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十四五”推进培育发展新动能调研报告
市“十四五”推进培育发展新动能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创新谋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化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2021-2025是巩固提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建设成果的关键时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的战略机遇期。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十四五”期间如何确保xx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推动创新转型、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成为五年规划最主要的挑战和重任。按照全市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部署,我局围绕摸清全市“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现状、培育“十四五”创新发展新动能主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十三五”期间xx科技创新现状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1.创新投入稳步增长。xx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xx亿元,位居全省16位,R&D经费投入强度为xx。从全社会研发投入来看,xx年全社会研发投入xx亿元,较xx年增加xx亿元,增速为137%;xx年全社会研发投入xx亿元,投入较上年增加xx亿元,增长20%;xx年R&D经费投入增长到xx亿元,同比增加xx亿元,同比增长18.8%,较xx年增加了近xx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54.24%,年均增长52.44%。从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来看,xx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上升幅度最大,由xx年的0.19%上升到0.42%,上升0.22个百分点;xx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为0.46%,同比增长9.5%;xx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为0.52%,同比增长13 %,较“十二五”末增长273%,全省的排名由16提升到12名(限于统计原因,R&D经费仅能统计2018年及以前数据)。全社会研发投入及强度均保持40%以上的增幅,充分说明市委、市政府及全社会越来越重视投入对科技创新的基础作用和支撑作用。
2.创新主体不断壮大。聚焦“6+2”新型工业和“7+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实施xx市科技型企业培育提升行动计划、xx市《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方案》,全面宣传落实加计扣除、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办法等政策措施,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着力梯度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十三五”期间,全市新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xx个,累计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xx家,高新技术企业xx家。高企数量较“十二五”时期增加25家,首次实现了高新技术产业八大领域的全覆盖。“十三五”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xx亿元,年均主营业务收入为xx亿元,较“十二五”年均主营业务增长72%,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xx亿元,较2015年增长18%。到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xx亿元,较2015年增长71.69%。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与产值不断增加,产业结构持续调整,驱动产业转型发展的动能不断显现。
3.创新体系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积极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点产业布局创新平台,建成省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xx家、众创空间xx家、重点实验室xx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xx家,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xx家,创新平台覆盖各产业,初步形成了“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联盟、高新技术企业”五位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为我市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4.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出台《xx市促进科技成果产出转移
转化十条措施》《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重点任务清单》等政策措施xx余个,“十三五”期间全市取得成果xx项,较“十二五”时期增加15项,同比增长9.7%。其中:国际领先技术xx项,较“十二五”增长85.7%,国内先进水平及以上xx项,同比增长67.5%。获得省科技进步奖xx项,其中二等奖xx项,三等奖xx项,科技成果产出数量、质量双双提升,全市敢于创新、勇于创业、善于创富的良好氛围初步形成。
5.成果转化不断提速。“十三五”期间我市持续实施成果转移转化行动,促进创新成果面向市场需求,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十二五”期间全市成果转化总量为xx项,年均转化量为xx件。“十三五”时期,成果转化总量为xx项,年均转化量xx项,同比增长22.84%,总体呈现上升,到2020年成果转化数量达到最高值xx项。随着成果转化数量的增加成果转化产值从“十二五”以来也不断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小,增长坡度平缓。“十三五”期间成果转化总产值为xx亿元,年均产值为xx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27.1%。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让科技与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6.创新活力不断迸发。围绕产业创新、转型升级,持续深化市校合作、厅市合作、区域合作,推动不同领域、区域创新思维碰撞,激发创新活力。“十三五”期间xx市技术合同累计xx项,较“十二五”增加xx项,增长43%。年均技术合同登记数为xx件,较“十二五”年均技术合同登记数增加xx件。“十三五”期间技术市场成交额累计xx万元,较“十二五”增加xx万元,增长率高达288.7%。“十三五”年均实现技术市场成交额xx万元,较“十二五”增加xx万元,其中2020年全市完成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xx万元,较2015年增长了3倍,技术市场交易活跃度明显提升。
7.扶贫支撑不断强化。创新推行“七个一”科技扶贫新模式,科技扶贫在线平台、科技特派员实现全市所有贫困乡(镇)村全覆盖。“十三五”期间,累计入驻专家xx名、信息员xx名,选派省“三区”科技人员、市县科技特派员xx名,进村入户开展“一对一、一帮一、一带一”精准扶贫,培训群众50万人次,推广应用产业发展新模式、新技术、新品种xx项,实现对全市739个贫困村科技服务全覆盖。2016年我市委派科技特派员xx人,解决群众需求xx次,科技特派员人均解决问题75.86次。2017年科技特派员人数增加到xx人,共解决群众需求xx条,人均解决群众需求134.21次。2018、2019、2020年分别选派科技特派员xx、xx、xx人,分别解决群众需求xx、xx、xx条,人均解决问题次数达到xx、xx、xx次。科技在基层的影响力、群众对科技工作的满意度不断提升,群众满意率连年保持在96%以上。科技扶贫在线全年推送科技需求推送量、解决数连续三年双双排位全省第一。xx“七个一”科技扶贫新模式,得到科技厅xx厅长、xx副厅长批示,省委改革办将其作为先进典型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推广。
(二)存在的问题
1.创新资源不足,基础薄弱。人才、资金、项目等创新资源不足,难以助推企业创新成长,经久以往,企业积弱难反,创新能力无法提升。人才是创新的根基,2018年xx市R&D人员总量为xx人,占xx省R&D人员0.74%,万人就业人员中R&D人员低于xx省平均水平,与xx省每万人就业人员中R&D人员数量相差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25.44,科技工作人员较少。获得国家、省以上称号的高层次人才仅xx名,市级科技拔尖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xx人,高素质创新人才匮乏;科技项目是科技创新的依托,资金是创新的助推器。2019年xx市企业争取省级科技项目申请数量为仅xx项,占xx省科技项目总量的比重不超过2%,争取到位资金xx万元,其余企业均未获得专项资金扶持。这是由于xx大部分企业基础较弱,不满足国家、省项目申报条件。没有科技项目作为企业科技发展的依托,缺少专项资金的支持,创新动力和能力不足,中小企业创新难以维续。创新资源不足影响企业整体创新能力,创新基础薄弱会增加创新资源争取的难度,由此陷入创新资源与创新能力的恶性循环。如何调节创新基础薄弱与科技资源缺乏之间的平衡、跳出循环圈是xx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2.创新主体质量不高,科技型企业尤其高新技术企业量少且规模小。企业是科技活动的承担者,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又是科技活动的主要践行者,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规模会直接影响创新水平。从数量上看,xx市中小微企业总数超过10000家,按照科技型企业评价办法,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仅有xx家,占比3.1%,国家科技型企业xx家,占比不到0.5%。高新技术企业xx家,仅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的0.76%。从规模产值上看,在xx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值上亿xx家,5000万元左右xx家,全市高新技术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不足20%,高新技术产业的规模难以产生经济辐射,带动其他产业发展。xx市要增强创新活力,不仅需要培育更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量”的增长,更需要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质量,实现“质”的突变。
3.创新成果质量欠佳,成果转化效益不高。创新成果和成果转化是创新产业链中重要的两个环节,反映了创新成果的竞争力和市场需求程度。xx市的创新成果数量上增加,但是专利的技术含量不高,其中发明专利仅占专利总量的xx%,而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创新成果占成果总量比重不足10%,缺乏高质量的创新成果的现状依然未得到根本性改变。从成果转化率上看,除企业转化的成果占比约70%外,外观发明、实用新型、发明专利等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不到30%,转化率不高的问题依然存在。从成果转化效益、对经济的贡献上看,创新成果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受限,年实现上亿转化产值的成果不足20%,全市年成果转化总量增幅保持低位(每年不到10%),难以体现对全市经济的支撑引领作用。
4、特色产业比较优势不明显,产业集群度和粘黏度不高。特色产业是对地区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资源的浪费同时减少地区同质化发展带来的恶性竞争。xx市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发展特色农业有优势,但如何集聚资源发展特色农业,突显比较优势则需要更加合理的顶层设计。特色产业比较优势不明显与产业集群度有较大关系,产业上下游企业沟通不畅,协作艰难,资源共享程度低,难以实现创新集群攻关。xx市除铝产业有10家左右的高新技术企业初步形成产业上中下游的小集群外,其余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均是零星分布,产业协作不够,多数科技型企业不仅规模小、产出低,且分布零散、各自为战,产业链多但较短,企业粘黏度不高,缺乏集群攻关、抱团发展。企业生产上游的原材料供给协调,生产中游的技术、设备共享,以及下游的市场信息、销售衔接等都难以实现。企业各居一隅,技术研发人员、研发设备、市场需求信息相互独立,缺乏沟通,难以擦出思维的火花,突破技术瓶颈。缺少共享机制,又导致研发设备浪费,研发成本增长。xx市如何引导企业加强协作交流,促进资源共享,加速产业集群,不仅需要在产业规划设计中作出调整,还需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二、“十四五”面临的机遇挑战
(一)国际科技竞争和对抗不断加深加剧,颠覆性技术创新以及科技壁垒的“双刃剑”倒逼创新,由此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经济全球化对创新资源配置日益产生重大影响,人才、资本、技术、产品、信息等创新要素全球流动,新能源(储能技术)、生物医药、物联网、自动驾驶等颠覆性技术不断革新,科技创新的速度、范围和规模在不断刷新,技术转移和产业重组不断加快,由此为我市企业创新、产业转型带来了新的机遇。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在5G、北斗导航、高铁等技术在国际上竞争力不断增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赶超与攀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断的设置科技壁垒,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英国、捷克、日本、加拿大等许多国家禁止购买华为产品,禁止华为购买本国技术的产品,甚至拆除华为设备,“去中国化”动作频频。近日,美国颁布的《美国出口管制改革法案》扩大出口管制法的适用范围,增加了对“新兴和基础技术”的出口管制,随后将包括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旷世科技、大华科技等28家中国组织和企业列入实体清单,使我国部分行业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循环受阻。为了改善当前现状,解决创新链中断问题,国家提出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发展战略,并首次将内循环放在发展的首位,《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不断出台,扶持力度增大。对于我市而言,如何利用国家对这些高端产业发展机会,积极承接国家相关产业布局,加强对产业链上下游的研究布局和建设,提高发展质量。
(二)疫情、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复工复产,带来了制造业和产业创新发展的一次重新洗牌机遇和挑战
2020年新冠病毒的快速传播导致经济增速下降,世界经济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美国自2020年3月份以来,在短短四个月内有接近7万家企业倒闭,日本3个月内超过200家企业倒闭,而我国自新冠以来企业倒闭数量超过20万家,全球经济一片萧条。随着疫情防控得到有效控制,全国各地区在逐步有控制的恢复经济,中小企业逐步恢复经济活动,创新创业企业如雨后春笋。我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转“正”,引领形成发展新标杆。我市作为制造业薄弱的区域,如何抢抓疫情、后疫情时代的复工复产机遇,积极参与市场重新分配,以科技创新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借力全球全国全省制造业的转移,产业回转带来资金人力设备,积极承担产业转移机遇,发展高端制造业的战略机遇和挑战。
(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带来的区域协同创新、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和挑战
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是党中央今年确立的国家发展战略。2018年11月,xx与xx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书》,助推xx“北向东出桥头堡、生态康养后花园、绿色食品供给地、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两地区域协同创新合作。两市共签订合作协议xx余个,签约xx产业转移项目xx个,计划投资xx亿元。其中,已开工xx个,投产xx个。xx、xx两市还进一步签署了农业、协同开拓市场、工业一体化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发展、区域物流经济、文化协同发展、旅游、科技等xx个合作或投资协议。随着xx与xx的融合发展,xx对xx的经济辐射效用增强,经济辐射范围拓宽,带动xx市产业产能提升和结构调整。2020年6月,xx市分别与xx市xx区、xx区拟定《x(x)x(x)科技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xx区、xx市战略合作协议》,拉开了xx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创新发展序幕。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提出“支持xx成为成渝地区北向重要门户枢纽,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给地和产业协作配套基地”。承接成渝经济圈建设中的产业转移,利用双城经济建设中规模效益辐射,利用共享平台、共享实验室等建设,借鉴学习成渝科技创新发展的经验,积极推动与成渝经济圈的经济衔接范围拓展,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这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给我市带来的机遇。挑战在哪里?在于一个创新相融的“融”上,“共搭一个台,同唱一出戏”,是成渝地区把我市创新人才、创新金融资源、创新成果兼并兼融了,还是我们做好借智集力文章,围绕整个产业链进行创新资源的再优化、技术攻关的再协作、产业创新的再组织,如何推动科技创新相融发展、互利共赢是今后合作的巨大挑战。
(四)“新基建”:科学技术带来的一次巨大红利派发,xx市创新发展、转型发展一次重大机遇和挑战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符合未来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上海、北京、广州为代表的城市已经开始加速数字网络与产业创新的融合。以5G、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网络融合创新,以及信息技术和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形成的数字基础设施是未来发展的关键,积极推动数字基建与产业创新融合、新消费、市场和政府的融合,打造一批场景应用创新示范,建设“智杆”“智路”“智车”“智品”“智桩”“智园”“智区”“智链”“智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工业、医疗、交通等行业的转型升级,用数字经济提升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新基建指明了国家的战略发展方向,引领了世界新一轮科技创新和相关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的科技经济新时代,这是促进区域内的生产、运输、消费与数字化的不断融合,提高生产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和创新绩效的一次重大机遇,而挑战在于我市创新资源的受限,如何选择创新突破点,引领带动形成新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十四五”推进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对策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我市实现以资源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转化、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做好“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必须坚定不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解决企业、产业技术创新和群众科技需求为主攻方向,聚焦科技创新、乡村振兴两大主战场,把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基建”等重大机遇,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成果转化两大行动,推动省级高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三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到“十四五”末,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xx亿元,成果转化产值xx亿元。创新环境、创新活力、创新绩效取得明显提升,科技与经济加速融合,人民群众对科技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奋力建设川陕甘结合部协同创新示范市、科技经济金融深度融合示范市、科技服务乡村发展振兴示范市,努力为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围绕“十四五”创新发展、培育发展新动能,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增强创新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引,汇聚全社会创新发展共识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述、新要求,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在地位上,总书记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战略支撑,处于核心位置。在道路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在方向上,指出必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在改革上,指出必须激活力提效能;在人才上,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目的上,确立科技服务人民的目标,共建世界科技强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论述科学的解释了科技创新“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为我们破解群众、企业、产业现实科技需求问题,寻找推动全市转型发展的办法、措施指明了方向路径,全市必须形成这一共识,凝聚力量,进一步增强加快创新发展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定不移以新思想定向领航,从新论述中寻策问道,在新时代抢抓创新发展新机遇,培育区域发展新动能。
(二)开放合作创新:持续做好借智引力文章,深化市校合作、厅市会商、区域合作,集聚创新发展智力、人才、项目、资金资源
开放合作谋创新、抓创新是我们破解高层次人才少、创新资源缺乏的有效途径。继续深化市校、厅市、区域三大交流合作,不断的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我市聚集。
1.深化市校合作。一是把需求摸实。组织各县区政府和科技主管部门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业“6+2”、农业“7+3”产业布局,结合本地实际,选定xx个重点产业,梳理摸清当前急需的技术攻关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技术攻关课题、路线,同时组织发动相关科技型企业摸清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技术问题和科技需求。二是把合作做实。由各县区科技主管部门发动企业与国内外行业优势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围绕确立的重点发展产业,每年力争组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一次技术讨论对接会,让企业与专家教授面对面的交流讨论技术攻关情况、成果转化存在等方面的问题,及时调整攻关研发思路、方向,实现合作迅速转化产业化。三是利用市校合作平台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好用活人才引进政策,利用市校合作柔性引进院士等高层次和团队xx个以上,培训培养我市相关人才xx名以上,带动全市技术创新,着力解决高层次人才缺乏的问题。四是强化部门协作。进一步加强同经信、农业、卫计等部门的信息沟通、科技协作,共同整合资源,支持推动企事业单位与高校科研院所早日见效、早出成果。
2.深化厅市合作。我市是全省首个与科技厅建立会商机制并进行了四次厅市会商的市州。自2010年开展以来,按照省科技厅与市人民政府议定领域和事项,已经有xx亿多资金落地xx,对我们解决创新发展资金问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加强项目储备、申报、争取。认真梳理厅市会商项目对企业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方面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和成效,加强典型宣传。同时认真梳理今后一段时期拟纳入会商的重点产业和项目,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召开厅市会商会议xx次。加强项目储备,指导企业申报,力争每年争取省科技厅项目资金xx万元以上,推动更多全省创新项目资金资源落地我市。二是组织承担省科技计划项目的企事业单位,按照任务合同书加紧实施,力争项目早见成效。对项目实施迟缓的企事业单位,严格按照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予以严肃处理,倒逼企业加强研发,提升创新项目资金实施绩效,切切实实把会商项目实施好、作用发挥好,资金用到刀刃上。
3.深化区域合作。一是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组织各县区科技主管部门和相关企业认真研究,在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等产业上下游科技创新方面加强协同协作,力争每年转移转化成果xx项以上,着力把xx建设成为成渝地区的成果转化基地。二是继续推进川东北经济区、东西部扶贫协作等区域性科技交流合作。组织企业参加高交会、农高会等展会平台,展览展示、延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果,推动更多的xx市制造“走出去”,不断聚集各类创新资源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加强国外人才和智力引进。坚持“鼓励高端、控制一般、限制低端”,主动对接公安、外事等部门,加强引智项目实施,进一步优化外国人来广许可工作流程,为外国高层次人才来广开辟绿色通道。
(三)培育创新主体: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与成果转化的实施主体、技术创新的受益主体,培育一批规模质量效益好的科技型企业
1.培育创新型企业家。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企业家是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者、领导者、管理者和推动者。一个企业家能决定一个企业发展高度。华为任正非、微软比尔盖茨,还有我们市的很多制造型企业老总都是学理工的,有的在当老总之前就是国企或大公司的工程师,都很有真才实学,都追求技术、重视创新、坚持创新,也在风云变幻中做出了品牌、闯出了市场。这些同志,既是富有商业头脑的企业家,也是富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目前,全市这类群体虽然总量不多,我们要持之以恒、潜心推动这一群体做大做强。通过举办创新型企业家培训和参加各类论坛展会等方式,帮助企业家开阔眼界,应对市场前沿技术开展技术攻关。各级各部门要经常深入企业去,关心了解企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市场销售方面情况,帮助解决技术创新难题,保护企业家创新成果,真诚真心和企业家交朋友,构建清新政企关系。全市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宽容失败,既锦上添花,又雪中送炭,共同努力,激发企业家精神,力争培育出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家。
2.培育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企业分为市场需求型和创造市场型,企业创新要么受到市场需求的引导,要么就是通过创新开辟新市场,通过抢占市场份额获得超额收益,取得行业龙头地位。在企业培育上,要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布局,指导督促企业创新成果产出,培育一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科技型企业,同时督促有能力的科技型企业进行原始创新。“十四五”期间力争培育科技型xx家,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行业领军科技企业xx家以上。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开展市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认真落实xx市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方案,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平台,开展智能安防、智能装备、智能数控机床等技术攻关,促进智能经济发展。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八大领域,推动新材料(有色金属)、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推进食品饮料、建材家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xx铝产业研究院创建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xx县创建省级高新区。力争每年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稳步提升。推动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专注创新、执着创新。
3.加快构建重大创新平台。根据xx市“6+2”新型工业和“7+3”现代农业产业的内在需求,加快布局和建设创新平台。通过政府扶持和引导,xx经济技术开发区要瞄准有色金属(铝基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这三大主导产业建设产业创新中心、研究院等产业创新平台。各县区要依托产业特色建设科技创新平台,打造创新平台、孵化器、产业基地三位一体的新兴产业集聚体系。在平台建设体制机制设计上,突出政产学研利益共同体,通过创新平台法人实体化机构运作,加强科研开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科技管理部门要加强创新平台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和考核机制,形成以综合科技创新平台为引领、科技孵化平台、行业研发平台和企业研发平台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4.推动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一是强化引导。加强科技成果产出转移转化激励机制建设,以企业为主体推动科技成果按需定制、按需转移,每年产出重大科技成果xx项以上。二是加强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国家技术转移xx中心xx分中心等市县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和技术经纪人培训,推进xx学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促进技术市场活跃、成果转化迅速。三是推动企业创新成果共享。探索科技创新券试点,推动企业、科研院所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成果共用,进一步降低企业创新成本,着力形成新的科技型企业集群。四是加强金融支撑。扎实推进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和xx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金融示范园区建设。围绕企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资金问题,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常态组织企业与金融开展科技金融对接,签订投融资协议,每年带动转化产业化成果xx项以上,“十四五”期间培育产值超亿元的科技型企业xx家以上。
(四)产业创新:聚集创新要素,坚持差异创新,推动特色化产业园区建设,着力培育区域创新发展比较优势
创新发展的主体是企业,主攻方向还是在于依托科技创新,培育发展具有竞争优势、领先优势的产业,进而依托产业集聚一批创新型企业,形成创新发展的比较优势。
1.差异布局,树立专注理念。一个地方的创新资源总是有限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实践证明,产业发展同质化永远只有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拣人家吃剩下的。实现差异化发展,靠的就是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如浙江云和县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就发展木制玩具产业,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设计创新、工艺创新、业态创新(与文化、动漫、旅游等产业结合融合),现在产品畅销七十多个国家,占全国同类产品的半壁江山,成为了我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木制玩具生产和出口基地,被誉为“中国玩具城”和“中国玩具之乡”。这些创新发展经验值得我市学习借鉴。建议各级各部门、各县区认真分析支持领域产业发展现状,重点确定xx个重点发展产业,选聘行业知名专家教授帮助分析研判,为产业创新研究方向、课题确立提供有力的决策咨询,集中各类创新资源,推动产业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2.推进特色化产业园区建设,加速产业集群。xx市产业链多而短,各企业孤军奋战,没有合适的上下游产业,无法形成有效的产业链,因而无法产生企业聚集带来的规模效应和聚集效应,难以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特色化产业园区建设建立良好的产业定位和协调的主辅产业关系,需要政府做好产业园区规划和企业引导,提供政策帮扶和咨询服务,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让企业主动加入园区建设,实现企业间信息沟通、技术互助、设备共享。根据地区特色产业布局产业园区,建议:xx县,以猕猴桃、雪梨为引领的农业科技园区,以新能源为支撑的绿色创新发展示范区;xx县,以茶叶、中药材为主要特色的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示范区;xx县,以锂电新材料、新型动物药为支撑引领的新型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xx县,以食用菌、茶叶为引领的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示范区;xx区,以核桃、高山蔬菜为主要特色的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示范区;xx区,以xx集团为引领的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xx区,以健康食品、现代养殖业为主的绿色农业发展示范区;xx经开区,以铝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为支撑的全市产业创新高地,通过园区建设,集聚关联企业,延长产业链,将产业做大做强。
(五)创新为了人民:强化科技富民惠民支撑,培育乡村发展振兴新动能
坚定不移以群众需求为主要导向,围绕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和科学技术服务,为群众科学生产、科学生活提供示范引领,引导农村移风易俗,促进民富村美、乡风文明和发展振兴,为基层治理提供科学示范样本。
1.持续加强科技特派员建设。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20周年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xx省“三区”人才管理办法》和《xx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管理办法》,围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xx名以上。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省“三区”人才、市级科技特派员的服务、管理和先进典型宣传,提升科技人才开展“三产六技”的服务绩效,着力把创新的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
2.持续加强科技扶贫在线平台建设。科技扶贫在线是解决群众技术需求、降低群众产业发展成本的有效方式,宣传好、用好这一平台有利于农村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增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巩固党的群众基础。一是加强宣传。加大对“xx科技扶贫在线”的宣传,进一步提高群众知晓率和信息浏览量,力争家喻户晓。二是优化提升平台“专家服务、技术供给、产业信息、供销对接”四大服务,年解决群众、农村现实科技需求xx条次以上,准确解答率96%以上,让群众有问题找平台。三是进一步加强对平台专家队伍的动态管理和日常监督,严把专家入库进口关,提高专家队伍整体质量,对不作为、乱作为的专家及时采取约谈警示、产业经济损失补偿、取消平台专家资格等处理,群众对专家解答满意率达95%以上。
3.加强农业科技支撑。一是围绕“7+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加强富硒富锌茶业、高山绿色果蔬、特色山珍等农业领域重点研发攻关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推广应用,进一步强化科技对现代农业产业支撑保障力度。二是加强项目工作。认真研读国省市科技政策走向和指南发布,加强项目储备和申报,每年争取的项目资金xx万元以上。同时切实做好在建项目的实施、到期项目的结题验收,以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带动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带动群众增收。三是加强协调衔接,联动推进xx县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xx农业科技创新品牌,提升我市农业产品核心竞争力。
4.发展社发科技。一是开展中药饮片、制剂新品种研发,推动xx好医生制剂研究所建设,推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和养老健康服务科技支撑。二是加强安全领域技术攻关。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应急防控,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疫情防控、煤矿等安全领域技术攻关和成果应用,进一步强化公共安全科技支撑能力建设。三是大力推动动物药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天麻、杜仲等优势道地药材的大品种培育,支持天麻、杜仲、茯苓等植物中药材与僵蚕、林麝、乌梢蛇等动物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强化生态康养旅游名市科技支撑。四是持续推动人工智能生活化,打造一批智能家居、智能物流企业,生产一批智能化产品,协助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切实提高人民生活便利度。
第二篇: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促进我市经济结构向智慧经济转变;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助力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定期开展新经济企业评比制度;发展传感控制产业、新材料产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培育创新生态链,汇集改革动力、激发人才活力,推动转型发展、高质发展。围绕加快发展动能转换,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开展了广泛讨论。
市人大代表申小蓉: 促进我市经济结构向智慧经济转变 全面建设智慧成都 “智慧社会”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智慧城市”“智慧治理”等概念,而是涵盖多维度、多层次的社会形态的全面变革,是当前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成都具备坚实的信息产业发展基础,应该发挥‘智慧社会’建设先行先试的改革‘良田’作用。应充分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创新创业,率先探索‘智慧社会’建设的可能模式和路径。”在智慧成都建设的顶层设计方面,市人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申小蓉建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为核心,以“互联网+”作为智慧城市创新引擎,以促进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为重点,着力构建水平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便捷高效的城市管理与民生服务体系、创新活跃的信息产业发展体系,推动信息消费快速发展,促进我市经济结构向智慧经济转变,全面建设智慧成都。“在建设主体上,智慧社会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和社会组织等多主体的共同参与,不同主体之间协作关系的成功组成对智慧社会的建设具有主体作用;在建设客体上,智慧社会建设的功能体现在涵盖社会各个方面的智慧平台系统,不同平台系统的通信协同与互联共享将对智慧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功能作用。同时,功能相近的智慧社会不同平台系统将组成一个具有紧密联系的领域体系,各领域体系的建设路径和逻辑关系的选择也是智慧社会建设过程中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申小蓉表示。
市人大代表侯仁义: 支持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 淮州新城作为东成都工业发展的主力,重点打造通用航空、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三大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别。“‘立城’的第一要素是产,即通用航空、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三大产业,而‘立产’的关键要素则是三大产业生产所需要的关联新材料基础产业建设。” 来自金堂县的市人大代表、四川鑫炬新兴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侯仁义表示,材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产业,新材料是材料工业发展的先导,是其他各类产业发展基础、支撑和保障。在侯仁义看来,新材料的每一次变革都会直接导致整个产业链条的重塑,“如LED冷光源新材料的出现,直接导致传统热光源材料退出照明市场。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新材料产业直接决定了制造业、工业的未来发展高度及产品市场竞争力。产业的竞争从根本上来讲就是新材料产业的竞争。关联新材料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通用航空、智能制造、节能环保三大产业的健康发展,淮州新城在重点发展三大产业的同时,需提前布局,将关联新材料产业建设作为基础、重点、着力点,鼓励发展关联配套新材料产业,提升整体三大核心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侯仁义建议,在淮州新城产业规划中,应将关联新材料产业纳入重点,系统梳理,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支持政策。“坚持‘以点带面、集约集群’的发展思路,立足三大核心产业,梳理三大产业上下游产业核心龙头企业,将产业链上的新材料龙头企业与三大产业龙头企业同等对待,纳入重点招商引资目录表,补强产业链。有针对性地制定资金、土地、税收等优惠鼓励政策,‘以商招商、以产业吸引产业’,依托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快速形成配套材料产业集群。” 市人大代表陈海牛: 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创新 为城市加快发展动能转换作出积极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持续加快发展动能转换,推进军民融合创新,探索“民参军”机制创新和“军转民”开放创新,积极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打造共通共用共建共享的军民融合示范平台。这让市人大代表、五七〇一工厂厂长陈海牛深受鼓舞。“对于成都军民融合的未来,我非常期待。”他表示,工厂将与成都市经济建设和航空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城市加快发展动能转换作出积极贡献。陈海牛分析,成都具有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独特的军工资源优势。“航空工业集团、中航发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军队装备维修企业等在成都均有布局。比如,成都航空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四,在整机及发动机、部附件研发、制造、维修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如何将军工优势向民用领域转化,如何深入推进军民融合,助力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建设?他认为:工厂与成都市经济建设和航空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紧贴成都市“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战略,引进国内外通航企业在蓉落地,打造通航产业链,一体化解决通航产业维护、维修、培训、技术支援等配套运营问题。同时,依托基地级直升机维修保障能力,开展通用航空器维修保障、综合性服务、通航运营;依托现有培训资质及资源,拓宽培训领域,形成产业化;拓展转包生产和整机组装制造能力。“工厂将积极推动与政府部门、企业合作,建设西南通航维修保障总部基地、军民融合示范基地、航空技术咨询综合服务平台、通航产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组建修理联盟等,为园区和通航产业提供一体化保障服务。” 市政协委员彭锦洲: 成都新经济发展环境非常好 “成都新经济发展环境非常好,不管是人才还是政策,都对企业发展有很多帮助。”这是市政协委员、锤子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彭锦洲首次以政协委员身份参与成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此前,他是资深创业者,去年7月,成华区与锤子科技公司签订总部项目合作协议,初期规划面积约8000平方米,将锤子科技位于北京、深圳等地的行政、供应链、研发、设计等总部管理和服务部门整体迁入成华区,彭锦洲随即成为“蓉漂”。“去年锤子科技落地成都,也是锤子科技发展最快的一年,销售规模和用户都在成倍增长。”落地成都近9个月,经历飞速发展的锤子科技下一步将致力于构建智能产业生态链,彭锦洲说,今年锤子科技将涉足音响等领域,构建起产品生态圈。“一个城市想要培育和吸引独角兽企业,离不开良好的人才政策、产业环境以及宽松的创业氛围。”彭锦洲向记者表示,企业选择落户并将总部迁至成都,就是相信在这片新经济发展的沃土上,更适于锤子科技成长为一家独角兽企业。“去年成都出台了产业新政,尤其是人才新政,对企业发展促进很大。”彭锦洲介绍道,“我们现有员工300多名,大多是在成都招聘的,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都是科技人才的摇篮。”彭锦洲很看好成都新经济发展环境。他觉得,成都将会逐渐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最具带动力的经济成长高地。“我们希望发展好自己的企业,并为成都经济发展作一些贡献。”十分关注成都产业生态圈产业生态链建设的彭锦洲说,“我们希望能在努力成为一家独角兽企业的同时,也能给予成都智能产业生态链上的其他企业更多支持与影响。” 市政协委员何云鹏: 设定未来独角兽选拔标准 定期开展新经济企业评比制度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力争新增新经济企业5000家以上,培育独角兽企业两家。”作为成都潜在独角兽企业创始人,市政协委员、成都天象互动数字娱乐有限公司总裁何云鹏很是振奋。首次当选市政协委员,让何云鹏更深切地感受到融入城市发展的认同感。“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跟平时做的企业、创业不一样,但也是机会,新成都人更多地参政议政,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是身为市民的责任。”这次,何云鹏提出了关于如何在新经济领域培养独角兽企业的建议。何云鹏建议,把新经济企业分层分类,细分成孵化层(初创或中小企业)、发展层(中型规模企业)、领先层(中大型、拟独角兽企业)、卓越层(独角兽企业)等。“还可以设定未来独角兽选拔标准,定期开展新经济企业评比制度,保证有持续的高质量的源头活水。这部分考核应侧重考察企业是否做到了‘有潜力、有规模、有人才、有领先性’。”此外,何云鹏认为,还应针对已选拔的未来独角兽企业重点辅导,设定专门对口联络人。“企业的需求一事一议,真正花气力调研、跟踪,这样企业一旦加速,很容易快速向独角兽企业转化。” 同时,他还认为,可以推动优质企业主动嫁接国内外资本市场,向各个资本交易市场(如A股市场、港交所),主动推介未来独角兽企业,设立绿色通道;整合国有资本的力量,在合适的情况下,成都市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可以主动并购或投资未来独角兽企业,发挥混合制经济的特点。
市政协委员李春泉: 建立传感器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流量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培育智慧城市建设、现代供应链等七大应用场景。在市政协委员、四川省新都三益翻胎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春泉看来,传感控制是新经济领域的重要产业,是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高新科技的基础之一。李春泉建议从产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模式、产业项目选择和产业人才培养方面着手,在成都建立传感器产业基地。在产业发展规划方面,他建议,组建成都传感技术工程开发中心一类的机构;全面编制传感器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初出成果、初具规模、初见实效;在《成都制造2025》产业体系中,构建传感器产业制造中心,形成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他认为,在产业发展模式方面,一方面,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传感器产业先进企业,采取外资独资、合资、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构筑本地产业基础;另一方面,发挥本地资源潜力,成都拥有电子科技大学等国内国际一流院校,长期开办有半导体物理、集成电路和半导体器件、传感器技术等专业学科,科研实力水平国内领先;同时,鼓励本地具有实力的企业,通过产业扩展、转型升级、兼并重组等方式,跨入先进传感器产业行列。他还建议,在产业项目选择方面,应起步于中高端技术,同时瞄准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提高创业起点。鼓励企业集中优势资源,攻克微型化、智能化、尖端化和低能耗化的中高端产品技术难关,形成自己独特的拳头产品,并向更高目标努力迈进。同时,发挥重点院校、科研院所的领军作用,强化人才的引育工作。成都由于缺乏传感器研发、生产企业,导致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毕业生和更高层次技术人才流失。成都传媒集团两会特别报道组记者 侯初初 李霞 赵子君
宋妍妍
王雪钰
第三篇:推进发展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推进发展生态农业调研报告
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的灵魂。《规划纲要》提出: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整个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现绿色发展。要充分利用农业大省的省情,突出生态优势,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对接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抓手,在区域发展战略中赢得绿色发展先机。
以生态农业彰显在长江经济带中的优势——
在长江经济带的十一省市中,尽管工业化城镇化还相对欠发达,却是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的农业大省,突出发展生态农业,可以在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彰显湖南优势。
当前,湖南生态农业发展态势良好,全省性战略布局正在逐渐形成。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探索实践推进了全省生态农业建设步伐;2014年批准的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为生态农业发展创造了范本;“一湖四水”的全面治理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专项整治,优化了湖南生态农业的发展环境。全省生态农业已形成以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为核心的都市生态农业核心区、以环洞庭湖地区生态经济示范区为重点的生态农业试验区、以武陵山、罗霄山片区生态扶贫攻坚为生态农业特色区的多重发展格局。全省农业领域转方式促绿色发展,突出“绿色、精细”,集成、推广、应用既节本环保又提升品质还增加单产的综合配套技术,推动生态大米、有机茶叶、生态养殖、生态蔬菜等各种生态农业品牌不断涌现。
全面实施生态农业战略面临三大挑战——
生态农业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整个生态系统的一种生物产业。全面实施生态农业战略必须从现有的石化农业中实现生态转型,目前正面临三大挑战。
挑战之一:成本与效益的挑战。众所周知,农业并不是 “赚大钱”的产业,生态农业更不是“赚快钱”的产业。因为发展生态农业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须摒弃现代石化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催长、大量使用农药防虫防病的耕作措施,也要放弃生物激素、添加剂等助推动植物快速生长的种养方法,短期内其成本必将升高,收益却不一定很理想。
挑战之二:资源与环境的压力。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加速推进,不仅农业生产的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等不断被侵占,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现代石化农业造成的大量化肥农药残留,矿物质重金属污染等,为湖南发展生态农业带来了较大挑战。
挑战之三:技术与制度的制约。发展生态农业面临大量技术问题,既需要一系列防范和检测技术的支撑,也需要农业经营主体有较高素质、能有效配合农业技术推广。发展生态农业需要在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引导扶持下,加速转变以往“重产量、轻质量”的耕作制度和农业绩效评价标准,推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
以五大战略措施推进发展生态农业——
发展生态农业对接长江经济带,应成为整个湖南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因地制宜,不断完善推进发展生态农业的战略措施。
立足区域特色。突出湖南的自然区域特色,结合各地生态资源情况确定生态农业发展的重点、模式和区域布局;优化生态农业发展的产业结构,促进种、养、加的生态化循环和协调发展;结合精细农业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建立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加速形成农业生产内部物资和能量循环利用的生态生产体系。
完善补贴政策。以完善现有补贴政策为切入点,从制约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入手,突出绿色生态导向,加快推动落实生态农业的相关补贴政策改革,加大耕地、草原、林业、湿地等主要生态系统补贴支持,探索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农业高效节约用水等有效支持政策,把政策目标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到数量、质量、生态并重上来。
强化技术支持。向江苏等农业强省学习,加大对生态农业的技术支持。严格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加大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力度,降低化肥用量,提高有机肥使用量;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替代中高毒农药,提高生物农药使用比例,广泛实施植保绿色防控技术。
深化生态意识。加大生态农业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学校、社区等教育资源,结合广播、电视、报纸和新媒体等教育平台,强化公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生态意识、生态习惯、生态自觉,为生态农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大区域生态合作。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网络,湖南应充分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建立跨区域生态农业发展合作机制,加大与全国各地特别是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生态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合作,拓展出生态农业发展的更大空间。
第四篇: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新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特别是随着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调整和我国经济的迅速转型,科学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对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更为直接和突出。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积极探索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战略。今年初,我局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集中调研。通过调研,使我们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存在的问题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并就下一步如何推动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了初步的认识。
一、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我市按照“一区多基地”的构想,把工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摆在各项工作的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快自治区级工业区——旺高工业区以及西湾、平桂、信都工业生产基地的规划建设。围绕我市“八大产业、三大重点”的电子、稀土、林产化工、制药、农产品深加工等领域,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扶持力度。坚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加强优势资源集约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的科技攻关,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引进、开发一批技术先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培育壮大了电力、电子、林产、制药、稀土加工、冶炼、矿产、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高新技术产业信息化程度得到了提升,建设、完善了广西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广西桂东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及广西贺达纸业有限责任公司3家自治区级5家市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推广应用了一系列信息化技术,带动了传统产业的不断改善和升级。随着我市工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领域人、财、物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涉及高新技术领域的企业越来越多,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扩大,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和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到2010年末,全市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6家,涉及松脂深加工、电子材料、卷烟印刷品、生物有机肥料、稀土深加工、制药等领域。6家高新技术企业中超亿元4家,在全区排列第七位。
2010年,我市围绕电子、稀土、林产、生物、印刷、有色等重点工业产业,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不断提升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工艺水平。指导企业引进、开发了6个工业新产品。其中,金广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发的金属镨钕、金属镝产品已进行科技查新;金源稀土公司的铈铽共沉物、镧铈铽氧化物产品列入2010年自治区第一批技术创新计划;真龙彩印公司的镭射印刷品、烫金印刷品、凹印联线丝网印刷品三个产品通过自治区
级新产品鉴定。引进、开发了8项工业先进技术,如:贺达纸业引进美国cabtec公司的间歇式制浆技术及国内先进的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科隆粉体公司引进德国阿肯图公司的球磨加分级技术、西门子公司的plc自动控制及摸屏在线显示和参数调节技术,远通木业公司引进的台湾全自动静电喷漆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加强了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作力度。在积极培育扶持金广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本优生物有限公司做好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的同时,抓好两家企业高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申请认定的前期工作,为壮大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打下良好基础。
二、重点高新技术产业概况
1.松脂产品深加工:梧州松脂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以松脂为原料的林产化工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大型企业,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脂松香生产企业和国内松脂深加工能力最强的综合性林产化工企业,于1998年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其主要产品脂松香、脂松节油、歧化松香等二十多种林产化工和精细化工产品,被广泛应用于合成橡胶、日用化工、造纸、工程塑料、医药、香料、化妆品、饲料、食品、军工等行业。企业近年组建的技术研发中心被自治区科技厅认定为广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开展围绕产品升级换代、行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主导产品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为目的的一系列技术创新活动,开发研究了多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通过与中科院广州化学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等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进行合作,开展各项科学研究和设计,企业行业技术得到了很大进步,经济效益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2010年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为2.2亿元。目前,企业又在进行高酸价松香、高级耐候性松香树脂、食用级萜稀树脂、高档香料萜醇酯、四氢月桂烯醇等一批新产品新项目的研制开发工作。
2.电子材料:贺州市桂东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生产用于铝电解电容器的主要原材料―中高压电子铝箔为主的股份制企业,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中高压电子铝箔专业生产厂家之一,XX年通过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近年,企业科研部门非常注重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一方面注重研发新工艺,另一方面注重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加快科研项目的推广应用。先后完成了“高压高容腐蚀工艺的上机调试及推广应用”、“201~206#机中压高容腐蚀工艺的推广应用”、“节能灯用箔光箔超薄化腐蚀工艺开发”、“交流马达启动电容用箔腐蚀工艺”及“闪光灯用箔腐蚀工艺”等研发项目,研发成果喜人。目前,企业已拥有腐蚀、化成生产线35条,年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平方米以上,企业当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1.86亿元。
3.卷烟印刷品:广西真龙彩印包装有限公司是我市乃至广西区内印刷行业管理规范、技术设备一流的龙头企业,XX年通过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企业重视技术创新,并注重新技术、新工艺在生产中的应用,近年聚集了较
强技术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购置了先进的研发设备和先进的开发设计软件,对企业内外资源进行了整合与互动,为企业科技研发活动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通过一系列的技术研发,企业迄今为止已自行开发出14种新材料和新工艺,并已申报专利。如:印刷机看样装置、改进的胶印装置、镭射制品、带条形码的镭射制品及其制作工艺等。与现有工艺相比,新工艺具有技术领先、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等明显的竞争优势。企业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产品,对带动相关传统产业的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竞争优势,2010年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3.84亿元,在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产值排名中位列榜首。
4.稀土深加工:贺州金源稀土功能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稀土开发、高纯稀土分离和稀土应用深加工的国内规模企业,XX年在我市旺高工业区建设新厂。XX年年1月通过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XX年年2月企业实施的试验性开采及应用稀土矿项目被自治区列为统筹推进重大新开工项目之一。同年4月,企业新增1000吨高纯稀土分离生产线获得成功后,经过一段时期的技术攻关,当年8月,其建设完成的钕铁硼永磁材料生产线也开始投入试生产,使企业向稀土深加工及延伸产业链迈出重要的一步。XX年年11月获准成立贺州市金源稀土开发研究所,12月又被自治区有关部门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10年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值1.68亿元。
三、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制约因素
一是工业基础方面:我市工业化水平在全区排位较后。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长方式较粗放,工业经济总量小,发展水平低,产业化集中程度不高,产业链条短,产业优势不够突出,工业企业数量偏少,大企业更少,中小企业专业化程度不高,而高新技术产业总体规模及所占比例就更小,由此严重制约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目前排全区第7位,但与排在前几位的市相比差距很大。南宁、桂林、柳州等市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比我市高出10倍以上。而且各县、区之间、行业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其中钟山、昭平两个县高新技术企业数仍为零。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方面:企业创新能力有待增强,拥有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少,高新技术产业效益不佳。虽然2010年贺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投入总量有所增长,但是与自主创新关系密切的科研活动内部投入经费增长较缓,与区内大部分城市科研投入强度还有较大距离。贺州市专利拥有量中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较少,与区内其他市相比,贺州市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拥有量处于区内中间位置的水平。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已成为现阶段制约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的因素之一。
三是政策与环境方面: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提供政策与环境的支持有助于促进地方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广西贯彻“三纲”(《国家高
新技术产业化及其环境建设(火炬)“十一五”发展纲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及《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十一五”期末,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任务之一将是重点支持现有四个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对地方新建高新区并没有列入“十一五”发展目标。同时,加上我市目前工业基础薄弱、科研水平低等一些软硬环境条件的制约。因此,我市要在近年内申请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条件尚未成熟。没有高新区的政策支持与软硬环境的优化,成为制约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是科研基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相对聚集,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和相当的科研水平,可以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技术攻关、成果转化。而我市目前科研基础薄弱,缺乏科研院所,只有一所尚以教学为主、刚刚专升本的贺州学院。大部份企业与区内外的科研机构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产学研结合机制,科技成果引进、转化水平相对不高。
五是科技人才方面:我市高素质、高水平的各类专门人才相对匮乏,加上现有优秀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进一步制约了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六是科研经费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大量的科研经费投入,我区桂林、柳州、南宁高新区快速发展与其工业基础好、实力强、科研经费相对充足(目前均达5000万元以上)等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近年市本级“科技三项经费”真正投入的仅几十万元,远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中“科技三项经费不低于财政预算支出的1%”的要求,科技对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支撑相对比较弱。
七是服务体系方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服务,而且需要完善的区域网络体系为企业提供“软服务”,包括信息、技术、咨询、法律、金融、仲裁、人才、审计、会计等市场中介服务及企业孵化器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机构,这些为高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提供服务的知识型第三产业发育滞后,也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成长的制约因素。
四、贺州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若干对策与建议
为推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步伐,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力度。
(一)进一步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全市上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发展国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增长能力的重要举措。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紧迫感和责任心,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把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总量做大、做强。
(二)推动政策创新,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鼓励企业增加技术投入,提高企业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强化政策引导和扶植,采取政府投入和财政贴息等宏观调控措施,引导信贷资金更多地投向急需发展的行业和优势产业。盘活企业改制资金,利用改制资金注入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的资本金,引导和扶持企业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三)坚持招才引智并举,逐步构筑坚实的人才与智力支撑体系。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吸引和使用人才的思路,千方百计聚集一批学有所长、掌握高新技术的专业人才。
(四)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路子。努力做到引进一批关键设备,掌握一批先进技术,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以项目为载体,结合区域特色,发挥优势,持续不断地引进大项目和先进科技成果。有选择地重点扶持一批企业,创出一批名牌产品,加速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优(转载自本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势。坚持引进先进技术与管理经验相结合,搞好消化吸收,争取在较高层次上进行自主创新。
(五)要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力度。应积极培育、扶持我市涉及高新技术范畴的企业,通过申请国家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自治区科研项目立项等途径进一步加快企业创新和发展,推动企业逐步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林化、电力、电子、建材、机械、陶瓷等传统产业中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自动化控制、节能环保等关键共性技术,加快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装备水平。降低传统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改善传统产业产品的品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互动发展。
(六)加强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立。逐步扶持建立、完善具有行业代表性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企业与区内外科研院所建立长效的技术依托关系,加强共性技术或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七)建立稳定增长的科技投入机制,市、县(区)的科技投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中共贺州市委、贺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的决定》规定的“科技三项经费不低于财政预算支出的1%”的要求逐年增加;同时引导企业和社会的科技投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格局,进一步推进我市工业化进程。
第五篇:XX县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汇报
XX县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
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上下认真落实刘奇省长在省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领导小组(扩大会议)讲话精神,围绕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成立了县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领导小组。印发了《中共XX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总结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作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坚持用新理念组织推动新动能(一)着力改革攻坚,持续释放发展活力
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相关县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XX县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领导小组, 下发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紧紧围绕激发机制活力抓改革、围绕盘活资源要素抓改革、围绕提升服务效能抓改革,始终把深化改革作为县域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统揽,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求突破,致力打造全省体制机制最活、办事效率最高、发展环境最优的县。
(二)着力项目建设,不断壮大发展支撑要素 紧扣项目是生产力的工作主题,坚持以项目论英雄、排座次、定奖惩,全力以赴争项目、精准施策引项目、攻坚克难促项目,全面掀起新一轮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热潮。
(三)着力创新引领,加速提升发展能级要
强力推进“生态立县、旅游强县、绿色发展”战略,加快理念、技术、载体、模式、业态创新升级,推生态旅游主导产业高端发展、推动现代有机休闲农业提质增效、推动第三产业加快繁荣,打造结构更优、质效更高、能级更大的现代产业体系。
(四)着力开放崛起,有效拓展发展空间
高度聚焦“全域旅游”发展定位,提升融资借力的战略平台、迈出生态旅游区域合作的更大步伐,加快建设开放XX,努力实现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
二、坚持绿色产业发展新导向
(一)生态旅游业扎实推进
一是全域旅游顺利推进。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总抓手,编制了《XX县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围绕“四项基本标准、八项工作重点”的创建要求,对全县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提升,取得明显成效。XX山景区正式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成为全市首个5A景区。在全省旅游产业大会上,XX县获2016年全省旅游工作先进县殊荣,XX山景区被评为全省优秀旅游景区。1-6月,全县共接待游客226.3万人次、同比增长10.8%,实现旅游总收入13.85亿元、同比增长11.6 %。二是乡村旅游全面发展。下长兴村精准扶贫项目列入全省首批智慧化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点。XX“真相乡村”休闲旅游带、“懈逅XX”特色民宿、陈坊花海、草坪“美丽田园”、“野狼居”扎实推进。三是旅游招商成效显著。引进了总投资1亿元的XX竹业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亿元的XX香草花海科技产业园协议。XXXX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纳入国家旅游局《2017年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
(二)有机休闲农业稳步发展
继续坚持市场导向,确定有机白茶、有机水稻、有机竹笋、有机果蔬、有机畜禽为支撑产业。一是稳步建基地。大力推进嵩市镇、XX山镇稳步推进全镇域有机农业,因地制宜打造有机白茶、有机大米、有机竹笋、有机果蔬、竹林鸡、苗木繁育等基地。目前,全县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已超过13.6万亩,其中有机白茶3.4万亩、有机水稻0.6万亩、有机竹笋8万亩、有机果蔬0.5万亩。二是努力壮龙头。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方式,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推动特色产业扬优成势。重点引进了“一亩农庄” “香檀山茶业”“山夫农业”等一批龙头企业。目前,全县共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0家、其中省级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50家、其中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家、省级7家;家庭农场6家。三是创新示范带动。按照“一次规划、分项实施、逐年建设、滚动发展”的方式,引导乡镇分步建设集特色种养、观光休闲、养生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生态示范园。目前,全县已建成千亩以上集中连片示范园11个、其中万亩以上达4个,“香檀山”、“悟怡”2家白茶基地被列为“第七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一亩茶园”茶叶基地被评为首届“全国生态茶园示范基地”,XX县被批准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
(三)低碳发展格局初步显现
按照区域、资源等优势,以绿色发展倒逼产业集聚,打造低碳工业体系,三大工业集中区格局显现。着力打造以新云峰木业、XX竹制品为龙头的XX竹木精深加工集中区;以XX食品、华谊食品为龙头的鹤城生态工业集中区;以及以珍展鞋业为龙头的XX(XX)机械鞋帽产业集中区。XX项目整体搬迁已经签订搬迁意向合同,XX的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产品和技术已列入2017年《国家重点节能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同时,加大XX工业集中区清理闲置土地力度,规划建设中小企业创业园。通过调查摸底,确认了1宗闲置工业用地和3宗低效工业用地,已有3宗清理处置到位。中小企业创业园(创业大厦)设计方案已初步确定,下一步将加快建设食品加工集中区基础设施,引进食品加工企业。
(四)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
一是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百越民俗文化村、XX面包文化产业园建成开业,文化因素注入XX大旅游。二是健康服务项目扎实推进。狮子山养老基地完成招标即将开工建设。引进了国科健康小镇项目,全面帮扶我县人民医院升级改造的同时,整合XX生态旅游资源建设养老健康基地。三是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建成XX电子商务孵化园并投入运营。四是不断壮大金融服务业。开设小额贷款公司、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运用“财园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等政策破解融资难题。
三、坚持项目带动新助力
今年1-6月份,我县共实施重点项目45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5 亿元。实施了一大批新经济新动能及设施项目, 新建自来水厂完成部分厂管网改扩建,水厂土建工程完成总工程量的60%,共完成投资2154万元,占项目计划投资的27%。XX县XX食品加工二期项目主要生产设备已全部安装完毕,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完成投资2960万元,占项目计划投资的98%。XX县御龙湾国际旅游度假区餐饮中心、水吧、客房、游客服务中心已对外试营业;儿童乐园完工,星际罗盘完成,空调全部安装完毕,完成投资3635万元,占项目计划投资的45%。XX山景区完成投资5230万元,占项目计划投资的26.2%。XX县泰伯小学主体工程及设施基本完成,完成投资4800万元,占项目计划投资的96%。狮子山养老基地(一期)完成项目用地的土地平整及道路路基土方开挖等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100万元,占项目计划投资的22%。
四、坚持环境保护新理念
1.加大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力度。一是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投入治理经费2000余万元,继续推行“城乡一体、直收直运、日产日清”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处理模式。全县所有的生活垃圾全部运输到XX垃圾填埋场处理,无害化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同时,强化日常考核、月度考核和季度考核,完善“一月一督查通报、一季度一通报排名”的督查调度机制,出台了《XX县农村生活垃圾县级奖补资金管理暂行办法》、《XX县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考核细则》以考核推动我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正常运转。二是开展雨污分离管网设施建设。全面启动了城区、重点镇、中心村、人口聚集地的雨污分离管网设施建设,完成6个乡镇的路网、管网规划。
2.大力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制定了《XX县“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年)》和《2017全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2017年安排 91个新农村建设村点(其中:省级村点54个、自建村点37个),在全县10个“十三五”贫困村、26个行政村部分村庄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并落实挂点帮扶单位。大力推进316国道沿线和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整治工程。全县村庄环境整治共拆除空心房、危旧房、违章房3.25万平方米,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900余处。4.大力开展“净空、净水、净土”污染防治行动。一是持续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严格落实各项措施,确保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二是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制订了《XX县2017年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明确目标和任务、落实重点项目和责任,按照计划开展各项工作。三是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了《XX县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落实2017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目标、任务、措施等。2017年,按照矿产资源规划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全县矿山布局,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县政府制定了《XX县矿山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严控新增对生态环境有破坏的采矿权和探矿权,“关停并转”已有的破坏生态环境的矿山,确保现有花岗岩开采矿山在2018年年底前全部无条件退出。
五、开创可持续发展新制度
1.开创持续优化发展环境新尝试。成立了行政审批局,进行了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主要实施了“五减五加四互通”,(“五减”是指实现减审批事项、减申报材料、减中间环节、减审批人员、减审批时间;“五加”是指实现加窗口、加手段、加管理、加监督、加服务;“四互通”是指实现与省市部门上下互通、与原有审批权的单位左右互通、审批前后一条线共享互通以及线上线下系统互通)。目前,智慧政务平台已经搭建,首批市场准入、社会综合管理两个领域的76项行政许可事项已实行集中审批试运行。2完善绿色生态审计制度。结合《XX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试行)》,形成《XX县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责任情况考核、审计工作方案(试行)》《XX县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制度》。初步形成了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为基础、领导干部履行自然资源资产责任情况为手段、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为保障的绿色生态审计制度体系。
3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区自然资产监督管理制度。严格执行《XX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有关规定,与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加强了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资产监管,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资产的行为。今年以来,已组织多次大型森林防火宣传活动,制作各种宣传资料10000余份、宣传手机短信4000条,在保护区内重点区域路旁制作并埋设了40块防火宣传指示牌。
4.建立健全生态环保综合执法体系。落实联席会议,建立了生态环境监管执法责任机制。制定了县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执法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国土局、市管局、城管局、环保局、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公安局等单位作为成员,具体负责全县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执法的协调督导,调整充实县环境保护监察大队职责任务,明确县环境保护监察大队在全县生态环境监管和执法中的牵头作用。为彻底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执法中力量分散、重复建设等问题,建立联合执法信息通报、联合办案、案件移送以及责任追究等工作制度,初步形成“分工负责、统一监管”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机制。同时,建立了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及环境监管日常巡查机制,组建XX县环境保护巡查工作领导小组和巡查办,网格责任人员、专职环保员和环保信息员按照职责,对辖区内生态环境、排污企业、信访案件、污染纠纷、环境安全隐患、违法建设项目、饮用水源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情况定期巡查和监督,及时发现和制止环境违法行为,并向上级网格或所属片区环保人员报告。
六、存大问题
主要是:转型升级压力较大,既要稳增长,又要调结构。特别是第三产业比例的提升与实际可用财力增长不成正比.。协调发展任务繁重,主要表现在现代服务业水平不高、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快,特别是县域经济实力不强。改革攻坚仍然较难,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待进一步破解,思想观念的禁锢和利益固化的藩篱还不同程度存在,改革的力度还须加大,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还须增强。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存在薄弱环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优质资源供给不足,公共安全、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问题不容忽视,法治环境尚未完全形成。
六、下一步打算
下半年,我县将根据计划安排和省市工作部署,继续抓好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同时,着重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强化工作调度。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制定时间进度表,实行每月一调度,每季一督查,加快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工作进程。二是强化目标考核。结合省市要求制度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的要求,尽快制定我县的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加快推进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各项工作。三是强化项目保障。按照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工作要求,加大对全县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建立健全有效引导和推进贯彻新理念培育新动能的财政政策,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