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家风乡风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含5篇)

时间:2020-09-29 12:0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市家风乡风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市家风乡风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某市家风乡风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XX 市家风乡风建设工作情况 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中,我们围绕中心、立足职能,提出“如何推动乡风文明转向高质量发展”研究课题,通过座谈问计、走访了解、学习考察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题调研,总结我市家风、乡风建设的举措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不足,探讨推动以家风文明促乡风文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对策举措。

一、我市家风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1、挖掘寻找:让好家风好家训从民间走出来。

一是通过寻找“ 最美家庭” 演绎传递好家风好家训。连续四年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累计创建特色家庭 2 万余户。在主流媒体开辟“最美家风家训”专栏,不断放大“最美家庭”好家风好家训的示范效应。

二是开展征集活动总结提炼好家风好

家训。在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常态开展“我家的家风家训”征集活动,通过学生拉动家庭立好各自家风家训。提炼好家风好家训举办投票评选活动,吸引 20 余万人次参与。三 三是依托先进群体寻访整理好家风好家训。从 XX 籍名人乡贤、家风家训基地负责人、领导干部等家庭中征集家规家训,如沭阳县崇孝院负责人陈国友、江苏秀强玻璃工艺股份有限公司卢秀强等的家规家训等,其中仲崇泽家庭的家规家训被评为江苏最美家规家训。、宣传展示:让好家风好家训进入百姓心。

一是做好引导发动文章。推进家风家训宣传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行业、进网媒等“五进五提升”活动,先后组织开展“好家风为文明城市加‘氛’”演讲比赛、社区巡演,“家风家训伴成长”中小学生演讲、画展、微电影征集等活动 X 余场次,吸引X万余人次参与。

二是做好宣传教育文章。以“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主题活动有效提升家风家训知晓率,坚持丰富宣传形式,拓展宣传载体,宣传重心下移,走街入户将家风家训宣传覆盖到城乡每个家庭。

三是做好集中展示文章。春节前夕开展“全家福•团圆 XX”孝老敬亲主题活动,多渠道持续推出孝老敬亲全家福故事,营造阖家团圆的节日氛围。国际家庭日期间组织“和美家庭•德润 XX”全市首届家庭文化节,围绕家教、家美、家旺、家兴、家和五个篇章,举办家庭才艺大赛,儿童故事大赛、中老年模特大赛

等赛事活动,推动形成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传承扎根:让好家风好家训伴随儿童成长。

一是以家教基础提档升级打牢家风家训传承基础。建好用好社区家长学校,将家风家训主题讲座纳入教学计划,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理论研究,编印《XX 市家长学校优秀教案汇编》,连续 3 年举办全市家长学校骨干教师培训班,为家教工作打牢基础。

二是以家教活动提档升级培育家风家训传承土壤。重点实施三大板块家教项目,“蓓蕾益家”父母课堂小班化教学,深度交流研讨;“悦伴成长”家长学校按需送课,深入社区家长学校开展多层面的宣教活动;“我阅读•我成长•我快乐”系列亲子活动以绘本阅读为切入开展亲子实践活动。近三年开展各类家教活动 X 余场,引导教育家长 X 万余人次。

三是以家教宣传提档升级营造 家风家训传承氛围。抓好节庆主题,开展“家风家训伴成长•童心共绘中国梦”庆“六一”活动,引导全社会重视家风家训传承;用好家庭资源,引导优秀家长讲好家风家教故事、培育“家风家训伴成长”小小宣讲团,倡导见贤思齐;整合社会力量,命名首批 24家全市家教实践基地,引导热心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家庭教育实践。

二、我市家风、乡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经过积极探索实践,我市良好家风日趋形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广泛传播。但在调研走访中我们发现,我市家庭家风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思想道德出现滑坡、攀比之风仍难遏制、法制观念依然淡薄、老人赡养偏轴缺位、家庭教育存在误区、邻里关系存在淡漠等方面。

三、推动以家风文明促乡风文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民风顺,百业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在工作实践中,我们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乡风民风正、村容村貌美、文化生活火、邻里关系亲,以家风文明促乡风文明转向高质量发展。、既要“ 富口袋” 更要“ 富脑袋”,破立并举让乡风民风正起来。

一是思想引领润出美心灵。深入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落地生根,引导家庭成员形成与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家规家风家训,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乡风文明。

二是村规民约引出好民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把移风易俗纳入其中,弘扬当地乡贤家风家训。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明底线知敬畏,带头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共建美好生活。

三是先进

文化育出新农民。以富民政策、先进知识、实用技术引领,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民,帮助家庭成员融入创业就业大潮,践行创业致富好家风。、既要“ 养里子” 更要“ 顾面子”,内外兼修让村容村貌美起来。

一是强化家庭生态环保理念。以大讲堂、宣传栏、文艺宣传等形式推广生态环保理念,引导家庭自觉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是引领家庭净化绿化美化庭院。引导农村妇女从家庭做起、从改变生活和卫生习惯入手,注重营造家庭环境,注重庭院美观整洁,注重养成良好习惯,教育家庭成员改变生活陋习,树立健康文明生活理念,提高乡村家庭生活质量。

三是动员家庭成员参与乡村环境整治。动员家庭成员广泛参与垃圾清理、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以及厕所革命, 自觉维护村容村貌整洁有序,不断提升文明程度,共建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新家园。、既要“ 送文化” 更要“ 种文化”,多措并举让文化生活火起来。

一是阵地建设搭平台。依托中小学校阵地,从未成年人行为实践养成抓起,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和社会新风形成。依托基层文化阵地,用好农家书屋、家长学校、妇女儿童之家、道德讲堂等,组织灯会、歌会、赛龙舟等传统民俗活动,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二是文明创

建立载体。把文明家风建设与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培育文明政风、校风、家风、民风,带动文明乡风。

三是选树典型当向导。培育发展乡贤文化,挖掘各具特色的家规家训和乡贤故事等,开展好家庭好家风巡讲,培育本土家风文化。寻找“最美家庭”,推荐五好家庭、文明家庭,激发立足家庭、修明家教、涵养家风的内生动力。、既要“ 家家乐”,更要“ 处处春”,巧设平台让邻里关系亲起来。

一是坚持妇女议事会制度。建立健全妇女议事会制度,组织妇女群众议国家事、集体事、家庭事、身边事,广泛开展乡风评议,运用民间舆论、群众评价的力量,在议事中褒扬社会新风,批评不良现象,形成文明乡风。二是开展邻里主题活动。精心设计特色鲜明、贴近群众的邻里互动项目,让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我们的节日”“文明路上我先行”、移风易俗等主题活动成为邻里和谐、互帮互助的有效载体。

三是深化农村志愿服务。发挥乡村志愿服务队的作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以志愿服务活动为契机,密切联系群众,提升群众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与时俱进,为 XX 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美丽乡村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篇:关于市乡风文明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使命,这是一项推进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动力。

**市作为**地区的一个传统农业县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素。而这些制约因素直观体现在广大农村的乡风文明的程度上。因此,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成为贯穿**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的中心之一。

一、**市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市是欠发达地区的一个二类农业县市,其精神文明建设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乡风文明的形成缺乏硬件。**市185个行政村中,文化室和文化活动场地齐全的不足20。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覆盖面较小、参与率较低,精神文化生活比较枯燥单调。大部分农民文化生活贫乏,精神生活贫瘠。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乡风文明的基本要求相距甚远。

(二)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占领了一定的农村精神文化阵地,文明乡风缺少形成氛围。

1、思想道德观念淡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消极影响在农村显现出来。一是部分青年农民不关心国家集体大事,只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集体意识严重弱化。二是宗派、老乡意识又有抬头。有些群众利用在本乡、本村的宗族、宗派以及老乡势力对乡村民主选举、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等方面施加影响,使乡村民主管理受到挑战。三是人际关系淡漠。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矛盾纠纷较多,与人为善、互爱互助的风气日渐淡化,不赡养老人现象时有出现。

2、赌博、迷信等陋习屡禁不止。在相对农闲时节,农村赌博之风非常盛行。因赌博致贫、引起家庭矛盾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迷信思想和活动也屡见不鲜。重男轻女现象在农村仍较为普遍。

3、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一些农民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却不顾自己实际情况,相互攀比,浪费现象严重。

4、少数群众文化科技意识并没有太大提高。一些农民对子女上学的态度并没有明显转变,辍学现象依然存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难度依然不小。

(三)农村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贫困人口影响乡风文明。政府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的覆盖率很低。相对于广大贫困弱势群体,只是杯水车薪。农村一些弱势群体的处境一时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投入不足。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当前乡场镇一级财政设置的农村建设专用资金,基本上都投入到农村硬件建设项目上了,而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则较少。加之税费改革后**市村级集体经济普遍极为薄弱,大多数村无力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进行资金投入,使**市乡村文化阵地建设进展缓慢。二是人力投入不足。虽然乡镇均有专门的领导干部主抓精神文明建设,但由于没有专职人员,加之由于农村的复杂性,导致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思想投入不足。一些乡、村干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软任务,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不如抓物质文明,体现政绩明显,导致对乡风文明建设号召多,落实少。就是搞了一些乡村文体活动,也是无长远计划和目的的走过场走形式,使广大村民一笑了之,没有应有的宣传引导效果。

(二)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受“跳出农门”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市农村常住人口中80以上是40岁以上的农民,这些农民基本上是小学或初中毕业。文化素质偏低使农民面对农村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主体、就业方式以及农民内部的阶层分化日益多样化的形势,自我“免疫能力”下降,导致了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趋于多样化,而物质利益标准成为这种多样化的主导,成为是非善恶的主要判断标准,于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重利轻义等思想滋生蔓延。文化素质偏低也使农民面对新技术、新产品等新生事物时崇尚保守,小农意识盛行。

三、建议及对策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句话“二十字”方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它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大量典型事例给我们启示,凡是注重乡风文明建设的地方,经济发展得就好。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切实转变观念,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把乡风文明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因地制宜,切实加强农

村文化阵地建设。乡风文明,重在建设。农村文化阵地是衡量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一是要转变思维,开拓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建设好经营好基层文化站室、图书阅览室、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二是要抓好宣传舆论阵地,积极利用标语、板报及农村远程教育网等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三是要充分发挥乡场镇、村党组织、团、妇、民兵等团队作用,弘扬社会新风尚。

(三)紧贴实际,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一是要以乡风文明为目标,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新村、十星级文明农户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二是要在文化产品的“创新”上下功夫。要结合当地农民生活习俗和当地风土人情,挖掘和整合资源,创造出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三是要认真制订和完善农村的村规民约。各主管部门要积极指导各地制订和完善适合当地实际的村规民约,以规范和约束村民的行为,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当前**市农村农民素质偏低,村人员的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已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涉农部门要从农村、农民的实际状况出发,采取措施解决在乡农民素质偏低的问题。一是要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要在农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引导农民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农民鉴别是非、美丑、荣耻的能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占领农村思想阵地。二是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要从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战略高度,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三是要提高农民的技能素质。建议采取开办农民夜校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的能力。四是要提高农村领头人的素质。要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农村努力营造讲文明、树正气的浓厚氛围。

(五)建立健全乡风文明长效机制。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经常性的,也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做好这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不可少的。乡风文明建设应做到常抓不懈,农村的精神文明才能长足发展,乡风文明建设才能始终与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致。不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制定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逐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村文化阵地建设。乡风文明,重在建设。农村文化阵地是衡量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一是要转变思维,开拓多种形式的融资渠道,建设好经营好基层文化站室、图书阅览室、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二是要抓好宣传舆论阵地,积极利用标语、板报及农村远程教育网等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三是要充分发挥乡场镇、村党组织、团、妇、民兵等团队作用,弘扬社会新风尚。

(三)紧贴实际,继续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一是要以乡风文明为目标,进一步深入开展文明新村、十星级文明农户等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塑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尚。二是要在文化产品的“创新”上下功夫。要结合当地农民生活习俗和当地风土人情,挖掘和整合资源,创造出农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的文化需求。三是要认真制订和完善农村的村规民约。各主管部门要积极指导各地制订和完善适合当地实际的村规民约,以规范和约束村民的行为,促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四)以民为本,着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当前**市农村农民素质偏低,村人员的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已难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及涉农部门要从农村、农民的实际状况出发,采取措施解决在乡农民素质偏低的问题。一是要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要在农村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引导农民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提高农民鉴别是非、美丑、荣耻的能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占领农村思想阵地。二是要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要从培养和造就一批有文化、懂科学、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战略高度,抓好农村的基础教育。三是要提高农民的技能素质。建议采取开办农民夜校等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自我发展的能力。四是要提高农村领头人的素质。要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在农村努力营造讲文明、树正气的浓厚氛围。

(五)建立健全乡风文明长效机制。乡风文明建设是一项经常性的,也是一项“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做好这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是不可少的。乡风文明建设应做到常抓不懈,农村的精神文明才能长足发展,乡风文明建设才能始终与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一致。不断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制定较为完备的指标体系,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逐步实现乡风文明建设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第三篇:关于市乡风文明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使命,这是一项推进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动力。

**市作为**地区的一个传统农业县市,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不平衡,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素。而这些制约因素直观体现在广大农村的乡风文明的程度上。因此,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成为贯穿**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的中心工作之一。

一、**市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市是欠发达地区的一个二类农业县市,其精神文明建设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乡风文明的形成缺乏硬件。**市185个行政村中,文化室和文化活动场地齐全的不足20。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的覆盖面较小、参与率较低,精神文化生活比较枯燥单调。大部分农民文化生活贫乏,精神生活贫瘠。农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于乡风文明的基本要求相距甚远。

(二)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占领了一定的农村精神文化阵地,文明乡风缺少形成氛围。

1、思想道德观念淡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消极影响在农村显现出来。一是部分青年农民不关心国家集体大事,只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集体意识严重弱化。二是宗派、老乡意识又有抬头。有些群众利用在本乡、本村的宗族、宗派以及老乡势力对乡村民主选举、重大事务决策和管理等方面施加影响,使乡村民主管理受到挑战。三是人际关系淡漠。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矛盾纠纷较多,与人为善、互爱互助的风气日渐淡化,不赡养老人现象时有出现。

2、赌博、迷信等陋习屡禁不止。在相对农闲时节,农村赌博之风非常盛行。因赌博致贫、引起家庭矛盾和社会治安问题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迷信思想和活动也屡见不鲜。重男轻女现象在农村仍较为普遍。

3、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一些农民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却不顾自己实际情况,相互攀比,浪费现象严重。

4、少数群众文化科技意识并没有太大提高。一些农民对子女上学的态度并没有明显转变,辍学现象依然存在。农业科学技术推广工作难度依然不小。

(三)农村保障机制不够完善,贫困人口影响乡风文明。政府现有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的覆盖率很低。相对于广大贫困弱势群体,只是杯水车薪。农村一些弱势群体的处境一时难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投入不足。一是资金投入不足。当前乡场镇一级财政设置的农村建设专用资金,基本上都投入到农村硬件建设项目上了,而对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投入则较少。加之税费改革后**市村级集体经济普遍极为薄弱,大多数村无力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进行资金投入,使**市乡村文化阵地建设进展缓慢。二是人力投入不足。虽然乡镇均有专门的领导干部主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但由于没有专职人员,加之由于农村工作的复杂性,导致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对精神文明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三是思想投入不足。一些乡、村干部对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乡风文明建设是软任务,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不如抓物质文明,体现政绩明显,导致对乡风文明建设号召多,落实少。就是搞了一些乡村文体活动,也是无长远计划和目的的走过场走形式,使广大村民一笑了之,没有应有的宣传引导效果。

(二)农民的文化素质偏低。受“跳出农门”的传统观念的影响,**市农村常住人口中80以上是40岁以上的农民,这些农民基本上是小学或初中毕业。文化素质偏低使农民面对农村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主体、就业方式以及农民内部的阶层分化日益多样化的形势,自我“免疫能力”下降,导致了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趋于多样化,而物质利益标准成为这种多样化的主导,成为是非善恶的主要判断标准,于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重利轻义等思想滋生蔓延。文化素质偏低也使农民面对新技术、新产品等新生事物时崇尚保守,小农意识盛行。

三、建议及对策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五句话“二十字”方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它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大量典型事例给我们启示,凡是注重乡风文明建设的地方,经济发展得就好。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切实转变观念,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把乡风文明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二)因地制宜,切实加强农

第四篇: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乡风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中共东王集镇委员会

根据县委宣传部的部署安排,近期我们东王集镇组织有关人员就乡风文明建设有关方面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下:

一、当前我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效

党的十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一项推进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系统工程。乡风文明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和谐动力。我县作为苏北地区的一个传统农业大县,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还不平衡,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素。而这些制约因素直观体现在广大农村的乡风文明的程度上。因此,当前,扎实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成为贯穿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的中心工作一。

近十几年来,我们东王集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强化农村乡风文明建设,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1、思想道德教育形式多样,公民道德素养普遍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县、乡(镇)、村及有关职能部门,坚持育人“德”为先,在农村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实施“好人工程”行动,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了进一步传承,以践行社会主义核 1 心价值观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初步确立,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求发展已成为我县当前农村社会主流。我们东王集镇近几年来能够创新创优这方面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韩圩村早些年首创的“一碑四谱”公民思想道德自我教育模式入选中宣部全国公民道德教育“十佳典型案例”、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百家优秀经验;该村近年又创立的“中华美德教育展览馆”和“三史”教育展览馆,对提高镇村两级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合兴村的“三史一观”教育有效改善了乡风民风,被中宣部确定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重点研究课题,被推荐为市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品牌。元邦、伊东等村开展的未成年“八礼四仪”“三字经”教育被推荐为市精神文明金点子方案等。

2、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群众文体生活丰富多彩。借助近几年省、市星级文体馆、站创建等,市、县领导联系和部门结对帮扶的机遇,东王集镇高度重视,不断加大资金投入,使全镇的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明显加快。目前全镇21个行政村已有80%的村安装健身路径、建设了篮球场、乒乓球室等各类体育设施、晚间全民健身点发展到近70多个;60%以上的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达到省、市两级建设标准;远程教育网络实现了村级全覆盖;每年开展文化、科技、体育竞技、卫生、法律等各种活动达到数百场次。为全镇“三个文明建设”、树立良好乡风民风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

3、基层创建活动深化,各类文明新风典型大量涌现。近几年,东王集镇高度重视乡风文明建设,相继实施了“文明村镇”、“四城同创”等创建工程;积极弘扬善德功德典型,精心培树和挖掘“最美东王集人”、“好儿媳”、“好公婆”等“好人”典型,努力聚集社会正能量,取得了史无前例的成效。全镇上下涌现出一大批具有较强示范引领作用的先进典型。东王集镇先后获得省、市两级文明乡镇荣誉称号;韩圩、合兴、元邦三村先后获得省、市两级文明村荣誉称号;韩圩村村民王兴萍勇救落水儿童,先后荣获连云港市首届道德模范、江苏省第二届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元邦村村民尹士荣恪守诚信,替子还债,先后获得“2016感动中国·江苏十大人物”信义奖、“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勇救落水儿童好少年王祖帅先后获得“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16美德少年提名奖”、县“好人园”首批入园人选、市第五届“十佳美德少年”等荣誉称号;退休教师王春雨退休不退色乐于奉献,先后获得“江苏好人”、第三届“港城网络善行榜”提名奖、“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还有众多“好人”荣获县以上各类荣誉称号。近几年来,我镇已有3人入选中国“好人”,有5人入选江苏“好人”、省先进工作者、劳模;有8人入选市“好人”,有1人入选县“好人”,有20余人入选镇“好人”,数百人入选村“好人”。这些众多“好人”典型一直成为东王集镇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学习的榜样和行为标杆。

4、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开展扎实,乡荣村貌发生了较大变化。近几年来,全县乡村环境卫生整顿治理力度逐年加大,突出解决了农村“十乱”等问题;着力开展“四城同创”工作,努力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东王集镇近几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安排,从强化长效管理入手,在全镇范围扎实开展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和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全镇先后 有近30个自然庄被列入省环境卫生重点整治村庄。按照省级整治村标准要求,镇党委政府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大措施力度、实施典型引路和样板示范等举措,对各个重点村庄实施全方位的清理整治,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仅从2017年以来,东王集镇就先后投入200多万元改造提升农贸市场1座,新建公厕4座,改造3座,修复破损道路3公里,沟渠整治13500米,新增路灯300余盏,铺设下水道3500米,垃圾池改造70余个,墙体粉刷12余万平方米。同时加大对全镇“六小”行业集中整治,出动3000余人次、大小车辆100余台次;拆除乱搭乱建1500余平方米,清理店外经营185余起,整治背街小巷36条,设置机动车停车位248个,新投放垃圾桶3000余只;完成污水管网一期改造工程6000余米,增强垃圾中转站实现日处理垃圾3.5吨,基本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近几年,元邦、韩圩等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在全村范围强力推进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全力打造文明卫生示范村。元邦村先后荣获“连云港市生态村”、“县高效农业先进村”、省市县三级“文明村”、“四大门”自然庄获得省三星级康居示范村等荣誉。

二、当前我县乡风文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一直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愿景,也可以说是透视乡风可以感知一方百姓的道德修养、法制意识和文化品位。以我们东王集镇为例调研情况看,目前农村乡风 4 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创造了不少成功经验,但调查发现,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1、基层领导认识还不完全到位。重点是当前一些乡村干部对乡风文明建设的长期性、重要性以及丰富的内涵认识不足;大多认为乡风文明建设属上层建筑的范畴,是软的、虚的,做起来难度大、见效慢,不易立竿见影,而忽视了乡风文明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甚至有的还错误地认为经济发展了,乡风自然会文明。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措施和力度缺乏。同时重视不够也反映在投入上,一些集体经济相对薄弱的村,无力为公共文体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从目前我县实际情况看,合力建设乡风文明的工作机制尚未全面形成,仅靠少数职能部门单打独斗,推动起来当然

2、目前农村社会风气主要还缺乏强有力的正确引导。因为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新旧思想观念的冲撞,东西文化观念的交锋,不同思潮的激荡,致使人际关系日趋淡漠,邻里之间、亲朋之间矛盾纠纷增多,与人为善、互爱互助的风气日渐淡化。由于文化生活单调,不少农民群众把打牌赌博当作了主要的娱乐方

3、农村宣传文化建设与需求还存在距离。一方面,基层文化专业人才匮乏,文化辅导力量严重不足。从目前了解全县13个乡镇看,专职在编文化干部仅有不到20人,且有些还没有从事文化工作的特长和经验。另一方面,大部分乡村文化活动场所档次较低,设备器材落后,与实际 需求尚有一定距离。由于受基础条件的影响,加之缺乏有力的组织和引导,目前在许多村,农民在业余时间,除了看看电视、玩玩棋牌外,很少有其他文化活动,有的村即使在重大节庆时搞点活动,也大多是因参加上级举办的汇演或比赛而为之。每年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科技下乡等多形式文化下乡活动,虽深受农民的喜爱,但对农村文化建设不过是杯水车薪,难以使农民

4、农民的文化素质还偏低。有受“跳出农门”的传统观念的影响,从我县目前农村层面看,中青年大都外出务工或搬入城镇居住,常住农村的人口中有近60%是50多岁以上的农民,这些农民基本上是小学或初中毕业。由于文化素质偏低,使农民面对农村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主体、就业方式以及农民内部的阶层分化日益多样化的形势,自我“免疫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了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等趋于多样化,而物质利益标准成为这种多样化的主导,成为是非善恶的主要判断标准,于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重利轻义等思想滋生蔓延。文化素质偏低也使农民面对新技术、新产品等新生事物时崇尚保守,小农意识盛行。

三、推进我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总结以上的经验教训,借鉴外地的成功做法,结合我县目前农村实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深化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我们知道,乡风文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它不仅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大量典型事例给我们启示,凡是注重乡风文明建设的地方,经济发展得就好。因此,各级领导干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切实转变观念,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两促进,把乡风文明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2、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在全社会营造更加浓厚的乡风文明建设氛围。一要在宣传上下功夫。在充分利用传统宣传手段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灵活运用好政府网站、手机短信、公益广告、广播喇叭等现代传媒,不断加大乡风文明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认知率和参与率。二要在引导上下功夫。继续通过开展“道德评议”、“文明新人(事)评选”等活动,培养和选树身边的先进典型,并给予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营造一种见贤思齐、文明向上的风尚。东王集镇韩圩、合兴、元邦等村这方面的做法就很有借鉴意义。三要在规划上下功夫。在细致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全县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实施方案,根据各村环境特点、经济基础和群众意愿,按照因村制宜的原则分步实施。

3、加强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第一,完善投入机制,加大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紧紧抓住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强县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投入;县、乡财政要真正把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资金纳入财政盘子,设立专项基金;同时发动部门、企业和社会各界赞助,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投入机制。在盘活闲置文化设施、加强管理和维护、提高利用率的基础上,增加“花色品种”,加大建设颇受群众喜爱的休闲广场等基础文化设施。第二,创新活动载体,增强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坚持把经常性、分散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较大规模的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有关部门每年组织开展的文化科技下乡活动要进一步创新形式,丰富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第三,要进一步坚持挖掘、整理和利用我县独具特色的乡贤文化和其他文化,让乡风文明从这些文化瑰宝中汲取营养,增加活力。

4、制定中长期大规模培训规划,实施以农民素质提升为重点的教育工程。在此次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上级有关部门要研究制定全县农民三年或五年培训规划,坚持按照县委县府领导、职能部门指导、乡村具体运作的原则,针对不同的农民群体,紧扣农民生产生活所急、所需、所盼,全面开展如农村形势政策、农村伦理道德、农村法律知识、农村涉农产业技能、农村非农产业技能、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干部培训等若干个专题项目,整合全县教育培训资源,完善师资、经费等保障措施,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与现场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农忙与农闲相结合,使培训工程有力、有序、有效地向前推进。通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的实施,培养和造就更多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讲文明的新型农民。

5、注重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一是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解决好谁来抓的问题。县、乡、村三级都要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农 村乡风文明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队伍,配备必要的专(兼)职人员,并保证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业务工作。二是要建立健全管理运行机制,解决好怎么抓的问题。尽快形成由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县乡风文明建设管理运行程序。三是要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解决好用心抓的问题。通过签订相关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目标责任书等,切实将乡风文明建设纳入乡村和有关职能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体系,将考核成绩与干部的评先树优、升职晋级和物质待遇直接挂钩。四是要建立健全梯次推进机制,解决好不平衡的问题。由于我县乡镇各村地域特点、经济条件、文化传统、班子状况、工作基础各不相同,在创建目标上应体现差别,区分层次,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对于一类村,引导他们出经验、创名牌,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明星村”迈进;对于二类村,引导他们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在上档次、上水平上下功夫;特别对于经济薄弱村,要积极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奋起直追,从不花钱或少花钱的事情着手,重点做好乡风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第五篇: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乡风文明建设调研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 我区农村乡风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是理想信念有些淡化。一些农民文化水平较低,不读书,不看报,不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的事情,眼睛只盯着自己的小圈子、小家庭,不关心政治,不关心他人,国家观念、集体观念、理想信念淡化。二是思想道德出现滑坡。在价值取向上“一切向钱看”成了一些农民的行为准则。有的为了获取钱财,甚至坑蒙拐骗,损人利己,挺而走险,违法犯罪。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被一些人玷污、抛弃。有的家庭经济宽裕,老年人虽然衣食有着,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尊重;有的家庭因贫困不愿尽赡养义务;有的老人甚至在家庭中遭受虐待等等。三是攀比之风发展膨胀。一些农民 婚丧事大操大办,大吃大喝,比阔气、讲排场、攀比之风渐盛。特别是在孝敬老人方面,老人生前不尽义务,死后大办丧事的还大有人在。四是封建迷信有所抬头。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信佛信教、信命,遇难求菩萨,求算命先生,黄赌毒现象不断从城市向农村渗透,尤其是城乡结合部的农村受害较深。五是法制观念比较淡薄。一些农民目无法纪,不学法,不懂法,无政府主义严重,凭习惯办事;个别村干部蛮横专断,喜欢个人说了算,不讲民主,干群关系紧张;有的地方宗族势力抬头,恃强凌弱,影响了农村的发展与稳定。

下载某市家风乡风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市家风乡风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家风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家风建设的调研报告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良好的家风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贯彻,家风建设也将得到......

    坪市乡发展调研报告

    南康市坪市乡未来发展之思考坪市乡“三送”活动领导小组一、坪市乡概况坪市乡位于南康市北部,距市区66公里。总面积9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1平方公里,山地面积66.6平方公......

    生态市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市建设思考本文所述生态市指自然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三方面。自然生态包括城市绿化、环境质量、环境治理等;经济生态包括经济水平、经济效益、经济结构等;社会生态包......

    关于我市乡风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市乡风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向全党、全国作出......

    关于市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市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11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内务司法委员会到市法院,对市法院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

    乡农业工作调研报告

    **乡农业工作调研报告一、**乡基本情况**市**乡是根据甘肃省疏勒河项目总体规划,由省农垦疏勒河建设指挥部于***年开始实施,***年初结束。经过*年的开发建设,实际完成投资**万......

    乡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最终版)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乡位于××*县城西北方向8公里处,辖10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78个村民小组,10033人,与金峰乡、大佛乡、分全乡、三教乡、市中区白马镇、童家镇......

    临海市生态市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巩固省级生态市的建设成果,深化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我们本着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生态市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