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思考(汇编)

时间:2021-02-09 13:4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思考》。

第一篇: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一】

把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牢牢掌握在手中,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与领导权、话语权并列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充分说明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权亟待加强的现实必要性。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领域日益拓展,手段和业态更加多样,从业人员构成更趋复杂。有些情况过去没遇到、现在出现了,有些办法过去有效、现在不灵了,管理工作的创新势在必行。为此,康巴什区委办公室开展调研,特别是对解决处置意识形态领域敏感问题意识不强和能力不强,协调联动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深入进行了调研,并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一、提高处置突发性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能力

当今社会各种矛盾交织,深层次问题不断显露,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激烈的思想碰撞,人们的观念、价值取向发生新的变化,突发事件和负面态势时有发生。能否科学、及时、有力、有效地应对意识形态突发事件,已经成为考察执政能力和执政智慧的试金石。如果处置得当,可以化险为夷,化“危”为“机”;处理不当,则会危机四伏,局面失控,影响党和政府形象,甚或影响社会稳定大局。因此在处置突发意识形态事件时,必须注重采取科学、及时、高效的方法。

(一)善于提早发现问题。建立健全社会舆情监测机制,“畅通信息收集、报送和反馈渠道,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收集社情民意的新方式,及时准确把握全局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将这些信息及时反馈有关部门。

(二)积极准确研判形势。对反馈的突发信息,能积极做出准确判断,尤其是对突发意识形态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涉及领域、可能演变的情况等做出准确判断,这是能否成功应对突发事件的前提和至关重要的环节。

(三)及时回应公众关注。对于突发意识形态事件,只有第一时间做出回应,及时、公开、准确、持续地发布权威信息,才能最大限度避免谣言散布和不利影响的扩散。

(四)建立健全沟通联系机制。出现重大负面舆情或意识形态事件时,做好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动,通报情况、协同处置。结合实际,整合资源,互动融洽,灵活处置,有效化解。

二、创新意识形态管理体制机制的思考

(一)深化意识形态管理体制改革。现有的意识形态管理体制还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适应,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创新。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改善意识形态管理的组织结构。统一性就是要与上级保持一致,按上级政策办事,意识形态管理要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多样性就是要根据本部门的特点和实际,灵活主动地开展工作。只要我们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能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积极支持,宣传部门组织协调,党政各部门和各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各负其责,行业自律,意识形态领域企事业依法营运,社会和群众监督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服务的新的意识形态管理体制。

(二)健全意识形态管理的长效机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意识形态管理体制的运作过程有个机制保障问题。没有机制的保障,再好的意识形态管理体制也无法形成实际的效能。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明确责任分工,加强沟通协调,使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各个部门之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工作之间,形成相互配合、密切协作的强大合力。宣传部作为主管意识形态工作的综合职能部门,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加强对整个意识形态工作的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加强对宣传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领导;

教育部门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要把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渗透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体现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部门要把倡导主流意识形态作为自己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注重在日常管理中体现价值导向,使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行为得到鼓励,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行为受到制约;

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把意识形态工作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实到基层;

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要建立健全意识形态领域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及时掌握社会舆情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建立和完善信息通报和信息协调制度,及时向理论、新闻、出版、文艺界通报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情况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包括奖优惩劣、新闻阅评、新闻例会、理论例会等制度。

三、加大对意识形态依法管理力度的建议

(一)依法管理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往往十分复杂,既有政治倾向问题,也有学术问题和思想认识问题;

既有群众利益诉求,也有别有用心的人蓄意插手;

既有境外敌对势力渗透攻击,也有境内少数人呼应鼓噪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坚持立场原则、敢抓敢管,又要讲究政策策略、稳妥处置,坚持把管理的原则性、灵活性和手段的多样性结合起来,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教育、技术等多种办法、多种手段,不断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艺术,做到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综合管理,实现管理效能最大化。科学管理、依法管理、综合管理,核心和关键是依法管理。管理再不能搞人治,要靠法治,要强化制度设计。制度是根本性、决定性的因素,从制度上解决问题。这个制度主要是指法律制度,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本质上就是实行法治。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严格在法律约束下规范意识形态的管理行为,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

(二)加强法制建设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保障。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管理乏力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管理乏力,互联网、手机对信息传播方式、社会思想文化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但管理部门对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二是对传统媒体管理乏力,包括报刊杂志、音像制品、电影、电视、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以及收视率、收听率、转载率和点击率,不惜刊播各种虚假不良广告,热衷于暴力、凶杀、色情、畸形伦理等低级趣味的垃圾文化。三是对文化市场管理乏力,制黄、贩黄、非法出版猖獗,而现有的法律、法规对这些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要认真贯彻中央加强互联网建设和管理的有关要求,贯彻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精神,推动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结合实际制定和修改配套法规,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要通过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对新闻、出版、影视、广播、网络等领域的管理和监督,依法取缔宣扬淫秽、赌博、暴力、迷信等精神垃圾,并给予相应处罚。对违反宪法、违反四项基本原则的敌对行为,必须依法给予打击,决不能任其毒害人民、危害社会。同时要下大力气做好意识形态方面的法律法规的普及教育工作,使人们牢固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律防线,自觉抵制各种非法和违法行为。

【篇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早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就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个论断是对世情、国情和党情的科学概括。纵观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史,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本文通过阐述意识形态概念与特征,提出加强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相关建议,旨在引导基层党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形成正确认识,进一步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地做好思想宣传工作。

一、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一)意识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意识形态与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神秘特殊的意识形态)、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和人与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反映。

意识形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现实性。意识形态是一种抽象的理论,但并不是纯粹空洞的东西。它有指向性,总是指向现实。二是总体性。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艺术、伦理、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三是阶级性。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功能。其地位由不同的社会集团和阶级所处的地位决定。四是相对独立性。意识形态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但它有自身特有的发展规律,是相对独立的。五是依赖性。意识形态不是人脑中固有的,而是源于社会存在。在社会研究中,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组用来解释社会应当如何运作的观念与原则,并且提供了某些社会秩序的蓝图。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马克思是意识形态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模型。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辩证统一。列宁分析道:“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地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据此,列宁提出,十月革命胜利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认真地吸取以前一切文化成果中有价值的东西,发展真正的社会主义文化。意识形态工作关系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立什么制等重大政治方向问题。我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些系统化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决定着我国国家性质、政权性质,指引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坚持。

二、意识形态领域仍有挑战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强调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绝不是无的放矢,而是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经济工作搞不好会出大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同样会出大问题;

经济工作搞好了,意识形态工作搞不好也会出大问题。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意识形态领域的事件为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所以说,意识形态是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向前推进的关键因素。我们既要有硬实力,也要有软实力,既要切实做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又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经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既不能因为中心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也不能使意识形态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巩固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不能说只要群众物质生活好就可以了,这个认识是不全面的。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精神上丧失群众基础,最后也要出问题。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

三、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相关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机关党员、干部要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信仰,脚踏实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工作,取得“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要求全党要“进一步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特别是要切实做好思想理论准备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我们必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切实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实现苏州高质量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一)加强党组织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对宣传思想部门和各级党委的职责作出了强调,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此外,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要求强化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以文件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党管意识形态,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重要原则,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明确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必须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切实提高领导力、控制力,关键在于如何能够从根本上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在真学深学上下功夫,既要领会基本观点,又能把握精髓要义,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切实把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做好工作、解决问题、提升思想的实际成效,积极投身到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事业中来。

(二)领导干部要积极带头学习马克思主义原著

领导干部是我们党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关键是要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作用。苏州市委办公室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党组)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述职重点内容的通知》,在9个方面规定了需纳入述职的内容。领导干部要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作为看家本领,原原本本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心组成员可通过个人自学、专家导学和集中研学等方式深入开展专题学习。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方式,带头原原本本地学,带动全体党员干部学。要通过举办讲座、座谈讨论等形式组织集中研讨,查问题、补短板,深化对系列讲话精神的学习认识。把专题学习活动与开展“迎接改革开放40周年”学习宣讲活动相结合。同时,进一步健全学习制度,确保中心组学习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确保学习不走过场、取得实效,确保学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三)加强主流意识教育,补上精神之“钙”

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这对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要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为重要职责。”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宣传思想工作如何“育新人”提出要求、作出部署,指明了立德树人、以文化育人的实践方向。“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培养时代新人,重中之重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高扬信仰旗帜,补足精神之“钙”,才能挺起民族精神的脊梁,激发源源不竭的奋进力量。必须以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性、真理性来引领多元,使多元文化在“一主”的统领下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大合唱,形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正能量,成为推动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的精神动力。机关党员干部要重视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四)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就要做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主”对“多元”的统领和指导,发挥主流意识形态指导思想功能。各基层党组织,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教育党员干部。通过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使之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引导全体人员自觉实践。必须大力加强经济、法治、社会等领域的意识形态建设。要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工作能力,敢于同意识形态领域的错误倾向作斗争,面对大是大非敢于亮剑、敢于发声。在发展改革业务工作部署与安排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放在指导地位,抓住了这个关键,才能真正做到不让自由主义误导发展改革事业的建设。

(五)创新形式,注重实效

丰富专题学习形式,通过个人自学、“菜单式”选学、集中学习、专题辅导、讲学研讨、调查研究等学习形式,切实提高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充分利用机关党建网、内部刊物和各类媒介阵地,加大宣传力度取得学习活动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可以采取邀请专家作专题辅导,传授理论观念,解惑答疑,提高党员干部对中央大政方针的理解;

也可走出机关赴红色教育基地,参加阶段性专题培训,学讲话、学理论,忆初心,使党员干部牢记“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爱岗敬业,自觉奉献,为集体荣誉增光添彩。先进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也是鲜活的价值观。通过宣传“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等先进典型,以价值认同凝聚价值共识,形成人人践行核心价值观,争当时代新人的生动局面。

(六)牢牢把握信息网络化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权

与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不同,网络传播具有自由性、快捷性、交互性、开放性、海量性等特点。借助互联网这一新技术平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获得了新的技术载体、新的传播渠道和新的言论空间,这有助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当前,互联网已融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并成为人们反映心声、表达言论的重要平台。我们要充分认识互联网的重要作用,培养互联网思维,积极拥抱互联网,大力拓展意识形态工作的网络平台。要更新工作手段和方法,借助新兴媒体抢占舆论高地,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凝聚力,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文化的控制力和引导力。在发展改革业务中,要充分发挥oa系统、微信群、qq群快速、便捷的功能,发布加强意识形态管理的理论文章,供党员干部学习,增强全体人员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和引领力。

(七)建立并完善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考核机制

积极建立并完善党员、干部意识形态考核机制,将意识形态方面的相应考核机制落实到基层。要实行定期检查评学制度,建立学习档案,对党员的学习情况定期检查并组织讲评。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把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贯穿于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全过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考察识别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首先看是否坚定不移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建立并完善党员、干部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相关制度,并将其作为选拔任用干部最重要的考核指标。

【篇三】

将意识形态工作提到极端重要的位置上来并加以严格落实,是中国共产党吸取经历改革开放,加强经济建设30多年来的经验教训。三十年来,虽然不断地提“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实际上,精神文明这一手相对是软弱的。意识形态虽然是个哲学命题,但离我们并不遥远,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就是价值观。说到底,还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还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问题。和从严治党一样,需要重塑人民的信仰、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

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

规范自媒体行为迫在眉睫。现在自媒体发展迅速,网传的“中国人在国外的劣迹种种”“毒大米、苏丹红、添加剂、地沟油”等等,总在视线里晃,网传的仿佛中国已经没有好东西了,都是这些东西了。这些东西肯定是有的,原因却是基于有的人心存自私的价值观,正是应当加强意识形态教育正面宣传、加固核心价值观防线,不给这些东西生存余地的时候,可是人们却将愤怒、怨恨的情绪蔓延开来,扩大起来,看上去人人义愤填膺,自己却不去主动实践。很少有人本着“主人翁”的意识去追踪原委搜集证据,协助有关部门打击处理,去身体力行做好自己,去教育引导身边的人走正道做好事。越来越多的人只看到这些东西,却看不到国家在一批一批地严厉打击,只是这样的单纯“曝光”根本于事无补,反而造成更大的不良影响,将事态推向反面境地。只是单纯的抱怨,满目愤怒、怨恨,自怨自艾,甚而有以鲁迅自比者,假如愤怒、怨恨者人人都是鲁迅先生那样自己硬气的人,人人心向文明不去做那损人利己的事,让文明成为习惯,成为自然,那些劣迹种种相信很快也就会销声匿迹。可是更多的却是自己做不到,却将本是个体事件的劣迹在自媒体上无限放大,给整个中国带上帽子,难道能激励民众向上向善吗?不可能!恐怕更多的是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来反对党和政府。一些传播这种浅薄流言的知识分子甚至会说:“哪儿来那么多的人利用呢”

!《百姓周刊》有篇文章讲“严禁人渣上讲台”,确实是至理,那影响力确实太大,自己不是共产党员,就可以没有一点儿政治觉悟和政治敏锐性,却忘了自己还是共产党领导下的公职人员。如果再不用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来教育和武装知识分子,那将会是多么严重的后果!

自媒体面向人民大众,自媒体让人们有了发表自己想法的平台,却也必须给予正确的导向,否则就容易流于无政府主义状态,也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自媒体文明尤为重要,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教育的重要阵地,知识分子、共产党员、各级公职人员等等共产党领导下的“重要公民”尤其应该无条件接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领导并成为共产党领导下意识形态的实践者、倡导者、传播者、推动者,而不是旁观者、嘲讽者、抱怨者和反对者。

主流媒体旗帜鲜明地传播正能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建设十分必要,现在无论大街小巷,还是公园广场车站,都能看到活泼形象展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公益广告与城市景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在百姓身边,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离得近,抬头就能念诵,念诵就在心间,耳熟能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定要成为国家和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和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

共产党员、公职人员应该成为自媒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动传播者,人人都主动传播中央和地方的主流媒体,《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网》《网络新闻联播》;

就内蒙古而言,《内蒙古日报》、《活力内蒙古》《爱播》;

鄂尔多斯的《鄂尔多斯发布》《文明鄂尔多斯》;

鄂托克前旗的《鄂托克前旗发布》《文明鄂前旗》《今日鄂前旗》。“两微一端”,宣传的广度几乎覆盖全民,如果只是几个网信工作人员传播,那真是太少了,敌不过铺天盖地五花八门的微信微博朋友圈飞贴。

颂扬榜样的力量带动向上向善。共产党员看《榜样》,看《共产党人》,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为了公平正义》,看《辉煌中国》,看《感动中国》……看完,感动,写了心得,却少做了一件事:分享。分享了,会有更多人看到,更多人感动,更多人受益,更多人受教育。持续不断转发,影响就在潜移默化中。

社会的风气有一段时间确实是很坏,这就是意识形态工作弱化的反映。那时候,人们就开始失望,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不能跟着失望走,不能顺着那些别有用心的“黑”去,必须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孝悌礼仪、爱岗敬业、创业奉献,见义勇为,这些人人可以做到,但是人人又很难做到的事情,值得学习,需要颂扬,和谐社会的打造,就是要从点滴做起的,要让这样的好人更多,就是要让全社会营造出做好人、尊重好人的氛围,就是要人人都学做好人,人性本是向好向善的,看到好的事物就喜欢,就认同。当前“身边好人”“道德模范”评选,“德善草原大美前旗”的大力宣传,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让广大群众参与,就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身边的好人越来越多了,我们这个社会才能真正越来越趋向和达到和谐。向好人看齐,向好人学习,效仿好人,象好人一样为人处事。让做好人的基本素质良心和良知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强化问题导向解决问题赢得民心,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整治力度,深入开展治理行动。对“老赖”顽疾重拳出击,进行信用惩戒,限制其在金融机构贷款、办理信用卡或高消费;

反腐利剑让有的人颤抖却让大部分人拍手称快;

民生问题逐渐解决,孩子不再失去上学的机会了,医疗也能报销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心情好起来了,文化生活丰富了;

随着一个个问题的逐步解决,润物细无声,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会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理直气壮地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只有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成就,人民群众不断得到实惠,意识形态工作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只有切实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坚持党管媒体原则,加强正面宣传,紧紧围绕作风建设、经济建设、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开展主题宣传,确保宣传思想工作在新媒体上“主航线”不偏移。将意识形态工作和理论纳入党委中心组、干部集中学习等学习培训,开展“两学一做”教育。不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尤其是有关意识形态工作部分要熟烂于心,并主动通过朋友圈宣传,理直气壮地宣传。

中央出台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制度既是成果体现,又是巩固成果的保障。认真贯彻中央要求,强化“四个意识”,坚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切实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领导。思想阵地真理不去占领,歪理就会滋生。坚定信心、凝聚人心,进一步深化思想理论建设,加强思想文化阵地管理,重点加强互联网新媒体、自媒体舆论主战场的管理,确保意识形态工作落细落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就能落地生根。

抓牢抓实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才能铸牢共产党员对党绝对忠诚的信念,人民群众对党信赖尊崇的意识,在意识形态斗争的风口浪尖上岿然不动、屹立不倒。

【篇四】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增强“四个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各级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要在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走在前列,建设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模范机关。

深刻认识增强“四个意识”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强调:“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14个坚持”的第一个“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机关党组织和机关党员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促进本单位本系统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深入发展。

深刻理解“四个意识”的科学内涵

“四个意识”概念属于思想意识形态范畴,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思想意识整体理念。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是广大党员、干部必备的基本政治素质,我们要在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中,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四个意识”所蕴含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

(一)政治意识

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和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如果政治意识淡薄,就会丧失政治上的先进性,党的纯洁性就会跟着丧失,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一旦丧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可能会变色变质,近70年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就会功亏一篑、付诸东流。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增强政治意识的重要性,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动摇,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保持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鉴别力,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坚定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遵守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做合格党员,首先要做一名政治合格的党员,时刻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二)大局意识

大局意识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共产党员要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不谋私利,讲大局、顾大局是党员干部的自觉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摆布,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从大局、坚决维护大局。”

党员干部要增强大局意识,善于从全局高度、用长远眼光观察形势、分析问题,围绕党和国家大事认识和把握大局,自觉在顾全大局的前提下做好本职工作。大局意识不牢,就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甚至会为了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拉帮结派,搞“山头”,形成利益集团,各行其事,甚至违法乱纪、谋取私利,走向违法犯罪。要正确认识局部与全局、个体与整体、当前与长远的关系,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地方利益与国家整体利益的关系,坚决反对圈子文化、码头文化,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思想意识,做讲大局、识大体的模范。

(三)核心意识

世上万物都有核心,就像人有心脏一样。毛泽东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有了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核心,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就会取得成功。党中央是全党的核心,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总书记是党中央的核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带领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核心就是灵魂,核心意识与政治意识、大局意识、看齐意识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要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的核心地位。全党服从中央,是增强核心意识的关键,增强核心意识,最根本的是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战胜一切困难,取得事业成功。

(四)看齐意识

看齐是整理队伍的口令,语言虽然朴素无华,但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看齐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条件,就是大家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要求大家团结一致向前看,团结一致需要牢固树立看齐意识,这是增强团结的基本要求。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上要求:“中央政治局的同志必须有很强的看齐意识,经常、主动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全党发出了向党中央看齐的号召,对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具有深远的意义。只有树立看齐意识,才能“一切行动听指挥”,才能劲往一处使,才能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要用看齐意识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思想上看齐、行动上紧跟、工作中担当,在向核心看齐的过程中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党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机关党员要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的表率

党政机关是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和职能机构,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机关党组织是设在党政机关中的党的基层组织,机关党组织中的党员,要在树立“四个意识”方面做好表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一)政治意识是做好机关工作的重要保证

2018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中央和国家机关推进党的政治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不懈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牢固树立政治意识是做好机关工作的重要保证,广大机关党员干部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增强政治意识,勇于担当作为,带头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好“三个表率”,即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作表率,在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作表率。

(二)大局意识是做好机关工作的前提

一般说来,党政机关处于领导地位,机关工作大都是综合性强的领导工作,事关事业的全局,机关党员更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这是做好机关工作的前提和基本要求。古语曰:“不谋全局者,不足于谋一域。”广大机关党员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要站在全局高度和整体角度来考虑问题和谋划工作,勇于担当负责,善于配合协调,不要推诿扯皮,不要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要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奉献青春、建功立业,不愧于美好的新时代,不要只顾眼前和个人利益浮在机关贪图安逸享受、混日子、熬年头、蹉跎岁月。

(三)核心意识是做好机关工作的关键

党中央和党的总书记是全党的核心,具体到一个单位,单位党组织是单位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广大机关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核心意识,自觉维护核心、服从核心。如果核心意识不强,就容易滋生自大意识,就会以自我为中心、自我膨胀,就会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就难以做好机关工作,最终自取灭亡。党组织的每一名党员都是党组织的一分子,是党组织肌体的一个细胞,机关党员既要自觉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又要在日常机关工作中遵循单位党组织的工作安排和要求。核心意识是做好机关工作的关键,机关党员要服从单位党组织的统一领导,自觉维护单位党组织在单位中的权威地位,不要我行我素,自以为是,更不要私欲膨胀,走向违纪违法的深渊。

(四)看齐意识是做好机关工作的重要要求

机关工作一般都是领导工作,要高瞻远瞩,工作要求更高。高质量地完成机关工作,必须增强看齐意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加强作风建设,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广大机关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看齐意识,勇于向党中央看齐,向新时代新要求看齐。不要无所追求、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人浮于事、老气横秋、不思进取、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甚至懒得连钟也不想撞。要勇于创新,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奋发有为,努力做一名合格的机关党员。

增强“四个意识”是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同时,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变局。党的十九大确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极为复杂严峻,意识形态工作是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导权、控制权和话语权,是当前各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内容。意识形态工作决定各级机关工作的发展方向,机关党员

“四个意识”强不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影响很大,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机关党员如果“四个意识”不强,思想就很容易出现偏差,就可能会迷失方向、精神懈怠、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得过且过,陷入“四风”的泥潭,滋生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追求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对机关建设和机关工作危害极大。各级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领域,要切实加强机关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教育,筑牢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

孟子曰:“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中国共产党成立97年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广大机关党员干部要作好表率,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好引领和带动作用。

【篇五】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根本性、战略性、全局性的地位和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省委市委相继对意识形态工作作出了一系列安排部署,我局认真贯彻执行各项决策部署。按照上级要求,党组书记应该带头撰写意识形态工作方面的理论文章,为落实好此项要求,下面,我从“坚持正面宣传、加强制度建设、找准工作重心”三个方面简要谈谈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认识。

一、坚持正面宣传

意识形态属哲学范畴,可以理解为对事物的理解、认知,它是一种对事物的感观思想,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所以当前必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要锲而不舍抓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学习宣传工作,不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牢牢把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的主题,要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要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要深入学习宣传我国社会主义矛盾变化的新特点,要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要深入学习宣传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要深入学习宣传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任务要求,要深入学习宣传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同时,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持续抓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卷的学习宣传工作,从而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二、加强制度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因此,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当前,我局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制度建设,致力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成立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党组书记为组长、其他党组成员为副组长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健全领导机构加强了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落实了意识形态工作责任。二是印发了《中共阳江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方案》。在该方案中明确了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责任、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履行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管理和党员干部管理责任、履行意识形态工作督查考核责任。三是印发了《中共阳江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该清单中分别列出了党组主体责任清单、党组成员“一岗双责”清单、有关单位(科室)责任清单,通过实施清单制度,进一步厘清了意识形态的工作责任。同时,我局还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制定了《阳江市国土资源局党委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有力加强和改进了全局网络意识形态工作。

三、找准工作重心

意识形态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意识形态工作切莫“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找准工作重点、切中工作要害。当前,我局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重点在于处理好涉土信访案件、化解好涉土矛盾纠纷,营造好国土管理氛围。截至目前,全市国土资源系统共受理信访事项133宗,比去年同期的205宗下降了35%,目前整体处于稳控状态。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们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一是局领导层面上的高度重视。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业务科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涉土矛盾化解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阳江市国土资源系统全国“两会”特殊防护期工作方案》和《2018年阳江市国土资源系统涉土矛盾化解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有力推动了信访维稳化解活动的深入开展。二是在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实行值班制度。在去年党的十九大期间、今年的全省全国“两会”期间、春节期间实行领导带班制度、信访专职人员值班制度,启动了每天“零报告”制度,确保了特殊维稳节点没有出现越级上访现象。三是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手段。通过建成的信访信息系统,将现场接访、来信诉访,以及其他职能部门转办的信访件全面录入系统,直接在系统上完成信访件转送、交办、跟踪、督办工作,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四是落实领导包案制度。今年共排查出8宗信访积案,均由局领导包案。五是构建领导接访下访约访机制。为进一步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全市各级国土资源系统实行领导班子成员每周安排半天深入基层挂点接访制度,倾听群众诉求,解释国土资源的法规政策。领导班子成员通过到市局信访室或县(市、区)局、镇街接访群众,绝大部分诉求在现场得以化解。对社会影响较大、民众关注重点信访事项由领导班子成员直接约见信访人,耐心听取群众诉求,部分诉求取得了有效化解。通过以上多项措施,促使了涉土信访案件有效解决,各种涉土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树立了国土资源系统的良好形象。同时,我局大力做好党务政务信息公开工作,加强门户网站管理,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

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推进好意识形态工作,必须秉承永远在路上的执着。让我们在一步一个脚印中夯实责任,不断推动我局意识形态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篇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检察机关作为党领导下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和司法机关,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力量,而基层检察院在保证全体基层检察人员政治可信可靠、对党忠心忠诚中肩负重要使命。本文对天峨县检察院自司法体制改革以来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相关情况进行调研总结,并针对基层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就下一步如何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一、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情况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我院党组高度重视,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确定了由党组书记、检察长为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其他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和“一岗双责”要求,对职责范围内的意识形态工作负领导责任。院党组每年不少于2次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每半年向县委和市院书面报告一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明确工作方向。二是强化政治教育,坚定理想信念。通过党组中心组、“三会一课”制度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市、县委及上级检察院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等。通过检察长和班子成员带头讲党课、开展干警读书活动等形式,推进文化育检,加强干警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政治鉴别力和自律能力。同时高度重视检察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组织参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全面从严治检“五查五整顿”专项行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实践活动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业务竞赛等,促使广大干警在思想政治、工作作风、工作效率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干警们对初心的认识清晰,对使命理解到位,理想信念坚定,努力追求更好更高的标准。三是强化舆情监管,严肃宣传纪律。我院加强网络信息管控,强化舆情监测与应对,建立健全完善了意识形态一系列工作制度。各类检察动态信息,特别是重大案件信息必须严格履行审签手续后发布,严格履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监督管理责任,及时掌握、反馈、处理涉检舆情。四是强化推广发行,构建全媒体大格局我院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做好党报党刊订阅、重点网络传媒的新媒体产品推广工作,构建大网络大舆情全媒体工作新格局。要求干警订阅共产党员、八桂先锋、先锋微远、正义网、长安剑等新媒体账号,形成立体多样的现代传播体系,掌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五是强化宣传载体,多方发力显成效我院加强门户网站、重大案件信息公开网、官方微信、微博及“今日头条”号等新媒体建设和管理,及时宣传检察工作动态和成效,扩大检察工作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利用检察开放日、举报宣传周等活动,宣传法律知识,增强公民知法守法用法意识;

加强与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等各级媒体沟通联系,保持良性互动。

二、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意识形态领域工作问题

(一)改革后少部分干警思想出现波动。司法责任制改革后,检察人员思想整体是稳定的,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有助于推动司法改革工作的深化发展。但在司法改革和司法责任制改革实践中,由于地区差异、个人职业规划、收入差距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少数检察人员思想还有波动。一是有些员额检察官已经适应了传统的三级审批制度,对独立办案有所顾虑。二是有些检察辅助人员,特别是年轻的检察辅助人员目前已经具备检察官条件,但由于受到员额比例的影响,只能暂时任命为检察官助理,导致这部分人认为自己前途渺茫,影响工作积极性。三是少数综合部门人员有边缘化危机意识。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后,司法行政人员不管是职业尊荣感还是收入待遇都远远比不过员额检察官,而实际情况是分类管理后,司法行政人员承担的工作任务更加繁杂、琐碎,但工作认同感和办案人员相比却是没有可比性。

(二)部分干警对意识形态工作的认知不足。部分干警对意识形态工作内涵和外延的理解不够清晰,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中央的事,离我们基层距离尚远,无需操心;

有些领导干部过分重视检察业务工作,忽视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协调发展,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时间精力投入较少,安排部署多,检查落实少。

(三)体制机制尚不完善,责任意识不强。有的业务部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不够高,责任意识不强,认为意识形态工作只是政工部门的事情,工作中还存有与己无关、高高挂起的心态。同时,在实际工作中,对党员干警参与意识形态工作没有一个非常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标准,比较宽泛空洞,意识形态考核机制留在纸上的倾向比较明显,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部分干警有侥幸心理,不重视或不够重视的现象比较突出。

(四)改革创新不够,工作经验总结推广不足。基层检察院意识形态工作与上级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有的班子成员习惯用传统的思维模式、方法看待和处理新情况、新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因循守旧、按部就班,创造性开展工作形成的亮点比较少;

即使做了大量实践工作,初步形成了一些有益的工作经验,但对行之有效的经验总结、提炼、推广得不够,特别是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从而难以发挥对实践更好的指导作用。

三、加强基层检察院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狠抓理想信念教育。通过党课巡讲、理论辅导、中心组专题研讨、支部组织生活会、征文活动等多种形式,持续抓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深入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上下功夫,深刻领会其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牢固树立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扎实开展党史国史、革命传统和形势政策教育,引导检察人员把坚定理想信念与脚踏实地工作结合起来,把检察事业的召唤作为毕生追求,在奋斗和奉献中实现价值。在日常工作中促使广大干警树立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思想和品德。严格落实理论学习制度,打牢端正领导作风的理论基础;

把掌握思想武器的功夫下在“真学、真信、真用”上;

陶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强化群众观念,扎扎实实为基层办实事、办好事。同时要树立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思想。求真务实,科学决策,固本强基,保证检察工作的正确方向,埋头苦干,争创一流,扎扎实实解决存在问题,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探索新时期检察机关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高度政治责任感使命感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取得实效。

(二)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把班子和队伍建设作为一条主线,确立政治建检、作风兴检、素质强检的导向。按照抓班子、带队伍、促业绩的工作思路,以

“两学一做”、纪律作风集中整顿、“队伍建设年”活动、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等为抓手,努力打造钢班子、铁队伍。坚持中心组学习、民主评议党员、述职述廉、“三会一课”等制度,不断改进班子成员和队伍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作风,努力实现自身正、自身硬、自身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确保主体责任、监督责任落到实处。大力提升职业修养,补足精神之“钙”,提升人格品位和能力层次,筑牢立身之本。引导干警加强自我约束,锤炼党性修养,用心涵养为民务实清廉的公仆情怀,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以德自立、以德施政、以德服众。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严格执行领导班子内部议事和“三重一大”,确保权力规范运行、有序运行。强化班子成员和全体干警的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协力解决事关本院长远发展的大事、难事、要事。大力开展交心谈心、诫免谈话,增强向心力,提升凝聚力,实现全院一盘棋,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环境。

(三)开展好检察干警职业伦理教育。在全体检察人员中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增进为民情怀,真正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以新进人员岗前培训为抓手,深入推进职业伦理、职业操守教育,深化以“忠诚、为民、担当、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的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干警职业道德修养,树立良好职业品格。积极选送干警参加党校培训、上级轮训,自觉坚守法律、纪律、道德“三条底线”,努力提升政治、理论、组织、作风、知识、品格“六种修养”,争做遵章守纪尚德守法的践行者,勤于履职的担当者。大力实施“文化育检工程”,推进书香机关建设,争做笃学、质朴、勤劳、尚美的天峨检察人。

(四)健全工作机构,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质效。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由分管检察长亲自抓、办公室及政工部门具体抓、其他部门配合抓,才能把检察宣传工作变成“硬任务”。二是加强检察网络宣传队伍建设。建立通讯员队伍。检察机关无论是业务工作的开展,还是综合工作的开展,都要有检察机关展示自我舞台的“窗口”意识,人们通过这扇“窗口”才能了解检察机关是怎样为民办事,怎样公正办案。建立网评员队伍。网评员负责开展涉检网络舆情的监测、预警、应对和评估工作;与本地宣传部门、网络监管部门和主流网络媒体进行沟通交流,以形成工作合力。三是加强和完善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要认真研究规范应对处置突发性事件新闻发布工作,制定操作性强的工作规范,规范和完善新闻发布的内容、形式,结合实际定时定点地发布检察工作情况,及时、有序、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抢占舆论制高点,争取正面引导舆论的积极效果,及时归纳总结推广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努力营造意识形态工作积极、正向、浓厚的氛围,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质效。

(五)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提高意识形态领域正面引导能力。随着司法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和进一步深化,基层检察工作整体是科学平稳发展的,但是由于改革尚未结束,很多工作正在推进,而改革是一项整体工程,在这个既“庞大”却又“精细”的工程中,必定会存在一些方方面面的问题、疑虑和困难,受政策差异、地区差异、客观条件差异、执行落实差异等因素影响,有些问题没能得到及时、全方位的解决,于是有少数干警会存在一定的思想顾虑,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前景有忧虑感,甚至有极少数的检察干警、普通群众和新闻媒体会不时在各种公众媒体平台发表一些“司法改革失败论”等负面言论。鉴于此,基层检察机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强化接受监督意识,理性应对网络舆情。基层要理性对待网上的舆论,不能采用过激的方式解决问题,舆论的产生,说明人民群众对检察机关的关注与爱护,检察机关网评员在发现涉检负面网络舆情后,及时进行发贴或跟贴,澄清事实真相,掌握主动权、话语权,进行正面引导疏通。二是强化检察责任意识,及时介入网络舆情。检察机关应负有强烈的责任意识,随时思考为什么网上会有涉检舆情,从自身抓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干警素质,并及时主动作好正面舆论引导,做到检察舆论引导不缺位。对网络舆情要敢于担当,快速反应,及时介入,有效减少舆情的负面影响。三是强化“检务公开”意识,实行阳光“检务”。认真执行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进一步深化人民检察院“检务公开”的意见》,凡是与检察职权相关而又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都应当公开。四是要规范司法行为,提升司法公信力。实行自身执法监督机制。一则通过案管办统一业务运行平台强化对整个办案流程的监督管理,公开案件信息,实现质量监控全覆盖;

二则建立案件质量通报机制,通过定期的案件质量评查突出具体监督;

三则推行检务督查与案件管理无缝对接,将督查通报纳入绩效考核;

四则纪检监察对办案纪律和廉洁行为进行监督查处;

五则强化外部制约,经常征求人大、政协及法院、公安、律师的意见。通过规范司法活动,努力提升办案质效和检察机关的司法公信力。五是要有抢占舆情阵地意识,掌握主动权。要重视门户网站的建立和维护,及时发布信息,开设网民诉求通道,真诚回应网民反应的各种问题,化解矛盾、缓和对立情绪,以实际行动让网民对政府和政法机关建立起信任感。要介入一些重大知名网站和论坛,及时了解网络舆情动态,收集相关舆情资讯,征求网民意见,调整政策法规,让公众在第一时间、正面了解涉检事件客观、真实的信息和检察机关的姿态作为,从而使检察机关牢牢掌握涉检事件正面舆论的话语权和主动权,赢得社会各界对检察工作的广泛认同,提升维护公平正义能力和执法水平。

【篇七】

农村是最基层的意识形态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工作主阵地,随着农村基层基础设施的不够完善、发展不均衡、工作力度不够等诸多原因,基层意识形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还存在着薄弱环节,致使广大农村基层的全面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为更好地做好基层意识形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保障基层的全面发展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对今后如何加强基层意识形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以下思考和建议。

一、解放思想“实”。充分利用乡镇党校、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民小组活动场所、村级农家书屋等阵地,发挥各级技术人员以及各村培养的科技带头人、致富能手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宣传思想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及时根据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的发展需求,制定从领导干部到基层农民群众一系列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要点,以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乐于接受的创建活动为载体,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着力提高广大基层党员干部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二、管理体系“全”。在配强配齐基层宣传委员,乡镇宣传委员已纳入实职副科管理,真正解决了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的基础上,着力改变过去基层意识形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力量薄弱的状况,从很少有人管,提升到由各级党委(党组)履行好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党委(党组)“一把手”的第一责任、党委(党组)分管领导的直接责任、其他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积极协调各部门(单位)力量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实施的体制和机制,把宣传、教育、文化、科技、广播、网络媒体等职能部门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意识形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与经济、政治、生态文明建设、基层党的建设等工作一同部署、一同落实、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从而达到齐抓共管、政令畅通、步调一致,协调发展。

三、工作落实“常”。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强化领导,从机制上要把意识形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的重要议事日程、党建工作责任制、领导班子与领导干部目标管理、党的纪律监督工作的总盘子,使这项工作能够常抓不懈,逐步做到常态化制度化。真正做到党委(党组)书记常抓、党委(党组)会议常议、领导机构常设、干部队伍常建,既有组织保证,又有阵地依托,从而使意识形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教育主渠道得以畅通,落实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得心应手,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十讲)》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加宣传贯彻落实到位。

四、创新手段“新”。在传统思想教育形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载体,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意识形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使之进村入户到人,产生综合效应,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更加紧跟新时代、适应形势下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除积极开展送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外,紧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所取得的成功经验,不断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模范、文明村镇(组)、文明户、“五好”家庭等一系列先进典型的评选培树和宣传力度,在命名表扬的基础上,采取模范人物层层宣讲、先进事迹天天宣传等方式,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热心公益、孝敬长辈、勤俭节约、移风易俗、崇尚美德,推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在广大农村掀起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热潮,从而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境界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第二篇:加强党外人士意识形态调研思考建议

加强党外人士意识形态调研思考建议

在我国,党外人士是统一战线的特定概念,不是指普通的党外群众,而是指中国共产党外有广泛代表性和社会影响力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作为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战友,党外人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坚定拥护者和捍卫者,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深刻认识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迫切需要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政治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其中,党外人士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

一方面,党外人士是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重要群体。党外人士思维比较活跃,政治参与意识较强烈,更容易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影响。在一项对党派骨干成员的调研中发现:有21%的成员认为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有*%的成员认为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社交圈的言论影响”,有*%的成员认为他们的思想容易受到“互联网思想言论的影响”。要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就必须有效争取党外人士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广泛支持。

另一方面,党外人士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力量。党外人士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发挥党外人士的作用,共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二)加强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党外人士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复杂多变。我国党外人士数量不断增加,人员结构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化的特点,且大多数党外人士具有海外留学的经历,他们思维活跃,接受新物快,更容易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加强党外人士思想政治建设至关重要,要求广大党外人士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发挥党外人士自身优势的重要途径

党外人士广泛分布于各行各业,掌握着一定的社会话语权,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党外人士普遍具有专业造诣深、参政意愿高、议政能力强、群体代表性好等特点,大多数党外人士是各专业领域中的领军人物,学养深厚,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库”和“智囊团”,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具有独特优势。

并且,党外人士地位较为超脱,在引导社会舆论时更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做出突出贡献的党外人士,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威望,其言行更具感召力和说服力。

二、全面把握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作用的现状

(一)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表现

1.加强思想建设,夯实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思想基础。思想建设是党派自身建设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的先导,是党派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思想根基。只有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党外人士的主流是进步的,绝大多数党外人士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表现出健康稳定、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能够正确认识自身的政治责任,自觉增强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为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构筑了牢固的思想防线。

2.培育责任观念,增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社会意识。党派人才荟萃、智力密集,既是我国政治生活的重要力量,也是服务社会的重要主体。各级党派组织通过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开展教育培训等多种方式,推动各党派组织及其成员积极履职尽责,主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将党外人士的个人发展融入到社会发展中,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融合。通过打造有特色、叫得响、可复制的社会服务品牌,有效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突出政治素养,提升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政治能力。各党派是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中的重要主体,其政治素养决定了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党外人士的政治素养包括正确的政治立场、较高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参政议政能力。

各级统战部门和党派组织通过对党派成员进行政治培训、实地调研,鼓励党外人士就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撰写调研报告、提案,提出意见建议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提升党外人士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

(二)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思想认识不到位,源动力不足。部分党外人士对意识形态工作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一是“政治冷漠”心理,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事,与党外人士无关,未充分认识自身地位和作用、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色和优越性。

面对社会上的噪音杂音、错误观点,不能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抵制。

二是“无关紧要”心理。

对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而是将其视作一项“软任务”,存在“重业务轻思想认识”的倾向,忽视、淡化意识形态工作。

2.体制机制不健全,执行力不强。当前,各党派的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仍处在探索完善中。党外人士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任务、内容、程序、保障等方面缺乏规范性,有的只是局限于口头约定或零星规定。意识形态工作规范性不够,具有一定的随意性,这导致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执行力不强,效果不显著。

3.方式方法单一,吸引力不够。表现为意识形态工作形式比较枯燥,以座谈会、通报会为主要形式,以学习文件为主要内容,采取单一的说教方式,使得意识形态工作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释疑解惑的效果。

4.舆论引导声音弱,影响力不大。一是与主流媒体联系沟通不够。主流媒体上关于党派有影响的宣传报道并不多见,党派在宣传发声、争取社会更多关注上缺少有效措施。

二是新媒体技术运用不够。

各党派的网站内容比较枯燥,信息更新比较滞后,缺乏与网民互动交流的平台,微信公众号运营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活跃度和关注度不够。

三、党外人士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作用的着力点

(一)增强党外人士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意识

1.加强对党外人士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团结中华民族的最强大凝聚力,这种团结越广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越有利。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

要通过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党外人士将个人理想融入祖国统一、民族复兴大业,使党外人士在国际国内社会多样化的声音中,特别是在敌对势力的挑衅中坚守政治底线,努力做团结人心、争取人心的工作。

2.加强对党外人士的中国共产党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教育。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只有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全面、准确传达给党外人士,党外人士才能在维护意识形态安全上有明确的目标和积极的举措,时刻保持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向同行。

3.加强对党外人士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教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基本特征就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

要加强对党外人士新型政党制度教育,引导他们认清其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充分认识到各党派、无党派人士不是“政治花瓶”,政党协商是“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提高党外人士对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认识,增强制度自信,强化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动性。

(二)提高党外人士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

1.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鉴别力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基础。面对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西方宪政、新自由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最为重要的就是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要引导党外人士善于从政治上判断形势、分析问题,敏锐洞察和鉴别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各种现象,透过现象看清本质。特别是要认清国际政治斗争中的“意识形态陷阱”,保持政治定力,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划清是非界限,不被假象所迷惑,增强对各种政治谣言、灰色信息、负面消息等噪音杂音的政治免疫力和辨别力。

2.提高共识凝聚力。有效凝聚共识,必须充分发挥党外人士的独特优势。发挥他们在科技、经济方面的专业优势,围绕高质量发展,开展科技、经济政策宣讲,传递经济发展正能量;发挥政治协商、监督、建言献策的优势,树立参政议政的良好形象,彰显社会主义协商的优势;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关注民生、服务社会、投身慈善,树立良好形象,凝聚社会共识。

3.提高理论创新力。党外人士的理论水平直接决定了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作用的效果。近年来,“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多元化”“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错误思潮刻意淡化、弱化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影响力,一些党外人士也容易受到蛊惑。面对这些挑战,必须加强对意识形态问题的理论研究,包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关系的研究,对“文明冲突论”“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普世价值”“文化保守主义”等错误思潮的实质与危害的研究,特别是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的研究。通过理论研究厘清思想认识,夯实理论基础,增强理论自信。

4.提高舆论影响力。针对党外人士舆论声音弱、影响力不够的问题,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重视新媒体的运用,提升舆论影响力。一方面,加强党派门户网站建设。通过数字化、视听化、网络化改造,把党派门户网站打造成一个集理论学习、信息发布、思想研讨、互动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特别是要善于运用新颖鲜活、传播力强的网络话语,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和关注度。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网络“意见领袖”。鼓励有较大社会影响的党外人士建设自媒体平台,通过个人的博客、微博、评论等灵活多样的方式,理性正面发声,为增进思想共识、提升舆论影响力发挥积极作用。

(三)营造党外人士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良好环境

1.加强组织保障。党外人士是传播正能量的重要力量。要通过加强组织保障,在各领域、各行业建立一支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精深的理论素养、专业的业务素质的党外人士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特别是注重从中青年党外人士中发现、培养后备人才,引导他们创新意识形态工作方式方法,全力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2.落实政治待遇。要注重加强制度建设,保障党外人士的各项政治权益,落实党外人士的政治待遇,引导他们将意识形态工作作为自己的政治责任与使命,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优势作用,凝聚共识、凝聚力量、凝聚智慧,以开放进取的状态弘扬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3.搭建展示平台。多数党外人士作为某一领域的代表人物和知名人士,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要积极为他们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搭建平台。既可以通过党报党刊传统主流媒体,发挥权威报道的影响力;又可以通过官微、公众号、微博新兴媒体,引导其他人员坚定“四个自信”

第三篇: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

关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思考

〔摘要〕 从“意识形态”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转换,体现出列宁在革命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在中国尚处于转型期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价值理想弱化、政治信仰缺失、多元文化并存导致鱼龙混杂等诸多现实问题。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应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方法,使马克思主义为普通民众所接受;将新媒体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阵地。

〔关键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15)03-0060-03

长期以来,意识形态问题就是一个全球关注的焦点,当下,学术界又兴起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热潮,意识形态革命论、意识形态批判论、意识形态终结论等问题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在我国尚处于转型期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我们应正视问题,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意识形态”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经济学家特拉西提出来的。特拉西所讲的“意识形态”即创建研究观念的方法的科学,“目的是建设一门基础性的哲学理论,即‘观念学’” 〔1 〕(P30)。然而,特拉西的“观念学”只是提出了意识形态概念。真正使“意识形态”概念发生实质变化的是马克思。1841年马克思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使用了德语的“意识形态”,后来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明确“意识形态”为“观念的上层建筑”,并从生活实践出发去阐释意识形态的来源、作用等问题,认为意识形态的本源及其存在方式就是真实的现实生活,由此确立了意识形态唯物史观的地位,从而创建了意识形态的哲学意义。从社会科学角度讲,意识形态就是对既有社会秩序的一种世界观的反映,它既包含政治变迁的历史,也表现出对理想社会的看法。但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意识形态其实就是阶级社会中特殊利益者假借共同利益而在观念世界的必然反映,本质上是编造幻想、歪曲现实关系。因此,在其著述中“意识形态”实际上是一个否定和批判的概念。之后,列宁承继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首次提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明确赋予意识形态肯定的内涵从而改变了其“否定和批判”的性质。在列宁看来,一定的意识形态总会代表一定的阶级利益和政治倾向,他强调由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不同,资本主义社会思想领域必然会有意识形态的对立。很显然,列宁所讲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就是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相对立的思想观念。英国学者麦克里兰曾分析,列宁之所以提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就是“为了避免工人群众遭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侵蚀” 〔2 〕(P33)。

由此看来,从“意识形态”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概念转换,并非对意识形态问题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而是在革命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20世纪初期,在中国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一批接受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如李大钊等革命先驱,大量译介马列著作,使意识形态这个概念逐渐被我国广泛地使用和传播。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形成一套符合中国革命实际及其发展前途的系统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一系列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成果,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

在今天全球化大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问题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工作之重要,主要在于其能在规范人的思想行为、传播正能量等方面发挥导向性作用。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不仅需要我们从理论上确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其引导方向和调控大局等功能,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充分发挥其统领思想、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未能充分有效地转化为对于社会主义的认同” 〔3 〕(P7)。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意识形态领域衍生了一些不得不重视甚至已经产生消极影响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是价值理想弱化,“利己主义”甚嚣尘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市场经济体制本身欠完善,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消极影响,社会上一些人物欲膨胀,一味追求个人享受,沉湎于吃喝玩乐,丧失了社会理想。有人甚至为了谋取个人利益不择手段,制假卖假、投机倒把,权钱交易、损公肥私,拜金炫富、招摇于世。发展市场经济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但因未能及时树立起合理的价值标准,从而产生了价值观念的迷失,最终导致一部分利益群体的精神荒芜。利己主义、享乐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构成冲击,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不能不令人深思。

二是政治信仰缺失,产生了“怀疑主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世俗化倾向的流行,部分民众在追求实用主义的同时逐渐淡化了政治信仰,失去了以往对意识形态的认同度。另外,腐败现象也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形象,严重削弱了意识形态凝聚人心的作用。而西方政治制度的传播、外部意识形态的侵入在一定程度上动摇着普通民众的信念,有些人开始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持怀疑态度。毫无疑问,政治信仰是民族团结和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保障,政治信仰缺失、忽视意识形态的作用会影响这条道路的方向,这给我们提出了深刻的警示。

三是多元文化并存,形成鱼龙混杂的局面。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网络、手机的日益普及,使人们对多元文化的接受更加便捷。在东西方文化交汇、雅俗文化并存的今天,如何去伪存真地辨析文化精华,吸收正确意识形态引导的文化,这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持其霸权地位必然要强化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渗透,用以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部分信仰缺失的民众容易误入歧途,甚至相信一些歪理邪说,这就促使我们要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搞清楚对外开放与“西化”之间的严格界限,确保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作用。

针对意识形态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首先,要在全社会范围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意识形态的核心是价值观问题,意识形态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发展而变化时,人的价值观也会随之变化。马克思曾说:“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 〔4 〕(P611)

新世纪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一个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这种变革不仅表现为经济社会的转型,也体现了价值观的巨大转变。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不仅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方式以及人际关系等社会模式日趋多样化,而且带来价值观念、价值标准和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特别是各种良莠不齐的价值观念冲击着传统的自上而下集中统一式的价值取向。那么,在利益观、价值观日趋多样化的时代,怎么才能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占居主导地位呢?笔者认为,要靠“疏导”而不是单纯的“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特征,其中既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社会主义荣辱观、爱国主义精神,也包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它是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的向心力。然而,如果仅仅从政治的高度宣传核心价值观似乎难以真正发挥其引导、激励、育人等效应。因此,我们应该从人性和道德的角度对群众加以宣传灌输,实实在在地将道德元素蕴含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利用网络等新媒体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比如发现和宣传先进典型,让人们以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为榜样,自觉克服在人生价值取向上的错误观念,坚定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虽然说意识形态的本质在于试图以一定的价值目标来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从而实现对社会的有效控制,然而,意识形态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却不应该是强制的,相反,温情的规范或许更能被人接受。我们要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理念渗透到民众的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使民众在潜移默化中自觉有效地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创新方法,使马克思主义为普通民众所接受。意识形态只有内化于个体的精神世界中并作为其思想与行为的出发点,才能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其研究的根本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基于我国复杂的历史和国情,我们自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又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系列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并将之内化为中国人民的思想规范,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与核心。然而,个人在智力、需求、观念等个体因素方面的差异对个人行为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个体差异决定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对象不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每个人总是基于自己独特的阅历和体验,生成自己的意识形态价值评价,从而表现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不同兴趣。由此可见,意识形态的思想及理论体系是要被某个特定的群体中的个体所接受的,而意识形态本身必须有足够强的吸引力,才会更容易被个体接受,从而形成统一的意识形态。

在13亿中国人中,相当大一部分人只知道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甚至有一部分人连这一概念都没听说过),普通民众更是感到高深的理论与他们的生活无关紧要,要让社会认识相对感性的普通群众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并用以指导其生活实践还是艰巨复杂的工程。如今,政治信仰的淡化是一个令人忧心的社会问题,要想提高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应该在寓教于乐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力。读图时代,音乐、影视、网络等形式对民众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我们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使马克思主义深入人心。

概而言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积极引导可以化解社会矛盾,凝聚人心民心、整合大众力量,我们既要防止意识形态的淡化倾向,又要避免把意识形态完全政治化。

最后,将新媒体作为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阵地。在中外文化频繁交流与碰撞的新时代,西方意识形态借助新媒体强势渗透。但是,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既对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机遇。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信息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代化手段,拓展了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 〔5 〕(P412)新媒体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特点,面对纷繁而复杂的社会生活,我们必须提高认识,将新媒体作为全面而有效地宣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阵地。

在我国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种思想文化纷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充分吸收优秀的人类文化成果,为自身发展与创新汲取充足的文化养分。同时,必须坚持批判继承的原则,坚决摒弃繁杂文化中消极丑恶的内容,抵制其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腐蚀。相应地,我们要创建全体公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追求,融合党的政治理想、中华民族的社会理想和全体公民的生活追求,以铸造中华民族腾飞的精神动力,从而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导权,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感和满意度。邓小平指出:“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 〔6 〕(P144)

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只有认识到当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时效性,我们党的意识形态才有可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永葆旺盛的生命力,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俞吾金.意识形态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2〕〔英〕大卫?麦克里兰.意识形态〔M〕.孔兆政,蒋龙翔,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3〕侯惠勤.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与当代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江泽民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6〕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责任编辑 周 荣

第四篇: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英文:Ideology,也写作“意识型态”)是指一种具有理解性的想像、一种观看事物的方法,一种观念的集合。意识形态是指意识的表现和表述形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生活现象的总和,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社会意识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表述形式。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政治性、革命性和实践性。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基础,反映无产阶级的根本经济政治利益的、自觉的、系统化的思想观念体系。科学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资产阶级思想家们研究意识形态的成果,在总结和概括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成熟起来的。随着以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和完善。

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也一样具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形式的构成。它具体表现为:

第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第二,以资产阶级思想为代表的敌视和反对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主义社会中意识形态构成的重要方面,是阻碍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精神障碍。它包括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两部分。尽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意识形态本身存在着矛盾,甚至具有相对抗性,但它们都对社会主义产生破坏作用却是共同的。就目前来看,由于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工业国家以其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优势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和平演变”战略,用各种途径向社会主义国家传播、输入颇具迷惑色彩而表面上令人神往的西方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民主人权等价值观及其生活方式,因此,相对而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更具有危险性和破坏性。对此,社会主义国家的理论工作者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刻的批判揭露。

第三,作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社会生活现代化的精神的现代西方发达工业社会流行的各种学术思潮和一些思想观念,是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构成的一个补充。这些学术思潮和思想观念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具有曲解甚至攻击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的消极性的一面,也有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种种不合理现象的批判和揭露、对现代化社会尤其是科学技术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理性分析和概括的积极性的一面。对此,我们不能简单地采取批判和否定的态度,而要进行辩证的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克服其中的消极性东西,吸取其中的合理因素,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启迪我们的思维,充实自己,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学术思潮的繁荣。

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

一、真实性

对于马克思、恩格斯二人来说,意识形态的明显特征就是它的虚假性。在他们心目中,并非所有政治观点皆有意识形态的特性,意识形态并不属于科学,是和科学相对立的错误意见:故有必要区分意识形态与科学、真理和虚伪的差异。然而我认为这是错误的。意识形态是一种价值观,是对现实世界的反映,而这种反映是描述性的,并不应该包含任何价值判断和利益判断。因此,它应具备的首要条件是真实性,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反映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认为它具有虚伪性是因为将它看作阶级统治和教化的工具,相反地,我是要将意识形态去阶级性、去工具性。

二、普遍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具有阶级倾向性,它代表的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阶级要以意识形态为工具维护其相应的统治,所以会将自己的意识形态泛化为所有阶级甚至全体社会成员的意识形态,用思想上的统治来配合政治上的统治。对于这种观点,我不敢苟同。意识形态是由社会中大部分成员认同的观念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因此它是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而不一定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因此就并不存在“统治阶级泛化其思想”的说法。另外,这种观点还是无法将意识形态与阶级利益相分离,还是将它看作阶级统治的工具。

内容上看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特征

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说来:

第一,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物质经济关系发展状况的不一致性。物质和意识总是存在着矛盾,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就是先进的经济制度中残留着大量的落后思想意识,落后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可以孕育出先进的思想观念。在一个具体的社会中,常常存在三种不同的意识形态:反映这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政治制度并为其服务的意识形态;反映已被消灭和正在被消灭的旧经济政治制度的残余形式的意识形态;为新社会的诞生作舆论宣传、反映现存社会里孕育成长着的新社会因素的新意识形态。其中,反映和维护现存社会的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该社会的精神标志。人类历史的发展还表明,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与经济发展的水平是不同步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在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意识形态方面却超过先进国家的现象。18世纪末法国的战斗唯物主义哲学和卢梭等人的较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思想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19世纪前后经济上落后的德国产生的黑格尔哲学又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和法国,并最终孕育了马克思主义。第二,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的承袭性。马克思说,人们创造历史,总是在已有的既定的现实的条件下创造历史。意识形态的发展也同样如此。人们研究历史,是想找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在历史中找到现实的根据,在现实中发现历史的轨迹,以今推古,以史鉴今,这是一种思想文化的流程,这种衍生不息的文化流程深深地反映着思想意识的历史承袭性,思想意识在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要求而具有时代性的同时又具有了历史的延续性,这种历史的延续性可以有两种情况:在内容上的古为今用和形式上的推陈出新。

三、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

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不只表现在对于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巨大反作用,而且表现在凝聚和引领社会价值观念、社会文化和人格塑造等诸多方面。意识形态主要有以下社会功能: 1.引领功能

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一个根本差别是:自然现象都是自发的,而社会现象都是人的意识和目的作用的结果。马克思指出,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在于“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8l意识形态的首要功能就是引领社会的价值观念,并进而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它能够对社会上的多元价值观念和人们的价值选择发挥导向和引领作用,引导社会成员建立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信念,认同和维护现行制度和秩序,自觉遵

守现行行为规范;能够为变动中的社会提供理想的发展目标与发展规则,以便使社会和个人在快速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变动中把握正确的方向;能够在全球化的环境中,为国家、群体和个人提供理性的分析框架和分析工具,增强理性和科学性,避免盲目性;也能够为相对稳定的在悠久历史中形成的民族文化传统提供发展的方针、原则和新鲜血液。2.凝聚功能

意识形杰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它总是通过系统性的论证,以深刻的学术性语言证明自身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凝聚整个意识形态与全社会的价值观念体系,进而证明制度和秩序的合理性、合法性,使社会成员认同并建立信念,抵御和排斥对立的价值观念体系,从而凝聚和团结全社会。意识形态的凝聚功能主要是靠主流意识形态发挥作用的。被认同并已成为社会大多数成员信念的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强大的逻辑能量,能够吸引、凝聚、制约其他价值观念和价值观念系统,产生向着主流意识形态规定的趋向,并围绕主流意识形态运动。凝聚力是建设和维护秩序的关键,在社会变革和转型过程中尤其如此。被认同并已成为社会大多数成员信念的主流意识形态,能够通过凝聚价值观念系统,将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吸引到自己的周围,指导和制约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并使社会按照共同的理想目标和大体一致的价值方向发展。3.稳定功能

主流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与所有价值观念系统一样,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大的稳定性。整个意识形态系统和系统内的价值观念不会轻易发生改变。4.维护功能

马克思说:“当一种历史因素一旦被其他的,归根结底是经济的原因造成的时候,它也影响周围的环境,甚至能够对产生的原因发生反作用。”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存在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辩证统一关系。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反映,受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决定和制约,但是意识形态并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它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动性和巨大的反作用,能够维护它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这表现在:第一,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它是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机械的,而是能动的、辩证的。意识形态一经创造出来,就形成相对独立的价值观念体系,依靠内在的逻辑力量吸纳或征服其它价值观念系统,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干预社会生活,具有区别于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独特的生命力、功能和作用。第二,意识形态具有巨大反作用。意识形态来源于社会实践,是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反映,同时,也能反作用于社会实践,为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合理性、合法性做论证,为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所需要的正常秩序提供理论和价值支撑。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合理性、合法性的价值基础,是它获得认同、建立信念、凝聚人心、自觉维护的深刻内在原因。这种反作用是巨大的,有时对历史和事件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当然,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相对的、有规律的,不是无限的,更不是任意的。

5、.动力功能 动力功能是指意识形态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维护和推动政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发展。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9J意识形态转化为物质力量,6.自建构功能

自建构功能是指意识形态在外界环境和各种价值观念的作用下,科学地吸收新因素,克服不合理因素,不断发展和超越自身的自我调节和完善的过程、能力和作用。自建构功能表现为两个过程:第一,同化外来信息过程。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改造和加工,使外界信息发生变化,转换为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系统能够接受与融合的信息,并被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系统所同化。第二,自我超越过程。在社会实践和同化外来价值观念的

过程中,通过反省自身,进一步完善和超越原有结构,使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系统不断螺旋式上升和超越,与时俱进,以保持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意识形态地位和意义

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胡锦涛同志指出,西方敌对势力的鼓噪,国内的各种噪音杂音,不仅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关键是我们自己要有主心骨,要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前提。批判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先进性和科学性的保证。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特性不仅表现在一贯的向外批判行为和决不妥协的战斗精神上,而且还突出地表现在其向内批判的意识和自省精神上。正是不断的自我反省和继承、创新,使马克思主义 100 多年来越来越向真理靠近。而真理是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的。

(2)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是核心。列宁指出:“从马克思主义观点看来,否认或不了解领导权思想的阶级就不是阶级,或者还不是阶级,而是行会,或者是各种行会的总和。” ①

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必须重视领导权问题,必须将意识形态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马克思主义的人手中,一刻也不能放松。

(3)打造工作队伍是人才保障。任何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都需要有专门的人为其辩护,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巩固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也必须有专业人才队伍来承担。应该打造一支富有创造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队伍、一支富有感染力的马克思主义宣传队伍、一支富有亲和力的马克思主义教育队伍、一支富有战斗力的党务工作队伍。

(4)形成一套长效机制是关键。必须构建一套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制、教育机制、传播机制、效果评价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等子系统的长效机制,不能使之成为运动式、风暴式的短期行为,不能成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片面、孤立行为。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思想整合的路径选择

开放条件下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这种多样化的意识形态,往往是根据具体的焦点问题产生的不同价值观念和价值评价,反映了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领域的行为策略和社会态度。而焦点问题的突发性和交织性及其评价立场和方法的多元性,使意识形态具有了更多的多变性和波动性,从而增加了意识形态调控的难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课题就是如何在多样和多元价值之间保持合理张力,在多变性和波动性中寻求平衡,实现一元主导与多样共存。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整合需要选择科学合理的路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通过发展整合、统摄整合和沟通整合,使主流意识形态处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形成对非主流意识形态的同质性与异质性的判断,选择并吸纳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有益部分,引导并规范非主流意识形态,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整合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整合主要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有过深刻论述:“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99页)统治阶级思想能否成为社会的统治思想,不仅取决于这种思想是否反映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和物质力量,取决于反映这种生产关系和物质力量的思想是否具有体现社会与时代发展要求的先进性与正确性,而且取决于能否坚持运用统治阶级的思想来发展整合本阶级成员以及全社会成员的思想。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作为这种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只能是马克思主义而不能是其他非马克思主义性质的意识形态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

当然,开放条件下社会生活的多样化,赋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实践中坚持和丰富马克思主义、引领时代发展的新任务。马克思主义的活力在于打开自己的理论视野,以开放的姿态面对当代各种思潮,在广泛的学术交流中坚持自己的基本原则,吸纳各种积极的思想成果,在批判中探索新问题,形成新观点,使自身站在各种人文社会科学前列,在发展自身的同时影响别人,以持续旺盛的活力拓展传播途径和辐射广度,积极吸纳和整合各种意识形态。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要在问题与主义的相互关照中介入并引领社会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推进上,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实际和需要的个别理论主张和结论。正如恩格斯所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当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74页)所以要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当代社会实践,就必须使马克思主义能够正确反映这种实践,需要用这种新的实践去完善马克思主义,从这种新的实践中去抽象用以指导实践的理论和原则,使马克思主义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要注意有针对性地回答和解决大众的问题,要在回答和解决问题上体现出党的理论优势,并通过问题的回答和解决来实现大众的利益增长。

另一方面,在经典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衔接中体现发展整合。马克思主义指导功能的发挥需要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这种创新是在“回到马克思”的基础上创新,当然这种创新与自然科学的创新是不同的,自然科学的创新是推陈出新、新陈代谢,而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则是返本开新、温故知新。正是通过“回到马克思”而“推进马克思”。理论创新离开了现实需要,就无法理解,也无法吸收。马克思主义要从内容和本质上要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要求,回答时代问题。这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和解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做过论述而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实际问题,在解决中国问题过程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反映时代潮流、顺应时代潮流和引领时代潮流中,不断创新发展,从而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中,既保持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又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时代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正是在继承和发展的统一中不断实现思想整合,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

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摄整合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摄整合主要体现为价值导向对价值取向的协调和整合。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必然伴生着价值范式的重建,由此便引起普遍性的价值观念的震荡与困惑。我们需要辩证地看待和对待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包含的理想与现实、道德与利益、统一与选择等诸种关系,并在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统一规范与多样选择等之间保持一种“必要的张力”。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总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具有极大的主观性、任意性和随机性。然而,透过个人的价值选择,我们注意到,个人不仅仅是依据个人的利益、欲望、需要、兴趣甚至是情绪进行价值选择,个人的价值目标总是取决于社会所指向的价值理想,个人的价值取向总是“取向”某种社会的价值导向,个人的价值认同总是“认同”某种社会的价值规范。

在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中,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价值规范和价值导向总是处于主导和支配的地位,总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个人的价值取向的内容上看,总是具有社会内容的社会正义、法律规范、政治制度、人生意义等问题,而决不是没有社会内容的纯粹个人问题;从个人的价值取向的性质上看,总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理想与现实、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暂时利益等问题,而决不是与社会无关的所谓纯粹的个人问题;从个人价值取向的形式看,总是通过具有社会形式的科学、哲学、艺术、伦理、宗教等方式体现出来,而决不是没有社会形式的纯粹个人表现。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摄整合就是要在一元的价值导向与多样的价值取向之间必须寻求平衡。一般说来,这种平衡表现为:肯定价值导向的一元性,但允许人们以合乎自身生活特点的方式去实现社会普遍的价值要求,即价值目标上的一元化和价值实现方式上的多样化相统一。社会主义价值导向是一个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总体价值目标为内容的,同时又体现为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的价值要求的系统,如物质生活的共同富裕、道德生活的集体主义、政治生活的民主集中制等,它们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总的价值在不同生活领域的具体表现。对于这些价值要求,应允许人们实现方式的多样性和实现程度的多层次性,也就是要从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况出发实现这些要求,从而使超越性的内容获得世俗化的存在形式,又使世俗性的内容接受超越性的制约和提升。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摄整合要在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中做好沟通。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保持相对稳定的基本价值观和党的最高价值观的平衡。一方面,以国家和民族的繁荣昌盛、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根本的价值标准,而不是用理想化的先进标准否定普遍性的基本现实。另一方面,价值观的目标体系为社会活动提供了价值方向,中国共产党以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自由个性”为最终追求,并以此来教育并引导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同党的最高价值观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展开过程中,保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稳定性和变动性的统一,实现社会主义基本价值观与党的最高价值观的沟通。

因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统摄整合,就是通过把千差万别的价值取向加以协调与整合,找到个人价值、集体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结合点,形成共同的价值导向,就是要运用作为主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来教育和影响社会成员,使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社会的主导思想的基础上来,形成思想共识,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导向功能。

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沟通整合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沟通整合主要体现为主流意识形态与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社会思潮的沟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沟通整合是从对话中生成共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充分交流思想、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过程。事实上,马克思坚持的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同类作用”的原则,就是说,思想问题要用思想的力量和方法解决。毛泽东也指出:“凡属于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09页)通过充分发扬民主来解决人民内部的思想矛盾,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整合。

可见,意识形态整合与军事征服和政治控制不同,不能主要依靠强力排斥和权力强制,而是通过思想交流和价值认同,来实现积极同意和主动实践。如果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依靠国家政权的强力推进,一方面往往造成对其他思想观念的排斥和否定,结果是窒息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活力;另一方面,往往带来人们心理上的逆反,结果是形式化的虚假统一,大大降低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性。

在当代中国,不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结构分化和利益群体分化得到了承认,而且与之相关的多种意识形态并存,社会思潮多元化的情况得到正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整合社会意识和社会行动的同时,调整了过去对于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简单做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积极的方式同非主流意识形态开展对话和交流。一方面,从思想内容上看,同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开展对话交锋,使思想观念和价值原则方面的分歧得到明晰,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思想观点和价值原则在更广泛的层面上产生有效影响。另一方面,从历史实践上看,无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还是当代马克思主义,都是在同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理论和各种社会思潮的对话交流中发展起来的,正是在同形形色色的学术流派和思想观点的论战与交锋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反映社会意识形态的各种社会思潮的关系看,现在很难再对中国社会的各种思潮贴上“左”或“右”的简单化标签。对中国社会思潮的分类及其评价,需要立足于这些社会思潮形成的历史根据、社会根据及同西方社会思潮的渊源关系等方面进行沟通整合。通过对这些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做好社会思潮的研究工作,重视社会思潮背后的利益分析,以此厘清各种社会思潮的关系。对于社会思潮公众往往很难弄清楚他们真正的政治分野,因为根据对不同焦点问题的认识,争论各方的阵营也常常发生变化,表面上思想理论基础完全不同的思潮,在某些问题的看法上却完全一致,不过各派为社会开的药方不同而已。(李培林等:《社会冲突与阶级意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40-41页)而焦点问题的背后就是利益的分野,社会思潮实质上是说明利益正当性的价值系统,亦即评判社会现象和行为的价值标准。不同社会思潮之间的差异与争论直接和主要的就体现在这个方面,其实质是不同阶级、阶层利益之间的差异与较量。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入研究和分析当今各种社会思潮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做好社会思潮的引导工作。

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中,通过不断发挥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整合功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不是将越来越多的非主流意识形态排斥在外,而是将越来越多的非主流意识形态凝聚在自己周围,形成主体发展、边缘渗透的一主多样和谐不悖的意识形态格局。

第五篇:意识形态

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

核心提示:意识形态建设关乎制度、道路,关乎政权、主权。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把抓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个基础工程、重大战略。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那么,如何理解意识形态?当前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处于何种形势?又该如何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精彩观点:中国共产党员的信仰——深井1000米以下的生死营救

很多人一谈起意识形态,感觉到这个事情太大、太空,无从说起,所以很多做意识形态工作的同志也不愿意去细想、深究意识形态的概念、内涵。但意识形态这件事情确实很大,很重要,它关乎制度、道路,关乎政权、主权。

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把抓意识形态工作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个基础工程、重大战略。总书记对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很多重要讲话(以“8·19”讲话为标志),也作出了很多批示。总书记说:“各级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同志,应该旗帜鲜明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第一线,责无旁贷承担起政治责任,绝不能让领导权旁落。”他还说:“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2013、2014、2015这三年,中办先后印发了9号文件、30号文件和35号文件来通报部署意识形态的工作。2015年,中央印发了《党委(党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中央对意识形态工作实施责任制,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对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作出制度规定,在党的意识形态建设、管理历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

今天我想谈三个方面的事情。第一,什么是意识形态?第二,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第三,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一、什么是意识形态

(一)意识形态的含义 首先,什么是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一言以蔽之就是维系支撑统治、执政的思想体系。从事意识形态工作,主要要做两件事情:一是证明我们党执政的合法性。我们党的政权是受到人民拥护的,是顺应历史潮流的,是符合发展需求的。二是论证我们党执政的有效性。我们党是为人民服务的,是干事的,而且必将为全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早在1776年,法国哲学家德•特拉西率先提出了“意识形态”的概念,用英语表示是Ideology,就是观念科学。现在,我们的宣传思想工作主要是完成两个“巩固”,其中一个就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在马克思的著作当中,意识形态始终是一个负面词。马克思有一句著名的论断,他指出:“思辨终止的地方,即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的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实证的科学开始的地方。”而这种真正的实证科学,使“关于意识的空话将销声匿迹,它们一定为真正的知识所代替”。按照马克思所说,马克思一生都在向有领导权的意识形态提出挑战,他要揭穿、削弱这种意识形态,使人们不再相信它。什么是意识形态?马克思用形象的比喻说明了这一点:“如果在全部意识形态中,人们和他们的关系就像在照相机中一样是倒立呈像的,那么这种现象也是从人们生活的历史过程中产生的,正如物体在视网膜上的倒影是直接从人们生活的生理过程中产生的一样。”所以说,意识形态是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是要倾注全部的精力揭穿、削弱、批判的。当然,马克思指的是资本主义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获得正面意义或者说中立意义,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负面词汇,是从列宁开始的。列宁在与沙俄斗争的过程中感觉到,光批判别人的意识形态不行,还必须要建立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要让工人阶级掌握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但列宁没有提出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究竟是什么。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就是无产阶级备战的武器,是强大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发展至今,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派众说纷纭。著名代表人物尤尔根·哈贝马斯感觉到,意识形态可能要销声匿迹了。但他在著作中又提出,科技技术、消费主义也是意识形态。他说现在政府治理靠科学,科学技术进步解决了一些问题,而年轻人已经不再信奉思想斗争这些虚无缥渺的东西了,他们更注重实际,更务实,埋头于消费主义。他认为,普通人群专注于现实生活,以消费享受为目标,而政府的治理主要靠科学技术。但实际上,这种观点是绝对错误的。意识形态不仅没有消失,没有淡化,在当今全球化的大潮当中,意识形态的地位反而更加重要。

(二)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

进行意识形态斗争、意识形态建设,要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那么,意识形态包括哪些核心内容?

第一点,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我们党的事业的逻辑起点。如果没有共产主义理想、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很多人,甚至包括一些党员同志,就会在各种场合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信仰共产主义的逻辑原因至少有三点。第一,共产主义是一个极其美好的愿景。大同社会是先民追求的一个理想状态,“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一个里程碑。追求“大同”,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无论何种信仰、何种制度安排,追求的都是美好的理想,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并且没有经过严格的论证。马克思是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具体分析得出这种结论的,是经过了科学的论证的。

第二,共产主义是与现实密切联系的。在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关于共产主义有理想信念、美好未来、目标、愿景等好几层表述。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一次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总书记就讲:“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要把共产主义看成是虚无缥渺的东西,它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共产党员、我们的领导干部、我们的人民群众一点一滴的进步、点点滴滴的努力,都是通向共产主义明天的坚实一步,我们每天都在为共产主义大厦添砖加瓦。

更为重要的是,共产主义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美好的价值追求。这种价值追求集中概括为一句话,就是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种美好的价值,值得我们去追求。所以说,理想信念是我们价值观的第一步,是逻辑起点,没有理想的照耀、没有理想的鼓舞,我们就不可能克服困难、超越当下,就不可能迈向美好的明天。

第二点,核心价值观。我们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谓价值观,就是原始态度的基本取向。简单理解,价值就是你认为什么值得去追求,什么不值得去追求,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就是一个基本的态度、依据,就是一个根本的标志。应该说,价值观决定制度、道路,决定我们的执政方式。我们有公平的价值观,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什么是社会主义?严格来讲,就是以人为本,大家都能够过上好日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帮后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那什么是资本主义?就是以资为本,有资本就有主义,你的话语权和幸福感是根据个人拥有资产的比例来划定的。所以说,核心价值观关乎制度、道路,关乎我们的执政方式。

第三点,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就是我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后来提出的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等,是共产党员的方法论,是需要我们一以贯之、坚持不懈的。

(三)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特征是什么?

共产党人的意识形态有很多特征,但最重要的有三点。

第一,包容。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自“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发表以来,“人民”的概念就拓宽了。

第二,高效。意识形态好不好,制度安排行不行,就是看意识形态服务于治国理政有没有效率。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运用十分有效,我们实现了10年翻一番,而日本是30年翻一番,美国是50年翻一番。过去30多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6亿多人脱贫,但世界第一大国——美国,却到处干涉,到处打仗,造成10多万贫民丧生,几百万老百姓流离失所,欧洲的难民潮就是美国的意识形态运动带来的恶果。前苏联跟我们是一个意识形态,虽然有区别,但总体来讲,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都是共产党领导的。苏联解体时,GDP占世界GDP总量的2.4%,中国占1.6%。现在再来看,俄罗斯占世界GDP的2.7%,而中国已经稳居第二了,占世界GDP的16.1%。

如今,中国的综合国力可谓令人羡慕,也让人佩服,这都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同时也证明,我们的意识形态是非常正确的。第三,开放。总有人认为中国共产党是在自娱自乐,采用的是一种封闭的体系,“不与秦塞通人烟”。但实际上,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意识形态是高度开放的。我们通过办特区、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沿海开放、沿江开放,梯度推进改革开放的视野,吸引外资,学习外国的管理方法和西方的先进文化。可以说,我们的胸怀是非常博大的。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是“和为贵”,要“和而不同”“和气生财”。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常搞价值观外交。无论美国搞什么,安倍就跟在后面起哄。日本作为一个二战中的战败国,罪恶累累,错还没有认,有什么资格谈这些东西?搞什么价值观外交?而且,美国真有什么正确的价值观吗?如果他真的有正确的价值观,他怎么会支持**喇嘛?在1949年西藏解放之前,美国没有一个人写过西藏,没有给西藏发过一封电报。美国若真有正确的价值观,他支持李洪志干什么?李洪志是反宗教、反人类、反科学的。

有时候,这种事情美国人自己也看不下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著名教授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曾经撰写过一篇文章——《美国的所作所为完全不像一个民主国家》(The U.S.Behaves Nothing Like a Democracy)。哥伦比亚大学的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认为,中国都开始开放了,胸怀很博大,态度很宽容,美国却在搞一种封闭的意识形态,拒绝这个、拒绝那个。事实上,美国就是通过意识形态来阻止别国的产品、贸易和服务,阻止别国的技术转让。我们的文化贸易为什么是逆差?因为我们的文化产品无法输出到美国。我们可以看美国的电影,但是我们的文化产品却卖不过去。

所以,共产党的意识形态是包容、高效、开放的,是一种先进文化,值得我们去坚守。

二、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形势

第一个方面,“总体向上向好”。我们的战略是信心坚定,举措有力,阵地意识明确,主旋律响亮,正能量强劲。具体来说有五点内容:第一个是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第二个是主流媒体、主流声音传播的影响力、公信力增强;第三个是思想文化阵地更加稳固有序;第四个是正面舆论力量不断发展壮大;第五个是海外看好中国的声音明显增多。这就是“总体向上向好”。

第二个方面,“斗争依然激烈”。我们不能麻痹大意,不能因为主流声音已经壮大了,形势对我们有利,我们就放松警惕。所谓“斗争依然激烈”,第一个就是文化交锋日趋激烈。意识形态斗争总是从文化领域入手的,可以说,文化是意识形态斗争的晴雨表。随着WTO有关文化的补充协议的签订,现在中国每年引进的美国大片达到30多部,平均每个月有2到3部。而且,不仅中国在放美国的电影,全球的电影院有一半以上都在放美国电影。美国的文化传播得很厉害,所以他有文化霸权。什么是霸权?就是领导权,就是能够一呼百应——他的东西有人要,他的电影有人看,他的声音有人响应。

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我们看一看美国的新闻传播就会发现,我们有时候盲目乐观了。有人觉得现在是网络时代,网络信息铺天盖地,所以暂时可以把传统媒体、主流媒体放一放了,但实际上,在网络时代,美国的主流媒体一刻也没有放松对正规新闻、专业新闻的生产。我们总有一个错误观点,就是把数据都当成新闻了,其实不是这样的。新闻构成数据,但数据并不都是新闻。社交网络上的大部分数据都是舆情,而不是具有公信力、权威性和舆论领导能力的新闻。正规的新闻靠谁生产?靠职业媒体人。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ABC(美国广播公司)、NBC(全国广播公司)和FOX(福克斯广播公司)这四大广播电视公司所发布的新闻信息是美国之外地区的100倍,是中国的1000倍。在全世界的新闻大数据中,汉语形成的数据仅占5%。也就是说,以汉语字符形成的正面新闻太少了。在全球网站点击率排名前100名中,有94个在美国;13个根服务器有10个在美国。关于这一点,欧洲也抗议,他们说,根服务器是服务全人类的,美国放这么多的根服务器,那不是所有的数据你都可以查看了吗?美国当时就回答说,其他的事情可以商量,但是这个事情不能商量。直到后来,斯诺登事件爆发,美国才松口说,如果其他地方有兴趣,也可以放到其他地方去,但是现在又没有声音了。

从文化和舆论方面来看,美国在对华的意识形态斗争上是很有方法、有步骤、有手段的。美国从50年代就开始研究制定对华诫令。后来,随着中美关系的不断调整,美国采取的主要办法就是“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藐视、鄙视、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条。替他们制造对色情奔放的兴趣和机会,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性的滥交。让他们不以肤浅、虚荣为羞耻。一定要毁掉他们强调过的刻苦耐劳精神„„”所以美国的价值观是好是坏,从他的所作所为就能看的出来。

另外,像美国之音、自由亚洲、NHK、KBS、BBC、法国国际广播电台、德国之声等,总共有31个转播台,174个频率,用5种中国方言,围绕东京、首尔、香港、马尼拉等呈半月形对中国形成一个“包围圈”,每天对华进行80小时的广播。每天进行80小时的广播需要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但他们在所不惜。因为这些媒体的背后有很多基金会和NGO(非政府组织)的支持,比如卡特中心、福特基金会、美国民主基金会等。美国国会每年拨款100亿美元支持亚洲发展研究,拨款100亿支持美国之音发展。虽然中国目前GDP居世界第二,但还不可能一下子拿出太多钱来支持别国的广播事业。为什么要为别国广播?就是要制造舆论。通过夺人心来削弱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进而给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第二个“斗争”是指国内错误思潮此起彼伏。具体表现为七个方面。一是用新自由主义解构深化改革,抹黑国有企业,曲解混合所有制,推进社会领域改革的全盘私有化,瓦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二是用西方的宪政民主曲解依法治国。比如,西方总是给你设置一些伪命题——是党大还是法大?司法是不是要独立?搞不搞联邦制?搞不搞一人一票?搞不搞三权分立?这些都是所谓“宪政民主”的概念。

三是用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消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把你的价值观和西方的价值观划上等号,而实际上我们讲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殊规定,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殊内涵,跟西方的价值观并不完全一样。

四是用历史虚无主义否定和歪曲党史、国史、革命史和改革开放史。现在很多人都喜欢重新评价历史,总想不断去发现“新大陆”,甚至对一些英雄、历史人物搞一些所谓的“爆料”。

五是炒作热点敏感话题,制造意识形态事件。像香港“占中”事件,他们抓住这些话题,拨云弄雨,想颠覆我们的政权。

六是抹黑反腐倡廉政策,攻击我们的政治制度。事实上,有腐必反是净化我们的政治生态。严格来讲,反腐倡廉是为我们的发展创造新环境、好环境,代表了新机遇、好机遇。

七是散布新版本的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他们宣传中国要么崩溃要么危机,反正中国怎么做都不对。这就是一些公知、大V,以及一些跟西方联系密切的学者在做的事情。

第三个“斗争”是腐朽思想沉渣泛起。现在很多党员领导干部凡事“不问苍生问鬼神”。比如,**曾身为中将,但他却随身携带护身符,乞求上天的保佑。但是上天能保佑他吗?事实上,只要你做了坏事就要被抓,最终锒铛入狱。刘志军作为铁道部部长,因为在狱中表现还不错,得到宽大处理,由死缓变成了无期徒刑。但他在入狱之前,家里和办公室都放着靠山石,自以为有了靠山石就能一辈子不倒,就谁也动摇不了他,最后又怎么样?所以,腐朽思想沉渣泛起更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第四个“斗争”是“颜色革命”蠢蠢欲动。

第五个“斗争”是网络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总书记讲,人往哪儿聚,哪儿就是我们的主战场。现在我们的网民有6.68亿人,手机网民有5.94亿人,网络已经构成了一个新的、强大的舆论场,新闻的获取、信息的获取80%是通过新媒体。所以我们党报现在也要办新媒体,不办新媒体,网络舆论阵地就占领不了,而且网络也形成了强大的政治动员力量。微信官方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微信公众号数量已经突破了1000万个,而报纸才有1900多份,新浪微博每天新发微博是3.6亿条,腾讯微信每天发布消息121亿条,整个互联网一天产生多少条信息?——300亿条。这是不得了的。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有一个报告,是说新媒体在政治革命、颜色革命当中起多大的作用。新媒体的公信力在40%以下,但它起到了一种团结、联络、互相鼓劲的作用。一打开网络就知道哪有颜色革命,哪里在闹事,然后就知道里面有没有自己的熟人,知道哪有免费的午餐,哪儿能取到茶水。所以,微信的力量、微博的力量是不得了的。像一些所谓的网络大V薛蛮子、秦火火等人就是在那造谣,在胡说八道,这就增加了网络的负面力量,经常把个人诉求夸大为群体关切,本来只是一个人对某一件事情不大满意,他非要说成全体人民对于中国共产党都失望了,把发展问题夸大为制度问题,把发展中不可逾越的一些问题、必然遇到的一些问题、世界普遍面临的一些问题说成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会出现的问题。比如雾霾。实际上,政府一直很重视雾霾的治理问题,北京也不是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显示,在全球20座空气最污浊的城市中,印度就占了13个,新德里排名第一,新德里PM2.5指数一度高达900以上,已经爆表。但是因为他们是资本主义制度,所以即使这些城市有雾霾也没有事,中国有一点雾霾就是一个大问题,而美国那么多山火没有人炒作,世界上有那么多特大事故也没有人去炒作。所以,网络这个舆论场是不得了的。总书记非常英明地指出,要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传统媒体要迅速转型,加快媒体融合的步伐来铲掉网络舆论产业。像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光明日报等都在新媒体建设上卓有成效。人民日报的粉丝量已超过一亿,新华社也超过了5000万,北京日报在这方面也加大了力度,仅北京日报编辑部就开办了16个微信公众号,像长安街知事等,包括京报网也都在改造。长安街知事已经脱颖而出,成为北京时政类新媒体的一个代表型的公众号。我们之所以这么努力,就是想在这个真假莫辨的互联网时代,放大传播党的声音,占领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我们为什么要开展意识形态斗争?我觉得一种意识形态如果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有效的,那么它不仅仅反映了政党的利益,而且代表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福祉。与西方的意识形态之争,表面上看是价值观之争、制度之争,实际上是关乎利益和未来的发展之争、生存权之争。归纳起来就是三句话:表象是文化,焦点是制度,实质是利益。如果对他们让利,他想干什么你就让他干,别说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实现奴隶制,他们也是认可的,他们才不管你实现什么制度。所以说,在全球化时代,世界分工有一个固有的格局,世界分工被分为两类:一个是水平分工,水平分工就是你造鼠标我也造鼠标,你搞研发我也搞研发,你搞资本市场我也搞资本市场;另一类是垂直分工,垂直分工就是有一部分国家是造鼠标的,有一部分国家是造水泥的,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固有观念中,中国就是造水泥、挖煤炭,或是在iPhone、iPad生产线上日夜劳作的群体。所以,有些国家就认为,中国如果要搞技术创新、要搞资本市场、要搞品牌设计,那我的饭碗不是被你们中国砸了吗?所以他们的“大枪大炮”已经打到中国来了。中国军事实力很强,靠什么?靠的就是意识形态。中国有自己的领袖,有自己的理想,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以我们就要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维护了意识形态,就维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就能够确保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坚定地向前走,这就是意识形态斗争的一种实质。

三、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

意识形态光讲斗争不行,得讲建设。当然,针对错误,要旗帜鲜明、敢于亮剑,但更要丰富自己的“弹药库”,丰富思想理论基础,要教育、唤起民众,这是我们的重要职责。

第一,要以中国梦教育为核心,巩固理想信念,增强民族自信。总书记对目标、理想、愿景的阐述有好几个层次,中国梦处于中间环节,承前启后,不过于具体,但是也不遥远。共产主义是个远大目标,是人类大同。中国梦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做到,中国梦在理想信念中处于一个核心环节。中央对中国梦有很多指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我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细化,分解成四个指标。一是江山永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必须江山寸土不丢。国土庄严,要誓死捍卫。960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都是中华好山河,钓鱼岛不能丢,黄岩岛也不能丢。我们从汉代以来就大概保持这种国土格局,现在的960万平方公里土地是二战后所规定的,是我们作为战胜国的一个成果。民族复兴第一个条件就是江山永固。如果分疆裂土,成何体统?我们要有保家卫国的意识,任何时候都要有强大的国防力量。

二是民族团结。56个民族是一家人,灿烂的中华文化是56个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历史上有四代九朝大合并,通过迁徙、贸易、通婚、战争等,构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不能分离,即使内部有过打打杀杀,但那是自家的事情,我们终究是一家人,我们的文化是共同的文化,我们要一起去执着地坚守。

三是国力强盛。应该说,中国在历史上一向比较强大,到近代才积贫积弱。英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在其著作《世界经济千年史》中的统计认为,公元元年,中国的GDP占世界总量的26.2%,在公元1000年时占22.7%,到公元1500年时是世界第一,到了公元1820年,占全世界的32.9%,领先西欧核心十二国的产出总和12%。所以,麦迪森乐观地估计说,中国要恢复历史地位,有一个具体的指标,就是中国的GDP必须占到世界的20%。那什么时候能达到呢?2014年就已经达到了。当然,按照购买力评价是达到了,但是按照现在的货币兑换体系,中国现在才16%多一点,还差一些。但是,不久的将来,中国肯定能排第一,大家要有充分的信心。

同时,大家要记住,国力强盛可不仅仅取决于GDP的占比。历史上,我们有很多GDP比别人高却被别国打败的情况。鸦片战争时期,英国的GDP是我们的八分之一;甲午战争时,日本的GDP是我们的四分之一,但是我们都被打得七零八落。1792年,英国使节马戛尔尼来中国给乾隆贺寿,但他实际上是为了探察中国的情况。马戛尔尼从天津到广州跑了一年,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大清外强中干,要摧毁大清的军力,只要寥寥数艘军舰即可。果然,鸦片战争时,几艘英国军舰打得清朝皇帝不知所措。其实,清军有强大的海防,但却有两个致命的弱点:炮台不能左右移动;火药落后,爆炸性不强,杀伤力太弱。后来,有报道说英国在鸦片战争中共损失69人(其中很多是在舟山、宁波一带吃海鲜之后得疟疾拉肚子死的),而清军死亡2万到2.5万人。这难道不是沉痛的教训吗?

很多时候,我们的GDP是用茶叶、丝绸、香料等商品构成的,有时是大拆大建、推倒重来构成的,我们没有GDP的耐用度。格林斯潘在《动荡的世界》一书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GDP耐用度。GDP增加之后,还能不能有持续的效率?我们没有。另外一个概念:GDP的重量。从上世纪70年代到现在,美国的GDP一直在增加,但是构成GDP的产品、原料、重量没有增加,为什么?——其技术含量在不断提升。如果我们不在技术创新上赶超世界一流,就免不了落后挨打。总书记在视察中关村的时候就讲,中关村一定要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那些重要的核心技术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卖给你,天下没有这等好事。所以,要想国力强盛,就一定要重视科技,重视自主创新。没有先进的技术,我们不仅上天不行,就连经济发展调结构、转方式都不能完成,因为当今经济结构的产业链是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不是你想生产什么就能卖什么——分工已经完成,要想在产业链、价值链中擅动一个环节,就得把别人挤掉,没有核心技术就根本不可能完成。

四是文化昌明。光有一身肌肉还不够,真正的强者要不怒自威,要以柔克刚,要不战而屈人之兵。我们要有软实力,但不能单凭软实力,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建设是同步的。软实力不能单独发挥作用,或者是只能发挥微弱作用,只有软硬兼施,软实力才能大放光彩,硬实力才能更加强大。我特别欣赏中国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公元627年-649年),我觉得那是古代政治的辉煌巅峰。从《资治通鉴》里品读那个时代,心情特别爽朗——政治开明、天下安定。唐太宗很有手段,他也开疆拓土,但他更怀柔天下,以文化人。

历史上曾经有个康国(古代中亚民族国家)遣使要求归附大唐,唐太宗觉得“康国既来归朝,有急难不得不救;兵行万里,岂得无劳于民?若劳民求名,非朕所欲。所请归附,不须纳也”。这是唐太宗的原话,说这事不能批,就是康国想归附大唐,大唐没有批准,你看多牛(后唐高宗置康居都督府,任命康居国王为都督)!

唐太宗就是因为有这种魅力、威信,有这种软实力,所以周边小国、部落共推他为天可汗。大家共同推中国的皇帝做天下共主,这给我们什么启示?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济建设要上来,文化建设也要加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增强我们文化的传播力、话语权。文武双全,软硬兼施,方能达成伟大目标。以上是关于中国梦的讲解,我们一定要以中国梦教育为核心环节,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要牢固树立这个信心。

第二,要以文化建设为抓手,凝魂聚气,固本强基。各地都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只要有一件事、一种产品,就是一方文化——文化变得无处不在。很多人在给文化下定义时,未对作为价值的文化和文化的载体加以区分。我个人观点就是,文化从本质而言是一种内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价值和意义。文学艺术被称之为文化,是因为文学艺术用文字、色彩、造型描写了人类心灵深处的共同欲求;哲学宗教被称之为文化,是因为哲学宗教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人类的归宿;制度风俗被称为文化,是因为制度风俗约定了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物质器物环境被称为文化,是因为物质器物环境或多或少地承载了人想要表达的观点、价值和意义。如果山上随便滚来一块石头,你就如获至宝,把它藏起来,别人会说你脑子进水了。所以,文化是一个内在的价值和意义,文化附着在物质载体上,但我们不能把那个载体称为文化,而必须把它内在的价值、意义抽出来,才能称为文化。我们不能直接称讲师、博士、教授为知识,也不能直接称二胡、小提琴为音乐。所以,对价值和载体加以区分,我们对文化的认识就会豁然开朗,而且文化的路径也会相对清晰。区分了价值和载体之后,首先我们要明确,在文化建设过程中,价值是靠载体传播的。内因的价值非常精致,甚至有时候比较玄妙。文化的价值相当于一个纯情少女,不可能跑到大街上说“我爱你”“我要嫁给你”,即使她看中了如意郎君,也是通过书画传情,通过非常婉约含蓄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价值传播经常是以直接表达、大喊大叫为主,缺少“红叶”,缺少“手帕”。美国的价值传播为什么强大?因为他的“红叶”多,“手帕”多,结合强大的技术和流通手段,他生产制造传播文化符号、文化载体,能自由地把他的文化产品递送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所以他形成了文化霸权。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形成文化霸权是由于他价值先进吗?我觉得不一定。从我的观点来看,美国的文化霸权就是一个载体的霸权,因为他的载体太强大了,太有吸引力了。比如,麦当劳小孩都要去吃。我们弄的快餐,没有把它作为一个文化符号来设计,快餐就是吃快一点,用一个很粗糙的盒,装点米饭再弄点汤,稀里糊涂吃完了赶火车,这个快餐怎么能成为一种文化。麦当劳叫做快餐,但吃起来一点不快,人们在那赏心悦目,可以听音乐,可以感受氛围,可以品尝汉堡包的各种滋味,这才是文化。所以,这提示我们,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首要的任务是要创造能够自由流通、跨越、交换的产品。这是硬道理,没有产品,什么都不表达,产品成为“库存”也只是自娱自乐。只有产品多,并且在全世界流通,中华文化才能够形成软实力。

第二,载体只有蕴含价值才是文化产品。我发现,我们对文化产业、文化产品的定义太宽泛了,把那些与价值意义内容不直接相关的产品也大多计入文化行业。有时候我们的数据很好看,百分之十几,俨然文化产业已经是支柱产业,但不表达内容、不表达价值、不传播意义,产值再大,它与软实力也不直接相关。所以,撒切尔夫人在当首相的时候推行私有化、自由化,把铁路、邮局都给私人部门了,但有两样东西不能卖,一个是BBC(英国广播公司),一个是白金汉宫。白金汉宫是英国君主立宪的象征,BBC是他的喉舌,是表达内容和意义的,哪能随便买卖!撒切尔夫人说过,永远不要害怕中国,因为中国只能生产出口电视机,而不能生产电视机里播放的内容。内容是干什么的?内容是塑造心灵、塑造灵魂的。我们没有能力构建内容、出口内容的话,那我们怎么进行文化建设?我们的文化怎么走出去?所以,我们不要把不表达文化价值的产品麻木地统计进文化领域。搞文化就要搞内容,搞内容就要表达价值和意义。

第三,价值和载体不是一一对称的关系。我们不要误解为一种载体只能表达一种价值,或者是一种价值只能靠一种载体来表达。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林黛玉,1000个观众就有1000个莎士比亚,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阅历、知识积累和想象力对艺术对象、文化做出与众不同的解释,每个人都是参与创造的。所以,《诗经》流传最广的就是《毛诗》,《毛诗·大序》中有一段最著名的话:“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一种感情萌发在内心,要用语言把他表达出来;说话写作已经不能表达自己强烈的感情,就用长吁短叹来表达;长吁短叹也不行,我们就放声歌唱,长歌当哭,用歌声表达自己情怀;咏歌之不足,就让我们跳舞吧。在古人心目当中,跳舞是最强烈的抒情方式。所以,你看看一种感情有多种表达方式,言语、嗟叹、咏歌、手舞足蹈。这提示我们,对于文化创造而言,要尽可能创造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不要雷同,不要千篇一律,不要枯燥单调。所以,我们现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那么多产品,但实际上我们表达的核心价值只有一个,就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我们的核心价值,通过不同的素材、不同的题材,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社会文化、共产主义价值才能得到广泛的传播。

所以,总结一下,所谓的文化研究,就是从载体寻找文化价值的过程;所谓的文化建设,就是为价值寻找载体的过程(能给价值寻找到一个老百姓最喜闻乐见的载体,是了不起的);所谓的文化传播,就是一句话——让价值随载体风行天下。这是我讲的文化的价值和载体。文化还有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因为文化是特殊品。很多人急功近利,以为文化就是一手钱一手货,今天投入明天产出。不是这样的。文化经常是此时投入彼时产出。2000多年前的投入,今天还有产出,兵马俑不是这样吗,长城不是这样吗。此地投入彼地产出。大剧院建了,实现了收支平衡,但大剧院周边的房子因此而提升了价值。一个城市之所以美誉度高,就是有著名的文化设施,文化给他增添了无穷的魅力。此种投入彼种产出,投进去的是真金白银,但收获的不一定是这些,特别是我们从事宣传文化事业的,花不少钱的,但我们收获钱吗?不是!我们是收获两个“巩固”:共同奋斗思想基础的巩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的巩固。只要做到这一点,我觉得钱花多点、投的多一点是可以的。

第三,树立大宣传理念,共建美丽精神家园。

大宣传理念不是我提出来的,是习总书记提出来的。现在方方面面都在讲大,但我觉得必须大的应该是宣传,宣传不大不行。

第一个是大家。大家一起上,宣传部门牵头,党政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一起动手,形成合力。宣传核心是一把手要抓。宣传是一个美丽的事业,是一个崇高的事业。我说一把手抓宣传,很多人以为宣传就是宣传自己那点事,到处嘀咕,觉得自己了不起了。不是,宣传首先是跟党中央看齐,保持一致,传播党的科学理论,这是宣传的第一要义。第二,要重视软实力建设。我刚才讲唐太宗善于把自己的权力转为权威、转为威信、转化为无形资产。第三,不断追求新知识,善于用智慧来领导大家。如果一把手不会说话,他就不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老百姓就不跟他走。我说:一把手讲话前三页都是宣传思想工作,讲意义、讲目标把大家说服了,大家才能跟你一起上。拆迁、举办重大的活动,人齐心不齐,大家对你的做法有看法,老百姓想不通,那你的工程能朝前推进吗?根本不可能。

第二个是大尺度。在首都从事宣传文化事业,必须要全过程、全覆盖、全媒体。

全过程。不要把宣传思想工作理解成在大楼里看看电脑、敲敲键盘、发发文件。宣传思想工作的一线在宣传管理的一线,信访办、街道办、拆迁办都是思想工作的第一线。我们经常把宣传思想工作理解为是一个出了事,然后想到宣传部长了,这个观点是不对的。我们必须在谋划发展的时候,在安排资金的时候,在安排重大工程的时候,必须把利益关系搞清楚。你别看这个是行政任务,他关乎你的价值观。搞规划看似是一个空间规划,但实际上是一个利益的规划。你把老城区的平房拆了,是给富人建花园,还是给老百姓建安居房,这个是不是价值观。在哪里建,建什么,补多少,这都是价值观,都是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所以说我们不能把宣传思想工作与经济社会进步截然分开。

全覆盖。北京这个城市比较特殊,资源丰富,有中央单位,有部队单位,我们在搞宣传思想工作的时候,首都资源有没有整合起来,社区可用力量有没有为我所用。另外,我们还有大量的流动人口,所谓的“蚁族”,我们的宣传有没有辐射到他们。所以,要想办法,实现全覆盖不是一句空话,我们要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各种机制把我们的宣传力量投送到每一个角落,把大家都联系起来。我在西城区的时候,一定要建一个社科联。我为什么要建西城区社科联?因为西城的社会科学力量非常强,但没有西城意识,认为他是首都人,跟北京市人没有关系,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我说得想办法,没有西城的身份,我给你一个赋予西城的身份,什么身份?社科联委员、社科联副主席,这些社科名家也乐于参与。我们就是要建立一种机制,实现宣传思想工作的全覆盖。

全媒体。报纸、电台、报刊、网络、新媒体,而且包括黑板报、标语。不要小看标语,标语是最原始的板块。长征的时候,我们就到处发标语。各种手段都要上。我们现在有一个误区:发展新媒体被很多人理解为传统媒体转变为新媒体,或者是媒体融合,不是这样的。新媒体在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媒体、社交媒体,是一个大家一起上的媒体。我们有这么多的党员领导干部,这么多的部委办局,大家一起发声,微博、微信,众志成城,真正形成我们的网上长城。

第三个是大众化。我在管理论教育的时候讲过,理论教育不能空对空,要让马克思讲中国话,大专家讲老百姓的话,要让原理变道理,方法变办法。一句话,就是要落实总书记的指示,做好看不见的宣传。把你的动机、态度、主张、价值倾向巧妙地隐藏在故事背后,让人感动地潸然泪下,然后若有所思,久久回味,这才是宣传思想工作的最高境界。我们对于看的见的宣传比较擅长,大声亮明自己的观点,搞一个大的活动仪式,都是我们的拿手好戏,但是,对于柔软的宣传、看不见的宣传这方面经常不到位,这是需要我们补课的地方。

2012年,卡梅隆来参加北京国际电影节,我们宴请卡梅隆,聊到高兴处,卡梅隆讲,他说中国人很喜欢3D电影。理由就是他说我的《泰坦尼克号》3D版在中国卖出去的票房是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我认为,中国人喜欢《泰坦尼克》绝对不是因为你的电影是3D,3D技术的确起到了一定的驱动作用,但根本原因是中国人喜欢这个悲情故事。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行驶,船撞冰山,危在旦夕,船身倾斜,船上的旅客纷纷跌落大海,泰坦尼克号的船长、船员把妇女儿童送到救生艇上,毅然返回自己的工作岗位,做好了殉职的准备,船尾的几个乐手穿着燕尾服,努力保持自己身姿挺直,演奏圆舞曲。最感人的是电影的两位主人公,已经掉落在冰冷的海水中。这个时候是考验男子汉的时候了,与眼前的美女萍水相逢,一块小小的浮木仅够一人求生,如果两个人抓,两个人都得死。这个时候,男主角是放还是不放?最后男主角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他对女主说了一句话,说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这一刻,感天动地。一句“你一定要好好活下去”成为世界上的最强音,很多人为之落泪。中国人有吊儿郎当的,有不讲道德、不讲法律的,但是中国人是一个群体,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灾难到来的时刻,恰恰是考验我们的时刻,总有人挺身而出,总能够众志成城,众多的抢险救灾、抗震救灾英雄层出不穷,就证明了这一点。

北京电视台《档案》栏目曾经播出过一个关于唐山大地震的故事。这个故事每每让我想起来就会感动。1976年7月28日,凌晨3点42分53.8秒,华北大地,地动山摇,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7.8级强烈地震。这个时候在唐山开滦煤矿吕家坨矿深井1000多米处,还有1万多工人在作业,领头的叫做贾邦友,是一名转业军人,当时是吕家坨矿的革委会副主任,大家都亲切地称他老贾。地震袭来,一阵剧烈的晃动,断电、停风、停水,眼前一片漆黑,老贾知道大事不妙,他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发现自己还活着,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把自己1000多个兄弟安全地疏散出去,他找了身边的几个人做了两件事,第一个是成立临时指挥部,自任总指挥,第二个成立临时党支部,自任支部书记。指挥部和党支部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几个议题,其中一个就是怎么撤离,撤离的顺序是什么。在深井1000多米处,距通风口有10里路,峰回路转,一团漆黑,而且有的人在深井1200多米处,有的人在800多米多处,有的人在400米多处,怎么走出去?如何有序撤离?经过简单的讨论,老贾决定,首先让从外单位到吕家坨矿帮忙的工人先撤,为什么?因为他们是客人。第二,让一线采煤的工人先撤,为什么?因为他们最辛苦。第三,让井上到井下临时帮忙的干部先撤,为什么?因为他们不懂得井下生存的技巧,然后是一般员工,最后是总指挥部,最后是老贾自己。

撤离的时候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年纪大的同志一定要有年轻人陪伴;第二个,女同志一定要有两个男同志前拉后推,互相扶持,一个都不能丢。我们想象不到当时撤离的艰难,就是走到深井处,因为地震,机械升井已不可能,最后只能攀爬临时救急的垂直100米的铁梯,那个铁梯如果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即使是专业电工爬到一半也会双腿发抖,有可能掉下来。很多女同志爬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尽管有前拉后推还是要下来,经过反复几次最后才升井。在老贾的指挥下,撤离有条不紊地进行,外单位到吕家坨矿帮忙的工人撤完了,大家拍拍老贾的肩膀说老贾我们撤了,你保重;一线采煤的工人撤完了,领头的拍拍老贾的肩膀说老贾我们撤了,你保重;临时到井下帮助的人撤完了,领头的拍拍老贾肩膀说,你保重,我们撤了,大家都拍拍老贾的肩膀先走了。到凌晨8点30分,老贾最后一个撤离,当老贾的半个脑袋刚刚露出地面的时候,先行撤离的1000多人齐声呼:看,老贾上来了。老贾颤颤微微地站起来,一言不发,两眼泪双流,因为这个时候他说不出话,也不需要说话,整整五个小时,见证了老贾是一名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员,也见证了老贾是一个中国男人。

看了这个故事以后,我对唐山人产生了由衷的敬意,真的是了不起。7.8级大地震,在深井1000多米下,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把生的机会让给普通群众,让给老人,让给女同志,党性、人性齐放光辉。由此,我也对我们这个民族充满自信,我们这个民族真的是非常了不起。

后来,我有机会看到了一则关于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真实资料。真实的泰坦尼克是什么情况呢?根据一些乘客保留下来的记录进行核算,当时泰坦尼克号的头等舱有乘客319人,200人幸存,幸存率是63%;二等舱乘客有269人,117人幸存,幸存率是43%;三等舱是669人,172人幸存,幸存率是25%(其余数字被省略)。泰坦尼克号是当时全球最大的豪华游轮,生存的几率跟金钱、地位、所处舱位是划等号的。而在唐山7.8级大地震时,在深井1000多米以下,我们把生的机会都留给了普通人,留给了最辛苦的人,留给了客人,留给了女同志。所以我们在搞宣传思想工作时老怕找不到素材,讲不出道理,实际上素材就在我们身边。

我老讲,“天边不如身边,道理不如故事”,能讲好故事,就能争取到主流舆论,就能弘扬正能量。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乔治·阿克洛夫,在与希勒合写的《动物精神》一书中,讲过这么一段故事。他说,人类之所以有许多动机,是因为有许多故事,如果没有故事,我们每天所经历的是一桩接一桩该死的事情,人们对重要事情记忆的要点是根据故事来排列的,人类思维方式是以故事为前提的。因此,他认定,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人物,前提是要会讲故事,讲不好故事,你当不了总统,当不了企业家,也当不好思想宣传工作者。当然,领导人要会讲经济故事,企业家要会讲道德故事,思想宣传工作者要会讲我们身边的一些美丽故事,把那些素材故事挖掘出来加以整理、广泛传播,让正能量遍天下,我们的意识形态建设就大权在握。

谢谢大家。

下载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思考(汇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意识形态管理工作的思考(汇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意识形态

    原标题:意识形态工作要紧紧抓在手上 意识形态工作是我们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意识......

    意识形态

    今天的会议,我强调一个事情,就是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什么是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代表了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包括国家和国家集......

    意识形态

    【2016上半年意识形态工作总结1】 2016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宣传部的帮助指导下,我站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直以来,我院有着紧跟中央意志,服务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主流是好的,自中央两学一做工作开展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素质得到极......

    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没有硝烟的战争》读后感 意识形态对我来说确实是一个即熟悉又陌生的概念:我曾经无数次将它作为背诵对象和答题内容,但与此同时,正如文章开篇所说,一说到诸如意识形态......

    做好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 要: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多样性与多元化的关系,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正确处理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的关系,提高意识形态工作的......

    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思考

    [摘 ] 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以及中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校的办学环境发......

    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几点思考

    做好学校后勤管理工作几点思考 学校的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但总务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做好学校后勤工作是办好学校的物质保证,充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