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指导下,我区认真贯彻执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学校美
育工作,积极开展学生艺术教育活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艺术素养,促进了全市学校美育和学生艺术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基本情况
秀屿区现有各级各类学校(园)164所,其中:小学123所(含教学点),初中19所(含九年制学校3所),普通高中6所,中等职业学校1所。在校学生79456人,其中:小学生52011人,初中生12601人,高中阶段学生14844人。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美育教师配备情况。艺术教师227人,其中:小学音乐专任教师68人、美术70人;初中音乐专任教师22人、美术24人;普通高中音乐专任教师21人、美术24人。全区通过招聘特岗教师、招考教师等途径补充了一批音乐、美术学科专业教师。部分学校外聘民间老艺人及专业课程教师入校授课,还与各个协会联合,欢迎他们入校园举行活动。
(二)学校美育管理情况。各中小学校设立了美术和音乐教研组,完全中学及东庄职业中专成立了学生艺术社团,建立健全了美育活动工作制度。各学校制定了教师绩效工作奖励办法,在职务评聘、奖励、进修、培训等方面保证艺术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并把艺术教师承担学校安排的课外艺术活动辅导计入工作量,极大地调动和提高了艺术教师开展艺术教育活动的积极性。
(三)面向全体学生开展美育实践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全区中小学生艺术比赛,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美育实践活动中;每年举办一次教师节文艺晚会,通过教师节文艺节目评比活动,为教师节选送优秀节目。为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选拔发现优秀的青年教师,2018年1月举办了全区青年教师个人才艺大赛。
5月8日首届莆仙戏进校园全区共有来自各个学校的12支队伍参与比赛,参赛人数近300人,通过大众化的形式向中小学生传播和普及莆仙戏曲鲜明的民族特色与审美认知,让莆仙戏曲文化这一高雅艺术真正走近校园,推动莆仙戏这门古老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坚持开展中小学、幼儿园和中职学校艺术活动,以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建党节、国庆节、元旦节等节日节庆,开展了文艺演出、歌咏比赛等活动,特别是全区中心小学、乡镇中心幼儿园等以上学校,举办了校园艺术节和庆“六一”文艺展演活动,成为中小学生展示才艺表演的盛会,展示了广大学生的文艺风采。我区积极组织学校参加全市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经过学校报送作品、组织专家评选、择优推荐。一学年进行美育系列活动评比,将每所学校开展的校园美育活动汇编成册。
(四)校园文化美育环境建设情况。全区中小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课程实施方案,按照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思路,深入挖掘地方文化特色课程资源,开发了国学经典诵读、礼仪、书法、当地爱国事迹、革命传统、历史发展、区域地理等校本课程,完善了学校教育课程体系。各学校通过实施以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以行为习惯养成为基础展现学校办学理念,强化师德师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校园文化和环境育人功能逐步增强放大,学校整体办学内涵得到有效提升。学校环境创设为在提升美育育人方面取成了良好效果,特别是大部分学校通过举行书画比赛,精选优秀学生作品,装裱为像框在校园内和教学楼道内进行装饰,使得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展示了学生的艺术特长和精神风貌,展现了学校亮丽形象,发挥了环境育人的良好功能。
(五)中小学实施学校美育工作自评制度建设情况。按照教育部《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办法》和《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办法》,区教育局把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列为县区和学校每年开展的常规工作,要求学校认真落实。区教育局不断加强对中小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自评和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作为监测教育发展和考核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教育督导评估检查。校园美育工作成为校长百分制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学年都进行一次学校美育工作评比。
三、存在的问题
尽管经过全区上下的不懈努力,美育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存在一些差距,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还存在诸多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受学校硬件条件的限制,许多学校校园占地面积、器材设施、专用教室达不到标准要求;二是受编制等因素的限制,农村中小学专职艺术课教师数量还不充足,尤其是专职音乐教师缺乏;三是还有许多中小学教师配备难以满足美育教学需要;四是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有待开发。
四、意见及建议
(一)开展针对各类特色校、示范校的专业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养,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美育师资队伍素质提升。
(二)建立美育教学资源网络共享平台。参与市、县、区(管委会)级“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课堂教学评选活动,大力开发整合、汇集引入与国家课程教材配套的中学校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依托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优质美育教育资源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