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曹秋调研报告
华容县第五中学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调研
华容五中曹秋
根据我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为了使学校党建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促进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健康持续发展,特对学校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一、基本情况
华容五中于2006年成立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目前共有50名党员,其中在职党员41人,离退休党员9人。
近年来五中发展较快,教师队伍在逐年增加,党员队伍也不断扩大,一是新参加工作的大学毕业生每年都有党员,二是调入二中工作的教师党员多,三是2005年以来学校发展新党员5人。党员年龄结构基本合理,30—49岁之间的党员人数多,这些党员精力旺盛、经验丰富,是学校的精英和骨干力量。他们思想修养好、文化素质高,除1名高中学历、1名专科学历外,都是本科及以上学历。
二、学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抓好学习型组织建设,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党员干部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教育群众、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是党委重要工作之一。
1、制定理论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按局党委要求每年年初制定理论学习计划,明确学习内容。近年来重点抓了“十一五”规划、先进文化、和谐社会、教育文化建设,教育法律法规等专题的学习,开展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学习了十七大报告、新党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等重要专题。
2、坚持理论学习制度,创新学习方式。常年坚持全校教师理论学习、党员学习、校级领导干部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采用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与下发材料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报告会、看光碟、上党课、专题辅导、开辟网上学习
园、组织党员网上答题、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等形式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和教职工学习。
3、建立评学督学机制,力求学习实效。切实加强对理论学习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的述学、评学、督学机制,提高学习质量。理论学习做到“八有”即:有计划、有总结、有讲稿、有笔记、有心得体会、有述学、评学活动记录、有对个人学习笔记查阅的记载。全校教师每人配发政治理论学习笔记和业务学习笔记,党员每人有党员专用笔记,校级领导还有一本理论中心组学习笔记,每年完成学习笔记2万字左右,学习体会文章1—2篇,各支部负责每学期检查学习笔记2—3次,党总支监督检查。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干部素质和领导能力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带头人,在于单位领导班子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打造引领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党总支必须做好的第一要务。
1、加强民主集中制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工作中讲党性、讲大局、讲协作,增进团结,增强合力。坚持校长办公会制度,重大事情在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上研究决定。在年底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全校教工大会之前,下发征求意见表和教工提议案,广泛征求教师意见,认真梳理汇总。撰写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认真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坚持教工大会制度,校级领导在教工大会上述职述廉,民主测评干部。加大群众监督力度,增强公共权力的透明运作。
2、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培训,教育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强化民本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认真执行领导联系点制度。校级领导坚持深入年部、教研组、学科备课组、各处室了解实情,深入班级听课、指导教学。积极主动联系年轻教师,在政治上帮助,在业务上指导,在生活上关心,促其尽快成长,主动帮扶贫困生,与贫困生结成帮扶对子。
3、抓好校长助理和后备干部的教育及培养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逐步建立起“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注重对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和使用。学校注重对他们工作的帮助和指导,制定培养计划,压担子、委重任,跟踪培养,通过实践锻炼提高校长助理和后备干部的领导能力。建立和完善后备干部管理、考核和提拔任用机制,切实把好政治关、能力关和作风关,为教育发展提供优秀管理人才。
(三)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强化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近年来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学习教育活动,近期又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十七大报告、新党章、科学发展的论述和一系列主题教育,党员的党性意识不断增强,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发展的理念,争做教育创新的倡导者,教学改革和行风建设的排头兵,树立党员教师的良好形象。
1、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制定了党建工作制度手册。自觉执行“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制度、理论学习制度等,形成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工作机制。设立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党委和各党支部年初制定工作计划,年终进行总结。
2、抓好信息网络和党员阵地建设。一是加强党员活动室建设,做到有场所、有设备、有资料,定期组织党员开展活动。二是要发挥好网络资源优势,加强党建专栏建设,开辟网上学习园、网上答题。定期维护和更新党建信息内容,加强对党建工作信息员的业务培训,努力提高党建信息的质量。三是发挥校外党员活动基地的教育功能,每年适时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开展党员教育活动。
3、深入开展“党组织关爱党员、党员服务群众”主题教育。
以建设“
三、一一(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小组就是一块阵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组织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为构建和谐学校提供支持和保障。一是关心党员教师的思
想政治进步。领导干部与党员教师交心恳谈,了解党员的思想状况与需求,帮助党员教师破解思想上和工作中的难题,做党员群众的知心人。二是为党员建功立业创造条件。各党支部结合教学工作特点和实际,积极开展了“创先争优”、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三是积极帮助困难党员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继续坚持开展党员帮扶贫困学生活动,坚持数年捐款帮扶贫困生。不仅在经济上帮助,更注重在思想上引导;在学习上帮助,心理上疏导,帮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认真做好组织发展工作,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力度。
以坚持标准和保证质量为核心,以改善结构为重点,积极稳妥地做好组织发展工作。严格程序,把好党员“入口关”,确保发展新党员工作质量。自2005年以来党委发展新党员5人,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加大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力度,为入党积极分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建立了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档案,为高校发展学生入党奠定基础。
三、学校党建工作以及党员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党总支班子主要领导思想不够解放,眼界不够开阔,大发展快发展和科学发展的意识不强。任职时间长,工作满足于完成上级部署的任务。墨守陈规,缺乏开拓创新思维和大发展快发展的有力举措,不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的需要,难以开创工作新局面,影响了学校党建工作开展。
2、党总支班子主要领导政治理论水平较低,满足于认真组织并积极参加各种政治理论业务学习。但缺乏理论功底和钻研精神,理解领会不深,缺乏科学谋划,科学决策能力,不能准确运用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实践,不能对全校教职工进行理论辅导,直接影响党委班子成员和广大教师理论学习水平的提高。
3、存在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党员教师整天忙于教学和班主任工作,班级学生管理,备教批辅考工作多,教学成绩评比,高考压力大,人人不甘落后,整天起早贪黑忙,用于党建理论学习和活动的时间少,再加理论学习意识不强,缺乏自觉性和主动性,认为理论学习是软任务,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高,不像研究教学和业务有激
情、有动力、认真钻研、深入探讨,所以理论学习没有深入,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效果不好。
4、个别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混同于普通老百姓,忘记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有义务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带动群众。
5、离退休党员同志的组织生活开展不够正常。其原因一是离退休老同志居住分散,有几人家搬到外地或到外地子女处居住生活。二是也存在老同志年老体弱,身体差,行动不方便的问题,参加组织生活有困难。
四、加强党建工作和党员教育工作的意见
1、党总支班子主要领导要在思想作风建设上有新飞跃,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破除因循守旧观念。树立大发展快发展,干大事,创大业的思想,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用先进理念引领教职工,开创学校改革发展工作新局面。
2、党总支班子要在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上有新进展。领导班子要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提高党委领导班子的改革创新能力,科学谋划能力,科学决策能力并狠抓落实,加快学校科学发展,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践行者。
3、进一步重视党支部工作,严格党员教育管理。根据学校教学任务重,高考压力大的实际,开展适合五中实际的丰富多彩、扎实有效的党建活动,丰富党员组织生活,增强党员意识,发挥一个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一个党小组就是一块阵地,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进一步落实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用党员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全校教职工。
4、进一步加强对离退休离岗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要关心老同志,根据他们的特点开展活动,经常向他们报告学校发展情况,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不仅仅是按期 交党费,还要使老党员发挥好作用,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第二篇:调研报告(曹大奎)
乡村的民主选举
【内容提要】乡村的民主建设经过几十年的坎坷历程,土生土长的中国式“草根民主”,正成为农民最真实的“民主操练”,逐步完善中国乡村的治理模式。民主选举是实现农村民主的关键一环,是最直接的民主实现形式。然而,民主选举的超前性与农村文化的滞后性的矛盾、法律规定的有限性与实际操作的复杂性矛盾决定了农村民主的完全实现是一个长期的缓慢过程。在现阶段,我们还需做大量的工作来促进农村民主的不断进步,诸如进行普法宣传、加强对乡村民主建设的指导、大力发展农村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改善农村的滞后局面和提高农民的素质,这是实现农村民主的基础条件。做为一名工作在农村第一线的大学生村官,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为农村的民主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农村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而又薄弱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近几年,国家在免除农业税后,又进行了粮食直补、农村合作医疗、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村村通公路等很多优惠扶持政策,使农村、农民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可喜变化。农村给人的感觉是祥和的和不断进步的。今年,许昌市组织选聘了2000多名大学生支援新农村建设,我做为其中的一员,又回到自己熟悉的农村,感到很亲切,能够为新农村建设出一份力,感到很荣幸。我于10月初经组织培训后,被分配到山头店乡孙庄村,当时正赶上秋季秸秆禁烧、新农合医疗款项征收,我也在村子里帮忙做了这些工作。而08年农村的大事是由河南省统一组织的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出于对农村民主的兴趣和自己对这一工作的深度参与,因此,想表达一下自己对农村践行的民主的认识。我们一般把农村的民主分为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议和民主监督四个方面,民主选举做为首要的一环,直接决定着其它三个方面的顺利进行。所以,我把这一段时间以来在村里所做的关于民主选举方面的工作进行一下总结,把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关于对这些问题的对策表述一下。
山头店乡在十一月份进入换届选举的高峰期,35个行政村要在这一个月内完成换届选举,任务较重。乡党委考虑到我们新近上岗,工作经验不足,缺乏与村里干部、群众交流的机会,所以,我们也被要求协助乡里和村上做这项工作。在这个月里,我先后参加了寺门村、毛湾村、耿庄村、山头店村、赵保合村、石湾村、贾庄村、马庄村和孙庄村的换届选举,通过对这几个村选举工作的比较与总结,觉得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1、法律规定的超前性与文化传统的滞后性矛盾。一般说来,法律规定总是建立在社会实践基础之上的,与客观现实需求相适应。我国的村级民主选举,本身是一种法治民主的助推剂,它既是对广大农民的培训,也是对整个社会的培训。正是这种自下而上的、带有一定超前性的民主选举制度,推动着我国社会的民主进程。然而,这种推动作用是个渐进过程。群众做为农村民主实践的主角和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尚没有使民主选举的主动性和优越性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农民对法律知识的匮乏及对诸如选举的理念、选举的功能、选举的技术、选举的程序等构成了一系列民主选举中的理论和实践网络更是认识不清。反映在村委直选中,不少选民对村委班子成员的选择并非出于他们的主动,而往往是被“塑造”出来的。对候选人要素重要性的认识远远低于对利益分配的关注或者政治象征背景的联系和与自己的亲疏远近。农民在选举中的参与意识非常低,在这9个村的选举中,只有寺门村和毛湾村
在中心会场投票时出现较高的参选率,这也是因为这两个村经济较其它村发达一些,拿出一部分款项用以给参选的群众发一些纪念品才得来的,而另外的几个村由于没有发纪念品,所以,在中心会场投票的人根本无法达到过半选民参加的基本要求,为防止人数不够法定人数而导致选举无效,不得不使用流动票箱,但是《村委会选举办法》规定的三种投票形式,流动票箱投票仅作为一种辅助形式,应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但在具体实施中,大多数村没条件进行大会集中投票,而不少村民又不想去固定的投票场、投票站投票,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卖票”现象。因而,村级民主选举的规定与选民本身的需求明显地相背离,选举中投票率的高低并不能完全反映选民民主意识的强弱。
2、法律规定的有限性与实际操作的复杂性矛盾。我国农村的民主法治化进程与
改革开放同时起步,各种社会关系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具有不确定性,这一环境下形成的民主选举制度还是初步的,它需要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村委会组织法》对民主选举的条文规定不可能顾及全面,即便有地方法规的《选举办法》能给一定的配套,但也不能解决所有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里列举几点,以见一斑:一是选举中的“拉票”现象难处理。拉票行为,既有正常、合理的行为,也有不合理,甚至带有“贿选”等痕迹的行为,同时又会有两者兼之的。如何界定它们之间的区别加以妥善处理,法律依据不足就带来了选举中的杂音。二是对有争议票的处理上,《村委会选举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书写模糊不能辨认的选票或不按规定填写的选票为废票”;但《选举章程》第四章第一节要求“检验认定选票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这样一来,很容易在唱票过程中引起竞争双方的争议,特别是在选票起关键作用的时候,稍有不慎就可能引起冲突和上访事件。三是对委托投票的处理上,《河南省实施办法》中作了规定:“选民因故不能直接投票,可以书面委托其他选民代为投票,被委托人不得违背委托人的意愿”;但是,从我参加的这9个村的选举情况来看,委托票的办理与《选举办法》的要求相去甚远,选举委员会限于对法律知识的较少了解和嫌麻烦的习惯,使这一原本很严肃的法律规定也走了形:有的委托是一家人派一个代表(群众也认为这是非常正常的),有的是在选举当日让别人代自己领取选票,最正规的方式也仅仅是选委会通过电话记录的方式办理的委托手续,没有一个村按《选举办法》的规定办理过书面手续的,这是最容易引起选举会场混乱和村民对选举结果的不认可,造成对选举公平、公正的质疑与失望,进而使《村委会组织法》的威信受到影响;相反,从石湾村的一律不允许使用委托票的选举实践来看,群众还是非常认可的,这个一向被称作“乱村”的村子在这次选举中没有群众出来挑毛病,一致认可了这次选举。因此,我个人认为,委托投票尽量不用,对情况复杂的村子一律不用。
针对农村选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1、在引导与磨合中,强化村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增强村民的参与意识和参与水平,是农村民主自治的软环境。没有广大农民群众的这种理念与思想,再好的民主选举的法律规定也会走样变形。不断丰富的村级民主选举实践,是营造民主法治环境的大课堂。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加大普法的力度,积极宣
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内容及有关文件精神增进群众对法律的认识和正确使用,确保农民有序参与自身的民主建设,保证村民自治的不断完善。
2、鉴于目前农村民主选举中的现状,必须要有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的有力指导。现阶段中国农村的村民自治基本还处在“干部治理”或“精英治理”阶段,离“群众自治”还有一定距离。村民自治有一个从干部治理——精英治理——群众自治逐步演进的过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基层群众自治目标,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需要创造一定的基础和条件。如果在条件不成熟的背景下主观、盲目、强制性地推行“群众自治”和民主决策,极有可能造成危害农村政治稳定与社会发展的各种负面影响。因为乡镇政府对所辖村的各种情况了解详细,他们有能力和方法来保证农村选举的有序进行,克服因为宗族、宗教势力抬头,给选举增加的难度。血缘、亲情关系是农村社会一种重要关系,表现在换届选举中,家族势力被一些人操纵,试图通过本族人被选为村干部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实现家族势力合法化。在选举中,宗族、宗派矛盾进一步公开化,干扰了选举,造成选举不成功,或者把不具备候选人条件者选上。这些问题仅依靠村党支部或群众的自治管理是难以完全克服的,必须依赖乡镇政府的有力指导,才能选出有普遍代表性的、群众普遍满意的“当家人”。
3、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素质。农村民主发展的缓慢与民主选举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是受农村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和农民素质偏低的制约的。而农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要有人才的保证。农村的现状是有头脑、有能力的人大量外出务工,建设农村的力量基本上变成了留守老人和留守妇女,这显然与我们的要求相去甚远。不过现在,伴随大量务工人员返乡,为我们提供了发展农村的机会——他们的见识与技术、他们在市场经济中的熏陶都是农村所急需的,所以要充分利用这部分人在促进农村发展的有利的因素,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不断进步,进而推进农村的民主进程。参加工作两个月有余,通过这两个月的工作实践,慢慢熟悉了农村工作的方法,逐步找到了工作的切入点,明确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与乡、村搞好协调,做好配合,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民主的进步。
襄城县山头店乡孙庄村村主任助理:曹大奎
2008-12-6
第三篇:秋实家园调研报告
秋实家园社区居委会工作汇报
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自《组织法》颁布实施以来,居委会在城市基层社区建设和服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共十七大史无前例地将坚持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作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起,列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四大支柱之一。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在当前的大好形势下,秋实家园社区居委会工作也有了长足发展。
一、秋实家园社区居委会工作基本情况
(一)社区民主自治工作逐步推进。
在党支部领导下,社区成立了居民代表、楼长、楼门长、安保志愿者、环保志愿者、志愿者服务队、文体协会、养犬自律会等居民自治组织。党支部充分发挥自治组织作用,积极推进居民自治。形成了“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议事,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决策,社区居委会执行,社区社会组织协助,社区监督委员会监督”的社区自治体系。
(二)社区建设大幅改善。
近两年,在城南街道办事处的大力支持下,秋实家园社区居委会的办公设施和居民活动设施得到很大改善,社区的办公和服务用房已达到350平方米。当前,工作人员的办公环境有了大幅提高,居民也可以在干净宽敞的活动室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同时,社区工作人员待遇在去年7月份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三)社区社会组织趋于完善
秋实家园社区社会组织包括:
1、法律援助类社会组织
法制宣传队:成立于2009年,现有15人。常年在社区中向各阶层居民宣传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扩大和深化宣传队主旨,教育影响居民懂法、知法、守法。
妇女儿童权益保护队:成立于2009年,现有13人。自成立之初致力于社区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大力宣传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驾驭居民自觉尊重妇女,爱护儿童,建设和谐社区。曾多次获得街道先进妇联工作的称号。
弱势群体法律援助队:成立于2009年,现有3人。义务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2、生活服务类社会组织
社区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队:成立于2007年,现有12人。在居委会的指导下,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知识及有关政策。
流动人口服务队:成立于2007年,现有6人。为社区内流动人口提供居住、子女上学、安全等方面的服务,增加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和帮助。
科普宣传队:成立于2008年,现有13人。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宣传科学健身、科技生活常识,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
3、居民互助类社会组织
社区党员帮贫扶困队:成立于2007年,现有20人。党员们在社区中自觉与居民、邻居、困难党员结对子,随时随地帮助他们,为他们排忧解难,党员们说,能为他们做点事情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助老志愿服务队:成立于2009年,现有20人,为社区中老人提供衣食住行
等生活服务,将政府的关怀和优惠政策落实到每一位老人身上。为老年人不出社区享受便利的生活、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条件,满足老年人晚年生活。定期或不定期走访各年龄段老人,逢年过节送慰问品和生活必需品。掌握各年龄段老人的基本情况,基本满足他们的需求。
义务理发队:成立于2009年,现有5人。热情细致的为社区孤寡、空巢、贫困老年人理发,并提供上门服务。
4、文体活动类社会组织
合唱队:成立于2006年,现有人数21人。为丰富自己和广大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做出贡献。
舞蹈队:成立于2006年,现有人数21人。在追求美和展示自身魅力的同时,号召居民积极参与到各种文艺活动中来。
乐器队:成立于2007年,现有6人。在社区文艺活动中展现风采。
健身队:成立于2008年,现有33人。带动社区居民参与文明健康快乐的活动,并积极参加区、城南街道组织的表演比赛,多次获奖。
书画摄影队:成立于2008年,现有6人。把社区和居民最美好的瞬间以书画、摄影的方式保留下来,并定期开办书画摄影展,吸引了广大居民热爱美得艺术。
5、公益类社会组织
社区党员志愿者队:成立于2008年,现有9人。慰问社区中贫困党员、居民。捐钱捐物帮助贫困人群和边缘家庭解决生活难题。
社区居民志愿者队:成立于2009年,现有32人。每月开展服务活动,为居民理发、测量血压、修理自行车、健康交流等,为社区居民提供很大的方便。
楼长、楼门长服务队:成立于2007年,现有32人。协助居委会对社区居民的管理,关心居民的日常生活。
养犬自律会:成立于2007年,现有13人。为了建设本社区健康、文明、以人为本的社区文化,创造社区和谐的人文环境,规范社区内养犬行为。
(四)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加强
秋实家园社区服务主要包括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开展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面向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和面向社区居民的文化教育和社区安全服务等。这些服务的提供帮助居民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受到了居民广泛好评。
二、当前秋实家园社区居委会工作面临的问题
1、社区居委会工作有 “行政化”倾向。
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锅饭”的旧体制被打破,人们的观念不断更新,从业更自由,生活更丰富,人口的流动性也更大,许多工作都下放到社区,人们从单一的“单位人”向更具活力的“社会人”转化。于是,人们的生活与所在社区的关系也日趋广泛和密切。特别是近年来政府机构改革,城市工作重心下移,各种 “工作”进社区,城市居委会组织原有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功能已经有些弱化,承担着大量行政性的工作和任务。目前社区居委会承担的工作任务至少有二十类一百余项,与社区工作相关的部门也有四、五十个,每个月的检查、评比、考核应接不暇,无形之中,加大了社区的工作量。
2、有些居民社区意识淡漠
社区意识指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归属认同意识,自主责任意识,共荣共辱意识。社区建设的真正建设者应该是社区成员自身。有些居民,尤其是年轻人,由于工作原因,并没有把自己当成所居住(或工作)社区的一员,也就不会自主地去考虑社区的建设发展与自己生存发展的关系。若自己遇到问题,也认为社区与自己是无关的。由于把自己当成了外人,社区的特有文化就不能引起共鸣,更不会为保护、延伸、弘扬社区文化尽心尽力,而是以局外人漠然视之。
3、卫生服务条件不能满足现实需要。
秋实家园社区座落于昌平区西关环岛西侧,毗邻八达岭高速公路。社区始建于2001年,社区内现有9栋住宅楼、35个单元门、412户、常住人口986人(其中户口在本社区的住户约100户),社区内有60岁以上老人140余人,流动人口106人。由于秋实家园社区及其最近的邓庄村都没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得居民即使因为一些简单的卫生方面的需求也不得不去路程较远的医院。因此,在秋实家园社区,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服务、生殖保健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基本诊疗服务功能有缺失。
三、完善秋实社区居委会工作的建议
(一)着力培育社区意识,确保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工作
1、深入宣传社区,彰显社区的内在价值。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充分展示社区建设与社区成员体戚相关,荣辱与共的关系。要让全体社区成员认识到社区是安身立命的第一家园,社区是参政议政的第一平台,社区是养身愉心的第一乐园。这样,社区意识就深入人心了。
2、开展社区活动,给社区成员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从社区服务到社区就业与社会保障,从社区文化活动到社会环境治理,让社区成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方式参与到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中来。只有让社区居民享受到社区生活的各种实惠,社区意识才能转化为社区生活的实际内容,才能真正培养起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现化公民意识。
(二)尽快提供社区卫生服务,满足居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
通过调研,发现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比较强烈,希望上级领导给予我社区建立卫生服务设施方面的帮助,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大对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的财政投入,切实保障社区卫生服务站基础设施落到实处。
总之,我们应进一步认识到了加快社区居委会发展的重要性,今后更加努力地推动秋实家园社区居委会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四篇:东曹庄驻村调研报告
驻磁县东曹庄村
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走转送、排抓促”活动安排,我作为磁县第二批驻村干部,自2012年2月1日至2月29日,深入磁县讲武城镇东曹庄村,通过进村入户,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大会,大力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与村民进行面对面访谈,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深入了解广大农户生产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开展情况调研活动,现将我这次驻村调研的情况和几点体会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东曹庄村位于讲武城镇西北部,总户数350户,总人口1450人;村两委班子健全,共计6人。现有党员42人,村基层选举、账务管理、议事决策等重大事项,基本形成了一套规范制度。建立完善了党员服务中心,党员活动室,综合服务站点,便民服务室,文化娱乐活动室,卫生室,警务室,农村商贸服务点。该村各项制度和标识齐全,党员活动开展正常。2011年全村人平均纯收入5000元左右,农民收入主要还是以打工收入为主,种植业主要以小麦、玉米等作物为主,全村有特困户10户,主要集中在老弱病残家庭和培养子女读书家庭。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民收入整体偏低。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强农惠农政策,但是通过走访了解到,农民收入普遍较低,主要原因一是农资价格上涨,基本生产生活资料价格上涨幅度高过农产品上涨的幅度。二是青壮年多外出打工,在家劳动力身体条件和文化水平较差。三是农产品销售渠道不畅,农业种植规模不大,产业特色不明显。四是该村基础设施较差,农户浇地难。五是村里没有规模较大的企业。
2、农民在持续增收方面没有门路,缺乏技术和资金。
全村农业收入只能自给自足,依靠农业无法满足更高生活水平要求,因此青壮年劳力主要依靠外出打工挣钱,外出务工人员约有200人,全村没有经济产业支持,无法满足群众持续增收的愿望。
3、上访户问题亟待解决。
村里有2户上访,一是村民李守文因儿子死在县看守所,多次进京上访,主要对县赔偿金额不满意,镇里和村里已安排跟踪看守。二是曹志强之子曹发系残废军人,要求赔偿,镇里和村里已安排跟踪看守。
4、农业集约化生产程度不高。
因为村里农业基础设施滞后,导致农民劳动强度过大,加上浇地困难,照顾老幼,过度劳累。由于无法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所以群众议政议事的积极性不高,在农村推进
民主建设遇到现实性的障碍。
三、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在村里多打几眼浇地用的机井,切实解决好东曹庄村民浇地难的实际问题。
2、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加大投入,积极引导,在当地形成一定的产业特色,拓宽农民的创收渠道,切实增加农民的收入。
3、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建房秩序,搞好村庄环境卫生整治,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关注孤寡老人,特困户等生活,此次驻村期间,我走访了李荣昌、李富彬、曹智勇等几个困难户,并送去了慰问钱物。
4、加大教育的投入,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让资金和教育力量更多的向农村倾斜,提高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
5、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让农民掌握科学种田的技术,积极推广新品种,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
四、几点体会
通过一个月吃住在村,和村民面对面的交流,对东曹庄村的深入了解,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我深刻体会到县委、县政府关于这次活动安排的必要性。作为一名机关工作人员,只有深入基层,充分了解民情民意,才能更好贯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方针,才能
使自己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我对“三农”的认识更加深刻。通过在村的工作,我真实的感觉的,党的富农惠农强农政策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村面貌有了显著改观、农业生产有了较快发展,同时我也意识到做好“三农”工作是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3、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是保持党同人民血肉关系的根本。基层组织是党在基层社会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只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好了,坚强有力了,充分发挥了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我们党执政之基才会更加稳固,才会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拥护。
2012年2月29日
第五篇:曹村小学老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曹村小学老教师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一、总体情况:
1、教师编制情况:
我校现有编制情况:教职工27人(其中校级领导、财会2人、一线老教师兼门卫2人,借调(出)1人,内退1人,住院长期病假1人),女教师15人,实际在校一线教师包括校长、会计、两个门卫24人,(本校学生500人,十三个教学班)。
2、职称情况:中级职称18人,;初级职称8人,;未评职称1人。
3、专任教师年龄结构:24---45岁10人;46—58岁13人。
以上为我校的基本情况,就是老教师过多,尽管他们年龄大,但他们在学校里精神面貌良好、工作状态端正,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优秀老教师工作情况具体分析
曹村小学这13名老教师都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他们是:男教师有:
刘兆富1957.03生人57岁,现担任五年级二班班主任,任此班语文,科学学科的教学,兼任仪器室管理员;
刘洪全 58岁,长期有病,心脏已两处打桥,现在仍然在校上着一个年级的体育,同时当着门卫;
宋培琦 57岁,上着二年级二个班的数学,音乐等学科;还兼着学校的轮流值夜班,周汝朋56岁,任四年级语文等学科,马金顺54岁,四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还有四二班的班主任,朱兆利53岁,六年级二班语文、科学,学校政工员,袁明富53岁,二年级体育,门卫;
以上老教师还兼着学校的轮流值夜班,不到一月轮流值一周的夜班。
女老教师有:
周韩英52岁一年级二班班主任、语文,兼音乐、美术、地校等;
苏玉珍52岁,二年级语文,班主任;高年级级部主任;
刘玉霞51岁,一年级四班班主任语文,兼音乐、美术、地校等
韩雪丽50岁,一年级两年班的数学,低年级级部主任,刘秀荣49岁,五年级两年班的数学,兼音乐、美术、地校等
张静华47岁,三年级数学、音乐、美术,业务副校长。
我校目前老教师还是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由于老教师比较多,就拿我校的刘兆富老师来说吧,他经常说: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他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尽量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
在为人师表方面,他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履行职责方面,他担任五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同时担任班主任,班级人数众多,又面临着新课程改革。他在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新教材培训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及兄弟学校的同行讨教经验。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新大纲、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教育质量在全镇第一。
在对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方面,他的确发挥了一名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了我校中青年老师快速、健康地成长为一名有素质、有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新型教师,实现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高效、持续、健康发展。
二、老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由于我小教师严重缺编,教师工作量较大,负担偏重。责任心不强,缺乏竞争意识,职业倦怠心理比较严重,对待工作得过且过。
2、教师老龄化,带来教师自身知识结构的老化,表现学科知识结构的不适应。其直接后果就是降低了小学的教育质量,削弱了教育的基础。进一步说损害了少年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表现出教育的不公平。与此同时,另一种情况是教师长期得不到补充,长此以往,必然造成我校教师年龄结构的断层,为基础教育的发展埋下隐患。
3、教师原始学历偏低。
虽然经过学历培训,我校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但这不能完全反映教师的真实水平,其中很大一部分教师由于原始学历比较低,现有的文凭“含金量”不足,致使他们的专业素质很难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4、教育资源分散,教师教学负担沉重,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5、教师健康状况不乐观。
我校近几年心脏病等重大疾病的教师一般有四人,常常不能正常上岗,患颈椎病、腰椎病、咽炎等慢性职业病的教师就更普遍了。
三、加强老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及破解思路。
1、利用中小学教师自然减员的编制等额补充小学教师。补充的师范毕业生要在农村乡镇及以下小学任教,以逐步缓解小学教师年龄老化和结构性缺编矛盾。同时,完善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组织师范毕业生参加农村小学的支教活动。
2、建立小学教师人才交流中心。由教育、编制、人事部门合作建立小学教师人才交流中心,学校富余教师进入中心流动;部分优秀骨干教师也可进人中心流动,由用人学校和个人双向选择聘任,实现人才的正常流动,优化区域教育人才配置。
3、清理并归还被占用的教职工编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规定占用或者变相占用小学教职工编制,对占用学校编制的各类“在编不在岗”人员,要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
4、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落实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与职称评定、工资奖惩,评先评优挂钩的相关政策,促进教师形成终身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