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殡葬改革调研报告(2020)
殡葬改革调研报告(5 篇)
(篇一)
根据市三届人大常委会**年工作要点安排,市人大常委会于 9 月下旬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生态陵园、**街镇**村级公益性公墓和古木镇公益性公墓进行实地查看和了解,对全市殡葬改革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推进情况 自殡葬改革工作启动以来,文山市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云南省殡葬管理条例》和《文山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文政发〔**〕78 号)等法规和文件要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惠民为目标,切实健全政策措施,依法依规、文明高效服务,改革各项工作得到有序稳步推进。
(一)建设成效。**生态陵园殡仪馆项目正在实施场地平整。公益性公墓已完成墓穴建设 3000 个,墓区绿化完成 80%。1 号路、5 号路完成沥青层铺设。经营性公墓现已完成入口广场建设、入场道路建设、建成墓穴 2500 个及墓区绿化。古木和**街的乡镇级农村公益性公墓已建好部分墓穴,具备安葬条件。马塘、德厚、柳井 3 个乡镇级农村公益性公墓年
内可动工建设。村级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通过积极宣传“麻栗坡模式”,大部份群众反响热烈,已有 22 个自然村确定公墓选址。
(二)改革成效。严格落实惠民政策。**年 7 月 1 日起启动殡葬改革至目前,共有 26 个城市社区、26 个村委会划定为火葬区,火葬区内严格执行遗体火化入公墓安葬,除国家公职人员外,进入公墓安葬或采取生态葬法的,实行火葬区的一般群众给予 4000 元补助,特殊困难群众给予 5000 元补助。推行火葬区的一般群众火化后进入公墓安葬的,在上述补助基础上增加补助 500 元。至目前,共兑现惠民奖励补助343126 元。另外,**年市人民政府十件惠民实事中明确自**年 1 月 1 日起,实行城乡居民火化入公益性公墓安葬免除骨灰盒、墓穴、墓碑等费用。努力提升火化率和入公墓安葬率。为提升火葬区内的火化率,防止偷埋偷葬现象,今年 6月,从市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选派 12 名工作人员到三个城区街道,协助街道开展殡葬改革工作,反复召开群众大会积极宣传殡葬政策,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及时受理偷埋偷葬线索举报。在防止偷埋偷葬的同时积极到丧属家中耐心细致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全天候 24 小时为丧属提供帮助,全过程贴心服务和跟踪处置,避免了丧属在处置过程中情绪反复,确保了遗体火化后顺利进入公墓安葬,树立了文山市
在殡葬改革过程中全心全意为人服务的良好形象。通过努力,目前火葬区内火化率达到 84%。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封建迷信思想和传统丧葬习俗根深蒂固。随着火葬区划定逐渐延伸到乡镇和农村,殡葬改革工作难度越发增大,部分群众受封建迷信思想和“薄养厚葬、入土为安”的传统丧葬习俗影响,思想观念落后,短期内难以接受和支持遗体火化和入公墓安葬。
(二)殡仪馆、乡镇公益性公墓建设进度较慢。殡葬基础项目前期报件工作复杂、耗时久,导致殡仪馆项目进度缓慢;乡镇级农村公益性公墓推进力度不大。市殡仪馆、市公益性公墓及 13 个乡镇级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均存在资金缺口较大问题。
(三)执法面广,执法难度较大。殡葬改革政策性强,覆盖面广,涉及千家万户,但目前已划定的火葬区仍有偷葬现象,在依法执行逝者入公墓安葬的工作中,有的群众对殡葬工作仍不理解、不支持,甚至故意寻衅滋事。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大兴文明风气良俗。一是各乡镇(街道)、市级各相关部门要坚持经常性宣传和重点宣传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传播手段,组织召开群众大会以及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等多种形式,宣传和严格
落实殡葬改革的政策,引导群众自觉遵守、积极支持殡葬改革工作,在全社会形成殡葬改革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强大声势和社会氛围;二是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带头从简丧葬,带头下葬公墓,对在殡葬改革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大力宣传,积极传播殡葬改革正能量;三是充分发挥媒体监督作用,曝光负面案例,追踪违法案例。倡导社区公祭、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等现代追思活动,引导群众逐步从注重实地实物祭扫转移到以精神传承为主上来,使依法殡葬、文明办丧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让文明良俗蔚然成风。
(二)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办理殡仪馆建设的相关手续,协调加快推进殡仪馆项目前期工作,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补助,严格按照项目建设程序依法依规进行殡仪馆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快乡(镇)和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力度,形成全市一盘棋,力促文山市整个殡葬改革工作整体推进。
(三)进一步加大殡葬执法力度。组织殡葬执法人员认真加强殡葬管理法律法规学习,依法依规做好殡葬执法工作,加大对丧葬服务行业管理执法力度,注重对殡葬服务人员的教育管理,严格整治丧葬品市场,严肃查处乱埋乱葬等违法行为,同时,督促物价部门科学合理制定遗体接送、暂存、火化、经营性公墓收费价格,并加强殡葬价格监管,从严查处违规收费和炒卖经营性墓穴行为,减轻群众丧葬负担。
(篇二)
为进一步推进我区殡葬改革工作,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区人大组织调查考察组,深入到相关部门和全区七个街道乡镇,采取听取工作汇报、实地考察、座谈交流等方式,对我区殡葬改革工作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殡葬改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殡葬管理相关法规政策,在加强宣传教育、实施火化葬法、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殡葬改革稳步推进。我区自**年推进殡葬改革工作以来,区委、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殡葬改革工作,出台了《**县推行遗体火化的实施意见》、《**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殡仪活动整治的通告》、《关于党员干部带头遵守殡葬改革规定的通知》、《关于加强殡葬管理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为殡葬改革工作的运行和管理提供全面系统的政策支撑。同时,深入宣传殡葬改革政策,要求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树立移风易俗、文明治丧、勤俭节约的新风尚。
(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为保证殡葬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立足海岛区情地况,积极推进殡仪服务中心建设,科学规划公墓管理布局。目前,殡仪服务中心建设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即将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建成后将极大提升我区殡葬服务条件,规范群众丧事行为。同时,加大公墓生态化改造和绿化提升工程,有效改变了部分公墓环境脏、乱、差现象。
(三)殡葬管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为规范殡葬行为,提高殡葬服务质量,深入推进殡仪活动“八不准”等规定,做好“事前介入、事中跟踪、事后处罚”等全过程管理。统一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为丧户提供手续办理“一条龙”等服务。积极推行殡葬惠民政策,在全市范围率先推行火化区域内所有居民基本殡葬费用政府买单等措施,切实解决了我区异地火化等难题,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仍然需要提高。一是个别街道乡镇和村居干部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有的部门认为殡改工作是民政部门的事,与本部门关系不大,协调配合意识不强,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三是一些群众的殡改意识还比较淡薄,受传统丧葬陋习困扰,跟风厚葬现象依然存在。厚养薄葬、丧事简办、文
明殡葬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尤其是灵昆街道、大门镇、鹿西乡、三盘社区等地大操大办的陋习仍然没有得到改变。
(二)公墓和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滞后。虽然区政府加大了对公墓建设和管理的投入力度,但是由于我区地形限制,可作为公墓建设的土地资源匮乏,公墓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与现实需要存在一定差距。一是因政策处理和要素制约等影响,区殡仪服务中心和大门中心陵园等项目建设进展缓慢。二是后寮生态陵园的建设经费、经营方向、经营范围、定价模式等问题尚未明确政策标准,个别街道乡镇墓穴存量匮乏,急需明确政策规划。三是部分建设较早的公墓由于历史原因管理不当存在脏、乱、差,部分新建公墓存在乱抬价现象,群众意见较大。四是大门大桥通车后“四边三化”工作面临较大压力,公墓生态化改造后导致部分群众找不到墓穴等问题未能有效解决,私墓翻新和迁移难题依然存在。
(三)殡葬管理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一是殡葬管理部门执法人员偏少,执法力量比较薄弱;街道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往往身兼多职,不能很好的履行职责;部分村居民政协管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履职能力有限。二是部分工作人员执法信心不足,手段不多,有畏难情绪,导致殡葬管理有所松懈,执法不够到位,整治力度不大。
三、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一是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深化殡葬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做好殡葬改革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建立健全集中整治和日常监管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积极构建殡葬管理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对丧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各类殡葬违规行为,要组织公安、民政、林业、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切实规范殡葬管理秩序。
(二)深入宣传,进一步营造文明和谐的殡葬氛围。一是利用大门实施火葬的契机,根据我区殡仪活动现状,修订殡仪活动“八不准”等规定,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宣传常态,深入持久地开展厚养薄葬、破除封建迷信、文明节俭办丧的教育宣传。二是要加强对宗教从业人员的教育和管理,对违反殡葬规定的要加大处罚力度,要督促党员干部、机关干部带头移风易俗,做好表率,并强化督查考核。三是将倡导殡葬新风纳入村规民约和社区公约内容,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依法依规殡葬、文明办丧成为群众的自觉行为。四是引导鼓励群众实施生态葬法,大力提倡推广海葬、树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深入开展健康、文明、环保祭奠倡议活动。
(三)加大投入,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殡葬设施的需求。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处理力度,加快区殡仪服务中心和大门中心陵园等设施建设进度,使其尽快发挥殡葬服务作用。二是科学制定和完善全区墓地建设规划和经营机制,尽快明确后寮生态陵园有关政策方向,解决个别街道乡镇即将无墓穴可用的燃眉之急。三是强化对墓穴设计销售、墓地选址建设和后续管理等方面的指导监督,把好公墓建设的入口关,力求使公墓建设朝规范化、标准化、生态化方向发展。四是对管理、改造不当的公墓要加大督促整改和依法处置力度,对私墓迁移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平稳有序推进墓地整治工作。
(四)培育队伍,进一步提升殡葬管理服务水平。一是抓好殡葬管理执法队伍的自身建设,加大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殡葬管理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水平,针对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统一规范的执法措施,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二是适当增加殡葬管理部门执法人员,保障街道乡镇民政工作人员全面履职,强化对村居民政协管员督查力度,落实经费保障,帮助解决殡葬管理力量薄弱等实际问题,确保殡葬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篇三)
为了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我局根据国家殡葬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本着“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满
足需要”的原则,对我县殡葬改革工作进行了走访调研,现就调研报告如下:
一、**县基本情况 **县位于**省北部偏西、**市西南 120 公里处,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全县辖 13 个乡、9 个镇、1 个国有农场,214 个行政村,6 个社区。总土地面积 5088平方公里,总人口 31万,其中县域区内现有常住人口 10 万余人,暂住人口 8 万人,加上流动人口,居住在县城的人口接近20 万多人。
二、丧葬现状 我县目前丧葬主要形式为土葬。由于封建迷信的丧葬陋俗十分盛行,群众中广泛存在着“重殓厚葬”的旧思想,人死后“做道场”、“选风水”、烧纸火、扬幡送殡、宴请宾客等现象,坟墓也越建越豪华,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死人与活人争地盘的现象。根据测算,县城常住人口 18 万人,正常年死亡率为 4.2‰,也就是说 10 万人口年死亡数在 756 人,如每个墓葬占地 0.15 亩,那么 756 人墓葬占地达 113 亩。这样坟墓用地无疑是吞噬耕地的一个隐形杀手。随着我国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如果这种占有耕地的现象得不到有效地遏制,“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现象将更加严重!
三、殡葬改革中存在主要的问题 1、丧事大操大办问题突出
从调研中了解到,丧事操办浪费严重。一场丧事办下来,一是时间上,择日子合的少则 3—5 天,不合时的,要拖延更长时间;二是费用上,购买老衣、棺材,请挖坟、吹唱队、厨师、理事和出殡车队等,费用少则 1—2 万元,多则 7—8万元。三是花圈帐子数量越来越多。送的花圈有鲜花圈、纸花圈,少则 20 多个,多则几百个,摆放在墓地,对环境也是一种极大的污染。四是出殡送葬队伍越来越庞大。县城送葬队伍穿街走巷,吹奏音乐,燃放烟花爆竹,分发路纸钱,这种行为,既污染环境又影响市容市貌,扰乱了交通秩序和居民生活秩序。
2、城区搭棚奠吊危害严重 由于我县暂时没有殡仪馆,城区居民去世后,吊唁堂搭建在居民区甚至街道上,影响市容市貌、城市环境。在操办的几天几夜中,哀乐声、鞭炮声、嘈杂声震耳欲聋,弄得周围居民寝食不安。出殡时,送葬队伍浩浩荡荡,招摇过市,沿街吹奏哀乐及抛撒纸钱冥币,所到之处硝烟弥漫,鞭炮满地,堵塞交通,一片狼藉。
3、坟墓硬化越来越严重 有的丧户为了显示自己家庭势力,建豪华的坟墓,对坟墓装饰格外的讲究,有的用水泥浇注硬化,有的用石头垒砌,有的用石板铺,县城周边山场和过境公路沿线尤为突出,这与生态建设格格不入。
4、乱埋乱葬现象严重 每逢清明节等大型节日时,缅怀先人,悼念逝者,开展祭祀活动的人十分多,人流、车流量增加,存在的隐患问题比较多。一是存在交通隐患。二是由于我县风俗习惯是上坟烧纸,将纸散沙在坟墓周围,环境污染严重,而且烧纸时,稍有不慎,还会带来火灾。
四、建议 葬法改革和葬礼改革是殡葬改革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葬法改革就是推行火葬,改革土葬;葬礼改革就是要革除丧葬中的封建迷信和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实行文明节俭办丧事。推行火葬是殡葬改革的方向和核心。为了保护我们有限的土地资源,多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青山绿水,我们建议:
1、各级政府及民政等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加强宣传殡葬改革的好处,更新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对殡葬改革的认识,倡导人们厚养薄葬,树立一种社会新风。
2、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建立殡葬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殡葬管理与改革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综合性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加强领导与协调,进一步明确民政、公安、城管、国土、林业、卫生等相关部门的职责,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殡葬改革工作机制。切实加大对土葬、乱埋乱葬等违规行为的综合执法力度,从源头抓起,取缔棺
木制造点和销售点。规范丧葬用品服务单位,对丧葬用品商店要严格审查,对未领营业执照商店和销售封建迷信用品的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并取缔,强力推进殡葬改革。同时,县政府要把殡葬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各级政府要积极贯彻落实,建立殡葬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从而强化各级政府推进殡葬改革的工作责任心、使命感和紧迫感。
3、政府应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如建一个环保型火葬场、花园式殡仪馆、公墓区等。设有专项殡葬工作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设立专项殡葬工作经费,建立殡葬救助机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一是用于殡葬管理法规政策宣传及殡葬管理与改革的日常工作;二是用于补助城乡困难群众火化等费用;三是用于全免无财产且分散居住的孤寡老人死后接运、火化等费用;四是用于补助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五是用于激励殡葬改革工作搞得好的部门、单位奖励。
4、强化宣传,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通过多渠道、多方式,广泛宣传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殡葬管理办法》等法规政策精神,要把殡葬改革有利于破除丧葬陋习(移风易俗)、节约土地资源、美化生态环境、倡导健康文明新风的目的意义向广大干部群众讲深讲透,着力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逐步转变人们的殡葬观念,引导广大群众文明、节俭办丧事,接受厚养薄葬的理念,自觉参与殡葬改革。
5、要加快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步伐。建议县民政厅联合建设、国土等部门或以县政府名义出台文件,明确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经费的来源渠道、征地审批程序及规划遵循的原则,要明确村级公益性墓地的建设单位和运作方式;要把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规划列入当前正在推进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当中,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切实加快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步伐,破解制约农村殡葬改革发展的难题,为强力推进农村殡葬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6、要规范殡葬服务与收费行为。民政部门要加强指导、监管殡葬服务单位的经营活动,引导其树立“丧户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为丧户提供热情、便捷、规范的殡葬服务。同时,要联合物价部门规范其殡葬收费行为,监督殡葬服务单位落实困难群众、“五保户”等弱势群体火化等费用的减免政策,加大违规服务与收费行为的查处力度,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切实规范殡葬服务单位的服务与收费行为,促进殡葬改革持续健康有序开展。
7、加强殡葬人才的培养、管理。建立专业化的服务,低廉的消费是引导人们自觉火葬的前提。
8、建议成立**县殡葬执法大队,规范和管理殡葬市场。对一些乱埋乱葬、严重影响公共设施安全、破坏了环境的墓地,应该强制迁移,对扰乱殡葬市场,扰乱居民正常生活,影响市容市貌及交通秩序,大操大办丧事等行为,加大执法力度。
规范花圈店、寿衣店、棺材店、碑刻搭灵相日等殡葬用品及殡葬服务行为,逐步将其纳入规范化管理渠道。
(篇四)
近期,市政府纠风办和市民政局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全市殡葬改革工作(下简称殡改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主要采取调阅档案资料、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走访农户、问卷调查和填写统计报表等方法进行。9 月 27 日至 10 月 15日,调研组对***等 4 个县 8 个乡镇的殡改工作进行抽样调查,共召开座谈会 12 次,座谈群众 200 余人,填写调查问卷 179 份。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国殡改工作的历史沿革 新中国的殡改工作从 1956 年开始,基本上经历三个时期:
(一)倡导时期。
1956 年,在一次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等一批无产阶级革命家签名倡议“人死后不装棺土葬,实行火葬”,拉开了全国殡改的帷幕。国家根据推行火葬的需要,大力兴办火葬场,至 1966 年,全国共建立火葬场 87 个。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又改造吸收旧行业的一部分人为火葬场职工,建立殡葬服务职工队伍,对殡葬事宜实行统一管理。
(二)超常发展时期。
从 1966 年到 1976 年,“殡仪馆(火葬场)建设得到超常规发展,数量增加很快,但也带来了建设质量不高,改革超前的问题。
(三)依法管理时期。
1978 年开始,殡葬管理工作开始进入法制管理轨道,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殡葬管理工作的政策。1985 年 2 月 8 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这是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殡葬管理工作的法规。1986 年以后,国家在推行火葬、土葬改革、消除丧葬中的迷信活动、殡葬用品生产管理、殡葬设施建设等方面出台了规范性法规、文件,为推动殡葬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7 年 7 月 1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管理条例》(国务院第 225 号令)颁布实施,标志着殡葬管理工作走上了新的发展轨道。
二、我市推行殡葬改革的基本情况 (一)起步阶段。
我市殡改工作始于 1986 年,首先在新野县试点,历经 14年的探索,2000 年在全市全面启动。目前,除西峡县外,其它县市区全部实行火化。
新野县是全省第一个火化县,1986 年省民政厅在新野县召开全省殡葬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推广了新野县在全省率先
推行火化、火化率达到百分之百的经验,在全省启动了火葬改革工作。
1999 年《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为我市殡改工作全面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1999 年 11 月,全省殡改工作会议后,市四大家领导专题听取汇报,市长办公会议专题研究殡改工作,并成立了以市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为正副组长,民政、公安、土地、监察、工商等 19 个委局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南阳市殡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二)推进阶段。
2000 年 3 月 6 日,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殡葬工作会议,传达全省殡葬会议精神,分析了形势,研究了今后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奋斗目标。决定将殡改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的总体目标,确定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全市火化率 2000 年达到 40%,2001 年达到 60%,2002 年达到80%,2003 年在全市普及火葬;邓州、唐河、新野、镇平、南召 5 县原建殡仪馆要如期完善配套任务;方城、社旗、内乡、淅川、桐柏、西峡 6 个新建殡仪馆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建成并投入使用,以满足火化量不断增加的需要。2000 年—**年,市委、市政府连续 9 年将殡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市政府与各县市区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各县市区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村委。县乡两级都成立了殡葬管理机构,村委会以红白理事会为依托设立了专职殡葬信息员。**年以后,市政府取消了目标管理。
目前,全市设有殡葬管理专职执法机构 13 个。其中,市级殡葬管理处 1 个,县级殡葬管理所 11 个,县级殡葬管理办公室 1 个(社旗县,副科级事业单位)。
(三)发展阶段。
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不懈开展殡改宣传教育,充分利用清明节期间祭祀活动比较集中、社会影响面较大的特点,开展 “文明祭祀、平安清明”的专题宣传。3 年来,全市共召开大小殡改宣传动员会议 45 次,初步形成浓厚的殡改舆论氛围,多数群众对推进殡改由不理解到理解,从不支持到积极参与,把殡葬改革工作推向高潮。绝大多数县市把殡仪服务设施建设作为殡葬管理的主要任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加大殡仪馆等殡葬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至目前,全市共建殡仪馆(包括火葬厂)12 个,经营性公墓 15 家,村级公益性公墓 1294 个。
2000 年—2003 年,全市各级民政部门把推行火葬、提高火化率做为殡葬管理的重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市火化率不断提高。2004 年—**年艰难维持,**年以后同全省、全国一样火化率不断下滑。**年全市共火化遗体 43041 具,火化率 66.9%,比 2000 年火化率提高 39.7 百分点,同全省火化率持平(2000 年至**年火化情况见附表)。
2005 年 6 月,市委、市政府在邓州市召开全市殡葬管理工作会议,重点解决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和以罚款代替火化问题。
2006 年,市民政、土地、监察、公安等部门对殡葬违规行为进行督察,共查处以罚代化案件 169 起,涉案金额 58.56万元;查处非法村级公益性公墓 3 处;非法土葬 373 起,起尸火化 189 具。市民政、工商、公安、城管、文明办等部门联合对殡葬用品市场进行清理整顿,共查处违法经营殡葬用品案件 49 起,取缔制造、销售棺材的门店 45 家,收缴棺木29 副,没收棺罩 26 个、冥币 100 余扎,收缴冥币 80 余捆;规范医院太平间 2 处。
**年以后,部分县市区检察院对乡镇殡葬违规行为进行了查处,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殡葬违规行为。**年至**年初,根据主管市长指示,市政府督查室对工作落后的宛城、卧龙、西峡、淅川 4 县区进行专题督查,但收效甚微。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市的殡葬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群众对殡葬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还比较多。当前,殡葬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来自群众层面上的问题。
1、部分群众对火葬政策不能完全接受。调研中发现,部分干部群众对火化政策接受较难,意见多,怨言多,不满情绪较严重。
2、骨灰装棺土葬现象比较普遍。在 179 份调查问卷调查中,有 69.3%的调查对象认为存在装棺土葬的现象,就连新野县的绝大部分尸体火化后也是装棺土葬,这既增加了群众负担,又没有达到节约耕地的目的,违背了殡葬改革的初衷,也引起群众的不满。据不完全统计,**年以来,我市装棺土葬数达 31011 人,占火葬总数的 45.1%。
3、群众对强制起尸火化手段不理解。还有一些群众反映在强制起尸过程中,执法人员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侮辱了尸体,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对当前的强制火葬政策群众不理解,甚至持反对态度,造成一定程度的暴力冲突。
4、群众采取多种办法对抗火化政策。大部分群众在亲人亡故后,宁愿多掏钱给基层政府、村委会后,买个土葬权,也不想火化。个别群众掏不起钱,则选择偷埋。
(二)来自基层政府和村(居)委会层面上的问题。
1、殡葬工作推动不力。部分基层政府在推行殡葬工作上,缺乏积极性,推推动动,不推不动。
2、一些基层政府借殡葬管理乱罚款、乱收押金。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和个人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抓住群众宁可交钱,也不愿火化的心理,借殡葬管理之名违规收取罚款、押
金、保证金,以代替火化,把殡葬执法变成增加创收的手段,既影响了干部形象,又挫伤了广大群众的感情。从历年来农民负担检查和这次调研情况来看,镇平、唐河、社旗、邓州、方城、南召等县市比较严重。镇平县委、县政府**年下发文件(镇文[**]19 号),违规出台殡改罚款规定。**年,唐河县古城乡、毕店镇、郭滩镇、龙潭镇等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县殡改办,以土葬自纠保证金、火化保证金、殡葬违法案件处理执行费等名义违法向群众罚款收费。
3、一些基层干部对殡葬改革有畏难情绪。一些基层干部反映,殡葬改革工作不是干好事的,如果手段强硬,容易得罪人,不好面对经常见面的群众和乡里乡亲。
(三)来自殡葬主管部门层面上的问题。
1、为了保障殡葬管理机构经费和专职干部工资待遇,个别存在有违规乱收费现象。社旗、方城、唐河、邓州 4 个县市的殡葬管理机构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部分乡镇的殡葬管理机构由乡镇聘用临时人员组成,工作经费,干部、职工的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另有一些县市区殡葬管理机构虽然属于财政全供事业单位,但其编制却被县级民政部门占用,使殡葬管理机构有名无实,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个别存在有违规乱收费现象。社旗县设立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殡葬执法机构一个,编制 20 人,实有人数 38 人,配备执法车辆 7 台,年收
取罚款、火化执行费 140 余万元。**年,方城县民政局殡改执法队收取违规土葬案执行费 4 万余元。
2、殡葬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大部分地方只强调火化率的提高,把工作重点放在强迫群众实行火化、查处偷埋案件上,而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目前,绝大多数乡镇没有规划建设村级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在新农村建设中,根本就没有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项目,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殡葬改革的推进。
3、殡葬执法和殡仪服务水平不高,强迫群众接受服务等现象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存在殡葬执法不按程序办事、工作简单粗暴,有些干脆不管不问,存在行政乱作为、不作为问题;一些殡仪服务单位存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收费项目透明度不高,服务水平较低等问题,这些都不利于殡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方城县殡仪馆存在强制销售骨灰盒等问题。
(四)从社会影响层面上看。
1、推行火葬工作存在严重的不平衡。新野、内乡等县连续多年火化率达到了 95%以上,而全市火化率近几年却不断下滑,**年为43.9%,**年为40.6%,**年截止9月底为36.8%。少数山区县火化率更低,个别县不推行火化,对周边县市区也产生了负面效应。如西峡县 2002 年建成殡仪馆,但仅火化外地突发事件亡故人员。淅川县 2002 年建成殡仪馆,但
仅火化亡故的干部职工。目前,淅川等库区移民迁出后仍要进行土葬,对迁入地(如社旗、唐河等县)的殡改工作造成影响。宛城、卧龙两区火化率偏低,特别是农村人口火化率更低。**年,宛城区火化农村人口 207 具,火化率 4.2%;卧龙区火化农村人口 105 具,火化率仅为 2%。
2、殡葬改革产生新的腐败源头和社会丑恶现象。在一些地方,一些不法商贩趁殡改管理没有步入正轨、收费没有统一标准之际,利用出售高价墓穴、租用医院太平间、贩卖骨灰盒、棺材及其它丧葬用品,逐步形成产业群或产业链,大赚暴利,抬高了老百姓的殡葬消费支出。镇平县一些地方出现专业埋尸队,收取一定费用后,利用半机械化工具帮助丧户半夜偷埋尸体,一些党员干部和黑恶势力也掺和其中,产生新的腐败源头和社会丑恶现象。
3、公共政策失灵,政府的威信受影响。在调研中,基层群众向我们反映:推进丧葬礼俗改革工作,市委、市政府的文件规定得够详细,但是没有真正在管,真正去抓,殡改措施成一纸空文。群众说,政府部门对计生抓得紧,因为关系到各级干部的“官帽子”,而殡葬工作与“官帽子”还没有直接关系,所以很多时候政府说话不算数。
4、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破坏。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测算,目前,我市每年土葬超过 40000 人,减去坟墓自然消失因素,年被土葬吞噬的山地至少 1000 亩,有的地方因建坟墓毁坏了林木、植被,严重破坏生态环境。
5、败坏社会风气。群众相互攀比办丧事风在一些农村地区比较严重。一些地方的群众为了表明对亲人的孝敬,不惜借款大办操办丧事,为此背上沉重的债务。另外,在调研中发现,现在出大殡的对象主要是有钱、有势、有权的人,这些人真正的目的并不在于祭奠死者,而在于显示自己的社会实力。由此,助长了攀比、奢靡等不正之风。
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问题可以看出,目前的殡葬改革工作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阻力,这既有来自政策层面的因素,也有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还有当地领导和民政部门的重视努力程度等原因。
(一)群众传统丧葬习俗根深蒂固。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受“孝道”文化、厚葬文化和入土为安理念的影响,都想死后落个囫囵尸首,作为儿女来讲是行大孝;有的人信奉“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有的人信仰“风水地气”、“命理学说”,选个合适位置埋葬后,能荫福后代。由于这些传统观念在群众中广泛存在,目前又无法作出科学合理的、都能接受的解释,因此,传统观念在短时间内不会很快被破除,人们在感情上对火葬还不愿接受。比如在现实中,偷埋乱葬一旦被发现或举报,丧主就会到处托熟人说情,有的还主动提出向殡
葬管理部门交一定的罚款,以确保亡故长辈不被起尸火化,实现自己的孝心。
(二)有关法规缺乏可操作性。殡改工作已实行了几十年,至今我国尚无一部《殡葬法》,目前执行的仍是国务院 1997年颁布《殡葬管理条例》。殡葬事务涉及多个行业、多个环节,现行法规缺乏明确的规范界定,对违法行为缺乏明确的处罚措施和强制手段。如违法土葬如何执行?个体和民间从事遗体收殓、殡仪等服务项目如何规范?对非法从事遗体冷冻、冷藏的单位和个人、非法从业者如何取缔等都无法可依。
(三)领导重视不够。当前,各级党委政府没有把殡改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缺乏对殡改工作应有的宣传和支持力度,没有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没有制订专门的殡改中长期工作计划。一方面对开展殡葬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畏惧于传统的力量,不敢大张旗鼓地推动殡葬改革;另一方面对殡葬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只依靠民政部门去推动殡葬改革,没有调动相关职能部门的力量。市政府从**年开始,不再把殡改工作纳入对各县市区的目标考评内容。各县市区制订的工作规划中,基本上没有殡葬改革的内容;土地利用规划等专项规划也很少涉及殡葬改革的内容;城市和集镇的规划蓝图没有把殡仪馆、公墓区规划进去,新农村建设也忽略了殡葬改革的内容;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缺乏破除殡葬陋习、倡导文明新风的内容。
(四)殡葬工作缺乏齐抓共管的推动力。在我市,殡葬改革工作涉及民政、市政园林、公安、环保、工商、规划、土地、林业等众多部门和各乡镇,由于政出多门,管理职能分散,在工作中各部门难以形成合力,难以形成长效机制。在调研过程中,各地普遍反映,殡葬工作和计划生育是生死两大难事。计划生育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且其法规体系、管理体系、服务体系、监督体系都较完备,而殡葬改革工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个别部门和乡镇对殡葬改革工作缺乏工作主动性,往往都是“运动来,一阵风;运动过,影无踪;平时跟踪,空对空”。
(五)各级财政对殡葬工作资金投入少。县市对殡葬基础设施、设备投入不足,有的县民政部门还背着沉重的债务。新建的方城、淅川、内乡、社旗、桐柏、西峡等 6 个殡仪馆,财政没有投入或投入极少;全市有 42 台运尸车辆,总投资366.09 万元,财政拨款仅占 11%;18 台火化炉,总投资473.4 万元,财政无任何投入,资金主要靠当地民政部门筹措。新野、邓州、南召、镇平等县市的殡仪馆建设年代久远,长期缺乏维缮,致使建筑用房老化陈旧,破损比较严重,基本处于维持使用状态。同时,由于缺乏资金投入,设备老化不能更新,排放物超标,严重污染了殡仪馆周边的人居环境。
(六)缺少社会支持的大环境。由于社会各界对推行殡改工作达不成共识,近几年的工作阻力越来越大。一是为偷埋土
葬说情者越来越多;二是为查出“以罚代化”违规收费的乡镇及民政干部说情的层次越来越高,有的县主要领导也参与说情;三是这几年许多港台甚至国外华人回乡寻根、问祖、探亲和一年一度的炎黄祭祖大典、国家法定的清明节放假,无疑使祭祖上坟文化再度兴起,成为一种潮流,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殡葬改革的进一步开展。
(七)推行殡葬改革的任务艰巨。按照现行的殡葬法规要求,硬性任务主要有强制尸体火化、禁止装棺土葬、迁移或平整违规坟墓、禁止在公共场所停放遗体和搭设灵棚等 4 项,其中每一项任务对政府来说都是一件大事,都是向千年旧习挑战的一场社会变革,是人们意识形态的一次重大转变,其难度可想而知。这么大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而单靠民政部门在短期内管好难以实现。殡葬改革 20 多年来,就是只抓了其中一项——强制推行尸体火化政策,其余的都没有作为重点,基本没有触及。
(八)殡葬管理内部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不健全。社旗、方城、唐河、邓州等县市未能很好解决殡葬执法机构(殡葬管理所)和执法人员的编制和经费问题,这些地方殡葬执法机构是自收自支性质,客观要求他们自筹执法资金,因而“以罚代化”就成了自筹资金的主要手段,客观上助推了“以罚代化”现象的滋生。近几年,随着各级民政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整治的力度不断加大,一些民政执法负责人受到处理,如内乡
殡葬执法队长被判刑,社旗执法队长被党内警告。但由于根本性问题得不到解决,殡葬执法受到了严重制约,工作陷入僵局。另外,乡镇工作经费明显不足,部分乡镇便将“以罚代化”作为财政收入的一部分,缴钱后埋的不上报,不缴钱偷埋的举报到民政部门起尸火化。
(九)工作无手段,殡葬执法难。对违反殡葬管理条例不火化的,民政部门的手段就是起尸火化,但由于工作方法简单生硬(如强行掘开坟墓,起出尸体直接浇油烧尸)、态度粗暴,容易与群众发生冲突。而执法人员经常受到辱骂、威胁、恐吓,甚至围攻和殴打,执法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
六、下一步工作建议与对策 殡葬改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保持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之一。在殡葬改革工作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原则,充分认识殡葬改革面临的严竣形势,采取有效措施,把我市殡葬改革逐步推向深入。推进殡葬改革应坚持的原则:
一是坚持依法推进的原则。任何政策都不能与法律相冲突,任何行政行为都要法律的授权或许可。目前施行的《殡葬管理条例》是国务院 1997 年出台的,可操作性差,与《宪法》第四条有一定的冲突。新的《殡葬管理条例》正在修订,修
订后,会处理目前存在的缺陷,增强可操作性和保障性措施,更有利于推进工作开展。
二是坚持稳步推进的原则。实行火化、革除丧葬陋俗是一个艰巨的任务,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要搞一刀切,搞短期行为,应稳步推进。首先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重新划定火化区,政府应采取奖励、补贴、政策引导的手段推进殡葬改革,不能一味地采取强制手段。
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任何政策的推进都要考虑群众的接受能力,要得到大部分人的认可,符合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殡葬改革更是这样。因此,推行殡葬改革工作要以人为出发点,既要尊重农民群体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和独立人格;尊重人的文化传统,也要为他们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人际环境,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四是坚持生态丧葬的原则。人来自于自然,必然要回归自然,目前的火化尸体和公墓建设,据有关专家研究,既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加重了人的负担,不能称之为生态丧葬。如何研究新的丧葬形式,能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耕地,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循环发展,是当前殡葬改革的关键。
(一)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发展多元化丧葬形式。
1、建立公益性墓地。公益性墓地有利于政府民政部门进行管理,不仅保护了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也能减轻“二次入棺”土葬现象。建议借鉴郑州市加强农村殡葬设施建设的做
法,由市、县、乡三级财政拨出专款,扶持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市县政府制订农村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资金奖励政策,每建成一个公益性墓地奖励 1-2 万元,激励乡村早建公益性墓地,提高入葬率,力争用 5 年时间在全市普及村级公益性公墓。
2、树葬。**年河南省郑州市已倡导树葬。树葬的优点在于骨灰直接入土,不用骨灰盒,这样既不会造成环境后患又能成为树木的营养物,真正做到了“人土为安”,又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世代轮回”观念;同时也使光秃秃的山坡变成片片绿林。让亲人的骨灰滋润树木长大,“化作春泥来护林”这种安葬形式很有超前意识,对绿树成长有好处,对社会也有益。
3、土葬。在偏远的农村地区继续推行土葬,可以给当地的农民寄托对逝者的哀思提供方便,也可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也是符合我们国家传统的“入土为安”的思想和现在的法律理念的。我国《殡葬管理条例》第 4 条第 1 款规定:“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火葬的地区,允许土葬。” 4、壁葬。壁葬,就是以墙代墓,在一堵墙上设立层叠的小格子,将骨灰盒封存于墙格中,用花岗岩封面,上面刻上碑文,一堵墙能容纳上千个骨灰盒,非常节约土地资源。这种
新型的丧葬方式适合在那些缺少耕地且经济发达的城市地区使用。
5、生态殡葬。生态殡葬是将逝者遗体用可降解的环保棺材装殓后深埋地下,通过地面植树、修建园林作为纪念。遗体同时也可以进入自然界物质流动的良性循环,达到土地立体使用,绿化成林,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目的。这种方式不但符合人们传统意义上的“入土为安”的理念,顺应了民俗民意,老百姓从情感上容易接受;也契合了国家大力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精神。
(二)政府要充分发挥在推行殡葬改革中的主导作用。殡葬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民生工程,涉及到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产生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殡葬改革要发挥政府主导的作用,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层层签订工作责任书,并把该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同时,从民政、公安、规划、土地、林业、环保等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专门的工作班子,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牵头、部门协作、乡村为重、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同时要重视殡葬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实完善各级殡葬执法队伍,解决好其全供事业编制和人员经费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殡葬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推行惠民殡葬政策。民生问题应包含人的生老病死问题。目前,各级政府对公民的生、老、病都给予经济补助,唯独对“死”没有补助。殡葬改革既然是一项民生工程,各级政府应该在殡葬基础设施、队伍建设上资金上给予扶持,更重要的是对亡故公民施行火化补助。一是搞好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新建和改造殡仪馆、公益性墓地等殡葬设施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和基本建设规划,所需资金应当列入当地财政预算。二是有条件的县市区要积极出台惠民殡葬政策,加快建立和完善殡葬救助保障制度,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对生前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由政府免除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等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可从重点救助对象起步,逐步扩展到向辖区所有居民提供免费基本殡葬服务。三是设立殡葬改革专项资金,建立殡葬改革经费保障机制。殡仪馆改建(包括火化设备的购置、更换、维修)、基本殡葬费用(运尸、冷藏、火化)应由政府埋单,减少群众殡葬支出,走政府投入、民政管理、群众受益的路子。目前,我省的永城、新郑、栾川等 13 个县市已经对群众免收遗体火化、接运等殡葬基本费用,由当地政府埋单,很受群众欢迎。
(四)加大执法执纪力度,严查以罚款代替火化等殡葬违法违规行为。建议开展全市殡改工作专项治理活动,严肃查处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违规设置收费、罚款项目,下达收费、罚
款指标和各种违规收费行为。对镇平、邓州、社旗、唐河“以罚代化”比较严重的县市区,要集中时间进行综合治理。作为自律的一项内容,凡公职人员、离退休人员在处理亲属丧葬活动中有违规行为的,要给予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要从严从重处理。
(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进丧葬习俗改革,逐步形成文明、节俭、健康、科学的丧葬新风尚。通过广泛的宣传引导和必要的管理措施,更重要的是创造一种群众能接受、蕴含传统“孝道”等积极文化、科学文明节俭的丧葬方式,有效解决殡葬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使群众接受这种新的殡葬方式,并逐步向生态葬的方向发展。当前,要切实加强对村(居)民委员会、红白事理事会等基层群众组织活动的指导,引导群众在殡葬改革中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推动殡葬管理社会化,促进殡葬改革在基层的落实。
(篇五)
县人大常委会: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工作要点的安排,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和审议县人民政府关于殡葬改革工作的报告,经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决定由常委会牵头,组成调研组,分 5 路到 19 个乡镇和县民政局、殡葬管理所、殡葬服务中心、殡仪馆、火葬场、道教协会等单位调研。调研中,调研组分别听取了 19 个乡镇和有关单位关于殡葬改
革工作的汇报,实地察看了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和安葬的情况,召开了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走访了部分村、组干部和群众。调研范围较为广泛。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殡葬改革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县的殡葬改革工作从 2004 年 4 月开始运行以来,先是在县城建设殡仪馆集中治丧,然后成立殡葬管理所、殡葬服务中心(殡仪馆、火葬场、天圆山公墓三位一体),由民政局统一管理。为了推行殡葬改革工作,县人民政府先后出台《关于推行死亡人员遗体火化制度的通告》、《正安县殡葬管理办法》、《正安县农村公益性墓地管理暂行办法》、《正安县火化区域规划方案》、《正安县殡葬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及工作职责》、《关于禁止私自买卖坟地、建造“活人墓”的通告》、《关于对全县殡葬改革工作实行优惠减免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殡葬管理工作制度及规范性文件。对重点优抚、农村五保、孤儿、“三无人员”、低保对象实行了殡葬服务收费部分减免政策。
1、加大政策法规的宣传,大大增强公民对殡葬工作的认识。一是县...
第二篇:县殡葬改革调研报告
我县殡葬改革工作开展较早,自1994年以来,我县就开始在县城区推进殡葬改革,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修水县人民政府关于县城殡仪事务管理暂行规定》、《修水县关于县城公墓区管理实施细则》、《修水县殡葬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在县城义宁镇走马村建立了占地327.5亩的公墓区,设立了县殡葬管理所,为殡葬活动的规范和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5年,我县又一次性迁移了县城规划范围内哨子山、山窝口、东门岭坟墓2800余座。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积极努力下,历经十余年的逐步推进,城区殡葬改革已深入人心,不仅极大地转变了城区居民的传统殡葬观念,也为改善县城周边环境、创建“国家卫生城”、“国家园林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切实的成效。
但是,在城区殡葬改革朝着规范化深入推进的同时,我县农村殡葬现状却不容乐观,与我县生态大县的形象极不相符。如何推进农村殡葬改革,服务生态、文明修水建设,县政府经研室就我县农村殡葬改革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村殡葬现状
受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观念影响,我县的丧葬习俗主要以自家操办、邻里帮忙为主,丧葬活动都是在自家有限的院落或所在居民区公共活动场所进行。丧葬活动迷信盛行,大操大办,奢华、铺张浪费的现象屡见不鲜,丧事活动动辄三四天甚至一星期;出殡时敲锣打鼓、燃放烟花、点放炮竹、抛撒纸钱等招摇过市,出殡规模越来越大,有的出殡车辆多达60多辆,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由于受传统“逝者为大、入土为安”习俗的影响,广大群众对丧葬中出现的噪音扰民、占用街道、堵塞交通等各种问题敢怒而不敢言。同时,我县农村殡葬以传统的土葬方式为主,由于缺乏规范和管理,农村殡葬活动无序而混乱的现象非常突出,普遍存在着乱埋乱葬、随意建坟的现状,山头田间、干道两旁、村前屋后,到处都是三三两两的坟地,甚至在有些地方还流行着建生茔的陋习。有些坟墓占地面积大,建造十分豪华,争面子、摆排场的现象十分突出。
农村殡葬陋习不仅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树立文明新风不相符,而且不利于全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突出的问题:
一是浪费土地资源。据统计,我县农村每年平均死亡4500人,按每人平均占用5平方米的安葬土地计算,每年将造成2.25万平方米土地资源的破坏,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尽管坟地大都位于荒地上,极少占用耕地,但在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的今天,长此以往,必然不利于土地整体规划和集约利用。
二是破坏生态环境。我县生态优良,风光秀美,有着发展生态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农村深受传统观念影响,信迷信、信风水盛行,许多坟墓都建在山林路边,特别是在高速公路连接线、柯龙线、修铜线等省道和通乡主干道两旁可视范围内随处可见,大煞风景,严重影响了我县的文明形象,不利于我县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三是带来安全隐患。我县是山区林业大县,森林资源丰富,易发生森林火灾,且山火扑救难度大,一旦发生火灾,破坏性很强。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但由于农村没有公墓区,祭扫行为难以管理,因此每到清明、冬至等传统节日,往往造成四处冒火、八方冒烟,给乡镇防火带来了巨大压力,造成严重的火灾损失。
四是制约兴城发展。近三年来,随着我县“强工兴城”战略的深入推进,我县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区框架不断拉大,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心城区建成面积由2009年的6.9平方公里扩展到现在的20平方公里,以良塘新区为核心的“一心、两河、六组团”的城市发展格局逐步形成。当前,我县正朝着“城区规划面积128平方公里,建成面积3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万”的三省九县环境优美、商贸活跃、宜居宜业的生态园林城市的远景目标坚实地迈进。但由于农村殡葬改革未能及时有效地跟进,落后的殡葬现状已经制约着我县“强工兴城”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县作为一个国家卫生县城和国家园林城市,目前又正在全力以赴创建国家文明城、省级文明城、省级森林城、全省生态县,因此,加大殡葬改革,树立文明新风显得尤为重要、势在必行。
二、农村殡葬秩序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为革除陈规陋习,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资源,造福子孙后代,提高文明形象,自今年3月份开始,我县启动了农村殡葬秩序专项整治活动。县委、县政府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成立修水县殡葬秩序整治活动领导小组的通知》、《关于加快建设生态修水,全面开展殡葬秩序整治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农村公益性墓地(骨灰堂)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成立修水县殡葬综合执法大队的通知》、《关于殡葬执法任务分解的通知》、《关于殡葬秩序整治重点乡镇(村)责任单位责任人的通知》、《关于对殡葬秩序整治活动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关于开展全县殡葬秩序整治活动评先工作的通知》等8个文件,为殡葬整治活动提供了法
律法规准绳和执法依据,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也拉开了农村殡葬秩序整治的序幕。通过半年来的工作,取得了切实的成效。
(一)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殡葬秩序整治工作,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等一系列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殡葬整治工作,将殡葬整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摆在重要位置,认真落实,抓紧抓好。
一是高位推动。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王金初为组长,县委常委、农工部长卢治轩,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余小康,县政府副县长刘松,县政协副主席朱啸为副组长,民政、林业、国土等32家相关部门负责人和16个重点乡镇乡镇长为成员的县殡葬秩序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确保组织领导到位。二是上下联动。为使殡葬整治活动得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县广泛动员,层层发动,召开全县动员大会及乡、村、组多层次会议,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介,采取制作报纸专版、电视访谈专题、印发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和设立永久性广告牌等方式广泛进行宣传,使殡葬改革政策家喻户晓,老少皆知,为整治活动营造了浓厚氛围。同时,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殡葬改革组织网络,成立了县整治办公室,各乡镇相应成立了以乡镇长为组长的殡葬整治领导小组,各村组也建立了殡葬整治组织网络,做到责任层层落实,任务层层分解,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动体系。三是强化促动。为促进整治活动取得切实的成效,我县从民政、公安、城管、执法、工商等相关部门抽调人马,专门组建了综合执法队伍,指导、监督殡葬整治工作。强化督查推进,县委督查室、县政府考评督查室以及县民政局核查组多次组织人员到重点乡镇督查,第一时间通报各乡镇的工作进度和工作情况,有力推动了殡葬秩序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多措并举,力求实效
此次殡葬秩序整治活动,整治重点为县城规划核心区及高速公路、修铜公路、柯龙公路沿线两旁可视范围内的16个重点乡镇、72个村。在整治活动中,我县坚持做到“遮、拆、禁”三措并举,促进了殡葬秩序整治工作的有序推进。一是重点遮。对此次整治活动涉及到的16个重点乡镇、72个村的3749座老坟,全面做好老坟遮挡工作,全县共调进绿化苗木45000余株,按每座坟墓栽种10—15株苗木的标准进行遮挡,成效明显,基本上达到了“见绿不见墓”的效果。二是着力拆。在有生之年筹建生茔,是我县传承已久的乡土观念,实行移风易俗阻力很大。各重点乡镇积极做动员、想办法、出措施、破难题,有些乡镇专门成立了由当地干部和离退休干部组成的工作组,上门说服群众;同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率先拆除家中老人已建好的生茔,反响热烈,起到了良好的推进作用。目前,全县93座生莹已拆除69座,剩余24座因为是合葬生茔,大多已经葬了一半,不宜拆除。对不宜拆除的,通过采取绿化遮挡、新砌围墙等方式予以遮挡,效果明显。三是强力禁。自5月5日起开始实施“零点行动”,充分发挥村委会、理事会、驻村干部等各方力量,通过深入细致的工作,确保达到了“沿线不添新坟、杜绝生茔新建”的目标。火化率明显提高,截至6月14日,总计火化遗体166例,入县公墓安葬27例,火化率同比提高了58%。
(三)多管齐下,巩固成果
为巩固整治成果,我县建立了各项工作机制,为保障农村殡葬改革的深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建立零报告制度。抓好重点乡镇和医院的每天报告制,第一时间告知县殡葬管理所。同时,统一印发《致丧者亲属的一封信》,并第一时间送到家属手中,确保殡葬改革的宣传、告知到位。二是出台奖励政策。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政策,对县城规划核心区内城中村农户去世的,实行公益性墓地购置费用适当补助;鼓励县城规划区外的村(居)民去世后实行火葬,对全县无丧葬补助费的城乡居民由县财政补助遗体接运和火化费用。三是推进公墓建设。各乡镇以村自筹为主、县乡两级适当补助的方式,大力推进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到目前为止,已批准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点65个,其中整治重点村47个,非重点村18个。除县城规划区内14个村外,其他11个重点村也正在进行选址、申报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殡葬改革对广大群众来说是一件新生事物,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县殡葬秩序整治活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仅仅是刚起步,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突出的困难和问题,深入推进农村殡葬改革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由于受几千年来传统殡葬文化理念、思维方式和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影响,在广大农村人死后“入土为安”思想观念仍然根深蒂固,丧事攀比之风亦愈演愈烈。近年来,我县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殡葬改革法规宣传教育活动,但部分干部群众对殡葬改革的认识不一,有的在思想上还转不过弯,认为殡葬改革没有必要,对殡葬改革一时难以接受,甚至有抵触情绪,移风易俗、革故鼎新困难重重。
二是殡葬管理困难突出。殡葬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全县各乡镇、民政、国土、林业、卫生等多个职能部门,需要乡镇、部门的协作和共同努力。但在殡葬管理中,由于乡镇、部门认识上有偏差,加上多头管理,往往导致无人管理、无人负责,工作上难以形成合力,民政部门处于孤掌难鸣的境地,管理上力不从心、难以到位。
三是公益墓地建设滞后。要确保殡葬改革顺利推进,公益性墓地、骨灰堂的建设是前提和基础。但我县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起步晚,全县所有乡镇和行政村均未建设公益性墓地、骨灰堂,死者无公墓区可安葬,火化后也无处安置和寄存,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急需加快跟进。
四、深入推进殡葬改革的几点建议
搞好殡葬改革,规范殡葬秩序,实行文明、节俭办丧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工作中必须把握重点,规范运作,稳步推进,讲求实效。
1、破陋习,树新风,转变殡葬观念。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对殡葬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殡葬法规的宣传力度,采取报纸、网络、电视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遵守、维护殡葬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倡导文明节俭的丧葬新风。二是健全村规民约。建立健全农村“文明红白理事会”,制订文明规范的村规民约,充分发挥其约束和引导作用,教育引导群众转变传统观念,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文明治丧。三是转变传统观念。提倡厚养薄葬,让广大群众把精力和金钱用在关爱家庭、赡养老人、发展生产上,破除互相攀比,争面子、讲排场等铺张浪费现象。
2、重引导,强管理,倡导文明殡葬。一是实行定期汇报。建立乡镇殡葬工作定期汇报制度,由乡镇民政所定期将本辖区范围内死亡人员的火化、骨灰寄存、有否乱埋乱葬等情况向民政部门汇报,民政部门则根据汇报情况进行核查。二是规范骨灰管理。落实专人负责骨灰安放,加强后续管理,坚决杜绝骨灰装棺二次土葬的占地行为,逐步实现骨灰处理多样化、科学化。同时,积极推行骨灰植树、撒河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处理骨灰的方式,促进殡葬改革健康有序发展。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对违反殡改政策的各类案件,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查处,特别是对一些私葬乱葬的现象,要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依法从重从严处理,对参与违纪的有关领导干部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3、强配套,优服务,推进殡葬改革。一是加快公墓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公益性生态墓地建设,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安排适当的建设资金,也可采取以奖代补、社会捐赠、福利彩票公益金资助和农民群众集资等方式筹措资金,解决兴建公益性公墓所必需的经费,并把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因地制宜,满足农民群众生态殡葬的需求。二是加快骨灰堂建设。进一步加大骨灰存放设施的建设力度,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骨灰堂(楼、塔),为实施骨灰寄存提供便民利民措施。民政部门要大力推行骨灰寄存和其他少占或不占土地的安置方式,倡导和鼓励骨灰抛撒、树葬、草坪葬等文明、节地殡葬方式。三是大力推进火化。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财政供养人员、国有企业(含改制企业)社保享受对象和县城规划核心区范围内的村(居)民去世后一律实行火葬。鼓励县城规划区外的村(居)民去世后实行火葬,落实好对无丧葬补助费的城乡居民实行县财政补助遗体接送和火化费用等各项优惠政策。
4、抓示范,强带动,规范有序推进。一是采取试点先行。在柯龙公路沿线或修铜公路沿线选择一个基层基础较好、经济基础较强、村民素质较高的乡镇率先开展全方位殡葬改革试点工作,县财政给予适当扶持,在做好硬件建设的同时,着重从移风易俗、建立机制、强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抓试点、刻样板、树标杆,带动全县殡葬改革纵深推进。二是注重示范引导。每个乡镇选择一至两个村民积极性高、村庄环境优美的行政村高标准、严要求建设公益性墓地,做到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布局、节约用地、因地制宜、美化环境,逐步实现墓区规范化、环境园林化,打造成为示范性公益性墓地。以公益性墓地建设为切入点,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引导和带动其它行政村高标准建设公益性墓地,深入开展殡葬改革。三是加强典型宣传。在推进殡葬改革的过程中,要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宣传栏等媒介,着重宣传具有典型意义的乡镇、村组及个人,大力倡导绿色殡葬,发挥典型的引领带动作用,促使群众积极支持配合工作,营造殡葬改革的浓厚氛围。
5、抓协调,建机制,形成工作合力。一是部门齐抓共管。殡葬改革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民政部门要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群众丧事新办,破除丧葬陋习;加强殡葬职工队伍建设,提高整体素质,增强优质服务意识,提高殡葬服务质量和水平。工商部门要坚决查处无照生产、销售丧葬用品的违法经营活动,做好市场监管。公安部门要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和乡镇做好宣传和执法工作,对阻挠起尸火化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决不姑息。国土、环保、林业部门要对毁林造坟、毁地建墓、污染环境等乱埋乱葬行为进行清理查处。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形成党政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殡葬管理体系,不断开创殡葬改革工作新局面。二是明确属地责任。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各村(居)党支部和村(居)委会为责任主体,各村党支部书记、主任是主要责任人。乡(镇)党委、政府要抽调人员组成督导组,分包各村实行蹲点督导,联责奖惩,把深化殡葬改革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目标考核,强化责任追究,严格落实奖惩。三三三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坚持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切实加强人员死亡后治丧、火化、安葬等方面的管理,堵塞漏洞,防范和制止殡葬违规行为。老坟坚持坟主自我管理、责任自负的原则,确保坟墓绿化深入持久,真正达到治理的目的。将坟墓治理和监管工作纳入部门和乡镇的重要工作议程,纳入村(居)委会自治的主要内容,规范日常管理,使坟墓治理真正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修水的一项重要措施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第三篇:都匀市殡葬改革调研报告
都匀市殡葬改革调研报告
2011年7月7日
殡葬改革是体现社会文明进步,提倡移风易俗,改变丧葬陋习的重要举措。我市积极按照国家殡葬改革政策推动我市殡葬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市仍然处于祖国大西南的内陆区域,人民群众的殡葬意识依然保守,在一定程度上仍阻碍了殡葬改革的进程。现就我市近年来的殡葬改革历程阐述如下:
一、都匀市殡葬改革历程
1970年都匀市殡葬改革正式推行,成立都匀市火葬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改革初期火化炉是燃煤式反射炉,接尸工具是人力板车,年火化量仅为30来具,殡葬事业举步维艰。进入80年代初,政府和上级民政部门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改善殡葬基础设施,挂牌成立了都匀市殡葬管理所(差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21人),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管理模式,使都匀市的殡葬服务工作辐射整个黔南地区,年火化量上升到360具左右,且逐年呈上升趋势,1999年火化量已经上升至1020具,使得都匀地区殡葬事业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00年都匀市殡仪馆正式成立,当成立之初采取置换方式由私人经营,由于经营期间出现诸多问题,并于同年在原火葬场区域内采取质押贷款的形式改扩建殡仪馆,2001年经市政府、民政部门和经营商协商,收回私人经营权,由都匀市殡 1
葬管理所自主经营,在殡仪馆经营活动中,殡葬管理所每年不断注入投资,逐步完善相关基础建设,目前已基本能满足城区集中治丧需求,年集中治丧800余具,年火化量达1285具。
二、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通过大量的殡葬改革政策宣传,绝大部分居民对殡葬改革政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厚养薄葬的理念已经深深植入老百姓的脑海,城区居民死亡人员集中治丧达80%、火化率达95%,农村死亡人员火化率20%左右。
火化率上升缓慢甚至出现土葬反弹现象的主要原因主:一是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群众经济收入不断上升,一些群众思想滋生了“为逝者寻风水宝地、设坛做道场、遗体入棺土葬、大肆操办摆阔”等等严重阻碍殡葬改革进程的旧思想和不良行为。二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有关执法部门在殡葬执法过程中,对于违反《殡葬管理条例》的行为只采取劝说方式,不强制执行,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旧思潮。三是老百姓的思想还没有真正升华到与时代同步的境界,不管是不是少数民族地区,入土为安的思想还是根深蒂固。虽然我市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对殡葬改革非常重视,也有《殡葬管理条例》作为支撑,但殡葬改革依旧任重道远。
三、殡葬改革的方向
(一)充分体现殡葬公益性。殡葬原则上应该由政府主导,切实承担起殡葬单位的设备设施投入及殡葬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等,严格执行殡葬消费品的定价规则,杜绝垄断行业的暴
利行为,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公益性。应当针对城市低收入群体和农村人口实行政府补贴(补贴额度在1000——2000元)。建立殡葬改革基金,面向城市“干居民”发放丧葬抚恤费,促进全面推行火葬和集中治丧及骨灰安置在规范性公墓或骨灰堂。都匀市殡葬管理所在2006年就制定并实施了特殊群体火化减免政策和标准,其中有对部分群体实行完全减免的规定,充分体现了殡葬改革的初衷。
(二)实行多元化骨灰处理。除现行的公墓葬、寄存、树葬、深埋不留坟头、抛洒等方式外,能否将骨灰掺和其他一些材料,做成故人塑像,寄存于骨灰堂或家中,这样既节约公墓用地又节约逝者家属的经济负担,而且还增加了故人和家属的亲和感。
(三)加强殡葬设施配置。殡葬改革关系千家万户,凡城镇人口在10万以上的县城均应配置殡葬服务机构及设施,以满足本辖区殡仪服务需求,以之作为载体推进本地区殡葬改革的实施,以逐步实现农村土葬改革。
四、现行《殡葬管理条例》的局限性
(一)殡葬条例在实施过程中的确存在执法难的问题。由于执法权移交城管部门,原来的主动执法,变为被动执法,严重制约了殡葬执法的威严,在一定程度上助涨了不文明治丧风气,制约了殡葬改革发展。
(二)严禁各乡镇、村、组及村民擅自为本乡镇、村、组以外的丧家提供和买卖墓地、墓穴,严禁在林地、耕地、城市
公园、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和饮用水资源保护区、水库周围及河流两岸、堤坝300米以内,路、公路主干线两侧和市区有碍观瞻的区域及城市建设规划区内建墓立碑等规定中严禁事项依法强制执行,应当将这些条例上升为法律。
(三)公安、国土、林业、城管等部门在殡葬管理活动中的密切配合,对于加大殡葬改革宣传力度,积极倡导厚养薄葬、节俭文明办丧事,推行绿色殡葬,生态殡葬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需要政府协调,督促其认真贯彻殡葬条例规定的职能职责。
六、推行殡葬改革的措施和建议
(一)尽快将《殡葬管理条例》上升为殡葬法规。政府部门加大对殡葬事业单位基础设施的投入,使之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推行殡葬优惠政策,实行政府买单制。
(二)殡葬行业是社会服务业而不是一种产业,严格制定殡葬用品定价规则,包括出厂价和销售价,确保殡葬低消费,真正体现殡葬行业的社会公益性。
(三)建立上档次上规模的骨灰堂,骨灰以塑像为主,安葬公墓为辅。骨灰以寄存于骨灰堂和家中为主。大力倡导骨灰抛洒和树葬等绿色殡葬。
(四)建立殡葬改革专项基金,对火化区和非火化区死亡人员没有抚恤费开支渠道的对象发放抚恤费。严格规定丧事活动的规模。对于火化区偷埋乱葬的一律采取强制措施。农村非火化区实行由火葬与土葬并存过渡到火葬或深埋不留坟头。
二0一一年七月十一五日
第四篇:新时期殡葬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自2009年3月1日我县强制实施殡葬火化工作以来,总体上讲,我镇工作开展推进顺利,全镇范围内未发生一起聚众闹事和群体上访事件。各级政府部门强力宣传,相互配合,广泛参与,工作已基本步入了正常化和规范化轨道。但只要身临其境,就会发现其中存在一些客观制约因素,阻碍了殡葬工作的良性运转。3月31日,笔者还亲身体验了殡葬工作的全过程,与遗主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亲友座谈时间长达二天二夜,深有所感。在此,本人站在长远角度和负责任的态度,发表一些简单看法,仅供参考。
一、当前我县推进殡葬改革在工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宣传舆论力度不够
殡葬改革工作在山城老百姓心里算得上是一件新鲜事,因受中国传统几千年封建文化思想影响,老百姓难免在事物的认识上有误差,真正实行思想上转换还要一些时间,有的认为“这是当地政府部门自己找上门的事,国家在该项工作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法律蓝本”。还有的认为“现在死一个人费用不断加重,我们无法承受。”……等等一系列想法,这从中明显看到,我们在宣传力度上还不够深、不够细,毕竟全县殡葬改革工作到目前为止也还只有半年多时间。
2、火葬开支费用偏高
许多老百姓反映,“现在农村死一个人与往年相比费用要多支出近2000元,这笔沉重的费用我们确是负担不起。”“现在退休老人死亡还能得到一笔丧葬补助费,老百姓就要全出,确是想不通。”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的老百姓殡葬的大部分开支都是由社区居委会支付,就拿**社区做比较,死亡一例社区支出费用高达3000元,长此以往,工作的实际难度会不断加大,社区基层经济负担可想而知。
3、执法环境不够优化
名副其实的县殡葬改革综合执法大队,在实际工作当中,执法队伍明显出现有执法不准时,不到位,执行力度偏软的现象,对反映的突发情况迟迟不能到位,对镇居两级存有明显依赖性,必要的时候还没有真正发挥自己应有的社会作用。
4、个案处理力度不大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的老百姓就发现政府部门在处理相关个案问题上存在有明显漏洞,这就无形中给老百姓找到了推脱,出现了攀比的不良行为,他们一二再、再二三向组织提意见,这也给其层组织在工作中增添了不少麻烦,不利于工作开展。
二、当前工作的几个突破口
实践告诉我们,殡葬改革工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的特点,发展与困难并存,要真正意义上达到社会认同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必顺站在以人为本的工作高度,以负责任的姿态,确保殡葬改革工作正常运转。针对当前存在的工作弊端和社会不利因素,可从以下四方面去改进,逐步破除其瓶颈。
1、宣传工作必顺做到根深蒂固
推动新事物,宣传是先导。各级政府部门要把殡葬工作放到工作的首要位置,要多形式、多内容经常性宣传教育与指导,要不断创新宣传内容和方式方法,深入基层一线,宣传面要实现横到边、纵到底,真正使宣传工作深入人心,实际工作深得人心。
2、要合理考虑压缩殡葬费用开支
经实地走访得知,殡葬费用开支是当前必需解决的第一道瓶颈,很多居民在事情处理上往往都是采取软拖硬扛的方式应付,同意火化不拿钱。建议当地政府部门可否重点考虑将农村殡仪死亡对象参考退休人员优抚政策待遇,地方出台政策,给予一定数额的丧葬补贴资金,以此缓解老百姓生活压力和认识上偏差,有效推动殡葬事业发展。
3、执法环境要进一步优化
新型事物的长足发展要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这主要突出在执法环境上,要将殡葬改革工作做为一种政府行政职能,保证执法效果,严肃执法队伍管理,保证执法队伍的常规性和有序性,严格杜绝一切与殡葬改革相违背的不法行为。
4、专项工作经费要纳入财政预算
在稳步推动殡葬改革工作的同时,基层组织的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社区居委会既要站在和谐稳定的发展高度,又要承担人力和财力两方面的双重压力。调查得知,现农村社区死亡一例最少要列支2000元,长久以往,社区根本无力承担。只有根据工作的整体运行情况灵活掌握,把殡葬工作单独列入财政预算,工作推动才会有原动力。
“万事开头难,总有了却时”,希望自己的想法能引起领导重视,引发社会思考。同时,也希望社区基层服务人员能进一步解放思想,扎实工作,让殡葬工作——造福于人类的这项伟大工程在我们这一代完成历史交接。
异世球皇 伪娘 冷血的传奇之旅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关于荔波县殡葬改革工作调研报告
荔波县殡葬改革情况调研报告
荔 波 县 人 大 代 工 委
2011年10月21日
根据县人大代表在人代会期间讨论发言时提出“要求县人民政府尽快修建荔波县殡仪馆和尽快启动荔波县城公墓建设的意见”及人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意见,为提高我县文明形象,革除当街治丧、乱埋乱葬的陈规陋习,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造福子孙后代,加快殡葬改革步伐。在县人大常委会的领导下,我们就我县殡葬改革工作进行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传统的丧葬习俗是以自家操办邻理帮忙为主,丧葬活动都是在自家有限的院落和所在居民区公共活动场所进行。出殡时敲锣打鼓,燃放烟花,点放炮竹,抛撒纸钱等招摇过市,把一个地方搞得乌烟瘴气,严重影响了群众的生产生活。由于受传统“逝者为大、入土为安”的习俗影响,广大群众对丧葬中出现的占用街道、堵塞交通等各种问题是敢怒而不敢言。我县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贵州南部优先发展旅游县城,又是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和全国科普示范县。树立崇尚科学,革除丧葬陋习,提高文明形象又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加大殡葬改革力度事在必行。
二、工作开展的情况
1、成立机构,明确职责,加快我县集中规范治丧建设
速度。县委、县人民政府对人大代表提出“要求县人民政府尽快修建荔波县殡仪馆和尽快启动荔波县城公墓建设的意见”高度重视,及时研究,认真落实,并将殡葬改革(集中规范治丧)工作作为2011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为使工作能顺利推进,县人民政府成立了集中规范治丧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统一安排部署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必须在12月中旬前动工建设。同时就征地拆迁、规划设计、项目主体建设、资金筹措、项目实施、项目名称等六个方面的责任作了具体明确。
2、广泛征求意见,慎重落实地址。在今年我县人代会召开后,县民政局作为殡葬管理的行政主管部门,认真做好了建设用地的预选工作,经过多天对县城周边进行选址并征求各方意见后,现已基本确定将殡仪馆建在登高坡上去150米处第一个右湾里面,总面积 亩。
3、建设规划设计项目。根据荔波县城30-50年人口规模设计建设集中治丧点(殡仪馆),内部设施主要有:⑴、办公服务综合楼:三层,框架结构,每层300M2总计900M2;⑵、悼念厅:一层,框架结构,层高8M,总面积300M2;⑶、灵堂:5个,框架结构,层高4M,300M22个,200M23个,总面积1200M2;⑷、殡葬服务用车车库:一层,框架结构,150M2;⑸、公厕:2—3个;(6)、停车场:车位(大车位10个;小车位90个),总面积约1000M2;(7)、餐厅:二层,框架结构,600M2/层,共1200M2;(8)、综合服务部:二层,砖混结构,服务门市6个。殡仪馆的整体规划布局为二期建
设火化设施预留800M2建设用地。
4、项目立项和项目工作推进情况。目前,县发改部门正在进行项目的立项申报工作,县资本营运公司正在进行开工建设的前期筹备工作,其余相关单位和部门正在根据各自的职责,加班加点有序进行,保证在要求的时限内完成,确保在12月中旬以前动工建设。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殡葬改革对我县来说是一件新生事物,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经过调研,我县要顺利进行殡葬改革制度将存在以下困难和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统一,观念转变不到位。由于受几千年传统殡葬文化理念、思维方式和个人素质等因素的影响,上上下下对殡葬改革的认识不一,有的在思想上还转不过弯来。就县城周边及城区内的部分群众而言,主要有“两种心态”。一是认为殡葬改革没有必要。认为沿袭了几千年“在家停放、守孝三天”的传统殡葬方式能体现晚辈对尊长应尽的孝道,现要进行改革一时难以接受。二是认为殡葬改革是城里人或者单位人的事,与一般百姓没有多大关系。
2、规划设计不够合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殡葬改革是一项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需政府整体推进的工作。而我县在规划设计上,没有充分考虑到集中治丧点(殡仪馆)与公共墓地就近选点,以便于丧户治丧完后就近安埋(存放)的问题,显得操办丧事过程繁杂,来回多次倒运逝者才能入土安葬。因此,群众参与的氛围不浓、积极性不高。
3、无法可依,开展工作有难度。目前国家尚未出台殡葬改革方面的法律法规,地方也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因此,无法可依,无章可询,执行难度大。
三、几点建议
搞好殡葬改革,实行文明、节俭办丧事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艰巨。我县目前殡葬秩序紊乱,不仅影响到殡葬改革,而且与我县的“世界自然遗产地、全国文明县城、国家级卫生县城及全国科普示范县”的荣誉极不谐调,整顿城区殡葬秩序,深化殡葬改革已迫在眉睫,因此,工作中必须把握方向,规范运作,加强领导,讲求实效,稳步推进。
1、制定措施,出台制度。组织相关人员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殡葬改革管理的相关条例和暂行办法”,使殡葬改革工作有法可依,违法能究。从而促进我县殡葬改革工作的稳步推进。
2、加强领导,营造氛围。县人民政府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城区殡葬改革的领导和协调力度,督促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职尽责。县民政局加大对殡葬改革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采取报纸网络、电视等多种形式更进一步进行广泛宣传,掀起新一轮殡葬改革法规宣传的新高潮。县民政局还要协助玉屏镇政府做好殡葬法规进社区宣传活动,让广大人民群众了解、遵守、维护殡葬管理有关法律法规。
3、明确职责,分类执法。县政府办负责殡葬改革的组织、协调工作;各职能部门要严格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出 4
台的“殡葬改革管理的相关条例和暂行办法”加以落实。督促各职能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能做好殡葬执法工作。
4、多策并举,形成合力。殡葬改革是县城广大居民的迫切需要,是一项民心所向的工程,为了把这项改革做好、做实,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自觉遵守殡葬法规,县民政局还要考虑城区低保户、五保户等弱势群体的入馆困难,所以要积极争取政府出台多项政策予以倾斜。
5、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殡葬经营服务的好坏是殡葬改革成败的基本保证。县人民政府尽快督促相关部门核定好殡葬服务项目收费标准,使殡葬服务单位做到明码实价,合理收费。要加强对殡葬服务单位的监督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文明服务、优质服务、人性化服务,倡导殡葬新风,不断挖掘殡葬文化,努力提高殡葬服务质量和水平,使我县的殡葬事业健康发展。
6、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思想认识。
必须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殡葬改革的意义和政策,积极引导干部群众普及科学知识,破除封建迷信,移风易俗,积极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尚,通过宣传教育使领导干部以及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上有较大的转变。特别要解决领导干部这个层面的思想认识问题。
7、推进公墓、生态墓区建设,努力实现墓区园林化。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县殡葬改革,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县人民政府要着手规划公墓、生态墓区建设。公墓、生态墓建设应本着节约土地,美
化环境、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统一规格的要求,结合我县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和贵州南部优先发展旅游县城以及当地群众的一些风俗,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逐步推进。政府要加大执法力度,进行整治,并强制绿化。经过推进墓区建设和规范管理,引导干部群众有序安葬坟墓。
8、励行节约,提倡丧事从简。
从目前情况看,群众对花圈的数量之多,鞭炮乱放,鼓乐喧天以及迷信丧葬用品泛滥反响较大。为了遏制这些不良习惯,政府应当出台切实可行,可操作的办法和措施。一是限制花圈数量,群众要求花圈数量应作限制规定;二是严禁在主要街道、学校、医院从事殡仪活动;三是对丧葬用品商店要严格审查,对未领营业执照商店和销售封建迷信用品的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并取缔;四是丧事从简操办应该从党员干部做起,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违反规定的严肃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