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银行职业规划例文
中国银行职业规划范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银行职业规划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中国银行人员就得事先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书,让青春无悔。下面是由我整理而成的最新的中国银行职业生涯规划书,谢谢你的阅读。最新的中国银行职业生涯规划书(一)一、前言...中国银行人员就得事先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书,让青春无悔。下面是由我整理而成的最新的中国银行职业生涯规划书,谢谢你的阅读。
最新的中国银行职业生涯规划书(一)
一、前言
对每一位大学生而言,进入大学时一个人一生当中重要的里程碑,大学阶段为未来工作和生活做着相应的准备。当今的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的发展完善和实现,这要求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做出一个全方位的统筹规划,帮助我们选择一条最正确的适合自己的道路。
二、自我分析
1、个人成长
(1)家庭环境分析、我生长在一个的普通的家庭,父亲对工作严谨细心、对事业积极进取、为人真诚善良。母亲温柔娴淑、勤劳善良、心思细腻而有耐心。
(2)性格分析
我是一个性格开朗乐观的人。大多数人对我的评价是随和、踏实、做事有责任心。对人真诚,对工作负责,具有较强的协调能力,对环境具有较
强的适应能力。
我的兴趣爱好广泛,喜欢读书,有较广的知识面。同时,擅长体育运动项目。
但是我的性格中还存在着缺点。如自制力不够强。有时立场不够坚定,容易优柔寡断。做事情不够果断,2.能力优势
(1)专业技能: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商务礼仪、国际贸易、市场营销学原理、经济数学。获得大学英语四级、会计从业证书。通过系统的学习,扎实掌握了金融学有关方面的知识并可以自如运用,并有实践经历。
在校期间,掌握了会计、证券投资等相关技能。通过了相关课程的培训,具有较好的英语运用能力。大一年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大二考取了会计资格证。
三、职业分析
1.金融学职位分析
金融学类职位是人才市场较为热门的专业,涉及到经济领域,其收入及
待遇一直是其吸引众多人关注的地方。但同时想要在这方面突出,要求你要有强大的经济知识和素质。因此,想要脱颖而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才行。
2.招聘条件分析
随着国内市场的一步步规范化,无论是国有银行,私有银行,证券投资公司,保险公司等,其竞争力渐渐体现在对高端人才的竞争。
由于中国金融行业对于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业一直处于较为弱后的状态。实力强大,管理优良的国际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将会对国内本土的金融行
业带来强大的压力。因此对于现在与未来,我们中国的金融行业必须要有素质强的专业人才进一步改革优化我们金融行业的实力与竞争力。
四、就业环境分析
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金融行业也到了一个深水区,我们未来将会面临到实力强大的国际金融公司的竞争。同时国内市场私有金融行业的发展,也会进一步发展为竞争激烈的博弈。因而金融行业现有的状态将会有所改变。要想在未来竞争激烈的市场得以生存得以强大。因而新一代的金融人才将会引领中国金融走向新的舞台。
五、专业分析
金融专业培养具备、经济、法律、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的高素质人才能在银行业、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
六、确立目标
1.本科阶段:
通过在本科阶段的学习,熟悉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比较熟练地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具有向经济学相关领域扩展渗透的能力,能在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和经济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市场经济中有着广泛的就业路径。
2.深造阶段
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在大三时期就着手准备考研,通过深造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2015-2016 年 完成学业的同时,争取考上研究生。
2016-2018 年 若顺利考上研究生,在读研期间,为要自己寻找实习的机会。如争取一些到证券公司,银行实习的机会。让自己在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将自身兴趣和能力充分发挥。
若未如愿以偿考上研究生,将走向工作岗位从最基本的做起,学习工作经验,总结工作教训。
在工作的同时,不断充实自己。
3.工作阶段
目标职业:财务总监
岗位说明:
参与过较大投资项目的分析、论证和决策;
任职要求:
具有较全面的财会专业理论知识、现代企业管理知识,熟悉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投资、进出口贸易、企业财务制度和流程;资金筹划、融资及资本运作经验;
最新的中国银行职业生涯规划书(二)
一、前言
进入大学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活目标就由为充斥着激-情梦想的六月拼搏变成了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储备足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然而,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与家长老师的约束力的改变,往往会让初入象牙塔的我们迷失方向,大学生活过的浑浑噩噩,以致在四年后走出校门是茫然不知所措。
通过这一学期学习周老师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我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首先,“没有目标的船永远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职业规划让我们明确
自己未来的职业目标,并以实现这个目标的要求时刻约束自己,给自己寻求更加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动力。
其次,职业规划也给你四年的大学生活做了相应的规划,在每个阶段,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让没好珍贵的大学时光虚度,是大学生会更加充实。
最后,进行正确合理的职业规划,是将来进入职场时,拥有一份好工作的保证。甚至可以说,一个成功的职业规划即是一个人的人生规划,是生命走向精彩辉煌的基础。
所以,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进行具体详细的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自我分析
我是一个比较外向的女孩,性格开朗,很容易与人相处。我的父亲从事教育工作,从小就注重对我的文化素质培养,尤其是文学方面。我喜欢读文学气息强烈的书刊,逐渐形成了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但是我对于物理、化学没有太大的兴趣,导致物理化学成绩平平。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我父亲教会我的第一句名言,也是陪我一次次克服成长经理的困难的信念。再大的风浪,只要有不怕困难的勇气和为理想拼搏的勇气,我都可以坚持。我认为,生活的意义在于不断的为社会、他人创造出价值。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从小到大,从社会中汲取了太多的养料,因此,在自己力所能及之时,就应该回报社会。哪怕仅仅是为社会的建设增一块砖,加一块瓦,也是你生存意义的体现。
我对于金融有着极其深厚的喜爱,在这个专业能够以极大的热情去学习。
三、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我现在所学的专业是金融学,主要研究如何在不确定的条件下稀缺资源进行跨时期的分配。主要培养具有金融保险理论基础知识和掌握金融保险业务技术,能够运用经济学一般方法分析金融保险活动、处理金融保险业务,有一定综合判断和创新能力,能够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人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租赁公司、金融资产公司、集团财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及金融教育部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金融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是:
(一)商业银行,包括四大行和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国内分支机构。
(二)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
(三)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投资咨询顾问公司、大型企业财务公司。
(四)金融控股集团、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
(五)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
(六)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这是金融业监督管理机构。
(七)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八)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通常为保险方向。
(九)国家公务员序列的政府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高等院校金融财政专业教师;研究机构研?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薄?/p>
(十)上市(或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
董事会秘书处等
现在席卷全世界的金融危机,我认为对于金融学及相关学科的人来说,我认为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尽管众所周知,美国华尔街的无数大的银行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极少幸免,致使许多昔日高薪人士现在处于失业状态。可是大家也许忽略了这个问题,每次经济危机,最先感知和影响的是金融,而最先走出危机,迅速恢复的也是金融业,那时急需的通过本次危机吸取教训,建立更完善的金融体系,更需要大量的人才。所以,我认为,未来几年内,仍是金融学者展现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而且,只要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实践储备,把自己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无论出于什么样的情势下,都会有所作为。
四、职业分析
个人职业选项:
(一)大型企业财务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的投资计划人。
(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或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委员。
(三)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代表
选择理由:SWOT 分析
首先,从自我的个人因素来说,我的分析理解能力较强,善于分析思考问题。我所选择的这些职业,无一不需要深刻的洞察能力和紧密的思维能力,这一点比较有优势。这些专业都是和金融学(即我所学习的专业)对口性很强的专业,我通过大学或是以后研究生阶段充足的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与其他非专业的求职者来说,有更强的竞争实力。
其次,我所选择的职业,在目前看来是社会上收入处于中上层次的职业,对于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要求很
高,所以,有利于自己在大学生活学习中始终以更高的要求约束自己,做社会需要的人才。
最后,从我所选择的职业的劳动力市场分析,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金融体制,在市场经济尚不成熟、市场体制和机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特别是面对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挑战,无论是金融机构内部还是外部,都有业务拓展的需求。在目前分业经营的制度框架一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通过金融控股公司这一组织形式,既能在一定程度上享受综合经营的好处,又能在金融业务之间形成“防火墙”,从而有效地控制风险。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必将需要更优秀、更专业的人才,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也需要能给其投资、证券带来巨大效益的专业人士。所以这些职业有很大的劳动力市场。
大型企业财务公司、金融投资控股公司的投资计划人的工作内容:把握市场动向,与公司内部各部门密切沟通,根据市场动向做出准确的投资计划,确定投资原则、投资范围和投资策略;编制信托计划财产报告。胜任这份工作需要有缜密的思维和对市场透彻的分析及预见能力,当然首先要具备专业的金融学知识和其他的经济、投资学知识。
与职业选择目标的差距:我现在仅仅是个大一的学生,对于金融的了解确切的说,只有一学期,因为我是下半学期转到的金融系。所以,自己现在的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都与目标差距甚远,需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可是只要与梦想和为实现梦想而执着不懈的努力,我相信自己能行。
五、未来三年的学习计划
大二:上学期,主要把自己转专业之前的专业课程补修完,这样就可以与原来金融专业的其他同学处于一样的水平上。还应在学习的同时不只是单一的死记硬背,在理解中记忆,逐渐掌握更多的知识。下学期,选修课基本都完成了,就集中精力进行准备英语四级考试。
大三:主要是专业极强的课程的学习阶段,这一阶段,要注重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关注周围时刻发生的国内国外的经济金融形势,自己简单的写一些关于金融投资计划分
析,并及时与老师交流沟通,请老师指出其中的不足,自己不断改正。此外,在大三还应在寒、暑假到一些金融机构实习的机会,即使是做一些最简单的工作,也可以先对自己未来工作环境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实习过程中总结自己应该具备哪些必要的素质与能力。
大四:即将毕业的一年,学校开的课程会减少,主要是毕业论文的准备。而且,我目前的计划是考人大的金融学研究生,因为民大的教学水平与人大相比毕竟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大四的一年先不会急于找工作,而是更加认真的学习。但是,在学习的同时,也会积极寻找实习的机会,以便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这是在学校主要的学习计划,在未来的三年里,我会利用校园靠近人大、北大这些拥有金融学泰斗级教授的高校,在自己的空余时间去听课,积累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我会努力和那些教授-交流,争取能和他们成为朋友,这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肯定会有极大的作用。同时,建立自己的人脉交往圈,在与朋友们交往的过程中,让不同的思想进行碰撞,自己从中
总结新的思想经验。
我的职业目标对于就业者来说无论是学历还是能力要求都很高,所以,我可能在读完研究生以后还是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我的初步计划是先在财务公司找一份比较基本的工作,利用两年了解公司的基本金融运作情况,积累足够的经验以后,再向自己的目标迈进。
六、结语
一学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即将结束,周老师让初入大学懵懵懂懂的我对自己的未来进行了深刻明晰的规划,我在很短的时间内忽然知道了自己想做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虽然我现在仅仅是一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平凡的女孩子,但是我会带着我从小就铭记在心里的那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时刻的为自己的职业目标而努力。阳光总在风雨后,我相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自己四年甚至更久时间的艰苦拼搏,我的未来是一片晴空!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
第二篇: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
1912年2月,经孙中山先生批准,中国银行正式成立。从1912年至1949年,中国银行先后行使中央银行、国际汇兑银行和外贸专业银行职能,坚持以服务大众、振兴民族金融业为己任,稳健经营,锐意进取,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银行成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为国家对外经贸发展和国内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1994年,中国银行改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2003年,中国银行开始股份制改造。2004年8月,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成立。2006年6月、7月,先后在香港联交所和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成为首家在内地和香港发行上市的中国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是中国国际化和多元化程度最高的银行,在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29个国家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主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并通过全资附属机构中银国际控股集团开展投资银行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和联营公司经营保险业务,通过控股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从事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通过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经营飞机租赁业务。按核心资本计算,2009年中国银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十一位。
在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银行始终秉承追求卓越的精神,稳健经营的理念,客户至上的宗旨和严谨细致的作风,得到了业界和客户的广泛认可和赞誉,树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面对新的历史机遇,中国银行将坚持可持续发展,向着国际一流银行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
战略目标
追求卓越,持续增长,建设国际一流银行。
战略定位
以商业银行为核心、多元化服务、海内外一体化发展的大型跨国经营银行集团。商业银行为核心,多元化发展
以商业银行作为集团发展的核心与基础,拓展业务网络,扩大客户基础,增强产品创新能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核心竞争力。按照统一战略、统一品牌、统一客户、统一渠道的要求,发挥多元化服务的比较竞争优势,大力发展投行、基金、保险、投资、租赁等业务,发挥多元化平台的协同效应,为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金融服务。立足本土,海内外一体化发展
加快国内业务发展,做大做强本土业务。抓住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机遇,积极扩大跨国跨境经营,业务跟着客户走,延长服务链条,拓宽服务领域,构建海内外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做大型银行集团,长期可持续发展 加快结构调整,扩大业务规模,加强风险管理,优化内部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加快渠道建设,注重人才培养,夯实发展后劲,增强长期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商业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业务是中国银行的传统主营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及金融市场业务(主要指资金业务)。公司金融业务
公司金融业务为中国银行业务利润的主要来源。2007年,公司金融继续以完善客户服务体系、促进业务整体联动、加强产品创新及实施管理转型为重点,组建公司金融板块,加强条线管理。中国银行实行服务重点大型优质公司客户的发展战略,关注于与大型优质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同时明确中小企业业务是公司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致力成为中小企业高效、专业、能够满足全面需求的合作伙伴。
存款业务
中国银行积极应对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对人民币公司存款业务的冲击,大力发展人民币公司存款业务。 贷款业务
中国银行继续强化贷款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支持类行业的投入,实现信贷资源优化配置。
金融机构业务
中国银行注重与金融机构的全面合作,通过互荐客户、资源共享和共同开发新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中国银行亦通过纽约、法兰克福和东京分行进行美元、欧元和日元清算,上述分行和新加坡分行均为当地一级清算银行。
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
国际结算业务是中国银行优势业务。中国银行加强境内外机构联动,实现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
其他公司金融业务
中国银行提供支付结算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汇票、本票、支票、汇兑、银行承兑汇票、委托收款、托收承付、集中支付、支票圈存及票据托管等。
产品服务创新
中国银行配合公司客户最新业务需求,组合和创新公司金融产品;加大与金融同业的产品合作,积极开展同业间公司信贷资产的转让业务;推出融易达(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服务)、通易达(应收账款质押开证)、融信达(基于投保出口信用险的应收账款的融资服务)和融货达(货物质押融资)等产品,进一步丰富了“达”系列贸易融资产品种类;推出隐蔽型出口保理、D/A银行保付票据项下福费廷等新产品;顺应全球贸易主流结算方式的变化,在中国内地同业中首批加入SWIFT组织服务设施平台(TSU),实现国内首笔TSU真实交易。中国银行汲取国内外同业成功做法,借助战略投资者的经验,改进中小企业业务模式;修订中小企业授信政策制度,简化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操作流程;根据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推出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快富易”,为中小企业客户提供短期融资支持。
中国银行整合清算资源,在中国内地首家推出融海外分行与代理行服务于一体的系列支付产品“全额到账”、“台湾汇款”、“优先汇款”、“特殊汇款服务”,实现海外行与代理行业务共同发展,最大限度扩展了产品的覆盖面,填补了市场空白。其中,“台湾汇款”产品改变了该项业务一直由代理行包揽的局面,拓展了业务市场。个人金融业务
个人金融业务为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重点之一。中国银行继续完善个人金融业务的经营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组建个人金融板块,加强个人业务条线管理;重点推进网点经营方式转型、客户分层服务体系建设,以及零售贷款营销方式和审批流程改革;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优化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扩大利润来源。
储蓄存款业务
中国银行顺应个人金融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主动调整经营策略,推进储蓄业务与理财业务的协调发展。 个人贷款业务
中国银行大力推广“直客式” 营销服务,推广并完善在线集中审批系统。
个人中间业务
中国银行个人中间业务包括:本外币汇款、个人结售汇、外币兑换、代理保险和基金业务、代收付业务等。
个人结售汇和个人国际汇款业务是中国银行传统优势业务。中国银行不断扩大结售汇业务受理网点,加强与国际汇款公司的合作,增加了外汇业务来源。进一步细分个人外汇业务市场,将众多的外汇产品整合为“一站式”服务,创建了“中银汇兑”品牌。
中国银行紧紧抓住资本市场快速扩容、各类新兴投资产品迅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大力发展基金代销、代理保险等业务,实现了代理业务收入跨越式增长。
“中银理财”服务
中国银行积极拓展个人理财业务,致力于“中银理财”专业化建设。统一标准的理财中心已达366家,并拥有1,000余家理财工作室及众多的网点理财专柜,形成了广泛覆盖、多层次的个人客户理财服务渠道;组建了一支由200多名理财投资顾问和2,500多名理财经理组成的专业化理财队伍,向客户提供投资理财方案和投资理财系列产品等专业化服务;在境内主要城市机场开通“中银理财”贵宾专享通道,进一步完善“中银理财”客户增值服务体系。
私人银行业务
中国银行为个人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高净值个人客户提供私密、专享、创富、高质量的服务,成为中国银行个人金融业务新的发展平台。中国银行私人银行客户及管理资产快速增长,先发优势明显。
银行卡业务
中国银行继续加大银行卡产品的研发、营销、服务和系统建设力度。
渠道建设
中国银行中国内地机构拥有10,145个营业网点,是中国银行重要的战略资源。中国银行全面推广网点转型项目,分类别赋予网点核心功能,优化业务流程,实施关键绩效指针考核。中国银行继续加大对ATM等自助设备投入,并进一步优化设备布局和功能。
产品服务创新
依托全球服务网络和多元化服务平台,中国银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不断创新推出本外币理财新产品。继续推动海外财富管理专柜业务,为客户跨境资产配置提供了便利。进一步细分客户在消费和投资经营领域的融资需求,推出了“安心宝”二手房交易资金委托监管业务及“安易宝”二手房交易资金委托管理业务等与零售贷款相关的中间业务服务,提升了“理想之家”零售贷款品牌的影响。
加强银行卡产品推广,推出银联单币种长城公务卡、国航知音中银VISA奥运信用卡、中银携程信用卡、安利中银信用卡等特色产品,分别覆盖国内企事业单位公务支出、航空常旅客、商务旅游和商务采购等市场需求;推出中银大中联名卡、长城理想之家联名卡、长城中国人寿联名卡等细分市场联名卡产品。不断提升信用卡产品核心功能,开通长城人民币卡向中银信用卡自动还款功能;完成长城国际卡的EMV标准改造升级。金融市场业务
中国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主要包括:本外币金融工具的自营交易与代客业务、本外币各类证券或指数投资业务、债务资本市场业务、代客理财和资产管理业务、金融代理及托管业务等。中国银行主要通过在北京、上海、香港、伦敦及纽约设立的五个交易中心经营资金业务。
全球投资
中国银行全球投资主要包括外币投资和本币投资。
中国银行外币投资主要包括政府债券、机构债券、信用债券、住房贷款抵押债券(MBS)、资产抵押债券(ABS)、货币市场资金拆放等。
全球交易
中国银行交易主要分为自营交易、做市报价交易和相关代客交易。
在做市报价业务方面,中国银行强调业务发展与市场流动性风险控制的平衡,在银行间市场,中国银行保持了在结售汇、贵金属、人民币债券及人民币掉期业务的领先地位。
在代客交易方面,中国银行积极把握人民币利率上行以及汇率波动加剧的市场时机,加大了对远期结售汇、人民币结构性利率掉期等保值类工具的推广力度,带动了非利息收入的增长。
资产管理
中国银行本外币结构性理财推出331款产品。人民币资产管理推出16期8款产品。
债务资本市场
中国银行进一步优化客户服务,于年内推出了融资顾问业务。
基金代销与托管
中国银行紧紧抓住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大力拓展基金代销、托管和年金、社保、保险、QDII、QFII、信托、专户理财、直接投资基金等各类资产托管业务,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不断提升代销和托管业务的信息科技水平和服务质量,实现了基金代销与托管业务的持续、快速增长。
企业年金管理
中国银行于2007年成功获得了企业年金账户管理人资质,具备了账户管理人和托管人双资质,为企业年金业务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产品服务创新
新产品的设计与报价能力是中国银行金融市场业务主要竞争优势之一。中国银行始终秉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创新理念,凭借在外汇业务方面的丰富经验及战略投资者的专业知识,致力于通过开发创新及度身订造的资金产品及服务吸引客户。
中银香港业务
中国银行通过属下子公司中银香港在香港经营商业银行业务。中银香港是香港主要商业银行集团之一,通过设在香港的280多家分行、450多部自动柜员机和其他销售渠道,向零售客户和企业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中银香港是香港三家发钞银行之一。中银香港在中国内地设有15家分支行、在海外设有1家分行,为其在香港、中国内地、境外客户提供跨境银行服务。持有中银香港全部股权的中银香港控股于2002年7月25日开始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中国银行持有其65.77%的股权。
2007年是中银香港在港服务90周年。在90年的历史进程中,中银香港与香港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共繁荣,赢得香港各界的广泛支持和由衷信赖,成为香港金融界一支重要力量。2007年也是中银香港实施2006-2011战略计划的第二年。中银香港将凭借在香港的雄厚基础,巩固在中国内地的地位,在区域市场建立战略据点,致力成为最佳金融服务集团。
代理业务
中银香港持续优化股票业务服务平台并提升服务水平,代客买卖股票业务表现突出。此外,新推出的私人配售服务亦受到客户欢迎。
香港地区的人民币业务
中银香港获得中国人民银行授权继续担任香港银行人民币业务的清算行。并继续拓宽服务范围,积极推广人民币综合理财服务。2007年,配合香港获得发行人民币债券的机遇,中银香港陆续成功担任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银行发行的人民币债券的联席牵头行及簿记行和配售银行之一,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资金产品业务
包括结构性票据和股票衍生权证产品,以及中国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产品。新产品获得客户欢迎,销售成绩理想。2007年,中银香港进一步扩展了现金管理的服务平台,为重点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现金管理服务。
中国内地业务
中国内地业务方面,中银香港在积极发展自身业务的同时,继续与中国银行发挥联动效应,双方通过相互的业务转介,互利共赢。
作为中银香港 “双线并进”中国业务发展策略的重要一步,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商中国”)已于2007年12月24日正式开业。南商中国总行设于上海,经营全面的银行业务,包括人民币零售银行业务。中银香港及集友银行的内地分行继续以现有外资银行分行模式经营,重点发展企业银行和外汇业务。
投资银行业务
中国银行通过中银国际控股集团(以下简称“中银国际”)经营投资银行业务。中银国际通过其在中国内地、香港、美国、英国及新加坡设立的分支机构为国内外客户提供包括上市融资、收购兼并、财务顾问、证券销售、投资研究、定息收益、衍生产品、结构产品、资产管理、直接投资、杠杆及结构融资、私人财富管理等广泛的投资银行产品和服务。
业务经营
中银国际全力推进“商人银行”发展战略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品线持续拓宽,服务品种不断增加,战略转型成效显著,与本集团的业务联动日益密切,核心竞争力与品牌知名度与日俱增,在动荡加剧的资本市场和日趋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中创下公司成立以来的经营业绩新高。
承销与财务顾问
中银国际以全球协调人、账簿管理人、保荐人或牵头经办人的身份成功完成了多个上市项目的公开发售工作。按照承销额计算,中银国际在香港2007年新股承销榜上蝉联第三名。
证券销售交易 中银国际建立了全球化的机构客户网络。得益于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中银国际在股票销售及交易市场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中银国际与中银香港通力合作,通过其广阔的分销网络加强证券销售及交易业务。年内跻身港股现货市场交易量前三名。
定息收益
中银国际于2007年以安排行、联席全球协调人和簿记行等身份成功在香港为多家企业及金融机构发行债券(包括人民币债券),并在中新集团的首次海外债券发行中首创了债券连接期权证的产品结构,荣获《亚洲货币》杂志颁发的“2007最佳高收益债券奖”。
资产管理
中银国际旗下合资的资产管理公司-中银保诚的业务继续保持香港市场前列,2007年管理的总资产增至433亿港元,较上年上升51%。中银保诚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推出了第一只以沪深300指数为标的境外交易所买卖基金产品,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
直接投资
2007年,渤海产业投资基金成功参股包括天津钢管集团等数个大型项目,在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领域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并荣获《亚洲资产管理》杂志颁发的“2007中国最具创新产品奖”。
杠杆及结构融资
中银国际致力于为客户设计和提供高质量的融资策划方案,专注于财务顾问、过桥融资、杠杆融资、结构融资等服务,为杠杆收购、企业重组、策略性并购、项目建设及其他投融资活动提供资金支持。
私人财富管理
中银国际密切关注亚洲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趋势,2007年在香港组建了私人财富管理部,向拥有高资产净值的合资格个人客户提供全面投资咨询、证券买卖、资产组合咨询以及一系列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
中国内地业务
中银国际通过中银国际证券经营内地业务。中银国际证券主要经营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与承销业务,证券经纪业务,债券自营业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证券投资咨询(包括财务顾问)业务等,在中国内地17个主要城市设有20家营业部。中银国际证券是内地主权政府债券及中国公司及金融机构债券的承销商。2007年,以中国主权政府债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券承销份额计算,中银国际证券在内地券商中蝉联第一。
中国银行的客户基础与业务网络为中银国际进一步扩展中国内地业务提供了广阔的平台。2007年,中银国际证券成功担任了中国部分大型企业首次公开发售项目的主承销商,在承销业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可。由中银国际和中银国际证券担任主承销商的中国第一个“先A后H”的首发项目-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开创了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的全新发行方式,体现了中国银行投资银行跨境业务运作的优势。
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
中国银行通过在香港注册的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集团保险”)经营保险业务。中银集团保险主要经营一般性保险业务,并通过与中银香港控股共同持有的中银集团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集团人寿”)经营人寿保险业务。中银集团保险目前在香港拥有6家分公司,在香港财险市场处于主导地位。2007年,标准普尔给予中银集团保险“A-”的信用评级,肯定了中银集团保险稳健的财务实力。
香港一般保险业务
2007年,面对香港保险市场激烈的价格战,中银集团保险一方面避免参与恶性竞争,另一方面通过开拓及改良产品,提升产品的深度和广度,扩大营销网络,以加强竞争实力。开发并改良了包括:“康儿住院保险计划”、“航空险”、“核心综合保障”等产品。在不影响整体业务的前提下,对险种结构进行了调整,大力拓展低风险业务,收窄高风险业务的承保条件。通过优化业务组合,扩大医疗保险等低风险业务量,有效的降低车险、船舶险等业务占比。
香港人寿保险业务
中银香港控股和中银集团保险分别持有中银集团人寿51%和49%的股权。目前,中银集团人寿在香港经营个人和团体人寿保险业务,于北京设有代表处。
2007年,中银集团人寿与中银香港继续加强合作,逐步显现协同效益。中银集团人寿配合中银香港客户的需要,利用中银香港的销售及市场网络,推出多项保险新产品,积极推广期付保费及投资相连保险产品,不断优化产品结构。
中国内地业务
中银集团保险于2005年1月成立全资子公司中银保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保险”),在内地经营保险业务。2007年,中银保险的注册资本金增至20亿港元,偿付能力显著增强。2007年是中银保险寻求发展与突破的一年,中银保险加快了机构建设及业务拓展,增设了车辆保险部,形成了工商保险、个人保险、水险和车辆险四大业务单元,调整完善了分公司的组织架构。于年内完成了12家内地分公司的筹建工作。至2007年底,中银保险已经在16个省份设立了分公司,业务覆盖了全国的大部分地区。
中银保险与多家国际知名的保险经纪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建立了广泛的业务合作关系。与国内多家企业开展了大型项目合作。
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中国银行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投资”)从事直接投资和投资管理业务。中银投资是中国银行对外直接投资和投资资产管理的重要载体,中银投资在港澳地区、中国内地和海外等进行多种形式的投资活动,涵盖企业股权投资、不动产投资、不良资产收购及处置、资产管理等领域。
业务经营
2007年,中银投资服务于中国银行发展战略,大力提高自主经营和市场化运作能力,丰富投资组合,拓展投资领域,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不断强化内部机制建设,实现了业务的全面发展与提升。
2007年,中银投资审时度势,审慎开展投资业务,合理规避价格波动风险,确保实现稳定收益;加强投资项目价值管理,提高经营回报,实现保值增值。同时,科学判断市场走势,把握机遇,适时增值退出,取得了满意的投资回报。2007年,中银投资进一步加强了与知名投资银行、专业基金、资产管理公司、内地政府部门及战略合作伙伴等在相关业务领域的合作,促成了多项企业股权投资。中银投资延伸价值创造链,尝试以新的模式作为业务发展扩大的基础。2007年,中银投资在壮大IPO投资基础上,拓展私募投资,扩大了基金投资规模,开展境外投资市场考察,取得了实质成效;在经济快速增长、资产质量持续改善等大环境下,中银投资基于独资买断、合资买断、结构交易等成熟模式,探索推出收购权益、收购抵债资产、资产平移等新业务模式,在发挥自身平台作用,协助处置系统内资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向兼并重组方向进一步推进。
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
2006年12月15日,中国银行成功收购了亚洲领先的飞机租赁公司-新加坡飞机租赁有限责任公司(Singapore Aircraft Leasing Enterprise Pte.Ltd)。这是中国银行首次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标志着中国银行成为中国首家进入全球性飞机租赁业务的银行。在收购后不久,该司更名为“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
截至2007年年末,中银航空租赁的飞机投资组合共有76架飞机,分别服务于19个国家的29家航空公司。公司共有来自多个国家的63名员工,其中,新加坡总部有55名员工,欧洲和美国各有4名员工。
2007年至2012年,空中客车公司和波音公司将陆续向中银航空租赁交付60架飞机,其中有45架已出租给各航空公司。中银航空租赁成功把握了有利的市场条件,形成了一个强劲和持续的租赁收入渠道。中银航空租赁将积极捕捉市场机会,通过收购资产和提供全能服务增加收益,其中包括为全球航空公司提供购机预付款融资。
中银航空租赁积极推动中国银行进一步开拓在国际飞机融资市场的业务机会。2007年上半年,通过中银航空租赁的工作,中国银行伦敦分行为英国航空公司(British Airways)的4架空客A321飞机提供了债务融资。
中银航空租赁通过一年的成功运营,有力地证明了其对中银集团所创造的价值。凭借中国银行的资源和财力,中银航空租赁已做好准备跻身于飞机租赁领域的全球领先公司之列,并将继续致力于帮助提升中国银行在全球飞机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中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银基金”)是中国银行于2008年1月8日收购中银国际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分别持有的67%和16.5%的股权,与贝莱德投资管理(英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目前中银基金的主要业务包括为境内投资者发行和管理基金产品,并致力于为机构及个人客户提供各类投资管理及顾问等服务。
中国银行高度重视拓展资产管理业务,中银基金作为中国银行在中国内地大力拓展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力量,将充分借助中国银行强大的网络资源、客户资源等优势扩大销售渠道、发展业务,进一步提升综合竞争力。
业务经营
中银基金管理的“中银中国”、“中银货币”、“中银增长”、“中银收益”四只开放式基金在2007年均取得了较好的投资业绩,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认同。中银中国基金及中银增长基金被《证券时报》连续评为五星级基金,中银中国基金荣获“2007中国明星基金奖”。
中银货币市场基金始终将安全性和流动性放在首位,在2007年货币市场基金普遍面临巨大赎回压力和流动性风险的情况下,中银货币基金有效地防范了流动性风险,得到了广大投资者的认同。
第三篇: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个人贷款
借
款
人(保证人)收
入
证
明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衡水河西支行:
兹我单位
,性别
,身份证号码:
,现固定住址:
,属我单位(辖区)公务员
正式员工
临时工
下岗待业
现役军人
其他,已工作
年,现工作岗位
,月收入(大写
元整,小写
元),收入比较(稳定,不稳定)。
本证明真实准确无误,愿对其真实性及所发生的一切后果负法律责任。
特此证明。
证明单位:
盖章:
联系电话:
公司地址:
****年**月**日
第四篇:中国银行
小
微企业发展七项措施,全年新增小微企业贷款1,455亿元,中银信贷工厂中小企业信贷 客户突破6万户。全球现金管理平台客户新增3,636家,增幅52.6%,成为GE、LG电子、爱立信、空客等全球顶尖的跨国公司现金管理合作行。集团完成国际结算业务量3.92万亿 美元,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完成跨境人民币结算量5.32万亿元,同比增长34%,市场份额 中国内地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超过上年增量。积极发挥国际化优 势,在全球创新推出中小企业跨境投资撮合服务,帮助国内中小企业引进国外资金和先 进技术,着力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国内中小企业走出去和国外优质中小企业 进入中国的向导。先后组织中意、中德、中法中小企业合作论坛,提供跨境撮合服务,受到 国内外中小企业、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创新中银接力通宝产品,改进小微企业流 动资金贷款流程,解决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续贷问题,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打造中小 企业网络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中银网络通宝、沃金融、一达通、中银网融易等网
络金融服务模式,有机结合线上服务和线下服务。加强风险管控和合规经营,健全资产质量 管控预警机制,不断提升甄别和化解信用风险的能力,中小企业贷款质量稳定可控。
年末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0,38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55亿元。中银信贷工厂模式授 信客户突破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9.65%,贷款总额突破3,5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客户贷款
本行围绕实体经济需求,持续优化信贷结构,贷款规模保持平稳增长。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国 家制定的重大战略、惠及民生的重要领域和走出去的重点项目。节能环保、信息消费等 战略性新兴行业贷款占比上升,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贷款占比下降。中国内地小微企业贷款增 速超过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超过上年增量。年末集团客户贷款总额84,832.75亿元,比 上年末增加8,754.84亿元,增长11.51%。其中,人民币贷款总额63,390.52亿元,比上年 末增加5,975.98亿元,增长10.41%。外币贷款总额折合3,504.2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 443.08亿美元,增长14.47%。中银
易商报关即时通业务连续8年同业第一,市场份额为35.49%。创新网络融资模式,推广 网络通宝服务,并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小微客户提供快捷、高效的线上循环信用贷 款,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2014年网络通宝发放贷款1,772.93亿元。跨境服务体系 进一步完善,为跨境电商客户提供本外币支付结算服务,并面向跨境个人客户推出一站式的 在线出国金融服务 建设银行
本行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战略性业务,持续推动业务小 额化、标准化、批量化、集约化转型。2014年,本行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以小为 主、以微为重,主动对接有市场、有技术、有诚信、重环保、促就业的小微客户金融 需求;推广应用“助保贷”业务模式,推进集群化客户服务;持续优化系统和业务流 程,运用零售化的评分卡工具支撑小微企业信用评价,小微企业贷款的可获得性大幅 提高;拓展电子渠道应用,以自助申请、支用、还款为特点的“网银循环贷”业务大 幅增长;依托小企业经营中心的标准化、集约化处理优势,在网点为客户推荐和办理 小企业业务,进一步提高服务覆盖面。于2014年末,按照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 四部门联合下发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和银监会最新监管要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11,429.28亿元,较上年新增1,534.68亿元,增幅15.51%;授信客户数249,737户,近年来本行创新推出“助保贷”业务,在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取得 显着成效。“助保贷”业务,是由政府和本行共同筛选企业组成“小微企业池”,由 政府提供的风险补偿资金和企业缴纳的保证金共同组成“助保金池”作为风险缓释方 式的信贷业务。本行按照风险补偿资金的一定倍数向入池企业发放贷款,用于支持小 微企业生产经营周转。“助保贷”业务通过政、银、企三方合作,缓解了银企信息不 对称及小微企业缺乏有效增信手段的难题,较好地控制了小微企业信贷风险。
“助保贷”业务自推出以来,受到监管部门、各级政府、广大小微企业的一致认 可。“助保贷”产品曾荣获银监会“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特色产 品”奖和中国中小企业协会“最具创新性企业金融服务产品”奖。截至2014年末,本 行37家一级分行已有36家开办“助保贷”业务,与各级政府搭建“助保贷”平台超 过700个,累计为1万多户小微企业提供近800亿元贷款资金,间接带动就业岗位30 余万个。目前贷款客户超过5000户,贷款余额超过250亿元,资产质量保持良好。
在“助保贷”模式基础上,本行进一步拓展合作平台,与多方合作推广“类助保 贷”业务模式。例如,本行与江西省财政厅、工业园区管委会合作推出“财园贷”业 务,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合作推出“深银通”业务,与广西自治区工信委合作推出“惠 企贷”业务等。
本行将持续推进小微企业金融创新,增强服务功能、优化服务方式、丰富服务产 品,与广大小微企业“以诚相贷,建设未来”。工商银行
2014年12月末,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5,254.44亿元,其中,中型企业
贷款余额28,039.04亿元,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215.40亿元。境内中小(微)企业贷款情况
人民币百万元,百分比除外
2014年12月31日
2013年12月31日
项目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中小(微)企业贷款
4,525,444
44.8
4,386,581
47.8
中型企业
2,803,904
27.7
2,516,812
27.4
小微企业
1,721,540
17.1
1,869,769
20.4 注:(1)占比为占境内分行贷款的比重。
(2)2014年小微企业贷款包括向小型、微型企业发放的贷款,个体工商户贷款以及小微企业主贷款。
2014年农业银行:截至2014年末,本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749.2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16.19亿元,增速19.9%,高于全行贷款增速7.8个百分点。2013年工商银行:
。持续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87万亿元;创
2013年建设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增幅15.89%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894.6亿元,较上年新增15.89%;授信客户数231,961户,新
增29,554户。获评银监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表现突出的银行”。
2013年中国银行:
年末本行中国内地小企业贷款余额为9,186.0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60.84亿元,比上年
多增183.09亿元;增长11.68%,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2013年农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增加1,571.16亿元,增速高于全行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
截至2013年末,本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133.0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71.16亿元,增速23.9%,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11.6个百分点。
2012年中国银行: 年末本行中国内地小企业贷款总额为8,225.2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44%,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2012年农业银行,本行小微企业贷款 客户数43,497户,贷款余额5,998.0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11.78亿元,增速25.3%,高于全行各项贷款增速11.2个百分点。
2012年建设银行: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 7,454.53 亿元,增幅 17.97%
2012年工商银行
第五篇: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 客户简介: 客户简介: 中国银行,全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之一。业务范围涵盖商业 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领域,旗下有中银香港、中银国际、中银保险等控股金融机构,在全 球范围内为个人和公司客户提供全面和优质的金融服务。按核心资本计算,2005 年中国银 行在英国《银行家》杂志“世界 1000 家大银行”排名中列第十八位。目前全行共有员工约二十
余万人,分支机构遍布全国各省份及海外。
项目背景: 项目背景: 中国银行原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在 1996 年设计,1997-1998 年开发完成并于 1999 年 在全辖推广应用的人事信息系统。系统采用总行、一级分行两层的部署模式,主要功能集中 在对于数据及处理结果的记录; 主要使用者是信息管理岗位的人员。随着中国银行股份制改 革以及中行在全辖开展的人力资源战略改革等工作的深入开展,原有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已 经越来越不能适应中行的变化和要求,因此,建立一套集中、完善、且能适应未来中行人力 资源战略的系统,势在必行。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选择东软慧鼎(TalentBase)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立一套面向全行应用、支持集团化管控 模式与大集中部署的“集团版 e-HR 系统” 建成后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将是一个“业界先进与系统全面、统一规范与灵活拓展、层层汇 总与数据集中、全员参与与权责明确、流程优化与高效便捷、信息共享与决策支持、纵向管 理与协同运作、助力变革与改善业绩”的集团化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具体而言,将会 助力中国银行实现如下目标: 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平台,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规范人力资源管理业务流程; 实现全辖人力资源信息的共享; 实现总行、省分行对辖内人力资源的实时监控和动态管理; 提供员工门户,实现人力资源系统的员工自助服务; 提供经理门户,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信息和工具支持; 提供人力资源战略支持功能,实现薪酬设计、人力资源规划、绩效考核和员工满意度调 查支持功能。项目特点: 项目特点: 中国银行的 e-HR 系统是中行 IT 蓝图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行的核心业务系统中的 CBS、MIS 等系统提供机构、岗位、人员等有关信息,是员工指纹采集的通道,是关联系统数据基 础应用的支撑系统。人力资源门户是中国银行 e-HR 系统的一大亮点与特色,即为员工提供的人力资源公共管理 内容,又为各级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了协同办公的平台。在面对中行如此复杂与庞大的管理结构的时候,其各个业务模块间的关联性与智能性变得
尤 为重要。正因为如此,系统中采用了自动化的流程机制,以流程来驱动业务,从而带动全部 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最终实现了横(人力资源部各职能模块)纵(总行、一级分行、二级 分行)两个方向相互交织的适应中行企业发展战略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客户反馈: 客户反馈: 中国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集中式部署的,部署在中国银行总行,覆盖了中国银行境内 各级机构,主要包括中国银行总行、32 家一级分行以及 300 余家二级分行。通过系统的应 用,帮助中行实现:
1、把中行从收集数据、做报表等重复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以前每次总行要统计一些报表,都需要多次跟分行进行沟通,无数次的电话解释,甚至经常要把全国人事信息这条线的 人员集中起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讲解报表的数据说明和填报方式,然后分行再回去手 工的收集数据,整个过程耗时又耗力(视报表的不同,需要 1 周到 2 周的时间);同时 还不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实施新系统后,各级行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轻松的制作所需 的报表,省时又省力。
2、为中行的核心银行系统、财务等业务管理系统提供组织、人员的基础数据,从而保证中 行范围内不同系统间上述基础数据的一致和共享;
3、规范业务流程,加强业务管控,避免管理风险:中行系统是大集中的部署方式,随着系 统的推进,各级分行的业务流程都需按照总行规定的模式进行,一些重要的操作必须被 上级行批准后才能进行;同时各级行可以根据授权查看和监控下级行的具体业务操作,从而可以很大限度的减少了管理上存在的一些混乱、漏洞和风险;
4、自助系统和门户系统的开放,将把人力资源管理的范围扩展到全行,使得人人都参与进 来,可以使得员工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和自己相关的一些人事信息和人力资源政策;
5、BI 的实施,将使得管理层可以方便的获取到各种人力资源管理数据,可以对这些数据进 行需要的各种分析,从而为中行的人力资源策略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