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建立乡镇干部激励机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建立乡镇干部激励机制的调研报告
乡镇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基层政权组织,乡镇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落实者。随着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各项惠民利民政策不断实施,乡镇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工作要求越来越规范化、精细化。构建乡镇干部激励机制,是推动基层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xx特区党委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区乡镇干部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现状
xx特区共有干部职工xxxxx人(教师xxxx人),其中乡镇干部职工xxxx人(教师xxxx人),占全区干部职工的xx%。乡镇干部长期面对“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繁重工作,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倾注的心血。但他们处境艰难,待遇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构不对称。xxxx年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人大主席团、纪委、政法委、人民武装部、工、青、妇等机构和组织按有关规定和章程设置,不设办事机构,其具体事务由党政办公室或其他办公室承担,领导实行交叉任职或兼职。在领导职数上,乡镇定党委书记x名(兼任乡镇人大主席)、乡镇长x名,党委副书记x名(其中x名同时担任乡镇长,一名担任纪委书记),乡镇副乡、镇长根据乡镇的实际进行设置,政法委书记与武装部部长实行一肩挑,人大专职副主席x名。根据乡镇的实际,综合设置x—x个(有的乡镇设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如xx镇)办事机构,将人事关系由乡镇管理的事业单位合并调整为x—x个(有移民工作任务的乡镇成立移民工作站),相对特区xx个部门单位来说,乡镇每个单位和机构都承担着上级多个部门的业务工作任务。加上教育、农业、畜牧等单位人员上划管理后,乡镇对上划人员看得见管不着,机关是管得着,看不见,出现了既没达到技术业务管理的要求,又没有把技术业务从乡镇工作中脱离出来,导致相互推诿、争权的现象发生,减弱了乡镇抓工作的力量。
(二)权责不一致。一是乡镇有责无权。在乡镇一些具体工作中,如乱搭乱建工作整治,由于没有主体执法资格,存在着不管有责任,要管是违法的现状。由于有责无权,严重束缚了乡镇工作的手脚,给基层干部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带来困难。二是机关有权无责。从机关部门来说,为了减轻责任,对业务工作采取以责任书,或者拟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把工作任务和责任直接分解到乡镇。由于权责不一致,导致乡镇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工作中不能放开手脚,工作难于打开局面。
(三)工作压力大。经济上,乡镇干部没有乡镇工作津贴,大部分是两地分居和单职工家庭,回家探亲、赡养老人和供孩子上学等都是靠工资支出,乡镇干部在背负繁重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背负较重的经济压力。对于少、边、穷的乡镇来说,业务经费最多能勉强维持工作运转,由于没有税源,无超税收返还经费,导致干部职工出差不能报销、下村没有生活补助。政治上,由于机构改革,领导职数减少,干部交流多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加之上级下派任职干部较多,乡镇干部提拔较少,积累了大批优秀干部。面临这种升迁无门、调动无门的境况,乡镇干部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得过且过、拔一拔动一动的被动工作局面。
(四)待遇不对等。勿庸置疑,机关与乡镇从工作环境、工作量和待遇上来说,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工作环境有差距。在机关工作的同志,不受风吹雨淋,不用走村窜户,按国家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享受“双休日”、“节假日”和“带薪年休假”,不用担心因工作会带来安全威胁和扣工资的风险。二是待遇有差距。在工资待遇一样的情况下,乡镇干部多承担着到城区办事、探亲、走村窜户工作的费用;
事业人员职称的评比聘用比例比机关低;
乡镇干部提拔的机率比机关少。三是工作量上有差距。在机关个别部门是上班签到、上网、看报,而乡镇干部不仅要从事自身的业务工作,还要围绕中心工作包村联系等。有的乡镇仅有x人包一个村,如xx乡等。由于乡镇与机关的反差大,边远乡镇工作的同志想方设法向机关调、往中心乡镇调,无形中在社会上造成了重机关、轻乡镇的心理。导致领导干部等“改非”、一般干部等退休现状,缺乏工作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以上情况看出,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领导职数、机构和职能减少,权力弱化的现状,与工作重心越来越下移,工作要求越来越规范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二、对策建议
(一)完善机构职能,确保权责一致。一是增加乡镇领导职数。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关事宜的通知》(x组发[xxxx]xx号)文件中“可专门配备乡镇人大主席”的规定,在乡镇专门配备乡镇人大主席,解决乡镇正科级领导少、工作繁重的情况,进一步增强乡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政法委书记和武装部长应实行分开任职。乡镇党委委员统一享受副科级待遇,解决同工不同酬的问题;
二是针对乡镇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职能并入党政办的实际,明确人员从事相关工青妇群团工作,享受股级干部待遇;
三是将教育、农业、畜牧人、财权划转为乡镇管理,解决上划人员管理上的空档问题;
四是加强乡镇依法行政职能,下放行政权力,或者从有执法权的相关部门派人员下驻乡镇,解决乡镇无执法权的问题。
(二)建立激励机制,关怀乡镇干部。一是建立乡镇工作年限与级别待遇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在乡镇担任副科xx年、股级干部xx以上的,在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为优秀的基础上,相应享受上一个级别的政治待遇;
二是加大基层干部的提拔使用。如乡镇领导干部空缺时,从机关与乡镇的后备干部中按x:x的比例进行选拔任用;
三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乡镇一般干部工作xx年以上、考核称职的,交流到条件较好的乡镇工作;
考核优秀的,调入机关工作;
考核不称职的,交流到边远乡或到村工作。实行干部“上挂”、“下挂”制度;
四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采取统一调配、竞争上岗的形式统筹解决乡镇超、空编的问题。同时,对乡镇空编的岗位及时招人员,缓解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五是狠抓机关作风建设。机关单位尤其是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一定要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心系基层、心系群众的服务理念。对机关作风差的干部,一经查实,实行曝光,并调整其工作岗位。
(三)倾斜经济政策,构建和谐乡镇。一是针对乡镇工作任务重、经费支出大的实际,业务经费向乡镇倾斜;
二是落实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充分调动乡镇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三是落实好“双休日”、“节假日”和“带薪年休假”制度,对因工作需要确实不能休假的,按规定给予加班补助,并将此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四是弱化经济指标的考核,引导乡镇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第二篇:关于建立乡镇干部激励机制的调研报告
关于建立乡镇干部激励机制的调研报告
周元军王鹏
〔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六枝特区乡镇干部的现状,对怎样建立乡镇干部激励机制提出了对策建议。
〔主题词〕乡镇干部激励机制
〔作者介绍〕中共六枝特区区委办公室
乡镇是最贴近人民群众的基层政权组织,乡镇干部是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直接落实者。随着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入,各项惠民利民政策不断实施,乡镇的工作任务越来越重,工作要求越来越规范化、精细化。构建乡镇干部激励机制,是推动基层工作开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六枝特区党委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区乡镇干部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现状
六枝特区共有干部职工11181人(教师4748人),其中乡镇干部职工5748人(教师3789人),占全区干部职工的51.4%。乡镇干部长期面对“上头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繁重工作,为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倾注的心血。但他们处境艰难,待遇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机构不对称。2007年乡镇机构改革后,乡镇人大主席团、纪委、政法委、人民武装部、工、青、妇等机构和组织按有关规定和章程设置,不设办事机构,其具体事务由党政办公室或其他办公室承担,领导实行交叉任职或兼职。在领导职数上,乡镇定党委书记1名(兼任乡镇人大主席)、乡镇长1名,党委副书记2名(其中1名同时担任乡镇长,一名担任纪委书记),乡镇副乡、镇长根据乡镇的实际进行设置,政法委书记与武装部部长实行一肩挑,人大专职副主席1名。根据乡镇的实际,综合设置4—5个(有的乡镇设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如平寨镇)办事机构,将人事关系由乡镇管理的事业单位合并调整为8—9个(有移民工作任务的乡镇成立移民工作站),相对特区55个部门单位来说,乡镇每个单位和机构都承担着上级多个部门的业务工作任务。加上教育、农业、畜牧等单位人员上划管理后,乡镇对上划人员看得见管不着,机关是管得着,看不见,出现了既没达到技术业务管理的要求,又没有把技术业务从乡镇工作中脱离出来,导致相互推诿、争权的现象发生,减弱了乡镇抓工作的力量。
(二)权责不一致。一是乡镇有责无权。在乡镇一些具体工作中,如乱搭乱建工作整治,由于没有主体执法资格,存在着不管有责任,要管是违法的现状。由于有责无权,严重束缚了乡镇工作的手脚,给基层干部落实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带来困难。二是机关有权无责。从机关部门来说,为了减轻责任,对业务工作采取以责任书,或者拟定相关的管理办法,把工作任务和责任直接分解到乡镇。由于权责不一致,导致乡镇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降低,工作中不能放开手脚,工作难于打开局面。
(三)工作压力大。经济上,乡镇干部没有乡镇工作津贴,大部分是两地分居和单职工家庭,回家探亲、赡养老人和供孩子上学等都是靠工资支出,乡镇干部在背负繁重工作压力的同时,还要背负较重的经济压力。对于少、边、穷的乡镇来说,业务经费最多能勉强维持工作运转,由于没有税源,无超税收返还经费,导致干部职工出差不能报销、下村没有生活补助。政治上,由于机构改革,领导职数减少,干部交流多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加之上级下派任职干部较多,乡镇干部提
拔较少,积累了大批优秀干部。面临这种升迁无门、调动无门的境况,乡镇干部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了得过且过、拔一拔动一动的被动工作局面。
(四)待遇不对等。勿庸置疑,机关与乡镇从工作环境、工作量和待遇上来说,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工作环境有差距。在机关工作的同志,不受风吹雨淋,不用走村窜户,按国家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享受“双休日”、“节假日”和“带薪年休假”,不用担心因工作会带来安全威胁和扣工资的风险。二是待遇有差距。在工资待遇一样的情况下,乡镇干部多承担着到城区办事、探亲、走村窜户工作的费用;事业人员职称的评比聘用比例比机关低;乡镇干部提拔的机率比机关少。三是工作量上有差距。在机关个别部门是上班签到、上网、看报,而乡镇干部不仅要从事自身的业务工作,还要围绕中心工作包村联系等。有的乡镇仅有2人包一个村,如牛场乡、毛口乡、箐口乡等。由于乡镇与机关的反差大,边远乡镇工作的同志想方设法向机关调、往中心乡镇调,无形中在社会上造成了重机关、轻乡镇的心理。导致领导干部等“改非”、一般干部等退休现状,缺乏工作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以上情况看出,乡镇机构改革中,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领导职数、机构和职能减少,权力弱化的现状,与工作重心越来越下移,工作要求越来越规范的发展形势不相适应。
二、对策建议
(一)完善机构职能,确保权责一致。一是增加乡镇领导职数。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有关事宜的通知》(黔组发[2010]23号)文件中“可专门配备乡镇人大主席”的规定,在乡镇专门配备乡镇人大主席,解决乡镇正科级领导少、工作繁重的情况,进一步增强乡镇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政法委书记和武装部长应实行分开任职。乡镇党委委员统一享受副科级待遇,解决同工不同酬的问题;二是针对乡镇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职能并入党政办的实际,明确人员从事相关工青妇群团工作,享受股级干部待遇;三是将教育、农业、畜牧人、财权划转为乡镇管理,解决上划人员管理上的空档问题;四是加强乡镇依法行政职能,下放行政权力,或者从有执法权的相关部门派人员下驻乡镇,解决乡镇无执法权的问题。
(二)建立激励机制,关怀乡镇干部。一是建立乡镇工作年限与级别待遇相配套的激励机制。在乡镇担任副科12年、股级干部15以上的,在组织、人事部门考核为优秀的基础上,相应享受上一个级别的政治待遇;二是加大基层干部的提拔使用。如乡镇领导干部空缺时,从机关与乡镇的后备干部中按3:2的比例进行选拔任用;三是加大干部交流力度。乡镇一般干部工作10年以上、考核称职的,交流到条件较好的乡镇工作;考核优秀的,调入机关工作;考核不称职的,交流到边远乡或到村工作。实行干部“上挂”、“下挂”制度;四是由组织、人事部门采取统一调配、竞争上岗的形式统筹解决乡镇超、空编的问题。同时,对乡镇空编的岗位及时招人员,缓解人员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五是狠抓机关作风建设。机关单位尤其是有行政执法权的部门一定要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心系基层、心系群众的服务理念。对机关作风差的干部,一经查实,实行曝光,并调整其工作岗位。
(三)倾斜经济政策,构建和谐乡镇。一是针对乡镇工作任务重、经费支出大的实际,业务经费向乡镇倾斜;二是落实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绩效工资,充分调动乡镇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三是落实好“双休日”、“节假日”和“带薪年休假”制度,对因工作需要确实不能休假的,按规定给予加班补助,并将此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四是弱化经济指标的考核,引导乡镇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第三篇:公司激励机制建立
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对激励的定义是:“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愿望、动力都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它是人类活动的一种内心状态”。在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对员工激励的目的是为了调动员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和生产的积极性,激发出员工的创造力和执行力,从而提高公司的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要达到激励的目的,建立企业的激励机制是最主要的管理方法。而激励的核心就是“人的满足感”。人的满足感有精神和物质二个方面的要求。人的满足感,表现为一种内心需求的获得;而在实际当中,每一个人内心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偏重于物质奖励的获得,而有的人则看重荣誉感和成就感的获得。对于所有的这些激励,必须是建立在真实的、公正的和科学的评估体系之中。如果评价体系不科学、不公正和不真实,哪么这种结果的效应是负面的,激励就会变成对员工的伤害。
一、薪酬激励是所有企业对员工最主要和普遍的激励手段和方法。
目前许多企业在分配制度上都十分滞后和不科学,主要是对“按劳分配”绩效评估体系的缺失或失真。大部分公司没有效绩评估体系和考核制度,或者有制度无法执行或不执行。由于薪酬系统的变革可能直接导至企业人工成本的变化,大多数企业管理层并不热衷于是种变革和改进。从总体管理流程来看,薪酬管理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特别是在企业最底层的员工,薪酬的激励作用对于他们可以说是工作热情来源的最大动力,也是企业工作效率提高的最大动力。
1、浮动工资制实行与绩效挂钩的浮动工资制,并同时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对于作业层,可采用按月考核,根据每一个员工完成指标情况,发放薪酬。这种按月考核的浮动工资制度,仅适合于作业层的员工进行考核和评估。并不适合于管理层,管理层的绩效评估制度则应按来考核。如目前流行的年薪制度,管理层的薪酬收入与考核指标挂钩。
2、级别加效益工资制度目前大多数企业还是实行级别加效益工资制度,级别工资属于固定工资部分;而对于员工来说,除了级别工资外,还有效益工资。一些企业,级别工资一般是固定不变的,而且往往几年都不调整,从而使得薪酬激励机制失去了活力,工资也就成了“大锅饭”的代名词。级别工资主要是为了保证有技术有经验的员工能得到一定的利益保障而实行的,员工的技术、经验和工龄等因素是组成工资级别的主要元素,这种制度为企业能保留住主要技术和生产骨干,为企业人力资源能够相对稳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这种级别如果总是一成不变的话,不是实行动态管理,就会使得薪酬制度变成一潭死水而没有活力。所以,所有员工的级别,除了考虑到员工的技术水平、工作经验和实际工龄外,还应加入“员工能力预期指数”,对有能力预期或有潜力、有发展前途的员工,给予超前的级别代遇。这样的考核评估就可以激发员工自我提升的和要求进步的积极性。
二、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和选拨制度企业员工是不是满意,除了薪酬外,最主要的就是升职机遇了。
现在许多企业都没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对人才的培养也没有系统的计划,不愿投入相应的资源。在选拔人才或升职时都是根据管理者个人的喜好来决定。这种没有经过长期考核和培养的人才,很难能够得到高素质的有用之才。由于没有明确的用人机制,从而使得企业中许多有能力或潜力的人也没有了奋斗的目标。
三、荣誉感的给予。
企业应该随时给予哪些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相适应的荣誉。表场和评先的机制应该是系统性和永久性的。在企业管理中作为一项制度来建立和执行。同时,“奖励制度”应该和企业的“处罚制度”一起来执行,约束机制是奖励机制不可分割的部分,这样对能更有效地体现出先进和落后的分别。
四、人性化管理是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的关键。
许多管理者崇尚“强势管理”模式,强势管理,并不是不好,有时还特别需要样的人才。但是,如今的一些企业当中,对“强势管理”的理解已经变样了,有的管理者在管理上,已经超出了“管理”的范畴,走到了对人身进行报复和恶意打击的程度。使得许多员工产生出“黑色”的心理状态,企业文化已达到扭曲或者是丑陋的程度。所以,企业应该崇尚人性化的管理,而人性化管理是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的关键。组织应该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管理环境和工作环境,这是所有员工最盼望和事情。组织管理者应根据人的性格和文化素质进行管理,处处体现出关心职工,关心下属;员工同样关心上级,关心企业,体现出人性的和谐,以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创造财富,提高劳动的效率和质量。
所以,企业对员工的激励,不管是用哪一种方法和措施,激励的核心就是“人的满足感”
第四篇:基层文化建设要建立激励机制调研文稿
基层文化建设要建立激励机制调研文稿
——调研文稿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中强调:“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基层文化建设的作用已突显。虽然近几年来基层文化建
设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硬件”建设并不落伍,但“软件”建设不容乐观。在市场经济、与时俱进的考验下,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基层文化建设主体动力不足。目前虽然已初步形成了上下左右一致的文化建设氛围,但基层单位本身仍存在着相当的惰性,不是我要干而是让我干、不是认真干而是推着转、不是比着干而是观望看,甚至有的单位只忙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而无视思想觉悟,政治素质;有的单位只忙于装饰装簧,靓丽华贵,而不顾现实可能,实际效果;还有的短期行为、临时抱佛脚;急于求成,一口吃个胖子,使基层文化建设偏离思想文化,远离治本轨道。
基层文化建设需要激励信仰。信仰是对某种主张、主义的信服和追求,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但只有科学而坚定的信仰,才会产生积极的、无坚不催的力量。针对目前“信仰危机论”、“金钱万能论”的干扰破坏,要认真学习“三个代表”这一中国化马列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牢记两个“务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此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信心和决心,营造健康向上的思想氛围,占领社会主义文化阵地。这种力量是任何物质利益无法代替的精神动力。相反,没有信仰、偏离此信仰或信仰缺乏坚定性、科学性,就会使人失去最重要的内在动力,甚至会成为阻力。所以,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在发展创新与时俱进大潮的浪尖上,更要时刻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才能使广大基层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提高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主动把文化建设列入本职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只要领导重视,就能巩固和提高广大基层干部对文化建设的信仰和对科学知识的追求,主动接受教育,自觉献身事业。
基层文化建设需要激励正气。即肯定和弘扬正派的作风和良好的风气。这是一个单位的“阳光雨露”、精神支柱。一个单位要想长期树立正气,必须勇于拿起表扬与批评这个锐利武器,用表扬来肯定成绩、激励先进、扶植正气,用批评来鞭策后进、抵制消极、纠正不足。其目的都是为了明辨是非,当仁不让。表扬与批评虽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目前表扬尚可,批评不足。一是要充分认识批评的作用。主要是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定向上的社会理念,化消极为积极,化干戈为玉帛;二是要掌握批评的要领。尊重人格、以理服人、循序渐进、一视同仁。批评的方式虽然很多,但必须身教重于言教,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适时开展批评,经常常用的方法主要是口头批评。三是要提高领导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更亲切、更准确、更中听、更具启发性,象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不能图一时痛快“立竿见影”,要立足长远,放眼未来,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收到事半功倍、长治久安的效果。
基层文化建设需要激励政绩。政绩是人们通过某种努力而取得的成就和结果,又是与一定需要和满足联系在一起的,因而,如何褒扬政绩是激励人们积极从事各种活动的最直接动力。我们就是要用实际行动让人们看到,干好干坏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早干晚干不一样、主动干与被动干不一样。按劳取酬,论功行赏,一是目标激励。很多单位都在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签定目标责任状、特别是竟聘人员所讲演的目标,都是最大限度的目标,需要倾注全部所能,甚至蹦高跳才能够着,必须严格按责任状落实,不折不扣的兑现奖惩,哪怕是今年“吃亏”,明年再“找”回来,也要坚持,不能食言;二是荣誉激励。最主要的是要走向正规,体现先进性。对于对单位和事业确实做出贡献的人,荣誉奖励也要到位,并以一定的名誉标定下来,使人们的正确的思想和行为得到巩固和提高,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他人的尊重。所谓先进性,就是落实标准,实事求是,该得到的给个金山银山也不多,不该得到的平衡一草一木也有过,下级的先进就应该摆事实讲道理,群众公认,上级的先进就应该在下级的先进中产生,那些荣誉不能兼得、奖金不能兼得的“规定”未必可取。更不能借口群众性而忽视先进性,平分名额;借口党管干部的原则而为我所用,不给先进做主;在入党提干、晋职晋级,这些大事大非面前尤其不能含糊,以其昏昏使人召召是不行的,弄的同志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能事得其反,弄巧成拙;三是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满足人们需要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小平同志曾说过:“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
段时间可以,长期不行”。但要注意个人需要和工作需要与社会需要的一致性。即要克服“不痛不痒”又要避免“成本过高”。目前反映的突出问题就是奖励太“薄”,不足挂齿,当然欲望是无止境的,也只有观念上的满足,才是真正的满足。所以要学会调节控制,在适当提高奖励标准的同时,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立足岗位讲奉献,面对现实讲可能。特别是文化建设,更要注意陶冶情操,以人为本,使激励机制逐步走向制度化、正规化轨道,逐步约束教育对象的动机与行为,朝着单位与事业的需要坚定不移的前进。
xxx水管站:xxx
第五篇:乡镇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调研报告
乡镇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调研报告2010-06-29 18:25:0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调研报告乡镇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调研报告(2)[摘要]:在市场经济形势下,乡镇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目前,在乡镇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着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作风漂浮,工作方法简单,消极怠工,腐败现象严重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一是要强化管理意识,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二是要强化观念更新,实现干部角色转换;三是要强化作风建设,注重干部形象塑造;四是要强化“温暖工程”,在工作、生活上关心乡镇干部。[关键词]:乡镇干
部思想作风建设乡镇作为国家政权的基石,处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线,作为乡镇干部,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思想作风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农村得到有效贯彻落实,而且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为此,笔者到天台县d镇,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总体来说乡镇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是好的,但有一小部分乡镇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工作作风漂浮、消极怠工,这必须引起我们各级党委的重视。
一、乡镇干部思想作风建设面临的困境通过对d镇的调研和问卷调查,共发下去调查问卷550份,收回537份,从中可以看出乡镇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不容乐观。具体如下:项目乡镇干部调查问卷村级干部普通群众调查问卷工作作风漂浮37%%工作方法简单33%35%群众观念淡薄21%35%工作消极怠工19%18%腐化堕落、享乐主义12%15%喜欢在机关部门工作72%
(一)思想观念不适应
于形势发展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观念的逐步深入人心,一些乡镇干部思想观念仍较滞后,一时适应不了近年来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任务。具体主要表现在:一是对自身职能的认识不到位。新时期乡镇干部的任务是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公共管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但少数乡镇干部对自身职能认识还不到位,他们只习惯于完成上面所下达的任务,习惯于做好眼前急需做的工作,缺乏发展意识与工作思路。二是存在思想保守问题。乡镇干部的工作对象是农民,工作时间基本上就是在农村,见得少,识得也不多,加上一些人平时对学习理论知识的不重视,因此,工作中接受新观念就慢,市场竞争意识、竞争能力不强,对工作的标准,要求就定得不高,容易形成思想保守。三是为人民服务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薄。对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无动于衷,从原来的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鱼水关系”转到“蛙水关系”,习惯于行政命
令,工作布置,依赖于坐、听、等,不能经常性地“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进行交淡,倾听群众的呼声,工作上还没有转到“爱民”、“亲民”、“为民”上来。通过这次调查问卷形式统计上来的数字看,村级干部和普通群众对此项内容打了35%,乡镇干部打了21%,说明此项内容群众反响强烈,必须引起各级党委的重视。
(二)工作作风漂浮,工作方法简单,消极怠工,引起一些不必要的群众集体上访事件的发生。第一是工作作风漂浮。一些乡镇干部有的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中心不突出,常常是“胡子眉毛一把抓”;有的缺乏活力、干劲,工作不深入到群众中去,坐在办公室里画几个数据往上一报就敷衍了事,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跑官要官上。第二是工作方法简单、粗糙。有的乡镇干部不愿做细致的群众工作,当工作一旦做不通或处于被动局面时,不从自身方面找原因,而认为是农民群众觉悟低、素质差,常常采取所谓的“行政压制手段”来处理问
题,这样既伤害了农民群众的感情,又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有的对于处理群众之间矛盾,往往开的都是“太平方”,两头都不得罪,这种“老好人”思想使得村级工作很难开展。第三是工作上的消极怠工。有的乡镇干部进取心不强,感到在乡镇工作条件太苦了,羡慕在机关部门工作的干部。因此,工作起来无精打采,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出现了“喝茶看报混日子”的现象。有的乡镇干部感到在乡镇工作没有什么成就感,在进机关工作的努力无望后往往不思上进,干脆消极怠工,出现了“出工不出力”现象。由于少数干部工作作风漂浮等原因,该处理的事情未处理,引起群众的不满情绪,只能通过上访途径来获得解决,这直接影响到了干群关系。
(三)腐败现象严重由于缺乏监督机制,少数乡镇干部严重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从上面的调查问卷也可以看出,已达到12%和15%的比例),有的办事不公、处事不当。
①少数干部以权谋私,凭着自己所握有的一点实权,在乡村道路承包,乡(镇)属企业改制等重大问题上大权独揽,大搞权钱交易。②极少数干部为政不廉,腐化堕落,在群众中影响极坏。他们利用所谓的工作需要,在“职务消费”的幌子下大肆进行吃喝玩乐,挥霍浪费,生活向高标准看齐,追求个人的享乐而置工作于不顾,甚至包养二奶生活腐化,严重损害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二、困境的原因分析乡镇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从主观因素上看:
(一)重物质,轻精神,价值取向的实用化倾向较为明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人心,乡镇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