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影响学生的教育的质量,在现代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帮助!摘要: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的健康,不久前有人预言,心理疾病将是 21 世纪之患。中学生作为 21 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让孩子们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们的神圣职责。
关键词:中学生 一、调查概况 我于 2012 年 9 月份,对一所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第四中学进行,共发问卷 80 份,回收有效问卷 70 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 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 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 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
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1.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
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四、中学教师应该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对中学生进行如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教师自身要拥有健康的心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思想、言行、举止都会给学生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要求教师不但要拥有较高业务知识,还应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知识,在教育教学中时刻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无私地对学生倾洒爱的甘露,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学生只有在教师真心、真情、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才会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之中。
(二)关注学生心理,营造一个良好课堂心理环境 作为教师,不但要重视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必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虽然掌握了一些心理学知识,但还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心理,大多数教师认为中学生心理问题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迎刃而解。其实,中学生有他们自己的特殊心理,他们的心理要比成人敏感、脆弱。工
作中一些老师遇到“问题学生”时,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原因,把问题移交给家长,而不是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这样往往会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他们失去自信,变得沉默、孤僻,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心理出现问题。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但是高质量教学的有力保证,还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保障。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愉悦的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学中,教师要扮演好一名引导者、组织者、协作者的角色,创造最佳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情感得到体验,思想得到认同,心灵得到沟通,情绪得到调节,行为得到规范,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自我,从而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懂、学得好。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和勇气,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只有学生主动走近老师,和老师成为朋友,才能拥有健康的心理。
(三)满足学生合理需要,树立正确人生观念 合理满足学生正当需要,是中学生形成和保持健康心理的基本条件。中学生的合理需要主要包括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需要、安全需要、交往和爱的需要、尊重信任的需要等,中学生合理的需要如果得不到适当的满足,就会影响其正常的成长,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心理。因此,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尽可能地为中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遇,满足其需要,在中学生满足需要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用不同的方法积极引导,使之基本能对事物的善恶、美丑、是非进行判断、甄别。中学生由于缺乏判断力和自制力,很容易在满足需要的冲动驱使下,受到不健康或不正当诱因的影响,采
取不恰当的方法和途径求得满足,从而导致错误行为,这就要求我们从事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能根据有关方面的知识,善于识别,及时发现,及时有效地给予调节、治疗和引导,让学生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健康成长。
(四)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只是一两位专业教师的事,它还需要全体教师的重视和参与。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我认为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教师要尊重学生。
“该生是否尊重师长”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1、教师不可有私心。
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但是我们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2、教师要讲诚信。
“诚信”这词不只是适用于商品社会,也是教师要做到的。有些教师在向家长汇报学生情况时,会无意地把情况夸大或缩小;应承了学生某些事情,过后又不认帐;有时在学生面前和同事无所顾忌地乱扯„„这些微小的事儿都会让学生觉得,教师都可撒
谎,我们怎么不可以呢?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尤为重要。这意味着,老师不仅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还应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篇 2 职业倦怠是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学者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Maslach 认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即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成就感的降低。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成分,指感到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如果这种疲劳的情绪状态长期持续下去,个体就会感受到一些负面的情绪,并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的行为,就是去个性化。成就感降低是指在工作中效能感的降低以及对自己消极评价倾向的增长。
一、调查缘由 职业倦怠存在于很多行业中,中学教师尤其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但危害身心健康和事业发展,而且严重影响教育事业及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重视和解决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刻不容缓,学校就此问题进行抽样调查和深入思考。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我校抽样调查问卷共计 63 份 分值标准:A、根本没有这种情况;B、很少有这种情况;C、有时会有这种情况;
D、很大程度上有这种情况;E、完全符合。同竞争团队分别设立奖项,让每个竞争团队的教职工都能各尽其才,尽我所能干好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齐心协力,干好工作。
2、学校领导班子更加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努力打造高效课堂,使一些年轻教师主动走上了专业化发展的新路子,一些骨干教师自觉发挥着模范带头作用,一些老教师也主动写论文、传经验,还有一些中青年教师自告奋勇参加课题实验。所有这些惊喜的变化,都证实了过程性考核量化的合理性和团队竞争激励机制的可行性。
3.2、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从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现状调查统计(表 1)我们发现,①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排在前五位的是:心理不平衡 33.16%;情绪不平衡 31.05%;强迫症 28.95%;躯体化26.67%;焦虑 23.16%。这说明中学教师普遍存在课业负担过重、情绪失调的现象。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现在的学校仍然是一切围绕着分数转;;平常班奖金、荣誉与年级平均分名次挂钩;毕业班奖金、荣誉与“升学率”、“重点录取率”挂钩;带重点班与普通班还离不开学生的考试成绩等等。教师在“分数”的高压之下,出现强迫症、躯体化症状以及焦虑,也就不足为奇了。再加之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下,超额的付出并得不到高额的回报(特别是那些带普通班的老师)或荣誉(精神的或物质的)的激励,心理、情绪不平衡亦在情理之中。②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主要取决于身体健康、内心平衡与环境和谐三个方面。身体健康(包括规律的作息、科学的营养以及适时的运动等)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大多数教师的身体健康行为得不到保障;内心平衡是由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环节的和谐统一所决定的,它是心理健康的关键,由于某些教师受自我定位、自我经历、人文环境等不良认知的影响,而导致了情绪和行为的不健康;环境和谐是指社会支持的融洽,它是心理健康的保障,由于一些老师呕心沥血或转化差生、或班级管理,但学生考分平平,得不到管理者与同行的认同和肯定,而心理失衡进入心理健康问题状态。③从表 2、表 3 我们可以看出,中学男教师的心理与情绪不平衡明显高于女教师,这可能与他们的价值期望、工资、奖金、荣誉、面子强烈有关;中学女教师的躯体化症状、焦虑、强迫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教师,这可能与女教师过分关注身体、母爱期望等方面有关。④从调查中发现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反映出了教育部门“家长”作风严重,教师的人际沟通、心理疏导、自我调节等方面缺乏相应的环境与机制;教师身心负荷沉重,日常生活单调,情感生活苍白;家长和社会对教师期望值过高、要求苛刻,使一些心理素质偏低的教师难以承受等等。
3.3、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 “教师是学生的启蒙者,帮助学生撕开了无知的黑幕,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愿望,引导他们走向光明的真理之途;教师是学生的健康、幸福和未来的守护者,教师对学生的爱犹如太阳给地球的爱、春雨给庄稼的爱、自然予人类的爱,既温暖又慷慨,既充裕又静谧,既深厚又绵长;教师是无私和高尚的„„教师的最大幸福就是学生的健康成长。”这段话道出了心理健康的教师对学生培养的作用和自身的价值。
那么,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教师对学生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3.3.1、教师不健康的心态可能直接导致学生的心理障碍美国《各级学校的健康问题报告》中专门指出:“由于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决定性影响,就不应该让他们留在学校里。一个有不能自制的脾气、严重的忧郁、极度的偏见、凶恶不能容人,讽刺刻毒或习惯性谩骂的教师,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威胁,犹如肺结核或其它危险传染病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威胁一样严重”。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中小学生明显地带有易感性、易变性和可塑性。一个在学校受到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的学生,在整个一生中都会在心灵里保留着灰暗的心境;;如在焦虑的教师调教下,学生也容易变得焦虑、紧张和恐惧;在敌对、偏执的教师手下,学生容易产生相应的敌对、偏执以及缺乏自信和尊严等;;一旦在人生发展中遇到相应的情景,青少年时代的失败和蒙受羞辱的记忆就会使他失去挑战的勇气、自信和毅力。一个情感能力发展在中小学就受到压制的孩子,命运就会对他们产生不公正的待遇。在歧视中成长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提不高,而且情感发展也容易扭曲。这不仅会严重影响个人未来的健康与幸福,而且还可能影响他人和社会,诱发不稳定因素,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秩序的稳 定造成严重的干扰和破坏。
3.3.2、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正常的师生关系一项调查表明,有近半数学生对部分教师感到害怕。有些老教师给年轻教师传授经验:“对学生不能太客气了,一开始就得把他们镇住,不然他们就会登鼻子上脸,就会骑到教师头上拉屎拉尿。”有的教师以能让学生害
怕为荣,以能把学生管老实为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有时甚至不择手段,什么训斥、责骂、讽刺、挖苦、罚站、罚值日、打耳光、拧耳朵、掐嘴巴、直至拳打脚踢,各种方法五花八门,无所不用其极。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合作的关系,可是在这些心态不正常、心理不健康的教师的班里,学生感受到的师生关系却是“猫和老鼠”“警察与小偷”“法官与罪犯”“棍子和懒驴”的关系。
3.3.3、教师不健康的心态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在学校里,教师是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学生在校的表现,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追求,都极大地受到教师言行的影响。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从正面揭示了教师对学生的积极影响。这是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当努力做到的,在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优秀教师。但同时也应看到,有些教师由于他们不良的言行和心态,带给学生更多的却是消极影响。致使学生对学习、对生活的态度消极,厌学、厌校、厌师甚至厌烦父母、亲人的现象屡见不鲜。有些教师虽然在心理健康方面没有明显的问题,但由于观念上的偏差,导致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的态度有很大差别。对所谓差生(主要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冷言、冷脸,毫无耐心和爱心。这种态度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越来越差,学习积极性也越来越低。有资料显示,在占学生总数 20%左右的学习困难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的成绩不良同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例如作家三毛上初中时代数成绩不好。有一次她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老师怀疑她作弊,让她站到讲台上示众,并用毛笔在她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美其名曰:“吃鸭蛋”。从此三毛不仅在心灵中就留下了不堪回首的阴影,而且对学习数学也失去了信心。还有一些经常逃课的学生经过我们的访谈,他们并不是因为这门课学不懂,而是“看不上”所教这门课的老师。平心而论,在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并非不爱学习,他们的成绩不理想大多是与教师的消极态度有关,主要原因来自于教师的错误观念和不健康心理。综上所述,教师的心理是否健康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明显的影响。因此,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维护和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4、结论与思考 4.1、结论 4.1.1、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整体检出率为 22.30%。心理不平衡、情绪不平衡、强迫症、躯体化、焦虑是极其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4.1.2、中学教师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或情绪障碍,归根结底就是心理能力低下。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职业角色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A 型性格导致人际关系不良;认知偏差等方面。
4.1.3、中学教师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抑郁、适应不良、偏执、敌对等心理健康问题也不容忽视。
4.1.4、中学男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略高于女教师,心理不平衡、情绪不平衡以及强 迫症极其严重;中学女教师的躯体化症状、焦虑、强迫症发生率又明显高于男教师。
4.1.5、中学教育在高考“指挥棒”下,不仅造就了教师不健康的心理,而且也强化了某些教师粗暴的作风。
4.1.6 中学教师普遍存在课业负担过重、日常生活单调刻板、体育锻炼与文化娱乐活动缺乏等现象。
4.2、思考 4.2.1、教师主导着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与正确引导直接影响和支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如何对教师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心理健康的环境保障,就显得尤为重要。
4.2.2、教师首先是人,其次才是教师。教师也是喜怒哀乐七情俱全的活生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可避免,但如何使他们掌控自我心理向良好的方向发展,进而走进生活、融入生活,提高生活和生命质量,健康而自信地教书育人。值得研究。
4.2.3、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人的活动与心理调节密切相关,怎样遵循青少年心理、情感发展的易感性、易变性和可塑性轨迹而进行教育,特别是教师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使学生健康而全面发展?需要教育部门和教育人士认真思考。
4.2.4、现行教育评价体系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产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发展与进步呼唤更合理、更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出台与完善。
4.2.5、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心理能力和心理素质是重中之重。如何操作与实施需要周密地研究和切实可行的措施。
主要参考资料:
1、王极盛 心灵时代〔M〕 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8 年 9 月 2、唐映红等 活出潇洒人生〔M〕 中国民航出版社 1998 年 3月 3、陈会昌 竞争社会心理文化透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年 4 月 4、何建明 中国高考报告〔M〕 华夏出版社 2000 年 4 5、周建平从“科学认识论”到“生活认识论”〔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2.1 6、杨永龙 杨建平关于高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教育革新 1998.1 7、陈玉琨 教育质量也会过剩吗?〔N〕 文汇报 2002.4.22 8、陆小娅 心理健康教育其实无所不在〔N〕中国青年报.教育科技 2002.5.24 教师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篇 3 通过对我校 26 名教师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其中 22 人完成了问卷,22 份为有效问卷。调查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调查结果表明有 12%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73%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很大,其中班主任压力大于非班主任教师。考试期间压力大于平时。名有效问卷调查问卷中,出现职业倦怠的 16 人,占 73%。
近一半受访教师认为工作很劳累,出现明显疲劳、记忆力下降、头疼、身体痛、失眠多梦等症状。其中,大部分教师认为影响个人健
康状况的最主要因素是工作压力,排在第一位的是来自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其次,来自学校管理的压力等。而这种种心理压力进一步加重了教师的身体亚健康的状态。
调查显示,上班时间越早,压力越大,亚健康水平越高。下班时间越晚,压力越大,亚健康水平越高。而且,班主任的心理压力明显大于科任教师;美术、音乐、体育这类老师课余时间相对轻松,其他科任老师都比较忙,这说明应试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教师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情况不佳,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3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 42%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说明绝大部分教师都感觉压力比较大,教师的压力已经成为我校教育改革必须关注的问题之一。
2.73%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也就是每 10 个被调查教师基本上有 7 个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虽然我们对教师的工作倦怠还没有高度重视,但实际上某些教师的工作倦怠情况已经非常明显,学校很有必要马上采取措施来帮助教师治疗与预防工作倦怠,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3.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心理健康,而从调查结果来看,有 36%的被调查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教师如何去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我们又如何能保证这批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因此,在我们推行教育与教学改革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教师的心理状况。
4.虽然有 62%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比较好,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情。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还有 38%的被调查教师的生理状况不是很理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情况在我校还很严重。学校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采取措施来确保教师的生理健康,平时注重组织教师参加体育活动等。
是什么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呢?通过问卷反映了产生的原因:
一、难释的教育教学重负 1.教师的日平均工作时间长。在升学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日平均工作时间越来越长,隐形劳动付出越来越多。小学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还要承担起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和良好个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等重任。而要完成这一重任,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上存在着许多个性方面上的缺陷,如自我为中心、依赖、孤僻、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淡薄、意志薄弱等。另一方面,当前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以分数论学生,以升学率论教师”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家长在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上重点中学、考上大学乃至名牌大学的动机驱动下,更是把学生的未来完全寄托在教师身上,希望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加大投入,给自己的孩子“开小灶”,无形之中增加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追求升学率的大背景下,学校也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评估教师,并与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等直接挂钩,因而,加重了教师之间的竟争性,迫使教师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精心备课,精心设计教学。
2.教师的工作项目繁多。各任课教师除正常的教学工作外,还有
一部分教师承担其它工作项目。如指导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及各类竞赛活动、上公开课或参加听课、说课等教研活动。很多教师还担任了班主任工作,仅此一项便又增加了许多连带性工作,如班级纪律、卫生工作;组织出黑板报、班队活动、社会实践等工作;学生的思想工作,如个别教育、培养班干部、与家长交流联系(家访、家长会等);其它,如写品德评估、指导学生写成长记录册等。教师的工作可谓名目繁多!这无疑给教师带来了心理上的紧张感和压力感。
二、难卸的多重角色 如上所述,教师在学校里扮演着多重角色,肩负着多方面的重任。教师不仅仅为学生而存在,作为社会个体,她们分散和生活在其他社会群体中,无疑扮演着其他各种社会角色。一般说来,教师是重要的家庭成员,这便决定了他们对家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诸如琐碎繁重的家务劳动、家庭的管理和家庭的发展目标、家庭成员关系的协调、子女的就业安排及与社会关系的联系等等,无一不在他们的考虑之中,成为他们精神负担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作为尚不富裕的“工薪”族,面对购买住房、积累子女教育基金等等大宗开支,他们不得不承受着日益沉重的经济压力。另外,由于多重角色与角色间的冲突,更导致她们心理冲突的加剧和心理压力的加重。出于知识分子的良知和责任感,教师们常常是全力顾及工作而放弃家庭,顾及学生的前途而牺牲子女的未来。社会对于教师的高期望值和高标准要求,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教师同什么人交往,怎样交往及交往过程中的行为,时时刻刻处在周围人的有形和无形的监视之中。因此,教师
总是努力成为模范公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法律法规,文明礼貌,为人表率。尽管这也是社会对普遍公民的行为要求,而且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一,这些文明行为也应该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但与普通公民一样,教师并非圣贤,也有犯错误的时候,教师一时的行为闪失会遭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社会道德要求对于教师的双重标准致使教师必须处处留心,尽是做得尽善尽美,从而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
三、难圆的职称梦 教师具有强烈的精神需要,他们热爱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追求事业的成功,渴望得到同事同行的尊重和学生的尊敬,在工作上作出较大成绩,学术上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晋升高一级职称能够满足教师丰富强烈的精神需要和价值认定。再说,因为职称与教师工资联系在一起,因此,晋升高一级职称就成了教师一定时期内的第一需要,成为教师职业过程中的第一追求。因为指标有限,接踵而来的是职称评定过程中人为造成的教师心理不平衡,并因此所引起的心理压力。
医学专家认为,过重的心理压力会加重亚健康身体状况,亚健康主要表现在仪器无法检测,但是又出现失眠、心悸、腰酸背痛、反复感冒等症状。有人把亚健康称为“慢性疲劳综合症”。亚健康人群如果不注意调整,就会进入 10%的生病人群,但是,如果阻断其发展,就会回复为 15%的健康人群。所以要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从多渠道来阻断病因,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
教师是一种神圣而又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
灵浇灌心灵的职业。要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我们不能忘却呵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全社会要共同营造有利于教师心理健康的氛围,要从社会、学校管理等各方面尽可能地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切实减轻教师负担,努力为教师创造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关心教师生活,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是环境和个体共同作用的结果,面对环境的变化和外在的压力,教师应及时转变观念、调整心态、悦纳自我,做一个快乐的自己。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查目的
小学生的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可塑性强,如果在学生时代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必将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准确地把握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客观依据,我们课题组对我校1——4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的爱心、关心、同情心、孝心、自信心等方面主流尚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我校1——4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问卷人数
回收问卷
回收率有效卷 一年级
100% 二年级
100% 三年级
100% 四年级
100% 总数
100%(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由我校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根据爱心等方面设计的问卷,共22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分析
虽然题目简单易行,是非明确,但是在统计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学生在学习目的、爱心、关心、同情心、自信心五方面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同时也发现少数学生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少数学生态度有待纠正。题目:你上学读书是为了什么?
A:学习更多文化知识;
B:是老师让我学习; C:是父母让我学习。
D:读书后,赚大钱。
调查统计表明:多数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明白读书是为了学习更多文化知识的道理,选A的学生占54%,选B的占7%,选C的占25%,选D的占14%。可见,少数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而选择了D,这也是社会上一些没有文化照样挣大钱的人影响的结果。
(二)大部分学生对考试很重视,说明对学习也很重视。题目:期末考试时选择心情:
A:心情紧张;
B:有点紧张;
C:无所谓;
D:有信心,不紧张;
调查统计表明低年龄段的学生对考试非常重视,认为考好了不仅老师会表扬,家长更会表扬,一、二年级的学生选A的分别是:82%和79%。而高年龄段的学生可能经历的考试较多,对学习和考试的态度差距较大,这也表明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选择A的占54%,选择D的占17%,还有个别学生选择C,这也呈现了他们的年龄特点。
(三)同情心缺乏,冷漠无情
题目:看电视遇到伤心或者感人的地方时,你会
A:跟着流泪;
B:没有眼泪; C:那是假的,感觉好笑;
D:非常激动;
调查统计表明当发生事情时,学生对别人的不幸表现较为冷漠,认为不关自己的事情而无动于衷,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情心逐年流失。表现为选择“B”“C”的同学逐年增多。
(四)大多数学生对父母很关心,但年龄越大,对父母的依赖性越小。题目:爸爸妈妈回家晚了,你会
A:很不安;
B:很高兴,继续玩; C:不会不安;
D:打电话询问。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逐渐懂事了,年龄大的学生会比较理性,即选择“D:打电话询问”三年级学生占57.89%,四年级占62.73%,只有极少数学生会选择C:不会不安。说明这部分家长平时应多与学生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四、成因分析 学校原因:
虽然在最近几年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重视,但是重视程度还不够,加上心理教师和必要设施的缺乏,导致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对心理健康教育关注较少。导致了学生有心理问题后束手无策。长久的积累,使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家庭原因:
在我校学生家庭中,有大概70%的家庭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的学习基本上完全由学校负责,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捆扰,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社会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改革中产生的负面现象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小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论,读书无用论,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适宜儿童的影、视、报刊、电子游戏及网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有的学生就产生了巴结权势,投机钻营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儿童丑恶不分,是非不明,冷漠无情,思想复杂,缺乏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学生自身原因:
我校学生都是农村的,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遇到一些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容易产生冲动,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五、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著名德育专家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学校: 学校应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室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家庭:
很多家长的忙碌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从来都不过问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情况。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社会:
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我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在广大家长中,以召开家长会、讲座、分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以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基本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社会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随着社会的飞速变革,人类将迎接来自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在机遇与竞争并存,希望与痛苦并存,光荣与苦难并存的时代,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成为了将来在社会上立足的重要条件。而学校作为培养人的机构,在心理健康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和辅导是义不容辞的。再者小学生的性格、气质等方面的可塑性强,如果在学生时代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必将对他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现在的心理健康状况,也为学校以后能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帮助,我们课题组对我校三——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对我们了解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把握其心理动态,分析心理问题成因,寻找合理的教育对策提供了有益帮助。
通过对本校学生(三——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学生的爱心、关心、同情心、孝心、自信心等方面主流尚好。但少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二、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我校三——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基本情况见表:
调查对象问卷发收情况一览表:
问卷人数回收问卷回收率有效卷
三年级1010100%
四年级1010100%
五年级1010100%
六年级1010100%
总数4040100%
(二)材料与方法
调查问卷是由我校学生心理健康课题组根据爱心等方面设计的问卷,共21个小题,均为简单易行的单项选择题,由学生按问卷各题的要求,根据自己的情况逐一实情回答。
(三)统计:
以年级为单位,按实际答题人数统计各题各项目人数,以实际答卷总数作基数计算百分比。
三、调查分析
虽然题目简单易行,是非明确,但是在统计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学生在学习目的、爱心、关心、同情心、自信心五方面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同时也发现少数学生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冷漠、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大多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少数学生态度有待纠正。
题目:你上学读书时为了什么?
A:没有知识不能生存;B:能考上好的大学;
C:长大后找工作。D:读书后赚大钱。
调查统计表明:多数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下明白没有知识不能生存的道理,选A的学生占34%,选B的占27%,选C的占25%,选D的占14%。可见,少数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而选择了D,这也是社会上一些没有文化照样挣大钱的人影响的结果。
(二)大部分学生对考试很重视,说明对学习也很重视。
题目:期末考试时选择心情:
A:心情紧张;B:有点紧张;
C:无所谓;D:有信心;
调查统计表明低年龄段的学生对考试非常重视,认为考好了不仅老师会表扬,家长更会表扬,三、四年级的学生选A的分别是:82%和79%。而高年龄段的学生可能经历的考试较多,对学习和考试的态度差距较大,这也表明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态度。选择A的占54%,选择D的占17%,还有个别学生选择C,这也呈现了他们的年龄特点。
(三)同情心缺乏,冷漠无情
题目:你看到你的同学在班中出丑,其他同学都笑了,你会
A:一起开心地笑;B:劝阻其他同学不要笑了;
C:当作没有发生;D:觉得他活该;
调查统计表明当发生事情时,学生对别人的不幸表现较为冷漠,认为不关自己的事情而无动于衷,表现平淡,缺乏与之相对应的情感体验和表情,表现出冷漠。随着年龄的增长,同情心逐年流失。表现为选择“B:劝阻其他同学不要笑了”的同学逐年下降,选择比例为三年级学生占42.11%,四年级占37.21%,五年级占30.23%,六年级占29.13%,而选择“D:觉得他活该”的学生则从中段的1.66%猛增到高段的2.3%。
(四)自信心两极分化,胆怯心理
题目:在全校的大会上,老师要求你来朗诵一段文章,你会
A:害怕紧张,但还是会上去朗诵;B:大胆上去朗诵;
C:如果读错了会很难为情,不上去;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的自信心呈现不稳定状态,有两极分化的表现。自信心比较充足的显现在调查范围的两头,在四、五年级阶段学生的自信心较为低落,表现为选择“B:大胆上去朗诵”选择比例为三年级学生占33.68%,四年级占25.58%,五年级占23.26%,六年级占24.41%,而胆怯心理总体上也有上升的趋势,即选择“C:不敢朗诵,当作没有听见”中段年级4.97%到高段年级上升为5.47%。特别是到了六年级,胆怯心理表现更为突出,学生选择比例高达7.87%。
(五)大多数学生对父母很关心,但年龄越大,对父母的依赖性越小。
题目:爸爸妈妈回家晚了,你会
A:很不安;B:很高兴,继续玩;
C:不会不安;D:打电话询问。
调查统计表明学生逐渐懂事了,年龄大的学生会比较理性,即选择“D:打电话询问”三年级学生占57.89%,四年级占62.73%,五年级占68.72%,六年级占75.34%,只有极少数学
生会选择C:不会不安。说明这部分家长平时应多与学生交流,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培养和孩子之间的感情。同时,高年级学生开始进入青春期,他们会比较独立,他们询问父母的情况,但他们会继续做自己的事情。如今父母都比较忙,应多抽出时间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四、成因分析
学校原因:
虽然在最近几年里,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重视,但是重视程度还不是很好,加上心理教师和必要设施的缺乏,导致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后。再者学校重智育而轻德育,对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关注甚少。导致了学生有心理问题后束手无策。长久的积累,使学生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家庭原因:
在我校学生家庭中,有大概70%的家庭父母忙于做生意,孩子的学习基本上完全由学校负责,同时也因为家长的文化水平有限,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对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严重缺乏,这些不争的事实使家长对孩子无心进行辅导,也无力进行辅导。但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又普遍存在,在矛盾的对抗中,导致出现两种极端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些家庭对孩子百依百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上对孩子疼爱有加,什么事情都围绕着孩子来转,使孩子形成了“我就是整个世界的中心”的观念,而家长对孩子的宠爱默许,使孩子更认为长辈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不用付出任何的爱应该得到别人的爱,久而久之,形成了依赖性和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有些家庭则认为“打骂教育,黄荆棍下出好人”,对孩子实施棍棒教育,孩子一有错误,家长就对孩子动粗,给孩子在心理上产生了很大的压力。两种不良现象对孩子的捆扰,使孩子在心理上产生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
社会原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信息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一些改革中产生的负面现象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小学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自我中心论,读书无用论,盲目的攀比,以及那些不适宜儿童的影、视、报刊、电子游戏及网吧,使孩子在其中迷失了方向,看到社会上的一些腐败现象,有的学生就产生了巴结权势,投机钻营的不健康心理。造成儿童丑恶不分,是非不明,冷漠无情,思想复杂,缺乏正确的为人处世的准则。
学生自身原因: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外省农村转入的,学生认知评价水平低,应对技巧差,遇到一些挫折事件难以正确对待,同时缺乏社会支持,特别是小学生年幼,心理尚未成熟,容易产生冲动,往往由于教师、家长的行为不当或社会不健康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的心理问题。
五、对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我国著名德育专家詹万生主任更是精辟地指出:“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由此可见,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日益受到重视,成为了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点问题。
学校:
学校应建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的机构设置,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体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根据小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让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进入课堂。同时建立和完善专用心理咨询室的配置,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摆在学生良好心理行为的训练和引导上,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咨询指导,矫正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自立、自理、自主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学生带着健康的身心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家庭:
很多家长的忙碌使他们无法担当起对孩子成长的辅导责任,甚至从来都不过问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情况。因此父母要经常看一些有关家庭教育书刊,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每天抽一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跟孩子讲讲话,谈谈天,静心听一下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一起探讨分析遇到的困难,给孩子一些引导和帮助。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升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社会:
大力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我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着力指导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当的方式增进师生感情,掌握学生心态,提出合理要求,指导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在广大家长中,以召开家长会、讲座、分发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传授,提高其认知评价水平和应对技巧,以便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基本的应对方法和措施。
学生的心理健康光靠一个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功能,改革教育方法,开辟多种沟通渠道,让学生有倾诉的机会和场所,改变学生所有烦恼自己扛的局面,营造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不仅如此,还要加强与兄弟学校之间的联系,经常交流经验,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中碰到的问题,实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缩小学校之间的差距。也可以组织学生互相联谊,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诉,学会交流,取得共同的进步。
当然,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只有从小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给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为社会造就全面合格的人才。
第四篇:心理健康调查问卷(教师)
山丹培黎学校心理健康现状调查问卷(教师)
尊敬的各位老师:
您好!为了进一步促进老师们的心理健康,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完成全部题目(在确定的1个或多个选项前的□内打“√”)。
感谢您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祝您愉快!1.您的基本情况: 性别:□男 □女
年龄:□25周岁以下 □25~30周岁 □31~35周岁 □36~40周岁 □41~45周岁 □46~50周岁 □50周岁以上 文化程度:□大专 □本科 □研究生 □其他 职 务:□行政领导 □教师 □工勤人员
担任科目:□语文 □数学 □英语 □德育 □化学 □计算机
□机电 □汽修 □农学 □畜牧 □会计 □音乐 □美术 □体育 □其他
担任班主任:□是 □否
您的职称:□教员 □助理讲师 □讲师 □高级讲师 身体状况:□优 □良好 □一般 □差 2.您觉得您的办公室环境如何?(可多选)□A各方面都挺好的 □B人际关系不够融洽
□C室内空气、光线不太好 □D办公设备不太好 □E其他 3.您觉得学校目前的校风如何?
□A非常好,让我满意 □B过得去,还可以更好 □C一般,要加强校风建设 □D很差,让人不满
— 1 — 4.下列描述中,目前学校给你的感觉是:(选最符合项)□A非常温暖,像一个大家庭 □B只是工作场所而已 □C不一定,时常会改变 □D没有特别感觉
5.以下描述中,哪些选项比较符合你的想法?(可多选)□A我喜欢成绩好的学生,他们比较好教 □B我相信大多数学生是可以教好的
□C人存在共性和个性,我尊重学生的个性,不会用统一的标准来看学生 □D即使学生成绩不好,也没有特长,我都希望能帮他树立信心 □E其他
6.您觉得学校更关注以下哪方面?
□A学生的成绩,高考率、技能竞赛成绩等 □B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发展 □C成绩和综合素质的发展都挺重视 □D其他
7.您是如何看待教师职业的?(可多选)□A目前对我来说,只一种谋生手段,可能会转行 □B教师工作比较稳定,比较适合我
□C教师职业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工作,比其他职业更受人尊重 □D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这让我有使命感 □E其他
8.您每周授课节数是:
□12节以下 □12~16节 □16节以上 9.你在学校召开大小会议时是否有以下情况和行为:
□A认真听讲,进行记录 □B很不耐烦,希望会议早点结束
— 2 — □翻看手机 □D修剪指甲 □E思想抛瞄 10.您觉得以下哪几方面给你带来工作压力。(可多选)□A课堂教学工作 □B成绩排名、高考率 □C学生难教 □D职称评定 □E家长与社会的需求 □F人际关系 □G每天工作时间过长 □F周末补课 □G其他 11.您觉得学校带给您的工作压力大吗?
□A很大,快让人受不了 □B挺大的,但我还能应付 □C一般,在正常范围内 □D没有什么压力
12.你对学校领导及科室干部安排的工作,认为不能按时完成的是哪几方面?(可多选)□A领导和科长的想法、做法不一定就是全对,按部就班,工作没有效率 □B学校各个科室不能很好地协调,老师重复再做工作 □C教学任务重,工作量大,力不从心
□D一些设施条件不具备,给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E 个别科室工作无计划,无步骤
13.为了减轻工作负担,您觉得学校应该加强哪些方面的工作?(可多选)□A减少教师工作量 □B优化学生质量 □C提高周末补课老师的待遇 □E 提高班主任的待遇 □F其他
14.以下描述中,哪些选项比较符合你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认识?(可多选)□A个体社会生活适应良好,身体健康,人格完善 □B对教师角色认同,热爱教育工作,勤于教学工作
□C自己的才能在教育工作中表现出来并由此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D正确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平衡自我与现实、理想的关系 □E其他
— 3 — 15.您觉得学校应增加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吗? □A应该,因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比较严重 □B应该,教师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C随便,没有什么影响 □D其他
16.当您觉得心理需要调适的时候,通常采用什么方法?(可多选)
□A自我调整 □B找家人、朋友倾诉 □C寻求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D不用理会,很快就没事了 □E其他
15.以下描述中,哪项最符合你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可多选)□A当有心理疾病的时候才需要心理咨询
□B如果心理问题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就不需要咨询 □C接受心理咨询可能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D心理咨询就是替人解决问题,给来访者提供建议和忠告
17.您认为目前中职教师的社会地位处于:(包括经济地位、职业声望地位和权利地位三方面)
□上层 □中上层 □中层 □中下层 □下层 18.您选择教师职业的主要原因:(可多选)
□热爱教师职业 □工作较稳定 □有寒、暑假 □能从中获得成就感 □人际关系相对简单 □没有别的专长 □其他(请注明原因)
()19.如果让您再次择业,您的选择是: □一定会再当教师 □可能会当教师 □坚决不再当教师 □说不清楚
— 4 — 20.您目前专业发展的需求和愿望:
□非常强烈 □比较强烈 □一般 □较低 □极低 20.您追求专业发展的主要的动机是:
□职称评定 □岗位竞争 □行政命令 □提高业务水平□自我完善
21.你的具体从教年限:()年(非常重要,请务必填写)22.教师职业倦怠自测调查。
(以下这些情况是否经常在你的工作中出现?请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填写问卷,选项不限)
□即便夜里睡得很好,你第二天上班的时候还是会感到疲倦 □你总是一边工作,一边看时间,心里想着早点下班 □对同事之间发生的事情并不关心 □你认为自己当前做得工作没有意义
□你会忘记分配给你的任务,有时甚至会忘记自己的私人贵重物品
□你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属于被忽略的角色,你的努力并没有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和重视
□你经常会感到头疼、身体各个部位的痛,或者是感冒 □你的工作比以前更努力,可取得的成就却比以前少
□你通过看电视或者阅读与工作无关的读物等方式来逃避工作的压力 □工作一整天后感到情感枯竭
□在工作中无法冷静处理情绪上的一些问题 □对某些学生产生“孺子不可教”的感慨
□整天与学生在一起感到压力很大,对学生、对班级感到力不从心 □想好好休息一阵子或另调其他工作
— 5 — □面对工作时,觉得精力充沛 □常常感叹生活的艰难
□对困难采取等待观望任其发展的态度 □努力去改变现状,使情况向好的一面转化
第五篇: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教师心理健康调查报告
陕西一年仅25岁的女教师撇下还不到一岁的儿子服毒自杀。她在遗书中写道:“这学期,我不知怎么了,干事没有头绪,遇事急躁,没有教好学生,心里很难受,感到自己是在误学生,想起这些不如死了算了,因为我始终记得一句话:误人子弟,杀人父兄。”
2001年5月7日,江苏某市区一名30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竟然自杀。
今年3月19日,河北曲周县某村办小学代课教师刘丽娜,强迫她的41名学生伸出手来,然后在每个学生的掌心用削铅笔刀划伤出血。……
一边是教师自己心理不堪重负,英年早逝;一边是因学生的小过失招来残酷的体罚与辱骂……太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我们的校园里。每个案例背后的原因可能是错综复杂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教师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教师的心理健康不仅是其完成正常教育、教学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
这些天,对我省中小学教师展开了心理健康的调查。本次调查采用国际公认的《SCL-90心理健康量表》和自编的心理问题调查表作为工具,涉及工作状态、工作压力、角色、人际关系、情绪等部分。此次调查共获得265份有效问卷,其中男性教师128人,女性教师137人;中学教师151人,小学教师114人。
【调查结果一】四成教师常常焦虑
SCL-90调查发现,近半数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29.4%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障碍,9.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3.5%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58.1%的教师感到压力大,经常出现焦虑情绪、强迫症状。
在被调查的教师中,高达42.5%的老师常常感到疲劳,38.1%的老师处于烦躁、焦虑之中,33.8%的老师出现了失眠或睡眠状态不好,30.6%的老师觉得不安。还有的老师出现了过敏、多疑、抑郁、精神不振等症状(见图1)
因为情绪上的波动,38.4%的老师“有时会在工作中不自觉地流露出”,21.9%的老师“感觉到上课也很烦”。无疑,他们把这种情绪带入了课堂。
当老师感到自己情绪不良时,运动和睡觉成为老师舒缓的方式,各占比例53.7%、41.5%。但有23.8%的老师找不到宣泄的方式、方法,同时,3.6%的老师对药物产生了依赖关系。
心理不健康核心反映是不良情绪
解读者:福州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系系主任教授何少颖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心理产生问题或症状的最核心表现就是情绪上的反映。而不良情绪主要的表现症状是焦虑、抑郁、不安等。从调查结果来看,中小学教师产生焦虑、感到疲劳、不安等不良情绪比例都很高。同时,调查还显示,不少老师会把自己的不良情绪带入课堂,影响教学质量。这就说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小视。
一个人的情绪是无法控制的,只能调解。对于强度稍弱的不良情绪,老师选择运动、睡觉等方式进行缓解,这是正确的,这是一种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如果强度很大且持续时间长,这时候老师需要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或药物控制进行调解。
【案例】
好强女老师患上癔症
闽侯一位小学女教师,有一段时间,情绪发生了令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现象。如当她坐在办公室里,这时如果有同事来到这间办公室,没有和她打招呼,她就会感到非常难过,认为同事是不是看她不顺眼。甚至,如果有时感觉同事或领导冷落了她,她就会故意搞破坏,引起别人的注意。
专家称,她患的是典型的癔症,这是神经病的症状之一。因为这位女教师个性非常好强,对学生要求很高,都要争第一。同时,她平时也非常在意同事、上级领导对她的看法。久而久之,她对自己估计过高,以自我为中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她的症状得到了明显改善。【调查结果二】八成老师压力巨大
备课,上课,改作业,这是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那么,教师一天的工作时间有多长?调查显示,只有32.5%的老师“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下”,除此之外,41.3%的老师每天工作8~10小时,17.8%的老师每天工作10~12小时,还有8.4%的老师每天工作甚至达到了12小时以上。
与此同时,26.5%的老师认为,自己的工作量已经是“超负荷”。对于工作的付出,有44.9%的老师认为自己“付出超过回报”。在对工作压力的调查中,只有21.5%左右的老师认为“没有什么压力”,另外八成左右的老师认为压力巨大。其中,47.1%认为“压力很大,但可以承受”,31.4%的人已“无法承受”。从研究教师工作压力的源头来看,升学率当之无愧地成为“罪魁祸首”。收入低、工作量太大、人际关系紧张与同事竞争紧随其后,成为造成教师工作压力的四大原因(如图2显示)。令人欣慰的是,在如此大的压力之下,仍有58.2%的老师表示“能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也有37.6%的人“发牢骚,不情愿地工作”,4.2%的人想“辞职或提前退休”。
工作压力是外因个性是内因
解读者:福州人文学院应用心理学系系主任教授何少颖 相比之下,大学教师的工作压力相对中小学教师而言,就少得多,其中原因就是两者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中小学教师面对着升学率、职称评聘、同事竞争、教学成绩不理想等因素,往往产生巨大的工作压力。这种巨大的工作压力是造成他产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最主要外在因素。
个性是心理出现问题的内在因素。从事教师行业的群体在性格上往往倾向完美主义者、敏感等,这样的个性造成他对事事都在意、追求完美、不容自己有小小的过失等。【案例】新手老师半年就打“退堂鼓”
刚从师专毕业的青年教师王某,分配到福州一所中学教书。由于缺乏经验以及天性腼腆,几堂课下来,学生上课吵闹使他无法安心讲课,学生对他的冷漠与生疏,使他感到了深深的恐惧。开始,他还只是不断反省自己的教学:到底该怎么去教学生?经过多次尝试之后,仍无起色。渐渐地,因为工作不顺利产生的压力使他失去了信心,他开始问自己,自己是不是适合当老师?他变得越来越急躁。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半年里,他就开始打退堂鼓,想离开教师这个岗位,经常夜不能寐,精神不济。
【调查结果】教师地位受到撼动
“尊师重教”是传统美德。那么,在老师眼里,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社会地位?统计显示,认为教师地位“一般”、“不太受尊敬”和“很不受尊敬”的比例竟然高达59.7%。
超高荷的工作量、强大的压力、社会地位的变化影响了老师对本职业的喜爱程度。只有8.9%和30.6%的老师“比较喜欢”和“非常喜欢”教师职业,37.1%选择“一般”,16.5%选择“不喜欢”,还有6.9%的老师“非常不喜欢”这种粉笔生涯。但是,如果再给老师一次选择职业的机会,选择“会”的比例仍超出“不会”的比例。
角色落差产生职业倦怠
解读者:福建省心理学会秘书长心理学教授连榕
教师之所以出现本次调查结果中的低职业认同感、低喜爱度,主要原因在于:教师职业要求教师无私奉献,社会舆论也常把教师比喻成“红烛”、“人梯”等等,但是在目前社会急剧变迁的形势下,教师待遇之菲薄,工作之繁重,责任之重大,是其他行业所难以比拟的。
一位长期处于严重工作压力下的教师,势必抱持着消极的情绪,对自身的社会地位产生焦虑,易感到心力交瘁,甚至有放弃角色的意愿,进而可能直接降低教学热忱,间接影响学生身心平衡与发展。
【案例】优秀教师毁于“一句粗话”
三年前,福州某重点小学一名深受爱戴和尊敬的教师,因为面对一个“问题孩子”,忍不住在课堂上对孩子说了粗话。此事媒体报道之后,一时间,这位老师成为社会和市民的指责对象,人们纷纷谴责这位老师心态不正。这位老师陷入了无尽的困扰当中,她请了半年病假在家休养。半年后,她的心理还是没有脱离沉重的阴影,失去了先前的干劲,人也渐变憔悴。
【调查结果】
家校关系不尽如人意教师工作的对象是一群未成熟的孩子,教师的言行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产生重大影响。然而,30.6%的老师承认自己曾经骂过学生,29.5%的老师会因情绪低落而上课没精神,还有的老师会偏心、因心中烦恼而迁怒学生。这些不当行为都不同程度地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如图4显示)
老师与学生之间关系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发生了变化,甚至出现了师生之间关系淡漠的现象。15.9%的老师认为,“对学生好,但是学生不理解我”;21.7%的老师认为“学生在背后议论我,甚至说我的坏话”;24.8%的老师认为“师生关系淡漠”。同时,在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上,问卷结果显示,家校关系并不尽如人意。老师们认为,有些学生一出现问题,家长不分青红皂白就向老师兴师问罪,26.3%的老师就遇到过这种情况。还有21.2%的老师认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不闻不问,家校之间的联系几乎荡然无存。夹在学校和家长间教师两头受气
解读者: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副教授傅晓华 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发现教师在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问题主要有四方面:同事之间、师生之间、上下级之间、家校之间。由于工作时间长,任务重,压力大,尤其是实行学科成绩考核后,学科之间争时间,同教材之间资料保密,唯恐你考好了,我落后,影响到考核。有时学生违纪违规,你批评教育他(她),不但不听,还顶撞你,向家长反映,有时家长还偏袒子女,教师两头受气。这些问题很容易造成教师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焦虑。
【案例】“绰号老师”怕见学生
给老师取绰号是一些调皮学生爱干的事,老师往往一笑置之。可带人身攻击的绰号可真让中年教师林某大受其伤,平时在路上碰见学生也感觉到丝丝恐惧。
林老师是某普通中学的政治科老师,因牙齿不齐并略有外凸,被学生取名“地包天”。这个绰号很快在学生当中流传。林老师平时对学生比较严厉,一些调皮学生就对他颇有微词。个别被他曾“教训”过的学生远远地见了他,甚至会高喊“包是什么包,地包天的包……”自从有了这个绰号之后,林老师越来越怕上课,有时讲课时如有学生在交头接耳,他就感觉是不是在嘲笑他的牙齿。甚至在课余时间在路上碰见班上学生,他就会早早地躲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