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婚恋幸福感报告

时间:2019-05-14 01:5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人婚恋幸福感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人婚恋幸福感报告》。

第一篇:中国人婚恋幸福感报告

《中国人婚恋幸福感报告》出炉 影响婚姻幸福感的十大因素

近日,《中国人婚恋幸福感报告》出炉,调查显示,影响婚姻幸福感的十大因素依次是:夫妻二人间的情感,沟通、理解的意愿和能力,相互忠诚,孩子,收入,性生活,婆媳关系,对方与自己家人的关系,住房和家务工作分配。

该报告由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进行,调查覆盖全国287个城市的数千人,涉及公司职员、公务员等十余种职业。其中,一些数据颇具现实意义,我们请专家给出分析指导。

结婚7—10年幸福感最低

从调查结果看,总体上中国人的婚姻幸福感比较高,其中,3年以下婚龄者感觉“很幸福”的占81.3%,幸福感指数最高;婚龄在7—10年的受访者中,仅有68.8%的人感觉“很幸福”,比例最低。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婚姻危机干预中心主任邸晓兰表示,结婚3年内,夫妻的幸福感都会比较高,这是因为初涉爱河的激动、甜蜜的二人世界、新的生活计划,都为彼此提供了一个良性刺激。

但随着时间流逝,婚姻会迎来一个“瓶颈期”,也就是俗称的“七年之痒”,这时的夫妻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工作压力大,婚姻生活变得枯燥,幸福感会降低。因此,老夫老妻更应该注重用abinosa为“婚姻保鲜”,彼此多些关心、少些抱怨,关注性生活等,一起携手跨过婚姻的屏障。

出轨是婚姻头号杀手

尽管一些人对“婚外情”、“第三者”持“保留意见”,认为只要不触犯他人的利益就能接受。但调查中,“出轨”仍然是促使公众产生离婚想法的首要因素,比排在第二位的“家庭暴力”高出了17.5%。

婚恋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惠丽认为,现代社会中,各种机会和诱惑增多,婚姻危险因素也相应增加,因此,人们会觉得婚姻弥足珍贵,忠诚也比以往更加重要。

半数夫妻每天聊天时间不足一小时

调查中,“沟通、理解的意愿和能力”是影响婚姻幸福感的第二大因素,但实际生活中,过半受访者(58.9%)每天和爱人的聊天时间不超过一小时。

李惠丽表示,结婚时间越久,交流、沟通越重要,所以老夫老妻尤其应每天拿出一小时时间和伴侣聊聊天,睡前、吃饭期间、工作间隙打个电话等,都能挤出交流时间。此外,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感情,比如看电视时靠得近一点,走路拉着手。

六成人认为感情比金钱重要

现代人普遍被认为越来越重物质,但实际上,超过六成夫妻都认为“有情胜过有钱”。即使在对未婚正恋爱人士的调查中,人品、性格、感情也是单身人士最先考虑的因素。专家对此表示认同:“婚姻是个长久的过程,物质可以慢慢积累,但前提是两个人必须性格合适,有感情基础。”

“生活琐事”是吵架首要原因

在夫妻争吵原因中,居前五位的依次是生活琐事、生活习惯、孩子、沟通交流不畅和钱。上海心理咨询协会会长王裕如说,夫妻过日子,争吵不可避免,但双方相互指责,对对方的看法不以为然以及愤然离开,都是消极、恶性的争吵,会使两人距离越拉越远。良性争吵则不攻击对方,就事论事,吵完之后,开个玩笑、送个礼物,及时化解。

第二篇:中国人婚恋心理调研结果发布

中国人婚恋心理调研结果发布

[ 2007-1-12 0:02:00 | By: 海洋之心 ]

中国人的婚姻状态到底如何?数千年来,国人都没有一次正式的婚姻匹配度调研,想起来着实有点令人遗憾。1日,南开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零点调查集团联合交友网站marry5发布了首次中国城市人群婚恋心理调研,得出的结论却有几分令人瞠目结舌。

1/4夫妻对婚姻失望

这次调查历时3个多月,访问了包括北京、上海等11个城市的数千对夫妻,调查对象均在城市生活两年以上,结婚在3年以上,年龄从24岁到40岁不等。从最后有效的1073对夫妻来看,他们对婚姻的满意度却不容乐观。

在“但愿没有结过婚”的问题上,选择经常有这种想法的妻子占到4.1%,丈夫的比例是3.4%,选择“偶尔有这样的念头”的也大有人在。而对于“如果你再重新生活一次,你认为你将会”的问题中,居然有10.22%的妻子选择“会和另一个人结婚”,14.3%选择“完全不结婚”,丈夫的比例也大体相同。“也就是说,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妻子、超过五分之一的丈夫对婚姻失望,这给我们敲响了一个警钟。”

根据民政部的统计,2005年我国有178.5万人离婚,离婚率达到0.27%,比上一年增加了12万人。

大男子主义仍然盛行

而在接下来的调查中,“幸福婚姻”的模板更出乎专家的意料。“可以说,大男子主义还是占有很高的比例,而且对婚姻质量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南开大学心理研究所主任乐国安说。根据调查,在一个家庭中,丈夫的“情绪稳定与否”,可以直接影响整个婚姻状况。“调查时,如果妻子觉得婚姻幸福,一般对丈夫的要求都是情绪稳定、宽容待人。相对的,男人则要求对方观念传统、循规蹈矩,认为这样才可以维护家庭和睦。”

“妻管严”家庭挺幸福

有意思的是,大男子主义虽然风头仍健,“妻管严”们也乐得家庭和睦。“实际上,这是我们研究的夫妻双方的领导性的问题,就是所谓的„角色互补‟。”乐国安解释说,这里所说的互补不是过去常提的“一个内向一个外向”、或者“一个学文一个学理”,而是指在婚姻角色上的地位。“在我们的调查中,如果妻子比较强势,丈夫比较弱势,也可以达到平衡,婚姻质量较高。”

阿Q型妻子是个宝

虽然鲁迅笔下的阿Q有点讽刺意味,可在现实婚姻里面,如果家里有一个事事都能用自嘲化解的妻子,倒是维护婚姻的一大“宝贝”。乐国安说,调查表明,那些与人相处融洽、情绪稳定而且能自我平衡、具有阿Q精神的妻子,反而能让丈夫对婚姻更加满意。“实际上,对

于广大的已婚妇女来说,我觉得这倒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提示越是„不担心被别人抛弃,也不担心别人与我关系太亲密‟的妻子,越能让丈夫对婚姻感到满意。”

谈谈你的看法?

第三篇:解读《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解读《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

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和百合网15日联合发布《2010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这项历时一年、覆盖全国31个省份的社会调查,从多元的婚恋文化中提炼出中国当代单身人士婚恋观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深层原因。

“男公务员”“女教师”成择偶“香饽饽”

报告显示,超过40%的受访女性希望理想伴侣的职业是公务员,以下依次是企事业管理人员、警察/军人、企业主、医务工作者等。这说明女性在择偶中倾向于寻求稳定;38.3%的受访男性希望理想伴侣的职业为教师,以下依次是公务员、医务工作者、金融财会人员等。52.1%的受访男性对女性的职业没有要求。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总干事田范江认为,调查结果说明男性对女性的职业要求不高,希望伴侣的职业稳定,能够有相对充裕的时间照顾家庭。

报告指出,农业户口的城市男性和农村男性差异较大:在受访的农业户口的农村女性中,仅有0.7%选择农民为理想伴侣,因此农村男性择偶非常困难;而农业户口的城市男性选择农民为理想伴侣的比例仅为3.3%。

田范江说,这表明长期居住在城市的农村人(如农民工)受城市文化熏陶,其婚恋观已发生变化,不愿与农民结婚。

“男性无房结婚免谈”“婚前财产公证难接受”

在所有备选择偶标准中,除“道德人品”和“脾气性格”外,男性和女性在择偶中最看重“感情投入”。“剩男”和“剩女”最大的不同是:男性在择偶时主要追求女性的外貌,不太看重她们的工作能力;而女性主要追求男性的经济实力和工作能力。

具体来看,七成受访女性认为男性要有房、有稳定收入和一定积蓄才能结婚。其中,65%左右的女性希望男性的收入比自己多1倍以上,而逾63%的男性对女性收入的要求不高。

此外,近30%的未婚女性难以接受婚前财产公证;超三成受访女性主张“男性为结婚买单”或“男方出大头,女方出小头”;在婚后财产处置问题上,男性更主张家庭财政AA制,而53.2%的受访者认同妻子掌握家庭财政大权。

社会学家李银河分析认为,有些女性存在弱者心理,觉得男方购房理所应当,这是典型的封建观念,与现代社会所倡导的女性独立的精神不符。

本次调查的执行者、婚恋专家王治国指出,现在单身人群的择偶期望存在明显误区,“择偶错位(期望错位)”影响了人们的择偶行为。报告反映出当下婚事中不少女性将婚姻视为一种社会保障,不久前公布的新婚姻法《征求意见稿》,正冲击着“傍大款”“房子都比男人可靠”等被扭曲的婚恋观。

“剩女”门槛约27岁 “剩男”门槛约30岁

报告显示,女性的择偶压力主要源自于男性对女性年龄的要求,超九成的男性认为女性应该在27岁之前结婚,约32%的男性认为女性最佳结婚年龄为20-24岁。可见年龄对女性的择偶相当残酷。

此外,超过五成的女性认为男性最佳的结婚年龄是28-30岁。报告认为,处于这一年龄段的男性已经工作了一定时间,其事业相对比较稳定,有一定经济实力,说明女性更愿意嫁给成熟男。

“80后”择偶更听“父母命”

报告显示,23.8%的单身人士的父母在到处帮他们找对象,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

报告还显示,“80后”在择偶中更遵从父母的意见,因父母反对而与恋人分手。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教授蒋永萍分析说,这说明一方面由于“80”后独生子女居多,经济上尚未独立,对父母的依赖性更强,这直接导致他们在择偶中不得不接受父母的意见。

多数“剩男剩女”在受访中表示需要接受多种形式的婚恋指导与援助,他们认为单身的主要原因是社交圈子太窄、自己不够积极主动、感情受过伤害、不知如何与异性相处等。

“受访者普遍希望接受婚姻家庭咨询师的婚恋咨询与指导,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恋爱培训班、相亲活动、婚恋咨询等,帮助他们扩大社交圈子,学会如何在择偶中积极主动,这说明中国的婚介市场潜力巨大。”田范江说。

《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显示,择偶错位,成为产生“剩男剩女”问题的根源

2010年,各类电视相亲节目火爆荧屏,多元化的婚恋观在聚光灯下前所未有地激烈碰撞;万人相亲大会在各地相继上演,单身人群的婚恋难题为社会各界所关注。

昨日上午,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联合百合婚恋网,在北京发布了《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导致人们单身的原因中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社交圈子太窄、不够积极主动、工作太忙。这与往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产生“剩男剩女”问题的根源仍然是择偶的结构性失衡。本报记者储文静 长沙报道

错位了七成女性认为男性有房才能结婚

本次调查发现,“择偶错位”成为单身男女婚恋择偶中的主要障碍。“择偶错位”表现为“期望错位”,简单来说就是,单身男女在择偶过程中的期望目标同实际现状的差值错位,从而引发系列连带性婚恋问题。

“择偶错位”表现为男性择偶期望与女性择偶期望的不对称。例如,超过70%的女性认为,男性应有房才能结婚,而只有48.2%的男性认为自己需要有房才能结婚。

虽然有59.9%的男性和62.4%的女性都认为女性最佳的结婚年龄在25-27岁,但约三成男性希望找20-24岁的女性。同时,仍有约两成女性认为自己的“黄金年龄”在28-30岁。而事实上,对于这些超过27岁的所谓“剩女”,只有不到8%的男性选择其为理想的结婚对象。

回归了“80后”对待婚姻更加隐忍

从报告中的数据趋势可以看出,从“70前”、“70后”、“75后”到“80后”、“85后”,随着年龄越来越小,呈现出婚恋观逐渐“回归传统”的倾向。

调查显示,“80、85后更会因为父母的反对而与恋人分手”。“从70前到85后,试图说服父母,最后自己做主”的比例从83.1%逐步减到72.1%;而“试图说服父母,最后接受父母的看法”的比例却从9.1%逐渐增到24.3%。

另一组数据则显示,从70前到85后,认为“没有感情的婚姻应该离婚”的比例居然越来越低,从70前的70.9%逐渐减少到85后的46.7%,说明“80后”、“85后”对待婚姻更加隐忍。这也是“80后”、“85后”回归传统的一个突出的表现。

此外,“80后”、“85后”更加认同“丈夫掌握家庭财政权”,并且对家庭财政“AA制”认同度降低,这都体现了“80后”、“85后”“回归传统”的婚恋家庭观。

迷茫了离婚成本较高“冲动一代”变犹豫

一定程度上说,“80后”、“85后”代表着婚恋观的发展趋势,其影响不容小觑。曾被贴上了“个性鲜明、渴望自由”标签的“80后”、“85后”,在人们观念里应是背离传统,更加追求个人价值,对于婚姻、家庭的束缚非常排斥。然而,从本次《调查报告》看来,“80后”、“85后”在很多问题的观念上呈明显的“回归传统”的趋势,究竟是什么因素促使“80后”、“85后”的观念回归传统?什么样的矛盾心理促使他们在婚恋问题上成为“迷茫的一代”?

在解读这部分数据时,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教授蒋永萍告诉记者,出现这一婚恋观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80后”、“85后”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对父母的依赖性更强,缺乏独立性,经济上的依赖导致他们择偶中不得不接受父母的意见。百合网婚恋研究院首席专家王治国表示:“这一回归发展趋势与我们对‘80后’、‘85后’的认识不同,在我们的印象中‘80后’比较冲动,更可能会闪婚闪离,但当今社会离婚成本较高,他们也可能因为难以承受的离婚成本而选择维持没有感情的婚姻,这也体现了他们矛盾性的特点。”

2010年,《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等电视相亲节目火爆荧屏,多元化的婚恋观在聚光灯下前所未有地激烈碰撞;万人相亲大会在全国各地相继上演,单身人群的婚恋难题为社会各界所关注。为了反映当今中国人婚恋情况的本质原貌,2010年12月15日,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联合百合婚恋网,在北京权威发布了《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旨在揭示婚恋人群失衡的根源,为单身人群拨云见日。

据悉,这是百合网继2007、2008、2009连续三年重磅发布专业报告后的第四份婚恋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导致人们单身的原因中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社交圈子太窄、不够积极主动、工作太忙,这一结果与往年的调查结果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异。产生“剩男剩女”问题的根源仍然是择偶的结构性失衡。报告同时揭示了婚恋现象的若干新看点。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秘书长樊爱国女士,百合网首席执行官田范江先生,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教授蒋永萍女士、红枫热线(中国第一条妇女热线电话)原主持人、婚姻问题专家侯志明女士为调查报告提供了专家解读意见。

百合网婚恋研究院首席专家王治国主讲了该调查报告,他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单身人群的择偶期望存在明显误区,一些“择偶错位”影响了人们的择偶行为。所谓“择偶错位”一方面是男性择偶期望与女性择偶期望的不对称,另一方面是整个单身人群择偶期望值与现实情况的不吻合。例如,超过70%的女性认为,男性应该有房才能结婚,而只有48.2%的男性认为自己需要有房才能结婚。虽然有59.9%的男性和62.4%的女性都认为女性最佳的结婚年龄在25-27岁,但是有约三成男性希望找20-24岁的女性。同时,仍有约两成的女性认为自己的“黄金年龄”在28-30岁。而事实上,对于这些超过27岁的所谓“剩女”,只有不到8%的男性选择其为理想的结婚对象。统计数据显示,“超过四成的女性最希望理想伴侣从事的职业是公务员”。而在访谈中发现,当这些女性真的与公务员去相亲后却并没有选择公务员。原因是经过实际接触以后,她们发现,大多数公务员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清闲、稳定、高收入;再如,“七成的女性认为男性必须有房才能结婚”。在房价持续走高的今天,房子无异于巨额经济财产,事实上很多适龄的男士并不具备有房的“要件”„„王治国分析,事实上这些貌似严格的择偶要求背后,所隐藏的真实需求是对稳定生活的向往。他建议,单身人士不妨把自己从条条框框里解放出来,增加自己的“择偶弹性”。

除了“择偶错位”这一重要问题外,报告另一大看点来自于不同年代的渐变趋势。70前、70后、75后、80后、85后,随着年龄越来越小,渐趋“回归传统”。例如,调查显示“80、85后更会因为父母的反对而与恋人分手”。从70前到85后,“试图说服父母,最后自己做主”的比例从83.1%逐步减少到72.1%;而“试图说服父母,最后接受父母的看法”的比例却从9.1%逐渐增加到24.3%。另一组数据则显示,从70前到85后,认为“没有感情的婚姻应该离婚”的比例居然越来越低,从70前的70.9%逐渐减少到85后的46.7%。从数据上来看,80、85后对待婚姻的态度似乎更加隐忍。另外,“丈夫掌握家庭财政大权”、筹备结婚费用“全部由男方出钱”或“男方出大头,女方出小头”这一在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也出现了类似的趋向。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2010年全国婚恋调查报告》调查历时一年,采用互联网在线问卷调查与线下问卷调查、座谈会、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收集调查资料32676份。调查对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包括大中型城市及部分农村人口,深度访谈涉及我国东部的北京市、山东省、广东省,中部的黑龙江省、安徽省、湖北省,西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陕西省等9个省、市、自治区。

全国妇联中国婚姻家庭研究会秘书长樊爱国对这份报告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认为,这份报告视角独特,提出了中国人婚恋观的新现象、新特点,可以作为中国婚恋现状的权威参考物。百合网首席执行官田范江则表示,随着单身人群的择偶问题愈加严峻,具有前瞻眼光的婚恋服务机构应该按需而变,针对困扰单身人群的难题,提供专业的婚恋援助。例如,组织

单身交友活动、提供现代化的“红娘”服务、提供专业的“心理美容”咨询以及“爱的能力培训”等等。田范江透露,百合网将陆续推出一系列更专业、更多元化的服务,辐射到各种不同需求的单身会员。

精华版]2010年中国青年网民婚恋观报告(由百度和非诚勿扰联合出品)

以下列出精华版本供大家观看

关于恋爱:

从初中阶段就开始谈恋爱的网友最多。过半网友在高中或大

一、大二时献出自己的初吻。超过三成网友从同学中找到另一半。

网友评选出的“最不靠谱的诺言”:“我永远不会先离开你!”,其次是“我没有骗你”。

“不专

一、拈花惹草”是女人最不能容忍的男人的缺点,此外还有“小心眼,喜欢占小便宜”、“不上进”、“粗俗、没有品位”和“懦弱”。

在追求对方时,“当对方明确说不喜欢自己或者没感觉时”就选择放弃的网友最多。

恋爱中的网友近6 成并不在乎恋爱花费由谁承担。

如果爱情输掉,最终是输给了“不安分的心”。

“富二代”是最受关注的婚恋群体,待嫁的“剩女”比待娶的“剩男”更多地受到社会关注。

关于婚姻:

选择结婚对象时,超过八成的网友最看重“人品”,其次是“性格”、“长相”和“经济收入”,“家庭背景”、“学历”、“兴趣”等因素的重要程度相对较低。

超过一半的网友能接受对方谈过 1-2 次恋爱,15.5%的网友一定要当对方的“第一个恋人”,而 26.5%的网友并不计较对方的恋爱经历。

寻找结婚对象时,超过一半的网友愿意相信并坚持“浪漫缘分的偶遇”,其次是“在熟人中寻找”和“亲友介绍”,朋友聚会等社交活动也承担了一部分相亲的功能。

大多数网友认为,婚姻幸福最重要的条件是“匹配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其次才是“爱情”,婚礼“肯定要办,但可以从简”。

当父母干涉自己的婚恋时,接近一半的网友选择“坚决自己做主”,彰显当代青年人在选择婚恋对象上的独立性。但同时,经济上依赖父母提供婚房的网友占到了八成。

对筹备婚嫁的网友来说,“婚纱照”的重要程度远高于昂贵的“婚房”和“钻戒”,拍摄婚纱照成为了结婚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最浪漫的求婚方式”、“最个性的婚礼策划”、“蜜月旅行的最佳去处”是准备结婚的网友们最关心的问题。

“如何对付小三”、“怎样处理好婆媳关系”是已婚网友们最头疼的婚姻问题,似乎“小三”已成为了婚姻的第一杀手。

对婚后的夫妻分工,网友的态度更多地基于一种男女平等的观念,尊重对方,也尊重自己。大多数网友明确表示,“不愿意婚后跟父母同住”,再次显示出当代年轻人渴望独立与自由的生活哲学。

发生婆媳矛盾时,接近一半的网友认为应该“谁错谁让步”,这充分说明当代青年人已基本告别了“媳妇听命于公婆”的传统观念。

超过六成的网友认为,婚姻的家庭成员中最受不了的是“对方的妈妈”。夫妻吵架时,认为“摔枕头发泄不满最划算”的网友占 64.3%,还有一些网友选择“摔拖鞋”或“摔门”,另有 31.5%的网友通过“沉默”来抗议。

当发现爱人出轨时,大多数网友尽管痛苦无奈,但愿意珍惜婚姻、积极地解决问题。约两成网友不能原谅对方的行为,会选择离婚。32.8%的家庭因对方出轨而破裂。

第四篇:中国人幸福感的十大标准

中国人幸福感的十大标准

(2013-06-16 18:22:42)转载▼

标签: 分类: 自我管理 转载

原文地址:中国人幸福感的十大标准作者:晓妍

收入、健康、家庭、朋友、社会,新时期中国人对幸福的感知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对上千人进行深入调查后,《小康》杂志梳理出现时中国人幸福感的十大标准。

幸福,在词典中的定义为: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然而,幸福,在人们心中的定义却又因人而异,幸福的方式多种多样,幸福的姿态各式各样,幸福的标准更是与每个人的思想、观念、欲望及生活态度等紧密相连,无法进行统一的测量与评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手中握着的幸福,不要被我们自己所忽略。

“你的幸福在哪里?”2012年9月底至10月初,《小康》杂志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在对千余名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还对近百名不同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劳动者、学生等进行了深度访问。从大家手中握着的幸福生活里,《小康》试图用10个手指头来“数”出新时期中国人的十大幸福标准。

1、最具资本的幸福:身体健康

“一个健康的乞丐胜过一个多病的国王”,因为人最宝贵的既不是金钱、财宝,也不是名利地位,而是健康。这种健康,不仅是躯体上的,也该是心理上的。

《小康》调查显示,六成受访者会为自己的健康感到担忧,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觉得健康对自己的幸福感受会有很大影响。“身体健康才是幸福的本钱”,因此,把握住幸福的第一步,就是拥有一辈子的健康。

近百年间,中国人的健康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若问一个你身边八九十岁的老人是怎样保养的,大部分人可能会告诉你,“心态要好,多锻炼”。中年一代信奉“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老话,他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胆固醇、血糖、甘油三酯。70后、80后甚至90后们则认为“工作第一”,他们希望在年轻的时候多赚些钱,于是习惯了熬夜和在电脑前一坐长达数小时的生活,等发现自己有了颈椎病或者轻微脂肪肝的时候,“小资”们便去健身馆办卡了,但是开了卡之后,也许一年过去了,去运动的记录却屈指可数。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越来越关注自己身体与心灵的时代。

2、最具成就感的幸福:收入满意

在“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之“影响公众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排行中,收入排名第一。中国人对于收入的重视程度超过了2011年,甚至也超越了健康。在影响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中,收入亦排行第一,并且在“最能够提升工作幸福感的福利”排行中,位居前三位的年终奖、带薪年假、绩效加薪均直接与“收入”相关。

这个调查若是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估计大部分受访者只能在心底默默地想一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到七八十年代,人们开始对收入“想入非非”;而九十年代,中国人对收入有了脚踏实地的追求。现在,在家人朋友面前讲自己的理想收入,在求职的时候和HR甚至老板把收入问题摆在桌面上去谈,都没有必要“脸红”或者“不好意思”。在接受《小康》采访时,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收入正是个人能力与价值的体现。

但是,调查显示,高收入者并不一定活得幸福快乐,低收入者也并不一定过得悲催郁闷。那些对于自己的收入感到满意者,才能将钱和幸福统统抓在手中。

3、最温馨的幸福:和家人在一起 无论哪个年代出生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重视家庭。这一点和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西方人看来,个人价值观的实现才是值得追求的理想。国人普遍看重家庭,讲究“家和万事兴”、“常回家看看”,因此“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往往都有着较高的幸福指数。

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60后的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姚中秋、70后的北京东城区西罗园菜市场粮油摊主弓俊红,和80后的哈尔滨市公安局烟草稽查大队副大队长田锋等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家人”。即便是出生于2010年的2岁多的孩童张晨露,在表达“最幸福的事情”的时候,开口说出了很臭美的“抹香香”后,还不忘歪着头补充了一句,“还有和爷爷奶奶在一起!”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没有孩子的小家庭是不完整也不幸福的。

4、最浪漫的幸福:得到爱

爱,有许多种,得到爱,便是幸福。“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发现,单身人士们所期待的“爱”更多地来源于和他/她在一起时的感觉,他们希望理想中的“另一半”能尽快出现,并幻想着那种美好而浪漫的感觉;而已婚人士们所期待的“爱”更多地来源于和他/她之间的情感,他们希望彼此间能够用沟通和理解搭起“心桥”,携手走过风风雨雨,然后一起慢慢变老。

不过,不管是给爱“寻找感觉”还是为爱“堆积情感”,只有用两颗心一起去拥有它、培育它、呵护它、滋养它、维护它,才能“锁定”一辈子的幸福。

5、最安心的幸福: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

中国人一直用“安居乐业”来形容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其中的“安居”无非就是拥有一套能够起居的住房,从1949年至今,中国人的安居之梦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上世纪60年代,一家两代甚至三代“挤”在又小又破的房子里成了每个四合院里的常态;八十年代,“售房”和“提租”成了执行房改的两个具体办法。在九十年代,迎来了市场化住房时代。伴随国人思想转变的几年间,则是房价与购买欲共同茁壮成长的岁月。2012年6月,《小康》独家发布了40城市万余人参与的“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报告,自2009年以来有超过7成(71.4%)国人购买了住房,其中用于满足刚性需求,占总比例6成以上。这样的数字足以说明,在中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是幸福生活的必需品,哪怕它只是一个小小的空间,却是能够为人生挡风遮雨的地方。

6、最超值的幸福:自身价值和能力得到体现

稳定的职业能带来安全感,而自我价值的实现则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

《小康》向千余名劳动者发问,“就职业而言,您认为对幸福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除了“收入”之外,回答最多的就是“个人能力得到体现”,而在50后受访者眼中,“个人能力得到体现”和“收入”同等重要。

在所有的幸福感受中,“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得到体现”这一条或许是最“超值”的,也是最被西方人认可并被东方人逐渐认同且越来越注重的一个“必要条件”,若将它掌握在手心中,它能将一种幸福生成、发散为更多的幸福,如被朋友喜欢的幸福、被同事尊重的幸福、被领导重用的幸福、被社会承认的幸福;得到尊重的幸福、得到财富的幸福、得到地位的幸福、得到权力的幸福,等等。

7、最实在的幸福:吃到安全健康的食品

“民以食为天”,讲究“吃”的中国人将“食”融入到了文化之中。从“温饱”跨越至“小康”阶段后庆贺胜利的方式又怎能少得了吃呢?上世纪八十年代,国人对于“吃饱”的基本诉求变成了“让孩子吃好”;九十年代,“既要让孩子吃好,也要让老人们吃好”;跨入新世纪,前五年还在追求“全家人都要吃好”,接下来的五年就变成了“要吃得健康、有营养”,《这样吃最健康》《吃的真相》等一批和“吃”有关的书籍被炒得很火。

中国人不会忘记,“民以食为天”后面还有一句,叫“食以安为先”,2012年7月发布的“2012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在公众“最担忧的安全问题”中,食品安全居首,81.8%这个数字,真实地表明了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在千人幸福指数的调查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对人们幸福感的提升,从去年的第7位上升到了今年的第3位,甚至超过了人们对住房、医疗保障的需求。

8、最基本的幸福:在优良的自然环境中生活

从很多国家的“幸福秘笈”中都可以看出,环境保护越好,国民幸福指数就越高;环境污染严重,国民幸福指数就会降低。

中国人也同样对优良的自然环境充满期待。

《小康》于2012年5月发布的“2012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显示,63.0%的受访者感觉所遭受的环境污染对自身健康危害“比较大”。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是否宜居,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有新鲜的空气和洁净的水源,这不仅仅是环保的核心,也是幸福的内涵。

9、最长久的幸福感:社会安全

很多采访对象说,他们所认为的幸福感是可以与安全感画等号的,但几乎也有同样多的采访对象抱怨说,自己太缺乏安全感了。

“2012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结果印证了这些采访对象的担忧与抱怨:仅四成人不缺乏安全感,影响人们安全感的五个最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严重,食品安全不能让人放心,经常听到或看到新闻媒体关于社会治安混乱的报道,所在城市贫富差距过大和亲眼看见过违法犯罪事件发生。让我们来参考一下老外们的幸福状态。国力并非最强、国民并非最富的丹麦为何会赢得“幸福考试”的状元?哥本哈根大学社会学家彼得·古内拉克的调查表明,幸福感高的丹麦人的共同感受是:身处环境中接触到的人社会地位、价值观和财富与自己类似,同时在生活中感受到“安全”。

10、最可靠的幸福:有值得信赖的朋友

在中国人的幸福生活里,朋友是不可或缺的。而今,当“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观念深藏心底,拥有几个值得信赖的朋友,竟成为了一种“奢望”。

2012年9月发布的“2012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发现,有1~3个可信任的人,在受访者中占比最大,为41.1%。而在前年,却是身边有4~6位可信任的人在受访者中占多数。

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人际信任圈子在缩小。随着这个圈子的缩小,看似最简单、最触手可得的幸福,却极有可能与这个时代渐行渐远。

第五篇:2012中国人幸福感十大标准 身体健康居首

2012中国人幸福感十大标准

NO1 最具资本的幸福:身体健康

“一个健康的乞丐胜过一个多病的国王”,因为人最宝贵的既不是金钱、财宝,也不是名利地位,而是健康。这种健康,不仅是躯体上的,也该是心理上的。

《小康》调查显示,六成受访者会为自己的健康感到担忧,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觉得健康对自己的幸福感受会有很大影响。“身体健康才是幸福的本钱”,因此,把握住幸福的第一步,就是拥有一辈子的健康。

近百年间,中国人的健康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若问一个你身边八九十岁的老人是怎样保养的,大部分人可能只会告诉你,“心态要好,多锻炼”,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理解,为什么现在电视、报纸上的医疗广告那么火,为什么很多年轻人要花大价钱去买保健品。中年一代信奉“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老话,他们的锻炼场所多在附近公园,居住小区。他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胆固醇、血糖、甘油三酯。人们厌倦了烟酒生涯,越来越多的开始户外休闲。70后、80后甚至90后们则认为“工作第一”,他们希望在年轻的时候多赚些钱,于是习惯了熬夜和在电脑前一坐长达数小时的生活,等发现自己有了颈椎病或者轻微脂肪肝的时候,“小资”们便去健身馆办卡了,但是开了卡之后,也许一年过去了,去运动的记录却屈指可数。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越来越关注自己身体与心灵的时代。NO2 最具成就感的幸福:收入满意

在“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之“影响公众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排行中,收入排名第一。中国人对于收入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去年,甚至也超越了健康。在影响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中,收入亦排行第一,并且在“最能够提升工作幸福感的福利”排行中,位居前三位的年终奖、带薪年假、绩效加薪均直接与“收入”相关。

这个调查若是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估计大部分受访者只能在心底默默地想一想,“要是能有钱多买一个鸡蛋,或者多给孩子买几袋牛奶就好了”,收入多不多无所谓,“够吃的”才是第一要务,况且,整天想着收入,没准还会被家人朋友教育,“怎么一点儿螺丝钉精神都没有?要乐于为人民服务嘛!这样才是好同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到七八十年代,人们开始对收入“想入非非”;而九十年代,中国人对收入有了脚踏实地的追求。现在,在家人朋友面前讲自己的理想收入,在求职的时候和HR甚至老板把收入问题摆在桌面上去谈,都没有必要“脸红”或者“不好意思”。在接受《小康》采访时,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收入正是个人能力与价值的体现。但是,调查显示,高收入者并不一定活得幸福快乐,低收入者也并不一定过得悲催郁闷。那些对于自己的收入感到满意者,才能将钱和幸福统统抓在手中。

NO3 最温馨的幸福:和家人在一起

无论哪个年代出生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重视家庭。这一点和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西方人看来,个人价值观的实现才是值得追求的理想。国人普遍看重家庭,讲究“家和万事兴”、“常回家看看”,因此“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往往都有着较高的幸福指数。

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60后的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姚中秋、70后的北京东城区西罗园菜市场粮油摊主弓俊红,和80后的哈尔滨市公安局烟草稽查大队副大队长田锋等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家人”。即便是出生于2010年的2岁多的孩童张晨露,在表达“最幸福的事情”的时候,开口说出了很臭美的“抹香香”后,还不忘歪着头补充了一句,“还有和爷爷奶奶在一起!”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没有孩子的小家庭是不完整也不幸福的,“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生两个孩子才是最幸福的,如果能有一双儿女,凑成一个“好”字,家庭便会更美满。

NO4 最浪漫的幸福:得到爱

爱,有许多种。爷爷奶奶的喜爱、父母的关爱、情人的深爱、领导的厚爱„„得到爱,便是幸福。

“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发现,单身人士们所期待的“爱”更多地来源于和他/她在一起时的感觉,他们希望理想中的“另一半”能尽快出现,并幻想着那种美好而浪漫的感觉;而已婚人士们所期待的“爱”更多地来源于和他/她之间的情感,他们希望彼此间能够用沟通和理解搭起“心桥”,携手走过风风雨雨,然后一起慢慢变老。

不过,不管是给爱“寻找感觉”还是为爱“堆积情感”,只有用两颗心一起去拥有它、培育它、呵护它、滋养它、维护它,才能“锁定”一辈子的幸福。

NO5 最安心的幸福: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

中国人一直用“安居乐业”来形容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其中的“安居”无非就是拥有一套能够起居的住房,从1949年至今,中国人的安居之梦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上世纪60年代,很多私房被“积极交公”,一家两代甚至三代“挤”在又小又破的房子里成了每个四合院里的常态;80年代,“售房”和“提租”成了执行房改的两个具体办法。在上世纪90年代,住房制度改革终止了福利分房,迎来了市场化住房时代。伴随国人思想转变的几年间,则是房价与购买欲共同茁壮成长的岁月。今年6月,《小康》独家发布了四十城市万余人参与的“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报告,自2009年以来有超过七成(71.4%)国人购买了住房,其中用于满足刚性需求,占总比例六成以上。这样的数字足以说明,在中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是幸福生活的必需品,哪怕它只是一个小小的空间,却是能够为人生挡风遮雨的地方。

NO6 最超值的幸福:自身价值和能力得到体现

稳定的职业能带来安全感,而自我价值的实现则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

《小康》向千余名劳动者发问,“就职业而言,您认为对幸福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除了“收入”之外,回答最多的就是“个人能力得到体现”,而在50后受访者眼中,“个人能力得到体现”和“收入”同等重要。

在所有的幸福感受中,“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得到体现”这一条或许是最“超值”的,也是最被西方人认可并被东方人逐渐认同且越来越注重的一个“必要条件”,若将它掌握在手心中,它能如同孙悟空一般“72变”,将一种幸福生成、发散为更多的幸福,如被朋友喜欢的幸福、被同事尊重的幸福、被领导重用的幸福、被社会承认的幸福;得到尊重的幸福、得到财富的幸福、得到地位的幸福、得到权力的幸福,等等。

NO7 最实在的幸福:吃到安全健康的食品

今年,一部以介绍中国各地美食生态为主要内容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吸引了无数国人的眼球。节目火爆的原因无疑是公开的——中国人重视对“吃”的体验。

“民以食为天”,讲究“吃”的中国人将“食”融入到了文化之中。从“温饱”跨越至“小康”阶段后庆贺胜利的方式又怎能少得了吃呢?上世纪80年代,国人对于“吃饱”的基本诉求变成了“让孩子吃好”;90年代,“既要让孩子吃好,也要让老人们吃好”;跨入新世纪,前五年还在追求“全家人都要吃好”,接下来的五年就变成了“要吃得健康、有营养”,《这样吃最健康》《吃的真相》等一批和“吃”有关的书籍被炒得很火。

中国人不会忘记,“民以食为天”后面还有一句,叫“食以安为先”,今年7月发布的“2012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在公众“最担忧的安全问题”中,食品安全居首,81.8%——这个数字,真实地表明了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在千人幸福指数的调查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对人们幸福感的提升,从去年的第七位上升到了今年的第三位,甚至超过了人们对住房、医疗保障的需求。

NO8 最基本的幸福:在优良的自然环境中生活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南亚小国不丹就把“环境保护”与“政府善治、经济增长和文化发展”一同作为组成“幸福指数”的四大要素,足见环境的重要性。从很多国家的“幸福秘笈”中都可以看出,环境保护越好,国民幸福指数就越高;环境污染严重,国民幸福指数就会降低。中国人也同样对优良的自然环境充满期待。《小康》于今年5月发布的“2012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显示,63.0%的受访者感觉所遭受的环境污染对自身健康危害“比较大”。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是否宜居,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有新鲜的空气和洁净的水源,这不仅仅是环保的核心,也是幸福的内涵。

NO9 最长久的幸福感:社会安全

很多采访对象说,他们所认为的幸福感是可以与安全感画等号的,但几乎也有同样多的采访对象抱怨说,自己太缺乏安全感了。

“2012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结果印证了这些采访对象的担忧与抱怨:仅四成人不缺乏安全感,影响人们安全感的五个最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严重,食品安全不能让人放心,经常听到或看到新闻媒体关于社会治安混乱的报道,所在城市贫富差距过大和亲眼看见过违法犯罪事件发生。

让我们来学习一下老外们的幸福状态,或许可以借鉴和参考。国力并非最强、国民并非最富的丹麦为何会赢得“幸福考试”的状元?哥本哈根大学社会学家彼得·古内拉克的调查表明,幸福感高的丹麦人的共同感受是:身处环境中接触到的人社会地位、价值观和财富与自己类似,同时在生活中感受到“安全”。

NO10 最可靠的幸福:有值得信赖的朋友 在中国人的幸福生活里,朋友是不可或缺的。

古诗中有“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名人名言中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鲁迅);流行歌曲中有“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周华健《朋友》)。而今,当“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观念深藏心底,中国人开始变得越来越孤独,拥有几个值得信赖的朋友,竟成为了一种“奢望”。

今年9月发布的“2012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发现,有1~3个可信任的人,在受访者中占比最大,为41.1%。而在前年,却是身边有4~6位可信任的人在受访者中占多数。

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人际信任圈子在缩小。随着这个圈子的缩小,看似最简单、最触手可得的幸福,却极有可能与这个时代渐行渐远。

(链接)

新时期国人十大幸福标准 NO1 身体健康 NO2 收入满意 NO3 和家人在一起 NO4 得到爱 NO5 拥有个人住房 NO6 自我价值实现 NO7 吃到安全食品 NO8 人居环境优良 NO9 社会安全 NO10 有可信赖的朋友

下载中国人婚恋幸福感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人婚恋幸福感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人的幸福感与婚恋家庭问题研究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亲爱的老师、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政法系思政专业06级学生冯秀成,同时也是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课题《现代人的幸福感与婚恋家庭问题研究》这一......

    金融技术落后与中国人幸福感的缺失(模版)

    《金融技术落后与中国人幸福感的缺失》.《治国的金融之道》 ————读后感 姓名:陈云学号:***行政班级:经济学3班 拜读罢陈志武先生的两篇大作,颇多感触。前文以独......

    大学生婚恋报告论文

    大学生婚恋观教育研究调查报告 年级学院专业学号 姓名 一、 调查概况 1. 调查目的 爱情是人人都渴望的蜜糖。一份真挚、美好的爱情能够激励人的进步、促进 人各方面的发展,......

    爱因斯坦婚恋报告5篇

    爱因斯坦婚恋报告 根据苏联克格勃最新解密的档案记载,爱因斯坦一向好色,使得苏联克格勃觉得有机可乘,决定利用爱因斯坦的人性弱点,招募他为苏联服务。此前,克格勃研究机构对爱因......

    中国富豪婚恋报告(汇编)

    中国富豪婚恋报告 中国富豪婚恋报告文/特约撰稿 东方愚 编者按: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后台决定舞台,管理婚姻比管理企业更需要智慧。作者历时多年采访总结,形成对中国企业家择偶与婚......

    《中国人》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性格·理想·精神 ——林语堂对中国人的解读 摘 要 《中国人》又名《吾国与吾民》,《中国人》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为中国人民、中国人之德性、中国人的心灵、人生之理......

    2010中国人婚恋幸福指数 “十大恋爱之都”天津居首

    2010中国人婚恋幸福指数 “十大恋爱之都”天津居首 一项名为“2010年中国人婚恋幸福感指数调查报告”被江苏卫视公之于众。出乎天津人的意料,在评选出的“十大恋爱之都”中,天......

    征途2婚恋调研报告

    《征途2》发布全球首个网游婚恋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用户的急剧增加,网络虚拟婚姻以其娱乐性、互动性和虚拟现实性的特点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