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留守高中生成长和教育问题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时间:2020-11-15 12:4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某留守高中生成长和教育问题调研报告[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某留守高中生成长和教育问题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第一篇:某留守高中生成长和教育问题调研报告[范文模版]

关注留守,心系教育

----赴 赴 X XX 留守高中生成长和教育问题调研支队实践报告

摘要 :

随着区域间的劳务流动加速,留守问题逐渐凸显,留守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次实践支队 11 名成员用时 8天,在 XX 省 XX 市 XX 县采取座谈、采访和发放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地留守高中生的基本状况有了一定了解。调查发现,留守学生在家庭境况方面并不比同一地区的非留守学生差,但在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和心理状况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欠缺。本文将就家庭、学习、生活娱乐和心理发展四个方面分析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尝试着寻找解决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留守高中学 家庭 学习心理

一.引言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加大,这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居民及小城镇富余人员走出家庭、走出家乡,到外地打工或寻求更好的发展。这样的劳动力流动一方面为劳务输出地带回了资金,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造成一个庞大群体——留守儿童的出现。根据《联合国儿童公约》中的年龄界定,18 周岁以下,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儿童称为留守儿童(郝振,崔丽娟,2007)。这部分群体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关爱与引导,代养人的文化素质较低、教养方式不当、监管不力,儿童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可能出现敏感、孤独、自卑、抑郁、自我封闭、消极孤僻、缺乏安全感等问题(林细化,沈敏,王琳等,2010)。

除此之外,由于未成年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程度不同,外界环境给他们带来的影响也不同。高中阶段是个体心理生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学生开始学习界定自己、了解自己人生的方向、塑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个过程是充满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石艳秋,2012)。在高中阶段,父母的教导会对未成年人性格的养成和自我意识的培养起到巨大作用。因此,留守儿童在高中阶段的亲情缺失,势必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一定阻碍。

因此,本次实践聚焦于留守高中生,实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和心理情况,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之道。留守高中生是未来祖国建设的接班人,他们的良性发展是社会良性发展的基础,希望我们的实践能够反映留守高中生真实的生活和心理需求,引起社会对他们的关注,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空间。

经过 2000 多公里的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位于大巴山区的 XX 县。XX 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是非常典型的劳务输出县,该县经济的 30%来源于本地居民外出务工。随着劳务输出量的不断加大,留守问题也愈发严重。

本次实践过程中,支队成员通过 8 天时间,1 次政府访谈,1 次教育局访谈,200 份调查问卷,多次与学校校长和老师的交流以及与学生更深层次的交流,了解到了留守学生的现状和基本情况,并从不同角度解读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以及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留守是个社会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关注、帮助。留守学生,不应是社会发展的牺牲品,而应该是社会进步的享有者。

二..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本次实践采用座谈、问卷和访问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在座谈过程中,支队成员与当地政府和教育局就留守学生比例、留守学生家庭状况、当地教育政策和当地对留守学生的扶助政策几方面问题进行了了解;在问卷发放过程中,支队成为通过在 XX 县长赤镇长赤中学举办的学习经验交流会随机向到场的 200 位高中生发放了问卷。问卷主要从留守学生家庭状况和构成、学生学习状况、生活娱乐状况及学生心理状况四方面问题入手,了解了留守高中生的基本情况;在问卷填写人中,支队成员随机选取了 12 名高中生,以访谈的形式向他们了解了他们具体的生活规划和对“留守”一事的态度。同时我们找到这 12 名同学的带班班主任,向他们了解了这部分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和生活表现。

研究对象

在调研过程中,支队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随机向到场的 200 名高中生发放了调查问卷,并从中随机抽取了 12 名学生作为进一步访谈的对象。

三.研究结果分析 在 XX 省 XX 市 XX 县,留守高中生所占比例约为 40%,其中镇、乡上的留守学生比例更高。以本次调研中支队去到的长赤镇长赤中学和正直镇正直中学为例,长中留守学生比例约为 45%,而正中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稍差,留守学生比例高达 2/3。下面笔者将以问卷调查结果为主要数据来源,从家庭状况,学习状况,生活娱乐和心理发展等多个层面解读留守学生的现状。

留守学生家庭条件及人员构成 留守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在他们当中,独生子女并不多,普遍都有兄弟姐妹。他们中约有 2/3 的人和祖辈共同居住,15%左右的人被寄养在近亲家中,极少部分学生独自居住或者和兄弟姐妹一起居住。

图 图 1.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家庭收入对比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见图 1),家庭月收入在 2000 以下的人群无论在留守学生还是非留守学生群体中所占的比例都不高;两个群体的学生中,家庭月收入在 2000—4000 的人所占比例最高。但通过进一步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在家庭收入较高收入的人群(4000 及以上)中,留守学生所占的比例与非留守学生相比表现出显著优势。这说明,在农村地区,留守学生家长收入普遍比非留守学生家长更高,外出务工确实能比当地务农获得更多的收益。

并且,通过我们对长赤中学老师的访谈,我们了解到班上 60%的留守学生家庭满足基本

生活和学生学费没有问题,只有极少部分留守学生家庭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有时可能会遇到工资拖欠等问题,存在经济困难,但这样的现象并不多见。

留守学生学习状况 1.自我评价 由于自身性格内向,与老师缺乏交流,系统的自主学习方法尚未形成,留守学生在学习上处于弱势地位。且在留守学生中,两极分化现象较为明显:一部分人能独立适应高中生活,学习状况和在校表现较好;另一部分人由于难以适应高中的课业压力和课余生活,在后续的学业中面临诸多困难。

图 图 2.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评价

根据我们收回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见图 2),在“感觉学习很愉快”一项上,留守学生的选择比例与非留守学生选择比例差异显著,留守学生选择比例明显低于非留守学生。同时,留守学生在“感觉学习很吃力”和“不愿学习,因为一些其他原因不得不学”两项选择上比例和为 54.7%,远远高于非留守学生在这两项上的比例 33%。这表明,留守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较差,多数人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持有消极态度。

图 图 3.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学习成绩对比

在对于自己学习成绩的评价(见图 3)中,留守学生认为自己处于中游以下水平的比例更高,且他们对自己学历的期望普遍是考取一个二本大学(见图 4)。同时,在我们与留守学生单独交流的过程中,他们表示考取大学是他们现阶段的主要目标,但他们本身并不十分清楚大学能对他们的人生境遇产生多大影响。还有一部分留守学生正在留校读书和跟随父母进城务工之间纠结选择。

2.家庭教育 图 图 5.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对比

在家人对学生学习的态度方面(见图 5),留守学生家长对于孩子的学习关心程度明显弱于非留守学生家长。首先,留守学生家长对孩子学习十分关心、严肃对待的比例仅占 33.8%,远远低于非留守学生家长中的 55.9%;其次,仍有 13.8%的留守学生反映家长只给生活费,其他则不管不问,放任自逐。

总体而言,距离产生的情感隔阂,使留守学生家长在孩子的家庭教育问题上重视不足,特别是在培养女生的问题上,由于重男轻女思想的存在和农村地区家庭条件的限制,部分家长并不愿意让女孩子多上学,对他们来说赚钱持家比收获知识更为现实。同时,通过我们和长赤中学老师的交流发现,即使家长有心栽培孩子,家庭教育也会因为家长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方式不当等原因难以取得较好成效。家长普遍具有“孩子需要上学接受教育”的意识,但他们观念中的“教育”大多外化为初等教育的文凭,这样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学生进一步接受高等教育。

3.面临学习中所遇挫折的表现 对于普通学生而言,当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向家长倾诉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良方,而对于留守学生而言,在学习遇到困难时,比如考砸了,留守学生情绪的波动会比较大(见图 6),在接受问卷调查的人群中,对考试失利这一现象持消极态度(此处以“很伤心,会郁闷一段时间”和“无所谓,根本不在乎”两个选项为消极选项)的留守学生占总数的24.4%,高于这一群体在非留守学生中所占的比例 14%,这说明留守学生可能心理承受力较差,更容易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在受到影响后无处排解而产生长时间的郁闷、消极情绪。

图 图 6.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面对学习挫折时的心态

同时,问卷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反映希望能在学习上得到学习方法、经验和讲解习题的帮助,但相比于非留守学生,更多的留守学生希望能有人陪伴自己学习,并且他们中希望能得到父母帮助的比例也很高。这说明留守学生的心灵比非留守学生更孤独,渴望亲人的关爱和陪伴,渴望和父母一起生活。

4.生活情况 图 图 7.留守学生与父母电话交流的频率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留守学生中,多数学生与父母保持着一周一次的电话沟通(见图 7),选择 3-5 天与父母电话沟通一次的留守学生数量也相对较多。但与每天都能与父母见面、与父母沟通的非留守学生相比,这样的交流频率仍然可能造成留守学生与其父母的交流缺乏,从而产生亲情的隔阂。

同时,由于留守高中生大部分处于 14 到 18 岁的年龄段,自制力较差,又缺乏来自父母的约束和教育,容易受到来自外界如手机、电脑、网络游戏,小说等的干扰。调查结果显示41.9%的留守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半个小时以上,17.1%的留守学生每周去网吧的时间在一小时以上。并且,留守学生由于独立时间较早,在性格上更加早熟,早恋现象较为明显。根据长赤中学教务主任反映,长中的留守学生中早恋人数达到 1/3,而正直中学的留守学生早恋人数更多,达到总人数的 50%左右。心理状况 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关爱与引导,精神需求得不到满足,可能出现敏感、孤独、自卑、抑郁、自我封闭、消极孤僻、缺乏安全感等问题(林细化,沈敏,王琳等,2010)。因此心理健康发展是留守学生教育过程一个关键的问题。通过在长赤中学发放的问卷,我们可以看出,留守学生选择“很自信”的人只占到了总人数的 1.6%(见图 8),比例极低;但留守学生中选择“不自信”一项的人占总人数的比例达到了 14.1%,而在非

留守学生中选择这一项的人数为 0。这说明,留守学生在性格上更为内向,且由于长期缺乏与家人交流的机会,他们更怯于语言表达。较少的交流机会使得他们逐渐封闭自己的想法,从而越来越不自信。

图 图 8.留守学生与非留守学生自信程度对比 留守学生的人际交往范围较小,往往只有几个好朋友。在遇到困难或烦恼时,留守学生反映他们更倾向于向朋友诉说甚至憋在心里,不愿选择与父母倾诉。而这种表现的原因则是担心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让父母担心和害怕自己的诉说得不到他们的理解。

同时,根据留守学生的带班班主任的教学经验反映,留守学生大部分精神比较涣散,校内校外精神面貌差异较大,更容易在校外惹事生非。其中,留守学生较为典型的性格特征如下:

(1)孤僻内向:长期交流渠道不畅的客观生活环境使得留守高中生不善于与人沟通,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形成自闭的心理;特别是在自己的想法不被认可的时候,留守学生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受挫情绪,进而变得更加自闭。

(2)缺乏自信:留守高中生缺少来自家庭的鼓励和肯定,这使得他们的自信心不强。

(3)敏感多疑:留守学生比较在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遇到突发状况表现得比较无力,情绪急躁,难以控制自己,容易做出过激反应。

(4)逆反情绪较强:留守学生往往较难接受现实,也较难听取别人的劝告,有时即使自己

心里明白一些道理,也不会按照道理去做,这对教师管理学生比较不利。

与非留守学生相比,留守学生往往表现出更强烈的心理需求。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亲情和爱情需求:在处理亲情问题时,高中留守学生更谨慎也更敏感,长期远离父母的呵护与关爱,或许有关父母亲的一切都成了他们的情感禁区,不愿去想更不想任何人提及,只为让自己不再受到伤害。在爱情方面,或许正是因为亲情的缺失,他们更渴望的到同龄人的关注与理解以填补爱的缺失,因此很多学生都有早恋的经历;二是对改变现有生活状况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学生对财富和出身的渴望非常强烈,希望借此改变现有生活状况。

三.留守学生教育问题的出路分析

政府方面

由于 XX 县是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外出务工趋势在短时间内不可改变,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因此留守学生问题暂时不能根除。但政府可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发展乡镇企业,依靠 XX 县的著名景点光雾山发展旅游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走出去”的青壮年劳动力“走回来”。同时,政府应大力推动地区间的教育资源交流,为当地农村学校提供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使之向城市学校学习先进的教学模式,争取使农村教育在素质教育上有所突破。

目前,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不在学校的硬件设施而在师资,因此,为了让更多老师安于职业,政府可以适当提高教师的工资,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避免教师为了维持生计在外兼职打工无心教学。

针对留守学生自制能力差,容易受到网吧等娱乐设施的影响现象,政府应加大对校园周边环境的清扫力度,减少学生接触外界干扰的机会,专心学业。

学校方面

针对留守学生封闭自我,性格孤僻的特点,学校应加大对学生的心理辅助,努力使开设的心理咨询室发挥作用,鼓励留守学生与外界接触,与他人谈心。除此之外,学校保持为留守学生建立的档案的传统,记录留守学生的人数和基本家庭状况,档案信息每学期更新一次,并加强留守学生存在的问题的跟踪调查。

在工作中,学校对留守学生的管理较困难,由于校内师资缺乏,专职管理学生的老师更是少之又少,仅就查寝一个问题来说,很多学生反映学校的寝室管理较为松散,一是校门晚上不会关闭,二是寝室楼一层的玻璃常常被打破,学生存在晚上溜到校外上网喝酒的现象。

针对这一现象,校方可聘请校园保安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和校内的安保工作,同时,可让班主任老师轮班查寝,加强对住校留守学生的管理。

留守学生最缺乏的是亲情和来自父母的关爱,校方应在这个问题上为学生搭建与家长沟通的平台,积极组织“给家长的一封信”等活动,为学生与家长交流创造机会。同时,为使留校的留守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学校应常常开展校园活动,使留守学生融入集体,摆脱孤独感。

家长方面

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老师,对孩子的性格养成和价值观塑造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留守学生家长应尽可能多地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心事,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家长应常常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帮助孩子分担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

四.结论

随着家长在城市的工作逐渐稳定,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不断改善,目前大部分留守学生不存在生计上的困难。但留守高中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在一些生活细节、待人接物和学业发展方面尚未成熟,加上缺乏来自父母的关怀和教导,他们在心理上显得更加脆弱和敏感,不自信和孤僻的现象更为明显。同时,由于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教育方式不正确、对孩子的学习关心程度较低,留守学生的学业成绩大多落后于非留守学生。

针对留守学生表现出的种种问题,政府、学校和学生家长应从三方面努力,为留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同时,留守问题也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使教育资源能真正向农村留守学生敞开大门。

五.附录

农村高中学生基本情况问卷调查 学习情况 Q1 你对自己在学习方面的评价是:

A 感觉学习很愉快

B 还可以,能够不错的学下去

C 感觉有些吃力

D 不愿意学习,但是为了其他原因不得不学

E 没有感觉,无所谓

Q2 你感觉自己的学习成绩如何:

A 很好,能上心仪的大学

B 还可以,感觉能有不错的前途

C 位于中游,对前途没有太大把握

D 比较差,但可以努力

E 很差,没有信心

Q3 对自己的未来大学期望如何:

A985 或 211

B 一本及以上

C 二本及以上

D 有大学就行

E 不打算上大学

Q4 家人对待学习的态度:

A 严肃对待,非常关心

B 比较关心,给予支持

C 只给生活费,其他不管

D 不想支持,但还是同意了

E 打算让我回家

Q5 考试考砸了,你的心态是:

A 没关系,继续努力

B 小失望,不过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状态

C 很伤心,会郁闷一段时间

D 完全不放在心上

Q6 希望得到外界在学习上的什么帮助:

A 学习方法和经验

B 讲解习题

C 陪伴自己学习

D 不需要学习上的帮助

Q7 在学习过程中你最希望得到谁的帮助:

A 父母

B 老师

C 同学

D 其他_____

生活情况 Q8 父母是否在身边:

A 父母都在身边

B 只有父亲在身边

C 只有母亲在身边

D 父母都不在身边(若选 A,请转到 Q10;若选其它选项,请转到 Q9)

Q9 你与在外的父母通电话的频率是:

A 至少每天一次

B 两天一次

C 3-5 天一次

D 一周一次

E 一个月一次

F 其他

Q10 你现在每天的生活费是:

A 10 元以内

B 10-15 元

C 15-20 元

D 20 元以上

Q11 除了爸妈给生活费外,还有学校社会等的帮助吗? A 有

B 没有

Q12 父母的总平均月收入是:

A 2000 以下

B 2000-4000

C 4000-6000

D 6000-8000

E 8000 以上 F.不知道

Q13 觉得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怎样?

A 很强

B 一般

C 很弱

Q14 有因为生活上的问题而影响自己的学习吗?

A 很受影响

B 受一些影响

C 不受影响

Q15 上课期间,你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是?

A 30 分钟以内

B 30 分钟-1 小时

C 1 小时-2 小时

D 2 小时以上

E 无

Q16 你每周去网吧的时间是?

A 1 小时以内

B 1 小时-2 小时

C 2 小时到 3 小时

D 3 小时以上

E 无

Q17 在家的时候一般做什么? A 家务

B 农活

C 和同学、朋友玩

D 学习E 上网、玩游戏

F 其他

身心状况 Q18 你觉得自己自信吗?

A 非常自信

B 很自信

C 一般

D 不自信

E 非常自卑

Q19 你身边的好朋友有多少:

A 没有

B 只有几个好朋友

C 较多好朋友

D 很多好朋友

Q20 如果你能改变自己,你最希望改变的是什么? A 知识

B 出身

C 财富

D 性格

E 外貌

F 其它_____

Q21 你觉得你最大的挫折是什么? A 成绩不理想

B 不适应宿舍生活

C 经济困难

D 缺少朋友

E 家里不支持自己的学业

F 家庭变故

G 其它

Q22 遇到困难或烦恼时,你会:

A 在心里憋着

B 向朋友诉说

C 告诉老师

D 向父母说

E 其他

Q23 请写下自己对社会和教育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研报告2010-06-29 19:09:0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研报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研报告(2)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断增加。通过县妇联的调查显示,在全县49331名儿童中,有12037名留守儿童,占%,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的留守儿童多达%。家庭教育的缺失,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正常成长,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性格缺陷、学习成绩差、亲情饥

渴等问题。

(一)留守儿童单亲、隔代教育方法简单,导致学习成绩差、心理自卑。留守儿童几乎都是单亲、隔代教育监护,由于监护人生活压力比较大,农活繁重,只能勉强保证孩子的日常生活,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加上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在学习上无法有效的帮助和辅导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监护人只会用金钱和物质的奖励或采取打骂等粗暴方式惩罚孩子。大多数监护人对孩子在校教育情况缺少必要的了解,没有在教育方面与学校和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心理产生自卑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二)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导致情感饥渴。留守儿童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孩子缺少必要的家庭氛围,情感世界出现空白,存在着严重的“亲情

饥渴”,看着别的孩子与父母亲密接触,自已更显孤独和失落,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无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何待他,都代替不了父母。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据调查,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三)留守儿童素质教育被忽视,导致性格缺陷。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通过调查发现,监护人最关心的是留守儿童学习,其次就是生活,而对于他们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方面则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没有意识

去关心。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留守儿童有了烦恼向家人倾诉的比例最低,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无形中助长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以上原因直接导致留守儿童心理“断层”,有的性格暴躁,有的郁闷不乐,有的有逆反心理,有的情绪波动大。

二、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以政府为主导,营造留守儿童良好的成长环境。一是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中,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纳入议事日程,从宏观政策方面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二是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好农村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

同时,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寄宿条件,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三是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并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在本地就业创业的机会,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二)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第一,学校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要针对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定期对学生进行访谈,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加强学校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使学校及监护人都能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思想动态。第二,留守儿童家长要尽量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有条件的家长可将孩子接到工作的地方就近上学,若要分开应尽可能的保持与孩子的密切联系

和沟通,确定合适的监护人。第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宣传,多方协作,共同构建社会监护体系,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第四,学校对留守儿童应进行多元化教育,学校应该增添一些课程内容和生活能力训练内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三)以群团组织为载体,形成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网络。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组织优势,广泛开展“手拉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小队”等关爱服务活动,让更多有社会爱心的人士积极投入到“阳光驿站”、“爱心之家”的建设服务中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农村留守儿童自理自护、自立自强,真正为农村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如吉卫镇腊乙村妇委会主任田金珍创办的“田嫂”留守儿童自强班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自强班借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募集

救助资金,在假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树立

第三篇: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断增加。通过县妇联的调查显示,在全县49331名儿童中,有12037名留守儿童,占24.4%,而在经济落后地区的留守儿童多达41.5%。家庭教育的缺失,已

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正常成长,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性格缺陷、学习成绩差、亲情饥渴等问题。

(一)留守儿童单亲、隔代教育方法简单,导致学习成绩差、心理自卑。留守儿童几乎都是单亲、隔代教育监护,由于监护人生活压力比较大,农活繁重,只能勉强保证孩子的日常生活,没有时间和精力教育孩子。加上监护人文化水平较低,在学习上无法有效的帮助和辅导孩子。在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上,监护人只会用金钱和物质的奖励或采取打骂等粗暴方式惩罚孩子。大多数监护人对孩子在校教育情况缺少必要的了解,没有在教育方面与学校和老师形成良好的互动,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心理产生自卑感,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二)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导致情感饥渴。留守儿童长期在缺少父母关爱的环境中成长,孩子缺少必要的家庭氛围,情感世界出现空白,存在着严重的“亲情饥渴”,看着别的孩子与父母亲密接触,自已更显孤独和失落,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无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如何待他,都代替不了父母。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据调查,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

(三)留守儿童素质教育被忽视,导致性格缺陷。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通过调查发现,监护人最关心的是留守儿童学习,其次就是生活,而对于他们的思想品德、兴趣爱好、能力特长方面则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去关心。还有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留守儿童有了烦恼向家人倾诉的比例最低,家长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无形中助长了留守儿童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以上原因直接导致留守儿童心理“断层”,有的性格暴躁,有的郁闷不乐,有的有逆反心理,有的情绪波动大。

二、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以政府为主导,营造留守儿童良好的成长环境。一是把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中,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纳入议事日程,从宏观政策方面推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二是加大农村中小学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落实好农村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同时,大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寄宿条件,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学校成为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三是要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并加快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在本地就业创业的机会,为孩子的成长创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二)以学校教育为中心,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体系。第一,学校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要针对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定期对学生进行访谈,加大对留守学生的心理教育,加强学校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联系,使学校及监护人都能及时掌握留守儿童的学习和思想动态。第二,留守儿童家长要尽量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有条件的家长可将孩子接到工作的地方就近上学,若要分开应尽可能的保持与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确定合适的监护人。第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大力宣传,多方协作,共同构建社会监护体系,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第四,学校对留守儿童应进行多元化教育,学校应该增添一些课程内容和生活能力训练内容,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三)以群团组织为载体,形成关心留守儿童的社会网络。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组织优势,广泛开展“手拉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小队”等关爱服务活动,让更多有社会爱心的人士积极投入到“阳光驿站”、“爱心之家”的建设服务中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农村留守儿童自理自护、自立自强,真正为农村留守儿童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如吉卫镇腊乙村妇委会主任田金珍创办的“田嫂”留守儿童自强班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自强班借助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募集救助资金,在假期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树立

自立、自强的信心,在“田嫂”的影响下,留守儿童的父母也逐渐意识到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全县近2000位外出打工人员纷纷返乡创业。

(四)以明确责任为基础,建立关爱留守儿童的长效机制。一要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共同担负起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重任。教育部门要将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件大事

大抓,认真抓好留守儿童的入校入园入托工作;组织部门要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优势,把农村村部、党员活动室、远教站点等建成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阳光驿站”;民政部门要认真做好困难留守儿童的社会救助工作,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范围;财政部门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阳光驿站”和寄宿学校建设的资金投入;卫生部门要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保健工作,确保他们的基本医疗服务。二要建立党员干部联系留守儿童的制度。以村级组织为阵地,建立县联系乡、乡联系村、村联系户的三级联动关爱留守儿童机制,重点扶持留守儿童较多的村,通过与留守儿童结对子等形式,解决留守儿童的实际困难。三要强化对留守儿童工作情况的督查,建立奖惩机制。

第四篇: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报告

一、问题概况

(一)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多

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8%至22%。据中央教科所“中国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小组抽样显示,甘肃、江苏和陕西三省某5县的留守儿童比例高达47.7%。劳务输出大省四川在调查中发现,一般农村学校,农民工留守子女的比例达到70%,个别地方甚至达到了85%。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和比例还将增加和提高。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将更加突出。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具有规律性

从时间上看,由于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依赖逐渐增强,留守儿童的比例与年龄成正比关系。调查显示,小学留守儿童的比例要低于初中,小学低年级留守儿童比例要低于高年级。此外,从区域上看,由于受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分布具有从城市一集镇一村庄递增的规律。比如涪陵区江东片区农村学校留守儿童的比例就只有18.7%,作为集镇的蔺市镇小学为38%,而在行政区域调整中被撤并的五马乡原所辖五马小学为44%。

(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是亲情缺乏,心理失衡。涪陵区调查显示,70%的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26%的留守儿童“偶尔想念父母”。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

二是习惯不良,学习较差。调查中发现,36.7%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祖辈教导,在校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

三是教育单一,安全难保。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落到了学校,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四是道德滑坡,价值扭曲。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容易忽视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

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的陋习,甚至导致“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

五是留守儿童犯罪率逐渐上升。资料显示,上海市少年管教所在押的未成年犯上海市籍与外省籍的比例:2000年为6:4;2005年猛增至3:7。这七成少年犯大部分是农民工子女,且这个群体已占未成年犯罪的50%以上。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任重道远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难问题,已经成为农村教育中的突出问题。虽然中央和一些地方出台了不少的规定和办法,如:“一帮一”、“手拉手”、“特别关爱”、“结又才帮扶”、“共享蓝天”、“关爱行动”、“寄宿制工程”、“心理阳光工程”,“代理家长制”、“留守儿童之家”、“爱心爸爸”、“爱心妈妈”、“四老”家长培训班等。但应该看到,由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具有长期性、广泛性的特点,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又必须依赖经济社会发展和突破体制障碍,所以目前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上层关注多,基层措施少;专家呼吁多,部门落实少;局部活动多,整体受益少;短期工作开展多,长效机制跟进少。

二、问题成因分析

(一)社会整体发展中存在农村劳动力欠规模流动与城乡壁垒之间的矛盾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城镇化,二是劳务输出。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仅19亿亩,据测算,在农村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仅需1.5亿劳动力,而现实情况是农村人口近8亿,农村劳动力4.98亿,剩余劳动力近3.5亿。按照要用城乡统筹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思路,必然要加快推进城镇化,这就意味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劳务输出是发展不平衡的必然结果。巨大的收入差距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由西部流向东部,由乡村流向城市。很多地方政府将劳务经济作为本地区“第一经济”来发展,加剧了这一趋势。

(二)留守孩子家庭多有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当两大顽症

教育意识薄弱,重养轻教。外出打工的部分农村家长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造成了在增加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农业部200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的6.7%。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教育意识淡薄。

(三)学校教育中有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

教师的关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比较其他学生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

三、对策及建议

建议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抓好三大重点工程

一要在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可以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途径。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还存在硬件建设不能满足学生寄宿的需要,很多学校还没有建成标准的寄宿制学校,即使具备寄宿条件的学校,接纳能力也很有限。另外还有管理的人员和经费欠缺。针对这些问题,建议:第一,目前,要抓紧对2004年以来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并在第一轮工程结束后,国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继续实施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第二,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第三,寄宿学校要优先考虑留守儿童。第四,积极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努力缩小城乡间在教育资源、办学条件上的差距。二要加速推进“共享蓝天”工程。“共享蓝天”工程启动以来,在全国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但是各级地方政府跟进乏力,尤其是在机构的设置和经费保障方面进展缓慢。为此建议:第一,加强督查和落实工作。第二,敦促尽快:成立专门机构。建议各级地方政府尽快增加编制、配备人员成立一个专门的强有力的协调机构。第三,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和测评体系,落实工作经费。各级地方政府要建立相关的督查、激励、信息反馈机制和测评体系,落实工作经费,为开展“共享蓝天”大行动提供组织和财力保障。三要尽快完善“绿色通道”畅通工程。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除了在“留得住”上做文章外,还要在“流得畅”上想办法。根据相关规定,农民工子女异地入学问题由接人地负责。

(二)完善推广三种经验

一要丰富和推进校园关爱活动。虽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因社会和家庭而产生,但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在解决农村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家长远离孩子时,学校更应该扮演孩子第二个“家”的角色,主动承担起更多的教育义务。二要完善和推广“代理家长制”。“代理家长制”源于重庆市南川区鸣玉中学,其经验经过多家媒体宣传得以在重庆和全国推广。这是目前被证明了的在关爱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对策和措施中最充满人性关怀、最因地制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所以被认为是最值得推广的办法。但是,此制度在推

广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角色认定难,制度跟进难,责任落实难,长期坚持难。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代理家长制”:第一,建立准入机制。代理家长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本人愿意,二是家长认同。第二,建立跟踪评估机制。第三,建立退出、奖励机制。第四,建立综合代理模式。第五,尝试建立补助机制。

(三)构建三大保障体系

一要发挥政府社会管理职能,进一步推行公共财政制度,完善经费保障体系。二要抓住统筹发展契机,逐步拆除体制屏障,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三要明确家长监护职责,帮助家长优化选择,加固监护保障体系。(刘明华 李朝林 刘骁畅)

第五篇: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调查时间:2011年6月15日——2011年9月10日

调查地点:垣曲县古城镇莘庄村

调查对象:古城镇莘庄村现有的所有村民

调查方法:走访、现场询问、记录

调查目的:具体了解现在留守儿童的现状,进一步解决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调 查 人:张 虎

今年6月开始,本人对古城镇莘庄村的留守儿童情况进行了调查,先后走访了本村178户村民然后对其进行了现场询问并记录。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发展用工需求越来越多,为改变生活状况,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我们村野不例外。通过调查,我发现村里有很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有的即使没出外打工但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片空白,这对孩子成长、发展确实存在一些负面影响。通过深入分析这些因素,儿童发展问题和家庭教育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一、总体现状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在这次调查中,在本村儿童中,-1-

其中女童占所有留守儿童的48%。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的75%;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占留守儿童的15%;另外,随父母进城生活的流动儿童有 6 名。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

调查的留守儿童中,7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其中85%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1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5%被托付给亲友

1、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在这次调查中,在我乡2280人儿童中,有567人农村留守儿童,占全乡儿童的25%;其中女童有272人,占所有留守儿童的48%。单亲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430人,占留守儿童的75%;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有86人,占留守儿童的15%;另外,随父母进城生活的流动儿童有 70 名。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

调查的留守儿童中,7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其中85%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1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5%被托付给亲友。

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70%的留守

儿童表示父母很莘苦,约80%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但是90%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成绩优秀的较少。

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占25%,中等占45%,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看电视、游戏、网络,抽烟等不良现象的约占3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留守儿童的学习普遍较差。父母外出,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学习成绩较差比例之大令人担忧。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不换衣服、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管理,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成为了“问题儿童”。

3、监护管理不够强。留守儿童大多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亲朋好友,在他们眼里,认为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不能对他们要求太严格。只要孩子能有饭吃,身体健康不生病,安全不出事就尽到了责任,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

4、家长对孩子学习介入过少。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因此,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最低。这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农村人口文化素遍偏低,与城市相比,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相对要少很多。

5、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在走访中,我发现孩子有了烦恼向家人倾诉的比例特别低。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已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能够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有的父母在外,不在孩子身旁,有的父母虽然在身旁但缺乏这方面的意识,又因忙碌而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导致孩子在成长中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绪的长期积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从以上五个方面看,第一从家庭认识来看,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村民们想了很多办法,有的开发了养殖项目,有的则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已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弃裕的经济支持。但在经济收入、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的是如何提高家庭经济能力并不是教育问题,第二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需求之间形成落差。家长整日忙于农活或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困惑、需求、交往、兴趣的关注就更少了,即使关注,也仅仅停留在让孩子完成作业这项最基本的观念上,家庭教育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第三从农村学校教育来看,教育力量薄弱影响孩子成长。由于客观的家庭原因,孩子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致使孩子不能享受优质的教育。

三、对策与建议

目前,随着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留守儿童问题逐渐的浮出水面。政府,基金会,慈善机构额社会各界人士各尽其责。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我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这一社会问题。

1、强化政府统筹,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一是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并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要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加快经济发展,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加速提高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多创造就业岗位,让农村群众就近务工,从而减少留守儿童。三是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加强和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建议政府加大对农村中小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起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使寄宿学校变成留守儿童“暂时的家”,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空白。

2、完善学校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主导作用。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在留守儿童教育中,学校应义不容辞地发挥主导作用。老师要对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监护人情况、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掌握;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进行沟通,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3、充分发挥村(社区)等基层组织的功能。建立农村儿童少年教育和监护体系。儿童教育是家庭、学校、村(社区)共同的责任。在村(社区)可建立家教咨询站、家教服务站、农村少年儿童教育服务中心,在假期,由村(社区)组织邀请本村在外的大中专学生志愿者,开展对留守儿童少年的教育服务和家教服务工作。

四、总结

留守儿童问题从农民工大规模流入城市开始,已经持续了近二十年之久。他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留守儿童问题是关系到数千万儿童和上亿农民工的重大问题。同时,他也关系到我国农村广大地区青少年的成长。所以,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要靠各级政府的积极协调配合,社会各界更应伸出援手,承担责任。只有政府,学校,社会人士通力配合,留守儿童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城市化建设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二○一一年九月十日

下载某留守高中生成长和教育问题调研报告[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某留守高中生成长和教育问题调研报告[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留守儿童成长及教育问题

    浅谈留守儿童成长及教育问题 目录 内容摘要.................................................(1) 一、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因素...............................(2) (一)家庭经济......

    民办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民办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民办教育问题调研报告第一篇: 民办教育已成为我市教育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深入了解情况,总结发展经验,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

    关于新洲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

    关于新洲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使......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五篇材料)

    附件3:求是学院2012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的调查报告》 系别: ;年级: 2012级 ; 专业: ;班级: ; 学号: ;姓名: ;实践时间: 2015年 月 日 至 2016......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研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研报告(一) 当今社会,经济建设飞速发展,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沿海及各大城市纷纷崛起,这就促使农村......

    关于XX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使......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流动人口已成为新时期城市建设与发展的特殊群体,流动人口的数量也随城市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高不断增加,以家庭模式进入城市的流动人口越来越多,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