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囊谦县气象局台站综合改革调研报告
囊谦县气象局台站综合改革调研报告
州气象局办公室:
根据玉气党发〔2011〕3号文件要求,囊谦县气象局于近日召开了全站职工会议。讨论我局综合改革中存在的各项问题,现将结果汇总如下:
1.取消人工观测和夜间值班
我局现为国家基准气候站,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并行运行,根据近12年对比观测自动站各气象要素值已经能完全替代人工观测值。现在预报所用全部气象要素值均采用自动站观测数据,人工观测数据已没有任何意义。随着自动观测业务的发展,云、能、天等人工观测项目均能用自动观测仪器完成,希望增加云、能、天等自动观测仪器。为此建议取消人工观测和夜间值班。
2.由省局统一出台“局站分离”指导性文件
我局现有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存在布局不合理、房屋短缺的问题,如果新增房屋由于对探测环境的影响只能在原址拆除后新建。我县现在正处于县政府搬迁和新城区规划阶段,如对我局有新建办公和生活用房计划,我局希望能向县政府申请批一块办公生活区土地,将办公生活区和业务工作区分开,这样既能避免重复建设也能保留原有办公和生活用
房。因此,希望在局站分离项目上,由省气象局统一出台指导性文件,以便我局和地方政府更好的交流和沟通。
3.新建10千瓦光伏电站,解决供电短缺问题
随着气象业务的发展,我局近几年新增了GPS水汽通量、土壤水分自动观测、单收站等项目,业务微机增加了4台。07年省局传输网络改造增加网络机柜一台,这些设配增加大大提高了用电量。由于县发电厂设配老化、管理混乱,市电电压基本在50—100伏之间,现在基本上来三天停三天的状况,根本不能满足我局新增业务用电。现有太阳能光伏电站是为地面自动站设计,不能增加用电负载。所以这些新设配不能正常使用,影响了正常业务的开展工作。根据我局现有各项用电设配和考虑今后气象事业的发展,如能配备10千瓦光伏电站,不仅能解决现在用电量短缺问题,同时也为今后气象事业发展打好基础。
4.加大新员工引进工作
目前我局人员缺编3人,除地面观测,近几年新增人影、防雷、生态、农气等四项业务,每一项新业务的开展都需要人员去操作和实施。由于人员严重缺编和各项业务新增,大大增加了我局现有人员的工作量。同时,我局有三人工龄超过25年面临退休问题,如不及时补充新人员我局将面临新老人员交替衔接不到位的问题,对今后工作开展很不利。
5.开展县局预报业务,提高气象服务质量
目前我局所有预报业务信息均来自州气象台,对气象灾害信息的发布有制约作用,也不利于县局综合人才的培养。希望在单收站建成后,加强县局预报人员的培训和培养。
6.增设区域站专项维护经费和看护费,新增维护车辆 目前我县有3个区域站,最近的都在20几公里外。根据区域站建设计划我县还要新增10个区域站,且都在100公里以外。建成后我局要负责13个区域站的管理工作,根据省气象局要求区域站维护经费和看护费要地方政府承担,由于我县经济落后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财政资金短缺,地方政府无法提供区域站维护经费和看护费;维护也需要车辆一辆,该车也能为人影流动作业服务。因此,希望将区域站维护经费和看护费纳入县局经费预算,为维护方便和人影流动作业建议配备皮卡车一辆。
7.配备日常办公车俩一辆
我局现有车辆2005年配备,由于路况差且都是山路,对车辆性能和磨损很大。因此,希望给我局新更换车辆一辆。
8.将“工作生活津贴”纳入财政预算
根据“工作生活津贴”发放办法,本单位要自行解决资金的80%。由于地理局限和经济发展的制约,我局根本无法解决这一项资金,希望将“工作生活津贴”纳入工资一部分由国家财政全部承担。
9.增加夜餐费、值班费和劳保
夜餐费、值班费和劳保十几年都没有增加,现有的夜餐费、值班费和劳保的标准很低,已经不能体现这三项经费对职工上班的补助。
日 囊谦县气象局 2011年8月2
第二篇:气象局服务调研报告
气象局服务调研报告
10月23~25日,湖涛、沈建国、杨志利一行三人赴寿光、**、**县气象局就县局如何发展公共气象服务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个别访谈、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作为县一级气象部门来说,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是“三农”。各县局对此都作了积极探索。从三个县局情况看:
(一)为农业服务正普遍受到高度重视。从领导到一般职工加强为农业的服务意识比较强。三个县局均把为“三农”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面向农村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包括电台、电视台、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发布渠道。
(二)为农业服务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不是局限于大众农业泛泛服务,而是紧扣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不断调整为农业服务的思路和做法。如XX市气象局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为满足寿光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始终坚持“公众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精细化”的服务理念,以提高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水平为重心,加强监测能力为手段,使农业气象服务更加贴近农业和农民。
(三)为农业服务讲究特色。**市盐业发达,县局针对盐业生产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与**盐务局合作,开通了盐业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此平台具有信息内容丰富、专业性强、时效性新等特点,服务内容包括了最新气象预报、临近和短时的气象预报、降水的定时和定量预报、蒸发量预报和实况等。该平台自运行以来,广大盐业生产用户尝到了气象信息的甜头,受到了盐业用户的青睐。
(四)基层台站为全省“四个特色气象服务品牌”探索了路子。怎么样打造为果品蔬菜的特色气象服务品牌,寿光局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掌握大棚内外影响蔬菜生长的气象要素的差异性,及时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对棚内小气候做出准确地判断,寿光县局选择在蔬菜科技示范园的大棚内建立了四要素自动气象站。观测项目为:气温、地温、湿度、辐射。并将观测气象信息在中国寿光蔬菜网和寿光农业信息网向公众发布。
(五)为农业服务讲究贴心农民。**针对果品的服务、**针对沿海养殖的服务、寿光针对蔬菜的服务,都做到了贴心贴近农民,深受农民的欢迎。特别是寿光局依托“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收集的温、压、湿、光照等气象要素数据及制作的大棚蔬菜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寿光气象网站及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向菜农提供服务,受到菜农好评。寿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预报到每个乡镇的精细化电视天气预报,增加了一周天气趋势预报、农事与建议等内容,使预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六)为农业服务科技含量增加。寿光与无锡大气科研所、XX市气象局联合开发“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在蔬菜大棚安装自动气象站,获取蔬菜大棚的温度、湿度、地温、日辐射等气象要素资料,对该资料进行分析,并研究外部环境气象条件对温室气象条件的影响规律,建立外部环境气象条件与棚内气象条件的联系。同时建立蔬菜生长条件数据库。收集不同蔬菜品种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条件资料,包括蔬菜种类、蔬菜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利用大棚内外气象条件的联系,输入最新的天气预报结论,得出大棚内气象要素的预报信息,通过12121、手机短信等渠道为菜农及时提供服务。
(七)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仍是传播气象信息的重要手段。三个县局都建立了延伸到农村的手机信息库,通过短信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建立的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除发布气象信息外,还多次为市委、市政府发布政务信息,先后为纪委、宣传部、绿博会组委会、公安、工商、民政、物价、消防等部门,及时发布信息,业已成为推介**气象的一张重要名片。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县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一)人才不能适应现代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人才匮乏,人才老化的现象,人员队伍素质还需加强,特别是既善管理又懂业务的人才匮乏。特别是既懂大气科学又懂气象服务的人才几乎没有。
(二)预报预测水平有待于提高,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准确率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气象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气象信息发布的渠道不够畅通,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手段不先进,信息传输主要靠电话、手机短信等。怎么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个大事。(四)单位存在着收入不合法、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防雷审批、技术服务、防雷市场没有彻底分开的现象,县级气象部门只有防雷技术机构,但是没有具有独立法人和独立银行账户,审批收入有的是气象主管机构收取,有的是所属企业收取,这些方式都是不合法的,许多地方纪律检查部门对此质疑,给单位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的隐患。(五)职工收入和福利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许多单位的事业人员在企业 10月23~25日,湖涛、沈建国、杨志利一行三人赴寿光、**、**县气象局就县局如何发展公共气象服务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个别访谈、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作为县一级气象部门来说,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是“三农”。各县局对此都作了积极探索。从三个县局情况看:
(一)为农业服务正普遍受到高度重视。从领导到一般职工加强为农业的服务意识比较强。三个县局均把为“三农”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面向农村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包括电台、电视台、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发布渠道。
(二)为农业服务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不是局限于大众农业泛泛服务,而是紧扣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不断调整为农业服务的思路和做法。如XX市气象局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为满足寿光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始终坚持“公众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精细化”的服务理念,以提高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水平为重心,加强监测能力为手段,使农业气象服务更加贴近农业和农民。
(三)为农业服务讲究特色。**市盐业发达,县局针对盐业生产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与**盐务局合作,开通了盐业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此平台具有信息内容丰富、专业性强、时效性新等特点,服务内容包括了最新气象预报、临近和短时的气象预报、降水的定时和定量预报、蒸发量预报和实况等。该平台自运行以来,广大盐业生产用户尝到了气象信息的甜头,受到了盐业用户的青睐。
(四)基层台站为全省“四个特色气象服务品牌”探索了路子。怎么样打造为果品蔬菜的特色气象服务品牌,寿光局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掌握大棚内外影响蔬菜生长的气象要素的差异性,及时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对棚内小气候做出准确地判断,寿光县局选择在蔬菜科技示范园的大棚内建立了四要素自动气象站。观测项目为:气温、地温、湿度、辐射。并将观测气象信息在中国寿光蔬菜网和寿光农业信息网向公众发布。
(五)为农业服务讲究贴心农民。**针对果品的服务、**针对沿海养殖的服务、寿光针对蔬菜的服务,都做到了贴心贴近农民,深受农民的欢迎。特别是寿光局依托“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收集的温、压、湿、光照等气象要素数据及制作的大棚蔬菜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寿光气象网站及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向菜农提供服务,受到菜农好评。寿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预报到每个乡镇的精细化电视天气预报,增加了一周天气趋势预报、农事与建议等内容,使预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六)为农业服务科技含量增加。寿光与无锡大气科研所、XX市气象局联合开发“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在蔬菜大棚安装自动气象站,获取蔬菜大棚的温度、湿度、地温、日辐射等气象要素资料,对该资料进行分析,并研究外部环境气象条件对温室气象条件的影响规律,建立外部环境气象条件与棚内气象条件的联系。同时建立蔬菜生长条件数据库。收集不同蔬菜品种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条件资料,包括蔬菜种类、蔬菜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利用大棚内外气象条件的联系,输入最新的天气预报结论,得出大棚内气象要素的预报信息,通过12121、手机短信等渠道为菜农及时提供服务。
(七)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仍是传播气象信息的重要手段。三个县局都建立了延伸到农村的手机信息库,通过短信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建立的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除发布气象信息外,还多次为市委、市政府发布政务信息,先后为纪委、宣传部、绿博会组委会、公安、工商、民政、物价、消防等部门,及时发布信息,业已成为推介**气象的一张重要名片。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县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一)人才不能适应现代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人才匮乏,人才老化的现象,人员队伍素质还需加强,特别是既善管理又懂业务的人才匮乏。特别是既懂大气科学又懂气象服务的人才几乎没有。(二)预报预测水平有待于提高,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准确率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气象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气象信息发布的渠道不够畅通,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手段不先进,信息传输主要靠电话、手机短信等。怎么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个大事。
(四)单位存在着收入不合法、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防雷审批、技术服务、防雷市场没有彻底分开的现象,县级气象部门只有防雷技术机构,但是没有具有独立法人和独立银行账户,审批收入有的是气象主管机构收取,有的是所属企业收取,这些方式都是不合法的,许多地方纪律检查部门对此质疑,给单位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的隐患。(五)职工收入和福利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许多单位的事业人员在企业 里领取劳动报酬,部门制定的绩效工资不规范,没有强硬的执行依据,况且全省内部差距很大,存在着相互攀比现象。今年各级地方政府规范津贴补贴,气象部门暂缓执行,对离退人员收入影响最大,直接影响的了的稳定。
(六)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气象局地理位置已经被周围建筑物包围,地方对城市建设十分重视,地方党委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建议气象部门迁站,而气象部门难以抗拒。对此应研究对策。
(七)气象部门实行双重财务体制,但地方对气象事业的投入不及时,不准确,并且科技服务收入不稳定,因此,造成执行预算、决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上半年没有钱办事,下半年花钱困难。
(八)精细化预报水平达不到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从而制约了气象服务的能力。设施农业气象成果不多,完善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依然沿用大田农业气象的理论体系,因而缺乏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气象预报服务人员对农业、农村工作不了解,预报产品和服务缺乏更好的针对性。
(九)基层台站人员编制少,但业务工作量越来越大,不得不编制外用工。而编外用工又存在新的隐患。气象部门干部职工政治、经济待遇与地方部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省委文件规定一线科级干部主要负责人在基层工作每满5年,按非领导职务晋升两级工资,并享受相应的医疗、住房等相关待遇;职工从事气象工作几十年,技术职务仍然还是初级职称,不利于调动一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省局有专门人员和机构研究公共气象服务问题,特别要重点有针对性的研究县局为农业的公共气象服务相关问题,比如:加强设施农业的气象条件研究工作,建立起一套现代农业气象理论体系,从而确保指导现代农业生产的准确性;还要重视气象部门到底能给农民什么样的预报产品。山东是农业大省,如果认真重视,定能作出大文章。(二)省局要下大气力研究解决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怎么样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农民手中。省局列的课题一定要面向基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不要单求“大和洋”,更不能为了发表文章和评职称。(三)加强对下指导,尤其要加强实实在在的指导。省局业务管理人员水平高,但对基层工作不是真正熟悉,建议多派业务人员,特别是研究人员深入到县局,帮助工作。县局非常欢迎这样的人员。
(四)建议建立省台、市台预报员下乡制度,让预报员真正了解农业和农民需要,这样做出的预报才有针对性。现在的预报员都缺这一课。(五)建议职称评审多照顾基层,基层业务服务人员要以工作业绩为标准,不能侧重强调文章。基层业务人员理论水平没法和省局比,但他们是一线直接为农村和经济部门服务的人员。
(六)建议省局借学习实践活动之际,解决几个实实在在的关键问题。比如精细化预报说了几年,但是对外发布预报还是今夜到明天怎么样,目前的手段,至少短临预报等够做到几点到几点,出现什么天气。这个问题解决了,不仅老百姓欢迎,在全国也叫得响。
第三篇:气象局服务调研报告
10月23~25日,湖涛、沈建国、杨志利一行三人赴寿光、**、**县气象局就县局如何发展公共气象服务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个别访谈、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作为县一级气象部门来说,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是“三农”。各县局对此都作了积极探索。从三个县局情况看:
(一)为农业服务正普遍受到高度重视。从领导到一般职工加强为农业的服务意识比较强。三个县局均把为“三农”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面向农村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包括电台、电视台、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发布渠道。
(二)为农业服务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不是局限于大众农业泛泛服务,而是紧扣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不断调整为农业服务的思路和做法。如寿光市气象局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为满足寿光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始终坚持“公众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精细化”的服务理念,以提高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水平为重心,加强监测能力为手段,使农业气象服务更加贴近农业和农民。
(三)为农业服务讲究特色。**市盐业发达,县局针对盐业生产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与**盐务局合作,开通了盐业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此平台具有信息内容丰富、专业性强、时效性新等特点,服务内容包括了最新气象预报、临近和短时的气象预报、降水的定时和定量预报、蒸发量预报和实况等。该平台自运行以来,广大盐业生产用户尝到了气象信息的甜头,受到了盐业用户的青睐。
(四)基层台站为全省“四个特色气象服务品牌”探索了路子。怎么样打造为果品蔬菜的特色气象服务品牌,寿光局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掌握大棚内外影响蔬菜生长的气象要素的差异性,及时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对棚内小气候做出准确地判断,寿光县局选择在蔬菜科技示范园的大棚内建立了四要素自动气象站。观测项目为:气温、地温、湿度、辐射。并将观测气象信息在中国寿光蔬菜网和寿光农业信息网向公众发布。
(五)为农业服务讲究贴心农民。**针对果品的服务、**针对沿海养殖的服务、寿光针对蔬菜的服务,都做到了贴心贴近农民,深受农民的欢迎。特别是寿光局依托“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收集的温、压、湿、光照等气象要素数据及制作的大棚蔬菜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寿光气象网站及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向菜农提供服务,受到菜农好评。寿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预报到每个乡镇的精细化电视天气预报,增加了一周天气趋势预报、农事与建议等内容,使预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六)为农业服务科技含量增加。寿光与无锡大气科研所、潍坊市气象局联合开发 “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在蔬菜大棚安装自动气象站,获取蔬菜大棚的温度、湿度、地温、日辐射等气象要素资料,对该资料进行分析,并研究外部环境气象条件对温室气象条件的影响规律,建立外部环境气象条件与棚内气象条件的联系。同时建立蔬菜生长条件数据库。收集不同蔬菜品种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条件资料,包括蔬菜种类、蔬菜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利用大棚内外气象条件的联系,输入最新的天气预报结论,得出大棚内气象要素的预报信息,通过12121、手机短信等渠道为菜农及时提供服务。
(七)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仍是传播气象信息的重要手段。三个县局都建立了延伸到农村的手机信息库,通过短信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建立的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除发布气象信息外,还多次为市委、市政府发布政务信息,先后为纪委、宣传部、绿博会组委会、公安、工商、民政、物价、消防等部门,及时发布信息,业已成为推介**气象的一张重要名片。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县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一)人才不能适应现代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人才匮乏,人才老化的现象,人员队伍素质还需加强,特别是既善管理又懂业务的人才匮乏。特别是既懂大气科学又懂气象服务的人才几乎没有。
(二)预报预测水平有待于提高,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准确率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气象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气象信息发布的渠道不够畅通,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手段不先进,信息传输主要靠电话、手机短信等。怎么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个大事。
(四)单位存在着收入不合法、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防雷审批、技术服务、防雷市场没有彻底分开的现象,县级气象部门只有防雷技术机构,但是没有具有独立法人和独立银行账户,审批收入有的是气象主管机构收取,有的是所属企业收取,这些方式都是不合法的,许多地方纪律检查部门对此质疑,给单位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的隐患。
(五)职工收入和福利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许多单位的事业人员在企业里领取劳动报酬,部门制定的绩效工资不规范,没有强硬的执行依据,况且全省内部差距很大,存在着相互攀比现象。今年各级地方政府规范津贴补贴,气象部门暂缓执行,对离退人员收入影响最大,直接影响的了的稳定。
(六)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气象局地理位置已经被周围建筑物包围,地方对城市建设十分重视,地方党委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建议气象部门迁站,而气象部门难以抗拒。对此应研究对策。
(七)气象部门实行双重财务体制,但地方对气象事业的投入不及时,不准确,并且科技服务收入不稳定,因此,造成执行预算、决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上半年没有钱办事,下半年花钱困难。
(八)精细化预报水平达不到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从而制约了气象服务的能力。设施农业气象成果不多,完善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依然沿用大田农业气象的理论体系,因而缺乏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气象预报服务人员对农业、农村工作不了解,预报产品和服务缺乏更好的针对性。
(九)基层台站人员编制少,但业务工作量越来越大,不得不编制外用工。而编外用工又存在新的隐患。气象部门干部职工政治、经济待遇与地方部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省委文件规定一线科级干部主要负责人在基层工作每满5年,按非领导职务晋升两级工资,并享受相应的医疗、住房等相关待遇;职工从事气象工作几十年,技术职务仍然还是初级职称,不利于调动一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省局有专门人员和机构研究公共气象服务问题,特别要重点有针对性的研究县局为农业的公共气象服务相关问题,比如:加强设施农业的气象条件研究工作,建立起一套现代农业气象理论体系,从而确保指导现代农业生产的准确性;还要重视气象部门到底能给农民什么样的预报产品。山东是农业大省,如果认真重视,定能作出大文章。
(二)省局要下大气力研究解决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怎么样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农民手中。省局列的课题一定要面向基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不要单求“大和洋”,更不能为了发表文章和评职称。
(三)加强对下指导,尤其要加强实实在在的指导。省局业务管理人员水平高,但对基层工作不是真正熟悉,建议多派业务人员,特别是研究人员深入到县局,帮助工作。县局非常欢迎这样的人员。
(四)建议建立省台、市台预报员下乡制度,让预报员真正了解农业和农民需要,这样做出的预报才有针对性。现在的预报员都缺这一课。
(五)建议职称评审多照顾基层,基层业务服务人员要以工作业绩为标准,不能侧重强调文章。基层业务人员理论水平没法和省局比,但他们是一线直接为农村和经济部门服务的人员。
(六)建议省局借学习实践活动之际,解决几个实实在在的关键问题。比如精细化预报说了几年,但是对外发布预报还是今夜到明天怎么样,目前的手段,至少短临预报等够做到几点到几点,出现什么天气。这个问题解决了,不仅老百姓欢迎,在全国也叫得响。
第四篇:气象局服务调研报告
气象局服务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方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是中国丝绸之路发源地之一,是全国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方城县总面积2542km2,辖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境内浅山区、岗丘区、平原区各占1/3,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日照时数1980.2h,年平均降水量815.7mm,无霜期224d,适宜农作物生长和禽畜养殖。农作物小麦、玉米、花生和生猪养殖是方城县四大主导产业,黄金梨、小杂果、裕丹参是方城县三大特色产业。近两年所做的工作:
(1)强调“多站合一”、“多员合一”,与涉灾、涉农部门共建、共 享、共用信息站和信息员队伍,注重发挥信息站和信息员效益。依托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延伸到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信息员。充分利用乡(镇)、村社领导为责任人的基层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应用气象信息员平台,实现对气象信息员的实时监控及考核,更好地发挥气象信息员的作用。
(2)建立健全与水利、国土、民政等涉灾部分的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从“消息树”向“发令枪”转变。推动县、乡政府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纳入政府应急预案体系,制定气象灾害应急行动计划。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3)针对方城县券桥镇马庄村互助光荣合作社的为辣椒种植基地开展直通式精细化气象服务。在券桥镇原有的多要素自动区域站基础上,加建农业实景监测系统和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建设新型农业气象监测网络。建立农业气象试验站,推动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建设。
(4)制订特色作物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服务方案、指标、标准和规范,规范服务产品用语、格式和内容;建设小气候观测站,完成特色农业气候区划以及特色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分析各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制作发布产量预报、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预报等服务产品。与农业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农情、灾情、墒情联合调查制度和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会商制度。
二、方城县气象为农服务调研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来看,专业气象服务信息需求性、紧密性、覆盖性、多样性和便携性达到了90%。农民获取气象信息主要渠道依次是电视、手机短信,电话、广播和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对于气象部门建设的气象预警大喇叭和气象预警显示屏,在推广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在乡镇的知晓率有所提高。在气象知识宣传普及方面,农民朋友们迫切需要种植新产品所需要的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病虫害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大多数农民朋友反映,人工增雨对缓解当地旱情作用很大, 还希望气象部门多提供农业气象科技和灾害防御等方面的服务。我们认为农村发展对气象服务有着旺盛而迫切的需求。
近几年来,气象为农服务一直是方城县气象局的工作重点,为有针对性的做好特色农产品的服务工作,组织服务人员,开展为农服务调研工作,联合县农业局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调查。服务人员通过与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座谈、走村串户与重点服务对象交谈,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与农民交流等方式,围绕目前方城农业发展现状、农业气象服务需求、气象防灾减灾等问题,了解农户对气象服务的需求,针对性地提供气象服务。但在做服务工作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局主要通过手机短信、网络、电话、电视天气预报、传真、电子显示屏、大喇叭等方式对外发布气象服务预报、预警信息,但整体覆盖面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需求。应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系统,完善气象应急保障机制,加快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高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2)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滞后。目前,各乡镇(街道)成立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形成县—乡—村直通式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播渠道。确定了各乡镇分管气象工作领导、气象信息服务站站长(协理员)、信息员,由于缺乏经费保障,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离标准差距较大,人员、装备、办公设备、场地等有待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和农民群众渴望获得气象科技知识,希望气象部门加强科普宣传,增强农民对气候资源、农业气象、农业信息化等实用技术和农经信息的应用能力,由于经费缺乏保障,信息员队伍壮大以及培训工作暂缓,信息员不明确自己的职责,传递信息、解释应用等工作无法进行,而我们也得不到相应的反馈信息。
三、气象为农服务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建立农业气象试验站,推动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建设。对其开展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一本账、一张图、一张网、一把尺、一队伍、一平台”“六个一”基本能力建设,实现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1)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任务在政府主导下,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和应用为抓手,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联动响应能力。完善方城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功能,整合多灾种监测预警信息和多部门发布渠道资源,实现预警信息发布对县、乡政府及相关单位、气象信息员全覆盖。建立重大气象灾害党政领导手机短信、专题材料直报和紧急情况下电话叫应服务机制。在政府的组织协调下,制定并完善重点乡村、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明确预警信息接收人及其接收到预警信息后的应急处置流程。
(2)优化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发布农村气象信息。建设农村有线广播农网信息与农业气象实时播发系统,升级改造气象警报发射系统,通过气象信息智能发布终端将站点的实况数据、多种预报产品、预警信息及服务产品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及时准确的发送至发布设备。在农业生产基地、村委会及合作社安装电子显示屏;与电视、广播和手机短信运营商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与电视、广播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即时插播制度。建立县、镇、村信息传递机制,将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和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成员、气象信息员纳入免费气象信息手机短信用户,建立县、乡、村各级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气象信息员通过手机、电子显示屏、高音喇叭等方式向村民广播气象预警信息。
(3)推进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把气象灾害科普工作纳入当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年内组织2-3次的科普宣传活动,在农村、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区发放两卡,创建气象科普示范村。与组织部门合作,至少开展1次乡镇干部气象防灾减灾培训。
(4)深化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或更新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发射设备和专用运输车辆,完成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基地建设。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充分发挥人工增雨在防御干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增产等方面的作用。每个乡镇明确1名负责人分管并配备多名兼职气象信息员,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
第五篇:气象局社情民意调研报告
XXX气象局 社情民意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为保持XXX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定期做好维稳形势评估分析,开展了社情民意调查,了解百姓关心问题,采取措施做好应对,化解百姓疑惑问题,化解各种矛盾纠纷,解决群众来信来访,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对做好群众服务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增长,都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县社情民意调研工作已经结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调研公众对气象工作的满意度、气象服务的需求等方面的情况。此次调研共向社会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实际收回100份,覆盖工人、农民、科技人员、教师、干部、学生、军警、医务人员、离退休人员等各方面人士。
此次调研内容主要分为几大部分:对现有气象服务质量的满意状况;老百姓对天气现象、预报产品、获得气象途径和预报时段等关注情况;对气象局精神文明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开放式问题主要通过老百姓的评价、建议和意见,进一步了解需求。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众气象服务方面
对公众气象服务的总体评价,认为各类气象信息服务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确实带来了实用和便利,比如下雨带伞、雷雨关窗、下雪路滑避免出远门,天气预报成为生活出行参考依据,为日常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建议气象局在今后的工作还需更加贴近老百姓的需求,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老百姓建议:增加多时段预报;加大研究力度,力求预报更准确,预报的周期更长;加强预报服务的多样性,增强预报时效性,进一步推出个性化预报产品;要多加强突发性天气发生及时准确发布;提高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预知度和准确度,以利企业、百姓安排好生产、销售和生活;及时准确预测天气变化,对重大灾情能够提前预测出来;提高长期预报的准确率。
老百姓对当前多渠道及时传播内容丰富的气象信息较满意。来自老百姓评价和建议:在互联网上及时发布气象资讯,提高气象网站点击率,不断扩大气象服务宣传途径和力度;在主要新闻媒体循环滚动播出;面向老百姓的气象信息要更加丰富广泛,用词上更加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应对突发事件略显不足,应对天气突发事件有更多的应对措施;多介绍与天气有关的生活窍门与气象趣闻;多增加气象与农业的信息;在公交车或者广播电视等媒介上可以每小时提供当天天气;提供因气候影响交通状况以及有关提醒方面的通知。
从公众关注的气象信息情况来看,将近一半的人只关注今明两天天气预报,这说明我们的服务产品开发还需加强,尤其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关的产品。从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来看,网络是主流,几乎占到了参加调查人员的73%以上,这说明我们的新的媒体已经取代了电视这类常规气象服务载体,已经成为气象部门对外服务的主要方式,但仍需在节目内容、效果等方面加以改进。
二、为农气象服务方面
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农村对气象服务的主要需求是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信息,这两项需求均达到了100%;其次是气象科技指导,占80%;再次是农业经济信息,占78%。农民获取气象信息主要渠道依次是电视、电话、广播、手机和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电视是农民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手段。另外,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还有报刊、互联网等。农民最渴望从互联网和气象兴农网获取的信息主要是农业气象信息、农资价格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均占92%。但目前农村电脑普及率比较低,60%农民对互联网以及本地气象兴农网不了解,30%农民只对互联网有些肤浅了解。对于农产品信息发布,只有28%的农民认为在气象兴农网上发布方便;36%的农民不知如何发布,农经信息进村入户困难。对于南通市气象部门给予的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及时率,有90%的好评;对于气象部门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在推广和普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知晓率达到80%;在气象知识宣传普及方面,比如防雷知识、农作物病虫害与气象条件关系、种植新品种所需的气候条件等,约80%的被访者均了解相关知识。农民还希望气象部门多提供农业气象科技和灾害防御等方面的服务。有些农民朋友反映,他们希望得到中短期气候预测甚至是年景展望,以便于调整种植结构和安排农业生产。农民希望在农村改革发展中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希望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选址和房屋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农民普遍认为人工增雨对缓解当地旱情作用很大,其中90%认为作用很大。
三、政府对气象工作的支持与重视方面
从老百姓眼中看,政府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和防灾减灾方面,对气象预报预警、预防气象灾害的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局也需要在政府部门搭建的社会防灾减灾大平台、联合更多的社会管理部门,更加努力,更加活跃。政府部门尽快建立健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提高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加强灾害信息共享机制。来自校园被调查者希望政府加强气象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进入校园,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科普宣传。
做好社情民意分析工作,是把握群众思想情况,反映群众利益诉求,群众社会需求和排查社会急需处理的矛盾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促进社会环境稳定良好,使群众能够在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环境中生活的现实保障。
今后气象局将加强超前性、主动性、及时性、针对性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提升气象服务水平,运用各种方式从不同渠道全方位宣传诸多气象科普知识,做好气象预警信息快捷准确的传播,建立与公众交流互动的平台,更好地服务大众,让公众更多地了解气象、关注气象,使气象信息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实现满足社会需求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