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调研目的乡镇纪委是党的最基层的纪律检查组织,他们直接面对人民群众,处在执纪监督的最前沿,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最积极、最重要、最坚实的力量。加强乡镇纪委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政治需要,是落实党和政府的农业农村政策和惠民政策、保障基层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保证。通过调研,发现乡镇纪委建设中的不足,加以改进和完善;把乡镇纪委建设成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履职尽责、监督有力的党的基层纪律监督专责机关。
二、基本情况
(以某片区为样本)
1、人员配备情况:某镇纪委配备四人,其中纪委书记1人,纪委副书记1人,职工2人,其中纪委书记为公务员,其余三人为镇辖各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其中大学文化1人,大专3人。
某1镇纪委配备5人,其中纪委书记1人,新进公务员1人,镇属事业单位编制3人,其中2人为兼职,大学文化1人,大专3人,中专文化1人。
某2镇纪委配备3人,2018年纪委书记1人,事业编副书记1人,9月新进公务员1人;2019年9月前纪委书记1人,公务员1人,兼职公务员1人,2019年9月后,纪委书记1人,新招公务员1人,纪委人员均为大学文化。
2、近二年受理信访问题线索、立案情况
某镇:2018年受理信访线索 17件,办结17 件,立案处分3 件 3人;2019年1-9月受理信访线索22 件,办结 7件,立案处分2 件2 人。
某1镇:2018年受理信访线索25 件,办结22 件,立案处分4 件4 人;2019年1-9月受理信访线索14 件,办结11 件,立案处分3 件 3人。
某2镇:2018年受理信访线索26 件,办结26 件,立案处分 5件5人;2019年1-9月受理信访线索 9件,办结6 件,立案处分1 件1 人。
3、业务培训情况
某镇:2018年以来,参加县纪委短训4人,市纪委短训1人;纪委书记、纪检干部未参加过系统培训。
某1镇:2018年以来,未参加过系统培训,参加县纪委短训2人,市纪委短期培训3人。
某2镇:2018年以来未经过系统培训,参加县纪委短训2人,市纪委短训3人。
三、存在问题
某片区三镇处在县城及城边,征地拆迁、利益分配等矛盾突出,信访问题线索多,矛盾化解、信访办理任务重,县委、县纪委监委、各镇党委对各镇纪委在人员配备、经费安排给予了较多的倾斜,三镇纪委干部在监督执纪、信访矛盾化解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纪委建设上仍存在一些困难和影响长远发展的问题。
1、没有固定编制。乡镇纪委目前只有机构,没有核定专项编。所属人员均为乡镇其他部门调剂。这就使乡镇纪委的人员不稳定,特别是人员编制紧缺、人不够用的小乡镇,问题就更突出。很难按照省纪委的要求,保障乡镇纪委有专职人员3人,乡镇纪委办案有可能临时“抓差”。
2、人心不稳,流动性大。因乡镇纪委没有固定编制,当前在乡镇纪委工作的大部分是事业编制人员,大家感觉是占着人家的编,干着纪委的事,没有归属感。人员进来后沉不下心,进得快,出得快,造成基层纪检监察队伍的不稳定。
3、纪检监察干部兼职多,心挂两头。由于乡镇纪委没有编制,人员都是从乡镇其他事业单位调整使用,因此有相当部分同志都还兼任原部门的工作,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监督执纪工作中。
4、个别乡镇纪委书记专职不专。上级纪委要求乡镇纪委书记要专职专责,专司监督职责。但现在有些纪委书记仍然在分管其他工作,不能专责监督执纪,影响了纪检职能的发挥。
5、业务能力与工作要求不相匹配。乡镇纪检干部都是乡镇其他部门调剂使用的,包括大部分乡镇纪委书记都没有经过纪检监察业务系统的培训,相当一部分人短训都没有参加过,而对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存在本能的恐慌,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6、工作经费需适当倾斜。乡镇纪委因没有固定编制,经费按人头预算到乡镇,我们县每年每乡镇解决1万元工作经费,有的乡镇确定纪委的工作经费就这一万元,包括装备、设备购买、办案经费,这在信访件较多的乡镇就有点捉襟见肘,影响工作开展。
7、激励不够。一是我县规定乡镇纪委书记、副书记享受每月220元纪检监察特岗津贴,其他纪检干部则没有,不能一视同仁,也影响了部分乡镇纪检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在这方面某1镇、某镇党委做的比较好,一般纪检干部的特岗津贴由乡财政补齐,办案经费由镇保障。二是优秀乡镇纪检干部因身份限制,既不能向上级纪委监察机关交流使用,在乡镇又不能提拔,难以激发干部活力。
四、工作建议
乡镇纪委工作点多、面宽、线长,工作压力大。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建设好乡镇纪委,必须着力完善机制体制,强化管理,优化结构,提高素质,针对乡镇纪委建设提出如下建议:
1、核定乡镇纪委专项编,安好家。根据乡镇管辖人口数量,由中纪委、中央编办统一核定乡镇纪委编制数,使乡镇纪委有机构,有编制,解决广大乡镇纪检干部的归属感,使其心有所属,身有所依,心无旁骛履职尽责。
2、选强配齐干部,畅通出口。根据编制,把年纪轻、讲政治、素质高、敢担当,且专业互补的干部选拔到乡镇纪委,把好入口关。乡镇纪检干部一般应在乡镇纪委交流,对素质高、能力强、表现优秀的乡镇纪检干部要提拔重用,既可以交流到县(市)纪检监察机关工作,也可就地提拔。对不能胜任纪检工作的,应予以调整工作岗位。
3、乡镇纪委书记要专岗专责。要重申乡镇纪委书记专司监督专责的要求。对不能专责专岗的乡镇纪委书记,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应向党委建议予以调整。确保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的落实。
4、完善管理体制。在现行法律制度下进一步完善乡镇纪委的管理体制。一是监察权问题,监察法规定在县级以上设立监察机关,对公职人员行使监察权。乡镇没有监察权,但在现实中,村委会非党员干部,乡镇机关中非党员在职人员在行使公权力违反法律法规需追究政务责任时,全部由县级监察机关办理,不但增加了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负担,也增加办案成本。而由乡镇纪委办理更节省资源和行政成本。在监察法没有受权的情况下,可报请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批准同意由县级监察机关委托乡镇纪委行使部分监察权;委托可视情况一案一委托,或者半年一委托,以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行政成本。二是管理体制问题,按照纪检监察县乡一体化模式,乡镇纪委编制由县纪委统一管理,人员在县内各乡镇交流,优秀的可交流到县纪检监察机关工作;工作经费由财政预算到县纪委统一保障,待遇与县级纪检监察机关同工同酬。乡镇纪委受上级纪委监督、乡镇党委双重领导,以乡镇党委领导为主,上级纪委对办案工作实行领导。人员的日常管理、年度考核、绩效考核由乡镇负责。纪检监察机关如实行监察官制,对乡镇纪委也应一同纳入。
5、加强业务培训。建议省、市纪检监察机关设立纪检监察学院负责纪检监察干部的日常培训、轮训、监察官的晋升培训。省、市纪检监察机关要制定长、中、短期干部培训计划,市级机关要在三年内对乡镇纪检干部分批进行系统培训,做到人均轮训一次,时间1-3个月。县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当前纪检监察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制定乡镇纪检干部轮训计划和轮训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到委室跟班学习,也可以片区为单位集中办案的方式进行轮训。让参训人员参与到线索处置、案件初审、审查调查及案件审理等工作中,在实践中学习,以提高业务素养和办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