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党建创新经验做法汇报
*社区依据和谐社区建设“六好”标准,以选准配强社区组织班子成员、改善办公条件和环境、构建共驻共建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为突破口,着眼“四抓”“四确保”,努力探索推进“三有一化”建设工作的路子和办法,高标准打造精品社区党建品牌,各项工作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一、坚持配强队伍抓“龙头”,高标准选准“当家人”,确保社区有人管事和有能人管事
社区党W所辖党总支*个,党支部*个,目前管理党员*名。为使社区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社区党W坚持以加强班子建设、提升干部素质和充实骨干力量为抓手,按照“有政治头脑、有服务意识、有办事能力、有创造精神”的“四有”标准,采取选聘、选派、交流、挂职等办法,选准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党员自荐报名、竞选者公开演讲竞争、党员大会直接选举等方式,选举社区党组织和社区工作站班子成员,不断打造业务精、服务好、水平高的社区组织班子和干部队伍。
同时,坚持推行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工作站干事、社区居委会议事的社区“一委一站”工作运行模式,确保有人管事和有能人管事。目前,社区*名党组织和工作站班子成员全部经过选举产生,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班子成员有*人,占班子成员总数的*?*%,岁数最小的*岁,半数以上班子成员都有*年以上从事社区工作的经历。
二、夯实基础抓阵地,高标准规划建设活动场所,确保社区有场所而且有好的场所议事
社区成立前,一直租用面积仅有*平方米的小区居民住宅房办公,党组织召开党建工作联席会、组织党员学习等,只能借用辖区公共单位的会议室,加上毗邻火车北站棚户区,生活环境恶劣,办公条件艰苦。为解决社区办公条件和居民区“脏、乱、差”问题,区委不断加大以“城*”和棚户区为主体的社区改造力度,统筹规划社区组织办公场所建设。按
照规划超前、布局合理、规模适度、逐年解决、方便群众的原则,结合“城*”和棚户区改造,*年*月筹措资金近*万元,规划筹建社区活动场所。*年*月,正式启动社区活动场所和周边附属设施项目建设。*年初,建筑面积*平方米的社区活动场所、占地*平方米的社区小游园、*平方米的城市公共绿地,在过去棚户区位置上建成并投入使用。
社区活动场所规划建设为独立式二层四合院建筑,按照“四室两站一厅”标准建设。有办公室、党员活动室、阅览室、会议室、远程教育学习站、党员服务站、“一站式”服务大厅等。考虑到社区办理公共事务、组织党员活动、提供社区服务三个方面的功用,还规划了一定面积的绿化休闲广场、宣传栏、健身路径等。活动场所统一配备了电脑、电话、传真、扫描仪和党员远程教育设备等硬件设施,有牌子、有制度、有档案。目前,周边绿化面积占到总面积的*%,绿地内广场式景观亭、工艺石桌、庭院照明灯等设施一应俱全,不但实现了社区组织有场所议事,而且有好的场所议事。
三、完善功能抓服务,高标准发挥活动场所作用,确保社区各项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社区党W坚持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配套,不断拓展活动场所功用,“管用”结合发挥社区活动场所作用。
一是打造党员“活动站”。
定期开展组织生活和党建联谊会等活动,组织党员参加学习培训。设置“党员先锋岗”,强化党员表率作用发挥。完善社区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教育、服务和管理。将组织党员开展的“一帮一”活动丰富成为“一帮多”、“多帮一”,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影响力。二是打造便民利民“服务站”。
围绕“为困难群众献爱心、为青少年成长作贡献、为下岗职工解难事、为和谐社区优环境、为辖区退休老人送温暖”等方面内容,采取开放、透明的隔断式办公模式,在活动场所建立便民利民“服务站”,实行“一站式”全程代理服务。同时,辐射延伸便民服务功能,成立以党员为“带头人”的文体、治安、家政等*支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为社区居民服务。针对社区失业职工较多的特点,建立下岗职工失业档案,定期举办裁剪、烹饪、计算机等实用技能培训,帮助下岗职工再就业。建立“爱心捐助家园”,向困难群众、低保户和外来务工困难人员临时救助大米、油、衣被等生活必需品。依托“爱心通”专用电话,为老年人提供快捷方便的紧急求助、生活护理等服务。三是打造社区“议事站”。
设置党务、居务公开和便民服务告示,坚持党务、居务公开和评议社区党员干部。完善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议事规则。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部署监督工作,促使社区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四是打造社区居民业余“文化站”。组建社区艺术团,成立秧歌队、腰鼓队、交际舞队、老年门球队等*支业余文体队伍,活跃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举办围棋班、英语班、舞蹈班、书法班等各类学习培训班,提高社区居民文化素养;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歌舞晚会、读书比赛、游园联欢、家庭演唱会等,陶冶社区居民情操,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和稳定。四、整合资源抓品质,高标准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确保社区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一是坚持建立党建工作机制,实现工作规范化。
建立社区、辖区行政和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党组织共同参与的社区党建工作联建共建协调机制,积极吸收其党组织人员参与社区党建工作;加快推进社区现有规章制度的“废、改、立”,不断完善民情收集、受理、承办、回复等制度;建立“互助家园便民服务卡”;完善社区干部和志愿者活动考勤、居民诉求服务受理、社区服务岗位责任、党员报到登记等制度;将居住在社区的在职党员进行登记,与他们签订《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承诺书》,通过各种形式组织他们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工作之余兑现承诺,为社区党建工作出谋划策,帮助居民排忧解难。同时,建立党组织和党员活动记录制度,作为考评社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基础材料;建立通报反馈和考评奖惩制度,在党组织和党员中营造创先争优氛围。三是整合社区资源,推行“协议式”共驻共建。
社区党组织先后与辖区*等行政企事业单位签定共建协议,通过轮流承办制、共建承诺制等做法,协调动员辖区公共单位将其所属硬件资源向社区党组织开放,帮助社区投入资金改造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临时提供大型活动场地等,较好地形成了条块结合、工作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社区党建工作新格局,确保了社区党建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坚持推行网格化党建,建立抓落实责任体系。
按照党员特长和职责,依据居民分布情况、网格区域目标任务等因素,将社区分为*个片区,细划成一、二、三、四级网格,分别对应社区党W、总支、支部和党小组。同时,按照党员实际在位人数,划出*个党员服务责任区,形成由社区党W、总支、支部和党小组四级构成的社区党建网格,由党员个人构成的若干个党员服务责任区,通过党建网格化管理工作例会制度、反馈报告制度、党建工作议事协调会等,建立党组织和党员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