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思考
[摘 ] 高校财务管理是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以及中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校的办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也正发生着重大转变。高校的财务管理在整个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资金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通过规范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关键词] 高等教育;财务管理;教育经费;教育资源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以及中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高校的办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校财务管理体制也正发生着重大转变。高校的财务管理在整个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资金成为制约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加强高校财务管理,通过规范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一、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不高,教育资源浪费现象突出。多年来,高校的经费来源是靠国家拨款,核算上沿用着预算会计的方法,体现的是财务收支,强调的是预算收支平衡,而忽视资金效益,缺乏资金成本意识和资金增值观念。一些高校的财务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预测不严密、决策不科学、使用计划不周、预算控制不严、资金使用不当、投资效益不高等现象。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还存在着缺乏整体观念、设备重复购置、使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等现象,加剧了教育经费的紧张状况,造成能够直接用于人才培养的投入减少,最终影响到高校的教育质量,制约着高校的发展。2.人员经费占总支出的比重愈来愈大,支出结构不合理。目前高校改革面临最大的难题是人事制度和内部分配制度改革。由于历史原因,高校普遍存在着人员编制失控、现有人员特别是机关人员过于臃肿,人浮于事,能上不能下,平均师生比过低,高校的资金中用于人员经费的比重越来越大。另外,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一些人员补贴政策是只给政策不给经费,为了稳定教职工队伍,学校不得不保证这些刚性支出。同时,大量临时工的费用挤占公用经费等也是导致人员经费比重过大的重要因素。以上这些因素造成人员经费支出比重过大,挤占了正常的教学、科研等经费支出,进而影响培养学生的质量,制约学校的发展。3.银行贷款过多,财务风险加大。近年来,在财政经费投入不足的情况下,许多高校通过争取银行贷款,弥补了办学经费,改善了办学条件,使学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部分学校在贷款前论证不充分,对贷款的风险认识不足,贷款规模大大超出了学校的承受能力,导致资金运行成本加大,资产负债率过高,财务风险加大。4.财务内部控制不够严密,制度建设不健全,资产安全存在隐患。近年来,随着高校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高校在资金的筹措、招收新生、物资采购、教材采购、基建项目发包等领域逐渐市场化,由于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仍不完善,还存在着薄弱环节,在某些经济活动过程中暴露了许多问题。例如:投出的资金由于投向不合理,期满难以收回,给学校造成了损失;在招收新生中利用工作之便,收受礼金;在物资采购中利用职务之便,收受钱财;这些有的进了个人的口袋,有的形成了财务部门之外的“小金库”或账外账,成为不法行为产生的“温床”。
二、改进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建议1. 加强资金管理、科学配置资源、引入成本核算、提高办学效益。高校财务管理与一般的财务管理相比,其任务有所不同,主要是利用好资金,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人才。针对目前高校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不高,支出结构不合理,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改进:(1)统一管理、分级核算、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学校的财务会计运作均由学校统一管理,学校下属学院等二级单位原则上不设财务,通过成立会计服务中心的形式,实现对全校二级单位的统管,解决高校财务多头管理、资金分散的现状。实现统管后,二级单位的资金所有权、使用权不变,这样,既保证了学校财务部门对二级单位的监管权,又使各单位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同时通过会计服务中心把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强化资金的集中管理,通过宏观调控,从而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2)科学配置学校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高校每年用于固定资产购置的投资,占全年经费支出总额的比例在不断扩大,加强这部分资产的管理,也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设备重复购置,资产利用率低是影响办学效益的因素之一。学校应根据需要统筹安排固定资产的购置,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提高现有设备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购置,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相对集中地对急需项目给予倾斜,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通过提高资产利用率来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2. 引入成本核算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学校应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发扬艰苦创业、勤俭办学的精神,走内涵发展的道路,通过增收节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引入成本核算机制,对高校培养人才的成本进行核算,全员参与,树立主人公意识,杜绝高校内部各个环节存在的大量损失浪费现象,如:空无一人的教室长明灯,水龙头的长流水,公共财物的浪费和损坏,实验材料的丢失等现象。通过成本核算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促进办学效益的不断提高。3. 适度贷款,防范风险。高校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没有风险或低风险的。然而,当前高校所处的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适应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建设性融资已达相当规模,这一变化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高校应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和学校财力可能,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评估、调整学校发展战略,适度贷款,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防止不切合实际地追求大而全、高标准,给学校财务运行造成隐患,给后来者留下巨大的债务负担。高校应通过规范财务核算、作好资金流量预测与收付安排、取得银行授信额度等方式来化解债务风险。4. 深化内部体制改革,优化人员组合。要降低人员经费在高校总支出的比重,解决人浮于事的现象,就必须下决心深化内部体制改革,以人事制度为切入口,实行全员竞聘上岗,以达到精简机构,优化人员组合的目的。对富余人员可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安置到后勤服务单位,减少临时用工,这样既安置了富余人员,又减少了人员经费,调节支出结构,建立起良性运行机制。5.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规范校内经济秩序。随着高校经济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薄弱环节逐渐显现出来,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本身具有涉及面广、参与人数多的特点,而且实际的资金使用又是分散进行的,因而发生错误、舞弊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作为高校管理当局,应重视相关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严格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重要性原则及内部牵制原则,建立、健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地预防和化解财务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同时应高度重视“小金库”的问题,用制度来规范零星收费行为;建立适当的激励引导制度,将原“小金库”形成的“局部利益”,逐步转变成能推动小集体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创收的“激励动力”。6. 重视财务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素质,己成了当务之急。因此,要注重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一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分期分批派出学习、培训;二是在职情况下请有经验的财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不断更新知识,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要有选择地引进人才,挑选政治上强,业务上精,有专业学历的财会人员充实到会计岗位上。财务人员要树立新的财务理念,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当家理财,献计献策,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要增强法律意识,敢于坚持原则,同各种违反财经纪律的现象做斗争,保证学校经济活动的规范运行。要廉洁自律,一尘不染,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总之,要建设一支政治强、作风硬、懂业务、会管理的新型高校财会队伍,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建功立业。[参考文献][1]陈敬良.高等教育成本管理理论[M].北京: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2]王宪光.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教育财会研究,2005,(6).[3]罗绍德.新编预算会计[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4]阎达五,赵西卜.关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合一问题的思考[J].当代财经,2003,(3).[5]章晨.关于高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会计思考[J].教育会计研究,2001,(4).[6]王宏堂.论高校预算管理应遵循的原则[J].甘肃高师学报,2000,(4).[7]朱明秀,吴中春.传统财务管理的价值导向与缺失[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5).[8]梁红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若干思考[J].事业财会,2004,(12).
第二篇: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
作者:黄 静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8期
[摘要]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不断深化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迫切需要进一步改革和探索财务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黄静(1970-),女,湖南冷水江人,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会计师,研究方向为财务管理。(广东广州510450)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7-0033-02
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财务管理还无法完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何加强财务管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的新对策,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已经成为各高校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改革和探索财务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切实加强财务管理,不断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是高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其主要任务是对资金运作进行筹措、组织、协调,合理编制学校预算,科学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高校的财务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和政府部门有关规章、制度、规定和条例,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建立健全各项财务规章制度,规范校内经济秩序,准确反映学校财务状况,加强财务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多渠道、多形式筹措教育经费的格局,高校经济活动和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化和多样化。这一客观现实要求高校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内部经济秩序。其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高校的管理和教育事业的发展。管好用好学校的投入,提高效益,减少浪费和损失,重要性日显突出。这就促使我们高度重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研究分析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革和创新财务管理工作。
二、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施行,各高校对财务管理体制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使高校财务管理的机制得到了转换,财务人员的结构得到了优化,素质得到了提高,增强了财务管理的活力,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但总体而言,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预算管理制度不健全、不科学。预算管理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但高校的预算管理却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高校对于教育事业经费预算重视不够,编制方法简单,长期沿用“上年基数+本年增长”的预算分配方法来确定本的支出规模。这种方法虽然简便易行,但其弊端在实际管理中越来越明显。在经费使用上往往事先无计划,缺乏统筹安排,各项支出存在较大的盲目性,缺乏量化分析和综合论证。另外有的高校预算约束力不强,存在擅自扩大预算经费支出范围和提高开支标准的行为,开支渠道相互混淆,只注重资金的投入,忽视了对资金支出的管理,对资金的使用结果、效率没有及时进行跟踪和调查,削弱了预算的权威性、严肃性,使高校财务预算丧失了约束力。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的高校对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制度不完善,尚未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决策机制,财务管理未能起到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作用。即使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形同摆设;遇到具体问题多强调灵活性,使已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在对外投资方面,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
3.财务分析工作薄弱。财务分析工作即对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分析、比较和评价,它能发现财务问题,改善管理,提高财务调控能力。但有的高校对财务分析的作用认识不足,只重视经费收入或支出的“量”分析,而对资金的结构、状态、支出结构、效益缺乏分析,以至于无法科学考核学校整体和各系部门资金的使用效率,缺乏对学校全局的认识和分析,不能为高校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指标信息。
4.考核机制不完善,奖惩力度不够健全。长期以来,学校有些财务规章制度得不到真正的贯彻执行,稽核的范围有限,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干部政绩、教学业绩考核以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缺乏综合考察。学校里虽然有奖惩制度,但没有制度化,致使部分人员认为执行与否无关紧要,加之无相应的检查、考核机构,从而削弱了对财务制度的执行力。
5.资产管理观念淡薄,资金管理效益较低。在资金使用上,缺乏成本管理意识,简单按开支标准支出,不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融资筹资意识较差,只注重向财政要经费和向学生收费,经费管理的短期考虑较多,忽视学校发展规划;在货币资金管理方面,只注重对现金的一般日常管理,而对货币资金实际需求量的预测和控制、降低货币资金成本等财务管理工作重视不够,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资金的时间价值被忽视,货币资金的机会成本较高。
6.内部审计监督体系不完善,未能起到再监督作用。内部审计是内部经济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学校里,审计的监督效果不尽如人意,未能达到最终审计目标。内部审计职能与纪检、监察混同,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并且不能独立开展审计工作,缺乏横向信息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无法履行内部审计的日常监督职能。内部审计职能单一,仅限于日常工作的审计监督,未能建立内部离任审计制度,有的甚至以平衡各方关系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
三、解决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1.建立和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会计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制定与本校相适应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法》第四条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因此,必须健全高校经济责任制、校长负责制。完善经费收支手续,严格按照国家财经制度办理学校各项事业支出,并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制定学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行政管理、后勤保障各个方面的费用定额标准,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管理、项目管理、定额标准管理等。明确规定各种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规范各个教学院系、机关处室的费用开支行为,强化会计核算,规范会计业务。按照“统一领导,集中或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健全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明确财务部门和其他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形成内部制衡机制,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职、相互监督。完善经费支出审批制度,在经费支出方面,坚持“一支笔”审批制度,严禁越权审批、超标准审批和手续不齐的费用。建立授权批准控制制度,明确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范围、程序、权限、责任等。建立检查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对重大筹资行为、投资决策、基建工程项目等进行检查监督,并及时反馈执行情况,不断修正决策方案和措施,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并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为优化投资策略提供参考。
2.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预算约束。高校必须强化预算管理工作,所有收支必须全部纳入学校预算管理。在编制支出预算时,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从学校的全局出发,既要考虑学校事业发展和建设的需要,也要考虑到学校财力的可能,把学校的全部可动用资金,包括财政事业拨款和学校自筹资金,按一定的程序和方式进行综合平衡,编制财务收支计划,全面反映学校整体财务收支情况和总体规模。财务部门应加强对各项支出的审核,不得以预算数或计划数列报事业支出,合理安排支出,加强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建立预算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分析各项预算收入是否及时到位,支出是否控制在预算内,重点分析超支原因,确保预算的执行。强化预算的约束性和严肃性,增强学校预算管理的责任。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优化资金的支出结构,确保资金正确使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使预算更趋公平、合理、透明,形成科学、规范的高校财务管理。
3.提高财务分析,为重大决策提供依据。加强对预算的分析,促进高校强化预算管理。在编制预算前必须做好上期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同时也要对影响下期财务收支的各项因素进行事前分析,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要对各项财务收支活动进行分析,以便考核和评价预算指标的执行情况。通过对影响预算执行的主客观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预算指标与实际执行结果的偏差,分析造成偏差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因素,保证预算指标的顺利实现。加强对成本核算的分析,促进高校办学效益的提高。一方面将非教学工作中所占用的学校资源和成本核算出来,合理计提这些成本并将其返还到教学领域,提高办学经费的自筹能力,改善办学条件和师生的生活条件,提高办学效益;另一方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消除创造侵占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有效遏制资源浪费,推进学校改革的进程。
4.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在审计层次上,提升内审工作的前瞻性,树立防范胜于纠正的理念,由事后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转变为以事中、事前的管理审计、效益审计为主,加强事中检查和事前控制。首先进行事前审计,在经济业务发生前对其可行性、合理性、合法性和预期效益进行审计分析,可以防患于未然,保证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合理有效,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经济信息正确可靠。然后进行事中审计,对经济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及时纠正,保证经济
活动合法和有效。最后进行事后审计,检查单位是否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财务制度,维护国家和学校的合法权益。通过审计可以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便促使其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建立规范的会计工作秩序,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5.建立财务管理绩效全面评价体系,落实资金使用责任制。据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精神,高校要健全财务工作经济责任制。明确各权力主体的责任,把权、责、利结合起来。根据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把收入分配与努力创收相结合,把经费使用与办事效益相结合,把落实自主权与履行经济责任相结合,增强责任感,形成良好的财经工作运行机制。加大经济责任考核力度,坚持财务公开,发挥群众监督,促进学校经济工作良性循环,加强对权力主体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奖优罚劣。实行资金使用问责制,资金使用量、任务完成量、质量情况及资金使用效果都应列入各级领导任职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财权运用与经济责任相结合的经济责任制,将履行审批财权与承担支出效果相结合,并与负责人的经济利益挂钩,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6.提高会计人员执业能力,创新会计工作模式。高校财务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一要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经受各种利益的诱惑,树立实事求是的职业观。二要加强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面对高校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实际情况,要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及会计报表知识的培训,更新其观念,开拓思路,提高业务能力,全面参与高校的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分配政策、资金管理,发挥参谋和监督作用,真正为学校“当好家、理好财”。
[参考文献]
[1]陈伟光.新形势下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6(9).[2]赵善庆.高校财务管理问题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3]谢丛梅,武怡云.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J].高教研究与实践,2008(9).[4]夏伍珍,缪小群.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2).
第三篇: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石家庄经济学院安全工作处
康彦霞
050031 摘要: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也给高校内部的各项管理提出了挑战。高校消防安全工作不仅关系着学校教学、科研的正常运行,更是关系学校师生以及相关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工作。近一段时间来,高校危害性火灾频发,有的虽然不严重但也给广大高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敲响了警钟。本文就当前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与不足,就高校引发火灾因素展开分析,并提出关于提高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高校工作
消防安全管理
安全隐患
火灾
近年来,高校火灾事故频发,这无疑加重了人们对于高校消防安全的质疑。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着高校的科研、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更与学校师生的人生财产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就实际的情况来看,由于高校的人流量大、学生防火经验少,会引发火宅的电器、易燃易爆物品多,这些隐患也都是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难点。本文就当前高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就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如何提高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高校引发火灾的因素分析
1、人群密度大、消防意识淡薄
众所周知,学校是人流量大、人群密集的地方,宿舍、食堂、教室三点一线,白天教学楼的学生数量较多,而夜晚学生基本全部居住在宿舍中,这也给学校的消防安全系统带来了负荷。尤其是在每年的毕业季,新生和毕业生的宿舍交换,产生的人流更大,人员的流动也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很多新生对于消防安全的意识较低,生活经历少,并且很少有接受过专业防火安全教育的学生。其安全意识较低,一旦发生火灾,这些学生必定会乱了阵脚,更加不利于消防疏散以及消防自救,从而引发灾难。此外,高校也是科学和教学因素引发火灾的主要地区,高校的教学与科研任务一方面支撑着我国人才的培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在进行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不安全用电的现象,而一旦发生火灾,后果将不堪设想。
2、电气设备、易燃品多、质量无保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便携式小电器以及大功率小电器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很多学生在生活中特别喜欢使用这些便携小电器,而因学校的电力需要供应上千甚至上万人的用电,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电压供应不足等问题。就很多相关数据显示,高校发生火灾的大多数原因都是因学生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或“三无”电器导致,这也是近几年来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难点所在。就拿学生宿舍来讲,学生宿舍的易燃品本来也较多,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不利于人员疏散,更可能促使火势的增长。因此,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要重视起电气设备以及学生宿舍的管理。
3、线路老化、消防系统滞后
我国很多高校都是多年前修建起来,这些陈旧的建筑其系统内部的线路、设备以及消防系统等逐渐出现了老化现象。对于高校来讲,日常的管理工作本就很难到位,再加上因经费、意识以及管理等方面的不足,学校对于学生宿舍的消防设施、自动喷淋装置以及自动报警装置的投入较少,而且学校消防系统大都缺少维护与检修,而且我们调查发现,为方便管理学生,很多学校的安全出口大多都是封锁的,最终导致火灾发生时,学生逃生系统瘫痪,而造成严重火灾事故。
二、针对如何加强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强安全教育,提高人员意识
火灾的发生大多是因人们的火灾意识不强,对于危险发生后的自救知识少。针对这样的情况,各高校应加强消防知识的宣传教育,通过对相关人员进性消防工作重要性的宣传,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的消防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以促进其对学生进行消防知识的宣传。一方面,通过建立合理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不仅要做好消防知识的宣传,更要教育学生用电以及火灾发生后的自救措施,以保证消防宣传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应针对学生的特点以及弱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意识训练,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从生活中展开安全知识教育,以引起学会的消防意识,以此来发挥宣传教育的目的。
2、加大消防基础设施的投入
前面说到,因学校消防系统的基础设施不健全,缺少日常的维护与管理,当火灾发生时,消防系统处于瘫痪状态,因此极易导致严重的火灾事故。所以,高校重视起学校的消防相关设施的建立,针对科研场所和教学场所,以及学生宿舍等区域安装智能消防系统,保证火灾自动报警装置、自动感应喷淋等装置等的正常运行。对待硬件设施较为滞后的区域,应进行供电电网的改造,通过增设一些先进的供电管理系统,在学生使用违规电器时自动断开,当危险发生时自动断电等装置,以保证宿舍用电的安全。
3、加强高校日常管理与检查
除了需要在硬件以及意识上加大宣传和建设外,高校还应建立一个由保安员、宿管员、教师、值班员等人员组成的消防小队。并组织相关消防检查员定时定期巡检学校相关区域的消防系统运行,针对存在问题的设施及时进行更换、检修,保证其正常运行。另外,通过消防小队的日常管理和检查,不定期检查学生用电用火情况,针对出现的违规违章等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处理,将消防安全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重心,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火灾隐患。
结语:终上所述,就目前的情况看来,高校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只有做到从实际出发,为学校师生和相关人员的生命安全着想,通过加大消防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此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消防安全管理机制,极大对学校的基础性消防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并组织相关队伍加强高校的日常管理与检查,才能从根本上管理好高校的消防工作,保障师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洪建东.浅谈新时期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5:442+450.[2]廖彩志.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1,04:68-71.[3]李冉冉.关于消防安全网格化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A].中国消防协会、安徽省消防总队.2013中国消防协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消防协会、安徽省消防总队:,2013:3.[4]蓝锋.新形势下做好高校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0:48.[5]廖启霞,孟亦飞.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广州化工,2010,11:248-250.
第四篇:论如何加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
论如何加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
作 者:张弢、邱茜
作者单位:三明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职院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体制也开展了深层次改革。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经费渠道也由单一的“收支两条线”财政拨款形式向多元化多渠道筹资、融资形式转变。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经费支出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各专项支出的多样化、复杂化趋势使得高职院校财务管理风险不断增大。因此,高职院校应当对其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进行规范。本文对我国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方面所存在的缺陷方面进行探讨,并对规范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性意见,以提高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主题词:高职院校 内部控制 管理制度
How to improve Financial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ntinue to expand the scal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ystem also carried out a deep-seated reform Funding channels from a single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two lines” in the form of financial allocation to the diversification of multi-channel financing, financing changes in the form.At the same time, the form of expenditure of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also changed,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special expenditure, the trend of complexity makes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creased risk.Therefor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standardize their financial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fects in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financial internal contro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financial internal control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o a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financial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Keyword: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Financial Internal Control、Management System
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总体情况及缺陷
高职院财务内部控制是为了保障高职教育事业活动健康有效运行,维护国有资产的完整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计划、程序、措施,并予以规范化调节控制的制度。一个组织内部监督的执行,所依仗的就是内部控制。高职院校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经济单元,在面对变化多端、错综复杂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内外环境因素的情况下,各高职院校已将如何建设健全符合自身生存、发展需求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言道:“无控则乱。失控则弱,得控则强。”然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的现状却存在以下几点缺陷和不足。
(一)、对内控认识不足,不够重视,没有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式已经发生巨大变化,而一些高职院校的运营管理模式却没有与当前经济形式相接轨,依然运用较为传统化管理模式,没有根据新形势树立正确的财务内控意识。
我国的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已经设立了财务内控的相关部门,并制定了相应的内部控制规范措施,但是其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不够,仅仅将内部控制作为制度的制定和法规的执行,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体系的管理与院校综合发展战略息息相关。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对于内部控制的执行并不到位,缺乏内部控制的流程管理和监督机制的执行,出现了很多不规范执行和操作,这也使得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感下降,进行业务流程的办理过于形式,长此以往下去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便形同虚设,并没有达到内部控制的预期效果。
很多高职院校在财务内部控制管理上使用统一集权化财务控制管理制度,缺少主动性、能动性。并认为只要控制把握好资金的流动情况就能高效圆满的完成工作,并没有对财务预算管理进行高度关注,进行财务预算开支的时候对于一些财务支出较为随意,没有按照预算执行。
(二)、财务内部控制范围存在局限性、综合管理较为落后:
某些高职院校采取财务内部二级管理控制的形式,致使其财务内控范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高职院校财务部门主要的工作是对其内部日常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管理和监督控制,是学校的一级财务管理部门,学校的各个下属部门的财务工作则安排专职人员进行详细分管,各个部门自成体系。在日常活动中,很多活动项目不仅仅由一个部门进行管理,而是由多个部门共同运作,此时就会出现重复核算以及活动责权分配不明确等现象,这就严重影响高职院校财务部门的内部有效控制。
— 1 —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各个部门之间相对隔离,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制定了关于预算管理、费用监督、项目管理等制度,但是对于综合管理缺乏认识和实践,导致综合管理水平不高。比如院校进行资金控制监管时对于不同部门的责任分配很可能会有重复重合的情况,使得管理标准、执行标准模糊,流程不规范,甚至是出现以权谋私的情况,严重阻碍了院校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
(三)、监督体系不完善、缺少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人员不够专业:
高职院校内部监察部门主要负责内部专项资金使用管理、财务核算控制及领导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监督以及控制工作。由于我国高职院校监督体系不够完善,审计部门在我国高职院校内部主要是以辅助机构的形式存在,形式主义较强,难以进行事前监督、预防和事中控制、管理,不能对一些违规违法行为进行及时纠错、纠正,严重缺乏独立性。同时,我国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主要是进行财政经费审计,无法对其他专项资金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某些高职院校为了争办一流院校往往采用加强科研投入、提高自身硬件水平、扩大招生规模等形式来提高、升级学校的综合实力。这样就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通过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获取贷款则是高职院校获取资金的最快捷、最有效形式。但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建立系统的风险评估体系,忽视了贷款项目规模和自身的偿债能力,没有做好事前预算、事中控制及事后决算等综合管理工作。这样一来,就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财务部门正常运转,使学校背负着巨额本息、严重负债经营。
由于内控体系涉及到院校建设的各个方面,因此内部控制的相关执行人员必须要有全局观念,可以进行系统性、有效性的分析。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工作人员都是在学校内部相关专业的教职员工中调动产生的,往往都是一些较有丰富教学经验的相关专业老师,他们往往缺少专业实践和对于内控和风险防范并没有进行系统性的专业学习,使得他们在进行内部控制工作时缺乏操作性,降低执行效果。
二、规范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议措施
(一)、提高内控重视程度、建立健全财务预算管理体系
要提升高职院校内控的成效就要提高对于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提升全体教职员工对于内控意识的认识程度。首先,高职院校领导要密切关注当前新形势的变化,结合院校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具有可执行性的内部控制措施,必须在思想上提高相关工作人员对于内控的重视程度,更新转变旧理念,使得相关工作人员明晰内部控制不仅仅是监察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事情,更是全体教职员工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利用高职院校的各种媒体和网络平
— 2 — 台对内控进行传播和宣传。其次,要制定内部控制相关的奖罚措施,鼓励优秀员工,激发全体人员对于内控执行的积极性,真正投入到内部控制建设中。
要想规范高职院校财务内部的控制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预算管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预算管理不仅能够将高职院校经济活动情况以数字化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还能够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有效的资源合理管理配置,使各项专项资金能够得到更好的使用,提高院校的办学效益、办学水平。高职院校可以综合平衡校级收支情况,将专项资金、校级课题以及院系活动情况等收支进行统筹预算管理。在财务内部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实现对资金的集中预算、集中管理,撤销各个部门的分管权,使下属部门仅拥有资金的使用权,并对下属部门使用资金进行有效监督。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应当建立一套专门的财务信息化管理网络系统,真实地对各个院系、部门的财务核算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以加强各个部门、院系之间的沟通交流。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高职院校的监督制度
高职院校的内控制度不仅是要结合院校自身实际教育教学发展情况而制定,而且应该要与时俱进,有明确的侧重点,对于不同的部门和不同的岗位分开进行有效控制,以形成不同的岗位之间相互制衡和相互监督。首先,必须明确审批流程和审批范围,尽量覆盖到院校发展经营的所有各项活动,加强对于审批的控制,减少并杜绝滥用职权等违规现象的发生。其次,加强对于预算的控制,要尽量使部门各项预算更加精细化,不能随意变动、更改各项预算数据和指标,将预算的份额按指标进行划分,对于预算超出所规定的指标的现象不予通过,明确预算管理人员的执行范围,不得将数据进行后台操作和修改。再次,加强高职院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控制,院校所拥有的资源和资产一直都有发生违规侵占、浪费和挪用的现象,应该把此作为高职院校财务内部控制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建立健全资产采购、使用和保管相分离的制度体系,进行互相监督,明确资产使用流程,未经授权使用的人员一律不得私自挪用资产,同时要做好资产使用记录,保证现有资产与账面资产的一致性,保证账实相符。
提高高职院校财务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高职院校内部审计部门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对于自身的财务管理规避风险是否具有掌控性,而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则是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能否正常开展的有效前提,因此必须要提高高职院校内审部门的独立性,做到内审工作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公开性。高职院校应该设置有学校高层领导直接垂直管理的内部审计机构,这样既能提高全体教职员工对于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能提高高职院校内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更好的发挥高职院校内审部门的监督控制作用。
将高职院校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双管齐下、有效结合,高职院校的审计工作不仅仅是院校内部的审计,同时也应该进行有效的外部审计工作。高职院校应该重视定期的外部审计,设立专门与外部审计机构组织相联系的工作小组,提高监督管理的质量。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体系、加大对于内部控制专业知识的培训力度
由于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风险因素越来越多,因此能够及时发现风险和制定相关的预控措施非常重要,这减小了风险逐渐累积从而形成危机的可能性,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状况和风险承受力来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对于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定性分析和量化,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所造成的损失。
在高职院校中,内部控制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到内控工作的执行效果和内控质量,因此院校相关领导应该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同时也应适时引进更加专业的资深人士,为院校的内部控制提供咨询建议服务,提高内控的整体效果。
(四)畅通高职院校内部的信息沟通渠道、加强高职院校的内外部监督机制
在高职院校内部控制的信息渠道建设上,关键是要确保实现信息在纵向以及横向沟通的及时畅通。在具体的落实上,首先应该加强高职院校内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完善高职院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将高职院校有骨感的财务管理、教学科研、师资队伍以及学生教育等管理工作统一纳入到信息管理凭条会中,实现各类信息的快速收集。其次,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管理部门应该强化对各类信息数据的分析能力,及时通过各项信息资源的整合分析,发现高职院校在内部控制管理中所存在的各项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改进调整措施,完善内部控制管理系统。
保障高职院校内部控制管理措施得到有效贯彻落实,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完善监督体系的设计运行。在内部监督方面,高职院校应该重点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地位层次,以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同时不断的拓宽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加强对高职院校财务收支、重大筹资投资、负责人经济责任的审计管理,并依靠全过程动态审计模式,防范各类风险问题。在外部的审计监督管理方面,高职院校在自身的管理过程中,应该注重主动的借助各类中介机构,尤其是会计事务所等对高职院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情况以及实际运行效果进行检查评价,进而及时的总结在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问题,并协助高职院校及时的制定整改建议,真正起到规范高职院校内部管理,防范控制风险的作用。实现高职院校自身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高职院校的自身管理水平,确保在高等院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实施的环境下,实现高职院校的健康稳定发展。
结 束 语
高职院校内部会计控制是财务管理与控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与实践联系相当紧密的管理手段,必须高度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建设问题,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根据经济业务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建立健全符合高职院校发展实际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使之保障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事业蓬勃发展。
第五篇:关于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
关于新时期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全国各高校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不断提高,以科研促教学、促专业学科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作用日益重要,这就对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研水平的高低,除了与科研队伍的素质有关外,科研管理水平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建设一支稳定的科研管理队伍,建立一套现代化的科研管理模式,对保证高校科研工作的质量与水平,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水平的科研工作需要高素质的管理队伍
1.科研管理工作的特殊性。科研管理是指科研管理者对科研人员从项目申请到项目实施、完成的全过程管理。高校科研工作是提升教学水平的基础工作,是促进专业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前提,科研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在高新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科学研究朝着跨专业、跨学科、跨领域方向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相互渗透、相互交错的科学群,这就要求高校科研管理者必须具有远期规划才能和卓越组织才能,不能只局限于日常事务管理,还要具有把不同学科的科研人员协调组织起来,圆满完成科研任务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科研管理工作,健全科研管理机构,充实科研管理人员,把高校科研管理工作推向一个较高的层次。
2.科研管理队伍需要复合型人才。科学研究更多的是以探索性、创造性为主的脑力劳动,而科研管理则是对科学研究这一人类特殊的知识生产和社会活动的管理,其活动内容和方式以及所产生的影响都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不确定性,涉及面广、门类全,要求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具备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和信息,确保学校科研工作有效进行。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发展对科研的要求各不相同,对科研管理要求也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建设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且知识结构合理、业务技术过硬的“复合型”管理队伍至关重要。
3.坚持“以人为本”建设科研管理队伍。管理部门的生命力源于每位管理者的创造力,只有管理者锐意创新,管理部门的活力才能得以体现。所以,管理部门要树立“以人为本,致力于部门价值与个人价值共同提升”的理念,积极引导科研管理人员安于本职、甘于奉献、钻研业务、善于管理,在工作中不断充实业务知识,努力提高管理水平,为个人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与发展空间,为部门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让管理者个体与管理部门的效率均得以充分发挥,创造出最大的管理效益。
二、强化“五个意识”,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1.创新意识。科研管理创新的过程就是对传统管理的一种超越,是对变化的、发展的科研活动的适应,是效益与效率的统一。新的管理模式既要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潜力,又要创造一种宽松、舒适、自由、平等的学术环境,尤其是一些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它们的建立和发展都与传统学科有着截然不同的方式和条件。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发要有新局面的要求,在科研管理过程中应不断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思路、制定新目标,立足教学工作和学科建设大局,建立有利于科研发展的管理模式。
2.服务意识。在科研管理工作中,既要有管理意识,又要有服务意识,并以服务推动管理。科研管理部门要把争取更好的科研项目和更多的科研经费当作主要任务来抓。科研管理人员要不计个人的名利得失,帮助处理和解决科研人员在科学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科研人员搭建舞台、创造条件,尽可能以高效率、高质量的服务帮助科研人员顺利完成科研项目。
3.科研兴校意识。科研管理人员的工作成绩较多地体现在高水平科研效益中,只有学校的科研整体水平上台阶、上档次,科研管理人员的价值才能充分体现,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主人翁意识,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爱校精神,要将个人的眼前利益与学校的长远发展有机结合,自觉融入科研兴校行动当中。
4.信息前瞻意识。在高校科研管理活动中,所面临的信息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政策信息,如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目标、科技方针政策、科技法规及长远发展规划等。二是控制信息,如学科发展信息,它可以预测未来学科发展动态,明确学校申请和争取科研项目的方向和范围。三是作业信息,如项目合同的签订、科研进度、科研过程需协调的环节等。只有掌握大量准确及时的信息,才能使科研瞄准国内外前沿,保证课题的先进性和新颖性,从而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因此,要想做到宏观地指导科研人员从事研究,科研管理工作者必需具有信息前瞻意识。
5.终身学习意识。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交叉、边缘学科不断出现,不同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融合已成为科技发展的大趋势。科研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工作,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内容涉及管理学、教育学、信息科学、公共关系学、组织学等诸多学科领域。因此,科研管理人员不仅要自觉更新知识结构,努力将自己由单一型的“执行者”逐步打造成懂技术、知法律、会管理、善运作的复合型经营者,而且还要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具有现代学习型观念和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三、打造科研氛围,提升综合管理能力
1.管理决策能力。首先是战略管理能力。科研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管理内容上看,涉及项目管理(组织申报、立项、开题、中期检查、结项鉴定、成果转化)、经费管理(经费预算、核算、核对)、成果管理(成果归档、成果报奖、成果宣传等)、年科研成果统计等方面;从管理层面上看,有纵向和横向;从管理方式上看,更具多样化、复杂性。科研管理纵横交错、动静结合,每一项具体工作和环节必须协调一致,才能互不干扰。此外,科研管理工作关系到国家、省市、学校的科技方针和科技创新的实施,从表面上看,科研管理人员是为科研人员服务的,但从更高的层面上讲,科研管理人员是科技创新和科技政策的宣传者和实践者。因此,科研管理人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科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大局意识,强化战略管理能力,体现群体优势和管理效益。其次是决策引导能力。科研管理的核心是如何争取到高水准的科研项目和尽可能多的科研经费,诸如选题立项、科研计划的制定、科研梯队的选配等都需要科研管理人员去决策、去引导。科研管理工作必须强化市场意识,把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掌握科技政策,了解经济信息,关注文化趋势,把握社会发展的脉搏,为科研人员的选题提供必要的决策和有效的引导,提高项目立项和研究的可行性。
2.组织协调能力。在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是一个综合性部门,管理的对象是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科学劳动者和思想活跃的知识分子;管理项目是探索未来、填补空白的最新研究课题和经济建设急需的攻关课题,因此科研管理者应具有把各行各业的人和各种各样的事与物按一定的需要进行有序排列、组织和协调的能力。科研管理的协调既包括外部的,又包括内部的;既有横向的,又有纵向的。外部协调是指,科研管理人员要积极加强与上级各主管部门及合作单位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设法让他们了解学校的科研需求。内部协调是指,每项课题的完成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加强与校内各部门业务联系,协调好管理方面的问题。横向协调是指,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与发展,各高校都希望把科研“做强做大”,找到学校科研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有的放矢地开展科学研究。纵向协调是指,学校的二级学院都有负责科研活动的机构,校级的科研管理者要了解学院科研工作重点,协助他们定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对课题的实施做好指导、监督、协调、支持和服务工作。
3.应用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科研管理能力要靠信息化平台。科研管理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能够实现课题在线申报、评审、结题、验收等,而且还能对科研信息进行快速查询、收集、跟踪、整理、分类汇总,更重要的是能够广泛深入地了解国内外科学发展的现状、趋势,掌握各学科有关的最新研究动态,从中采集有价值、适合本校的科研信息,及时反馈给一线科研人员,这一系列活动的完成都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
科研信息是科研管理决策的关键因素,更是科研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科研管理人员对科研信息的掌握和利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科研工作的规划与整体布局。因此,做到快速、及时、准确地掌握和了解最新的科研信息,可以为科研管理人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科研处)
[责任编辑:蔡桂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