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某县教师党员干部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调研报告总结汇报
我县地处偏远,山大人稀,全县共有中小学校80所,在校学生45231人,其中留守学生7125人,单亲家庭423人。今年以来,我县针对解决后疫情时代学生和家庭心理健康问题,组织千名教师下基层,扎实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走进千家万户,摸清社情村情家情,与特殊学生家庭认亲结对,在基层一线为困难学生家庭认事解忧,了解掌握“心情”,疏导化解“心结”,帮助解决“心事”,访顺了家校家庭关系,锤炼了师德师能,温暖了家长学生心田。
一、采取三种方式,“心情”早掌握
我县通过组织广大教师灵活采取全员访、重点访、实时访三种方式,走下去倾听,请回来商谈,信息化互通,确保学生和家长的“心情”状况全面摸排掌握清楚。截至五月底,3000余名教师实地走访4.5万户学生家庭,信息化沟通联系6200余次。
教职员工全员访。我县要求教师下基层、“课外访万家”活动达到“两个全参与,一个全覆盖”,即所有中小学校全部参与,所有教职工全部参与,覆盖全部学生家庭。家访中,做到了解学生家庭现状,熟知学生成长环境,摸清社区邻里关系,听取家长对子女的成长期望,收集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全面掌握家庭成员和学生“心情”。
党员干部重点访。对全面家访中摸排发现的有重大变故家庭、单亲孤儿家庭、离异家庭、留守学生家庭、有心理问题学生家庭、学困德困学生家庭、有重大矛盾和困难家庭,党员干部包保到户到人,重点走访,多次回访。同时,以“家长会”“恳谈会”等方式开展家长进校园进班级活动,共同了解感知学生“心情”;以“家庭教育课堂”“心理辅导讲座”等形式,将家长请回来共商共通学生“心情”。
班级教师实时访。要求班级教师关注全体学生动态,重点关注特殊体质学生身体状况,实时注意心理问题学生情绪变化,发现问题,通过电话、微信、视频等方式即时与家长进行联系处理,随时随机实地家访。同时,家校之间建立机制,互通异常学生在家在校动态,及时进行分析研判和预警干预。
二、统筹三项内容,“心结”早疏导
我县要求教师下基层、“课外访万家”活动中,做到一引导二指导三宣讲,统筹矛盾隐患预防、家庭教育指导、政策宣传解疑三大内容,确保群众“心结”早疏导。
引导化解矛盾隐患。详细了解学生家庭环境、家庭关系和心理状况,引导创造亲热亲近的家庭环境;详细梳理学生家庭存在的邻里矛盾和信访矛盾,及时进行引导化解;引导做好防溺水、防网络沉迷、防电信诈骗、防火防汛、防交通事故、住房安全等安全工作。家访中,当场化解家庭邻里矛盾23起,排查整改安全隐患540处,指导4100余户家庭安装反诈APP。
指导心理情绪疏解。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研究和关爱孩子。指导家庭掌握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纾解焦虑焦躁的心理郁结,知晓和帮助孩子。指导家长实施“倾听一刻钟、运动一小时”的“两个一”行动,帮助学生舒缓情绪压力,构建和谐亲子关系。家访中,以庭院会、家庭会等方式,对1620余户家庭进行了心理疏导和干预。
宣讲宣传政策释疑。围绕基层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和惠民惠农政策,宣讲“双减”、五项管理、学生资助、中高考考试招生等教育政策,及时消除群众的政策疑惑和执行过程中的误解,疏导心结,教育和引导党员群众3.9万多人次。
三、开展三个认领,“心事”早帮解
我县对教师下基层、“课外访万家”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困难,分门别类采取当场办、限时办、领办、交办、协办等多种方式,确保群众“急难愁盼”“心事”早解决。
认亲结对。2700余名教师与6000余个留守、单亲孤儿家庭结成对子,成为他们的“爱心爸爸”“爱心妈妈”;307名党员教师与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学生家庭认亲帮扶,成为他们需要的家庭角色和心理角色,开展心理疏导和管控。
认事解忧。职责内事情当场办限时办,共交办解决入园难、跨省转学、跨区就学难题87件,为400余名特别困难学生进行个人资助并联系落实社会资助;困难事情协助办想法办,帮助因疫情无法外出家庭就近联系工作岗位70余个,解决农业生产、产业发展问题40余个,协助办理低保社保申报40余个;复杂事情协调办合力办,对涉及到多个部门解决的事情,做好报告、协调与跟踪,同社区村组协调处理复杂矛盾20余个,信访问题15件,对12个复杂问题进行报告和跟踪。
认岗助力。结合教师下基层、“课外访万家”、下沉社区“三认”活动,及时收集社区村组需求,党员干部、教师结合个人专长,就近就地到社区村组认领党员服务、文艺宣讲、心理辅导、志愿服务等岗位,助力乡村振兴、安全稳定和文明创建,共开展集中政策宣讲42场次,讲党课50节次,开展心理辅导讲座40场,开展文明出行劝导和环境卫生清理志愿服务60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