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公安机关精细化管理调研报告大全
关于公安机关精细化管理调研报告
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部党委员在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公安工作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为推动公安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公安三项建设工程的全面推进,原有粗放性的公安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新时期公安工作的发展需要,亦急需调整改进。在公安工作中引入精细化管理理念,有效应对日益细致的社会分工,对于优化警务流程、规范警务管理、提升警务效能有着重要作用,必将成为有效提升公安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一、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原于日本xxx世纪xxx年代,是一种企业管理理念,是社会分工精细化和服务质量精细化对现代管理的必然要求,是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落实到公安机关,我理解精细化管理之“精”,具体可以体现到“四精四细”上,即精华(思想、文化)、精品(质量、品牌)、精通(业务、专业)、精密(管理、考评),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细分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的各个落实环节。“精”可以理解为更好、更优,精益求精;“细”可以解释为更加具体,细大不捐。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细节、重过程、重基础、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力争最佳。
二、公安精细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一是推行公安精细化管理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前些年,公安机关通过“三基建设”和队伍正规化建设使自身的硬件装备和队伍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管理的粗放型、经验型仍未有根本改变,严重制约了公安事业和队伍建设的科学发展。普遍存在各岗位职责界定不够明晰、许多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操作性不强、工作效能低下、现代化管理水平不够高等问题,精细化管理,是公安机关应对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日益动态复杂社会治安形势、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元的公共安全服务需求及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是推行公安精细化管理是“三项建设”的迫切需要。公安信息化、执法规范化和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部党委员在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公安工作发展态势的基础上,为推动公安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公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公安管理工作亦急需推进。充分运用科学技术成果,有效应对日益细致的社会分工,精细化管理必将成为有效提升公安工作质量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三是推行公安精细化管理是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现实需要。打造正规化公安队伍是新形势下公安工作既定目标之一。而精细化管理虽然是一种创新的理念,一种先进的管理手段,但最终是为公安工作目标服务的。推行公安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最大功能和效率,从而更快更好实现既定公安工作目标。
三、实施推行精细化管理的主要举措
一是用人性化管理这个“核心”打牢民警思想根基。公安事业发展的依靠在民警,好坏的评判权在人民群众,旬阳县局出台《关于改进治安行政管理工作的通知》(即105号文件),就是要求公安队伍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为民服务,无论是领导对民警,还是民警对群众要多一些人性化,少一些“冷面孔”,以理解人、关心人、鼓励人的方式管理,从最能影响人、打动人、感染人之处着力,盘活有限存量,激发无限潜能。
二是用目标责任考核这个“杠杆”推动公安业务工作。县局紧紧围绕年初市局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出台了《目标责任考评办法(试行)》,建立了标准化的考评标杆,确保了工作目标与量化考评有的放矢。规范了考评的次数,试行月考核通报,避免考评结果的偶然性,确保公平公正。实行上下之间的责任捆绑,有效促进彼此间的良性互动。在月考评中,积极融入了“所队捆绑”的工作责任机制,明确机关职能部门与基层所队等被指导单位之间的工作捆绑责任,全面提高机关与基层所队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力,推动全局业务工作跨跃式发展。
三是用从优待警这个“关怀”促进公安队伍建设精细化。真心实意地爱护民警,更多地给予民警信任、理解、支持、保护和关心,坚决落实从优待警的各项政策,出台了《民警子女就读高校奖励救助基金暂行管理办法》,鼓励民警子女好学上进,尽量解决民警教育下一代的后顾之忧,多做得警心、暖警心、稳警心的好事实事,真正做到政治上关心、精神上鼓励、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体恤,把温暖送到民警心坎上。
四、对区县公安机关深入推行精细化管理的几点体会
考评内容科学化是基础。管理考评办法和细则的制定任务重、难度大、涉及面广、具体问题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精细化管理考评细则是整个精细化管理的核心、灵魂和精髓。而细则的制定关键要解决好定性与定量的关系,要通过定性定量分析,重点解决不同的部门之间、单位之间、警种之间、岗位之间以及不同的地域(派出所)之间差别等问题,确定比较科学合理的地域差别参数、部门警种差别参数、岗位差别参数、职务级别差别参数和工作发展参数等五个方面的参数,以便确定较为科学合理的量化分值,努力实现可比性,力求科学、合理、可行。
考评结果效能化是保障。建立“票子”、“面子”、“帽子”三大激励机制。“三子”就如同拉动精细化管理的三驾马车,缺一不可。特别是在公务员工资改革后,各部门再也不能发放各种形式的奖金。缺少了物质激励的精细化将会使管理效能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在操作上要在以下四个方面想办法:一是与岗位竞赛活动挂勾。开展各种形式的岗位竞赛活动,给予排名在前的集体和民警以重奖,适时兑现。二是与考察学习挂勾。对排名靠前的单位和民警,由分局组织外出考察学习。三是与评优评模职务晋升挂勾。凡是记奖、报功、提拔、升职的民警,必须在精细化考评中排名在前的人员中考虑。
公安管理体制法制化是方向。实施精细化管理,既要经费保障,又要体制保障。在机构方面,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需要对机构进行整合,整合后的机构编制核定以及机构名称、职责要依法规范,才能为精细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体制保障和政治保障。在资金保障方面,要打破现行财政供给的局限,争取政府立项,以获得持久的资金支持。在民警职务级别晋升方面,要建立有别于公务员职务级别晋升的警察职务级别晋升体系,推进公安正规化建设
在当前全国公安机关深入推进两个“三项”工程的新时期,公安机关要真正担负起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稳定和谐,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改变粗放型的公安队伍管理模式,充分借鉴精细化的现代管理理念,不断提高队伍管理的精华化水平,将是推动公安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篇:精细化管理调研报告
教学精细化管理现状及对策调研报告
王顺平
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是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精细的态度和方法是成就事业的前提和保证。为了进一步搞好我校的精细化管理,努力营造“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高度,心志决定命运,现在决定未来”的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氛围,提升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近期我们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东风,对我校教学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分析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经过调查了解,我校教学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师结构严重失调
教育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目前在小学的实际情况是偏重语数学科的教师极多,其它学科具有专业性的教师极少,而且年龄偏大。
(二)责任心不强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些教师就是这样的匆忙。急急忙忙地来校上完课,又急急忙忙地离开学生,离开学校。部分教师在接受工作时拈轻怕重,讨价还价,更有甚者是个别教师不认真备课,批改作业不认真不及时,个别班主任不认真管理班级。
(三)课堂教学效果不明显 有些教师教学方法落后,仍然是照本宣科,灌输知识,限制压抑了学生的思维,教学无方法无艺术性,更谈不上创新性。因此,教学效果不佳。
(四)教学检查活动
每学期的教学常规检查不少于四次,但在检查中发现的情况令人担忧。由于种种原因,也未作处罚。
(五)开展活动热情不高
学校要有特色,要有生机活力,就离不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可现在的教研活动名存实亡,有的不愿意上公开课和竞赛课,有的不愿意参加听课评课,有的不愿意参加讨论学习。活动时,迟到、早退、缺席、闲谈的现象严重。
(六)教师工作量不均衡
学校存在着忙闲不均的现象,且个别教师可有可无,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导致管理人员在管理中没有底气,存在畏难情绪,怕得罪人。
二、采取的对策
(一)明确指导思想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学习先进学校和地区教育教学精细化管理经验,深刻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找出差距,在全校广大干部教师中强化抓常规、抓落实的意识,把教育教学每一个细节都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在全校掀起一个抓精细化管理、抓工作落实的活动热潮,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实现我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长远发展。
学校精细化管理有三个层次,一是规范化,二是精细化,三是个性化。
学校精细化管理:就是精密细致之意。精益求精的意思。也就是说,对任何事情要做到精密细致,好了还要求更好。
教育精细化管理指精密、细致的管理,即用精心的态度实施细致的管理过程,以获取精品的结果。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它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工作要日清日结,每天都要对当天的情况进行登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精细化管理要求“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在日常管理中,它要求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成绩。精细化管理在教育中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地做好。
精细化管理主要是从细节入手,通过规范细节,使师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教学管理的精细化主要是教学常规的精细化,包括师德、教师基本功、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教科研等在内的高效率。把平凡的工作天天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件件做好就是不简单,把细微的小事做到极致就是奇迹。
(二)全员参与,责任到人 1.加强领导,明确分工。
为切实加强对精细化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精细化管理特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党支部书记、教务校长任副组长,学校中层管理人员、教务管理人员、年级组长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组织、实施和考核。各部门要制定好各自的精细化管理网络图,保障学校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强化认识,全员参与。
精细化管理工作涉及每个部门、每个岗位和每个员工。要开展好这项工作,必须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依靠大家的智慧和创造力,使每个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开展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人人主动参与精细化管理的良好氛围。
3.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就是集中精力解决学校管理和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和平时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各部门一定要按照我校开展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和部署,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找准自身工作的重点和薄弱环节,关注每一个细节,做好每一件小事,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带动和促进各方面工作,推动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4.结合实际、务求实效。
各部门在开展精细化管理活动中,要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扎扎实实地搞好每个环节、每个步骤和每项工作,在务求实效上狠下功夫。每一项工作,都要精细到如何做,何时做,做到什么程度,一点一滴都不能有任何疏漏。在教学、服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有明确精细化意识,即使是最细微的部分也不能忽略,在工作中要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有整改、有考核。通过不断的完善优化,最终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三)具体实施精细化管理
如何解决粗放型的学校管理的问题,在教育教学中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呢?
第一,要让精细化管理思想成为教职员工的共识。通过各种学习、研讨,鼓励教师把精细化管理思想转变为自己的认识。学校鼓励教师用自己所学到的和领悟到的思想大胆实践,不断积淀,并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学校的各种思想不再是文本或书面上的东西,而是已经落实了的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的具体行动,并能够加以例证和说明。
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时间和反复磨合,要允许教师有一个逐步认识和吸纳的过程。教师们习惯说的一句话就是“校长说如何如何”,当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思想形成教师的共识以后,教师不论在怎样的场合发言,都应该是“我认为怎样怎样”。
第二,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
要把“小事做细,细事做精”,就要从大事着眼小处入手。一是从目标抓起,细化目标,层层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形成一个“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二是从组织上抓起,组织是学校管理的基础,通过健全组织,实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分工明确,使各项工作和活动之间和谐同步,让学校目标变为行动。三是从制度上抓起,学校规章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便于把事情做到公平、合理。四是从问题抓起,那儿有问题就研究到那儿,就解决到哪儿。五是从质量上抓起,在实际工作中形成一种质量观念,而且把质量观贯穿于整个工作的始终。
第三,明确职责,责任到人。
实行“谁分管的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一方面可激发其主人翁意识和工作责任感,提高教师自我成就感,增强工作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增加了管理的透明度与可信度,增强认同感,使学校与教职工形成一个整体,人人明确自己的成长、发展与学校事业发展的密切关系,提高了教职工的自豪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第四,教学工作日日清。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重视教学的“五环节”,杜绝课堂“显性”和“隐性”浪费。为使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精细化,就课前、课内、课后的教学和管理细节提出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全校教师要牢固树立质量形成于过程的思想,使每一堂课、每堂课的每个步骤以及各个教学环节都科学、规范、高效,力争做到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把教学质量管理
第五,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学校管理只有把结果与过程有机统一,才能提高管理效能。如在教学质量评价上,不能只用及格率、升学率及分数的高低来衡量教师工作成绩,而应侧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评价与考核,应改变那种单纯总结过去的评定方式,给教师贴上“优,合格,不合格”的标签,把教师分等分级。而要慎重选择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采用激励性的评价方式,立足于教师的发展,帮助教师分析过去,探讨如何使教师明天更好地发展。
第六,管理的关键在落实。
管理的关键在落实。可以重点抓领导干部蹲组包级制度的落实,所有中层以上干部全部按照专业相近的原则,划分到相应的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各年级组则由校级干部任组长,其他干部任副组长,全面承包本年级的管理,明确责、权、利,要求人人会管理,时时在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奖惩每月兑现,期末总评表彰。通过落实管理责任,变校长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
(四)凸现精细化管理的效应。
学校的精细化管理要找到与人本管理的最佳结合点,组合各种教育元素,如师生关系的调整、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发展及学校与社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关系相互协调,形成学校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包括学生来源质量与学校毕业生质量的良性循环机制,教师合理流动的良性循环机制,学校特色的形成与社会声誉提高的良性循环机制,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间的良性循环机制等等。要实现这一精细化管理效应,形成精细化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学校必须做好两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校的基本规章制度。
与精细化管理相适应的合理的规章制度与人本管理不是“两张皮”,而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制度与人的素质是相辅相成的,高素质的人在完备的制度环境下会养成一种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真正健全、完善、合乎情理并得到有效贯彻落实的学校制度,只会有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发展。
2.加强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
人才是第一资源。用人,调动员工们工作的积极性是领导的首要职责。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要不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教师的主体地位,完善用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要不断推进学术自由,鼓励教法创新,深化教学改革;要改革和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在培养、引进和使用教师问题上,要注意选人一定要选最适合的,而不一定是最好的;要格外注意人品与工作作风;要注意考查与使用上的公正与公平;要防止人才的特权感和优越感。建立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体系,使教师培训从“外部培训”逐渐转向学校内部进行的“校本培训”,以取得最佳人才教育效益。
“教无定法,但有良法”,管理也应有良法。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可优化我校的管理品质,提高管理的效能,继而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
第三篇:精细化管理--调研报告
如何进行工程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相对于过去粗放化管理而提出的在管理上的精耕细作,要求在管理中把每个环节和每道工序做精、做细、做到位。粗放化管理追求的是规模的增长,往往只求结果、不求过程,管理过程形式化,没有具体的量化指标来衡量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状况。精细化管理是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它将管理的对象逐一分解、量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使每一项工作内容都能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准,使每一个问题都有专人负责。精细化管理是我国企业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也是持续改进电力生产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不论是哪家企业,要想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都离不开精细化。公司成立6年多来在安全生产管理和公司发展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远未形成常态长效运行机制,我们还没有实现精细化管理。
精者,去粗也,不断提炼,精心筛选,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细者,入微也,究其根由,由粗及细,从而找到事物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性。“细”是精细化的必然途径,“精”是精细化的自然结果。单纯看管理“精细”似乎是一个非常笼统的概念,怎么提升管理精细化,如何提升,提升什么,没有具体、明确的内容,但要是把它放到具体的业务管理中,就涉及到工作中的诸多方面,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单一地去思维。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科学的理念,能否成功实现精细化管理,关键是要对企业有一个科学理性的分析,有一个科学理性的定位,能够抓住主要矛盾,能够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能够实事求是地制定出循序渐进的精细化管理步骤,所以说:精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艰巨且周而复始的工作。强化现代管理意识,推进精细化管理,其核心在“精细”二字,即精心安排,精心决策,精明管理,精打细算,细化目标,细分责任,细致工作,做到宏观正确,责任明确,措施准确,细节精确。如何实施精细化管理要从五个方面抓起: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教育培训
首先,认识要到位,努力使全公司上下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对 “精细化管理”要从思想上重视它,积极接受它。公司从成立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也是粗放管理的阶段,从粗放型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是个不可逆转的管理趋势,也是公司发展壮大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首先领导层、管理曾必须要有足够的充分的认识,并把它推行到广大员工中去。这需要经过培训教育,要使员工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社会现实中需要做大事的机会很少,多数人多数情况只能做一些具体、琐碎、单调的事情,或平淡、或鸡毛蒜皮,但这就是生活,是每一个个体、组织成就大事不可缺少的基础,做任何一件事,布置的任何一项工作、步骤,都不能忽视,否则会背道而驰导致全盘的否定。在教育引导中,让广大员工知道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及重要意义,大家形成统一的共识,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应该如何去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可以减少员工白作主张或持怀疑态度的抵触行为,有效保证精细化管理的推行。
对自身来说,精细能体验个人的精明、细心的工作作风,能培养个人严谨扎实的工作风格,对待工作高标准、严要求。精细不是小气,是一种深度、一种拓展。对于企业精细化管理来说,是企业为适应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对工作过程,做到严谨、周密和细微,如工作的规范流程、计划方案、技术标准等。
其次,应当正面认识“精细化管理”的内涵。第一,加强精细化管理,是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有效扩大生产,保持可持续发展。第二,加强精细化管理,是要通过必要、合理和有效的控制,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相对成本,创出效益。管理的成本在所有工作中都存在,但是并不被人们所清晰认识。同样的工作,没有效率和效益,实际上是在浪费管理成本,而且是持续的浪费。但如果我们能认识和了解低效率和低效益的关键所在,关注重点和细微,完善流程并予以控制,责任到位,看似在增加工作量、增加投入、增加成本,但只要产生质变的结果,产出有价值的效益,实际上是降低了相对管理成本。
第三,加强教育培训,使精细化管理得以顺利实施。通过教育和培训树立“做事不贪大,做人不计小”的人生观。我们普通人,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做一些小事,是一些琐碎的、细小的事务的重复。这些事情做成了,做好了并没见什么成就;但做坏了,就使其它工作和其他人的工作受连累,甚至把一件事也给弄垮了。我们怕只怕小事也做不好,做不到位。有其职斯有其责,有其责斯有其忧。因此,重要的是做好眼前的每一件小事。所谓成功,就是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坚持。对于敬业者来说,凡事无小事,简单不等于容易。因此,要花大力气做好小事情,把小事做透、做到位。
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拒绝浮躁,因为浮躁的企业长不大。对于个人来说,眼高手低,心浮气躁,是长不大的;对于企业也是这样。凡是成功的企业,都是在踏踏实实、埋头苦干中长大的。不论是做人、做事、做管理,都应踏踏实实,从实际出发,从大处着手,从小事做起,拒绝浮躁。培训是需要花代价的,但不培训和不会培训将付出更大的代价,培训是最好的奖励。
二、转变作风,建立完善制度、规则,有序管理
推进精细化管理的过程就是与粗放的作风较量的过程。要建立一种制度,用制度去改变不良习惯;树立严谨务实的精神,让每一个职能管理的触角都延伸到实际工作中去指导,对制度严格执行,对违规严格处罚,对每一个环节都不留情面地抓落实,做到严谨细致,持之以恒。管理无定式,但管理有定则。企业需要秩序,也需要制度规则来维护,用规则来规范每位员工的行为。公司要推进精细化管理,降低管理和施工成本,发展壮大,需要逐步完善相应制度、规则,在制度上保证精细化管理在公司进行实施。
有序管理通过梳理工作内容,明确职责,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建立规范的工作流程,寻找工作上的差距,并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做细、求精。用精细化管理审视低效率、低效益的日常工作,确定改善的内容和目标,寻求突破点。任何一项新工作、新任务、新项目、新技术、新工艺,都应当全新地将精细化管理灌入其中,确立新方法,建立新标准。方法和标准,就要依靠健全的制度,规范的标准制度,这不仅是指导,更重要的是约束和规范人的行为,并提升成为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从健全制度、夯实基础管理、统一标准着手,不断提高管理者的预测和控制能力,不断向精确的目标靠近。
三、精心规划,优化流程,团结协作
一是要精心规划,结合实际,合理设置岗位和工作量。要实行精细化管理,必须认真制定精细化管理的措施,合理设置岗位,专业细分,职责明确。公司从成立开始就很注重专业化,按不同专业设有变电、继保、线路三个专业管理部门。公司既要从事运行设备的检修维护,又要进行新建工程的建设,事情又多又杂,更加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者合理设定岗位职责和工作量。首先,岗位设置要注意尽量不要超过专业极限。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是精细化的特点,不熟悉的事,未经培训的事,会使应变能力有限的员工感到困惑,如不能让普工去充作电焊工。如果勉为其难,会影响效果和效率,甚至发生事故。其次工作量要适当。任何人、任何机械,都有一个正常工作时限和节奏,不能一味挑战极限,这样只会让员工疲惫作战,只会让粗细化变成粗耕化,一会扯到东,一会扯到西,严重影响质量和效率。
二是优化流程。公司针对实际,出台了生产部门、班组管理手册,明确了生产部门、班组例行的管理和日常工作及完成时间,使部门、班组在繁杂的事务中有一个清晰的条理,理顺了公司部门班组管理。制定了公司检修、抢修的工作流程和管理流程,从而规范了计划检修和故障抢修工作。但公司工程管理和项目部的管理还不规范,还处于成立之初的粗放型管理水平。项目管理模式不清晰,职责不明确。公司工程项目管理未实现真正的项目部管理,项目管理存在以下问题:
1、项目部管理人员都是临时从相关生技部和班组抽人员组成,而这些人员除负责该工程项目的管理外,同时还要负责其所在生技部和班组的相关管理职能工作。而经常出现的情况是这些项目部人员除负责完成前面所说的两项工作外,他们还要同时负责多个工程项目部的管理,出现管理不过来的现象。
2、参与工程项目施工作业的人员经常同时参加多个工程项目施工,人员不足和变动较大。而且施工人员要同时接受项目部和所在班组的两头管理,有时存在不知所措的情况。
3、由于工程建设任务重,工期紧,经常是多个项目同时开工,出现工程项目准备不足就仓促开工或者一个项目未完就转入下一个项目的情况,不能集中精力建设一个项目,造成工程项目的前、后期施工管理资料不完善和缺陷较多的情况。
4、项目部责权不对应。
5、无专门的项目专业管理部门,项目经理十分欠缺。
6、公司未制定项目部管理手册,同类问题在不同工程项目中重复发生。针对上述问题,公司应进行认真的分析梳理,明确项目部管理模式职责。优化流程,制定项目部管理手册,明确工程项目管理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提高项目部管理效率。
三是团结协作,形成利益共同体。现代化生产是建立在协作基础上的系统工程,精细化管理也是系统工程,没有整个系统的良性互动企业是很难成功的。缺乏协作精神是单位和部门的严重弊端,如果不改变,精细化管理就可能停留在口头上。精细化管理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相互链接的,如果前一个流程不精细,后一个流程就可能跟着出问题,甚至可能出现管理链条断裂。所以必须建立全公司良性互动、职能协作的精细管理机制,各管理部门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都必须提倡协作精神,树立“唇亡齿寒”的意识,高质量地协作,形成利益共同体。
四、注重细节,强化执行,严格检查考核
精细化管理严于细节。细节反映一个单位的作风和境界,管理粗放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缺乏对深层的关注。推行精细化管理就是要研究和关注细节,深入、执着地追求细节的完美。细节决定成败,管理中的任何一个细节不到位或出问题,都可能成为木桶中的短板,都可能制约公司的发展。管理是由大大小小的细节组成的,但正是在千千万万的细节中,藏着企业的效益,如果放过了这些细节,企业不可能实现管理的精细、效益的双赢。
执行要到位,检查考核要严格。完善规章制度固然很重要,但落实规章制度更重要,否则,有了“规矩”,也不能成“方圆”。我们很多事情,都是因为在一个“落实”上败下阵来。我们往往不是缺少宏韬伟略的战略家,而是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我们往往缺少的不是规则,而缺少的是对这些规则的不折不扣的执行。精细化管理是赢在执行,不管多么好的方案和措施,如果不执行,都不可能自动生效,这是个显而易见的道理,但在工程项目管理实际工作中,不求精的习惯不在少数,这时必须强化员工的意识,特别是一线的班组长的意识,通过学习,严格考核等措施强化其精细化管理的意识。任何一项工作,精心规划是事先的准备,工作的正式展开是从布置以后才开始的,工作的内容贯穿着执行始终的全过程。布置工作时,要注意让执行者能弄清的意图,要点、方法、步骤、技巧等,对较为复杂的执行更需要示范、演练、指导等。具体执行时要严要求,高规格、不能差不多就行,不能放松开绿灯,否则就会有人效仿,这样的执行,从开始到结束,执行就会逆减式地打折,最后,干脆就不执行了,所以,执行必须要到位。执行结果如何,必须进行检查和考核。现实中下级应付上级检查、上级检查走马观花的社会现象由来已久,因而有不少人对考核、检查等工作持怀疑和不理解的态度,导致在执行过程中,员工到底是在认真执行,还是在应付了事,什么样的动机都有可能存在,因此在检查、考核时必须严格、严格责任、严格奖罚。对于执行力不强的员工,可以通过培训、示范、演练、指导等方式进行提升,使其达标,对于顽固不化的害群之马,绝对不能姑息,这也是强化意识的一种手段。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在全体员工的工作中,在全体员工的手中;制度总有管不到位的时候和地方,企业文化无孔不入,无时不在,公司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
五、创新进取,持续改进
更新观念,创新进取。观念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其中首要的是观念创新。在通往精细化管理的征途中,危害最大的并非是四体不勤,而是思想僵化,是管理人员守旧思维的强大惯性。精细管理是对粗放管理的否定,是对妨碍发展的各种陈规陋习的挑战。如果不革除决策层和管理者头脑中的僵化观念和守旧思维,精细管理就不可能适应市场竞争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所以必须以创新的思维去贯彻落实企业的各项制度和管理规范,去审视现有的管理机制、管理流程、管理方法和手段,抓好精细化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通过在执行过程中、在细节中、在工艺上、在技术和管理活动中不断创新,推进精细化管理的不断深化。
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地创新,但唯一不变的惟有精细化的管理。在实际生产管理中,把精细化管理的侧重点放在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基础管理等几个方面,切实加强精细化管理,使各项工作真正步入正规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的轨道。
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量化管理基础上的,量化管理的重点集中在目标管理和考核过程的公平性上,奖勤罚懒。但在工程管理中,不能一味追求目标管理,避免造成员工不择手段地追求目标的恶果,一味追求量化,这会让员工变成被动执行,不但会丧失主观能动性,甚至有人会钻制度的空子。因此工程项目实施精细化管理,必须正确考虑管理中的非量化重要影响因素,适当地考虑个性化管理手段进行补充,管理才能优化。精细化管理关注的是量化管理背后的东西,管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管理的优化,这要求在管理中尽量避免一刀切,充分调动项目管理者、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将被动式管理转换为能动管理。
从公司生产工作实际出发,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
(一)安全管理实施精细化。第一,要加大安全监督、检查的力度,及时排查和消除事故隐患,认真分析各种生产事故,吸取教训,举一反三,全面检查安全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安全措施是否得力、事故隐患是否存在、“四不放过”是否真正做到位等。扎扎实实地抓好安全工作,形成PDCA的闭环控制,确保安全生产过程的“细”与“实”。第二,加强一线班组安全管理的精细化,重点内容在现场管理。(1)配备完善的安全设施,消除装置性违章,保障作业过程的安全。(2)抓好安全培训,开展危险点分析与预控,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杜绝物的不安全状况,严格执行安全劳动纪律。(3)材料、备件摆放整齐,各种工具、器材实行定置管理,物放有序,安全标志齐全,色标醒目。(4)要在生产现场做好各种信息的收集、传递、分析、处理工作,及时了解安全生产情况,及时处理生产中反映出的问题。
(二)质量管理实施精细化。全面推行 IS09001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是企业的命脉。要严格按照体系文件的要求,对生产作业的全过程进行控制,从严规范管理,抓三项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安全措施)的落实、把好质检的验收关。搞好持续改进,提高检修质量,从保证设备稳定运行和可靠性出发,提升质量意识。
(三)技术管理实施精细化。第一,在设备改造方面,坚持科技创新、挖潜改造。以“小、实、活、新”为原则,开展“QC”活动,解决设备中存在的先天不足和薄弱环节,提高设备的安全可靠性。第二,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实现增产节资,控制费用,降低成本,促进技术进步。
(四)基础管理实施精细化。管理说到底是如何完成任务、创造效益。基础管理的扎实与否,直接影响着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第一,必须依“三标一体”的具体要求,本着“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原则,尽量在基础工作的编制和整理上体现其“合理、实用、简洁”的特性,力求满足实际生产工作的需要,有利于生产管理,尽量避免形式化的东西,并虚心学习和改进不足,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不断整改和细化基础工作,使基础管理更加完善并真正发挥作用。第二,夯实基础资料,对所辖设备的技术资料要做到精细。设备系统图册要随系统的变化随时更新;备品配件要随设备的更新改造及时更新;设备台帐、技术报告等要分类保存、定置管理;设备历史记录要齐全、历史数据要准确,技术管理数据要及时统计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等等。这样全方位的支撑和精细的管理,才能保证基础资料管理的实效性和具体工作的融合性,才能保证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结语
1、精细化管理需要我们提高认识,不断优化流程、改进工作。关注重点和细微,逐步推行精细化,需要我们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自身素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既要懂生产、精技术、通安全、熟管理,又要有一套灵活的工作方法和思路。
2、公司作为一个电力建安企业要正确地分析安全生产的形势,通过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科学、精确地给自己定位,既不能贬低自己也不能拔高自己;对企业内部的安全生产状况要了如指掌,洞察入微,抓住主要矛盾,研究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拟定出通过努力就可以达到的目标。并通过精细化的操作,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完成,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地实现,才能够由点到面,以点带面,循序渐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
第四篇: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调研报告
推进精细管理
提高城市品质 ——关于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调研报告
2017年全国两会,总书记提出了“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的总体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发展和深入,社会生活水平和人们精神要求的提高,对城市管理的现代化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效能,是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市民享受优质公共服务的重要途径,更是一个亟需努力探索的重要课题。为此,市城市管理局按照“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的要求,紧紧围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一核心任务,深入开展了一次城市精细化管理“大调研”。
一、我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现状
2015年9月14日,市城管委会议提出了“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支撑,体现城市整洁、优美、有序、生态的管理,建立数字化管理体系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要求,市城市管理局随即启动了城市管理各领域精细化管理工作。
(一)市政设施精细化管理
1.明确事权划分,增强工作联动。市城市管理局会同市交
—1—
通运输局、东区建设局、西区城管局、仁和区城管局商议签定了《市城市道路事权划分细化实施方案确认书》,明确市、区两级市政设施管理范围及划分原则,增强了工作联动性。
2.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制定了《市政设施管理标准》《市政设施巡检及整改制度》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加快精细化管理落地。
3.加大设施巡查,细化管理手段。加大巡查强手段,按照“划片巡查,重点巡查,责任巡查”的巡查方式,将巡查道路明确到人、真正做到“责任心高、反应快、重细节、严制度”。
4.明确岗位分工,形成岗责体系。对各管理岗位的基本职责从内容、标准、时限等方面进行细化、量化、固化,使各项管理工作有规可循,有据可依,真正形成基本职责清晰,岗位职责明确的岗责体系。
(二)市容环卫精细化管理
1.强化建设打基础。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垃圾收运和处置设施,为生活垃圾处理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奠定了硬件基础。目前,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已投入试运行。
2.强化作业保干净。严格按照部颁标准落实清扫保洁制度,确保主干道清扫保洁时间不低于16小时,次干道、支道不低于14小时。剥离清扫保洁任务推向市场,配套严厉奖惩逗硬机制,促使城区481.97万平方米的清扫保洁任务全部市场化。
—2— 3.强化督查求实效。健全日检查、周通报、月评比、年考核工作机制,采取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行政监督相结合的方式,强化督查督办;每月印发《城市管理日常检查考核周报》、《城市管理日常检查考核月报》,并列出考核得分及月度排名,根据出台的城市管理考核办法,对得分排名一直靠后的单位,在年终绩效考核中扣除一定比例的分值。
(三)公用设施精细化管理
1.燃气管理重服务。一是明确市县两级燃气管理职责,严格按照《四川省燃气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做好燃气规划与建设、燃气经营许可等两级事权划分,确保燃气管理工作不重叠、不留白。二是分类做好不同气质燃气企业管理,针对我市管道煤气、瓶装燃气、液化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生产经营不同特点,按照《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分别对燃气质量、燃气设计与施工、日常巡查维护作出要求。三是制定印发《市城镇燃气管理规定》,指导燃气企业做好用户精细服务,制定细化岗位责任和操作规程,对运行服务、营业服务、投诉受理等进行了细化规定。
2.污水管理重规范。一是建立污水处理数据报送制度,市县两级污水处理企业每月报送运行调查表,全面掌握污水处理量、污泥产生量、进出水水质等情况。二是建立城区生活污水管理制度,制定《市城区生活污水管理办法》,对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城区污水处理厂管理、污水处理费收缴、法律责任等进行细化规定。三是强化乡镇污水处理管理,制定《市乡镇污
—3— 水处理厂建设管理办法》,细化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资金管理的责任分工和责任追究。
(四)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
1.扎实做好园林绿化管养。按照《市绿化管护管理标准》进行精细化养护管理。全市管理道路附属绿地约77.3公顷,行道树51290株,公园绿地约372.9公顷,其中直接由市城市管理局管理的道路附属绿地约30.3公顷,大型乔木 27956株(含附属绿地内乔木),公园绿地约129公顷,累计约占全市任务总量的35%。在管理模式上主要采用单位自行管理、市场化运作两种管理运营模式。
2.持续推进“四花”打造项目。按照《市“花道、花街、花园、花海”概念性设计方案》和《关于统筹和规范花道打造工作的通知》要求,持续推进“四花” 建设,完成蓝花楹大道等24个项目,改造新增花道49.8公里,打造花园3个、花海3个,栽植蓝花楹等树木12500余株。
3.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2017年是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考核迎检年,完成了各类档案资料整理归类,在主干道沿线对绿化景观进行氛围营造,顺利通过住建部对我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考核验收,并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命名。
(五)执法管理精细化
1.全面深化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按照《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攀委发〔2017〕
—4— 20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改革工作,目前,已完成市、县(区)城市管理领域机构综合设置;在编在职一线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统一着装;市、县(区)城市管理主管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定公布,建立权责清单动态调整机制;全市城市管理执法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等改革任务。住建领域行政处罚权集中行使等改革任务正在加快推进当中。
2.全力做好两部地方性法规工作。一是做好首部实体地方性法规《市城市绿化条例》宣传贯彻工作,印制《条例》宣传海报、宣传图册和文本手册等宣传资料,利用户外LED屏、门户网站、日报等载体深入开展宣传贯彻工作。二是加速推进《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立法工作,已完成委托立法、立法调查、考察、讨论、论证、听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等环节工作,目前市政府已正式提交市人大审议。
3.坚持“疏堵结合”,强化城管服务。为有效解决我市城区商业布点不足、部分群众便捷购物难、菜农果农季节性进城,以及部分低收入群体、企业分流人员谋生需求、城管执法困难等现实问题,我局深化“疏堵结合”工作,制定出台《市城区自发市场治理工作方案》,按照“四严”、“四管”、“四不”的标准,对城区41个自发市场进行了全面治理,并加强日常监管执法。
(六)城市管理数字化
1.数字城管实现全覆盖。米易县、盐边县数字城管系统应用今年之内完成建设、验收,投入运行,并完成与市级平台对接,—5— 实现全市数字城管网络的互联互通,形成全市域范围内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全覆盖。
2.坚持监督考核与沟通协调并重。利用现有《2017城市管理工作考核细则》(攀城管委办〔2017〕2号),优化调整数字城管系统考核相关标准及分值,提升考核纲性和权威,有效发挥其在提升处置效率,实现由传统粗放管理向精细化、长效化管理转变中的杠杆作用。在坚持监督考核一把尺子的原则上,完善协调沟通机制,对于争议、推诿案件,以指挥手册为依据,快速定案,并定期召开工作联席会议,通报情况,释难答疑,解决问题,从应付日常检查到建立工作机制,有序配合和推进各项管理工作。
3.着力提升管理服务能力。组织开发智慧城管APP, 完善政府与群众的互动渠道,提高市民群众参与城市治理工作积极性;开展建成区内城市管理及服务相关要素的数据采集,进一步摸清“家底”,形成我市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为城市管理科学决策提供有效支撑。
二、国内城市精细化管理情况
近年来,国内各地区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推进,部分城市取得显著成效,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全面与局部均衡组合
“全面”是城市管理的全局和整体,要实行全行业覆盖、全时空监控、全流程控制、全手段运用的高效能管理。“局部”是城市
—6— 管理的局部和单位,其载体是城市的细节和实施过程。把“局部”放在“全面”中来把握,“局部”决定城市管理的成败。例如,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实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重心下移、上级监督”的“网格化管理”城市管理新体制,将社区、街道的具体工作从空间上分层、分级,并纳入到整个城市发展管理中来。
(二)刚性与柔性均衡组合
“刚性”是制度刚性,城市精细化管理要不断根据新情况制定新的法规制度,做到标准高,执法真。同时注重柔性管理,在管理过程中,调动全员参与,广泛听取社情民意,真正体现“以民为本”的理念,提高城市管理的民主化、科学化。例如,江苏省南京市在深入调查研究与充分调动市民参与积极性,广泛汇集智慧的基础上出台了《南京市城市管理条例》《南京市老山景区保护条例》《南京市汤山旅游资源保护条例》等管理法规,形成了自己的城市管理标准化体系。
(三)分工与联动均衡组合
城市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政府引导、市场参与、民众搭台”的协同。政府要充分运用有形的的手做好规划,加强部门合作,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提高服务品质,引导全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发挥合力作用。例如,上海市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社区工作新机制。同时,上海市民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城市的建
—7— 设和发展中来,积极维护城市形象。部分在居委会工作的老年人傍晚也会骑着自行车,在社区内宣传防火防盗资料,真正体现了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精”与“细”。
(四)标准与特色均衡组合
城市精细化管理贵在“精”字,因片制宜、因地制宜,打造城市亮点,实现特色发展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江苏省南京市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明确各区要注重保留街巷肌理、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按照“一街一策”原则制定每条街巷的整治方案,试点打造各具地方文化特色的街巷。
三、国外城市精细化管理情况
(一)美国
美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最主要特点是依法管理城市。美国在城市管理方面建立了比较健全的法律体系。各个州又按照国家法律,结合自身实际和突出特点,制定了各不相同、详尽细致、易于实践的实施细则。并且他们在制定法律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明确的执法主体、规定合理高效的执法流程,还对涉事利益相关人员的相应权利和相关义务进行具体规定。执法主体的具体职责和工作流程也作了详细规定,确保执法人员在一些复杂的执法过程仍能够严格按照法律流程和法律规定行使职权。除了依法管理城市,美国城市精细化管理还非常注重引入市场机制,吸引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对于城市管理工作,由于机构简单,公务人员较少,美国政府多数情况下与市场进行合作,尽可能地吸引企
—8— 业、组织与社会团体参与其中,但政府不是有意推卸责任,而是将更大的精力和心思用于制定科学、合理、实用和高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以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并监督、规范和协调参与者的行为。美国城市管理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公众参与,公众参与主体、客体广泛,参与方式多样,而且是全程参与。
(二)英国
英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特点是法律法规细致完善,公众参与较为积极广泛,环境井然有序,就一般而言在法律法规难以规范的跳蚤市场、露天市场、占道经营等临时和随机性质市场行为,英国的法律法规都能找到相应法例和明确规定。在执法过程中,英国行政执法部门也十分注重执法效果,讲究执法技巧,能够做到施法有据、用法有度,将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相统一。英国行政执法体制顺畅,相关执法部门之间大多能够协调配合和有效衔接,避免因执法衔接过程中出现管理漏洞,执法效率得到有效保障。得益于非政府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英国城市管理公众参与度高、参与范围广泛,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和水平强,公众咨询和参与城市管理事务有明确法律法规规定。政府在城市管理政策制定中,重视公民和社会组织的积极参与、公众意见收集和政府对意见的反馈。英国高度发达的信息化水平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完善的制度建设,发达的教育水平造就了高素质社会公民,进而形成了良好的环境秩序。因此,在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及时发现并得到妥善处理。比如,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布局密集,几乎
—9— 覆盖城市管理的各个角落,任何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被发现,进而得到及时处置。
(三)日本
东京的城市管理实行公私合作,即城市管理以政府管理为主导,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形成政府与社会组织齐抓共管的局面。因此,东京城市精细化管理采用的是政民合作的治理模式。东京在城市管理中依靠三种基本力量来进行,即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东京城市管理强调依靠综合力量,不单是依靠政府、企业或社会组织某一主体来完成全部任务。在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中,采取的是综合管理手段:一方面制定大量严格、刚性、近乎严苛的法律,但凡涉及城市管理的部分都作出严厉的规定。其中,最有名的是制定于1958年,修正于1983年,规定了34项轻犯罪的《轻犯罪法》。在日本,对于破坏市容被定为违反《轻犯罪法》的人,要受到刑罚的制裁,轻犯罪者可被拘留并被处以罚款。另一方面,东京的城市精细化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又奉行以人为本、疏堵结合、刚柔相济的理念,突显城市管理在民生保障和行政引导中的作用。受大陆整体文化和大陆法系的影响,东京城市精细化管理比较强调制定明确的成文法律法规条文来管理城市,但由于受东方文化和东方传统思想的影响,还比较注重“以和为贵,息事宁人”,通过调解、协商、指导、和解等柔性的方式来解决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与争议。
(四)新加坡
新加坡被誉为花园之国、城邦之国,城市生活的社会生态是
—10— 其显著特点。在城市精细化管理方面,城市管理烙印到社会生活各个角落,从国家的政治体制、经济发展、文化传统、民众生活,到社会安全、公共卫生、公民健康、生活秩序等,法律都有详细规定。对高效便民价值理念的弘扬是新加坡城市管理的另一显著特点,高效价值理念主要表现在对廉洁政府、廉价政府的追求上。新加坡构建有严密的监管、防控体系,能使所有管理者不敢腐、不想腐也不能腐,这种监管、防控体系能够防止在管理过程中出现贪腐现象。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还建立了反应快捷、行动迅速、实施方便的矛盾纠纷处理协作体系,使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服务本位理念得以彰显。
四、国内国际城市精细化管理经验借鉴
(一)战略思维与理念先行
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讲到:要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建设和管理城市。在2015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又讲到:要加快培养一批懂城市、会管理的干部,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规划、建设、管理城市。两次讲话中,总书记都讲到了城市管理的干部要用“先进理念”管理城市,理念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文化的核心,理念决定思维,理念决定思路,理念决定战略。因此,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作为城市管理者一定要用先进的、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和治理城市,并且在城市管理中,一定要摒弃急功近利,竭泽而渔,杀鸡取卵的短视做
—11— 法。
(二)法律法规是手段和保障
在城市发展史上,发达国家由于政府的无为或消极作为造成城市问题迭出,疾病、灾难频发,城市负担加重,政府不堪重负。为了纠正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和弊病,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都选择了以法律法规作为最主要的手段,依法治市,严格执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因此取得了良治的效果。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城市精细化管理中要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法治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的作用,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制度体系,依法管理城市,依法规范服务,严格执法。通过法律法规来推进和体现城市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从而发挥法律法规对城市建设、管理、服务的引领作用、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提高政府公信力,维护良好社会秩序。
(三)民本思想贯彻始终
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民本思想,要体现对人的尊重,注重人的感受,重视培养城市宜居性和舒适性,提升城市对人的归属感和吸引力。政府在进行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围绕人来下功夫。从城市规划开始就应当秉承可持续发展思想,时时、处处考虑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绝不做“吃祖宗的益,断子孙的粮”的事。对街头小贩的管理,既严格执法又合乎人情,实现对人的关怀,提升城市魅力。在城市管理中充
—12— 分征求市民对公共管理、服务的意见,以市民为导向,重视人情,重视人性,重视人心。
(四)市民积极广泛参与
城市是市民的城市,市民是城市的主人,城市精细化管理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的广泛、积极和深度参与,否则即使取得一定的成效也难以巩固和持久。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动员广大市民群众的力量,调动市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广泛、深入地调动全体市民参与到城市建设和管理中来,让市民为城市的发展建言献策,身体力行,发光发热,同时倡导市民自觉遵守城市规约,一个城市才能形成优良的秩序和独有的风貌。发达国家和地区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取得今天的成效,和市民的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是分不开的。
(五)处理好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
国际国内先进城市,在城市管理中都曾出现过“政府失灵”或“市场失灵”的问题,也都是在这双重失灵的困境中不断尝试、不断纠错过程中得到发展的。通过这些先进城市的实践和现有的经验看,城市管理必须依靠政府、市场与社会三方面的基本力量,不能盲目依靠政府,让政府一肩担尽全责;必须重视市场的作用,又不能只依靠市场,放弃政府应当尽到的责任;同时应当在社会协作与公众参与的基本框架下重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社会组织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功能,创造条件和机会培养、动员、倡导公民积极参与,从而收到共同治理效
—13— 果。
五、我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存在弊端
目前没有一部全国性的城市管理法律,城市管理依据大部分是法规和规章,其效力远远低于宪法和法律,城管“执法权限”可以随意设定,使机构设置、执法行为的合法性存在一定争议。且现有城管法规操作性不强、缺乏强制措施,有一定的区域性和局限性,对执法实践的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导致城管在具体执法工作中常常处于“借法执法”的尴尬境地。此外,执法装备配备欠缺,不能满足执法规范化、标准化需要。
(二)城市基础设施投入存在瓶颈
虽然我市多年来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历史欠账多,环卫、市政、园林等管护经费安排不足,经费渠道有限,没有形成多元筹措机制等原因,我市城市基础设施仍存在不配套、硬件设施不健全、破损陈旧较严重等问题,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也影响了城市精细化管理质量。
(三)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不完善
目前,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市政公用设施、城管执法等方面没有系统的精细化管理标准规范,为实现城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和常态化,需就相关管理事项和要求进行进一步明确。
(四)城市管理宣传发动滞后
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主要
—14— 靠城管部门单兵作战,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仍程度不同地存在,部分群众对城市管理认识程度和支持度、参与度不高,没有形成全民参与城市管理氛围。
六、改进我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思路
(一)精准统计分析城市要素
城市管理实质上就是对城市道路、桥梁、房屋、人口等各种软硬要素及其关系的管理和服务。对各管理要素的精准化掌握,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例如对人口而言,实时掌握人口规模、年龄、性别、职业、分布、居住方式等方面的动态变化,是真正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要务。因此,应当尽快对管理对象进行全面、准确、精准的统计分析,对管理对象的总体状况、结构属性、空间分布及其动态变化做到心中有数,为精细化管理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
(二)调查评估市民需求
以社会民众的真实需求为依据,供给与需求相匹配的公共服务,精准满足不同群体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是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核心任务之一。为此,可针对全市不同年龄、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区域、不同职业的人群,开展城市管理公共服务需求调查。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和评估,可以掌握公共服务供给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为精细化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做好充分准备。
(三)制定规范化城市管理标准
精细化管理的本质就是管理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质量
—15—
化,旨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管理标准不统一、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为此,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大势所趋。重庆市在国内率先制定了《重庆市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对每项管理内容的目标、标准、流程、分工、职责、奖惩和信息公开等都有明确要求,旨在实现“全行业覆盖、全时空监控、全流程控制、全手段运用”的高效能管理。管理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推动粗放式、人为化评价走向集约化、定量化评价的精细化管理。因此,按照全覆盖、全时空、全流程的思路,进一步制定完善城市管理领域的规范和标准,是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的关键和突破口。
(四)建立跨界整体性治理新机制
科学合理的体制安排,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依托和保障,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发挥传统科层制纵向化、专业化管理的优势和长处,做到责任到人,职能边界清晰,更要关注多个管理部门之间作业领域的无缝对接和有机衔接,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为此,应当在全面理顺市、区、街道、社区纵向职能及事权财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打破行政壁垒、弱化利益部门化倾向,加快跨界整体。
(五)有机整合共享网络数据信息
在互联网时代,数据资源必定成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支撑。在数字化城管指挥中心的基础上要对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分析管理对象动态变化的内在规律,实现精准化配置资源,提高
—16— 管理效率。在此基础上,要加大各部门、各层级信息系统的无缝对接,构筑城市数据交换中心或“城市大脑”系统,实现多部门数据在后台的互联互通、有机整合与共享,消除信息孤岛,让普通百姓和市场主体通过一个窗口实现全城通办、全程办理,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人少跑路”的目标。同时,加大数据开放力度,鼓励社会数据应用的技术创新,在多领域、多层面开发实用有效的“互联网+服务”管理技术,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智能化、智慧化水平。
七、加强我市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一)夯实基础建设
按照“一个目标、两篇文章、三大工作抓手、四大加快建设”工作思路,围绕市委、市政府对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交通建设“两大硬仗”总体部署,进一步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投入,并随着管理任务增加、养护标准提高和管理设施更新,保持合理增长,实现足额保障。尽快完善一批城市发展迫切需要的公用设施和市政设施,加快市区地下排水管网、市政道路贯通工程和环卫设施建设,在新建城市道路、住宅小区、大型场馆、商业街区时,同步规划并优先建设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相关配套设施。
(二)强化日常管理
根据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统一安排部署,突出问题导向,推行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市场化机制,对城市管理各类顽症痼
—17— 疾进行综合治理,提升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以“七五”普法、“法律七进”为契机,扎实开展法治宣传。强化主干道、繁华地段的定期、不定期巡查排查监管,有计划推进旧城区主次干道改造,不断完善市政公用、市容环卫、园林绿化设施,提高公园、道路、绿化等精细化管护水平。加强现有“疏堵结合”点的规范管理,分类治理。充分发挥目标绩效考核导向和激励作用,增强城市管理工作科学性。
(三)狠抓建章立制
推进城市管理立法,做好《市城市绿化条例》宣传贯彻工作和《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立法工作,研究制定执法工作类、队伍管理类、规范标准类、考核监督类等规章制度,推进城管队伍规范化、专业化,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为民服务水平。
(四)深化体制改革
按照《市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精神,深入推进住建领域行政处罚权移交及集中行使等改革工作,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工作标准体系,完善综合执法运行机制,提高城市综合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五)纵推数字城管
为解决政府各类服务热线号码众多,群众难记,部分热线功能单一等问题,通过现有拓展数字化管理平台功能,整合12345市民热线及相关部门的服务热线,形成主动+被动的全方位服务
—18— 模式,构建协调监督、优质服务的全市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并通过与即将建成的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有效对接,形成我市民生为本、实用管用、特色鲜明的综合民生服务系统平台。同时,积极开展智慧城管相关技术方案编制工作,通过提高城市执法、垃圾及污水的智慧化管理水平,改善城市市民居住环境,提升市民对政府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六)抓好全民参与
加大城市管理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采取开辟城市管理专栏、专题等形式,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举措,反映城市管理重要成果。加强市民教育,提高文明意识,使广大市民自觉养成关心市容市貌、园林绿化、公用事业、维护城市形象的良好习惯,努力增强自我维护、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不文明行为,为城市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形成全社会支持城市管理的舆论导向。建立政府督导、部门督察、社会监督的立体监督机制,通过实行政务公开、居民投诉、新闻舆论曝光等方式,将管理程序、管理标准、管理要求、管理效果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不断提高居民对城管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信任度,形成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浓厚氛围。
—19—
第五篇:关于小学精细化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县小学精细化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建湖县教育局初教科
近年来,在局党委、局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小学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加强内涵建设,学校管理日趋规范,教育质量不断提升。为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办学品位,近期我们通过实地察看、听取汇报、随机听课、查阅资料、走访师生等形式,对全县小学精细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小学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共有小学28所,其中县城城区有实小、二实小两个教育集团和育红实验小学、森达实验学校;乡镇中心小学14所,除上冈外,全部实行“一校制”;另有实验初中东校区和裴刘学校小学部两所,近湖、上冈镇定点村小8所。
二、精细管理的现状与成效
1.管理意识不断增强。精细化管理是以“精确、细致、深入、规范”为特征的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各学校能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学校管理。学校工作计划指导思想明确,主要措施扎实,学年工作有目标、每月工作有中心、一周工作有安排。绝大多数学校重视强化岗位职责,能将办学目标逐条逐项分解细化到各科室,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任务,明确要求,落实责任,力求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考核。
2.管理制度逐步完善。建章立制是坚持规范办学,实施精细管理的重要保证。各小学能不断强化规范意识,狠抓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力,以制度管好事,以制度管好人。各项规章制度齐全,内容全面,要求明确,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3.德育管理育人为本。各学校重视德育队伍建设,正常进行班主任工作培训,定期举办班主任工作辅导讲座,引领全体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积极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追求德育活动实效,每周举行升旗仪式,结合重大节日和学校主题教育进行国旗下讲话,正常召开“感谢师恩”、“安全在我心中”、“文明礼仪伴我行”等主题队会。大部分学校实行值周制度,每天值周校长和中层干部指导“红领巾”督查岗,进行学生常规检查,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4.教学管理力求规范。开齐、上足、教好各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各学校能严格执行“五严”规定,课表公示上墙,使用全县小学统一的作息时间,建立了正常的巡课制度。绝大部分学校能细化教学过程管理,狠抓教学流程监控,切实抓好教学“五认真”的督促检查,努力将教学常规的要求内化为教师的行为习惯和自觉追求。许多校长能深入到教研组抓活动,深入到备课组抓备课,深入到班级抓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深入剖析问题,主动解决问题,为精细化教学管理提供方向引领和动力支持。对教师的备教改情况采用日督导、周记载、月总结等措施,进行教学常规工作督查,总结亮点、剖析不足、并提出整改的建议,促进了教学工作的规范。
5.教师管理立足发展。今年是我县“教师发展年”,各学校以此为契机,科学制订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为教师发展指明方向。每一位教师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发展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学校以创先争优为契机,加强师德教育,在工作中引导教师讲正气,讲奉献,讲业绩,与全体教师签订师德师风建设责任书,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提升教师的精神追求,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校本教研是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各学校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校本教研活动,不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6.校园管理体现文化。各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了有关安全制度,层层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全县各小学都十分重视校园安保工作,绝大部分保安人员能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做好师生的安全保卫工作,保证了校园的安全稳定。大部分学校能精心布置好校园每一寸空间,充分利用好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
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从而营造出温馨怡人、催人奋进的校园环境。整个校园整洁美观,地面无污迹,卫生无死角。不少学校还设立名师风采、德育长廊、诚信故事、卫生宣传、礼仪规范等专栏,时时处处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师生人生。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校际之间的管理水平存在差距。全县绝大部分学校重视精细管理,学校常规管理到位,各项工作能正常有序开展。但个别学校职责不明,管理不细,制度得不到落实,过程督查不到位,学校工作起色不大。
2.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县小学校长和教师队伍的水平不断提高,但还没有达到教育发展的要求,优质师资满足不了群众的需求。个别校长安于现状,工作上缺少目标追求,学校精细管理思路不清,措施不力。个别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工作不思进取,有偿家教、以教谋私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3.学校督查管理的力度还要加大。有些学校没有把中层处室的管理职能发挥出来,少数中层干部督查不到位,有的只记载督查的内容,没有存在问题的发现及整改的要求,更没有跟踪督查的情况记载。
4.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仍需强化。小学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少学校学生一日常规管理考核细则虽然很细,但还没有抓到点子上,学生的养成教育缺乏具体化、有效化、持久化的活动。
四、建议及对策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全县各小学的管理逐步走向规范。但学校管理不能停留规范这一层面,要提升到精致管理的境界,以更好地促进人的卓越发展。学校管理工作要立足规范管理,着力精细管理,追求精致管理。通过优化管理机制,细化管理环节,努力达到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致管理境界,实现学校办学品位的不断提升。
1.打造管理队伍。精致管理不仅仅是对事物的管理,更重要的是对人管理,是对人的精神的引领和品质的提升。一个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是学校实施精致管理的前提。各学校校级班子要进一步调优调强,区域内进行有序交流,增强工作活力。同时要充分发挥中层科室人员的职能,明确职责,激发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建设充满激情的教育管理团队,保证学校管理畅通。实现高品质的管理。
2.创新管理机制。建立“三全”管理机制:全员管理,树立“人人都是管理者”的观念;全程管理,保证所有的时间都有管理;全面管理,学校管理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是精品。定期召开管理工作会议,部署相关工作,掌握管理动态,研究管理方法,落实管理措施,确保管理执行有力。
3.完善管理制度。实现精致管理首先要保证学校的规范化和精细化运作,必须具备规范的、精细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标准。要指导学校建立一套以人为本、规范细化、科学可行的管理目标、管理制度和操作方略,让各项制度和规范从墙上和纸上走出来,落实在行动上,基本实现“凡事有准则,凡事有负责,凡事有程序,凡事有监督”。
4.加强督查考核。精致化管理的重点在过程,关键在执行。要树立“把该做的做好、做到位就是精致”的思想,通过过程性督查,推动精细管理的落实。进一步优化对学校的考核评价,实行一校一标,注重综合办学水平,注重实际发展,注重过程考核,注重重点工作与个性工作的落实。
5.强化活动推进。开展“精致管理校校行”活动,通过参观校园环境、查览管理资料、观摩展示活动、听取经验介绍等形式,培植典型、学习对照,增强管理意识,深化管理内容,改善管理手段,丰富管理内涵,彰显管理效益,实现精致管理的细化、内化和特色化。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