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气象局社情民意调研报告
XXX气象局 社情民意调研报告
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为保持XXX社会和谐稳定,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定期做好维稳形势评估分析,开展了社情民意调查,了解百姓关心问题,采取措施做好应对,化解百姓疑惑问题,化解各种矛盾纠纷,解决群众来信来访,维护群众合法利益,对做好群众服务工作,促进经济持续增长,都具有十分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县社情民意调研工作已经结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走访等方式,调研公众对气象工作的满意度、气象服务的需求等方面的情况。此次调研共向社会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实际收回100份,覆盖工人、农民、科技人员、教师、干部、学生、军警、医务人员、离退休人员等各方面人士。
此次调研内容主要分为几大部分:对现有气象服务质量的满意状况;老百姓对天气现象、预报产品、获得气象途径和预报时段等关注情况;对气象局精神文明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党风廉政建设的情况;开放式问题主要通过老百姓的评价、建议和意见,进一步了解需求。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公众气象服务方面
对公众气象服务的总体评价,认为各类气象信息服务为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确实带来了实用和便利,比如下雨带伞、雷雨关窗、下雪路滑避免出远门,天气预报成为生活出行参考依据,为日常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建议气象局在今后的工作还需更加贴近老百姓的需求,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老百姓建议:增加多时段预报;加大研究力度,力求预报更准确,预报的周期更长;加强预报服务的多样性,增强预报时效性,进一步推出个性化预报产品;要多加强突发性天气发生及时准确发布;提高对灾害性天气预报的预知度和准确度,以利企业、百姓安排好生产、销售和生活;及时准确预测天气变化,对重大灾情能够提前预测出来;提高长期预报的准确率。
老百姓对当前多渠道及时传播内容丰富的气象信息较满意。来自老百姓评价和建议:在互联网上及时发布气象资讯,提高气象网站点击率,不断扩大气象服务宣传途径和力度;在主要新闻媒体循环滚动播出;面向老百姓的气象信息要更加丰富广泛,用词上更加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应对突发事件略显不足,应对天气突发事件有更多的应对措施;多介绍与天气有关的生活窍门与气象趣闻;多增加气象与农业的信息;在公交车或者广播电视等媒介上可以每小时提供当天天气;提供因气候影响交通状况以及有关提醒方面的通知。
从公众关注的气象信息情况来看,将近一半的人只关注今明两天天气预报,这说明我们的服务产品开发还需加强,尤其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有关的产品。从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来看,网络是主流,几乎占到了参加调查人员的73%以上,这说明我们的新的媒体已经取代了电视这类常规气象服务载体,已经成为气象部门对外服务的主要方式,但仍需在节目内容、效果等方面加以改进。
二、为农气象服务方面
从调查统计结果来看,农村对气象服务的主要需求是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信息,这两项需求均达到了100%;其次是气象科技指导,占80%;再次是农业经济信息,占78%。农民获取气象信息主要渠道依次是电视、电话、广播、手机和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电视是农民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手段。另外,获取气象信息的渠道还有报刊、互联网等。农民最渴望从互联网和气象兴农网获取的信息主要是农业气象信息、农资价格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均占92%。但目前农村电脑普及率比较低,60%农民对互联网以及本地气象兴农网不了解,30%农民只对互联网有些肤浅了解。对于农产品信息发布,只有28%的农民认为在气象兴农网上发布方便;36%的农民不知如何发布,农经信息进村入户困难。对于南通市气象部门给予的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及时率,有90%的好评;对于气象部门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在推广和普及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知晓率达到80%;在气象知识宣传普及方面,比如防雷知识、农作物病虫害与气象条件关系、种植新品种所需的气候条件等,约80%的被访者均了解相关知识。农民还希望气象部门多提供农业气象科技和灾害防御等方面的服务。有些农民朋友反映,他们希望得到中短期气候预测甚至是年景展望,以便于调整种植结构和安排农业生产。农民希望在农村改革发展中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希望在新农村建设中村庄规划、选址和房屋建设时,要充分考虑气象因素的影响。农民普遍认为人工增雨对缓解当地旱情作用很大,其中90%认为作用很大。
三、政府对气象工作的支持与重视方面
从老百姓眼中看,政府部门在应对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和防灾减灾方面,对气象预报预警、预防气象灾害的重视程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气象局也需要在政府部门搭建的社会防灾减灾大平台、联合更多的社会管理部门,更加努力,更加活跃。政府部门尽快建立健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提高民众的自救互救能力、加强灾害信息共享机制。来自校园被调查者希望政府加强气象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够进入校园,应对极端气象灾害科普宣传。
做好社情民意分析工作,是把握群众思想情况,反映群众利益诉求,群众社会需求和排查社会急需处理的矛盾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促进社会环境稳定良好,使群众能够在一个社会和谐稳定的环境中生活的现实保障。
今后气象局将加强超前性、主动性、及时性、针对性的公共气象服务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提升气象服务水平,运用各种方式从不同渠道全方位宣传诸多气象科普知识,做好气象预警信息快捷准确的传播,建立与公众交流互动的平台,更好地服务大众,让公众更多地了解气象、关注气象,使气象信息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实现满足社会需求最大化。
第二篇:社情民意调研报告
白塔镇社情民意调研报告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稳定和社会和谐,我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社情民意大调查活动。本次调查活动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87份,通过调查问卷,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农村、体察了民情、感触了民意,对当前农村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梳理汇总,并提出了应对策略,现形成如下报告:
一、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1、设施老化,部分农村居民出现饮水困难。我镇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大都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受当时自然和经济条件所限,设施建设规模较小,设备承载能力低下,目前,这些设施大部分已过使用期限,加之人口自然增长,已经老化的设施不堪重负。目前的设施改造进程远不能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
2、投入少,农村公益事业发展难以满足农民的需要。目前农村公共设施质量低、农民集资建设负担等问题比较突出。由农民负担村组公路经济压力太大,像我镇秦庄至贾庄的公路属县级公路,两村群众多次反映,镇党委政府也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但相关部门答复硬化该路须村筹资,搞了配套工程,方可开工,据测算,仅这一项投入,贾庄一个村就需要20多万元,村实在无力负担。
3、管理滞后,农村公共设施作用不能有效发挥。据反映,目前农村基础设施存在“重建轻管”的问题,建成的公共设施由于权责不明、管理缺位,造成老化失修,人畜机械破坏、被盗无人管理以及后续维护缺乏投入等问题,难以长期发挥作用,给原本不足的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了负担。调查统计,近几年全镇有3个村总计10公里的沥青路面被压坏或划坏、有3个村文化活动室未向群众开放。
(二)教育方面
目前我镇已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是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仍备受人们关注。
1、教师队伍建设滞后。教师队伍存在编制紧、优势人力资源补充慢、部分教师素质偏低、教学经验欠缺、责任心不够强,年龄偏大的教师退出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影响了我镇教育教学提质增效。
2、素质教育推行缓慢。受教育导向的影响,教育考核机制偏重“升学率”,淡化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普九”教育目标贯彻不够到位。
(三)社会保障方面
1、城镇最低生活保障面窄。目前,我镇纳入城镇低保人员仅有栾卸水泥厂、李家庄煤矿、马庄水泥厂三家单位,约100余人,从人员审批、管理到低保款发放均不在我镇,又是民政部门统一负责。由于我镇没有管理权利,致使有些符合享受城镇低保人员未能纳入低保范围。
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面窄,管理不到位。目前,我镇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1779人,约占我镇总人口的4.5%,;享受“五保”人员180人,全部享受。据调查,我镇农村地保存在下列问题:
1、审批程序不严。有些村不能按照要求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而是由村干部商定人员。
2、干部亲戚享受低保问题存在。有些村民生活条件并不差,但由于和村干部有亲戚关系,一样可以享受低保,甚至还有“开着小车领低保”的现象。
3、冒领、代领时有发生。由于享受低保人员普遍年龄偏大,不能完全了解、掌握国家政策,有些村干部代替本人领取,但是回村并不交到困难户手中。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运行和监管缺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2006年在我镇开展以来,已经覆盖全镇95%的农村人口,成为被农民认可的较为理想的医疗保障措施。调查反映,该项制度在惠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一是报销起付线高、比例小,救助能力弱;二是定点治疗门诊少,不便于群众就近就医;三是对定点医疗门诊的监管不到位。群众反映,现行制度存在定点门诊受益较大,参保群众得实惠较小的问题,即入了合作医疗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收费高,不入的群众在定点门诊看病收费低。
(四)医疗卫生方面
虽然我镇的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重大发展,但是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看病贵、病痛解除难仍在影响民生。
(五)农民思想意识落后,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到位。新农村建设,简单地理解为多建楼房、多建街,把新农村等同于农村新,认为农民只要手中有钱生活就会宽裕,只要住上新房村风就会文明等思想,与现阶段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极不协调。
二、改进意见建议
解决民生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多措并举,完善相关保障制度,逐步实现基本的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稳定。对当前能够解决的问题,特别是社会关注、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要积极采取措施研究解决。
(一)坚持富民优先,把提高群众收入作为解决民生问题的基础。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创业教育,加强全民创业政策的检查落实,在狠抓项目建设的同时,积极研究并落实加快农业产业调整,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化运作的有效举措,引导城乡居民实现持续稳定快速增收。
(二)教育作为国家的根基,作为发展的源头活水,各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针对我镇农村学校,各级教育部门要抓好教学老师的整体素质,活跃农村校园氛围,使学生对其产生浓厚兴趣,让孩子们在自己村里的学校也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当下国家提倡义务教育,学生上小学初中并不会花费农民父母太多的钱,如果学校教学质量好,能充实孩子的头脑,相信农村更多的孩子会喜欢读书上学。随之而来的,整个农村文化水平也会大大提高,这对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将大有益处。
(三)不断完善落实社会保障措施。深入分析社会各类人群的保障情况,建立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对困难群体的救助由个案式处理向制度化转变,本着养老不养懒的公德原则,确保每一个人的基本生活。
1、切实落实好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建立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责任追究制,要求各村要定期自查报告现有的社会保障政策法规落实情况,对不落实基本社会保障政策的村给予责任追究。
2、拓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范围。进一步完善“低保”政策,最大可能的实现“应保尽保”,确保城乡每个生活困难群众都能得到政府的关怀。
(四)各级部门要积极做好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协调医院部门,减少不必要的形式费用。
(五)加强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推进的新农村。各村要加强对村民在这方面的宣传教育,要让村民真正认识到“新农村”不仅仅是“房子新”,更是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表现。
当前,农村的矛盾仍然很多、难度依旧很大,归根结底是由于农村经济的落后所引起的。在这种形势下,要解决目前农村存在的主要问题,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村繁荣稳定,不断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第三篇:气象局服务调研报告
气象局服务调研报告
10月23~25日,湖涛、沈建国、杨志利一行三人赴寿光、**、**县气象局就县局如何发展公共气象服务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个别访谈、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作为县一级气象部门来说,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是“三农”。各县局对此都作了积极探索。从三个县局情况看:
(一)为农业服务正普遍受到高度重视。从领导到一般职工加强为农业的服务意识比较强。三个县局均把为“三农”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面向农村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包括电台、电视台、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发布渠道。
(二)为农业服务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不是局限于大众农业泛泛服务,而是紧扣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不断调整为农业服务的思路和做法。如XX市气象局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为满足寿光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始终坚持“公众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精细化”的服务理念,以提高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水平为重心,加强监测能力为手段,使农业气象服务更加贴近农业和农民。
(三)为农业服务讲究特色。**市盐业发达,县局针对盐业生产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与**盐务局合作,开通了盐业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此平台具有信息内容丰富、专业性强、时效性新等特点,服务内容包括了最新气象预报、临近和短时的气象预报、降水的定时和定量预报、蒸发量预报和实况等。该平台自运行以来,广大盐业生产用户尝到了气象信息的甜头,受到了盐业用户的青睐。
(四)基层台站为全省“四个特色气象服务品牌”探索了路子。怎么样打造为果品蔬菜的特色气象服务品牌,寿光局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掌握大棚内外影响蔬菜生长的气象要素的差异性,及时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对棚内小气候做出准确地判断,寿光县局选择在蔬菜科技示范园的大棚内建立了四要素自动气象站。观测项目为:气温、地温、湿度、辐射。并将观测气象信息在中国寿光蔬菜网和寿光农业信息网向公众发布。
(五)为农业服务讲究贴心农民。**针对果品的服务、**针对沿海养殖的服务、寿光针对蔬菜的服务,都做到了贴心贴近农民,深受农民的欢迎。特别是寿光局依托“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收集的温、压、湿、光照等气象要素数据及制作的大棚蔬菜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寿光气象网站及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向菜农提供服务,受到菜农好评。寿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预报到每个乡镇的精细化电视天气预报,增加了一周天气趋势预报、农事与建议等内容,使预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六)为农业服务科技含量增加。寿光与无锡大气科研所、XX市气象局联合开发“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在蔬菜大棚安装自动气象站,获取蔬菜大棚的温度、湿度、地温、日辐射等气象要素资料,对该资料进行分析,并研究外部环境气象条件对温室气象条件的影响规律,建立外部环境气象条件与棚内气象条件的联系。同时建立蔬菜生长条件数据库。收集不同蔬菜品种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条件资料,包括蔬菜种类、蔬菜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利用大棚内外气象条件的联系,输入最新的天气预报结论,得出大棚内气象要素的预报信息,通过12121、手机短信等渠道为菜农及时提供服务。
(七)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仍是传播气象信息的重要手段。三个县局都建立了延伸到农村的手机信息库,通过短信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建立的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除发布气象信息外,还多次为市委、市政府发布政务信息,先后为纪委、宣传部、绿博会组委会、公安、工商、民政、物价、消防等部门,及时发布信息,业已成为推介**气象的一张重要名片。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县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一)人才不能适应现代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人才匮乏,人才老化的现象,人员队伍素质还需加强,特别是既善管理又懂业务的人才匮乏。特别是既懂大气科学又懂气象服务的人才几乎没有。
(二)预报预测水平有待于提高,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准确率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气象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气象信息发布的渠道不够畅通,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手段不先进,信息传输主要靠电话、手机短信等。怎么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个大事。(四)单位存在着收入不合法、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防雷审批、技术服务、防雷市场没有彻底分开的现象,县级气象部门只有防雷技术机构,但是没有具有独立法人和独立银行账户,审批收入有的是气象主管机构收取,有的是所属企业收取,这些方式都是不合法的,许多地方纪律检查部门对此质疑,给单位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的隐患。(五)职工收入和福利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许多单位的事业人员在企业 10月23~25日,湖涛、沈建国、杨志利一行三人赴寿光、**、**县气象局就县局如何发展公共气象服务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个别访谈、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作为县一级气象部门来说,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是“三农”。各县局对此都作了积极探索。从三个县局情况看:
(一)为农业服务正普遍受到高度重视。从领导到一般职工加强为农业的服务意识比较强。三个县局均把为“三农”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面向农村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包括电台、电视台、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发布渠道。
(二)为农业服务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不是局限于大众农业泛泛服务,而是紧扣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不断调整为农业服务的思路和做法。如XX市气象局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为满足寿光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始终坚持“公众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精细化”的服务理念,以提高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水平为重心,加强监测能力为手段,使农业气象服务更加贴近农业和农民。
(三)为农业服务讲究特色。**市盐业发达,县局针对盐业生产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与**盐务局合作,开通了盐业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此平台具有信息内容丰富、专业性强、时效性新等特点,服务内容包括了最新气象预报、临近和短时的气象预报、降水的定时和定量预报、蒸发量预报和实况等。该平台自运行以来,广大盐业生产用户尝到了气象信息的甜头,受到了盐业用户的青睐。
(四)基层台站为全省“四个特色气象服务品牌”探索了路子。怎么样打造为果品蔬菜的特色气象服务品牌,寿光局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掌握大棚内外影响蔬菜生长的气象要素的差异性,及时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对棚内小气候做出准确地判断,寿光县局选择在蔬菜科技示范园的大棚内建立了四要素自动气象站。观测项目为:气温、地温、湿度、辐射。并将观测气象信息在中国寿光蔬菜网和寿光农业信息网向公众发布。
(五)为农业服务讲究贴心农民。**针对果品的服务、**针对沿海养殖的服务、寿光针对蔬菜的服务,都做到了贴心贴近农民,深受农民的欢迎。特别是寿光局依托“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收集的温、压、湿、光照等气象要素数据及制作的大棚蔬菜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寿光气象网站及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向菜农提供服务,受到菜农好评。寿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预报到每个乡镇的精细化电视天气预报,增加了一周天气趋势预报、农事与建议等内容,使预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六)为农业服务科技含量增加。寿光与无锡大气科研所、XX市气象局联合开发“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在蔬菜大棚安装自动气象站,获取蔬菜大棚的温度、湿度、地温、日辐射等气象要素资料,对该资料进行分析,并研究外部环境气象条件对温室气象条件的影响规律,建立外部环境气象条件与棚内气象条件的联系。同时建立蔬菜生长条件数据库。收集不同蔬菜品种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条件资料,包括蔬菜种类、蔬菜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利用大棚内外气象条件的联系,输入最新的天气预报结论,得出大棚内气象要素的预报信息,通过12121、手机短信等渠道为菜农及时提供服务。
(七)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仍是传播气象信息的重要手段。三个县局都建立了延伸到农村的手机信息库,通过短信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建立的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除发布气象信息外,还多次为市委、市政府发布政务信息,先后为纪委、宣传部、绿博会组委会、公安、工商、民政、物价、消防等部门,及时发布信息,业已成为推介**气象的一张重要名片。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县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一)人才不能适应现代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人才匮乏,人才老化的现象,人员队伍素质还需加强,特别是既善管理又懂业务的人才匮乏。特别是既懂大气科学又懂气象服务的人才几乎没有。(二)预报预测水平有待于提高,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准确率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气象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气象信息发布的渠道不够畅通,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手段不先进,信息传输主要靠电话、手机短信等。怎么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个大事。
(四)单位存在着收入不合法、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防雷审批、技术服务、防雷市场没有彻底分开的现象,县级气象部门只有防雷技术机构,但是没有具有独立法人和独立银行账户,审批收入有的是气象主管机构收取,有的是所属企业收取,这些方式都是不合法的,许多地方纪律检查部门对此质疑,给单位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的隐患。(五)职工收入和福利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许多单位的事业人员在企业 里领取劳动报酬,部门制定的绩效工资不规范,没有强硬的执行依据,况且全省内部差距很大,存在着相互攀比现象。今年各级地方政府规范津贴补贴,气象部门暂缓执行,对离退人员收入影响最大,直接影响的了的稳定。
(六)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气象局地理位置已经被周围建筑物包围,地方对城市建设十分重视,地方党委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建议气象部门迁站,而气象部门难以抗拒。对此应研究对策。
(七)气象部门实行双重财务体制,但地方对气象事业的投入不及时,不准确,并且科技服务收入不稳定,因此,造成执行预算、决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上半年没有钱办事,下半年花钱困难。
(八)精细化预报水平达不到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从而制约了气象服务的能力。设施农业气象成果不多,完善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依然沿用大田农业气象的理论体系,因而缺乏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气象预报服务人员对农业、农村工作不了解,预报产品和服务缺乏更好的针对性。
(九)基层台站人员编制少,但业务工作量越来越大,不得不编制外用工。而编外用工又存在新的隐患。气象部门干部职工政治、经济待遇与地方部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省委文件规定一线科级干部主要负责人在基层工作每满5年,按非领导职务晋升两级工资,并享受相应的医疗、住房等相关待遇;职工从事气象工作几十年,技术职务仍然还是初级职称,不利于调动一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省局有专门人员和机构研究公共气象服务问题,特别要重点有针对性的研究县局为农业的公共气象服务相关问题,比如:加强设施农业的气象条件研究工作,建立起一套现代农业气象理论体系,从而确保指导现代农业生产的准确性;还要重视气象部门到底能给农民什么样的预报产品。山东是农业大省,如果认真重视,定能作出大文章。(二)省局要下大气力研究解决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怎么样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农民手中。省局列的课题一定要面向基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不要单求“大和洋”,更不能为了发表文章和评职称。(三)加强对下指导,尤其要加强实实在在的指导。省局业务管理人员水平高,但对基层工作不是真正熟悉,建议多派业务人员,特别是研究人员深入到县局,帮助工作。县局非常欢迎这样的人员。
(四)建议建立省台、市台预报员下乡制度,让预报员真正了解农业和农民需要,这样做出的预报才有针对性。现在的预报员都缺这一课。(五)建议职称评审多照顾基层,基层业务服务人员要以工作业绩为标准,不能侧重强调文章。基层业务人员理论水平没法和省局比,但他们是一线直接为农村和经济部门服务的人员。
(六)建议省局借学习实践活动之际,解决几个实实在在的关键问题。比如精细化预报说了几年,但是对外发布预报还是今夜到明天怎么样,目前的手段,至少短临预报等够做到几点到几点,出现什么天气。这个问题解决了,不仅老百姓欢迎,在全国也叫得响。
第四篇:气象局服务调研报告
10月23~25日,湖涛、沈建国、杨志利一行三人赴寿光、**、**县气象局就县局如何发展公共气象服务问题进行了调研。调研采取个别访谈、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现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作为县一级气象部门来说,公共气象服务的重点是“三农”。各县局对此都作了积极探索。从三个县局情况看:
(一)为农业服务正普遍受到高度重视。从领导到一般职工加强为农业的服务意识比较强。三个县局均把为“三农”服务作为重中之重,基本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面向农村的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包括电台、电视台、网站、电子显示屏、手机短信等发布渠道。
(二)为农业服务紧密结合当地实际。不是局限于大众农业泛泛服务,而是紧扣当地农业生产实际,不断调整为农业服务的思路和做法。如寿光市气象局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为满足寿光现代农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始终坚持“公众服务专业化、专业服务精细化”的服务理念,以提高设施农业、特色农业气象服务水平为重心,加强监测能力为手段,使农业气象服务更加贴近农业和农民。
(三)为农业服务讲究特色。**市盐业发达,县局针对盐业生产对气象信息的需求,与**盐务局合作,开通了盐业气象服务短信平台,此平台具有信息内容丰富、专业性强、时效性新等特点,服务内容包括了最新气象预报、临近和短时的气象预报、降水的定时和定量预报、蒸发量预报和实况等。该平台自运行以来,广大盐业生产用户尝到了气象信息的甜头,受到了盐业用户的青睐。
(四)基层台站为全省“四个特色气象服务品牌”探索了路子。怎么样打造为果品蔬菜的特色气象服务品牌,寿光局进行了有益探索。为进一步掌握大棚内外影响蔬菜生长的气象要素的差异性,及时根据天气预报情况对棚内小气候做出准确地判断,寿光县局选择在蔬菜科技示范园的大棚内建立了四要素自动气象站。观测项目为:气温、地温、湿度、辐射。并将观测气象信息在中国寿光蔬菜网和寿光农业信息网向公众发布。
(五)为农业服务讲究贴心农民。**针对果品的服务、**针对沿海养殖的服务、寿光针对蔬菜的服务,都做到了贴心贴近农民,深受农民的欢迎。特别是寿光局依托“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收集的温、压、湿、光照等气象要素数据及制作的大棚蔬菜灾害性天气预报,通过寿光气象网站及手机短信等方式及时向菜农提供服务,受到菜农好评。寿局在全省率先开展了预报到每个乡镇的精细化电视天气预报,增加了一周天气趋势预报、农事与建议等内容,使预报更加贴近百姓生活。
(六)为农业服务科技含量增加。寿光与无锡大气科研所、潍坊市气象局联合开发 “寿光蔬菜气象灾害自动预警系统”,在蔬菜大棚安装自动气象站,获取蔬菜大棚的温度、湿度、地温、日辐射等气象要素资料,对该资料进行分析,并研究外部环境气象条件对温室气象条件的影响规律,建立外部环境气象条件与棚内气象条件的联系。同时建立蔬菜生长条件数据库。收集不同蔬菜品种在不同时期的生长条件资料,包括蔬菜种类、蔬菜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发育时期所需要的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利用大棚内外气象条件的联系,输入最新的天气预报结论,得出大棚内气象要素的预报信息,通过12121、手机短信等渠道为菜农及时提供服务。
(七)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仍是传播气象信息的重要手段。三个县局都建立了延伸到农村的手机信息库,通过短信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建立的气象预警电子显示屏除发布气象信息外,还多次为市委、市政府发布政务信息,先后为纪委、宣传部、绿博会组委会、公安、工商、民政、物价、消防等部门,及时发布信息,业已成为推介**气象的一张重要名片。
二、存在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县局普遍存在的问题是:
(一)人才不能适应现代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人才匮乏,人才老化的现象,人员队伍素质还需加强,特别是既善管理又懂业务的人才匮乏。特别是既懂大气科学又懂气象服务的人才几乎没有。
(二)预报预测水平有待于提高,特别是灾害性天气的准确率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对气象日益增长的需求。
(三)气象信息发布的渠道不够畅通,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服务手段不先进,信息传输主要靠电话、手机短信等。怎么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是个大事。
(四)单位存在着收入不合法、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防雷审批、技术服务、防雷市场没有彻底分开的现象,县级气象部门只有防雷技术机构,但是没有具有独立法人和独立银行账户,审批收入有的是气象主管机构收取,有的是所属企业收取,这些方式都是不合法的,许多地方纪律检查部门对此质疑,给单位的安全运行带来很大的隐患。
(五)职工收入和福利不规范。主要表现在许多单位的事业人员在企业里领取劳动报酬,部门制定的绩效工资不规范,没有强硬的执行依据,况且全省内部差距很大,存在着相互攀比现象。今年各级地方政府规范津贴补贴,气象部门暂缓执行,对离退人员收入影响最大,直接影响的了的稳定。
(六)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的压力越来越大。随着各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气象局地理位置已经被周围建筑物包围,地方对城市建设十分重视,地方党委政府为了地方利益,建议气象部门迁站,而气象部门难以抗拒。对此应研究对策。
(七)气象部门实行双重财务体制,但地方对气象事业的投入不及时,不准确,并且科技服务收入不稳定,因此,造成执行预算、决算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上半年没有钱办事,下半年花钱困难。
(八)精细化预报水平达不到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从而制约了气象服务的能力。设施农业气象成果不多,完善的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依然沿用大田农业气象的理论体系,因而缺乏气象服务的针对性。气象预报服务人员对农业、农村工作不了解,预报产品和服务缺乏更好的针对性。
(九)基层台站人员编制少,但业务工作量越来越大,不得不编制外用工。而编外用工又存在新的隐患。气象部门干部职工政治、经济待遇与地方部门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省委文件规定一线科级干部主要负责人在基层工作每满5年,按非领导职务晋升两级工资,并享受相应的医疗、住房等相关待遇;职工从事气象工作几十年,技术职务仍然还是初级职称,不利于调动一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建议省局有专门人员和机构研究公共气象服务问题,特别要重点有针对性的研究县局为农业的公共气象服务相关问题,比如:加强设施农业的气象条件研究工作,建立起一套现代农业气象理论体系,从而确保指导现代农业生产的准确性;还要重视气象部门到底能给农民什么样的预报产品。山东是农业大省,如果认真重视,定能作出大文章。
(二)省局要下大气力研究解决公共气象服务产品怎么样在第一时间传递到农民手中。省局列的课题一定要面向基层,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不要单求“大和洋”,更不能为了发表文章和评职称。
(三)加强对下指导,尤其要加强实实在在的指导。省局业务管理人员水平高,但对基层工作不是真正熟悉,建议多派业务人员,特别是研究人员深入到县局,帮助工作。县局非常欢迎这样的人员。
(四)建议建立省台、市台预报员下乡制度,让预报员真正了解农业和农民需要,这样做出的预报才有针对性。现在的预报员都缺这一课。
(五)建议职称评审多照顾基层,基层业务服务人员要以工作业绩为标准,不能侧重强调文章。基层业务人员理论水平没法和省局比,但他们是一线直接为农村和经济部门服务的人员。
(六)建议省局借学习实践活动之际,解决几个实实在在的关键问题。比如精细化预报说了几年,但是对外发布预报还是今夜到明天怎么样,目前的手段,至少短临预报等够做到几点到几点,出现什么天气。这个问题解决了,不仅老百姓欢迎,在全国也叫得响。
第五篇:气象局服务调研报告
气象局服务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方城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东隅、伏牛山东麓、唐白河上游,是中国丝绸之路发源地之一,是全国商品粮油生产基地县、全国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县、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方城县总面积2542km2,辖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境内浅山区、岗丘区、平原区各占1/3,年平均气温14.5℃,年平均日照时数1980.2h,年平均降水量815.7mm,无霜期224d,适宜农作物生长和禽畜养殖。农作物小麦、玉米、花生和生猪养殖是方城县四大主导产业,黄金梨、小杂果、裕丹参是方城县三大特色产业。近两年所做的工作:
(1)强调“多站合一”、“多员合一”,与涉灾、涉农部门共建、共 享、共用信息站和信息员队伍,注重发挥信息站和信息员效益。依托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延伸到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和气象信息员。充分利用乡(镇)、村社领导为责任人的基层群测群防组织体系。应用气象信息员平台,实现对气象信息员的实时监控及考核,更好地发挥气象信息员的作用。
(2)建立健全与水利、国土、民政等涉灾部分的应急联动响应机制,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从“消息树”向“发令枪”转变。推动县、乡政府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纳入政府应急预案体系,制定气象灾害应急行动计划。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做好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
(3)针对方城县券桥镇马庄村互助光荣合作社的为辣椒种植基地开展直通式精细化气象服务。在券桥镇原有的多要素自动区域站基础上,加建农业实景监测系统和土壤水分监测系统,建设新型农业气象监测网络。建立农业气象试验站,推动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建设。
(4)制订特色作物农业气象服务周年服务方案、指标、标准和规范,规范服务产品用语、格式和内容;建设小气候观测站,完成特色农业气候区划以及特色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分析各生育期的气象条件,制作发布产量预报、病虫害发生发展趋势预报等服务产品。与农业部门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农情、灾情、墒情联合调查制度和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会商制度。
二、方城县气象为农服务调研结果及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来看,专业气象服务信息需求性、紧密性、覆盖性、多样性和便携性达到了90%。农民获取气象信息主要渠道依次是电视、手机短信,电话、广播和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对于气象部门建设的气象预警大喇叭和气象预警显示屏,在推广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在乡镇的知晓率有所提高。在气象知识宣传普及方面,农民朋友们迫切需要种植新产品所需要的气候条件和农作物病虫害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大多数农民朋友反映,人工增雨对缓解当地旱情作用很大, 还希望气象部门多提供农业气象科技和灾害防御等方面的服务。我们认为农村发展对气象服务有着旺盛而迫切的需求。
近几年来,气象为农服务一直是方城县气象局的工作重点,为有针对性的做好特色农产品的服务工作,组织服务人员,开展为农服务调研工作,联合县农业局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气象服务调查。服务人员通过与相关部门分管负责人座谈、走村串户与重点服务对象交谈,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与农民交流等方式,围绕目前方城农业发展现状、农业气象服务需求、气象防灾减灾等问题,了解农户对气象服务的需求,针对性地提供气象服务。但在做服务工作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目前,我局主要通过手机短信、网络、电话、电视天气预报、传真、电子显示屏、大喇叭等方式对外发布气象服务预报、预警信息,但整体覆盖面不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的需求。应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一键式”发布系统,完善气象应急保障机制,加快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提高气象预报、预警信息发布能力。
(2)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滞后。目前,各乡镇(街道)成立了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形成县—乡—村直通式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播渠道。确定了各乡镇分管气象工作领导、气象信息服务站站长(协理员)、信息员,由于缺乏经费保障,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离标准差距较大,人员、装备、办公设备、场地等有待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和农民群众渴望获得气象科技知识,希望气象部门加强科普宣传,增强农民对气候资源、农业气象、农业信息化等实用技术和农经信息的应用能力,由于经费缺乏保障,信息员队伍壮大以及培训工作暂缓,信息员不明确自己的职责,传递信息、解释应用等工作无法进行,而我们也得不到相应的反馈信息。
三、气象为农服务的发展对策及建议
建立农业气象试验站,推动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建设。对其开展基层气象防灾减灾“一本账、一张图、一张网、一把尺、一队伍、一平台”“六个一”基本能力建设,实现基层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实现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标准化建设全覆盖。
(1)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任务在政府主导下,以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和应用为抓手,提高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联动响应能力。完善方城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功能,整合多灾种监测预警信息和多部门发布渠道资源,实现预警信息发布对县、乡政府及相关单位、气象信息员全覆盖。建立重大气象灾害党政领导手机短信、专题材料直报和紧急情况下电话叫应服务机制。在政府的组织协调下,制定并完善重点乡村、重点单位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预案,明确预警信息接收人及其接收到预警信息后的应急处置流程。
(2)优化信息发布渠道,及时发布农村气象信息。建设农村有线广播农网信息与农业气象实时播发系统,升级改造气象警报发射系统,通过气象信息智能发布终端将站点的实况数据、多种预报产品、预警信息及服务产品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及时准确的发送至发布设备。在农业生产基地、村委会及合作社安装电子显示屏;与电视、广播和手机短信运营商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与电视、广播建立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即时插播制度。建立县、镇、村信息传递机制,将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和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成员、气象信息员纳入免费气象信息手机短信用户,建立县、乡、村各级气象灾害防御人员动态库。气象信息员通过手机、电子显示屏、高音喇叭等方式向村民广播气象预警信息。
(3)推进乡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把气象灾害科普工作纳入当地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年内组织2-3次的科普宣传活动,在农村、气象灾害易发多发区发放两卡,创建气象科普示范村。与组织部门合作,至少开展1次乡镇干部气象防灾减灾培训。
(4)深化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基础设施建设,购置或更新人工影响天气火箭发射设备和专用运输车辆,完成标准化人工影响天气火箭作业基地建设。完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决策指挥系统,充分发挥人工增雨在防御干旱、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增产等方面的作用。每个乡镇明确1名负责人分管并配备多名兼职气象信息员,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