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初探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初探
李健彪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学校教育水平及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而现今,教育的矛盾性、片面性和扼杀性已经不容忽视地摆在人们面前。农村家庭教育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制约始终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长期以来,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没有统一的认识,特别是在山区,社会、家长的认识更是简单、片面。现阶段社会不断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的速度都要快,在这样的情况下,对科技和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推进教育的发展,全社会都要对其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学校教育是孩子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孩子在接受学校规范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仍时刻伴随着个人的成长,如果二者能够很好的配合,必然对孩子的成长起到促进作用。但遗憾的是,农村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似乎责任不清,一方面教师承担着学校教育的义务,另一方面农村的家长们又将家庭教育的部分职能推脱给学校,许多父母认为学校应当对孩子的成长负全责,学校一身挑两担,扮演双重的角色。家长自身普遍不高的文化素质、落后的教育观念、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都影响着家庭教育的发展,我们需要家长们对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达成共识,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一、正确的人才观
在农村里,很大一部分家长认为:现在社会上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自己辛辛苦苦供子女就学,到头来还是找不到工作,还不如少读几年,回家早娶妻生子,建房盖屋;社会上那些开好车、住高楼的大款读不好书的大有人在。就是找到工作了,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如在社会上做个小生意、打工的收入„„ 有了这样的看法,就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培养,在孩子的义务教育阶段,只要尽尽自己的责任,读上几年就可以了。这样的看法是片面的,对我们社会的发展没有全面的认识。我们国家改革开放30年,确实成就了一批有胆略、有眼光的人把握住机会先富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全社会的信息化,社会各种体制制度的完善,法律的健全,一个人如果没有以整体的高素质为要求基础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我们对孩子教育的目的不应该只是为了一份工作跳出“农门”,不应该只希望孩子长大后衣食无忧。而是应该着眼于孩子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样才可以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要求,不管在哪一个行业都会取得成功,立足于这个社会。
二、适龄入学
每年新学年开学,总有不少家长托人情、走关系,甚至改户口,将低龄孩子提前送进幼儿园或小学。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盼望子女早日成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这种做法往往是弊多利少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发展。农村里还有的是因为孩子在家耽误了干活,送到学校老师带着;更有一些是因为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三免一补政策的落实,读小学比上幼儿园、学前班划算,要求孩子提前入学,大不了以后留级„„
每一个孩子都具有他自己的心理年龄和智力年龄的。国家规定的入学年龄也
有一定的科学依据的。有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很聪明,让他早点上学也无妨。不排除一些孩子很聪明,智力是超群的。那还要看你是如何看待他的智力的,难道会背几首唐诗、会算几道算术、会认几百个、甚至几千个汉字,就算是智力发展很好了吗?即使他的智力发展很好,那么能力呢?人际交往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他人的能力,组织协调的能力等等在周围的孩子都比他大的环境中,低龄孩子能有很好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吗?我们经常在说揠苗助长的故事,可偏偏在做着揠苗助长的事。
三、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
一些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学校了,教育是学校、老师的责任,自己管管孩子的日常生活用品就行了。不关心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生活情况。在工作之中遇到过这样的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不认识自己孩子的老师;甚至有的说不出自己孩子的书名„„
孩子的教育不单单是在学校里的教育,也不单单是学好知识就可以了。我们要培养的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一个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学校、家庭共同教育培养的结果。我们不能只关心孩子考试考了几分,在学校有没有违反纪律,更要关心孩子成长的过程、成长的环境。通过全社会的能力能够做到时时是教育、处处是教育,全面关注孩子的成长,特别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
家庭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中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父母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做孩子眼中合格的好父母。
1、要为孩子创设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里父母善于欣赏别人,学会了理解和宽容,从不当着孩子的面发脾气,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安定、幸福、和谐的环境中,孩子会受到极好的熏陶,并学会欣赏别人,能与同学友好相处。在家里,家长很少粗暴地训斥孩子,当他犯错误时,父母总是耐心地给他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告诉他,如果父母是正确的,他必须听从;如果他是正确的,父母也坚决支持他。他们努力做到与孩子友好平等相处,绝不以辈份压人。
2、能做到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努力给孩子最好的影响,让他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只要孩子做得好,要赞美他;不好的习惯慢慢改正,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重视对孩子读书兴趣的培养,安排一定的时间带孩子出去玩,开阔孩子的知识视野,增长见识。
3、能做到严格与慈爱并行
现在的孩子真是幸福,享受了许多现代文明的产物。父母不单单想办法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也不要忘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教育;给孩子各式的玩具,也要常常给孩子讲红军长征过草地吃草根树皮的故事。父母关心孩子的成长,但绝不仅看分数,当检查家庭作业发现错误时,要严格地指出来,但绝不会对孩子喝斥嘲讽;当孩子与同学发生纠纷时,父母爱他,但绝不袒护他。使孩子能够自尊自爱、自强自立,在生活中做一个坚强、勇敢的强者。
4、全面关心孩子,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
家长要全面关心孩子,既要重视和关心孩子的“身体素质”、“智力开发”、“知识传授”,更要重视和关心孩子“心理素质”、“非智力因素”(指爱心、毅力、耐力、勇气、胆量等)、“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培养孩子具有远大理想,立志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关心集体、团结友爱、勤俭节约、勤奋好学、艰苦朴素等。家长要让孩子懂得尊敬长辈,学会关心父母、家人、朋友,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对孩子进行一些文明礼貌知识教育,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劳动成果才是最甜蜜的。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必须从小抓起,严格要求,持之以恒,不可急功近利,要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注重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精神,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在失败中成长成熟。家长必须适度的引导孩子运动,不能由于玩的过度,影响休息和学习,要鼓励孩子做些安全有益的活动,以促进孩子的健康发育。
5、积极配合老师,做好好学校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都很重要,家长只有与学校与老师密切配合,积极配合做好学校的各项要求,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孩子入学以后,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要经常了解孩子在班上和学校的情况,也通过与老师的联系,检查作业,发现孩子在学习、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上存在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引导。
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 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的进步影响是终身难忘的。而父母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往往可以影响他们一生。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儿童生活的第一环境。改进和加强教育工作,家庭教育是重要的一环。推进素质教育,需要广大学生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否则是很难奏效的。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家庭教育作为儿童所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儿童的成长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我们把这些家长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并给予科学的引导,那将是一笔巨大的教育资源。它不仅会为加快培养现代化人才,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打下牢固的基础,同时对家庭的幸福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二篇: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
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希望有所帮助!
一.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溺爱型家庭
这种家庭生活富裕,给孩子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从小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生活上关怀备至,但缺乏科学的教育,导致子女任性、自私、娇横无理,依赖心重。
(二)放纵型家庭
这种家庭除了生活上保障子女的需要外,对子女的缺点错误,不管不问,不加以约束,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上学不配合学校的教育,还百般为自己的子女进行袒护,造成孩子野蛮无理,随意性强,无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专横型家庭
这类家庭为对子女时有教育,但教育不得法,不注重与子女的沟通,父子关系淡漠化,方法简单粗暴,子女一有问题就喝斥、打骂,没有进行必要的引导,导致子女胆小怕事、性格内向和产生恐惧心理。
(四)期望型家庭
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不考虑子女的差异和具体条件,只抓子女的成绩,不问孩子的品行,加重孩子的课业负担,逼孩子考高分、上重点,严重影响了子女身心健康成长。
(五)特殊家庭
有单亲家庭、组合家庭等,这类家庭子女无人管教,生活上无人关心,子女容易和社会闲杂人员混在一起,沾染上许多的恶习,逃学、打架等现象就出现在这类孩子的身上,使孩子出现心理缺陷和性格差异。
(六)留守儿童家庭
由于农村条件的制约,许多父母双方外出打工,常年不在子女身边,有的只有过年回家一趟。其子女一般的由爷爷、奶奶或在亲戚朋友家寄住,有的寄宿学校,这类家庭的子女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平时较为自由懒散,手中又常有零花钱,但没有父母的监管,也常常会染上不良的恶习。
以上几种类型的家庭由于教育态度、价值观念、教育方式、家长素质、家庭结构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因此不能对子女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乏。
二、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当前学校教育工作还存在许多不相适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轻课外的现象依然存在,忽视青少年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教育方法和要求成人化的倾向还依然存在,致使“问题学生”越来越多。因此,学生要加大力度转变观念,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要针对当前独生子女多、溺爱儿童多,缺乏劳动教育和关爱他人意识和尊重他人的意识浅薄的实际情况,坚持开展劳动教育、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教育,树立热爱生活的信念,培养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从小事做起,一件一件把事情做实,并将主要内容坚持下去,在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中形成从家庭出发,在学校中拓展强化,在社会实践中巩固完善的教育过程,即使矫正青少年学生中产生的不良行为。
(二)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进行沟通,及时交流学生的信息
通过沟通交流,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的基本内容、开设的课程、学习的环境等方面的情况,共同研究教育孩子的方法,帮助家长努力与学校教育相适应,做好子女的家庭教育。要开通开通家长学校电话,及时与家庭联系,掌握学生思想变化情况。要有重点地进行特殊家庭学生的联系,解决“问题学生”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要加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
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留守少年儿童较多,学校应加强寄宿学生的生活、学习、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创设优良的生活环境,解除留守儿童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安心于学习。
(四)教师通过家长会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
家长会是联系家长的一种有效途径,向家长提出各方面的要求,并征求家长意见,也是家长了解学校、了解孩子的最好机会,因此要求家长应积极参加家长会,并主动与老师交流,以达到家长会的目的。
(五)创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与能力
现在许多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其目的是提高家长的素质,学习家庭教育的知识和经验,同时也为家长与学校、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家长之间交流学习提供机会。家长学校主要是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水平与能力,让家长自己解决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求家长要积极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并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努力改掉自己的不良习惯,爱护子女,耐心诱导,不娇惯,不纵容,用科学方法教育子女,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子女,使子女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六)建立学校、家庭道德教育联系制度
要建立学校、家庭道德教育联系卡。只有家长和学校双方都认真填写“学校——家庭道德教育联系卡”,才能够及时沟通、及时交流信息,掌握学生思想变化情况。
(七)帮助营造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
家长是家庭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优化家庭文化环境,建设健康、文明、积极的家庭文化环境,是家长的重要责任。学校应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家长提高认识,让家长努力创造一种与现代社会融合、合拍的家庭文化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尊重、平等对待,特别要重视孩子的合理意见。不要强迫孩子按父母的要求发展,而是去发现孩子的个性倾向、兴趣、志向,促使其健康成长。家长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是正确的,但不要为子女设计未来,而应该鼓励他们自由的成长,这种和谐民主的家庭气氛,十分有利于孩子自主意识和责任心的养成。生活中,家长要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努力创造和丰富家庭生活的内容,如看电视、阅报、家庭书法、绘画、摄影、旅游、体育锻炼等等,不仅能增长知识,锻炼能力,还有利于家人的身心健康,有利于孩子发展多方面的情趣和多维学习。
(八)督促家长做好监管工作
对于自学性不强、自制力低的孩子,学校要督促家长,对子女的动态、心理、行为和表现等进行全方位的掌握,以便发现学生问题,及时矫正,防止因一些不良的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子女沾染不良习气。
(九)关爱特殊家庭的子女
特殊家庭的子女由于无人关爱,心理较为孤独,与众不同,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对这些子女要有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予以帮助关怀,要在精神方面予以更多的激励,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勇敢面对生活,克服心理障碍,健康成长。
第三篇:浅谈家庭教育问题
浅谈家庭教育问题
我国现今的家庭教育境况,是越来越引起国人与整个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家庭教育问题,业已成为目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很重要也是很急迫的问题。历史上家庭教育曾经是中国文化的优势资源,如孝文化、君子文化都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优秀结晶。
目前绝大多数的家长对如何教育好子女存在太多太多的困惑,大家都普遍感觉到了家庭教育问题是个极现实的问题,是个极严峻的问题,必须引起国人与整个社会足够的重视与关切。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家长们在居家生活当中,对其子女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和影响。家长都是对自己的孩子会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期望,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接受这种来自家长的教育与影响后,又会用自己的言行表现反作用于家长,所以说家庭教育并不是讲家长单向的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对孩子有什么命令,家庭教育不是一种单向的教育过程与影响行为,它是一种双向互动协同作用的过程,它是有计划,有目的而开展的家庭教育行为,是家长基于文化、心理、语言、环境等诸多综合因素,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而对孩子施加影响的教育过程与行为。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家庭教育的启蒙性。
家庭是新生命的摇篮,家长则是新生命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于新生命的教育而言,无疑最具有启蒙性。一个人最初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人格、品格的形成的起点往往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因为孩子在没有上学之前,是在家庭中生活的,这就决定了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
(二)家庭教育的长期性。
家庭教育的第二个特点是长期性、连续性。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远远超过学校教育。因为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每天早早晚晚都在接受着来自家长的教育。尽管这种教育往往都是在有意和无意、有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但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在教育影响着孩子。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我们往往会把家长称为终身老师。
(三)家庭教育的情感性。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除了理性,还有很强烈的情感性。所有的教育情感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强烈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尽管也包含情感性,但相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就比较弱,因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是其他人难以替代的。
(四)家庭教育的全面性。
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言,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如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要管。总之,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
三、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如上所述,家庭教育既然如此重要,那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情况到底开展的好不好呢?来自孩子的调查显示,目前至少有一半的孩子不喜欢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父母感到不满意。在有心里话选择跟谁说时,很多孩子都会选择和同学说或是选择和好朋友说,选择和父母或老师说的实在是太少了。又北京市曾经组织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孩子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北京青年报也曾报道说全国有6000万对父母承认自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并对怎样教育孩子感到很困惑。上面这些数据反映出一方面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不满意,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也感到失望、灰心和困惑。
四、家庭教育的解决对策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任何家长都必须特别重视教育方法的学习与不断改进提高,以期营造出更和谐的家庭氛围、更良好的家庭环境,从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良好发展。充分认真思考体会家庭教育所要遵循的基本教育原则与精神,则家庭教育常用的方法如下:
1.正确维护家校关系,促进家校紧密合作,共同教育孩子。
前面我们谈到了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项教育工程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大组成部分,这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其中哪一项都不可能,其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社会教育则影响最广泛,假如将教育比喻成一个苹果的话,则最里面的果核是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核心与根本;中间一层是学校教育,相当于果核和果皮之间的果肉层;外层的果皮则是社会教育,是保护苹果富于营养新鲜的关键。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好,形成对孩子教育的合力。家长、老师对孩子的培养教育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尊重、配合老师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和老师之间一定要加强交流沟通,经常问问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在平时就能配合老师给以孩子最好的督促与鞭策。而孩子在思想上、情感上的细微变化,家长也应及时向老师反映,有些言语通过老师加工后再传达,效果往往出人意外。
2.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力量,首先自己要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言传身教的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如家长若能孝顺恭敬自己的父母长辈,就能影响孩子也生起恭敬孝顺之心;又如家长下岗择业时能坚毅、自信,就能影响培养孩子敢于面对挫折、正视困难,并坚持不懈的追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家长的人格魅力是教育引导孩子健康茁壮成长至关重要的因素。
3.倾听孩子的心声,充分尊重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家长总是教育孩子要尊重长辈,这是无可挑剔的,但我们是否想过我们自己也要充分尊重孩子呢?尊重始终是相互的,孩子年龄虽然小些,但也有他们自己的活动圈子,也有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也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所以家长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与孩子交流,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内心疑虑,适时适当的加以引导,即使是工作特别繁忙的家长也要尽量做到,哪怕只是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简单问问孩子白天在校都做了些什么也是可以的,因为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却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亲子之间情感交流沟通。又沟通是无处不在的,如每周末的晚上都可以一家人坐在一起,把一周来遇到的事情以及孩子在本周的表现情况来作作交流沟通的。
有一点需要家长记住的是:在交流中孩子若提到家长的缺点与不足时,家长一定要敢于承认并及时予以改正。孩子内心世界一般都非常的丰富多彩,所以我们想要了解孩子,只能以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家长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孩子的自信,以更好的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4.注意家庭教育的统一性,引导孩子和谐发展。
家庭往往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合存在,而家庭教育也并不是独属于某一家庭成员的事儿,所以作为孩子父母或者其他亲人长辈,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就涉及到了一个意见如何统一的问题,如果家长们不能达成意见一致,则会让孩子钻到空子。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预先达成内部意见的一致,必须多沟通、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要正确面对,事先达成一致,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案,尤其要防止隔代长辈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氛围。
5.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一生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智商的高低与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智力因素;二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习惯,即非智力因素。
目前,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而从诸多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并不是因为他们生来具来的天赋所致,而是他们在幼年时期的兴趣与热情的幼芽没有被扼杀,而是得到了顺利成长与发展的结果。孩子们最怕寂寞无聊、闷着没事,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总想投入到某项最喜爱的活动中去,当孩子们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种喜好的活动中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成就感,愉悦之情溢于言表。所以家长应该深入了解并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提供自由的探索天地和活动场所,并给予孩子热情的鼓励,因为兴趣、自信是进步的最大源泉与动力。
6.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代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关于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也许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独特的见解,但有几点却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创建“学习型家庭”,一定要有固定的学习场所。没有书房的,哪怕是客厅或者卧室的一角,也可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创建“学习型家庭”,一定要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在固定的学习时间内,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交流。
第三、创建“学习型家庭”,一定要有必要的读物和学习资料,并需不断充实、更新。家长要积极创设条件,添置书籍,引导孩子少买玩具,多买书。
第四、创建“学习型家庭”,家长一定要成为家庭学习的主体。孔子曾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试想一个日夜打麻将的家长,他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孩子能学习吗?相反,若父母都在读书看报,孩子也会跟着读书学习的。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书看书,并和孩子交流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一起分析探讨哪些人物该学习,哪些人物不该效仿;若孩子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他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并能得到家长的认可,那么他一定渐渐地也就会喜欢阅读的了。
四、结
语
只有深入正确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家庭教育所面临诸多问题之所在,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和提高,摆脱落后的家庭教学模式与方法,引进更为科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能够主动积极的学习,使孩子能够在快乐中学习。
我们家长应该抱着对自己对孩子对国家对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积极的投身到家庭教育事业中,从而真正体现出我们不一般的人生意义与价值。
第四篇: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问题:“堵”和“疏”的选择
如果说学校教育更多的是限定在一个相对教科书的范围内,那么,家庭教育则更多的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化,面向一些孩子在学校里碰不到,或者老师无法教育的问题,如沉迷网络、青春期叛逆现象等,这些,需要家长去指导和帮助孩子寻找一种正确的解题途径。
作为一名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非常迫切想去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因此,在对待一些家庭教育问题,我想谈的是“堵”和“疏”的选择,也就是解决方法的选择。
以家喻户晓的大禹治水为例。鲧治水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其子禹治水,改“围堵障”为“疏顺导滞”,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
以上案例不难看出,堵不如疏。但我认为,时过境迁了,有些问题、有些事物,“疏”是主导,“堵”也是必须的,就像我们现在大量地建造水利工程、江河大坝,讲究的是“堵”和“疏”的结合。
以沉迷网络这个家庭教育问题为例,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接纳性太强,他们有特着有的好奇心和适应力,一味地阻止和封堵不现实,而一味地开放和疏通也不行。所以说,有些方面一定要“堵”,有些方面一定要“疏”。
“堵”:一是要坚决控制他的上网时间和次数;二是坚决抵制他去接触一些不健康的网络。而反过来“疏”,就是要有计划、有限制、有目的性地引导他去接触一些健康有益的网络。
孩子可以上网,但要严格约束他的上网时间和次数,不能无限制地让他把时间花在网络上。平常还好一点,在寒暑假时段,我们自己也放松了,导致他无限制的去接触网络,很容易造成沉迷网络,没有节制,影响正常的学习。所以说,在平时,特别是在寒暑假,对于孩子的上网时间和次数要规定好,每天给他明确目标,并做到检查和督促,逐步养成他适度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
同时,要严格监督孩子不去接触不良、不健康网络,一旦发现这种现象和苗子,要严厉指出和限制,要告诉他这种网络活动的危害性,要引导他去接触有益教育和成长的网络。这对家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自己要适应时代,多接触网络,多了解信息发展,多掌握一些有益的知识,这样,才能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正确使用网络。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培养一种正确对待网络的良好习惯。
“堵”和“疏”的选择,可以应用到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们做家长的,要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以便采用正确的方法来阻止孩子的不良习性,引导孩子的健康发展,使家庭教育成为孩子学习生涯的重要一环,使家庭教育成为孩子茁壮成长的一缕阳光。
第五篇: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
太白县黄凤山小学
潘彩兰 联系电话
*** 邮政编码
721600 一引言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教育阵地,小孩子从三、四岁起就有了自我意识。家长的教育引导任务就开始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我于2014年3月到4月借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大家访活动对太白县靖口镇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通过调查研究,我对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把握当前农村小学家庭教育现状,加强教育教学针对性,提高学校和家庭互动,积极探索农村家庭教育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一)调查的目的
1、了解家长和孩子对学习的认识。
2、了解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
3、了解家长在家中和孩子的交流情况。
4、了解家长对孩子家庭作业的检查与辅导情况。
(二)调查的意义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自觉地有意识地按社会培养人才的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实施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书中这样写到:我想把我们开始教育和培养的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几个雕刻家带着自己的刀子同时来到它身边,要把它塑造成一座雕像,使它具有灵性,体现出人的理想。这些雕塑家是谁呢?其中,第一是家庭,而家庭中最细致和最有才干的是母亲;第二是教师个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学修养,如果没有好的家庭教育,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二、调查的方法与步骤
1、调查的时间:2014年3月20日---2014年4月19日。调查的地点:靖口镇附近的村子。调查的方法:听取汇报和发放调查问卷。
调查范围主要在小学的三、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和家长中进行。
2、听取汇报。听取了家长对孩子家庭教育的汇报。
3、发放问卷。每个班级的学生较少,平均每个班30人。共发出调查问卷120份,收回有效卷108份(其中学生问卷60份,家长问卷60份),学生和家长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逐项填写。这次对学生专项调查的要点是:
(1)你觉得自己学习是为了什么?(2)你觉得父母和自己是平等的吗?(3)你觉得父母爱自己吗?(4)你平时在家和父母交流的时间多吗?
(5)父母对你的家庭作业检查和辅导过吗?
(6)看到你的考试成绩时,父母反应如何?
通过回收调查表,谈话记录,综合起来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调查报告。
三、调查结果
(一)家长和孩子都对为什么学习不明确。
靖口镇是个山区,四面环山,耕地较少。原来有11个自然村,现在合并成9个组,其中有5个村子在山上。我去调查时,大多数家里只有老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问了30个家庭“为什么让孩子上学?”有20个家庭都说:“别人家的孩子都在上学,放在家里又没人管,加上孩子小又干不了活。”有10个家庭认为孩子要上学,将来才有出息。60个学生在调查表也填写了“为什么”上学。有25%的学生填得是为了能考上大学。有10%的学生填的是为了以后能找到好工作,有15%的学生填的是为了以后能在社会上立足。有5%的填的是家长让我来上学。
(二)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注度低。在调查的60个家庭中,有40个住校生,有20个走读生。住校的学生家长说:“我们星期天下午就把孩子送到学校了,孩子的学习、吃饭就都交给学校了.现在条件好了,孩子吃在学校,住在学校,我们不用交钱,也不用操心。”太白县从2008年起就实行了一乡一校政策,凡5公里以外的学生都住在学校里。对所有学生都实行了两免一补和营养改善计划。在20个走读生中,有3个家长是高中毕业,有10个家长是初中毕业,有6个家长是小学毕业,有1个学生的父母都没上过学。调查他们对孩子学习的关注情况时,多数家长都只是按时接送孩子,对孩子的学习想起来的时候问一下,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老师给家长打电话,告诉家长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
(三)家长和自己的孩子缺乏交流。
在调查的60名学生中,有35名学生是爷爷和奶奶看管,有5名学生由外公外婆照顾,有20名学生是由自己的父母管着。在这些老人中,最大都68岁了,孩子星期五下午放学一回家,要么就是一头扎在动画片中,一直看到瞌睡为止;要么就是出去玩,吃饭时都叫不回家。老年人精力都放在了农活上,星期天有时间就给洗洗衣服,做点好吃的,很少问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家长就是隔三差五给孩子打个电话,在电话里嘱咐几句就完了。由自己父母照管的孩子,就问有没有家庭作业,家庭作业做完了没有?也很少问孩子其他方面的事情。
(四)家长很少检查和辅导自己孩子的作业。
在调查中,我问20名走读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家庭作业检查过吗?”家长的回答是“很少检查。”我又问:“孩子遇到不会做得题时问你们吗?”家长说:“有时问,有时不问。”我问:“你们给孩子辅导过作业吗?”家长说:“偶尔辅导一下。”在40名住校学生中,有30位老人就问一下有没有作业,督促孩子把作业写了。有10位老人不识字,就让孩子去把作业写了。在调查问卷中“遇到不会做的题目时”你是怎么做的?有4个选项:A问家长
B问同学 C等老师讲解
D先放下。在调查的60名学生中,有30人选C,有18人选B,有7人选A,有5人选D.四、调查总结
(一)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山区农村小学生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家长不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山区农民的经济收入来自两块,一块是靠在地里种菜或种粮食卖点钱,一块是外出打工挣钱。一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把孩子的教育和学习交给了学校和孩子的爷爷奶奶及外公外婆。有责任心的家长就是一周往家打一次电话,问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至于孩子的其他方面是不闻不问,有些是无暇顾及。老年人就只管把孩子送到学校,对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等其他方面根本不知情,每周周五把孩子接回家。孩子的家庭作业是什么,会不会做,老年人是没精力,也没意识去管,孩子的父母离得太远,管不上。少数跟在孩子身边的父母,农活忙得时候,没时间管,农闲时间忙着到处找活干挣钱无暇顾及孩子,到了晚上疲惫得早早就休息了,没时间看孩子的作业,没时间和孩子交流,不知道孩子都在想些什么。对孩子的爱好、特长、考试、考试成绩等更是默不关心。孩子的文明礼仪等方面都很差。长此以往,孩子不会与人交流,变得冷漠。没有爱心,不知道感恩。养成了自私,任性等坏毛病。
(2)把学生推给学校。现在太白县都实行了一乡一校。大多数家长都让孩子住校,周日下午两点多就把孩子送到学校,交给了老师。学生在校的吃饭、睡觉有生活指导老师管,学生的学习、安全、和同学如何相处、兴趣、特长等都由教学岗位的老师负责。而且学校的优惠政策又多,不用给孩子教学费,教生活费,大多数学生都享受国家对山区贫困学生的生活困难补助,凡是在校的学生都享受营养改善计划,一个学生一学期400元的营养改善钱都打到了学生的饭卡上。家长不花钱,也不操心。住校学生周内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老师都看着做了,晚自习把家庭作业辅导了。周末的家庭作业应该由家长辅导完成,但都完成得很差,有些是一个字都没写,有些骗家长说没有作业,有些是只做一部分,只有个别爱学习自觉性强的学生能全部做完。老师打电话问家长学生家庭作业的情况时,家长的回答是“我没顾得上看。”“孩子说没有作业。”“我才没管那事。”“作业没写完,老师好好收拾。”学校每学期期中考试后都要召开家长会,各班的班主任和代课教师都要把学生的学习,在校表现等向家长做全面的汇报,一些孩子经常性不按时交作业,和同学不能和睦相处,这些学生的家长听了汇报后,对自己的孩子还是不管不问。他们对老师说:“把娃交给你们了,有啥问题老师看着处理就行了。”甚至还有家长说:“学生不听话,不写作业是老师没本事,把学生没管下。”慢慢地,孩子就会变得懒惰,不爱动脑,不爱动手,既影响了孩子智力的发育,又让孩子养成了撒谎不诚实的坏习惯。
(3)溺爱。现在孩子少了,一个家庭最多两个孩子。有50%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有求必应。每到周五家长来接孩子时,孩子就一家商店挨着一家商店买吃的东西和玩具,家长就把孩子要得东西全买了。不管孩子所要东西是好是坏,家长对孩子花钱可谓是毫不吝啬。现今很大一部分家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都曾承受过物质上的匮乏,他们今天不想再让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家长实质上并不懂得爱孩子,他们不知道爱孩子不仅仅是奉献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视了父母永远是孩子的教育者这一角色。
针对在调查中出现的种种现象,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这种局面,孩子们都受到良好家庭教育。
(一)大力宣传,提高认识。
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真正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范畴。由上级教育部门牵头,印发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资料,由村委会组织家长在晚上或农闲的时候进行学习。让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资料上学习、借鉴一些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推荐家长在看电视时多看看法制教育频道,进一步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能把孩子的家庭教育抓起来。镇政府、村委会、学校三家联手,深入到每个家庭中,了解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时对家庭教育做得好家庭进行表扬,奖励。树立榜样,让还处于观望、没有开始此项活动的家庭都行动起来。对家教好的学生学校要在全校大会上进行表扬,让学生之间互相比较,比一比看谁家的家教好。双管齐下,推动家庭教育工作取得实效。慢慢的,家长要把孩子家庭教育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中,用自己的行动来感化和教育孩子。
(二)学校适当放手,家长承当起自己应有的责任
学校是教学生知识,给学生树立起自己的人生观,让学生知道现在的学习是为自己以后的生活打基础。利用有限的班会课、品德与社会课给学生讲一些生活常识和做人的道理。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管,像孩子吃饭、睡觉、安全等一些方面由家长来负责。五公里以外的住校,离学校近得坚决不允许在校吃饭,放学后及时接孩子回家。让孩子在家中由父母陪同一起吃饭,自觉的写作业,家庭作业应由家长批改,以便了解自己孩子的书写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住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教育等都让学校负责,有很多家长已经忘记了自己是孩子监护人,若学生在学校有头疼闹热,明理的家长就第一时间赶到,而有些家长是迟迟不来,还责怪老师把孩子没管好。老师不能看着学生不舒服不管,带学生去看病。家长来校后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语,还满脸得不高兴,真是吃力不讨好。有些家长不支持学校和老师的工作,还当着自己孩子的面说老师的不是,说学校的不好,忘记了自己也是孩子的教育者。党和有关教育部门,应明确家长和学校各自承担的责任,打消家长完全依赖学校的念头,承担起自己该承担的责任。
(三)从严管教,培养能力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少,就意味着竟争越来越激烈,家长要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爱孩子就要为孩子以后的考虑,教他们学会做人,培养孩子多种能力。孩子现在小,可塑性强,家长要做孩子的表率。尊敬老人,与人为善,不讲脏话,与家人和邻居和睦相处。犯了错误、做了坏事主动承认,积极改正。等一些生活细节来影响孩子。家长要奖罚分明,孩子做了好事,帮助了别人,考试取得了好成绩等,家长要及时进行表扬或奖励:孩子偷拿了别人的东西,和同学打架了,弄坏学校的东西等,家长得知后,要严厉的批评,并适当对其进行惩罚。让孩子要知道损坏东西要赔偿,教育孩子养成好的好思想,爱护公物。家长要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各样的劳动和活动,教育孩子要不怕苦,不怕累,掌握劳动技能,树立靠劳动挣钱是光荣的意识,要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有特长的,家长要支持孩子,给孩子创造条件,争取机会,让孩子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出来。家长还要鼓励和支持孩子多参加学校和其他部门组织的大型演出和外出竞赛、外出比赛等活动,让孩子多锻炼,长长见识,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
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许多优势。家长们若能抓住农村这独特的天然优势,借家庭简朴的生活锻炼孩子们的意志品质,让他们多受生活的磨炼,教育孩子要学会独自面对困难,独立的生活。农村的田园风光使孩子在大自然中获得了身心健康,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农村教育的自身优势,家长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促使他们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