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教育质量提升五年行动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结合全市高中教育、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等质量提升要求和全县“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围绕建设重庆市教育强县目标,全面提高我县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特制订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高水平的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高品质的素质教育,为建设美丽丰都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教育教学质量综合指标力争进入“XX”前列,达到全市教育强县水平,教育满意度再创新高,实现丰都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学前教育。
到2025年,打造1-2
所全市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品牌幼儿园,入园率和普惠率均居“XX”前列,成功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二)义务教育。
深化教育体制和教育体系改革,推进教育集团化办学、学区制管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实施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打造30所“一校一品”的义务教育特色学校,到2024年全县成功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三)高中教育。
加强县内外合作交流,推进高中教育优质多样化发展,力争创建1-2所特色示范高中学校。探索基于“强基计划”、“拔尖计划”的人才基础培养,实现高中毕业学生进入“双一流学校”、“双一流学科”的录取人数和本科上线人数的增长。(四)职业教育。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品牌发展,力争师生职业技能大赛市级获奖人数居全市前列、国家级获奖人数逐年提高。高职分类考试应用型本科双上线人数居全市前列,双证获得率达95%以上。推进“双优计划”建设,到2025年力争进入市级优质中职学校或打造1-2个市级优质专业。(五)特殊教育。
推进特殊教育融合优质发展,加快推进特殊教育学校(特殊教育中心)迁建。进一步完善随班就读专业支持体系建设,推动建设10-20所乡镇中小学(园)设立特殊教育教室。(六)其他教育。
建设高质量地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加快推进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社区教育全民发展体系建设。创新体制机制,落实立德树人,激发办学活力,规范发展民办教育。构建完善教育体系格局,力争引进高职院校1-2所,实施高等教育引领、协同发展。四、主要措施
把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契机,以“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为抓手,围绕师德师风、队伍素质、学生素养、课程内涵、教学管理、学校文化、质量评价“七大工程”,构建教育发展共同体,全面提升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水平。
(一)师德师风建设工程
1.师德评价改革项目。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师德师风考核评价办法和指标体系。强化师德考评,体现奖优罚劣,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大数据比对一票否决机制。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在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评优奖励等方面纳入对教师师德师风的评价考核。
2.师德先锋培育项目。以培养“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目标,扎实开展“育人先锋展风采”、先锋夜校、先锋论坛、师德先锋巡回演讲等活动。发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持续开展寻找丰都好老师行动,每年在教师节期间评选表扬50名师德标兵。
(二)队伍素质提升工程
3.干部队伍专业化提升项目。以《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为指导,建立和完善校(园)长职级制管理体制,加快构建现代学校制度,提高校长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与治理能力。着力打造“专家型”、“学者型”校长队伍,培养30名县级名校长,5-10名市级及以上知名校长,建设“县级及以上名校长工作室”5-10个,逐步形成县域内“名校长”团队。发挥“名校长”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校长论坛、外训内培、专家指导、学术沙龙等形式,引导校长更新办学理念,形成“教育家”办学的良好局面。持续做好“教育英才”培训计划,强化各级各类学校中层干部的选拔培养,建立后备干部队伍“英才库”。
4.教研员能力提升项目。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建立专兼结合的三级(县-片区-校)教研队伍,保持教研队伍充满活力。建立专职教研员定期到中小学任教、“深蹲”课堂制度,教研员在岗工作满5年后,原则上到中小学校从事1学年以上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教育教学改革需要,设立若干重点研究项目,组织教研员开展课题研究,提高教研能力和教学指导水平。加强教研员培训,每位教研员每年接受不少于72课时的培训。把专业能力突出,学术影响力较大的学科教研员作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领头雁培养,力争有3-5名学科教研员成为全市乃至全国知名教育专家。
5.教师素质提升项目。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实施新教师启航、青年教师助航、名师领航、研训员护航“四大培训”行动,构建教育行政部门、研训部门、学校、教师“四位一体”支持体系,培育合格型、骨干型、卓越型“三型教师”梯队。转变培训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研修。开展命题技能、信息技术应用等专项培训,着力提升教师作业设计与命题能力。开展课堂大练兵,说课、上课比赛,基本功大赛等,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指导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以及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学科教学能力。强化“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等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训练,每3-5年开展一次业务素养及技能测评。健全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工作室评选及管理机制,至2025年,培育县级骨干教师500名、学科名师100名、学科带头人10名,建成县级名师工作室20个;培育市级骨干教师50名、学科名师10名、学科带头人1-2名,建成市级名师工作室3-5个。
6.班主任素养提升项目。探索实施班主任准入制度,优化班主任队伍结构,健全班主任成长机制,提高班主任待遇保障,增强班主任岗位吸引力。实施班主任全员培训,打造出一支政治素质高、师德品质好、管理和业务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有思想有水平的高素质班主任队伍。至2025年,着力培养市县级优秀班主任300名、名班主任100名,建成市县级名班主任工作室30个。
(三)学生发展提升工程
7.德育实践创新项目。强化思政课教学与德育工作的有效融合,大力开展意识形态领域的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突出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育人作用,为党培养坚强的后备力量。建构与学生学习生活全方位对接的德育工作新思路,回归生活常态,将做人、做事、爱国、爱党、爱家乡等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遵循安全、责任、规则、尊重、合作等学生的认知规律,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体系。
8.学业质量提升项目。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确保学生达到规定学业质量标准。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学业要求,严把出口关。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加强课堂参与和课堂纪律考查,引导学生树立良好学风。树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观,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促进思维发展,激发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实践能力。稳步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意识,探索建立学分银行体系。
9.身心健康促进项目。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开齐开足体育课,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运动技能。开展好学校特色体育项目,在近五年内创建市级体育特色学校10所以上,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校园体育发展新格局。建立日常参与、体质监测和专项运动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查机制。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综合干预体系,保障学生充足睡眠时间,改善学校视觉环境,控制电子产品使用等,全面保护学生视力健康,力争当年总体近视率在上年的基础上下降0.5%;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干预机制,引导学生正确应对挫折坎坷,能评价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分享,尊重并理解他人。
10.艺术素养强化项目。严格落实开齐开足上好音乐、美术、书法等课程,帮助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技能、会唱主旋律歌曲。设立艺术特色课程,组建特色艺术社团,评审命名县级学生艺术特色社团100个,创建市级10-20个。鼓励学校艺术特色发展,创建县级艺术特色学校50所,市级5-20所。全面落实全市中小学生美学素养标准,逐步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
11.劳动实践融合项目。以“五育融合”执“新劳动教育”之事,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探索。配齐各中小学劳动教育专(兼)职指导教师,落实《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若干措施》。积极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保证劳动教育课时,开发劳动校本课程,加强学生生活实践、劳动技术和职业体验教育。制定各学段劳动教育任务清单,加强劳动教育过程性记录和评价,建立公示、审核等制度,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综合素质档案。
(四)课程内涵建设工程
12.课程领导力建设项目。由课程管理走向课程领导,实施行动取向的课程领导力建设项目。根据三级课程体系要求,实现全面落实国家课程、突破使用地方课程、创新开发校本课程。县级层面做好区域推进的顶层设计、实施策略,建构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指标和教研课程体系,推进校长论道、年度论坛等活动,提炼并推广20个学校实践典型案例。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实施课程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建构课程体系、探索实施策略、推进课程评价,建构以校为本的特色课程体系。通过实施学校课程领导力建设项目,提升校长和教师的课程规划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课程实施能力、课程管理能力、课程评价能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五)教学管理精细工程
13.教学常规精化项目。完善课堂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强化教学常规“六认真”管理,健全课堂教学督查管理体系,推进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改革,促进课堂育人方式创新。建立新时代中小学学科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探索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有机融入课堂质量评价的有效机制。完善教学评价、教学激励等制度,指导学校以《XX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为依据,管理和评价学校课堂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管理各环节。学校完善学科课堂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形成学校教学管理特色。建立健全普通高中选课走班新形态下课堂教学管理制度,确保选课走班的有序推进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14.卓越课堂建设项目。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建设优质高效的“卓越课堂”,构建“立德启智、多元开放、优质发展”的课堂文化。在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上下功夫,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作用,形成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识、共享、共进的学习过程,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备课上下功夫,大力倡导集体备课,开展教案检查和评选展示,促进教师充分备好每一节课。在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上下功夫,最大程度地优化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因材施教。义务教育学校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普通高中注重加强课题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认真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形成最优化的课堂形态。依托“智慧校园”建设项目,在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学科教学上下功夫,探索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进行精准教学、精准辅导,运用AR、VR等技术优化教学情境,运用“互联网+教育”技术,拓展教学的时间、空间和资源。定期开展“卓越课堂”建设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培育一批“卓越课堂”建设示范学校和教师,积极推广成功经验和改革成果,促进大面积课堂教学质量提升。
(六)学校文化建设工程
15.文明校园建设项目。深入挖掘学校办学历史,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学校特色、学校环境等特有教育元素,加强学校精神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构建积极向上、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体系,打造优质学校品牌。持续推进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全县所有学校100%创建成为县级及以上文明校园。
16.书香校园建设项目。积极打造书香楼道、书香教室等,营造读书环境。开展教师“10本书阅读计划”和“爱阅读讲坛”等活动,推进“阅读+写作”活动,开展系列师生作文大赛,展示师生阅读成果,营造浓郁的读写氛围。开展师生及亲子共读等阅读活动,丰富阅读形式,拓宽阅读渠道,提升师生阅读素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党史教育进课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内容,以诵读、书写、讲解、传唱等文化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品牌,评选50所“书香育人示范学校”、50名“书香校长”、500名“书香教师”、1000名“书香家长”、1000个“书香班级”及2000名“书香学生”。
(七)质量评价改革工程
17.学校评价改革项目。全面落实《XX县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具体措施》,引导学生、教师、学校高质量发展。结合《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制定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评价办法。修订并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年度评价标准和中小学学业质量监测评价方案,健全质量保障制度。学校建立教学质量奖励问责机制,以及学生发展质量评价办法,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18.学生评价改革项目。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坚决改变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做法,创新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建设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大数据平台,从多维度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做实学生成长记录,推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校本化实施,引导学生全面而有个性成长。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切实加强县教育工委对教育质量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协调、密切合作,齐心协力狠抓育人质量。县教委成立由县教委主任任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科室及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教育质量提升五年计划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对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实施的统筹管理、组织协调、评价考核等,各学校(园)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分阶段、按步骤抓好推进实施。(二)严格过程督导。
各校要制定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细则,细化分解政策引导、氛围营造、督查视导、学校考核等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质量督查评价制度,促进其自我反思、自身改进、自主发展。强化教育教学督导,完善督导责任区工作机制和责任督学联系学校制度,充分发挥各级督学在规范办学行为和提升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县教师发展中心、县教育督评中心、教育督导片区(学区)和各学校要明确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责任人,具体负责工作落实与工程推进。每学期召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联席会议,形成县校联动协调机制。(三)强化考核激励。
县教委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纳入年度绩效综合考核,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过程督导结果纳入综合考核权重,大力表扬奖励教育教学质量高和提升幅度大的学校和教师,建立与绩效挂钩、评优晋职的教育教学质量激励机制。对违背党的教育方针、背离素质教育导向、不按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的,以及办学方向、教育质量、学校建设、师德师风、教育生态、安全稳定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县教师发展中心、各学校(园)要有计划地做好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及成果的梳理、总结,及时提炼,上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