“目前,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例已接近60%,其中,农村老年妇女占农村老年人口的55%(根据1990年10月第四次人口普查1%抽样资料计算)。”①同时,由于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原因,农村老年妇女大多身处年龄、性别、身份(农民)的三重弱势地位,她们文化程度低、经济收入低、健康状况差、家庭和社会地位低,是老年人中最脆弱的群体。

(二)调查目的笔者希望通过本次的调查,能够对农村老年妇女的贫困现状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并希望通过对该群体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评估,能够提出一些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案和一些社① 蒋美华,段新燕.农村老年妇女问题及其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与运用[ 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2)

会政策方面的建议。通过社会工作介入方案的提出,发现、整合、利用老年妇女自身及其所处环境的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或缓解老年妇女贫困问题,构建起支持系统。帮助她们走出困境,并且幸福的安度晚年。

二、调查设计

(一)调查对象

本调查把农村老年妇女界定为:年龄在60周岁及以上,户籍和本人常年生活所在地均为农村的老年妇女。本文认为所谓农村老年妇女贫困,狭义上是指老年人经济上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生活样态。广义上不仅指经济上的不满足,也指缺乏能力、缺乏社会保护、权力被剥夺和被排斥的边缘化的生活状况。

(二)调查方法

笔者的调查采用定量调查与质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之所以选择定量调查的方法是因为:(1)定量调查需要较大的样本做调查对象,这样可以搜集到更多的资料,且更为客观。(2)通过定量调查可以将需要收集的资料细化成为各项指标或变量,在实际操作方面更容易。(3)定量调查的结果比较具有概括性、更精确。

本文采取定量调查的方法,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了100为农村老年妇女。在调查过程中,通过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笔者考虑到农村的老年妇女,她们的文化程度一般较低,不一定能够自己填写问卷,因此笔者在对被访者发放事先设计好的调查问卷时,由访问员直接向她们询问,再由访问员据实填写,以便获得标准化的调查数据)。对调查结果运用SPSS17.0的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本调查的调查问卷初步预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调查对象本人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关于农村老年妇女目前的生活状况。第三部分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调查农村老年妇女群体对改善当前生活状况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与此同时,为了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农村老年妇女贫困的情况,能够对该村老年妇女的生活需求做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评估,笔者还辅以个案访谈法来获取资料。具体来说,个案访谈法主要运用于对X村老年妇女的入户访问调查,笔者走访了两个农村老年妇女。访谈大纲以问卷调查的部分内容为依据进行访谈,主要是对问卷的一个补充。

(三)调查结果分析 1.X村的基本状况

河南省泌阳县高邑乡地处平原,共有11个行政村,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而本次调查所选择的X行政村在整个乡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属于中等,文化娱乐设施相对落后。该村现有5个村民小组,共计431户,1643人,本村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301人,男性老年人有187人,女性老年人有114人。村里单位:X村党支部、X村广播站、X村卫生院。我调查所在的X村由于近年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现在村里几乎都看不到年轻力壮的年轻男子,都是一些老弱妇孺,村里老年人占了绝大多数。选择X村为调查对象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是因为解放以来,村民居住稳定,以户迁徙的情况很少见,根据了解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出嫁后一直居于X村,传统性别意识比较强烈;另一方面,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X村村民外出务工的人数上升快,这一情况对村中老人特别是老人妇女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有重要影响。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60岁的农村老年妇女。如表1所示:本次调查样本为100人,其中 60~69岁占27%,70~74的占了24%,75岁以上的占了33%,80岁以上的占了16%。其中农村老年妇女的受教育状况为:文盲为68%,上过小学的占24%,初中及以上的是8%。该村老年妇女的婚姻状况大致如下:有配偶的占83%,无配偶的为13%。在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的影响下,农村老年人的婚姻相对年轻群体而言具有显著的稳定性。

表1调查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统计

60-69岁 70-74岁 75-79岁 80岁及以上

次数24 33 16 100 68 24 8 100 65 18 17 100

百分比24 33 16 100 68 24 8 100 65 18 17 100

年龄 总和 文盲 小学 初中及以上

文化程度 婚姻状况

总和

有配偶并一起住 有配偶分开住 没有配偶 总和

2.农村老年妇女的生活现状分析

(1)X村老年妇女的居住情况

通过表2可以看出,有配偶共同居住的占到了65%,离婚和丧偶的老年农村妇女共有16人,他

们的居住方式中有12人选择与子女一起居住。

表2婚姻状况与居住状况

仅与老伴

婚姻状况

有偶同住 有配偶分居 离婚 丧偶

总和3 1 20

0 0 0 37

0 0 0 286 6 159 7 100

独居0

一起住

0 37

与老伴、子女一起住

0 28

仅与子女一起居住

0 0

合计65

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老年人尤其是失去另一半之后,对子女更加的依赖,但调查发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经商,收入低、工作不稳定或者多孩的,往往把孩子留在家中由年迈的父母照顾,结果老人不仅得不到子女的照顾,反而要日益操劳,留守老人看护留守儿童,这成为农村许多老年妇女陷入相对贫困和精神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贫困人口的亲戚和家庭往往也不富裕,而且由于亲戚的关系是靠“ 来往”维持的。当贫困老年妇女的生存成为问题的时候,往往没有社会交往的能力,因此当有困难时靠亲戚帮助是靠不上的,而因赡养问题而出现的悲剧在农村时常出现。

(2)农村老年妇女的社会支持网络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老年妇女参与社会活动少,无力获得充足的社会支持。老年妇女大多没上过学,没有正式工作,也没有同学、同事;她们的社会活动局限在家庭和社区里,生命危急中可以求助的人际支持主要是邻里乡亲和子女亲人。如果遇上了家庭隐私或者难言之隐,她们只能闷在心里,无处求救,社区中虽有妇联主任或者村干部,但她们碍于熟人面子,有时也不好直接求救。这样一来,邻里、亲戚帮助、家庭支持、民间组织帮助等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功能的缺失,更加剧了生活上的贫困。

(3)农村老年妇女生理、心理状况

100位老年农村妇女中有76位希望能够多锻炼身体来减少疾病,节省开支。正如访谈中个案2所说的:“儿子有时给钱,有时不给。我现在最担心生病,一生病,身体会变差,还得花很多的钱。

我希望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多锻炼,多运动。自己少生点病。”有个好的身体,通过一些锻炼身

体的方法,使自己的身体更健康,是大部分老人的心愿。

在做问卷的过程中不少老年妇女反映,老年妇女生活中的困难无力解决,加上精神上也无所寄托,于是求神拜佛,信仰宗教或从事封建迷信活动,借此寻找慰藉。

正如访谈中刘奶奶所说“我年纪大了,病痛也多,我和老伴都是农民,儿子又困难。信信佛又

不花多少钱。我就在家摆了个观音,祈求平安。那个观音可是我花了20元从庙里请回来的。不敢让儿子看见,他不让我信这个的,说尽是假的。不过我相信,我觉得肯定是我这几年的虔诚,菩萨才保佑我们全家顺顺利利的。”

王奶奶也提到说“我们村之前的一个姐妹,她是信基督的,她经常来我们家,跟我聊天。她告

诉我只有相信主,才能得救。主会照看我们的,你只要信,身体就会慢慢健康起来的。后来我就跟她一起信了,我们和邻村的一些姐妹一起,在一起互相讨论,互相做见证。她们很真诚会为我的病向主祷告。虽然我的病没有变好,但我相信这只是主对我的一种考验。”

三、反农村老年妇女贫困的对策思考

农村老年妇女物质、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由于她们精力、经济条件和活动范围的局限,绝大多数老年妇女没有条件去更广阔的社会环境中活动。而且她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不高,精神需求更没有得到满足。基于以上调查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反农村老年妇女贫困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构建多层次的农村贫困老年妇女社会保障体系

各级领导尤其是乡镇领导和村委会人员应提高认识,合理分配资源。农村老年妇女的贫困问题不仅是一个人道主义问题,而且也涉及到男女平等、社会发展以及计划生育国策更好实施的问题。加在制定政策和发展战略时应当考虑到妇女的年龄差异,特别注意改善经常处于极为不利地位的老年妇女的处境,满足她们的特殊需要。应以乡镇、村为单位,根据老年妇女的身体状况和不同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农村贫困老年妇女社会保障体系。其次各级妇联组织应对农村老年妇女更加关注。各级妇联组织要大力宣传,营造关心农村老年妇女的良好舆论氛围,努力提高她们的整体素质,包括身体和文化素质,树立老龄意识,实现农村妇女的健康老龄化。积极维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帮助她们提高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为她们的所思所想所虑积极呼吁,及尽所能地帮助她们解决各种困难。第三、积极引导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健身活动。在保障她们基本的物质生活基础上,尽可能满足广大农村老人的文化需求,比如加强对河南豫剧的创作与排演等,积极创办新的老年节目。

(二)家庭层面:加强子女赡养老人的责任与意识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家庭在养老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的老年福利模式还没有完全从剩余型转向制度型之前,家庭养老对于贫困老人来说仍是主要的方式,即便由国家提供生活来源,居家养老方式仍是主要养老方式。子女应承担起养老的责任与义务,发扬倡导敬老、养老、助老的家庭美德。我们应该积极呼吁外出务工的子女,平时多回家看望自己的父母和孩子,最起码保证她们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

(三)个人层面:期待观念的转变

在传统的性别观念的影响下,农村妇女承担着生育、生产和社区管理的角色,而男人责成承担着生产和社区政治活动的角色。农村妇女所承担的这三种角色限制了她们的活动和发展空间。同时农村老年妇女的文化水平较低,也使得她们一生都不得不依附于土地和丈夫,她们中的大多数人几乎一生都没有迈出过自己生活的村落,文化程度不高不仅加固了她们相夫教子的传统思想,也使她们失去了外出的智力资本,这样使得她们获得社会支持的渠道也相应狭窄很多。

从个人层面来看,目前在农村要加强个人思想观念的转变:放弃“ 多子多福”的观念,在年轻的时候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经济活动中去,这样可以因孩子少而抚养的负担轻,从而在年轻时就可以为自己的老年着想,增强现时和未来农村老年妇女的自我养老准备或储备的能力。同时,老年妇女的自我保障意识要提高,要敢于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被子女赡养和从政府获得帮助的权利。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崔学华.农村老年妇女精神贫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以河南省岗村为例[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7.12(6).[3]罗遐.于立繁.我国农村老年贫困原因分析与对策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9(1).[4]蒋美华.段新燕.农村老年妇女问题及其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与运用[ 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10(2).[5]王瑞珍.农村老年妇女的生存现状和社会支持研究—以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x村为个案[D].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社会学类).2009.4.[6]张雨明.中国女性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和需求研究—与日本比较[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5.

第三篇: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妇女发展规划

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妇女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2011-11-08

前 言

“十二五”时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全力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发展战略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关键时期,是海淀区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时期,也是进一步实现海淀区男女平等、促进妇女及妇女事业更好更快发展的机遇期。编制好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妇女发展规划,对于推动海淀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6年,海淀区政府制定颁布了《海淀区“十一五”时期妇女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妇女规划),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经济、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妇女与环境六个领域提出了69项发展目标。五年来,海淀区认真执行国家和北京市一系列涉及妇女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涉及妇女发展的各项政策和措施,为“十一五”妇女规划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妇女及妇女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妇女发展的重要指标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程度与水平进一步提高;妇女就业和平等享有社会保障状况逐年趋好,自主创业能力显著增强;妇女普遍享有卫生保健服务和优质教育,健康水平和文化素质不断提升;妇女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法律援助体系日趋完善;妇女发展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不断优化。“十一五”妇女规划的重要目标任务全部实现。

随着人们对于公共服务及公共资源平等分配要求的不断提高,海淀妇女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法律规定的男女平等权利在一些领域还未得到完全实现;妇女在社会分工和资源占有方面仍处于相对弱势;城乡之间妇女发展水平仍不平衡;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民主和社会管理的比例和水平有待提高;女性充分就业依旧面临着巨大压力;妇女在教育、卫生、健康、社会保障等方面多元化的需要有待进一步满足;促进男女平等以及更全面提高海淀妇女的地位、实现妇女全面发展与进步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妇女及妇女事业的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指标,为解决妇女发展中凸显的矛盾和问题,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全面提高妇女地位,进一步推动海淀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依据《中

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妇女发展规划》,以及《海淀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总体要求,结合海淀区妇女和妇女事业发展的实际,制定《海淀区“十二五”时期妇女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紧紧围绕海淀区加快建设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区、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环境,挖掘妇女人力资源的最大潜能和优势,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妇女自身的全面发展。关注妇女发展需求,着力解决关系妇女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提升妇女平等发展的意识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2.坚持男女平等,促进男女两性的和谐发展。落实和完善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与政策,保证男女两性平等享有发展的权利、机会和资源,平等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3.坚持妇女参与,促进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调动妇女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引导、激励和支持妇女在经济社会全面参与中实现同步发展。

4.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城乡妇女的协调发展。在加快核心区建设的进程中,统筹城乡妇女的协调发展,提升妇女社会地位,改善妇女民生,注重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性别平等。

二、总目标

保障妇女平等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参政议政比例及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妇女平等就业,不断提高妇女经济地位;鼓励妇女参加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高妇女综合素质;保障妇女享有公共卫生优质服务,提高妇女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完善促进妇女发展的社会保障,妇女享有的社会福利水平显著提高;落实保护妇女的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促进妇女及妇女事业发展。积极为妇女依法平等行使各项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创造条件。

三、发展领域、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一)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树立社会性别平等意识,保障妇女平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合法权益,提升妇女个人和团体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意识与能力。

1.主要目标

(1)逐步提高区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中女性的比例

——区党代会代表、区人大代表、区政协委员中的女性比例分别达到30%以上。区人大、区政协常委中的女性应保持适当的比例。

——区委委员及候补委员、区纪委委员中的女性比例达到15%以上。

(2)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中女性领导干部的比例

——区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纪委领导班子中应各配备1名以上的女干部。

——党政工作部门配备女干部的领导班子达到60%以上。

——处级干部中的女性比例达到26%以上,其中,正职女干部比例达到20%以上。

——镇(乡)、街道党政领导班子中应各配备1名以上女干部。

——镇(乡)党政正职领导中的女干部比例达到10%。

——街道党政正职领导中的女干部比例达到20%。

——处级后备干部队伍中的女性比例达到26%以上。

(3)不断优化女性干部队伍结构

——提高国有企业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及管理层人员中的女性比例。

——提高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领导班子中的女性比例。

——提高区域经营管理人才中的女性比例。

(4)提升妇女参与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公务员队伍中应保持适当的女性比例。

——居民委员会成员中的女性比例不低于50%。

——逐步提高村民委员会成员中的女性比例和女村委会主任的比例。

——逐步提高社会工作者队伍中的女性比例。

——鼓励和支持妇女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2.策略措施

(1)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区有关精神。落实《北京市贯彻〈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实施意见》、《2010-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市海淀区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北京市海淀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区域实际情况,保证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比例稳步提高。

(2)进一步健全女干部选拔机制。认真做好女干部培养工作,充分利用区域内中央单位、国有企业及高等院校的女干部资源,加强交流,提高素质。确保各级领导班子中女性领导比例。在公务员的录用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等工作中,保证女性享有平等机会。

(3)加强对女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开展处级女干部专项培训,选派优秀处级女干部参加市级干部培训。加强公务员教育培训。在区域干部培训中,丰富培训内容,纳入性别平等和社会性别理论。通过挂职、交流任职、轮岗等多种方式,鼓励女干部在综合部门任职和负责全面工作,进一步加强女干部实践锻炼工作,增强女干部决策管理能力。

(4)推动妇女参与企业经营和管理。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深化创业企业辅导示范工程,举办海淀自主创新大课堂,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题培训和示范培训中树立性别平等意识。重视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领导班子中女性领导的培养和任用工作。确保各级工会代表大会、企事业单位工作会和职工代表大会中女职工代表的比例与女职工占职工总数的比例相适应。

(5)重视农村妇女参与基层民主建设工作。大力鼓励妇女积极参与基层民主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注重农村女干部、女党员的培养,加大推进农村地区女性参政议政的宣传教育、舆论引导和针对性培训的力度。提倡把符合条件的妇代会主任提名为村委会成员候选人。

(6)营造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社会性别主流化。大力宣传妇女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以及妇女中的先进典型人物,提高女性人才在社会上的影响力。

(7)建立健全妇女参与社会服务与管理的体制机制。加强女性社会工作者的教育培训。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为妇女参与社会服务与管理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推动社会工作体制建立和服务提升。

(8)拓宽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渠道。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参与决策和管理的作用。培育扶持民间合法互助性社区妇女组织。制定涉及妇女发展的公共政策时充分听取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和妇女组织、妇女代表、妇女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妇女团体承接宣传、倡导、教育、服务等社会公益性项目。

(9)加强对优秀妇女人才的发现和举荐工作。充分发挥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妇女组织、妇女社团集聚大批女性人才的优势,以促进女性人才充分发挥作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女性人才数量、素质,推进结构科学发展为重点,不断拓展推荐女性人才渠道。

(二)妇女与经济

创造男女平等获得经济资源的和谐环境,保障妇女参与经济建设和共享资源的合法权利。

1.主要目标

(1)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经济活动和共享资源的权利和机会

——消除一切形式的就业歧视,促进女性劳动力就业。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女性比例达到40%。

——最大限度促进女性新增劳动力获得充分、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培训机会。

——依据国家及北京市相关规定,按照自愿原则适当延长具有高级职称的女性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年限。

——女性接受再就业技能培训的合格率达到90%以上。

(2)全面拓宽妇女就业领域,引导鼓励妇女创业

——积极推进农村女性劳动力转移就业。

——鼓励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残疾女性充分就业,使残疾女性就业率稳步提高。

——鼓励女性自主创业就业。

(3)确保女职工享有特殊的劳动保护

——加强安全事故和职业危害的预防,减少女职工职业伤害的发生。

——加强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工作,切实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

2.策略措施

(1)全面落实男女平等的就业政策。深入开展《就业促进法》及相关就业法规、政策的宣传落实,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消除就业歧视,严禁就业录用中任何形式的性别歧视,各类行政、企业、事业单位、组织团体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录用女性劳动者,努力营造体面、尊严、适宜的就业环境。

(2)促进女大学生充分就业。利用政策杠杆,鼓励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组织开展毕业生就业见习、转岗培训、职业资格考试和评定等工作,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加强面向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培训和服务,采取建立女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组织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等有效举措,进一步促进女大学生和职业学校女性毕业生就业,营造区域内公平就业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女性创业者扶持政策。采取培训、跟踪指导等措施,支持帮助女大学生就业和自主创业。

(3)完善失业妇女帮扶政策。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做好针对失业妇女的帮扶、培训和救助工作。搭建用人单位招用失业妇女的平台,跟踪就业见习基地用人需求,提供技能培训。发挥小额贷款的扶持作用,为失业妇女创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和支持。

(4)健全完善人力资源培训机制。建立起城乡统一的职业培训制度,针对包括妇女在内的各类群体开展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普遍提升城乡妇女劳动者素质。加强对职业技能机构的引导和管理。积极引导和鼓励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培养不同层次的人力资源。鼓励和扶持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女性劳动者自主创业,并带动更多劳动者就业。

(5)为就业困难的妇女创造就业条件。开展针对不同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工作,强化对城乡困难人员的个性帮扶。加大特殊妇女群体就业、再就业扶持服务力度,政府公益岗位安置应充分考虑大龄、残疾等就业困难妇女情况,为就业援助后仍难实现就业的特别困难妇女提供就业“托底”帮扶,做好女性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使有培训愿望的女性城镇失业人员和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获得教育

培训。

(6)帮助妇女实现多形式就业。紧紧抓住核心区企业发展为妇女带来的就业机遇,发挥海淀第三产业潜力和优势,进一步扩大其吸纳就业能力,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以提高城镇女性失业人员、农村妇女转移劳动力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为目标,开展面向妇女的有针对性的实用技术培训,帮助城乡妇女成功就业和创业。

(7)改善妇女的就业结构。引导推动妇女积极参与科学和技术等领域的发展,提高妇女对新科技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鼓励妇女敢于冲破各种僵化观念和陈规陋习的束缚,帮助妇女争取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8)保障女职工的职业卫生安全。广泛开展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女职工特别是灵活就业女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加强对女性劳动者劳动保护的法律援助。开展女职工劳动保护专项检查,严厉查处违反女职工劳动保护法律法规要求的行为,督促企业为女性劳动者提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9)保障女职工的特殊劳动权益。劳动合同中须依法列入维护女性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的条款,积极推进女职工权益保护,女职工委员会的负责人应作为职工一方的代表参与女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的全过程,进一步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三)妇女与教育

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率先建成学习型社会过程中,积极推进妇女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提升妇女的综合素质。

1.主要目标

(1)加快推进妇女的继续教育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中女性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

——城市新增劳动力中女性平均受教育程度达到15年,农村新增劳动力中女性平均受教育程度达到12年。

——保障女性在学习、进修方面的平等权利。

——提高女性接受优质职业教育的比例,努力使所有的妇女参与终身学习。

(2)加大对女性人才的培养

——加强对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升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中的女性比例。

——加强农村女性实用人才培养,提高农村实用人才中的女性比例。

2.策略措施

(1)加强推进妇女继续教育工作。为完成义务教育未升入高中的女生提供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训机会,保障完成义务教育未升入高中的女生在就业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采取积极措施,推动非正规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引导女性积极参加灵活的继续教育,满足不同阶段女性群体的发展需求。

(2)优化女性人才培养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大对女性人才发展投入,将女性人才发展纳入人才强区战略范畴。完善科技人才政策,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女性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区域内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研项目,聚集、培养女性科技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积极推进高科技核心区女性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

(3)加快对女性人才的培养。完善女性人才教育培养机制,充分利用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中的人才培养平台,为女性人才发展提供更多载体与机会。组织开展重点领域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培训,有效支持优秀女性人才健康成长。支持用人单位为女性职工提供继续教育,为妇女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创造条件,提升妇女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4)满足女性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加快发展区域特色的女性职业教育。在建设国家级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和特色校,以及开展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对口衔接探索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女性职业教育的特殊需求,设置相应教育内容,提高女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

(5)提高妇女终身教育水平。建立完善大众化、社会化的终身教育体系,为妇女提供多样化的终身教育机会和资源。提高妇女利用新型媒体接受现代远程教育的能力。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目标,引导广大妇女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全面提高妇女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能力。引导广大妇女把学习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和发展动力,争做学习型女性,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形成符合时代发展的学习理念。

(6)加强对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注重女性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在全区专业技术人员的教育培训中,注重高层次女性专业技术骨干人员的培训。加大对农村妇女的实用技能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对农村妇女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职业学校送教下乡活动中,为农村妇女提供学习机会。提升农村妇女掌握实用技能的能力,提高农村妇女就业水平。

(7)发展多样的社区教育模式。整合、优化社区教育资源,丰富社区教育内容,满足妇女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为老年妇女提供方便、灵活的学习条件。促进各类专业女性人才进社区,促进各层面妇女互帮互助,开创社会融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开展社区女性阅读活动,营造人文海淀的文化氛围。

(8)宣传和树立科学的性别平等观念。提高教育工作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加大对教育管理者社会性别理论的培训力度,强化教育管理者的社会性别意识,提高教师队伍的性别敏感度,提高男女学生的社会性别意识。培养女性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准确正视自身的价值。

(四)妇女与健康

满足妇女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健康服务需求,为妇女提供优质公共卫生保健服务,提高妇女卫生健康水平。

1.主要目标

(1)保障妇女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服务

——提高妇女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

——开展婚前和孕前保健指导,不断提高婚前、孕前医学检查率。

——适龄妇女至少每两年接受一次宫颈癌和乳腺癌的筛查,提高两癌早诊断早治疗率。

——实施妇女健康专题教育项目。

(2)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水平

——孕产妇健康教育普及率及孕妇产前医学检查率均达到99%。

——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12/10万以下。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以上,大力提倡自然分娩,保障母婴健康。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95%。

——保障妇女享有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权,减少非意愿妊娠。

(3)预防妇女性病、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控制妇女性病、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

——提高对艾滋病女性感染者有效干预措施覆盖率。

——提高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抗体免费筛查率。

(4)提供多种形式的妇女心理健康指导和服务。

——将妇女心理健康工作纳入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模式建设中。

2.策略措施

(1)落实有关妇女健康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妇女卫生保健工作机制,强化卫生行政执法。广泛开展妇女健康专题教育,营造促进妇女健康的社会氛围。

(2)加大对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的支持力度。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增加农村妇幼卫生经费投入,改善农村妇幼卫生基础设施。提高妇幼卫生保健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努力配齐妇幼卫生服务队伍,提高妇女卫生保障水平。

(3)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覆盖城乡妇女。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巩固婚前保健服务、婚检人群和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大婚前医学检查基础知识的宣传,继续实施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不断提高妇女对婚检重要性的认识,改善并进一步提高婚检机构服务质量和水平。

(4)加大妇女病普查普治力度。妇女至少每两年自愿进行一次妇女病检查。建立适龄妇女乳腺癌、宫颈癌筛查的长效机制,加强妇女乳腺癌、宫颈癌的防治和医疗技术的研究,提高预防和诊疗水平。对贫困、重症患者的治疗给予补助,促进妇女健康水平的提高。

(5)加强对妇女常见病预防知识的宣传普及。围绕妇科疾病的预防保健、优生优育、青春期和更年期健康等进行卫生保健知识宣传,使妇女了解主要常见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及防治知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6)做好母婴安全保障工作。严格助产机构监督管理,提高产科服务质量。加强健康教育及妇幼保健人员医疗技术培训,完善围产保健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完善孕产妇住院分娩、转诊抢救及管理的服务体系,健全对危重孕产妇的转诊救治网络,保障孕产妇安全分娩。

(7)进一步保障妇女享有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推广安全、有效的避孕节育新技术、新方法,预防和控制非意愿妊娠和人工流产。对女性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生殖、生理、心理和计划生育知识,增加科学的生殖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的行为习惯。

(8)提高妇女营养水平。积极改善育龄妇女、孕妇和哺乳期母亲的营养与健康状况,大力开展健康和营养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宣传,加强合理膳食指导,提倡合理、科学的膳食结构。

(9)加强对艾滋病的预防和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把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纳入妇幼卫生常规工作,提高防治水平。提供规范、安全的艾滋病诊疗服务,完善艾滋病和性病发病率的监测和信息报告制度。

(10)做好流动妇女的卫生保健工作。在配套卫生资源时将流动妇女作为重要参数,有针对性地提供卫生保健、传染病防治、计划免疫等知识,提高流动妇女卫生保健知识的知晓率和自我保护能力。

(11)提高精神卫生工作服务水平。加强对精神卫生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加强对妇女孕产期、更年期等心理健康和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辨别及处理,积极开展适合妇女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教育与心理健康咨询服务。针对妇女不同时期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和干预。

(五)妇女与社会保障

保障妇女享有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权益,加强对妇女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提高妇女享有社会保障的水平。

1.主要目标

(1)不断扩大妇女参加社会保险的覆盖面

——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努力实现女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妇女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的全覆盖。

——逐步完善城镇生育保障全覆盖,提高农村妇女生育保障享有水平。

(2)进一步加强对妇女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

——全面落实对城乡低保家庭的孕产妇救助,提升实施救助的质量和水平。

——实现对残疾妇女救助的应补尽补,提高保障水平。

——实现对城乡特困妇女救助的应补尽补,提高救助水平。

(3)进一步提高妇女享有社会福利的水平

——扩大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范围,提高妇女享有社会福利的水平。

——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减轻妇女负担。

——进一步提高老年服务社会化水平,为老年妇女提供优质的社区服务。

2.策略措施

(1)切实落实妇女社会保障权利。全面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中关于妇女社会保障的权利。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地方性行政法规及配套政策,真正维护妇女享有社会保障的合法权益。

(2)着力扩大社会保险参保范围。健全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机制,依法征缴各项社会保险基金。加大扩面征缴力度,强化扩面征缴手段,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提高社会保险监管水平。实现社会救助无盲点和社会福利适度普惠,使妇女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3)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落实北京市城乡居民生育保险政策,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本市的灵活就业人员全部纳入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努力实现生育保险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生育和计划生育费用纳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报销范围。

(4)推进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加快职工医疗保险体系建设,落实中央和市级公费医疗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的改革部署。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落实城乡特困妇女医疗救助制度,切实保障贫困孕产妇的基本医疗需求。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提高城镇非正规就业和非从业妇女、农村妇女医疗保险参保率。

(5)形成城乡一体化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并轨城乡社会保险制度,不断缩小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差距,使

城乡劳动者获得平等的社会保障待遇。推进更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整合城镇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筹层次,实现城乡居民持卡就医实时结算。

(6)提升社会救助水平。实现“应保尽保”、“无社会救助盲点”目标。进一步健全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司法、临时救助等为补充的城乡一体化救助体系;继续落实和完善分类救助的政策,完善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动态调整办法,加大对贫困妇女和孤残妇女救助力度,改善贫困和残疾妇女生活质量。

(7)完善妇女养老社会服务。强化居家与社区养老服务。制定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办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搭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居家养老设施和项目。开发适合老年妇女特点、满足老年妇女需求的社区服务项目。

(8)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程度。在社区优先发展对家庭生活有直接影响的公共服务,以区家政服务培训基地为龙头,以各家政服务分中心为主体,对家政服务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进行培训。倡导夫妻共担家务劳动,减少妇女家务劳动时间。

(六)妇女与法律

落实促进男女平等的法律法规政策,增强妇女依法维权意识和能力,切实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1.主要目标

(1)保障妇女获得平等的法律保护,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维护妇女依法享有的特殊权益,使妇女各项法律权利得到切实保障。

——强化司法、执法过程中对妇女合法权益的保护。

(2)反对一切形式针对妇女的犯罪行为

——控制并减少强奸、拐卖等侵害妇女人身权利的刑事案件的发生率。

——严厉打击卖淫嫖娼行为。

——预防和制止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

(3)依法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

——保障妇女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人身、财产权益。

——广泛开展妇女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妇女法律素质的提高。

——给有需要的妇女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保证法律服务和援助的质量。

(4)加强对妇女权益保护的司法队伍建设

——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中的女性应保持适当的比例。

——人民陪审员中的女性比例达到40%。

2.策略措施

(1)加强司法、执法系统工作人员的社会性别理论培训。积极开展执法和司法人员的性别意识培训,将社会性别理论纳入司法、执法部门的常规培训,提高司法、执法工作者的社会性别意识和性别平等理念,发挥司法人员在保障妇女权利方面的作用。

(2)打击侵害妇女人身权利及针对妇女的暴力行为。建立多机构、多部门合作的预防、制止、救助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完善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合作机制,将家庭暴力报警纳入出警工作范围,按照有关规定对家庭暴力救助投诉及时进行处理。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提高全社会的反拐意识和妇女自身的防范意识。

(3)维护妇女在司法过程中的合法权益。开辟妇女维权“绿色诉讼通道”,对涉及侵害妇女权益的案件实行快立、快审、快结、快执,对经济特别困难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需要特殊保护的妇女,依法减、免诉讼费用,建立对失业、贫困等弱势妇女权益申诉案件优先审查、重点办理的制度。

(4)广泛深入宣传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知识。强化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社会意识。加大城乡普法力度,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将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有关法律法规纳入全民普法内容,坚持举行“三八妇女维权周”活动,针对不同时期的妇女维权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咨询活动。推动社区普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多渠道、多形式面向广大妇女,尤其是农村地区妇女、妇女流动人口开展专项普法活动,提高广大妇女群众自我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5)提高妇女在执法和司法中的影响力。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中应保证适当的女性比例。鼓励和推荐符合人民陪审员条件的妇女担任人民陪审员,法

院在普遍开展对人民陪审员培训的基础上,对女性人民陪审员进行法律知识、社会心理学知识和调解技巧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陪审工作能力。积极安排女性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各单位应对女性担任人民陪审员予以支持,采取激励机制,保证妇女人民陪审员的出庭率。

(6)保障妇女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人身、财产权益。维护婚姻家庭关系中的妇女名誉权、个人隐私权和财产权益。人民法院在审理离婚和继承案件中,体现性别平等。在离婚案件审理中,保护妇女合法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优先考虑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妇女在照顾家庭上投入的劳动、妇女离婚后的生存发展以及抚养未成年子女的需要,实现公平补偿。

(7)依法为妇女提供法律援助。提高法律援助的社会知晓率,鼓励妇女依法申请法律援助并为其提供便利。扩大法律援助范围,充实和完善法律援助机构。鼓励和支持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等为妇女提供公益性的法律服务和援助。开通法律服务热线。进一步畅通妇女诉求渠道。加强妇女儿童维权服务平台建设,提高热线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8)构建诉前解决女职工和用人单位争议的有效平台。依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督促企业切实负担社会责任。保护女职工的劳动权利。普及女职工的维权法律知识,充分发挥妇联、工会等组织在维护女职工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运用其他诉讼外维权手段,保护妇女合法权益。

(七)妇女与环境

宣传先进的性别文化,优化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构建两性和谐的社会,使妇女获得平等参与发展的机会。

1.主要目标

(1)倡导先进的性别文化

——树立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推进社会性别意识主流化。

——加大对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力度。

(2)优化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

——提升妇女的文明素质。

——倡导妇女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

——增强妇女环保意识,推进妇女参与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践行低碳生活。

——倡导妇女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增强身体素质。

(3)加强妇女应急能力建设

——提高妇女预防灾害风险的能力,满足妇女在救灾中的特殊需求。

——加强应急队伍的社会性别培训和提升社会性别意识。

(4)加强社区和家庭文化建设,创建友好型生活环境

——引导妇女参与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提升妇女社会地位。

——建立、完善(区、镇乡、街道、社区、村)妇女之家等妇女活动阵地,为妇女提供教育、培训、服务、娱乐等多元化的服务。

2.策略措施

(1)加大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宣传和落实。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社会宣传,提高全社会对男女平等的认识。加强对公众的社会性别文化的传播,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创建两性和谐发展的人文环境。将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在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时,充分考虑对男女两性产生的不同影响,避免性别歧视,保证女性和男性一样平等参与和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2)引导广大妇女广泛参与社会志愿服务工作。以公益、自愿为原则推进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开发有利于妇女参与的志愿服务项目,以城乡社区为阵地,以服务群众、服务家庭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广泛深入地开展各类巾帼志愿服务,丰富内涵、拓展领域、优化品牌,不断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机制化推进、社会化发展。

(3)组织动员妇女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妇女的生态文明意识,提高妇女参与环境保护的能力。面向广大妇女和家庭开展低碳知识宣传,树立一批绿色家庭和绿色生活典范,带动更多的妇女和家庭承担绿色环保责任。

(4)引导妇女积极参与各类健身活动。加强体育设施建设,普及科学的保健养生知识,不断满足妇女健康需求。引导女性积极健身、科学健身、坚持健身、安全健身,加强对妇女科学的健身指导,推动妇女系统地参与全民健身活动,带动广大家庭参与全民健身活动。让热爱运动、积极锻炼成为女性科学文明的生活

方式。加强妇女活动阵地的科学管理和机制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使妇女享有更好的文化生活。

(5)灾难应对与评估中纳入女性视角。关注妇女在灾难和防灾、救灾中所受的影响及可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提供相关服务和开展宣传教育、技能培训,加强对受灾妇女的生产自救和指导,吸收妇女参与相关工作,发挥妇女在应对灾难中的巨大作用,提高妇女预防和应对灾情的能力。

(6)推动社区和家庭文化建设。不断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妇女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参与热情高,参与比例大的优势,创新活动载体,开展贴近妇女需求、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坚持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建设,不断赋予家庭文化建设的新内涵,满足妇女和家庭多元的、娱乐身心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社区和家庭和谐文明程度,实现妇女工作、家庭工作和社区工作的良好融合。

(7)建立人口分性别信息定期采集、分析制度。各相关部门在工作中应树立分性别统计意识,根据规划监测评估要求,结合实际建立和完善性别统计工作报告制度,做好本地区、本部门性别统计数据的收集,及时报交统计部门,为政府和有关部门掌握妇女发展状况提供支持。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规划实施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负责实施本规划。政府各相关部门、相关机构和社会团体结合各自的职责,承担落实规划中相应的目标任务。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具体负责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

(二)制定地区规划和部门实施方案。镇(乡)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应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妇女发展规划。区妇儿工委各成员单位应结合各自的职责,按照任务分解,制定实施方案,形成区域实施妇女发展规划的体系。

(三)将规划纳入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

(四)保障妇女事业发展的经费投入。加大妇女事业发展所需经费的投入,将实施规划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针对重点、难点问题设计实施相应项目,安排专项经费,保证目标如期实现。

(五)建立健全实施规划的工作机制。建立由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规划实施工作机制,共同做好规划实施工作。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将主要目标纳入相关部门、机构和社会团体的目标管理体系。

(六)建立健全实施规划的工作制度。健全报告制度,各有关部门每年向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报告实施规划的工作情况。健全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全委会、联络员会议,汇报、交流实施规划的进展情况。健全监测评估制度,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和定期监测评估。加强区妇儿工委办公室建设,确保机构、编制单设,配置专职工作人员,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七)探索总结实施规划的工作方法。及时开展对妇女发展状况的调查研究,掌握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为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加强对妇女发展领域的研究,总结探索妇女发展规律和妇女工作规律。在规划实施中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通过实施项目、为妇女办实事等运作方式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通过总结推广经验,推进规划实施。

(八)加大实施规划的宣传力度。多渠道、多形式面向各级领导干部、妇女工作者、广大妇女和全社会宣传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宣传规划的重要内容,宣传规划实施中的典型经验和成效,宣传促进妇女保护和发展的国际公约、法律政策,营造有利于妇女生存、保护、发展和参与的社会氛围。

(九)加强实施规划的能力建设。将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相关内容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纳入相关教育、培训内容。举办多层次、多形式培训班、研讨会等,对政府及各有关部门、机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增强其实施规划的责任意识和能力。将实施规划所需业务知识纳入部门培训计划,开展对相关专业工作者的培训。

(十)鼓励妇女参与规划的实施。妇女是实施规划的受益者,也是实施规划的参与者。在实施规划过程中,注重发挥妇女的作用,听取妇女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妇女参与规划实施,提高参与意识和能力,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五、监测评估

(一)监测评估是实施规划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规划监测是指收集、整

理、分析反映妇女发展状况的相关数据和信息,动态反映规划目标进展情况和趋势变化。规划评估是指在监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评价规划目标达标状况,衡量和判断规划策略措施和规划实施工作的效率、效果、效益,预测规划目标和妇女发展趋势。通过监测评估,及时准确把握妇女发展状况,制定和调整促进妇女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规划分别实行监测评估,2-3年进行中期评估,5年末进行终期评估。

(三)监测评估工作机构和职责。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设立监测评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委员会领导、委员组成,负责组织领导监测评估工作,审批监测评估方案,审核监测评估报告等。监测评估领导小组下设监测组和评估组。监测组由区统计局负责,承担规划目标任务的成员单位联络员和相关业务人员组成,负责规划监测工作的指导和人员培训,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和信息,撰写并提交监测报告等。评估组由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承担规划目标任务的成员单位联络员、业务人员和规划各领域的专家组成,负责评估工作的指导和人员培训,制定评估方案,组织开展评估工作,撰写并提交评估报告等。

(四)监测评估工作要求。区政府要将监测评估工作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完善监测评估相关制度,区妇儿工委成员单位按要求分别向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区统计局报送评估报告和监测数据,监测组和评估组分别向市、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提交监测报告和评估报告。区政府及妇儿工委要保证监测评估工作有序开展,使科学、准确反映妇女保护和发展状况的指标纳入常规统计和统计调查,及时研究监测评估结果,加强规划实施工作。

(五)本规划由北京市海淀区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四篇:社区老年调查报告

社区老年调查报告1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稳中求进,把老年大学办得“更实更好”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实现与中央提出六个“老有”的有机结合,一切从老同志的实际需求出发,立足实际,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老年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促进全省老年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科学发展。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电脑的普及,远程教育这一便捷的教育模式走入大众,结合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发现远程教育非常适合老年教育,以及活到老学到老,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宗旨。

关键字:老年教育老年大学远程教育

一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成人教育的组成部分,终生教育的后期阶段,是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有机组成,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一)老年教育的内容

老年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营养与保健、音乐与舞蹈、手工与园艺、文化知识、职业训练,以及对退休生活的适应等。老年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各种讲座、学习班、老年学校、老年学院和老年大学,老年学院和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一种普遍而重要的形式。

(二)老年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使他们更顺利地适应退休生活和新的社会角色;

二,增长文化知识,使未受过正式教育的老年人有机会学习文化知识,使已受过正式教育的老年人的文化知识得到更新;

三,掌握新的技术、技能,使那些身体健康并有重新就业愿望的老年人获得重新就业的能力和条件;

四,丰富余暇生活,使老年人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和更富有意义。

五,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六,增强人力资本积聚,带动社会经济增长。七,提高老年的社会参与率,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八,提高老年修养,有助于老年精神文明建设,符合中央提出六个“老有”。

(三)社区老年教育的作用

老年教育向社区延伸,既是老干、老龄工作的下移,更是关心老年人的具体表现,越深入基层,广大的老年群体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政策实惠。因此,兴办社区老年学校,特别是多渠道发展老年社区教育是惠及众多老年人的举措。

其作用是:

一,落实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的措施。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之一。

二,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是提升老年人素质的重要方面。老年人投身社区老年学校学习,是老年群体提高生活生命质量的重要选择和有效途径。发展社区老年教育,针对现代老年人的特点,心理变化,生活方式做科学的引导。

三,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有助于社区文化建设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本质是共享。不断提高市民文化生活质量,既让先进文化始终占据主流阵地,又让社区氛围文明友善,人与人之间和谐互助,满足于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构建和谐社会是十一五期间重要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之一,对凝聚人心,整合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深远意义。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对其进行教育,特别是与时俱进的进行教育,让其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获得终生学习的权益,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二老年教育的现状和实施的关键

自中国1983年9月在山东办起第一所老年大学,1985年底已发展到61所,学员近4万人。它根据老年人特点安排教学,受到老年人的欢迎。我国的老年教育得到了一定的起点发展,为我国现今的老年社区教育和远程教育,普惠教育起到了奠基作用,为我国发展老年教育,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起到了指导作用。

(一)老年教育的现状

二十一世纪伊始,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渐突出,老年教育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从法律制度来看,截至目前,在老年教育领域,我国以基本形成了一套体系的法律法规,确认了老年人的受教育权利。但仍存在体系不完备的问题,建立健全老年教育法律体系是必须先去解决的问题。

二,从政策制度看,自零七年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我国老年政策日益完善,且相当于法律,政策更具体,更有利地推动了老年教育的发展,但也存在保障不充分的问题。

三,老年学校建设来看,增设趋势并不是持续上升的,学校数量少,且集中布局在城镇地区。而城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生活质量程度都比农村老年人高。如何将老年学习建设,特别是社区教育,远程教育,普惠教育普及到乡村也是发展的着力点。

四,居家自学是老年人获取教育资源的基本渠道,反映出老年人相对封闭的生活和松散的学习状态。社区开展的.老年教育活动较为活跃。参加老年教育从参加人群来看,呈现出,以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为主体,以女性为主体,以参加文艺活动为主体。

(二)老年教育实施的关键一,社会的高度重视

老年教育对于社会来说,是实现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事业,需要社会的高度重视。以发展经济的力度对待老年教育,把对老年教育认识上升到社会义务和责任的高度。切实实现中央提出的“六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二,广大老年人的积极参与

着力向基层发展老年教育,原从属单位牵线,社区老年站搭桥,划片划区,集中规划。发挥省市老年大学的引导作用,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老有所学的老年教育体系。三,扩大宣传力度

针对老年群体松散的退休生活,首先要积极扩展宣传力度,让老年人了解老年教育的优点。再者,为积极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广泛调查老年人的知识需求,根据实际开设老年教育专业与班级。另外,授课时间和方法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

三发展远程教育、社区教育、普惠教育及建议

为实现中央提出的“六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应当做好老年社区工作,特别是应当多渠道,多方式的进行好老年教育工作。

(一)老年远程教育

针对居家自学是老年人获取教育资源的基本渠道这一现象,反映出老年人相对封闭的生活和松散的学习状态,为实现老年教育普及,远程老年教育应运而生。

为推广老年远程教育,首要是对电脑课的开展。为了防止老年人排斥对新技术和新事物的接收,老年电脑课开设的一定要方向对头,定位准确,选材适当,方法新颖,制作优良。

基于中国石油大学远程及继续教育学院的系统优势,可以实现与老年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积极与石大继续教育学院商榷,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教育平台,电视台教育频道,广播电视台频道、自学考试和图书馆电子阅读平台等为基础,构建资源丰富、服务良好的远程教育体系。

开设网络信息的“老有所学”栏目,细分版块,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并且针对老年人对收音机的热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特别开设老年人特殊频道,为老年人提供学习,丰富生活的资源。

社区教育在老年教育工作方面是先驱,为更好地进行老年远程教育,必须与社区教育这一已经形成体系的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利用已经形成的老年大学,学习机构,教学点,推动老年远程教育的开展实施。

(二)老年社区教育

为切实推进社区老年教育,在社区建设相应的组织机构,做到有工作人员,有工作部署,有检查,有落实,形成良好的社区老年教育机制,使其工作措施落实到实处,老年教育的活动场地、教育设施、设备、办学的经费、组织力量等就迎刃而解,社区老年教育工作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健康发展。

社区居民的构成源于各个行业,需求愿望各不相同,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社区老年群体积极向上,团结友善,理性的精神力量。

要推进社区管理,应用群众路线方式,民主的方式,教育、协商、疏导的方式,化解社会问题和矛盾。发展社区老年教育,要注重调查研究,摸清社区脉搏,潜移默化的老年教育工作将发挥积极作用。

科学、健康地推进社区老年教育工作,必须要考虑师资,要充分发挥市、区老年大学的示范,引领、辐射、服务和骨干作用。必须突出三个结合,即课堂设置与学员自愿相结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实际作用相结合,达到教、学、乐、为的有机统一。办学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是一种幸福的学习生活,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社区老年调查报告2

21世纪,中国正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老年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根据由市老干部局、市老干部大学安排的“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建设学习型城市研究”研究项目的要求,由区老干部局局长和市老干部确定xx区分校校长、老干部局和各街道老干部组成子项目课题组,从4月中旬到5月中旬进行准备和调研,并分别召开会议区老干部代表、街道镇老干部代表、社区老年代表座谈会和问卷调查,重点关注xx社区,听取社区团队和社区单位老干部的意见工作献给各领域老同志的意见,认真做全面分析。社区老年教育的现状,如何发展老年教育,扩大老年教育受众,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从而促进老年人社区教育的发展。

一、社区基本信息

有省电力公司、省地税局、省xx宾馆、省超高压管理局、省xx小学、省环达路桥公司、中国联通长沙分公司等。共有xx社区、友谊别墅、xx花都、天一康园、相超花园等七家企事业单位。有1200多名永久居民和4200多名永久居民,有400多位老人。

二、调查数据分析

1、基本信息

(1)受访者年龄主要在50—70岁之间,占总数的81%,能更好地反映老年人的观点。同时,从小学到高中的人员文化占80%的员工,说明退休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

(2)目前老年人退休后生活的前三大主要内容是:看电视、下棋打牌56次、读书看报48次、做家务、带孩子35个,反映老人业余时间不富裕。

2、我这几年参与老年教育

(1)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前三名的参与者是:29个自愿组合的艺术社团,21个居委会活动室,街道文化馆一共16个人。同时有41人选择不参加,说明目前的养老教育状况并不好。

(2)老年人现在参与和最喜欢的主要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保健方面,达到70人次,体育艺术和家政只有19人次。还有13个人。在参与问题9研究的目的中,63人选择了健康保健和长寿,排名第一,以及参与问题10研究的益处促进身心健康和延长寿命的有74人,也排在第一位。

(3)大多数老年人对老年人的教育现状不满意。

(4)学习内容上,高度集中在保健方面,有91个选择,只有25个音乐舞蹈排在第二位。一方面,它显示了老年人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社会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以及人的健康就是省钱的思想。

(5)在教育形式上,老年文艺团队活动47人次,居委会专题讲座28人次,38人选择自学时代。

3、关于咨询部分

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希望社会关注和关爱老年人,成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二是对场地和资金给予支持和关注文艺宣传队的工作。

三,社区老年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老年教育管理体制不畅

主要表现为组织不健全,管理无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巨大变化,老年人已经从单位管理转变为社会管理。除了极少数福利待遇好的单位有退休处和养老处对退休职工进行养老教育外,大部分退休后离开企业,企业不再管理以及教育,由社区作为居民管理,但社区没有专门的养老教育机构,也不清楚现有机构中哪个部门管理养老教育。全部的在我们的社会中,从上到下只有老龄化委员会。其实是无法统一管理的,管理体制也不顺畅。

(二)养老教育保障机制的'缺失

1、养老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缺失

从两个方面:老年教育经费来源。第一,在单位的情况下,老年教育经费直接关系到单位的效率和领导是否重视。在单位效益好、领导重视的情况下,老年教育经费有一定的保障。在单位效率差,领导疏忽的情况下,基本没有资金。更不用说组织教育的设施设备和各种活动;第二,从社区的角度来看,社区的工作经费主要来自民政局每年拨付的22。5万元,主要用于日常开支,工作经费相当紧张。但是养老教育没有专门的资金来源,无法在相关工作上投入更多的资金,限制了工作的发展。

2、老年教育缺乏质量保证机制

目前,社会仍然更加重视老年人的教育。通过自身努力和单位支持,组织了市民学校、文艺宣传队等。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座位、高血压防治等教育活动,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同时,直接影响到各单位相关负责人的水平各单位开展教育活动的质量。总的来说,老年人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相当不完善。

(三)老年教育发展不足

1、老年教育参与者人数少有很多原因。

第一,在意识形态方面,很多老人认为自己已经退休,应该在家享受幸福做家务带孩子就行;

二是身体上,很多老人因为身体不好,不愿意出门或停止出门参加家里的活动;

第三,其他原因,如果你想帮孩子带孩子,教育参与者人数少。

2、教育形式单一,大多是开会发通知,内容不丰富,不吸引老人。

3、教育设施设备不全。由于条件有限,社区没有老人活动中心等设施,也影响了老人教育活动的发展。

社区老年调查报告3

xx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面临 困难问题怎样解决?20xx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区青年汇同xx大学共同开展针对“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活动工作人员5人,活动志愿者3人,被访老年50余人。

本次调查数据中最为突出的三个问题: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难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除个别子女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收入的低,成为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因。二、老年人的思念:因为思念不能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三、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与人彻底阻隔开时,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因为出行的不便也导致了许多生活必备物品不能及时填补。

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和面临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作为社会工作者、敬老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者我们应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导和宣传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要提倡在广阔的空间交流,帮助老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年轻人接触。老龄社会不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都来关心、爱护他们。关爱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围。

社区老年调查报告4

根据毕节市老学(20xx)11号通知精神,按照黔老教办(20xx)6号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我办选择了市西、麻园、市东、洪山办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基本情况

本办事处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1826人,占总人口的%,20xx年参加各类教育学习的老年人数310人,占老年人口的%。

二、调研数据和调查问卷分析

(1)此项调研对象年龄主要是50至65岁左右,占社区总人数的62%,比较反映出老年人的不同看法,普遍显示文化程序较低。

(2)通过座谈了解和问卷显示,目前老年人的生活主要内容是:看电视、玩棋牌有36人次;看书、读报有41人次;做家务、带小孩有38人次,反映了老年人业务生活不够丰富。

(3)从调查和问卷显示情况看,参加活动前三位主要是:自愿组合的文艺社团队有48人次,街道文化中心11人次。同时,有37人次选择了没有参加,说明了当前老年教育开展情况不好。

(4)老年人现在参加和最喜欢的学习活动内容突出集中在保健类,达到68%人次,排在中等和中下等是文艺类和家政类,只有18%人次,14%人次,个人问卷第9题中参加学习的主要目的中,选择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结伴亲友,休闲娱乐的达69%和61%人次,高居第一,以及第10题参加学习对老年人最主要的好处是什么?选择促进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和消除孤独情绪、调节失落的心态也居高不下,大体和前一项相吻合。

(5)大多数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现状不满意。

(6)普遍集中在养生保健和健康锻炼方面,说明老年人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反映出当前社会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现象和老百姓的身体好,即是省钱的.观念。

(7)在教育形势上多数倾向于老年文艺团队活动。(8)关于征求意见部分,主要集中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希望社区重视和关心老年人,成立活动中心或老年学校;二是在场地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重视文艺团队的活动工作。

三、社区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老年教育管理体制不顺。主要体现在机构不健全,管理无序。

(二)老年教育保障机制短乏。主要表现在老年教育经

费投入较少,甚至没有投入,社区集体经济比较好的,由于领导重视,多少投入一点,经济较差的,领导不重视,基本没有投入经费,更谈不上设施的配备和组织教育的各种活动。

(三)老年教育不足。主要体现在参与人数较少,思想认识较差,认为自己退休了,年龄大了,该享受消福了,只能在家搞搞爱务,带带小孩就行了,不愿参加各种娱乐活动。

(四)社区由于条件有限,老年教育的设施、设备不全等情况,也影响了老年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五)远程教育发展滞后。这次调查问卷显示,在有学习愿望与需求的%老年人中,选择远程老年教育的仅%,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制度不健全,总是停在以往的老式式管理方法,加大了管理成本;二是经费没有保障,区级老年教育经费较少,不能支持社区、街道、学校及文艺团体活动经费的帮助;三是活动内容单一,没有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需求,同时,还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正确指导。

四、社区老年教育的对策与建设

(一)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社区老年教育的主体是老年人,老年教育的重心在社区,他们是一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通过调查问卷显示,老年人参加学习与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着相关联系,大多数的老

年人对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着十分强烈的责任感,除了身体力行、共建学习型、和谐型社会外,还能够带动家庭成员与社会成员参与学习。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大量退休人员回归社区,所以,当前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是扶植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理顺领导管理体制,纳入老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领导机构,是切实抓好社区老年教育的根本途径,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把老年教育在实践中积极累的成功经验另以升华,变成为是有组织约束力的规章制度,促进社区老年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加强管理,共同扶持。社区老年教育是多方面的,涉及面广,发展不同,从长远发展来看,建议在社区设立老年大学分校或每个街道注册一所社区老年学校,政府、相关单位在各方面给予指导、扶持发展。

(四)建立长期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目前,社区老年教育基本没有经费来源,只有参加大型有关活动时能获得部分经费补助,或者为某处开业表演得到一定的赞助。所以,要发展好社区老年教育,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经费,可以从政府专项教育资金中划拨一定比例,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采取政府、个人、社区资助等多种渠道帮助解决。

(五)大力发展、积极扶植的这区老年教育,提高参与率。参与层面通过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扶植社区老年教育,大力发展远程老年教育,建设开放、灵稍大、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公共资源平台,扩大社区老年教育覆盖面,提高参与率,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目标。

总之,老年教育是一项多阳事业、朝阳工程,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为老年教育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勇于面对挑战,坚持求实创新,开拓进取,老年教育事业将会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社区老年调查报告5

社区是一个人口密集型的居民住宅区。辖区面积xx万平方米,居民户xx户,人口近x万,其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xx%以上。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努力营造健康的养老环境,全面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社区本着?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的理念,结合社区居民的兴趣爱好,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活动,生动而丰富的教学内容得到了社区老年人的一致好评。

一、领导重视,建章立制推动

针对社区老年人群众多的特点,社区把拓展延伸老年学校教育工作覆盖面,将老年学校发展列入?两委?日常工作议事日程,纳入有关领导职责范围,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充实老年学校组织,社区党支部书记亲任校长,选派有责任心有教学经验的退休老教师任副校长和校务委员,组建老校领导班子,并配备若干比较固定的兼职工作人员,明确老年学校由使老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并着手制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召集校委会和学员代表研究授课内容,确保每学期顺利开学。课堂上设置主持人,课堂记录员和学员点名簿,加强人文管理,使教学有序进行。校委会一班人以满腔热情投入老年教育事业中去,他们不计报酬,争作奉献服务精神,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宣传,提升老校影响

积极宣传,提升社区老年学校影响力。宣传社区老年学校一贯重视社区教育宣传工作。一方面,利用社区宣传橱窗、学员风采墙等宣传阵地,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奋进的学习氛围,使广大老年朋友在学校里不仅学到技能知识,还能增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结交朋友;另一方面,经常组织学员举办书画展、才艺表演、慰问演出,组队参加市、区、街道各级文体活动,增强社区老年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扩大教学覆盖面。

三、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

在巩固书法、绘画、声乐、乒乓球、太极拳、歌咏、棋类等已有专业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开办了电子琴、舞蹈、健身球、柔力球等一批贴近居民生活且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课程。老校还注重学用结合,今年4月28日选派社区太极拳小队参加了?区全面健身暨职工运动会?开幕式活动,乒乓球队也与xx学生选拔队进行友谊赛,歌咏队参加?心向党放声唱‘七一’歌咏大会唱??歌颂伟大中国共产党,歌颂伟大祖国;在创建文明城市迎检过程中,许多学员还积极主动参于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四、改善条件,教学制度完善

通过社区固定投入一点、街道配套一点、区里下拨一点等多种渠道对老年教育活动进行资金、人力、物力的支持。增添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使办学条件和教学规模再上一个新台阶,有效保证了社区老年教育快速、健康发展。通过制定、推行一系列以严格教学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制度,以教育引导为主线的激励制度,以坚持老有所教、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相结合的老年人才培养、使用制度,以及各项激励、奖惩制度;规范教学管理工作,推行教学电子化,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通过建立专业兼职教师人才库、学员信息库,加强人事管理;不定期发布、更新学校教学情况、活动信息,进一步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

五、定期交流,提高办学水平

多次组织老年学校教工、学员到兄弟社区老校参观学习,借鉴他人的办学经验和培养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改进,提高教学质量;邀请专家学者、民间艺术家、社会志愿者等专业人士到我校举办讲座、授课,并就如何发挥好社区老年学校在发展老龄事业中的作用进行切磋、沟通、交流,不断提高社区老年学校办学水平。

丰富老年朋友精神文化生活,为老年朋友谋福祉是我们的初衷,也是老年学校办学的宗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出现多元化,这对我们办好社区老年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要求,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在广大居民群众的大力协助支持下,以发展的眼光去探索、创新,实现新的跨越,为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篇三:关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调研情况汇报

社区老年调查报告6

一、前言

老年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发展老年教育不仅可以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也是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老年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建立一个健康、快乐、有意义的老年教育系统,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老年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二、调查方法及步骤

1、调查对象:55岁以上老人

2、研究方法:搜集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归纳统筹

3、时间进度和具体安排:20xx年10月10日至10月25日根据课题制定调查问卷,并进行前期准备20xx年10月25日至10月30日进行调查,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20xx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

分析整理统计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4、调查地点

济南长清区大学城及周边地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老年教育普及程度不高

根据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活动情况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有%老年从未参加过老年教育活动,他们认为老年教育就是一些娱乐性的活动或上老年大学,而对于其他老年教育的形式却知之甚少;另外%的老人认为人老了,就应该在家待着,不应较多的参加社会活动,家人、朋友对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的支持度直接影响到老年人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的老年人对老年教育持无所谓态度,这部分老年人认为人老了,参加老年教育活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不如老老实实在家待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关于老年教育的机会方面,%的人认为参加机会比较少,%认为参加机会几乎没有,还有%的老年人不可置否。可见长清区老年教育活动少,在老年人中影响不大。

关于老年人对老年教育活动意义的认识方面:%的老年人认为学习是为了打发时间、解闷,另外还有%的认为老年教育没有任何意义。

由此可见,长清区老年教育普及程度不高,普及老年教育还需要相关部门的努力。为了给解决长清区老年教育普及程度不高的问题提供依据,本研究对引起此现状的原因做了如下分析:

首先,个人经济条件不具备。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向高层不断发展的。低级的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高一级的需要才会出现。”

长清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很多人认为发展老年教育还不具备条件。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生活条件困难的老年人比例为%,生活条件一般的老年人比例为%,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条件一般。因此,很多老年人即%的老年人每学期能够承受的教育费用都在0-50元之间,还有%的老年人不愿意拿出少量费用来参加老年教育活动,这部分老年人多数是生活条件比较困难,他们连温饱都无法解决,更无法奢谈老年教育。

其次,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育指的就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在职教育,并不包括老年教育,所以老年教育受到很大程度的忽视。

再次,老年人没有主动寻求教育的意识。调查表明%的老人认为年岁已高,不需要接受教育和继续学习。

老年人自身对老年教育不能忽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每个老年人都应该认识到参加老年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二、老年教育经费缺乏

政府教育经费投在青少年的教育上,老年教育获得的资源极少。经费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当地老年教育的发展,造成教育设备落后、课程内容不齐全、师资力量匮乏等。另外,通过调查老年人对长清区老年教育活动改革的看法,%的老年人认为教育资金的投入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老年教育经费缺乏究其原因,首先是没有固定的财政支持。虽然长清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老年教育不同程度的财政支持,但这项经费并没有列入财政预算,无统一的标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其次是没有社会力量的支持。长清区只有一所老年大学即长清区老年大学,这一所大学是由政府和各单位的老干部部门主办的,经费主要由政府和相关部门出,不像一些青少年教育学校能得到一些社会赞助,基本上没有民间资金投入老年教育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再次终身教育理论未普及开来。终身教育理论明确指出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还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是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发达的老年教育,就不可能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但目前,长清区有一些人认为接受教育是年轻人的权利,老年人接受教育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不愿意投资老年教育。

三、老年教育形式缺乏多样性

老年人对长清区老年教育形式的评价数据显示:仅有%的老年人认为很全面,%的老年人认为较全面。还有调查显示:%的老年人经常收听广播节目,%的老年人参加了老年大学,通过娱乐活动来进行老年教育活动占%,参加社区知识讲座的老年人只有%的比例,%的老年人从未参加老年教育活动,参加其它形式老年教育活动的老年人仅为%的比例。从这些调查数据中可以得知:长清区的老年教育形式比较单一,老年教育主要是通过老年大学开展,一部分老年人通过收听广播、看报或看电视来进行学习,还有部分老年人通过娱乐活动来进行老年教育活动。长清区老年教育的形式缺乏多样性,通过调查老年人对长清区老年教育活动改革的看法,有%的老年人认为应该改革其教育形式。也进一步表现了长清区老年教育形式的匮乏性,老年教育形式单一是较多老年人共同面临的障碍。因此,长清区老年教育实施者需要对长清区老年教育形式有个全面、透彻的把握。从而,才能完善长清区的老年教育形式。

首先,观念认识不到位。老年教育机构和办学单位没有认识到拓展老年教育形式,有利于社会参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参与理论认为,对各个年龄组的人来说,社会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拓展老年教育形式,可以推动更多的老年人对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民事物等领域的参与,而老年人只有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才会获得更加积极的自我形象,从而生活的更好。其次,老年教育形式的基本原则不完善,从而制约了老年教育形式的丰富和拓展。再次,目前长清区老年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丰富老年人的闲暇生活。参加老年大学、收听广播、看报或看电视还有参加娱乐活动在长清区老年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除了这几种教育形式之外,我们要寻求更多的途径,使长清区老年教育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满足各种各样老年人的教育所需,使更多的老年人有机会参加到教育活动中来。

四、老年教育活动内容窄化

老年教育的内容直接影响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的兴趣与热情,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教育的质量和规模,老年教育内容是整个老年教育的灵魂。老年教育的内容应该和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内容一样涉及广泛。但是,通过对老年人对参加老年教育活动主要内容的调查,可以看出:%的老年人参加了体育锻炼,%的老年人通过看电视、收听广播进行学习,%的老年人经常参加文娱活动。另外,老年人对长清区老年教育课程内容的评价结果显示:仅有%的人认为很科学,%的老年人认为较科学,%的老年人认为科学度为一般,认为较不科学和不科学的老年人各占%的比例,还有%的老年人不清楚它的科学度。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大概可以看到长清区老年教育内容比较窄化,存在过度倾向于娱乐性活动和健身活动,科学度不高,这些教育活动和内容比较适合低龄老人和健康状况比较好的老年人参与,而高龄老人受精力和健康的限制根本无法参与。

通过调查老年人对长清区老年教育活动改革的看法,%的老年人认为应该对老年教育内容进行改革。例如加强医疗保健知识的教育,对老年人来说也非常重要,老年人只有掌握了保健知识,才可以在生活中学会适应内外部环境因素,预防和及时治疗一些常见的老年疾病,采取科学的保健措施,增强体质,健康长寿,尽享“天年”。而长清区老年教育忽视经常向老年人传授医疗保健知识,不利于“老有所医”的发展。另外,由于老年人缺乏对现代科学知识的掌握,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利于他们“老有所为”的发展。

内容窄化的原因之一是观念认识不到位。长清区老年教育机构忽视了老年教育内容和终身教育体系之间的关系。老年教育内容丰富了,就会有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从而有利于长清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另一方面,长清区老年教育开展的时间不长,教育教学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组织制度缺乏明确的规范,教学内容较少系统规划,在相互借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内容窄化的现状。即:老年教育内容的基本原则模糊;老年教育内容结构混乱、逻辑性不强;更没有结合人文、地理等因素规划出适合长清区老年教育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也没有编制出适合长清区老年人的教科书。所有这些都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方面、多层次的学习要求。

五、教育设施设备不齐全

老年人对长清区老年教育活动设备是否齐全的看法中,%的人认为活动设备很齐全,%的人认为较齐全,认为教育活动设备一般的老年人为%,%的人认为较不齐全,%的人认为不齐全,%的人不清楚,%人未回答。据了解,长清区老年大学的体育课如陈式太极扇、中国功夫扇、木兰剑等都在露天广场举行。冬天冷、夏天热、下雨下雪就休息。虽然学校多次许诺要解决这一问题,修建室内场地供老年人活动,但是由于资金缺乏、无人组织等原因,这一问题迟迟未解决。各个社区基本上没有提供供老年人活动的场地,老年人没有相应的活动空间,很多老年活动都到公共场所举行、有的甚至去别的地方借场地,很多老年人找不到合适的地方锻炼。在硬件设施的建设方面,则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滞后性,教学场所、教育设施、多媒体设备亟待改进和加强。老年教育活动设施设备不齐全已经成为长清区老年教育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影响了长清区老年教育的良性运转。调查数据显示,%的老年人认为应该增加教育设施。因此,建立适合长清区老年人需要的教育设施和设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由于政府、教育机构不够重视,导致长清区老年教育的主要形式老年大学投入资金不足,场地、设备也相对不齐全,制约了进一步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长清区社区和娱乐场所几乎都未设立老年活动中心,虽然有的地方有一些健身器材,但真正派上用途的少之又少,大多数健身器材适合青年人和中年人所用,不适合老年人所用。很多老年人天气暖和时只好坐在马路旁边聊天、下棋、打麻将,天气冷时便躲在屋里看电视,这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打麻将等不良风俗也影响了社会风气。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短缺、无人组织等各方面的原因,硬件设施更新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总之,老年教育设施设备无法满足现有老年人口的需求,与长清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不相适应。

六、社区老年教育普及率低

在实施终身教育、迈向学习化社会的过程中,各级各类社区老年教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与老年大学相比,社区老年教育活动可以使老年人就近入学,不仅能节约时间,还能减少开支,兼顾家庭,使老年人充分享受老年教育的便利性。同时,社区老年教育的经济成本相对比较低,教育组织者不需要建设专门的教育场所,可以借用其它机构的一些教育资源来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办学成本较低。另外,老年人口在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而社区老年教育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因此,长清区推行终身教育、发展老年教育还必须做好社区这篇文章。通过调查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只有%的老年人参加了社区知识讲座,问其未参加的原因,是因为社区老年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少。长清区社区化老年教育还未拓展开来,大部分社区根本就没有老年学习的意识,开展社区化老年教育就更不用说了。

四,总结与建议通过资料搜索、调查数据和结果分析,我们对老年培训班现状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

结论:

面对众多的老年人口,研究调查长清区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在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长清区老年教育普及程度不高;老年教育经费缺乏;老年教育形式缺乏多样性;老年教育活动内容窄化;师资力量匮乏;教育设施设备不齐全和社区老年教育还未大面积展开,老年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几乎空白,这些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建议:

(一)探讨建立新型科学、规范有效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是新形势下确保老年教育健康、科学发展和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是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推进全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26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到20xx年将达到亿,占总人口的﹪,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在社会变革不断加快,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形势面前,在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并趋于健全的情况下,老年教育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探索建立新型的老年大学管理体制,实施规范化管理,是实现健康老龄化,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二)开办形式多样的老年培训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巢老人”问题存在,人口老龄化加剧,更多老年人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这些为“老年培训班”的开办提供了广大市场。

(三)建立统一的老年教育综合管理机构。

老年大学创建初期的管理形式是符合当时的客观实践,也是十分可贵和行之有效的,并且为老年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老年大学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教育的服务范围与老干部部门职责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老年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地发展,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上下对口、职权分明、名副其实的老年教育综合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全国各类老年大学的管理与协调工作,为新形势下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四)加快老年教育立法,将其列入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

根据《教育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有关法规,老年教育也须制定相应法规,对老年大学的隶属关系、资金渠道、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学规模、课程设置、考核办法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各级政府根据国家法规,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实施细则,使老年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五、参考文献:

《关于老年大学管理体制的研究与思考》

由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后王红漫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xx青年项目《我国老年教育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00CRK001)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社区老年调查报告7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稳中求进,把老年大学办得“更实更好”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实现与中央提出六个“老有”的有机结合,一切从老同志的实际需求出发,立足实际,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老年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促进全省老年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科学发展。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电脑的普及,远程教育这一便捷的教育模式走入大众,结合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发现远程教育非常适合老年教育,以及活到老学到老,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宗旨。

关键字:老年教育老年大学远程教育一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成人教育的组成部分,终生教育的后期阶段,是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有机组成,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一)老年教育的内容

老年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营养与保健、音乐与舞蹈、手工与园艺、文化知识、职业训练,以及对退休生活的适应等。老年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各种讲座、学习班、老年学校、老年学院和老年大学,老年学院和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一种普遍而重要的形式。

(二)老年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使他们更顺利地适应退休生活和新的社会角色;

二,增长文化知识,使未受过正式教育的老年人有机会学习文化知识,使已受过正式教育的老年人的文化知识得到更新;

三,掌握新的技术、技能,使那些身体健康并有重新就业愿望的老年人获得重新就业的能力和条件;

四,丰富余暇生活,使老年人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和更富有意义。五,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六,增强人力资本积聚,带动社会经济增长。

七,提高老年的社会参与率,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八,提高老年修养,有助于老年精神文明建设,符合中央提出六个“老有”。

(三)社区老年教育的作用

老年教育向社区延伸,既是老干、老龄工作的下移,更是关心老年人的具体表现,越深入基层,广大的老年群体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政策实惠。因此,兴办社区老年学校,特别是多渠道发展老年社区教育是惠及众多老年人的举措。

其作用是:

一,落实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的措施。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之一。

二,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是提升老年人素质的重要方面。老年人投身社区老年学校学习,是老年群体提高生活生命质量的重要选择和有效途径。发展社区老年教育,针对现代老年人的特点,心理变化,生活方式做科学的引导。

三,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有助于社区文化建设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本质是共享。不断提高市民文化生活质量,既让先进文化始终占据主流阵地,又让社区氛围文明友善,人与人之间和谐互助,满足于老年群体多样化,多

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构建和谐社会是十一五期间重要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之一,对凝聚人心,整合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深远意义。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对其进行教育,特别是与时俱进的进行教育,让其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获得终生学习的权益,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老年教育的现状和实施的关键自中国1983年9月在山东办起第一所老年大学,1985年底已发展到61所,学员近4万人。它根据老年人特点安排教学,受到老年人的欢迎。我国的老年教育得到了一定的起点发展,为我国现今的老年社区教育和远程教育,普惠教育起到了奠基作用,为我国发展老年教育,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起到了指导作用。

(一)老年教育的现状

二十一世纪伊始,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渐突出,老年教育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从法律制度来看,截至目前,在老年教育领域,我国以基本形成了一套体系的法律法规,确认了老年人的受教育权利。但仍存在体系不完备的'问题,建立健全老年教育法律体系是必须先去解决的问题。

二,从政策制度看,自零七年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我国老年政策日益完善,且相当于法律,政策更具体,更有利地推动了老年教育的发展,但也存在保障不充分的问题。

三,老年学校建设来看,增设趋势并不是持续上升的,学校数量少,且集中布局在城镇地区。而城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生活质量程度都比农村老年人高。如何将老年学习建设,特别是社区教育,远程教育,普惠教育普及到乡村也是发展的着力点。

四,居家自学是老年人获取教育资源的基本渠道,反映出老年人相对封闭的生活和松散的学习状态。社区开展的老年教育活动较为活跃。参加老年教育从参加人群来看,呈现出,以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为主体,以女性为主体,以参加文艺活动为主体。

(二)老年教育实施的关键

一,社会的高度重视

老年教育对于社会来说,是实现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事业,需要社会的高度重视。以发展经济的力度对待老年教育,把对老年教育认识上升到社会义务和责任的高度。切实实现中央提出的“六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

二,广大老年人的积极参与

着力向基层发展老年教育,原从属单位牵线,社区老年篇五:独坡乡20xx年老年教育工作总结

独坡乡20xx年老年教育工作总结今年来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老年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一是树立“大教育”的观点。把整个社会老年人纳入老年教育的视野,打破只面向离退休干部办学的旧体制,发展壮大老年教育队伍,把老年大学办成社会老年人的“家”,使老年教育由“无源之水”转入“源远流长”的新境地。

二是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立足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三高”特点,把提高老年人自身素质,增强自我服务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把老年教育真正办成适应老年人特点和需求的特色教育。

三是树立“时代教育”的观念。立足于时代,服务于时代,以时代的发展为导向,不断拓宽老年教育的新领域,增添老年教育的新内容,开拓老年教育的新思路,把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特征的新型老年人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教育目标,使老年教育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求实创新,增强老年教育的吸引力。

一是围绕“学用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实践性。老年人在生理变化上共同特征是记忆力、视力、听力等相对较差,在接受新事物上的突出特点是重经验、实用而轻理性,加之他们接受老年教育又具有“短时性”,而不适宜于从事高深持久的脑力劳动,难以接受注入式的理论教育,这就决定了我校老年教育必须突出实践性。首先,在学科内容方面我们

注重贴近并直接服务于老年人的生活。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注重讲授与示范、课本与现实、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真正使学员学有所得。特别是近几年来,为突出实践性办学,我们把专业实践课作为教学的重头戏,同时,我们还大胆改革完善教育内容,赋予教育内容以更加鲜明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我们根据老年人生活实际和需要,先后开设了种植养殖、家电维修及保养使用,老年养生保舰烹饪、“老年人社会问题和政策”、“识别假币与假冒伪劣产品”、“老年人购物消费指南”等学科,由于内容贴近老年人生活,注重培养和提高老年人生活技能,增强自我服务能力,有很强的实用性、指导性、现实性,因此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二是围绕“学乐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娱乐性。我们围绕“寓教于乐”做文章,努力为老同志改善和优化学习软环境。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了文体课,内容涉及歌舞、游艺、卫生保舰书画等,并将专业课、理论课同文体课穿插安排,同时适当缩短理论学习时间,相对延长文体课时间,使学员学习生活有声有色、有张有驰、劳逸结合,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其次,在教学形式上,突出故事性、趣味性,如经常搞答辩、评比、研讨等,使课堂教学始终充满情趣和生机,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感染力。

三是围绕“学为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服务性。老年人参加学习的动机,已从求知、求乐、求健开始向奉献、实现人生价值方面转变。“学以致用,以学促为”已成为广大老年人参加学习的追求目标。实践证明,广大老年学员通过学习,所发挥作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为地方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三、学有所为,老年教育硕果累累。老年大学的学员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拓宽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增长了知识和技能,增强“老有所为”的本领。为家乡的三个文明建设尽心尽责作贡献。同时,我们还组织学员成立了“宣讲团”、“关心下一代协会”、“老年文艺队”等组织,组织他们围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党的方针政策,深入田间村头、学校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政治宣传教育和慰问活动,发挥政治优势,巩固和扩大了老年教育成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社区老年调查报告8

xx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面临 困难问题怎样解决?xx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区青年汇同xx大学共同开展针对“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活动工作人员5人,活动志愿者3人,被访老年50余人。

本次调查数据中最为突出的三个问题:

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难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除个别子女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收入的低,成为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因。

二、老年人的思念:因为思念不能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

三、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与人彻底阻隔开时,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因为出行的不便也导致了许多生活必备物品不能及时填补。

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和面临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作为社会工作者、敬老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者我们应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导和宣传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要提倡在广阔的空间交流,帮助老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年轻人接触。老龄社会不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都来关心、爱护他们。关爱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围。

社区老年调查报告9

二十一世纪,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渐突出,老年教育问题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根据市老干局、市老干部大学安排部署的《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与建设学习型城市研究》课题研究的要求,由区老干局长、市老干大学xx区分校校长及老干局和各街道老干工作专干组成子课题研究组,从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进行了准备和调研,分别召开了区老干部代表、街镇老干工作专干、社区老年人代表座谈会及问卷调查,重点调查了xx社区,听取了社区班子、社区单位老干工作专干及各方面老同志的意见,并认真进行了综合分析,就社区老年教育状况、如何发展老年教育、扩大老年教育受众面、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促进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

一、社区基本情况

xx社区内有省电力公司、省地方税务局、省xx宾馆、省超高压管理局、xx小学、省环达路桥公司、中国联通长沙分公司等七家企事业单位,有xx小区、友园山庄、xx花都、天一康园、湘超景园等五个居民小区。常住户1200余户,常住人口4200多人,其中有老年人400多人。

二、调研数据分析

1、基本信息部分

(1)、此次调研对象年龄主要集中在50-70之间,占总人数的81%,较能反映老年人的看法。同时小学至高中文化的人员占总人员的80%,显示退休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

(2)、目前老年人退休后生活主要内容排前三位的是:看电视、玩棋牌有56人次、自己看书、读报有48人次、做家务、带小孩有35人次,反映出老年人业余生活不丰富。

2、本人近年参加老年教育情况部分

(1)、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参加活动前三位的是:自愿组合的文艺社团有29人次、居委会活动室有21人次、街道文化中心有16人次。同时也有41人次选择了没有参加,说明当前老年教育开展情况不好。

(2)老年人现在参加和最喜欢的主要学习内容突出集中在保健类,达到70人次,排在后面的体艺类和家政类,只为19人次和13人次。与第9题参加学习的目的中,选择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的达63人次,高居第一,以及第10题参加学习的好处中选择促进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达74人次,同样高居第一的情况相吻合。

(3)大多数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现状不满意。

(4)、对于学习内容,高度集中在养生保健方面,选择人次高达91次,第二名的音乐舞蹈仅为25人次,一方面说明老年人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社会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和老百姓的身体好即是省钱的观念。

(5)、在教育形式上倾向于老年文艺团队活动和街道居委会专题讲座,分别为47人次和28人次,选择个人自学的也有38人次。

3、关于意见征询部分

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希望社区重视和关心老年人,成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二是在场地和资金上给予支持,重视文艺宣传队的工作。

三、社区老年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老年教育管理体制不顺

主要表现为机构不健全,管理无序。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形态发生的'巨大的变化,老年人由原来的单位管理变为社会管理。除极少数效益好的单位设有退休办、老龄办,对退休职工开展老年教育外,但绝大数在退休后脱离企业,企业不再进行管理和教育,由社区作为居民进行管理,但社区没有专门的老年教育机构,也没有明确现有的机构中由哪个部门管理老年教育。整个社会从上至下只有老龄委,事实上统一不了也管理不了老年教育,在管理体制上不顺。

(二)、老年教育保障机制缺乏

1、缺乏老年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从老年教育经费来源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在单位的情况,老年教育经费与单位效益情况、领导是否重视等情况直接联系,在单位效益好、领导重视的情况下,老年教育经费有一定的保障。而在单位效益差、领导不重视等情况下,则基本没有经费,更谈不上设施的配备和组织教育的各种活动;二是从社区方面来看,社区的工作经费目前主要来源于民政局每年下拔的22.5万元,主要用于日常开支,工作经费相当紧张。而老年教育没有专项的经费来源,无法在有关工作上投入更多资金,限制了工作的开展。

2、缺乏老年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目前,社区还是比较重视老年教育的,通过自身努力、单位支持,组织了市民学校、文艺宣传队等,开展老年健康知识讲座、高血压的防治等教育活动,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教育质量上难以保障。同时各单位有关负责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各单位开展的教育活动的质量。总体来说,现在老年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相当不完善。

(三)、老年教育发育不足

1、老年教育参与人数偏少 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上,很多人老年人都认为,自己退休了,该享享清福了,在家搞搞家务、带带小孩就行了;二是身体上,许多老年人由于身体不好,不愿外出或是家里阻止外出参加活动;三是其它原因,如要帮助子女带小孩脱不了身等,使得教育参与人数偏少。

2、教育形式单一,大多是开个会,出个通知,内容不丰富,对老年人吸引不大。

3、教育的设施、设备不齐全,社区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设施,也影响了老年教育活动的开展。

第五篇:社区老年调查报告

社区老年调查报告

社区老年调查报告1

二十一世纪,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渐突出,老年教育问题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根据市老干局、市老干部大学安排部署的《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与建设学习型城市研究》课题研究的要求,由区老干局长、市老干大学xx区分校校长及老干局和各街道老干工作专干组成子课题研究组,从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进行了准备和调研,分别召开了区老干部代表、街镇老干工作专干、社区老年人代表座谈会及问卷调查,重点调查了xx社区,听取了社区班子、社区单位老干工作专干及各方面老同志的意见,并认真进行了综合分析,就社区老年教育状况、如何发展老年教育、扩大老年教育受众面、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等方面进行探讨,以促进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

一、社区基本情况

xx社区内有省电力公司、省地方税务局、省xx宾馆、省超高压管理局、xx小学、省环达路桥公司、中国联通长沙分公司等七家企事业单位,有xx小区、友园山庄、xx花都、天一康园、湘超景园等五个居民小区。常住户1200余户,常住人口4200多人,其中有老年人400多人。

二、调研数据分析

1、基本信息部分

(1)、此次调研对象年龄主要集中在50-70之间,占总人数的81%,较能反映老年人的看法。同时小学至高中文化的人员占总人员的80%,显示退休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

(2)、目前老年人退休后生活主要内容排前三位的是:看电视、玩棋牌有56人次、自己看书、读报有48人次、做家务、带小孩有35人次,反映出老年人业余生活不丰富。

2、本人近年参加老年教育情况部分

(1)、通过调查可以看出,参加活动前三位的是:自愿组合的文艺社团有29人次、居委会活动室有21人次、街道文化中心有16人次。同时也有41人次选择了没有参加,说明当前老年教育开展情况不好。

(2)老年人现在参加和最喜欢的主要学习内容突出集中在保健类,达到70人次,排在后面的'体艺类和家政类,只为19人次和13人次。与第9题参加学习的目的中,选择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的达63人次,高居第一,以及第10题参加学习的好处中选择促进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达74人次,同样高居第一的情况相吻合。

(3)大多数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现状不满意。

(4)、对于学习内容,高度集中在养生保健方面,选择人次高达91次,第二名的音乐舞蹈仅为25人次,一方面说明老年人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前社会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和老百姓的身体好即是省钱的观念。

(5)、在教育形式上倾向于老年文艺团队活动和街道居委会专题讲座,分别为47人次和28人次,选择个人自学的也有38人次。

3、关于意见征询部分

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希望社区重视和关心老年人,成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二是在场地和资金上给予支持,重视文艺宣传队的工作。

三、社区老年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老年教育管理体制不顺

主要表现为机构不健全,管理无序。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形态发生的巨大的变化,老年人由原来的单位管理变为社会管理。除极少数效益好的单位设有退休办、老龄办,对退休职工开展老年教育外,但绝大数在退休后脱离企业,企业不再进行管理和教育,由社区作为居民进行管理,但社区没有专门的老年教育机构,也没有明确现有的机构中由哪个部门管理老年教育。整个社会从上至下只有老龄委,事实上统一不了也管理不了老年教育,在管理体制上不顺。

(二)、老年教育保障机制缺乏

1、缺乏老年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从老年教育经费来源两个方面来看,一是在单位的情况,老年教育经费与单位效益情况、领导是否重视等情况直接联系,在单位效益好、领导重视的情况下,老年教育经费有一定的保障。而在单位效益差、领导不重视等情况下,则基本没有经费,更谈不上设施的配备和组织教育的各种活动;二是从社区方面来看,社区的工作经费目前主要来源于民政局每年下拔的22.5万元,主要用于日常开支,工作经费相当紧张。而老年教育没有专项的经费来源,无法在有关工作上投入更多资金,限制了工作的开展。

2、缺乏老年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目前,社区还是比较重视老年教育的,通过自身努力、单位支持,组织了市民学校、文艺宣传队等,开展老年健康知识讲座、高血压的防治等教育活动,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教育质量上难以保障。同时各单位有关负责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各单位开展的教育活动的质量。总体来说,现在老年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相当不完善。

(三)、老年教育发育不足

1、老年教育参与人数偏少 这里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上,很多人老年人都认为,自己退休了,该享享清福了,在家搞搞家务、带带小孩就行了;二是身体上,许多老年人由于身体不好,不愿外出或是家里阻止外出参加活动;三是其它原因,如要帮助子女带小孩脱不了身等,使得教育参与人数偏少。

2、教育形式单一,大多是开个会,出个通知,内容不丰富,对老年人吸引不大。

3、教育的设施、设备不齐全,社区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设施,也影响了老年教育活动的开展。

社区老年调查报告2

21世纪,中国正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突出,老年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根据由市老干部局、市老干部大学安排的“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建设学习型城市研究”研究项目的要求,由区老干部局局长和市老干部确定xx区分校校长、老干部局和各街道老干部组成子项目课题组,从4月中旬到5月中旬进行准备和调研,并分别召开会议区老干部代表、街道镇老干部代表、社区老年代表座谈会和问卷调查,重点关注xx社区,听取社区团队和社区单位老干部的意见工作献给各领域老同志的意见,认真做全面分析。社区老年教育的现状,如何发展老年教育,扩大老年教育受众,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从而促进老年人社区教育的发展。

一、社区基本信息

有省电力公司、省地税局、省xx宾馆、省超高压管理局、省xx小学、省环达路桥公司、中国联通长沙分公司等。共有xx社区、友谊别墅、xx花都、天一康园、相超花园等七家企事业单位。有1200多名永久居民和4200多名永久居民,有400多位老人。

二、调查数据分析

1、基本信息

(1)受访者年龄主要在50—70岁之间,占总数的81%,能更好地反映老年人的观点。同时,从小学到高中的人员文化占80%的员工,说明退休人员普遍文化程度较低。

(2)目前老年人退休后生活的.前三大主要内容是:看电视、下棋打牌56次、读书看报48次、做家务、带孩子35个,反映老人业余时间不富裕。

2、我这几年参与老年教育

(1)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前三名的参与者是:29个自愿组合的艺术社团,21个居委会活动室,街道文化馆一共16个人。同时有41人选择不参加,说明目前的养老教育状况并不好。

(2)老年人现在参与和最喜欢的主要学习内容主要集中在保健方面,达到70人次,体育艺术和家政只有19人次。还有13个人。在参与问题9研究的目的中,63人选择了健康保健和长寿,排名第一,以及参与问题10研究的益处促进身心健康和延长寿命的有74人,也排在第一位。

(3)大多数老年人对老年人的教育现状不满意。

(4)学习内容上,高度集中在保健方面,有91个选择,只有25个音乐舞蹈排在第二位。一方面,它显示了老年人越来越注重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社会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以及人的健康就是省钱的思想。

(5)在教育形式上,老年文艺团队活动47人次,居委会专题讲座28人次,38人选择自学时代。

3、关于咨询部分

意见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希望社会关注和关爱老年人,成立老年人活动中心;二是对场地和资金给予支持和关注文艺宣传队的工作。

三,社区老年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老年教育管理体制不畅

主要表现为组织不健全,管理无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形态的巨大变化,老年人已经从单位管理转变为社会管理。除了极少数福利待遇好的单位有退休处和养老处对退休职工进行养老教育外,大部分退休后离开企业,企业不再管理以及教育,由社区作为居民管理,但社区没有专门的养老教育机构,也不清楚现有机构中哪个部门管理养老教育。全部的在我们的社会中,从上到下只有老龄化委员会。其实是无法统一管理的,管理体制也不顺畅。

(二)养老教育保障机制的缺失

1、养老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缺失

从两个方面:老年教育经费来源。第一,在单位的情况下,老年教育经费直接关系到单位的效率和领导是否重视。在单位效益好、领导重视的情况下,老年教育经费有一定的保障。在单位效率差,领导疏忽的情况下,基本没有资金。更不用说组织教育的设施设备和各种活动;第二,从社区的角度来看,社区的工作经费主要来自民政局每年拨付的22。5万元,主要用于日常开支,工作经费相当紧张。但是养老教育没有专门的资金来源,无法在相关工作上投入更多的资金,限制了工作的发展。

2、老年教育缺乏质量保证机制

目前,社会仍然更加重视老年人的教育。通过自身努力和单位支持,组织了市民学校、文艺宣传队等。开展老年人健康知识座位、高血压防治等教育活动,但由于各种条件限制,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同时,直接影响到各单位相关负责人的水平各单位开展教育活动的质量。总的来说,老年人教育质量的保障机制相当不完善。

(三)老年教育发展不足

1、老年教育参与者人数少有很多原因。

第一,在意识形态方面,很多老人认为自己已经退休,应该在家享受幸福做家务带孩子就行;

二是身体上,很多老人因为身体不好,不愿意出门或停止出门参加家里的活动;

第三,其他原因,如果你想帮孩子带孩子,教育参与者人数少。

2、教育形式单一,大多是开会发通知,内容不丰富,不吸引老人。

3、教育设施设备不全。由于条件有限,社区没有老人活动中心等设施,也影响了老人教育活动的发展。

社区老年调查报告3

xx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面临 困难问题怎样解决?xx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区青年汇同xx大学共同开展针对“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活动工作人员5人,活动志愿者3人,被访老年50余人。

本次调查数据中最为突出的三个问题:

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难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除个别子女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收入的低,成为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因。

二、老年人的思念:因为思念不能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

三、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与人彻底阻隔开时,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因为出行的不便也导致了许多生活必备物品不能及时填补。

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和面临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作为社会工作者、敬老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者我们应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导和宣传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要提倡在广阔的空间交流,帮助老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年轻人接触。老龄社会不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都来关心、爱护他们。关爱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围。

社区老年调查报告4

根据毕节市老学(20xx)11号通知精神,按照黔老教办(20xx)6号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我办选择了市西、麻园、市东、洪山办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社区基本情况

本办事处共有60岁以上老年人1826人,占总人口的%,20xx年参加各类教育学习的老年人数310人,占老年人口的%。

二、调研数据和调查问卷分析

(1)此项调研对象年龄主要是50至65岁左右,占社区总人数的62%,比较反映出老年人的不同看法,普遍显示文化程序较低。

(2)通过座谈了解和问卷显示,目前老年人的生活主要内容是:看电视、玩棋牌有36人次;看书、读报有41人次;做家务、带小孩有38人次,反映了老年人业务生活不够丰富。

(3)从调查和问卷显示情况看,参加活动前三位主要是:自愿组合的文艺社团队有48人次,街道文化中心11人次。同时,有37人次选择了没有参加,说明了当前老年教育开展情况不好。

(4)老年人现在参加和最喜欢的学习活动内容突出集中在保健类,达到68%人次,排在中等和中下等是文艺类和家政类,只有18%人次,14%人次,个人问卷第9题中参加学习的主要目的中,选择保健养生、延年益寿,结伴亲友,休闲娱乐的达69%和61%人次,高居第一,以及第10题参加学习对老年人最主要的好处是什么?选择促进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和消除孤独情绪、调节失落的心态也居高不下,大体和前一项相吻合。

(5)大多数老年人对老年教育现状不满意。

(6)普遍集中在养生保健和健康锻炼方面,说明老年人对身体健康越来越重视,反映出当前社会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现象和老百姓的身体好,即是省钱的观念。

(7)在教育形势上多数倾向于老年文艺团队活动。(8)关于征求意见部分,主要集中体现两个方面:一是希望社区重视和关心老年人,成立活动中心或老年学校;二是在场地和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重视文艺团队的活动工作。

三、社区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老年教育管理体制不顺。主要体现在机构不健全,管理无序。

(二)老年教育保障机制短乏。主要表现在老年教育经

费投入较少,甚至没有投入,社区集体经济比较好的,由于领导重视,多少投入一点,经济较差的,领导不重视,基本没有投入经费,更谈不上设施的`配备和组织教育的各种活动。

(三)老年教育不足。主要体现在参与人数较少,思想认识较差,认为自己退休了,年龄大了,该享受消福了,只能在家搞搞爱务,带带小孩就行了,不愿参加各种娱乐活动。

(四)社区由于条件有限,老年教育的设施、设备不全等情况,也影响了老年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五)远程教育发展滞后。这次调查问卷显示,在有学习愿望与需求的%老年人中,选择远程老年教育的仅%,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制度不健全,总是停在以往的老式式管理方法,加大了管理成本;二是经费没有保障,区级老年教育经费较少,不能支持社区、街道、学校及文艺团体活动经费的帮助;三是活动内容单一,没有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需求,同时,还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正确指导。

四、社区老年教育的对策与建设

(一)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社区老年教育的主体是老年人,老年教育的重心在社区,他们是一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力量。通过调查问卷显示,老年人参加学习与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着相关联系,大多数的老

年人对建设学习型社会有着十分强烈的责任感,除了身体力行、共建学习型、和谐型社会外,还能够带动家庭成员与社会成员参与学习。随着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大量退休人员回归社区,所以,当前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是扶植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理顺领导管理体制,纳入老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领导机构,是切实抓好社区老年教育的根本途径,要有组织、有计划地把老年教育在实践中积极累的成功经验另以升华,变成为是有组织约束力的规章制度,促进社区老年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加强管理,共同扶持。社区老年教育是多方面的,涉及面广,发展不同,从长远发展来看,建议在社区设立老年大学分校或每个街道注册一所社区老年学校,政府、相关单位在各方面给予指导、扶持发展。

(四)建立长期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目前,社区老年教育基本没有经费来源,只有参加大型有关活动时能获得部分经费补助,或者为某处开业表演得到一定的赞助。所以,要发展好社区老年教育,需要政府投入一定的经费,可以从政府专项教育资金中划拨一定比例,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采取政府、个人、社区资助等多种渠道帮助解决。

(五)大力发展、积极扶植的这区老年教育,提高参与率。参与层面通过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扶植社区老年教育,大力发展远程老年教育,建设开放、灵稍大、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公共资源平台,扩大社区老年教育覆盖面,提高参与率,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目标。

总之,老年教育是一项多阳事业、朝阳工程,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为老年教育事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着严峻的挑战。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勇于面对挑战,坚持求实创新,开拓进取,老年教育事业将会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社区老年调查报告5

xx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面临 困难问题怎样解决?20xx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区青年汇同xx大学共同开展针对“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活动工作人员5人,活动志愿者3人,被访老年50余人。

本次调查数据中最为突出的三个问题: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难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除个别子女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收入的低,成为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因。二、老年人的思念:因为思念不能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三、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与人彻底阻隔开时,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因为出行的不便也导致了许多生活必备物品不能及时填补。

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和面临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作为社会工作者、敬老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者我们应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导和宣传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要提倡在广阔的空间交流,帮助老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年轻人接触。老龄社会不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都来关心、爱护他们。关爱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围。

社区老年调查报告6

社区是一个人口密集型的居民住宅区。辖区面积xx万平方米,居民户xx户,人口近x万,其中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xx%以上。为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努力营造健康的养老环境,全面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社区本着?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的理念,结合社区居民的兴趣爱好,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老年教育活动,生动而丰富的教学内容得到了社区老年人的一致好评。

一、领导重视,建章立制推动

针对社区老年人群众多的特点,社区把拓展延伸老年学校教育工作覆盖面,将老年学校发展列入?两委?日常工作议事日程,纳入有关领导职责范围,根据情况适时调整充实老年学校组织,社区党支部书记亲任校长,选派有责任心有教学经验的退休老教师任副校长和校务委员,组建老校领导班子,并配备若干比较固定的兼职工作人员,明确老年学校由使老校教学工作正常运转,并着手制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召集校委会和学员代表研究授课内容,确保每学期顺利开学。课堂上设置主持人,课堂记录员和学员点名簿,加强人文管理,使教学有序进行。校委会一班人以满腔热情投入老年教育事业中去,他们不计报酬,争作奉献服务精神,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宣传,提升老校影响

积极宣传,提升社区老年学校影响力。宣传社区老年学校一贯重视社区教育宣传工作。一方面,利用社区宣传橱窗、学员风采墙等宣传阵地,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奋进的学习氛围,使广大老年朋友在学校里不仅学到技能知识,还能增强与他人的交流沟通,结交朋友;另一方面,经常组织学员举办书画展、才艺表演、慰问演出,组队参加市、区、街道各级文体活动,增强社区老年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扩大教学覆盖面。

三、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

在巩固书法、绘画、声乐、乒乓球、太极拳、歌咏、棋类等已有专业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开办了电子琴、舞蹈、健身球、柔力球等一批贴近居民生活且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课程。老校还注重学用结合,今年4月28日选派社区太极拳小队参加了?区全面健身暨职工运动会?开幕式活动,乒乓球队也与xx学生选拔队进行友谊赛,歌咏队参加?心向党放声唱‘七一’歌咏大会唱??歌颂伟大中国共产党,歌颂伟大祖国;在创建文明城市迎检过程中,许多学员还积极主动参于社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

四、改善条件,教学制度完善

通过社区固定投入一点、街道配套一点、区里下拨一点等多种渠道对老年教育活动进行资金、人力、物力的支持。增添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条件,提升办学水平,使办学条件和教学规模再上一个新台阶,有效保证了社区老年教育快速、健康发展。通过制定、推行一系列以严格教学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制度,以教育引导为主线的激励制度,以坚持老有所教、老有所为与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相结合的老年人才培养、使用制度,以及各项激励、奖惩制度;规范教学管理工作,推行教学电子化,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通过建立专业兼职教师人才库、学员信息库,加强人事管理;不定期发布、更新学校教学情况、活动信息,进一步激发学员学习积极性。

五、定期交流,提高办学水平

多次组织老年学校教工、学员到兄弟社区老校参观学习,借鉴他人的办学经验和培养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加以改进,提高教学质量;邀请专家学者、民间艺术家、社会志愿者等专业人士到我校举办讲座、授课,并就如何发挥好社区老年学校在发展老龄事业中的作用进行切磋、沟通、交流,不断提高社区老年学校办学水平。

丰富老年朋友精神文化生活,为老年朋友谋福祉是我们的初衷,也是老年学校办学的宗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出现多元化,这对我们办好社区老年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的要求,在各级领导的指导下,在广大居民群众的大力协助支持下,以发展的眼光去探索、创新,实现新的跨越,为发展老年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篇三:关于社区老年教育工作调研情况汇报

社区老年调查报告7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稳中求进,把老年大学办得“更实更好”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实现与中央提出六个“老有”的有机结合,一切从老同志的实际需求出发,立足实际,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老年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促进全省老年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科学发展。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电脑的普及,远程教育这一便捷的教育模式走入大众,结合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发现远程教育非常适合老年教育,以及活到老学到老,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宗旨。

关键字:老年教育老年大学远程教育一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成人教育的组成部分,终生教育的后期阶段,是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有机组成,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一)老年教育的内容

老年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营养与保健、音乐与舞蹈、手工与园艺、文化知识、职业训练,以及对退休生活的适应等。老年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各种讲座、学习班、老年学校、老年学院和老年大学,老年学院和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一种普遍而重要的形式。

(二)老年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使他们更顺利地适应退休生活和新的社会角色;

二,增长文化知识,使未受过正式教育的老年人有机会学习文化知识,使已受过正式教育的老年人的文化知识得到更新;

三,掌握新的技术、技能,使那些身体健康并有重新就业愿望的老年人获得重新就业的能力和条件;

四,丰富余暇生活,使老年人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和更富有意义。五,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六,增强人力资本积聚,带动社会经济增长。

七,提高老年的社会参与率,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八,提高老年修养,有助于老年精神文明建设,符合中央提出六个“老有”。

(三)社区老年教育的作用

老年教育向社区延伸,既是老干、老龄工作的下移,更是关心老年人的具体表现,越深入基层,广大的老年群体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政策实惠。因此,兴办社区老年学校,特别是多渠道发展老年社区教育是惠及众多老年人的举措。

其作用是:

一,落实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的措施。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之一。

二,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是提升老年人素质的重要方面。老年人投身社区老年学校学习,是老年群体提高生活生命质量的重要选择和有效途径。发展社区老年教育,针对现代老年人的特点,心理变化,生活方式做科学的引导。

三,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有助于社区文化建设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本质是共享。不断提高市民文化生活质量,既让先进文化始终占据主流阵地,又让社区氛围文明友善,人与人之间和谐互助,满足于老年群体多样化,多

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构建和谐社会是十一五期间重要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之一,对凝聚人心,整合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深远意义。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对其进行教育,特别是与时俱进的进行教育,让其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获得终生学习的权益,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二老年教育的现状和实施的关键自中国1983年9月在山东办起第一所老年大学,1985年底已发展到61所,学员近4万人。它根据老年人特点安排教学,受到老年人的欢迎。我国的老年教育得到了一定的起点发展,为我国现今的老年社区教育和远程教育,普惠教育起到了奠基作用,为我国发展老年教育,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起到了指导作用。

(一)老年教育的现状

二十一世纪伊始,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渐突出,老年教育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从法律制度来看,截至目前,在老年教育领域,我国以基本形成了一套体系的法律法规,确认了老年人的受教育权利。但仍存在体系不完备的问题,建立健全老年教育法律体系是必须先去解决的问题。

二,从政策制度看,自零七年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我国老年政策日益完善,且相当于法律,政策更具体,更有利地推动了老年教育的发展,但也存在保障不充分的问题。

三,老年学校建设来看,增设趋势并不是持续上升的,学校数量少,且集中布局在城镇地区。而城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生活质量程度都比农村老年人高。如何将老年学习建设,特别是社区教育,远程教育,普惠教育普及到乡村也是发展的着力点。

四,居家自学是老年人获取教育资源的基本渠道,反映出老年人相对封闭的生活和松散的学习状态。社区开展的老年教育活动较为活跃。参加老年教育从参加人群来看,呈现出,以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为主体,以女性为主体,以参加文艺活动为主体。

(二)老年教育实施的关键

一,社会的高度重视

老年教育对于社会来说,是实现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事业,需要社会的高度重视。以发展经济的力度对待老年教育,把对老年教育认识上升到社会义务和责任的高度。切实实现中央提出的“六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

二,广大老年人的积极参与

着力向基层发展老年教育,原从属单位牵线,社区老年篇五:独坡乡20xx年老年教育工作总结

独坡乡20xx年老年教育工作总结今年来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展了一系列老年教育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一是树立“大教育”的观点。把整个社会老年人纳入老年教育的视野,打破只面向离退休干部办学的旧体制,发展壮大老年教育队伍,把老年大学办成社会老年人的'“家”,使老年教育由“无源之水”转入“源远流长”的新境地。

二是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立足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三高”特点,把提高老年人自身素质,增强自我服务能力作为首要任务,把老年教育真正办成适应老年人特点和需求的特色教育。

三是树立“时代教育”的观念。立足于时代,服务于时代,以时代的发展为导向,不断拓宽老年教育的新领域,增添老年教育的新内容,开拓老年教育的新思路,把培养具有现代意识和时代特征的新型老年人作为老年教育的重要教育目标,使老年教育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求实创新,增强老年教育的吸引力。

一是围绕“学用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实践性。老年人在生理变化上共同特征是记忆力、视力、听力等相对较差,在接受新事物上的突出特点是重经验、实用而轻理性,加之他们接受老年教育又具有“短时性”,而不适宜于从事高深持久的脑力劳动,难以接受注入式的理论教育,这就决定了我校老年教育必须突出实践性。首先,在学科内容方面我们

注重贴近并直接服务于老年人的生活。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注重讲授与示范、课本与现实、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结合,以用促学,真正使学员学有所得。特别是近几年来,为突出实践性办学,我们把专业实践课作为教学的重头戏,同时,我们还大胆改革完善教育内容,赋予教育内容以更加鲜明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我们根据老年人生活实际和需要,先后开设了种植养殖、家电维修及保养使用,老年养生保舰烹饪、“老年人社会问题和政策”、“识别假币与假冒伪劣产品”、“老年人购物消费指南”等学科,由于内容贴近老年人生活,注重培养和提高老年人生活技能,增强自我服务能力,有很强的实用性、指导性、现实性,因此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欢迎。

二是围绕“学乐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娱乐性。我们围绕“寓教于乐”做文章,努力为老同志改善和优化学习软环境。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增设了文体课,内容涉及歌舞、游艺、卫生保舰书画等,并将专业课、理论课同文体课穿插安排,同时适当缩短理论学习时间,相对延长文体课时间,使学员学习生活有声有色、有张有驰、劳逸结合,有效地增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其次,在教学形式上,突出故事性、趣味性,如经常搞答辩、评比、研讨等,使课堂教学始终充满情趣和生机,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和感染力。

三是围绕“学为结合”,突出老年教育的服务性。老年人参加学习的动机,已从求知、求乐、求健开始向奉献、实现人生价值方面转变。“学以致用,以学促为”已成为广大老年人参加学习的追求目标。实践证明,广大老年学员通过学习,所发挥作用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为地方的三个文明建设作出巨大的贡献。

三、学有所为,老年教育硕果累累。老年大学的学员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教育活动,拓宽了思路,更新了观念,增长了知识和技能,增强“老有所为”的本领。为家乡的三个文明建设尽心尽责作贡献。同时,我们还组织学员成立了“宣讲团”、“关心下一代协会”、“老年文艺队”等组织,组织他们围绕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党的方针政策,深入田间村头、学校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政治宣传教育和慰问活动,发挥政治优势,巩固和扩大了老年教育成果,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社区老年调查报告8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稳中求进,把老年大学办得“更实更好”的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实现与中央提出六个“老有”的有机结合,一切从老同志的实际需求出发,立足实际,创新思路,积极探索老年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新模式,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促进全省老年教育事业更好更快、科学发展。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电脑的普及,远程教育这一便捷的教育模式走入大众,结合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发现远程教育非常适合老年教育,以及活到老学到老,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宗旨。

关键字:老年教育老年大学远程教育

一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成人教育的组成部分,终生教育的后期阶段,是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有机组成,精神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

(一)老年教育的内容

老年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营养与保健、音乐与舞蹈、手工与园艺、文化知识、职业训练,以及对退休生活的适应等。老年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各种讲座、学习班、老年学校、老年学院和老年大学,老年学院和老年大学是老年教育的一种普遍而重要的形式。

(二)老年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老年人的继续社会化,使他们更顺利地适应退休生活和新的社会角色;

二,增长文化知识,使未受过正式教育的老年人有机会学习文化知识,使已受过正式教育的老年人的文化知识得到更新;

三,掌握新的技术、技能,使那些身体健康并有重新就业愿望的老年人获得重新就业的能力和条件;

四,丰富余暇生活,使老年人晚年生活过得更加充实和更富有意义。

五,有利于构建学习型社会,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六,增强人力资本积聚,带动社会经济增长。七,提高老年的社会参与率,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八,提高老年修养,有助于老年精神文明建设,符合中央提出六个“老有”。

(三)社区老年教育的作用

老年教育向社区延伸,既是老干、老龄工作的下移,更是关心老年人的具体表现,越深入基层,广大的老年群体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政策实惠。因此,兴办社区老年学校,特别是多渠道发展老年社区教育是惠及众多老年人的举措。

其作用是:

一,落实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构建终身教育的措施。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之一。

二,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是提升老年人素质的重要方面。老年人投身社区老年学校学习,是老年群体提高生活生命质量的重要选择和有效途径。发展社区老年教育,针对现代老年人的特点,心理变化,生活方式做科学的引导。

三,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有助于社区文化建设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本质是共享。不断提高市民文化生活质量,既让先进文化始终占据主流阵地,又让社区氛围文明友善,人与人之间和谐互助,满足于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构建和谐社会是十一五期间重要的发展目标和任务之一,对凝聚人心,整合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深远意义。老年人作为特殊群体,对其进行教育,特别是与时俱进的进行教育,让其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获得终生学习的权益,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二老年教育的现状和实施的关键

自中国1983年9月在山东办起第一所老年大学,1985年底已发展到61所,学员近4万人。它根据老年人特点安排教学,受到老年人的欢迎。我国的老年教育得到了一定的起点发展,为我国现今的老年社区教育和远程教育,普惠教育起到了奠基作用,为我国发展老年教育,建设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起到了指导作用。

(一)老年教育的现状

二十一世纪伊始,我国快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老龄化问题的日渐突出,老年教育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

一,从法律制度来看,截至目前,在老年教育领域,我国以基本形成了一套体系的法律法规,确认了老年人的受教育权利。但仍存在体系不完备的问题,建立健全老年教育法律体系是必须先去解决的问题。

二,从政策制度看,自零七年发布《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我国老年政策日益完善,且相当于法律,政策更具体,更有利地推动了老年教育的发展,但也存在保障不充分的问题。

三,老年学校建设来看,增设趋势并不是持续上升的,学校数量少,且集中布局在城镇地区。而城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生活质量程度都比农村老年人高。如何将老年学习建设,特别是社区教育,远程教育,普惠教育普及到乡村也是发展的着力点。

四,居家自学是老年人获取教育资源的基本渠道,反映出老年人相对封闭的生活和松散的学习状态。社区开展的老年教育活动较为活跃。参加老年教育从参加人群来看,呈现出,以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为主体,以女性为主体,以参加文艺活动为主体。

(二)老年教育实施的关键一,社会的高度重视

老年教育对于社会来说,是实现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事业,需要社会的高度重视。以发展经济的力度对待老年教育,把对老年教育认识上升到社会义务和责任的高度。切实实现中央提出的“六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二,广大老年人的积极参与

着力向基层发展老年教育,原从属单位牵线,社区老年站搭桥,划片划区,集中规划。发挥省市老年大学的引导作用,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老有所学的老年教育体系。三,扩大宣传力度

针对老年群体松散的退休生活,首先要积极扩展宣传力度,让老年人了解老年教育的优点。再者,为积极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广泛调查老年人的知识需求,根据实际开设老年教育专业与班级。另外,授课时间和方法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点。

三发展远程教育、社区教育、普惠教育及建议

为实现中央提出的“六个老有”,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应当做好老年社区工作,特别是应当多渠道,多方式的进行好老年教育工作。

(一)老年远程教育

针对居家自学是老年人获取教育资源的基本渠道这一现象,反映出老年人相对封闭的生活和松散的学习状态,为实现老年教育普及,远程老年教育应运而生。

为推广老年远程教育,首要是对电脑课的开展。为了防止老年人排斥对新技术和新事物的接收,老年电脑课开设的一定要方向对头,定位准确,选材适当,方法新颖,制作优良。

基于中国石油大学远程及继续教育学院的系统优势,可以实现与老年教育工作的有机结合。积极与石大继续教育学院商榷,整合各类信息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以网络教育平台,电视台教育频道,广播电视台频道、自学考试和图书馆电子阅读平台等为基础,构建资源丰富、服务良好的远程教育体系。

开设网络信息的“老有所学”栏目,细分版块,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并且针对老年人对收音机的热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特别开设老年人特殊频道,为老年人提供学习,丰富生活的资源。

社区教育在老年教育工作方面是先驱,为更好地进行老年远程教育,必须与社区教育这一已经形成体系的方面进行有机的结合。利用已经形成的老年大学,学习机构,教学点,推动老年远程教育的开展实施。

(二)老年社区教育

为切实推进社区老年教育,在社区建设相应的组织机构,做到有工作人员,有工作部署,有检查,有落实,形成良好的社区老年教育机制,使其工作措施落实到实处,老年教育的活动场地、教育设施、设备、办学的经费、组织力量等就迎刃而解,社区老年教育工作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健康发展。

社区居民的构成源于各个行业,需求愿望各不相同,加强和创新社区管理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社区老年群体积极向上,团结友善,理性的精神力量。

要推进社区管理,应用群众路线方式,民主的方式,教育、协商、疏导的方式,化解社会问题和矛盾。发展社区老年教育,要注重调查研究,摸清社区脉搏,潜移默化的老年教育工作将发挥积极作用。

科学、健康地推进社区老年教育工作,必须要考虑师资,要充分发挥市、区老年大学的示范,引领、辐射、服务和骨干作用。必须突出三个结合,即课堂设置与学员自愿相结合,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与实际作用相结合,达到教、学、乐、为的有机统一。办学形式多样,教学内容丰富,是一种幸福的学习生活,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社区老年调查报告9

一、前言

老年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终身教育的最后阶段。发展老年教育不仅可以创建和谐社会,实现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也是开发老年人力资源的需求。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老年教育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建立一个健康、快乐、有意义的老年教育系统,实现“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是老年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二、调查方法及步骤

1、调查对象:55岁以上老人

2、研究方法:搜集资料,问卷调查,访问调查,归纳统筹

3、时间进度和具体安排:20xx年10月10日至10月25日根据课题制定调查问卷,并进行前期准备20xx年10月25日至10月30日进行调查,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20xx年10月30日至11月4日

分析整理统计调查结果,综合分析,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4、调查地点

济南长清区大学城及周边地区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老年教育普及程度不高

根据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活动情况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有%老年从未参加过老年教育活动,他们认为老年教育就是一些娱乐性的活动或上老年大学,而对于其他老年教育的形式却知之甚少;另外%的老人认为人老了,就应该在家待着,不应较多的参加社会活动,家人、朋友对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的支持度直接影响到老年人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的老年人对老年教育持无所谓态度,这部分老年人认为人老了,参加老年教育活动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不如老老实实在家待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关于老年教育的机会方面,%的人认为参加机会比较少,%认为参加机会几乎没有,还有%的老年人不可置否。可见长清区老年教育活动少,在老年人中影响不大。

关于老年人对老年教育活动意义的认识方面:%的老年人认为学习是为了打发时间、解闷,另外还有%的认为老年教育没有任何意义。

由此可见,长清区老年教育普及程度不高,普及老年教育还需要相关部门的努力。为了给解决长清区老年教育普及程度不高的问题提供依据,本研究对引起此现状的原因做了如下分析:

首先,个人经济条件不具备。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需要的满足是由低层向高层不断发展的。低级的需要得到了基本满足,高一级的需要才会出现。”

长清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很多人认为发展老年教育还不具备条件。从调查的情况来看,生活条件困难的老年人比例为%,生活条件一般的老年人比例为%,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条件一般。因此,很多老年人即%的老年人每学期能够承受的教育费用都在0-50元之间,还有%的老年人不愿意拿出少量费用来参加老年教育活动,这部分老年人多数是生活条件比较困难,他们连温饱都无法解决,更无法奢谈老年教育。

其次,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教育指的就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和在职教育,并不包括老年教育,所以老年教育受到很大程度的忽视。

再次,老年人没有主动寻求教育的意识。调查表明%的老人认为年岁已高,不需要接受教育和继续学习。

老年人自身对老年教育不能忽视,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每个老年人都应该认识到参加老年教育活动的重要性。

二、老年教育经费缺乏

政府教育经费投在青少年的教育上,老年教育获得的资源极少。经费投入不足严重阻碍了当地老年教育的发展,造成教育设备落后、课程内容不齐全、师资力量匮乏等。另外,通过调查老年人对长清区老年教育活动改革的看法,%的老年人认为教育资金的投入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老年教育经费缺乏究其原因,首先是没有固定的财政支持。虽然长清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给予老年教育不同程度的财政支持,但这项经费并没有列入财政预算,无统一的标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其次是没有社会力量的支持。长清区只有一所老年大学即长清区老年大学,这一所大学是由政府和各单位的老干部部门主办的,经费主要由政府和相关部门出,不像一些青少年教育学校能得到一些社会赞助,基本上没有民间资金投入老年教育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再次终身教育理论未普及开来。终身教育理论明确指出老年人和年轻人一样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还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是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没有发达的老年教育,就不可能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但目前,长清区有一些人认为接受教育是年轻人的权利,老年人接受教育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因此不愿意投资老年教育。

三、老年教育形式缺乏多样性

老年人对长清区老年教育形式的评价数据显示:仅有%的老年人认为很全面,%的老年人认为较全面。还有调查显示:%的老年人经常收听广播节目,%的老年人参加了老年大学,通过娱乐活动来进行老年教育活动占%,参加社区知识讲座的老年人只有%的比例,%的老年人从未参加老年教育活动,参加其它形式老年教育活动的老年人仅为%的比例。从这些调查数据中可以得知:长清区的老年教育形式比较单一,老年教育主要是通过老年大学开展,一部分老年人通过收听广播、看报或看电视来进行学习,还有部分老年人通过娱乐活动来进行老年教育活动。长清区老年教育的形式缺乏多样性,通过调查老年人对长清区老年教育活动改革的看法,有%的老年人认为应该改革其教育形式。也进一步表现了长清区老年教育形式的匮乏性,老年教育形式单一是较多老年人共同面临的障碍。因此,长清区老年教育实施者需要对长清区老年教育形式有个全面、透彻的把握。从而,才能完善长清区的老年教育形式。

首先,观念认识不到位。老年教育机构和办学单位没有认识到拓展老年教育形式,有利于社会参与理论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参与理论认为,对各个年龄组的人来说,社会活动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拓展老年教育形式,可以推动更多的老年人对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民事物等领域的参与,而老年人只有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才会获得更加积极的自我形象,从而生活的更好。其次,老年教育形式的基本原则不完善,从而制约了老年教育形式的丰富和拓展。再次,目前长清区老年教育的目标定位是丰富老年人的闲暇生活。参加老年大学、收听广播、看报或看电视还有参加娱乐活动在长清区老年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除了这几种教育形式之外,我们要寻求更多的途径,使长清区老年教育形式变得更加丰富,满足各种各样老年人的教育所需,使更多的老年人有机会参加到教育活动中来。

四、老年教育活动内容窄化

老年教育的内容直接影响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的兴趣与热情,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教育的质量和规模,老年教育内容是整个老年教育的灵魂。老年教育的内容应该和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内容一样涉及广泛。但是,通过对老年人对参加老年教育活动主要内容的调查,可以看出:%的老年人参加了体育锻炼,%的老年人通过看电视、收听广播进行学习,%的老年人经常参加文娱活动。另外,老年人对长清区老年教育课程内容的评价结果显示:仅有%的人认为很科学,%的老年人认为较科学,%的老年人认为科学度为一般,认为较不科学和不科学的老年人各占%的比例,还有%的老年人不清楚它的科学度。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大概可以看到长清区老年教育内容比较窄化,存在过度倾向于娱乐性活动和健身活动,科学度不高,这些教育活动和内容比较适合低龄老人和健康状况比较好的老年人参与,而高龄老人受精力和健康的限制根本无法参与。

通过调查老年人对长清区老年教育活动改革的看法,%的老年人认为应该对老年教育内容进行改革。例如加强医疗保健知识的教育,对老年人来说也非常重要,老年人只有掌握了保健知识,才可以在生活中学会适应内外部环境因素,预防和及时治疗一些常见的老年疾病,采取科学的保健措施,增强体质,健康长寿,尽享“天年”。而长清区老年教育忽视经常向老年人传授医疗保健知识,不利于“老有所医”的发展。另外,由于老年人缺乏对现代科学知识的掌握,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利于他们“老有所为”的发展。

内容窄化的原因之一是观念认识不到位。长清区老年教育机构忽视了老年教育内容和终身教育体系之间的关系。老年教育内容丰富了,就会有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从而有利于长清区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另一方面,长清区老年教育开展的时间不长,教育教学都还处于探索阶段,组织制度缺乏明确的规范,教学内容较少系统规划,在相互借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内容窄化的现状。即:老年教育内容的基本原则模糊;老年教育内容结构混乱、逻辑性不强;更没有结合人文、地理等因素规划出适合长清区老年教育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也没有编制出适合长清区老年人的教科书。所有这些都难以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方面、多层次的学习要求。

五、教育设施设备不齐全

老年人对长清区老年教育活动设备是否齐全的看法中,%的人认为活动设备很齐全,%的人认为较齐全,认为教育活动设备一般的老年人为%,%的人认为较不齐全,%的人认为不齐全,%的人不清楚,%人未回答。据了解,长清区老年大学的体育课如陈式太极扇、中国功夫扇、木兰剑等都在露天广场举行。冬天冷、夏天热、下雨下雪就休息。虽然学校多次许诺要解决这一问题,修建室内场地供老年人活动,但是由于资金缺乏、无人组织等原因,这一问题迟迟未解决。各个社区基本上没有提供供老年人活动的场地,老年人没有相应的活动空间,很多老年活动都到公共场所举行、有的甚至去别的地方借场地,很多老年人找不到合适的地方锻炼。在硬件设施的建设方面,则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滞后性,教学场所、教育设施、多媒体设备亟待改进和加强。老年教育活动设施设备不齐全已经成为长清区老年教育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影响了长清区老年教育的良性运转。调查数据显示,%的'老年人认为应该增加教育设施。因此,建立适合长清区老年人需要的教育设施和设备,已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由于政府、教育机构不够重视,导致长清区老年教育的主要形式老年大学投入资金不足,场地、设备也相对不齐全,制约了进一步规模化、规范化发展。长清区社区和娱乐场所几乎都未设立老年活动中心,虽然有的地方有一些健身器材,但真正派上用途的少之又少,大多数健身器材适合青年人和中年人所用,不适合老年人所用。很多老年人天气暖和时只好坐在马路旁边聊天、下棋、打麻将,天气冷时便躲在屋里看电视,这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打麻将等不良风俗也影响了社会风气。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短缺、无人组织等各方面的原因,硬件设施更新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总之,老年教育设施设备无法满足现有老年人口的需求,与长清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不相适应。

六、社区老年教育普及率低

在实施终身教育、迈向学习化社会的过程中,各级各类社区老年教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与老年大学相比,社区老年教育活动可以使老年人就近入学,不仅能节约时间,还能减少开支,兼顾家庭,使老年人充分享受老年教育的便利性。同时,社区老年教育的经济成本相对比较低,教育组织者不需要建设专门的教育场所,可以借用其它机构的一些教育资源来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办学成本较低。另外,老年人口在年龄、性别、兴趣爱好等诸多方面存在差异,而社区老年教育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以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育。因此,长清区推行终身教育、发展老年教育还必须做好社区这篇文章。通过调查老年人参加老年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只有%的老年人参加了社区知识讲座,问其未参加的原因,是因为社区老年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少。长清区社区化老年教育还未拓展开来,大部分社区根本就没有老年学习的意识,开展社区化老年教育就更不用说了。

四,总结与建议通过资料搜索、调查数据和结果分析,我们对老年培训班现状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

结论:

面对众多的老年人口,研究调查长清区老年教育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在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对长清区老年教育普及程度不高;老年教育经费缺乏;老年教育形式缺乏多样性;老年教育活动内容窄化;师资力量匮乏;教育设施设备不齐全和社区老年教育还未大面积展开,老年教育培训机构市场几乎空白,这些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建议:

(一)探讨建立新型科学、规范有效的老年教育管理体制,是新形势下确保老年教育健康、科学发展和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是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推进全民教育的有效途径。

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1﹒26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到20xx年将达到亿,占总人口的﹪,这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在社会变革不断加快,生活方式不断改变、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形势面前,在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并趋于健全的情况下,老年教育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探索建立新型的老年大学管理体制,实施规范化管理,是实现健康老龄化,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二)开办形式多样的老年培训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巢老人”问题存在,人口老龄化加剧,更多老年人注重精神方面的需求,这些为“老年培训班”的开办提供了广大市场。

(三)建立统一的老年教育综合管理机构。

老年大学创建初期的管理形式是符合当时的客观实践,也是十分可贵和行之有效的,并且为老年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老年大学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显著变化,老年教育的服务范围与老干部部门职责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老年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地发展,因此必须尽快建立全国统一、上下对口、职权分明、名副其实的老年教育综合管理机构,专门负责全国各类老年大学的管理与协调工作,为新形势下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四)加快老年教育立法,将其列入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

根据《教育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有关法规,老年教育也须制定相应法规,对老年大学的隶属关系、资金渠道、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办学规模、课程设置、考核办法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各级政府根据国家法规,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实施细则,使老年教育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

五、参考文献:

《关于老年大学管理体制的研究与思考》

由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博士后王红漫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xx青年项目《我国老年教育问题研究》(项目批准号00CRK001)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下载海淀区贫困边缘老年妇女调查报告[全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海淀区贫困边缘老年妇女调查报告[全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农村老年妇女生存

    关于农村老年妇女生存、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张伟 摘要:近年来据统计,我国老龄化的年龄结构越来越严重,但是面对这个日益严重的问题,社会体制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在一些偏僻的农......

    北京市海淀区燕北园社区老年协会

    北京市海淀区燕北园社区老年协会 会长 答问卷 : 姓名:何佩伦 性别: 男 手机:电子邮箱:填表时间:2007年 1月 17 一、组织基本情况 1.1 *组织名称:北京市海淀区燕北园社区老年协会......

    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报告

    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感受 带着对妇女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我们走进社区、走进农村、走进每一户样本户家庭,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第三期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尽管调查工作繁杂而辛苦,但基......

    留守妇女调查报告

    留守妇女调查报告 近年来,随着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给经济社会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导致农民家庭夫妻分居,留守妇女生产生活困难的一系列问题。最近,我利用暑期时间对我们村留守妇女......

    法律援助调查报告妇女

    针对妇女法律援助的调查报告 一 、基本情况 针对妇女的刑事法律援助是维护妇女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和保障力量。妇女由于与生俱来的生理差异,在很多方面不能与男性抗衡。近几......

    精准扶贫别忽视了贫困边缘户

    精准扶贫别忽视了贫困边缘户贫困边缘户是实施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群体,主要指的是年人均纯收入在国家脱贫线上下摆动、处于相对贫困状况的农户。从结果看,贫困边缘......

    《北京市海淀区燕北园社区老年协会》章程

    公告四 《北京市海淀区燕北园社区老年协会》章程 (2006年10月31日 第一届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返回主页 第一条本会名称:《北京市海淀区燕北园社区老年协会》。 第......

    牵手贫困妇女 实施精准帮扶

    牵手贫困妇女 实施精准帮扶 一户一方 因户施策“以前,我靠外出打零工来支撑家里的生活开支,收入不高也不稳定。现在,通过‘产业到家 牵手妈妈’巾帼脱贫行动,我在家门口就实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