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基层党建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互相关系调研报告

2022-01-24 17:20: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城市基层党建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互相关系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基层党建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互相关系调研报告》。

城市基层党建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互相关系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组织部下发的文件(钦组通[2018]53号)已收悉,我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开展调研,经过深入调研形成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长田街道位于钦州市区北部,东邻钦江,南与向阳街道相连,西、西南与南珠街道相邻,北与大垌镇接壤;2008年9月,由钦州市办事处办发文批准成立长田街道党工委及办事处,辖区面积34.01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3.6万人,其中:流动人口约1.5万人;辖城北、皇马和大井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城北社区人口约19314、皇马社区人口约4290、大井社区人口约12396)、10个自然村、21个生产队、5个区,辖区内管辖8个党支部,党员共217人,目前设有23个党小组;驻辖区内的市、区行政企事业单位和高级中学共600多家。

二、城市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互动关系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社会利益格局和社会结构发生着深刻变化。传统封闭的社会结构快速向现代开放的社会结构转型,长田街道位于城乡结合部,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都日益庞大,各种社会利益矛盾逐渐凸显,这都加大了城市社会治理的难度。为实现社会治理创新,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也在逐步发生变化,社会治理的理念、主体、范围等也在迅速变革。一是治理理念上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各种治理方式、手段、效果更加体现“人本”精神。二是治理主体上更加强调群众的主体性参与,突破过去的办事处单向管理模式,建立办事处主导、群众参与协同的发展格局。三是治理范围上明确治理主体的各方权责,尤其是明确党工委、办事处的权责边界,完善社会组织、群众等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四是突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现代化、科学化、法治化,实现“人治”向“法治”的转化,发挥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能力。治理理念和治理方式的变革给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带来了发展契机,同时也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1.社会治理创新对城市基层党建提出新的要求。

第一,社会治理创新迫切需要城市基层党工委在社会一线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新时期的社会治理体系要求城市基层党工委在城市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统率作用。社会治理体系的历史性变化要求基层党工委必须把握好自身发展方向,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尤其是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当下,关注人口流动变化的情况和特点,结合信息化、精细化、法治化的治理要求,围绕一切为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的理念,积极推进基层党工委制度体系、组织体系、运行体系的创新,是基层党工委的历史重任。

第二,社会治理创新迫切需要城市基层党工委提高自身统筹协调能力。新时期社会治理创新的着力点是“党工委领导、办事处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创新社会治理体系需要明确社会治理各主体之间的权责,改变过去由党工委、办事处单向管理的治理模式,鼓励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参与社会治理。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势必会产生各种权责利益矛盾,这就要求作为领导核心的基层党工委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职能,妥善协调办事处、社会组织、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和矛盾,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完善权责清单,激发社会组织的积极性,最大限度维护好群众利益。

第三,社会治理创新迫切需要健全和完善城市基层党组织体系。随着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市中蓬勃发展的各种非公经济和日益频繁的人口流动都给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带来了新情况、新问题。这迫切需要实现党组织体系向基层一线延伸,在各类流动人员和非公组织中建立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将其建设成各级党组织联系非公企业党员和群众的重要渠道,积极推进基层党建的组织、制度、运行体系创新,落实基层党组织运行体系的线上、线下建设,让城市基层党建在各领域和各行业都能落地生根。

第四,社会治理创新迫切需要城市基层党工委提升资源整合能力。社会治理创新需要多元社会主体分工协作,通过多样化方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利益诉求,实现社会良性发展。这要求城市基层党组织在利益、价值、主体多元化背景下,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充分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和党建资源,针对群众利益诉求和社会潜在矛盾,加强研判分析,综合利用法律、行政、道德、经济、市场等资源,采用多元化、立体化的治理方式,实现各种资源和治理方式的优化配置以维护群众各项权利,尤其是要利用好法律资源,运用法治化思维和方式解决社会治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化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

第五,社会治理创新迫切需要城市基层党组织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社会治理创新的目的是为了人民、服务人民。因此,城市基层党建需要更高的工作标准,即:

在进行社会稳定、城市建设等工作中要尊重人权、体现人本;

在组织社区服务、社会救助等方面要体现社会温情,注重对弱势群体的社会关爱;在处理群众各种利益矛盾时,要以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为根本。现代社会,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越来越多元化,各种利益矛盾复杂交错,许多问题是涉及全局性、政策性、体制性的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往往需要完善政策体系,对此,基层党组织、办事处虽然没有相应的权限,但应立足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加强相互协商和沟通的力度,搭建群众与相关部门沟通的桥梁和平台;

针对一些体制性、制度性问题,积极向相关部门提出建议。同时,还要激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居民议事会议、民主协商制度等渠道和方式,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发挥制度的沟通、协调、督促、监督等作用,提高群众对相关事务的了解度、认知度、参与度,使其清楚事务的难点、症结和操作程序,以便更好地服务决策和提高效率。

2.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发展方向。

执政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治理创新的根本保障,社会治理创新离不开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力推动。社会治理不是简单地维护社会秩序,而是需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将党的执政理念融入到社会治理的全过程。只有抓好基层党建这个纲,社会治理才能纲举目张。

第一,以党的思想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理念创新。党的思想建设居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各项工作的首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社会治理创新才会有坚实有力的原则保障。这就需要积极学习习近平同志对党建和社会治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将这些理念和精神贯彻到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去,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社会治理理念创新,按照以人为本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统领、协调、引导、服务各种社会活动;

需要以党的思想和理论建设凝聚基层党员和群众,让广大基层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群众真正理解、支持党工委和办事处,将社会治理创新的目标和要求与党和国家的发展目标有机统一,提高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第二,以党的组织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体制革新。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桥头堡,党的组织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并承担着维系党在基层社会的政治影响、巩固党在基层社会执政根基的政治责任。根据人口流动频繁、邻里关系淡漠、利益关系复杂等城市社区的特点,需要建立和创新适应城市基层社会治理要求的党组织领导体系,完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工委、网格化党支部等基层党组织,实现基层党组织设置与社会治理单元的紧密契合,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与办事处、社会组织、群众等社会治理主体的沟通配合机制,以基层党组织凝聚各种社会力量来共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使党组织的要求和号召能够有效落实到各个社会治理主体的治理实践中,最终实现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有序互动和融合发展。

第三,以党的作风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效果彰显。党的作风建设主要是要端正党组织和党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党的作风建设关系到党的性质,关系到民心向背,更关系到社会风气。过去一些地方的“四风”现象和问题比较突出,党内和社会上一些潜规则比较盛行,党的政治生态受到了一些影响,使党的公信力受到一定挑战。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党的整体战斗力,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凝心聚力于社会发展,还能够进一步彰显社会治理的效果。基层干部思想作风不严、工作作风不实、生活作风腐化,会严重影响所在区域的政治生态和社会治理环境,进而使社会治理的效果大打折扣。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必须重视基层干部的思想作风建设,严抓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严防基层干部在执行惠民政策中以权谋私、办事不公等现象。唯有树立良好的组织形象、干部形象,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的作风建设,就是要以良好的党风、政风为引导建立组织联系更加紧密、服务群众更为有效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促进社会治理效果的有力彰显。

第四,以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方式变革。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目前,一些地方庸政、怠政、懒政等现象还时有发生,某些基层干部在执行惠民政策时吃拿卡要,在工作中对待群众简单粗暴,这都严重影响到党和办事处在基层群众中的形象,迫切需要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转型不仅仅是社会建设领域的理念创新,更是国家治理模式从“人治”到“法治”的划时代变革。深入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需要进步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坚决打击欺压群众、侵占群众利益、漠视群众疾苦的行为,使社会治理的方式更加廉洁化、法治化、规范化。基层一线的党员干部直接面对群众,是党在基层的“形象代言人”,所以更要严格要求,重点打击以权谋私、办事不公、优亲厚友、假公济私、为官不为等违法违纪行为。

第五,以党的制度建设引领社会治理的机制完善。党的制度建设是党建工作的根本,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能够明确党工委、办事处、社会组织、群众的职责范围,有效助推社会治理的规范运行,使社会治理更加科学化、精细化、制度化。完善基层党组织在领导、组织、监督、作风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创新党组织在社区组织体系、群众诉求表达、人民权益保障、主体廉政监管等方面的工作机制,可以促进党建工作从“务虚”走向“务实”,推动党建工作从单向的“自上而下”走向双向的“上下结合”。这样,既能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可以切实传达给基层党员群众,又能使群众的诉求得到有效反馈。党的制度与社会治理制度的有效结合,可以促进社区居民更多地了解社区事务,规范群众参与制度,让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协商、决策、共建和监督的治理过程中。

3.城市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创新互动融合发展党建工作要引领社会治理创新,这离不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实现城市基层党组织体制机制、组织架构和工作方式的转型,积极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

第一,社会治理创新离不开党的思想引领。党建工作的核心就是要把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地团结在党的领导下。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就需要将党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融合到社会治理创新中,将党的政策方针与具体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使其扎扎实实地体现在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让群众真正了解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支持党的工作。

第二,党组织建设逐步实现基层社会全覆盖。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创新的基础和平台。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就需要不断扩大流动人口、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中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三、目前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障碍

准确把握党的领导与社会治理的关系,是社会治理创新保持正确方向的前提和保障。只有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才能为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目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艰巨,传统社会管理方式面临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但现实中仍存在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足,新兴领域党组织覆盖不够等问题。

第一,基层党组织的职责定位不够明晰。目前,一些基层党组织整合辖区资源成立了街道大党委,但街道大党委与党工委的权力并没有明确界定,职责定位不清晰,辖区职能部门的党组织与街道党工委之间不存在行政隶属关系,大党委不能有效整合协调街道、非公组织、社区、流动人口之间的关系,造成大党委不能有效发挥自身作用。

第二,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机制尚未有效运行。目前,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还处于探索阶段,只是初步建立了基层党组织和人员架构,尚未实现常态化的运行。社区工作人员承担大量行政事务,投入到社区党建工作和群众服务工作的精力相对有限,这容易造成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弱化和虚化现象。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尚缺乏稳定性

第三,城市基层党建活动缺乏党员群众的有效参与。目前的社区党组织活动对青年党员缺乏吸引力,活动参与者以老年党员居多。非公企业党员积极性不高,甚至存在有些非公企业党员不愿意亮身份的现象。由于有些社区在开展党组织活动的时候依旧沿用行政管理的做法和手段,活动内容和形式老套,所以党员群众主动参与少、被动参与多,导致一些地方城市基层党建活动变成了“走过场”。

第四,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机制不够健全。目前,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尚缺乏制度规范,许多群众对社会治理的权利和义务还缺乏基本了解,参与社会治理的程度十分有限,其意见对决策的影响还比较小,这些都导致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不高。在人员流动比较频繁的社区,由于流动人口和城市暂居人员的意愿比较复杂,利益诉求多样且很难达成共识,所以他们对所在社区公共空间的参与意识更加淡薄。

第五,新领域新业态党组织的职能发挥面临困境。一是非公经济党组织能否有效开展党组织活动更多情况下需要看其领导是否重视。二是非公组织党员对传统会议式的组织活动不感兴趣,更倾向于在网上开展组织活动。三是不同类型的党组织在各自系统内循环,关联度不高,尚未形成优势互补。四是有些基层党组织活动存在职能错位现象,一些活动的开展仅仅是为了满足党员生活需要,忽略了党组织的政治要求,严重影响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

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实现路径

切实增强党组织在基层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是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的重要前提和有力保障。城市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需要突出以服务人民为目的的工作核心,着力于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创新和体制创新,积极探索社会治理在基层的有效实践模式。

1.建立街道、社区、居民三级联动的党建格局实现基层党建组织的全覆盖是建立街道、社区、17城市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创新的互动关系研究居民三级联动的全方位党建格局的前提条件。党工委作为社会治理体系的领导核心,需要发挥其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积极推进基层党工委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运行体系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党员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

第一,构建区域化大党建格局。一是以整合街道党建工作理事会、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新兴领域党支部等城市基层党建资源为重要抓手,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区域化大党建新格局。二是以街道党建工作理事会、社区大党委为主,结合社区的“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居民党小组”三级组织体系,聚焦楼宇、园区、市场和互联网等多领域,实现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全覆盖。三是解决党组织“有效覆盖”不足问题,强化社区党组织对社区治理的领导核心作用,实现基层党组织设置与社会治理单元的高度契合,为开展基层党建和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搭建有效平台。

第二,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职能定位。一是明确基层党组织的职能职责,明确责任机构和相关责任人员,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制度运行。二是在街道党工委、党建工作理事会、社区大党委、社区党工委、网格党支部、居民党小组的基础上,加强相互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建立起区域化大党建格局,推进商务楼宇、园区党建、商圈市场等机构的党组织建设,把流动、分散、隐性的党员有效地纳入组织网络。第三,完善基层党组织的运行机制。一是重视党建工作的共商共议机制,团结各方力量为基层发展出谋划策。二是依托“两委”联席会议、居民代表大会、居民议事会、居民评议会、社区听证会议、民情恳谈会议等多种渠道,解决社区内重点党建工作和重大社区事项。三是借助大党委和理事会的成员单位,整合各级各类组织和行政资源,发挥辖区内各行政机关、社会团体、民主党派、行业协会的影响力和作用,开展各种形式的党建联建共建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地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

第四,创新党建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一是根据党员群众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创新党建活动的形式和载体,把居民的参与热情转化为治理服务活力,实现政治引领、社会服务和群众需求的统一。二是建立党员义工队伍,实现网格单位的党员义工全覆盖,及时配合突发事件的处置、传情上报等工作,积极了解居民实际需求。三是积极推行社区网格化治理模式,整合网格党支部资源,协调处理网格事务,服务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实现党的组织工作与基层治理的高度契合,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2.推进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融合发展推进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融合发展需要切实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新型社会治理体制明确了社会治理的主体和对象的权责,社区党建要与社区治理创新实现高度契合、分工协作,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

第一,完善城市社区治理体制。一是依托“两委”联席会议,共同讨论、协商、解决社区内重点党建工作和重大社区事项。二是依托居民代表大会、居民议事会,开展基层民主选举,组织讨论协商涉及社区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三是依托居民评议会,对街道社区党工委、居委会工作开展民主评议,对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开展效果评议。四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引导辖区社会组织关注社会需求,承接公共服务,推动社区社会组织扩员增能,促进居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合力。第二,深入推进社区协商。一是出台社区协商实施方案,形成“自下而上”的议题产生机制,积极丰富协商的主体、内容、形式、程序,深化协商成果的应用,以成效来激发群众参与。二是以党内民主带动社区协商,在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上探索有效的协商形式,将社区协商内容和结果全面公开,依法依规保障居民合法利益。三是依托社区听证、民情恳谈等会议搭建多元化社区协商平台,民主解决社区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第三,建立企业联动发展模式。一是城市基层党组织要与辖区内重点企业建立对接机制,街道领导干部一两个月走访一次,了解其需求和发展状况,协调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并将其推进情况和解决程度公开公示。二是城市基层党组织要与企业党员、员工建立联系平台,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劳资关系、企业福利等方面的沟通、协调作用。

第四,积极培育和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作用。一是深入推进办事处购买公共服务建设,鼓励开展公益类、慈善类、服务类民生服务项目,社区党组织引导居民发挥其自治能力。二是推行重要社会服务活动项目对外公开招投标,由群众确定服务的范围、内容,决定服务的提供者。三是建立街道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联系机制,定期了解社会组织的需求,把社会组织的功能引导到为居民服务的中心上来。

3.以多元方式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社区服务功能社会治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人民。基层党组织要站在群众合理合法利益诉求的立场,以项目化、社会化、平台化的多元方式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社区服务能力。

第一,以解决居民需求为核心推进社区服务。一是积极更新思想观念,推动治理模式由“办事处负责”“办事处主导”转变,引导居民提升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自治能力。二是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社区服务项目化和社会

化。三是建立群众服务清单和责任落实清单制度,明确清单的责任主体,围绕安全性、健康性、互助性、便利性、娱乐性等居民群众需求,形成需求清单,再反馈至网格党支部,由居民评议,形成责任落实清单,公示完成效果,确保服务落到实处。

第二,以搭建协同发展平台推进社区共建共享。一是要积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搭建社会融合机制,增强社会协同共建意识。二是引入“专业化+社会化”的志愿服务组织,探索“社工带志愿者”服务模式,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和抓手,组织群众参与社区共建共享。第三,建立群众满意度考评机制,增强群众获得感。一是完善群众满意度考评体系,委托第三方机构进行群众满意度考评,将城市管理、居民服务、矛盾化解等作为重点考评内容。二是设立社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根据群众满意度情况决定社区服务提供者的经费和待遇,进而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区治理优势,把社会资源转化为治理服务实力,不断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完善党建与社区治理联动发展体系积极完善党建与社区治理联动发展体系,形成以党组织为主导的治理结构。一是对于涉及面宽、难度大的社会治理问题由基层党工委进行剖析分类,设定多元化的应对机制。二是要结合社区发展的实际情况与内生需求,建设服务交流平台,为群众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反映利益诉求的矛盾化解渠道。三是积极有序调整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突出以实现善治为导向的组织运作模式,通过非行政性、非命令性的方式让更多自治组织自愿接受党组织领导。四是围绕解决社区的公共问题积极开展活动,在参与并主导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真正实现服务型政党的转向。五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建立联动式、立体式信息发布机制,提供丰富及时的党建信息和公共文化产品,满足社区群众文化需求,拓展社区文化治理空间,进一步增强城市社区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思想认同。

下载城市基层党建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互相关系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基层党建与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互相关系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调研报告为全面深入了解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提高工作的针对性,2004年3月,市委组织部汇同市民政局通过下发调查表、召开座谈会、实地调查等多种方法,重......

    城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精选多篇]

    城市基层党建调研报告 党建,即党的建设的简称。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纯洁性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经验材料

    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经验材料1**区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区,全区152个老旧小区中厂居型小区达97个。近年来,**区紧扣“动力党建活力家园”主题,着力擦亮“火车头精神”党建品牌,创新......

    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基层治理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综述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被确定为“国家和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市”的重大机遇,认真落实省市委关于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有关要求,不断深化对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

    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点

    全区域统筹多层级联动各领域融合着力构建新时代城市基层党建格局——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点2020年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

    城市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党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根据统一安排,近期,我们组成调研组,深入我街道对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走访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全街道基层党建工作情......

    城市基层管理

    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认识和感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突飞猛进。不同经济成分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