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党员管理工作调研报告(共五则范文)

时间:2021-07-22 23:20: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县党员管理工作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县党员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第一篇:xx县党员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xx县党员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委组织部高度重视党员管理工作,按照上级有关部门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实行在职党员、农村党员、流动党员分类管理,先后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行党员积分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在全县农村基层党组织推行无职党员“一编三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流动党员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对党员管理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并通过实地查看档案资料、按时收集工作台账、定期进行督导等方式,持续对该项工作进行跟踪问效。现将我县党员管理工作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基层党组织情况:全县共有X个乡镇,X个行政村,X个村改居社区,X个县域社区。共建有党的基层组织X个,其中乡镇党委X个,直属机关工委X个,党工委X个,国有企业党委X个,县直机关党委X个,县直单位党总支X个,县直机关党的支部委员会X个,全县共有党支部X个。

2、党员队伍情况:全县共有党员X名,其中女党员X名,大专及以上学历X名,45岁以下党员X名,农民党员X名,机关、事业单位党员X名,企业党员X名,社区党员X名。

二、主要做法

(一)党员积分管理工作更趋规范。一是建立科学严格考核体系。按照农村党员的基本要求、发挥先锋作用、违纪扣分三大类来确定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对每项内容都确定不同的分值,使党员在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时都能“对号入座”。二是量身定制不同考核标准。按年龄、职务、身体状况和工作特点,将党员划分为四个层次。村党组织将党员的积分情况及时在党员大会上公布,并接受大家的监督。三是跟踪监督考核体系落实。各党支部指派专人负责量化考核评议工作,对党员积分进行及时管理、记分,做到一季一考核,半年一汇总,年底一评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工作抓手更牢。一是定岗位,变“无职”为“有职”。村(社区)党组织根据本村工作实际,综合分析党员的年龄党龄、文化程度、技术特长、身体状况等因素,在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为本村(社区)党员设立的岗位,使上岗党员都能各尽所能,发挥专长。二是定目标,变“无为”为“有为”。各村建立无职党员信息台账,镇党委建立信息库,全面掌握无职党员基本信息,并实行动态管理。党支部根据计划向党员安排任务,党员服务实行逐项销号。三是定责任,变“无序”为“有序”。乡镇党委和村党组织充分利用党建书屋、“三新”大讲堂、远程教育平台等有针对性地对党员进行政治理论、政策法规、科技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党员提高履岗能力。每年年终对党员履职情况进行一次民主评议,并将评议结果在村内醒目位置进行公示。对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成绩突出的党员进行表彰奖励,把表现突出的无职党员吸收进村级班子或纳入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强化培养。

(三)持续创新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一是深入“查”。组织全县各单位对本单位、本系统的流动党员情况进行全面摸排,掌握外出党员的姓名、性别、所在支部、入党时间、流入地等基本情况,截至目前,排查出全县流动党员X人,并建立流动党员台账。二是及时“发”。采取定点发、上门访、电话问、专人送、党员帮、亲友联等多种方式,及时将《活动证》分发到流动党员手中,教育其认真执行《活动证》使用规定,并与党支部保持经常联系。三是创新“管”。建立流动党员联系机制,采取电话、QQ、微信等方式,每月向流动党员推送学习资料,确保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全覆盖。

(四)党员双报到双服务工作作用显现。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到其家庭所在地的社区党组织“报到”,由社区党组织登记在册,并承诺按照工作职能及社区需求,带头履行各项义务,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参加社区党组织开展的有关活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例如,县政府家属院现有X户X人,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决定成立县政府家属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临时党支部,原县人大副主任记X同志主动请缨,担任临时党支部支部书记,带领家属院X名党员同志积极主动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经临时党支部研究,县政府家属院按单元划分X个党小组,由身体好、责任心强的X名党员参与疫情防控值班,外加业主委员会值班人员、安保门卫人员,施行“党员先锋岗+业主委员会人员+安保人员”三位一体的“抗疫”模式,实行党小组组长负责制,所有党员值班时佩戴党徽,做好交接班衔接和详细记录,坚决把牢县政府家属院“抗疫”关。严格落实小区封闭管理规定,对家属院实行24小时管控,分组执勤、严防死守,陌生人员进入小区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严格落实“双测温两报告”制度,出入小区必须持有小区办理的单双号出入证,每户两天可有一人外出购物,进入人员必须测量体温并做好出入登记,发现异常及时向县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告;各党小组积极协助困难户外出购买生活必需品,让困难群众在居家“抗疫”中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

三、存在问题

一是乡镇党委督促指导不到位。乡镇党委对党员积分管理和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能有效督促指导工作落实,部分党支部书记做老好人,存在平均主义,导致村级党支部在党员积分管理和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工作行动执行上“缺斤少两”、档案台账上“疲于应付”、公示排名上“弄虚作假”,不仅起不到党员管理的作用,反而有可能助长其轻忽心态甚至享乐心理。二是流动党员活动难开展。由于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流动时间较长,即使节假日回家,也是来去匆匆,很少参加或不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多数党员不主动与流入地党组织联系,加之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难以摸清底子或管理不够严格,导致流动党员很少能过正常的组织生活。三是农村无职党员年龄老化严重。农村党员年龄结构不够优化,年富力强的党员多数在村“两委”班子任职或者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无职党员因年龄、身体状况等原因难以胜任岗位要求,导致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工作落实不到位,效果不明显。

四、下步打算

党员管理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常态化重要工作,是打造坚强组织体系的基础工程。今后,洛宁县将紧紧围绕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推动,务求取得实效。

(一)落实领导责任。把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和无职党员“一编三定”纳入乡(镇)党委党建工作整体布局,搞好统筹谋划、给予有力指导,定期研究有关重要问题,完善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工作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强化抓村责任,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施策,逐村扎实推进。把党员积分管理和农村无职党员“一编三定”工作作为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强考评,问效问责。

(二)强化督查指导。强化工作统筹,指导基层党组织把推行党员积分管理和实施无职党员“一编三定”等工作合理衔接,互相促进,形成合力。县委组织部严格按照基层党建片区制度要求,既要加强对乡(镇)党委部署推进情况的督查,也要深入到村级党组织,通过专项督查、现场观摩、明察暗访等方式,及时掌握工作推进情况,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工作重视不够、开展不力、弄虚作假等党组织负责人,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问责,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确保工作落地见效。

(三)注重分类管理。不断改进和完善党员管理工作。非公有企业: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非公有制企业党员管理工作,积极探索党组织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使党员积极支持并踊跃参与;离退休党员:把离退休党员党支部建设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统筹考虑,扎实推进,进行有效管理。根据离退休党员年龄大、身体差、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等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简便易行的方式组织他们学习;流动党员:把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为党建工作一件大事来抓,建立健全党委负责、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流动党员机制。

第二篇:关于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我区位于某市中心城区,面积31平方公里,人口53万。区委下设24个基层党(工)委,19个党总支,543个党支部,有党员8033名。

一、我区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做法

1、基本情况

我区目前有流动人口26200余人,其中:流动党员653人,287人为农民工党员,占流动党员总数的44%。农民工党员有两个特点,一是年轻力壮,但文化程度低。他们年龄普遍集中于26-49岁之间,文化层次多为初高中。二是分布广泛,且流动性很大。他们主要分布于我区市场中心下属各市场、街道下属各社区、非公经济组织和行政村,大多从事一些临时或短期性工作,其中以完成某项工作为限的占总数的75%,流动性特别大。

2、主要做法

(1)认识明确,思路清晰。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新城区作为某市的中心城区和市场群落的集中分布区,吸引汇聚了大量的农民工,其中农民工党员占有相当比例。区委对做好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高度重视,早在90年代末,就对如何加强市场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进行了专题研究,新一届区委更是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稳定社会的高度,进一步将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由依托市场党组织向社区党组织延伸,实现了对农民工党员8小时内外的管理和监督,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将农民工党员纳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范畴,提出了管好农民工党员必须坚持的四项原则,即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和社会的繁荣稳定,有利于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合理流动,有利于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有利于及时参加党组织生活,接受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始终保持农民工党员的先进性。为此,全区各级党组织按照区委要求,定期摸清农民工党员底数,在实践中既加强管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又兼顾农民工党员实际,做到管而不死、放而有序、活而不乱。1999年,市委在我区召开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现场会,我区加强市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做法和经验在大会上作了交流。可以说,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在我区已经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理顺关系,夯实基础。区委坚持分类指导,健全组织,对农民工党员工作比较集中的市场或非公经济组织,由市场或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对农民工党员实行依托式管理;对农民工暂住地社区或村子,由社区或村党组织对农民工党员实行挂靠式管理,较好地将农民工党员8小时内外的教育管理整合起来,使分散于不同行业的农民工党员有了自己的“家”,找到了“离乡不离党”的感觉。

(3)完善制度,规范管理。一是各市场、非公经济组织、社区和农村党组织建立起严格规范的党组织关系转接制度。对本地区、本单位务工经商时间在六个月以上、相对稳定的农民工党员,及时督促其接转正式党组织关系;不足六个月的,采取《流动党员活动证》制度,认真填写该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记录,并定期将该党员现实表现向其所在党组织反馈,以此作为该党员民主评议的重要依据。二是各相关党组织建立了证、卡、册、簿制度,对农民工党员逐人建立起流动党员登记卡、流动党员花名册和好人好事登记簿。三是实行目标管理制度,每年年终,各基层党(工)委都要对一线党组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情况进行目标考评,区委组织部也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基层党(工)委党建目标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形成了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良好工作格局。

(4)注重实际,加强教育。为了消除农民工党员对城市工作生活的陌生感和不适应,增强他们对城市党组织的认同和信任,各基层党组织一是开展与农民工党员群体的双向沟通,主动深入农民工党员家中,了解他们“想什么、干什么、要什么”,努力成为他们的好朋友、知心人。如太华路街道八府庄社区党支部了解到由于户口壁垒的原因,新城温州黄力皮鞋厂部分温州籍农民工党员子女存在上学难问题,就积极与区教育局沟通协商,就近安排入学。尽管事情不大,但拉近了党组织与农民工党员的距离,为开展好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奠定了基础。二是坚持发挥好各类载体作用,以多元化的活动吸引农民工党员。实践中,各市场、非公经济组织、社区和农村党组织分别创设了流动人员社区学校、流动员工教育中心、流动人员法律援助中心等各类载体,开展了安全生产教育、中短期知识培训、文化娱乐等各类活动,在改善和提高农民工党员知识结构和劳动技能的同时,也为他们交流信息、学习技术、展现才华提供平台,培养了一批带动经济发展的技术骨干,进一步增强了农民工党员对城市基层党组织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三是坚持开展“一个党员一面旗”活动,积极在农民工党员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如陕西贝斯特企业集团党委多年来坚持在农民工党员相对集中的市场开展党员先锋岗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像俞发柱等爱岗敬业、诚信至上的优秀农民工党员,进一步激励广大农民工党员向先进看齐,保持了农民工党员的先进性。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虽然我们在加强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但是作为党员教育管理的一项全新领域,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农民工群体中的基层党建工作还存在不完善。城区作为农民工群体的输入地,本应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依托社区、企业、市场和农村党组织将农民工党员

纳入教育管理范畴,但是由于传统计划经济时代对党建工作遗留下来的条块分割,使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做到统一协调。例如:社区或农村党组织虽然可以对8小时以外农民工党员纳入有效管理,但是对社区以外农民工较集中,属市建、市政部门管理的建筑工地却没有有效介入办法,导致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在衔接上出现断档。加之个别非公经济组织法人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对建立党组织心存排斥,使部分农民工党员未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中。

2、农民工党员多数不愿暴露身份。今年6月,区委组织部以街道为单位对全区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进行调研,发现多数农民工党员不愿暴露身份,有的即使公开了身份,也不愿意接转党组织关系。认为自己的身份是农民,进城打工是临时行为,亮党员身份没有任何益处,不会增加经济收入,反而要受组织约束。

3、农民工党员整体素质较低。就我区农民工党员群体看,全区287名农民工党员中,初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有264人,占农民工党员总数的92%。文化程度的限制决定了他们多数只能从事低技术的重体力劳动,收入较低,生活艰辛。

4、对农民工党员实施教育管理难。上述问题,再加上输出地与输入地党组织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联系渠道,导致对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出现“四难”,即组织活动开展难、组织关系接转难、党费收缴难和党员发展难等。

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1、现行农民工制度的弊端所形成的体制性障碍。计划经济时代的户籍制度沿革至今,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对劳动力流动的需要,尽管农民工成为城市二、三产业的主力,但农民身份不改变,不能与城市工人同工同酬同权,由此带来农民工主人翁地位不明显、临时感强、权利得不到保障等一系列问题。

2、个别党组织对农民工党员从思想上未引起足够重视。一是认识不到位,个别同志错误地认为农民工党员素质低下、吃饱穿暖就行,过不过组织生活、交不交党费都是次要问题,在他们中开展党建工作必要性不大。二是有畏难情绪,尽管个别党组织已经看到做好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但是过分强调和夸大农民工党员存在问题,导致主动意识不强,采取措施不得力。

3、对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缺乏指导性、操作性强的政策。尽管近年来我们制定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和《流动党员活动证》等制度,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了一定效果,但现行的相关制度和政策没有对农民工党员输出地与输入地的职责权限做出明确规定,沟通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致使对农民工党员的教育管理存在漏洞。

4、基层党务干部的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距离。主要表现在学习不系统,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缺乏整体了解和掌握;在工作中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不够,对诸如如何管理教育好农民工党员、做好发展农民工党员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开展有针对性的党建工作等,缺乏思考,也就不可能探索出对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致使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态。

三、对策与建议

我们认为,抓好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关键在于观念要创新,核心在于体制要理顺,重点在于建立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联动机制。

1、建立领导责任机制。各级各部门,特别是我们区(县)、街道(乡镇)两级党(工)委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从进一步增强党在城市执政能力,促进城市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提高对抓好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真正把农民工及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城市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工作来抓,层层落实相关责任制,并健全、完善和实行目标管理考核制度。

2、建立农民工党组织经常化运作机制。一是立足于从基础工作做起,按照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依托社区、非公经济组织、市场、农村等党组织,将农民工党员编入不同的基层党组织,做到农民工群体出现在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二是针对农民工群体和党员的不同特点,明确党建工作的重点和要求,对农民工群体和党员较集中的建筑工地等场所要单独建立党组织,对党组织不健全或暂时不能建立的,要着重在如何创造条件,抓好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理顺关系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还可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已经建立党组织的,重点抓好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做好党员发展工作,进一步推进农民工群体基层党建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运作。

3、建立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网络。网络是现代化信息传播最富有生命的手段,要彻底解决在城市经商、打工的农民工党员居所不固定、工作不固定,教育难开展、管理难实施等问题,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的科技优势,进一步创新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方法。建议由中组部牵头,建立一个专业的全国性流动党员管理网络,各省、市、区每个一级党委组织部门分别建立本地本部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网站(或网页)、设立与流动党员联系沟通的电子信箱,为各地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农民工党员之间搭建一个“永不消失”的互联平台,实现对农民工党员教育管理的全覆盖。

4、建立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切实维护农民工党员合法权益的保障机制。农民工群体社会地位低,经济收入少,自我保护意识差,合法权益时常得不到保障,急需劳动、民政、司法、公安等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积极为农民工在整个务工过程中提供有效保障。我区目前已在各街道和社区先后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工作站和劳动保障工作所,我们将进一步依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主动为农民工解难,帮农民工所需,维护农民工利益。另外,由于区县职能范围有限,我们建议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积极建立有效的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农民工子女正常入学和教育机制等。只有切实为农民工群体着想,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爱护,才能从根本上使各级党组织对农民工党员产生强大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不断巩固党在这个领域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三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1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推进的新形式下,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使他们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并在“双向带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的一项重要举措。1党委积极探索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新机制,坚持教育、管理、服务三结合的原则,实现从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的转变,把流动党员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一、“双向带动”工作回顾

1、调查摸底,登记造册。

2007年并村以后,镇党委制定下发了《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关于加强流动党员“双向带动”活动的通知》,各党组织抽出一定时间抽调精干人员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流动党员进行调查摸底并登记造册,摸清了姓名、性别、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入党时间、流出时间、流入地点、从事职业和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我镇共有流动党员228人,占党员总数量的16%。从流动党员分布情况看,省内主要集中在合肥、六安、淮南一带,省外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深圳一带。从工作性质看,多数流动党员从事建筑、经商、办厂、餐饮等行业。从年龄结构看,以45—60岁的中老年党员为主,70、80后党员只占18%。从流出时间看,最长达25年,最短也在5年以上,其中10—15年约占45%。从收入情况看,年收入3-5万元约占65%,低于3万元,高于5万元的只占20%。约占流动党员10%的创业成功人员年收入达30-50万元。

1这些人一般文化程序较高,法律意识较强,有广泛的社会联系,他们通过办学、办厂、批发货物、承包工程走上了致富路。目前,我镇已将228名流动党员的信息输入电脑,建立起动态档案,以便于联系和管理。

2、真情服务,搭建平台。

针对流动党员久居他乡难以顾及家庭和子女的情况,镇党委推行“双向承诺”制度,搭建联系服务平台。流动党员在外出前填写《双向互动承诺书》,就外出期间遵纪守法、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定期向党组织回报工作,生活、学习情况,按期交纳党费等事项作出承诺。党组织就流动党员的技能培训、贷款担保、证件办理、土地转包等事项作出承诺。镇司法所承诺为流动党员提供工资纠纷、工伤事故赔偿等法律服务,尽可能维护其合法权益。对暂时找不到工作的流动党员、党组织,帮助他们解决留守老人、留守儿童面临的养老、入学等难题。

在流动党员的教育培训上,我们不断创新机制,实行开放式教育和专题式教育相结合的办法。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建立了5个流动党支部,依托流动党支部开展形式多样、实用有效的教育培训活动。对本省的流动党员举办家政、缝纫、电焊、计算机等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就业、择业、创业的水平。对外省市的流动党员通过打电话、发短信、寄送学习资料等方式传授科学发展观、党的惠农政策和法律法规,教育他们要诚实守信,做文明的务工经商的带头人。春节农民工大量返乡时,党组织一班人走村串户与流动党员促膝谈心,发慰问信,召开联谊会、座谈会,通报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村(街)党组织换届选举以及党员活动开展情况,民生工程进展情况,增进他们对家乡的了解。

3、“双向带动”,回报家乡。

在此基础上,我们在流动党员中广泛开展以“双向带动”,回报家乡为目的的“六个一”活动。要求每位流动党员提供一条致富信息,传授一项专业技术,带去一名富余劳力就业,联系一名外地客商来家乡投资办厂,为所在地群众办一件好事,为党组织介绍一名优秀农民工做为发展对象。同时,把“六个一”活动与创先争优、双学双比、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密切结合起来,与评选“五个好”党支部和先进共产党员密切结合起来,在流动党员中掀起“学技术、比创业、学先进、比奉献”的双学双比热潮。

党组织的关心和帮助使许多流动党员深受感动。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当前,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一是居无定所,行无定踪,使流动党员的管理难度明显加大。流出地党组织难以管,流入地党组织不好管;二是由于缺乏正常的组织教育,有的流动党员宗旨观念淡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偏离,不履行党员义务,甚至长期不交纳党费,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三是少数流动党员从农村来到城市,受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经常出入于赌场、舞厅等场所,损害了党员形像;四是大量年轻党员外流,给农村党员队伍,干部队伍和党组织战斗力带来了一定影响。

三、建议与对策

在党员跨地区、跨产业流动日益频繁的情况下,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既是从整体上提高党组织战斗力的需要,也是从个体上提高党员素质的需要。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

此,必须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着眼于保持党的先进性,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1、以平等、客观的眼光看待流动党员。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党员流动意味着先进性资源的重新整合,因此不能只看到其构成复杂,难以管理的一面,更要看到其思想活跃、素质较高,接受新事物较强的一面。针对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不能简单归结于党员自身的主观原因,要从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机制,体制中去分析原因,寻找出路。

2、以开放、动态的理念容纳流动党员。

针对流动党员数量多,流动范围广,外出时间长等客观事实,必须打破传统观念,研究制定新的管理办法。党组织的设置要打破地域界限,以各种经济关系和社会联系为依托,重新划分流动党支部、党小组。做到党员流到哪里,支部就设在哪里,党员管理也就跟踪到哪里。城市党组织要敞开胸怀去接纳农村流动党员配合流出地党组织共同做好教育管理工作,为他们发挥作用提供平台。

3、从统筹、和谐的角度关心流动党员。

对流动党员的服务要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为管理注入新的内涵。不少流动党员离乡离土,无依无靠,成为城市的弱势群体。党组织在做好流动党员就业、培训和劳动保障的同时,对年老、病残、失去劳力的流动党员要为他们优先办理低保、新农合、新农保、大病救助等,把党的温暖送到他们的心坎上,提高他们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居感。

4、妥善处置不合格党员,完善退出机制。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九条规定,党员如果缺乏革命意志,不履行党员义务,经教育仍无转变,应当劝他退党,如果坚持不退,经支部大会讨论可以将他除名。这一条还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参加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根据这一规定,对极少数唯利是图、见利忘义、损害党员形象的流动党员可以劝其退党或将其除名,以保持党的纯洁性,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让流动党员的旗帜更加鲜艳!

第四篇:务工青年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陆连岛工程、甬舟集装箱码头等重点工程的建设,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同时也吸引了一大群外来务工人员。据统计,当前共有外来流动人员10600余名,约为常住人口的25%。而这些外来人员中,青年占有很大比例,约占总数的40%。他们在服务经济建设的同时,也给社会治安管理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如何管理好这支外来务工队伍,对于促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镇团委在结合当前服务新居民工作的开展,对全镇外来务工青年的总体情况进行调查,通过走访、交谈等一系列渠道,详细了解他们日常生活、工作情况。

一、当前外来务工青年总体情况分析

当前外来务工人员中,主要以青年为主,这些外来青年有来自省内其他城市的,也有来自其他省市的,尤其以安徽、河南、江西居多。这些外来务工青年主要存在以下特征。一是普遍存在着流动频繁、工作不稳定、文化素质偏低等特点,很多青年在务工时间都不长,最短的不到一个月就离开,给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二是工作比较单一。由于经济以塑机螺杆制造业为主,所以外来青年很大一部分都从事于螺杆制造业,工种比较单一;其次是连岛大桥、集装箱码头等重点工程建设,带来了大量的外来务工青年,他们主要从事建筑业,也比较单一;此外,其他外来青年则分布于各行各业,但数量不多,也不集中。三是业余生活枯燥。作为一个海岛乡镇,交通不便,阻碍了与外界的交流,再加上平时工作繁忙,本地文化业发展相对滞后,使得外来青年的日常生活比较枯燥,基本上很少与外界交流。据了解,部分外来青年自从来到以后,除了过年过节回家,基本上都是在岛上度过,甚至有的连都没去过。四是语言交流上存在一些问题。语言问题是各个地方都存在的,在也不例外,岛上的外来青年在和本土人员交流时普遍会感到一种不适应,很难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五是单身青年较多。由于日常繁重的工作和枯燥的业余生活,很多外来青年对找对象等一些人生大事无法顾及或无力顾及。

二、社会各界对外来务工青年的态度及政府部门的相应管理办法、措施。

(一)社会各界对外来务工青年的态度。目前,社会各界对外来务工青年的态度各不相同,有的认为外来青年为的经济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应该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文化教育体系,多渠道为外来青年人员提供服务,使他们早日融入这个大家庭;有的认为外来人员多了,造成社会环境的更大压力,尤其是就业、卫生、治安等方面,他们觉得当前一些治安问题,都是外来人员引起的,因而对他们存在着一种排斥心里;还有的则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反正外来青年多不多都和自己没有关系。正因为有了各种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态度,在的外来务工青年的生活也产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一些企业老板对外来青年重视的,会通过各种渠道为他们提供便利,如企业成立工会、团支部等,经常性的开展一些活动,促进相互间的交流沟通,还有部分企业专门为外来青年提供集体宿舍,设立了阅览室、体育活动场所等,不断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而相反的,另一些对外来人员不重视的企业,他们就没有相关的措施去服务外来青年,造成最后外来青年生活枯燥,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二)政府部门对外来务工青年的相关管理措施。镇党委、政府本着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保护外来人员合法权益的原则,立足实际,把外来人员管理列入重点工作内容来抓,积极探索外来人员管理服务新举措。

一是提高认识,健全网络抓管理。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外来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各种组织,充分利用资源,整合力量,积极推进外来人口管理和服务。镇政府成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领导小组,抽调综治办、派出所、计生办、劳动保障站、司法所干部为成员,下设外来流动人员管理办公室,负责做好全镇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的参谋、指导、协调、督查工作。各社区(村)、有关企事业单位成立外来流动人员管理领导小组,分别设一名暂住人员专管员,从上到下构成了严密的三级组织网络体系。同时制定下发《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的实施办法》、《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若干规定》、《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考评方案》等文件,明确了各部门在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方面的主要职责。在思想上引起重视,把流动人口综合管理服务工作纳入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镇党委、政府专题会议定期不定期的进行研究部署,各部门不定时到外来人员聚居地检查,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评比,营造了一个全体参与外来人口管理服务的大环境。

二是突出重点,构建载体促管理。近年来,随着大陆连岛工程、甬舟集装箱码头等重点工程的建设,岛内涌入了大量的外来务工青年,镇党委政府与大桥建设指挥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外来人口管理问题,构建各种活动载体,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⑴开展“综治进大桥建设”活动。结合大桥建设施工单位特点,提出了将“调处化解、治安防控、法律服务、预防犯罪、平安创建”等活动引进工程建设,全面开展大桥建设综合治理工作,确保大桥建设周边治安环境稳定,同时也为外来人员之间相互交流提供了有效载体。如中港二航局充分利用“党心连民心”活动这一有效载体,组织建设者与当地居民开展各类活动,建立连心桥,加深了青年建设者与社区人民的感情。中铁四局二公司大桥IV-E合同项目经理部制定了卫生“五四制度”和卫生管理制度,保证了职工日常生活、饮食等;⑵在大桥建设各施工单位实行暂口“公寓式”管理模式。制定详细的管理运行规定、管理制度、管理职责,以“单位为主抓,民警重点抓,暂口管理员专门抓”的工作原则,通过“管、控、治”等工作措施的落实,努力构筑起“以登记发证为基础、以落实责任为核心、以科学创新为动力”的新的管理格局,不断推进重点建设项目外来务工青年管理工作向深层次发展。如二航局大桥项目部对新进工人统一登记和办理暂住证,在生活上为员工以统一标准建造民工宿舍、厨房、卫生间、浴室;统一配置室内设施和用品;统一生活规范;统一着装;统一膳食、学习、娱乐活动场所和方式。⑶组织开展各类培训、教育活动。由于工程建设者来自全国各地,彼此之间生活习惯、文化水平、劳动技能等存在很大的差距,镇政府和大桥建设指挥部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通过宣传标语、标牌、橱窗、发放资料等形式加强对员工进行教育,让员工明确有关操作规程,掌握建筑业务知识、建筑行业及项目部各种规章制度、时事政治、法律法规等,组织开展各类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技能。⑷加强对外来员工的组织关爱。为了加强管理,提高外来员工的组织意识、权利意识,在工程项目部建立了工会、党支部、团支部等群体组织,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同时组织开展争创文明岗位、安全岗位、技术能手等活动,打造一支组织纪律严明、技术过硬、工作敬业的员工队伍。如二航局大桥项目部组织员工参加工会,让他们在项目部的各种组织形式里生产、生活;把员工党员纳入项目部党总支统一管理,同时在员工党员中开展“创岗建区”等活动,充分发挥员工党员在工作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以人为本,创新模式重服务。外来务工青年管理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新问题,是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内容。镇结合当前经济建设的实际,深刻认识到外来人员在推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想方设法为外来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促使他们更安心的工作。⑴生活本地化。以“打造平安,构建和谐社会”为指导,把外来人员视为新居民,努力打造“来者有其尊”的社会氛围,不排斥,不歧视,追求外来流动人员与本地居民的和谐共处,使他们能真正融入本地生活。依托工会、团委、劳动保障站等部门,发动和组织全镇的私营业主、企业老总,提供就业岗位,解决他们的就业难题;⑵教育法制化。针对外来人员法制意识薄弱的情况,镇综治办、司法所等部门邀请派出所、法院、交警等部门人员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安全知识培训,提供法律咨询。如沥港边防派出所制作法律汇编,分发给大桥建设者,方便他们遇到困难时及时查阅。几年来,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法制宣传、培训50余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0余份,5000余人次接受了教育培训。同时开展以“春风行动”为主题的流动人口维权活动,成立维权服务站积极受理劳务纠纷,切实解决乱收费、拖欠克扣工资和违反劳动法等侵权问题,切实维护了外来务工青年的权利,提高了他们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权的意识。⑶活动多样化。针对大桥建设生活枯燥的实际,为丰富建设者们的业余生活,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先后举办了外来人员卡拉OK大赛、拔河比赛、“连心杯”篮球赛、全球通青年联谊会、迎春联欢晚会等各类文体活动。

三、当前外来务工青年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在进入的外来务工青年管理上,派出所及相关单位只对他们进行登记和办证,而忽视了相关的管理,特别是对单身居住、多人混居的外来青年不能深入调查了解,以至于不能及时发现违法犯罪活动,及时预防。

二是对外来务工青年频繁流动情况不能及时掌握。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部分外来青年无法适应的生活方式,在工作不久就离开,造成了频繁流动现象,而派出所、社区民警等没有及时进行信息注销,管理上出现漏洞,对于一些来工作的也往往疏于登记。

三是对外来务工青年身份检查不到位。部分社区民警由于工作繁多,对外来青年身份检查没有深入,只做简单的登记管理以完成登记率,而没有深入核实调查。

四是派出所与社区、用人单位配合不密切。各用人单位、社区没有及时向派出所汇报外来务工青年流动去向,而派出所也没有经常性的去核对,难以及时掌握相关信息。

五是部分社区、企业责任人员对外来务工青年管理不重视。部分单位只是在表面上进行管理,没有经常性上门为外来人员服务,也没有提供相应的教育、培训,使外来人员中普遍法律意识缺乏,法制观念不强的现状不能及时改变。

四、当前经济发展中外来务工青年管理的有效方法

外来务工青年管理并不同于本地人口管理,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机制相配合,根据当前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外来人口流动方向、就业范围等,在外来务工青年管理上,可以从制度上去落实。

一是建立外来务工人员登记制度。建立外来务工人员信息档案,详细了解登记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联系渠道、从事行业、经营状况,随时掌握动态,进行全面管理,并与派出所每月进行核对,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二是建立治安联防的责任制度。明确社区(村)、社区民警、出租房主、外来租客四方的责任,签订四方责任合同,互相监督、共同遵守。不定期邀请政法干警为他们宣讲法制课,发放普法宣传资料,提高他们的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权意识。

三是建立“暂住证”制度。对辖区内暂住的外来务工人员,督促他们到派出所或由社区(村)统一办理“暂住证”,以此作为居住的合法证件,实行“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工作原则,确保档案卡册齐全。

四是建立育龄人员登记制度。镇计生办要联合有关部门,在外来务工青年中摸清育龄人员的底数,要求育龄人员持原居住地的婚育证明,办理计划生育证,及时掌握外来务工青年的计划生育情况,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和宣传教育。

五是建立重点流动人口监控制度。通过联系原户籍地公安机关、原居住地政府部门等途径,多方位多渠道地了解掌握外来务工青年的相关情况,对有前科劣迹和现行违法犯罪的流动人员,派出所对其实施重点管理、监控,确保不出现各种破坏治安稳定的情况。

外来务工青年的管理是当前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要任务,作为青年组织,共青团同样也担负着为外来青年服务的重任。通过本次调研,在了解相关情况基础上,我们也将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做好外来务工青年的相关管理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服务经济建设。

第五篇:教师队伍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教师队伍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教育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与后劲的重要因素,教育的发展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肩负着艰巨的任务和神圣的使命。众所周知,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处于主导性地位,是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高低。没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育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的发展之基、竞争之本、提高之源。加快建设高素质的教师和校长这是我区教育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的重点。

一、现在教师队伍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到了重要位置,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改善教师队伍状况和加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为重点,调整布局,深化改革,优化管理,注重成效,取得了明显进展。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区政府的统一部署,有计划地进行学校布局调整,高标准、高水平新建、扩建、改建了部分学校,显著改善了办学条件。在重视外延建设的同时,注重提升内涵水平,认真抓好师德建设、人才培养、人事改革三项重点,以理论学习和法制教育、师德教育和技能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管理

(一)管理从不规范走向逐步规范。

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颁布,为教师管理提供了全面而可靠的法律依据。此外,与这些法律法规配套的其他一系列有关教师队伍管理与建设的文件,则为教师管理提供了科学的操作办法。因此不管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对教师管理的盲目性行为大大减少,提高了其整体管理的科学性。

(二)管理增强了教师队伍的活力。教师聘任制与结构工资制相结合管理模式的探索,增强了教师的责任心与事业心、激进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也带来了学校工作的生机。

(三)管理使队伍建设取得了成绩。

一是教师队伍总量平稳,基本满足需求。二是学校内部管理基本形成了由教师聘任制度、岗位负责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绩效激励制度等构成的管理体系。三是教师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四是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有所提高。

二、面临教师队伍管理的问题

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区虽然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教育能力和教学水平,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拔尖人才建设方面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一:学科领军人物总体数量偏少。市级学科带头人数量也明显偏少。

问题二:各学科中青年骨干教师数量总体偏少,与兄弟县区存在差距。

问题三:缺乏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校长,校长、园长队伍管理艺术、管理水平亟待提升。

问题四:音、体、美、外等专业教师队伍存在结构性缺编的情况,师资尚且不足,更不用说拔尖人才的培养。

问题五:少数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师德师风方面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总之,我区中小学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队伍总体上还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历史层面的,有经费层面的,有培养层面的,也有管理层面的。虽然近年来也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仍需要进一步努力,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教育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进一步提升我区教师和校长整体素质,加速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化进程,加大本区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造就一批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先进的教育理念、厚实的专业素养、开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教育科研与教育创新能力的名师队伍,以加快建设教育强区的步伐。

三、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建议

优化教育结构,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在我区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富有活力,与时俱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我们建议:

我们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大力实施人才强教战略,健全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体制,着力建设高素质、结构合理的优秀师资队伍。

具体目标是:要营造尊重教师、尊重人才的氛围,切实改善待遇;要使我区教师师德水平达到新的高度;要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拥有一定数量的在省、市有较高知名度的优秀教师,实现全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一)确保教师队伍发展在教育事业中处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的质量就是教育的质量,教育的差距归根结底是教师的差距。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促进教育和经济发展,必须首先重视教师资源,优化教师队伍,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先发展。将教师队伍建设做为加快教育发展的重点,加大和确保教师队伍建设投入,建立教师终身学习的动力机制。

(二)优化分层培养机制,强化师训工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大力实施名师分层培养工程。

以“名师建设工程”为抓手,推动名师队伍建设。根据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求,结合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立足我区教育事业发展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诉求,保证专项资金的落实,实施名师分层培养工程,即分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四个层次来实施名师培养工程。积极筹措资金,落实拔尖人才的相应待遇,加大对教育教学作出突出成绩人员的奖励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骨干教师成长的环境。在此基础上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培训和管理考核力度。

2.着力提升教师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打造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必须通过培养锻炼,提升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一是在突出骨干教师培训的同时,注重全员教师的教育培训。通过骨干教师提高培训、中小学校长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主任培训及全区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训活动,有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综合素质。二是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主线,深入开展好教育思想大讨论、专业技能大练兵、专业知识大比武。在教育思想大讨论中,选择必读书目,进行论坛、读书竞赛和论文评比活动;在专业技能大练兵中,进行不同层次的说课和赛课活动;在专业知识大比武中,进行学科专业知识考试。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抓实效,促提高,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把积极引导贯穿始终,把精心组织贯穿始终,把抓落实、求实效贯穿始终。三是积极搭建平台,为教师提供发展的机会。利用座谈会、专家讲座、演讲、网上论坛等形式开展讨论活动,组织学科带头人组优质示范课评比、优秀课改案例和教学设计评比、市级骨干教师以上组优秀课件制作评比、试卷命制评比、普通教师组优质课评比优秀论文评比、普通教师组优秀课件制作评比等活动。通过活动,锤炼教师队伍,让一批优秀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提升,脱颖而出。四是加快教育城域网建设,利用网上的资源优势,实现教师学习培训资源的共享。五是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提高培训者队伍水平,加大教师培训中心的投入力度,建立符合教师学习的高水平的培训基地,尽可能的为教师培训工作创造条件。六是将教师培训工作做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3.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制度。

教育科研水平是衡量教师成长质量的重要指标,必须通过加强教育科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校长作为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要营造一种研究氛围、搭建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提出一个研究课题、建立健全一项制度、制订一个发展计划;把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与研读一篇教材、争上一节研究课、评论一个案例、拟订一份试卷、撰写一篇论文、掌握一套技能等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让学校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基地。

4.把好教师入口关,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一要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把好教师的入口关。二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把人才引进工作当作一项促进教育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确保引进的人才能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用得好”,为我区教育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三要继续实行城乡教师异地交流制度,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建立城市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鼓励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选派农村学校中青年教师到城市交流学习,逐步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短缺和素质不高的问题。

5.不断完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要关怀、支持教师事业,真正做到制度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从而加强师资队伍的凝聚力,确保教师队伍的蓬勃发展。通过评选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管理工作者等先进个人,评选区优秀小课题研究成果奖励、区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电教工作先进集体、区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等先进集体,来激励广大教师自主发展。

6、提高教师队伍职业道德水平

教育部门在师德建设上要认真抓好教育、制度和管理三项建设,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教育观,增强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引导教师形成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教书育人为核心精神品质;坚持实施师德建设长效管理,建立有效的师德建设监督机制,对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损教师形象的行为,应予批评教育乃至行政处分。同时,在教教师有偿教育问题是当前社会反响强烈的热点问题,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研究,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正确地加以引导,禁止从事以营利为目的有偿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师资为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工作,就要创新教育理念,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人才观,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下载xx县党员管理工作调研报告(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县党员管理工作调研报告(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学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县XX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27个,学生1266人。现有教师72人,其中女职工58人。学校现有校长一名,副校长一名,教导主任......

    幼儿园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幼儿园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依据******市教育局对幼儿园管理工作的要求,规范幼儿园管理工作,全面改善办园条件,加强保教队伍建设,提高幼儿园管理水平。现对******镇11所幼儿园的办......

    社区服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杨柳社区服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三驾马车”力促社区和谐物业是小区的保姆,社区是建设和谐小区的主导者,业主委员会则是广大业主的代表,业主大会的执行组织。从职能的划分......

    教师队伍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一、现在教师队伍管理现状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和《教师法》,把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到了重要位置,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中心,以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状......

    教师队伍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教师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实现“人均强县”的基本保证。按照县政协年初工作安排......

    科技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高校科技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为了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我院科技管理工作水平,加快我院科技工作步伐。4月15日至4月17日,在学院张力院长带领下,科技产业处一行4人组成调研组,就“高校......

    档案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以下提供一篇调研报告给大家参考! 地方机构改革势必要对其庞大的行政机构和臃肿的人员进行精简。有些机构将会撤销或合并 ,有些人员将会分流或走向新的工作岗位 , 在这一特定......

    学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学校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新村中学 刘振友 一、基本情况 新村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校园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842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面积3500平方米。现有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