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人工湿地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论文5篇

时间:2019-11-15 23:31: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城市人工湿地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城市人工湿地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论文》。

第一篇:论城市人工湿地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论文

摘 要:论城市人工湿地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 城市人工湿地不仅仅是完整的生态系统,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景观价值。人工湿地在净化城市水资源的同时,还可以规划生态景观。基于此,主要分析和研究城市人工湿地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改善城市生态

关键词:生态景观设计论文发表,发表公园景观设计论文,景观生态规划论文投稿

论城市人工湿地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

城市人工湿地不仅仅是完整的生态系统,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并且还具有一定的景观价值。人工湿地在净化城市水资源的同时,还可以规划生态景观。基于此,主要分析和研究城市人工湿地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湿地是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代表性生态系统,具备净化水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及美化环境等作用。人工湿地能够自我完善、自我净化,拥有相应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逐渐重视城市景观环境,临水建筑成为现代建筑的主要形式,人工湿地规划和生态景观设计对于城市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湿地发展现状

湿地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也是十分重要的环境资源。水生文明和水力文明的发展和建立都是以湿地为基础。湿地对于控制污染、调节和抵御洪水以及降解污染等具有重要意义,被称之为地球之肾。湿地是很多动植物栖息的地方,尤其是鸟类。由于人们对湿地的认识不足以及人口的快速增加,使湿地的使用和开发不是十分合理,甚至遭到破坏。因此,促使湿地丧失自然特性,面积急剧降低,生态价值不断下降,很大程度影响了自然湿地的存在。如果仅依靠传统的方式或者自然保护区域来对湿地进行保护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及生态恶化的速度。只有充分发挥湿地的作用和功能,正面面对湿地系统的自然交替和存在,才能抑制湿地的破坏程度。人工湿地基本概念和特点

人工湿地属于使用人为方式形成拥有湿地性质以及功能的生物、土壤、生态系统和水体等,相比较自然湿地来说,人工湿地的植物种类、基质等具有很高的人为选择,具有比较简单的空间结构以及简单的食物网、单一的营养结构,对于有机污染物具有很高的降解能力,可以合理地把水里的污染物变为氮、碳等被湿地植物吸收,从而达到净化湿地的目的。在人工景观上不断发展生态理论,人工湿地不仅可以净化水质,还成为重要的生态景观,形成的处理污水系统不但可以处理污水,还拥有水景观特点以及生态湿地系统的特征,具有独特的功能、结构等优势。人工湿地具有特定的消费者、生产者及分解者,利用流动水体、透水性基质、生物种群以及植被形成的能够适应污染环境的人工复合湿地系统,可以净化环境和水体,属于半自然水景观。人工湿地拥有生态环境系统和自然生态群落,视觉上具有自然特色和生活情趣,能够集景观与功能于一身的生态景观环境资源,对于净化城市空间具有很大作用,提高了城市湿地空间的活力。城市人工湿地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

在设计具有景观功能的人工湿地时应遵循生态理念,在保障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代景观设计方式及工程技术,建立能够满足湿地需求、生态美学要求以及展现自然与人类活动的人工湿地系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第一,从设计布局角度来说,基于整体环境来全面统一规划,分析湿地系统所需要环境的实际特点,合理科学地设计和规划周围居民生活环境和城镇发展的功能,以便于达到协调和平衡环境的目的,保证陆域环境和湿地环境的完整性。避免由于过分分割湿地环境导致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合理连接周围自然环境以及城市湿地,保证拥有良好的湿地生态通顺廊道,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第二,从工艺选择角度来说,依据水环境和水质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并且定量分析水体水质水量以及水污染情况,充分结合地形地貌和水文情况,明确处理水污染的规模和除去的污染物,从而保证可以合理设计湿地工艺,不断满足水质净化的实际需求。从人工湿地类型上分析主要有潜流湿地、表面流湿地及垂直流湿地。现阶段,构建的人工湿地是由一种类型或者一种组合的交替运用,也就是人工复合流湿地系统。

第三,从景观营造角度来说,综合湿地生态系统的社会空间功能和自然生态功能,合理利用原有的地区自然文化及生物资源,设计出拥有生态美学的特性的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自然生态环境和景观营造,充分展现自然生态美,然后合理使用湿地资源来建立相应的居住场所,充分设计和规划交往空间和绿地系统,从而可以形成适合人们居住的生态核和生态轴,以便于提高生态环境和景观环境质量,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成都活水公园的人工生态湿地系统是我国运用到城市景观要素的典型案例。

第二篇: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毕业论文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普洱思茅河生态湿地公园景观设计

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方向),***

指导教师:*** 艺术学院

摘 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目标。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自然遭到了破坏,湿地逐渐在减少,因此对环境保护的行动迫在眉睫。本方案是对被破坏的湿地公园恢复性设计,尽可能使其回到被破坏之前的状态。在“原始生态”的基础上,以“生态、自然、保护”为设计理念,将物种及栖息地保护和生态旅游、生态环境、教育功能有机结合起来。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各类生态系统中,其服务价值居于首位。目前,湿地保护已不再局限于现状的维持,而是重点进行退化和受损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关键词:湿地,恢复,自然

PU'ER SIMAO RIVER WETLAND ECOLOGICAL

LANDSCAPE DESIGN

School of Fine Arts,Design Art Specialty,Design Environment,MengWendi

Tutors: Shi Kuan, Assistant School of Fine Arts

Abstract: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is a common goal for all of us.However, in today's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due to various reasons, naturally been destroyed, wetlands gradually reduced, so the action is immin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program is being destroyed wetland restoration design, as it returns to the state before being destroyed.In the “original ecology” based on the “ecology, nature, protection” for the design concept, the species and habitat conservation and eco-tourism, environment, education functions combine.Wetlands known as the “kidney of the earth”, with climate regulation, water regulation and storage, water purification, landscaping and other ecosystem services, in all types of ecosystem service value of its primacy.At present, the wetland is no longer confined to the maintenance of the status quo, but rather be focused on the rehabilit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degraded and damaged wetland ecosystems.Keywords: Wetland,Restore,Natural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目 录

1.绪论 „„„„„„„„„„„„„„„„„„„„„„„„„„„„„„„„„„„„„„„(1)2.设计理念„„„„„„„„„„„„„„„„„„„„„„„„„„„„„„„„„„„„„(1)

2.1设计理念 „„„„„„„„„„„„„„„„„„„„„„„„„„„„„„„„„„„(1)3.设计原则„„„„„„„„„„„„„„„„„„„„„„„„„„„„„„„„„„„„„(1)3.1安全性原则„„„„„„„„„„„„„„„„„„„„„„„„„„„„„„„„„„(1)3.2功能性原则„„„„„„„„„„„„„„„„„„„„„„„„„„„„„„„„„„(1)3.3可行性原则„„„„„„„„„„„„„„„„„„„„„„„„„„„„„„„„„„(1)3.4经济性原则„„„„„„„„„„„„„„„„„„„„„„„„„„„„„„„„„„(1)3.5生态性原则„„„„„„„„„„„„„„„„„„„„„„„„„„„„„„„„„„(2)3.6文化性原则„„„„„„„„„„„„„„„„„„„„„„„„„„„„„„„„„„(2)3.7地标性原则„„„„„„„„„„„„„„„„„„„„„„„„„„„„„„„„„„(2)4.设计流程分析说明„„„„„„„„„„„„„„„„„„„„„„„„„„„„„„„(2)

4.1收集相关资料„„„„„„„„„„„„„„„„„„„„„„„„„„„„„„„„„(2)4.2设计定位„„„„„„„„„„„„„„„„„„„„„„„„„„„„„„„„„„„„(2)4.3绘制初步方案„„„„„„„„„„„„„„„„„„„„„„„„„„„„„„„„„„(2)4.5模型制作分析„„„„„„„„„„„„„„„„„„„„„„„„„„„„„„„„„(4)4.4方案深入阶段„„„„„„„„„„„„„„„„„„„„„„„„„„„„„„„„„(2)5.结论 „„„„„„„„„„„„„„„„„„„„„„„„„„„„„„„„„„„„„„„(4)6.参文考献„„„„„„„„„„„„„„„„„„„„„„„„„„„„„„„„„„„„„(5)7.致谢 „„„„„„„„„„„„„„„„„„„„„„„„„„„„„„„„„„„„„„„(6)光盘(毕业设计全部资料电子存档)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绪论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目标。但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自然遭到了破坏,湿地逐渐在减少,因此对环境保护的行动迫在眉睫。本方案是对被破坏的湿地公园恢复性设计,尽可能使其回到被破坏之前的状态。本方案设计在人们亲近大自然的同时也能起到科普湿地知识的作用,教育宣传人们对自然的保护以达到人与自然和平相处。

以生态湿地公园为主题的创作原理符合了全国十八大中对生态建设的总要求,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总趋向。对于生态湿地公园的设计不仅仅要符合社会的需求所存在,同时要符合城市生活习惯的要求,使其在当代社会潮流中成为具有特色的一种创作及改造。本方案在满足于当今人们对于物质要求的同时,使其感触艺术之美,感触心灵之美,感触艺术风尚多元化的社会潮流。让人们更真切的感触到艺术带来的心灵触动及全新的感受,提升市民的艺术欣赏眼光和素质修养,丰富市民的休闲生活。减少人们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让人们拥有一个能够放松身心,倾听自然心声的空间。在今天,艺术元素逐渐向多重道路趋势发展,生态湿地公园需要富含美观性和生态性,将艺术融于自然之中,达到人文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设计理念

本项目依山傍水,以生态湿地的自然元素为主题,在“原始生态”的基础上,以创新的设计原则,大胆的创意,在功能上、设计手法上、空间划分上、整体风格上打破常规,融入自然元素,为人们创造焕然一新的自然生态基地。运用生态的自然元素与现代材质的完美结合,迸发出自然与人文的艺术创造力量。在构筑物方面,通过功能布局的合理划分,造型的外观造型的设计、材料的合理搭配以及色彩美观等方面来表现设计风格。在景观方面,运用生态的自然元素与现代材质的完美结合,充分考虑与周围现状的关系,合理的与其进行衔接。在铺装选材设计,植物绿化配置,功能分区规划等方面充分考虑生态性理念,竭力创造出一种具有特色的湿地公园设计。设计原则

3.1安全性原则

仿照美学及构造原理进行设计。在建筑物或构筑物以及公共设施的选材上,我们必须保证在施工之后没有危险性。在防洪方面,通过竖向设计,确保行洪排涝的基本职能。

3.2功能性原则

本次生态湿地公园的设计满足市民休闲娱乐,亲近自然,科普教育等基本功能;在符合人机工程的基础上最大可能的体现其美观效果。市民在其中能无拘无束的活动和学习。

3.3可行性原则

为喜欢自然的人们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场所是很有很大必要的,所以本方案的目的也是为了将图纸通过施工变成现实,为市民提供一个崭新的环境,所以整体方案的可实施性也是不可忽略的。

3.4经济性原则

采用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以最大的程度节约成本。本次设计最基本的出发点在于解决生态湿地的遗留问题,对其进行恢复性设计。在构筑物及公共设计方面也应该考虑艺术效果的同时注意经济的因素。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3.5生态性原则

作为养育生物最重要的生态湿地空间,使其恢复到受城市破坏前的天然状态。对于不易恢复的湿地现状,应尽可能的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运用人性化及生态性准则进行设计。

3.6文化性原则

利用生态湿地景观治理,重新梳理城市历史文脉,将历史文化融入设计之中,提升城市文化品位。3.7地标性原则

依托生态湿地空间在城市中的特殊形态,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感的景观标志,提升城市形象。

4.设计流程分析说明

4.1收集相关资料

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研究法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查阅国内外关于生态湿地公园恢复性设计方案和设计构思的相关资料,以及室外空间及建筑构造设计原理的相关文献。充分借鉴和推测国内外优秀景观公司的项目案例,通过科学方法与哲学方法的统一来掌握设计的方向与角度。如果看到优秀的设计和方案话,就会对其分析两点和比较有特色地方,通过不断地累积来给自己带来灵感。同时以前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集合,最终方案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初步方案有必要突出生态自然的特点,方案的设计强调新颖的重要性,让人们追求自然的美,原始的美。大量的初期资料的准备为接下来的工作内容奠基了依据。我对天津桥园公园,七里海湿地公园和哈尔滨群力新区湿地设计进行了考察,大量的了解观景塔,观景台,空中栈桥,水底走廊的设计及湿地植物配置的原则、发展要求,收集大量的关于湿地公园的恢复性设计的资料,通过参考项目的结论和自身设计进行充分对比,并且结合方案主题需要,确定方案的景观方案和各种构筑物的外观设计。

4.2设计定位

准确了解设计的主题,认真分析湿地以及各种构筑物之间的关系与布局,和导师讨论分析,最后经过全方位的思考与讨论确定方案设计及构筑的主要选材。

4.3绘制初步方案

绘制草图表达初步设计方案:在确定方案主题和构思后,继续讨论分析,在导师的帮助和指导下,运用手绘及草图大师绘制初步的概念性设计方案,首先注重的是整体的平面规划,划分好各个功能区域,接着细致分析构筑物的造型、材质等方面都进行仔细的考虑。先从网上搜集一些创意元素,将各种元素进行组合变化,然后进行挑选,并对其深入调动,最终确定景观设计及构筑物的方案设计。

4.4方案深入阶段

初步方案确定之后,接着进一步深入,调整最终完成方案,运用CAD及天正建筑绘制出具体的平面图和植物种植图,利用草图大师和犀牛建出三维模型,与指导老师谈论,经过几次修改之后,确定了三维模型。然后导入LUMION中渲染出较真实的效果图,接着一张张放入PS进行最终的后期处理,制作出与现实更加接近的效果图,最后制作出合适比例的实物模型。

建筑设计方面:

占面积较大的是空中栈桥,栈桥主要是由防腐木和钢结构以及不锈钢扶手构成。人们可以通过阳光草坪踏入空中栈桥的最低处,整个桥形似一个飘带的形状,飘逸且富有动感,走上桥后,可以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观赏低处湿地美景和周围连绵起伏的普洱茶山;接着来到观景台,观景台是由木制的,在两边分别有不同大小的观赏景观的视口,同时还有几个座椅,供人们休息;穿过观景台后,几步距离即能俯视入口广场,入口处是用两个螺旋状木结构来支撑桥的,入口广场和两边的停车场铺装运用相同的材质,像一个展翅的飞鸟;接着来到人造地形处,科普馆处于空中栈桥和人造地形结合处,科普馆置于地形平台上,是设计中的高点,科普馆建筑外延和观景台运用相同的材质,起到呼应的作用,窗户和门运用夸张的造型,给人以视觉冲击力;穿过科普馆后,来到构筑物至高点——观景塔,观景塔外形是下宽上窄的造型设计,以木结构形成双曲面,观景塔可以360度观景,视野比较开阔;出观景塔,沿着桥,渐渐向下走,可以俯视脚下的生态湿地景观和似有似无的水底走廊,接着回到最初的阳光草坪。整个空中栈桥是设计中的一个亮点,让设计不仅仅局限于地面,而是根据节点设计的不同需求,随之改变其高度,让人们零距离的感受设计的魅力。

景观设计方面:

参考我国及外国优秀湿地公园的设计方案,借鉴和对比自身的设计风格和特色,并在设计的过程中反复的修改调整,围绕生态湿公园的设计原理,首先将整体功能进行划分,根据不同功能的需求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空间形式,并且对各个区域具体设计。内部包含多种特色区域,例如停车场、野餐区、码头、广场、密林幽径、木栈桥、阳光草坪、生态湿地、盘山道和山顶平台等,各自具有不同特色的空间,使用不同的种植和铺装进行区分功能空间,这些空间相互之间完美的过渡和衔接,显示了设计的神秘和生活的多姿多彩。整体有三个高点,即观景塔,科普馆和山顶平台,形成呼应。湿地公园景观中在具体风格和各个功能分割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在用材,绿化配置等要素方面细致入微,最终使效果图饱满靓丽。

a.地形系统

除了一个稍大一点面积的山脉,在生态湿地区还有一些地形泡,地形之间形成丰富多样的空间,人们身临其境,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气息。在观景塔也是处在一个微地形旁的,仿颐和园万寿山的设计,人们在远处就能看到似有似无的塔。

b.道路系统 1.对外交通

项目两侧均有城市道路,交通较为方便,共设计了两个入口,都设计有停车场,方便游客们的需求。2.对内交通

为了不同于以往单调的交通,我设计了上下两层交通,其中上层交通主要是空中栈桥,形似飘带状,根据节点设计的不同需求来决定此处的栈桥高度。下层交通主要是木栈桥和园路还有山路等几种形式。上层和下层交通有两处可以相通,由于为残疾人考虑,因此其中也融入了无障碍设计。

c.绿化系统

湿地植物颜色的合理配置以及不同季节的观花观叶的不同搭配,对整体的设计有很大的影响。根据当地气候,对适合种植的植物进行精心搭配,应保证一年四季都有相应的花或者叶子可观赏。在选取植物时可着重挑选一些能涵养水源,有助于净化空气的植物,使公园空气更加清新。

d.设施系统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景观设计中的环境设施设计也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其中包括座椅设计,路灯及草坪灯设计,垃圾箱设计,指示牌设计等。整个设施系统的设计,都是运用木材为主要材料,通过外观造型的变换,给人以神似形异的感觉。

e.湿地系统 1.建立生态水网格局

湿地设计以水为主,因此水循环和水流的动力对生态湿地极为重要,水在不同季节的常水位以及水的来源是建立生态湿地的基本。所以根据项目现状地表面径流量,方案设计了三级淹没区域。根据湿地的生物需求,一级是永久汇水区,二三级是半永久的间歇水域。2.营造植物多样性

在生态湿地中增加湿生植物群落的种类,避免其它物种对原来生物的破坏。植物配置选用云南湿地的伴生植物,要在尽可以维持现状生物的前提下,丰富植物的多样性。3.营造动物多样性

湿地植物生境与动物生境相互影响着。因此,也决定了动物群落的多样性。

湿地中的这些动物相互之间形成了食物链,所以依据食物链生的态学原理,从食物链的低层到高层,最终构造出完整的生态系统。

4.5模型制作与分析

对整个方案的建筑、景观、设施设计进行分析,用cad布局按照一比一四百的比例绘制平面图,制作出实物模型。整体模型的制作前期,充分准备模型材料及所用到的工具,在构图方面注意结合疏密,景观注重在构筑物和湿地身上,注重各个节点的链接,所用材质和植物配置的搭配,是很重要的,经过细心的雕琢,黏贴等工序,在制作过程中加些创意元素并且适度夸张,给人以视觉冲击力,最终将精致的实物模型展现在人们眼前。结论

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挡我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会向老师请教或者查阅资料等方法去不断突破困难。在设计的过程中逐步的突破自我,我也在其过程中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找到了在遇到问题时快捷的解决方法。从概念性设计阶段到深入设计阶段,从设计的草稿到模型的实物制作,让我对生态市湿地公园设计以及建筑等有了全新的认识,同时也学习了国内外优秀的案例,提升了自己的建模及。感谢老师及小组伙伴对我的帮助,协助我完成整个方案及文本。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2014届毕业设计说明书

参考文献

[1] 张绮缦、郑曙阳,《室内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1 [2]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8 [3] 李朝阳,《室内空间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6 [4] 李振宇,《经典别墅空间建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 [5] 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江苏科技出版社,2000.8 [6] 周晰涛,《商业空间设计》,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6 [7] 郑宏,《环境景观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9 [8] 顾朝林,《概念规划—理论、方法、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2 [9] 冯信群,《公共环境设施设计》,东华大学出版社,2006.12 [10] 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6 [11][美]Katie Campbell 著,陈晓宇 译,《20世纪景观设计标志》,電子工業出版社

致 谢

不懈努力之后,毕业设计告一段落。对湿地公园从概念性设计到深入设计,再到模型制作,深入的做一套完整的方案,在这段时间中,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制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师老师和刘老师的指导,帮助我少走弯路,是老师的鼓励和指导才使我们顺利完成设计目标。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小组搭档和帮助过我的同学。同时,还要非常感谢四年来对我谆谆教导的老师,是你们的细心指导,才有我的今天。还有那些与我朝夕相处,经常帮助我的同学,是他们让我成长,让我回忆起大学四年,总是那么的温馨。

最后,非常感谢这四年来养育我,陪伴我的母校,愿您越来越好!

第三篇:城市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自然生态环境与各种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基础,人类传统的社会发展是以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因此,保护城市自然环境,使其能够源源不断的为人类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将环境生态保护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的全过程,才能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达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环境关系的目的,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规划可持续发展

【英文翻译】Na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ll kinds of resource is the human survival and th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of human nature, the tradit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is at the expense of the environment, can not achieve the go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Therefore, to protect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city, so that it can everfount for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material basis,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to the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in order to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To deal with people and natu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environment,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 city better life” the true value.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得到了不断地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生态规划的编制工作。但是在一些城市的发展建设中,依然有不少只注重短期经济利益,而不顾长期环境效益的行为,不注重生态规划和远景规划。当今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避免将城市的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污染的基础上,不在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这是我国在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所面临和必须的实际问题,城市生态规划将为此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1、城市生态规划1、1城市生态规划的内涵

从一般意义上,城市生态规划可定义为:城市生态规划是以生态学以及城市生态学的原理为指导,以实现城市人与环境的关系的平衡协调为目的,为城市居民创造最优城市环境的一种规划类型。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是追求社会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城市生态规划理论和方法的提出 ,可以说是人类为了迎接严峻的环境挑战所作出的一些努力 ,其积极意义均在于为了拥有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同时也说明日益加剧的城市环境问题和生态后果已迫使人们必须达成一种共识 ,为维护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条件采取协调的行动 ,促使人与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

2、可持续发展2、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生态城市是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的。同时兼顾不同时间、空间,合理配置资源,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保证其健康、持续、协调的发展。

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出发,纵观我国目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工作,应审慎地看待我国目前经常提及的所谓城市“超常规发展”的突进模式,决不能以牺牲地区环境品质和未来发展所需的生态资源为代价,用“向后代借资源”的方式求取一城一地局部的利益和发展,陷入短期突进,长期停滞的怪圈,而应该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城的路子。

3我国城市生态规划中存在的问题3、1对城市规划的宏观性、系统性和调控性不强

许多城市没有形成以总体规划为指导、分区规划和详细规划相协调的成熟完善的规划体系,屡屡出现没有规划就建设、规划跟着建设走的不科学情况,规划、设计、实施、管理还停留在比较粗放的层面,难以发挥城市规划的指导调控作用。

3、2污染问题

污染问题是城市中最突出的问题,可以总结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地污染、噪音污染等。各种污染由于生化反应,形成次生污染,污染物种类复杂多样。3、3土地的使用浪费现象严重

城市建设中滥用土地,大量征用农业用地,大量的农业用地和绿化用地过多过快地转化为城镇开发用地。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8年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全国耕地面积为18.2 574亿亩,比上一减少29万亩,这已是耕地面积第12年持续下降。与1996年的19.51亿亩相比,12年间,中国的耕地面积净减少了

1.2 526亿亩,相当于减少了一个大省,中国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据党国英等专家研究发现,从1980年到2005年,我国经济每增长1%,会占用2万公顷左右的农业用地,而日本从1965年到1984年GDP每增长1%,占用农地仅2 500公顷左右。也就是说,中国GDP每增长1%,对土地的占用量是日本的8倍。这表明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土地浪费现象非常严重。

3、4交通问题

城市交通过多依赖地依赖小型汽车,除了较大的尾气排放问题外,也加速了城市外延的扩大,越来越多的骑车加重了道路交通的负担,堵车成为城市的一种难题。另外交通事故、公共交通问题、停车问题等随着小汽车的增多,这些问题接踵而至。

4、解决方案4、1改变固有思维模式,转变城市规划观念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强调规划的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合理配置城市各类资源、确定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能力,建立制定科学的规划标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建立四维空间谋划观念,城市发展在时序上的部署是城市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四维空间的谋划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特征,城市规划作为全局性、长期的规划必须突破过去单纯追求二维空间的平面规划,进行四维空间上的协调与整合,必须展望更远的时空空间,审视更广的地域空间,透视更深的内部空间,从宏观层面上把握城市发展的定性、定向及空间结构等战略问题。

4、2污染治理方案

针对于废水污染,采用废水处理技术,例如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等。对于大气污染,常规的控制技术有洁净燃烧技术,即在燃烧过程中减少污染物排放与提高燃料利用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排放控制、另外可采用艳、尘和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将颗粒物从废气中分离出来并加以加以回收。噪声污染,合理安排城市功能区和建设布局针对于噪声大的对象采取降噪措施。对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可以采用较为先进的热解法,也可以采用卫生填埋法及焚烧处理等。

4、3土地乱用治理方案

针对于城镇改造乱占现象,一、应该广泛宣传,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保护耕地的重要意义的认识。

二、严格按国家政策开发建造,不得违法乱纪,以权代法,随意批改用地。

三、加大群众监督力度。

4、4交通问题治理方案4、4、1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性质,建立完善的道路系统。4、4、2全面掌握城市客、货流的流源、流向和流量,调整城市交通运营。4、4、3合理组织城市交通的运营路线和时间。实行单向交通、汽车和自行车分道行驶、错开职工上、下班时间。4、4、4开发各种新型的公共交通工具。

5、总结语

加强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掌握自然环境资源的有效利用,公共设施的充分开发,城市文化和历史的延续与发展,创造安全、高效、便捷、舒适、和谐的充满活力的健康环境。达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一个又一个繁荣的生态城市。

2012-2013第一学期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指导教师:孙晓璐

专业:工程管理

学号:2010310220

姓名:王坤

第四篇: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之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

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

摘要:在国家主席胡锦涛所作的十八大报告中,不但重申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而且将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四位一体改为五位一体,新增了一个“建设生态文明”,说明了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并将其

提到层面上来,坚持科学发展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突出环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同时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生态文明,突出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建设生态文明,就需要

进行生态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规划与管理涉及到诸多方面,本文就是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进行简单的介

绍。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对城市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但长期以来,由于城市规划在环境保护

方面的局限性,致使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本文在我国部分城市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内容,指出了城市大气、水体、固体废物和城市声环境发展的远景目标,阐明

了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规划的重要作用。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

合间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

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与管理;生态文明;美丽中国

1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特别是城市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些环境问题广泛复杂,其处置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环境管理作为运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等手段,为达到预期环境目标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活动,可以很好的预防环境问题的发生并对已有环境问题进行处理,在环境保护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完善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2城市的环境问题

城市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于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受上层建筑的影响,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2.1水体污染严重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球。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在七大水系中,以辽河、海河、淮河污染严重,在统计的138年城市河段中,有133个河段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西安、北京等许多城市也出现了供水危机。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2.2大气质量恶化

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以及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将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全国城市空气中总悬浮微粒浓度普遍超标,平均浓度达309微克/立方米;二氧化硫浓度水平较高,部分城市污染相当严重,北方城市平均值达到83微克/立方米。我国的本溪市也曾经因烟雾弥漫而被称为“卫星上看不到的城市”;而大气中 1

硫化物、氮氧化物业重超标导致了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酸雨,宜宾、长沙等城市酸雨出现频率大于90%,长沙降雨的平均PH值已达到3.54,酸雨的降落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加剧建筑物,铁道、桥梁的腐蚀与破损,给工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而由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2.3固体废物污染严重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物到处堆放,不仅有碍观瞻、侵占土地、传染疾病,而且在自身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

2.4噪声污染扰民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分布在51.5-65.8d B(A),其中洛阳、大同、开封、海口和兰州五座城市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超过60d B(A);道路交通噪声等效声级范围为68.0-76.3d B(A)。

3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主要内容

正是基于上述的环境危机,近几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开始运用科学的规划指导城市建设。城市规划的提出克服了以往城市发展的无序性、盲目性与随意性,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和法律保障。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的基础上,依据对城市环境质量现状的调查分析所制定的以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为目标的规划体系。按照我国环境保护应“坚持经济建设、城乡建设与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的总方针和总战略,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应主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它包括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3.2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烯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烟囱,提高道路硬

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和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和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3.3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

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受纳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当前我国七大水系的水质污染程度在加剧,范围在扩大,长江、黄河、淮河、松花江的污染水1996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为502.9亿吨,含化学需氧量704万吨、重金属1514吨,氰化物2457吨以及砷、酚类、油类等污染物数万吨;生活污水约占年排放总量24%,主要污染物是有机物。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水污染综合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是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减少污水排放量,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3.4城市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

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环境目标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率与处理、处置指标体系并制定最终治理对策。目前我国许多城市者处于固体废物包围之中,解决固体废物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的目的是依据城市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城市固体。

4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市是人类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改变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着高度的物质文明的集中地,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城市生命有机体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制约和依赖构成的统一体,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它包括社会结构、人工结构、资源结构、生态环境结构四个方面的内容。要实现这一多元、多介质、多层次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浩大的系统工程。要做好城市规划就要做到如下几点:

4.1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节约用水和水污染防治

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城市节水和水污染治理的各项政策,运用市场规则,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水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完善城市各类用水的区别水价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调整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要加大节水技术和设施的普及推广力度。以污水资源化为目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步伐,加强中水回用技术与设备的开发应用,处理好设施布局集中与分散的关系,注重污水处理的安全性和生态效应,努力建设节水防污型城市。

4.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

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是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要制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严格划定绿化用地面积,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加强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绿地系统。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城市绿化要鼓励采用节水技术和废水利用,尽可能减少绿地养护的水消耗。要结合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旧城有机更新,增加城市中心区的绿地面积。要建立并严格实行城市绿化“绿线”管制制度,坚决查处各种挤占城市绿地的行为。要鼓励农民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城郊绿化,引导社会资金用于城市绿化建设,增加城市绿化

建设用地和资金投入,尽快把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到新水平。

4.3以供热收费制度改革为重点,积极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

计划经济和福利分房旧体制下形成的福利供热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住房分配货币化新体制的需要,也是造成采暖能源浪费严重的重要经济根源。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变暗补为明补,逐步停止由房屋产权单位或职工所在单位统包的传统用热制度,改为由居民家庭(用热户)直接向供热企业缴费采暖,实行采暖用热商品化,采暖补贴货币化。采暖地区的城镇新建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凡使用集中供热设施的,都必须设计安装具有分户计量及室温调控功能的采暖系统。现有公共建筑和居民住宅也要按照分户计量、室温可控的要求逐步进行改造。积极推行按用热量分户计量收费办法,逐步取消按面积计收热费,更好地保证消费者的权益,提高采暖舒适度和热能利用效率。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关系广大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低收入居民家庭的冬季取暖保障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证改革的顺利推进。

4.4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旧城有机更新,重点解决城市建成区特别是中心区开发强度过大、人口密度过高、公共设施短缺、交通拥挤、环境脏乱等问题,坚决关停或迁移城区内污染严重的项目,清除违法违章建筑。要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普及推广,改善城市民用燃料结构,减少和控制城市大气污染。以通达、低污染、低能耗为目标,实行公共交通优先的城市交通政策,推进现代通讯技术在城市公共交通调度管理中的应用,积极促进城市交通组织和管理的现代化。城市环境综合治理,与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直接相关,必须推动全社会广泛参与,密切合作,共同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物质条件的建设和改善,还包括文化精神、道德意识的建设和改善,要将这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4.5围绕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领域,加强科技创新

城镇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集聚地,也是各类污染集中的地区。建设科技工作必须围绕人居环境质量的改善,研究气象环境与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关系,努力控制城乡建设活动可能造成的污染。在污水资源化、建筑节能、化学建材、建筑用钢、智能交通、住宅产业现代化等影响和制约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几个关键领域,加强科研攻关,加强技术集成,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全面启动污水回用示范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受水区城镇,要率先实现污水回用与污水处理能力的同步增长;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要直接瞄准回用目标,积极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力争实现跨越式发展。完善配套技术经济政策,推动建筑节能由局部试点转向大规模推广应用。强化先进适用技术在住宅建设中的应用,将经试点和示范工程实践检验的成熟技术和部品,尽快转化为生产力,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邹振扬.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

[2] 刘贵利.城市生态规划编制内容浅析,规划师论坛[J].2001

[3]黄肇义,杨东援.未来城市理论比较研究,城市规划汇刊[J].2001

[4]欧阳志云, 王如松.寻求区域持续发展的途径,生态学和持续发展,1993

[5]王建国.城市设计生态理念初探,规划师论坛[J].2002

[6]Hough M.Formed by Natural Process.A Definition of the Green City.In D.Gordon.1990

[7]王样荣.城市生态规划的概念、内涵与实证研究[J].规划师,2002

[8]邹德慈.城市规划导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9]汤茂林.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原则,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J].1999

第五篇: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

理想的生态城市

城市与和环境学院

07级资环3班王世贤

学号:20071136010019

城市生态规划——理想的生态城市

摘要:城市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由于快速的城市化,大量城市问题的滋生和蔓延日益侵蚀着我们的家园。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普遍恶化和区域生态支撑能力的持续衰退,建设生态城市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一种新理念追求。国外诸多城市和都市区纷纷开展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如美国的伯克里、克里夫兰和波特兰都市区,丹麦的哥本哈根市,澳大利亚的怀阿拉市等。国内已有14省(区)百余座城市编制了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其他省份也逐步将生态城市建设纳入其发展议程。虽然生态城市的理论与实践均已取得了蓬勃发展,但迄今全球尚未有一个公认的生态城市,甚至对于生态城市也没有一个完整而清晰的概念。纵观国内城市编制的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其所依据的思维观念、基本原理等多有缺失和弊端。因此,完善生态城市的概念内涵,探究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理,乃是当前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意义即是,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并且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中的各种问题,最终建设一个有利于人类居住的城市。关键词:城市生态规划;生态城市;基本原理;建设规划;意义

城市本是人类智慧的结晶,然而由于快速的城市化,大量城市问题的滋生和蔓延日益侵蚀着我们的家园,这就迫使人们必须寻求一种手段或方法来保护人类积聚的财富。同时人们也认识到简单的用技术手段来解决城市问题是远远不够的,于是许多国家意识到开展城市生态规划的必要性。可以说城市生态规划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它对于城市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理正是为规划思路和规划方法服务的,其主要包括:生态位原理、环境承载力原理、多样性导致稳定性与原理、食物链原理、最小因子原理和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化原理。其中生态位原理是分析生态适宜度,探讨与自然和谐、资源潜力相适应的资源开发方式和社会经济发展途径的理论依据;环境承载力原理则主要应用于城市生态系统现状评价、城市生态支持子系统各环境要素规划及城市人口规划,是确定城市发展规模的主要依据;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则为城市生态系统敏感性分析与生态服务功能分析提供理论依据,也是城市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它与食物链原理共同决定着城市结构的稳定特征;食物链原理是循环经济理论的基础,在城市生态产业规划中起着重要作用;而最小因子定律和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化原理也是城市生态规划高于一般单项或专项规划的主要原因,它从系统性和整体性角度体现了城市生态规划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然而,城市现代化的标志是雄厚的经济实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和实现社会公平。“生态城市”正是在新世纪全球生态浪潮中出现的城市发展新概念,它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层次认识;生态城市是人们对进入工业文明以来所走的路程进行深刻反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不断升华后所提出来的未来城市发展模式;它反映了人类谋求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意愿,体现了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因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态环境优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生态城市是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必然选择。生态城市的基本理念与目标要求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城市是一个人为改变了自然结构、物质循环和部分能量转化的、受人类生产活动和消费需求影响的人工生态系统。她以人为本,即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为核心,通过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界,且能与之和谐相处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回归于生态本征的城市发展要求用“生命原理”规划和建设城市,而不再以

“机械原理”装备和污染城市。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而言,协同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依关系和能量转化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此,建设生态城市,且能以其良好形象和功能带动辖域内外的可持续发展,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和目标要求:

(1)生态城市是一个中心城区与周围城镇和乡村紧密联系、与国内外都市相互竞争和补充的开放系统,既需以人口的适度聚集和持续宜居为基础,又要以社会经济与科教文卫的高度发展及其较强的辐射力带动周边乡村和与其他城镇的协同发展为宗旨。因此,生态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建设要考虑到自然条件、经济区位和辖域内外物流、资金、人流的聚散,以及政治、文化、科技的凝聚与辐射。即只有因地俱时地坚持以人为本和贯彻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均衡与非均衡和“五个统筹”之间的相依关系,才能使城市辖域蓬勃、健康地持续发展。

(2)生态城市不仅仅涉及辖域内外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空气、水体、土地、森林、动植物、能源和其他矿产资源的供需保障,而且也与城市所处的人工环境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的状态有关。它是一个以人的发展需要和能动作用为主导、自然环境系统为依托、资源流动为命脉、社会体制和管理体系为经络的复合机制系统。因此,应该和谐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相依关系,协同各行业和不同区位间的发展,在改善和满足当代人生活质量提高的同时,也能为未来人口留下较充裕的拓展空间和良好的生态本底。

(3)生态城市既要保证经济的持续增长,又要保障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即生态城市建设要有超前而合理的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生产力和人口格局及其相伴的技术支持和资源配置结构,拥有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结构、便利的交通和通讯网络,以及高效、和谐的服务、社会保障和调控体系,使城市经济、社会系统与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协同有序地发展和良性循环。

(4)建设生态城市,应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使城市辖域及周边具有多样而合理的生物群落结构、丰富的生物能量积蓄和持续增殖潜力,以及较强的环境调节能力和美好的生态景观;要加强人口数量的膨胀控制和人口素质的普遍提高,合理人口的消费结构和就业结构,使人口的生活消费在保障基本物质消费适度满足后,转向对服务、文化教育和环境享受的有序追求,以及适时地转移人力资源于这些部门就业;须加强“三废”治理和资源节约与高效利用,使社会生产和生活的消费需求与消费剩余不能超越人工参与下的生态环境的生产能力和消纳能力,即不能因过度索取和污染而降低环境质量和使生态循环功能退化。因此,建树资源节约型社会、增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支持能力、有序调控人口自身的生产,势在必行。

(5)建设生态城市,应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相依关系,即以发展带动社会稳定,以稳定促进城市有效发展。也就是说,只有通过高效的经济发展,才能缓解就业压力和消除贫困;只有坚持教育奠基、制度创新、科技进步和提高决策与管理水平,才能增强生态城市的发展活力和抵御社会、自然危机;只有合理收益分配,加强社会保障和法规体系建设,建树全民共同富裕和平安互助道德规范,推进公众参与、公平竞争的民主和现代文明进程,才能和谐人们之间的相依关系,保障生态城市稳定而有序地发展。因此,建构城市辖域不同层次需求的和谐型社会是以人为本、促进各项事业有序顺利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生态城市建设规划的原理

城市发展规划通常由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和基础建设四部分内容组成。前

三部分的规划内容既有联系又有差别,形成了一种“交集”,而基础建设规划是上述三部分交集的“交集”。就是说,对于制定城市的经济发展规划、社会发展规划或生态环境规划,必须考虑到“两两”和“三者”之间的相依与制约关系;而对于城市的交通道路、房屋建筑、给排水系统、公共场所配备等基础建设规划,均要考虑到上述三个方面的需求和保障。相较而言,生态环境规划则是城市有序发展和良性循环的基础,其目标旨在能够保障其经济繁荣、景观优美、环境清洁、人居舒适及其与外部地区自然环境的谐和。而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恰是上述多元集合、多边规划的综合协同,这是城市辖域人与自然生态生命系统有序演化的基本需求,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口可持续宜居的根本需要。

系统的内在结构和外部环境决定着系统的功能输出与状态演化,这是认识城市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解析城市的内外关联和机制、制定城市发展规划所需遵循的基本原理;处理好结构内部和结构之间的联系,则是制定生态城市建设规划成功的关键。城市作为一个有机关联的多元复合系统,其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生产力和人口的空间格局,以及社会结构是链接各子系统、各元素关系的中枢。产业结构既是生产能力和消费需求的关联映像,又决定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影响着生态环境的演化状态。城市的产业结构总是依据地域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和生态环境的支撑能力而变化,但不同的产业结构形态既决定着城市经济和人口聚集的规模,又因相应的资源配置和能源消费结构影响着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及可持续支撑的潜力,进而亦带动着技术、文化、教育和就业结构的协同调整。因此,改善城市和泛城市地区的生态环境必须依靠第三产业及其内部行业、产品结构和与之相伴的技术支持结构的有序调控,在促进经济发展、满足就业和生活消费需求的同时,借助技术创新和清洁型生产工艺的改造,带动资源特别是能源消费的结构性转移,以节约资源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益,减少污染排放和减轻环境的负荷压力;并籍助经济发展的反哺和科技、管理体系的创新,以寻求和利用更多的可再生替代资源,积极治理“三废”污染,不断改善和提高环境的质量。“土地是财富之母”,这意味着不仅人们的基本生存资料来自土地的富有和对自然力的转化,而且经济的扩张空间、人口的聚集规模、景观和生态建设的潜力均需要有限的土地资源和其可开发利用的强度来支撑。因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依靠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调整,在保障工业、交通和城区第三产业发展、城乡居住用地和基本农作耕地需求的同时,通过生态廊道建设和城乡绿地面积的增加,以及林地面积的扩大和林分结构的优化,以增强自然抗灾屏障和生态系统的消纳、调节功能;通过自然保护区和人文景观区面积的适度扩大,在保障生物多样性、特有和濒危物种繁衍与历史文化名胜观览的同时,增强生态自养功能和陶冶人们的自然、文化情操。

地理空间的自然、人文特性和社会经济的承载、调控能力,均需要因地制宜地合理产业和人口居住的格局,才能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协同有序地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制定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必须立足于区位特征和依靠城市辖区内不同等级城镇规模、商贸和居住功能的调整,工业转型和格局的合理分布,以及建城区和工业园区内土地配置结构的优化与园林、绿地及空间隔离林带的建设,旨在能持续主导其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且使各建城区、工商业组团和村镇居民点内经济发展、人居舒适、环境消纳和生态建设得以协同。

社会结构泛指社会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管理体系的制度性结构和人口、文化、消费类非制度结构。制度性结构是社会生产关系的集中体现,既依附于以产业结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力空间结构决定下的生产力发展需求,又调节、促

进诸生产力结构和人文类非制度结构的优化,从而推动着地域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生态城市的发展需要社会结构的有序调控和稳定支持。

值得强调的是,制定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应以上述几大结构为主,而不宜围绕状态来制定,否则会舍本求末、无所适从。究其根源是在一定外部环境条件下,城市的内在结构决定状态的适存和规模,决定效率和公平,进而决定着系统的能量输出和演化。另则,所谓的量变和质变,事实上均取决于适应外部环境下系统结构的变化。亦就是说,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只有系统的结构发生变化,才能引起系统质的变更和量的变化。这如同建造楼房一样,建筑学家总是以特定环境条件和功能要求下的房屋结构的设计为主体,进而链接楼房的功能单元、要素和材料的合理配置。楼房功能不同,其主体结构也相异。即使同一整体功能要求,但内在结构的技术设计不同,其功能的强弱和外观形象亦迥然有别。所不同的是,城市是一个更为复杂和多功能要求的动态、复合、开放系统,制定其发展规划就是依据系统的主元结构现状、潜力、外部影响和需求,进行未来发展的优化设计和抉择。因此,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只有通过设计和调整产业结构及与之相伴的技术结构,在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就业、贫富问题的同时引致资源或能源利用结构的改变,才能节约资源和解决环境问题;只有合理设计和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在促进三大产业、城乡基本建设顺利发展的同时加强植被建设,以保障土地资源综合效益的提高;只有有序设计、调控生产力和人居的城乡、局地格局,才能在促进经济、人居规模效应的同时改善城乡环境质量,减少面源污染,以有效保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的繁衍;只有科学地设计生态景观结构,使人文和自然景观合理配置,才能美化城乡环境和满足人们的旅游观赏需求;只有优化经营结构、管理结构、贫富差异结构、人口和人力资本培育结构以及投资结构等社会调控结构,才能促进经济高效、社会稳定地发展。也就是说,一个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应以诸大结构的合理调整和协调进而实现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转变为主,根据外部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国家和省上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以及域内发展需求和自然环境、资源、技术、人才的支持状况,调整城市辖域的内在结构,以扬长补短、增强整体发展功能和保障其可持续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及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城镇数量大幅度增加,开始进入依照城市规划进行建设的科学轨道。城市规划是城市的发展计划,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通过规划,可以合理确定城市的发展方向,规模和布局,统筹安排各项建设,协调各方面在建设中的矛盾,使之逐步发展成为设施比较“完善、环境清洁优美,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并能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现代化新型城市。因此,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城市合理布局及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互协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中国十分重视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立法,先后制订了一系列有关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法规。1984年1月5日,国务院颁发了城市规划方面的第一个行政法规《城市规划条例》,为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198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成为我国城市建设领域的第一部法律,从此,标志着我国城市规划工作进入法制化的新时期。

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中心,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城市建设是形成和完善城市多种功能、发挥城市中心作用的基础性工作,它必须与经济建设相互协调。当前,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同时,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并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一下城市规划的意义,即是,合理的城市规划可以保证城市居住和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并且有效地预防和解决城市中的各种问题,最终建设一个有利于人类居住的城市。

参考文献:黄肇义,杨东援.2001b.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城市规划.黄光宇,陈勇.2002.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

蒋志学.2000.人口与可持续发展.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杨志峰,何孟常,毛显强,等.2004.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规划.北京:科学出版社杨志峰,徐琳瑜.2007.12.城市生态规划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论城市人工湿地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论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城市人工湿地规划与生态景观设计论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市生态规划学实习论文

    城市生态规划学实习论文院系 专业班级资环一班学号1012060011姓名熊敏指导教师刘运伟 西昌学院20112年7月4日 4 论文摘要 (居中,黑体,小二,标题与正文空一行) 空中服务工作是航空......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原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规划研究所)成立于2003年11月,是我国重点高校中成立较早、实力较强的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和服务......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与规划

    浅谈城市湿地公园的保护与规划  前言 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与海洋、森林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和经济社会......

    城市生态规划学

    一、如何理解和运用土地供给的自然弹性和经济弹性 定义:地球所能提供给社会经济已经利用的各类生产和生活用地,以及人类尚未利用和难以利用土地的总和。 分类:通常分为自然供给......

    浅论城市生态规划

    浅论城市生态规划 摘要: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将生态学的原理和城市总体规划、环境规划相结......

    城市生态规划学

    城市生态规划学姓名:蒲金超 学号:2011391111 班级: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城市生态规划学姓名:尹光耀 学号:2011391122 班级: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城市生态规划......

    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人工湿地在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摘要]人工湿地处理污水作为一种较新型的技术,以其低能耗、高效益的特性在城市中、小型处理污水中被逐步认可并推广。文章结合工程实例,......

    城市生态理论与城市生态规划(合集五篇)

    一、城市生态系统过程与调控 1、复合生态理论与城市生态系统特征 2、生态系统特征对城市化的响应模式 3、城市景观生态与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4、城市化生态过程模拟与结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