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泵站集水井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运用分析论文
泵站的集水井自动化排水方案预设
1.1 集水井机械自动化排水方案设计
在针对泵站的集水井机械化设计过程中,保证工作能够有序进行的根本因素就是感应探头,三个探头主要的作用就是为了确定水位,进而完成排水的控制,在适当的水位时能够及时的停止工作,或者做到及时的排水。
当水位降低到一定的程度以后,就会触发另外的感应探头,从而能够做到及时的电源断开,这样就能够及时的断开排水装置。而当水位重新回到上面位置的时候,就会触发最上面的探头,同理自动打开继电器就可以开通水泵进行排水处理,进而保障整体的水位。而在进行自动化处理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各闸刀开关方面的水位处理,通过继电器进行自动控制,这样也能够在保证控制结构的合理性同时保证其安全性。
1.2 泵站集水井的电子自动排水
在进行泵站的集水井的传感器安装过程中,因要考虑到水位的关系,所以在针对传感器进行低水位的处理过程中,若启动排水泵就需要对不同水位进行检测。在进行排水作业时,运用单片机进行水位检测,带动传感器元件的同时,保持电气继电器连接。当电磁继电器闭合的时候,是能够有效的保障其单片机的问题检测的,而排水泵方面,也能够有效完成相应的停水和排水功能。
1.3 泵站的集水井自动化排水设计
机械自动化的排水装置在通过电子自动排水装置进行接触器方面的交流处理过程中,就需要针对触点进行相应的排水设置,而在进行这一问题的处理预案中,也需要针对不同的水位问题进行排水方面的设计,在达到完美结合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完成排水系统的任务。当我们完成机械自动排水系统的信息进行感应设计之后,仍需要对开关进行相应的功能检测。只有确保其单片机能够有效的保证信息的精确有效,才能够更为有效的完成相应的通讯作业。泵站集水井自动排水系统的可靠分析
我们在运用集水井的自动控制系统过程中,主要的自动化机械就是将不同的水位信号进行处理,从而完成集水井的自动排水。这也是一种相互转化的有效措施手段,是能够保证两方可靠性的。在进行自动控制系统的安全运行中,需考虑到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进行分析。当机械自动化出现一定的故障以后,就可能导致自动排水系统出现失灵。我们根据机械自动化的供水逻辑供电图,针对可能引发的故障进行相应的排查,其主要针对的是依靠单片机功能进行自动排水装置的故障检测,在有效避免机电故障问题的同时,能够有效的处理其运行中发生的各种现实故障。而当单片机的电子系统出现了故障以后,若是能够做好自动排水装置方面的失灵控制,那么也是可以通过电子继电器进行吸合,保障单片机的正常运行。在进行集水井的自动化控制过程中,当机械和电子系统的任意一处出现故障以后,都可以通过信息进行汇总,通过单片机的信息系统接口进行信息调度,通过调度内容进行故障方面的排查,这样对于整体的运行方面,都能够很好的完成相应的控制。而这也是提高系统可靠性的一项基本设施要求。集水井自动化处理措施
在进行泵站的集水井自动化处理过程中,若出现了预案以外的事故问题,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完成相应的处理,就出现了一定的技术需求。我们在针对集水井的自动排水技术应用方面,主要还是针对其汇水位置的水位研究,利用感应器进行的水位定位,从而确定排水或者停止排水。
我们根据泵站的集水井特点进行设计,主要还是针对其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特殊问题进行的预应力处理,在结构上也能够更有效的完成相应的基础建设。这对于保证集水处理方面都能够更为有效的保证系统的安全。而我们在进行防护的过程中,也主要针对的是整体系统没有出现故障时,针对隐患问题的处理方式。这里我们针对在进行此类建设方面的应急处理手段进行讨论。
泵站往往处于管槽地下水位较高的位置,而管道长期浸泡在水中,所以在长时间的浸泡之后,就可能导致管道的锈蚀,当液压过大的时候,就可能导致爆管。而这些问题通过单片机进行检测是很难检测出来的。因为单片机仅仅是针对系统上面的检测,对于这方面的硬件质量方面是很难完成安全检测的。
在针对集水地质方面的处理,我们主要是确保其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能够应对泵站的各项基本工作需求。同时针对自动降排技术进行改进。在针对不同季节进行水位处理,也应做到防冻伤,这样能够提供设施安全。最后我们针对管理方面,根据当地的环境因素和人员分配任务上加强管理制度,这样在有效的防止锈蚀、冻伤等方面做到有效的防护以后,能够确保整体系统的安全使用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完善系统的可靠性运行。而这也是我们针对集水井自动化优化设计的最主要目的。结束语
泵站的集水井在进行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过程中,主要的目的还是要保障工作的安全运行。如果在进行作业时,不能够及时的减少对主体结构的影响,那么就可能导致整体的自动化管理出现紊乱。基于这些,我们在进行可靠性分析方面,也需要针对其中的各重大问题进行相应的要求,通过分析可以明显的找出自动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从而完善在有人值守或者无人值守的过程中,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
第二篇:机械手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毕业设计任务书
浙 江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毕 业 设 计(论 文)任 务 书
分 院 电气工程分院 专 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 班 级 学 生 学 号
指导教师 陈 怀 忠
一、课题名称: 机械手PLC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
二、内容和要求: 控制要求
工件台A、B上工件的传送不用PLC控制;机械手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动作,启动时,机械手从原点开始按顺序动作.停止时,机械手停止在现行工步上,重新起动时,机械手按停止前的动作继续进行。为满足生产要求,机械手设置手动工作方式和自动工作方式两种,而自动工作方式又分为单步、单周和连续工作方式。
1.手动工作方式。利用按钮对机械手的每一步动作单独进行控制,例如按“上升”按钮,机械手上升;按“下降”按钮,机械手下降。此种工作方式可使机械手置原位.2.单步工作方式.从原点开始,按自动工作循环的工序,每按一下起动按钮,机械手完成一步的动作后自动停止.3.单周期工作方式.按下起动按钮,从原点开始,机械手按工序自动完成一个周期的动作后,停在原位。
4.连续工作方式。机构在原位时,按下起动按钮,机构自动连续的执行周期动作。当按下停止按钮时,机械手保持当前状态。重新恢复后机械手按停止前的动作继续进行工作。1:根据控制要求选择硬件。
2:分析所要用的各种输入、输出口。
3:画出流程图、通道分配图、I/O口接线图。4:根据以上所述,用逻辑指令设计梯形图程序。
三、参考资料:
[1]张进秋,等.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实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王淑英,等.电气控制与PLC的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吴丽,等.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4]汤以范.电气与可编程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 王兆义.可编程控制器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6]高钦和.PLC用用开发案例精选(第2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7]高钦和.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与设计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8]廖常初.PLC编程及应用,2002.[9]周继功.PLC在机械手中的应用研究,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5.8.[10]杨存智.PLC在自动化生产机械手中的应用,机床电器,2006.1.[11]王丽伟等.机械手的PLC控制,机床电器,2006.3.[12]张群生.机械手的PLC控制系统,装备制造技术,2007.5.[13]熊幸明等.一种工业机械手的PLC控制,微计算机信息,2006.7.[14]孙兵等.基于PLC的机械手混合驱动控制,液压与气压,2005.3.四、起讫日期及进度安排
起讫日期: 2008 年 10 月 6 日 至 2009 年 5 月 24 日
进度安排:
2008年10月6日~2008年11月14日 查阅资料,对该课题进行认识,确定初步设计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2008年11月15日~2009年1月9日 根据初步编程的结果,初步完成硬件的设计,决定各部分的程序的工作情况, 初步完成该课题的主要内容,完成中期检查表。2009年2月10日~2009年5月3日 毕业实习(继续完成设计)2009年5月4日~2009年5月15日 返校,完善毕业设计材料 2009年5月16日~2009年5月22日 教师审核毕业设计 2009年5月23日~2009年5月24日 毕业设计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五、教研室审核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六、毕业设计工作委员会审核意见:
主 任(签名): 年 月 日
第三篇:三菱PLC自动门设计软件分析
三菱PLC自动门设计软件分析 系统的控制要求和系统流程图
1.1 系统的控制要求
检测人体的红外传感器接在X0端口,Y0为高速开门输出端、Y1为低速开门输出端、Y2为高速关门输出端、Y3为低速关门输出端;当检测到有人接近自动门时,此时X0为ON,在电动机的驱使下开始高速开门,当自动门碰到X1限位开关时,就会转为低速开门;当自动门碰到X2限位开关时,电动机便停止转动,此时开始计时,如果在2秒内没有人再接近自动门,则开始高速关门;当自动门碰到X3限位开关时,电动机驱使转为低速关门;当自动门碰到X4限位开关时,此时电动机就会停止转动;在电动机整个关门的过程中,如果有人此时接近自动门,则停止关门状态,计时0.5秒后自动门自动切换到高速开门。1.2 系统总流程图
本课题所设计的自动门控制系统的整体运行流程图如图9所示:
开始感应器检测否门口是否有人是快速开门慢速开门开到最后开始计时是检测是否有人否快速关门是检测是否有人否慢速关门是检测是否有人否门关闭结束运行
图9系统流程图
2系统的软件设计及编程
2.1 GX-Developer 编程软件相关介绍
为了实现自动门控制系统的功能,根据上述内容,我们要利用指令表语言程序进行程序设计,在这里我们需要借助一款语言编程软件——GX-Developer 7.0编程软件。GX-Developer 7.0是一款比较通用的由日本三菱公司开发的编程软件,它能够对很多内容进行编程,不仅包括FX系列PLC梯形图、指令表、SFC,还包括Q系列、QnA系列、A系列(包括运动控制CPU)、等他可以将我们需要编辑的程序转变成两种格式的文档,即GPPQ、GPPA格式,如果我们选用的是FX系列时,它还能将我们需要编辑的程序转变成更多格式的文档,包括FXGP(DOS)、FXGP(WIN)格式,这样便能更好的帮助我们将上述格式的文件与FX-GP/WIN-C软件的文件进行互换。该编程软件还能够对其他软件中的一些用来说明的文字和数字等信息通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进行编辑,比如将Excel、Word等软件里面的一些内容,通过复制、粘贴等简单操作将这些内容导入到我们编辑的程序中,使这款软件软件的使用以及对程序的编辑更加方便和简单。
此次系统程序的编写就是运用了指令进行的设计。如图10所示:
图10 GX-Developer7.0编程窗口
在利用GX-Developer 7.0编程软件进行梯形图的编写时,有一些编程规则必须需要我们去遵守:
(1)对于每个元件的触点在使用的时候不需要考虑数量,因为在数量上没有任何限制,但是相互要注意的是,我们使用的每个触点和它对应的继电器的线圈必须使用同一编号,否则会影响功能的实现。
(2)在编辑梯形图时,每一行应该都是从最左边开始,而线圈应该是接在最右端的,并且在线圈的最右端是不允许再有触点的。
(3)在一个程序中,如果同一编号的线圈被两次使用了,我们称为双线圈输出,这是非常不好的,因为当我们不注意时,非常容易引起一些错误操作,所以应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4)在梯形图中,其实是不会像现实的电路一样存在正常的电流流动的,但是我们要研究PLC的周期扫描原理和逻辑上的因果关系,所以一般会假定在梯形图中存在这种“真实的电流”的流动,不过这个所谓“真实的电流”在梯形图中只能进行单方向的流动——即从左向右流动,层次的改变只能从上向下。
(5)最后一点,不管我们选择哪一种型号的PLC,我们所使用的软件编号(即地址)一定是要在这种型号PLC的有效范围之内的。2.2 本系统控制顺序功能图
根据本课题所设计的自动门控制系统的要求,其顺序功能图如图11所示:
图11顺序功能图
2.3 本系统的程序设计
根据顺序功能图,就用GX-Developer可以编写出相对应的SFC指令表,完成程序。具体SFC指令表见附录。3 程序调试与实现
利用上述SFC指令表,在GX-Developer界面点击梯形图逻辑启动,就会进行PLC写入,完成后便可进行程序的调试。
(1)强制开启X0,则输出为Y0,即当有人走近自动门时,传感器X0接收信号,此时PLC会控制门快速打开。调试过程如图12:
图12 自动门高速开门
(2)强制开启X1,则输出为Y1,也即当自动门碰到限位开关X1时,电动机转为低速运转,自动门慢速开门。调试过程如图13:
图13 自动门慢速开门
(3)强制开启T0,输出为Y2,也即当自动门开到最后时,碰到限位开关X2,计时2秒,若无人接近,自动门启动高速关门。调试过程如图14:
图14 自动门高速关门
(4)当自动门在限位开关X1和X3之间关门的过程中,若X0检测到有人接近,则自动门停止关门,延时0.5秒后高速开门;若X0未检测到有人接近,则到X3时,输出Y3,也即开启慢速关门。调试过程如图15:
图15 自动门慢速关门
(5)当自动门到限位开关X3时,若无人靠近,则自动门关闭,结束运行。调试过程如图16:
图16 自动门关闭 4总结与展望
综全文所述,对基于PLC的自动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可以实现各种环境下不停的、持续的开关门动作,大大的节约了时间、能源,减少成本和效率。自动门设计前我阅读了大量的资料http://www.xiexiebang.com,咨询了相关专业课的老师,不但了解了自动门控制系统的发展史、应用现状以及未来前景,还学习了三菱PLC等相关知识,巩固了我的专业知识,使我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熟练运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自动门技术将实现更智能的控制方式,更低的人力及更高的安全性,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
参考文献:
[1] 齐从谦.王士兰等.PLC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84~88.[2] 袁任光.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与实例[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6年:40~45.[3] 陈金华.可编程控制器应用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年:122~130.[4] 李树雄.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教程[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年:54~55.[5] 邱光源等.电路基础[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101~110.[6] 钟肇新、范建东等.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180~185.[7]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220~222.[8] 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40~354.[9] 吴大正.信号与系统[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3年:120~122.[10] 谭浩强.C语言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44~47.[11] 刘国永.陈杰平.单片机控制步进电机系统设计[ J ].安徽: 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2] 何立民.MCS251系列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M].人名邮电出版社,1993年:12~15.[13] PLC应用开发技术与工程实践[M].人名邮电出版社:55~58.[14] 薛澄歧.PLC仿真实验系统的设计[M].东南大学:78~80.[15] 何衍庆等.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技巧[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341~345.[16] 刘顺禧等.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435~490.[17] 陈在平.赵相宾.可编程控制器技术与应用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8] 吴中俊.黄永红.可编程控制器原理及应用[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411~416.[19] 田建苏.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M].科学出版社,2009年:99~103.[20] 周美兰.PLC 电气控制与组态[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年:100~110.附录
SFC指令表: LD
X002 PLS
M1 LD
M8002 SET
S0 STL
S0 AND X0 SET
S20 STL
S20 OUT
Y0 LD
X1 SET
S21 STL
S21 OUT
Y1 LD
M1 SET
S22 STL
S22 OUT TO K20 LD
T0 ANI
X0 SET
S23 STL
S23 OUT
Y2 LD
X3 SET
S24 LD
X0 AND
X1 SET
S20 LD
X0 ANI
X1 SET
S24 STL
S24 OUT
Y3 LD
X3 SET
S0 LD
X0 SET
S20 RET END
致谢
即将毕业,大学四年的生活和学习中,也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协助和鼓舞,在此也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写论文期间多谢同学们的相互提醒和相互帮助,才让我们的论文写的相当顺利,给老师也减少了负担。同学们无私的帮助和奉献让我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情和温馨。在这写论文的几个月里,同学们收获了更多的感情、欢笑和烦恼,我们都一一接受,从前的时候我们也许没有抓住大家在一起的时光,但是在这些日子里,我们比任何人都懂得珍惜,懂得留恋,感谢同学们一路风雨的陪伴。
在此期间也同样感谢我们的论文指导老师,他对待我们公正无私的态度,以及对待我们每一个人论文的严格要求,都让我们没有丝毫的松懈和偷懒。他负责任的态度令我惊叹,常常晚上很晚也会回答我们的问题,每个同学对论文方面的要求他都一一答应,从来不说NO。我在这里要特别感谢老师给我的指导,在我一筹莫展的时候给我找到思路;在我论文犯错的时候没有批评我反而细心的讲解我的缺点和不足,让我接下来会觉得我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好,而且我也会认真的去做好,因为有你们,我的大学生活才完美。
第四篇:松下PLC控制类设计,论文,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表
毕业论文参考选题表
1.基于松下PLC数控打孔机自动控制系统(字数:19505,页数:63118)
2.基于PLC普通机床控制线路改进(字数:17619,页数:2360)
3.松下PLC在立体仓库中的应用(字数:9450,页数:3468)
4.基于松下PLC的三层货梯运行系统设计(字数:30315,页数:68118)
5.基于PLC矿井提升绞车电气控制系统的改进(字数:23594,页数:26118)
6.松下PLC在磨床控制系统中的运用(字数:9394,页数:26118)
7.PLC电梯控制系统(字数:23085,页数:3260)
8.机械手夹持器毕业设计论文及装配图(字数:15384.页数:60118)
9.PLC在锅炉燃烧自动化控制系统中的运用(字数:7187,页数:2260)
10.PLC控制的自动售货机毕业设计论文(字数:20606,页数:4290)
11.松下系列PCL五层电梯控制系统(字数:23094,页数:3179)
12.松下PLC控制的五层电梯设计(字数:10429,页数:2860)
13.基于松下PLC的智能交通灯控制系统设计(字数:22442,页数:64128)
14.基于松下系列PLC恒压供水系统的设计(字数:23257,页数:54148)
15.基于PLC系统的仪表打印系统(字数:13386,页数:45128)
16.基于松下FPX的栅网移动控制系统设计(字数:10359,页数:37128)
17.纯净水水瓶原料干燥过程的PLC控制设计(字数:16348,页数:43128)
18.基于松下PLC的四层电梯控制(字数:18455,页数:48148)
19.基于松下PLC的五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字数:19178,页数:54148)
20.基于PLC的温控系统开发(字数:13650,页数:38148)
21.基于松下FPX的四层电梯控制系统设计(字数:11491,页数:45148)
22.多效蒸馏水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字数:30830,页数:64118)
23.基于松下PLC的智能型弹簧发条力矩和疲劳试验仪设计(字数:11567,页数:43
24.基于PLC的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字数:11391,页数:2998)
128)
第五篇:公路几何设计分析论文
一、概论
1.研究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交通部《公路勘察设计典型示范工程咨询示范要点》明确提出了“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设计理念。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强调,在交通发展的新理念上,勘察设计工作必须做到“六个坚持,六个树立”,第一个即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安全至上的理念”,可见安全问题已经被提到首要重要地位了。因此,在大力发展交通事业的同时,必须将“安全意识”引入道路的设计中,通过完善的道路设计,来有效地控制交通安全,减少交通事故,减少经济损失。
2.公路几何设计对交通安全的重要性
公路几何线形设计要考虑公路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两种线形以及横断面的组成相协调,还要注意视距的畅通等等。确定公路几何线形时,在考虑地形、地物、土地的合理利用及环境保护因素时,要充分利用公路几何组成部分的合理尺寸和线形组合,从施工、养护、经济、交通运行等角度出发,保证平面、纵断面、横断面的组成相协调。线形的好坏,对交通流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公路线形不合理,则会降低公路通行能力,造成运输者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而且更不能容忍的是会诱发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交通事故。
合理、优质的公路设计,可以提供清晰醍目的行车方向,提供足够的视距及其他信息,能够符合驾驶人员普遍期望的设计效果。在公路设计中,影响交通安全的因素虽然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公路几何线形、路面设计、安全设施、构造物位置及形状设计),而公路几何设计对公路的安全性则起到先决的作用,一旦通过选线确定公路走向并由此确定几何线形,则其他项目几乎都已经随选定的几何线形得以确定,其他如桥涵构造物的位置、安全设施等几乎只是成了更趋于合理的问题了。
我们作为勘察设计工作者,在工程设计中,一定要综合考虑公路功能、行车安全、自然环境等因素,既要坚持地形选线、地质选线,更要做到安全选线;既要充分考虑公路设施的自身安全和运营安全,又要消除公路事故多发点和安全隐患;要尽量采用改善平纵线形的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行车安全问题,尤其是对长陡纵坡行车安全问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总之,在公路几何设计等各种方案中要将安全放在首位,采取一切有效措施,为公路使用者提供安全保障和人性化的服务,切实提高公路交通的安全水平和服务水准。
二、平面设计与交通安全
在平面线形设计中,直线是最常用的线形,其优点是勘测、设计简单,方向明确,距离短捷,但直线单调,对驾驶人员易产生乏味感,降低集中力,不利于行车安全。在选用直线线形时,一定要十分慎重。我国规定最小直线长度为:当设计速度为60Km/h,同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米计)以不小于行车速度(以km/h计)的6倍为宜;反向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以米计)以不小于行车速度(以km/h计)的2倍为宜
在实际设计中,要充分利用地形,尽量采用直线,特别在平原地区,不能过多的人为改变直线线形,但也要注意适当引入曲线,以便吸引驾驶员的注意力,一般直线最大长度为20(V+ΔV),其中V为设计行车速度,ΔV为通常在直线段的实际行驶速度与设计行车速度的差值,一般取ΔV=15~20km/h.曲线线形要适合地形的变化,并能圆滑的将前后线形连接以保持线形的连续性。圆曲线的曲率半径尽可能大些,一般避免采用极限最小半径。缓和曲线通常采用回旋线,对于设计车速较高的公路,在计算缓和曲线时,横向加速度变化率宜采用0.45m/S3,并相应增加缓和曲线的长度。
在较小半径弯道上,应该设置超高,超高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应该根据弯道半径以及道路等级、所在地区的寒冷积雪程度、地形状况等综合考虑。对超高、加宽值的计算,必须有足够的满足,超高、加宽不足往往是引发交通事故的直接原因。
曲线转角对公路交通安全也有影响。大量资料统计,小偏角曲线容易导致驾驶员产生急弯错觉,不利于行车安全。因此,在公路设计中合理确定路线转角十分重要。
三、纵面设计与交通安全
纵面线形应注意纵向坡度和变坡点处的竖曲线两类。道路原则上按在同一设计车速路段保持同一行驶状态来进行设计,纵向坡度和别的线形因素不同,受车辆和行驶性能的影响较大。爬坡能力明显不同的车辆混在一起,不采用适当纵向坡度和在路段设置爬坡车道,就会成为道路通行能力低和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纵向坡度的标准值,要在经济容许范围内按尽可能较少的降低车辆速度的原则来确定。在连续下坡时,车速越来越快,不安全,因此必须控制坡长。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应对纵坡长度受限路段采用平均坡度法进行验算。
一般,凸曲线段事故率要比水平段高,小半径凸曲线往往成为事故的诱因。竖曲线频繁变换会影响行车视距,严重降低公路安全性。在夜间没有照明的公路,凹曲线必须考虑视距问题。
四、横断面设计与交通安全
公路的路面横向分布即路幅宽的布置方式对交通安全也有一定的影响,车行道、路缘带、路肩以及中央分隔带的形状和尺寸,都应根据使用功能、交通量大小、交通流的组成以及安全行车要求进行合理设计,做到连续性和一
致性。交通事故数的相对值与车行道宽度有直接关系,一般随车行道宽度的变窄而增加,但如果车行道过宽,易形成一个车道两列车并行行驶,因此,一般车行道的宽度控制在3.5~4.0m之间。车行道宽度的有效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路缘带和路肩的状况,高速公路设置规定宽度的路缘带能起到分隔车行道和路肩、车行道和分隔带的作用,并诱导驾驶员,有利于安全行驶。桥面宽度与路基宽度不一致时,或者桥上的人行道与护拦引起路面、路肩宽度发生变化时,或者跨线桥下车行道侧面的桥墩、桥台过近,侧向余宽不够时,都会引起驾驶员心理作用发生变化,导致不应有的事故发生,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对此类问题要高度重视。
五、平纵横组合设计与交通安全
平纵线形的组合,对视觉诱导起重要作用,在视觉上违背自然诱导的线形组合是导致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在平纵线形设计中,要避免竖曲线与回旋曲线重合,特别是凹形竖曲线与平面上两反向回旋线的拐点重合;避免竖曲线顶部有急弯,以免驾驶员靠近顶部来不及判断,从而造成速度过高引发交通事故。在平曲线的组合中,尽量避免或少采用反向曲线、断背曲线和复曲线。
看起来扭曲的路段,破坏了线形的一致性(美国工程师认为线形一致,是公路设计中一条最重要的原则),造成驾驶员心理、视觉不舒服,对线形变化不适应,使视觉诱导紊乱,往往是行驶上危险的路段。特别是行车速度较高时,公路粗线条的轮廓成了驾驶员判断方向的重要因素,因此特别应该注意线形的配合与视觉效果。
六、视距设计与交通安全
视距是驾驶员在公路上能够清楚看到前方道路某处的距离,是公路几何设计的重要因素。足够的视距对保证行车安全,提高通行能力将起到重要作用。在行驶过程中,路况信息要有足够的时间来处理,就要选择足够的行驶距离来完成。在视距设计过程中,反应时间的取值要大于所有驾驶员的正常平均值,特别在复杂情况下,如交叉口、立交匝道处、车道变化处、交通标志等设施处,在取反应时间时,应增加判断时间,该值应大于2.5S.美国事故率与行车视距的关系调查统计表明,事故率随视距的增加而降低。设计中应该注意停车视距、会车视距、错车视距、超车视距的设计与计算。
七、结束语
公路交通安全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动态系统工程,大量交通事故表明,整个交通系统中公路属于基础设施,是交通安全的一项重要因素。良好的道路几何线形,平整坚固的路面结构,清晰易懂的交通标志,合理有效的防护措施等都能为驾驶员提供安全可靠的行车条件。
虽然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多数交通事故并非一定是几何设计不当造成的,但科学完善的交通安全设计特别是加强几何设计等内容是减少交通事故、减轻旅客生命财产损失有效的手段。为了提高整个交通系统的交通安全水平,必须在道路的规划设计各个阶段诸如公路几何设计等方面重视安全因素,从而使道路设计有效地控制未来事故的发生,达到安全性、舒适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