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普法宣传调研报告
普法宣传调研报告
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等形式,深入解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现状,切实推进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对乡镇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主要措施及成效
在组织领导上,乡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乡镇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机构和人员任成员,将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普法工作与全镇总体工作统一安排,统一检查,统一评比,确保了普法工作目标任务的贯彻落实。
在普法教育上,突出对重点对象的法律服务和法制宣传。对于乡镇领导干部、单位负责人和村干部以规范依法行政行为为主,提高干部依法执政水平;对镇企业管理人员、个体工商户加大税法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商户依法经营意识;对普通党员、群众广泛深入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教育,提高村民依法自治水平;对青少年学生加强交通、消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增强学生自我防范和遵纪守法的意识。
在活动载体上,普法工作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与法治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法律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经营从业人员的法治意识、公平竞争意识;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为农民和外出务工人员开展法律咨询,提供法律服务;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社会热点、难点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法治主题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开展“法律上门”服务活动,加大对弱势群体和经济困难人员的法律援助力度,受到群众的欢迎。
二、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1、对农村普法认识不足,思想上有偏差。当前农村中“重人治、轻法治”的思想以及执法不公、有法不依、知法犯法等不良社会现象依然存在,导致学法用法脱节,挫伤了农民学法的信心,给普法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有的基层干部认为抓普法教育是一项“软”指标,既花钱又费力,积极性、主动性不高;有的则认为普法就是要农民守法,强调群众义务多,宣传群众权利少;还有许多基层干部群众对法律存在实用主义思想,遇到问题才想起来去找法律,不能做到事前学习和预防。
2、农村普法干部队伍力量薄弱,法律素质不高。乡镇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工作压力重;村(居)普法干部全部都是由村干部兼任,这些村干部主管工作多,完成镇、村中心工作任务繁重,对农村普法工作不以为然;不少村干部文化素质不高,自身法律学习不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宣传法律时,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凭主观臆断,对复杂、疑难的纠纷更是显得束手无策,不知道依法该怎么办;有的在调解民事纠纷、处理村级社会事务时,涉及法律宣讲不到位,导致民事纠纷扩大和无序上访事件时有发生。
3、农村普法宣传手段和形式简单落后,亟待突破创新。除了进村入户散发些法律宣传品或是上集市设个法律咨询台之外,就是搞宣传栏、标语进行普法宣传,传统形式多而创新形式少;传统普法“被动式”的教育由于成本高,加上组织难已不受组织者和农民的欢迎;从调查情况看,大多数农民获取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网络等媒体,如《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法律新闻类节目,从其它方式获取法律知识的途径很少;大多数村(居)法制宣传阵地建设薄弱,正常开展法制教育活动不多。
4、普法工作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民群众的需求。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各种新型矛盾逐渐产生,农民对学法用法有新需求,如在信访维稳工作中,面对个别“上访户”的诉求,法律宣传的技巧显得极为重要,这对乡镇农村普法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农民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农村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在企业就业,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妇小”,他们法律知识接受能力差,自我依法保护意识不强,导致普法教育组织难,时间落实难;加上镇流动人口多,组织松散,都增加了普法的难度。
5、农村普法经费没有保障,制约工作开展。乡镇无专项普法经费,宣传活动经费要临时筹集,列支主要依附综治经费报销,数量少、效果差,完全不能保障普法工作的正常需要;村(居)普法,没有经费,落实起来难,自然什么事也办不成。
三、工作建议和对策
针对农村普法调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乡镇农村普法实际,现提出如下工作建议和对策:
1、进一步更新农村普法观念,纠正基层干部群众对普法思想认识的偏差。党委、政府各级领导要从群众需要出发开展普法工作,真正把服务农民、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农村普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逐步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对法律价值的尊重和法律知识的追求,引导基层干部依法决策、按章办事;引导群众遵纪守法、依法维权和依法参与村民自治;要把普法与依法解决农民的实际法律问题结合起来,针对法治实践中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具体的参与法治实践活动,树立法治的权威,使人民群众养成崇尚法治的行为习惯。
2、要进一步加强普法工作队伍建设。进一步整合农村人民调解员、法制宣传志愿者等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人才资源;加强对村(居)普法员的选聘、培训工作,把农村两委干部选聘到普法队伍中来,使他们成为各村(居)农村普法教育的宣讲人;实行农村普法宣传辅导员制度,在公安派出所、法庭等部门中选派政法干警到各村(居)、小学校担任普法宣传辅导员,指导村(居)、学校开展普法宣传,提供法律服务。
3、要进一步创新普法宣传教育方式方法。加强农村法制教育阵地建设,镇设立法制辅导站,行政村建立法律图书角,依托公开栏设立法制宣传栏;在继续利用传统法制宣传教育阵地的基础上,采取以案说法、图片解法、法制文艺、法律咨询、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网络博客等贴近群众的新形式,把多姿多彩的法治文化和法律服务送到农村千家万户。
4、要进一步把普法工作与新农村建设、平安建设相结合,增强工作灵活性和针对性。按照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把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与民间纠纷排查调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农民依法调整社会利益关系;要紧紧抓住有利时机,有效地推进农村普法工作;譬如,对党员干部进行法制专题教育;抓住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时机,对广大村民进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选举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抓住春节民工返乡时机,对他们进行《治安管理处罚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抓住禁毒、禁赌等专项治理活动时机,大力开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等;此外,普法工作还要突出重点人群(如刑释解教人员、外来务工人员)、重点年龄层次(如15-25岁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
第二篇:普法调研报告
普法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解掌握我省商务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情况,提出进一步开展商务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建议,通过座谈交流,收集相关资料,我对商务领域开展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调研报告如下:
一、切实加强了商务领域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组织领导
1、建立组织。面对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广泛履行国际规则的新形势,作为主管国内外贸易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政府部门,本部门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设立了“五五”普法及依法治理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并领导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的五年规划,决定普法工作中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下设“五五”普法办公室,具体安排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指导协调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
2、制定规划。根据普法规划的要求,本部门制发了《关于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五年规划》。明确要围绕中心工作,服务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重点加强内贸流通、对外贸易、外商投资、国际经济合作领域的法律、法规、规章及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普法,努力提高干部职工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能力,进一步增强履行入世承诺、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3、保障经费。切实做到普法学习有教材、办公活动有经费、工作设备有保证。
二、以“法律六进”为载体,积极开展普法活动
根据“法律六进”活动要求,我省制定了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实施方案,以法律进商务机关、进商务企业为主开展普法活动。
1、多种形式推进商务机关学法。对新颁布的法律、法规、规章,及时组织学习,着力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能力。组织参加全省依法行政知识考试,并牵头开展全省商务系统专业法律知识考试,达到了以考促学的效果;针对商务政策法规变化快、变化多的特点,定期不定期举办政策法规专场报告会十余场,有效提升了厅机关全体干部职工政策法规水平。
建立了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考核制度。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将岗位所需的法律知识作为重点条件之一,干部任职前进行领导谈话,提出遵法守法具体要求,切实提高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加强法制培训推进全系统学法。以 “人才强商”工程为载体,加大对市县业务骨干法规培训。特别对各市县执法人员基本培训了一遍,保证执法人员基本掌握行政执法的有关法律要求。积极送法进企业,先后对企业开展各类业务和政策法规培训60余期,参训企业超过5000多家,参训人员达7000人次,显著增强了企业把握和应对商务政策变化与市场竞争风险的能力。特别是
为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及国际贸易摩擦,本部门把国际规则及相关法律法规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及时组织开展有关法律法规培训,先后举办了进出口贸易促进政策、WTO争端解决规则、反倾销和贸易保障措施、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出口信用保险政策等政策法规讲座,提高了企业用好用活各项国际规则推进商务事业发展的能力,受到普遍好评。机关干部中涌现出了一批懂法律、善宣传、有热情的法制教育宣传骨干。
3、充分利用网络及重大活动推进社会商务普法。充分利用公众网站加强学法阵地建设,在单位公众网商务频道专栏,登载外贸、外资、外经、内贸等方面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方便各类商务企业和公众查阅学习。结合工作实际,及时宣传了新通过的《企业所得税法》、新修订的《对外贸易法》及配套的进出口贸易管理规章、《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等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多次参加省法宣办组织的法律知识竞赛活动,对职工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制定了《关于开展省依法治理和法制宣传教育联系点工作的实施方案》,力求履行好作为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对应联系点单位联系的职责。切实将普法与促进发展、维护稳定、改善民生结合起来。
第三篇:我县农村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我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现状调研报告
当前普法工作已经走过25个年头,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法治观念、法律素质都得到了明显增强,绝大多数农民懂法、守法,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能自觉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农村的普法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当前广大农村正处于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全面发展,成为当前农村普法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法制教育的成果
我县位于庆阳市西南部,全县共辖19个乡镇,215个村民委员会,199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3.13万人。全县共有普法对象47.74万人,其中农民35.07万人,干部职工0.94万人,学生10.28万人,企业员工、个体工商户、城镇居民1.45万人。经过五个五年普法教育,在镇原辖区内,各类法律知识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在逐步提高,特别是农民的法制观念维权意识发生了较大变化。法制宣传的形式也从过去单一的发宣传资料、看看图片,发展到现在的集中学法、远程教育网络普法、法律服务、法律咨询等多种形式,法制宣传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依法明辨是非能力提高,动辄打人或械斗的情况明显好转。二是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观念加深,依法履行义务的自觉性-1-
提高。三是遇事依法办理的觉悟提升。在涉及经济或民事关系时,能够按法律要求确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发生纠纷时,能够注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四是增强了主人翁意识,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意识与能力明显提高。五是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能够做到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农村各种事务,做到有法必依,依法办事。
二、农村法制教育的途径
当前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难度比较大,宣传途径相对陈旧、单一,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利用乡村干部会和村两委开会、布臵工作等时机,组织村党员、干部、“两委”成员、人民调解员学习法律知识。这是当前农村党员干部开展法制宣传学习最主要的途径。
二是参加乡镇及上级组织的法制宣传学习会议和培训教育。这种机会和途径相对较少,每乡镇、村组每次参加的人员也不会太多。
三是县乡组织相关人员送法下乡,分发学习资料,向村民和外来人口作简单的法制宣传。
四是利用广播、高音喇叭、法制宣传栏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等向村民宣传法律法规。
五是邀请普法讲师团或乡镇司法所、法律服务所、派出所、法庭同志给村干部、村民上法制课、青少年学生作法制报告等。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前农村法制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在开展法制教育中,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镇、村干部虽然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影响和阻碍了农村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是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还存有“死角死面”。随着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广大农民自主经营性不断增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同时,很多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数量增加,农村人口流动速度加快,为集中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带来了困难。加之现在,有些乡(镇)、村(组)对于法制宣传仅限于开会时学习、在乡(镇)、村(组)公所张贴一块宣传栏;而村民自觉到乡(镇)、村(组)看着宣传栏学习法律知识情况较少,致使很多农村的法制宣传浮于表面,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农民群众本身根本得不到教育,形成“死角死面”。
二是普法队伍自身素质不高。农村工作纷繁复杂、千头万绪,而农村法制宣传的主力军是广大农村干部。目前,很多村干部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甚至自身法律意识淡薄,只注重经济建设,对组织群众,宣传新农村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国家法律法规,都停留在一般号召上;遇到矛盾纠纷绕道走,了解问题一般化,分析问题一般化,解决问题一般化,不善于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矛盾纠纷;致使群众遇事常常多头上访、越级上访或集体群访,严重影响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
三是普法形式针对性不强。现在农村法制宣传常用的形式有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宣传、举办法制讲座、发放宣传材料、开展法律咨询等,实践证明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这些方式的针对
性仍然不强,宣传的内容不一定是农民的需要,对农民的吸引力仍然不够。
四是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物质基础薄弱。目前我县农村普遍集体经济匮乏,负债累累,乡镇财力又不足,财政转移支付只够保工资保运转,无力支撑普法经费,普法资料紧缺,宣传设备落后,普法人员难做“无米之炊”,力不从心,不同程度影响法制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
四、解决农村法制宣传教育问题的对策
“法律七进”是普法工作的重点内容,其中“法律进乡村”工作的支撑点和辐射面就是广大农民群众,而广大农民群众也是普法工作的重点对象。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就是要引导农民积极学法、自觉守法、正确用法,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
(一)建立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
一是健全机制,挖掘宣传资源。做好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健全是关键。要加强普法机制建设,充分调动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部门的积极性,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宣传涉农法律法规,认真履行农村普法义务,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普法讲师团和普法骨干深入农村开展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破解法律难题,扩大教育覆盖面,消灭“死角死面”和“盲区”,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整体效果。
二是落实保障措施。要强化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积极落实宣传教育设施建设、农民法制培训、法制宣传资料等方面的经费保障工作。
(二)结合农村具体工作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将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与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矛盾纠纷调解、农村民主法治村创建等工作相结合。结合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及时高效地把法律知识送到广大农民群众手里,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法律素质的,进一步规范农村民主法治,规范依法治村的行为。农村每年要举办多次各类形式的普法培训,根据培训的对象,结合普法,分类示教。一是领导干部参加学法培训、研究工作,安排法律教育的内容,党委中心组学习、干部集体学法日等形式,坚持干部带头,学有标兵;二是每年利用党员冬训班活动日组织千余名党员学习法律,接受面大,普及性强;三是集中骨干培训,采取三天、五天不同等级骨干培训,较好地落实普法任务,更好地帮助农民学法、用法教育;四是抓好企业厂长、职工培训,促进依法经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企业增收增效;五是推进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带动广大农户发展经济,依法勤劳致富;六是在矛盾纠纷调处过程中,结合实际,针对不同矛盾纠纷,结合有关法律,向当事人进行宣传教育。七是采取其他不同方式的培训等等,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法制教育效果。
(三)丰富宣传形式,创新普法载体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要紧紧结合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要和思维习惯,不断创新普法载体,选择农民群众最喜爱、最容易接受、丰富多彩的宣传方式,使农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现成法制观念。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法制宣传栏、农家书屋等渠道开展宣传,广泛组织开展编演法制文艺节目,开
辟法制长廊,展出生动形象的法制宣传图片和漫画,编印法制书籍、法制宣传资料、法制信息等,发放到单位、企业、学校、家庭进行宣传;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网络组织村民学法,制作大量的农民法制讲座系列录象VCD碟片进村入户播放,正确引导村民收看法制节目,营造浓厚的学法用法氛围。采取以图释法、以案释法、现场开庭、现场说法的形式,更贴近广大群众。搭建一些服务平台,经常性地组织律师、法律工作者、法律援助、法律服务等人员深入农村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农民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法制宣传效果。
当前正处于“六五”普法启动阶段,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吸取“五五”普法的成功经验后,结合实际,充分运用农村的各种宣传教育资源,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相结合,把普法与遵纪守法光荣户、文明户、先进个人评比结合起来,与文明家庭、五好家庭评比结合起来,与文明单位、先进单位评比结合起来,与争先创优结合起来,必将促进农村经济协调发展,为进一步建设小康社会,创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法制环境。
第四篇:2020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2020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和主任会议安排,3月19日至26日,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忠堂、调研员秦少峰带领调研组,先后深入城关、新民、义门镇司法所、社区、居委会、村委会、中小学校、县交警队、彬煤公司、司法局等地,通过进机关、赴社区、看学校、访企业,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个别走访、现场查看、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县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司法局坚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始终把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作为有力抓手,紧紧围绕依法治县和依法行政这个主题,认真贯彻执行“六五普法”的决议,按照全县司法工作的整体部署和总目标,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加强监督,以法律“六进”为载体,认真履行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全民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切实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法治水平,为全面推进法治彬县建设,保障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彬县普法办被评为咸阳市“ 六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等荣誉。
(一)领导重视,普法宣传体系进一步完善。为了不断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识,提升依法治县水平。2011年县人民政府结合我县实际,在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六五普法”规划,报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后形成了“六五普法”决议并严格执行,确保了全县普法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在普法宣传过程中,县上成立了普法工作领导小组和普法办,各镇、各部门、各单位、企业、学校、村、社区、居委会、小区相应都成立了普法工作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法治宣传工作。县政府投资1200万元,建成了社会管理网格化指挥中心,县城13个镇驻地实现社会治安防控网格化管理的全覆盖,全县上下形成了网格化、系统化的普法宣传体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之后,为了推进法治彬县建设,县委、县人大组织人大选举和人大常委会决定任命的21名县级领导及全县112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举行了向宪法宣誓仪式,聘请请青岛大学法学院院长董和平为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政法系统全体干部解读了《宪法》。县委、县政府在全县举行了“法治宣传教育提升年”活动启动仪式,制定印发了实施方案,在全县开展“法律六进”“平安彬县”“法治彬县”及重点普法对象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成立法治宣传教育宣讲团、开展普法骨干培训、实施学法用法示范推进工程,推进“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法治文明机关”“诚信守法企业”“法治校园”“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依托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共青团、妇联等单位,建立校外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依托家庭、村组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网络建设。全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掀起了新的高潮。
(二)创新载体,普法工作形式进一步多样化。县普法办和各部门联动开展“四下乡”、“五送一建”、平安创建、防控预警等专项法治宣传活动,以点带面推进普法工作。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12.4全国宪法日”、科技之春等有关法治宣传活动深入开展专题普法,通过悬挂横幅标语、举办图片展、发放宣传资料、举办法治文艺汇演、组织法律知识竞赛、举行法律咨询等各种形式活动,在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媒体,开设法治专栏、专题节目、网络课堂等方式,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普法效果。交警队通过培训群众自乐班、红白事司仪向群众宣传《交安法》,通过qq、手机报、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向驾驶员宣传《交安法》,进一步拓展了普法平台,活跃了普法形式,扩大了教育受众面。县司法局在电视台开辟《法治天地》宣传专栏,通过案例进行普法教育,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同时,在彬县保障性安居小区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司法调解、现身说法等方式,把法治宣传教育渗透到小区文化建设服务之中,进一步增强了普法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全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升年”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分类施教,普法工作覆盖面进一步扩展。为了确保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在全县分别开展了法治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六进”活动。县级国家机关和县委、县政府及其党政部门充分利用党建讲坛、法律大讲堂、专题报告、中心组学习、办公会议、党校培训、法治宣传日等平台与途径,聘请法律专家和教授为全县领导干部讲法,提高了全县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县司法局坚持每年组织全县科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参加法律知识考试,做到以考促学、以学促用。县教育局、关工委、团委、妇联等部门,注重发挥法治副校长的作用,在中小学开展了预防毒品和公共安全等主题教育,使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得到提升。县工商局、人劳局、工业局、安检局、科技局等部门多次深入企业进行《企业法》、《专利法》、《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物权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供法律服务,使企业管理者依法经营的意识与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县司法局、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国土局、民政局围绕民生问题和政府工作重点,坚持开展“送法下乡”、“法治赶集”、“小区法治文艺”等活动,加强对民事纠纷、土地征用、村组织换届选举等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为基层干部和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引导农民依法办事。
(四)以治促普,普法工作成效进一步提升。县政府及其部门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以普法推动依法治理,以依法治理提升法治水平。去年县政府组织全县公安,工商、税务、文体、食药、交通、质检、土地、环保等41个工作部门,对全县假冒伪劣产品、农资市场、非法行医、食品安全、“黄、赌、毒、盗”及黑网吧等违法犯罪活动、环境污染问题开展了多次法治宣传教育和专项整治活动,查处假冒伪劣产(商)品案件13起;检查各类餐饮单位2381家,涉药单位237家,保健品、化妆品经营单位96家,破获各类刑事案件426起,打击处理刑事犯罪份子204名,清理储煤场59家,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我县各行业专项整治、重点工程建设、换届选举等重大活动,坚持普法先行、依法实施。紧紧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单位)”和“诚信守法企业(个体户)”等创建活动,夯实基层法治建设基础。全县247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都设立了公开栏,通过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不断增强,领导干部的法治理念和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法治彬县”建设进一步深入推进。
二、存在问题
虽然县人民政府在普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做了显著的成绩,但距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一)普法宣传感染力仍然不强。法治宣传的主体仅限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法律进学校、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相对滞后,没有激起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个别企事业单位负责同志片面地认为普法工作是政府司法部门的工作,不积极履行法定职责和义务,也不主动协调配合普法宣传工作,使普法日常工作开展怠慢、流于形式。一些法治创建活动停留在文件、会议上,形式也仅仅局限于散发宣传单、制作广告牌、普法考试等传统的普法形式上,法治工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不足。
(二)普法宣传工作进展不平衡,存在盲区。普法工作在区域、人群、行业上进展不平衡,存在薄弱环节。从区域上看,农村普法存在人员难集中、时间难安排、资金难保障、效果难体现等问题;从人群分布看,外来务工人员、闲散青少年仍然是普法的难点,普法教育基本上是盲区,该人群违法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从行业上看,私营企业职工普法工作开展难度较大、效果不佳。
(三)普法宣传内容的针对性还不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不强,多数中小学法治教育千篇一律,未能结合不同学龄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在以传统道德教育为主的前提下,对小学生注重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中学生加强法治意识的培养。宣传内容也多数为普法对象是社会、老师、家长的《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农村,法治教育和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结合不够紧密,未能结合农村养老、社会保障等现实问题,建立行之有效、学用结合的普法机制,没有加强对《赡养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缺乏对群众日常应用的指导和教育,普法教育流于形式,实效性不强。
(四)普法宣传形式单一。普法教育形式僵化,不少单位仍限于“摆(摆摊法律咨询)、讲(讲法治课)、赛(法律知识竞赛)、考(法律知识考试)”等形式,满足于分发了多少宣传资料,组织了多少次活动,而对公民法律意识的树立、法律素质的提高和法律知识的运用研究不够、方法不多,经常性宣传工作不到位,缺乏持久性;普法宣传教育的措施、方法变化不大,缺乏创新意识,群众喜闻乐见载体较少,宣传效果不佳。
三、建议意见
(一)继续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力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法治彬县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要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和基本原则,带头学法,带头守法,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持之以恒地在全县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入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各项法律法规,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宣传普法工作,宣传法律知识,繁荣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使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行为习惯。
(二)不断创新法治宣传教育载体,扩大法治宣传教育覆盖面。法治宣传教育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讲求实效。要继续丰富法治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乡村、进社区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广播、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以及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媒体,要切实承担法治宣传教育的社会责任,通过开办法治专栏、制作专题节目和办好普法网站,广泛开展公益性法治宣传教育,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执法部门要充分运用“12·4”全国宪法日以及各种宣传载体和平台开展集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扩大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进一步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实效。严格实行“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落实各部门、各行业及社会各单位的普法责任。认真研究留守儿童、闲散青少年、外出务工人员、外来人口等重点人群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对象,多用正反两方面、生动具体的典型案例讲法,多用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普法,多使用新型宣讲方式为群众排忧解难,让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在潜移默化中深入人心,真正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取得实效。要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充分发挥学校作为法制宣传教育主要阵地的作用,努力培养青少年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要采取多种措施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事业单位和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管理人员学法用法,提高其依法生产、依法经营、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四)要进一步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巩固法治宣传教育成果。要继续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以普法推动依法治理,以依法治理巩固普法成果。各级政府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完善行政决策规则和程序,提高行政效能,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公、检、法等执法部门要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治理活动,进一步提高社会管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水平、促进司法公正。
(五)坚持法治建设与道德建设相结合。要把法治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他律与自律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增强法治宣传工作的道德底蕴。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广大党员干部要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良好道德风尚,争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要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活动,把加强道德教育和依法解决问题、健全制度保障结合起来,让违法行为不仅受到法律制裁,而且受到道德谴责,引导人们强化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推动形成崇法守信的社会风尚。
第五篇:六五普法调研报告(本站推荐)
六五普法调研文章
作为民主法制建设基础性工程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如何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知法、懂法、守法、护法”新型公民,这是摆在我们广大普法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回忆过去普法,对广大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无疑取得明显成效,但从现实和长远角度来看,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表现在确立工作思路上,“一个调”,科学性不够;在制定工作目标上,“一般高”,讲远近不够;在宣传教育对象上,“一锅煮”,分彼此不够;在宣传教育活动上,“一阵风”,抓经常不够;在宣传教育方法上,“一副样”,出生动不够;在宣传教育推进上,“一家忙”,搞合力不够。这些问题,既是我们现实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今后工作改进和创新的着力点。因此,须在精心打造好普法“1234”工程上狠下功夫,使法制宣传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一、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要做到“一个确立”。
就是要确立理念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确立一个创新的、科学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实际工作的灵魂。从1986年至今,县普法经历了“一五”探索、“二五”实践、“三五”重在建设、“四五”依法治理、“六五”全面建设法治县五个阶段,我们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深化和发展,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不断创新的科学工作思路。“六五”普法初期,根据普法依法治理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条块结合、齐抓共管;典型引路,分类指导;拓宽渠道,活化形式;普治并举,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实践证明,这条思路是科学的、可行的。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抓好“两个强化”。
即:强化职能定位,强化工作手段。强化职能定位。就是根据《“六五”普法规划》要求,结合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能的实际情况,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将各职能部门的抓普法工作职责用文件分别固定下来,达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责权明确、任务落实”的工作目的,形成强大合力,从而构成“条块结合、纵横相融”的大普法格局。强化工作手段。就是要建立科学的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评估体系,具体就是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严格考核机制和竞争激励机制。一是要合理分类,合理分类是为了科学定标有的放矢。二是要科学定标。确立科学目标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归宿和起点,在整个法制宣传教育系统中处于指导和支配地位,对于确定公民法制宣传教育的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三是要严格考核。就是由县委、县政府目标考评办牵头,汇同组织、宣传、依法治理办等部门,采取平时抽查、半年检查、年终兑标相结合方式进行分类严格考核,逐项逐条兑标。四是要落实“一票否决”权。就是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对各部门、各单位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大目标考核体系,对未达标的落实“一票否决”权机制,确保普法依法法理工作的顺利推进。五是要强化各种监督手段。就是人大的法制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人民团体的群众监督、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等手段,督促各级党委政府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六是要强化激励手段。就是要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既要制定好方案,又要组织好每的经验交流会、总结表彰会,大力宣传、树立、表彰和奖励先进典型,以此来带动中间,激励后进,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工作浓厚氛围。
三、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突出“三个结合”。
即: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普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突出这“三个结合”就是打破过去就普法而普法的工作做法和工作方式,跳出固步自封的工作怪圈,拓宽渠道,活化形式,寻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新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一是普法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围绕法律服务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根本要求,只有在开展法律服务中找准普法工作方位,才能使普法与法律服务互为促进,相得益彰。通过广泛开展法律服务和结合个案调解,有针对性宣传有关法律法规,以案说法、以案普法、以案学法,增强当事人及周围群众的法律意识,以此达到普法与法律服务双丰收。二是普法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围绕文化建设是做好普法工作的有效途径,只有在文化建设中找准普法切入点,才能促进普法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结合城乡文化建设正在兴起的热潮,一方面可以将文化阵地与普法阵地、文化图书与法制图书、文化学习与普法学习、文化活动与普法活动等有机结合、同步推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繁荣地方文艺之机来开展法制文艺活动,充分发挥文化馆、文化专业队和群众业余队的作用,深入乡村、深入生活、创作编排群众通俗易懂、喜闻乐见、形象幽默、朗朗上口的法制方艺作品,在城乡巡回演出,使法律条文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直观,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灵活性、趣味性和实效性。三是普法与现代农业科技相结合。广大农民普法一直是普法工作的“重头戏”,也是困扰普法工作的难点,因此,必须抓住广大农民对现代科技应用的积极性,结合每农村科普之冬、科普之春和科普下乡活动,将普
法教育融入其中,随之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法制讲座”、编印常用法律知识宣传资科和法治文化用语集锦等,广泛宣传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推进“法律进乡村”活动顺利推进。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实现“四个突破”。
即:人力资源、设施资源、平台资源和经费资源上有新突破。一是在人力资源上实现新突破。我县实际重点培育和建设以普法骨干、普法联络员、普法讲师团和普法志愿者这四支队伍。全县上下普遍建立健全普法“三员”骨干队伍(宣讲员、辅导员、报告员),并分期分批进行集中轮训。全县各部门,各单位都设定一名普法联络员,定期汇报工作,反馈信息,真正做到普法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二是在设施资源上实现新突破。设施资源是开展法制宣传的必要条件,全县舍得投入精力、物力和财力,增加一些法制宣传必要的外部设施和内部设施。全县以人口密集地、休闲场所、公园、车站、商场和主要街道等制作了固定永久性法制宣传设施,营造外部法制宣传氛围。在此基础上,加大了内部设施建设力度,具体实现了“五化”,即:(1)办公场所实现专室化,从县办到各基层依法治理办都设有专室。(2)工作运行实现图示化,从上到下统一制作工作运行图板、统一制作牌匾,各种组织、制度、指标、任务量化上墙、图文并茂,一目了然。
(3)宣传器材设备实现现代化,各级依法治理办都配置了数码像机、录像机、微机等宣传器材和办公设备,县办还配装一台专用普法宣传车。(4)普法档案实现规范化,全县统一要求、统一标准、文字档案齐全、类别清楚、专室专柜。三是在平台资源上实现新突破。全县以“八项”宣传形式为载体,搭起具有本地特色法制宣传教育平台,并
在完善中抓提高,在提高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搞突破。第一,开展常规性纪念活动。充分利用一些法律法规的纪念日、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常规性活动,由县委依法治县办牵头,协调各有关部门,适时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第二开展“法制文艺”下乡活动。以县文化局专业队和群众业余队为依据,组织创作编排一台法制文艺节目,下乡巡回演出。第三开展“法律大集”活动。以各乡(镇)集贸市场日确定为法律大集活动日,每个乡镇每年举办5次以上。第四开设“法律橱窗”。充分利用乡村公开栏现有设施,开设乡村“法律橱窗”。乡(镇)每周一期并轮换一次内容,村每半月一期并轮换一次内容。第六开辟“法制专栏”节目。采取“以案说法”、“法制讲座”、和“银屏字幕”等形式,通过电视覆盖面,把法律知识传送到千家万户。
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经过多年的普法教育实践,提出这个“1234”工程,就是从不同方面加强思路的科学性、目标的远近性、对象的彼此性、内容的针对性、方法的灵活性、推进的整体性等要素的建设,使它们更趋完善、科学。当然,仅就普法“1234”工程的提出,它不可能包罗万象、尽善尽美。但它不是孤立静止的,可以通过它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更好服从服务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整体目标。因此,我们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的角度,以未来向度的思维,用全局全程的视野,去把握法制宣传教育的每一个方面和层次,才能在诸多要素相互作用的联结中,不断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功能的有效发挥。
镇坪司法所
二0一二年十一月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