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基层治理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城市工作的领导,以强化党建引领为抓手,不断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要树牢系统观念。城市基层治理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长远、科学谋划、整体推进。山东泰安市泰山区是主城区、老城区,老旧小区多设施差,人口密集流动大,居民对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城市基层治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加严峻。必须牢固树立系统观念、强化战略思维,把党的建设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充分发挥区委“一线指挥部”作用,每月召开一次常委会或领导小组会,每季度牵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推动解决动体制、动权力、动资金、动利益的要害问题。全面完成街道转职能任务,取消招商引资、协税护税职能,赋予街道规划参与权、公共事务综合管理权等权力,让街道“龙头”扬起来,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开展减负增效专项整治行动,完善社区承办、协办两张“公共事务清单”,规范“属地管理”事项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让社区轻装上阵、高效运行,集中精力搞服务。
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要强化共建共治。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
障,也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引领作用,把分散各方的社会力量凝聚起来、资源利用起来,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实现互融共通、同向发力。要创新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模式,以党的组织凝聚带动资源力量整合,推动辖区各单位和各类组织党建共抓、事务共商、责任共担、成果共享。街道层面,创新建设城市基层党建联合体,吸纳辖区驻地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各领域党组织参与,使共驻共建由过去街道党工委唱“独角戏”,变为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大合唱”。社区层面,打造“红领益家”党建品牌,推行“社区吹号、多方报到”机制模式,由社区党组织牵头,吸纳自治力量、下沉力量、社会力量参与,建立协商共治联席会议机制,构建社区治理共同体。同时,按照“1+2+N”模式推动力量下沉网格,“1”即社区“两委”成员担任网格长;“2”即专兼职网格员,由社区工作者和公益性岗位人员担任专职网格员,物业公司服务人员担任兼职网格员;N即多方参与的社会力量,推动红色物业、红色网格融合。通过做强街道、做优社区、做实网格,将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优势,形成上下衔接、左右联动、齐抓共管、共驻共建的工作格局。
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要用活信息技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
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党建工作中,是数字时代发展、现代城市建设、智慧党建创新的必然要求。当前,泰山区12345民生热线、数字城管等各类平台同时存在、独立运行,难免出现职责交叉、多头办理。要按照“党建引领、智慧支撑、上下联动、部门协同、集成高效”的总体思路,创新设置泰山先锋慧治服务中心,探索建设一体化数字平台,推动线上网络平台和线下网格体系“双网融合”,努力构建跨区域、跨层级、跨部门工作协同新型治理模式。要推动资源整合,将涉及民生服务的相关职能和平台,全部集中到慧治服务一个中心、一个平台,实现治理服务“一头进、一口出”。要变被动为主动,改变市级民生热线交办的单一模式,通过网格员直报、居民直传等多渠道,推动问题第一时间发现、基层一线解决,实现矛盾不上交,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要凝聚工作合力,坚持区委总揽、慧治中心统筹,形成握指成拳的合力,改变过去单兵作战的局面。通过问题诉求一网受理、工作力量一网调度、问题解决一网处置,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实现治理效能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