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摘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今年来我国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教育人数及教学质量都有了空前的增长和提高。但是由于各地经济条件等各种原因,教育逐渐形成了城村差异,城市教育要遥遥领先于农村教育。因此国家对新世纪新阶段农村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农村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来到南澳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居民、实地调查的方式对南澳的教育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本文综述了南澳的教育概况,对问卷调查进行了详细分析,对当地教育存在的不足进行探讨,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 农村教育 家庭 经济 制度 师资
中图分类号g4
1.前言
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水平的提高需要更多“四有”人才,然而近年来农村却反而出现了高中毕业生弃考现象,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流失。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约分别是82.3%和17.7%,由此可见农村教育已经远跟不上城市教育。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城乡大学生的比例悬殊。我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了农村在教育设施和教育投入上的远远落后。当城市集中大批优势教育资源,从师资力量到教育设施,大办示范性高中时,农村学校却不得不面临着师资流失短缺、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的困难。再加上我们的教育表现出了向精英化倾斜的趋势,逐步冷落低收入贫困群体。同时供一个大学生给本来就不富裕的农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再加上今年来大学生找工作难,某些农村地区出现了高中毕业生弃考的现象,今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湖北也约有2.6万名学生弃考
发展农村教育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农村教育的发展是经济的问题,也需要人才资源作保障、制度创新作基石和先进的理念作支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和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农村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党的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问题,和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的历史性任务,对新世纪新阶段农村教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意志和决心,为农村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xx总理在谈到2010年教育工作部署时说:“要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他说,今年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2020年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并提出了要重点抓好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方面。
今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可能导致教育经费预算紧缩、入学率下滑和质量下降以及失业率增加。农村教育问题更明显化,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旧校舍改造和基本办学条件配备工程、全国性的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青壮年农民及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等方面都变得更棘手。
南澳经济状况尚处于农村发展阶段,教育基础建设不免面临农村教育共有的问题,例如教育经费短缺、教育观念落后、教师工资收入低、待遇差等等。我们将关注当地高中生弃考背后的农村教育问题,找出教育模式及当地人的教育理念中不合理的地方,及时反馈给当地政府,减少弃考现象,留住人才。
社会的发展,高科技水平的提高,人才竞争的激烈,要求教育与时俱进,加速培养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人才。因此重视、加强和发展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南澳教育概况[1]
2.1南澳教学资源
南澳县中小学校共22所(均为公办学校),其中:完全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级中学4所,小学16所。该县有省一级学校1所,市一级学校1所,县一级学校10所,教学资源相对比较丰富。
2.2南澳教育的局限
但是南澳经济状况尚处于农村发展阶段,经济投入是义务教育发展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但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 无论政府还是家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都是非常有限的。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在经济落后地区, 教育经费捉襟见肘, 只能靠收取学生的学杂费勉强维持, 举步维艰。农村教育投资风险大、收益小,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学习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农村孩子经过十多年的苦读, 能如愿以偿地考入大学的凤毛麟角。高额的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若是家庭收入不好,农民对教育的投资热情也会减弱, 只想让孩子辍学务农或外出打工, 以便为家庭增加一部分收入。
另一方面,南澳地理上较为封闭。南澳作为一个的海岛县,与大陆的连通交通工具只有渡船。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岛上,信息也难免相对比较落后。科学与时俱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教育思想也需要跟上时代,需要在文化氛围中交流、吸取优秀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农村教育发展模式单一,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 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实际上农村教育是普通教育和以升学为主线的金字塔型结构体系。
2.3国家及社会对南澳教育的扶持
两会中教育问题再次被提及,xx总理强调要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并提出了要重点抓好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方面。南澳也相当看重教育问题,学校是主动要求适龄儿童来上学,且上学有补贴。
2.4南澳教育调研的意义
南澳是我国的海岛县,南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高能力、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贡献。人才的流失将对当地的发展造成了阻碍。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将具体了解南澳的教育概况、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及高中毕业生弃考的大致情况。一方面是为了探讨南澳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通过查阅对比国内名校教育管理制度,向南澳县教育相关负责人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让更多的人受到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我们将分析当地高中毕业生弃考的原因,反映给当地相关部门,为其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参考,从而减少人才的流失。
3.问卷调查情况与分析
2010年7月我们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委员会赴汕头南澳三下乡服务队队为了了解南澳的教育概况、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及高中毕业生弃考的大致情况。本次调研的人群对象是南澳岛居民与各中学学生,总共发出问卷120份,回收问卷93份,问卷回收率为77.5%,满足回收效率大于70%的统计要求,统计结果可靠性较高。这次调查的市民部分采取在人流集中处随机发放问卷的方式,在南澳后宅镇主要街道进行。此外,还采取让学生将问卷带回家,向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学生部分的调查则采取在南澳第三中学随机调查的方式。我们收集并整理了大量对我们的调查有价值的信息,得出以下调研成果:
3.1 孩子上学概况
在受调查的人当中男性有29人,占31.18%,女性有40人,占43.01%,未注明性别有24人,占25.81%。受调查人群有家长、学生、教师以及商人等。通过对当地居民和各学校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我们得到以下数据:
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南澳岛人民的教育达到了一定程度,将近89%的居民家庭有孩子正在完成或已经完成义务教育,其中有45%的家庭有孩子文化程度高中以上(包含高中),44%的家庭的孩子正在接受义务中,其中多数家长表示:读书是孩子的一条出路,家人会让孩子接受更高的教育,11%的家庭没有孩子在上学,多数是孩子已经辍学就业,或者已经成家立业了,因为家庭经济而辍学的数量微乎其微。可见,南澳教育普及情况相当乐观。
3.2家庭学费情况农村教育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持,农村教育发展与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经济的发展水平基本上决定着当地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在经济不发达的县市,其办学条件大多比较差,辍学率也比较高。可以说,经济因素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第一要素。针对近日发生的农村考生弃考的现象,也有专家认为与家庭经济问题相关,所以家庭经济直接牵系着学生能否继续上学。经对南澳居民家庭的调查,我们得到以下数据:
97%的家庭能支付学费,随着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进行,农村的经济慢慢发展,农民的收入日益增多,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扶持,进行减免学费等措施,大大为农村家庭减轻学费负担。37%的家庭因为家庭收入不理想,或者孩子在接受高等教育,负担大,学费占家庭收入的比例大。3%的家庭认为学费负担很重,主要是孩子接受高中或者其他高等教育,学杂费数额大,农村家庭多以农作物商品经济作为经济来源,收入微薄,故学费仍是家庭的负担。
另外我们进行另一项调查,统计当学费成为家庭的经济压力时,家长的做法,收集数据如下:
提问:学生成绩优秀,而家里钱不够,家人会怎么办?()
a借款贷款供他(她)读书
78.49%的人认为:现在生活好了,收入大大提高,就算家里的钱不够也只是家庭一时的运转不过来,只要向亲朋好友暂借一下便可,不至于变卖东西的地步。
b变卖东西供他(她)读书
16.12%的人认为:学费的压力还是相当大的,借,只能暂缓一时,向亲友借多也会难为情,只能靠自己变卖东西以供孩子读书。
c只好让他(她)退学
4.30%的人认为:农村教育的投资是相当大的,然而,毕业后又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既然经济不允许,不如放弃。
d其他
有一人认为要看看孩子的看法,如果孩子有进取心,当然要支持孩子的理想。
总体上可以看出,当学费成为家庭的负担是,南澳人民会尽己所能,为孩子筹资,坚持能让孩子顺利完成理想,实现梦想。
3.3南澳家庭对教育的认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决定人的行为。有什么样的思想、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发展状态。当我们意识到教育的意义,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才会坚定不移的坚持我们的理想,克服一路上的困难。为此,我们在南澳进行相关调研,获得以下相关信息:
提问:你怎样看待读书()
a读书是最好的出路,多读书才能多赚钱。
31.18%的人选a,其中占所有的家长中.46.20%的家长认为读书是谋财的出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农村的劳动者文化程度和技能的平均水平与城市的有差距,就业前途、待遇自然差。自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当今社会需要的是人才,拥有知识和技术才能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中,才能在人潮的竞争中不被淘汰。读书最基础的要求能知书达理,懂得为人处事,学会交际。另外,文化程度高能提高个人的身份和自信心,更是求职重要的介绍信,能为自己更好地谋得更好的岗位,为自己开辟出路。
b只要能赚钱,不必多读书。
6.45%的人认为读书不是人发展的必要途径,不是谋求生活的必要出路。不可否认,文化程度不高就不能成为首富,然而大部分低文化水平者在谋求发展的时候处处受阻。有人认为在学校只能浪费财力和青春, 不如趁着年轻赶紧拜师学艺, 或者托关系找个单位等, 急于给孩子寻找“出路”, 尽快挣钱增加家庭经济收入。
c学到高中就好了,考大学没必要。
4.3%的人认为上了高中已经是相当高的学历了,上大学,太遥远,农村的孩子能上完高中就已经是不多的了。
d读书关系到孩子的人生幸福,赚钱倒是次要的。
58.06%的人认为:读书能塑造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读书会让人向往崇高,使人心灵纯洁而富正义感,使人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此外,有更长远的思想安排自己的命运,更能适应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更能拥有美好的生活。赚钱不是生活的最终目的,幸福,快乐才是读书的追求。
此外,统计南澳人民如何面对孩子想辍学。
提问:您的孩子因为成绩不好而不愿意上学,你会怎样做?()
a.强扭的瓜不甜不想上了就退学吧
b.逼他(她)继续上学直到毕业
c.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激励他(她)努力学习
88.04%的人选择c分析原因并激励孩子努力学习,当然,这是理智的、可取的方法。学生自身素质不高,农村学生的家庭启蒙教育较落后,农村教育质量不高, 素质教育更没受到重视, 不免导致学生学习能力不强,难以适应自学能力要求较高的学习过程, 久而久之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产生厌学情绪, 以至辍学。这是导致学生辍学的普遍原因。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确的理解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的任孩子选择,防止孩子一时的错误意识而造成终生大错。在这里,我们可以侧面看到南澳人民对教育有理性的认识和理解到教育的重要性。
另外分别有9.78%的人选择a和2.17%选择b。并非说只有激励孩子上学才对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顺孩子之意让其退学和强逼孩子上学也有情理所在。
再次,调查南澳人民对优秀学生的看法,如下:
提问:你以什么的标准判断学生是否优秀?
a成绩
b思想素质
c实践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南澳判断学生优秀的标准各有各的看法,其中以“思想素质”为主。不再像以往人们的看法——以成绩论英雄,可以看出,南澳人民更侧重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
之外,调查南澳人民对教育的看法。
提问:关于目前您最关心的是()
a学校的教学环境 b教师素质 c学费 d教育体制改革
从图中可以得出信息:南澳人民更关注教师的素质,同时兼顾学校的教学环境以及教育体制改革,学费放在其后。农村中教育人力资本积累水平方面与城镇相比,明显处于劣势。由于农村教师工资收入低、待遇差, 所以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人才很难引进。农村中大部分学校师资力量不足, 存在对教师拔高层次使用和聘请代课教师的现象, 这种现象导致教师整体教学水平难以保证。经村民反映,代课教师业务能力不高, 缺乏必须的专业素质, 教学手段落后, 导致教学效果较差。大部分农村中学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 大中专学历居多, 本科学历所占比例一般不足50%,教师继续深造和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几乎没有, 一般不具备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知识结构。随着教学和教育要求的提高, 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得现有教师难以胜任和达到要求, 与城市差距日益加大,不能满足目前农村的教育需求。
3.4南澳教学情况
经调查统计,学生完成一天所有上课老师布置的家庭书面作业总量大约一共需要2—3小时。在校上课,老师的授课方式是老师讲与学生练相结合。由于条件限制,学校音体美、综合实践课只开了部分课,一周上1-2节。
许多农村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 学校的课程设置完全是为了升学, 很少考虑到学生发展的需求,其课程设置也主要着眼于普通初中教育的需要, 缺乏农村教育的特色。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偏高, 在“一纲”的统一要求下,忽略了农村学生的自身基础条件不如城市学生的实际情况, 不能适应农村地区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其次课程内容适应性差, 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远离, 造成学生学习时缺乏兴趣、难以理解、想象和应用。再次,课程结构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劳动课程、职业课程和技术课程缺乏一定的空间和时间, 形同虚设, 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从调查来的数据可以看出,南澳的教育已经进入新阶段,正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发展。南澳部分学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层教育, 对一部分学生加强应试课程的教育, 使其顺利升学;对另一部分学生增设专业技术课和劳动实践课, 使其掌握一定的劳动生产知识。这样就增强了办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满足了农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以期实现“升学有基础、务农有本领”的改革目标。
3.5对农村和城市教育差距的理解目前我国乡村社会正处于急剧变迁与转型中,转型使乡村社会充满了活力,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矛盾、困难与问题,如城乡差距、与区域差距扩大、结构分化与贫富差距加大、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引起的思想矛盾与冲突、大众传媒带来的社会冲击等不可能不反映在乡村社会,引起乡村社会民众的一定的困惑与茫然。农村与城市在教育方面的差距也日益明显化,例如教育建设上的差距,师资队伍上的差距,等等。
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城乡教育投资上比例悬殊。我国独特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了农村在教育设施和教育投入上的远远落后。某些农村地区出现了高中毕业生弃考的现象,今年重庆有上万名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湖北也约有2.6万名学生弃考。因此,引发了我们对城乡教育差距的思考。为此,我们向南澳人民进行有关调查。
提问: 针对农村大学生比重的下降,你觉得是什么原因?()
a农村家庭经济供不起学费
b农村教育质量跟不上城市,从而学生素质不强
c政府对农村教育不够重视
d农村学生求学深造的意识不强
从中可以看出,南澳对城乡教育差距的理解是农村在家庭经济的束缚下,学生没有足够条件接受更好的教育。再加上农村的教育基础相对差,学生的总体水平低于城市的水平,不同的基础,却要面对相同的竞争,农村学生的竞争力低,只能退避三舍,另求他路,造成农村大学生的比重下降。
另外,我们向南澳人民进行有关我们发生的农村考生弃考现象的调研。
提问:近日在重庆江津、渝北、涪陵等区县高考出现农村考生弃考现象,你认为是为什么()
a学生成绩水平问题
b农村学生毕业后发展前途不理想
c政府招生存在不合理
d家庭经济问题
e其他的
有47.62%的人选择b农村学生毕业后发展前途不理想。农村的学生存在自身素质相对低,以及缺乏人际网等等缺陷,严重打击农村学生的进取心。再加上家庭经济等问题,上学深造变得可遇不可求而又渺茫无意义。
在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导向的赶超发展战略中,我国教育发展重城市、轻农村,农村教育与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冲突、教育投入效果欠佳。
3.6说出你对南澳对教育的展望
南澳岛,一个比较封闭、原生态的地方,当地教育情况是全国农村教育情况的缩影,农村教育问题,抑制着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在充满发展空间的农村教育中,我们向村民进行调研,讨论南澳人民对南澳教育提出的展望。
提问: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学校普遍素质教育缺失、教学资源匮乏,造成农村学生学习成绩难提高,综合素质难完善的现状。对南澳的教育现况,你觉得在哪方面要加强,该怎样加强?
归纳得出以下四方面:
1政府要完善教育条件以及设施投资比重,同时扶持贫困生;
2学校需要完善教育制度,大力倡导全民素质教育,提高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
3学校强化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
4教师因材施教,加强对之下层学生的重视程度,帮其树立自信心。
4.结论和建议
南澳具有相对比较丰富教学资源,教学质量正向更高水平方向发展。
同时,南澳教育也存在局限性。南澳经济状况尚处于农村发展阶段,在经济上,无论政府还是家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都是非常有限的。另一方面,南澳地理上较为封闭。南澳作为一个的海岛县,在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岛上,信息也难免相对比较落后。科学与时俱进,社会信息日新月异,教育思想也需要跟上时代,需要在文化氛围中交流、吸取优秀教学思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农村教育发展模式单一,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 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总结得出南澳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4.1经济投入问题
经济投入是义务教育发展最基本的物质保障, 但由于农村经济不发达, 无论政府还是家庭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都是非常有限的。
4.1.1政府投入少
教育经费短缺一直是困扰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性问题。由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和教育观念的差异性以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千差万别, 农村教育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在经济较发达地区, 农村教育发展还能得到相对充足的资金支持, 而在经济落后地区, 教育经费捉襟见肘, 只能靠收取学生的学杂费勉强维持, 举步维艰。
4.1.2农民为教育投入的资金较少
农村教育投资风险大、收益小, 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质量、学习环境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 农村孩子经过十多年的苦读, 能如愿以偿地考入大学的凤毛麟角。农民对教育的投资热情减弱, 只想让孩子辍学务农或外出打工, 以便为家庭增加一部分收入。学生在学校所学内容与农村生产、生活关系不大, 回乡后无所擅长, 甚至不如未受高中教育的人, 高额的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考上大学的农村学生, 大部分也是非重点院校或地方院校, 毕业后也多到中小城市甚至乡镇工作, 这意味着他们就业后的收入较低。因此, 农民认为教育投资的收益不高。
4.2 教育质量问题
4.2.1农村教育发展模式单一
农村教育的办学思想、办学模式、教育结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倾向, 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教育实际上是普通教育和以升学为主线的金字塔型结构体系。现阶段, 农村教育功能单一, 偏重于向高等院校、经济发达地区输送人才, 轻视了为本地区发展培养急需人才。因此不少落后地区的农村变成了城市和发达地区的人才来源地。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严重脱离的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非常突出, 不仅严重影响了有限的教育投资的效益, 而且严重损害了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本。
4.2.2教育目的功利性太强
义务教育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双重任务。由于我国特殊的户籍制度及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 后者又被大大强化。考上大学, 跳出农门, 是农村孩子接受教育的最直接的目的, 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功能在农村特有的环境下显得苍白无力。农村教学质量差, 能进大学深造的寥寥无几, 大多数学生升学无望返回农村, 他们接受的基础教育与农村发展所需的各种专业知识相关程度不高。所以, 在学生掌握基本的读写算技能后,只要成绩不特别突出, 家长便会让孩子辍学外出打工。这些未成年人虽然挣钱不多, 但生活较自由, 这种生活对贫困的在校生和一些不愿刻苦学习的学生极具诱惑力, 这是学生辍学的又一重要诱因。
4.2.3教学质量差
尽管九年义务教育在农村取得重大进展, 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 教学质量不高。
a)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提并论, “黑板+粉笔”仍是最常用的教学手段, 实验仪器、图书等严重缺乏;
b)农村教师大多是大专、中专毕业生, 还有一些未受过师范教育的、具有初中或高中学历的代课教师, 整体素质较低, 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农村教师的待遇低, 工资拖欠现象比较严重, 这也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 导致部分教师教学不专心, 责任心不强;
c)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态度直接影响教育效果, 由于教学质量差, 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认为自己上学没有前途, 产生辍学念头。部分学生成绩差, 在校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 在家得不到家长在学习上的帮助, 失去学习的信心。
4.3社会环境因素4.3.1农民认识不够
农村生产力落后, 很多农民仍然认为知识无用。农民追求教育的动机, 来源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在我国, 传统的小农经济仍是农村经济的主体, 生产机械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还普遍较低, 农民缺乏对教育需求的动力。
4.3.2 教育的社会作用在农村难以体现
农村人口具有很强的同质性, 教育改变生活的示范和刺激效应难以呈现。农村与外界沟通少, 相对封闭, 农民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城镇居民优越的生活情况知之甚少, 即便有一些了解, 也会认为城乡根本就是两个世界, 没有可比性。因此, 他们比较的对象仍是农民, 因为大家文化水平相似, 生活条件和境遇相当。在农村, 勤劳致富改变境遇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知识改变命运的功能很难凸显, 而在城市的文化氛围中, 家长时刻感受着教育对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影响, 意识到向上流动的最主要途径就是受教育, 因而贫困的家庭也会让子女接受尽可能高水平的教育。
4.4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查阅相关典籍,整理出一下相关对策:
4.4.1建立健全农村教育投资体系[2]
一个健全高效的农村教育投资体系是农村教育发展的根本保证。健全高效的农村教育投资体系可以促成投资者、管理者和受益者三方的协调统一,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 选择相应的投资、管理及发展模式, 最终实现农村教育系统的良性发展。而我国现行的农村教育投资系统的费用分担机制不尽合理, 投资主体的投资额与其所获得的收益不对称, 地方政府承担了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很大一部分费用;同时, 投资与收益的不对称性也促成各投资主体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产生。因此, 建立合理的农村教育投资系统势在必行。
4.4.2对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进行必要的改革[3]
结合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实际, 建议进行以下改革:
a.改革课程设置。在保证执行九年义务教育的前提下, 以学生发展及农村教育主动适应并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为目标, 开设各种必要、积极向上、并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益的课程, 使农村学生得到全面的教育和发展。同时, 充分开发利用本地教育资源, 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创业能力。这样, 既能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又能为经济建设服务。
b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移,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各科增强活动课程, 打破学生被动接受、学生苦学、教师苦教的做法, 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4.3 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4]
提高教师待遇, 使农村教师工资高于或至少不低于城市同级同类学校教师的水平。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毕业生到农村任教, 降低优秀教师的流失率, 从整体上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减轻农村教师的生活压力, 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提高教育质量。同时, 还可实现教育改变生活的示范和刺激效应。在农村贫瘠的文化背景下, 教师是知识的化身, 如果他们生活艰苦, 读书无用的观念势必会在农村得以强化。所以,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可实现教育改变生活的刺激和示范效应, 增强农民追求教育的内在驱动力。
众所周知,农村教育滞后于农村发展,尽管农村教育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但伴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和政府加大对农村的投入和引导,农村社会的开放与农民观念的更新,相信教育会进一步引起高度关注。可以预料,教育促进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教育与社会良性互动的时代正向我们走来。
5.致谢
本次关于“关于南澳农村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得到了华南师范大学团委以及化学与环境学院的大力支持,在调研过程中也得到了南澳政府以及人民的支持,在此对所有支持和协助此次调研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
6.参考文献
[1]黄绍增, 赵坤明.汕头市区教育的开放与改革[j].现代教育论丛, 1987,(04)
[2]“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课题组,张少春,王晔,吕炜,朱昌发,吕嘉.正确分析当前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保障机制的现状与问题[j].财政研究, XX,(09)
[3]李普亮,朱永德.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状况实证分析——以广东省惠州市为例[j].乡镇经济, 2010,(01)
[3]黄紫华.关于广东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实践中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策略探讨[j].现代教育论丛, XX,(02)
[4]彭智勇.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j].教育前沿(综合版), 2010,(z1)
广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纵深.广东教育,XX(03)
第二篇: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人才是社会文明的关键力量,要想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基础教育。没有全民的、优质的基础教育,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就难以得到整体性提高,更多优秀人才的培养、创新思想的产生就失去了根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农村的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教育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地强调要抓好农村义务教育.根据调查,我国农村孩子还是存在许多辍学问题.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1、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影响学生辍学主要原因。在那些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家庭,若遇到自然灾害,无力供子女上学而导致失学率大增。另外农村的有些家庭孩子比较多,而这样的家庭又是女孩子多,孩子的年龄差距不大,极易造成集体辍学,要么只有一个最小的就读。这类学生占整个辍学人数的一半左右。
2、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长教育程度越高,学生因家庭原因辍学率就越低;反之,家长受教育的程度越低,学生因家庭原因辍学率就越高。家庭教育价值观正确,学生辍学率就越低;家庭教育价值观不正确,学生辍学率就越高,有的家长满足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存状况,认识不到教育对生产、生活和劳动致富的重要意义。简单地认为读书只是让孩子识几个字会算个数,这样家庭的孩子当然容易辍学。家庭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还表现在“重男轻女”,在有几个孩子的家庭里,女孩子更易辍学,陈旧的思想依然让他们认为女孩终究是别家的人,花钱给女孩读书无异于将钱白白地送出去。当前,农村送子女读书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跳农门”。当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而升学无望时便丧失信心,认为是“白花钱”,而让子女离校辍学,这样的父母通常也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他们认为上学要花费很大一笔钱,毕业后能否找到合适工作很难讲,不如趁现在到外面做工赚一笔现的,多积存一点家底。对此我深有感悟,姑姑家有二女一男,表弟今年十七岁,初中未毕业就被带到外地做工了,暑假回去时正赶上他要走,跟他随便聊了几句,当说到学业时,他眼圈有点红,声音哽咽,当时我的心有点刺痛,很心疼这个表弟,有这般上进心却无力改变他辍学打工的命运,只能鼓励他要多求进取,不要松懈自己,他涩涩地笑着点点头„„说到底还是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的教育意识不够啊!不然为什么有的家长会说: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呢?如此强大的反差,原因是什么呢?
(二)教育内部因素
1、当前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不适应。学校办学形式、教育内容与农村生活环境、农业生产实际不适应,使得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若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跳农门”无望,就面临“进仕不得,务农无心”的尴尬局面,造成许多学生过早离校。农村教育要结合当地实际,发展一定程度的职业教育是必要的,但这并未在广大农村学校扩展开来。
2、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目标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有的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指导下,使一部分教师把大部分注意力着重放在“优生”身上,放松对“差生”的关爱,这样在一个班级内易形成成绩上的两极分化:好的越好,差的越差。由于成绩不好,在校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歧视,在家又被父母贬损,自尊心和积极性被严重挫伤。当他们承受不了这些具大的心理压力时,学校就成了灵魂的坟墓,课堂变成了阴森的棺椁,红红的分数就是梦魇。他们会不顾一切地逃走„„渐渐地辍学或务工或闲逛,新一批的小混混就这样诞生了。
(三)社会因素
1、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各中小学办公费用紧张,在与余郢小学校长访谈得知,学校有400多人,办公费用一学期仅2000元,学校无法为学生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开展各种新颖的教学活动。各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偏低,而且还不能足额发放,每月都要拖欠100元左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农村义务教育法制观念谈薄。有些家长认为,送孩子读书完全是自己的私事,不知道让适龄子女上学读书是家长的法定义务,不知道什么是“九年义务教育”,不知道有《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更没有认识到拒绝完成义务教育是违法行为。
3、现在每年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有很多一部分不能顺利就业,特别是一些农村家长看到孩子读了大学之后仍然“跳不出农门”。家长对孩子的前途产生重重疑虑,瞻前顾后,只要有机会就鼓动子女外出打工,让学生辍学“下海”跟家人做生意赚钱或外出打工。
(四)管理混乱
1、家长和一些学生(大多未成年或接近成年)未充分认识到毕业所代表的内容,在他们的思维中,那仅是一纸文凭,就像每个人都有身份证一样,只要想方设法搞到一纸文凭就行了,至于合不合毕业证的要求是不会想的。
2、学校也因为要生员借机可以借办证之余小赚一把,松一松门就把毕业证发给学生了,这样某些学校就借完成上级下达的义务教育指令为由,拿这些辍学的学生顶任务。
(五)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中小学教师,由于当时社会历史的原因,他们大都未受过正规的高质量的教育,师资水平与今天的教育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目前本镇各中小学教师,受过高等教育的不到28,他们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基础教育教学任务,虽然他们每年都要参与培训,但也只是小面积的修补达不到“换血”的效应。
二、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和教师素质问题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执法检查。镇政府要把义务教育阶段控制学生辍学率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以镇长为首的控辍工作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控辍工作会议。条件允许的话,尽快实施对九年义务教育免杂费措施,扩大“两免一补”的范围,不让孩子因家庭困难而辍学。
(二)强调重点,抓好危险期工作。
1、控辍工作的重点是初二下每学期和初三,建议中学领导每人联系一个班级,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人联系初
二、初三的一个班级。学校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形式,在班级设立“值日生”,专门负责登记班级日志,留心一些行为反常的学生,如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建立流辍生预测信息渠道。
2、抓重点时段。每年春季开学时,有些学生在家里人打工回返时心理最容易萌生辍学外出打工的念头,此时要切实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及时召开师生大会,对家长进行义务教育的宣传活动,力求把辍学的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特殊群体,特殊对待要高度重视对社会弱势群体、家庭离异;农民工子女以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他们进行跟踪分析。特别是农村“留守孩子”的义务教育工作,要做细,做真,切实让他们感到老师、同学的关爱。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实行教师责任制。统计出“留守孩子”人数,每个老师实行帮扶监护,时刻关注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并积极帮助他们。努力让他们拾回家庭的温暖。
(四)严把毕业证这一关镇教办室“坚持不完成义务教育者坚决不发毕业证”,这一原则要严把发证这一关。详细核实考生资料,切实做到考试学生就是考生本人,防止替考现象出现。
第三篇:农村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基本状况的调研报告
【调查时间】:2012.7.10-----2012.7.19
【调查对象】:袁店乡中小学教师、学生及家长
【调查目的】:通过对袁店乡的基本教育情况的调查,了解我国农村的教育现状
【调查内容】: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状况
【调查方法】:网上学习,通过实地走访进行实践调查活动
【实施调查人】:河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共12人
【关键词】 :袁店乡、农村、教育状况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袁店乡教育现状,我们在实践中通过实地调查袁店乡与农村教育有关的情况,在了解袁店乡的教育状况的基础之上对大多数农村的教育情况也有了基本的了解。面对问题的存在也提出了应对措施。
(一)我国农村地区教育现状
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的优势,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影响现代化建设进程的战略性任务。
农村普及教育正在全面展开,并且取得了历史性的进展。普及教育对农村社会起了动员作用,重教兴教蔚然成风,办学条件明显改善,许多地方农村学校的校舍确实是当地最好的建筑之一,为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是,农村已经实现的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只是初步的,是低水平、不平衡、不巩固的,其中还存在一些“水分”,而城乡的差距扩大正在加剧,这是一个严峻的现实。
(二)我国农村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许多担心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这一含糊的语义背后所隐藏的问题凸显。仍有多数儿童作为共和国的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这人群的绝大多数在农村。
第二,这种“普及”是在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各种手段。其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如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失学率的反弹。
二、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1.教师分配不合理
以前农村基础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乡镇中小学教师调整权力在乡镇,造成乡镇之间教师分布不合理,两极分化严重。乡小、条件差的学校教师紧缺,在职教师千方百计要求调出;城镇、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小学又人满为患。学校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另一种现象是县镇中小学教师严重超编。
2.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现在农村小学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到外地听课学习。在我们对初中、小学教师进行的多份调查问卷调查中,有30%的认为教师负担过重,没有时间进行教育研究等活动。
3.农村教师待遇偏低
农村教师在最基层、最艰苦的地方教书育人,享受的却是比城市教师低得多的待遇,教师福利难以得到充分保障。而且区级学校好于乡镇学校,教师的工资、医疗、保险、养老等缺乏法律、制度保障。
三、学生流失问题严重
在我们走访调查过程中,发现学生流失仍然是农村地区学校需要面对的一道难题。农村地区学生流失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辍学,从此以后就告别校园生活;另外一种是转学,即农村地区的学生转向城镇教育设施相对较好的学校。前一种学生是因为受到“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过早踏入社会去谋生,第二种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教育环境而离开农村转向城市。不管哪种情况,其结果是一样的,直接导致农村学校招不到学生,我们就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学校新盖的教学楼,却空空荡荡没有学生上课。校长向我们讲道,今年毕业的初三学生,初一的时候有七八十人,到初三仅剩二三十人,而最后能参加中招考试的只有十几个人了。所以,怎样留住学生是农村学校应该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四、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县、镇、乡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将大量的教学资源分配到各县、镇、乡的中心小学、中学中去,而偏远农村的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
很多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缺乏、落后,造成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音乐课是教师唱一句,学生跟着唱一句,体育课要么是学生自己玩,要么是体育教师拿来一个篮球,几十个学生打上40分钟,由于信息渠道不畅,大多边远农村小学几乎没有什么教育科研活动,这些都使得农村教师在长年的教学过程中,墨守成规,安于现状,工作无创新。在对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也凸显了这些问题。
(三)解决农村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靠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乡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为改变乡村教育现状,我们要努力的方向有以下几点。
首先加大乡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乡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要把有限的教育经费资源的投入落到实处。成立一个专门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
其次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乡村教育投资监督。
最后,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乡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高等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
第四篇:某乡镇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人才是社会文明的关键力量,要想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基础教育。没有全民的、优质的基础教育,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就难以得到整体性提高,更多优秀人才的培养、创新思想的产生就失去了根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农村的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教育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地强调要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可农村义务教育的真实情况又如何呢?
我就先由身边的现象说起吧!根据调查得知,该村孩子近两三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是:上小学和初中的共29人,完成义务教育的仅12人,现在仍然就读(超出义务教育年限)9人。完成义务教育的仅占41.38%,大部分都是中途辍学的,以初二、初三辍学的人数居多。
我所处的镇是安徽省西北部的一个偏僻小镇,又是两县(阜南、临泉)的交界,经济发展迟缓。2005年秋季开学王堰镇初中在校生计有2187人,现列表如下:在校生辍学人数辍学率张楼中学957人95人9.6关堂中学590人51人8.7芦楼中学630人60人9.5另外影响义务教育完成质量的又一个因素是教师素质,走访中得如下资料(部分农村教师时常变动):教师总数国家教师聘任者大专学历非大专学历关堂中学21人9人12人021人张楼中学22人22人09人13人芦楼中学20人20人08人12人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1、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影响学生辍学主要原因。在那些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家庭,若遇到自然灾害,无力供子女上学而导致失学率大增。另外农村的有些家庭孩子比较多,而这样的家庭又是女孩子多,孩子的年龄差距不大,极易造成集体辍学,要么只有一个最小的就读。这类学生占整个辍学人数的一半左右。
2、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长教育程度越高,学生因家庭原因辍学率就越低;反之,家长受教育的程度越低,学生因家庭原因辍学率就越高。家庭教育价值观正确,学生辍学率就越低;家庭教育价值观不正确,学生辍学率就越高,有的家长满足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存状况,认识不到教育对生产、生活和劳动致富的重要意义。简单地认为读书只是让孩子识几个字会算个数,这样家庭的孩子当然容易辍学。家庭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还表现在“重男轻女”,在有几个孩子的家庭里,女孩子更易辍学,陈旧的思想依然让他们认为女孩终究是别家的人,花钱给女孩读书无异于将钱白白地送出去。当前,农村送子女读书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跳农门”。当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而升学无望时便丧失信心,认为是“白花钱”,而让子女离校辍学,这样的父母通常也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他们认为上学要花费很大一笔钱,毕业后能否找到合适很难讲,不如趁现在到外面做工赚一笔现的,多积存一点家底。对此我深有感悟,姑姑家有二女一男,表弟今年十七岁,初中未毕业就被带到外地做工了,暑假回去时正赶上他要走,跟他随便聊了几句,当说到学业时,他眼圈有点红,声音哽咽,当时我的心有点刺痛,很心疼这个表弟,有这般上进心却无力改变他辍学打工的命运,只能鼓励他要多求进取,不要松懈自己,他涩涩地笑着点点头……说到底还是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的教育意识不够啊!不然为什么有的家长会说: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呢?如此强大的反差,原因是什么呢?
(二)教育内部因素1、当前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不适应。学校办学形式、教育内容与农村生活环境、农业生产实际不适应,使得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若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跳农门”无望,就面临“进仕不得,务农无心”的尴尬局面,造成许多学生过早离校。农村教育要结合当地实际,发展一定程度的职业教育是必要的,但这并未在广大农村学校扩展开来。
2、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目标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的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指导下,使一部分教师把大部分注意力着重放在“优生”身上,放松对“差生”的关爱,这样在一个班级内易形成成绩上的两极分化:好的越好,差的越差。由于成绩不好,在校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歧视,在家又被父母贬损,自尊心和积极性被严重挫伤。当他们承受不了这些具大的心理压力时,学校就成了灵魂的坟墓,课堂变成了阴森的棺椁,红红的分数就是梦魇。他们会不顾一切地逃走……渐渐地辍学或务工或闲逛,新一批的小混混就这样诞生了。(三)社会因素1、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
发展。农村各中小学办公费用紧张,在与余郢小学校长访谈得知,学校有400多人,办公费用一学期仅2000元,学校无法为学生购置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开展各种新颖的教学活动。各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偏低,而且还不能足额发放,每月都要拖欠100元左右,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
2、农村义务教育法制观念谈薄。有些家长认为,送孩子读书完全是自己的私事,不知道让适龄子女上学读书是家长的法定义务,不知道什么是“九年义务教育”,不知道有《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更没有认识到拒绝完成义务教育是违法行为。
3、现在每年毕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有很多一部分不能顺利就业,特别是一些农村家长看到孩子读了大学之后仍然“跳不出农门”。家长对孩子的前途产生重重疑虑,瞻前顾后,只要有机会就鼓动子女外出打工,让学生辍学“下海”跟家人做生意赚钱或外出打工。
(四)管理混乱1、家长和一些学生(大多未成年或接近成年)未充分认识到毕业所代表的内容,在他们的思维中,那仅是一纸文凭,就像每个人都有身份证一样,只要想方设法搞到一纸文凭就行了,至于合不合毕业证的要求是不会想的。
2、学校也因为要生员借机可以借办证之余小赚一把,松一松门就把毕业证发给学生了,这样某些学校就借完成上级下达的义务教育指令为由,拿这些辍学的学生顶任务。
(五)师资力量薄弱。农村各中小学教师,由于当时社会历史的原因,他们大都未受过正规的高质量的教育,师资水平与今天的教育的要求有很大差距。目前本镇各中小学教师,受过高等教育的不到28,他们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基础教育教学任务,虽然他们每年都要参与培训,但也只是小面积的修补达不到“换血”的效应。二、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和教师素质问题的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执法检查。镇政府要把义务教育阶段控制学生辍学率作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项重要,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以镇长为首的控辍领导小组,并定期召开控辍会议。条件允许的话,尽快实施对九年义务教育免杂费措施,扩大“两免一补”的范围,不让孩子因家庭困难而辍学。(二)强调重点,抓好危险期。1、控辍的重点是初二下每学期和初三,建议中学领导每人联系一个班级,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每人联系初
二、初三的一个班级。学校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等形式,在班级设立“值日生”,专门负责登记班级日志,留心一些行为反常的学生,如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建立流辍生预测信息渠道。
2、抓重点时段。每年春季开学时,有些学生在家里人打工回返时心理最容易萌生辍学外出打工的念头,此时要切实搞好宣传教育,及时召开师生大会,对家长进行义务教育的宣传活动,力求把辍学的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特殊群体,特殊对待要高度重视对社会弱势群体、家庭离异;农民工子女以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并他们进行跟踪分析。特别是农村“留守孩子”的义务教育,要做细,做真,切实让他们感到老师、同学的关爱。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实行教师责任制。统计出“留守孩子”人数,每个老师实行帮扶监护,时刻关注这些孩子的学习、生活,并积极帮助他们。努力让他们拾回家庭的温暖。(四)严把毕业证这一关镇教办室“坚持不完成义务教育者坚决不发毕业证”,这一原则要严把发证这一关。详细核实考生资料,切实做到考试学生就是考生本人,防止替考现象出现。(五)提高教师素质(1)国家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支持农村教育,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在毕业生中倡导到农村子女发扬共产党员先进模范作用。通过动员一批优秀的师范生下农村支教就业、充实农村义务教育师资队伍。让他们的才华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原野任意驰骋,积极发挥他们的拓荒能力。(2)镇政府要出台一系列吸纳优秀毕业生的政策让他们经经济用的着留的住。经济上:教师工资要相应增加,提高他们积极性,在个人住房问题上,乡镇府也要给予尽量的优惠政策,总之为教育投资越大,收效就越大,它的成效就会随着时间而越发显著。(六)镇政府要制定一系列制度,务必保证每个教师的工资都能足额发放,经费再紧张,也不能动教育经费。学校的办公经费要尽量满足,你的教学有秩序毕业运行。(七)初中阶段,特别是初三年级适当提倡职业技术教育,让一批初中升普高无望的孩子知道,不升高中上职业学校有一技之长同样能提高自己的素质,并能解决生活问题,让他们从迷失中找回自我。第五篇:某乡镇农村义务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人才是社会文明的关键力量,要想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基础教育。没有全民的、优质的基础教育,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就难以得到整体性提高,更多优秀人才的培养、创新思想的产生就失去了根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农村的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教育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尽管国家三令五申地强调要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可农村义务教育的真实情况又如何呢?
我就先由身边的现象说起吧!根据调查得知,该村孩子近两三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情况是:上小学和初中的共29人,完成义务教育的仅12人,现在仍然就读(超出义务教育年限)9人。完成义务教育的仅占41.38%,大部分都是中途辍学的,以初二、初三辍学的人数居多。
我所处的镇是安徽省西北部的一个偏僻小镇,又是两县(阜南、临泉)的交界,经济发展迟缓。2005年秋季开学王堰镇初中在校生计有2187人,现列表如下:在校生辍学人数辍学率张楼中学957人95人9.6关堂中学590人51人8.7芦楼中学630人60人9.5另外影响义务教育完成质量的又一个因素是教师素质,走访中得如下资料(部分农村教师时常变动):教师总数国家教师聘任者大专学历非大专学历关堂中学21人9人12人021人张楼中学22人22人09人13人芦楼中学20人20人08人12人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1、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影响学生辍学主要原因。在那些经济条件比较落后的家庭,若遇到自然灾害,无力供子女上学而导致失学率大增。另外农村的有些家庭孩子比较多,而这样的家庭又是女孩子多,孩子的年龄差距不大,极易造成集体辍学,要么只有一个最小的就读。这类学生占整个辍学人数的一半左右。
2、家长受教育程度和家长教育程度越高,学生因家庭原因辍学率就越低;反之,家长受教育的程度越低,学生因家庭原因辍学率就越高。家庭教育价值观正确,学生辍学率就越低;家庭教育价值观不正确,学生辍学率就越高,有的家长满足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生存状况,认识不到教育对生产、生活和劳动致富的重要意义。简单地认为读书只是让孩子识几个字会算个数,这样家庭的孩子当然容易辍学。家庭不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还表现在“重男轻女”,在有几个孩子的家庭里,女孩子更易辍学,陈旧的思想依然让他们认为女孩终究是别家的人,花钱给女孩读书无异于将钱白白地送出去。当前,农村送子女读书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跳农门”。当看到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而升学无望时便丧失信心,认为是“白花钱”,而让子女离校辍学,这样的父母通常也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他们认为上学要花费很大一笔钱,毕业后能否找到合适工作很难讲,不如趁现在到外面做工赚一笔现的,多积存一点家底。对此我深有感悟,姑姑家有二女一男,表弟今年十七岁,初中未毕业就被带到外地做工了,暑假回去时正赶上他要走,跟他随便聊了几句,当说到学业时,他眼圈有点红,声音哽咽,当时我的心有点刺痛,很心疼这个表弟,有这般上进心却无力改变他辍学打工的命运,只能鼓励他要多求进取,不要松懈自己,他涩涩地笑着点点头……说到底还是农村经济落后,农民的教育意识不够啊!不然为什么有的家长会说: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读书呢?如此强大的反差,原因是什么呢?
(二)教育内部因素1、当前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与农村经济发展不适应。学校办学形式、教育内容与农村生活环境、农业生产实际不适应,使得学校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若学生学习成绩不好,“跳农门”无望,就面临“进仕不得,务农无心”的尴尬局面,造成许多学生过早离校。农村教育要结合当地实际,发展一定程度的职业教育是必要的,但这并未在广大农村学校扩展开来。
2、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目标是导致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的学校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思想指导下,使一部分教师把大部分注意力着重放在“优生”身上,放松对“差生”的关爱,这样在一个班级内易形成成绩上的两极分化:好的越好,差的越差。由于成绩不好,在校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歧视,在家又被父母贬损,自尊心和积极性被严重挫伤。当他们承受不了这些具大的心理压力时,学校就成了灵魂的坟墓,课堂变成了阴森的棺椁,红红的分数就是梦魇。他们会不顾一切地逃走……渐渐地辍学或务工或闲逛,新一批的小混混就这样诞生了。(三)社会因素1、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农村义务教育事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