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文化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2 01:0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淮安文化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淮安文化调查报告》。

第一篇:淮安文化调查报告

淮安文化调研报告

江苏省淮安市,古名:淮阴、楚州、清江浦、清江、清河、古楚,位于江淮平原东部,京杭大运河与古淮河在淮安交汇,历史上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淮安的文化特色也因处于南北交汇点具有文化融合的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淮安文化。

一、运河文化

漕运以盐粮为主,而粮食和盐都是国民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中华王朝的命脉所在。作为明清两代融“漕、河、盐、榷”四大重地于一身的淮安繁华一时,康熙、乾隆六次南巡均驻跸此地,是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

1、水利文化

淮安段大运河的开凿、治理和相关治河保运衙署的兴废过程,以及相关闸坝等水利设施的兴废过程是淮安历史不能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古至今,淮安一直是大运河上的枢纽城市,也是水利设施工程最多的一段。清康熙时,河道总督行馆设于淮安清江浦。清代雍正后,江南河道总督署设在淮安。

2、漕运文化 隋代开南北大运河,唐代中后期,开始大规模地进行漕粮和漕盐运输,北宋时漕运量大幅增加,南宋时南北漕运受阻。明、清时漕运为最盛。一千多年的漕运文化反映了漕运的政治、经济制度、与漕运有关的漕船制造文化以及与漕粮运输装卸地点相关的漕运码头文化和与漕粮储存、转搬相关的漕仓文化等。

3、淮安城市商业文化

由于淮安一直是运河线上的一座枢纽城市,因此淮安商业文化很丰厚,并且打上大运河的烙印。唐、宋时淮安商业就很繁荣。明、清时漕运总督署、清代河道总督署,明、清淮北盐运分司、税关的设立和造船厂、漕粮转搬仓建成后,淮安商业达于鼎盛期。

4、榷关文化

明清时淮安的商品贸易非常发达,朝廷为了保证商品税的征收,在淮安设立税关。淮安关是运河沿线的重要税关之一。淮安税关折射出明、清时期封建社会的税收制度,其文化遗存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

5、运河宗教文化

淮安历史上的水神崇拜很兴盛,建有很多庙宇祠堂,如淮渎庙、陈潘二公祠、惠济祠、栗大王庙、风湖大王庙、金龙大王庙等,除史书有相关记载外,今还有若干遗存。

6、淮安漕盐文化

淮安历史上既是淮北海盐的重要产地,又是主要的集散地。产盐历史可溯至先秦,经营管理有记载的为唐代。明清时的河下,清道光后的西坝皆因是食盐的集散中心而繁荣。涟水、楚州、淮阴等地都曾有重要的盐业管理机构。

二、湿地文化

淮安市境内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湿地资源丰富。据统计淮淮安全市有各种鸟类共计194种、隶属l7目34科,包括大鸨、丹顶鹤、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金鵰等珍稀鸟类。随着淮安湿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将为周边的城市、乡村、农业、旅游等行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三、曲艺文化

淮安人文历史深厚、曲艺文化发达,主要地方剧种是淮剧和淮海戏。除淮剧和淮海戏外,还有金湖秧歌、淮海锣鼓、提线木偶、乡人傩、十番锣鼓、径口高跷等曲艺流传,整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形成了淮安特有的曲艺体系。

1、淮剧

淮剧流行于苏北盐城、淮安一带,还有宝应、兴化等扬州部分地区,流行的地区绝大部分属当时淮安府管辖,因此定名淮剧。起源于清道光至光绪年间,是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剧种。

2、淮海戏

旧称“淮海小戏”,是江苏省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宿迁市、连云港市及淮安市、盐城市的部分地区。始于清末,先以地摊形式演出,后搬上舞台。源出于海州、沐阳、灌云一带流行的“拉魂腔”,曲调质朴优美,以拉魂腔见长;因以三弦伴奏,又称“三括调”。早期是沿门说唱民间故事的“门头词”,清道光十年(1830)后,艺人自由结班发展为打地摊演出小戏,剧目以反映民间生活的小戏为主。

3、淮海锣鼓

淮海锣鼓又叫工鼓锣、公鼓锣,是徐淮盐连地区历史悠久的曲种。淮海锣鼓形成于晚明,自清代中叶盛行而至今不衰,是淮阴独特的一种融说唱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深受苏北人民的喜爱。淮海锣鼓演出形式简单,不受时间场地限制,演出时一人、一鼓、一锣,每逢集市日都有民间艺人搭班演出。由于其说唱道具简单,田边、场头常常见到他们的身影,为活跃繁荣农村文化生活作出了重大贡献。

4、马灯舞

马灯舞是淮阴地方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传在洪泽湖北岸方圆百里地区。相传起源于汉代,流传久远,影响深远,地域广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马灯舞主要以走和跳为主,阵容大的时候还带有队列变化,舞蹈中有“梅花阵”、“北斗七星阵”、“八卦阵”、“十面埋伏阵”等,相传这些阵法与古代兵阵相通。

5、博里农民画

淮安农民业余爱作画,田头地上,灶壁屋墙,随时画上几笔,内容除传统的吉祥如意之类外,多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1949年后改在纸上作画,逐渐发展为农民画,以楚州区博里镇为最普遍。他们建立农民画院,男女老幼从个人作画发展为画室集体作画,相互切磋技艺,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作品题材以劳动场面、丰收场景、乡村生活、四季美景、乡情亲情为主,充满浓郁的乡村气息和鲜明的地方风格。

四、饮食文化

淮安为淮扬菜发源地,历经千年而不衰,始终贯彻这强烈而鲜明的区域美食文化传统。

1、源远流长的饮食文化。

淮安美食文化源远流长,有据可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六七千年的“青莲岗文化”,隋唐时期,淮安地区就已形成了具有明显特色的饮食文化体系。清朝时期,作为大运河沿岸的重要城市,淮安是全国漕运、盐运的中转地和南河总督府所在地,经济空前繁荣,这促使淮安饮食加速发展成了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地方菜系。新中国成立后,淮扬菜用于国宴。

2、种类齐全的物产资源。

淮菜与淮安优越的地理位置关系密切。淮安气候温和,物产丰富,运河纵贯,湖泊星罗棋布,水渠交叉如织,以河湖时鲜为最,提供了难以胜数的水鲜,如鱼、鳖、虾、蚬,鸭、鹅、野鸭、雁等。其中鱼的品种特别多,如草、鲢、鳙、鳊、鳅、鲤等。繁多的原材料配以精湛的技艺,成就了声名远播的淮扬菜美食文化。

3、别具一格的特色小吃。

淮安小吃久负盛名,种类繁多。淮安的小吃有凉皮、凉皮面、烧烤、肉夹馍、辣汤、馄饨、牛肉汤、牛肉包、米线、蟹黄汤包等。淮安茶馓、高沟捆蹄等久负盛名。

4、风味浓郁的地方菜肴。

淮安已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淮扬菜之乡”称号。游人在淮安既可品尝到全鱼席、全羊席、长鱼席、文楼汤包、平桥豆腐、开洋蒲菜、软兜长鱼、生炒蝴蝶片、炝虎尾、大烧马鞍桥等经典美味,又可以享受到盱眙十三香龙虾、蟹粉鱼腐、酥皮虾蟹、洪泽湖活鱼锅贴等纯正的乡土佳肴。

五、历史人文

淮安自古有“一方水土养八方人”之说,淮河、大运河、古黄河、苏北灌溉总渠在这里交汇。从战国末年的楚韩遗民,汉初中原南下,武帝闽越徙淮;到东汉董卓之祸、洛阳人大举迁淮;西晋永嘉之乱,北方士族纷纷南下避淮泗;再到明洪武年间,朱元璋迁苏松杭嘉湖诸府十四万多户来淮。淮安渐渐成为中国南北汇聚的典型城市,江淮文化的杰出代表。

1、开国总理——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小名大鸾。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享誉世界的外交家。

今淮安驸马巷有周恩来故居、桃花垠畔有周恩来纪念馆、仿西花厅、周恩来遗物陈列馆;市区古运河北岸陈家花园为周恩来童年读书处,又称万公馆。

2、初汉三杰——韩信

韩信(?—前196年):字重言,淮阴人。西汉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今淮安城有兴文街有胯下桥遗址、向东三华里有瓢母墓,镇淮楼东侧有韩侯祠、韩信钓鱼台等,钓鱼台有联云:“清淮有幸,流传千古占鳌钩;岁月无情,消逝几多渔利客”。

3、西游才子——吴承恩

吴承恩(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西游记》的作者,明代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

今淮安城河下古镇打铜巷有吴承恩故居,六小龄童先生兴建的“猴王世家艺术馆”藏有美猴王的大量艺术收藏品:脸谱、道具、音像和中外名人字画等。

4、汉赋大家——枚乘

枚乘(?~前140):字叔,淮阴人。西汉辞赋大家,汉赋的开创者之一。

今淮安肖湖畔有枚乘故里、河下古镇莲花街有古枚亭、枚公河、枚里街,与韩侯钓台东西对峙。皆为纪念枚氏父子。

5、民族英雄——关天培

关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淮安府山阳县人。晚清爱国名将、民族英雄。

今淮安城东街有关忠节公祠,城东乡南窑九村有关天培墓,左忠壮公祠,古清真寺等。

6、晚清全才——刘鹗

刘鹗(1857—1909):名鹗,字铁云,署名“鸿都百炼生”。祖籍江苏丹徒,生于六合,寄籍山阳。清末四大谴责小说《老残游记》的作者,晚清著名小说家、实业家、金石家。

今淮安勺湖边地藏寺巷有刘鹗故居,藏有刘鹗弹的古琴一架、金丝楠木围棋桌子一张、刘鹗穿的皮袄一件;城南有窦娥巷、淮安府衙等。

7、爱国志士——李公朴

李公朴(1902-1946):原名永祥、号晋祥。原籍武进,生于淮安。

近代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民主主义者,“七君子”之一,著名的和社会活动家、教育家、新闻出版家。今淮安东长街朱雀桥有李公朴故居,沈氏遂园,常州武进有李公朴故居,主要为李公朴先生结婚用房,李公朴纪念馆等。

六、淮安名胜古迹

1986年,淮安被国务院第二批公布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跻身全国100座历史文化名城之列。古城主要名胜古迹有:周恩来故居、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遗物陈列馆、李公朴故居、刘鹗故居、吴承恩故居及墓地、关忠节公祠、梁红玉祠堂、周阮二烈士祠、古枚里、韩信纪念丛林、跨下桥遗址、韩信钓鱼台遗址、漂母祠、东岳庙、润州会馆、左忠壮公祠、徐节孝祠、汪达之墓、新安旅行团历史陈列馆、新安小学旧址、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旧址、淮安烈士陵园、车轿战役烈士陵园、大胡庄战斗烈士纪念碑、流均挤抗日将士纪念碑、横沟暴动纪念地、御码头、湖心寺、河下镇古天兴观、二帝祠、紫霄宫、龙兴寺和文通塔、东岳庙、古拈花寺、古清真寺、淮安基督教福音堂、镇淮楼、龙光阁、状元楼与埋倭墩、金天德大铜钟、勺湖、万柳池、萧湖、沈氏遂园、河下曲江园、文渠、青莲岗遗址、漕运总督署、淮安府衙、淮安府学试院、河下淮阴驿、古“淮阴市”碑、山阳逼租碑、小沧州与远香草堂、驸马巷、淮安古末口及“仁、义、礼、志、信”五坝等等!

第二篇:淮安文化 (简介)

魅力淮安 文化古城

淮安自古有“一方水土养八方人”之说,从战国末年的楚韩遗民至朱元璋迁苏松杭嘉湖诸府十四万多户来淮,淮安渐渐成为中国南北汇聚的典型城市,江淮文化的杰出代表。四城之称的淮安远近闻名,即 历史古城、文化名城、生态水城、工业新城。

历史古城

早在20世纪80年代,淮安就被国务院定为历史文化名城,这座享誉国内外的城市确实名副其。这里历史悠久、古色古香、名人辈出。周恩来童年读书处、苏皖边区政府旧址、李更生故居、楚秀园、月季园、清晏园、动物园、樱花园、石塔湖公园、古黄河生态民俗园、慈云寺、钵池山、清江大闸、周恩来故居、吴承恩故居、刘鹗故居、梁红玉祠、关天培祠、韩侯祠、周恩来纪念馆、青莲岗文化遗址、新旅陈列馆、韩侯钓台、勺湖公园、灌溉总渠、淮安船闸、镇淮楼、胯下桥、古楚淮阴牌楼、龙亭、甘罗城、惠济祠、漂母墓、韩侯故里、郑文英墓、京杭大运河等等,都别具一格。这里的每一个景点都有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神,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真可谓“此景只应淮安有,人间哪得几回闻”哪!

文化名城

两千多年来,淮安大地以最大的热情和爱意,拥抱、呵护与哺育了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培养着一代又一代淮安人的文化人格,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开国总理周恩来、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西汉开国功臣家韩信、西汉辞赋家枚乘、北宋诗人张耒、巾帼英雄梁红玉、布衣皇帝朱元璋、《西游记》的作家吴承恩、温病学家吴鞠通、民族英雄关天培、京剧界“通天教主”王瑶卿、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雕塑大师滑田友……他们才华横溢、思想丰富,创造了无数惊人业绩,伟大的人格魅力更是汇聚成淮安独特的精神文化,使淮安上空更加群星璀璨,并给中国这个古老的大地带来无限青春活力。

另外,淮安的美食文化也不得不提。被称为“淮扬菜之乡”的淮安是淮扬菜的主要发源地之一。淮扬菜,始于春秋,兴于隋唐,盛于明清,素有“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之美誉。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四大菜系。历史上许多标志性事件的宴会都是淮扬菜唱主角,比如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首次盛宴、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50周年大庆宴会、2002年江总书记宴请美国总统乔治〃布什等,都是以淮扬菜为主。

今日淮扬菜是盛名远播。上至官宴、下至街头饭馆,远至西洋诸国,凡有华人之地,皆有淮扬菜。

生态水城

作为水网密布、河湖众多的淮安,淮河、大运河、古黄河、苏北灌溉总渠就是在这里交汇的,据《尚书〃禹贡》记述,此处是我国最古老的天然贡道(运河)。她古有“淮上江南”、“壮丽东南第一州”的美誉,并且她的文明和兴盛,与水有着深厚的渊源。这里不仅人杰地灵,而且风景优美,全国五大淡水湖之

一、素有“日出斗金”之称的洪泽湖,碧波万倾,荷香鱼跃,百里长堤被誉为“水上长城”、“休闲佳境”。沿大运河,环洪泽湖,既可领略自然风光,又可观赏名胜古迹。境内的盱眙第一山国家森林公园,钟灵毓秀,蔚为壮观;铁山寺自然保护区万木葱笼,鸟语花香,环境怡人,被誉为江苏的“九寨沟”。万亩荷塘、万亩水杉林、万亩蔬菜种植园也已成为农业生态观光一道道风景线,为淮安新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工业新城

淮安是新兴的工业城市。这里有蔬菜、家禽、生猪、水产、林木等五大主导产业,是全国闻名的绿色农副产品产加销基地。此处矿产资源丰富,地下蕴藏着岩盐、芒硝、凹凸棒土、石油、天然气等非金属矿产资源,其中已经探明的岩盐储量达1300亿吨,居世界首位。另外,淮安市有各类工业企业近3万家,其中包括淮阴卷烟厂等重点骨干企业80家,形成了化工、机械、冶金、纺织、烟草为主体并具有一定基础的工业体系。全市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升级,生物工程、节能环保、新兴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正在兴起。

回顾古昔,它厚重温敦,展望今日,它炫彩魅力。中国当代著名诗人赵恺曾写道:“踏上淮安的土地,就是历史与自然的回归。”淮安是古老的,更是年轻美丽的。这里有古韵飘扬的文化气息,有崭新的时代新衣。

这座古城承载着很多优秀传统文化,而今淮安承办省运会是对她的历史文化和时代发展的极大肯定。同时,承办省运会是淮安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全市上下的共同责任,是对淮安政府官员工作能力和作风的重要考验。

省运会,对淮安来说是一次挑战,更是一次机会,努力办出一届富有特色的精彩体育盛会,力争给来淮参加体育盛会的宾朋留下三个“真”的美好印象,即:淮安真美、淮安人真好、淮安办赛事真行!同时将淮安历史文化传统、优秀文人精神发扬光大!

第三篇:淮安保健品市场调查报告

淮安保健品市场调查报告

保健品在我国保健市场上一直是走亲访友馈赠的好礼品,大家都还没有意识到保健品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而且保健品市场还未成熟,产品类型比较单一,因此,对于淮安保健品市场的调查,可以使我们充分的了解淮安保健品市场存在 着哪些不足,以及急需改变的地方,同时也可以为其提更好的发展建议。

一、保健品市场的调查与分析

1、保健品的种类

保健食品、保健用品、保健器械和特殊化妆品的这一大类产品,统称保健品。其中,保健品的最主要组成部分是保健食品,也是国家相关政策最具约束力的保健产品类型。淮安各大超市所卖的保健品一般有三精葡萄糖酸钙黄金搭档、瑞年氨基酸片、脑白金、人参氨基酸口服液、昂立多邦、虫草菌丝体口服液等等。

2、保健品销售的方式

目前在我国销售仍然以传统的销售模式为主即营销,就是投入大量的广告然后谋取暴利。另外一种是以服务为特征的新型的销售模式,也就是将原本广告的投入转变为服务的成本。保健品生产厂家认识并采用了新型的销售模式,因此出现了保健食品的连锁店以及在大型超市销售,这些现象的出现为保健品未来的市场带来了新的商机。而在淮安销售保健品的方式,一般通过大型超市或者保健品专卖店,因此给需要买保健品的人们提供了便利以及保障,不至于买到假冒的伪劣产品。

3、保健品存在的问题

(1)保健品企业生产规模水平低大部分保健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不高,且绝大多数属于第一代、第二代保健品,难以形成名牌产品。因此随着保健品市场的健全和完善,大部分小企业面临严峻的考验。

(2)产品科技含量低,申报的功能雷同许多企业对保健食品的配方研究不深不细致,缺乏科学的依据,其产品的寿命普遍较短。且保健食品无法满足人们对特殊保健功能的需求,但人们又需要保健食品,因此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3)广告过于夸大保健品的功能和作用大多数保健品都存在着隐瞒、虚假、欺骗和误导,导致人们对保健品产生的畏惧及不信任感,当然从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消费者对健康营养知识了解的缺乏。所以开展一定的营养知识宣传是又必要的,因为这将有助于人们较为正确的选择

(4)缺乏健全的保健功能评价体系和科学的管理系统

(5)国外保健品的大量涌入,对国内保健品市场造成巨大冲击

二、解决方法

(1)普及营养保健知识,提高全面正确的认识营养保健知识

(2)加强营养保健食品的检测和完善监控机制

(3)加强管理,严格把关

(4)建立健全保健食品的各项监管体系和保健功能的评价体系

三、保健品发展趋势

(1)保健品市场容量继续扩大,销售额将会大幅度增加

(2)保健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3)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趋向理性化

(4)传统养身理论与现状技术进一步融合(5)产品功能定位更加清晰,市场细分更加明确

(6)保健品的开发重点将有所改变,品种也将越来越丰富

(7)保健品的品质将朝着天然、安全、有效的方向发展

(8)国家行业监管政策更加严格

四、结束语

保健品行业作为一个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其全球的市场容量正稳速上升。人们对保健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对于现今保健品市场的发展,其生产企业应更好的把握发展方向和加大产品科技投入。

第四篇:文化调查报告

文化调查报告

——千年古刹龙兴寺

塔子坝,是过去彭县最闹热的地方,因在龙兴塔南边得名。据说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彭县第一次旧城改造时,撤除了梵音街,鞍子街,留出来一条县城里最宽的一条街,有关部门依据其处于北门外,取名外北街,百姓给了它一个名字:塔子坝,一直沿用至今。

北面是城关医院(当时还是一个诊所),旧时是关帝庙。其西横街子,通向桂花街和龙兴街,其东温祖街,街口回族食堂,街不长,有200来米,往北大巷子,可通往城外,继续东行,便是铧炉街。城关医院的南边,过了北门城门口子,是贯穿县城南北的南北大街。城关医院后迁址星火巷,撤除所有建筑,塔子坝显得更宽了。而外北街也改为龙兴北街,不复出现了。

人们聚集在城北,源于朝庙,周围以饮食居多,而每隔一天的赶场天,更是热闹非凡之地。平时是菜市场,相邻不远又是农民经常交易的木器和家禽等市场。每个逢场天(北方称为赶集),摆摊设点的特别多;而最出名的还是回族食堂,它占的门面比较大,也是当年彭县生意最好的餐馆之一,大伞蒸牛肉是这里招牌菜,也是上个世纪四川上榜的名小吃。

就是这个不到100米长的街面,却是当时城里最宽的街道,除了前面说的那条温祖街,还有顺城街、大北街、西北市街、东北市街、横街子等几条街道在这里交汇,也是几个市场相对集中交汇的地方,在逢场天被小吃和摊贩摆满了,但却不显得拥挤。

龙兴寺便位于这“塔子坝”中,是一座有1300多年历史的丛林古刹。过去庙宇巍峨、香火旺盛,高塔耸立,古柏参天,文革时期惨遭破坏。目前正处于重建之中。寺内现有新建成的东南亚第一高塔,高达81.8米的龙兴舍利金刚宝塔及一座已有50年历史的仿印度加尔各答金刚宝座式佛塔样塔。龙兴寺相传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初名大空,唐武后天授2年(公元691年)易名大云寺,神龙元年(公元7O5年)又改为中兴寺,神龙3年再度更名,曰龙兴寺。至此龙兴寺之名得以固定下来并沿袭至今。在一千多年的岁月中,龙兴寺几度兴衰,历经沧桑。直至本世纪四十年代,寺院才发展成占地80余亩、房屋150余间、僧众100余人的规模。据说当时寺内主体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和藏经楼四重,另有客堂、祖堂、戒堂、方丈室。僧房若干,整体布局合理,风格古朴,浑然一体,是一座法度森严、庄重美观的寺院,素称“七佛胜地”。为川西一等大寺。龙兴寺不仅具有一般大型寺庙的建筑、塑像,还珍藏着日本赠送的《碛砂藏》、清初的《大藏经》、斯里兰卡国王赠送的佛舍利及《贝叶经》等。此外还有缅甸玉佛一尊,均属珍贵文物。

龙兴舍利宝塔始建于东晋义熙二年以(406年)由天竺僧人昙摩掘义建木结构塔,至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年)预知禅师改建为砖结构密檐塔,檐十七级,高31.5米,68角皆悬马蹄铃,是我国最古老的佛塔之一。明末塔体从上至下四角分裂,并坠去东北一角,1923年南半部复垮塌,仅存一角,成为天彭一大奇观。迨至民国三十三年能海上师应彭州正乘和尚等僧众延请到龙兴寺讲经,见宝塔残缺,于国于教不祥,倡议重修,颇得各阶层人士支持,并在龙兴寺、文殊院设“重建益州龙兴舍利塔筹备委员会”。在重庆、上海设分会募捐备料。1945年元月1日能海上师组织百余僧众在龙兴寺藏经楼举行拜塔法会,拜至本月21日晚十时后宝塔舍利放光,22日23日连续三日晚放光,惊动城内居民争先涌向寺院观舍利佛光,倍增了四众弟子建塔信心,能海上师亲赴印度,到加尔各答菩提场访取金刚佛塔样。在古塔东侧建造样塔。于1948年动工,率僧众到50里外山区自烧、运青砖建塔,49年主体完成,因故停工。于85年复工,安装铜质宝顶及装修工程,塔基15米见方,主塔高:25米,四陪塔高:8米,塔表龛供佛(菩萨像844尊,塔内装藏经、典、像、图、器等法物,、精致玲魏、庄严殊胜,赵朴初会长题写塔名“龙兴舍利宝塔”。十世**额尔德尼为塔分别用汉、藏文字书写“南无吉祥释迦牟尼佛”均刊刻塔基座上。该塔已列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1949年国民党川康将领刘文辉、邓锡候、潘文华聚集龙兴寺,商议起义大计时,龙兴寺曾为川军的指挥中心和联络点。当时能海大师恰在寺内讲经,也参与其事,劝说邓锡侯弃暗投明。龙兴寺僧人不分昼夜,殷勤接待起义军将士,提供食宿28天。后刘、邓、潘在此致电毛主席、朱总司令并通电全国,宣告起义,从而使四川和平解放。龙兴寺这个千年古刹,在金国寺院中首先作出爱国爱教的表率,所以该寺不仅在四川宗教界享有盛名,而且也是著名的革命纪念胜地。

建国初期,龙兴寺庙产被没收,僧人被解散,寺庙改办为彭县第一中学。文革中寺庙设施遭彻底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帮助下,原属寺庙的房屋及地产一并归还寺庙,龙兴寺被批准重建。并由四川通定、济尘、清定等三位声名卓著的大和尚主持修造。可以说在不久的将来,一座更加雄伟壮观的佛教建筑群即威然屹立在世人面前。龙兴寺这座享誉西蜀、名扬四海的“十方丛林”就将重展昔日雄风。

寺内有清代建筑藏经楼,近代高僧能海、清定上师倡导建成的仿印度加尔各答金刚宝座塔、舍利塔各一座,•金刚宝座塔为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起新建的龙兴舍利塔(地宫内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主塔高81米,是目前东、•南亚最高的金刚舍利宝塔。4隅陪塔高27米,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塔身供奉佛像1080尊,主塔内按佛教仪规用石雕、泥塑、铜铸、布贴、糖卡等多种传统工艺布置,装饰展厅和内壁,•陈列有南北朝、隋、唐传世石刻佛像11尊,该石刻佛像雕刻精美,•做工细致,佩饰华贵,仪态慈祥,属国家二级以上文物。• 2008年彭州龙兴寺遭受512汶川特大地震,损毁严重。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左右,突发的地震波及到彭州龙兴寺,顿时使僧众、居士及香客陷入一片恐慌。在该寺主持清德大和尚和监院常印法师的带领下,及时组织疏散人群到安全的地方,并稳定大家情绪。同时,派人对容易危及安全的电路进行疏理,并准备了灭火器具等应付次震灾害和并发灾害的发生。由于措施得当,并未造成僧侣、居士、善男信女的人员伤亡。

虽然人员无伤亡,但此次地震造成我寺的建筑损失比较严重。龙兴宝塔由于严重地左右摇摆,致使多处佛像脱落移位,安装玻璃几乎全部破裂,宝塔后放生池的两处石匾坍塌,损失近30万元。僧人居住的小青瓦房10间和佛教协会侧面的小青瓦房8间,已震动为危房,有的接近于倒塌,估计面积约360平方米,损失近18万元。围墙倒塌约120米(墙高约3米),损失2.8万元。木质结构的藏经楼虽未有明显的裂痕和倒塌现象,但所装群板有裂缝现象,需进行维修。5.12汶川大地震给龙兴寺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在54.8万元左右。为抢救祖国文物,保护佛教历史文化,国家政府支持对寺庙修缮重建,宝塔外层玻璃重新安装,并层层放上佛像。塔内还有扶梯直上宝顶,为人们观光、礼佛提供方便。从第一层起,塔中层层壁画讲述了释迦牟尼从出生到成佛的经历,还有其他与佛有关的典故,让人了解到更多的佛教故事。

春节是龙兴寺最热闹的时候,大年三十,便有香客早早的去到寺里“烧高香”,祈求来年好运。新年到来时刻,撞钟迎新,在佛菩萨的加持下每人依次撞响“福、禄、寿”三钟,祈愿新年家庭幸福、吉祥安康、事业昌隆!撞钟法会结束后,嘉宾到禅茶室品茶,吃年夜汤元迎春年。祈愿新年幸福安康、福寿绵长、如意吉祥运!到了大年初一,寺内寺外热闹非凡,外面街上摆满了贩卖香纸,灯笼对联,各种吃食的小摊,游客们也很早就来到寺里烧香拜佛,再登上寺中的舍利高塔,一览寺中全局。

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刹,庄重肃穆的舍利宝塔,沉淀着浓厚文化底蕴,也承载着许多动人故事,冲撞着人们的记忆,源远流长,历久弥新。

第五篇:淮安红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在调查与分析淮安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淮安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与制约因素,指出目前发展旅游所面临的问题,并根据淮安市的实际,提出进一步开发利用旅游资源的对策和建议,希望能有助于淮安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淮安经济的发展。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查资料

2、问卷调查

三、调查结果

(一)、淮安旅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

淮安旅游资源既有历史积淀深厚、孕育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也有风景秀丽、山川迷人的自然旅游资源,这些都给淮安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其中最为突出的要数淮安红色旅游。

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纪念馆是淮安红色旅游的品牌,是淮安开展“红色旅游”的核心。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在苏中、苏北、淮南、淮北四大解放区创建的唯一民主联合政府而在原址上建成的;刘老庄烈士陵园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在华中淮海区刘老庄牺牲的82位烈士而设立的陵园;黄花塘新四军军部纪念馆是为纪念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重大牺牲的新四军战士而建立的;淮安的红色旅游景点还有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盱眙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等。

淮安已形成以周恩来故居和周恩来纪念馆为核心的扇形旅游分布格局。

(二)优势

1.区位交通优势明显

地处京杭大运河与淮河之交,淮安曾是著名的交通枢纽,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之称。公路方面,淮安北接连云港,东临盐城,南连扬州,西邻宿迁,处于 104、205国道和宁连一级公路的交汇点;铁路方面,淮安火车早已站建成并投入运营,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航空方面,目前淮安机场已经修建完成。此项建设对打通淮安的空中对外通道,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2.旅游资源丰富、品牌特色鲜明

(1)红色旅游景点。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纪念馆,八十二烈士陵园等景点,证实了淮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2)名人故乡。“周总理的故乡”几乎是淮安市对外打出的最响亮的旅游名片,市内留有周总理的童年故居,周恩来纪念馆等景点,是重要的引人眼球的旅游资源。

3.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淮安市目前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旅游接待服务体系。据统计, 全市已拥有星级宾馆53家(其中四星级4家,三星级22家,二星级27家),旅行社78家;可供游览的旅游区(点)43个,其中国家3A级旅游区(点)1 个, 2A级旅游区(点)4个,年接待20万人次以上旅游区(点)11个,拥有持证导游1400多人,旅游产业规模逐步壮大,“食、住、行、游、购、娱”的旅游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批大型购物中心如沃尔玛、快捷酒店如莫泰168连锁酒店等逐批落户淮安,满足了大批旅游者购物和住宿的需求。

4.政府十分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并全方面予以支持。

近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把开发大旅游作为淮安经济社会发展“五大建设”战略之一。2008年,淮安市旅游投资总量11亿元,2009—2011年,28个项目计划投资84亿元。

(三)劣势

1.旅游模式单一,旅游商品开发不足

旅游产品模式单一的为观光型旅游产品,缺少参与性,娱乐性不高。此外,旅游商品开发不足。

2.资源分布分散,景观联动性差

淮安的景点多,但是分布的很散,例如总理童年读书处与周恩来纪念馆就隔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车程,给游人的旅游活动

造成很大不便。

3.旅游开发投资力度不够

淮安众多有开发价值的旅游景点旅游设质量差,服务系统不够完善,一些旅游景点已被当地居民严重破坏,需要修复性开发;旅游业宣传力度不够。

(四)机遇

1.持续升温的旅游业

作为“无烟工业”的旅游业目前正面临三大发展机遇:一是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地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由出口拉动型转变为扩大内需型。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旅游业,是扩大内需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另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也倾向于发展国内旅游。

2.江苏目前重视加快苏北振兴

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江苏省明确提出了加快苏北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进程,推进以苏北地区为突破口实施区域共同发展的战略。同时,江苏省提出了 2020年两个“率先”的战略目标,也把加快苏北振兴作为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战略。一系列战略目标为淮安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淮安市旅游业的发展必将由此得到更好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

(五)威胁

主要是来自区域旅游竞争的威胁。淮安毕竟地处苏北,首先在经济上,并不如苏南发达,旅游业也同样如此,就算是在苏北地区,也面对很大的竞争压力。徐州,由于处于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在工业上,还处于领头羔羊的位置,在旅游业上,其更为厚重的历史文化氛围,淮海战役的红色旅游,及所傍依的云龙湖自然旅游资源,更为繁盛的购物中心都是淮安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

四、调查分析或体会

开发策略

(一)立足“总理故里”,塑造大品牌

淮安市旅游业发展应以国内客源为主,利用淮安作为总理故乡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强化“总理故乡”的旅游名片,积极构建包括韩信、吴承恩等在内的“名人故里”专题旅游线路,抢占旅游发展的制高点,创造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扩大国际客源市场。同时,实施精品大项目启动战略,积极开发具有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如处于洪泽湖底的泗州城等,通过精品大项目带动旅游区整体形象和品牌的升级换代。同时根据现代发展趋势,打造五张名片即文化名城,名人故里,美食之乡,运河之都以及生态家园。

(二)大力开发旅游与二产结合形成的工业旅游

重点开发今世缘工业旅游项目,挖掘千年酒乡的文化内涵;重点开发一品梅烟厂工业旅游项目,弘扬周恩来一品人品、一品官品的文化,宣传淮安卷烟是烟中一品。

(三)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

淮安旅游业的资金投资力度仍然不够,资金缺口大,光靠政府和国家是不够的,需要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四)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淮安应该摆脱单一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开发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可凭借洪泽湖进一步开展大众休闲度假旅游,开发度假村,开展多项湖上娱乐项目;也可依托境内天然水域辽阔、湖水清澈以及其生态养殖、绿色食品之优势,通过游渔村,逛渔岛,进渔家,品鱼宴的形式规划等。

下载淮安文化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淮安文化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淮安小营广场调查报告(5篇)

    小营广场交通组织问题分析研究淮安市小营广场位于淮海北路、长江西路、长江东路的交汇处,是淮阴区的中心,但是这里的路况、交通以及环境条件非常不理想。 首先,路况条件真的有......

    淮安地区教师就业前景调查报告

    关于应聘教师岗位的调查报告众所周知,教师这一职业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职业,因此,教师的报考也越来越成为很多大学生热衷的选择。作为一名中文师范的在读本科生,并且未......

    淮安文化艺术学校学生实习管理细则(大全)

    淮安文化艺术学校学生实习管理细则一、制定本细则的目的 学生生产实习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学校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一环。学生参加生产实习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

    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黟县地域文化调查 ——《地域文化》调查报告 一、调查内容及过程 我主要对黟县的风俗进行了调查,一方面我从小在黟县长大对黟县的一本风俗比较了解,也切身体会了很多。另一方......

    临西文化调查报告

    临西文化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 调查对象:临西县现存的重要文化 调查方法:查询临西县县志、上网查资料、走访 调查目的:更好的了解家乡文化,传播家乡文化,为家乡的......

    北京文化调查报告

    北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都,早在公元前一千多年的时候,那时的燕国就在这里建起了城墙,从此开创了北京城墙文化的历史。随着历史的演变和发展,北京城墙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

    社区文化调查报告

    洛阳各类型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老式小区,商住型小区,农改非小区”三者的差别》 写在前面: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文化的软实力在不断的增强。城市文化......

    安徽文化调查报告

    安徽文化调查报告 学 号: 姓 名:王小慧***92 安徽文化调查报告 安徽,简称皖,位于东经114°53′~119°30′、北纬29°22′~34°40′,东西宽约450公里,南北长约570公里,总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