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气象局服务调研报告
气象局服务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方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是中国丝绸之路发源地之一,是全国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方城县总面积2542km2,辖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境内浅山区、岗丘区、平原区各占1/3,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日照时数1980.2h,年平均降水量815.7mm,无霜期224d,适宜农作物生长和禽畜养殖。农作物小麦、玉米、花生和生猪养殖是方城县四大主导产业,黄金梨、小杂果、裕丹参是方城县三大特色产业。近两年所做的工作:
(1)强调“多站合一”、“多员合一”,与涉灾、涉农部门共建、共 享、共用信息站和信息员队伍,注重发挥信息站和信息员效益。依托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延伸到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信息员。充分利用乡(镇)、村社领导为责任人的基层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应用气象信息员平台,实现对气象信息员的实时监控及考核,更好地发挥气象信息员的作用。
(2)建立健全与水利、国土、民政等涉灾部分的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从“消息树”向“发令枪”转变。推动县、乡政府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纳入政府应急预案体系,制定气象灾害应急行动计划。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3)针对方城县券桥镇马庄村互助光荣合作社的为辣椒种植基地开展直通式精细化气象服务。在券桥镇原有的多要素自动区域站基础上,加建农业实景监测系统和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建设新型农业气象监测网络。建立农业气象试验站,推动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建设。
(4)制订特色作物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服务方案、指标、标准和规范,规范服务产品用语、格式和内容;建设小气候观测站,完成特色农业气候区划以及特色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分析各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制作发布产量预报、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预报等服务产品。与农业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农情、灾情、墒情联合调查制度和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会商制度。
二、方城县气象为农服务调研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来看,专业气象服务信息需求性、紧密性、覆盖性、多样性和便携性达到了90%。农民获取气象信息主要渠道依次是电视、手机短信,电话、广播和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对于气象部门建设的气象预警大喇叭和气象预警显示屏,在推广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在乡镇的知晓率有所提高。在气象知识宣传普及方面,农民朋友们迫切需要种植新产品所需要的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病虫害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大多数农民朋友反映,人工增雨对缓解当地旱情作用很大, 还希望气象部门多提供农业气象科技和灾害防御等方面的服务。我们认为农村发展对气象服务有着旺盛而迫切的需求。
近几年来,气象为农服务一直是方城县气象局的工作重点,为有针对性的做好特色农产品的服务工作,组织服务人员,开展为农服务调研工作,联合县农业局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调查。服务人员通过与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座谈、走村串户与重点服务对象交谈,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与农民交流等方式,围绕目前方城农业发展现状、农业气象服务需求、气象防灾减灾等问题,了解农户对气象服务的需求,针对性地提供气象服务。但在做服务工作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局主要通过手机短信、网络、电话、电视天气预报、传真、电子显示屏、大喇叭等方式对外发布气象服务预报、预警信息,但整体覆盖面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需求。应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系统,完善气象应急保障机制,加快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高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2)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滞后。目前,各乡镇(街道)成立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形成县—乡—村直通式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播渠道。确定了各乡镇分管气象工作领导、气象信息服务站站长(协理员)、信息员,由于缺乏经费保障,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离标准差距较大,人员、装备、办公设备、场地等有待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和农民群众渴望获得气象科技知识,希望气象部门加强科普宣传,增强农民对气候资源、农业气象、农业信息化等实用技术和农经信息的应用能力,由于经费缺乏保障,信息员队伍壮大以及培训工作暂缓,信息员不明确自己的职责,传递信息、解释应用等工作无法进行,而我们也得不到相应的反馈信息。
三、气象为农服务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建立农业气象试验站,推动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建设。对其开展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一本账、一张图、一张网、一把尺、一队伍、一平台”“六个一”基本能力建设,实现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1)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任务在政府主导下,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和应用为抓手,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联动响应能力。完善方城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功能,整合多灾种监测预警信息和多部门发布渠道资源,实现预警信息发布对县、乡政府及相关单位、气象信息员全覆盖。建立重大气象灾害党政领导手机短信、专题材料直报和紧急情况下电话叫应服务机制。在政府的组织协调下,制定并完善重点乡村、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明确预警信息接收人及其接收到预警信息后的应急处置流程。
(2)优化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发布农村气象信息。建设农村有线广播农网信息与农业气象实时播发系统,升级改造气象警报发射系统,通过气象信息智能发布终端将站点的实况数据、多种预报产品、预警信息及服务产品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及时准确的发送至发布设备。在农业生产基地、村委会及合作社安装电子显示屏;与电视、广播和手机短信运营商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与电视、广播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即时插播制度。建立县、镇、村信息传递机制,将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和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成员、气象信息员纳入免费气象信息手机短信用户,建立县、乡、村各级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气象信息员通过手机、电子显示屏、高音喇叭等方式向村民广播气象预警信息。
(3)推进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把气象灾害科普工作纳入当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年内组织2-3次的科普宣传活动,在农村、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区发放两卡,创建气象科普示范村。与组织部门合作,至少开展1次乡镇干部气象防灾减灾培训。
(4)深化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或更新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发射设备和专用运输车辆,完成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基地建设。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充分发挥人工增雨在防御干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增产等方面的作用。每个乡镇明确1名负责人分管并配备多名兼职气象信息员,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
第二篇:气象局公共服务调研报告
气象局公共服务调研报告
10月23~25日,湖涛、沈建国、杨志利一行三人赴寿光、**、**县气象局就县局如何发展公共气象服务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个别访谈、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作为县一级气象部门来说,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是“三农”。各县局对此都作了积极探索。从三个县局情况看:
(一)为农业服务正普遍受 到高度重视。从领导到一般职工加强为农业的服务意识比较强。三个县局均把为“三农”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面向农村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包括电台、电视台、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发布渠道。
(二)为农业服务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不是局限于大众农业泛泛服务,而是紧扣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不断调整为农业服务的思路和做法。如寿光市气象局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为满足寿光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始终坚持“公众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精细化”的服务理念,以提高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水平为重心,加强监测能力为手段,使农业气象服务更加贴近农业和农民。
(三)为农业服务讲究特色。**市盐业发达,县局针对盐业生产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与**盐务局合作,开通了盐业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此平台具有信息内容丰富、专业性强、时效性新等特点,服务内容包括了最新气象预报、临近和短时的气象预报、降水的定时和定量预报、蒸发量预报和实况等。该平台自运行以来,广大盐业生产用户尝到了气象信息的甜头,受到了盐业用户的青睐。
(四)基层台站为全省“四个特色气象服务品牌”探索了路子。怎么样打造为果品蔬菜的特色气象服务品牌,寿光局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掌握大棚内外影响蔬菜生长的气象要素的差异性,及时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对棚内小气候做出准确地判断,寿光县局选择在蔬菜科技示范园的大棚内建立了四要素自动气象站。观测项目为:气温、地温、湿度、辐射。并将观测气象信息在中国寿光蔬菜网和寿光农业信息网向公众发布。
(五)为农业服务讲究贴心农民。**针对果品的服务、**针对沿海养殖的服务、寿光针对蔬菜的服务,都做到了贴心贴近农民,深受农民的欢迎。特别是寿光局依托“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收集的温、压、湿、光照等气象要素数据及制作的大棚蔬菜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寿光气象网站及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向菜农提供服务,受到菜农好评。寿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预报到每个乡镇的精细化电视天气预报,增加了一周天气趋势预报、农事与建议等内容,使预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六)为农业服务科技含量增加。寿光与无锡大气科研所、潍坊市气象局联合开发“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在蔬菜大棚安装自动气象站,获取蔬菜大棚的温度、湿度、地温、日辐射等气象要素资料,对该资料进行分析,并研究外部环境气象条件对温室气象条件的影响规律,建立外部环境气象条件与棚内气象条件的联系。同时建立蔬菜生长条件数据库。收集不同蔬菜品种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条件资料,包括蔬菜种类、蔬菜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利用大棚内外气象条件的联系,输入最新的天气预报结论,得出大棚内气象要素的预报信息,通过12121、手机短信等渠道为菜农及时提供服务。
(七)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仍是传播气象信息的重要手段。三个县局都建立了延伸到农村的手机信息库,通过短信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建立的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除发布气象信息外,还多次为市委、市政府发布政务信息,先后为纪委、宣传部、绿博会组委会、公安、工商、民政、物价、消防等部门,及时发布信息,业已成为推介**气象的一张重要名片。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县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一)人才不能适应现代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人才匮乏,人才老化的现象,人员队伍素质还需加强,特别是既善管理又懂业务的人才匮乏。特别是既懂大气科学又懂气象服务的人才几乎没有。
(二)预报预测水平有待于提高,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准确率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气象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气象信息发布的渠道不够畅通,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手段不先进,信息传输主要靠电话、手机短信等。怎么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个大事。
(四)单位存在着收入不合法、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防雷审批、技术服务、防雷市场没有彻底分开的现象,县级气象部门只有防雷技术机构,但是没有具有独立法人和独立银行账户,审批收入有的是气象主管机构收取,有的是所属企业收取,这些方式都是不合法的,许多地方纪律检查部门对此质疑,给单位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的隐患。
(五)职工收入和福利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许多单位的事业人员在企业里领取劳动报酬,部门制定的绩效工资不规范,没有强硬的执行依据,况且全省内部差距很大,存
在着相互攀比现象。今年各级地方政府规范津贴补贴,气象部门暂缓执行,对离退人员收入影响最大,直接影响的了的稳定。
(六)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气象局地理位置已经被周围建筑物包围,地方对城市建设十分重视,地方党委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建议气象部门迁站,而气象部门难以抗拒。对此应研究对策。
(七)气象部门实行双重财务体制,但地方对气象事业的投入不及时,不准确,并且科技服务收入不稳定,因此,造成执行预算、决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上半年没有钱办事,下半年花钱困难。
(八)精细化预报水平达不到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从而制约了气象服务的能力。设施农业气象成果不多,完善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依然沿用大田农业气象的理论体系,因而缺乏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气象预报服务人员对农业、农村工作不了解,预报产品和服务缺乏更好的针对性。
(九)基层台站人员编制少,但业务工作量越来越大,不得不编制外用工。而编外用工又存在新的隐患。气象部门干部职工政治、经济待遇与地方部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省委文件规定一线科级干部主要负责人在基层工作每满5年,按非领导职务晋升两级工资,并享受相应的医疗、住房等相关待遇;职工从事气象工作几十年,技术职务仍然还是初级职称,不利于调动一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省局有专门人员和机构研究公共气象服务问题,特别要重点有针对性的研究县局为农业的公共气象服务相关问题,比如:加强设施农业的气象条件研究工作,建立起一套现代农业气象理论体系,从而确保指导现代农业生产的准确性;还要重视气象部门到底能给农民什么样的预报产品。山东是农业大省,如果认真重视,定能作出大文章。
(二)省局要下大气力研究解决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怎么样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农民手中。省局列的课题一定要面向基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不要单求“大和洋”,更不能为了发表文章和评职称。
(三)加强对下指导,尤其要加强实实在在的指导。省局业务管理人员水平高,但对基层工作不是真正熟悉,建议多派业务人员,特别是研究人员深入到县局,帮助工作。县局非常欢迎这样的人员。
(四)建议建立省台、市台预报员下乡制度,让预报员真正了解农业和农民需要,这样做出的预报才有针对性。现在的预报员都缺这一课。
(五)建议职称评审多照顾基层,基层业务服务人员要以工作业绩为标准,不能侧重强调文章。基层业务人员理论水平没法和省局比,但他们是一线直接为农村和经济部门服务的人员。
(六)建议省局借学习实践活动之际,解决几个实实在在的关键问题。比如精细化预报说了几年,但是对外发布预报还是今夜到明天怎么样,目前的手段,至少短临预报等够做到几点到几点,出现什么天气。这个问题解决了,不仅老百姓欢迎,在全国也叫得响。
第三篇:海洋气象局服务状况调研报告
海洋气象局服务状况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为贯彻落实省局新一届党组明确的围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着力打造山东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果品蔬菜气象服务、海洋气象服务和专项气象服务品牌,突出抓好山东特色的公共气象服务等重点工作部署,结合省局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活动安排,2008年11月28日至30日,省局沈建国副局长带领监网处、减灾处和计财处主要负责人赴**市进行了学习调研。调研组利用三天的时间通过走访**市海洋渔业局和胜利油田采油厂环境预报站,对**市海洋气象服务的现状、服务需求以及发展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考察**市气象局及其下辖的河口、广饶、垦利、利津4个县区
气象局,对**市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台站建设、观测环境保护、人工影响天气、人才培养和规范化管理等工作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针对**市海洋气象服务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海洋地理特征、渔业生产、交通运输、石油生产和海上事故等基本情况
(一)地理特征。**市海洋与渔业经济条件得天独厚,全市海岸线长413公里,滩涂面积180万亩,500多万亩土地后备资源也主要分布沿海地区,负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辖区渔业港口有6个。
(二)渔业生产。**市海域营养丰富,适合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近海的渔业资源种类约有130余种,其中重要的经济鱼类和无脊椎动物50余种。近海滩涂尤其适合多种贝类生长栖息,分布于滩涂的贝类资源近40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有10余种,蛤中上品----文蛤资源量1万多吨,是全国著名的贝
类生产区。**市辖区内共有海船1500余艘,生产季节境内有6000多艘, 各类渔业养殖基地面积达到55万亩,海参养殖面积达到3000亩,同时,**区还有丰富的其他海洋资源,宜盐面积和地下卤水分布广,为我国重要的海盐和盐化工生产基地。2007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亿元。
(三)通航水域交通流情况。**港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该海域的主要的特点是风急、浅滩、避风条件差,受季风影响厉害。由于黄河常年冲刷的原因,辖区岸线水深变化很大。港口主要围绕胜利油田海洋石油生产服务,常年在**港固定作业的船舶有50余艘,主要以1000吨以下的小型船舶为主;船舶种类主要是拖轮、交通艇和货船;围绕油田海洋生产服务的船舶进出港频繁,航程短,一般不超过20海里。自2000年以来,辖区船舶进出港艘次为88188艘次,进出港货物吞吐量为350万吨。
(四)石油平台、海底管道、海底电缆等情况。**辖区内有大型海洋石油生产企业胜利油田,因此,石油平台、海底管道、海底电缆在**市及附近海域星罗棋布。如胜利油田海洋安全作业区内(a、38°15′20″,118°45′15″;b、38°14′43″,118°52′42″;c、38°06′03″,118°58′28″;d、38°08′09″,118°53′20″;e、38°08′42″,118°50′13″; f、38°08′20″,118°45′15″),分布各类平台98座(见附图),其中综合固定平台2座、移动平台3座、其余为固定采油平台。固定平台之间通过输油管线和海底电缆相连接,分布密度大,成树枝状分布。所有单井平台所生产的原油大部分通过海底输油管线汇集到综合平台,经初步油气处理,再通过管线汇总到岸上集输站。部分单井没有铺设海管的,主要依靠原油运输船舶运送至**港原油码头。
(五)通航水域发生交通事故情况。自2000年以来,**辖区内共发生各类事故
38起,其中:碰撞6起,占事故总起数的16%;搁浅7起,占事故总起数的18%;触礁2起,占事故总起数的5%;触损1起,占事故总起数的3%;火灾2起,占事故总起数的5%;风灾18起,占事故总起数的47%;自沉2起,占事故总起数的5%。
二、**市海洋气象服务的基本情况
(一)初步形成了公共气象服务的新体制。目前**市海洋气象服务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的新体制,市气象台与各县区气象局将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电话、手机短信、传真、政府办公网等手段传到各级政府、海洋渔业局、海事处等决策职能部门,各决策职能部门依据各自管理职能将灾害性天气信息通过各自的发布系统逐级传给渔民、海洋作业人员及沿海周围的作业人员,收到灾害信息的人员按要求预先采取防范措施,尽量减低灾害损失和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二)部门内建立了海洋气象服务产
品的制作和发布流程。针对目前海水养殖与捕捞、石油开采、石油运输、海洋货运和客运、沿海旅游等生产活动日益加剧,海洋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其影响越来越明显的实际,为了保障海洋生产安全,**市各级气象部门基本建立了海洋气象服务产品的制作和发布流程,每天发布海洋天气预报,遇灾害性天气时,及时发布海洋灾害性天
第四篇:海洋气象局服务状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省局新一届党组明确的围绕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着力打造山东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果品蔬菜气象服务、海洋气象服务和专项气象服务品牌,突出抓好山东特色的公共气象服务等重点工作部署,结合省局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活动安排,2008年11月28日至30日,省局沈建国副局长带领监网处、减灾处和计财处主要负责人赴**市进行了学习调研。调研组利
用三天的时间通过走访**市海洋渔业局和胜利油田采油厂环境预报站,对**市海洋气象服务的现状、服务需求以及发展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考察**市气象局及其下辖的河口、广饶、垦利、利津4个县区气象局,对**市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台站建设、观测环境保护、人工影响天气、人才培养和规范化管理等工作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现针对**市海洋气象服务情况报告如下。
一、**市海洋地理特征、渔业生产、交通运输、石油生产和海上事故等基本情况
(一)地理特征。**市海洋与渔业经济条件得天独厚,全市海岸线长413公里,滩涂面积180万亩,500多万亩土地后备资源也主要分布沿海地区,负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辖区渔业港口有6个。
(二)渔业生产。**市海域营养丰富,适合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近海的渔业资源种类约有130余种,其中重要的经济鱼类和无脊椎动物50余种。近海滩涂尤其适合多种贝类生长栖息,分布于滩涂的贝类资源近40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贝类有10余种,蛤中上品----文蛤资源量1万多吨,是全国著名的贝类生产区。**市辖区内共有海船1500余艘,生产季节境内有6000多艘, 各类渔业养殖基地面积达到55万亩,海参养殖面积达到3000亩,同时,**区还有丰富的其他海洋资源,宜盐面积和地下卤水分布广,为我国重要的海盐和盐化工生产基地。2007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48.16万吨,实现渔业总产值48.68亿元。
(三)通航水域交通流情况。**港位于黄河入海口附近,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该海域的主要的特点是风急、浅滩、避风条件差,受季风影响厉害。由于黄河常年冲刷的原因,辖区岸线水深变化很大。港口主要围绕胜利油田海洋石油生产服务,常年在**港固定作业的船舶有50余艘,主要以1000吨以下的小型船舶为主;船舶种类主要是拖轮、交通艇和货船;围绕油田海洋生产服务的船舶进出港频繁,航程短,一般不超过20海里。自2000年以来,辖区船舶进出港艘次为88188艘次,进出港货物吞吐量为350万吨。
(四)石油平台、海底管道、海底电缆等情况。**辖区内有大型海洋石油生产企业胜利油田,因此,石油平台、海底管道、海底电缆在**市及附近海域星罗棋布。如胜利油田海洋安全作业区内(a、38°15′20″,118°45′15″;b、38°14′43″,118°52′42″;c、38°06′03″,118°58′28″;d、38°08′09″,118°53′20″;e、38°08′42″,118°50′13″; f、38°08′20″,118°45′15″),分布各类平台98座(见附图),其中综合固定平台2座、移动平台3座、其余为固定采油平台。固定平台之间通过输油管线和海底电缆相连接,分布密度大,成树枝状分布。所有单井平台所生产的原油大部分通过海底输油管线汇集到综合平台,经初步油气处理,再通过管线汇总到岸上集输站。部分单井没有铺设海管的,主要依靠原油运输船舶运送至**港原油码头。
(五)通航水域发生交通事故情况。自2000年以来,**辖区内共发生各类事故38起,其中:碰撞6起,占事故总起数的16%;搁浅7起,占事故总起数的18%;触礁2起,占事故总起数的5%;触损1起,占事故总起数的3%;火灾2起,占事故总起数的5%;风灾18起,占事故总起数的47%;自沉2起,占事故总起数的5%。
二、**市海洋气象服务的基本情况
(一)初步形成了公共气象服务的新体制。目前**市海洋气象服务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的新体制,市气象台与各县区气象局将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电话、手机短信、传真、政府办公网等手段传到各级政府、海洋渔业局、海事处等决策职能部门,各决策职能部门依据各自管理职能将灾害性天气信息通过各自的发布系统逐级传给渔民、海洋作业人员及沿海周围的作业人员,收到灾害信息的人员按要求预先采取防范措施,尽量减低灾害损失和确保生命财产安全。
(二)部门内建立了海洋气象服务产品的制作和发布流程。针对目前海水养殖与捕捞、石油开采、石油运输、海洋货运和客运、沿海旅游等生产活动日益加剧,海洋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其影响越来越明显的实际,为了保障海洋生产安全,**市各级气象部门基本建立了海洋气象服务产品的制作和发布流程,每天发布海洋天气预报,遇灾害性天气时,及时发布海洋灾害性天
气预报(大风警报、风暴潮预报、大雾预报、台风预报等)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等预报产品。这些预报产品通过不同服务方式(传真、电话、网络、手机短信、电话“12121” 等)进行发布。
(三)气象服务产品通过不同渠道得到及时传播。
第一种:逐级下发的方式。将气象信息向下级单位逐级下发。如:市海洋部门—县区海洋部门—海防
站(船监站等)--渔村—渔船队—渔民。
第二种:短信群发方式。通过短信群发软件发到各条渔船。
第三种:电话方式。渔业局收到气象部门灾害性天气信息时,通过手机联系的方式,及时将天气信息传达到到各个滩涂承包大户。
第四种:大喇叭广播方式。在各个港口通过大喇叭向港口停靠般只进行广播。
第五种:对讲机方式(甚高频电话)。每个渔般队,都能够通过对讲机的方式互通气象信息。
第六种:定位手机方式。**市海洋渔业部门按照省海洋渔业局的要求,在各级船监站均建立了“海洋与渔业救援系统”。各渔船用户配备了具有“sos”求救功能和卫星定位功能的cdma手机(目前辖区内1200多艘渔船,已有1178艘渔船配备,价格800-3000元不等),能够通过“海洋与渔业救援系统”及时得到天气信息,同时遇到危险和紧急情况时可通过“sos”求救功能报警。各级部门的“海洋与渔业救援系统”能够准确的实现各渔船的卫星定位,以确定其是否按照要求返航或采取避险行动,为实施海洋救援提供了准确的资料。
三、目前**市海洋气象服务存在的不足
(一)部门联动需要进一步落到实处。虽然目前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的新体制,部门间也相互签订了合作协议,但确实落到实处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信息资料的实时共享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目前胜利油田采油厂环境预报站的4个验潮站和7个自动气象站的资料未与我部门实时共享,海洋渔业部门对渔船的实时监控数据和滩涂养殖的相关资料也未与我部门共享等。
(二)灾害性预警信息的海上传播仍然存在瓶颈问题。虽然网络传输技术和无线传输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需要铺设线缆和架设传输基站,在海洋铺设线缆和架设传输基站成本高、难度大,因此灾害性预警信息的海上传播仍然存在瓶颈,目前**市灾害性预警信息的海上传播有效距离仅在50公里以内,即使通过船用对讲机相互转播也在100公里左右。目前海事卫星电话可解决瓶颈问题,但成本过大且不易普及。
(三)海洋气象观测体系需进一步完善。目前气象部门在**市沿海仅建设了8个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1个风能观测塔,加上胜利油田采油厂环境预报站的4个验潮站和7个自动气象站,相对于满足**15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4800平方公里的海洋气象观测就显得捉襟见肘,既不能完全得到**市海洋实况气象资料。也不能准确描述**市海洋区域内天气事件的发生发展规律,更不能对海洋天气预报进行订正检验。
(四)海洋天气预报的针对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目前我部门所做的海洋天气预报,海洋灾害性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等针对性不强,未能针对海上运输、海上捕捞、石油生产和滩涂养殖等特殊需求制作个性预报,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需要进一步改进。
四、打造山东特色海洋气象服务品牌的建议
我省海岸线长达3121公里,滩涂面积3223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岛299个,多种海洋空间资源、产量在全国首屈一指。丰富的海洋资源带动了沿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台风、风暴潮等海洋气象灾害对沿海地区每年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了解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需求,根据需求建设山东海洋立体气象观测体系,及时、有效的提供针对性的海洋天气预警预报服务,减少海洋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着力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海洋气象服务品牌。
(一)进一步了解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需求。通过本次调研发现,不同部门对海洋气象服务的要求不尽相同,如**海洋区域内的近海海上运输和海上捕捞,对海上短期临近的大风预报非常关心、也非常重视,但对温度、湿度的预报和中长期预报却要求较低;而海上石油生产却非常重视短时临近预报(近海油运)和3-5天的中期预报(安排调度生产,特别是海底电缆铺设),关注的预报要素是大风及其产生的涌浪,原先我们认为其肯定关注海雾情况,但因其船舶均有导航设备,有无海雾对其生产影响不大,所以必须认真细致的了解山东海洋经济发展各项工作对我们提出的新需求,以需求为牵引, 带动和促进海洋气象服务的发展。
(二)建立和完善立体海洋气象探测体系。根据山东海洋经济发展需求和制作精细化海洋气象服务的要求,以中国气象局下达的环渤海及其临近海域海洋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项目和省政府安排的烟大航线自动气象观测建设项目为基础,科学规划地面近海岸和海岛自动气象站、气象浮标站、验潮站、地波雷达、风廓线雷达、移动气象观测站等观测项目的建设,构成立体海洋气象探测体系。同时建立安全、快捷的观测信息采集、处理及传输系统。为做好海洋气象服务工作奠定基础。
(三)提高海洋气象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建立海洋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平台。充分发挥已建海洋气象台的科技带头作用,通过发展海洋天气数值预报模式,完善风暴潮数值预报模式、海雾中尺度模式,利用立体海洋气象探测体系获取的观测事实,探索近海陆地-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机制和天气系统演变的精细化过程,提高海洋气象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建立适合发展要求的海洋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平台。
(四)提升海洋气象预报预警的发布能力,建立海洋灾害性天气预报发布和救援服务平台。通过本次调研发现**市各海洋管理部门的海上通讯能力较弱,远远满足不了海洋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应加强与山东海事局的合作,全面推广应用石岛海洋天气警报系统,提升海洋气象预报预警的发布能力,共同搭建海洋灾害性天气预报发布和救援服务平台,为海上航运、渔业生产安全提供优质、便捷的气象服务。
(五)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的新体制,举全社会之力,共同做好为海洋经济发展的气象服务工作。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和社会参与的新体制是做好气象服务工作的根本,我们必须将此项工作抓好、抓实,做到有制度、有落实、有成效,充分发挥好政府的决策职能和部门的管理职能,动员全社会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及时快速的传播海洋气象预报预警产品,最大限度地利用气象资源、减少和降低灾害损失,促进我是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市气象局工作值得借鉴和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市气象局的各项工作成绩比较突出,尤其是综合目标管理考核一直位居全省前三名(其中7年列第一名)和业务知识竞赛连续5年获得团体第一名十分不易,在本次调研中除全省共性的做法外,我们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一)在探测环境保护方面,做到了探测环境保护与城市规划建设的和谐统一。
(二)一流台站建设起步早、标准高,目前全部基本达到一流台站标准,且无任何欠账。
(三)学习型部门建设成效突出,带动了人员队伍素质提高、基础业务的稳定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四)初步建立了装备保障制度,特别是广饶县气象局每月两次对区域自动站实施定期维护、措施落实到位,保障了仪器设备的可靠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