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某市政务服务平台和体系建设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XX 市政务服务平台和体系建设 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把握我市政务服务的真实情况,进一步谋划和理清工作思路,做到有的放矢。市政务服务中心对全市政务服务工作进行了调研。
一、我市政务服务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政务服务事项明确 推行政府部门权力和责任清单制度(简称权责清单制度)是党的十九届三中、四中全会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务。我市各级政务大厅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具体承办权责清单中的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征收、行政给付和其他职权等五类行政管理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自 XX 年全市市县两级行政机关清理、规范行政权力并经 XX 年重新修订后,市、县两级行政权力事项基本明晰。
存在问题:一是纳入各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数量不统一,甚至有些类型的事项出入较大。如,XX市的行政许可事项有 X 项,而城区仅有 X 项;XX 县行政给付事项有 X 项,而 XX 市仅有 X 项;XX 县应进事项 X 项,城区应进事项只有 X 项,相差 X 项。二是全市所有政务服务场所均未实现应进事项的全部入驻,以 XX 市城区为例,应进事项 X 项,只有 X 项进驻,未进驻比例高达 X%。三是行政权力清单以外的公共服务事项尚未清理公布。
(二)政务 服务场所全面覆盖 截至 XX 年 12 月,我市由市、县(市、区)和乡级政府设立的政务服务场所共 X 个。其中,市级政务服务场所 X个,县级政务服务场所 X 个,乡镇(街道)设立便民服务中心 X 个,覆盖率 100%,实现了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场所全覆盖。由行政村(居委)设立的便民服务点共 X 个,覆盖率达到 X%。
存在问题:一是 XX 市、城区和 XX 县的行政审批服务场所设置过多,其中,市政务大厅和分大厅共有服务场所 7个,社会保障服务场所 6 个;城区除旅发委、食药局、住建局、卫计委、环保局、教育局等 6 个单位与市政务大厅合址办公外,其余机关均在本单位设置办事场所;XX 县除行政审批中心外,还有 8 个在本单位设置的办事场所,企业和群
众办事仍要在不同的场所之间奔波。二是除 XX 市、XX 县、XX 县实现了政务服务场所的综合设置外,XX 市、城区、XX 县的综合性政务服务场所已全部投入使用;XX 县仍缺乏综合性政务服务场所。三是 XX 县、XX 市、XX 县、XX 县实现了行政村便民服务点的全覆盖,XX 城区和 XX 县的行政村设置便民服务点的比例分别是 X%和 X%。四是除 XX县、XX 县实现了应进部门全部入驻外,其他县级政务服务场所未入驻部门的比例在 X%至 X%之间;以 XX 市城区为例,应进部门 X 个,只有 X 个部门进驻,未进驻比例 X%。
(三)政务服务场所办件数量大 政务大厅是群众办事的主要渠道。多年来,通过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提升办事效率,大部分大厅正在由单一审批向综合服务转变。调查数据显示,XX 年 1—10 月,市、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办理行政审批类事项 X 万件,日均办理 X 件。从年平均办件量来看,市政务大厅最高,达 X 万余件,是企业和群众办理事项的主要场所。
存在问题:各地对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分类不细,统计数据显示,除 XX 县和 XX 县对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按照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征收、行政给付、其他职权事项进行细化外,其他各市、县(市、区)均将办理事项归类为“行
政许可”一类,归类不明反映出事项清理不到位,对各类事项的办理流程未区分对待。
(四)政务服务机制普遍建立 市、县级政府普遍设立了政务服务管理机构,负责统筹推进政务大厅建设、管理监督进驻业务部门、优化创新具体政务服务,成为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力量。
1.政务服务管理制度相对完善。自 XX 年各县(市、区)设立审批中心以来,就同时建立了配套的各项管理制度;XX年以来,随着综合性政务服务场所的建立,XX、XX、XX出台了相关的管理规定或管理办法,对政务大厅建设、部门事项进驻、办事服务标准等提出规范要求。
2. .“ 两集中、两到位”。
初步完成。XX 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创新政务服务的意见》,要求建立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改革。截至目前,市直机关共组建行政审批科 X 个,县级共组建行政审批股 X 个。“两集中、两到位”改革的启动,使我市的政务服务从设立之初简单的“收发室”模式,开始走向提供“一站式”审批服务,将更加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提高审批效率和监管效果。
3.基本服务机 制普遍建立。所有市、县级政务服务场所管理机构均出台并实施了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AB 角工作制,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不断对相关制度进行补充完善。XX 年,健全的服务机制已经列为“三基建设”中的一项重要指标。XX 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在 XX 年 7 月 1 日落实 XX 省企业投资项目试行承诺制,实行无审批管理,比省政府要求提前 15 天。
存在问题:一是审批机制已建立,但没有全面落实,如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图联审和联合验收,只在个别审批项目和某些审批环节可以实现,不具有普遍性。二是“互联网+”各项制度和措施没有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服务模式没有被广泛应用,不适应互联网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群众需求。
二、提升我市政务服务水平的建议 (一)切实提高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和体系建设的认识 深入推进政务平台和体系建设,是党中央对各级政府一项重要的工作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需要,是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有效形式,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基础是理顺行政管理体制,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突破口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继续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要进一步合理界定和调整政府职能,集中精力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开、政社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交给企业、市场、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要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清理、取消妨碍市场开放和公平竞争以及实际上难以发挥作用的审批事项。
同时还要认识到,深入推进政务服务平台和体系建设,是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政务服务能力和水平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一项强根固本的重要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XX 年 6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 XX 时,对我省在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过程中的探索和实践给予充分肯定,进一步指明了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方向。XX 年 9 月 1 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支持 XX 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支持力度前所未有,意义非同凡响。这对我省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 XX 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把 XX 改革发展推向更加深入的新阶段,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
义和现实意义。然而,实践证明,哪里政府管理规范,投资成本低,办事效率高,政务环境好,哪里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更大的发展。如果没有一个优良的政务环境、营商环境,国务院的支持就没有对象,我省、我市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目标就不能实现。因此,全市上下一定要牢固树立抓好政务环境建设的思想,增强紧迫感,不断消除政务环境建设中认识上和体制上的障碍,自觉顺应改革发展的形势要求,不断改进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招商引资奠定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二)认真做好政务服务平台和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 一方面,按照全国政务服务发展的模式变化,X 年至 X年为第一阶段,以部门设立办事窗口为主要特征;X 年至 X年为第二阶段,以《行政许可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两集中两到位”改革为特征;XX 年至 XX年为第三阶段,以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为标志,各地建设把行政审批、社会保障、公共资源交易、公共服务纳入一体的综合性政务服务中心为特征;XX 年至今为第四阶段,以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标志,各地大力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探索和推进为特征,也就是说,全国先进
地区的政务服务水平已经进入第四阶段,而我市目前仍处于第一阶段。实现我市政务服务的跨越式提高,需要顶层设计。
另一方面,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既是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的不二选择,也是对民心民意的主动顺应。然而,群众的事要真正化繁为简,说来容易,做起来难,这种难,不仅在于内容涵盖上的方方面面,还在于各自所求千差万别。顺利推进“互联网+政务”的“一号制”,需要信息技术升级,更需要打通部门间的信息“梗阻”,它涉及众多部门和地区的信息关联,需要部门间、地区间按照统一标准,科学整合服务流程。部门之间如果做不到互通有无、共享资源,必然导致程序多、效率低、耗时长。这样的情形,群众肯定难满意。这样看来,做好“互联网+政务服务”顶层设计和规划特别重要。
(三)扎实做好政务服务中心的入驻工作和标准化建设 1.严格落实“ 两集中两到位”。一是在市、县两级认真落实晋市政发〔X〕X 号和 X 市政办〔X〕X 号文件精神,执行审批职能向行政审批科集中、行政审批科向市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对行政审批科室和首席代表授权到位、行政审批科办理审批事项到位的工作要求,各入驻部门要派驻正式编制的业务骨干承担窗口服务工作。二是明确行政审批科的工作职责是: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本部门行政审批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定本部门行政审批工作制度和年
度计划、总结;按照授权范围负责统一受理、办理经市政府公示的本部门的行政许可、行政给付、行政确认、行政征收和其他服务项目,实行一个窗口对外,限时办结;负责本部门行政审批事项和管理服务事项的动态管理,定期清理行政审批等面向社会的事项,优化办事流程,压缩办结时限,编制服务指南,向社会公示;及时向本部门相关科室通报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的办理情况,配合做好后续监管工作;参与涉及多个部门的行政审批事项的联审工作,按照联审决定受理、办理本部门的有关手续;负责对下级部门行政审批工作的业务指导;承办临时交办的其他工作。
2.办理事项应进必进。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要尽量统一入驻单位。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入驻单位是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经信(国资)委、市国土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卫计委、市外事侨务和旅游委员会、市食药监局、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市商务粮食局、市人防办、市园林局、市民政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局、市文化局、市质监局、市安监局、市规划局、市公路局、市司法局、市人民银行的行政审批科成建制入驻;市工商局企业登记局、市公安局行政审批处(含车驾管所)、市国税局办税服务中心、市地税一分局、市消防支队防火处工程验收科和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成建制入驻。
市企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公费医疗统筹基金管理中心、失业保险管理中心、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中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农村社保管理服务中心、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中心、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创业融资服务中心、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农民工工作指导协调办、海外人才服务中心、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成建制入驻;医疗互助中心设置办事窗口。
不动产登记中心、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成建制入驻;自来水公司、热力公司、电力公司、煤气公司、扶贫办、公交公司以及部分中介服务机构设置办事窗口。
3.首席代表授 权到位。入驻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市直和驻市各行政单位原则上要确定一名副职或行政审批科长为本单位的首席代表,首席代表凭本单位的《授权委托书》行使职权,授权期限不少于 1 年。并明确不需要经集体讨论即可做出的行政审批决定,由首席代表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直接签发;需要经集体讨论作出的行政审批决定,由首席代表按照集体讨论结果在承诺时限内签发。
4.。
制定《基本建设投资项目联合办理制度》。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XX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在全面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实行
无审批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图联审和联合验收。探索在项目建议书与可研报告、规划设计方案与项目初步设计合并审批的基础上,实行施工图备案与招投标文件同步审查、施工许可证联合办理;完善施工图联审或网上并联审批制度,房建类项目,住宅小区、厂区等项目的附属绿化工程纳入初步设计审批和施工图审查,参与相关联合审查会议,不再单独组织审查审批。
5.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在落实“五证合一”的基础上,将涉及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备案等有关事项和各类证照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实行“十七证合一”改革。按照“证照分离”的要求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制作不同类型企业后置审批事项申请材料的一次性告知书,对其他后置审批事项组织有关部门召开联审会议,进行联合勘验、联合办理,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
6.试行“ 五险合一”。
。对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试行“一个窗口对外、一张票据征收、一个平台共享”的工作方式,在一个窗口就可以把参保登记、基数申报、业务变更、核定缴费等业务办理完。
7.简化申请材料。对“重复提供、反复提供、无理提供、无需提供、无法提供”的申报材料一律予以取消,坚决杜绝没有法定依据的公示、论证、评估和签字盖章的行政行为。对
实行联合审批的事项,在不同部门要求提交的相同内容的申请材料只要求企业提供一份。同时可探索建立改变审批文书档案管理方式。
8.完善工作制度。继续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AB 角工作制。继续完善和执行对窗口工作人员的考核管理制度,加大对窗口人员考核的评优比例,建立职级并行激励机制。建立对基本条件具备、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条件或手续有欠缺的行政审批事项,相关职能部门可先予受理和审查的容缺受理制度;建立对确实不能受理或不能审批的相对简单事项,实行“为什么不能办”和“怎样才能办”的书面双告知制度。
9.建立政务服务监督员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由各级政务服务管理机构选择“两代表一委员”等方面的人作为政务服务监督员,定期、不定期向政务服务中心反映问题,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0.建设政务服务“ 一张网”。
。按照省政府《XX 省“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建设我市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公共资源配置、阳光政务、互动交流、效能监察等功能于一体,省、市、县标准统一、多级联动、资源共享、业务协同的“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建立材料、证照共享机
制,推进事项全流程电子化运行,内化部门间办事流程和材料报送渠道,变“群众奔波、基层跑路”为“信息跑腿、部门协同”,通过门户网站、实体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多种形式,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一站式”、“一网式”政务服务。
11.。
主动、超前、精细服务。各级行政审批部门要改变“坐等审批”的习惯,特别是在对省、市重点项目建设中,要主动联系入企服务联络员,提前了解项目信息,尽快与项目单位联系对接,提前告知需企业准备的事项,让项目单位心中有数、早作准备。要尽可能地考虑周到、细致、齐全,注重细节,对份内的事不能漏项,对份外的事及时提醒,让企业和群众舒心、暖心。
12.。
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一定数量的帮办、代办窗口,为办事企业和群众开展免费的引导、叫号、打字、复印、填表、网络上传等服务。在“绿色通道”工作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基本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运行模式,开展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
13.。
整合组建市民热线。整合完善统一的政务咨询投诉平台。整合各部门现有的投诉举报平台和服务热线功能,依托市电子政务外网和“12345 市长热线”建设集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便民服务、政务公开、行政监察、效能评价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市统一的政务咨询投诉举报求助建议的互助
平台,形成一条热线统一受理、相关职能部门归口负责、联动办理的新型政府服务沟通体系。
14.。
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在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基础上,发改、财政部门对中介机构的收费依据、收费标准进行清理规范;市和各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负责搭建中介服务平台,在政务服务网上开辟“网上中介服务超市”,逐步形成公平竞争、运作规范的中介服务市场体系。
15.统一“ 三个清单”。针对县(市、区)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名称、数量、标准各不相同的状况,建议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对县级政府部门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的梳理,做到职权统一(因市、县、区职责不同的除外)。在此基础上,建立全市统一的负面清单。
16.制定出台《XX 市实体政务大厅建设与服务标准》。依照依法依规、科学规划,便民高效、规范运行,公开透明、强化监督的原则,在各级政务服务场所的服务设施设备、进驻窗口岗位设置、人员要求和管理、办理事项及流程、服务评价与考核等方面施行统一要求。
第二篇: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为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着力构建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在区纪委的精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指导下,***以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创新形式,规范内容、完善管理措施,扎实有效开展政务公开及政务服务各项工作,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了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于2002年6月成立了行政审批办证大厅。2007年12月18日,按照区市关于建立县级政务服务中心的要求,根据实际,在行政审批办证大厅的基础上,更名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同时在国税局、地税局、交警大队、人社局设立4个政务服务分中心。中心成立后,按照区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机构设置模式,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为正科级行政机构,行政编制5名,其中领导职数2名,机关后勤服务事业编制1名。县政务服务中心位于****政府综合楼二楼,办公面积1700多平方米(包含4个分中心),目前共有37个单位在中心设立办事窗口。
二、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一是按照自治区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中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的通知要求,成立了进一步推进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担任组长,负责抓政务服务政务公开的落实工作,***监察部门负责通知担任副组长,成员由9个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组成,下设办公室负责政务服务政务公开的具体事务。二是加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投入。2009年4月投入12.35万元****政务服务中心场所建设,投入10万元改善**政务服务中心办公设备,添置桌椅、投影机、触摸屏、复印机等,投入20万元完善***政务服务中心人社局分中心建设。
(二)扎实推进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工作。一是调整职能,整合部门股室。2010年结合机构改革,各部门调整、理顺部门内设机构职能关系,整合本部门股室,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增设行政审批股,并成建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代表本部门受理政务服务事项,减少了申请件在部门内部股室流转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二是集中办公,充分授权。将全县所有履行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服务事项部门的相关职权全部纳入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鉴于我县政务服务中心场地不足,在设立一个主中心,集中33个部门对外办公的同时,还设立了国税、地税、人社局、交警四个分中心。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的部门均充分授权到位,驻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有受理权、审核权、协调处置权、办理结果送达权等权力。目前,驻政务服务中心的计生局、经贸局、工商局、民政局、公安局、林业局、房管所、质监局、交通局、气象局等10个部门窗口工作人员被赋予了应诉代理权、制证权和审批权,实现一级审批,提高了行政效能。
(三)规范行政审批管理。一是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根据自治区下发的全区保留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项目目录,认真清理县本级政务服务项目,各部门则规范审批项目的审批流程、审批标准,压缩审批时限,规范审批操作,并将清理后所保留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项目的“八公开”(即审批项目名称、审批依据、审批条件、审批程序、法定时限、承诺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内容在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同时在电子监察网和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公开。二是规范各项收费行为。县财政局委托中国银行武鸣支行和县信用联社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两个统一收费窗口,对涉及行政审批收费和非税收费的项目全部统一到收费窗口收费,规范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非税收费行为。
(四)加强集中行政审批工作监督检查。一是严格执行“三项制度”,县监察局、绩效办、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部门行政审批服务进行跟踪督查,同时,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还制定政务服务中心明查暗访制度,聘请政府“特邀监察员、行风评议员、效能监察员”组成明查暗访组,对政务服务中心各服务窗口的审批服务质量、审批效率等进行明查暗访,发现违反“三项制度”、办事拖拉等行为的,经调查核实后,由县绩效办通报批评或由县监察局追究责任。二是强化政务服务考评制度,将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各项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不愿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不按规定在政务服务中心受理或“两头受理”、不遵守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规定的部门,在年终绩效考评中,按绩效考评细则进行扣分,通过这项措施,促进部门加强政务服务力量,不断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五)深化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向乡镇(街道)延伸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加大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加快工作进度。一是制定方
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力推进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县政府办公室及时制定印发了《关于印发***县推进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向镇延伸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保障建设经费,成立领导机构;从财政划拨一定经费作为镇级政务服务经费,目前已经落实10万元统一采购部分办公设备分配给各镇,保障了镇级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二是深入基层调研,确定试点中心,做实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去年底,县委、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到各镇对镇级政务服务中心的选址进行调研,并确定***镇、***镇、***镇等镇为我县镇级政务服务中心试点镇。三是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推进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在完成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县委、政府决定拟用半年时间,全面完成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
三、主要成效
2009年至今,我县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办结审批服务事项40351件,接待来人来电咨询1386人次,平均日办结率达59.86%。据电子监察系统统计显示,我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承诺件承诺提速48.3%,办理提速85.1%。政务中心廉洁、高效的办事效率和优质的微笑服务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公开高效的办事效率,赢得办事群众的赞誉。政务服务中心公开了审批项目所需材料、收费依据和标准、申办流程等,使办事群众一目了然;同时实行集中审批办证,为申办者提供一站式、面对面的审批办证服务,减少了审批环节,简化了办事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办事效率。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使以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一家一家跑审批,变成主办部门“一个窗口”受理、相关部门并联办理,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深受群众的欢迎。
(二)有效的监督机制,促进政务服务质量的提高。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政府各职能部门一起对外办公,成为各职能部门展现政务服务质量的大舞台,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完整的管理制度及电子监察和视频监控系统,促进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本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中心各办事窗口工作人员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接待群众热情周到,“为群众着想、方便群众”成为全体人员的共识。办事群众和中心工作人员双方平起平坐,敞开式、面对面、透明的人性化政务服务环境,杜绝了暗箱操作,办事群众得到了公开透明的行政服务,有了被尊重的感觉。
(三)优质的政务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务服务中心的建立和高效运作,为客商、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优化了投资环境,有力促进了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经济区域合作。中心为投资者提供联合审批,提速办结,为投资商争得了时间,抢到了商机。群众反映,以前办件事要满城跑,还不一定能找到人,现在只到中心一个地方就可以办完,而且中心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工作效率高,最快的一个证2分钟就到手了,特别是中心统一推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后,办事更加方便。联合审批比以往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时间,既方便又快捷。
(四)完善的监督机制,促进了廉政勤政建设。政务服务中心建立行政审批事项跟踪督察工作制度,实行规范运作、阳光操作,减少了人情审批、关系办证的土壤和条件,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解决了过去各自为政、暗箱操作、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些不廉洁问题,真正把“公开、公平、公正”落到了实处,有效的制约了权力滥用。同时,在中心设置投诉电话和评议、建议、投诉箱,并制定《行政审批投诉督查管理办法》等,方便群众投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有效促进了廉政勤政建设。
(五)一站式的办公模式,转变了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方式。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审批办证,加强了行政审批事项批后监管,有力促进了政府部门工作从微观事务转向宏观指导,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调控,从重审批轻监管转向规范审批加强监管,从单纯批办转向综合服务,政府部门服务的功能进一步提高。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虽然我县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是:一是因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没有统筹规划建设,造成了办公场地重复建设、资金和资源浪费;二是由于县财政困难,对镇级政务服务中心资金投入十分有限,远不能满足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需要。
两点建议:一是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纳入政务服务中心进行管理、办理后,区、市、县、镇自上而下,应该统筹各职能部门的办公场地建设,整合资金,规划好区、市建设乡镇、村(社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配套资金,加强乡镇、村(社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提升乡镇、村(社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品位;二是尽快落实自治区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十二五”规划,使区、市、县(区)、乡镇、村(社区)五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能早日规范建设。
五、下步工作计划
我县将认真贯彻自治区、南宁市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十二五”规划要求,以及这次区领导检查指导精神,抓紧时间,规划实施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各项工作。重点是加快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尽快落实政务服务中心新址,重新建设一个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服务功能更齐全的政务服务中心。同时,配套加强各镇级服务中心建设,力争早日形成完善、配套的服务网络。
第三篇: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为深化基层政务公开,推进政务服务工作,着力构建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在区纪委的精心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指导下,***以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为载体,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创新形式,规范内容、完善管理措施,扎实有效开展政务公开及政务服务各项工作,提高了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了社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于2002年6月成立了行政审批办证大厅。2007年12月18日,按照区市关于建立县级政务服务中心的要求,根据实际,在行政审批办证大厅的基础上,更名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同时在国税局、地税局、交警大队、人社局设立4个政务服务分中心。中心成立后,按照区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机构设置模式,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为正科级行政机构,行政编制5名,其中领导职数2名,机关后勤服务事业编制1名。县政务服务中心位于****政府综合楼二楼,办公面积1700多平方米(包含4个分中心),目前共有37个单位在中心设立办事窗口。
二、主要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一是按照自治区关于进一步推进集中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的通知要求,成立了进一步推进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提高行政效能工作领导小组,分管领导担任组长,负责抓政务服务政务公开的落实工作,***监察部门负责通知担任副组长,成员由9个相关职能部门领导组成,下设办公室负责政务服务政务公开的具体事务。二是加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投入。2009年4月投入12.35万元****政务服务中心场所建设,投入10万元改善**政务服务中心办公设备,添置桌椅、投影机、触摸屏、复印机等,投入20万元完善***政务服务中心人社局分中心建设。
(二)扎实推进集中办理行政审批事项工作。一是调整职能,整合部门股室。2010年结合机构改革,各部门调整、理顺部门内设机构职能关系,整合本部门股室,在不增加人员编制的情况下,增设行政审批股,并成建制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代表本部门受理政务服务事项,减少了申请件在部门内部股室流转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方便了群众办事。二是集中办公,充分授权。将全县所有履行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服务事项部门的相关职权全部纳入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鉴于我县政务服务中心场地不足,在设立一个主中心,集中33个部门对外办公的同时,还设立了国税、地税、人社局、交警四个分中心。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服务窗口的部门均充分授权到位,驻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有受理权、审核权、协调处置权、办理结果送达权等权力。目前,驻政务服务中心的计生局、经贸局、工商局、民政局、公安局、林业局、房管所、质监局、交通局、气象
局等10个部门窗口工作人员被赋予了应诉代理权、制证权和审批权,实现一级审批,提高了行政效能。
(三)规范行政审批管理。一是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根据自治区下发的全区保留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项目目录,认真清理县本级政务服务项目,各部门则规范审批项目的审批流程、审批标准,压缩审批时限,规范审批操作,并将清理后所保留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项目的“八公开”(即审批项目名称、审批依据、审批条件、审批程序、法定时限、承诺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内容在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同时在电子监察网和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公开。二是规范各项收费行为。县财政局委托中国银行武鸣支行和县信用联社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立两个统一收费窗口,对涉及行政审批收费和非税收费的项目全部统一到收费窗口收费,规范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非税收费行为。
(四)加强集中行政审批工作监督检查。一是严格执行“三项制度”,县监察局、绩效办、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组成联合督查组,对各部门行政审批服务进行跟踪督查,同时,县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还制定政务服务中心明查暗访制度,聘请政府“特邀监察员、行风评议员、效能监察员”组成明查暗访组,对政务服务中心各服务窗口的审批服务质量、审批效率等进行明查暗访,发现违反“三项制度”、办事拖拉等行为的,经调查核实后,由县绩效办通报批评或由县监察局追究责任。二是强化政务服务考评制度,将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各项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不愿进驻政务服务中心、不按规定在政务服务中心受理或“两头受理”、不遵守政务服务中心相关规定的部门,在年终绩效考评中,按绩效考评细则进行扣分,通过这项措施,促进部门加强政务服务力量,不断提高政务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
(五)深化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推进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向乡镇(街道)延伸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加大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加快工作进度。一是制定方
案,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强力推进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县政府办公室及时制定印发了《关于印发***县推进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向镇延伸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细化工作任务,保障建设经费,成立领导机构;从财政划拨一定经费作为镇级政务服务经费,目前已经落实10万元统一采购部分办公设备分配给各镇,保障了镇级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工作有序进行;
二是深入基层调研,确定试点中心,做实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去年底,县委、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到各镇对镇级政务服务中心的选址进行调研,并确定***镇、***镇、***镇等镇为我县镇级政务服务中心试点镇。三是以点带面,全面铺开推进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在完成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县委、政府决定拟用半年时间,全面完成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
三、主要成效
2009年至今,我县政务服务中心共受理办结审批服务事项40351件,接待来人来电咨询1386人次,平均日办结率达59.86%。据电子监察系统统计显示,我县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承诺件承诺提速48.3%,办理提速85.1%。政务中心廉洁、高效的办事效率和优质的微笑服务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一)公开高效的办事效率,赢得办事群众的赞誉。政务服务中心公开了审批项目所需材料、收费依据和标准、申办流程等,使办事群众一目了然;同时实行集中审批办证,为申办者提供一站式、面对面的审批办证服务,减少了审批环节,简化了办事程序,缩短了审批时限,提高了办事效率。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设使以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一家一家跑审批,变成主办部门“一个窗口”受理、相关部门并联办理,提高了政务服务效率,深受群众的欢迎。
(二)有效的监督机制,促进政务服务质量的提高。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政府各职能部门一起对外办公,成为各职能部门展现政务服务质量的大舞台,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完整的管理制度及电子监察和视频监控系统,促进各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本部门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中心各办事窗口工作人员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接待群众热情周到,“为群众着想、方便群众”成为全体人员的共识。办事群众和中心工作人员双方平起平坐,敞开式、面对面、透明的人性化政务服务环境,杜绝了暗箱操作,办事群众得到了公开透明的行政服务,有了被尊重的感觉。
(三)优质的政务服务,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政务服务中心的建立和高效运作,为客商、企业和办事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优化了投资环境,有力促进了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和经济区域合作。中心为投资者提供联合审批,提速办结,为投资商争得了时间,抢到了商机。群众反映,以前办件事要满城跑,还不一定能找到人,现在只到中心一个地方就可以办完,而且中心的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好、工作效率高,最快的一个证2分钟就到手了,特别是中心统一推行“一次性告知”制度后,办事更加方便。联合审批比以往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时间,既方便又快捷。
(四)完善的监督机制,促进了廉政勤政建设。政务服务中心建立行政审批事项跟踪督察工作制度,实行规范运作、阳光操作,减少了人情审批、关系办证的土壤和条件,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解决了过去各自为政、暗箱操作、说不清道不明的一些不廉洁问题,真正把“公开、公平、公正”落到了实处,有效的制约了权力滥用。同时,在中心设置投诉电话和评议、建议、投诉箱,并制定《行政审批投诉督查管理办法》等,方便群众投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有效促进了廉政勤政建设。
(五)一站式的办公模式,转变了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方式。政务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审批办证,加强了行政审批事项批后监管,有力促进了政府部门工作从微观事务转向宏观指导,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调控,从重审批轻监管转向规范审批加强监管,从单纯批办转向综合服务,政府部门服务的功能进一步提高。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虽然我县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还有差距,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是:一是因各级政务服务中心没有统筹规划建设,造成了办公场地重复建设、资金和资源浪费;二是由于县财政困难,对镇级政务服务中心资金投入十分有限,远不能满足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需要。
两点建议:一是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纳入政务服务中心进行管理、办理后,区、市、县、镇自上而下,应该统筹各职能部门的办公场地建设,整合资金,规划好区、市建设乡镇、村(社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配套资金,加强乡镇、村(社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提升乡镇、村(社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品位;二是尽快落实自治区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十二五”规划,使区、市、县(区)、乡镇、村(社区)五级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能早日规范建设。
五、下步工作计划
我县将认真贯彻自治区、南宁市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十二五”规划要求,以及这次区领导检查指导精神,抓紧时间,规划实施政务服务政务公开各项工作。重点是加快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尽快落实政务服务中心新址,重新建设一个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服务功能更齐全的政务服务中心。同时,配套加强各镇级服务中心建设,力争早日形成完善、配套的服务网络。
第四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调研报告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调研报告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X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中小企业增加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加快我X产业集群转型升级,X年X月,由XX、XX、XX组成考察调研组,对XX公司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组一行实地参观了XX公司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听取了相关人员的情况介绍,并就有关问题与XX公司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实地学习考察交流认为,XX公司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档次高、政策好、前景广阔,很多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XX公司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基本情况 XX公司经过积极准备,投入资金升级改造软硬件设施,于XX年XX月通过国家工信部评审,成功申报XX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平台。XX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评审开通,使得XX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成为XX经信委在XX设立XX家产业集聚区平台之一,系XX唯一一家,也是XX唯一的石油石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的服务宗旨是,整合工业园区及其他社会服务机构资源,统一纳入一个服务“窗口”,在平台内为石油技术服务中小企业及其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政策法规、管理咨询、知识产权、融资服务、市场开拓、招聘培训等社会化服务。
二、XX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为了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技术人才短缺、融资困难等缺乏竞争力的共性问题和难题,2010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推动中小企业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信部、发改委以及人力资源等部门提出了相关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应该为解决中小企业共性需求,畅通信息渠道,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创新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经济形势严峻,加快转型升级的时代,帮助XX广大中小企业解决实质性难题,有效引导中小企业在整体经济形势的大背景大环境下更好更快发展,成立XX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是以政府为主导,整合各方社会资源,推进企业健康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服务平台建设,是落实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重要举措,对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促进社会资源优化配置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推动共性关键技术的转移与应用,逐步形成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和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工作建议
建立XX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推进企业健康发展,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一)窗口服务平台定位。XX窗口服务平台职责是服务于XX本地的中小企业。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人员培训、技术支持、创业辅导、市场开拓、融资服务等内容。通过呼叫中心、服务大厅、网络平台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线上线下找得着、用得起、有保证的优质服务。
(二)平台主要建设内容。一是配合做好网络平台。在全区统一开发的平台网络管理运营系统、共享数据中心的基础上,结合XX中小企业实际需求建立和完善窗口平台网络,实现网络平台互联互通和协同响应。二是规划建设服务大厅。服务大厅建设包括服务接待区、信息体验区、培训室等功能区域,配备大屏幕电子显示屏、触摸屏、查询一体机等。同时建立健全服务质量、客户回访、评价等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培育服务品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为给企业提供多渠道、多元化的服务。
(三)优化平台服务体系。一是服务体系建立。为更好的发挥窗口平台的各项服务职能,引进和整合优质中小企业服务机构、社会化服务资源,逐步形成以公益性服务为主导,市场专业化服务为补充的多层次、全覆盖的中小企业服务网络,扩大中心服务的多元化。二是筹建服务联盟。邀请信息咨询、人员培训、技术支持、创业辅导、市场开拓、融资服务等专业的机构组建服务联盟,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和成长性。三是加大政策扶持。落实出台促进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服务机构评价标准,对信誉好、服务优、效果显著的服务机构,实行服务补助和奖励表彰等扶持措施,引导服务机构规范运营,不断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
(四)加强队伍管理建设。一是加强人才保障。采取激励、引进、培育的措施扩大专业服务队伍规模,优化专业人员配置,要建立健全专业人才评价制度、薪酬保障机制、表彰奖励制度,以激发服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二是强化服务培训。建立教育培训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对平台服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的培训,统一服务规范、明确服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素质和水平。三是组建专家队伍。积极与知名院校、科研机构等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广泛合作,建立起一支专业性强的咨询服务团队。邀请经济学者、市场经济分析师、金融理财专家、律师等相关专家加入,并作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专业咨询服务队顾问。四是建全管理制度。制定出台《XX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运营监督管理制度》和《XX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人员考核管理制度》。通过服务跟踪、企业回访、绩效考评等多种方式,形成优胜劣态的制度,促进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对服务人员建立评价考核机制,完善业绩评价办法,做好服务项目和内容跟踪、评价、考核。XXXX XX年X月X日
第五篇: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一、项目建设背景
国家新一届政府从2013年初开始加大改革力度,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2015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行一口受理,实行限时办理,严格规范办理,坚持透明办理,推进网上审批”的要求,国发〔2015〕6号《关于规范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行为改进行政审批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全面实行“一个窗口”受理,积极推行网上集中预受理和预审查,创造条件推进网上审批;推行受理单制度;实行办理时限承诺制;编制服务指南;制定审查工作细则;探索改进跨部门审批六项具体要求。
常熟市经过多年的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在电子政务网、政务信息资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服务渠道建设、标准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3年,常熟市发布《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按照“大资源、大数据、大协同、大服务”的要求,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提高群众对政府服务的满意度。目前,已建成“一中心、两载体,三平台”。与政务服务相关的信息资源中心(一中心)和市民服务平台、企业服务平台(两平台),为智慧城市的后续发展提供了计算资源、数据资源和服务渠道等方面的强有力支撑。2015年2月9日,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在常熟市政府所召开的“信息化项目推进工作专题会议”上审议并获得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要以系统设计和实际应用相结合,以服务企业和市民为导向,实现资源整合和数据共享,该项目列入2015年市政府重点建设项目,要求年底前分批上线,并在运行中不断完善。
二、项目建设目标
按《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常熟市行政审批体制改革要求,以创新、完善服务方式,线上线下结合的互联网理念为指导,搭建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实现网上服务及办事,通过建设完善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再造重构审批流程、创建充实政务信息资源库、健全完善政务监督机制、横向整合各部门政务服务资源、建立市、乡镇、村(社区)三级联动政务服务体系,实现政务标准统一、审批流程可控、政务资源共享、监督管理有效,将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打造成为全国县级市一流的政务信息化最高阵地。
本期重点进行政务服务体系的构建和横向的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融合常熟市各委办局信息化建设成果,以行政服务中心为基础搭建统一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
? 线上线下相结合,完善服务方式。在行政服务中心大厅部署智能辅助设备,比如智能引导服务机、智能排队交换机、智能双屏交互设备、大厅智能监控设备等,创新审批办事服务内容,通过设立的网上办事大厅,申请人能够自助了解办理信息、办事流程、业务窗口布局等信息,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和现场体验;利用我市已经建成的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即企业服务平台、市民服务平台),申请人在网上能够享受在线咨询、信息查询、网上办事、预约审批、资料下载上传、进度跟踪、意见反馈等服务。
? 再造重构流程。对涉及部门多、办理复杂的审批业务进行协同审批业务流程再造和重构。取消重复审批环节,增加并联审批数量,理顺前后置关系,消除互为前置的现象,从而缩短审批时限,使申请人尽早拿到审批结果。
? 创建政务资源库。以我市已经建成的信息资源中心为基础,分类建设政务资源库,对政务信息按照静态资源和动态资源,申请信息、过程信息和结果信息,事项信息和流程信息等多维度进行建库设计,打破部门系统壁垒,实现不同来源、不同业务、不同环节的信息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收集、存储、处理和共享。
? 建立监督管理机制。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大厅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窗口进行合理配置,对大厅服务人员、窗口工作人员、后台审批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实现事先、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提高服务质量。
? 建设标准化体系。通过业务标准化和技术标准化,对公众实现统一服务,信息一次性告知,材料一次性提交,结果统一反馈;对内实现流程标准统一,岗位权限统一,信息来源统一,审批口径统一。
本项目的建设时限:2015年12月30日前上线运行。
三、项目建设内容
1、体系建设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要按照“一中心、两平台、三系统、两体系”的完整体系进行设计和建设。
一中心:以我市已经建成使用的信息资源中心“五大数据库”为基础,建设满足行政审批需要的政务资源中心,通过对政务信息资源的统一、分类整理,完善信息资源体系,实现各部门政务资源的汇集沉淀和动态共享。要提供审批事项、审批流程标准信息、审批证照文库、材料库标准信息、政务运行过程信息等信息资源。
两平台:要建设政务架构管控平台和政务服务平台。平台要有完整性和统一性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架构,满足对所有应用服务及渠道的支撑需要,要在功能运行、事项流程、界面维护、信息发布、服务推送等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能适应行政审批需求的不断变化,不同功能模块之间既要相关贯通,又能够独立运行,按照业务需求对功能模块进行灵活的更新换代,既能够大幅降低开发成本,又能够减少维护成本。
? 政务架构管控平台要从技术标准、技术架构、部署架构、流程架构、应用接入架构、数据服务接入结构等方面进行设计,为常熟市智慧政务提供统一的架构管控体系,将技术内容封装成标准、可复用的政务原子服务,并将政务原子服务分类关联形成聚合服务,提高智慧政务应用的复用程度,降低政务服务技术门槛,实现技术的统一管控;
?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要以平台的方式固化常熟市行政体制改革体制和机制,剥离审批业务、大厅运行、公共资源交易等方面的业务共性,实现办事引导、资料共享、审批业务协同流程服务、审批运行服务以及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建立固定资产投资协同审批的无流程化运行功能,以及协同审批全过程跟踪回溯。
三系统:建设三大领域应用系统,包括审批管理系统、政务服务辅助系统,满足行政审批、大厅运行管理、监督管理、辅助服务的需要。
? 行政审批系统涵盖大厅集中审批、多部门协同审批、多级联动审批等业务功能,大厅综合办公管理、中介服务机构管理、绩效管理等功能,以及公共资源交易系统涵盖政府采购、建设工程交易、土地交易、药品采购等业务功能;
? 监督管理系统以管理、监督,服务相对分离的监管模式为理念,以公众监督,法律监督,监察监督,绩效考核四位一体的监察监管体系;
? 政务服务辅助系统建设要实现实体大厅的辅助管理,保证大厅有序运行,提高公众办事体验。
两体系:要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行政审批,标准先行。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涉及的部门业务多,应用系统权属复杂,数据产生和存储海量,需要建立统一规范的标准体系,具体包括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两个方面;同时,政务服务需要建立安全保障体系,保证服务平台的有序运行。安全保障体系要从制度建设、数据存储管理、技术运维、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建设。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措施要以信息化手段具体体现和落地。
2、本期重点建设内容
(1)
、事项梳理、流程设计
1)国家取消下放事项梳理:要根据编办整理的事项目录,完成取消、下放、合并、转移的调整对接工作,重点进行保留事项的材料标准化、流程标准化。
2)现有行政审批事项标准化:要根据编办确定保留下来的行政许可事项及其它政务服务事项内容的动态梳理,确定一次性告知单包含的申请材料。
3)集中审批业务:根据常熟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市场监督管理局、民政局、住建局、财政局、税务局、公安局、人社局、文广新局、发改委、档案局、城管局、交运局、卫计委、规划局、商务局、安监局、环保局、国土局、农委、水利局、气象局、民防局、烟草局等部门的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按照信息化实现要求进行梳理,梳理内容应该涵盖法律依据、提交材料、办理时间、办理部门、办理地点等重要内容的标准化。通过梳理,能够实现政务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和高效利用,通过技术功能开发理顺事项的前后置关系、申请情况判定,根据特定申请主体能够提供一次性告知单。
4)根据信息化实现要求,对行政服务中心提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协同审批流程进行技术流程设计:
按照完整事件原则,将整个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过程分为立项、供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五个阶段,每个阶段分别设计协同审批流程图。每个阶段的协同流程应该进行标准化,包含统一收件、联合会商、统一受理、并联办理、一口办结五个标准化协同审批流程。
配合建立牵头部门运行机制,每个阶段设置牵头部门,赋予牵头部门统一收件、分发、催收、组织会商、发证权限。
配合建立多部门会商机制,对涉及多部门的审批内容可通过系统发起会商,跟踪会商过程,明确会商结果。
配合建立多级协调机制。对中心、牵头部门、本业务部门分别赋予协调审批权限,本部门无法协调的推送给牵头部门协调,牵头部门无法协调的推送给中心协调,要对整个协调过程进行跟踪记录,保证协调时效。
流程设计能够满足市政府领导对重点项目的查询、跟踪和决策分析。
对事项一窗对外服务进行功能设计和管控,即同一事项,大厅窗口受理的,部门不再进行受理;每个阶段内同一窗口受理的,办理完成后,申请人仍在该窗口领取审批结果。
5)企业设立“多证联办”协同业务对接:对市场监督、税务、社保、公安等与企业设立相关的业务进行梳理、整合和流程设计。江苏省正在开展企业设立“三证联办”改革,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需要满足改革要求,充分考虑与“三证联办”系统的对接与融合。
6)公共资源交易业务梳理:对政府采购、建设工程、土地交易、药品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四大领域业务进行业务标准化、流程标准化。
(2)、政务资源中心 建立覆盖全市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为行政服务大厅所有包含的信息资源提供统一的资源目录管理服务,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信息冗余,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满足工作人员在业务办理过程中的资源信息快速获取。
政务资源中心纳入我市已经建成的信息资源中心架构体系,与法人库、市民库、空间地理信息库、宏观经济信息库、征信库充分对接,数据库架构设计、数据存储标准设计、调用标准设计要满足信息资源中心技术要求,并能够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回填、复用。
政务资源中心数据库建设应包括标准性资源、共享性资源、运行类资源、政务资源服务四类。其中标准性资源包括事项标准信息、流程标准信息;共享性资源包括申请材料信息、证照文信息、信用信息等;运行类资源包括基础运行资源、大厅运行管理信息、审批过程信息等;政务资源服务需要对所有的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包括事项基本信息、材料信息、情况信息、字段信息等,能够实现政务资源信息按部门和主体进行检索、政务资源订阅、政务资源目录管理和政务资源统一发布等服务,并纳入到常熟信息资源中心体系。
(3)、政务架构管控平台
通过管控平台,实现多部门业务协同,包括统一咨询、统一收取材料、联合受理、联合技术审查、联合勘查、统一发证。
创建政务原子服务和聚合服务,通过流程监控、流程设计、审批流程集成等功能实现公众对涉及的事项办理情况进行即时状态的查询,通过流程比对和流程优化减少事项办理流程中的冗余环节,提高审批效率,管控平台的政务原子服务、聚合服务、技术管控功能要能够切实提高智慧政务应用的复用程度,降低政务服务技术门槛。
基于全市现有的政务信息化建设成果,要考虑在充分利旧的基础上,既要实现统一平台的有效运行和数据共享,又要充分发挥现有系统的功能,实现业务基础平台与所有与审批服务、便民服务有关的服务进行对接。服务除了业务系统以外,还要包括中介机构系统,比如银行代收费系统、大厅内证照印章代办理机构系统等。
常熟市行政服务中心涉及各种业务系统和服务,要确保系统间访问操作的安全性,通过系统提供统一身份认证功能实现不同业务系统内部用户的统一管理、统一身份认证,面向企业和市民的外部用户,整合企业服务平台和市民服务平台的用户管理功能,涉及到行政审批业务的用户信息,需要回传到政务信息资源平台进行统一管理。
(4)、政务服务平台
需要从映像服务、业务服务、运行服务三方面进行建设。1)映像服务:通过服务建模,将技术组件进行服务转化,实现办事引导,政务知识共享利用,办事智囊服务。办事引导服务应该满足在线办理的需要,对申请人线上查询、预约、下载、上传、预受理、预审核推送统一服务;对公众普遍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标准化,形成共享知识库,按需智能推送;根据业务领域设立办事智囊包,满足办事人员在办理过程中对专业知识、技术指标等的实时查询和参考。
2)业务服务:应包括事项服务、电子资料服务、固定资产投资协同审批无流程化服务,以及网上预受理和与审核服务。事项服务包括事项内容管理、事项审核管理、事项查询打印、事项类别管理、事项统计、数据接口管理;电子资料服务通过扫描设备将各文书、证照等文档资料电子化,并将其存放入电子资料库,实现传统纸质文档附件资料的扫描入库,同时对入库的表格、证照、批复等审批电子资料进行统一管理。通过该子平台实现对公众信息一次录入,多次复用,各审批部门可以按需调用资料;流程服务包括审批流程设计、流程管理、流程配置、流程目录、流程审核、流程发布、流程部署、流程版本管理、流程监控、流程卸载、流程引擎。网上预受理和预审核服务要实现对申请人资格的初步筛选,对申请人上传的电子材料进行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进入正式受理、办理流程,从而提高审批效率。
3)运行服务:包括统一咨询服务、统一投诉服务、统一评价服务、统一预约服务、统一服务信息推送服务、统一窗口配置服务等。通过该服务支持多种通讯方式和报文格式,同时通过该系统屏蔽渠道端和各应用服务端的差异,降低各渠道与大厅各业务系统的耦合性,将渠道与各应用服务进行有效的隔离。
? 统一咨询服务要完成咨询内容管理、咨询回复处理流程、咨询权限管理等的统一支撑,完成典型咨询的分析处理入库,提供对咨询数据的分析,提供常用咨询问题智能回复,提供咨询情况分析智能提醒,辅助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 统一投诉服务要完成对投诉发起、投诉内容管理、投诉回复处理流程、投诉权限管理等的统一支撑,完成典型投诉的分析处理入库,提供对投诉数据的分析,提供智能提醒,辅助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 统一评价服务要完成投诉信息管理、评价权限管理等的统一支撑。
? 统一预约服务要完成对所有渠道预约操作、预约规则管理、预约权限管理、预约目录管理等的统一支撑,完成预约数据的处理、分析,对恶意预约等进行处理和提醒。
? 智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所有服务,都需以常熟市已经建成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作为对公众的统一出口。
4)交易服务:本期主要针对公共资源交易中的四大业务建设统一发布服务,对公共资源交易的申请信息、投标过程、投标结果等信息在企业服务平台上进行统一发布。
(5)、政务应用系统
按照业务需要,本期需要建设协同审批系统、大厅运行管理系统、公共资源交易系统(门户)。
? 协同审批系统针对入驻大厅的固定资产投资协同审批业务,提供并联件的登记、分发、回告、办理、办结、查询,依照“牵头部门统一受理、抄报相关、并联审批、限时办理”的要求,实现跨部门的并联审批业务协同。按照不同投资主体对项目进行重要性分级,市级重点项目能够满足市领导查询、跟踪需要,一般性项目能够满足中心内部查询、跟踪需要。? 大厅运行管理系统建设大厅各业务窗口统一的工作门户,实现入口统一、功能统一;实现大厅内综合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考评指标和考评制度,进行大厅绩效考核管理;对刻章、法律咨询、会计咨询、银行等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统一管理;能够通过虚拟桌面功能对业务窗口的操作界面进行统一管理。
? 公共资源交易系统的建设,能够建立完备的公共资源交易网络平台,为交易双方、中介机构、评审专家提供统一门户。业务范围包括政府采购、建设工程交易、土地交易、药品采购等。
(6)、政务服务辅助系统
? 智能排队叫号系统:要能够改善大厅办事人员流动秩序;统计办事人办事信息,便于大厅对人员、事项的日常管理及调整;通过数据对接,提高大厅行政审批系统的利用率;为后续客户评价体系及办事进展查询建立流程准备。
? 双屏交互系统:要能够展现窗口工作人员信息;显示窗口办理事项信息;实现与排队叫号系统集成,统计每次办件时长;能够实现当前办件的办事指南的显示;能够支持触摸功能,播放相关文字及视频;显示业务办理时间和业务办理累积时间;提供通告、与当前业务有关的信息;对窗口人员进行满意度评价;系统与短信模块链接一旦顾客评价“不满意”时,系统即自动向值班经理发送短信进行提示。
? 多媒体智能引导系统:能够满足申请人快速检索审批服务事项,查看办事指南、办理窗口及所在楼层分布、需要准备的材料信息及办理流程信息;要能够实现信息发布,主要介绍大厅历史、发展情况、大厅简介等;能够实现现场公众问卷调查;能够实现定时开关机;能够实现信息访问统计功能,可以按时间、访问量等条件统计;能够实现多种图片查看、视频播放功能;能够实现栏目和信息自由添加设置。
? 大厅智能监控系统要能够实时采集大厅运行情况以及窗口办理情景,音频视频服务器与业务审批系统对接,通过监控分析平台,可以调取查看审批过程中从收件、受理、办理、办结全过程的视频音频信息,真正实现监察过程可追溯、全程可视化。
(7)、政务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1)政务信息资源规划
促进政务信息的数据交换和共享,形成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共享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数据库架构设计要遵循常熟市信息资源中心总体数据库架构设计,同时能够支撑本期项目的应用系统建设。
2)数据库设计
对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数据库进行关联,对接常熟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各委办局现有数据库,实现数据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布相结合的整体部署结构。其中,由行政服务中心业务办理过程产生的数据,存储在数据中心,与各单位共享;由各单位建立的数据库,行政服务中心可以共享,但不需要进行维护。
? 基础信息库设计。对政务审批服务过程中涉及到的基础信息资源进行存储设计,范围包括部门信息资源、用户信息资源、审批用户信息资源等。? 政务服务业务库设计。建设协同业务数据库、证照库、效能监督库、公共资源交易库、满足信息资源共享、信息验证、效能监督等支撑要求。
? 审批标准库设计。提供事项标准、审批流程标准以及服务流程标准满足协同审批流程设计要求和政务服务标准化的内容和流程支撑。
(8)、系统对接设计
以跨部门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为主线,统一全市政务信息资源,提出异构网络下的数据融合方法,统一业务数据编码和数据存储标准,充分发挥不同类型的网络技术优势,提升网络性能,充分利用现有各种网络的资源,实现信息交换共享和充分利用,满足“促进公众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办事效能提高”的要求。为实现常熟市政务资源信息交换和共享,彻底打破信息孤岛,必须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中心,形成统一数据交换标准、数据共享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为常熟市政务服务系统建设提供信息服务支撑。
因此,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实现跨部门数据、服务及应用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和数据交换及信息共享,提升多种类、多系统间的互操作性,降低信息系统开发和信息化建设的复杂性,消除“条”与“块”之间的割裂状况,推动跨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利用,是当前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支撑常熟市行政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完成各类信息的交换和共享,本期工程需要考虑与常熟市现有的智慧城市中心“一中心、两载体、三平台”建设内容对接;同时考虑与各委办局现有应用系统的对接。
1)平台设计要阐明与智慧城市发展中心“一中心、两载体、三平台”建设内容的对接:
? 与市民卡的关系:市民卡业务可在平台各渠道上延伸和拓展,平台可复用市民卡与部分共建单位的接口,作为市民到大厅排队叫号预约的身份证明,并可进行行政性收费和服务性收费的支付媒介。
? 与常熟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的关系:智慧政务服务平台为服务层提供线上办事、预审、办理、政务咨询、投诉、预约、政务公开服务,同时作为多渠道服务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常熟市已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充分融合,提供门户网站、移动终端等线上服务渠道。
? 与征信平台的关系:平台应用层将使用征信平台中的企业和个人信用数据,同时沉淀中介信用、企业表彰、获奖,公共资源交易数据,可根据政务业务需要提供企业或个人信用数据。
? 与信息资源中心的关系:平台将使用信息资源中心的数据,根据四大基础库数据提供服务,同时平台产生的基础数据作为信息资源中心数据的补充,可通过资源层沉淀到法人库、人口库中,并可实现不动产数据的沉淀,便于相关部门的事后监管,另外平台的运行数据和结果数据也将作为信息资源中心数据来源之一。
2)平台设计要阐明与常熟市具有审批职能的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对接: ? 与企业设立三证联办系统的关系:将企业设立三证联办数据沉淀到平台资源层,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同步,同时接入平台服务层,统一入口,统一服务标准。
? 与发改委阳光发改审批系统的关系:将固定资产投资立项数据沉淀到平台资源层,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同步,并接入服务层,统一入口,统一服务标准。
? 与各委办局垂管业务系统的关系:与常熟信息资源中心进行对接,利用信息资源中心数据梳理、处理、交换功能,按照政务服务要求为平台资源层提供数据。根据不同系统的网络环境设计有针对性的对接方案,充分考虑公安出入境、户籍办理等业务主体的特殊性。
? 与监察局相关监察系统的关系:包括与行政审批和公共资源交易相关监察网的对接,将各业务系统审批办理过程数据、环节数据、评价数据,以及大厅视频、音频监控数据沉淀到平台资源层,实现行政审批事前督办、事中监督、事后问责。
? 与12345服务热线的关系:作为多渠道融合服务的组成部分,将12345服务热线进行渠道整合,与门户网站、移动终端等线上渠道,大厅辅助服务等线下渠道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9)、与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衔接要求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是常熟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重点项目,投标人需根据对《智慧常熟战略发展规划》的理解,结合常熟市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在投标文件中阐述智慧政务服务平台与常熟市已建、在建及规划中的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关系以及融合或衔接方案。其他要求如下:
? 能充分了解业务现状,符合实际业务需求,方法论清晰,可行性强,有详细的对应关系说明。
? 方案能够详细说明整体架构、各类数据、接口以及相关业务流程与重大信息化项目的融合或衔接方式。
四、系统设计要求
1、总体设计原则
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架构的设计总体须遵循以下原则: ? 业务导向、标准先行; ? 高效、稳定、包容、一致;
? 动态开放,强化性能与可扩展性设计;
? 贯穿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强调系统高内聚松耦合; ? 提供完备的应用集成、界面集成、服务集成、数据集成策略; ? 采用成熟技术和产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2、技术架构要求
? 遵循SOA设计原则,系统之间采用服务的形式进行互联,相互松散耦合;
? 采用分层的体系架构,分离中间业务逻辑,便于复用; ? 业务逻辑实现组件化,基于框架进行开发;
? 客户端基于浏览器设计,客户端与服务端基于HTTP/HTTPS协议进行交互;
? 设计开发基于开放标准; ? 使用可靠的框架,提高开发效率以及稳定程度;
3、数据库设计要求
投标人应建设通用的、可扩充的系统。建设灵活的认证/授权体系,通用的功能扩充步骤和方法等。数据库设计具体要求如下:
? 充分考虑已有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 本项目的应用系统基于主流数据库进行设计,开发; ? 数据库设计必须考虑支持未来业务的变化; ? 数据库设计必须考虑应用的性能要求; ? 合理的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
4、安全设计要求
? 投标人在系统安全方面应考虑采用身份认证技术、密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保证平台的稳定和整体安全。
? 应用系统安全,如:用户认证/授权、角色管理等; ? 数据的安全:如:数据的一致性等;
? 平台能够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不用的操作权限,用户每一步操作系统都会留有记录,便于管理和明确责任。
5、接口设计要求
接口设计须遵守如下原则: ? 使用XML规范定义传输的数据;
? 支持标准的接口实现方式,利于集成;充分考虑系统整体和局部的开放性。
五、项目实施要求
1、项目实施方案要求
投标人须就招标文件中规定的系统设计要求、项目建设要求的全部内容响应,并根据招标人所设定的各项任务编写项目实施方案。在项目实施方案中要求投标人提出实施此项目的组织方式、工作机制建议,并制定工作流程和工作计划。
2、开发与测试要求
投标人最终交付的目标系统必须通过招标方认可的手段进行性能分析和优化,并在测试通过后,再进行项目验收
3、系统部署与试运行
项目建成后,共享我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网络环境,系统统一部署在云计算中心,投标人负责服务器的安装、调试、系统安装部署,制定部署方案,满足云计算硬件、虚拟环境、网络、存储、服务器等各方面的技术要求。同时,要对系统的运行提供维护和后期技术支持。
4、实施人员要求
在本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项目经理要专职于本项目,核心技术人员要百分之百地投入到本项目中,并且整个项目团队的人员要相对稳定。
按照项目实施的要求,必须配置相应的项目管理、系统设计、开发、测试、集成、培训、质量保证等人员,在项目组织中应明确各岗位的职责,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参与此项目的核心技术人员必须具有承担过相关软件开发和相关项目建设经验,能够与政府用户进行良好的沟通,具备相关产品集成、应用和开发的能力。参与此项目的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服务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5、培训要求
投标人提供完善的培训方案。投标人应负责对所有参与项目的人员进行培训,并提交详细培训计划。系统的培训对象包括,普通用户和管理员用户。培训内容包括:软件使用培训、系统管理培训,培训工作由投标人完成。投标人需提供详实的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培训方案包含培训内容、培训课时等。系统的培训工作要在系统上线试运行前实施,投标人需要在培训实施前编制专门的培训材料。
6、项目交付成果
(1)项目的成果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 符合招标要求的完整的智慧政务服务平台(提供有完整的系统安装文件或程序的介质);
? 如有新购软件,需提供新购软件的许可证证明书、授权证书的授权;
? 项目所交付的应用系统软件环境必须包括生产环境(正式环境)、测试环境,所有环境均能正常使用。
(2)文档要求
系统实施方必须提供完整的软硬件安装、操作、使用、测试、控制和维护手册。以满足将来整个智慧政务服务平台的维护和功能扩展需求。所提供文档必须是电子文档与纸质文档两种形式。
? 所有成果交付物编制语言应为简体中文。? 所有成果交付物均需同时提供光盘介质、纸质文档2份和电子文档1份。
? 只有该项目所有技术成果均提交招标人后,系统实施方才能向招标人提出项目成果最终验收申请。
? 该项目成果将根据招标人需要进行各级验收,系统实施方应配合招标人进行各项验收准备工作。
? 招标人各级验收提出的修改意见应在该项目中予以修改和完善,涉及商务的,由双方商务人员友好协商解决。
六、项目管理要求
1、项目组管理
投标人需要对此项目建立专门的项目组,明确列出项目组主要成员及其工作经验,并向招标人提交每个成员的资质证明,参加本项目的工作内容、工作时间、工作量、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是否全职参加等资料。项目组成员必须稳定,成员必须专职工作,项目组人员的变更必须经采购单位的同意,必须提前1个月向采购单位提交书面申请。
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采购单位认为投标人项目经理无法有效组织项目成员完成该项目所要求的工作内容时,有权要求投标人更换项目经理,投标人有义务接受。
投标人应严格按照软件工程规范进行管理,并遵循常熟市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制订的各种技术和管理规范,采购单位有对项目进度、软件质量进行监督控制的职责和权利,投标人应按要求提供项目阶段文档,并经采购单位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工作。投标人需承诺项目经理及主要技术人员在项目整个生命周期中不得更换,如遇不可抗因素确实需更换的,须经甲方同意,且更换后的人员资质、技术能力不低于原有人员,甲方对更换后的人员不满意,乙方必须无偿更换直到甲方满意为止。
2、项目管理机制
投标人应明确说明项目管理方法,项目实施方法,对本项目的实施风险分析和相应的控制方法,以及质量管理方法。
3、进展汇报
投标人应每周定期呈交项目的进展报告,并在进展报告中列明开发/生产的进展、任何可预见预定交付日的延期和所有其它采购单位可能要求的有关信息,及上述每一项情况的相应活动或行动。同时,应定期安排汇报会,并在汇报会中与投标方讨论项目的进展报告及其它与项目有关的事宜。
4、项目控制
投标人应任命一名项目经理,此人将:
? 对拟建设系统要有充分的理解,具备足够的项目管理的经验和能力;
? 除对实施商的人员有完全控制和管理权力外,并且得到实施商在工作进展期间具有做出日常决定的充分授权;
? 在正常工作时间或任何其它认为需要为能够根据执行计划表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内,可以被联系到。
七、项目验收要求
1、项目验收的组织机构
招标人负责组织验收小组,负责整个验收工作。投标人应组建由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构成的测试小组,并在验收小组指导监督下开展工作。
2、验收标准
各阶段实施满足项目需求确认书的要求,并完成相关知识转移工作。
按需求确认书完成相关工作并提交项目成果,所有项目成果均已达到需求书要求、通过招标人的审查并签字确认。
系统性能、功能、安全满足需求,并通过招标人的测试评审。上线试运行三个月,系统运行稳定无宕机,各功能模块能支撑业务正常运作。
对于不满足需求确认书要求的投标人交付物,投标人应及时予以整改、修订、完善以满足要求。运行期间若出现功能故障、系统不稳定现象,解决故障时间不计入试运行时间,上线试运行时间向后顺延。
3、阶段成果确认
根据招标文件中对项目进度的阶段要求,在阶段成果交付时,投标人须负责提出书面申请,招标人同意后须在15天内成立评审小组,组织阶段性评审会,招标人将依据需求确认书要求,进行阶段成果的审查、确认工作。
4、初步验收 项目成果交付后,招标人检查项目符合验收标准后,组织进行项目初步验收相关工作。
项目的初步验收须在系统上线后三个月后进行。
5、最终验收
项目成果交付后,监理、招标人检查项目符合验收标准后,组织进行项目最终验收相关工作。
项目的最终验收须在系统稳定试运行三个月后进行。所提交的技术文档如有修改,请提交最新版本。
6、质保期验收
根据质保期要求完成质保期工作内容。
按照招标人档案管理部门要求,编制相关归档文件,完成项目归档工作,得到招标人档案管理部门的签字确认。
完成以上工作、提交质保期验收报告并通过监理、招标人签字确认。
八、质保期及服务要求
1、质保期
本项目从终验结束起壹拾贰个月内,即为项目的质保期,投标人在期内须提供质保服务,包含软件产品及开发实施部分的升级和售后服务。
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承诺能够向招标人提供的具体售后服务承诺与技术支持内容。当项目中标后,作为项目的实施方,应在系统开发成果经招标人验收、鉴定合格后,承诺提供壹拾贰个月免费的质量缺陷保证期及后续服务(包含但不限于产品免费升级)。
支持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
常驻人员要求:要求在质保期需有常驻人员,对系统进行优化、进行新增需求的分析、开发设计和系统升级发布等工作;常驻人员的工作由招标人项目负责人员安排。
系统技术支持:对招标人提出的与现有方案及系统有关问题及时进行答疑与解释。
软件更新/升级服务:投标人须向招标人提供其所提供产品及服务在需求确认书范围内,在质保期内已经正式发行的相关软件更新服务(如有),而不额外收费;更新包括改正错误、补丁包等支持和服务,及相关配套文档资料,还可获得软件版本使用选择建议;
定期回访与评估,前三个月1个月进行一次,之后每个季度一次。每次回访时双方提前一周共同确认时间及参加人员安排,对招标人系统应用状况进行评估,并提交回访评估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系统应用情况、问题分析、改进建议等,协助招标人完善系统应用。
在质保期内,除保证平台的正常使用外,针对运行、运营过程中发现的技术、管理等方面问题,提供优化建议方案。
2、服务要求(1)总体要求
对系统运作和故障情况的支持、服务要求: ? 重大故障:由于系统原因造成系统瘫痪或由于应用软件原因造成对大量用户的服务无法正常进行;重大故障需30分钟内响应,2小时之内恢复正常运行。如果投标人不能在2小时内远程解决,投标人必须在收到招标人到现场服务要求后4个小时内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 严重故障:由于系统原因导致系统部分功能丧失或因应用软件问题影响部分用户的服务无法正常进行。或者该故障对系统存在重大隐患;1小时内响应,1天之内恢复正常运行。如果投标人不能在1天内远程解决,投标人必须在收到招标人到现场服务要求后1天内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 轻微故障:系统或应用故障基本不影响业务;1天之内相应,1周之内恢复正常运行。如果投标人不能在1周内远程解决,投标人必须在收到招标人到现场服务要求后1天内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 一般故障:系统或应用故障基本不影响业务;1天内响应,3天内恢复正常运行。如投标人不能在3天内远程解决故障,投标人必须在收到招标人到现场服务要求后3天内提供现场支持服务;
上述各类故障解决后必须提交故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故障现象描述、故障分析、故障解决办法、改进及建议分析等。
7天×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提供全天候无间断的产品技术咨询、故障申报受理、硬件维修受理;
现场系统、软件故障诊断支持。若因故障无法通过远程技术支持方式确诊时,投标人应安排工程师赶赴现场进行故障诊断; 接到维修通知后,投标商及时响应招标人用户的请求。该服务必须是连续进行的,直至故障维修完毕恢复正常运行,并将故障内容及原因、处理过程和方法、完成处理及恢复正常的时间和日期等以书面形式报告最终用户;
巡检服务。在质保期内,投标人工程师每隔三个月到现场,就软件应用情况进行网络运行环境、软硬件及配置状况、网络性能等多方面的分析,并对发现的问题提供调查报告及解决建议:
处理并解决招标人和工程参与方在系统使用过程中所遇到的所有问题。
帮助招标人建立系统运行和维护的档案记录;
提供招标人所购买的实施项目中所需软件的最新动态和技术支持;
为了系统的稳定性及数据优化,投标人应根据招标人的后续需求在项目质保期结束后能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建议。
投标人应在投标文件中列明壹拾贰个月质保期结束后的售后服务报价明细(包含但不限于用户数单价、软件升级费用、模块和报表修改单价及计算方式等)。
(2)长期维修服务
投标人应在常熟市智慧政务服务平台系统生命周期内负责向招标人提供相关的系统驻场维修和技术支持,提供优惠的拓展功能开发、系统的动态调整等服务内容。投标人须备有相当的技术力量,以满足招标人长期维修服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