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集锦3篇)

2023-01-06 08:58: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集锦3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集锦3篇)》。

篇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

3、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4、地方分权(政治权力相对分散在各级贵族手中,天子的身份只是“共主”,对诸侯以及下属的领地并无实际的治权),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5、族权与政权合二为一,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6、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7、贵族政治,君权有限。

篇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早期政治文明

1.早期国家起源及标志

⑴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

⑵地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⑶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的产生、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和礼制的初步形成。

2.黄帝确立了初步的政治管理秩序。尧舜禹时期政治制度特点:禅让制;基本的政治关系:民主推选。

二.夏商政治概况

1.夏朝政治形式的特点

⑴“家天下”制度。该制度传亲不传贤,“家天下”观念体现的是宗法观念,强调父系血缘关系,外戚干政无法体现“家天下”观念。

⑵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其本质是以“王”为核心的维护其统治的王权制度。其方式是父死子继或兄终弟及。该制度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在夏朝时,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商朝时,有时父子相传有时兄终弟及;到西周时,形成了嫡长子继承制;秦朝时,王位世袭制演变为君主专制制度。

⑶夏的基本政治关系:宗族关系。

2.商朝的政治形式的特点

⑴商朝实行方国联盟。商朝是一种方国与方国的联合体,各方国不是商王所分封。“方国”是指夏商周时期与中央王朝相对立的早期国家。他们是一种不成熟的、与中原地区的王朝比起来还带有很大部族性质的松散国家,是独立于王朝之外的。

⑵商朝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⑶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如甲骨文、“人牲”、占卜等体现这一特点。

⑷商朝实行内外服制度。内服由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之地,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王畿外臣服(被征服)商王方国,是商族以外的附属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由此商王与各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商王事实上是内外服联盟的首领。

三.西周分封制

1.商亡周兴。“周”本是商朝的外服方国,发源地在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陕西渭河流域一带亦称“关中”。西周时期居民基本上由国人(平民和贵族)与奴隶构成。

2.西周的分封制。

⑴含义: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等分派到各地,广建子国,即分土封诸侯,建藩卫制度。

⑵时间:公元前1046年—前221年。商朝已有分封,西周分封制始于周武王时期,西周将这一制度完善。分封制主要在西周时期推行,但是在西汉初年和明朝初年也推行过。

⑶目的:巩固西周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⑷对象:

①同姓王族:如封王室召公奭(shi)于燕、封周公子伯禽于鲁、封成王弟叔虞于晋、封武王弟康叔于卫、以及封王室周章于吴国;同姓亲族多在王畿周围;而且数量多。

②异姓功臣:如封姜尚于齐。

③先代贵族:如封纣王兄微子于宋国;封舜后代妫(gui)满于陈国;封尧后代于蓟;封夏朝大禹后代东楼公于杞、还有封神农氏后代文叔于许国;封颛顼后代熊绎于楚国;功臣和先代贵族与周天子并没有血缘关系。

⑸内容: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和功臣以及先代贵族,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周王为了巩固统治,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本族兄弟,建立起来的国就是城邑。

①诸侯的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在自己封国内可以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②诸侯的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述职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等义务。

⑹实质:贵族统治阶层内部的等级制度。西周分封制实行班爵制度规定诸侯的等级,最高统治者是天子,王以下有公、侯、伯、子、男五等,根据爵位的高低来分配土地的多少。分封制是一种分权体制,并不是集权体制。

⑺原则:①强干弱枝,大本而小末:强化周王室的地位。②亲亲尊尊:因亲分封、因功分封。

⑻特点:

①(对象)分封对象多,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也包括功臣、姻亲、先代贵族等。

②(政治)规定周王与诸侯相对严格的君臣关系。

③(结构)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层层分封,内部等级森严(如出行的仪仗冠服车马、吃饭用的刀叉、祭祀的礼器用度、墓葬变化等)。

④(分封内容)除土地外,还有人口、器物等。

⑤(分布)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

⑥(国家组织形式)地方分权型国家。

⑼结果:西周后期,王权衰落,分封制受破坏。春秋战国时代,分封制逐渐走向瓦解,最终被郡县制所取代。

⑽影响。

①初期:扩大了统治地区,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使周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局限性:没能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为地方分裂割据埋下了祸根。

②后期:随着诸侯国实力的增强,周天子权威逐渐削弱,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分封制逐渐崩溃(后被郡县制所取代),逐渐形成诸侯争霸的局面。

③历史遗存: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

四、西周的宗法制

1.来源:西周宗法制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它形成于商,兴盛于周,影响到整个封建时代。

2.含义:是按照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它是西周典型的政治制度。

3.目的:①为了维护分封制形成统治阶级内部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②保持奴隶主贵族的政治特权和垄断地位不致受到削弱。③为了加强对奴隶和平民的统治。总之,为了划分宗族内的嫡庶系统,用血缘亲情来维系王权的威严、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巩固政权的稳定。

4.内容:

⑴嫡长子继承制。

①内涵:古代宗室实际上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王或贵族通常娶许多妻子,而其中只有一个是正妻,王的正妻就是王后,其他妻子都是偏妃或称妾。正妻、王后为嫡,其他妃妾为庶;她们所生之子分别被称为嫡子和庶子。嫡长子只有一个,他是当然的王位继承人。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

②条件:嫡长子包括两个方面:正妻所生、第一个儿子,两者缺一不可。不管是在周王室还是在诸侯卿大夫范围内,只有正妻所生之子为嫡子。

⑵宗法等级制。

①形成:周天子以嫡长子世代继承最高执政权力,为天下大宗。其余诸子分封为诸侯,封为诸侯的庶子对天子来说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诸侯的庶子分封为卿大夫,他们对诸侯而言为小宗,在本家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长子继承。从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样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

②结果: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等级。

5.实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6.特点:

①嫡长子继承制,余子分封制。嫡长子继承制遵循的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②家国一体,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③形成森严的等级体制。嫡永远为大宗,庶永远为小宗;大宗永远是小宗领袖。

④大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7.评价。

⑴进步性:

①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关系,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通过血缘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关于土地、财产和政治权力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从而调节了贵族之间的矛盾,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巩固西周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

③宗法制凝聚宗族,强化了王权,“家”“国”一体(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

⑵局限性:宗法制依靠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随时间流逝就会逐渐疏远,封国一旦强大,中央的控制就会减弱;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法治意识不相符和。

⑶后世影响: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时至今日,宗法制不存在,宗法观念依然存在,其内涵体现在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①政治上,秦汉以后各朝代在王位继承上基本按照宗法制的原则来进行;形成“家国同治”的统治理念。

②思想上,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使忠孝观念深入民心,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易形成兄弟相亲、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的消极思想和重视嫡传、任人唯亲、惟上是从的作风;以及使“国人”形成“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盲目排外心理。

③习俗上,今天的编续家谱、认祖归宗、祭祖扫墓、光宗耀祖等社会风俗;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都是源于西周的封国;中国地名的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鲁、晋等)都受到了宗法制的影响。

五、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2.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带有浓厚的原始迷信色彩。

3.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结合,形成“亲贵合一”“家国一体”的局面。

4.地方分权(政治权力相对分散在各级贵族手中,天子的身份只是“共主”,对诸侯以及下属的领地并无实际的治权),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5.族权与政权合二为一,具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6.商周政治制度前后沿袭,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7.贵族政治,君权有限。

篇3: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王”的出现和“帝”的传说(早期国家的出现)

(1)时间;大约五千年前

(2)地区: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3)突出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贫富分化、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

(4)政治权力的更替方式:“禅让”(或曰“传贤”)

(二)夏商政治文化

(1)夏朝(BC2070——BC1600)禹开,桀(履癸)亡

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文化类型上属于新石器晚期,青铜文明早期。

2.夏朝已出现干支纪年日法,出现最早的历法——夏历。

3.政治特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国家变成了家族的私产→宗族关系从此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4.【补充】甸服制度。夏后氏构建与其他部落的隶属关系的一种行政管理方式。据说,在夏初,夏禹规定天子国都以外以500里为界,分为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缴纳贡赋,建立对周边地区的统治。

特点:①夏后氏与其他部落存在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②夏与其他部落关系较为松散。

(2)商朝(BC1600——BC1046)汤开,纣(辛)亡

1.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

2.商朝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

3.商代的政治特点有:

①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

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商王通过占卜手段主宰国政,一切政治事务都通过占卜进行决策。

4.【内外服制度】夏商两朝一种维系中央集权和部落联盟的政治体制,是西周分封制度的雏形。内服是商人本族的活动区域,外服是商族以外的方国,商王通过两种不同的管理制度来处理本族和臣服的外族的事务。

(3)西周(BC1046——BC771)武王开,幽王亡

1.其疆域东自大海,西抵羌戎,北达鬼方,南至荆楚。

2.政治制度:

Ⅰ.分封制:

①含义:周武王将子弟功臣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

②对象:周王子弟(姬姓贵族,主体)、功臣、前代贵族。

③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

④权利和义务:

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治理诸侯国,保卫国家。

诸侯的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可以制定自己的政策和赋税制度。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⑤特点:

⑥影响:

积极: a.政治: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扩大西周疆域;

b.文化:扩大了周文化的影响。

消极:后来随着诸侯国实力增强,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式,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Ⅱ.宗法制:

①含义: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整治联系的一种制度。

②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③实质:按照(父系)血缘宗族关系来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④大宗和小宗:

⑤宗法制的影响:

a.对西周,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有利于统治阶层内部的稳定。

b.对后世,对中国社会结构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内涵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中。

⑥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宗法制是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表现。

(4)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王权和神权密切集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高度集中。

下载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集锦3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集锦3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先秦的政治制度和礼乐文化1. 先秦的历史分期(BC21世纪—BC221年)(板书) 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期间经历了传说中的皇帝、夏商周三代和春秋......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一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夏商两代的政治形式,理解西周推行分封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理解宗法制的内容及其与分封制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新教材的第一堂新课,学生感觉新鲜。通过第一节准备课后,学生对新高中历史教学有了初步认识,事先......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夏、商、周的更替;夏朝的政治制度;商朝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 2......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 形式:分封制和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2. 特点:神权和王权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二. 走向大......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专题导学案: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Ⅰ)导学案编制:使用时间:2010.9编号:01 班级:小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早期国家的出现与特征,夏商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