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油工艺研究思索论文
采油工艺综合研究目的从上文的表述中,我们已经知道采油工艺综合研究任重而道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研究的目的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l)对具体油田的工艺技术进行合理而有效的选择,充分提高其适应性与科学性。同时,对相关的技术指标进行科学而又严格的制定,提高操作队伍配置的合理性与针对性。除此之外,还应当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应性较强的采油工艺综合实施规划,为相关科研和生产部分的组织工作与生产工作提供有效参考。
(2)通过对采油工艺综合研究进行有效的探讨,可以对各个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一定程度的判断,并科学、有效的对工艺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并对采油工艺的科学性以及实用性进行有效的保证。
(3)对于采油工艺综合研究来说,它能够对系统工程的各个方面进行统筹规划,对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协调,并增强各个环节之间的配合。一个有效的采油工艺综合研究,必然能够对施工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对重复劳动进行规避。除此之外,它还能够推进有提开采技术的提高,促进管理水平的增进,进而对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效的提升。采油工艺综合研究和采油工程中的各个环节联系紧密,是优化油田总体工作的一个重要节点。
采油工艺综合研究的内容
采油工艺综合研究包含了多个环节,首先,它需要对当前状况下的工艺技术进行充分的结合,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对油藏采油工艺进行统筹兼顾,最终科学分析研究优化采油工艺。一般情况下,它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l)油井的现状评价。通过对新井的试油试验以及对老井资料层面和生产史层面进行有效的把握,对油井的现状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在评价中,需要涉及到完井方法、开采方式、井身结构以及开发方式等内容。然后,对这些方面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判断,并进行一定程度的总结。这样一来,就可以为新井的开发策略提供有效的现实依据。
(2)新井完井技术。通过对开发方案以及采油工艺的相关内容进行有效的结合,对新井的井身结构方面、套管的程序、钻井液的使用方面、完井方法方面以及完井液方面内容进行有效的研究,并注重的研究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然后,结合固井的质量对其提出新的检测方法以及技术要求。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对射孔方案进行优化选择,并有效的设定射孔参数。(3)修井技术。对于修井技术来说,它是采油工艺综合研究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这一内容之时,一定要充分结合地下的实际环境,然后科学预测未来开采设计的内容和相关工作,并提出针对针对性较强且行之有效的质量要求。
(4)采油金属。对于采油工艺综合研究来说,其最重要的核心内容便是对采油技术的有效研究。针对这一核心内容,需要对采用注采压力的系统进行有效的动态分析和评价,并优化选择自喷管柱的型号,提高油井自喷生产期预测的科学性。
(5)增产技术。对油井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讨论与研究增产方式,计算相关工艺参数,设置所需设备,分析措施的规模以及施工的工艺。
(6)生产测试技术和试井技术。采油工艺综合研究可以提出开发过程以及生产测试过程中的工作内容、设备以及配套队伍。
(7)注水技术。注水在采油工艺当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会对采油的质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通过对采油工艺综合研究进行探讨,能够对水管柱的优化选择进行有效的实现,并对注水压力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通过这些工作,能够实现对于吸水能力、水质标准的分析与制定,并最终提出针对性强且行之有效的税金占之间的水质管理详细的技术做法和相关要求。
(8)技术经济分析。通过对计划措施的工作量进行有效的结合,对工艺措施的维护费用、设备投资、设备利用率与效率、可压费用以及措施费用进行科学而有效的预测,充分保证各项规定的完成并对利润最大化与资本盈利的最大化进行有效的保证,实现整体工艺方案的统筹规划。
第二篇:采油管理论文采油工艺论文
采油管理论文采油工艺论文
目视管理模式在基层采油队管理生产中的探索与应用
摘要:江苏油田试采一厂采油四队是一支集采、注、输一体化的综合性采油队伍,所辖油区的油井腐蚀结垢结蜡等造成井筒情况复杂,老井的频繁作业、抽油机、泵、锅炉等各项设备老化严重;队伍管理层面呈现出“老小并存”的状况,管理难度较大。
Abstract: Jiangsu oilfield production factory is a production four teams used, note, the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team by oil wells of corrosion and scaling wax wait cause, the complex wellbore frequent operation, pumping, pump, boiler equipment aging is serious;etc.Team management level of “coexistence” condition, last-borns difficult to manage.关键词:目视管理;目视管理卡片
Key words: visual management;visual management card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072-02
1目视管理模式理论的来源和内涵
1.1 目视管理模式理论的来源提起目视管理就不能不提到日本丰田公司的准时生产制。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企业面临着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转变的局面,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灵活性,减少浪费成为必然趋势,需要管理者能方便地管理工人和随时掌握多变实时数据。现场的生产卡片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使管理者管理生产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有序起来。目视管理则因此应运而生。
1.2 目视管理模式理论的内涵目视管理模式是利用形象直观的卡片,将现实生产的各种多变生产参数进行显示化、公开化,使其成为指引职工采取正确生产行动的基准和向导,达到提高油井生产时率、降低成本消耗、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形成全员参与、主动控制生产、奔向共同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
1.2.1 目视管理的管理优势①目视管理模式优势其一:形象公开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目视管理模式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充分利用卡片的形式,迅速而准确地传递指令至岗位工人,无需管理技术人员现场指挥即可有效地组织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②目视管理模式优势其二:工作标准化,确保安全生产依据各种规章制度、标准、岗位责任制、操作工艺流程,我队制定出与现场工人息息相关的卡片,让油田岗位工人按照卡片的提示逐步完成,势必在安全保障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③目视管理模式优势其三:全队全员化,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目视管理模式将全队职工充分调动起来,按照规范逐步深入到目视管理模式的体系中,从而最终形成全队范围内的自主管理模式。
1.2.2 目视管理模式的管理目标通过制定、实施目视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方法,实现全员、全过程管理,努力提高队伍精细化管理水平,创造出和谐化、特色化、精细化的新型采油四队。
2目视管理管理模式在管理中的应用
在精心筹划和准备下,我队顺利地迅速将目视管理模式拓展到以下三个主要方面:老区油水井管理方面、安全生产方面、队伍标准化管理方面。
2.1 资料收集和目视管理卡片建档阶段为了保证收集、汇总涉及的油水井管理、安全生产管理、队伍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基础资料以及工作中的盲点、易错点等问题的完整性。我们从多方面广泛收集资料,主要包括三个渠道:干部、技师方面、班组长方面和职工个人经验方面。
2.2 目视管理卡片的推出待各方面资料收集齐备后,经技术人员的统计汇总,筛选出有利于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和队伍标准化管理的信息,并迅速做成油水井卡片、风险控制卡片和现场规范标示和“标准”卡片等三种管理卡片进行公开。
2.2.1 油水井卡片油水井目视管理动态卡片涵盖油井的地质资料(譬如断块、层位、层号)、工程资料(譬如示功图、电流、载荷、泵深)、油井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一旦油水井出现问题,目视管理小组成员立即研究讨论,将处理对策或措施借助卡片的形式予以公开,并责令有关责任人以卡片为指导,加以解决、上报处理效果,技术人员进行汇总效果、分析,更新卡片基础资料,从而逐渐形成动态的卡片循环。
2.2.2 风险控制卡片根据全队变更情况,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推出风险控制卡。风险控制卡是安全环保管理的一种有效辅助工具,是实施风险控制的主要载体。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指导实际操作现场的作用。我队特为每个班组配备展牌,使其成为我队风险控制卡的应用和展示平台,班组在进行复杂操作时都必须在现场逐条逐项般地学习相应的操作规范或规程,并在签证表格上签字。风险控制卡始终在操作人员眼前,操作一步,记录完成一步,确保作业安全性。不同的操作只需更换控制卡,签证表格可以连续使用并由队部在月度岗检中检查考核。
2.2.3 队伍标准化管理方面的现场规范标示和“标准”卡片①现场流程的规范标示。一直以来,我队的站库管理水平一直与兄弟单位有一定差距,虽然老旧硬件的束缚是原因之一,但是现场规格化也是我们的薄弱环节。规范的标示是
09年以来,我们组织精干力量对全队站库设备流程逐一排查、巡线,在各设备、流程的标示上下功夫,做到实用与美观并重,使每一位岗位职工或进站人员可以较为容易地掌握流程整体走向,帮助职工更好地完成岗位工作的同时,也将站库变得井然有序。②“标准”卡片。依据上级标准,结合实际,编订我队各岗位的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将其制作成卡片下发到班组,让职工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守;日常工作中,每个班组、每个岗位职工可以对照标准,发现今天该干些什么,如何干,干到什么标准。
总之,我队以目视管理卡片为指导,合理、有效、安全地控制生产,采取加强教育、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持续推进等一系列有效手段,增强职工的规范意识,形成遵纪守规的良好习惯,从而形成覆盖全队范围内的标准化管理。
2.3 目视管理模式的应用总体结构图和实际应用
2.3.1 目视管理模式的应用总体结构图(图1)
2.3.2 目视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介绍目视管理模式指导生产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细分为预警提示阶段、实施措施阶段和效果评价阶段。
①预警提示阶段。因我队管理范围较广、设备流程多、人员较之岗位偏少,为了更好地控制生产、使其具有更好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我队目视管理小组计划从现场实际出发,本着先集中骨干力量解决困难的、紧急的事情原则,根据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严重和紧要程度,将预警提示阶段其划分:普通预警、强烈预警、危险预警等三种预警层次。普通预警即针对一般生产性问题,紧迫感较弱的事件所发出的预警信号;强烈预警即发生较大生产性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否则会给生产带来很大的不便或损失的事件所发出的预警信号;危险预警即突发重大生
,必须立即组织技术、骨干力量按照规程规范去处理的危险事件所发出的预警信号。总之,我队目视管理小组力求将预警做成一定的层次感、重点感。
②实施措施阶段。实施措施阶段里,我队一直遵循以下原则:运行正常并处于良好的设备或职工工作状态,提出保持对策;处于可能朝坏的方向变化的临界点的设备或职工工作状态,提出优化对策,提前采取行动,确保运行参数向好的方向发展;运行不正常并处于不断恶化状态的设备或职工工作状态,提出整改对策,并落实到岗位督促执行。当现场问题出现后,依托目视管理卡片的指导作用,由主管干部牵头、各相关班组长参加组成问题处理的临时团队,团队成员按照工作流程化、标准化、公开化的标准将责任细化分解,落实到各班组、生产岗位工人,并列表张贴在墙上提醒或警示当班职工本岗位当日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工作过程中及时地实际完成情况也要相应地按期公布,使系统中每个人均能明白各项计划指标完成中出现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对于在解决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汇总,找出症结所在,及时调整方案。此外,目视管理小组还会以考核为制度保障,将团队中的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状况的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加以督促和检查。总结一句:就是利用各种手段和措施交相呼应,促使问题处理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按质、按量、按期地完成各自的任务,从而保证总体任务的完成。
③效果评价阶段。目视管理课题小组评价解决问题的现场效果,对于在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班组予以奖励,对于造成此次问题的直接或间接责任人予以处罚,并针对暴露出的职工岗位标准化生产中新的易错点、盲点等进行总结公开,提醒或规避岗位职工今后工作。此外,队目视管理小组还会及时组织开展职工岗位培训和现场演练,分解标准化操作步骤,改进职工操作水平,不断强化职工素质,避免今后发生类似案例。
目视管理在现场应用举例例:富39井
预警提示阶段今年1月份,我队在对功图分析后发现该井结蜡现象严重(16.8/4.7/72.1%,负荷为40/25)于是我队在目视管理卡片上对该井提出普通预警提示—洗井清蜡。
实施措施阶段2009年2月12日我队实施热洗后,目视管理卡片中富39井会移至问题井中提醒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所在班组关注该口油井,要求岗位职工加密量油、取样,观察油井各项生产数据的变化情况并如实汇报:(图2)
效果评价阶段待含水恢复正常(18.1/6.3/65.4负荷为37/24)。功图分析,洗井后的上行负荷变小、结蜡现象减轻,且含水下降判断为油流通道洗井后变得较为顺畅,总结分析此次洗井经验并将富39井移至正常状态油井去。
3目视管理模式下步完善想法和建议
目视管理模式基本建立以后,后期维护、保持、总结及完善工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地采用目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全队生产管理各个方面,不断地去更新、丰富三种卡片的基础资料,提高队伍里每个人的技术水平、安全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因此我们初步打算完善以下事情:
①不定期地开展全员参与性的设备工作状态调查活动。譬如:引进激励机制;②开展岗位培训和强化职业道德理念意识、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和处理复杂事件的手段,找出尚未发现的潜在问题并予以解决;③向兄弟单位学习队伍管理的好经验、好方法,并不断完善和改进本队目视管理制度;④主动向上级主管科室请教,保证针对性处理措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⑤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和运用。
第三篇:采油工艺配套技术
采油工艺配套技术
随着50年代老君庙和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我国引进和自我探索了一批适应油田开发的采油工程技术。在60年代到70年代大庆油田和渤海湾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的采油工程技术,并在实践中逐步完善配套。80年代以后,在老油田全面调整挖潜和特殊类型油藏开发中,从国外引进和自我研究发展了多种新技术,形成了适用中国多层砂岩油藏、气顶砂岩油藏、低渗透砂岩油藏、复杂断块砂岩油藏、砂砾岩油藏、裂缝性碳酸盐岩油藏、常规稠油油藏、热采稠油油藏、高凝油油藏和凝析油油气藏等10类油藏开发的13套采油
工程技术。
一、完井工程技术
勘探井和开发井在钻井的最后阶段都是完井,我国已掌握和配套发展了直井、定向斜井、丛式井和水平井等的裸眼完井、衬管完井、下套管射孔完井和对出砂井的不同的防砂管如套管内外绕丝筛管、砾石充填等多种完井方法。对碳酸盐岩裂缝油田采用先期裸眼完井方法,保护了生产层段,取得了油井的高产,如华北雾迷山油藏。对注水开发的老油田,由于油田压力高,对加密井用高密度钻井液钻井完井并进行油层保护取得了重大突破,使大庆油田加密钻井完井获得成功。
近几年来,我国的水平井钻井和开采技术也得到了发展,对水平井采用下套管射孔完井、裸眼完井、各种衬管完井都获得成功。如砾石充填,割缝衬管、金属纤维管、烧结成型管、打孔衬管完井和管外封隔器完井等。大庆油田采用水平井测井和射孔联作也取得好效果,塔中4油田水平井500m水平井段连续完井射孔1次 4000发以上。海上油田钻成的水平大位移井西江24一3一A14水平井段长达8062.70m,衬管完井工程获得成功。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我国在实践中发展配套了采油、钻井联合协作技术,以保护油层、达到高产为目标,以油层流出动态和油管节点分析为基础,用以解决生产套管直径问题的一套崭新的优化完井设计的新方法,是对完井工程技术的创新,是对传统
完井工程概念的更新。
二、分层注水技术
多层油藏注水开发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就是要提高注入水的波及效率。50年代克拉玛依油田在调整中对分层注水进行了探索,研究成功的管式活动配水器和支撑式封隔器,在油田分注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963年大庆油田采油工艺研究所经过上千次试验,研制成功水力压差式封隔器(糖葫芦封隔器),70年代又研制成功活动式偏心配水器,使1口井分注3~6个层段分层注水工艺完整配套,并在大庆油田大面积推广应用。80年代以来,江汉、胜利、大港、华北等油田对深井封隔器和配水器做了相应的研究和发展,为深井分层注水创造了条件,达到每井分注2~3层的基本目标。90年代大庆油田、河南油田进一步研究成功液压投捞式分层注水管柱,达到了液压投捞一次可测试、调整多层的细分注水的目的。为使分层注水工艺技术系统配套,研制了多种水质过滤装置以提高注入水水质,同时研究了防腐注
水管柱以及测试仪表。
三、人工举升工艺技术
根据各类油田在不同开发阶段的需要,50年中,我国发展配套和应用了多种人工举升工艺技术。
1.抽油机有杆泵采油技术
该技术是机械采油方式的主导,其井数约占人工举升总井数的95%。我国的抽油机、杆、泵和相应的配套技术已形成系列,其中抽油机有常规游梁式抽油机、异型游粱式抽油机、增距式抽油机、链条机和无游粱式抽油机等8种。抽油杆有各种强度级别的常规实心抽油杆、空心抽油杆、连续抽油杆、钢丝绳抽油杆和玻璃钢抽油杆等。根据开采的要求和流体性质的不同,研制了定筒式顶部固定杆式泵、定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动筒式底部固定杆式泵、整筒管式泵、组合管式泵、软密封泵和抽稠油泵、防砂卡抽油泵、防气抽油泵、防腐蚀抽油泵、双作用泵、过桥抽油泵、空心泵等特种泵,形成了抽油泵全套系列。80年代以来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和发展了抽油井井下诊断和机杆泵优化设计技术,平均符合率达到85%~90%,提高了抽油机井的效率和管理水平。
2.电动潜油泵采油技术
电动潜油泵分井下、地面和电力传递3个部分组成。井下部分主要有潜油电机、保护器、油气分离器和多级离心泵;地面部分主要有变压器、控制屏和电泵井口;电力传递部分是铠装潜油电缆。我国的潜油电泵已形成4个系列,适用于套管外径139.7mmA系列,其它套管直径的QYB、QYDB和QQ系列共37种型号,最大扬程3500m,最大额定排量700m3/d,生产了7个型号的电缆额定耐压3kV,研究了电动潜油泵采油设计及参数优选、诊断、压力测试及清防蜡等配套技术。电动潜油泵采油井数占4%,但排液量占21.7%,已成为油田
举升的一项重要技术。3.水力活塞泵采油技术
水力活塞泵是液压传动的复式活塞泵,效率高达40%~60%,扬程高,最大可达5486m;排量大,最大可达1000m3/d;可适应用于直井、斜井、丛式井、水平井等。我国在应用中开发配套了水力活塞泵系列,形成了基本型长冲程双作用泵、定压力比单作用泵、平衡式单作用泵、双液马达双作用泵、阀组式双作用泵,并研究成功水力活塞泵抽油设计和诊断技术,高含水期水力活塞泵改用水基动力液等配套技术,使水力活塞泵采油技术更加完善。在高凝油开采和常规油藏含水低于60%的情况下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4.地面驱动螺杆泵采油技术
近年来,我国研制成功用地面驱动头通过抽油杆带动井下螺杆泵采油的成套容积泵,其特点是钢材耗量低,安装简便,适于开采高粘度原油,在出砂量高的井可正常工作。目前投入正常生产的有GLE、LB和LBJ三个系列29个品种,其理论排量3.5~250m3/d,最大扬程500~2100m,海上应用较普遍,在陆上中深井逐步推广。
5.气举采油
在油井停喷后,用人工方法向井内注入气体(天然气或氮气等)达到举升井下流体的目的。优点是举升管柱简单,井深和井眼轨迹都不受限制,举升深度可达 3658m。在中原、辽河、吐哈、塔里木等油田应用此种开采方法。作为一种工艺技术在气举管柱、气举阀、天然气压缩机及地面配气站等已形成系列,但其中高压(12MPa以上)天然气压缩机尚需依赖进口。在气举施工中我国研究开发了设计软件和诊断方法,已获得良好应用效果。除以上几种举升方式外,还开发应用了水力射流泵、空心抽油泵和有杆泵无油管采油技术等。
四、压裂、酸化工艺技术
压裂、酸化是采油工程的主导工艺技术之一。到1997年底全国大约压裂17万井次,年增产油量达200×104t以上,为我国老油田的挖潜和新油田的开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我国发展完善了中深井和深井压裂以后,4500~6000m的超深井压裂技术又在塔里木油田的实践中取得成功。相继研究成功和推广应用了限流压裂技术和投球、封隔器、化学暂堵剂选择性压裂技术。水平井限流压裂和化学剂暂堵压裂在大庆和长庆油田取得良好效果。90年代以来的油田整体压裂技术,从油藏整体出发,开发了压前评估、材料优选、施工监测、实时诊断和压后评估等配套技术,使压裂工作创出了新水平。对低渗透的碳酸盐岩气田,在渗透率小于0.01×10-3μm2的条件进行酸压在四川气田取得良好效果。对碳酸盐岩油田、气田进行酸化处理,在任丘油田雾迷山油藏获得多口千吨高产井。
五、堵水、调剖工艺技术
我国50年代开始进行堵水技术的探索和研究。玉门老君庙油田1957年就开始封堵水层,1957~1959年6月,共堵水66井次,成功率61.7%。80年代初期进一步提出了注水井调整吸水剖面,改善1个井组1个区块整体的注入水的波及效率的新目标,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机械和化学两大类堵水、调剖技术,主要包括油井堵水技术,注水井调剖技术,油水井对应堵水、调剖技术,油田区块整体堵水调剖技术和油藏深部调剖技术。相应地研制成功6大类60多种堵水、调剖化学剂。研究了直井、斜井和机械采油井多种机械堵水调剖管柱,配套和完善了数值模拟技术、堵水、调剖目标筛选技术、测井测试技术、示踪剂注入和解释技术、优化工程设计技术、施工工艺技术、注入设备和流程等7套技术,达到年施工2000井次,增产原油60×104t的工业规模,为我国高含水油田挖潜、提高注水开发油田的开采效率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开展了室内机理研究,进行了微观、核磁成像物模的试验,使堵水、调剖机理的认识深入一步,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技术基础。近年来开发的弱冻胶(可动性冻胶)深部调剖和液流转向技术,为实现低成本高效益地提高注水开发采收率指出了一
个新方向。
六、稠油及超稠油开采技术
我国50年代就在新疆克拉玛依油区发现了浅层稠油,于60~70年代进行蒸汽驱和火烧油层的小井组试验。到90年代在我国12个盆地中已发现70多个稠油油田,地质储量超过12亿m3。80年代以来稠油的热力开采逐步走向工业化,1997年稠油热采产量稳定在1100×104t。经过几十年的科技攻关和实践,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自力更生相结合,已形成与国内稠油油藏的特点配套的热采工艺技术。
七、多层砂岩油藏“控水稳油”配套技术
90年代以来,以大庆油田为代表,在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为达到稳定原油生产指标和控制不合理注水、产水和含水上升速度的目的,发展配套了“控水稳油”技术,实现了大庆油田年产5000×104t原油稳产20年;减缓了油田含水上升速度,由年上升4.15个百分点下降为0.23个百分点;控制了年产液量增长速度,由年均增长5.58%降为0.795%;控制了注水量的不合理增长,在注采比持平的情况下,地下存水率和水驱指数有所提高,地层压力有所回升。主要有以下的配套技术。
1.以细分沉积相为重点的精细地质描述技术
第四篇:采油管理论文采油工艺论文
采油管理论文采油工艺论文
目视管理模式在基层采油队管理生产中的探索与应用
摘要:江苏油田试采一厂采油四队是一支集采、注、输一体化的综合性采油队伍,所辖油区的油井腐蚀结垢结蜡等造成井筒情况复杂,老井的频繁作业、抽油机、泵、锅炉等各项设备老化严重;队伍管理层面呈现出“老小并存”的状况,管理难度较大。
Abstract: Jiangsu oilfield production factory is a production four teams used, note, the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team by oil wells of corrosion and scaling wax wait cause, the complex wellbore frequent operation, pumping, pump, boiler equipment aging is serious;etc.Team management level of “coexistence” condition, last-borns difficult to manage.关键词:目视管理;目视管理卡片
Key words: visual management;visual management card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29-0072-021目视管理模式理论的来源和内涵
1.1 目视管理模式理论的来源提起目视管理就不能不提到日本丰田公司的准时生产制。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企业面临着向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方式转变的局面,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灵活性,减少浪费成为必然趋势,需要管理者能方便地管理工人和随时掌握多变实时数据。现场的生产卡片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使管理者管理生产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有序起来。目视管理则因此应运而生。
1.2 目视管理模式理论的内涵目视管理模式是利用形象直观的卡片,将现实生产的各种多变生产参数进行显示化、公开化,使其成为指引职工采取正确生产行动的基准和向导,达到提高油井生产时率、降低成本消耗、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目的,形成全员参与、主动控制生产、奔向共同目标的一种管理模式。
1.2.1 目视管理的管理优势①目视管理模式优势其一:形象公开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目视管理模式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充分利用卡片的形式,迅速而准确地传递指令至岗位工人,无需管理技术人员现场指挥即可有效地组织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②目视管理模式优势其二:工作标准化,确保安全生产依据各种规章制度、标准、岗位责任制、操作工艺流程,我队制定出与现场工人息息相关的卡片,让油田岗位工人按照卡片的提示逐步完成,势必在安全保障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③目视管理模式优势其三:全队全员化,全面提高管理水平。目视管理模式将全队职工充分调动起来,按照规范逐步深入到目视管理模式的体系中,从而最终形成全队范围内的自主管理模式。
1.2.2 目视管理模式的管理目标通过制定、实施目视管理模式这一管理方法,实现全员、全过程管理,努力提高队伍精细化管理水平,创造出和谐化、特色化、精细化的新型采油四队。
2目视管理管理模式在管理中的应用
在精心筹划和准备下,我队顺利地迅速将目视管理模式拓展到以下三个主要方面:老区油水井管理方面、安全生产方面、队伍标准化管理方面。
2.1 资料收集和目视管理卡片建档阶段为了保证收集、汇总涉及的油水井管理、安全生产管理、队伍标准化管理等方面的基础资料以及工作中的盲点、危险点、易错点等问题的完整性。我们从多方面广泛收集资料,主要包括三个渠道:干部、技师方面、班组长方面和职工个人经验方面。
2.2 目视管理卡片的推出待各方面资料收集齐备后,经技术人员的统计汇总,筛选出有利于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和队伍标准化管理的信息,并迅速做成油水井卡片、风险控制卡片和现场规范标示和“标准”卡片等三种管理卡片进行公开。
2.2.1 油水井卡片油水井目视管理动态卡片涵盖油井的地质资料(譬如断块、层位、层号)、工程资料(譬如示功图、电流、载荷、泵深)、油井目前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一旦油水井出现问题,目视管理小组成员立即研究讨论,将处理对策或措施借助卡片的形式予以公开,并责令有关责任人以卡片为指导,加以解决、上报处理效果,技术人员进行汇总效果、分析,更新卡片基础资料,从而逐渐形成动态的卡片循环。
2.2.2 风险控制卡片根据全队变更情况,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推出风险控制卡。风险控制卡是安全环保管理的一种有效辅助工具,是实施风险控制的主要载体。为了更好地发挥其指导实际操作现场的作用。我队特为每个班组配备展牌,使其成为我队风险控制卡的应用和展示平台,班组在进行复杂操作时都必须在现场逐条逐项般地学习相应的操作规范或规程,并在签证表格上签字。风险控制卡始终在操作人员眼前,操作一步,记录完成一步,确保作业安全性。不同的操作只需更换控制卡,签证表格可以连续使用并由队部在月度岗检中检查考核。
2.2.3 队伍标准化管理方面的现场规范标示和“标准”卡片①现场流程的规范标示。一直以来,我队的站库管理水平一直与兄弟单位有一定差距,虽然老旧硬件的束缚是原因之一,但是现场规格化也是我们的薄弱环节。规范的标示是
现场规格化的重要组成部分。09年以来,我们组织精干力量对全队站库设备流程逐一排查、巡线,在各设备、流程的标示上下功夫,做到实用与美观并重,使每一位岗位职工或进站人员可以较为容易地掌握流程整体走向,帮助职工更好地完成岗位工作的同时,也将站库变得井然有序。②“标准”卡片。依据上级标准,结合实际,编订我队各岗位的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将其制作成卡片下发到班组,让职工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守;日常工作中,每个班组、每个岗位职工可以对照标准,发现今天该干些什么,如何干,干到什么标准。
总之,我队以目视管理卡片为指导,合理、有效、安全地控制生产,采取加强教育、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持续推进等一系列有效手段,增强职工的规范意识,形成遵纪守规的良好习惯,从而形成覆盖全队范围内的标准化管理。
2.3 目视管理模式的应用总体结构图和实际应用
2.3.1 目视管理模式的应用总体结构图(图1)
2.3.2 目视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介绍目视管理模式指导生产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细分为预警提示阶段、实施措施阶段和效果评价阶段。
①预警提示阶段。因我队管理范围较广、设备流程多、人员较之岗位偏少,为了更好地控制生产、使其具有更好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我队目视管理小组计划从现场实际出发,本着先集中骨干力量解决困难的、紧急的事情原则,根据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严重和紧要程度,将预警提示阶段其划分:普通预警、强烈预警、危险预警等三种预警层次。普通预警即针对一般生产性问题,紧迫感较弱的事件所发出的预警信号;强烈预警即发生较大生产性问题,需要及时解决,否则会给生产带来很大的不便或损失的事件所发出的预警信号;危险预警即突发重大生
产性问题,必须立即组织技术、骨干力量按照规程规范去处理的危险事件所发出的预警信号。总之,我队目视管理小组力求将预警做成一定的层次感、重点感。②实施措施阶段。实施措施阶段里,我队一直遵循以下原则:运行正常并处于良好的设备或职工工作状态,提出保持对策;处于可能朝坏的方向变化的临界点的设备或职工工作状态,提出优化对策,提前采取行动,确保运行参数向好的方向发展;运行不正常并处于不断恶化状态的设备或职工工作状态,提出整改对策,并落实到岗位督促执行。当现场问题出现后,依托目视管理卡片的指导作用,由主管干部牵头、各相关班组长参加组成问题处理的临时团队,团队成员按照工作流程化、标准化、公开化的标准将责任细化分解,落实到各班组、生产岗位工人,并列表张贴在墙上提醒或警示当班职工本岗位当日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工作过程中及时地实际完成情况也要相应地按期公布,使系统中每个人均能明白各项计划指标完成中出现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对于在解决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立即汇总,找出症结所在,及时调整方案。此外,目视管理小组还会以考核为制度保障,将团队中的每个人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状况的考核紧密结合起来,加以督促和检查。总结一句:就是利用各种手段和措施交相呼应,促使问题处理团队中的每个人都能按质、按量、按期地完成各自的任务,从而保证总体任务的完成。③效果评价阶段。目视管理课题小组评价解决问题的现场效果,对于在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或班组予以奖励,对于造成此次问题的直接或间接责任人予以处罚,并针对暴露出的职工岗位标准化生产中新的易错点、盲点等进行总结公开,提醒或规避岗位职工今后工作。此外,队目视管理小组还会及时组织开展职工岗位培训和现场演练,分解标准化操作步骤,改进职工操作水平,不断强化职工素质,避免今后发生类似案例。
目视管理在现场应用举例例:富39井
预警提示阶段今年1月份,我队在对功图分析后发现该井结蜡现象严重(16.8/4.7/72.1%,负荷为40/25)于是我队在目视管理卡片上对该井提出普通预警提示—洗井清蜡。
实施措施阶段2009年2月12日我队实施热洗后,目视管理卡片中富39井会移至问题井中提醒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所在班组关注该口油井,要求岗位职工加密量油、取样,观察油井各项生产数据的变化情况并如实汇报:(图2)效果评价阶段待含水恢复正常(18.1/6.3/65.4负荷为37/24)。功图分析,洗井后的上行负荷变小、结蜡现象减轻,且含水下降判断为油流通道洗井后变得较为顺畅,总结分析此次洗井经验并将富39井移至正常状态油井去。
3目视管理模式下步完善想法和建议
目视管理模式基本建立以后,后期维护、保持、总结及完善工显得尤为重要。我们需要持之以恒地采用目视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全队生产管理各个方面,不断地去更新、丰富三种卡片的基础资料,提高队伍里每个人的技术水平、安全素质以及职业道德,因此我们初步打算完善以下事情:
①不定期地开展全员参与性的设备工作状态调查活动。譬如:引进激励机制;②开展岗位培训和强化职业道德理念意识、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和处理复杂事件的手段,找出尚未发现的潜在问题并予以解决;③向兄弟单位学习队伍管理的好经验、好方法,并不断完善和改进本队目视管理制度;④主动向上级主管科室请教,保证针对性处理措施的正确性和有效性;⑤加大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和运用。
第五篇:采油化学论文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论文题目: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研究
所在院系: 理学院 课程名称: 采油化学进展 考生姓名: 刘月宁 学 号: 2011216086 专业年级: 应用化学 任课教师: 林梅钦
完成日期: 2012 年 5月 20 日
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研究 概述 国际上原油的供需关系受国际关系、地域政治、经济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矛盾日益尖锐化,造成国际油价高位震荡,再加上世界上一些主要产油国的油田已进入开发中、后期,使得人们对世界能源的走势倍加关注。各国政府为保障自身的能源安全,出于战略考虑,主要采取抢占国际油气资源,加大国内勘探力度,控制现有油田潜力的策略,其中提高原油采收率就是重要的一环。目前世界上运用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生产出的原油约占产油总量的 3%,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发展潜力巨大,日益成为国际上石油企业经营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对油气能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自从 1996年我们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原油年进口量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上升,外勘探力度,挤入世界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另一方面挖掘现有油田潜力,保持稳产,其中把提高原油采收率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目前在我国大庆、胜利、中原、江汉、南阳等油田都在进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室内研究和现场试验推广工作。提高原油采收率提高采收率是保障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和国家能源安全的需要。“十五”期间,我国石油生产总量年均增长2.12%,而石油消费总量年均增长7.73%,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消费量还将大幅增长,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会继续增加。确保石油安全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而提高现有开发油田的原油采收率则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全国已开发油田的采收率仅为30%多一点,存在较大的提高空间。全国的采收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可采储量1.8亿吨,相当于我国目前一年的原油产量。
提高采收率也是中国石化谋求持续有效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石化要发展,要提高经济效益,在油价持续高位运行的情况下,就必须在上游做好文章。打造上游“长板”,一方面要靠勘探增储,但勘探上要实现大的突破需要较长的周期,不是单靠增加投入就可以迅速突破的;另一方面就是要靠开发增产。中国石化目前标定的平均采收率为2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在提高采收率上大有文章可做。对中国石化来说,目前很现实、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搞好老油田的二次开发,减缓油田递减,保持油田稳产。因为这部分储量就在我们的脚下,就在我们的手中。更何况在今天,世界各大石油公司都在积极研究提高采收率的技术。作为一个致力于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跨国能源化工公司,我们更要 1 加快提高采收率技术的研究,早日形成提高采收率的自主创新技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油气田开发的任务就是尽可能经济、合理地提高地下油气的采出程度,即提高石油采收率。“提高采收率,是促进油田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采收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加了上亿吨的可采储量。”这句被专家们反复叙述的话彰显了提高采收率对油田发展的重要性——采收率就是油田的生命,就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纵观原油生产的全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不断提高采收率的过程。在原油生产的第一阶段(一次采油),原油是利用天然能量来开采的, 其最终采收率一般只能达到 15% 左右。当天然能量衰竭时,通过注水向油层提供补充能量,即开始了开采的第二阶段(二次采油)。它的采收率远比能量衰竭法高,最终采收率通常为 30% ~40%。当该油田的水油比接近作业的经济极限时,即产出油的价值与水处理及其注入费用相差太小,而使纯收益减少时,则进入了三次采油的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提高原油采收率”(或“强化开采”“Enhanced Oil Recovery”,即 EOR)。由于一次采油和二次采油方法采出的原油总量一般小于原始地质储量的 40%,地下还有至少 60% 的储量等待开采,因而提高采收率方法的研制,目前备受国内外重视。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方法
2.1 化学驱油
化学驱可分为 3 种主要的工艺技术: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驱和碱水驱。表面活性剂和碱水驱油的机理是以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为基础的,而单注聚合物或注入表面活性剂后又注入聚合物,则可以控制流动度,从而也就提高了原油采收率。注入到油藏中的碱水与存在于石油中烃的衍生物中的脂肪酸发生化学反应,就地形成脂肪酸的钠盐,形成这些表面活性剂促使造成超低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驱的研究始于 50 年代,60 年代中期,美国已开始用磺酸盐投井使用。目前该法已经成为三次采油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方法之一。至于聚合物驱中最重要的一种聚合物是聚丙烯酰胺(P AM),常用于流度控制和渗透率调整。最近有人研究用交联聚合物的方法驱油,经微观和宏观渗流实验方法研究认为,交联聚合物不但有调剖作用,还具有驱油作用。交联聚合物可明显改善油藏在高含水期的水驱油效果,控制含水率上升速度,以适当的主段塞和副段塞组合可获 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应用更广泛,研究得更多的是复合驱。例如粘土含量高,原油酸值较低,单独用碱水驱无法获得较高产油量的油田,应用复合驱可取得较为理想的开采效果。实验表明,采用常规方法,利用离子交换原理,即使使用最优的胶束系统,三次采收率也没超过原始地质储量的50%。但如果用碱液首先驱走原生水中和固定在粘土上的钙离子,然后注入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和相同的碱,可使原油产量提高到原始地质储量的 70%,效益成本比值也可提高两倍。产能改善是低界面张力、低磺酸盐滞留和流度控制的结果。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都是高效的驱油剂,复配的优势在于既发挥单一驱油剂的长处,又可使其产生协同效应,获得更好的驱油效果。现场试验证明,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ASP)驱油技术能经济地采出增产油,并能获得新储量。
2.2 气体混相驱
气体混相驱的原理是注入一种溶剂如酒精、烃、凝缩的石油气、液化石油气或二氧化碳,这些溶剂能溶解在油藏原油中。注入的溶剂减少了引起原油滞留在油藏岩石孔隙空间的毛管力。在混相驱油过程中,先注入一种溶剂段塞,然后再注入液体或气体把溶剂-油的混合物驱替出来。混相驱方法可分为:注混相段塞法、注富气法、注高压贫气法、注互溶剂和二氧化碳法。
CO2 采油技术是气体混相驱的重要部分,低渗透油藏由于渗透率过低,或者储层中水敏性黏土矿物较多,见水后发生膨胀阻塞孔隙,以致注水时吸水能力差,甚至不能注进水,或者难以见到注水效果。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注 CO2 气的方式,常可取得好的效果。20世纪80年代,国外注气混相和非混相驱油技术在低渗透油藏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国内随着江苏、胜利和吉林等油田中小规模的 CO2 气藏以及松辽盆地大型高含 CO2 加强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基础研究,探索低成本的提高采收率方法,气藏的发现,注 CO2 驱油技术也逐步开始在油田进行现场应用。应用 CO2 驱提高采收率主要有混相驱和非混相驱两种驱油方式,注入方式有水与气交替注入和重力稳定注入。其作用机制为促使原油膨胀、降低原油黏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流度比和储层渗透率、萃取和汽化原油中轻质烃和形成内部溶解气驱等,混相驱替效果要远大于非混相。CO2 混相驱可小规模实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CO2 非混相驱运用于整 个油田,可以埋存大量的 CO2。目前,中国 CO2 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并且还在增长。预测表明,到 2025 年,中国 CO2 排放总量很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随着对环保的日益关注,CO2捕集应用一体化提高采收率技术将使今后发展的新走向。
2.3 热采油
热采的产量从 1982 年到现在一直位居 EOR 产量榜首,其中蒸汽驱仍然是开发稠油最广泛使用的技术。近年来,水平井注蒸汽以及添加各种助剂使蒸汽驱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2006 年,美国在 San Ardo 等油田进行了蒸汽添加丙烷的试验,产量增加了 30%。此外,蒸汽驱的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已成为稀油油藏水驱后的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EOR 技术。
针对超稠油(沥青、油砂),加拿大发展了水平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多种强化 SAGD 技术,如多泄油通道SAGD、膨胀溶剂-SAGD 等,由此引发了世界范围内超稠油开发技术的飞跃。
火烧油层技术由于工艺问题一直发展缓慢,但几年来由此发展起来的注空气EOR技术有了较大突破。根据驱油效率和油藏氧化强度,注空气技术分为高温氧化非混相驱、低温氧化非混相驱、高温氧化混相驱和低温氧化混相驱4种类型。后2种被称为高压注空气技术,已用于稀有油藏的开发。
2.4 微生物采油
近些年,微生物采油技术因其存在诸多优点,已经成为一项迅速发展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技术微生物采油技术,就是通过运用微生物来提高采油采收率,它是通过把微生物直接注入到地下油层,这样储油层就成为一个大发酵罐,微生物就能够在里面繁殖,使微生物在其中发生有益的活动,因其活动产生的产物与周围的物质发生作用,改变了原油固有的化学特征,使原油的流动性质也发生了改变,从而达到提高原油采收率效果的技术。
同传统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比较,微生物采油具有这样的优点,一是生产成本比较低,二是施工过程和施工的工艺相对简单,操作起来也容易,方式也多样,易于控制。三是对底层不产生破坏,可以循环使用,生物还容易降解,不会产生大的污染。最后还有能够持续提高采收率,易于应用的优点。通过微生物采油来提高采收率是一种多功能的技术,可以解决扫油效率低、流度比不利、原油渗透 率低等问题。利用微生物提高采油采收率取决于很多因素,所以这项技术还有很多奥秘需要去探索。因为微生物采油技术相对来说比较方便,生产施工的成本也比较低,因此,这项技术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同时,因为其自身功能较多,所以它具有其它采油技术所没有的特点。在今后我国油田开发过程中,这项技术必将能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开发其更加多的功能,实现持续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效果,为我国社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能源保证。
2.5 微波采油技术
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微波采油技术的研究有了很大进展,特别是 1996 年该技术正式列为“国家 863 计划”,这使微波采油技术的研究变成了国家计划,加速了研究进程。微波采油技术是指将大功率的微波天线下到要作用的油层位置,或用传输的方法将微波传到地下,对油层直接加热,降低原油粘度,提高采收率。目前设计的微波采油方法有三种:a.地面加热法。通过地面微波加热处理装置,对注入地层的水或水蒸气加热,此方法优点是不用改变现有井口设备,不需动管柱,施工方便。b.井下加热法。将微波源直接放入井下,使地层温度升高。c.多底井地层微波加热。该方法具有最佳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效率。微波沿竖井段向下传到多连通器中的功分器,并与开窗侧钻的水平井内的天线相连通,微波能力通过水平天线向地层辐射。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在同一油层中可以钻探多条水平井,因此可以有效地提高微波辐射的作用效果。这种结构的有效作用半径和效果决定于开窗侧钻的水平井的个数和沿水方向延伸的距离。
尽管微波采油技术具有很大的开发优势,但目前还基本上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没有进行广泛推广,其主要原因是有一些难点至率控制以及加热的合理时间,作用机理和技术经济性以及地层能量亏空问题等仍是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6 EO R 技术发展趋势
2.6.1 EOR 技术向着多元集成化方向发展为了弥补单项 EOR 技术的局限性,采用多种EOR 技术机理发挥集成效应是 EOR 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2.6.2 化学辅助 EOR 技术将成为主流技术。2.6.3 EOR 技术与高新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结论及展望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一种可适用于任何油层的提高采收率方法。同样,没有一个油层对任何一种方法都适用。因此,今后会继续对各种方法进行优化和结合,使它们更具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上述所说的各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都是在对油藏的研究已经比较清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现在对油气成藏机理的研究还不太全面,许多方面的认识很不够,今后,如果能从研究成藏机理的角度开展工作,当对油气成藏的问题把握得更加清楚时,也许能获得突破,发明新的提高采收率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