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技术落后与中国人幸福感的缺失(模版)
《金融技术落后与中国人幸福感的缺失》.《治国的金融之道》
————读后感
姓名:陈云学号:***行政班级:经济学3班
拜读罢陈志武先生的两篇大作,颇多感触。前文以独特的视角剖析当代中国国民幸福感普遍较低,民族自信度缺乏的深层次原因,从专业的立场给予了合理解释,阐明了当今中国由于历史积弊引发后续金融体制的落后,甚至于真空,而引起现实的社会文化的水平走低,然社会文化为一国国民内心追求与推崇潮流,故低水平的社会文化势必影响遏止大众幸福感提升,如今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节点,要适应当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人文与经济发展并重,重要之举便是金融的不断现代化,革新化,国际化,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才能根治顽疾,提升民族幸福感,增强民族认同感。后文阐述了国家制度的制定与该国金融技术发达与否的根本联系。以清朝为例,分析了其前期与后期的发展状况差异的内在原因,揭示了其制度中缺乏权利约束体制,从而引发贪污腐化,最终引起灭亡,从中国历史的周期性轮回的定律,指明了中西方治国的不同理念决定不同的国家前途,反映了在两种经济体制中,金融制度的发达程度,直接影响该国在应对预期潜在风险的应对方式,传统中国以节流的儒家理财理念为核心,大敛国财,不断积累,而近代西方却极大负债,用以做大经济,如今的现实极大地说明了情况。两篇文章无疑都从金融的专业视角俯瞰当代中国发展,指出了中国复兴之路。
然纵观中国近况:领导集体交接,面临原先经济高速发展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与现今全球经济与政治形势的极其不明朗的恶劣形势,如何解决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均衡问题,如何缓解普通民众对贫富分化的抵触情绪,如何处理好对外贸易与国内市场的均衡等等。在新的政治环境下,实现中华民族复兴被置于核心地位。但一国之政治力,军事力,文化力,国际影响力等一系列软实力取决于经济力,只有将经济这块蛋糕做大分好,才可谈说整体实力提升。但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健全,政治权力的约束机制不完善,出现了形象工程,贪污腐败的社会问题,民力遭到无益损耗,同时引起了公众的排斥心理,民众幸福感大为缩水。观我国经济,跻身全球经济五百行列中我国企业,皆为政府参与痕迹明显的国有企业,反映我国经济中政治色彩太过浓郁,市场自身分配资源的功用未得到充分发挥,金融体制不健全,尤其是证券力量的孱弱,故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民众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同时,约束机制的不健全会出现特权等不公平的社会现象,进一步拉大收入差距,各种因素混合,相互作用,导致恶性循环,酝酿出不健康的社会文化,这样,政府关于提升民众幸福指数就会渐行渐远,那么怎么解决这一现实而关键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首先,体制改革为先,改革切勿晁盖式激进,宜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因为改革会大规模触及现有利益分配格局,要实现公平就必须牺牲一部分社会群体的利益,这是大势所趋。同时,经济制度进步,尤其是证券制度的完善至关重要,要学习欧美先进金融制度,结合本土特点与发展的现实问题,真建立起一套中国特色的金融制度,这样经济运行就更合理,在一个健康健全的体制下必定可以实现一个发展神话。其次,要把握舆论发展,形成产生正能量的文化氛围,坚持有理有节的原则,并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气息,引导公众主流价值观,让公众正确认识政策方针,这样,这才是真正地发展之道。
第二篇:浅谈教师幸福感缺失
论文关键词:教师 幸福感 职业价值
论文摘要:社会普遍认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是很幸福的,但是当代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却存在着幸福感缺失的现象,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和探讨。幸福感缺失的原因主要有教师压力大、社会对教师的关注不足、教师对职业价值认识不足等。社会与教师应该共同努力,使教师的幸福感回归。
近年来,“幸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教育界也对“幸福教育问题”做出了积极回应。“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教育中重要的人力资源,承担着传递文明与文化的重任。教师这一职业因其在社会中的独特性而凸显其重要性。社会普遍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非常幸福的。但据调查,如今的教师群体,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幸福感缺失现象。这种现象有必要引起我们的深思和进一步探讨研究。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人幸福,在“以人为本”、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在关注学生幸福的同时,也应关注教师的幸福。
一、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涵
对于幸福及幸福感,人们有很多种定义。有人认为“幸福是人的目的性自由实现的一种主体生存状态;幸福感是对这一主体状态的主观感受”。也有人说“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时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要层次说中,也对需要与幸福的关系做出了阐释。他认为人有七种需要,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与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川其中前四种又称为缺失需要,后三种又称为生长需要。根据马斯洛的学说,如果需要得到满足,人就会产生幸福感。其中缺失需要是低层次的,得到满足,人会产生一定的幸福感,但这种幸福感持续的时间不会太久;生长需要是高层次的,尤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处于最高层,它的实现会给人带来巨大并持久的幸福和快乐感。
从这一角度来说,教师的幸福感,除了与基本的物质生活需要相关,更取决于教师的自我实现。教师的自我实现,既包括自身能力、知识、素养、心态的不断完善、调整和提高,又包括职业价值的充分实现,即如何体现教师独特的价值。教师这一职业既普通又特殊。普通是因为它只是社会千万职业中的一种;特殊是因为它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它的“产品”是有发展和创造力的人,它是一个不断继承又不断创造的职业。
由此,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可以定义为:教师在对自我价值及幸福有正确的认识、有追求目标的精神、有完善和提高自身能力机会的情况下,拥有比较宽松、愉悦的生存状态并能积极实现自我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和谐的、愉悦的。当代教师只有自身得到发展,认识到并实现教师的职业价值和理想,才能从心里感受幸福,体会到教育所带来的快乐。
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原因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社会也给予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赞誉。可是教师的辛苦、压力、自我发展不足等方面却被忽视了。这诸多原因导致了教师幸福感的缺失现象。
(一)教师面临较大的压力
《中国教育报)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有34.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有47.6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到了被调查教师的82.2%”。这表明,中国教师面临较大压力,而这些压力无疑会直接导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降低。
中小学教师面临沉重的教学和管理压力。教师工作时间长、任务重,早出晚归,非常疲惫。另外,教师要面临学生中、高考的升学压力,社会对教师的期望值很高,家长又将孩子成功的希望寄托在教师的身上,而有的学校又直接将教师教学成绩与工资、奖金挂钩,这更加重了教师的紧张感和压力。除了教学任务之外,中小学教师管理工作也较重。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安全、健康各个方面都要考虑到,不敢有丝毫松懈,他们几乎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紧张的状态。
大学教师管理压力较轻,但是要面对较大的科研压力。科研会占去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尤其是年轻的大学教师,和老教师相比,教学的经验比较少、理论的掌握也不充足,在面对科研、教学工作时,会有很大的困难,成果也不一定令人满意。此外,教师还有评职称、晋级等压力,都使教师紧张、焦躁、劳累。除了工作方面的原因外,许多教师还面临生活压力,如房子、家庭等。特别是年轻教师普遍感觉累、辛苦,幸福感较低。
(二)社会对教师关注的程度不足
压力使教师疲倦、辛苦,但更使教师感觉到不幸福的是教师本身被社会关注的程度不足。社会、学校主要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成绩、班级的升学率,对教师的健康、生活、成长却忽视了。一直被赞颂的“红烛”奉献精神固然很宝贵,但由于工作的封闭性、重复性、单调性,教师更加需要被关注、关怀和认可。教师没有时间和机会走出学校去进修、学习,没有机会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只能在学校里进行教学、管理活动,这种生活很容易使教师觉得单调、缺乏激情,对教师成长不利。学校也没有给予教师足够宽松、自由的教学、生活空间。教师在工作中感受到与其他教师、学校的竞争压力,却没有得到本该得到的教育过程独有的愉悦、舒适感。另外,社会对教师的身体、心理健康关注的也不够,一些地区体检、医疗不是特别完善,许多教师出现了健康问题,还有不少教师由于身体过度透支而英年早逝,实在令人惋惜。
(三)部分教师缺乏对自身职业价值的认识
只有真正认识到教师职业的高尚、认识到教师的职业价值,才能真正爱这一职业,才会感受其中幸福的滋味。如果仅仅将“教师”作为一个谋生的职业来看,是无法体会其中的乐趣和幸福的。教师是特殊的职业,肩负着传递人类文明、文化的责任;肩负着发现美、保护美、传递美的责任;肩负着唤醒学生智慧和心灵的责任。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教育和教师。教师的活动绝不仅仅是工厂中生产出一批机器那样简单。教师的幸福不仅是来自物质上的收获,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次的愉悦与享受,是在教育活动中不断成长的幸福,是看到智慧与美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时所感受的幸福。许多教师在清贫中向我们展示着他们的幸福。比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教育家陶行知、令人感动的乡村教师何美基,他们是真正懂得教师职业幸福的人。而许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选择当教师仅仅是为了赚钱、生存,不能完全理解这个职业的内涵和价值,在遇到困难和辛苦时只一味抱怨,无法收获职业幸福感。
(四)部分教师缺乏工作激情和创造意识
在日复一日的教学工作中,许多人失去了初当教师时的那种理想与激情。那种想要培育天下芬芳桃李的凌云壮志在枯燥、重复的工作生活中逐渐淡化。教师不再去想如何在工作中探索出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方法,不再去想身为教师的骄傲与崇高,不再去想在知识更新速度很快的当今社会,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整体修养,如何自我教育,而是机械般地授课,由教“师”变为了教书“匠”。没有了激情,教师也就没有了创造的精神。实际上,“教师是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教师是一个具有极大创造空间的职业,在工作中,教师会不断地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会不断挖掘出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通过不断地思考、学习、成长,充分实现为社会培养创造性人才的价值
三、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回归
教师的不幸福感如果带到工作中,会对学生和教育的状态产生影响。“教育是—个学要激情和爱的活动,是一个需要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的活动,没有教师对教育发自内心的热爱,就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没有教师在职业生涯中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满足感和幸福感,也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幸福的人,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幸福的学生。因此,探索如何使教师幸福感回归这—课题很有必要。
(一)全社会要关注教师
教师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注。2007年8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合法权益、收入、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改善做出了指示,显示出国家对教师的重视。在重视下,教师的生活、工作中会充满了关怀,幸福感也会得到提升。
学校要多创设教师进修学习和交流的机会,这样的机会对于教师来说非常重要。不断地将知识与方法进行更新和交流,有利于提高教师对这一职业的认同感和重视。学校还要为教师提供轻松、良好的工作环境,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多给予一些理解和尊重,使教师真正成为学校的主人。只有多些宽松和闲暇,教师才能从繁重的教学与管理中解脱出来,进行一些实现自我、实现教育理想的创造性活动。另外,社会与学校对教师要有合理的期望值,在生活和待遇上对教师也要多关注。毕竟,教师在全身心付出在工作中时,也失去很多,社会的关心会让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得到提升,整个校园也会有一种轻松、和谐的状态。
(二)教师要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首先,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并以此为乐。我国自古就有良好的教育传统,许多榜样值得当代教师学习。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一生都为教育事业奉献并以此为乐,成为万世师表,教师楷模。“亚圣”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君子三乐之一。近代的陶行知、蔡元培等也在热爱教育事业上为后人做出榜样。他们安贫乐道,在教育事业中实现并收获着自己的追求和幸福。当今教师应体会前辈教育家们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认识到教师职业的价值。
其次,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广泛地涉猎科学知识,使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努力钻研业务,把注意力集中到工作中,沉浸在对知识的探索、对教育教学方法的钻研上。激发工作热情,从中发现教育之美,在研究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不断创新,不断思考,得到成功的幸福和喜悦,使自己因工作而充实、美丽。教师要树立理想,在学习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潜能;要不断“塑造”与“加固”自己的灵魂,不停地读,不断地想,不懈地探索。
(三)教师要学会自我减压
教师在生活中必然会面临一些困难和痛苦,长吁短叹或者愁眉苦脸都于事无补,要学会从心灵上减压。如今,“如何认识自我、认识环境、调节自我、适应环境,将是新世纪教师保持健康心理状态的重要心理能力之一。”教师在面对困难与挫折时究竟应采取平和的心态,并且善于自我调节。
1.阅读调整心态的书籍
教师要多阅读激发信心、舒缓压力的书籍、报刊等,积极调整心态。更要有一种平和的心态、要有豁达和超脱的精神。体会自己作为教师的光荣和幸福,以实现自我价值为追求和目标。
2.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
由于教师的工作生活圈子较窄,因此要培养广泛、健康的兴趣和爱好,以提高乐趣和素养,如一些陶冶情操的书法、绘画等。教师的兴趣的广泛自然会带来综合水平的提高,也能对枯燥生活起到调节作用。
3.留出自我休整时间
教师要为自己留出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舒缓压力。在紧张工作之余,可以去风景优美的自然中放松、运动,体会一下清风、明月、小溪、流水,让自然的美景舒缓平时的疲惫,让一颗心平静、轻松下来。还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音乐正是让人放松的妙方。
只有认清自己的价值和追求、心态健康,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和挫折,才能体会生活中的点滴,才能拥有幸福。教师的幸福是构成教育幸福的重要元素,是构建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一点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目前教师幸福感缺失问题有了—定程度上的改变。相信在全社会的关注和教师自身的努力下,教师幸福感的回归并不遥远。
第三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对策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缺失与对策
象州马坪丰收小学:郑汉萍
享受幸福是每个人的权力,教师也不例外。对于老师们来说,幸福是什么?我认为就是老师们踏踏实实生活、健健康康工作、稳稳当当发展。学校应该更关心我们的教师,尽量营造“以人为本”的环境,建立合理的考核机制,让老师感觉辛勤付出有个“奔头”。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尽量给老师“松绑”,让一线教师少一些评比、检查和无聊的会议,不要成天忙着造假各种评比材料,根本无暇专心做教学研究。学生家长多给老师一些理解,其实老师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要为一日三餐衣食温饱而奔波。
但很多调查表明,八成的老师感觉不幸福。教师的责任和压力在不断增加,不少教师产生了职业倦怠。当前职业教育正面临一场大的变革,随着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和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教育对象的日趋复杂化,产生职业倦怠症的教师越来越多,已严重影响到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师专业发展,甚至影响整个教育事业和社会的发展。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必须引起学校管理者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引起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很多,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无成就感
很多调查表明,教师这一种职业是没有成就感的职业。学生学得好是人家的孩子聪明,学不好是教师无能。很多学生毕业后不会再和教师联系。职业教育的普及,入学门槛降低,导致生源质量下滑。文化基础差、行为道德发展有问题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由此带来的是教师的教育管理工作难度增大,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文化基础知识与接受能力,而且还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解决学生的厌学情绪,特别是班主任,除此之外还要纠正学生如吸烟、喝酒、泡网吧、夜不归宿等不良行为习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成了“保姆”、“消防队员”,思想精神状态高度紧张,时刻处在应激状态。但即使这样,教师的付出还往往得不到学生、家长的理解,师生之间时有对立情绪。教师感到心力憔悴,毫无成就感可言。
二、超负荷的工作量
各种形式的检查大大增加了教师的负担。如今,教师职业安全感受到严重冲击,教师要能在教育领域站稳脚跟,就得不断地学习、深造、提升。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和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对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教师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培训此起彼伏。另外,随着社会发展与就业需求的不断变化,学校专业与课程门类繁多、稳定性差,平行班少,同时受生源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学校往往师资力量不足,常会出现某些教师在一个学期需要承担两门或两门以上的课程教学任务,造成教师教学任务不稳定,工作量大。职业压力凸现了教师的职业危机感,导致教师身心疲惫过度,久而久之,职业倦怠心理也就会越来越强烈。
三、社会期望过高
教师也食人间烟火,但教师的社会角色要求教师必须在学生、家长甚至全社会人心中保持完美的形象,认为这是教师职业的必然需要,因此教师不得不力求完美。另一方面,教师的职业声望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已逐渐被打破,教师已不再是权威的代名词,师道尊严受到严重挑战,职业神圣感降低。而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与社会市场的需求日新月异,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远跟不上时代需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渐渐对所从事的工作失去兴趣。加之学校环境相对封闭,工作内容单一,生活圈子狭小,使教师失去生活的新鲜感,久而久之,职业倦怠感就会油然而生。
消除教师职业倦怠,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标, 教师幸福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物质、文化和精神等方面需要获得满足的一种快乐的体验。幸福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是事业有成的坚实基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境界.教师是否体验到职业的幸福,与教师的思想境界、人生目的、价值取向密切相关.教育需要幸福,幸福需要教育.但是,在教育活动中真正体验到教育幸福的教师还为数不多,主动去追求教育幸福、创造教育幸福的教师则更少.因此,要提高教师对幸福的认识,提升教师追求幸福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培养教师的幸福感。那么如何调适和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提升教师的幸福感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
(一)改善人格素质,提高教师幸福感受力
幸福感受力是指人们对于幸福的认知和体念能力。有一句话说得很经典,“幸福,不是我们得到的多,而是我们计较的少”。虽然追求职业的幸福是每个中职教师都希望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较高的幸福感受力,它跟教师的性格倾向性、精神品位和德性、审美素养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提高教师的幸福感受力我们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通过心理教育提升教师积极人格心理。重视对教师的心理教育和辅导,再是组织教师参加各种趣味活动、团体比赛、拓展运动等,培养教师有积极的人格心理。
2、多途径提高师德素养。教师的幸福感是教师职业最高的境界。中职教师要想获得职业幸福,就要有超越于常人的师德素质,能感受到常人不能理解的幸福。首先要了解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利用各种机会向老师传达同行领导对我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赞誉,使教师觉得职业教育是有前途的;其次,通过亲情化教育、教师联系寝室制度、用身边的榜样教育教师、师生共同参加文体活动等方式,使教师改变不准确的学生观,让教师觉得我们的学生很可爱,他们只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不良因素的影响下有心理障碍或不良习惯,大多数学生的本质是好的,让教师对学生有大爱。使教师努力提高自己对学生的包容能力和发现能力,包容他们的明显“问题”,发现他们的细微优点。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疲惫的忙碌中找到乐趣,从平凡的工作中感受到幸福。最后,学校组织教师读书,通过读书既可以让教师不浮躁,遇事冷静,还能提高教师的科学精神。引导教师不把学生看成是管理对象,而是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学生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各种解决方案来帮助、转化学生,在转化学生不良习惯过程中,通过学生的细微变化中得到成就感、幸福感。
(二)改善物质条件,提高教师工作自豪感。
由物质条件而得的幸福虽然是一种俗福,但这是教师由此引向更高层次幸福体验的基础。没有必要的物质基础,奢谈精神上的幸福也是不客观、不现实的。因此,学校要在尽可能的条件下,努力改善学校的物质环境,如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温馨宜人的办公环境,以及适当用于释放压力、舒缓心灵的休闲娱乐环境等,建立教师活动室、教师休闲阅览室,使教师首先觉得到学校工作是种享受,我校不比其他学校差,让教师从感官上觉得工作的过程就是一种享受,进而爱上工作,再而爱上职业教育事业本身。此外,物质条件的重要一条是保障教师的收入,使教师的年收入得到不断地增长,不比其他同类学校差,以增强物质生活的安全感和自豪感。学校再通过设立积极、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使之体现出每一位教师的劳动价值。
(三)改善人际关系,营造和谐人际氛围。
不良的学校人际关系是教师职业幸福的大敌。教师生活在校园中,干群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构成了教师职业生活的大部分内容,因此,构建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是教师职业幸福的重要方面。首先可以通过教师联系寝室制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学生道德实践周活动,让学生开口喊老师好,使校园更加文明和谐。其次还要通过校长信箱、学校群、教代会等形式全方位接受教师的合理化建议,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再次是建立互助共进的教师文化。通过以教研组为单位组建“教学团队”,在参加各类教师比武竞赛中,倡导教师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教师关系,引导教师正面、积极地开展竞争,同时更要引导教师在竞争中合作,得到共同提高,并在合作中缓解压力,让教师在和谐的人际环境中快乐地工作,愉悦地生活。
(四)关注教师成长,提升教师成功能力。
教师职业是一个不断更新提高的动态过程,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事业成就的高度和幸福感的强度。学校要尽可能地为教师的成长提供各种有效的支持,只有在社会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教师才会成长为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才会取得成功和采摘到幸福的果实。要为教师构建展示才能的舞台。在教师的心理需要层次中,成就感、被学生和同行看重是最重要的追求。因此,学校要尽力为教师才能的发挥创设多样化的平台,如说课比赛、优质课比赛、技能比赛、主题班会展示和课件制作比赛等要求教师全员参与,只要自己努力肯定有展示的机会;还有通过教师论坛、写博客、经验介绍等活动,使教师的创造性和潜能得到极大地调动,智慧和才情能得到极大地释放。每次参赛出成绩和登台亮相,对参与者来说都是一次幸福的感动。
通过以上措施,相信我们小学教师的成就感、幸福感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教师有了良好的心态有了成就感幸福感,学校教育教学成效就会凸现。当然教师职业倦怠感的消除职业幸福感的提升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还需要继续努力和完善,特别是在今后绩效工资条件下如何建立有效的、科学的、公开的绩效评价机制是这项系统工程中非常重要的。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日
第四篇:中国人婚恋幸福感报告
《中国人婚恋幸福感报告》出炉 影响婚姻幸福感的十大因素
近日,《中国人婚恋幸福感报告》出炉,调查显示,影响婚姻幸福感的十大因素依次是:夫妻二人间的情感,沟通、理解的意愿和能力,相互忠诚,孩子,收入,性生活,婆媳关系,对方与自己家人的关系,住房和家务工作分配。
该报告由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进行,调查覆盖全国287个城市的数千人,涉及公司职员、公务员等十余种职业。其中,一些数据颇具现实意义,我们请专家给出分析指导。
结婚7—10年幸福感最低
从调查结果看,总体上中国人的婚姻幸福感比较高,其中,3年以下婚龄者感觉“很幸福”的占81.3%,幸福感指数最高;婚龄在7—10年的受访者中,仅有68.8%的人感觉“很幸福”,比例最低。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婚姻危机干预中心主任邸晓兰表示,结婚3年内,夫妻的幸福感都会比较高,这是因为初涉爱河的激动、甜蜜的二人世界、新的生活计划,都为彼此提供了一个良性刺激。
但随着时间流逝,婚姻会迎来一个“瓶颈期”,也就是俗称的“七年之痒”,这时的夫妻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工作压力大,婚姻生活变得枯燥,幸福感会降低。因此,老夫老妻更应该注重用abinosa为“婚姻保鲜”,彼此多些关心、少些抱怨,关注性生活等,一起携手跨过婚姻的屏障。
出轨是婚姻头号杀手
尽管一些人对“婚外情”、“第三者”持“保留意见”,认为只要不触犯他人的利益就能接受。但调查中,“出轨”仍然是促使公众产生离婚想法的首要因素,比排在第二位的“家庭暴力”高出了17.5%。
婚恋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惠丽认为,现代社会中,各种机会和诱惑增多,婚姻危险因素也相应增加,因此,人们会觉得婚姻弥足珍贵,忠诚也比以往更加重要。
半数夫妻每天聊天时间不足一小时
调查中,“沟通、理解的意愿和能力”是影响婚姻幸福感的第二大因素,但实际生活中,过半受访者(58.9%)每天和爱人的聊天时间不超过一小时。
李惠丽表示,结婚时间越久,交流、沟通越重要,所以老夫老妻尤其应每天拿出一小时时间和伴侣聊聊天,睡前、吃饭期间、工作间隙打个电话等,都能挤出交流时间。此外,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感情,比如看电视时靠得近一点,走路拉着手。
六成人认为感情比金钱重要
现代人普遍被认为越来越重物质,但实际上,超过六成夫妻都认为“有情胜过有钱”。即使在对未婚正恋爱人士的调查中,人品、性格、感情也是单身人士最先考虑的因素。专家对此表示认同:“婚姻是个长久的过程,物质可以慢慢积累,但前提是两个人必须性格合适,有感情基础。”
“生活琐事”是吵架首要原因
在夫妻争吵原因中,居前五位的依次是生活琐事、生活习惯、孩子、沟通交流不畅和钱。上海心理咨询协会会长王裕如说,夫妻过日子,争吵不可避免,但双方相互指责,对对方的看法不以为然以及愤然离开,都是消极、恶性的争吵,会使两人距离越拉越远。良性争吵则不攻击对方,就事论事,吵完之后,开个玩笑、送个礼物,及时化解。
第五篇: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原因初探
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原因初探
孟子说过“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人生的三大乐事之一,按照这种说法,教师从事的应该是让人快乐的工作。而事实真的如此吗?现在的教育受到了社会的空前重视,在每个家庭,孩子的教育被放在压到一切的头等位置,由此也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近乎苛刻的要求。这种要求化成巨大的精神压力、教学压力、职称压力、继续教育压力、等,幻化出繁重琐细而无多少实际意义的工作,你不做也得做,做也做不完,做得你汗流浃背,枯燥乏味,做得你身心憔悴,直到无力教学。教师的工作很多时候就像是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不停地往山上推石头,滚下来推上去。如此循环往复,教师的幸福感一点点被偷了去。正如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体验不到学习的快乐一样,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忧心忡忡。
自古以来,教师职业在我国一直受到格外尊重,有“天地君亲师”之说。在当代,教师更是被贴上了诸多令人肃然起敬的“标签”——“蜡烛”“春蚕”“灵魂工程师”。无论是作为一种职业符号还是文化标志,教师都被社会附加了太多额外的荣耀与绚烂。承载起社会太高的期待、太多的要求。
不仅如此,教师往往扮演的都是悲情诉苦的道德楷模,尤其是带有悲剧色彩的“蜡炬”“春蚕”,都要像类似于宗教祭品那样以牺牲自己为前提来谋他人之幸福,却鲜有教师自身美丽人生的幸福体验,其人性界面上的本真生活遭受前所未有的压抑和排挤。社会大众一味要求教师奉献、付出,却漠视教师的生活情感需求,这种强烈的、单向度的索取必然导致教师职业角色的断裂与失衡,以及教师自我认知的偏差,其劳动付出与实际地位、物质报酬间的矛盾在所难免。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和我一样的大多数教师一天的工作是这样的:从早晨走出家门开始,一直到晚上带着疲惫的身心走进家门,时间是早6点到晚10点。在这16个小时中,教师找个别学生谈话、召集全体学生讲话,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参加各项教学活动等等一系列事务后面那奔波不停的身影。似乎越认真负责的教师,其生活和工作的状态越逼真于这份札记的描述,从这不堪重负的疲惫中,读出了教师们职业倦怠的征兆。更需重视的是,在现实中,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已不再是少数,而且呈现日趋上升的趋势。
目前,大多数中小学教师的生活重复而又繁杂。沉重的教学任务、不停的调研测试、过度的社会期待,再加上职评、考核等现实问题,造成了当下教师身心疲惫。这种忽略了生命意义的、单调机械的生存方式,也必然带来信仰的荒芜和价值的偏转,使广大教师失去了对自身价值的热切拥抱,失去了对教育目的的终极追求,失去了专业成长的能力创造。这种失去幸福源泉滋润的机械化、低端化的现实角色定位,不仅会带来内心自我质疑拷问的痛苦感,更可能产生毫无依附的漂浮感。
尤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席卷我省“打造高效课堂”的活动又在如火如荼的燃烧。无论新老教师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新压力,如果不能正视和积极应对,则必然会产生对新课程的抵触情绪,甚至可能形成职业反叛。
教师职业幸福的多元化、表象化的个体认同。如何理解“幸福”,这也影响幸福感的获得。有的教师认为,升学率高、奖金待遇高是一种幸福;有的教师认为社会认可、领导赏识是一种幸福;也有教师认为学生成长、师生感情融洽就是一种幸福。对幸福的不同理解,导致了现实生活中职业幸福感的获得方面也是不同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发达地区,有丰厚的待遇、较高的社会地位和优越的工作环境的情况下,一些教师没有或少有幸福感;而另外一些贫困落后的乡村教师,却能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体验到幸福的原因。
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获得离不开外部条件支持,这就不仅要有敏锐的感受幸福的能力,而且要具有用心来传递幸福的能力。有的教师是为了生存而从事教育,教育只是他们生存的工具,而不具有本体意义。这样的教师看到的只是教师工作的繁琐与重复,看到的只是教师生活清苦与劳累。因而,他们无法从繁杂的工作中感受到成长进取的乐趣,无法从师生交往中联想到青春的蓬勃,无法从淡静校园香樟树里嗅到春的气息。一个能够发现与把握教育幸福的教师,他的心不应在教育现象上滑行,他需捧着自己的心,进人心灵世界,进入教育的人文层面,在心灵与心灵的交流与对话中,发现教育这种生命事业所蕴含的人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