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01:3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产品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产品调研报告》。

第一篇:农产品调研报告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调研报告

一、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现状

我县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主要是在县农牧局的领导下,积极配合工商、质检、公安等单位开展。每年我们都要结合3.15活动,开展假冒伪劣农产品的打假活动。一方面对初级农产品产地加强管理,尤其是对无公害蔬菜基地加大了指导监督力度;另一方面加强对农资系列用品的检查监督力度,对生产、使用、销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清理和整顿农资市场,对手续不健全,没有规范经营的行为进行 了纠正;三是对在市场上出现或接群众举报的假冒伪劣农资解决予以没收,并按照管理办法没收相关手续或进行罚款;四是加强了对农产品市场监管,根据群众举报和检查出的不符合环保、绿色、健康要求的农产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五是积极开展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仅靠一台非常普通农药残留仪开展农产品农药检测工作。六是经常性宣传培训工作和市场整顿工作向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要搞好,要经常性进行宣传,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进行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管理的意识和水平,积极配合我们,才能搞好这项工作,因此我们经常性进行宣传和培训,给群众努力传授科学应用农药、化肥等农资的知识,一方面提高广大群众自觉生产健康、绿色农产品的自觉性和意识,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和管理,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提高他们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管理水平。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和管理

2、加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生产管理

3、加强农资市场管理

4、加强农产品销售市场的管理

5、加强农产品的检测和监督

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法》的宣传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监管检测体系机构建设情况 目前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挂靠县农技站,由县农技站开展各项工作。既没有单独的办公室,没有编制,也没有工作经费,也没有任何大气、水分、土壤、农资、农产品的检验检测仪器,对大气、水分、土壤的成分、有毒物质含量无法检测,只能加强灌溉水的源头管理和农资的科学化应用;对农资的化验检测只能凭经验和分析,眼观手摸,对假农资不能作进一步的分析和化验,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农产品市场不能科学检测农药化肥等有毒物质,不能为执法人员提供科学的执法依据。

四、存在的问题

1、没有单独设立机构,也没有编制人员,没有办公场地,目前挂靠县农技站。

2、没有工作经费,难以经常性下乡开展正常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和培训工作。

3、没有任何化验检测仪器设备,难以进一步开展大气、水分、土壤、农资、农产品检验检测等各项工作。

五、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构,落实人员、办公场地、仪器设备。

2、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经费,为每年正常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保障。

县农技站 二00九年六月十五日

第二篇:国税局关于农产品调研的报告

国税局关于农产品调研的报告

根据工作安排,我局认真开展农资、农产品税收政策调研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现行农资、农产品主要涉及的免税税收政策

(一)企业所得税方面

1.从事农产品种植项目所得减免企业所得税; 2.农产品初加工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但初加工免税前提是一定要属于《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的通知》(财税[2008]149号)和后续补充通知(财税[2011]26号)文件的范围;

(二)增值税方面:

1.对农资方面的免征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1)、农膜

(2)、生产销售的除尿素以外的氮肥、除磷酸二铵以外的磷肥、钾肥以及免税化肥为主要原料的复混肥(企业生产复混肥产品所用的免税化肥成本占原料中全部化肥成本的比重高于70%)。

(3)、生产销售的阿维菌素、胺菊酯、百菌清、苯噻酰草胺、苄嘧磺隆、草除灵、吡虫啉、丙烯菊酯、哒螨灵、代森锰锌、稻瘟灵、敌百虫、丁草胺、啶虫脒、多抗霉素、二甲戊乐灵、二嗪磷、氟乐灵、高效氯氰菊酯、炔螨特、甲多丹、甲基硫菌灵、甲基异柳磷、甲(乙)基毒死蜱、甲(乙)基嘧啶磷、精恶唑禾草灵、精喹禾灵、井冈霉素、咪鲜胺、灭多威、灭蝇胺、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噻磺隆、三氟氯氰菊酯、三唑磷、三唑酮、杀虫单、杀虫双、顺式氯氰菊酯、涕灭威、烯唑醇、辛硫磷、辛酰溴苯精、异丙甲草胺、乙阿合剂、乙草胺、乙酰甲胺磷、莠去津。

(4)、批发和零售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2.现行对农产品方面免征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1)、农民专业合作社销售本社成员生产的农业产品,视同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业产品免征增值税。

(2)、农民专业合作社向本社成员销售的农膜、种子、种苗、化肥、农药、农机,免征增值税。

(3)、纳税人采取“公司+农户”经营模式销售畜禽属于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免征增值税。

二、农资、农产品主要涉及的免税税收政策运行的弊端及给税收征管带来的问题

(一)企业所得税方面:

1.农产品种植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农产品种植企业免税,应提供其从事种植业的证明资料,从以往种植业企业提供的种植业证明来看,主要是:村委开具的合作社成员各家种植土地证明、村委与种植企业签订的租地合同、有的种植企业与个人签订的租地合同,这些证明、合同的出具人多为村委和农民,较容易取得,可信度不高,申请免税的种植土地毕竟是占很少数,即便不真实也很难证实其真实性,给税务机关的免税管理带来了困难。种

植企业免税如果不能提供强有力的种植证明,可能会借助免税的优势虚开销售发票,发票开具的销售金额远大于其真正的种植能力,造成后续环节的虚假税前扣除,形成企业所得税税收流失。种植企业免税如果不能提供强有力的种植证明,就很难区分出销售产品是种植的还是从事商业购销的,致使很大一部分从事购销农产品不免企业所得税的企业,采取提供虚假证明的方式按种植业免税,在农产品种类很普遍的情况下,税务机关很难防止这种用购销装扮成种植减免的税收征管漏洞。

2.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免税给税收征管带来的问题。一是由于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增值税减免,并且其初加工项目所得减免,一方面这类企业源头取得的农产品发票或自行开具的收购发票不实,另一方面这种特殊优惠身份可导致其虚开农产品初加工产品销售金额,造成下一深加工行业的税收虚假抵扣进项税。现行农产品抵扣政策采用“前免后抵、自开自抵”的方式,违背了增值税征扣税一致的基本原则,造成购销双方相互制约的增值税征扣税链条机制失效,不完善的政策链条为虚开收购发票偷税提供了可能。二是会形成征不到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所得税。从各地稽查中发现的偷骗税手段主要有:向农业生产者收购农产品时,利用政策漏洞虚开收购发票,多列金额和数量,虚增进项税额以达到偷税的目的;虚开收购发票以虚增进项税额,进而对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获利,帮助其他纳税人偷税;向一般纳税人收购农产品时,不索取增值税专用发票,而是自行开具农产品收购

发票,既使自己多抵扣税款,也帮助销售方逃避监管。购进取得的虚开的发票、虚开的农产品收购发票,进入成本核算,使得深加工企业无利润、无所得,很难形成企业所得税税款。三是农产品收购发票这个影响税前扣除的成本项目税务机关征管核实难,农产品收购发票涉及笔数多、涉及地点范围广,税务机关人少很难核实。再就是这种证据看似效力很强,实则有其内在的脆弱性,农产品销售人出具书面证明否认出售农产品,不一定是实情,很多情况下,为避免麻烦,干脆就“一问三不知”,造成书面证据与实际情况脱节。四是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企业的成本扣除依然存在企业所得税不易征管问题。核定《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实施办法》(财税【2012】第38号文,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以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销售液体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将实行核定扣除,其核心是以销售产品耗用的农产品数量为核心来核定进项税额,本质上属于“实耗法”。但《办法》并未对相关成本结转涉及的企业所得税问题予以明确。购进农产品时无需分离进项税,而是将含税金额一律计入材料成本,核定进项税额后,再将进项税额从材料成本中转出。试点企业购进农产品增值税实行核定扣除,而成本仍“凭票扣除”,造成成本扣除依据和增值税进项扣除依据不一致,也就导致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成本的依据和增值税进项扣除依据不一致。如果企业存在虚开收购发票行为,相应的成本虚增部分作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调整事项将直

接影响企业所得税核算、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

(二)增值税方面:

1.农业生产者信息难以界定管理。按照规定,只有向农业生产者收购自产自销农产品时才能开具农产品收购发票(包括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但实际工作中,使用农产品收购发票企业自己开具,企业根据需要选择会虚拟出售人信息,可能根据需要调节开具的数量和价格,也可能以农产品为原料生产出的半成品甚至成品也作为“初级”农产品收购等一些方法到达调节税负和成本的目的。

2.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掌握。按现行政策规定,收购发票由付款方向收款方开具,也就是由收购企业自行填开并进行抵扣,这就为企业利用少进多开、低进高开、无进虚开等手段虚增进项税额提供了可能;按照规定,农产品收购发票的开具对象仅限于农业生产者销售的初级农产品,但在实际操作中,农产品销售者的身份比较复杂,既有农户,也有农产品经销单位、销售中间人等,对一些不符合收购发票使用规定的对象,企业往往采取弄虚作假手段,使其开票行为合法化,达到多抵扣进项税额的目的。

3.代开发票存在风险。如国电聊城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在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税收管理上开辟了农产品税收政策的先河,通过税务机关代开发票不仅控制了农业废弃物的税源,而且也规范了企业的进项税额抵扣,使主管税务机关有效地掌握了农产品的购销情况。但目前的管理也有一定的问题:农业废弃物购销量大,有的收购户已经达到一般纳税人

标准,但仍按小规模纳税人来管理在税收政策上有一定的漏洞,存在着执法风险。

(三)征收管理方面:

1.是外地收购发票难领购。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一般都需要到外地甚至跨省收购农产品,按规定应到收购地税务机关领购收购发票。实际情况是,当企业向收购地税务机关申请收购发票时,因为不在当地缴税,受到百般刁难,很难领购到发票,当地农业生产者也不给企业开具或代开普通发票。企业只好向当地农产品经销企业收购,结果是一样的东西既要多花钱,还要多缴税。首先,经销企业的价格肯定比农业生产者的价格高;其次,按收购发票计算的进项税为价格P×13%,而从经销企业购买时,进项税为P÷(1+13%)×13%,进项税实际计提率约为11.5%,比开具收购发票少了1.5个百分点。

2.是收购对象难核实,收购价和数量难掌握决定了收购发票管理难。1是擅自扩大开具范围。对一些不该开具收购发票的购进货物行为,或根本不属于农副产品收购范围的开支,如将收购人员的工资、差旅费、运输费、包装费、以及招待费等费用挤入收购价格,在发票开具上大做手脚甚至虚开收购发票,借此来多抵扣进项税额。2是擅自扩大收购对象。从中间商购入农产品,未按规定取得普通发票,为抵扣进项税额便自行开具收购发票入帐抵扣,或者从一般纳税人企业购进农产品即使能够取得增值税专票,为多抵扣进项税额,不主动向对方索取专用发票,违规开具收购发票入账抵

扣。但征管过程中,税务机关不易划分。3是擅自扩大收购价与量。不法企业为达到偷税目的,在收购数量和价格上做手脚,或虚增收购数量,或虚提收购价格,或者二者兼而有之。

3.是物耗水平难掌控。一是农产品大多有保管期限,在收购、储备、生产环节上因管理不善易发生霉变,极易形成非正常损失,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企业存货发生非正常损失应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但部分企业依仗农产品难以盘点的特点,对这一部分损失不按规定作进项税额转出处理,从而多抵扣进项税额。二是农产品由于其产地和等级不同,其成份含量有所区别,投入产出比也就不同,企业往往会以成份含量低为借口扩大投入量,虚增原材料生产耗用数量,虚增生产成本,容易造成帐外经营难查处,或将虚购的原材料进行账面消化,制造购进与耗用的假象平衡,最终达到偷税的目的。

三、加强税收征管的建议

(一)调整完善现行农产品增值税政策。一是针对现行税收政策存在的缺陷,根据增值税原理,我们认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购进农产品应将收购凭证和普通发票上注明的价款换算为不含税价格计算进项税额,以体现进销项税额的配比原则,完善税制,从根本上解决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长期零负申报和低税负问题,堵塞税收流失漏洞。或者干脆取消初级农产品免税政策,把减免的税收通过粮食等直补和超税负返还政策,让利于民。二是对农产品加工业实行优惠税

率。考虑到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对“三农”问题解决的重要作用,中央将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强农惠农”的重要措施。在税收政策上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就是对农产品加工业实行优惠税率,即对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适用13%的增值税率。这样,一方面体现了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政策扶持,另一方面又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产品加工业存在的“高征低扣”问题,进一步减轻税负,以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康发展。三是对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实行销售实耗扣税办法。我国现行增值税制实行的是购进扣税法,多年来的税收征管实践一再证明,这种计税办法对自开自抵进项税额的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而言,税务机关确实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税制上的漏洞问题。基于此,我们认为与其在购进环节无法控管,不妨换一种思路,绕开管理难点,在改变计税方法上做文章。一是对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实行销售实耗扣税办法,即取消按照购进农产品金额抵扣进项税额的办法,只允许企业按当期实际销售所耗用的农产品金额抵扣进项税额。通过纳税评估,分行业对投入产出进行测算,确定进销比(或出成率),然后以销售数量和进销比(或出成率)来确定农产品的购进数量和购进金额。实现多少销售收入则由税务部门根据同行业进销比相应的确认多少购进额,再以确定的购进额按13%计算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这一办法的最大优点是使税务机关由被动堵漏转为主动控管,不再从收购凭证的开具上与企业叫劲;难点是分行业测算出成率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而且需要在税制层面上进行改革。为此,建议先行试点,总结

经验,待条件成熟后推广。四是建立农产品加工业增值税返还政策。类似于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制造业实行超3%税负返还的增值税收优惠政策,可以对农产品加工业实行超税负返还或先征后退的优惠政策。确定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标准税负,规定农产品加工企业凡超过规定的税负标准的,增值税部分给予相应返还,以提高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改进农产品收购发票管理。建议从以下方面改进农产品收购管理。一是农产品加工企业到外地收购免税农产品,允许其使用税务登记地税务机关发售的收购发票。二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者的生产规模、生产能力是在不断扩展的。时到今日,农业生产者不再是一年种几亩地,收几千斤粮,喂十几只鸡,养两三头猪的农民,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商品流通方式业发生了很多改变,农民一般不再自行向收购点上交粮食等农产品,大多有人上门收购并负责装卸。因此,农产品大户可以采取办理税务登记证,自行领取开具普通发票。对小商小贩收购的只要是未经过加工的农产品视同自产。三是税务机关要充分利用纳税评估方法,确定合理的投入产出比例,加强对企业收购免税农产品的税收监控,防止出现虚开收购发票的违法行为。四是要加强日常巡查,对帐簿不齐全,会计核算不健全,特别是收购农产品的入库单、过磅单、付款凭证等原始单证资料不完整的,一律不得领购和使用收购发票,已领购使用的,停止供应并收回已领购的收购发票。四是加强收购对象真实性的核查。

一是对纳税人发生大宗农产品收购业务,主管税务机关应派专人深入现场核查,审核该项业务发生的真实性。二是定期对开具的收购发票进行一定比例的随机抽查,由税收管理员按收购发票上填开的销售人、地址、身份证号等情况下到村组进行必要的回访和查验。

(三)加强部门之间协作机制。由于国家对农产品种植户实行财政补贴的政策,农业局、财政局等部门记载的有关数据比较齐全、真实,主管税务机关可以通过相关部门采集各村组农产品的种植品种和面积,掌握农产品的预计年产量,建立农产品收购档案,在日常管理中与收购企业填开收购发票上的数量进行核实比对,防止虚抬收购数量。

(四)加大纳税评估的力度。建立科学的纳税评估体系,与同行业进行定期对比,对收购价格偏高、收购量比同期大幅增加、税负低于行业预警值、产销能力不符等异常情况的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要作为纳税评估重点对象。

(五)发挥稽查的威慑作用。对通过评估发现有虚开收购发票的、长期纳税申报明显异常税负偏低的、收购价格高于市场合理价格一定比例的、长期发生亏损的等企业必须进入稽查程序,对违规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的纳税人,应依照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严从重处罚,增加其违法成本。

(六)强化税法宣传,提高纳税遵从度。一是积极开展税法宣传,强调虚开农产品收购发票抵扣税额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税额在法律责任上的等同性,增强企业风险意识,提高纳税遵从度。二是加强内部管理,着力提高税务人

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增强责任意识,树立收购发票视同增值税专票严格管理的理念,严格执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强化对农产品加工行业的税收控管,有效防止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虚抵进项、瞒报销售等税收违法行为。

第三篇:农产品加工转化情况调研报告

加快农产品加工转化,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途径。为了全面掌握我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积极探索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的主要措施。根据区政协2020年工作安排,区政协经济委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区农产品加工转化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深入到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及企业所建基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充分听取相关部门、乡(镇、街道)、村负责人、种养大户及加工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止11月底,全区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42家(农副食品加工类23户,食品制造业类2户,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类3户,烟草制品类2户,纺织业类1户,服装、服饰业类1户,皮革和制鞋业类1户,木材加工类3户,家具制造业类1户,造纸和纸制品业2户,医药制造业3户),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5家,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3家的108.7%;

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总产值33.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42亿元的80.2%;

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占全区规模以上总产值的36.5%;

上缴税费98708.78万元,减免税费3337.52万元;

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就业岗位3500余人。

(二)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抓组织、强保障,助推农产品加工转化见实效。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组织召开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专题会4次,研究部署农产品加工转化工作。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的实施方案》,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碧江区深入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五个工作专班,按照一名县级领导、一个专班、一套措施、一抓到底“四个一”工作机制,重点围绕产业手续办理、立项报批、项目申报等环节,为项目从引进、立项、审批、落地投产到销售“一条龙”服务,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企业快速投促达效。

二是抓调整、兴产业,着力提高本地农产品原料产出。围绕“4+2”产业定位,纵深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扩大果蔬、食用菌、油茶、生态畜牧主导产业,珍珠花生、白水贡米特色产业规模,平衡本地农产品原料产出与加工企业之间的供需关系。2020年,预计完成蔬菜种植面积17.36万亩;

已建成果园面积6.28万亩,投产果园面积达5.05万亩以上;

完成食用菌种植6350万棒;

完成油茶造林1万亩,油茶抚育2万亩;

发展年出栏1000头以上生猪代养场5个,全区生猪出栏12.2万头;

示范种植珍珠花生0.4万亩,辐射带动1.6万亩;

按照“六统一”模式发展白水贡米1万亩。

三是抓龙头、促加工,加快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按照“建基地、增规模、深加工、创品牌”思路,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裕国菇业项目预计年内建成深加工厂房一期;

贵州山茶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完成了油茶精深加工厂主体建设,鲜果处理车间干燥爆壳生产线投入试运行,已启动年产3000吨产能油茶精深加工生产线一期项目建设,并与合作社、种植大户签订供销合同,建立省内、外8家销售渠道;

大力支持福润、锦江2家定点屠宰场发展,提高肉食品精深加工比例和水平。1家猪肉深加工企业正在招商中,力争肉食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0%。宏畅家禽临时屠宰点已投入使用,日屠宰活禽2000羽;

完成了2个500吨油罐基础施工;

同德药业完成黄精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200亩,采购原药材800吨,完成保健品和精制饮片生产线技改建设,加工原药材年产能达2000吨,全年加工总产值达2亿元,实现销售额1.77亿元。

四是抓督查、促效果,高效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区委、区政府将农产品加工转化工作纳入常态化督查事项,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建立工作台账,定期督查督办,实行月调度、月通报机制,倒逼责任落实,促进农产品深加工转化工作高效有序推进。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一是企业总体规模偏小。虽然全区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有25家,占加工企业总数的59.5%;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家,占加工企业总数64.29%,但企业的总体规模偏小,作为龙头企业所应具备的引导生产的导向功能、加工增值的开发功能、扶持基地的服务功能、联结农户的带动功能均不强。二是产业结构层次低,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不高。我区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多数是初级产品加工,深层次加工的数量比重小,多层次开发的产品少,产品档次低,进入中低端市场的较多,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消费市场的需求。同时,由于生产设备、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等因素制约,部分企业的生产加工能力与水平甚至还停步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简单的机械生产,生产效益不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

(二)精品名牌少,知名度不高,品牌运营能力不足。一是优质产品比较少。截止目前,全区仅有1个经国家认证的绿色产品,3个有机农产品,1个地理认证标志,且在全国、全省市场上叫得响、影响大、销量多、价格高的农产品加工品牌极少,加之宣传不足,品牌推广较弱,市场认可度较低,比较优势无法发挥。二是品牌营销能力弱。虽然有“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公用品牌作依托,但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统一包装和附加标识等,品牌、包装、服务、信誉等营销上缺少应有的竞争力。如六龙山竹笋遭遇销售退货事件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规范的包装和标识造成的。三是商标品牌意识缺乏。一些企业自主创新不足,创品牌积极性不高,没有形成自主特色品牌,产品定位不突出,传统产品多,特色品牌少,中低档产品多,名优产品少。

(三)标准化基地建设滞后,企业生产原料供应不足。一是利益联结机制不稳定,加工企业与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农民群众没有形成牢固的利益共同体,组织化程度不高,农产品供应量、产品质量难以满足加工需求。二是基地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加工企业需求与基地产品供给矛盾突出。生产基地少、散、乱,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进度缓慢,配套设施不完善,难以发挥标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如御诺乳业桐木坪标准化示范养殖场,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其相关设施没有配套完善,实际建设与规划设计相去甚远,根本无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就更谈不上为奶制品加工提供原料保障。三是产业生产缺乏规模化。主导产业培育不够,产业多而小,争地矛盾存在,影响规模化生产。由于本身农业生产用地面积不多,加之部分龙头企业建立的基地比较分散,并且规模不大,且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连接,导致企业在短时间内收购足量的原料十分困难,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远小于设计生产能力,有的甚至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如桃李春风,本地珍珠花生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其生产需要,加之价格和成本等问题,导致其只能大量从外地购进原料,进而在品质和品牌上都可能会对“珍珠花生”品牌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四是标准体系不够完善。从种植业方面看,除了白水贡米外,其他产业还没有真正形成从种子、种苗、农药化肥供应到田间地头管理的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再到产品的分等分级、检验、运输储存、包装标志及产品深加工等整个过程的标准体系;

从养殖方面来说,也没有真正形成从畜禽品种选择、圈舍建设、配套设施建设、规模确定、废污处理、饲养标准和疫病防控等的标准体系。

(四)政策扶持配套不够,部门服务仍有差距。一是“上热下冷”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存在。虽然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对农产品加工转化工作高度重视,并经常性就相关工作进行调研安排部署,但仍有个别部门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主动上门服务不够,发展合力仍有欠缺。如贵州山茶产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完成了油茶精深加工厂建设并即将进行生产运行,但截至目前,生产许可证等都还没有办理,其生产出来的产品极有可能会成为“三无产品”。二是虽然整合各方面的资金不断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配套投入,但财政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的资金的撬动作用未能有效发挥。三是企业融资渠道较窄,融资难、融资贵现象仍然突出。财政对龙头企业投入和银信部门对龙头企业支持相对有限,企业依靠民间融资和自身积累扩大生产较难。中小型企业申请固定资产贷款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基本不具备贷款条件,加上贷款手续繁琐,需要的时间较长,增加了企业的隐形负担。由于农产品加工企业信贷紧、融资难,缺乏对科技创新、扩大市场和基地建设的投入,企业生产规模难以扩大,企业档次难以提升,不少企业仍停留在小打小闹的基础上。四是与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相比,我区农产品加工关联服务业的能力薄弱,仓储、冷链物流等配套服务能力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三、对策及建议

(一)坚持主体培育,着力做大做强做优龙头企业。一是按照分类指导、精准施策的发展思路,对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分类梳理,积极扶持培育一批“领军企业”、“成长企业”和“雏鹰企业”,让龙头“大起来、强起来”。对认定为省、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重点支持企业开展产品研发、技术提升等,以点带面引领行业转型升级。二是继续积极推进产业大招商。充分利用昆山对口帮扶契机和驻外招商机构力量,采取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等,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产业招商,重点引进一批国内外农业龙头企业、关联企业、配套企业和研发机构以及引领性强、带动性大、成长性好、产业链完整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落户碧江。三是大力引导种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兴办加工企业,并向产业园区集聚。合力推动现有农产品加工小企业、小作坊通过兼并重组、参股控股等形式实行抱团发展,促进中小企业整合升级为规上企业。四是大力协助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市级地方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的技术合作,强化新产品研发,避免产品同质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积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提高产业技术装备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促进产业优化升级。五是围绕发展壮大农村“四小经济”,创建一批特色农产品加工小作坊,支持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发展农产品初级和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加工型新型经营市场主体,统筹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主食品加工协调发展。

(二)推进品牌塑造,着力提升碧江农产品整体形象。一是依托“梵净山珍·健康养生”公用品牌,积极引导和组织龙头企业申报省长质量奖、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无公害产品认证及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创建自己的特色品牌,并通过做好品牌策划、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营销等工作,打造一批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品牌。政府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参展补助经费,用于资助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各种大型展览会,推介宣传碧江特色农产品,提高碧江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二是着力挖掘一批老字号品牌,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整合创建碧江自己的农产品公用品牌,并不断加大宣传推介力度,通过统一标准、统一包装和附件标识等,努力提高品牌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三是积极组织开展品牌价值评估,确定重点培育农产品加工品牌,发挥区域品牌或特色产品优势,进一步壮大区域品牌、培育企业品牌。四是整合碧圆鲜、黔东武陵等平台力量,统筹推进全区农产品的品牌打造、包装标识、产品销售。五是全面加强质量安全监督。强化农产品原料基地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高质量管理体系和企业产品标准。全面开展sc认证及iso9001-2000国际质量、haccp食品安全等质量认证,使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轨道。积极推广应用普通数码、一维条码、二维码、电子标签(rfid)等方式对产品赋予身份证明。引导企业加快建立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监控和记录从“原料到舌尖”的生产、仓储、销售等关键环节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终端app等途径进行数据采集跟踪。

(三)优化产业布局,着力推进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向优势产区集中布局。围绕我区“5+2”产业发展规划,以果蔬、中药材、油茶、食用菌、生态畜牧、白水大米、珍珠花生等产业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高效化种养示范基地,着力完善御诺乳业桐木坪标准化示范养殖场等现有种养示范基地的水、电、路、讯、防疫防控等各项配套设施,使其能真正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推动种养原料基地建设上规模。二是严格执行国家、省现有的农业产业标准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实际制定我区《农业标准体系》,确保从种植(养殖)、生产管理、施肥、用药、灌溉、病虫害(疫病)防治指导产品收获采摘(屠宰加工)等全过程都有操作性很强的技术依据,并结合坝区建设广泛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工作,构建生产、加工、流通、服务全覆盖的区域标准化推广体系,不断提升辐射带动作用。三是积极争取市级层面的重视、关心、支持,实行市、区(县)联动,推动农产品生产基地跨县融合,保障同德药业、桃李春风、御诺乳业等龙头企业原料供给。四是引导企业依托现有的“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进一步强化企业与农户的经济和法律责任约束,真正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使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户的种养积极性,有效推进原料生产基地的稳定和不断扩大。

(四)完善政策措施,着力优化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环境。一是进一步健全县级领导联系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制度,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指导和服务,协助企业解决转型升级中存在困难,有序推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二是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共碧江区委办公室碧江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深入开展推进农村产业革命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碧委办字〔2020〕2号)所确定的财税、用地、金融、人才、电力等各项扶持政策,不断优化行业发展环境,形成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工作合力。三是建议设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专项基金并列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门用于培育和引导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同时,进一步统筹财政资金,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引导政府组建的担保公司、农投公司等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信贷担保力度,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贷款投放,解决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四是积极申报项目。农业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申请有关支农资金和项目,支持农产品加工原料基地、公共设施、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和技术改造。五是建议工作专班、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工业和商务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协调,及时通报了解企业在落地生产、基地建设、商标注册、品牌创建、产地产品认证、产品销售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主动帮助协调服务,解决企业生产、销售和发展的后顾之忧。六是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业务骨干,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并进一步将高层次人才的子女入学就业、住房保障等方面优惠政策要落到实处。

第四篇:农产品批发市场招商调研报告

两湖绿谷招商调研报告

两湖绿谷是与黄淮大市场最为接近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在市场运营模式、管理理念、现代化农产品市场建设、发展战略部署、人力资源等方面都极为相似。

可以说,两湖绿谷是黄淮大市场2013年发展规划的一个缩影,建议我们以最快速度与两湖绿谷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并邀请两湖绿谷市场李总(招商总监,一直负责两湖绿谷的招商工作)、郭总(总经理助理,一直负责两湖绿谷的全面运作)到我们市场指导。

 2010年4月20日-5月20日在山东寿光国际会展中心将隆重召开“第十一届(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建议我们参加。

1、关于产地特色农产品在市场的销售模式。 

两湖绿谷:

有海南特色农产品直销专卖店。市场与海南特色农产品专业合作

社搭建平台,在市场找有实力的大户进行专销。

建议:

海南作为国内一线特色水果基地,在北京新发地等国内一流农产

品批发市场都有直销店。这既是一种合作模式,又是一个农产品

市场总体发展水平的体现。我们要把这个系统工作做好,目前处

于与东杨庄拉锯阶段,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2、关于冷库建设。 

两湖绿谷:

冷库面积总计18000平米,其中高温库、低温库比例各占50%。每

年电费约200万元。目前的现状是高温库赚钱、低温库赔钱。

冷库结合季节性随机进行商户入库调整,高峰期为每年的7-8月、10-12月。高度为7米,单位面积700平米(进深60米)。主要盈利模式为租金,低温库租金为45元/平米/月,高温库为80元/吨/月(每斤4分)。站台长8米,高1.4米。每个单位冷库门前设立经营区域。

建议:

我们要在结合市场商户需求的基础之上,扩大高温库比例、严格控制低温库比例。冷库高度调整为6米。低温库分区面积控制在400平米左右。存放品类在运营之中随机调整。

3、关于商户居住。 

两湖绿谷:

由于商户90%为外地,市场全方位考虑商户在经营区域的居住需求,每个经营区域(香蕉库二层为住宿、蔬菜区大宗交易区为活动板房)都考虑商户居住事宜。

建议:

目前我们市场商户的居住问题已经解决。关于随着市场的发展而带来的商户居住需求,在临街考虑高层住宅。这样,商户会购置高端住宅满足高品位居住需求,把市场经营区域居住给工人。

4、关于米面粮经营结构。 

两湖绿谷:

仓储式经营结构为主,以两层建筑结构为辅。

建议:

国内农产品市场的此类业种经营结构基本为“前店后场式”。把糖库2#4#6#作为米面粮的仓储;同时,考虑大户直接在糖库经营事宜。

5、关于展会功能。 

两湖绿谷:

有6000平米展厅。每年举办10次左右大型展会,除自身布展外,还租赁给荆州汽车、服装等行业布展所需。

建议:

我们临太昊路商务中心在一层规划5000平米左右展厅。农产品行业的发展里程里,展会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黄淮大市场的发展,肯定是国家一流、现代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展会不可缺少。相对于两湖绿谷的“国家淡水鱼博览会”,我们的“麦花节”等结合周口资源的展会会具备如下功能:

(1)招商功能。这贯穿黄淮大市场发展的全程。 

(2)政府形象功能。 

(3)对外租赁功能。 

6、关于市场培育 

两湖绿谷:

免半年交易费、1年租金。对于外地采购客户补助油费,奖励纪念品。

建议:

对于外地采购客户的奖励应该积极实施,这一点集团李总反复强调。这对于提升黄淮大市场总体辐射力、商户经营能力培育都将发挥关键作用。

7、关于电子结算。 

两湖绿谷:

在北京新发地的纯人工结算与商丘中心农产品市场的纯电子结算之间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收费模式:按照品类、按照季节性、按照吨位来进行电子结算。

建议:

这一模式我们可以借鉴。纯人工结算,漏洞多,不可行;纯电子结算,需要商户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两湖绿谷从人工到目前的电子结算用了7个月。

8、关于副食类、干调类的经营面积与仓储面积的比例。 

两湖绿谷:

经营面积与仓储面积的比例为1:5。正在规划仓储面积,预计达到1:10才能全部满足。

建议:

两湖绿谷的副食类、干调类经营结构与我们一致,只是通道为12米。我们除了在糖库规划仓储之外,应该着手规划东区仓储。

9、关于基地对接。 

两湖绿谷:

只是与基地签订框架协议,没有实质合作。市场为基地产品提供场地。

建议:

基地运作、品牌孵化应该作为我们市场2011—2013这3年的发展重点之一。通过3年的发展,发展30个基地、孵化8-10个品牌。这既是国家商务部的硬性指标,也是市场招商、提升市场经营质量的一个路径。

10、关于物流规划。 

两湖绿谷:

没有运作物流,全是自发形成。

建议:

我们的背景、资源与他们不同,更重要的是我们物流需求的业种的启动时间基本与市场启动一致,而他们的副食类还没有招商。应该把物流作为一个市场的分支柱产业来做,作为市场的一个核心赢利点。

11、关于整合同类市场及“一店两开”。 

两湖绿谷:

与我们完全一致,通过市场竞争规律来实现整合。手段也一致,首先一对一核心实力大户。前期他们也存在一店两开,解决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

战略思想一致:在地级市,必须保证分业种市场的“唯一性”。

12、关于商户协会。 

两湖绿谷:

政府认可的只有“重庆商户协会”。市场不参与协会的组织与

运作,只是提供场地。

建议:

尽快组建黄淮大市场蔬菜协会。在此基础之上,组建水果、水产商户协会。由于两湖绿谷与我们的商户结构不同(他们90%是异地商户在经营),我们要参与商户协会的组织与运作。

13、关于商户淘汰比例。 

两湖绿谷:10%,按照交易量排序。

建议:这一点与我们的规划一致,做好商户的交易统计工作。

14、关于商户评比措施。 

两湖绿谷:

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从“创业之星”、“最佳商户”,到“特殊贡献

奖”、“突出贡献奖”,再到“绿谷状元”逐步升级。邀请市领导参

加颁奖晚会,为每一个商户拍摄专题片等。考评指标为“交易量”、

“安全指标”、“治安指标”等。

建议:“拿来主义”,可照搬使用。

15、关于同一楼栋经营面积的不同位置的租金差。 

 两湖绿谷:

22000元/年、20000元/年、18000元/年、15000元/年、12000

元/年、8000元/年。最差位置与最好位置相差2.75倍,递增频率

大(2间左右调整一次)、递增幅度高(10%--50%)

建议:适度的调整我们东区的租金差。

16、关于商户准入条件。 

两湖绿谷:

按照一线、二线、三线品牌代理,经营年限、员工结构、规模等四大指标。

建议:“拿来主义”,可照搬使用。

17、关于投资回收期及核心赢利点。 

两湖绿谷:核心盈利点在两部分:交易费(90%)+租金(10%)。

投资回收期:

(1)蔬菜区年收益:

  租金:132铺位*18000元/年=2376000元    

交易费:50万吨*30元/吨=15000000元

  总计年收益:17376000元

(2)水果区年收益:

  租金:460铺位*20000元/年=9200000元    

交易费:45万吨*50元/吨=22500000元

  总计年收益:31700000元

(3)副食年收益:

336铺位*69㎡*40元/㎡/月*12 =11128320元

(4)米面粮油、干货年收益:

658铺位*69㎡*36元/㎡/月*12 =19613664元

(5)香蕉年收益:

92铺位*200㎡*36元/㎡/月*12 =7948800元

  交易费按照每车50元收取:30车/天*365天*50=547500元

      总计年收益:8496300元

综上所述,两湖绿谷目前年总收益为88314284元。

每年财务费用按照6.4%计算为28800000元,纯收益为59514284元。

按照总投资4.5亿核算,投资回收期为7.5年。

                              撰稿人:周欣                        

2011年2月20日,星期日

第五篇:农产品加工产业调研报告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农产品加工产业调研报告

农副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业生产的动植物产品及其物料进行加工的工业,按加工对象分,我县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有粮、油、棉加工、禽畜产品加工、膨化食品加工、白酒及保健产品加工、饲料加工及其他等七类。

一、基本情况

截止2014年3月底,全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5家,占全县规上工业 17 %,完成总产值6.36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7 %,增加值1.35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14.8 %。2013年完成总产值29.8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17 %,实现增加值6.5亿元,占全县工业增加值15 %,二、产业特点

我县农产品加工业主要产品为初次级产品,价格较低,经济总量主要靠产品数量带动,产品市场主要是国家政策性储备和本县及周边地区,企业发展速度不快,财政贡献较小(除白酒类外)。

1、粮棉油加工类:在产企业6家、停产企业1家,原料80%左右产自本地,原料的价格影响不大,其产品主要市场来自国家政策性储备,总量变化不大,发展平稳。

2、禽畜产品加工类:在产企业4家,原材料40%左右源自本地基地,购买原材料价格受市场供需因素影响较大,近年来企业主要投入在基地建设上,企业有发展,但速度低于全县平均增长速度。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3、膨化食品类:在产企业5家、停产企业2家,原材料、市场基本在外,产品更新较快,市场因素影响较大,企业技改投入、产品研发投入较大,2013年及今年增速明显放缓。

4、保健食品类,在产企业2家,原材料产自本地约30 %左右,市场在外,企业技改投入较大,市场全景看好,发展速度较快。

5、白酒类:在产企业2家,原材料来自外地,市场主要在本县及周边地区,发展速度较快,财政贡献较大

6、饲料加工,在产企业1家,原材料80 %来自本地,市场本县及周边地区,生产规模受销售半径影响,发展平缓。

7、其他类:在产企业2家,主要是自来水企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县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不快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企业经营理念的原因、市场供求的原因和对企业的引导和支持的原因,这些因素的影响使企业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1、生产规模较小加工能力不强。企业普遍存在起点低、规模小,技术含量低,市场占有量小,主要产品很大程度上还处于生产原料半成品和初级产品,产业链条短,骨干企业带动性不强,粮食基本上是稻米加工,棉、菜籽油基本是初榨油和散装油,禽畜产品基本是简单分割分装,膨化食品、白酒等产品面对的也基本是低收入人群,水产蔬菜、水果等加工几近空白。

2、人才缺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弱,特色农产品不突出。由于--------------------------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人才缺乏,企业缺乏技术支撑,核心技术靠与外商协作,缺乏自我创新能力,从而导致加工粗放、工艺落后。如我县膨化食品加工业2010年前后在本省乃至华东地区均有一定影响和市场占有率,由于缺乏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逐年在开始萎缩。

3、企业原材料缺乏稳定的保障,消耗外地的企业原材料,与当地农民利益联系不密切,乡镇及农民对企业认知程度不高,对地产品销售没有积极性。消耗本地原材料的企业,原材料供应基本上是小商小畈销售给企业,企业与农民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严重缺乏专业化、标准化、优质化原材料基地。

4、支持服务企业体系不强,一是标准化建设滞后,质量检测、质量认证、食品研发中心服务有限;二是技术保障体系不健全,缺乏技术手段和农产品加工相结合的体制、机制,技术对企业的贡献率低;三是信息化服务不强,没有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服务平台;四是融资渠道不畅,农产品加工企业,季节性融资量大的特点明显,而企业可供银行抵押的抵押物(主要是企业主土地证、房产证)单一,抵押物评估较低,授信额度较小,加之审批手续繁琐,难以满足企业季节性强资金量大的需求;五是物流滞后,农产品集聚,抛装较多,乡村道路普遍较窄,超高、超宽、超重的限制对企业影响较大。

四、建议

1、优化培育原材料基地,充分发挥我县水稻、油菜籽、水产品养殖、经果林种植等农产品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土地流转,农业产业--------------------------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化等政策支持,统一品种,优化和扩大种、养规模,探索完善“企业+协会+基地+农户”利益联动机制,使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有稳定可靠优质的原材料来源,把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优势。

2、加大培育地域特色产品和品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以技术标准、健康标准、食品安全、产品标识为特点的农产品加工产品市场竞争更趋激烈,品牌效应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尤为突出,一是要引导企业加强自主研发的同时,培养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通过研发增加技术储备,通过创立品牌扩大市场占有率;二是要利用周边县市大公司大企业的幅射作用,引导企业与大公司、大企业以及科研院所密切合作与交流,在绿化食品、有机食品、保健食品上下功夫。

3、加速农产品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正在由数量增长向提高内在质量和品种种类方向发展,我县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应在强基固本的基础上,着眼于现有的农产品资源优势,进行深加工,加大招引和支持现有企业力度,在粮油加工上向糠油、棉油、菜油脂化方向发展,并加大对棉短绒、油泥、饼粕等副产品的开发利用,在禽畜加工上向肉松、肉脯、罐头速冻及熟食制品方向发展,在蜂产品上着力推进功能性健康、营养、保健产品开发,在水产品、果蔬(葡萄)的深加工上,加大相关加工企业的招引力度,填补现有空白。

4、加强支持服务,解决企业困难。农副产品加工与新农村建设--------------------------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和农民增收息息相关,也是省对我县工业经济考核的唯一产业,在支持扶持上应给予重点倾斜,一是在招商引资考核上适当提高农产品加工招商项目投资系数;二是在项目用地上优先安排我县优势农产品加工项目;三是在金融服务体系考核上单列对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额栏目,增加对适度放宽农产品加工企业担保抵押条件,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等考核内容;四是在服务中心开设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技术、质量、安全认证窗口,为企业提供便捷服务;五是增加对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技改投资、市场拓展等奖补资金;六是开设我县农副产品网络信息服务平台。

调研组长:张光耀

成员:朱爱文、王承绪、高碧松

2014年5月8日

--------------------------精品

文档-------

下载农产品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产品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产品品牌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某某地区农产品品牌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某某地区是农牧业大区,但不是农牧业强区,其中关键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农产品只有数量优势,而无品牌优势。农业品牌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

    乡镇农产品加工业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一、基本状况多年来,全乡紧紧围绕本地的资源优势、 围绕农业产业化一批以加工为主的小型企业应运而生,迅速崛起,为全乡农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调研报告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桂阳县是个农业大县,全县88%的人口是农业人口,76 %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农产品的品质不优、价格低迷、商品率低、产品......

    田阳县农产品加工业专题调研报告

    田阳县农产品加工业专题调研报告摘要:关键词:近几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发展战略,我县的农产品加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一定实力的骨干企业,进一步加快了......

    农产品市场建设调研报告

    --“十二五”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改造规划调研报 告根据省市区发改委《关于开展“十二五”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改造规划调研工作的通知》(鲁发改经贸[2010]916号)通知要求,开展《......

    农产品加工产业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产业调研报告农副产品加工业是指以农业生产的动植物产品及其物料进行加工的工业,按加工对象分,我县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有粮、油、棉加工、禽畜产品加工、膨化食品加工......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情况调研报告(精选)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情况调研报告农产品加工企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的重要力量。为此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具有十分重大意义。目前我县农产......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农工部《关于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 11月30日-12月1日,我们采取听汇报、入企业、察实情、收建议的方式,就农产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