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剧场调研报告
关于人民剧场经营发展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推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开展,拓宽视野,更新观念,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更有效地服务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促进我市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我们对剧场的情况进行了调研。剧场经济的不景气,从客观上说,有两个原因。其一,近20多年来,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日益多元和多样,新兴的影视音像等大众视听媒介和网络文化的地位快速上升,在文化市场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扩大,从而造成了群众文化生活的结构调整,给剧场演出的发展带来了危机和挑战。其二,剧场演出在市场化程度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而舞台节目不够繁荣,演出不景气的状况没有根本的改变,能吸引观众趋之若鹜的舞台演出严重匮缺,使剧场经常处在困难状态,同时,政府部门对剧场自主经营、开辟演出市场缺少政策扶持。人民剧场2005年改造以来,为文登增添了闪光点,但是,从总体上看,差距相当大。剧场演出设施落后、服务低水平,已远远滞后于社会发展其他领域的总体水平,严重制约了演艺业的发展。那么如何摆脱困境,使剧场成为演艺市场中充满生机勃勃的产业链?由此我们就剧场的相关问题谈一些想法。
一、剧场走产业化运作之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市场经济的逐步趋于成熟,给文化产业的存在形态和发展态势带来革命性变革,为文化艺术的创新和发展提供广阔的前景,使文化艺术生产释放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空间。作为表演艺术生命的载体,演出市场链上的中心环节——剧场,大部分属于文化产业范畴,剧场的演出在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的同时,其产品的价值也在逐渐的转移。同时作为剧场本身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以保证其自身的正常运作及其价值的延伸。特别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剧场作为社会资源进入市场,从剧场的结构调整、市场定位、舞台配臵、剧目策划、市场营销等都需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产业化方式来运作。
我们必须打破旧有的思维模式,一方面要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抓好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另一方面要从以商业利润为第一目标的错误轨道上扭转过来,不能只注重经营开发,忽视主业演出,把剧场沦为单纯谋生手段,使剧场功能萎缩。剧场的作用决定剧场必须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欣赏节目、观看演出的需求,一切经营活动都必须围绕提高整个民族文化的演出主业展开,影响或削弱演出主业发展的商业经济活动都应该淡化。
我们认为剧场产业化将激活剧场文化的潜在价值,走产业化之路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要高度重视剧场软硬件的建设,要加大力度,给足政策,促使剧场有较大程度的改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剧场的经营策略显得十分重要,剧场经营的好与否直接影响演出市场的繁荣,而剧场的定位和管理模式至今尚未明确确定,谈剧场的发展则感觉是空中楼阁,作为非盈利性的剧场,是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的,其存在和发展对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
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非盈利性的剧场是属于公益性的,可以盈利但不能分红。对于这类剧场,需要资金投入。国内外不少剧场每年都可以得到国家财政的专项资金。剧场往往处在一个城市、地区的中心地带,环境优雅、秀丽,而且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标致性建筑,也是综合实力的体现,很多地区都十分重视剧场的建设、维护和发展。要制定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投资剧场的设施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使剧场建设有突破性的进展。同时定期举办剧场管理的专业培训班,以提高现有剧场管理成员的管理水平,在条件成熟时,也可实行持证上岗。
作为盈利性的剧场,当然以盈利为经营目的,要加强和完善这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观众合法权益,确保剧场行业的正常运行。
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联合,或股份制改造,整合资产、盘活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演出场所的要求愈来愈高,不仅对演出场所的外观和外部环境、管理和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舞台的立体化运作,以及音响、灯光、字幕、布景、消防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普遍认为目前的剧场设施已严重制约了我市演艺业的发展。我们认为要迅速改变这种滞后的状态,必须采取多种形式的资本组合,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鼓励社会资本参股、合伙、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参与兴办文化产业,与大型企业、演出团体、演出经纪机构联合、兼并和股份化,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国有和国家控股的文化企业。据报道,近期美国娱乐业巨头时代华纳投资购入上海永乐影院49%的股权,外国资本开始大规模的进入影视剧院,将对我国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带来新的机
遇和挑战。我们要善于抓住契机,把剧场改造建设成高水准舞台、音响、灯光的现代化剧场。
四、明确定位,打区域的文化品牌。
很多剧场每年面向观众演出都在三百场左右,之所以能经久不衰,保持较高的上座率,很重要的是他们十分注重打自己的精品品牌,以名剧博得众多观众,以其区域独特的文化背景吸引观众。我们要大力支持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大众化娱乐项目和经营活动的发展,积极鼓励发展面向青少年和老年的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在深入挖掘传统优秀文化娱乐方式的基础上,有选择地吸纳和引进国外文明健康的现代化文化娱乐项目,提升文化娱乐品位和科技水平。要积极开展地方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为主,接待一些布景、灯光、音响要求不高艺术团体,且不能盲目攀比。一切根据本市实际情况,明确自己的定位。
五、加强宣传力度,建立演员和观众的互动平台,利用现代化手段,搞好演艺市场营销。
不少管理者认为演艺市场的营销是表演艺术团体和演出公司的事,票务的推销与其无关,他们只要管好剧场本身,收取场租就行了。这种思维模式与现代社会市场营销理念是相驳的。作为现代剧场管理者,不能把剧场仅仅看成演出场所,不能再延续传统的剧场管理理念,仍然采取被动的营销方式。我们要采取主动出击的运作思路,利用自己经营积累的经验和市场运作能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本市广大群众对演艺市场的需求,主动寻找能获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节目。要注重宣传,不仅强化原有的固定宣传栏,采用新颖的艺术手法,制作
节目预告或宣传单片,而且通过电台、报刊、海报、电视台不断以广告、新闻、专题、电视滚动等形式,在上演前分阶段的进行宣传报道,向广大观众宣传所演节目,以扩大剧场上演节目的影响力。
总之,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剧场不仅是舞台艺术生命的载体,演出市场链上的中心环节,而且已成为广大观众享受、感悟历史和现代文化精髓的集散场所,是传播民族文化,提高整个民族文化品味,加强文化交流的重要领地,是现代社会人们交际、休闲的上佳之地,是电视、媒体、网络文化所不能替代的文化场所。我们要以舞台表演艺术为依托,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的平台上,创造出崭新的、富有现代气息和人文精神的现代剧场。
2008年10月
第二篇:市剧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推荐]
市剧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市剧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市剧场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文化方面组织课题组,从200年3月下旬至6月底,就本市剧场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课题组分别召开部分区文化管理部门、主要剧场以及专业文艺表演团体负责人座谈会,听取市文广影视局的情况介绍,与市政协文艺界委员、民主党派代表、社会人士实地考察部分剧场并进行座谈,查阅国外有关资料,获得了详细的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并多次开会进行综合分析,形成如下共识。课题组认为,市的剧场在历史上形成了良好的基础,改革开放之后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市经济的快
速发展以及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市政府在对部分老剧场进行改造的同时,新建了一批剧场及其他演出场所,特别是作为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市大剧院和市马戏城、市话剧艺术中心、艺海剧院等相继出现,使市拥有了一些达到国际水准的现代化剧场,为城市增添了闪光点。但是,从总体上看,近年来市剧场在数量、设施、演出和管理等诸方面的衰退也是明显的,尤其与建设世界级城市、建设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迎接世博会的目标相比,差距相当大。这些问题,只有靠进一步推进和深化文化体制和机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来解决。当务之急,是必须尽快制订切实可行的市剧场建设规划,并将其纳入市文化发展战略和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有步骤地加以实施。
一、市剧场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 在我国现代剧场发展史上,市的剧场曾有半壁江山之称,与北京一起,形成南北最有影响的两个演出大码头。新中国
诞生至今,市剧场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国际、国内文化艺术交流,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建设城市文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市的剧场建设在总体上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也落后于其他文化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市演出市场的发展和文化事业的繁荣。主要问题有:
1、剧场呈不断萎缩的趋势,数量偏少,尤其缺少能够满足高层次演出需要的现代化剧场。据有关资料,1950年,市市区有专业剧场109家;1995年,为22家;至5月的统计,仅余14家。不仅数量大幅度减少,而且失去了一批在历史上积淀了文化特色、在海内外具有影响的老字号剧场。由于缺乏重视和规划失当,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被誉为话剧大本营的长江剧场,沪上最早的现代剧场之
一、具有80余年历史的人民大舞台等著名剧场,如今都不复存在。失去这些品
牌剧场,是市文化资源的流失。近年来虽然建造了市大剧院、市话剧艺术中心、艺海剧院等,但因对现有剧场保护、改造不够,仍缺乏可以接纳高层次演出的高档剧场。一年一度的中国市国际艺术节,往往出现无处安排剧团演出的窘况。在演出的黄金季节里,市现有的市级京、昆、越、沪、淮等剧团争抢在逸夫舞台演出。这与纽约、伦敦等国际大都市每天仅音乐剧就有40至50场演出形成强烈的反差。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就更缺少演出场所了,以具有江南特色的评弹为例,全市现有专业和兼营书场64家,其中90%以上在郊区,市区专业书场仅有3家,并且还在遭到房地产发展的蚕食。
2、剧场设施设备老化陈旧,不能满足演出需要。随着当代观众文艺欣赏水准的提高,演出的舞台美术、灯光音响等日益与高科技结合,剧场如果没有相应到位的设施设备,很难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吸引观众。目前市大多数剧场建
造年份已久,有的甚至建于解放前,长期来未及时投资改造,普遍存在设施老化、设备落后的状况,达不到国际通行的舞台表演规范。市昆剧团排演的《牡丹亭》因需要舞台有一定的深度,全市只有市戏剧学院实验剧院等一二家剧场能够演出。大多数剧场连基本的设施都不具备,或者移作他用。如不少剧场无专用的化妆间,有的剧场因经济窘迫,将原有的化妆间作为招待所出租,把走道作为演员的化妆间。市郊部分影剧院后台连厕所也没有。调研中,演员们对此意见强烈,感到自己的人格、劳动缺少应有的尊重。这些破旧落后的剧场,虽然招牌犹在,但很少有剧团愿意光顾演出,如拥有70余年历史的共舞台,自1988年后未投资1分钱改造,破败不堪,观众称不如单位食堂,今年上半年仅只有3场演出。由于演出少,剧场收入枯竭,造成无力修缮改造的恶性循环。部分新建的社区文化中心尽管建有演出场所,但设施不到位,或者建造时由外行
设计,很难进行演出。
3、剧场定位不清,未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和经营特色。剧场艺术专业化、特色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城市剧场的趋势,如近来,美国大华盛顿地区出现了一批分工明确、特色显著的剧场,在音乐剧、经典话剧、先锋戏剧、新人新作等方面的演出上各司其职。反观市剧场,虽然话剧艺术中心和逸夫舞台形成了一定的经营特色,但从总体上看,没有形成一批各有擅长和特色并为观众认可的剧场。缺乏专业分工明确的剧场,导致各类演出蜂拥而至少数几个设施较完备的剧场。市大剧院原是专门为歌剧舞剧演出设计的专门剧场,但现在几乎成为万能剧场,歌剧、舞剧、戏曲、京剧、话剧、滑稽戏、音乐剧、音乐会等统统来者不拒。尤其需要指出的是,1995年专演木偶剧的仙乐剧场拆除、1996年市儿童艺术剧院因危房停止营业后,全市至今没有一家为200万少年儿童演出的专业剧场。缺乏专业剧场的另一后果是,剧团没有适合剧种特点、可供实验性演出、并形成固定观众群的演出场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艺术发展。
4、剧场布局不合理,不能适合观众多层次的消费需求。国外有影响的文化都市,都在市中心繁华地带形成剧场群,如纽约的百老汇,以及伦敦、巴黎、墨尔本等城市均如此。从历史上看,市曾经有过自己的剧场群,现黄浦区、卢湾区的西藏中路沿线地区,曾经集中了数十家剧场、电影院,堪称是市的百老汇,非常适合聚集演出人气,方便市民看戏。但近十多年来,这一地区不少剧场被拆除或改业,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剧场中心已成往事,这是令人十分痛惜的。市这些年新建的一些剧场,缺乏培育都市剧场群的意识,没有遵照与中心商业区相结合的规律,给人零散的感觉。部分新建剧场因选址不合理,人气淡薄,门前冷落,造成生存困难。1996年投资5000万元建造的杨浦大剧院硬件不错,但因位置不理想,市级剧团很少光顾演出,演出场次仅62场,其中50场是儿童剧。1988年新建的宛平剧院也因地理位置问题,本市剧团很少愿意去演出。另一方面,在具有潜在观众的地方,却没有规划造剧场。如松江大学城聚集了数万大学生,至今没有一个剧场。近年来本市新的居民小区不断涌现,但适合社区文化生活的群众性多功能的演出场所,尤其偏少。
5、剧场经营被动、处境艰难,缺少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据市文广影视局每月编印的《市市文艺演出一揽表》,市区全年每月有演出的剧场仅18家。全市能够主动组织演出活动、并参与经营的剧场,则只有五六家。全市剧场的经营状态极不平衡,目前除市大剧院因设施先进和各种政策优惠而一枝独秀外,绝大多数剧场经营困难,入不敷出。全市市区剧场、影剧院演出收入亿元,其中大剧院一家占8000万元,达80%,这一情况是不正常也是不合理的。全市剧场中,仅有大剧院、逸夫舞台、美琪大戏院等
少数剧场靠演出能够收入积余。由于演出主业的不景气,大多数剧场靠多种经营为生。一些剧场出租场地,坐地收租,不思进取。大多数剧场在经营上理念落后,水平低下,把组织观众、宣传推销等工作完全推给演出团体去做,剧场成为纯粹的房东。郊县剧场、影剧院主要靠外地剧团演出轻歌舞节目,层次不高,有的节目甚至低级庸俗。因生存困难,各区将原有剧场改作他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如金山石化地区唯一一家规模尚可的滨海影剧院,曾有1800个座位,被改为几个电影小厅,使当地居民从此不再能看到舞台演出。南市影剧院将剧场门面全部改作汽车展销厅,观众只能从边上狭小的通道入场,丧失了艺术殿堂的氛围。还有相当一部分剧场放弃演出主业,长期抛荒。,全市有86个剧场、影剧院未组织过一场演出,已经名存实亡。
二、制约市剧场发展的原因 市剧场的衰退,从客观上说,有两个原因。其一,近20多年来,人民群众的文
化消费日益多元和多样,新兴的影视音像等大众视听媒介和网络文化的地位快速上升,在文化市场中所占的比例日益扩大,从而造成了群众文化生活的结构调整,给剧场演出的发展带来了危机和挑战。其二,我国的剧场演出在市场化程度上仍处于起步和培育的阶段,舞台节目不够繁荣,演出不景气的状况没有根本的改变,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并能吸引观众趋之若鹜的舞台演出严重匮缺,使剧场经常处在困难状态,剧场的功能及其对于城市文化的价值,也就容易遭到忽视。除上述客观原因外,市剧场目前出现的衰落状况还有内在的原因,这是主要的。
1、由于受到现有体制的局限,政府职责不明,难以真正负起剧场建设的责任。剧场作为公共文化设施,是应该得到政府的保护和扶持的,国外著名都市的主要剧场都由社会赞助、演出收入和政府补贴三方面组成资金来源,其中政府的投入是应尽之义。但目前在市,从区县
到市里,剧场建设往往排不上政府的议事日程,资金投入排不上财政部门的议事日程。近十年来在市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中,剧场成为受到较大冲击的行业之一,一些老剧场所处的黄金地块尤其受到房产商垂涎,有关的政府部门往往不从文化发展的角度加以保护。近年来,政府对构成本市剧场主体的中小型剧场的基础性投入很少,使这些剧场在制止老化、提高层次上无能为力。逸夫舞台和美琪大戏院是两家尚能自负盈亏的剧场,但前者只能将每年积累的五六十万元用于小修小补,一直想进行的正门改建杳杳无期;后者每年要用相当一部分收入解决剧场部分结构老化带来的隐患,目前剧场的空调还没有解决。
2、对于市剧场设施落后于城市整体发展及市民文化需求,尤其不能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目标的现状,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因而缺乏剧场建设的紧迫感和推动力。这些误区主要表现在:其一,缺乏群众观念,只图表面风光,认为市
有极少数标志性的剧院就够了,轻视全市剧场总体建设对于提升市民文化生活质量所起的作用。事实上,尽管标志性的市大剧院经常有来自海外的豪华演出,但能够支付昂贵票价走进大剧院的普通市1 2 3 下一页
第三篇:全国专业剧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国专业剧场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专业剧场是展演文艺创作精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我国专业剧场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艺术市场繁荣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总体上看,专业剧场的总量还明显不足,运行管理机制仍不健全。应进一步明确专业剧场的性质,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培育健康市场环境,加大专业剧场的建设力度,引导专业剧场健康稳定发展。
一、全国专业剧场基本情况
据统计,截止2013年底,我国有专业剧场873家,占全国演出场所的30.7%。全年专业剧场演出4.05万场,观众总人数3229万人次。
(一)专业剧场的分布情况
1、从区域分布看,呈现东多西少的特征。据统计,我国东部地区有专业剧场507家、中部地区有203家、西部地区163家,分别占全国专业剧场总数的58.1%、23.3%和18.6%。东南沿海地区专业剧场数量远大于西部地区。其中北京、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和广东六省市的专业剧场总数为324家,占全国专业剧场总数的37.1%。
2、从行政层级看,呈现上重下轻的结构。全国4个直辖市和27个省会城市共有专业剧场307个,平均每个城市拥有9.9个专业剧场;全国306个地级城市共有专业剧场379个,平均每个地市拥有1.2个专业剧场;全国1927个县级城市的专业剧场总数为187个,平均每10个县级城市才拥有1个专业剧场,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县级城市没有专业剧场。
3、从剧场规模看,以大中型剧场为主。调研发现,在全国专业剧场中,座位数在801至1200的剧场所占比例最高,有396家,占总数的45.4%;其次是1201-1600座的剧场112家,占总数的12.8%;800座以下的剧场295家,占剧场总量的33.8%;1601座以上的剧场70家,占剧场总数的8.0%。
4、从建成年代看,本世纪以来建成的专业剧场最多。调研显示,1960年以前建成的专业剧场150家,占总数的17.2%;1961-1980年建成的专业剧场110家,占12.6%;1981-2000年建成的专业剧场288家,占33%;2001年以后建成的专业剧场有325家,占37.2%。这表明本世纪以来我国进入了专业剧场建设的快速发展期,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专业剧场是2000年后新建成的。
(二)专业剧场的经营管理情况
1、专业剧场经营模式呈现多样化。目前我国专业剧场的经营模式大体可分为自主经营、托管经营、院线式经营和场团合一四种模式。
自主经营,是指业主既是剧场的所有者又是经营管理者。剧场设有经营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制作和引进剧目;剧场收入来源依靠自行组织演出节目的票房收入和场租,其中场租仍是主要收入来源。这种模式一般存在于隶属政府文化部门、具有事业编制、有一定财政拨款的专业剧场。
托管经营,是指剧场的业主委托专业的剧场管理公司进行经营管理。剧场业主和剧场管理公司是不同独立法人,剧场管理公司受业主委托承担剧场的经营管理任务。托管期间,业主不参加剧场的任何经营活动。剧场管理公司以剧场票房、场租和其他配套设施租金等为收入来源,支付剧场托管费用后的结余为剧场管理公司的收益。
院线式经营,是指剧场加入院线管理公司,剧场不交出经营权和所有权,院线管理公司只提供剧目、信息等服务,而剧场通过支付给院线管理公司一定比例的服务费用得到更多的演出剧目、更合理的演出安排和更有效的市场信息。
场团合一经营,本质上属于“业主自营管理”的范畴,但由于拥有驻场剧团,在经营中以首先满足本团演出为主。
2、政府补贴仍是专业剧场的主要收入来源。专业剧场的收入主要有三大来源:演出收入(含场地出租和自营演出收入),政府拨款或惠民演出补贴收入,演出之外的物业出租及配套服务收入。据测算,2013年全国专业剧场总收入达到60亿元。其中演出收入21.9亿元,占资金来源的36.5%(其中自营演出收入13.4亿元,占61.2%,场地出租收入8.5亿元,占38.8%)。政府补贴收入28.6亿元,占47.7%,配套设施及其他服务收入9.5亿元,占15.8%。这表明在当前我国专业剧场发展中,政府支持仍起主导作用。
3、专业剧场演出最多的艺术类型是戏曲和音乐剧。2013年,专业剧场的演出场次约为4.05万场,观众总人数约3229万人次,平均每个专业剧场每年演出约46场,平均每场观众797人。从演出艺术类型看,专业剧场演出场次最多的前5位依次为戏曲0.83万场,音乐剧0.82万场,儿童剧0.67万场,话剧0.61万场,曲艺杂技0.46万场。
二、专业剧场建设和运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剧场总量不足和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同时并存。
如前所述,我国专业剧场已达到873家,但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相比,专业剧场总量仍明显不足。资料显示,2007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每百万人平均专业剧场数分别为1.8个、3.4个、4.0个、4.2个和4.4个,而我国2013年每百万人平均专业剧场数仅为0.64个。同时,我国部分剧院在建设中还存在贪大求洋、选址不科学等问题。如一些新建的大剧院在建设立项时缺少科学论证,只是片面追求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因此在设计规划时注重外观形式而忽视功能考虑、注重标新立异而忽视内部设计,导致专业剧场前期投入大、后期维护成本高,专业剧场内部设施与剧场体量不配套。
与此同时,我国专业剧场利用率不高的现象仍较普遍。调研显示,全国只有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专业剧场全年平均演出场次达到100场以上,其他地区专业剧场年平均演出场次约为40场,其中年演出场次达到50场以上的专业剧场只占总数的35%。一部分老剧场甚至出现闲置的现象。据了解,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全国各地修建了一大批剧院,以满足百姓观看演出和电影的文化生活需要。但由于时代久远,一部分老剧场因为城市改扩建而被拆除或挪作他用,如2000年以前沈阳市演出公司负责管理全市中心地带的7所老剧场,近十年有6个剧场被拆迁或挪作他用。目前全国仍在使用的老剧场有400余个,根据调研走访情况看,这些老剧场由于设施设备老化、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面临难以继续使用的问题。如云南普洱地区下辖9个县。每个县都有老影剧院或剧场,但大都建成在30年以上,多数已无法正常使用。
(二)专业剧场分布不均和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同时并存。一是县级专业剧场偏少。
我国专业剧场分布从宏观地域看呈现东多西少、上重下轻的特点,特别是县级专业剧场更是极度缺乏,即便是县级专业剧场拥有比例最高的陕西省,也基本上是3个县城中才拥有1个专业剧场;二是小专业剧场偏少。从专业剧场规模结构看,我国专业剧场中500座左右的小专业剧场仅占剧场总数的25%。而国外发展经验表明,小型专业剧场作为低成本运营的市场终端,在激发市场活力、培育人们消费习惯、培养优秀人才与优质项目上有着大剧院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国内城市小型专业剧场的极缺,导致了整个产业链的不完整,很多民营演出团体或小型演出项目找不到合适的演出场地,创作的活力与热情受到制约;三是城市中心区域专业剧场偏少。从专业剧场的城市布局看,近10年来全国各地修建的大剧院70%以上都位于城市的新区或开发区,与专业剧场主要消费人群的聚居区距离较远,难以形成人气带动。
(三)专业剧场建设快速发展和管理运营相对滞后的现象同时并存。
调研显示,我国专业剧场超过三分之一都是2001年以后建成的,其中1000座位数以上的大剧院共120个,总投资额度达到500亿以上,我国专业剧场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地新建专业剧场无论是体量规模,还是硬件设施设备,都有质的提升。一些新建的大型专业剧场,舞台机械投资甚至达到亿元以上。
但随着硬件条件的改善,我国专业剧场管理运营滞后的问题日益凸显。目前我国专业剧场管理运营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但整体管理运营水平不高,大多数专业剧场处于收支平衡或亏损状态。调研显示,国内80%以上的专业剧场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制度,大部分专业剧场缺乏专业的管理、运营团队。2013年,全国专业剧场整体收入60亿元,仅有40%的专业剧场能够实现盈利。
(四)演艺市场潜在需求旺盛和实质消费不足的现象同时并存。
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1000美元以下,居民消费主要以物质消费为主;人均GDP在3000美元左右,进入物质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并重时期;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居民的消费转向精神文化消费为主的时期。而早在2008年,我国的人均GDP即已超过了3000美元,2013年达到6629美元。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生活需求日益旺盛,对于现场舞台艺术等高雅精神文化的享受日趋看重。
但调研表明,当前人们这种潜在的演艺文化需求却并没有转化为文化实质消费。据测算,2013年全国人均观看专业艺术演出仅0.024次,北京市人均观看0.12次,上海0.084次,浙江0.057次,中西部地区更少。
三、当前专业剧场突出问题的原因分析
我国专业剧场存在以上突出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体制机制、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客观因素,也有人才、经费等方面的现实原因。
(一)专业剧场定性定位模糊。
政府投资修建的专业剧场是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培育城市文化艺术氛围,提高群众文化修养的重要阵地,承担着艺术普及教育、优秀文化传承等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但是,目前我国专业剧场大都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既要承担公共文化服务的责任,又要实现市场化运作,导致专业剧场的性质和定位变得模糊不清。
定位定性的模糊又直接影响了政府对于专业剧场配套政策。在我国现有专业剧场中,70%以上被划为商业设施,其用地及房产划归商业用途,需要缴纳高额的水电费和土地税、房产税。例如,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运营一年的水电费一项就高达800万元,湖北剧院每年的运营成本中有20%以上用于缴纳各种税费和水电费。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中,专业剧场按照商业用途缴纳各种税、费,仅靠演出收入几乎难以生存。
调研显示,2013年我国专业剧场平均每天可用于剧场维护、人员开支、税费交纳以及演出生产投入的费用为18829元,而以每月经营10场演出计,800座位数规模的专业剧场每天仅用于支付的水电费和人员经费就高达为15000元,因而剧场难以在演出的生产投入和剧场设施设备维护方面投入足够的经费。
(二)专业剧场的建设、管理和服务标准欠缺。
长期以来,我国专业剧场从建设到经营一直处于自发状态,在专业剧场标准制定方面相对滞后。截至目前,我国剧场领域公布的标准只有《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设计规范》(GB/T 50356-2005)、《剧场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1)等国家标准以及《剧场等级划分与评定》、《上海市剧场管理标准》和《上海市剧场服务标准》等地方标准,不仅难以涵盖剧场整个行业领域,而且统一的国家标准极度缺乏。剧场建设经营管理相关标准与规范的缺乏不仅导致部分剧场建设与使用脱节,而且普遍存在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倾向。
(三)专业管理和运营人才匮乏。
由于剧场经营的特殊性,剧场的管理人员既要懂管理、懂经营,还要懂艺术。但目前我国专业剧场管理人员中拥有艺术专业、舞台技术专业或管理专业教育经历的只占管理人员总数的30%。而国内数十家高校虽然设立了艺术管理专业,但是其课程设置和就业方向主要面向艺术品经纪、影视制片管理、文化经纪等领域,这也造成了剧场管理运营人才后备不足。另一方面,培训内容和考核方式缺乏标准也是目前剧场人员培训难以取得实效的症结之一。
(四)文化消费习惯尚未形成。
之所以我国演出市场的文化实质消费水平偏低,关键在于人们文化消费习惯仍有待培养。尽管目前我国不少地区的人均收入水平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大部分城市居民仍习惯于免费或低消费的文化消费方式,即便有部分群众有观看演出的消费意愿,但更多仍愿意通过赠票或观看公益免费演出的方式获得。
(五)引导、激励社会资本进入剧场的渠道、政策仍不完善。
国外实践表明,社会资本是专业剧场的重要经费来源。以美国林肯中心为例,2012年林肯中心本部总支出1.14亿美元,总收入约1.11亿美元。其中设备出租占29%,票房占9%,场馆出租占19%,政府拨款占1%,其他各种杂项收入占6%,而捐赠则占46%。林肯中心年收入的一半都来自于社会捐赠。其他发达国家的专业剧场也大多类似。但调研显示,目前我国专业剧场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政府补贴、演出收入和物业出租及配套服务收入,社会捐赠或赞助在剧场建设、经营中所占的比例极少。
四、政策建议
专业剧场的繁荣发展是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需要进一步发挥专业剧场的服务效能,需统筹规划,多方协作,合力推进。
(一)明确专业剧场性质和定位,加强相关配套政策及资金的支持。
我国的专业剧场,特别是由公共财政投资兴建的专业剧场,虽然文化体制改革后由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但仍属于重要的国有文化资产,担负着满足人们文化生活需要、传播主流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任务,因而具有明显的准公益性质。政府应通过财政补贴、税收政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对专业剧场进行必要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
1、借鉴发达国家的公共剧场经费模式,建立政府补贴、社会基金(赞助)、演出收入三者结合的多元化剧场经费保障体系。其中政府补贴主要用于剧场日常维护和人员开支,社会资金和演出收入用于补贴艺术类演出和普及教育类的运营。
2、以税费优惠政策降低专业剧场的运营成本。对于公共剧场和商业性剧场,政府应当出台不同的税费优惠政策。特别对于承担公益属性的公共剧场,应在房产税、所得税和销售税等方面予以适当减免。
(二)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对专业剧院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给予必要的规范、指导。
1、制定专业剧场建设标准,杜绝新剧场盲目立项。剧场建筑标准是针对剧场作为建筑物的安全、质量和功能的要求;而建设标准是对剧场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营维护及管理等活动和结果需要协调统一的事项所制定的共同的、重复使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以实现最佳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建设标准既要解决的剧场建设如何立项,如何验收,如何维护的问题,也要解决剧场建在哪里,建成何种规模,建成后应实现的功能等问题。剧场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剧场建筑标准的完善将从制度层面防止盲目随意新建剧场。同时,推动各类演出院线、剧场联盟建设,鼓励剧场连锁经营,盘活闲置剧场资源,降低演出产品流通成本。
2、制定剧场建设规范,建立全国统一的专家论证机制。剧场建设规范应当包含从建设立项到验收的整套剧场建设过程管理规范,引入论证机制、监管机制、问责机制,通过规范的确立、执行,使剧场建设科学化、规范化。同时,政府投资剧场建设应以运营管理可行性论证为先。应着手建立剧场建设论证专家库,应包括工程建设、演出制作、运营、销售方面等各方面专家,为各地剧场建设和后续运营提供论证指导,避免剧场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脱节。
3、改善剧场分布结构,对老剧场、小剧场与县级剧场的建设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和引导。鉴于当前我国专业剧场分布结构,一方面应重视对原有剧场的翻新改建,特别是位于城市中心区域的老剧场的维修、改造,已盘活原有文化设施,方便群众文化消费,缓解老城区剧场新建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应对小剧场与县级剧场的建设给予政策倾斜,加快县级剧场的建设、改造步伐,提高剧场覆盖率。
4、制定专业剧场运营管理标准,建立专业剧场管理的质量体系,提升运营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剧场运营管理标准应当包括:剧场管理工作岗位的划分,岗位职责的确定,从业人员的专业要求,管理流程的标准化,服务质量的标准化,以及管理和服务的质量监督模式。建议结合发达国家的剧场管理标准以及国际通行的质量认证模式,编制中国演出行业剧场分级分类管理规范。
(三)建立健全系统化的剧场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考核、认证制度。
剧场经营管理人才匮乏是制约剧场发展的重要瓶颈。可借鉴国外经验,通过建立剧场从业人员认证制度,通过培训考核和继续教育等多种方式培养剧场专业人才。
1、在剧场管理规范中建立剧场从业人员资格认定制度,明确剧场管理队伍的从业素质要求。完善的剧场管理团队应具备职业经理人、艺术总监、市场总监、舞台技术总监等管理人才,不同岗位的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
2、委托演出行业组织和专业艺术院校编制剧场从业人员培训教育大纲和考核标准,对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内容及形式加以规范。
3、采取社会化培训和统一标准考核的方式对剧场从业人员进行分级分类资格认定。依托统一的培训大纲,发挥艺术院校和专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对剧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开展培训。依托各级演出行业组织,组建资格认定机构,按照统一的考核标准对剧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从业资格的分级分类评定。
(四)引导培育健康的市场环境。
作为演出市场的终端,剧场很多问题的解决有赖于整个演出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1、提高剧目创作质量,加大优秀剧目推广,改善剧场内容供应不足的情况。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文艺创作方面,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针对艺术创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应建立健全剧目质量评审制度和优秀剧目的推广制度。在剧目质量评审机制中引入公众评价机制,切实体现 “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并通过宣传补贴等方式加大对优秀剧目的推广力度,扩大优秀剧目的传播范围,让好的艺术产品广为人知。
2、重视文化消费市场和消费观念的培育。公共剧场应当承担起更多的培育市场的责任,由单一的大剧院向文艺社区模式发展,从只能在剧院被动观看演出转向提供各种培训,举办各类文艺活动,如开设艺术讲座、沙龙、对公众免费开放等,为演出市场培养出一批有艺术素养和鉴赏力,并有消费热情的观众群体。
3、规范惠民演出,促进演艺市场的良性发展。建议借鉴国内外实践的优秀经验,制定惠民演出的指导意见,对各地惠民演出的类型、对象、运作模式进行规范,促进演艺市场的良性发展。
如日本的“剧场半价观剧会”活动是日本延续了30年之久的重要演出惠民举措。其具体做法是:日本主要城市都会设置有数家提供半价票的剧场,日本政府对提供半价票的剧场给予补贴,而这些剧场半价票的发放由日本演剧协会负责。日本演剧协会每年定期向社会发布半价票演出剧目,每月7000张半价票由观众提交购买申请,以抽签方式发售。这种票价补贴和观众申购的方式既培养了艺术消费市场,又有效的保障了弱势群体观看文艺演出的基本文化需求。
国家艺术基金章程(试行)
为繁荣发展艺术事业,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艺术基金(英文名称为China National Arts Fund,英文缩写为CNAF)。为规范国家艺术基金的管理,特制定本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国家艺术基金是由国家设立,旨在繁荣艺术创作、打造和推广原创精品力作、培养艺术创作人才、推进国家艺术事业健康发展的公益性基金。
第二条 国家艺术基金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拨款,同时依法接受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捐赠。
第三条 国家艺术基金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尊重艺术规律,鼓励探索与创新,倡导诚信与包容,坚持“面向社会、公开透明、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的工作原则。
第二章 机构、职责与管理
第四条 国家艺术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是国家艺术基金的决策机构,受文化部、财政部领导和监督。
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基金管理和组织实施。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委员会”)承担咨询、评审、监督等相关职责。
国家艺术基金的决策管理机制是理事会议、秘书长会议和主任办公会。
理事会成员、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和专家委员会委员,应恪守职业道德,遵章守法,尽职尽责,爱岗敬业,自觉维护国家艺术基金的声誉。
第五条 理事会理事由有关部门负责人、艺术家、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等组成。理事会设理事长一人,副理事长若干人,由现任和曾任文化部、财政部领导担任;设秘书长一人,由副理事长兼任。理事会理事由理事长或相关机构推荐,文化部、财政部审定。
第六条 理事长、副理事长、理事,每届任期五年,连任不超过两届,届中可根据基金工作需要按规定增补理事会成员。
第七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两次理事会议。如遇需要理事会决定的议题,经理事长同意,可临时召开理事会议。理事会议应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理事出席才能召开。理事如不能参加理事会议,应提前向理事长请假并经理事长同意。在对议案进行表决时,须经出席理事会议的三分之二以上的理事同意,才能形成理事会决议。决议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基金章程规定的,在表决中投赞成票的理事承担相应责任,不赞成的不承担责任。第八条 理事会的主要职责:
(一)制定和修改《国家艺术基金章程》;
(二)审定国家艺术基金管理规章制度;
(三)审定国家艺术基金中长期规划和计划;
(四)审定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申报指南;
(五)审定国家艺术基金的专家评审结果;
(六)审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实施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七)审核国内外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捐赠事宜;
(八)审核国家艺术基金预决算,按规定程序报批;
(九)研究国家艺术基金管理工作中违纪违规行为的处理意见;
(十)指导监督管理中心的工作;
(十一)研究国家艺术基金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九条 秘书长会议由秘书长或秘书长指定的一名理事主持,管理中心主任、相关理事、专家等人员参加。
第十条 秘书长会议的主要职责:
(一)落实理事会重要决议;
(二)研究处理理事会日常事务;
(三)研究处理管理中心的重要请示;
(四)研究处理拟提交理事会议的重要议程、事项;
(五)研究处理国家艺术基金管理的其他重要事项。
第十一条 管理中心为文化部事业单位,负责国家艺术基金的组织实施。管理中心主任、副主任按干部管理权限与程序选拔、考察、任命。
第十二条 管理中心的日常决策机制为主任办公会议,由主任、副主任和相关人员参加。第十三条 管理中心的主要职责:
(一)草拟国家艺术基金各项重大规章制度,报理事会审定。负责制定管理中心内部各项管理制度;
(二)筹组、管理专家库;
(三)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提出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指南,报理事会审定;
(四)组织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申报、评审等工作;
(五)提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及其资助资金额度,报理事会审定;
(六)草拟国家艺术基金向社会公示的事项,报理事会审定;
(七)提出国家艺术基金预算、决算以及财务报告,报理事会审定;
(八)负责国家艺术基金预算执行和管理工作;
(九)负责处理赞助、捐赠相关事宜;
(十)提出其他需要提请理事会审定的事项。
第十四条 按照代表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动态调整和专家自愿等原则,遴选具有较高专业水平、良好职业道德的艺术专家、项目管理专家、财务管理专家、监督评估专家,组建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
第十五条 专家委员会的产生方式及各项职能:
管理中心根据基金工作的实际需要,在开展咨询、评审、监督工作前,从国家艺术基金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或遴选相关专家,由理事会聘任,一年一聘,承担咨询、评审、监督等相关职能,提出咨询意见、评审结果和监督报告等。
第十六条 专家委员会的咨询职能:
(一)为国家艺术基金发展规划和项目申报指南制定工作,提供咨询意见;
(二)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及其资助资金额度的评审工作,提供咨询意见;
(三)为编制国家艺术基金预算、草拟国家艺术基金决算和财务报告等工作,提供咨询意见;
(四)为其他涉及国家艺术基金专业业务方面的事项提供咨询意见。第十七条 专家委员会的评审职能:
(一)评审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二)评审国家艺术基金拟表彰奖励的优秀作品、杰出人才;
(三)评审国家艺术基金的招标项目和委托项目;
(四)评审国家艺术基金的资格、资质类项目;
(五)评审国家艺术基金开展的、其他适合使用评审方式的项目。第十八条 专家委员会的监督职能:
(一)对国家艺术基金重大制度制定、重大决策等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二)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申报指南制定、项目申报、项目评审、项目审批、社会公示等各环节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
(三)对国家艺术基金预算申报、审批、经费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
(四)对国家艺术基金其他需要监督的事项进行监督。第三章 资助范围与方式
第十九条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范围包括艺术的创作生产、传播交流推广、征集收藏、人才培养等方面。项目资助立足示范性、导向性,努力体现国家艺术水准。
第二十条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分为一般项目和特别项目。
第二十一条 国家艺术基金的资助方式分为三类 :项目资助,即根据项目申报类别及评审情况予以相应资助;优秀奖励,即对优秀作品、杰出人才进行表彰与奖励;匹配资助,即为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支持艺术发展,对获得其他社会资助的项目进行有限陪同资助。
第四章 项目资助与管理
第二十二条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家艺术发展规划及现实需求,制定国家艺术基金发展规划和项目指南,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明确优先发展领域和资助范围,并向社会发布。
第二十三条 申报单位及个人依据申报指南载明的条件与要求确定申报项目并填报项目申报表,按申报指南规定的时间和程序进行申报。
第二十四条 管理中心应当自基金项目资助申请截止之日起30日内,完成对申报项目的审查。符合基金章程和项目指南规定的,予以受理;不符合的,通知申报主体不予受理。
第二十五条 国家艺术基金遵循依托专家、严守程序、择优支持、公正合理的评审原则,制定评审标准和管理办法,组织对受理申报项目的评审,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六条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是根据本章程和项目评审办法,以及专家提出的评审意见,决定予以资助的项目。拟予以资助的,予以公示,公示期满,应及时通知申报主体。
第二十七条 申报主体对不予资助决定有异议的,可自公示之日起15日内,向管理中心提出书面意见。对评审专家的艺术或学术判断有不同意见,不得作为提出异议的理由。
管理中心对申报主体提出的书面意见,应自收到之日起60日内完成审查。
第二十八条 管理中心应在资助项目公示期结束后与获得立项资助的申报主体(“项目承担主体”)签订《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资助协议书》,并及时划拨经费,项目承担主体应当按照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经费使用的相关规定和项目计划书的要求使用基金资助经费,不得以任何方式侵占、挪用基金资助经费。基金资助经费使用与管理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九条 管理中心加强资助项目管理与监督,重点审查获资助项目的工作计划、经费预算和完成情况,检查进展报告,核准结项或组织验收,组织绩效评估,管理资助成果,推动成果共享等。
第三十条 各地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机构等经管理中心遴选和认定,可作为受委托单位负责申报资助项目的审核、汇总、上报,协助管理中心进行资助项目的质量监管、检查和结项验收,并承担管理中心委托的其他工作。
第三十一条 项目承担主体负责资助项目的具体实施,按规定使用和管理资助经费,并承担相关责任。
第三十二条 国家艺术基金的管理,实行报告制度,公布资助情况,宣传资助成果。国家艺术基金依照相关法律和政策,制定和建立资助成果的管理办法。
第五章 财务与资产管理
第三十三条 国家艺术基金执行国家财政和财务制度,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办法,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保障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第三十四条 国家艺术基金预算编制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严格执行预算编制程序。预算经财政部批准后执行,如有重大调整,按程序报批。
第三十五条 国家艺术基金决算报告编制,按程序报批。第三十六条 国家艺术基金对资助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第三十七条 国家艺术基金按照捐赠协议管理和使用接受捐赠的资产。第三十八条 建立健全国家艺术基金国有资产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第六章 合作与交流
第三十九条 国家艺术基金本着繁荣艺术、服务社会的理念,加强与各类艺术机构、团体的合作,形成多样化的服务机制与平台。
第四十条 国家艺术基金根据国家发展和外交与文化艺术政策,科学制定国际(地区)艺术合作与艺术交流计划,促进艺术合作。
第四十一条 国家艺术基金通过资助艺术创作、学术研究、人员交流等多种形式,支持我国艺术家参与国际合作交流。
第四十二条 国家艺术基金积极开发利用海外艺术资源,吸引海外艺术家参与国内艺术发展和艺术创作。第七章 监督与处罚
第四十三条 国家艺术基金接受国家财政、审计、纪检监察、文化等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十四条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评审结果须进行社会公示。
第四十五条 项目承担主体违反本章程及国家艺术基金其他有关管理规定者,管理中心给予通报,并追究责任人相关责任。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报理事会批准后追回已拨经费,并取消项目承担主体和相关人员三年以上申请和参与新资助项目的资格:
(一)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二)项目内容有违公序良俗;
(三)资助项目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四)有弄虚作假行为;
(五)与批准的资助项目内容严重不符;
(六)擅自延期仍不能完成;
(七)严重违反财务会计制度规定;
(八)项目申报、评审、验收工作中有行贿行为;
(九)其他违法和严重违规事项。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七条 本章程相关实施办法,另行制定。第四十八条 理事会对本章程拥有解释权和修订权。
第四十九条 本章程经理事会会议讨论通过并报文化部、财政部备案,自2014年5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剧场建筑声学[范文]
剧场建筑声学
设计院将就以下内容进行检查并提出详细要求:
1、与隔音有关的重要相邻区域
2、结构性隔音连接处
3、主要结构性顶棚和墙体的施工
4、机械设备的安放地点
5、设计院将为环境背景噪声等级设定标准,即各演出区域可接受的最大背景噪声。这些标准将用于设定隔音和机械系统噪声控制的设计目标
6、设计院就将敏感区域与设备用房、大厅、楼梯间和建筑结构中其他噪音区隔离开来所需的所有重要墙体、天花板和地板的施工提供信息和要求。
7、设计院将提供剧场机械系统的噪声和振动控制设计要求。这包括暖通空调
8、给排水、电气及其他任何可能产生噪声和振动的建筑系统。
9、设计院将与设计组合作为暖通空调系统开发一套设计要求。这包括空调设备类型、管道线路、管道尺寸、格栅的位置与尺寸
10、设计院将审阅其他设备系统(给排水、电气等)的设计图,以核实它们符合已确立的噪声控制目标的要求。
11、提出成本预算书,用于相关工程的成本控制。设计院需要完成的主要声学设计成果包括:
1、剧场的声线分析和声学指标,作为剧场设计依据和验收标准。
2、音质设计及混响控制计算,提出音质设计计算书及建声设计说明书。
3、对剧场的围护结构隔声性能提出声学要求,对剧场的围护结构隔声性能提出隔声要求,并提供相应的隔声构造方案。
4、计算剧场观众厅及舞台已完成的装饰装修设计是否满足声学设计要求,审核确定其墙面、天花声学材料(包括吸声面、反射面及扩散面)的配置位置、材料选择及构造方案,并提出观众厅座椅的声学技术要求。
5、对剧场进行计算机 EASE或 MAPP声场模拟分析,提交室内声学计算机模拟分析报告
6、用WYSIWYG灯光设计软件进行灯光设计,根据各演出场所的实际大小尺寸生成演出现场,并安装各类设备,模拟一个完整的灯光现场。提供现场控制和维护的所有数据,如:灯位图、通道表、配接表、灯具统计表、模拟效果图等,为现场操作提供参考依据。
7、配合土建及暖通设计专业确定设备机房的隔声、吸声、空调机组及送回风管路系统的消声、减振等技术措施、用料及器材的选择和安装,以确保有效降低和控制机电设备噪声与振动的干扰。
8、配合解决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有关声学技术问题。
9、对竣工后现场进行声学调试测量以校核其实际的各项音质参量,并验证是否达到设计预定指标,并出具声学测试报告。
10、设计院完成机械设备的选择和基本的管道线路。
11、复核设备工程师绘制完成管线系统图并初步选择设备,设计院将计算系统可能产生的噪声并提出调整建议,以满足前述噪声目标的要求加以改进设计。
12、设计院将就声效组件(墙壁、地面、天花板、门、窗等)提供详图和技术参数样本,以协助完成最终施工图和技术说明。
剧场灯光,音响设计
1、提出剧场机械、灯光、音响、视频等剧场设备和临时与移动电源的容量和位置,2、剧场机械、灯光、音响、视频等剧场设备控制电缆管道
3、提出清洁电力技术要求,包括专用绝缘和接地
4、舞台照明控制和电源插座
5、观众席室内照明与舞台及紧邻区域的工作照明控制系统
6、声音、图像和通信的插座和装置
7、舞台及紧邻区域工作照明的固定设备的选择和设计
8、设施的电缆管理
9、设计院提供舞台灯光、音响、视频、通讯系统、特殊效果等舞台设备的招标文件稿,以及后期招标、安装、调试及运行阶段的相关服务。
第五篇:剧场管理制度
剧场管理制度
剧场管理制度1
一、工作人员上岗守则
(一)严格遵照*******内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纪律,不得出现迟到、早退、旷工现象,有事必须履行请假手续。
(二)工作人员上岗必须讲普通话、保持仪表仪容端庄、整洁,口腔无异味;上岗前三小时内不得酗酒;鞋应根据工装颜色统一搭配并保持清洁,如有破损应及时修补,不得穿带钉子的鞋,出入*******不得光脚、着拖鞋。
(三)日常工作时按照*******统一要求着工作服;遇重要会议、演出接待任务时,工作人员应按*******着装规定整装上岗。女性职员化妆应给人清洁健康的印象,不得浓妆艳抹、染发、涂有色指甲油,不宜用香味浓烈的香水;男性工作人员不得留胡须、长发,保持衬衫的领、袖清洁,有活动必须将领带佩戴整齐并保持洁净。
(四)工作中尊重领导,团结同事。接受各级负责人的管理,并服从工作安排,按照层级管理权限和相关程序请示、汇报工作,不得越级请示。
(五)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高效完成工作任务。办公时间要坚守岗位,外出办事要向本部室负责人报告去向、时间,并保持工作联系。
(六)接听电话首先要说“您好,人民*******”,然后详细询问来电情况,能说明的予以说明,不能解释的要告知具体联系人(部门)的电话,不得回答“不知道”或无礼挂断电话。通话简明扼要,严禁电话聊天。
(七)对待*******职工或外来办事人员,要始终保持微笑,使用敬语服务;在问知来人需办理事宜后应立即停下手中工作着手处理来宾业务,不得生硬对客,更不得拖延、推诿。对宾客问询做到有问必答,不能说“不知道”或不理不睬。
(八)工作时间不得串岗或擅自离岗,严禁扎堆聊天和打电脑游戏。
(九)不得在办公室、公共区域或楼道大声喧哗,经过通道、走廊时要放轻脚步,保持轻声细语,不得唱歌或吹口哨,确保办公和经营场所安静有序,避免影响*******内的正常接待活动。
(十)日常工作中经常保持办公室内卫生清洁无异味,台面、桌面物品摆放有序,花卉养护有方,不乱扔垃圾、不堆放杂物。
(十一)正确使用*******的物品和设备,提高工作效率;不能肆意损坏*******的物品,或占为已有。
(十二)每日下班前注意关闭办公室内照明灯、电脑及其他用电器并切断电源,临走时检查门窗锁闭情况。
(十三)按照重要接待活动期间设置的管理人员岗位上岗,随身携带、开启对讲机,确保通讯畅通,监督岗位范围内人员上岗工作情况并负责处置岗位内其他突发事件。
(十四)配合其他部门、其他岗位的工作,随时准备接受管理中心的统一工作安排,并时刻注意维护*******的良好形象。
二、各部门人员上岗细则
(一)办公室
1、模范遵守*******内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中心制定的工作纪律。
2、严格按照确定的工作程序处理日常工作,用车、打印、复印、发文等不经审批不得私自接受工作任务。
3、注意学习提高本岗位业务能力,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调、沟通、配合,高效、合理、稳妥地处理岗位事务,按照任务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工作,提高效率,工作中做到不推诿、不越权。
4、日常工作中注重节能降耗,注意对办公用耗材的合理使用并加强对办公设备的经常维护。
5、收集*******内综合资料,熟悉掌握*******基本情况,做到对宾客的介绍详细可靠。
6、在办理人事、工资等事宜时,经办人需与当事人保持必要联系,在业务启动时告知当事人办理程序及所需准备资料,无特殊情况应在资料完备后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7、采购人员须按照有关规定监督采购审批程序的执行,在接到经审批的采购单后,如无特殊情况应在3日内完成采购任务。
(二)经营部和今朝塞上公司
1、接待洽谈来宾要做到周到细致,尽量详细地介绍*******内场地功能及设备情况。
2、注意收集客户资料,建立客户档案,保持与客户的经常性联系。
3、对*******内举办的大型活动建立详细、完备的活动情况记录,每半年进行一次活动分类统计,并予以公布。
4、不但对签订合同客户保持自始至终的周到服务,对待取消合同签订意向的宾客也要做到始终热情,礼貌地询问取消原因并真诚地表达欢迎其下次光临的意愿。
5、在与活动主办单位签订协议时要注意细节要求,特别是对装、走台时间要明确,对活动超时加价问题要予以说明。
6、下达的工作任务通知单位内容全面,对各部门的要求要明确,对提供使用的技术设备情况要开列详细清单。
7、于每次接待活动完成后征求宾客意见(填写宾客意见书),并按规定于每周一9:00前随经营活动情况周报表向有关领导报送。
(三)技术部
1、于活动开始前半天内完成会议、演出及装、走台等活动接待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擦拭并检查设备,保证设备无尘和安全可靠运行。
2、严格按照经营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通知单所列时间控制演出、彩排及装、走台时间,不得随意延误和超时接待。
3、严格按照经营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通知单所列清单提供灯光、音响、舞台机械等设备供活动主办单位使用。不得随意增加或减少设备及服务项目。
4、各岗位对使用设备要经常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维修,解决不了的要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
5、工作时间不得在岗位上坐卧、倚靠、打盹、闲谈、吸烟、吃东西,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
6、遇*******内有演出、会议等活动时,应于活动期间定时巡查设备运行情况,诸如空调、电力、电梯等等,并据巡查结果对设备进行相应的调整。
7、工作期间,巴节能降耗工作放在首位,不该开启的设备一定不开,再保证会议、演出效果的前提下,确保增收节支。
8、积极配合主办方的工作,尽量满足主办方提出的技术要求,技术或设备无法实现时要耐心地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四)保安部
1、保安员上岗时必须使用敬语、站立服务,不得讲粗话、粗暴执勤,对待宾客要做到有礼有节、不卑不亢。
2、文明执勤、礼貌对客,认真履行来宾登记手续,注意不与宾客发生争吵,更不能随便动手打人。
3、上岗期间不得擅离职守,不得在岗位上坐卧、倚靠、打盹、闲谈、吸烟、吃东西,不得大声喧哗、追逐打闹。
4、保持执勤岗位卫生清洁,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台面及室内无杂物,垃圾及时倾倒。在巡视过程中如发现烟头、纸屑等应予以清理。
5、要严密注视电视监控系统,发现问题及时派查。要严格按照由经营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通知单完成会议、演出及其他活动前的巡视、安检工作,并保证活动正式开始前半小时开放入口。
6、在接待会议、演出过程中保持对观众区、各休息厅、化妆间及三楼、四楼等场所每半小时巡查一次,发现安全隐患需及时予以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应及时报告主管领导。
7、会议、演出等接待活动散场后保持迎宾姿态目送宾客退场,不得散漫行事。
8、活动结束后,彻底检查会场内各通道及开放场所,保证所有观众安全退场,无其他安全隐患后锁闭出口,按照部门工作安排履行正常的交班手续。
(五)服务部
1、服务人员在服务过程中实行站立服务。站姿:两脚脚跟着地,脚尖离开约45度,腰背、胸膛及颈脖自然挺直,面部保持正直,两臂自然下垂,双手自然互握置于身前,不耸肩,身体重心在两脚中间,不得把手交叉抱在胸前。
2、服务人员上岗时必须使用礼貌用语,做到微笑服务,不得出现顶撞宾客的现象。
3、严格按照由经营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通知单做好会议、演出前的摆台及卫生清理准备工作。
4、保证杯、盘、毛巾等清洁,并经消毒后按严格的服务规程摆放到位;确保室内空气清新,地面、台面、桌面无灰尘,室内窗帘整洁无破损;要爱护各种财产设备;对会议桌椅要轻拿轻放,防止桌面划痕。
5、服务人员在换班或轮岗时,要求在指定休息室换休。
6、在接待会议、演出过程中保持卫生间及公共区域清洁无异味,每隔半小时检查一次,发现卫生不达标的地方要及时清理,不得堆攒垃圾,对于宾客出入频繁的门厅、走廊等地方要做到随走随清洁。
7、注意对场内卫生的巡视,发现观众有抽烟、吐痰等不文明现象要有礼貌地予以制止。
8、会议、演出等接待活动散场后保持迎宾姿态目送宾客退场,不得散漫行事。
9、活动结束后,检查会场内各卫生间及其他开放场所,保证观众安全退场,并按照部门工作安排恢复各处室内、公共区域、台面、织物的卫生,做好下一次活动接待任务的准备工作。
剧场管理制度2
第一章员工基本准则
1、热爱祖国,拥护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
2、关心集体,热爱本职工作,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团结同志,平等待人。
3、按规定上下班,工作时间坚守岗位,不串岗。
4、工作时间须穿工作服并保持衣冠整洁。
5、不可以高声谈话或闲聊。
6、服从领导,不得无故拖延,拒绝或耽误工作。
7、爱护公物,维护环境卫生,节约水电。
8、工作时间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和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章奖惩条理
为提高工作效率,保持良好的工作程序,特作如下规定:
一、嘉奖:对演艺中心深化改革做出重要贡献者,将酌情给予特别嘉奖;
二、奖励:员工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中心将予以奖励
1、使本中心获得显著经济效益者,给予奖励;
2、努力工作,热情服务,服务质量高,经调查受到好评者;
3、严格控制开支,节约费用明确,可以量化时,奖励节约总额的20%;
4、发现事故苗头(如火情)及时采取措施,防止重大事故发生者。
三、纪律处分
轻度过失:
1、不按规定上下班;
2、仪容不佳(不许穿短裤、背心、拖鞋);
3、随意扔垃圾、烟头、影响卫生;
4、工作中未穿工作服;
5、上班时间串岗;
6、工作懒惰、懈怠。
(二)重度过失;
1、上班时间闲聊、干私活、下棋、玩牌、擅离工作岗位;
2、工作时间饮酒;
3、与客人争吵;
4、不服从管理;
5、在剧场内工作时手机不调至震动或不关机;
6、在剧场主体建筑内吸烟;
7、非舞台机械部门人员,未经主管部门批准,擅自触动,使用舞台机械。
(三)严重过失
1、遗失中心的钥匙,印章、单据、票据;
2、旷工
3、工作态度恶劣,辱骂观众(客人),损害中心荣誉;
4、私配中心某部门钥匙;
5、拒不服从上级命令,不服从组织分配;
6、违反操作规程,玩忽职守,造成人身伤害,设备损坏及其它严重后果;
8、触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几点说明:处分方式
轻度过失:
口头警告扣除当月工资的5%《过失通知单》扣除当月工资的10%《警告通知单》扣除当月工资的15%重度过失:
《严重警告处分》,扣除当月工资的20%《留职察看》,并根据造成的损失进行处罚解聘
严重过失:
留职察看并根据造成的损失进行处罚解聘
注:1、一年内轻度过失超过三次,自动转为重度过失程序;
2、未尽事宜,演艺中心经中心委员办公会议讨论,有权对员工做出奖惩决定。
第三章考勤制度
一、上班:必须按所在部门的上班时间到达工作岗位。
二、旷工:下列情况之一计为旷工
1、事先未准假而缺勤。
2、不服从调配而不上岗。
3、无故缺勤1小时以上。
三、请假:
1、员工婚假、丧假、产假,按国家规定执行。
2、员工请病假,应凭医院开据的诊断证明及假条。
3、员工请事假须提前一天向部门提出,部门视情况作出处理,来不及请假,应用电话通知部门,经同意后方可请假并须补办请假手续。
4、请假一天由各部门部长批准(每月限批准二次);请假二天(含二天)以上者报中心办公室批准。
四、考勤管理:
各部门的考勤工作由部长负责,部长认真负责,漏报、不报、错报考勤,一经查出扣减部长当月奖金20%,各部门每月一日将考勤表交至中心办公室。
五、考勤与浮动工资的关系;
1、请病假超过半个月以上者,扣除当月浮动工资。
2、请事假超过5天以上者,扣除当月浮动工资。
3、请事假超过10天以上者,扣除当月基础工资的50%和浮动工资。
4、请事假(含参加艺术实践而请假)15天以上者,除扣除全部工资外,还应上交中心
每月3000元,员工每人每年最多只准请三个月事假,逾期视为自动解聘。
第四章剧场人员工作规则
1、剧场全体员工在演出单位进场之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2、演出单位进场后应主动、热情、周到的配合对方的工作,尽可能满足对方的合理要求。
3、非演出及非维修期间,任何人不准启动中央空调(若有特殊情况,需经中心领导批准)。
4、全体员工不得以任何借口向演出单位收取劳务费。
5、员工不得以任何借口接受用场单位的礼品。
6、演出单位进场以后,非演出期间提前半小时到岗,演出期间提前一小时到岗。
7、演出结束后,全体员工清扫舞台及观众席卫生,经剧场经理同意后方可离场。
8、工作期间,全体员工坚守岗位,任何人不许洗澡,不许带家属洗澡。
第五章检票员的岗位职责
1.遵守员工守则,在观众入场中检票员要站立标准,面带微笑,热情礼貌的接待观众。
2.在检票工作中要做到:观众凭票入场,不漏检,不错检,不私自放无票的观众入场。
3.对衣冠不整者,一米以下儿童(儿童母子专场除外)和影响观众看演出或电影的酗酒者等谢绝入场。
4.做好检票口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
第六章机械舞台控制岗位职责
一、要熟知舞台机械设备的机械构造和控制原理。
二、演出前要进行设备安全、性能的运行检查。
三、定期(每隔7天)对常用机械设备安全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四、原则上本岗位不得由他人随意替代。如果特殊情况需演出单位使用时,应对使用者进行安全监督。使用前,要向对方介绍操作程序和安全要点。
五、演出中出现设备故障,应及时向舞台监督报告,并利用可能的手段尽最大努力,确保不造成演出中断。演出结束后,要及时排除故障,确保后面的演出正常进行。
六、做好工作区域的卫生工作。
七、遇集体活动或其它工作,顾大局,服从安排。
剧场管理制度3
剧场使用管理规定
一、非剧场管理相关人员,未经管理方允许不得随意进入剧场。
二、凡进入剧场举办活动方的相关人员,务必衣冠整齐,穿工作服戴工作牌,举止文明,不讲脏话粗话;非演出需要不得穿拖鞋光膀子打赤脚披散发。
三、举办活动方及所邀请的参与人员须请保持剧场内清洁卫生,严禁吸烟,吃零食,不得随地吐痰,乱丢纸屑、瓜皮、果壳等杂物;严禁携带宠物入内。
四、剧场内自觉遵守公共秩序,不得大声喧哗、不得追逐嬉戏;不得在桌椅墙上刻画涂写,不得损坏公物。(人为主观因素造成场地设施损坏的,相关部门或人员应予以原物赔偿或修复)。
五、举办活动方及所邀请的参与人员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贵重财物(尤其是手机和钱包),如有丢失责任自负。
六、剧场内严禁就餐,如需就餐请到专门的就餐区(负一层餐厅)。
七、进入剧场的举办活动方人员应自觉服从现场工作人员的管理,布置会场时,不得随意张贴装饰(若确需活动氛围需求,须向剧场管理方申请同意后,才能布设装贴且活动结束后须负责清理还原)。不能随意移动拆卸室内设施。
八、演出(会议)活动结束后,活动举办方人员离场时须将随活动带来物品及垃圾清理并携带出场,并将桌椅摆放整齐物归原位。
九、剧场内的所有设施设备,未经允许,不能带离剧场。
十、剧场内禁止移动灭火器材等消防设施,禁止带入管制刀具、化学药品及易燃、易爆等有毒危险物品,清除火灾隐患,并做好防盗工作,确保安全。
十一、如遇突发灾情、警情,要完全听从场馆工作人员指挥,有序疏散。
十二、请自觉遵守当次演出(会议)提出的其他要求及补充管理共同协商约定,配合剧场现场工作人员管理。
十三、如有特殊要求,请与剧场工作人员联系、协商并经剧场管理方同意配合后实施。
十四、因违反相关上述管理规定导致意外事故发生,使用方部门或相关人员负主要责任。如有不符合规定者活动方半年内不得再次申请使用场地。
剧场管理制度4
剧场由于其设备的复杂性、功能的多样性,为保证整个剧场灯光与音响设备的正常使用,特制定如下制度。
1、音乐剧场的操作使用采取定岗定人。
2、本单位使用音乐剧场,采取申请登记制度,并指定专人负责。如对外出租必须签订两个协议:租赁协议和消防协议。
3、总控制室除操作人员外,未经允许,其他人员不得进入,不准私自乱调灯光与音响控制键及其他设施设备。
4、如要进行对光彩排,需提前半天进场,在正式演出前一个半小时内须停灯休整,以保证正常演出。
5、灯光操作人员对整个舞台的灯光使用与电源控制负总责,其他任何人不得私自对舞台灯光与电源进行操作。
6、活动举办方在使用剧场专用话筒、音频线与电源线盘时,必须由剧场工作人员操作。
7、总控制室内严禁吸烟,不准携带任何食品入内。
8、举办活动的单位与部门必须有专门指导老师在现场。
9、活动举办单位在活动结束之后要清扫剧场,以保持场地整洁。
以上制度敬请各活动举办方认真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