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中国人幸福感十大标准 身体健康居首
2012中国人幸福感十大标准
NO1 最具资本的幸福:身体健康
“一个健康的乞丐胜过一个多病的国王”,因为人最宝贵的既不是金钱、财宝,也不是名利地位,而是健康。这种健康,不仅是躯体上的,也该是心理上的。
《小康》调查显示,六成受访者会为自己的健康感到担忧,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觉得健康对自己的幸福感受会有很大影响。“身体健康才是幸福的本钱”,因此,把握住幸福的第一步,就是拥有一辈子的健康。
近百年间,中国人的健康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若问一个你身边八九十岁的老人是怎样保养的,大部分人可能只会告诉你,“心态要好,多锻炼”,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理解,为什么现在电视、报纸上的医疗广告那么火,为什么很多年轻人要花大价钱去买保健品。中年一代信奉“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老话,他们的锻炼场所多在附近公园,居住小区。他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胆固醇、血糖、甘油三酯。人们厌倦了烟酒生涯,越来越多的开始户外休闲。70后、80后甚至90后们则认为“工作第一”,他们希望在年轻的时候多赚些钱,于是习惯了熬夜和在电脑前一坐长达数小时的生活,等发现自己有了颈椎病或者轻微脂肪肝的时候,“小资”们便去健身馆办卡了,但是开了卡之后,也许一年过去了,去运动的记录却屈指可数。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越来越关注自己身体与心灵的时代。NO2 最具成就感的幸福:收入满意
在“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之“影响公众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排行中,收入排名第一。中国人对于收入的重视程度超过了去年,甚至也超越了健康。在影响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中,收入亦排行第一,并且在“最能够提升工作幸福感的福利”排行中,位居前三位的年终奖、带薪年假、绩效加薪均直接与“收入”相关。
这个调查若是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估计大部分受访者只能在心底默默地想一想,“要是能有钱多买一个鸡蛋,或者多给孩子买几袋牛奶就好了”,收入多不多无所谓,“够吃的”才是第一要务,况且,整天想着收入,没准还会被家人朋友教育,“怎么一点儿螺丝钉精神都没有?要乐于为人民服务嘛!这样才是好同志!”
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到七八十年代,人们开始对收入“想入非非”;而九十年代,中国人对收入有了脚踏实地的追求。现在,在家人朋友面前讲自己的理想收入,在求职的时候和HR甚至老板把收入问题摆在桌面上去谈,都没有必要“脸红”或者“不好意思”。在接受《小康》采访时,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收入正是个人能力与价值的体现。但是,调查显示,高收入者并不一定活得幸福快乐,低收入者也并不一定过得悲催郁闷。那些对于自己的收入感到满意者,才能将钱和幸福统统抓在手中。
NO3 最温馨的幸福:和家人在一起
无论哪个年代出生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重视家庭。这一点和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西方人看来,个人价值观的实现才是值得追求的理想。国人普遍看重家庭,讲究“家和万事兴”、“常回家看看”,因此“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往往都有着较高的幸福指数。
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60后的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姚中秋、70后的北京东城区西罗园菜市场粮油摊主弓俊红,和80后的哈尔滨市公安局烟草稽查大队副大队长田锋等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家人”。即便是出生于2010年的2岁多的孩童张晨露,在表达“最幸福的事情”的时候,开口说出了很臭美的“抹香香”后,还不忘歪着头补充了一句,“还有和爷爷奶奶在一起!”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没有孩子的小家庭是不完整也不幸福的,“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生两个孩子才是最幸福的,如果能有一双儿女,凑成一个“好”字,家庭便会更美满。
NO4 最浪漫的幸福:得到爱
爱,有许多种。爷爷奶奶的喜爱、父母的关爱、情人的深爱、领导的厚爱„„得到爱,便是幸福。
“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发现,单身人士们所期待的“爱”更多地来源于和他/她在一起时的感觉,他们希望理想中的“另一半”能尽快出现,并幻想着那种美好而浪漫的感觉;而已婚人士们所期待的“爱”更多地来源于和他/她之间的情感,他们希望彼此间能够用沟通和理解搭起“心桥”,携手走过风风雨雨,然后一起慢慢变老。
不过,不管是给爱“寻找感觉”还是为爱“堆积情感”,只有用两颗心一起去拥有它、培育它、呵护它、滋养它、维护它,才能“锁定”一辈子的幸福。
NO5 最安心的幸福: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
中国人一直用“安居乐业”来形容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其中的“安居”无非就是拥有一套能够起居的住房,从1949年至今,中国人的安居之梦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上世纪60年代,很多私房被“积极交公”,一家两代甚至三代“挤”在又小又破的房子里成了每个四合院里的常态;80年代,“售房”和“提租”成了执行房改的两个具体办法。在上世纪90年代,住房制度改革终止了福利分房,迎来了市场化住房时代。伴随国人思想转变的几年间,则是房价与购买欲共同茁壮成长的岁月。今年6月,《小康》独家发布了四十城市万余人参与的“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报告,自2009年以来有超过七成(71.4%)国人购买了住房,其中用于满足刚性需求,占总比例六成以上。这样的数字足以说明,在中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是幸福生活的必需品,哪怕它只是一个小小的空间,却是能够为人生挡风遮雨的地方。
NO6 最超值的幸福:自身价值和能力得到体现
稳定的职业能带来安全感,而自我价值的实现则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
《小康》向千余名劳动者发问,“就职业而言,您认为对幸福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除了“收入”之外,回答最多的就是“个人能力得到体现”,而在50后受访者眼中,“个人能力得到体现”和“收入”同等重要。
在所有的幸福感受中,“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得到体现”这一条或许是最“超值”的,也是最被西方人认可并被东方人逐渐认同且越来越注重的一个“必要条件”,若将它掌握在手心中,它能如同孙悟空一般“72变”,将一种幸福生成、发散为更多的幸福,如被朋友喜欢的幸福、被同事尊重的幸福、被领导重用的幸福、被社会承认的幸福;得到尊重的幸福、得到财富的幸福、得到地位的幸福、得到权力的幸福,等等。
NO7 最实在的幸福:吃到安全健康的食品
今年,一部以介绍中国各地美食生态为主要内容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吸引了无数国人的眼球。节目火爆的原因无疑是公开的——中国人重视对“吃”的体验。
“民以食为天”,讲究“吃”的中国人将“食”融入到了文化之中。从“温饱”跨越至“小康”阶段后庆贺胜利的方式又怎能少得了吃呢?上世纪80年代,国人对于“吃饱”的基本诉求变成了“让孩子吃好”;90年代,“既要让孩子吃好,也要让老人们吃好”;跨入新世纪,前五年还在追求“全家人都要吃好”,接下来的五年就变成了“要吃得健康、有营养”,《这样吃最健康》《吃的真相》等一批和“吃”有关的书籍被炒得很火。
中国人不会忘记,“民以食为天”后面还有一句,叫“食以安为先”,今年7月发布的“2012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在公众“最担忧的安全问题”中,食品安全居首,81.8%——这个数字,真实地表明了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在千人幸福指数的调查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对人们幸福感的提升,从去年的第七位上升到了今年的第三位,甚至超过了人们对住房、医疗保障的需求。
NO8 最基本的幸福:在优良的自然环境中生活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南亚小国不丹就把“环境保护”与“政府善治、经济增长和文化发展”一同作为组成“幸福指数”的四大要素,足见环境的重要性。从很多国家的“幸福秘笈”中都可以看出,环境保护越好,国民幸福指数就越高;环境污染严重,国民幸福指数就会降低。中国人也同样对优良的自然环境充满期待。《小康》于今年5月发布的“2012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显示,63.0%的受访者感觉所遭受的环境污染对自身健康危害“比较大”。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是否宜居,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有新鲜的空气和洁净的水源,这不仅仅是环保的核心,也是幸福的内涵。
NO9 最长久的幸福感:社会安全
很多采访对象说,他们所认为的幸福感是可以与安全感画等号的,但几乎也有同样多的采访对象抱怨说,自己太缺乏安全感了。
“2012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结果印证了这些采访对象的担忧与抱怨:仅四成人不缺乏安全感,影响人们安全感的五个最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严重,食品安全不能让人放心,经常听到或看到新闻媒体关于社会治安混乱的报道,所在城市贫富差距过大和亲眼看见过违法犯罪事件发生。
让我们来学习一下老外们的幸福状态,或许可以借鉴和参考。国力并非最强、国民并非最富的丹麦为何会赢得“幸福考试”的状元?哥本哈根大学社会学家彼得·古内拉克的调查表明,幸福感高的丹麦人的共同感受是:身处环境中接触到的人社会地位、价值观和财富与自己类似,同时在生活中感受到“安全”。
NO10 最可靠的幸福:有值得信赖的朋友 在中国人的幸福生活里,朋友是不可或缺的。
古诗中有“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名人名言中有“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鲁迅);流行歌曲中有“朋友不曾孤单过/一声朋友你会懂”(周华健《朋友》)。而今,当“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观念深藏心底,中国人开始变得越来越孤独,拥有几个值得信赖的朋友,竟成为了一种“奢望”。
今年9月发布的“2012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发现,有1~3个可信任的人,在受访者中占比最大,为41.1%。而在前年,却是身边有4~6位可信任的人在受访者中占多数。
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人际信任圈子在缩小。随着这个圈子的缩小,看似最简单、最触手可得的幸福,却极有可能与这个时代渐行渐远。
(链接)
新时期国人十大幸福标准 NO1 身体健康 NO2 收入满意 NO3 和家人在一起 NO4 得到爱 NO5 拥有个人住房 NO6 自我价值实现 NO7 吃到安全食品 NO8 人居环境优良 NO9 社会安全 NO10 有可信赖的朋友
第二篇:中国人幸福感的十大标准
中国人幸福感的十大标准
(2013-06-16 18:22:42)转载▼
标签: 分类: 自我管理 转载
原文地址:中国人幸福感的十大标准作者:晓妍
收入、健康、家庭、朋友、社会,新时期中国人对幸福的感知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对上千人进行深入调查后,《小康》杂志梳理出现时中国人幸福感的十大标准。
幸福,在词典中的定义为: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然而,幸福,在人们心中的定义却又因人而异,幸福的方式多种多样,幸福的姿态各式各样,幸福的标准更是与每个人的思想、观念、欲望及生活态度等紧密相连,无法进行统一的测量与评定。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手中握着的幸福,不要被我们自己所忽略。
“你的幸福在哪里?”2012年9月底至10月初,《小康》杂志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在对千余名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还对近百名不同行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次的劳动者、学生等进行了深度访问。从大家手中握着的幸福生活里,《小康》试图用10个手指头来“数”出新时期中国人的十大幸福标准。
1、最具资本的幸福:身体健康
“一个健康的乞丐胜过一个多病的国王”,因为人最宝贵的既不是金钱、财宝,也不是名利地位,而是健康。这种健康,不仅是躯体上的,也该是心理上的。
《小康》调查显示,六成受访者会为自己的健康感到担忧,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觉得健康对自己的幸福感受会有很大影响。“身体健康才是幸福的本钱”,因此,把握住幸福的第一步,就是拥有一辈子的健康。
近百年间,中国人的健康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若问一个你身边八九十岁的老人是怎样保养的,大部分人可能会告诉你,“心态要好,多锻炼”。中年一代信奉“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老话,他们开始注意自己的胆固醇、血糖、甘油三酯。70后、80后甚至90后们则认为“工作第一”,他们希望在年轻的时候多赚些钱,于是习惯了熬夜和在电脑前一坐长达数小时的生活,等发现自己有了颈椎病或者轻微脂肪肝的时候,“小资”们便去健身馆办卡了,但是开了卡之后,也许一年过去了,去运动的记录却屈指可数。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越来越关注自己身体与心灵的时代。
2、最具成就感的幸福:收入满意
在“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之“影响公众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排行中,收入排名第一。中国人对于收入的重视程度超过了2011年,甚至也超越了健康。在影响职业幸福感的因素中,收入亦排行第一,并且在“最能够提升工作幸福感的福利”排行中,位居前三位的年终奖、带薪年假、绩效加薪均直接与“收入”相关。
这个调查若是放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进行,估计大部分受访者只能在心底默默地想一想,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入到七八十年代,人们开始对收入“想入非非”;而九十年代,中国人对收入有了脚踏实地的追求。现在,在家人朋友面前讲自己的理想收入,在求职的时候和HR甚至老板把收入问题摆在桌面上去谈,都没有必要“脸红”或者“不好意思”。在接受《小康》采访时,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收入正是个人能力与价值的体现。
但是,调查显示,高收入者并不一定活得幸福快乐,低收入者也并不一定过得悲催郁闷。那些对于自己的收入感到满意者,才能将钱和幸福统统抓在手中。
3、最温馨的幸福:和家人在一起 无论哪个年代出生的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观重视家庭。这一点和西方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西方人看来,个人价值观的实现才是值得追求的理想。国人普遍看重家庭,讲究“家和万事兴”、“常回家看看”,因此“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往往都有着较高的幸福指数。
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60后的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姚中秋、70后的北京东城区西罗园菜市场粮油摊主弓俊红,和80后的哈尔滨市公安局烟草稽查大队副大队长田锋等人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家人”。即便是出生于2010年的2岁多的孩童张晨露,在表达“最幸福的事情”的时候,开口说出了很臭美的“抹香香”后,还不忘歪着头补充了一句,“还有和爷爷奶奶在一起!”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眼中,没有孩子的小家庭是不完整也不幸福的。
4、最浪漫的幸福:得到爱
爱,有许多种,得到爱,便是幸福。“2012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发现,单身人士们所期待的“爱”更多地来源于和他/她在一起时的感觉,他们希望理想中的“另一半”能尽快出现,并幻想着那种美好而浪漫的感觉;而已婚人士们所期待的“爱”更多地来源于和他/她之间的情感,他们希望彼此间能够用沟通和理解搭起“心桥”,携手走过风风雨雨,然后一起慢慢变老。
不过,不管是给爱“寻找感觉”还是为爱“堆积情感”,只有用两颗心一起去拥有它、培育它、呵护它、滋养它、维护它,才能“锁定”一辈子的幸福。
5、最安心的幸福: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
中国人一直用“安居乐业”来形容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其中的“安居”无非就是拥有一套能够起居的住房,从1949年至今,中国人的安居之梦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上世纪60年代,一家两代甚至三代“挤”在又小又破的房子里成了每个四合院里的常态;八十年代,“售房”和“提租”成了执行房改的两个具体办法。在九十年代,迎来了市场化住房时代。伴随国人思想转变的几年间,则是房价与购买欲共同茁壮成长的岁月。2012年6月,《小康》独家发布了40城市万余人参与的“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报告,自2009年以来有超过7成(71.4%)国人购买了住房,其中用于满足刚性需求,占总比例6成以上。这样的数字足以说明,在中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是幸福生活的必需品,哪怕它只是一个小小的空间,却是能够为人生挡风遮雨的地方。
6、最超值的幸福:自身价值和能力得到体现
稳定的职业能带来安全感,而自我价值的实现则提升了人们的幸福感。
《小康》向千余名劳动者发问,“就职业而言,您认为对幸福感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什么?”除了“收入”之外,回答最多的就是“个人能力得到体现”,而在50后受访者眼中,“个人能力得到体现”和“收入”同等重要。
在所有的幸福感受中,“自身的价值和能力得到体现”这一条或许是最“超值”的,也是最被西方人认可并被东方人逐渐认同且越来越注重的一个“必要条件”,若将它掌握在手心中,它能将一种幸福生成、发散为更多的幸福,如被朋友喜欢的幸福、被同事尊重的幸福、被领导重用的幸福、被社会承认的幸福;得到尊重的幸福、得到财富的幸福、得到地位的幸福、得到权力的幸福,等等。
7、最实在的幸福:吃到安全健康的食品
“民以食为天”,讲究“吃”的中国人将“食”融入到了文化之中。从“温饱”跨越至“小康”阶段后庆贺胜利的方式又怎能少得了吃呢?上世纪八十年代,国人对于“吃饱”的基本诉求变成了“让孩子吃好”;九十年代,“既要让孩子吃好,也要让老人们吃好”;跨入新世纪,前五年还在追求“全家人都要吃好”,接下来的五年就变成了“要吃得健康、有营养”,《这样吃最健康》《吃的真相》等一批和“吃”有关的书籍被炒得很火。
中国人不会忘记,“民以食为天”后面还有一句,叫“食以安为先”,2012年7月发布的“2012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显示,在公众“最担忧的安全问题”中,食品安全居首,81.8%这个数字,真实地表明了中国人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担忧。在千人幸福指数的调查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对人们幸福感的提升,从去年的第7位上升到了今年的第3位,甚至超过了人们对住房、医疗保障的需求。
8、最基本的幸福:在优良的自然环境中生活
从很多国家的“幸福秘笈”中都可以看出,环境保护越好,国民幸福指数就越高;环境污染严重,国民幸福指数就会降低。
中国人也同样对优良的自然环境充满期待。
《小康》于2012年5月发布的“2012中国生态小康指数”调查显示,63.0%的受访者感觉所遭受的环境污染对自身健康危害“比较大”。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是否宜居,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有新鲜的空气和洁净的水源,这不仅仅是环保的核心,也是幸福的内涵。
9、最长久的幸福感:社会安全
很多采访对象说,他们所认为的幸福感是可以与安全感画等号的,但几乎也有同样多的采访对象抱怨说,自己太缺乏安全感了。
“2012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结果印证了这些采访对象的担忧与抱怨:仅四成人不缺乏安全感,影响人们安全感的五个最主要原因是:环境污染严重,食品安全不能让人放心,经常听到或看到新闻媒体关于社会治安混乱的报道,所在城市贫富差距过大和亲眼看见过违法犯罪事件发生。让我们来参考一下老外们的幸福状态。国力并非最强、国民并非最富的丹麦为何会赢得“幸福考试”的状元?哥本哈根大学社会学家彼得·古内拉克的调查表明,幸福感高的丹麦人的共同感受是:身处环境中接触到的人社会地位、价值观和财富与自己类似,同时在生活中感受到“安全”。
10、最可靠的幸福:有值得信赖的朋友
在中国人的幸福生活里,朋友是不可或缺的。而今,当“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观念深藏心底,拥有几个值得信赖的朋友,竟成为了一种“奢望”。
2012年9月发布的“2012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发现,有1~3个可信任的人,在受访者中占比最大,为41.1%。而在前年,却是身边有4~6位可信任的人在受访者中占多数。
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信号,人际信任圈子在缩小。随着这个圈子的缩小,看似最简单、最触手可得的幸福,却极有可能与这个时代渐行渐远。
第三篇:十大竭力改善员工幸福感的公司谷歌居首
十大竭力改善员工幸福感的公司谷歌居首
丰厚的薪酬、轻松的工作和无休止的假期并不一定能够让员工感到幸福。实际上,美国最心满意足的员工将其幸福感归因于一流的员工激励机制、充足的福利、职业发展计划,以及工作与生活的和谐均衡等因素。一些公司在过去一年中全心全意地致力于培育和推进这些因素,从而使本公司员工的幸福感大幅提升。
求职类网站职业幸福网刚刚宣布了本“飞跃奖”得主名单,该奖项旨在表彰那些在改善员工幸福感方面较上年进步幅度最大的公司。职业幸福网对全美各地员工递来的5万余份公司评议和评分进行了评估,以确定50家最应该获得这一殊荣的公司名单。所有评估使用的讯息均源自2011年到2012年。每家意欲入围这份榜单的公司每年必须接受至少10次评议。
“我们觉得确认在提升员工幸福感方面进步显著的公司是非常重要的,”职业幸福网首席执行官海蒂•高雷奇(HeidiGolledge)说。“鲜有组织表彰渐进式改善。我们觉得,无论是于员工,还是于公司而言,理解驱动职场幸福感改善的因素都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
职业幸福网要求受访者评估有助于职场幸福感改善的10大关键因素,其中包括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员工与老板和同事的关系、工作环境、工作资源、薪酬、成长机会、公司文化、公司声誉、日常任务和工作自主权。
受访者以5分为上限给每项因素赋值,并指出每项因素对其整体工作幸福感的重要程度。从这些数据的合值可以计算出每家公司员工整体幸福感的平均评分,然后将这些平均值与上年数据进行比较,就可发现哪家公司的改善幅度最为显著。
员工幸福感较上年提升幅度最大的雇主是谷歌公司(Google)。这家网络搜索、云计算、软件和广告巨头的员工幸福感评分较去年猛增了36.7%。谷歌员工如此快乐,并不让人感到惊奇。我的同事梅根•卡瑟利(MeghanCasserly)在近期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写道,除了免费理发、美食、驻公司大夫及高科技“清洁”厕所之外,谷歌人甚至在过世以后也能享受到公司提供的福利。卡瑟利写道:“如果这家已创立14年的搜索引擎巨擘的美国员工在雇用期内不幸过世,那么其未亡配偶或同居伴侣将会在未来十年内每年获得一张金额相当于该员工年薪50%的支票。更令人惊讶的是,据一位谷歌发言人证实,这项福利没有‘员工任职年限要求’,这意味着谷歌3.4万名员工基本上都有资格享受这项福利待遇。”
第四篇:2010中国人婚恋幸福指数 “十大恋爱之都”天津居首
2010中国人婚恋幸福指数 “十大恋爱之都”天津居首
一项名为“2010年中国人婚恋幸福感指数调查报告”被江苏卫视公之于众。出乎天津人的意料,在评选出的“十大恋爱之都”中,天津以85.24分高居榜首,被称为最适合谈恋爱和婚恋幸福感最高的城市。据了解,此次调查由江苏卫视牵头,上海某调查机构完成,定量执行为期两个月,访问涉及全国40个城市,共完成样本量6461个。其中,天津的样本数量为204个。对此,本报记者向江苏卫视进行核实,但并未被告知调查机构的确切名称。其间,相关单位透露,此次调查的方式为入户访问。
江苏卫视:
天津情侣对爱情有信心
采访中,江苏卫视有关负责人表示,天津是恋爱幸福感最高的城市之一,生活在天津的情侣们对待爱情都非常有信心。调查显示,85%的情侣不能接受租房结婚,认为结婚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婚后生活很甜蜜,夫妻间很少吵架,媳妇和婆婆也相处的比较愉快;天津人非常顾家,看重家庭生活,非常反感丁克家庭和婚前财产公证。
调查机构:
天津男女都“恋家”
参与调查的机构数据员表示,用天津与位列第二的苏州进行了对比,天津确实存在很多优势。在经济方面,天津的生活压力相对苏州更小。婚恋中,苏州男女对经济看重的比例更大,天津男女对性格和感情更看重。在男女差异上,天津男人可能相对更“大男人”,承担更多的家庭经济压力。天津人对“家”的概念非常注重,非常倾向于买房子结婚,而且普遍男方主动承担房子的负担。在性格情感方面,天津人有北方人惯有的直率和豪爽,对爱情比较乐观,对爱情信心十足,不害怕伤害,不害怕没结果,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婆媳关系处理的比南方城市更好。因此,这一数据足以说明天津在幸福指数上所占据的优势。
自我审视
天津人如何看?
作为天津人,对于这一结果作何感想?天津人的婚恋生活有多幸福?这几项指数能否代表天津人的生活状态吗?带着诸多疑问,本报昨日联合天津网海河社区面向全市展开了调查。
昨日,海河社区发帖后的反馈结果显示:网友回帖大致分为正反两方——认可和不认可。在正方意见中,网友先后提到了天津这座城市生活节奏慢、民风淳朴等优点。其中,支持婆媳关系融洽者最多,共计48人。其次,支持“男方出手大方,女方物质要求相对不高”的也占多数,共计40人。在反方意见中,58名网友认为天津的婚礼程序冗繁,47人认为部分男士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
此外,相当数量的网友认为“204名市民的调查结果”不能代表多数人意见,投票者达到79人,成为票数最多的一项。
正方:确实如此
天津姑爷“最”会来事
正方网友认为,天津具备婚恋幸福感指数较高的所有条件。首先,天津现代化程度较高,但市民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绝对是惬意、宜居的城市。其次,天津民风淳朴,男方仗义真诚,对待女方很大方,不会斤斤计较。女方对物质的需求相对较低,不会给男方太大压力,而且大多数家庭婆媳关系融洽,利于婚后生活。
30岁的李先生是一名公务员,提及自己的未婚妻,他说,女友非常随和,经常陪他看相声,两个人的喜好特别相似。同时,女友对他家里的要求也不苛刻,虽然两人要在公婆住过的旧房子里结婚,但女方从未抱怨过。此外,女友与未来的婆婆交流起来挺顺畅,从来没有障碍。
说到自己的优点,李先生笑称:“天津姑爷是出了名的会来事!”
李先生说,自己的风趣幽默由来已久,而且特别疼爱女友。眼看婚期将近,女友提出购买“家务骰子”,以此分配家务。“我当时就吓唬她,我本来打算把活儿全包了,要是买了‘家务骰子’就不干了。她听了,特高兴,骰子自然不买了。”
反方:言过其实
天津男人太安于现状
一投票网友认为:天津老例儿太多,婚礼程序冗繁。部分女士对婚姻的要求过高,男生则存在小富即安、缺乏远见等缺点。因此,说天津婚恋幸福感指数最高,言过其实。
29岁的覃女士在本市某研究所工作,结婚已有一年。说起自己的婚礼,覃女士称:“当初大办酒席,简直就是扒了一层皮。”说起结婚,来自河北省的覃女士原本想要简化婚礼,只邀请了双方的亲友,但男友家中却不能接受她的建议,非要大办酒席。
“离婚期还有4个月的时候,我们定下的酒店突然人间蒸发,定金全没了。这还不算,我们还费了好大力气才定到第二家酒店。”覃女士称,除去这段“小插曲”,结婚当日举办典礼,不但要背“台词”,还要给宾客敬酒,根本无暇吃饭,虽然表面看上去风光,实则苦不堪言。
31岁的田女士是一名银行职员,田女士称自己的男友不是天津人,自己对部分天津男士有看法。“一些天津男士太安于现状,小富即安,没闯劲儿,这些‘习惯’应改正。”田女士称,顾家虽然是天津男人的优点,但不能与不思进取混淆。“这是一个竞争的社会,长此下去会失去立足之地。你说,连自身都难保的人,怎能给另一半幸福呢?”
专家观点
指数不具“绝对意义”
针对婚恋幸福指数,社会学家郝麦收表示,如果该调查有数据比较,其可信度还是较强的,它应该是天津的光荣。很久以来,天津就有重家的文化传统,婚姻的延续时间较长。此外,天津人对待事物的态度比较平和。总体来说,在恋爱上,天津人的限制条件较少,相对来说,更容易得到幸福。
不过,郝麦收也表示,这种评选指数只是一种特征的表现,并不具有绝对意义。“因为全国各地都有人在恋爱,他们都有幸福感,这种评选并不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指出,这一调查的积极意义在于,它能够引起人们对婚姻和恋爱幸福的关注,让人们关注幸福,提醒人们要有真爱,通过爱来获得幸福。但它掩盖不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天津也存在“恋爱游戏”,这是不可取的。
第五篇:中国人婚恋幸福感报告
《中国人婚恋幸福感报告》出炉 影响婚姻幸福感的十大因素
近日,《中国人婚恋幸福感报告》出炉,调查显示,影响婚姻幸福感的十大因素依次是:夫妻二人间的情感,沟通、理解的意愿和能力,相互忠诚,孩子,收入,性生活,婆媳关系,对方与自己家人的关系,住房和家务工作分配。
该报告由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进行,调查覆盖全国287个城市的数千人,涉及公司职员、公务员等十余种职业。其中,一些数据颇具现实意义,我们请专家给出分析指导。
结婚7—10年幸福感最低
从调查结果看,总体上中国人的婚姻幸福感比较高,其中,3年以下婚龄者感觉“很幸福”的占81.3%,幸福感指数最高;婚龄在7—10年的受访者中,仅有68.8%的人感觉“很幸福”,比例最低。
北京回龙观医院心理科、婚姻危机干预中心主任邸晓兰表示,结婚3年内,夫妻的幸福感都会比较高,这是因为初涉爱河的激动、甜蜜的二人世界、新的生活计划,都为彼此提供了一个良性刺激。
但随着时间流逝,婚姻会迎来一个“瓶颈期”,也就是俗称的“七年之痒”,这时的夫妻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工作压力大,婚姻生活变得枯燥,幸福感会降低。因此,老夫老妻更应该注重用abinosa为“婚姻保鲜”,彼此多些关心、少些抱怨,关注性生活等,一起携手跨过婚姻的屏障。
出轨是婚姻头号杀手
尽管一些人对“婚外情”、“第三者”持“保留意见”,认为只要不触犯他人的利益就能接受。但调查中,“出轨”仍然是促使公众产生离婚想法的首要因素,比排在第二位的“家庭暴力”高出了17.5%。
婚恋专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惠丽认为,现代社会中,各种机会和诱惑增多,婚姻危险因素也相应增加,因此,人们会觉得婚姻弥足珍贵,忠诚也比以往更加重要。
半数夫妻每天聊天时间不足一小时
调查中,“沟通、理解的意愿和能力”是影响婚姻幸福感的第二大因素,但实际生活中,过半受访者(58.9%)每天和爱人的聊天时间不超过一小时。
李惠丽表示,结婚时间越久,交流、沟通越重要,所以老夫老妻尤其应每天拿出一小时时间和伴侣聊聊天,睡前、吃饭期间、工作间隙打个电话等,都能挤出交流时间。此外,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感情,比如看电视时靠得近一点,走路拉着手。
六成人认为感情比金钱重要
现代人普遍被认为越来越重物质,但实际上,超过六成夫妻都认为“有情胜过有钱”。即使在对未婚正恋爱人士的调查中,人品、性格、感情也是单身人士最先考虑的因素。专家对此表示认同:“婚姻是个长久的过程,物质可以慢慢积累,但前提是两个人必须性格合适,有感情基础。”
“生活琐事”是吵架首要原因
在夫妻争吵原因中,居前五位的依次是生活琐事、生活习惯、孩子、沟通交流不畅和钱。上海心理咨询协会会长王裕如说,夫妻过日子,争吵不可避免,但双方相互指责,对对方的看法不以为然以及愤然离开,都是消极、恶性的争吵,会使两人距离越拉越远。良性争吵则不攻击对方,就事论事,吵完之后,开个玩笑、送个礼物,及时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