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警幸福感调研报告
民警幸福感调研报告
作为社会主义建设重要组成力量的人民警察,其“幸福感”程度直接决定着其维护社会平安稳定作用的发挥。提升人民警察幸福感是提升整个社会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我国经济社会的急剧转型中,过多地强调警察义务而忽视了警察权益保护,人民警察的执法观念、执法实践经受着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挑战,警察的“幸福感”不容乐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安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一、影响警察“幸福感”的主要原因
“幸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感受,这种感受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客观体验。当前,民警的“幸福感”不强的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疲惫感。公安工作千头万绪,涉及维稳、治安、户籍、交通等多个方面。特别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财物的大流动,各类违法犯罪手段不断升级,各类大型安保活动持续不断,治安维稳形势日趋严峻,工作任务日益繁重。相反的却是,警力增长速度缓慢,远远跟不上经济社会和治安形势发展的需要,有限的警力疲于应付,带来警察疲惫感、压力感等心理不适应。
(二)压力感。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时代到来,违法犯罪活动更加多元化、动态化,一些新型犯罪和作案手段超过了民警的心理预期,加上还要承担大量的征地拆迁、群体性事件处置等维稳处突任务,这些都对传统思维观念和工作模
式造成了冲击,无形中增加了民警的思想压力。另一方面,随着社会民主法治进程加快,部分民警无法顺利跟上新的执法环境、执法形势的需要,在角色转换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不适应,也给民警带来一定压力感。
(三)委屈感。虽然警察工作十分辛苦、付出很多,但并不是所有执法行为都能得到社会的理解。群众对警察执法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甚至谩骂、殴打、阻扰警察执法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媒体热衷于报道警队的负面消息,丑化了警察形象。部分警察对这些现象难以接受,认为付出很多却没得到社会承认,心理产生不平衡和委屈感。
(四)失落感。由于警察队伍人数众多,职位偏少,在晋升提拔等方面相对其他行政单位竞争更激烈,警察的政治待遇并没有体现出警察作为高危职业的优待性。经济待遇上,在公务员系列中也只能算中等水平。警察从工作强度、工作时间上,都比其他公务员付出更多,但待遇却不占优,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警察的失落感。
(五)愧疚感。由于警察职业的特殊性,对工作时间要求比较严格,值班、加班、节假日上班等情况普遍存在。特别是遇到突发事件、紧急任务时更要随叫随到。由于休息时间的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使得很多民警不能像其他人一样与家人分享天伦之乐,内心深处对家人有一种愧疚感。
二、如何提升人民警察“幸福感”
人民警察“幸福感”事关队伍的长远发展,应统筹考虑
民警多个层次的需求,抓住最迫切、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
(一)提高职业认同感,做有理想的民警。要重视和加强民警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意识地提高民警的职业认同感、归属感,使民警认为自己的付出是有价值的。只有整个警队的职业认同感增强了,把警察从职业谋生层面上升为事业追求层面,形成一种导向、一种风尚、一种氛围,民警的幸福感才能得到根本提升。
(二)提升社会认可度,做有地位的民警。需要从外部提升社会对警队的认可度,使民警在群众心目中更加有威信、有地位,民警工作才能更加舒心。一是必须通过努力工作,不断提高公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让群众相信警察有能力保一方平安,我们在群众心目中才有地位。二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警队从来不缺少埋头苦干、披肝沥胆、舍生忘死的先进人物,要善于挖掘宣传,把公安民警的拼搏奉献、正义忠诚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多角度、多视野、全方位展现在群众面前。
(三)维护正当执法权,做有尊严的民警。必须高度重视警察维权问题,否则会极大伤害整个警察群体的情感。因此,在警察执法过程中,对于那些客观、合法的监督,我们要虚心接受并及时改进完善。对于那些为了泄私愤而故意诋毁警察形象、阻挠警察执法甚至报复民警的个别人、个别单位,纪检监督部门要为民警伸张正义,依法维护民警权益。
对那些歪曲事实、恶意炒作的少数媒体,公安宣传部门要充分运用警察公共关系手段,及时澄清事实,以正视听。只有民警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树立起法律和警察的权威,民警才能放心执法,才能有效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加强组织关爱度,做有价值的民警。一是政治上关爱。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提高民警的职务配备比例和职级待遇,最大限度为警队谋求政治福祉。二是物质上关爱。按照国家规定的警察工资略高于地方的标准落实警察的工资待遇,落实加班补贴,定期组织身体健康检查,对英模、英烈以及作出突出贡献的民警适当提高物质奖励标准,对家庭困难民警的子女、家属在上学、就业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全方位体现组织的温情和关爱。三是精神上关爱。重视民警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警营文化建设上亮新招、创新路。丰富的警营文化生活,不仅能起到缓解疲劳的作用,还能帮助民警寻找到精神家园,让民警的凝聚力和幸福感得到提升。
(五)减轻工作压力感,做有快乐的民警。公安工作任务繁重是客观事实,如何有效减轻民警工作压力十分重要。一是有效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当前,公安工作进入警务信息化时代,要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依赖大量人力的工作模式,提高警务工作效率。二是合理分配警务资源。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的,对各警种现有的警力和承担的工作进行科
学评估、合理分工,尽量精简机关警力,把警力更多地向基层实战部门倾斜,做到警力资源与工作量的大体平衡,避免工作任务分配不当。三是落实民警休假制度。按规定保障民警的休假制度,让民警有适当时间调整身心,从而以更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第二篇:民警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关于对公安民警思想状况的调研报告
公安民警的思想状况如何,关系着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决定着公安工作的最终成效。为了切实加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研究分析公安民警思想状况,有力服务公安工作开展,我局在日常了解掌握的基础上,采取召开座谈会、访谈、谈心等形式,深入调查了民警的思想状况实际,为指导公安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一、我局民警思想状况
我局民警思想状况实际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讲,我局民警思想是忠诚可靠、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但是,民警思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该引起公安机关领导者的高度重视。
一是警务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客观造成了刑事、治安案件的相对增多,社会治安呈周期性、阶段性的发展变化形势,公安民警必须接连不断地参与各种严打战役、专项整顿活动,公安工作任务相当繁重。群体性闹事、集体群访事件及因不可抗力作用发生的一些突发性事件,使公安民警承担的事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繁重、具体,常年加班加点、连续作战、超负荷工作已成了民警的“家常便饭”。
二是家庭无法兼顾,思想压力大。特殊的岗位职能决定了公安民警的工作、生活无规律,特别是一线民警工作时间长,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生活无规律,与家人无法步调一 致;顾及家庭少,与家人感情难以完全融合;时刻处于危险地带,留给家人无限的担心。再加上诸如涉及民警子女入学、家庭住房、家属就业等问题,给民警精神、心理和经济上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与负担,已成为导致民警精神压力过重的一个关键问题。然而,民警所承担的责任、任务不允许有足够多的时间照顾家庭,更没有能力来处理和解决一些家庭困难,大部分家庭事务都由其家属承担,这造成了部分民警家属对民警工作缺乏理解、配合和支持,带来了家庭矛盾,影响了民警的工作。
三是社会期望值高,心理压力大。由于治安形势的日益复杂化,各级党委政府、上级公安机关和社会各界群众对公安民警的要求越来越严,期望越来越高,再加上对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职能的强化,使得民警总有做不完的事,整天疲于奔波,忙于应付工作,思想上紧崩着安全弦。再之,执法环境的多样性、复杂化,民警的一言一行必须面对社会、公众的“审视”,加上人民群众的素质差异,部分群众的不实投诉、少数媒体的炒作曝光,往往会使民警产生“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不错”的错误心态。
四是精神体力透支,健康压力大。警务工作繁重,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家庭负担过重,以及来自不同方面的的巨大压力,让民警食无定量、睡不应时,饮食习惯、生物钟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或破坏,精神体力透支,健康压力大,民警的心理、身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因此,客观上就造成了警务工作效能提高不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队伍的 2 建设与发展。
五是纪律约束紧,行为压力大。近几年,公安机关出台了一系列纪律规章,且执行的力度大,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是,由于有些内容对民警的要求、规定有的不够科学合理,“高压线”太多,使民警在工作中顾虑重重,畏首畏尾,要时刻提防“触电”,不敢大胆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遇到棘手问题往往束手束脚。六是教育活动频繁,自身压力大。近几年,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纷繁复杂,有来自党委政府的、有来自政法委的、有来自纪检部门的,也有公安机关内部的。这些活动中,每次都不外忽学习、剖析、整改、建章立制等同样的阶段,相同的事项重复进行,让民警产生厌倦心理。同时,工学矛盾和工训矛盾频频冲突,综合部门民警拼死忙活,负担越来越重,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民警怨气越来越大,使的教育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负担。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民警思想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民警思想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有不少民警没有充分认识当前公安机关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认识到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强化公安执法工作是新时期、新形势及构建和谐社会对公安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公安机关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依法治国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上级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整顿及活动,出台的方法、措施,既是加强公安 3 队伍建设的需要,更是对广大民警的爱护。只有规章制度健全了,民警心里明白了,思想上清楚了,行动上才会正确。只有从严治警,才可能使民警少出事,不出事,使公安队伍更加纯洁、永不变色。二是民警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虽然这几年来加大了教育培训的力度,想方设法提高民警的政治业务素质,但是素质提高毕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提高。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打牢民警的思想基础,要把真实了解人、全面掌握人、有效教育人和合理使用人作为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将着力点放到引导广大民警增强思想修养、党性修养、人格修养和不断加强“三观”改造上,教育广大民警始终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爱,自觉做到行使权力不越界、不跨线、不出格,在各种诱惑面前能够坚持住信仰,保持住本色,恪守住道德,切实增强“四个能力”建设的思想基础,构筑起思想道德的防线。
(二)加强民警素质培训。教育培训出战斗力。要加强民警的逻辑分析和辩证思维方面的训练,注重培训民警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科学地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要加强民警岗位业务技能培训,使民警具有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公安业务技能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要善于引导和加强民警对哲学、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综合知识的培训学习,让民警成为精通公安业务的行家里手。要培养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学习和掌握服务群众、执法为民的要 4 求,密切警民关系、调解矛盾、化解纠纷的本领,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要组织民警学习和掌握有关政策法规,把握执勤执法的操作基本规程,让民警履行职能在符合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刚柔相济,注重技巧,情理交融,趋利避害。
(三)加强心理健康引导。大力加强民警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自我调控能力,掌握有效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技巧。一要坚持正面引导。要加强对公安民警的思想引导,让公安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民警的自信心、事业心和责任心。二要关心爱护民警。要花大力气了解、掌握公安民警包括工作、思想、生活、家庭等在内的基本情况,积极开展同公安民警的交心、谈心活动,开展警营、家庭联谊和帮教、监督活动,切实增进了解、沟通情况、提高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要减轻工作负担。要分析掌握民警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开展轮岗换岗工作,适时调整民警岗位,对工作任务重的岗位要视情况调整或增加警力。对在履行工作中有不适表现或不良苗头的,要为其松绑减压。四要开展心理测试。要在提高民警思想、工作、文化、身体素质的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测试活动,聘请心理专家通过发表电视访谈、开展知识讲座,从各方面缓解民警身心压力,引导民警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使民警在工作、生活中保持自觉、自知、快乐的思想情绪。
(四)加强警心工程构建。要大力构建警心工程,不断 5 提升队伍凝聚力,激发民警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力。一是大力弘扬立警为公精神,致力于典型引路、崇尚先进、树立正气。加大先进典型推选和宣传力度,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公安网络、专题简报等宣传阵地,积极选树和表彰在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把公安工作和先进人物推向社会,充分展示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要从政治上、精神上关心关注立功受奖的“功臣”,建立优秀民警和专业人才储备库,将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同志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始终坚持以警为本理念,致力于贴近基层、优警抚警、凝聚警心。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措施,积极推出从优待警举措,努力实现民警诸多利益向一线倾斜,多做得警心、暖警心、稳警心的工作。要增强工作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落实民警休假制度,尽量避免民警超负荷工作。要及时排解民警工作中所受的“无过委屈”,有力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使队伍凝聚力始终不减。
第三篇:民警思想状况调研报告
关于对公安民警思想状况的调研报告
在县局和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尔林兔派出所紧紧围绕以创先争优、打造平安神木、提高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宗旨,坚持“立警为公,执警为民”的方针,在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加强治安行政管理,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理各类群体性治安事件等各项公安保卫工作中,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维护了社会稳定,为促进我镇经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了积极贡献。总的来说,尔林兔派出所干警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一支能打硬仗、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
公安民警的思想状况如何,关系着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决定着公安工作的最终成效。为了切实加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研究分析公安民警思想状况,有力的服务于公安工作开展,我所在日常了解掌握的基础上,采取召开座谈会、访谈、谈心等形式,深入调查了民警的思想状况实际,为指导公安工作开展提供保障。
一、我所民警思想状况
我所民警思想状况实际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总体上讲,我所民警思想是忠诚可靠、锐意进取、积极向上的。但是,民警思想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该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
一是警务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大。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客观造成了刑事、治安案件的相对增多,社会治安呈周期性、阶段性的发展变化形势,公安民警必须接连不断地
1参与各种严打战役、专项整顿活动,公安工作任务相当繁重。群体性闹事、集体群访事件及因不可抗力作用发生的一些突发性事件,使公安民警承担的事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繁重、具体,常年加班加点、连续作战、超负荷工作已成了民警的“家常便饭”。
二是家庭无法兼顾,思想压力大。特殊的岗位职能决定了公安民警的工作、生活无规律,特别是一线民警工作时间长,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生活无规律,与家人无法步调一致;顾及家庭少,与家人感情难以完全融合;时刻处于危险地带,留给家人无限的担心。再加上诸如涉及家庭住房、家属就业等问题,给民警精神、心理和经济上带来了更大的压力与负担,已成为导致民警精神压力过重的一个关键问题。然而,民警所承担的责任、任务不允许有足够多的时间照顾家庭,更没有能力来处理和解决一些家庭困难,大部分家庭事务都由其家属承担,这造成了部分民警家属对民警工作缺乏理解、配合和支持,带来了家庭矛盾,影响了民警的工作。
三是社会期望值高,心理压力大。由于治安形势的日益复杂化,各级党委政府、上级公安机关和社会各界群众对公安民警的要求越来越严,期望越来越高,再加上对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服务职能的强化,使得民警总有做不完的事,整天疲于奔波,忙于应付工作,思想上紧崩着安全弦。再之,执法环境的多样性、复杂化,民警的一言一行必须面对社会、公众的“审视”,加上人民群众的素质差异,部分群众的不实投诉-,往往会使民警产生“多干多错、少干少错、不干
不错”的错误心态。
四是精神体力透支,健康压力大。警务工作繁重,民警长期超负荷工作,家庭负担过重,以及来自不同方面的的巨大压力,让民警食无定量、睡不应时,饮食习惯、生物钟遭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或破坏,精神体力透支,健康压力大,民警的心理、身体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因此,客观上就造成了警务工作效能提高不快,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五是纪律约束紧,行为压力大。近几年,公安机关出台了一系列纪律规章,且执行的力度大,效果是非常明显的。但是,由于有些内容对民警的要求、规定有的不够科学合理,“高压线”太多,使民警在工作中顾虑重重,畏首畏尾,要时刻提防“触电”,不敢大胆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遇到棘手问题往往束手束脚。六是教育活动频繁,自身压力大。近几年,各种各样的教育活动纷繁复杂,有来自党委政府的、有来自政法委的、有来自纪检部门的,也有公安机关内部的。这些活动中,每次都不外忽学习、剖析、整改、建章立制等同样的阶段,相同的事项重复进行,让民警产生厌倦心理。同时,工学矛盾和工训矛盾频频冲突,综合部门民警拼死忙活,负担越来越重,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民警怨气越来越大,使的教育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负担。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民警思想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民警思想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结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有不少民警没有充分认识当前公安机关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没有认识到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强化公安执法工作是新时期、新形势及构建和谐社会对公安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公安机关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依法治国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上级开展的一系列教育、整顿及活动,出台的方法、措施,既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需要,更是对广大民警的爱护。只有规章制度健全了,民警心里明白了,思想上清楚了,行动上才会正确。只有从严治警,才可能使民警少出事,不出事,使公安队伍更加纯洁、永不变色。二是民警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虽然这几年来加大了教育培训的力度,想方设法提高民警的政治业务素质,但是素质提高毕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提高。
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打牢民警的思想基础,要把真实了解人、全面掌握人、有效教育人和合理使用人作为民警思想政治工作的最终目的,将着力点放到引导广大民警增强思想修养、党性修养、人格修养和不断加强“三观”改造上,教育广大民警始终保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爱,自觉做到行使权力不越界、不跨线、不出格,在各种诱惑面前能够坚持住信仰,保持住本色,恪守住道德,切实增强“四个能力”建设的思想基础,构筑起思想道德的防线。
(二)加强民警素质培训。教育培训出战斗力。要加强
民警的逻辑分析和辩证思维方面的训练,注重培训民警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科学地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要加强民警岗位业务技能培训,使民警具有丰富的法律专业知识、公安业务技能及其相关的理论知识。要善于引导和加强民警对哲学、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综合知识的培训学习,让民警成为精通公安业务的行家里手。要培养民警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学习和掌握服务群众、执法为民的要求,密切警民关系、调解矛盾、化解纠纷的本领,消除各种不安定因素。要组织民警学习和掌握有关政策法规,把握执勤执法的操作基本规程,让民警履行职能在符合法律、政策的前提下刚柔相济,注重技巧,情理交融,趋利避害。
(三)加强心理健康引导。大力加强民警的心理素质教育,培养自我调控能力,掌握有效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技巧。一要坚持正面引导。要加强对公安民警的思想引导,让公安民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增强民警的自信心、事业心和责任心。二要关心爱护民警。要花大力气了解、掌握公安民警包括工作、思想、生活、家庭等在内的基本情况,积极开展同公安民警的交心、谈心活动,开展警营、家庭联谊和帮教、监督活动,切实增进了解、沟通情况、提高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三要减轻工作负担。要分析掌握民警在履行职责过程中的实际情况,结合实际开展轮岗换岗工作,适时调整民警岗位,对工作任务重的岗位要视情况调整或增加警力。对在履
行工作中有不适表现或不良苗头的,要为其松绑减压。四要开展心理测试。要在提高民警思想、工作、文化、身体素质的同时,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测试活动,聘请心理专家通过发表电视访谈、开展知识讲座,从各方面缓解民警身心压力,引导民警提高自我调节能力,使民警在工作、生活中保持自觉、自知、快乐的思想情绪。
(四)加强警心工程构建。要大力构建警心工程,不断提升队伍凝聚力,激发民警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力。一是大力弘扬立警为公精神,致力于典型引路、崇尚先进、树立正气。加大先进典型推选和宣传力度,充分运用新闻媒体、公安网络、专题简报等宣传阵地,积极选树和表彰在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把公安工作和先进人物推向社会,充分展示人民警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要从政治上、精神上关心关注立功受奖的“功臣”,建立优秀民警和专业人才储备库,将德才兼备、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同志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二是始终坚持以警为本理念,致力于贴近基层、优警抚警、凝聚警心。认真落实从优待警措施,积极推出从优待警举措,努力实现民警诸多利益向一线倾斜,多做得警心、暖警心、稳警心的工作。要增强工作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落实民警休假制度,尽量避免民警超负荷工作。要及时排解民警工作中所受的“无过委屈”,有力维护民警的合法权益,使队伍凝聚力始终不减。
第四篇:关于白领主观幸福感的调研报告
关于白领主观幸福感的调研报告
08教4108094025 张婧
选这个课题主要是因为现代社会发展太快,为了生计,白领们的身心处于亚健康,工作、庭、会,各方面的压力让白领们幸福感很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属于西部的省会城市,而物价偏高,也造成年轻的白领们压力很大幸福感低。
“企业应与员工家庭共成长”这一观念正得到越来越多人力资源从业者的认同。
职场幸福感取决于三个方面:兴趣、人际关系以及爱不爱自己。
首先,兴趣与职业的满意度及幸福感有很大的关系。大多数人在择业之初,首要考虑的是金钱,认为考虑到自己的兴趣是很奢侈的。但是,“不能百分之百感兴趣,也至少有一点对所从事工作有兴趣才好。”钟女士说。“因为我们一天中最好的时间都在工作上,如果没有兴趣,仅仅为金钱而做,是非常令人痛苦的。”在某企业员工跳楼自杀个案中有一个是大学毕业生,他原本希望从事研发工作,但是后来被安排制造工作,虽然薪金待遇也很不错,但是,他完全没有兴趣,久之,他便觉得自己人生的第一步就走错了,后边的日子还有什么意义呢?
其次是人际关系。毫无疑问,良好的人际关系,会让你的职场生涯更加愉快。“人都是需要从其他人那儿得到关注的,一个人的人际关系不好,被同事漠视,这样的状况,心理学上叫做„社会性死亡‟,长久以后,很容易有轻生的念头。”钟女士说。
最后,你的幸福感更多地取决于你爱不爱自己。职场中人常常抱怨自己的压力很大,其实这份压力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自己,人们总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总是在内心不断驱策自己一定要努力,于是便忙得没有喘息的机会,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许多压力和不快。
职场不幸福情绪的来源
据一份调查显示,影响职场幸福有十二大因素,分别是:1.认为自己所在单位的管理制度与流程不合理;2.对薪酬不满意;3.对直接上级不满;4.对自身的发展前途缺乏信心;5.不喜欢自己的工作;6.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不满意;
7.工作量不合理;8.工作与生活之间经常发生冲突;9.工作职责不明确;10.与同事的关系不融洽;11.工作得不到家人和朋友的支持;12.对工作力不从心。而记者在对几个不同行业白领的随机调查中则得到这样几个比较普遍的不幸福情绪
——
人成为工作的机器,重复运作
enny刚入职广告公司的时候,对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充满期待。“那时我感觉这份工作很有新鲜感,会接触许多不同的人和事。”她说。她最怕重复,把人变得跟机器一般,周而复始地运作。但是,工作几年下来,Jenny却发觉自己仍是“工作机器”,“所谓不同的人和事,程序都是一样的,开会,分头写方案,再开会,与客户交流……周而复始。”她说,“这与流水线上的工作并无不同,就像给瓶子贴上标签一样,不同的只是,我给每一个瓶子贴上了不同颜色的标签而已。”Jenny几乎每天都要加班,一天工作10小时是最起码的,休息日也难以保证。如此不停歇地困守在工作中,让她感到非常的不快乐。
工作没有成就感
在杂志社工作的Wendy越来越对工作提不起兴趣,“反正也没有多少人会关注到我做了什么。”她常常觉得自己所做的工作可有可无,没有成就感,不知道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确实做过一些有用的事。没有成就感的工作,让她没有动力,没有激情,更没有快乐工作的感觉。长此以往,Wendy的工作目标,甚至人生目标也变得越来越不清晰。
工作不受尊重
在一个以销售成绩论英雄的公司里,Anne所在的行政部门是一个边缘部门,更多地从事打杂的闲活,也因此Anne常常觉得自己的工作不被人所尊重。“我去销售部门下发通知,常常没有人理会我,我就像一个透明人。公司有什么决策需要各部门配合的,我总要求爷爷告奶奶地求着销售部的人配合一下。大家都是公司的一分子,大多数销售与我的职位是平等的,但是为什么我却感到了很大的不平等呢?我觉得,他们太不尊重我的工作了。”Anne说。
精神世界无处安放
“工作、加班、回到家夜色已晚,疲惫得只想洗洗睡觉。第二天醒来,又重复相同的事,工作、加班、洗洗睡觉……”从事电子行业的Richard说,他不记得上一次自己完整地看完一本书是什么时候的事了,也不知道现在的电影院里有哪些电影看,他眼睛盯得最多的地方就是电脑屏幕,看得最多的就是滚动的程序。他的工资挺高,但他的精神世界却越来越空洞。这样的日子,他不觉得幸福,也不觉得不幸福,更多的是麻木。可是,麻木不是更大的不幸吗?
如何找回职场幸福感
刚开始工作时,意气风发,干劲十足,但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为企业做出的努力没有得到回报,心里自然会产生不快感。据12万人群的职业心理健康调查数据显示,工作中严重心理失调人群占31.3%,其中幸福感最差的就是
35岁~40岁之间的中年人。
找回幸福感
北京师范大学马健老师说,职业心理健康就是一种幸福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人可以应对生命中的正常压力,高效工作,能够为团体作贡献。35岁至40岁之间的中年人幸福感最差,并不仅仅是工作所造成的。家庭上,35岁~40岁的中年人,孩子正面临小升初、青春期的问题,此时孩子的叛逆也让不少家长头疼。
夫妻之间婚姻大致也经营了10多年,情感慢慢地向亲情转化。相对而言,矛盾也越来越多,加上父母正在退休边缘,健康出现问题,会影响到夫妻的日常生活。社会上,35岁~40岁的中年人,工作了一段时间,居住环境需要扩展,而买房的经济压力又随之而来。一旦压力积聚到一定程度,心理也会出现多种问题。
其实,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并不完全由职场本身的客观质量所决定。找回幸福感其实很简单,马健为大家开出了良方。学会房小心大
如果暂时无力改变居住环境,那就接纳自己的现状。“家”可以让我们产生安全、私密、亲近、归属和满意等的心理感受,只要能够满足这些心理需求,即使空间狭小,依然可以获得幸福和温馨的满足。用心去打造,亦能创造精致的家,如不购买庞大、不适宜的家居设备;着手优化居住环境,通过装饰及色彩的搭配,让房间宽敞明亮;尽可能多地利用空间位置,使墙壁、床下等空间发挥作用;及时收纳整理,以节省空间,将长期不用的物品送给需要的人,献爱心的同时获得自我的满足。
学会向下社会比较
我们习惯于向上比较,与那些家庭条件、财富比我们更好的人相对照,这种“比”能激发我们动力,引导我们积极向上、努力争取,但向上比较却在我们无力达到时,让我们产生挫败感、心情烦躁和自卑。而向下比较,即比较那些在某方面不如我们的人,调整自己的认知,寻找自己的优势,有利于产生满足感与自信心。
学会多穿运动鞋
很多人有了压力,就会心里烦闷,以至于抑郁,与其吃些百忧解,不如选择穿上运动鞋,在风和日丽的天气里,和朋友去郊外多走走,感受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可以改善身体的状态,有助于缓解心情。
第五篇:学校教职工幸福感情况的调研报告
学校教职工幸福感情况的调研报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群体中许多深层次的矛盾日益凸现,广大教师的思想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改变。为了了解教师的工作、思想和生活状况,更好地发挥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近期,五莲县教育工会对教师幸福感情况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调研。
一、新时期教师思想状况分析
(一)积极的方面
1.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同感增强了。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广大教师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成果是肯定的,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拥护的。广大教师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其他各项工作,并主动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和讲解党的路线方针。
2.对学校评价积极、客观。教育改革的快速发展增强了教师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广大教师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关心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大部分教师对学校的各项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在学校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思想政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等方面,评价积极、客观,同时对存在的问题也做了理性思考,提出很多科学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3.心理承受力提高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职工的思想被激活了,心理承受能力也随之得到很大提高。特别是大多数年轻教师能正确面对压力,教学积极性很高。对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任务全身心投入,积极主动地向老教师请教课堂教学技巧,对后进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帮助,努力把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好做到位。1
4.师生关系融洽。广大教师在师生关系中表现十分融洽,对学生和蔼、热情、宽容、耐心、有幽默感;能建立自己的威信,善于领导学生,理解并乐于帮助学生;能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富有创造性地理解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
(二)消极方面
1.从教师的工作环境来看,从主管部门到学校,从学生到家长,从政府到社会,都希望教师成为“完人”。学生违规违纪行为、厌学、离家出走等问题,都被认为是教师的责任范围,教师因此深感责任重大,存在着焦虑和紧张情绪。教育心理学证明,期望值与实际之间总是存在一定距离的,忽视这个距离就容易导致外界对教师产生不公正的评价,使教师的工作幸福感大大降低。这些矛盾和困惑长期压抑在教师的心中,就会发展为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使人很容易消沉下去,情绪低落、抑郁。
2.从教师的职业特征来看,社会对教师的期待与教师自身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别教师国家观念淡薄,集体意识淡化,对学生的关心爱护不够,体罚学生、有偿办班现象时有发生,对教育界长久以来积淀的敬业精神、进取精神、奉献精神产生了冲击。虽然这种现象只是个别情况,却对整个学校的教学氛围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3.从教师的专业发展来看,我们许多教师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平时忙于常规性的工作之中,缺乏系统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机会,面对不断出现的教育教学新理论以及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往往束手无措。尤其是新课改以来,很多中老年教师一时无法走出过去的教学模式,对学校开展的评课、公开课、教学比武等活动难以很好的适应,关注点从学生成绩转变为担心达自己不到学校要求,造成心理负担重,压力加大。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为教师的专业发展疏通渠道、创造条件,为教师终身学习提供全方位的物质和制度支持。
4.从适应性上来看,部分新教师自我认知出现偏差。现在教师招聘都是从大学生、研究生中公开选拔出来的,应该说都是实力比较强、综合素质较好的。因此他们内心往往保持着这样一种心理定位:要做教师中的佼佼者,要做校长的关注对象,要做学生的仰慕对象。而现实是,由于年轻加上经验不足,新教师在面对理论中没有提及的突发状况往往不知所措,疲于应付,现实和理想落差很大。实际上,教师的成长有一个过程,不能操之过急,一旦要求过高,遇到困难时就难免缺乏信心,进而出现厌倦情绪。学校要引导教师对自己合理定位,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
美国教育学家赖斯顿在其著作《不能忽视的精神工资》中说,精神工资的力量在于使平凡的人成为杰出的人,使他们知道为什么奋斗,怎样奋斗。对教师而言,职业幸福感就是最宝贵的精神工资,它决定着一名教师对待工作的愉悦程度、投入程度和工作积极性。老师常常用三个问题来衡量自己的工作:这份工作有意义吗?这份工作能让我全身心投入吗?这份工作能在多大程度上让我快乐?实际上,教师的幸福感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1)工作认同感。外在的评价对教师的成就感起着决定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科教兴国”的大背景下,教师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教师职业声望不断提升,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人民群众,在与教师交往的过程中都对教师的职业有一种亲切的“认同感”。(2)工作稳定性。近几年来,教师的收入不断提高,加上
教师职业比较稳定,从而使教师心理上产生一种安全感,这是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保障,也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一个基础。(3)工作成绩。当所教班级成绩突出、班级管理优良,或者看到自己学生快速的成长进步,或者得到了领导和同行的肯定时,教师就会从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
三、教师幸福感的培育途径
1.个人培育:追求自我成长,培养坚定的意志品质。
同样的外界刺激到底会给人造成多大的心理压力,实际上是由每个人自身的抗压能力所决定的。加强意志品质的培养,磨练人的意志力是增强抗压能力的有效方法。学会控制情绪是一门学问,教师应有意识的学会灵活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克服工作中懒惰、恐惧、紧张、愤怒等不良情绪的干扰,加强自身坚强意志的培养,敢于承担责任,做到困难面前不退缩,压力面前不屈服,诱惑面前不动摇。
2.学校培育: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从学校层面讲,要使教师有幸福感,最重要的就是能构建起和谐的校园文化,使教师因为和谐而幸福,因为幸福而热爱,因为热爱而投入。
①讲公平,使教师能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我们都知道,最成功的管理就是创造幸福的管理,而公正公平是增加人们的幸福感的首要前提。当自我的努力得到了领导、同事、学生公正的评价时,会产生极大的激励作用;反之,教师的态度就会消极、不满意和抱怨。
长期以来,如何保证公平一直是学校基层民主的一个难题。只有突破这个棘手的难题,教师幸福感才会有质的飞跃。学校必须建立起公正、公平、公开的学校管理系统,特别是在各项荣誉的评比、教师的聘任、外出学习的推选等工作中,必须做到公平而合理,给老师们创造一个公正、宽松、愉快的工作环境。
②讲民主,使教师能达到情绪上的饱和。
影响工作幸福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所在学校压抑的工作环境和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民主的学校一定是协调多于控制,主动多于被动,合作多于竞争,一切矛盾在协调中化解,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可以设想,如果职务晋升、福利分配、校区间教师流动等工作不走民主路线、不讲程序公开的话,教师群体的和谐就会迅速丧失。而在一个关系融洽的集体中,尽管工作忙碌紧张,但老师之间和睦相处,每个教师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挥,内心自然充盈着幸福感。
总之,教师的幸福感塑造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也是实现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是教育的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学校要立足教育实际,提高制度化、民主化水平,完善管理制度体系和教师评价体系,在教师中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只有社会、学校在教师幸福感塑造的道路上共同努力,不断创新实践,才能为教师营造出一种细水长流的幸福氛围。
二〇一一年八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