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郊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郊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区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的工作要求,突出节水、减肥、减药、畜禽粪污、秸秆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深入落实《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xx)经济带的实施方案》(x发〔2018〕x号)等文件精神,多举措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对策做法
一是着力推广科学使用化肥和农药。近年来,我区着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施药。一是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通过信息公示栏宣传、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等形式,加大推广力度,使广大农民树立“科学、经济、环保”的施肥理念,采取科学、合理施肥,增加有机肥的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保护生态环境。二是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实施防虫网、诱虫器、杀虫灯诱杀等治虫技术,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
实施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提高生物农药使用比例;
编印《病虫情报》,指导农民科学合理用药,提高防治效果,减轻农药污染。
二是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我区按照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总体要求,结合全区农业生产实际,围绕瓜果、蔬菜、优质稻米和特种水产等主要特色产业,以建设无公害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争创绿色安全农产品品牌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到2018年,全区培育有机农产品认证3个(永兴岛甲鱼、西红柿、小麦);
绿色农产品认证4个(普济圩稻米、白鱀豚食用油、添秀葡萄、佘家贡姜),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媒鸭)。成功创建了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和“中国森林体验基地”。
三是积极推行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通过科学采用粉碎还田、深耕翻耕轮作等方式,推进农作物秸秆直接还田,对秸秆还田机具进行补助。以秸秆肥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饲料化“五化”利用为抓手,着力提升秸秆产业化利用水平,全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在普济圩农场建成一处大中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年底正式投产使用。2018年全区农作物秸秆总量约x万吨,秸秆综合利用总量x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x%。
四是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力度。2016年7月,区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印发郊区畜禽养殖区划定方案的通知》(x政办〔2016〕x号),对我区畜禽禁养区进行了划定。2018年区政府制定了《郊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实施方案》(x政办〔2018〕x号)和《郊区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郊政办〔2018〕x号)。深入推进全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各乡镇办通过认真分析辖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形势,采取对养殖污染重的规模以下畜禽场户及时下达拆除、搬迁通知书,对非禁养区的养殖场下达限期整改达标通知书等分类措施推进污染治理。2018年年底完成了长江沿线5公里范围内共计261家畜禽养殖场户整改工作任务。主要根据养殖规模、养殖模式和产生的粪污量分类实施了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建设化粪池、干粪堆积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池、种养结合全量还田、粪污资源化利用、关闭退养等措施,畜禽面源污染整治成效明显。
五是积极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区农牧和环保部门加强配合,大力指导各乡镇办引导畜禽养殖场户因地制宜推广污水达标排放、污水肥料化利用、固体粪便堆肥利用、粪便垫料回用、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等各类粪污排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模式,鼓励发展绿色农业,有效化解畜禽业污染问题。2018年全面完成15家规模以上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经验收合格后投入利用,做到雨污分流、干湿分离。粪污通过设施贮存堆沤腐熟,不会污染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养殖场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蝇蛆等寄生虫明显减少,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2018年全区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x%,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x%。
六是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我区按照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总体要求,结合全区农业生产实际,围绕瓜果、蔬菜、优质稻米和特种水产等主要特色产业,以建设无公害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争创绿色安全农产品品牌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到2018年,全区培育有机农产品认证3个(永兴岛甲鱼、西红柿、小麦);
绿色农产品认证4个(普济圩稻米、白鱀豚食用油、添秀葡萄、佘家贡姜),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媒鸭)。成功创建了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和“中国森林体验基地”。
二、2019年工作目标和措施
重点坚决打好我区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坚持保护优先、源头减量,问题导向、系统施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落实责任、形成合力的基本原则,强化污染治理、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突出重点,强化举措,补齐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突出短板。到2020年,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一保”,即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农村饮水安全更有保障;“两治”,即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实现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三减”,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四提升”,即提升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超标水体水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环境监管能力和农村居民参与度。
一是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加大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力度。按照“减量优先、鼓励分类、城乡统筹、综合治理”的原则,推行适合农村特点的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方式。建立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处理机制,规范处置农村工业固体废物。2019年底前,要完成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覆盖,全区农村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实现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优化农村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实现农村河湖及水库河长湖长全覆盖,发挥河长湖长对农村水环境保护治理的协调作用。大力整治农村黑臭水体,提升农村水环境。2019年完成4个乡镇政府驻地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到2020年,实现全区所有乡镇政府驻地、美丽乡村中心村,及重点流域周边、水源地重点地区及环境敏感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全覆盖。对新建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及运行维护资金没有保障的,不得安排资金和项目。(区农业农村局、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是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推进养殖生产清洁化和产业模式生态化。优化调整畜禽养殖布局,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升级,带动畜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引导生猪生产向粮食主产区和环境容量大的江北地区(非禁养区)转移。推广节水、节料等清洁养殖工艺和干清粪、微生物发酵等实用技术,实现源头减量。严格规范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使用,严厉打击生产企业违法违规使用兽用抗菌药物的行为。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加快实施水产养殖池塘、工厂化等水产养殖设施标准化改造。
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积极申报和组织实施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鼓励和引导第三方处理企业将养殖场户畜禽粪污进行专业化集中处理。加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集成,因地制宜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等技术模式。到2020年,全区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严格畜禽规模养殖环境监管。推动畜禽养殖场配备视频监控设施,记录粪污处理、运输和资源化利用等情况,防止粪污偷运偷排。加快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着力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和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到2019年,大型规模养殖场实现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全配套;到2020年,所有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
三是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和水生生态保护。优化水产养殖空间布局,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推进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积极发展湖泊大水面生态增养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池塘工程化循环流水养殖、连片池塘尾水集中处理模式等健康养殖方式,推进稻渔综合种养等生态循环农业,加快推进养殖节水减排。发展不投饵滤食性、草食性鱼类增养殖,实现以渔控草、以渔抑藻、以渔净水。严控河流、湖泊投饵网箱养殖。大力推进以长江为重点的水生生物保护行动,修复水生生态环境,加强水域环境监测。
四是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与全程绿色防控,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用药意识和技能。集成推广化肥机械深施、种肥同播、水肥一体等绿色高效技术,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严格执行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质量标准,严格控制高毒高风险农药使用,推广高效缓控释肥料、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等新型产品和先进施肥施药机械。加快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配统施、统防统治等服务。引导发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作用,带动绿色高效技术更大范围应用。到2020年,全区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力争实现负增长,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达到4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0%以上,农药使用量与基期(2012-2014年平均)相比减少1%。
五是加强秸秆、农膜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切实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强化乡镇办秸秆禁烧主体责任。重点区域建立网格化监管制度,在夏收和秋收阶段加大监管力度。严防因秸秆露天焚烧造成区域性重污染天气。加快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化利用模式,建立完善秸秆综合利用的技术标准体系、产业技术体系、政策支持体系,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到2020年,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力争达到90%以上。
第二篇: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汇报
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汇报
近年来,苏州市以生态农业建设为中心,优质农产品建设为导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全面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制订规划明确目标
根据“苏州市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十五’规划”,我市制定了一系列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规划和意见,使我市工作目标更加明确。这些意见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阳澄湖水源水质实施意见;苏州市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苏州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施意见;阳澄湖湿地恢复和保护规划、苏州市‘十五’农村绿化建设规划、农业生态环境。
抓好农业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严禁秸秆焚烧,加强秸秆还田利用。每年夏秋两熟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强了行政执法力度,采取各种行政措施,有效地遏止了秸秆焚烧的曼延。同时加强了农机、农技、农艺等秸秆还田技术的配套和创新,提高了秸秆还田数量和还田质量,保证秸秆还田的顺利进行。2004年,夏秋两熟秸秆还田占应还面积的90%以上,还田量达到4045公斤/公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69%,有效地减少了秸秆对环境的污染。
3、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近年来我市的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大量的畜禽粪便也成为了一个新的农业污染源。2001年起我们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工作来抓,第一批得到整治的是在太湖、阳澄湖周边27家畜禽场。农业与环保部门加强了对治理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各畜禽养殖场不同的生产规模和基础设施条件,分别采取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治理办法,有针对性对开展粪便和尿液等污染物的综合治理工作,对一些条件十分简陋、设施很差、规模不大、效益不好的养殖场进行关停。这些企业采用了干湿分离,速造化粪池,尿液过滤还田等办法,基本杜绝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染水体。常熟、吴江市等市鼓励发展有机肥料厂,对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商品化生产。全市已建成投产有机肥料厂4家。
4、努力控制大水面网围养殖。针对当前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大量非渔民农民挖塘养鱼、入湖围养高潮的再次兴起,我们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水域环境、维护渔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在湖泊网围养殖方面,坚持走“科学规模、合理布局、品种调优、总量控制”的生态养殖道路,并积极加于指导、引导和管理。特别是对阳澄湖网围养殖工作进行了重点监管,实施了阳澄湖渔业管理体制改革,对阳澄湖渔业由市统一管理。通过“减、挂、拆、调”等具体措施,有效遏制了盲目发展的势头。
三、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苏州市在实施《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试行办法》以来,无公害等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发展迅速,2004年新增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认证基地面积22111.72公顷。全市已经获得各类认证农产品44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07个,绿色食品123个,有机食品11个。
第三篇: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汇报_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汇报
近年来,XX市以生态农业建设为中心,优质农产品建设为导向,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全面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取得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一、制订规划明确目标
根据“XX市太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十五’规划”,我市制定了一系列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规划和意见,使我市工作目标更加明确。这些意见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保护阳澄湖水源水质实施意见;XX市关于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XX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施意见;阳澄湖湿地恢复和保护规划、XX市‘十五’农村绿化建设规划、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本底调查监测方案等。签订了环保局工作责任状,明确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指标。
二、推进面源污染控制和治理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是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其成因复杂,防控治理难度大,又关系到千家万户,是直接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上以太湖、阳澄湖为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的综合防治。
1、严格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控制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科学使用和减少化肥、农药的用量,对保护太湖、阳澄湖水源水质至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关重要。而要控制化肥、农药的用量,必须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和合理使用农药技术,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如推广使用复合肥、BB肥、硅肥和生物有机肥,降低化肥用量,提高有机肥使用量,限制使用碳酸氢铵氮。2004年全市化肥使用强度227.72公斤/公顷(复种面积),比2003年的250.66公斤/公顷减少22.94公斤/公顷。推广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新品种,替代中高毒农药,提高生物农药使用比例。2002年到2004年三年全市农药使用总量分别是948.37、761.75、701.7吨,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2、抓好农业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严禁秸秆焚烧,加强秸秆还田利用。每年夏秋两熟对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强了行政执法力度,采取各种行政措施,有效地遏止了秸秆焚烧的曼延。同时加强了农机、农技、农艺等秸秆还田技术的配套和创新,提高了秸秆还田数量和还田质量,保证秸秆还田的顺利进行。2004年,夏秋两熟秸秆还田占应还面积的90%以上,还田量达到4045公斤/公顷。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4.69%,有效地减少了秸秆对环境的污染。
3、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近年来我市的畜牧养殖业发展较快,大量的畜禽粪便也成为了一个新的农业污染源。2001年起我们把畜禽粪便污染治理和综合利用作为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的重点工作来抓,第一批得到整治的是在太湖、阳澄湖周边27家畜禽场。农业与环保部门加强了对治理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根据各畜禽养殖场不同的生产规模和基础设施条件,分别采取资源化、无害化和减量化的治理办法,有针对性对开展粪便和尿液等污染物的综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合治理工作,对一些条件十分简陋、设施很差、规模不大、效益不好的养殖场进行关停。这些企业采用了干湿分离,速造化粪池,尿液过滤还田等办法,基本杜绝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污染水体。常熟、吴江市等市鼓励发展有机肥料厂,对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商品化生产。全市已建成投产有机肥料厂4家。
4、努力控制大水面网围养殖。针对当前农业结构不断调整,大量非渔民农民挖塘养鱼、入湖围养高潮的再次兴起,我们开展了广泛深入的调研,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水域环境、维护渔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在湖泊网围养殖方面,坚持走“科学规模、合理布局、品种调优、总量控制”的生态养殖道路,并积极加于指导、引导和管理。特别是对阳澄湖网围养殖工作进行了重点监管,实施了阳澄湖渔业管理体制改革,对阳澄湖渔业由市统一管理。通过“减、挂、拆、调”等具体措施,有效遏制了盲目发展的势头。原创,尽在文秘知音网络.m网。
三、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XX市在实施《江苏省无公害农产品管理试行办法》以来,无公害等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发展迅速,2004年新增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认证基地面积22111.72公顷。全市已经获得各类认证农产品441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07个,绿色食品123个,有机食品11个。通过认证建设,有效地推动了农业标准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控制了农业化学投入品用量,保护和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态三个效益协调发展。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四、加强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
XX市以农产品质量与环境监测站为主体,加强农业环境监测体系建设。2004年着力推动市农产品质量与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和计量认证工作。实验室添置了液相色谱等分析仪器,组织人员开展检测技术培训,聘请专家现场指导,开展实验之间的比对。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克服了人员少、经费场地不足等重重困难,于9月份通过了省技术监督局派出的专家组考核。11月省技术监督局的评审为合格,并核发了计量认证合格书(04量认苏字[V0144]号)。计量认证以后该站在农业环境和肥料两大类20个项目53个参数范围内具有向社会出具公证检验报告能力。张家港、常熟等市农业部门也具备了农业环境的检测能力。
第四篇:秋口镇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汇报
强力推进十项整治全力打造城郊花园
——秋口镇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环境优先”的决策部署,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我镇周密部署,不遗余漏,扎实推进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各项工作。现将我镇该项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1.做好了全镇餐饮住宿业、沿河沿溪建设项目及农村工业企业等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和督促整改工作。经过摸排,全镇共有餐饮住宿107家,沿河沿溪建设项目及农村工业企业28家,其中,餐饮住宿业中有20家需采取分散式处理方式进行整改。同时,对全镇行政事业单位、卫生医疗机构污水处理情况和沿河村庄污水排放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经排查,我镇共有驻镇单位8家,沿河村庄28个。目前,对需要整改的企业、单位或农户我已发放整改通知书,要求他们限期按要求整改。
2.以农村垃圾综合处理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针对农村垃圾处理工作的薄弱环节,我镇障保了工作经费,配齐了保洁人员,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力争通过本次活动在全镇范围内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彻底扭转全镇农村垃圾处理不到位的现状。按照每个自然村不少于一个垃圾焚烧池的标准,全
镇共投入20万元建成并投入使用109座,同时,耗资36000元,购置垃圾桶300只,现已全部摆放到位。7月份以来,我们要求各村(居)拿出了专项资金聘请保洁人员,要求每个自然村都要配备一名保洁员并与之订立劳动合同,目前已签订保洁合同89份。合同中明确了保洁员的工作职责、工资标准、考评与奖惩等内容,并报镇清洁办建档备案。在选聘保洁员时我们优先考虑了责任心强、满足岗位要求的“五保”、“低保”人员,在一定程度上也缓解了这一群体生活困难。
3.控制化肥养鱼及打击非法电、炸、毒鱼与城乡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两项工作稳步推进。我镇完成了对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山塘水库化肥养鱼的台帐建立工作,建立健全了领导责任制,全部落实了责任人。对所有需要整治的对象下发整改通知书,要求他们限期按要求完成整改。配合相关部门进行了现场勘察,制订了整改措施和整改方向。在非法电、炸、毒鱼方面我们加大了打击力度,7月份以来,联合派出所打击并处置此类非法行为3起,此外,还成功抓获了德兴籍李某等人在我镇河边非法捕猎野山鸡。
4.加强部门联动,规范了河道采砂及矿山管理。针对我镇无证沙场违规采砂极为猖獗且周边村民反应强烈的现象,我们联合县水利局水上执法大队已初步制定整治方案,对拒不整改的业主上报上级有关部门批准后对其已实施停止供电的处置,从根源上进行整治。我镇李坑头村灰绿岩矿山无证经营,获悉这一情况后,我们迅速派人前往现场勘察,并立即与上级部门取得联系,由县
相关部门对其进行处置。目前,该矿山已停产。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以来,我镇共关停沙场2家、砖厂1家、采石场1家。
5.打响污水处理攻坚战,建成了婺源首家高标准乡镇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日前,我镇李坑景区及李坑平山新村两个污水处理系统顺利建成,这是婺源目前标准最高技术最先进的乡镇污水处理系统。
建成了李坑景区塘生态污水处理系统,该系统一是实现了污水收集全覆盖,将村内每家每户污水管道全部连通至主管道,使家庭生活污水完全被收集;二是建成了面积400平方米生态塘,使污水就地处理,实现了污水排放零污染。
建成了平山新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在平山新村污水处理系统建设中,我们得到了县环保局技术层面大力支持,县环保局因此数次派人前往浙江开化学习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经验,并聘请了县城投公司专业人员进行设计,力争用最经济的方法建成标准高效果好的污水处理系统,该工程总投资约40万元。据技术人员介绍,该系统的设计有四大优点:一是能较好的分开污水和雨水,进水口与集水井的设计使大流量的雨水对该系统影响不大;二是能最大程度保护生态环境,人工湿地净化模式能很好地起到治污效果,同时与大型生态蔬菜基地结合,实现污水排放零污染;三是系统采用无动力设计,只要做好污水入口把关工作,系统一般不会堵塞导致瘫痪;四是系统结构合理,隔段建设污水检查井,即使发生堵塞情况,便于清理和疏通,使用寿命较长。
该套系统,管道取水口实现农户全覆盖,日排污量160吨,所有污水均可顺利流入污水处理池,最后通过一级人工湿地和二级人工湿地净化,实现零排放。它的投入使用将有效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为景区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同时,在镇政府的引导下,我镇白石汪村农家乐、王村程家庄农家乐经营户自行出资完成了三格式化粪池建设,裕和婺里、同舟茶厂等企业也同步完成了污水处理系统建设,秋口中学、秋口中心小学完成了污水处理系统改造,李坑景区绘画写生油彩清洗池也顺利建成,全镇污水治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主要做法
1.抓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为扎实抓好此次农村面源污染集中整治工作,镇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各村(居)委会书记为成员的面源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次农村面源污染集中整治的规划、部署、协调、检查督促和考核工作。同时,根据各分管领导的工作分工,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使得各项工作有人抓、有人管。各村(居)也建立了相应工作机构并落实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确保了该项工作顺利推进。
2.抓宣传发动,营造整治氛围。一是面向党员干部及时宣传发动。镇党委多次召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此项工作;召开了全镇干部大会,进行了广泛动员,要求把此项工作放在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各村也通过召开党员会、村组干部会、村民代表会等形式,认真宣传此次集中整治的目的、意义、治理内容和相
关要求。二是深入基层实现宣传全覆盖。全镇共张贴标语230条,悬挂横幅32条,更新大幅宣传牌4块。以“七一”节日为契机,我镇组织领导干部上门入户160余家,发放各类宣传单8000份,以此提高群众对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的认识,引导群众形成了清洁卫生习惯,并积极配合、主动参与。
3.抓示范带动,“点线”结合整体推进。抓亮“点”示范。以李坑平山新村为示范点,突出抓好该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农家乐污水处理工作。以平山新村农家乐协会为平台,进一步健全了日常卫生保洁机制,加大了资金投入,增加了保洁员工资,实施8小时保洁制,确保村内垃圾日产日清。同时,高投入高标准完成了平山新村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把平山新村打造成全镇乃至全县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亮点。抓沿“线”推动。7月份以来,公路沿线共投工投劳600多人次,对清婺线和溪婺线的辖区内沿线路段的6个村道路两侧及河道垃圾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高质量的清洁卫生整治行动,以此带动各村整治工作顺利推进。
4.抓机制建设,奖惩结合。本次整治工作,我镇完善三个机制:一是完善农村保洁机制。针对在整治中发现的一些长期制约农村环境卫生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了村组卫生保洁机制,要求各村农村垃圾处理工作常抓不懈。二是建立考核机制。我镇建立了该项工作专项考核方案,除了面源污染防治小组负责全面规划、部署、协调、检查督促和考核全镇的整治工作开展情况以外,其他挂点各村的镇领导和镇干部也必须负责督促检查所在村的整治工作开展情况,将该项工作纳入各办公室考核、村(居)
委会考核。三是建立了责任追究机制,为了使各村“两委”负责人认识到开展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镇党委、政府提出了“不换思路就换人”的要求,要求各村要不折不扣将该项工作落到实处,坚决实行责任追究机制,大大提高了广大干部的认识和工作积极性。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1.加强部门联动。对已下发整改通知的农家乐经营户及企业拒不整改的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对砂石场、采石场等企业强化监督,发现情况及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综合执法。
2.狠抓工作落实。针对农村面源污染十项工作开展情况,我镇将组织检查小组开展一次自查,对工作开展不到位、进展不顺利的及时督促整改,坚决按期按质完成各项整治工作。
3.建立长效机制。总结全镇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取得的成效,查找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总结,建立符合秋口镇情的工作长效机制,确保全镇面源污染防治各项工作实实在在取得成效。
秋口镇人民政府
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日
第五篇:苏州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情况
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简介
一、单位基本情况
建于1978年,是国家环境监测网络重点站之一,属于国家二级站。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九五”以来,通过开展标准化、现代化建设,初步建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环境监测体系,为环境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单位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先后获得“全国优秀环境监测站”、“全国先进环境监测站”、“江苏省文明单位”等称号。
现有内设机构8个,分别为:办公室、业务技术室(综合信息室)、质量管理室、行政财务室、现场监测室、中心分析室、生态监测室、自动监测室。人员编制116人,在岗员工116人,其中在编人员93人,编外人员23人。技术人员中具有高级职称35人,中级职称3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0人,专业门类覆盖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化工、生物生态、大气物理、自动控制、声学、信息技术等20多个学科领域。
二、装备和技术能力
现有一幢4325平方米的监测大楼,拥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仪、液相色谱质谱仪、间隔流动分析仪、原子吸收、GPC凝胶色谱、荧光PCR仪和倒置相差显微镜等国内外先进的现代化分析仪器,以及空气自动监测车、环境应急移动监测车、现场监测仪器及便携式应急监测仪器;总资产超过7000万元。目前建有空气自动监测站13个(包括空气灰霾监测超级站2个),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站3个,省级托管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1个,噪声自动监测单元15个,一体化移动应急监测车2辆,监测艇3艘。初步建成了覆盖水、气、声的自动监测和人工监测网络构架,基本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实时监测、发布及预警。
1993年通过省级计量认证考核,使环境监测数据具有法律效力;1999年12月成为江苏省第一批“标准环境监测站”;2003年2月在全国环境监测系统率先、省内第一批通过了“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CNAL)”,使环境监测数据获得了广泛的国际认可。目前共获得认可的监测能力涵盖水和废水、空气和废气、土壤及固体废物、生物及生物体残留、噪声和振动、辐射、汽车排气污染物7大类189项。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主要负责苏州市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测、环境应急监测、各类专项监测、环境保护科学研究和全市环境监测网络业务管理工作,为政府环保目标责任书考核、小康社会环境质量考核、总量减排考核、“蓝天工程”实施、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生态市建设等工作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四、发展目标
将发扬“忠于职守、造福人民,科学严谨、求实创新,不畏艰难、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众志成城”的环保精神,再接再厉、克服困难,努力争当环境监测工作的排头兵,为环境决策、污染减排、环境管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技术支撑。以建设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为目标,紧扣“说清苏州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说清污染源排放情况、说清潜在的环境风险”主线,着力提升“说得清”和“测得准”的能力,在“服务政府决策、推动科学发展,服务环境管理、推动总量减排,服务企业发展、推动经济建设,服务百姓需求、推动民生工程”中,为“三区三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