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x村生态文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1-03-10 14:2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xxx村生态文化发展的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xxx村生态文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xxx村生态文化发展的调研报告

2021年1月3日至8日,由xxx带队组成调研组,赴xxx村进行调研考察。通过对xxx村的历史渊源、民族风情、民俗习惯、民间叙事、人文轶事、文物古迹、古树史话、民间传统工艺等生态文化形态和现象以及新农村建设中生态文化的典型案例进行实地考察,进一步了解了xxx村生态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典型做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xxx是一个小山村,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2℃,年平均降水量为379.7毫米,年蒸发量达1880.3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25天。全村228户、902口人,总土地面积32300亩,耕地6108亩,除不足200亩水浇地外,绝大多数是25度以上的坡耕地。xxx村历史上是以农为本,自放恳始,粮食产量始终低而不稳,农业生产处于自种自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干旱、风沙,严重缺水是制约生态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十几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坚持不懈地封山育林、植树种草,在全县第一个把分散的土地调整到一起,发展成了林、果、草、牧于一体的农业庄园模式,探索出一条林果起步、养殖致富、庄园载体、产业立村的发展之路,农民人均收入达万元,迈出了改天换地的铿镪步伐。

一.xxx村的发展历程

(一)昨天的厚重记忆。

xxx村地处两山夹持的山坳,与全县其他地方的村落相比,没占天时,不享地利。到90年代初期,由于过渡砍伐,超载放牧等原因,生态环境极度恶化,这里已是荒山秃岭、沟壑纵横,众多农户举家外迁,成了“吃粮靠返销、生活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人均收入不足300元,人均持有粮不足300斤,是典型的国家贫困村。

(二)今天的生态崛起。

穷则思变,面对严峻的现实,1991年12月,新改选的村党支部、村委会明确了走封山禁牧、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大搞生态建设的发展之路。经过认真的分析论证,制定出了第一个十年规划:到2000年人均稳步实现“一口猪、一头牛、两只小尾寒羊、四亩耕地产吨粮;三亩果、八亩松、收入两千达小康”的奋斗目标。七合堂的发展历程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管死、放活、调优”。“管死”就是把全村3000只山羊一次性砍掉,对3000多亩流域治理工程和1万多亩山杏林进行了死封,在全县率先实现全面封山禁牧。“放活”就是把土地、荒山、林地的经营权放活,在全县率先实行土地流转的有益探索,最早有七户党员干部带头进山,并将荒山、土地、林地自由置换到自己的房前屋后,形成庄园式的经营模式。山定主、树定根、人定心变成现实。目前,xxx村已发展庄园户57户。“调优”就是因地制宜搞栽植,对准市场调结构,向生态效益要经济效益。

走进如今的xxx,你会看到“阳坡满山杏,阴坡尽是松,山中杨柳缠腰,山下野果遍地红”的生态景观。截止目前,全村有收益的山杏林12000亩,果树6000亩,落叶松6000亩,草地4000亩,森林覆盖率达到81.1%,2012年人均纯收入突破11000元,全村从生态建设中获得的直接产值达到820万元,占总产值的85%以上。其中年产水果500万公斤,果品产值720万元,牧草产值60万元,山杏林产值40万元,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三)艰苦奋斗结硕果。

经过近20年的努力,xxx人创造了山上绿树成荫禽兽齐鸣,山下花果飘香蜂蝶共舞的自然景观,同时xxx村也步入了xxx先进行列。

二.xx村生态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开拓思路

点燃发展三把火

1991年,新组建的村党支部大胆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誓把这方百姓带上小康之路,经过一段时间反复研究,确立了xxx村生态文化的发展思路,点燃了发展三把火,第一把火:“砍”山羊、保生态。当时全村家家养山羊,山羊存栏达2400多只,养山羊占农户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村党支部顶住各种压力,支部成员首先“砍”掉了自家山羊,同时要求村干部和党员带头“砍”山羊,并做通群众思想工作。到1992年底,“砍”掉了全村的所有山羊。

第二把火:引进小尾寒羊,进行舍饲圈养。1993年村党支部多方筹集资金,引进200只小尾寒羊基础母畜,分养给农户。通过几年时间发展,全村养羊户达到198户,高峰期存栏母羊2000多只,建成了全县第一个小尾寒羊繁育基地。

第三把火:荒山承包。在全县率先推行了山杏林承包及荒山荒坡的“两权分离制”,实施封山禁牧,把所有荒山荒坡全部承包到户。新的机制激发了xxx人植树造林热情。十几年来,封育补种山杏树12000亩,退耕还林4100亩,栽植松树8000亩,杨树6000亩,森林覆盖率由1991年的17%上升到目前的81.7%,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善。

(二)凝心聚力

开创庄园新模式

今天的xxx,青山之下,绿野丛中,一家一户孑然独立的庄园,零星散布于一条20多华里狭窄的山沟中,每个庄园都有自家的一片果园、一块牧草、一坡山杏林、一处养殖场、一眼小筒井。当年不少农户纷纷举家外迁的时候,是村党支部成员带头把家搬到了山里,相继建起了全村7个果园。1996年这百亩党员示范果树林进入初果期,亩均收入比种植其它农作物收益高3倍多。村民们看到希望,纷纷进山建果园,一些过去因穷搬出山外的农户也返回了家园。

2003年,针对土地零散、经营不便的难题,村党支部协调农户互换土地,进山户在集中的土地上建房、造林、种草、打土井、建果园和养殖厂,先后发展庄园户70多户,建果园300多处。也正是因为村党组织的韧劲和执着,才有了今天的“xxx模式”。

(三)合作共赢

树立品牌闯市场

目前全村果树面积达6000亩,其中结实面积4200亩,年产野果300万公斤,年产值600多万元。村党支部组织果农成立了xxx野果专业合作社,注册了“xxx”商标,创出了野果的知名品牌,产品远销广东、深圳、澳门等地,每年九月举办的野果采摘节被市政府定为“十大旅游节日”之一。2007年又成立了年储果品1500吨的xxx公司。现在,xxx村果树产业已经形成了企业+基地+果农的发展格局。随着野果逐步进入盛果期,以及松树、杨树逐年增值,今后十几年内,xxx村每年人均纯收入预计将以1000元的速度快速增长。

(四)特色种养

拓展乡亲致富路

随着4000亩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推进,紫花苜蓿成了xxx一大资源。党支部围绕草业开发组建草业协会,使草业成为了致富百姓的又一财源。农民党员邵志军除了自己种植的40亩紫花苜蓿外,每年从xxx等毗邻县收购紫花苜蓿草20万斤左右,加工成草籽或草粉出售后,仅经销草业一项年纯收入就达6万多元。在xxx村,像邵志军这样的经纪人有60多人,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党员,xxx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草业集散地。如今,这个村加工成的草籽和草粉远销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7个国家。

到xxx年,xxx村“耕地林草化、山区建设林网化、农户发展庄园化、生态建设旅游化,人均收入突破万元”的第二个十年目标基本实现了。现在,村党支部开始把目光放得更远,正逐步由农业、林果单一型产业向多层次、多链条产业发展,果树盆景、绿地草坪、狍子、鹿、笨鸡、獭兔等特色产业,农家乐、采摘节、生态观光等旅游产业开始起步,目前已发展特色养殖大户20多户,兴建旅游饭庄4家,改造嫁接大扁杏2200亩,6000亩果树全部实施节水灌溉,投资650万元修建了8公里生态旅游路,正在向“千亩核桃、万亩扁杏、万亩樟子松”、“内蒙野果采摘、农家乐、原始农庄生态旅游”的第三个十年目标奋进。

十年苦干,硕果累累。xxx村先后被授予“xxxx”、“全国绿色小康村”,并被列为“国家农业资源持续高效利用实验区”和

“环境教育基地”、“新农村建设村屯绿化示范村”、“科技支撑项目示范区”。

三.xxx村的未来发展思路

为巩固和深化生态庄园经济发展成果,xxx又村制定了未来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低产林的改造步伐,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将1.2万亩山杏林改造成为附加值高、品质好的美国大扁杏,让山杏林年产值翻两番,突破160万元;二是争取利用2年的时间将不适应在这里生长的6000亩落叶松改造成樟子松,建成万亩樟子松基地,让常绿树种年产值突破200万元;三是加大项目实施力度,将6000亩果树全部实现节水灌溉,让果产量达到800万公斤,果产值突破1150万元;四是利用xxx的独有优势,发展鹿、狍子、山野鸡、飞龙、野猪等特种动物养殖和农家乐为主的旅游业,让特色养殖和旅游收入再造一个七合堂;五是设计和实施好旅游公路绿美亮工程、小巷治理工程,建设村级文化广场一处,老年公寓一处,让公路街道更靓,老人老有所养;六是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把xxx建成全县乃至周边最大的野果集散地、苜蓿草集散地、果树新品种试验基地、特种动物肉产品集散地。同时,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的xxx村,再次掀起了新农村建设的再次高潮。2010年至2012年三年时间,xxx得到了新农村整合建设资金3800万元,修路、兴水利、搞节水、建浴池、建广场、抓村容等等项目纷纷落成,各项事业齐头并进,实现了xxx“生态建设理念”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双丰收。昨天的七合堂带着厚重的记忆,已然渐行渐远,今天的xxx正用新的绿色、书写新的希望、铸就新的辉煌。

四.xxx村发展历程的启示

xxx的发展轨迹,教会了我们用生态建设家园的道理。发展是曲折的,启示也是深刻的。

(一)生态立村是强农富民的准确发展定位。

历史上的xxx也曾是青山绿岭、流水潺潺,由于人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导致了农牧业生产的极度倒退。为寻求xxx脱贫路子,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全村群众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加之国家政策扶持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引导,终于在前行中找到了生态立村、发展林果草产业、走庄园经济的致富之路。

(二)绿色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xxx人创造了很多全县第一:第一个砍掉山羊,率先全面实现封山禁牧;第一个引进小尾寒羊,实施舍饲圈养;第一个划庄园为界,实施荒山、土地、林地的使用权流转;第一个尝试林权制度改革,实现有山必有权等等,如今xxx人的绿色事业已经花繁果硕,尝到甜头的农民已经开始了新的探索,事实证明,一些模式的最先尝试者,也是最先的受益者、最大的受益者。

(三)持之以恒是生态建设的制胜法宝。

村两委班子对于xxx的发展可以说是一任接着一任干,坚持了二十多年。七合堂村的党员、干部、群众,积极向荒山、荒坡、荒沟宣战,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年四季不间断,用他们不屈的脊梁撑起了绿色的希望,用他们倔强的肩膀,挑起了绿色的小康。

(四)项目合力是发展的根本保证。

如果说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助推器的话,xxx的发展就是靠项目合力推动的一个典型。xxx先后实施过流域治理、科技支撑、低产林改造、人工造林、退耕还林还草、果树节水灌溉、以工代赈、人畜饮水、旅游公路、整村推进、危房改造、沼气建设、财政奖补、扶贫开发和扶贫互助资金等诸多项目,共实施国家各类项目资金3800多万元,人均受益4.2万元。这些项目资金的捆绑使用,为xxx的科学发展,效益发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科学规划是长效发展的不竭动力。

面对贫穷的现实,1991年,xxx人确定了生态立村、生态富民的发展定位,制定出了第一个十年规划,确定了人均收入达2000元的奋斗目标;2000年,xxx人决定走生态庄园经济模式的发展模式,确定了人均收入达7000元的目标;2010年,提出了“庄园经济兴业,特养旅游富民”的发展思路,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确定了人均收入突破1.5万元的目标。做到思路清晰、目标具体、措施有力、落实有效。

(六)党员是xxx发展的开路先锋。

xxx村目前共有党员74名,成为了xxx的产业带头人、小康领路人、科技明白人、市场经纪人、群众贴心人。带头砍山羊的是党员、带头进山的是党员、带头搞特种动物养殖的还是党员、带头搞农家乐饭庄的仍是党员。党员带领产业纵深发展的基础逐渐巩固。

(七)科技为生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xxxxxx大力支持下,xxx村引进了科技支撑项目,对全村的土地进行了规划,建设完成了主副林带、美化林带和林间公路林,形成了区域大林网、小面积林成片的生态格局。xxx生态实验基地和九佛山野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培训出了一大批林果实用技术人才,为林业增产、果农增收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些做法,极大提升了xxx村生态建设的科技含量,推动了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同步共赢。

xxx发展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扶持,离不开上级部门的资金、技术支持,更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注和谆谆教导,有着全社会的支撑和期盼,xxx人一定会走出一条民富、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之路。

下载关于xxx村生态文化发展的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xxx村生态文化发展的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赣县生态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赣县生态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赣县旅游局 一、赣县生态文化资源基本现状 赣县于汉高祖六年建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有“千里赣江第一县”、“世界客家摇篮”之美誉。它地......

    太家头村新农村文化发展调研报告

    太家头村新农村文化发展调研报告一、太家头村村情概况三岔河镇太家头村座落在万亩荷花白水塘旁,杜公河西岸,村庄在白水塘与杜公河之间,村辖三个自然村,九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48户,......

    村蔬菜发展调研报告

    村蔬菜发展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灵宝市吉家湾村积极探索土地有序流转新机制,让种田能手有用武之地,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全村1100多口人,有1000多个蔬菜大棚平均每人拥有......

    XX村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对XX村发展的调研报告根据单位的安排,我于8月30日到XX村进行为期两天的走访和体检农村生活,通过走访农户,了解全村实情、发展思路、发展情况,更加深入地去体会农村发展状况......

    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在明末清初之时,鼎湖山也曾被称为天湖山,原因是在明末清初之际,肇庆曾是南明永历皇帝的行宫。据说永历帝驻跸肇庆时,曾多次上过鼎湖山。清初岭南著名诗......

    次村文化调研报告1

    次村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汇报材料 2011年,次村乡在县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扎实有效开展各项工作,为全乡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

    乡镇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镇八里十河村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产业发展现状八里十河村地处**镇南部20公里处,与竹林关、土门、毛里岗接壤,地处偏远,土地资源贫乏,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225户,849人,劳动力601......

    ##镇##村发展沼气调研报告

    ##镇##村发展沼气调研报告 沼气作为一种新能源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改善农村能源短缺,资源浪费及生态环境恶化,农业发展后劲不足问题的重要举措。##镇##村积极响应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